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 发帖数: 258 | 1 这些理论推测不知道如何评价,我给个实验证据
我外婆90多岁了,农村人,很多年前她跟我说过,挨饿的时候村里死了很多人,我就问
能有多少,她说一半;而且还有一点我印象深刻,就是外婆告诉我人死了,但是没有人
抬。 我想是因为活着的也饿得不行了。
这只是一个村子,全国的情况如何不知,相信也随地方而差别很大。但是说没俄死过人
,我不信。
又想起一个事,一个叔叔(父亲的战友),他那时很小,饿的不行了,走在大街上,走
着走着就晕过去了,他当时知道自己完了,必定饿死了。但是路过的一个老奶奶看见了
,拿出了一些地瓜的根(不是地瓜,哪能有地瓜吃啊;我想是地瓜尾巴上很细很细的根
,地瓜挖走了,刨刨土,找到的东西),就给他吃了,那个叔叔就没饿死. 这个老奶奶
真是好人,善良人啊,想想饿死人的状况啊,这一些地瓜根意味着什么,自己没吃给了
一个路上遇到的孩子吃了。不过好人有好报。8,9十年代的事侯,这个叔叔倒卖古董,
发了。他去找到了这个奶奶,去报答她。
其实,大家可以问问家里亲戚年长的人,那些经历过的人,这样真实多了 |
|
I********l 发帖数: 8702 | 2 能不能说一下你外婆是哪一个地区的人?安徽/河南还是四川?
如果一个村子死了人还没有及时掩埋,那死尸都要长虫子了,如果死了一半,估计村子
里一直都是臭乎乎的,说不定还要爆发疫情。你有没有听老人家讲过民兵或者部队进村
喷洒药物防疫的事情?另外,村子死亡这么严重,村支书有没有饿死,事后如何处理的?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看你的描述,你家里没有饿死人。那么你姥姥或者姥爷是负责
村里食堂的?还是跟管食堂的有关系?
你姥姥2011年90多岁,那么60/61年40多岁?那么你的妈妈呢,当年20岁。传统上说,
男的要比女的大一岁到几岁。那么你父亲在60/61年的时候至少应当是20岁以上喽?
那么你父亲当兵的时候,难道不就是60/61年的困难时期?这样也符合招兵要求18-20岁
的规定。你父亲的战友怎么会说自己“那时候很小”呢?如果说很小,那就是只有几岁
的样子,不应当超过10岁,那么当兵就是70年代的事情了。那么你父亲当兵也是70年代
的事情,对不对?那么你父亲是30多岁才入伍的?即使是若干年后对大学毕业生特招,
也只不过放宽到24岁。你父亲的情况似乎都对不上号,因为如果你父亲70年当兵,20岁
,那...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258 | 3 无语,感觉楼主就是想证明我家在当年用了什么不正当手段,开个玩笑。我不过是路过
打酱油的,看到这个题目,想起以前的听的事,所以说了几句。楼主不高兴就全当我没
说好了。
还是很气愤,楼主这么长的一段回复全是自己的推测,从我说的推出A,A推出B,....一
直推出Z,然后结论是矛盾,还是自己对。 站在我的角度,你这些推理几乎全错,很简
单,不多说一个例子:从我外婆90多推算出当时我母亲20多;实际上我母亲当时不到十
岁,我外婆生了三个孩子,另两个夭折,我妈最小,只有我妈活下来了!!!
这种推理方法研究这么近的历史很不准却!不如自己问问老人们。
的? |
|
I********l 发帖数: 8702 | 4 很好。你妈妈在60年不到10岁,那就是50/51年生的孩子?
你妈妈最小,也就是说,你妈妈前面的孩子,那就是刚解放或者解放前生的?
也就是说,你外婆在解放前生的两个孩子都夭折了,是不是饿死的?不知道。不过如果
是59-61年夭折的,也许就有人说是营养不良导致饿死的。
也就是说,你外婆家在没有饥荒的时候,有两个孩子夭折;而在有“大饥荒”的59-61
年,尽管全村饿死一半人,但是你外婆家却没有一口人饿死。这是不是事实?
