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县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精读浮夸第一文:赵紫阳的<从化四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5 16:34:12 2011, 美东)
【整理】从化四日 [ ★陈郢客 ] 于:2010-10-29 00:20:08 复:3138237
《红旗》杂志 1958年第6期 《从化四日——给广东省委的一封信 》 13页起
作者:“曾经有一个人”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
这封信是一封“汇报书”,开头就写到,“我们在从化工作了四天,昨天到达新丰,准
备明天到南雄去。”
——————先摘取部分——————————
【一、对早造*生产的看法问题。
从化的工作总的说来是不错的。去东今春以来,不论在水利、积肥、密植、果树嫁接等
工作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特别是在推广密植规格和后来抢救三类禾苗方面,劲头很足
,成绩很大,全县干部和人民做了许多工作。早造产量,据县委估计平均亩产能达到三
百五十斤至四百斤。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这是有可能达到的。即使再少一些,譬如
平均每亩只收到三百斤,也是巨... 阅读全帖
y********8
发帖数: 517
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绝密的超级富翁(上)
发表时间: 2010-12-06   作者: 钟波
http://forum.edoors.com/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274196&d=1291778814
从1967年至1976年5月,毛泽东先后5次提取15万元给张玉凤
几亿人悼念“无产领袖”
1976年9月9日,主宰中华大地九亿多中国人命运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死了。连续数天
,到处设毛泽东灵堂,进行悼念活动。鄙人家乡广东省兴宁县,位于广州市东边,其时
县城离广州公路里程377公里,坐汽车十二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与毛泽东的死尸更是
远隔千山万水,到各单位毛泽东灵堂悼念的人数,达到50 多万。
9月18日,北京安排了百万人汇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极其隆重的追悼会。天安门广场
下半旗志哀,横贯天安门城楼的横幅上写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
”。下午3时整,追悼大会开始。全体肃立,百万人默哀3分钟。由500人组成的庞大军
乐团奏起哀乐。与此同时,除了港澳台地区外,中国所有工厂、矿山、列车、货轮和军
舰,汽笛长鸣。更有甚者,除了港澳台地区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上,到处同步举...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3
1919~1920年间,先后有1600多名中国知识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李石曾、吴玉章、
吴稚晖、张继以及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功不可没;这段时间里,蔡和森、毛泽东都在
北京,也在忙这件事。但毛泽东轰轰隆隆组织不少人赴法勤工俭学,临要走时他又不去
了。去不去法国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蔡和森、毛泽东这对同学好友一起在北京
组织张罗这件事,毛却不去了,蔡和森却不问毛为什么。似乎,至今也少有人问为什么。
然而众所周知,毛泽东轰轰隆隆组织中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有人为赴法勤工
俭学的各地学生筹措的两万银元交给毛泽东。毛是怎么花的,也成为悬案。两万银元不
是笔小钱,毛在北大红楼每月才8块银元,他得干200多年才能挣到这些钱。这笔钱都怎
么花的,蔡和森也许知道,但蔡和森死了。
然而,蔡和森死了,当年赴法的人还有没死的。唐铎《回忆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
学运动》中说,“我们在北京,一边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一边积极准备赴法勤工俭学,
每天的生活都很紧张。我们都是些离乡背井的穷学生,家里无法接济,时间拖长了,吃
饭就成了大问题。我们只好一面继续交涉,一面自己找点工作做……大约在1920年初...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4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江口沉银”最为可信
寻找张献忠宝藏三百年
张建斌(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因被认
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
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
停止过。在传说中,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
记。
2010年11月底,距四川彭山县城仅两三公里的江口采沙场传出消息:有人在附近江
中挖出一只重12斤的黄金盘。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传说中的张献忠巨额财宝再露端倪。
劫掠全川之财
张献忠生于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据《明史》记载,他身材魁梧,脸
形稍长,面色微黄,留着及胸的长胡子,声若巨雷,人称“黄虎”。他性格桀骜不驯,
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屡犯军法。1630年(明崇祯三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
民不聊生,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王死后,他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
一股起义军。不久,张献忠与...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5
1962年,七千人大会现场。 资料图片
