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北周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p
发帖数: 1854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北老话题了,还是说东西吧
西灭东:周灭商,秦灭六国,汉灭楚,前秦灭前燕,北周灭北齐, 唐灭关东群雄, 李
自成逼崇祯上吊,
东灭西:后赵灭前赵,北魏灭胡夏
西部有崤函之利,优势明显
f****r
发帖数: 5118
2
庾信一直都是官N代,根本就不萧瑟,至少比杜甫自己好多了,俺觉得杜甫自己倒是很
萧瑟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南阳新野(今属河南
)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就是当时大官之一,亦是著
名的文学家。[1] 据《周书·庾信传》记载说: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他自幼
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
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
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
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又称之为庾开府
,如杜甫即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称誉李白。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
,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
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
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
够萧瑟了。看他自己伤心赋好了,当年从建康城里仓皇逃出来的时候,"二男一女,并
得胜衣,金陵丧乱,相守亡没",只有他自己逃出来,儿女丧于城中,父亲庾肩吾亦陷
城中(后逃离不久即去世)。他自己虽然没有亲历江陵之难,他的母亲与一个女儿是在城
中的,因为他的缘故,侥幸活着被迁徙到长安,当时江陵城是"乃選百姓男女數萬口,
分爲奴婢,驅入長安;小弱者皆殺之"。其时正是隆冬季节,一路上死掉的也不少。"
天意人事,可以悽愴傷心者矣"。他的哀江南,伤心赋这些,是真实写照。再说,庾信
在北周那些官职基本都是虚衔了,看他文集就知道,经常有酬诗,谢这位送酒送米,谢
那位送布送鱼。还有写给谁谁的要酒喝的诗。还给北朝那帮人写了不少墓志挣点钱。
z**********e
发帖数: 22064
4
2014年10月23日17:39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文物部门调查确认文物点330处,考古发掘总面积85万平
方米,累计出土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铁器、金银器等各类文物6.9万余件(套)。
112150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徐家岭墓地清理的一座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出土了一件小
口鼎,铸有清晰的铭文达49字,铭文上有岁星纪年的有关资料,。
根据铭文,可推断出该器铸造年代为公元前507年,印证了楚国实行岁星纪年的文献记
载,弥足珍贵。图为该鼎铭文拓片。
南阳夏响铺墓地M1、M5、M6、M16、M19、M20等墓葬出土青铜器上有“鄂侯”、“鄂侯
夫人”、“鄂”的铭文。图为南阳夏响铺墓地M5出土铜簠。
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至少有四代鄂侯在此埋葬,这对研究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鄂国地望
、鄂国历史以及鄂、养、郡等古国关系等系列学术问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图
为M5出土铜簠的盖内铭文,时间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安阳固岸墓地发掘出一座东魏洞室墓时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围屏石榻,这座围屏石榻是目
前我省发现唯一完整的一座,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以二十四孝子为题材的围屏石榻,
因而具有很高的考古... 阅读全帖
i***z
发帖数: 7508
5
20世纪80年代以后, 高句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地区[3][4]。2002年正式开
始的东北工程阐明了高句丽历史属于中国历史范畴,高句丽王朝是隶属历代中国中央政
权的地方政权,高句丽民族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高句丽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的
观点。东北工程学者认为高句丽属于中国历史的依据是:高句丽民族和国家的形成在中
国的历史疆域范围内(汉朝四郡)、其后虽然都城迁移到今天的北朝鲜境内、但也没有
脱离汉朝四郡的范畴,在高句丽灭亡后大部分领土和人口再次归属于中国中央政权并延
续到现在。由于有部分高句丽人流入新罗并构成现代韩民族的一个来源,部分持上述观
点的中国学者不反对南韩将高句丽也视为韩民族和国家的渊源之一。
韩朝主要观点
高句丽为扶餘人所建。而扶餘人是韓國人的主要来源之一。高句丽(卒本扶餘)和
百济(南扶餘)都是扶餘国的延续。高句丽被灭之后,其主要居民成为新罗、渤海国居
民。(注:战争中军队与平民是不同的。新罗灭高句丽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平民大
多是留在朝鲜半岛的。)唐朝人拿走的只是高句丽的部分贵族及其下属部队和平民。况
且渤海国在被契丹灭之后,其居民一部分迁移到高丽。... 阅读全帖
N***i
发帖数: 4104
6
你不要忘了鲜卑蒙古也是东胡系的
东胡系比突厥系强的地方,不是他和突厥系相互竞争的输赢,而是没有突厥系那么傻屄:
匈奴就要把刘邦包饺子了,结果贪几个臭钱let him go;
突厥强大到北周北齐争相进贡,但也就贪图一点贡品不染指中原;
后来终于动手打到渭水边上,被李世民哄回去了;
回鹘都打到洛阳,居然也老老实实听话;
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看了以上的傻屄行为都笑抽了
b*********n
发帖数: 540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上最悲剧的十位太子
西汉太子-刘据
刘据(公元前128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因生母为卫皇后,故称卫太子。 六岁就被立为太子的刘据拥有历史称号-名扬千秋的老子汉武大帝刘彻,一般来说拥有这样一个爹那是谁也拼不过他了,更何况他妈还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表哥是骠骑大将军,拥有这样雄厚的背景刘据这个太子简直可称为史上最牛了,但他还是悲剧了,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巫蛊案被他老爹给杀了而且还是满门。哦,补充下他孙子活下来了,汉宣帝刘询。
西晋太子-司马遹
司马遹(公元278—公元300年)字熙祖,西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之子。自幼聪慧,有司马懿之风。司马遹十三岁被立为太子,可惜他有一个历史称号-痴皇帝的老子晋惠帝司马衷和一个恨他入骨的后娘,所以这哥们注定悲剧了,他后妈把他毒杀了,果然是后娘养的!