那么,一个村子死了一半,而你外婆家得以全部幸存,这里面有什么原因?能否请你介
绍一下情况呢? |
|
I********l 发帖数: 8702 | 5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你父亲战友的故事。
按照你的说法,你父亲战友的叔叔在59-61年期间是小孩子,走在大街上饿晕到了,觉
得自己一定要饿死了,结果一个老奶奶给了他一些地瓜根,然后他吃了就没饿死。然后
呢,80-90年代这个人倒卖古董发了财,找到了这个奶奶去报答她。
从你的描述看,显然不是村庄,而更像是小城市或者城镇。因为村子里不可能有大街。
但是呢,你又描述一个老奶奶给他了一些地瓜根,这又像是农村的事情,因为小城镇里
显然不太可能种地瓜。这一点有待你的澄清。
另外,我觉得一个小孩子,怎么会孤零零一个人从村子里跑到城镇里?而且,地瓜根不
就是红薯根吗?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没有见过红薯从地里挖出来的样子。那个根,小孩子
能咬得动吗?要知道59-61年的自然灾害持续了三年,一个小孩子跑到镇上,别人给了
一些地瓜根,然后就过了三年的难关,饿不死了?好奇怪的逻辑啊。
更奇怪的是,一个小孩子,又是如何记得住一个老奶奶的模样和住址,以至于他能够在
二三十年之后,还能找到这个老奶奶去报答人家?另外,一个老奶奶到底是多大啊?就
算五十岁好了,那么过了三四十年,到了80到90年代,也足足八九十岁了。不过小孩...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258 | 6 你适合写小说,不适合研究历史。打完酱油了,你全当我说的都是假的,骗你的,这样
你舒服多。 |
|
I********l 发帖数: 8702 | 7 这是不是要尿遁了?呵呵,不解释一下你家为什么在全村饿死一半的情况下得以幸免的
原因?不解释一下几岁的孩子如何知道记得一个陌生老奶奶的模样?又如何能够二三十
年后还能找到这个老奶奶的家庭住址? |
|
f****i 发帖数: 9419 | 8 知道是咋算的?取一个受灾重灾区县,用他们县志的死亡数字,然后直接乘以所有受灾
灾区1000多个县。就没一个数是3000万的,最接近的3000万的数字是1380万。当然了,
这个计算根本就是估算,肯定不是详细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在200多万和1380万之间晃
荡,3000万,扯毛淡呢? |
|
H****g 发帖数: 14447 | 9 你不造谣会死?随便搜个县志,都能找到59-61年期间人口跨区流动的记录。 |
|
s**********e 发帖数: 33562 | 10 首先,根据旌德县志,传教士夫妇的确是红军处决的。如果传教士夫妇无特别劣迹的话
,红军这个做法显然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
|
s**********e 发帖数: 33562 | 11 事实上,根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史>,红19师是占领过旌德县志。 |
|
b****r 发帖数: 2555 | 12 ☆─────────────────────────────────────☆
fockugcd (fockugcd) 于 (Fri Sep 9 00:24:38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fockugcd (fockugc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方志敏绑架杀害美国传教士师达能和史文明夫妇被判死刑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8 22:58:59 2011, 美东)
发信人: powershadow (敏感词○敏感瓷),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方志敏绑架杀害美国传教士师达能和史文明夫妇被判死刑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8 22:52:00 2011, 美东)
方志敏绑架杀害美国传教士师达能和史文明夫妇被判死刑zz
2011年04月05日 星期二 下午 12:05
在旌德传教
1933年10月25日,师达能和史文明在山东济南结婚。11月底,他们一起从颍州回宣城,
1934年初,他们继续往南到一年前刚刚开辟的新传教站旌德,接替准备回国休假的由汪
仁宣教士夫妇。...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3 作者:肖丽红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4 9:33:00
闹漕,包括漕控、个人日常反抗(即丑米挜交、逋欠、诡寄、包漕等)与集体公开闹漕
。在清代漕粮征派中,“闹漕”
现象屡见不鲜,是漕运这一国家事务影响地方社会秩序的具体体现。闹漕在冲击地方社
会秩序与漕政的同时,又为地方社会
秩序的重整提供了契机。闹漕对于地方社会的冲击主要在于影响地方政治秩序的变动,
并导致生活秩序的紊乱。
闹漕对生产生活的冲击
闹漕即拒绝缴纳漕粮。不管是漕控、个人日常反抗还是集体公开闹漕,其直接结果均对
本地漕粮征收情况造成一定障
碍。而且闹漕中,往往出现“邻省效尤”与“各处民众观望”的现象,漕粮征收因此受
阻。如咸丰四年,河南省辉县戴莹挟
花户抗纳漕粮,此次闹漕并不严重,但却引起辉县接壤州县的效尤,最后酿成了“各署
聚众抗漕”案件。此例并非个别现
象,因为诸如“此处一动,邻境因之生心,此处甫平,彼处效尤又起”与“一邑滋事而
各邑仿效”的征漕感受频见于清代官
员文集。
清代漕粮征收与地方官考成直接关联,漕粮完不及额,地方官可能因此被罚俸、降职乃
至革职。在清代漕案搜集整理过
程中也发现,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闹漕...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14 捻子 捻乱
也称捻军,老佛爷称捻乱。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后,让他剿捻。他打了败仗让李鸿章收
拾残局。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在北方也剿过捻。苗沛霖在安徽自立门户也是防捻。
当时两淮一带频年水灾收成不好,清廷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疯狂加税;为了应付二次鸦片
战争在淮北征召青壮年农民当兵,签了北京条约后又将他们遣散,连安家费都不给,当
地农民衣食无着,实在活不下去了。淮北民风强悍,民间素来有聚众打粮吃大户的规矩
,叫做捻子,即聚而不散的意思。居则为民,聚则为捻,农忙则散处村落与平常无异,
每逢灾年无食就自备器械骡马,在有威望的人带领下四出打粮。捻子们就这样在清廷的
逼迫下被迫起事求活成为捻军。
咸丰五年秋,各路捻子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会盟,力量最大的捻子首领张乐行被推为大汉盟
主。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总黄旗主由张乐行自
兼,总白旗主龚得树,总红旗主侯士维,总蓝旗主韩老万,总黑旗主苏天福。总旗下有大旗
﹑小旗。每一旗主都有一个以宗族﹑亲戚﹑乡里关系结合起来的领导集团。然而捻军虽
有军事经验,但素来散漫,毫无组织纪律性,因为受不了约束而不愿意和太平天国竭诚
合作;各旗间互不... 阅读全帖 |
|
I********l 发帖数: 8702 | 15 这个跟学术无关啊。你可以相信你的姥姥。但是你姥姥并不能代表六亿中国人。
如果你认为调查你姥姥就足以得出饿死三千万,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否则,我们仍然需
要先达成一个定义的共识,那就是如何确定饿死人。
事实上,我觉得可以有很多调查方法来证明饿死人。比如说,在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以
前有人说TG不让人查,现在看来根本是骗人吗。这不是就有人去调查了吗?