冯希仁。南都记者韩福东摄
马维民。南都记者韩福东摄
“大跃进”时期,安徽省委钢铁厂的高炉群。合肥市档案馆提供 韩福东翻拍
50年前,去北京开会时,冯希仁40岁,是安徽第一纺织印染厂党委书记。这是一家
有七八千职工的大企业,冯希仁因此有机会成为七千人大会的亲历者。
冯希仁记得,合肥市共派出六名代表与会,其中厂矿代表4人,市委代表2人。其他
五人现均已去世。(注1)那是1962年1月,他们与安徽省其他代表一道,搭乘火车北上
,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内,经历了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时为安徽省滁县(现滁州市)地委常委兼凤阳县委第一书记的马维民,也在同一列
车上。他生于1926年,是河北南宫人,1947年来安徽根据地参加革命,三十几岁已当上
安徽省团委副书记,1961年初,被抽调到灾情严重的凤阳挂职。“省委原来想让我去定
远县,在那待了一个月后,发现凤阳灾情更严重,就来到了凤阳县。”马维民,对南都
记者说。(注2)
原凤阳县委第一书记赵玉书已被停职,安徽省农业厅长陈振亚正在这里负责组织工
作,...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6
亲历七千人大会
1962年前后,漩涡中的安徽
南方都市报 2012-02-15
作者:韩福东
50年前,去北京开会时,冯希仁40岁,是安徽第一纺织印染厂党委书记。这是一家
有七八千职工的大企业,冯希仁因此有机会成为七千人大会的亲历者。
冯希仁记得,合肥市共派出六名代表与会,其中厂矿代表4人,市委代表2人。其他
五人现均已去世。(注1)那是1962年1月,他们与安徽省其他代表一道,搭乘火车北上
,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内,经历了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时为安徽省滁县(现滁州市)地委常委兼凤阳县委第一书记的马维民,也在同一列
车上。他生于1926年,是河北南宫人,1947年来安徽根据地参加革命,三十几岁已当上
安徽省团委副书记,1961年初,被抽调到灾情严重的凤阳挂职。“省委原来想让我去定
远县,在那待了一个月后,发现凤阳灾情更严重,就来到了凤阳县。”马维民,对南都
记者说。(注2)
原凤阳县委第一书记赵玉书已被停职,安徽省农业厅长陈振亚正在这里负责组织工
作,马维民是来接替陈振亚的。“我去的时候,情况已有所好转,农业十二条、六十条
(注3)先后下发,不像...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41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engneng (熊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揭露大饥荒的第一炮: 南方人物周刊1959-1961年的大饥荒记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5:31:10 2012, 美东)
发信人: Dogerella (Cherry),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揭露大饥荒的第一炮: 南方人物周刊1959-1961年的大饥荒记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5:26:51 2012, 美东)
http://business.sohu.com/20120521/n343690602.shtml
以诚实和良知祭奠饥荒
本刊编辑部
大饥荒发生在上世纪中叶。从它结束的时候算起,到今年已经50年了。50年足够漫
长,足够我们把那段历史看得更清楚——在中国,历史从来都是越远越清楚。
历史有时分为两部分:历史本身,和“被承认的历史”。大饥荒这样一场人类历史
上罕见的灾难没有“正式记载”和合理解释,没有被教科书承认,基本上处于屏蔽中。
对于新生代来说...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1723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Dogerella (Cherry),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揭露大饥荒的第一炮: 南方人物周刊1959-1961年的大饥荒记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5:26:51 2012, 美东)
http://business.sohu.com/20120521/n343690602.shtml
以诚实和良知祭奠饥荒
本刊编辑部
大饥荒发生在上世纪中叶。从它结束的时候算起,到今年已经50年了。50年足够漫
长,足够我们把那段历史看得更清楚——在中国,历史从来都是越远越清楚。
历史有时分为两部分:历史本身,和“被承认的历史”。大饥荒这样一场人类历史
上罕见的灾难没有“正式记载”和合理解释,没有被教科书承认,基本上处于屏蔽中。
对于新生代来说,大饥荒的历史有如天方夜谭。
这跟那场灾祸一样,是人类不应该犯的错误。
然而,更悲哀的现象发生了:在大饥荒刚刚结束的年代出生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
中,出现了否认大饥荒存在的风潮。大饥荒被他们定义为意识形态分歧,说成是对当年
的政治领袖的污蔑。
...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9
淮海战役征用540万民工是得民心还是压榨人民?
每次提起淮海战役,许多人就想起那部红色经典宣传电影《车轮滚滚》,我们的“正史
”如此写道:“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根据地 人民不
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540万民
工是我党我军深得民心的表现”,等等。
540万民工,其中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他
们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数以万计的 支前队伍冒风雪,
忍饥寒,翻山涉水,运输粮食和其他军需品。他们自己吃“三红”(红高梁、红胡萝卜
、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 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支援战争,这就是
共产党一再宣传的所谓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期间动员的民工高达540万人次!加上60
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写到这里,提醒各位读者是否知道秦始皇修长城征用了几十万还是几百万民工?