随太子-杨勇
杨勇(?—公元604),隋文帝长子。好学,喜词赋。北周时,曾任洛州总管、上柱国、大司马,统领禁卫。隋建国后,立为太子。杨勇拥有历史称号-怕老婆皇帝的老子隋文帝杨坚和有御夫之冠美名的老娘独孤伽罗,但是他有个史上最矛盾皇帝的弟弟隋炀帝杨广,所以这哥们就这样悲剧了!
随太子杨昭
杨昭(公元584年-公...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540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上最悲剧的十位太子
西汉太子-刘据
刘据(公元前128年—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因生母为卫皇后,故称卫太子。 六岁就被立为太子的刘据拥有历史称号-名扬千秋的老子汉武大帝刘彻,一般来说拥有这样一个爹那是谁也拼不过他了,更何况他妈还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表哥是骠骑大将军,拥有这样雄厚的背景刘据这个太子简直可称为史上最牛了,但他还是悲剧了,因为一个莫须有的巫蛊案被他老爹给杀了而且还是满门。哦,补充下他孙子活下来了,汉宣帝刘询。
西晋太子-司马遹
司马遹(公元278—公元300年)字熙祖,西晋武帝司马炎之孙,晋惠帝司马衷之子。自幼聪慧,有司马懿之风。司马遹十三岁被立为太子,可惜他有一个历史称号-痴皇帝的老子晋惠帝司马衷和一个恨他入骨的后娘,所以这哥们注定悲剧了,他后妈把他毒杀了,果然是后娘养的!
随太子-杨勇
杨勇(?—公元604),隋文帝长子。好学,喜词赋。北周时,曾任洛州总管、上柱国、大司马,统领禁卫。隋建国后,立为太子。杨勇拥有历史称号-怕老婆皇帝的老子隋文帝杨坚和有御夫之冠美名的老娘独孤伽罗,但是他有个史上最矛盾皇帝的弟弟隋炀帝杨广,所以这哥们就这样悲剧了!
随太子杨昭
杨昭(公元584年-公... 阅读全帖
p**j
发帖数: 293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八大古都
1北京
北京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约在四五千年前,北京地区已有固定居民点。战国时的燕、五代时的前燕和金、元、明、清各朝都先后定都于北京。民国初年,北京仍是首都,称为京师。1928年改称北平特别市。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有: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天安门、明十三陵、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等。
2南京
江苏省省会,有“六朝古都”之称,计有十个朝代建都于此,又称“十朝都会”。南京古称句吴,属西周大夫周章封地。公元229年,孙吴从武昌迁都南京(时称建业),南京建都自此开始,都城周长十多公里。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及南唐均以南京为都(时称建邺、建康)。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才改称南京,首次成为全国统一的政治中心。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夫子庙、明故宫、中山陵、中华门、灵谷塔、明孝陵、总统府等。
3西安
陕西省省会。西北五省区最大的城市,又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即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地区建都,前后历... 阅读全帖
O***O
发帖数: 1854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4大发明 为何没有算盘 (转载)
最早的广义算盘(帮助计算的器具)5500年前在两河就有。狭义的算盘(跟中国算盘外
观功能类似的东西)在古罗马,公元前1世纪。
中国的算盘大约出现在三国,公元3世纪。比古罗马晚几百年,而且形状很类似。所以
有人说是丝绸之路传进来的。
本来想多打字,结果发现转贴WIKI就行了:
=====================
在西元前2400年的巴比倫就可能有算盤,在西元前五世紀希臘的希羅多德有紀錄埃及人
有使用,後來其希臘字άβακασ 成為拉丁文、英文的abacus。[2]
以往認為算盤為中國發明的觀點並不可靠。事實上,在古中國開始廣泛流行算盤已晚至
宋元時期,此前通行的是籌算。反而在巴比倫、羅馬都出土過接近今日中國算盤形制的
算板實物,其算盤的形制相對上有著較清晰的演進軌跡。此外,包括北非的古埃及、中
亞的俄羅斯(Russian Shoty)、中古歐洲都有形制與之類似的手算盤。因此不能說算
盤為中國所獨有之巧思。客觀來看,算盤是各地人類因應計算需要,透過文明交流而相
互參考、逐漸完善的過程。
在中國,隸首傳說發明珠算,見於東汉末三国时期徐岳撰、北周汉中郎甄鸾注的《數術
記遺》:...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1
当时流行早婚,比如杨坚与独孤伽罗成婚一个16,一个14。杨广年纪隋书记载很清楚。
隋书炀帝纪:"開皇元年,立為晉王,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十三"。
再周书萧巋: 開皇二年,隋文帝備禮納巋女為晉王妃。
萧后年纪也很清楚:
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養之。未幾,岌夫妻俱死,轉養舅氏張軻家。
再周书: 岌,詧第六子也。性淳和,幼而好學。位至侍中、中衛將軍。巋之五年,卒
,贈侍中、司空。諡曰孝。
所以萧后生在萧巋五年之前,即北周天和元年,到开皇二年,至少16岁(现代算法)
。杨广开皇二年刚好13,如果也现代算法的话。
x**s
发帖数: 534
12
【01】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又名媚娘,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
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
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02】秦始皇并未统一中国
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商鞅和吕不韦都是卫国人,这两人对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保留了他们的
祖国。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可是真正的中华历史、中国之魂又有几个人去研究过,现在很多史
料的记载错误被以讹传讹,以至于我们这些大众都差点将错误的历史认为是正统!这
【03】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亿人
蒙古帝国军队在13世纪的征战中共屠杀了2 亿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项吉
尼斯纪录,其中,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 万人死于蒙军屠杀;与之相比,纳粹屠杀的600
万犹太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评价:原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吉思汗,那些崇拜它的人赶快醒醒吧!