既然可以调查,那就应该在全国2000个县里,随机抽样出来20个县,然后再去20个县做
随机抽样调查,看看调查出来的饿死人的比例多少。
但是因为时间久远,所以还需要有独立的证据。那就是BMI啊,照片啊,县志啊,总之
,不是像那个党校教授那么粗糙的调查,那样是完全没有任何学术价值的。 |
|
T****i 发帖数: 715 | 16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月关
内容比较杂乱,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看看。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
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
,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
酉,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
后逼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
个情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
可谓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
事无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关心”的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让书写者照办。
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两年多时间,蒙元修《宋史》(二十四史中规模最大的一
部史书)也只花了两年多时间,惟独满清,修一部明历...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17 以下文字来自徐海东家乡中共大悟县人民政府和大悟县志。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徐海东
的亲属60余人都是死于“革命事业”,而不是传说中的被满门抄斩而死。
徐海东亲属烈土墓
位于新城镇马吼岭东约300米、公路北侧的山坡上。墓建于1949年10月。1978年又在墓
南侧辟平台,立纪念碑。碑高10米,坐北朝南,为台体形,上有“轿”式斜坡顶,下有
正方形台脚,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矾石贴面。正面刻有徐向前“光荣流血”的题词,
左侧刻有亲属烈士名单及生平,右侧刻有徐海东逝世后中共中央所致的悼词。碑前砌有
半圆形平台,约100平方米,四周用青砖、水泥制成石凳,外围植有马尾松。墓四周则
苍松翠柏,象征烈土英灵常在。
在腥风血雨的岁月里,徐海东亲属60余人先后为革命捐躯。其中有其伯父徐有义、四哥
徐元海、五哥徐元波,堂兄徐元大、元洪、元典、元兴、元庆,侄儿徐文初、文治、文
阶、文庭、文朗、文雄、少东等。他们有的牺牲在枪林弹雨之中,有的就义于敌人屠刀
之下,其慷慨悲歌,永世流芳!
徐海东同志,由一个穷窑工,成长为解放军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其功勋卓
著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18 开国大将徐海东家真的是被满门抄斩,66口人被杀吗?
以下文字来自徐海东家乡中共大悟县人民政府和大悟县志。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徐海东
的亲属60余人都是死于“革命事业”,而不是传说中的被满门抄斩而死。
徐海东亲属烈土墓
位于新城镇马吼岭东约300米、公路北侧的山坡上。墓建于1949年10月。1978年又在墓
南侧辟平台,立纪念碑。碑高10米,坐北朝南,为台体形,上有“轿”式斜坡顶,下有
正方形台脚,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矾石贴面。正面刻有徐向前“光荣流血”的题词,
左侧刻有亲属烈士名单及生平,右侧刻有徐海东逝世后中共中央所致的悼词。碑前砌有
半圆形平台,约100平方米,四周用青砖、水泥制成石凳,外围植有马尾松。墓四周则
苍松翠柏,象征烈土英灵常在。
在腥风血雨的岁月里,徐海东亲属60余人先后为革命捐躯。其中有其伯父徐有义、四哥
徐元海、五哥徐元波,堂兄徐元大、元洪、元典、元兴、元庆,侄儿徐文初、文治、文
阶、文庭、文朗、文雄、少东等。他们有的牺牲在枪林弹雨之中,有的就义于敌人屠刀
之下,其慷慨悲歌,永世流芳!
徐海东同志,由一个穷窑工,成长为解放军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其功勋卓
著被... 阅读全帖 |
|
r**o 发帖数: 4614 | 19 有历史记载的也有可能是错了
明史里面说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万万人,过了300年中国才有那么多人口。 大概编明史
的因为被满清酋长篡改得太厉害, 故意这样写留个漏洞。
和现实一样, 谎言总能蒙蔽一时, 不可能蒙蔽一世, 满清销毁了很多原始文档, 但
是很多人还是可以通过县志,传教士的日记, 流传到朝鲜日本的书籍,广州挖出的万
人坑还原那个时段的真实历史。 |
|
f********t 发帖数: 6999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山西农院挖豪华空墓 神秘墓主书"墓有重开日"(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4 19:59:38 2012, 美东)
皇伞盖形藻井
边接后墓室与前墓室的甬道
神秘墓主人、用朱砂书写的“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的字给人留下巨大想象空间
两年前,高平市汤王头村村民贾德胜在自家院内挖菜窖时挖出一座古墓,墓室内既没有尸骨,也没有任何陪葬品,但墓室结构精巧,彩绘鲜艳,尤其是墓室的藻井部分,仿木砖雕,精美绝伦。
自 家院中出现墓室,自觉有些“晦气”的贾老汉刚开始还把其当成“豪华菜窖”使用,后来觉得不妥,便将挖开的墓道封堵。直至今年元宵节期间,高平市长平之战研究会研究人员李俊杰等人来到汤王头村考察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座神秘的古墓。
探秘古墓室
汤王头村是高平城附近村庄中极具代表性的古城之一。古为五范村、范公村,为春秋时期晋国六卿、排行第五的范宣子之故里因此得名,泫水为其食邑封地古范国。汤王头村古城楼保存良好,从古建筑规模分析乃高平建筑之精...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21367 | 21 《天府长夜——还是刘文彩》
ISBN:7540424672
作者:映泉 著
出版社:长沙 : 湖南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0
页数和开本: 341页 ; 20cm
中国文革研究网录入
自 序
1996年,我应某杂志社之约,写一本关于刘文彩的纪实小说。
刘文彩何许人也?这之前,我对他的了解并不比对收租院里的泥塑了解更多。当年收租
院的泥塑登了画报,而刘文彩的罪恶只是文字,须用脑筋记的毕竟没有眼睛看的直观,
只知道此人是川西一个罪恶累累生活腐朽糜烂的大地主。待读了编辑部转给我的有关此
人的大量资料以后,发现这个人并非传说的那么坏,原来几十年的批判“冤枉”他了。
也就根据那些资料就汤下面,以故事的形式敷衍成篇。
不想就在杂志上发了本文的广告还没来得及面世的时刻,中央电视台播了有关刘文彩的
新闻, 内容主要是说有人为刘文彩招魂。热点成了烫点,那篇东西就这样搁浅,发不
出来了。
几年来,常常想起这篇东西白忙一场,心头就有些酸溜溜的。割不断,也心不甘,有一
天心血来潮,决定认真写它一本。于是另查资料,找来有关四川军阀混战的各种书籍挨
着啃。这一啃不要紧,竟对自己... 阅读全帖 |
|
f*******w 发帖数: 1243 | 22 鸦片托起的“延安奇迹”
对于“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种鸦片”的说法,一个主要证据是共产国际1942-1945年间驻
延安联络员彼得·弗拉基米罗夫所写的《延安日记》,作者披露出毛泽东在抗战期间沉
溺于整风运动、培养个人权威,“每个人都在死记硬背党的文件,一个劲儿地进行自我
批评”,对抗日则持打酱油态度,甚至暗中和日军勾结,除此之外更以鸦片作为主要经
济来源,例如以下这段文字:
“毛泽东邀请尤任到他的住地去,要教尤任打麻将。在玩牌的时候,尤任问道:‘毛泽
东同志,特区的农民往往由于非法买卖鸦片受到惩办,而现在甚至连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和机关也在公开生产鸦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毛泽东没吭声。邓发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以前特区只是把盐和碱运到国统区。我们一挂挂大车满载着盐出去,带回来
的钱袋却是瘪瘪的,而且还只有一个钱袋!现在,我们送出去瘪瘪一袋鸦片,就能带回
满满一车的钱。我们就用这些钱向国民党买武器,回头再用这些武器去收拾他们!’”