【04】清太监自述阉割过程
太监自述:净身一...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于阗的国姓尉迟是怎么来的
吐谷浑本来就是鲜卑,迁徙到青海去的。
至于尉迟,这原来是西域塞种姓氏,被鲜卑征服带入鲜卑。于阗语就是塞种语。
起源一:尉迟源于塞族,南北朝时期隶属鲜卑拓拔部。这是正宗。
起源二:源于鲜卑君主的赐姓,宇文泰建立西魏,主张鲜卑化,要求所属汉人改用鲜卑
姓。后普六茹坚(杨坚)担任北周大丞相恢复了部分归入府兵的汉人汉姓,并在建立隋朝
后允许全部汉人恢复汉姓,但仍有部分汉人保留有尉迟这个鲜卑姓氏。
f*l
发帖数: 742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37个历史
1、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
2、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权臣是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他权倾朝野的时代历经西魏、北周
两朝,这期间他一共杀了3个皇帝。
3、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 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
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 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4、被“主流”专家们诟病为“军事软弱”的宋朝,对外战争(交战规模万人以上,不
包括统一战争和国内战争)的胜率超过了70% ;而被认为是军事最强盛的唐朝却在对外
战争中胜少负多。
5、宋朝士兵的平均作战负重是32 公斤,训练负重还要高于这个数值;现在美国最精锐
的特种部队的训练负重不到15 公斤。
6、中国在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城市化率达到惊人的30% 以上;在所谓“
康乾盛世”时代,这一比例也不过9% ;新中国在21 世纪初才重新达到这一数值。
7、同样是元丰年间,中国华北地区的钢铁年产量达到了15 万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
1788 年钢铁产量才达到7.6 万吨。
8、整个北宋时期,中国一直在扩张领土,直到“靖康之变”的前一年(112...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1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用兵30万将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予以连接,在东北地区是利用燕国的“外线长城”,即今赤峰北面的长城。由此可知,传说中的孟姜女哭倒的八百里长城根本不是秦长城,在地理位置上当属明长城。
前汉时期为防御北方匈奴入侵,重视缮治北方长城,汉承秦制,秦长城是以燕国“外线长城”,即“赤北长城”为基础,因此前汉也沿用了燕的“外线长城”。东汉政权的北疆辖区就比西汉时期丢掉了54个县,因此东汉长城往后退缩,如今从老哈河东岸的今建平县国营农场山根村起,至东南榆树林子乡炮手营子村一带留有东汉长城的51座墩台。
西晋初年的长城大体为秦汉时期的长城旧线,进入辽宁地界则沿用了后汉的长城,西晋长城“看来很像一条烽台、堡障连接三千里的防御工程”。
北齐时代,居住在大凌河东的契丹和居住在河北东北部的库莫奚时常犯塞,北齐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北建长城、设烽堠,因此北齐长城远在朝阳北面,借用了秦汉长城的旧线。
北周长城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予以补修,在山海关与明长城“十”字相交作东西走向的长城。
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防御重点由北部转向南部的北宋王朝,因此修了一道“镇东海口长城”,今大连市金州区驻地金州镇南...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16
在中国古代,有两个朝代特别值得关注。一个是西汉,一个是明朝。为什么觉得这两个
朝代特别值得研究呢?有个明清史前辈学者叫孟森,他特别喜欢这两个朝代,他说这两
个朝代的皇帝“得国最正”。什么叫作得国最正?就是得到这个政权最理直气壮。是什
么原因呢?