类似内容在全书屡见不鲜。不过有部分我党的拥趸表示,《延安日记》这本书根本不能
算数,因为它是作者死后二十年才由他儿子出版的,这段时期刚好中苏关系恶化,为什
么苏...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729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Morphin (莫非-白衣“追鱼”郎),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值得一读:大明首富沈万三为何被族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0 22:22:31 2012, 美东)
国富民穷:大明首富沈万三为何被族诛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正月,苏州府周庄的粮长顾学文呆在京师应天府(今南京)
。这一天,顾学文去凉国府看望在府内教书的同乡王行。
王行是苏州城有名的老塾师。从元朝末年开始,除了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短暂
在南京蓝玉蓝家坐馆外,王行长期在顾学文的小舅子沈达卿家任教,和顾学文认识有三
十多年了。如今两人同处异乡,顾学文从去年十一月起就多次来凉国府看望王行,每次
来都大包小包提着许多礼物,包括一些海外的异样犀带,打点府上各色人等。因此,凉
国府的上下对顾学文这个苏州乡下的土财主很熟,很有好感。
这一次,顾学文照样和王行在耳房内说话。凉国公蓝玉刚好经过,见一个陌生人在
自己家里大方地交谈行走,走过来奇怪地问王行:“这个人是谁?”王行回禀说:“他
是小人乡人沈万三秀女婿。”...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SMill (John S Mill),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满遗”霸占舆论阵地,在文史界、影视界散布伪历史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5 05:58:33 2012, 美东)
一)、文史界的颠倒黑白,自相矛盾,散布伪历史观。
央视早就成为“满遗”舆论宣传的大本营,满清鼓吹者阎崇年成了国家电视台的常客,
无耻歌颂鼓吹满清,《中国电视报》一反常态竟然全版刊登阎给洪承畴平反的文章,努
尔哈赤也是连期歌颂。如果你想在央视网站发一篇批判满清的文章,100%是给枪毙的
。这多年来颠倒历史是非,歌颂满清刽子手的电视剧一部连着一部。这一切难道都是偶
然?
关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性质,史学界早就给平反了,说是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是正
义的,我曾经仔细查了查努尔哈赤起兵的理由,所谓的“七大恨”,大多是鸡毛蒜皮的
小事,要说明朝有民族压迫,肯定是有的,那毕竟是阶级社会。但决不是什么严重的不
能接受、不能和谈解决的民族压迫。绝非起兵的正义理由和满清入关时的“剃发令”、
“圈地”、“逃人法”之类...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25 恩,何炳棣在回忆录里面提及他初来接触英国的档案资料,立刻就被其详细程度所震撼
了。反观中国虽然是有延续历史记录最长的国家,但在后期却因为缺乏商业需求等等原
因没有继续发展。但要说没有史学基础那就过了,新的方法和资料让现代人可以用新的
视角来研讨这些问题,比如何炳棣本人的成名作品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就是在查
阅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数千本地方史志总结而成。而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天天讨论
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又有几个看过故乡的县志呢?可曾自己收集过史料,比如自家的家
谱族谱。关于自己的史料自己不去收集整理,最后就是自己遗忘自己。
二,样本太 |
|
f*******5 发帖数: 1815 | 26 毛泽东说,学历史,主要是学近代史。他对太平天国和太平天国领袖群,有许多精辟的
论述和谈话。
1851年爆发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长达14年(他的余部则坚持活动
了21年),蔓延当时关内18个省。太平军狠狠打击了清王朝和帮助清王朝的英法在华殖
民势力,为中华史册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毛泽东很熟悉太平天国,他是把太平天国放在伟大的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天平秤上,
作为我们革命事业的前驱者来论述的。
早在1945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演说中指出:“我们
今天的公祭可以一直上溯到1841年平英团那些英雄们,也祭奠他们。平英团的反英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都是英勇的斗争。太平天国有几十万军队、成百万的农民,打了13年
,最后南京城被清兵攻破的时候,一个也不投降,统统放起火烧死了,太平天国就这样
结束的。他们失败了,但他们是不屈服的失败,什么人要想屈服他们,那是不行的。”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91年人民出版社第435—436页)
毛泽东的这个思想,几年后即1949年共和国成立时,为北京天安门广场所树的人民英雄
纪念碑碑文的主体内容。
应该说,太平天国的... 阅读全帖 |
|
s****7 发帖数: 2507 | 27 孙之獬(1591—1647),山东淄博淄川县人。明天启2年(1622年)进士,初为庶吉士
,继为翰林院检讨。天启7年(1627)充顺天乡试正考宫。崇祯元年(1628),被列入
魏忠贤阉党逆案,革职为民。满清入关后,召他入京,授官礼部右侍郎,又命以兵部尚
书衔招抚江西。后以“久任无功,市恩沽誉”,应“革招抚江西尚书孙之獬职,永不叙
用。”
据野史笔记载,孙之獬投清居官时,有过一段臭名昭著的“上疏建议清廷下达削发令”
的历史,人称中国第一汉奸。
《研堂见闻杂记》载:
“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薙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乃归满班,则满以其为汉
人也,不受;归汉班,则汉以其为满饰也,不容。于是羞愤上疏,大略谓陛下平定中国
,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于是削
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
,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清稗类钞》载:
“世祖初入关,前朝降臣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袖大服。殿陛之间,分满、汉两班,
久已相安无事矣。淄川孙之獬,明时官列九卿。睿亲王...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7927 | 28 七、北宋(960-1127)、辽(947-1125)、南宋(1127-1279)、金(1115-1234)
Δ宋建隆至开宝年间(960-976)南唐后主(李煜)命李从谦赋《观棋》诗,时从谦方
数岁。(《全唐诗》)
Δ太平兴国六年(981),宋太宗遣中使赐钱亻叔文楸棋局,水精棋子。(《宋史·钱
亻叔世家》)
王禹?(954-1001)作《筵上狂诗送侍棋衣袄天使》诗,称宋太宗创有“对面千里”、
“独飞天鹅”、“海底取明珠”三棋势。
Δ宋太宗屡召潘慎修对局。慎修作《棋说》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宋史
·潘慎修传》)
Δ太平兴国至至道年间(976-997),棋待诏贾元(玄)号国手。(宋欧阳修《归田录
》)
Δ天圣至嘉佑年间(1023-1063),李重恩善弈棋,冠绝当时。(《集事渊海》) 吕济