汉高祖刘邦过去当什么?一个亭长。亭长是什么?居民委员会主任,不拿工资的。最后
他凭着自己的人格、能力、运气,推翻了暴秦,创立西汉,孟森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还有另一个英雄,是个和尚,叫朱元璋。他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父母双亡,活不下去,
到凤阳皇觉寺出家当和尚。然后因为自然灾害,寺主遣散众僧,只得到处流浪。回到庙
里的时候,红巾军闹革命,他就觉得在庙里很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候官军打过来或者起
义军打过来。于是有朋友劝他入伙,加入起义军。其实他并不愿意。如果在庙里活不下
去又怎么办呢?拜佛,请佛祖拿主意。于是他抽了九个签,凡是说出去闹革命都是大吉
,凡是说留在庙里苟且偷生都是大凶,于是他毅然投入到革命队伍,参加了红巾军,所
以实际上他参加农民起义完全是个偶然,而中国历史上却因此又多了个平民出身的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无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都没有接受...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17
这是怎样美艳绝伦的女子,何以博得乱世英雄及帝王们万千宠爱?年近五十的她又如何让三十多岁的唐太宗甘拜于其石榴裙下?
就在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自立为帝的那一年,南朝后梁明帝萧岿的后宫里诞生了一位小公主。因为她天生丽质、美貌出众,幼时就被隋文帝相中,选定为二皇子杨广的王妃。5年后,南朝后梁被灭。
然而,国破家亡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婚姻。公元593年,刚满13岁的她嫁进了帝王之家,开始了一生不寻常的命运之旅。
初嫁时,她情窦初开,面对比自己大12岁丈夫的宠爱,满心甜蜜,尽情享受着新婚的每一天。她早已忘记了曾经的公主身份,如今的她,是明媒正娶的晋王妃萧妃。
她不知道,自己深受丈夫怜爱,不仅因为美艳绝伦、娇媚迷人,更归功于占卜奇人袁天纲惊人的八字推论。
在她完婚之前,袁天纲曾仔细推算她的生辰八字,得出不凡断语:“母仪天下,命带桃花。”并悄悄告诉了杨广,不甘心于皇子之位,早想取代长兄成为太子的杨广犹如扎了一针兴奋剂,欣喜不已。本来,娶得一个天下皆知的美女做娇妻,已是人生一大喜事,又听闻她将入主后宫,母仪天下,作为丈夫的自己岂不是能当上一朝天子吗?看来老天爷都眷顾自己,在冥冥之中为自己安排好了光明坦途。野心...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能说说北朝到隋强盛的原因
北朝很早就强大了,北方民族军事贵族统治释放了汉族地主的荫庇人口,前燕的人口早
就超过了同地域的西晋人口,此后北朝人口一直快速增加,到了北周时候人口是陈朝的
十倍多。而隋朝统一了陈朝后立马编户齐民,南方人口数凭空就翻了翻。南朝走入汉魏
晋后汉族地主门阀的死胡同,而北朝才是可行的历史出口。
K*****2
发帖数: 9308
19
周这个国号非常晦气
武周没能传下去,北周和后周,那都是被人卖了帮人数钱的
l*****f
发帖数: 1346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木兰应该不是汉族人
1 汉人胡化,也不要忘记胡人汉化,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以来,实际汉化是主流。比
如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鲜卑长孙家族
2 自隋杨坚开就更加有意去除宇文氏一些胡化措施,比如复柱国等被赐胡姓为汉姓等等
。杨坚之所以能取代北周,陇西汉人豪族与汉化早已寄籍洛阳的鲜卑是重要支持力量。
历隋朝若干年到李唐,李虎李暤嚼钤ǎ暮尘霸缫训隳凳腔奈幕
员背诤舷时暗茸宓挠跋臁T偬聘咦谀晌涫媳纠淳褪欠浅S姓榈氖录6掖呵锸贝
鸁A出现多次,如卫宣公烝夷姜,生急子,晋献公烝齐姜,生秦穆夫人与申生,昭伯烝
宣姜,生包括卫文公等子女,屡见不鲜。。。。

x******a
发帖数: 97
21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它被夹在三国两晋和隋唐的中间,本该是收这些朝代
的影响而被人孰知,然而它却因此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那个时代烽火连天,英雄辈
出,充满了诗意和悲情,他就是——南北朝。
而在这个时代中,将星云集,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人,便是这个朝代中的一个人物——北
齐兰陵王高长恭!