叔工棋,亦当时第一。(近人黄俊《弈人传》)
欧阳修(1007-1072)自号“六一居士”,作《六一居士传》,寓棋于名号中。(《欧
阳文忠集》)
邵雍(1011-1077)作《观棋大吟》、《观棋长吟》是我国棋诗中最长一首,计1800字
。(宋邵雍《伊川击壤集》)
Δ皇佑年间(1049-1054) ...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16963 | 29 李白出生在中亚只是一种说法。我前面已经说了,在上世纪之50,60年代以前,李白出
生在四川的说法是主流,是普遍观点。李白出生在中亚后来兴起,是郭沫若的李白与杜
甫那本书的大力推行的。而郭沫若采用中亚西域说,很大程度上不是从学术角度,而是
政治形势。那时候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界遗留的历史问题突出。李白出生在中亚,也
就是当时苏联的吉尔吉斯斯坦加盟共和国,是边境谈判的筹码之一。
李白写的诗歌可见李白对胡人的态度。
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七)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请帖出考证文章,李...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30 与杨古同时代的王祯(1271~1368年)创制了木活字。王祯是山东东平人,是一位农学
家,做过几任县官,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王祯关于
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
刻木活字3 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
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王祯在印刷技术
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
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
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
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
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元代木活字印本书虽已失传,但当时
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则有几百个流传下来。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唐诗类苑
》、《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约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
字的...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256 | 31 我是陕西关中人,八百壮士的故事很小就听过。当年三万陕西子弟出省到黄河岸边厮杀
,去查县志,关中几乎每个县都有牺牲的陕西冷娃。爷爷是国民党员,早年追随于右任
,后来出陕抗战,跟随傅作义,参加过中条山战役,家里现在还存有当年缴获的日军战
利品。抗战后,他觉得国民党太腐败,就退出军界,回家乡作地方官,当起太平绅士。
当时就偷听敌台新华社,读毛选,心向共产党。家乡解放的时候他默许手下的地下党打
开城门,和平解放,也算对革命有功。后来的故事大家也能猜到,建国后的各种运动中
都得去公安局交待历史问题,好在他除了国民党员这个头衔之外没什么严重的历史问题
,而且在当地人缘不错,没有受刑罚,即便如此,最后还是在文革中贫病交加过早去世。
说些别的吧,“自古秦兵耐苦战”,翻阅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民族危亡关头,很多
时候都是秦兵秦将冲在前头力挽狂澜。周崛起于岐山、秦崛起于陈仓、汉在关中发展壮
大、隋唐都是关陇集团,这些王朝都是靠秦人征战四方,及至明末也有秦兵在子午谷口
击败高迎祥的经典战例。到了抗战,西北军功劳甚大。台儿莊会战,守在莊内的就是西
北军,电影《血战台儿莊》中有一个镜头--城墙上写着“生在陕西,...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2 《人民日报》编者按(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姚文元同志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海瑞罢官》这出
戏,提出了很重要的批评意见。我们认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牵涉
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历史和怎样用艺术形式来
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思想界中存在种种不同的意见,因
为还没有系统地进行辩论,多年来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
本报过去也发表过吴晗同志的《海瑞骂皇帝》(笔名刘勉之,一九五九年六月十六日)
、《论海瑞》(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还发表过其他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文章。
我们准备就《海瑞罢官》这出戏和有关问题在报纸上展开一次辩论,欢迎史学界、哲学
界、文艺界和广大读者踊跃参加。
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说过,“我们的政权
是人民民主政权,这对于为人民而写作是有利的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
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给了新的保证。如果你写得对,就不用怕什么批评,就可以通过辩
论,进一步阐明自己正确的意见。如果你写错了,那末,有批评就可以帮助你改正,这
并没有什么不...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4612 | 33 http://news.163.com/12/0610/04/83K20D230001124J.html
核心提示:据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专家达成
的共识,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
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该遗骨距今约
6200年。
新快报讯 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
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
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这是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国家省市23位考古、历
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的共识。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据不完全统计,
山中历代庙宇约达200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
祖庙。
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
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
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4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5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6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37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u*******g 发帖数: 3300 | 38 相传楚汉争霸期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打了一仗,刘邦惨败,仓皇逃到修武,正好大将
军韩信在这里暂时驻扎。刘邦就命令韩信攻打齐地,包抄楚军后路,以达到动摇楚军军
心的目的。
韩信挥兵杀向齐国,齐国因与刘邦有“和约”,毫无防备,骤然遇到韩信大军,吓得四
散逃窜。韩信乘胜追击,很快攻破临淄城池,齐王田广落荒而逃,到了高密。项羽闻讯
派大将龙且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龙且根本不把韩信放在眼里,领着大兵,快速
前进,与齐王在潍水东岸会合,夹击韩信。
韩信正要向高密进军,听说项羽手下鼎鼎大名的猛将龙且兵到,心想这回遇到劲敌
了,于是韩信率军到达营陵(今昌乐城南街道境内),整军备战。后来,韩信带领整顿
操练好的大军直奔高密,以水破敌,大败龙且和齐王田广的联军,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
包围。这就是历史上与暗渡陈仓、垓下之战等著名战役齐名的潍水之战。
潍水决战前夕,韩信在营陵整军备战。当时,韩信的中军大帐即设在现今的韩信
村。因此留下了“韩信”的村名;韩信的前营、后营两个大寨就驻扎在丹河西岸,就是
今天的南寨和北寨两个村落。另外,听老人们口口相传,韩信在备战其间,到处察看地
形,走到先锋营西...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39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40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817 | 41 李定国,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
领袖之一。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
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
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
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
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
下赫赫战功。
中文名: 李定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620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 1663年7月21日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拥立永历,反清复明
爵位: 晋王
目录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个人简介
文武双全
名扬天下
情谊破裂
重燃希望
新会战役
累降三级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李定国(1620年——1662年),字宁宇,陕西... 阅读全帖 |
|
o**4 发帖数: 35028 | 42 率领孱弱的南宋军队,对战巅峰蒙古军队,战无不胜。
转一点百度百科的资料:
临安面君,加紧战备
金国灭亡后,刚刚亲政的宋理宗派太常寺簿朱杨祖前往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祭扫北
宋诸帝陵寝。不料谍报显示蒙古军在孟津、潼关一带开始屯军。使者想从淮东出发,此
时踌躇不前。孟珙认为:“淮东之师,由淮、泗溯汴,非旬余不达,吾选精骑疾驰,不
十日可竣事;逮师至东京,吾已归矣。”他和几位使者昼夜兼行,到达洛阳,干净利落
地完成祭拜后安全回到襄阳。
正当孟珙在襄樊组建镇北军以防备蒙古南侵时,枢密院命令他赶赴行在临安(今浙江杭
州)议事。宋理宗对孟珙非常器重,召见后夸奖道:“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
金,功绩昭著。”孟珙则说:“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
”宋理宗很高兴,又咨询中兴大计。孟珙答:“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
端平元年六月,宋理宗发动端平入洛,想抢夺中原土地,不料被蒙古人打的大败。他对
宋蒙形势的发展陷入迷茫之中,问起与蒙古的和议,孟珙的回答掷地有声:“臣介胄之
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这是一个武将最标准的回答。宋理宗听了后,就给孟珙很多
赏赐,并任命他知黄州... 阅读全帖 |
|
m*****d 发帖数: 13718 | 43 这个问题方舟子研究过, 大家讨论讨论,我个人同意方舟子说法,《木兰诗》并非唐人
所作,顶多是韦元甫修改过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ssays/mulan.txt
(原载《文史知识》1998年11月号,中华书局出版。现略加修改定稿)
《木兰诗》种种
·方舟子·
最近迪斯尼电影制片厂改编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传说推出了动画片《木
兰》,在海外华人社区掀起了一股木兰热。笔者近日为本地中国文学读书会讲解
《木兰诗》,为此翻查了近十几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木兰诗》的论文,发现有几
个问题在学界仍悬而未决。在此试图在众说纷纭中理一头绪,一孔之见,就教于
高明。
一、《木兰诗》的创作年代
现在可以确知的《木兰诗》的最早版本录于唐人吴兢的《古乐府》,此书已
失传,但南宋曾〔忄造〕所著的《类说》辑有佚文三十一条,包括《木兰诗》的
全文,题目作《木兰促织》。其后此诗录入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0445 | 44 东莞,著名的性都,他杀岳飞遭了报应?
康王时,曾育有五女,后皆被掳。《新安县志》载高宗其中一女于建炎三年被江西县令
邓元亮于起兵勤王时于道上收养,长大后嫁给邓元亮之子邓自明。至宋光宗即位,赵氏
带长子面见光宗,光宗称赵氏为皇姑,封为郡主,并把邓自明追赠为“税院郡马”,并
赐地于东莞。后人散居到东莞等地。 |
|
s*****V 发帖数: 21731 | 45 顾炎武那个记载不知道是双季加一起还是单季,而且顾炎武也不是什么农业官员,到底
清不清楚都是问题。
你看看鱼米之乡的苏州县志,近代采用精耕模式,亩产最好的年份也不超过200公斤。http://www.dfzb.suzhou.gov.cn/zsbl/1318627.htm
望亭地区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区,历代以种植水稻、三麦、油菜为主。解放前,封建土地
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田设施陈旧,耕作技术落后,望亭虽有“鱼米之乡”的美
称,但即使最好的年景,水稻亩产不超过200公斤,小麦亩产35公斤,油菜亩产20公斤。
袁隆平那个显然是和他的起点比。建国以后已经有些改进了。
另外双季稻的收成绝不可能最好亩产的两倍。随便问个老农民就知道,每一季都比单季
度少,总共也不过比单机增产20-30%。现代那种拼命施肥的不算。 |
|
r**o 发帖数: 4614 | 46 给我抽乐一遍又回到原点了。
那索性古代数据都不能用, 全靠你一本近代县志推300年前的数据了? 可是你也用了
明代史料呀, 你这是自证精神分裂? 可笑的是, 全国人民都认为亩产万斤, 很多来
自专业部门的数据, 你来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不用亩产万斤的数据吧?