高长恭(公元?~573年),姓高,名肃,字长恭。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
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算是皇室宗亲,用现代惯用的称呼就是王
爷。他本该被人们记住,但是却并没有,2012年台湾曾拍摄出了一个电视剧《兰陵王》
,这才使得他这样一个美丽的人儿,出现在了人们视线中。
现代的社会,有一个词叫颜值,而兰陵王在当时,乃至在整个古代都是一个颜值超高的
人,他与潘安、宋玉、卫玠同为古代四大美男,同时,兰陵王虽然没有画像,但对于他
的美貌,在史书上是有迹可循的,《北齐书》上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
书.音乐志》上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佳话》上说他长得如白得想美妇人一样…
…其实,总体来讲,兰陵王的美丽是一种阴柔的美,而并非那种崇尚武力的美。
当然,他一生的传奇,并不仅... 阅读全帖
x**b
发帖数: 290
22
廉颇,战国四大将之一,在长平之战中行防守反击之策,与秦军相持三年,使得秦军损失惨重,在看不到任何胜利前景的时候,秦人施行下三滥的反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将,用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赵军四十六万被秦人集体坑杀,赵国国力大衰,从此失去了与秦相抗衡的实力。
长平之战,成为了战国时代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的战国,是一个此起彼伏,群雄毕起的时代,没有那个诸侯国具有一统天下的绝对实力;而长平之战后,战国这场棋局进入了垃圾时间,秦人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剩下的是其他六国可以抗衡多久的问题了。一场反间计,直接改变了中华的历史,不可谓代价不大。
李牧,战国四大将,也是赵国最后的屏障。靠着李牧,赵国在长平之战国力大衰的情况下,左支右绌,屡屡击败秦人凶悍的进攻,因而获得了和白起一样的封号武安君。赵国的期许,可见一斑。可是,还是这样的一位良将,最后被误中反间计的赵王临阵换将,最后悲惨被杀。结果三个月后赵王就被秦军俘虏。
纵观中华历史,中反间计上瘾的国家就只要赵国一个了。如此坚持不懈的中反间计,焉能不败?想赵国也是一个盛产良将的国家了,廉颇、赵奢、乐乘、李牧,占据了当时战国七国的一半,可是,所用非其所,终... 阅读全帖
x******5
发帖数: 189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梁的转折点其实是539年
这几天,刷屏未名新闻的app,有关《琅琊榜》的内容纷至沓来,让我不由得对这部热
播剧产生了兴趣。
看过几集,感觉还算可以。随后,又把前面没看到的剧集基本都补上了。而且,还提前
看了后面尾声阶段的剧透。
坚持看《琅琊榜》的原因,就是觉得这电视剧基本上能符合真实的历史。
电视剧开端是,12年前,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兴兵南犯,大梁的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为
国出征,却因奸佞陷害,蒙受血海沉冤。而故事正式的展开是,12年后,隐姓埋名的林
殊背负着巨大的身世秘密和血海深仇重回帝都,报仇血冤。
从个人角度讲,我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比较有兴趣的,而故事的大背景正是被设定在
南朝南梁时期,这给了我继续看下去的理由。
历史上,东晋灭亡之后,南朝历经了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是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的演变。而《琅琊榜》的原型就是被设定为南朝梁。
故事的开端就是从南梁抵御北魏的进犯展开的,而看过剧透后就会发现,故事结局是以
南梁抵御已取代北魏而立的东魏军的南犯收场。
在我看来,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历史。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整体军事实力要压过南方
。因此,电视剧中的南梁一直处于防守地位,这是正常的。
客观来...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处女生子我是这么看的
fang goupi (aka dog fart), 学大气的没文化可以理解,哈哈
研究中国文化,有许多使人头大的错综现象,其中一个,就是婚姻中的“两头大”

《古今小说》卷十八“杨八老越国奇逢”中檗妈妈说:“如今我女儿年纪又小,正
好相配官人,做个两头大。”《醒世姻缘》第七十六回就有“狄希陈两头娶大”。这种
现象,它的历史背景又何在呢?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唐尧看中虞舜,“妻之以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
二女于她们,如妇礼。”照《列女传》所说,这二女姐姐叫娥皇,妹妹叫女英。从《史
记》文字上看,虞舜讨来这对姐妹花,姐妹两个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尸子”上说姐
姐是妻、妹妹是媵(陪嫁)。但《晋书》(礼志)引侍中博士张恽的话,说:“昔舜不
告而娶,婚礼盖阙,故‘尧典’以厘降二女为文,不殊嫡媵。”明说姐妹是不分大小的
。姐妹地位如果是平等的,那么这自然是一种“两头大”。
“两头大”就是不分妻妾,而是没有小老婆、全是大老婆之意。(或是全是小老婆
、没有大老婆之意。)春秋时代,已屡见不鲜。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说:
晋献娶于贾,烝于齐姜(收继为婚),又娶二女于戎,复得骊姬,且有其娣,此并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5
http://hx.cnd.org/?p=119624
中国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和秦以后的“中华帝国”时期。
秦始皇统一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就一直在这个帝制的磨道里转圈儿,一
治一乱,分分合合。用毛泽东的话说,是“千年犹行秦政制”。
这种“模式”是怎样形成的?这个体制,中国是怎么进去的?现在,面临再次转型的中
国,怎样才能走出这一“模式”呢?