请问全国那么多人, 妇女老人小孩算不算都是劳力? 打个1/2或者1/3的折是不是对?
每家是不是可以算成对应一个农夫? 史料上给我抽得不到北, 来扣字眼了,哈哈哈
哈。
双季本来就是估算, 而且我早就举出当地小地主给的数据补充, 结果你就是瞎眼看不
见, 然后受我的史料启发说不能算2倍, 哈哈, 这个人品。 搞笑的是, 全年还是
570多斤, 根本不影响结论。
15亩的数字本来就是怕你智力不高,不懂数学, 袁隆平的900公斤都能算错, 你这数
学是和体育老师学的吧。 |
|
r**o 发帖数: 4614 | 47 拿着一本民国县志不加怀疑得论证明朝事的行为艺术是谁, 我就不想多说了。
我已经很明确说过是家庭, 而且是加上另外的收入, 比如织布, 如果你再玩扣字眼
, 我是没兴趣浪费时间了。
”明朝南方一个农民家庭光种粮食就有1w5的年入,
如果搞些经济作物还做小工还要高好呢多。 江南一带几乎家家都有织床的。 这样算人
均3000美刀都有可能, 人吃的还都是organic的。“
从头到尾被我抽, 还厚着脸皮找场子, 到现在还不知道我引用的资料来自哪里, 还
以为是笔记, 蠢字也不是这样写的啊。 |
|
r**o 发帖数: 4614 | 48 锲而不舍地拿着资料继续给我抽, 这种精神真娱乐啊。
不拿你认为比较正确的民国史料来论证明朝田产了? 哈哈哈哈哈哈。
所谓的专业人士先说明代经济作物种植规模不及清代,故粮地占比应较后者为高, 然
后再说此时期的粮食平均亩产仍依笔者《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一书,按1.65石估计。
恩, 你们果然是水平比较相近,一个拿清朝史料推明朝, 一个拿民国史料推明朝,
至于是不是水平高, 我只能哈哈哈哈哈了。
而且我在前面一直论证是明朝南方的农民, 论证的也是明朝南方的田产, 现在又被你
“无意识的”替换成明朝平均水平, 这个混水摸鱼得那么明显, 真是把脸凑上来给我
抽啊, 哈哈哈哈。还有一个版上人都知道的明显事实就是明朝万历年后北方受小冰河
期反常气候影响, 多年大旱, 这样的粮食亩产量可想而知, 当然, 拿着民国县志论
证的当然说300年前都差不多, 应该都一样,哈哈哈哈哈哈。 |
|
e********3 发帖数: 18578 | 49 在十多年的土客械斗中,双方死伤人数各以数十万计,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赤溪县志
》写道:
五岭以南,民风强悍,械斗之事,时有闻焉。然有此族与彼族械斗,或此乡与彼乡械斗
,杀掠相寻,为害虽烈,然一经邻绅调停或由官吏制止,其事遂寝。但未有仇杀十四年
、屠戮百万众、焚毁数千村、蔓延六七邑如清咸同间新宁、开平、恩平、鹤山、高明等
县土民与客民械斗受害之惨也。 |
|
l**********n 发帖数: 8443 | 50 《资阳人口发展史》分析,大体得到一组全县人口数据:1621年41000人,1646年25000
人,1667年19000人,1685年3000人,1728年14000人。也就是说,张献忠死时,资阳人
口比起明朝最高峰,还占61%。
逐一摊开全川清末、民、共还有活口的明初入川者的后裔之家谱,分年统计崇祯、顺治
、康熙、雍正年间死亡人口花名册,可知多半死在1674-1685年间。
1989年,《资阳人口发展史》:“通过对明末《成都府志》和清初《简州志》《资县志
》与《明史》有关内容的综合研究……可知清军和南明军队才是蜀民凋残的主犯,张献
忠杀人倒在其次。
2003年版《中川资阳》:“明末清初,中川人口下降,第一凶手是清军。” 蒙古满洲
的民族仇杀政策,使得宋末、清初四川人口到达极低谷,这是无法掩饰的。明清湖广等
省移民在川家族谱牒,名单在册,生卒年代有征,历历可考,这是最广大、最重要、最
可信、最浩繁的脚注,应该细心查看,再下结论不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