关于这个“模式”的形成,有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是自然环境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处在一个封闭而又广袤的地区。说封闭,因为
它的东边是大海,北边是草原,西边是沙漠,西南和南部是高山。说广袤,因为它又有
足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供我们折腾。
在这一环境中,产生了我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夏
耘冬藏。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我们务实的文明,让我们不用去关心外面的世界。
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一盈一虚,一治一乱。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这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我们的性格,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除汉武帝主动
征伐匈奴外,历史上,中国很少出兵国外,最多也就是应属国的要求,去镇压当地的叛...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26
那种正统是自欺欺人的正统,或者说是汉人儒生的正统。
北宋缺乏正统性的最明显表现就是不信任军人,宁可对外亡国,不肯死于军人之手。
对于本蒙古人来说,满清有正统,明朝有正统,南明没有,元朝有,宋没有,辽、金、
西夏都有;
共产党有,民国没有,日本人有,汪精卫没有,满洲国没有。
李唐有正统,隋没有,北周北齐都没有,宋齐梁陈都没有。
m***n
发帖数: 12188
27
北周也打。
为的是收复失地。
m***n
发帖数: 12188
28
朱元璋以前,“朝鲜”就是指现在的北朝鲜一代,大同江以北。大同江以南不是朝鲜,
是 “三韩 - 新罗 - 韩国”。
古人和今人很多心理是不一样的。要理解古人的行为,需要理解古人的意识形态。
在唐代和以前古人的心理中,朝鲜和辽东都是属于中原的一部分,最多是比较偏的一部
分(周之封疆)。肃慎也参加了灭商之战,但是属于边臣,远一些,羁縻即可。 而三
韩更是外国。(今天的历史学和考古学可能不以为然,但是古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高句丽起源于吉林东部,和后来的渤海、女真一样,属于肃慎,是“边疆”或者外国,
中原王朝对于征服它没有兴趣。只要不来打自己就行。羁縻就很好。汉朝到魏晋就是如
此。司马和张合曾经灭了高句丽(因为打公孙),一转头朝廷又把它恢复了。
但是在五胡时代,慕容鲜卑先占辽东(平州),后来高句丽强大起来,乘着慕容鲜卑和
拓拔鲜卑大战的机会,背后袭击,占据了辽东,朝鲜,甚至辽西一部分。
所以后来的中原王朝,不管是鲜卑皇帝的北齐,北周,还是汉人皇帝的隋唐,都和它不
死不休。
就像北宋总是不能安心和辽国和平共处一样,因为北宋总是想着燕云是自己的。虽然辽
国可以说北宋从来没有统治过燕云,而且辽国立...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1077
29
首先,日本人占领地区按面积算可能不够大,最多中国的20%,但是国力不是按面积算
的,否则西藏最强。
而且,你这是美化老毛了。你中国农村有什么?有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么?
日本人只需要占领工业区和高素质人口区就足够了。
至于汪精卫北朝征服南朝,这是有先例的,北周北齐都向突厥称臣,so what?
后面照样还不是可以撵走突厥。
如果汪精卫统一了中国,很可能不再向日本人称臣,并且把日本人赶出大陆。
实际上,最后赢的毛共,也是先向苏联称臣,后来羽翼丰满便背弃了苏联,甚至反戈相
向。
所以,无非就是一个毛精卫、蒋精卫和汪精卫的区别而已。
h******i
发帖数: 21077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葫芦中,我最佩服侯景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ibugui (no longer undervalue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葫芦中,我最佩服侯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1 17:52:19 2016, 美东)
仅带800人入南朝,纵横无敌,攻击南梁首都时手下仅有8000人,对方援军南军20-30
万,但最后破城。
侯景为人和忠诚我不欣赏,但终结了装逼犯王谢家族和萧衍,终结了古汉人的最后一个
王朝,从此,中国历史开始由北方葫芦书写。
最搞笑的是,侯景后,北周、北齐这群葫芦居然看不起南陈的文化水平了,够讽刺,哈
哈。
p*********3
发帖数: 8525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葫芦中,我最佩服侯景 (转载)
北周北齐没有君臣父子?
尼玛高欢本来就是汉人

30
P**C
发帖数: 4333
32
很搞笑的是汉化的鲜卑政权北周灭掉了鲜卑化的汉人政权北齐。
y**d
发帖数: 65
33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最先修长城的是秦始皇,实际上并非如此。
长城最近又火了一把。老谋子终于又出手了,把奥运会开幕式搬到了长城上,并启用
了佳片标配的著名演员,所以片子票房老高了。但是地球人都知道,长城当然不是用来对
付怪兽饕餮的,是中原农耕民族用来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长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今天我们就把这个过程简单聊一聊。
1.最先修长城的不是秦始皇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最先修长城的是秦始皇,实际上并非如此。战国时,为了对抗
北方的匈奴、林胡、东胡、楼烦等少数民族入侵,秦、燕、赵等诸侯国就已经开始修筑
长城。不过战国诸国在修筑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长城的同时,在互相之间的边境上也修
筑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一方面将各国北方长城加以修缮,并连接成为一体;而
另一方面,则将中原诸国之间的长城加以毁坏,让地方割据势力再也无法凭借,这样才能
实现真正的国内统一。
秦始皇30年(公元前217年),派蒙恬率军30万北逐匈奴,然后“因地形,用险制塞”,
花了9年时间,耗费无数人力,建起了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因地形,用险制塞
”七个字,非常精炼地概括了设计长城线路的基本原则,因为这样...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魏亡于孝文帝 (转载)
游牧民族到农业民族地区定居,主政,要政权稳定下来,汉化是大势所趋。
北魏不是亡于汉化,恰恰由于汉化, 北魏相比于五胡十六国已经是活的好的了。
后面的北周, 大隋,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北魏的子系统。
我有一篇旧文,在千年的尺度上, 概括了汉化的重要性。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2225371.html
u***s
发帖数: 318
35
华夏民族首统一于秦朝,一般来说称其为“秦人”“秦族”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何会弃
“秦”用“汉”,难道真是因为秦朝残暴不得人心?
一袭黑衣的秦朝军队
自汉至清两千多年,各朝代国号数十个,先后有“秦人”、“唐人”、“桃花石”之称
,但都被“汉人”逐一击败,“汉人”早已与历代国号无关,成为汉民族的专用词。汉
朝后,“汉”国号仍为后世诸多汉族建国者沿用,甚至很多匈奴人、沙陀人等非汉族建
国者也以“汉”为国号。这在其他国号上非常罕见,他们为何如此?从最早汉帝国的汉
人到如今凌驾于所有国号之上的汉族,“汉”是如何完成这不可思议的转变,逐渐成为
世界第一大民族族称的?
从China秦到“甚美”的汉人
我们为何弃“秦”用“汉”,这其实跟China有关系。现今,大部分人以为英语中中国
China是源于瓷器china,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中国并不源于瓷器china
China从印度而来英语最早中“瓷器”是porcelain,中国瓷器则为Chinaporcelain 或
porcelain of China,在17世纪,开始出现chinawrea (ware意思是物品、器皿)来专
门指“中国瓷器”。
不过后... 阅读全帖
M****h
发帖数: 4405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皇帝,谁的历史作用最大
杨坚的制度来自于北周,不是自己的独创
R*****I
发帖数: 262
37
转贴:
陕西古称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中辉
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
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座落于陕西西安,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下至近现代
,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中国古代
文明的艺术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琉璃在陕西延续时间最久,历史最长,从最早的西周以至近现代,都有大量的琉璃实物
出土,陕西省博物馆展示较少,仅以唐代皇室出土的琉璃为主,但各个精美绝伦,无与
伦比
以上是陕西扶风法门寺所出土唐代琉璃制品,以下是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琉璃盏
唐代琉璃以丝绸之路进口的罗马和波斯琉璃为主。恰逢陕西省博物馆丝绸之路专题文化
展示,以下是借展之宁夏固原出土北周时期琉璃盏一个

发帖数: 1
38
阿姨:大一统的逻辑终点其实是“有奶便是娘”http://www.fkccp.com/archives/3630.html
主持人:现在神州人的大一统观念非常强烈,他们可以赞成民主自由人权这些普世价值
,但是一提到这个独那个独都是痛恨得要命,觉得如果支持台独和港独就是不爱国。你
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大一统这种观念来自于蒙古的世界主义,是通过元明清塑造
起来的,能否解释一下?
刘仲敬:这是“神州”这个概念最矛盾的地方,因为讲“大一统”这个概念或者是讲“
中华如何如何”的概念的人,一般是南人,至少也是所谓的汉人,很少有内亚血统的满
人、蒙人或者是回人去讲这些事情的;但是恰好,他们所讲的这个概念非但不是为他们
自己服务的,反而是内亚征服者为了征服他们而设计的。我们可以粗暴地说一句话:大
一统观念是蒙古帝国为了反对宋独势力而设计的意识形态。这一点我们要从宋朝的起源
来看。宋人对唐朝和五代有一个很大的不满,他们认为,宋朝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
拨乱反正,就是要反击唐朝和五代藩镇以来的那种不像话的作风。这个不像话的作风有
两个方面,而且这两方面是有联系的。一方面是家风不正,就指的是唐太宗或者是他...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8565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nls (汉共毛右),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客观地讲 朱元璋治国超过杨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8 20:28:36 2017, 美东)
两人统治时间,朱元璋要长个七八年,但是朱元璋所接手的局面比杨坚接手的北周烂得
多。而且碰巧又都遇上了特别想建立功业的接班人。杨广能折腾的事情朱棣基本都折腾
了,杨广没折腾的事情朱棣也折腾了,杨广才三下江南,朱棣七下西洋。隋朝让杨广折
腾十多年就完蛋了,明朝让朱棣折腾了20年照样平稳向前发展,只能说朱元璋留下的家
业比杨坚的开皇之治要厚实得多。
h***n
发帖数: 1275
40
因为唐朝是鲜卑人的朝代
唐朝并不比北魏北周北齐更开放
h***e
发帖数: 2823
41
赞同这个观点。
李家的血统有争论,一种是好听的:有鲜卑血统。一种是激烈的:李家就是胡人。
但不论哪种,李唐保留了很多草原上的娱乐项目是确定的。比如以养蛊的法子培养继承
人,哦,汉人叫太子。比如李世民抱着李元吉的媳妇锻炼身体。比如政体上的节度使制
度,是不是有点部落的味道?
倒不是说胡人的法子不好,事实上李隆基开始废除了养蛊继承大法以后,唐朝就迅速熄
火了。


: 因为唐朝是鲜卑人的朝代

: 唐朝并不比北魏北周北齐更开放

m***n
发帖数: 12188
42
以下拷贝:
《后汉书· 董卓传》:“傕(李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汜后
将军,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济出屯弘农。”
李傕当车骑将军,可以开自己的幕府,招聘自己的属下,成为一个“主公”,不能开府
的,就仅仅是别人的部下。
西魏、北周府兵共二十四军,每军设一开府将军,简称开府,全称为骠骑大将军、开府
仪同三司。
开府将军下有仪同将军,全称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m***n
发帖数: 12188
43
这个是源自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制度,开府仪同三司比仪同三司高一级。柱国全称为柱国
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
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制度和资本主义不匹配
中国的皇权就是靠科举制来维护的。
在此前,权力很容易落入大家族之手,从而形成西方那种封建制度;就是说,君主
的权力有限,贵族的权力很大。
例如,魏晋的门阀制度,北朝的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很牛,但牛的是他们自己,他
们并不负责保卫皇帝,北周、隋、唐三个朝代都是他们建立起来的。恰恰是因为想压制
关陇贵族,隋炀帝和武则天才开创并巩固了科举制。
(隋炀帝是因为喜欢江南文化,鄙视关陇集团;武则天因为是女的,所以被关陇集
团鄙视。)
早期西方国家都比较小,国王的权力也不绝对,把商人当肥羊当然可以,但肯定长
久不了。只有大一统王朝才能有效的压制商人。

发帖数: 1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nls (都督中外诸军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隋唐从建立以后就开始了南朝化的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5 20:41:35 2018, 美东)
隋唐的源于西魏北周,但不能说隋唐脱胎于鲜卑人的体制文化。之前北魏在进行汉化改革
的时候是南齐投奔过来的王肃一手策划的,后来汉化成果大部分被东魏北齐继承,少部
分随着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被带入关中。然而,这只是刚开始,后来西魏方面攻陷萧粱
的江陵,掳走大批士人图书和器物进入关中,里面有学问的人都纷纷给关陇子弟当了老
师,具体内容参见颜之推的家训。杨坚代隋以后,衣冠礼仪官制全盘恢复北齐也就是北
魏的旧制,杨广则完全是南朝文化的铁杆粉丝,再后来的李世民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到了
痴迷的程度。隋唐的历史就是南朝化的历史,从隋唐到宋其实是接上了当年南朝的历史
轨迹。
p*******1
发帖数: 1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的历史观,请讨论指教
虽然叙述简略,但是可基本说明我对相关历史的观点,请读者讨论指教。
汉武开边未获得新的适宜农耕定居土地,致使中国停止拓边的姿态,转而巩固已有疆土
,文化上也倾向保守。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当中国不再有扩张的动力,于是不得不面对
外族接连的攻击。我想如此可以理解汉武罢兵后中国历史在文化、军事上的特征。
唐初曾短暂对北方、中亚用兵,初战告捷而未能移民久守,自安史之乱后更趋颓势。唐
末藩镇割据,宋代北周而兴,以文驭武,守内虚外,尚武扩张的血性消没于清明上河的
靡靡,虽抗击外族数百年可歌可泣却难逃覆灭的命数。明以布衣开国,弘扬中华武功,
北击大漠而扫荡残元、威踞关外。然而此时的中华,纵有灭敌的斗志,却无开边的雄心
,控制关外后未曾移民拓荒,终致使女真渐强,甚至后来割让外兴安岭土地,日本趁东
北而入,亦是自明种下祸根。中华的疆土,止于西域的沙漠、中亚的高地、北方的大草
原、兴安岭的重山密林、西伯利亚的冻土、喜马拉雅的高峰、东南亚丛林的湿瘴,皆为
地理所限,不适宜农耕定居。可是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知道中华之外有更辽阔的世界和
肥沃的土地,有坚船巨舰可以开辟航线,却封港禁海,甚至退缩内地避让倭寇。明朝的
u*********r
发帖数: 7835
47
隋朝在581年立国时从北周继承下来360万户人口,589年统一中国时从陈国接受了50万户
,隋炀帝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606年,隋朝人口普查结果是 890万户,户数翻了一番。
按每户5口估算,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大概是4500万人。
25年翻一番,就算没有一番,毛从54到75也显然远没有一番。
c**i
发帖数: 265
48
“一衣带水”这个成语用的好。
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一衣带水 (yī yī dài shuǐ)
出处: 《南史·陈后主纪》
故事: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
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
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
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
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
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
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
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
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
的阻隔,
d****i
发帖数: 4809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迁都--西安? 南京?
洛阳肯定比不过长安,长安是中国历代十朝古都,(另有十六朝古都一说),建都于长
安的主要朝代有:
1。西周(前1134一前771 )
2。秦(前221 前207 )
3。西汉(前204 —24)
4。前赵(318 —329 )
5。前秦(351 —383 )
6。后秦(384 —417 )
7。西魏(535 —556 )
8。北周(557 —581 )
9。隋(581 —617 )
10。唐(618 —907 )
T*******e
发帖数: 6425
50
拼音:yì yī daì shuǐ
出处: 《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
拯之乎?”
释义: 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一衣带水-故事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
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
。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
,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
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
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
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
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
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