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他看
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运...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373
1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被饿死的县委书记
这个县委书记叫毛光书,四十年代初期的老“地下党员”,中共建政后在中国南方一个
叫蒙自的边僻小县任职。我查看这个县的县志,其人某年某月入党,某年某月参加革命
,某年某月为党和人民干了什么什么,诸如此类,惟独他的死语焉不详。既然为尊者讳
,只能去稗官野史中找。大跃进高潮迭起,全中国各行各业争相大放“卫星”。《人民
日报》每天以套红大字标题报导全国各地大炼钢铁、粮食丰收放出的高产“卫星”,刊
登毛泽东亲临视察的大幅照片。中国科学院院长诗人郭沫若赋诗作词,为湖北麻城和安
徽繁昌的粮食高产“卫星”祝贺。报纸上登出来的新鲜事物不许怀疑。上级要求蒙自县
一个月内实现滚珠轴承化,毛光书说根本做不到。派他去贵州某县参观亩产一万多斤粮
食的高产田,他回来后不传达不宣传。问他为什么?他说那是假的,上级要求蒙自实现
水利化,他也说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反正凡是大跃进中的虚报浮夸、盲目冒进
他都不信、不干。于是,他就被认定为反对大跃进的反党右派分子。
毛光书进了劳教队,一下子从行政十四级干部跌到阶下囚。他是长者,劳动力不强,但
为人稳健持重,从不谈论犯忌的话,表现出老老实实接受改造的样子。每天劳动10—12...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1
三年“自然灾害”下的中国
大饥荒时期的大陆逃港者
【核心提示】尤其令人唏嘘的是,大饥荒死难者名单上几乎全部都是农民。不要说城市里的官僚,即便在生产队任个一官半职,也大抵会因特权而多吃多占,免于饿死。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作者:韩福东,原题:《“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并非向壁虚构》
近日,媒体人林治波在微博发帖,否认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他说:“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竟然夸张污蔑1960-1962年饿死几 千万人。有人为此走访了当年饥荒最重的河南安徽许多村庄,情况根本不是有人污蔑的那样,乡亲们只是听说饿死了人,而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见饿死人,能够直接证 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在饥荒严重的河南和安徽,怎么可能“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呢?从林治波微博内容看,并非严肃探讨大跃进期间的饿死人数,而是 试图推翻既有的历史论述。
近年来,在一部分特定政治理念的人群中产生一种舆论,宣扬大跃进饿死人是一种向壁虚构的传说。意识形态遮望眼,此为显例。
以安徽省肥东县为例,据官方统计数据,1959年之前,该县农业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1959年总数为789502人,到了1960年,则减为57284...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2
昨天,网友“ZW陌璇”在微博发帖:两个高颜值的外国人坐在武松墓前的供桌上,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把自己当贡品了嘛?元芳,你怎么看?
同时上传的一张照片中,两位外国人坐在北山街武松墓前的供台上,谈笑风生。
这张照片昨天在论坛引起4万多点击量,有网友说,两位外国人坐着的是武松墓前的供桌,是人们祭祀用来供设香炉、蜡竿和摆放供品的,供桌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所以坐在供桌上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更多网友则认为,从照片看,这两位外国人应该是游客,他们对中国文化风俗不太了解,情有可原,供桌的高度和样式看上去都和石凳很像。他们一定以为是石凳子,走累了就坐下休息休息。
“蛮像供游客临时休息的石凳子。”
“外国友人还以为这个只是个奇怪的石凳罢了,你也不去提醒。”
“看图即兴赋诗一首:中外文化差异大/你把供桌当沙发/不怕武松跟你回家?”
大部分中国游客知道这是供桌
保安师傅说,从来没见人坐过
武松墓位于北山街西泠桥附近,在那一带,还有不少名人墓。
西湖边西泠桥边的武松墓,这几年发生过两桩影响较大的新闻。
一次是今年2月15日,情人节后一天夜里,武松墓上不知被谁洒上了很多玫瑰花瓣,一时引得网友议论纷纷,很多人调侃说...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张献忠宝藏300年未发现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30 03:22:46 2010, 美东)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江口沉银”最为可信
寻找张献忠宝藏三百年
张建斌(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因被认
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
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
停止过。在传说中,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
记。
2010年11月底,距四川彭山县城仅两三公里的江口采沙场传出消息:有人在附近江
中挖出一只重12斤的黄金盘。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传说中的张献忠巨额财宝再露端倪。
劫掠全川之财
张献忠生于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据《明史》记载,他身材魁梧,脸
形稍...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4
类似个毛,南京大屠杀能查县志吗?30万本身就是各种史料查出来的。反驳的人基本上
就没给出任何史料。3000万饿死人这个正好反过来都是猜出来的,让你查县志是因为县
志是可以拼凑出目前没有直接史料证明的最接近史实的数据。两者关系正好相反,你放
到一起还不是自己逻辑弱?能直接对比吗?南京大屠杀30万是猜测出来的结果?反而要
考证历史有没有发生和这个数据吗?你3000万从头到尾就没有一个史料支持。全都是猜
的,让你查县志是正好和南京大屠杀相反的逻辑。类似个毛
f****i
发帖数: 9419
15
不一定就是所谓千万级别的数量级,有很多人找过很多重灾区的原始县志,很多重灾区
的县志一个县饿死几万人的算是重磅炸弹了,都是饿死人最严重的地区,然后按照重灾
区的标准乘以受灾范围的所有县也就几百万人。所以说,这个数据现在存疑是肯定的。
因为重灾区县城的死亡数字不可能乘以几百甚至上千个县。而且县志人口减少很多还包
括了人口迁徙,一些国家政策人口迁徙要剥离出去。
f****i
发帖数: 9419
16
史料存疑吧,我对这个问题看法就是人数可以有一个范围的存疑。但是定性是执政党执
政施政是肯定的,整个党派的污点。当时中央到地方有一头算一头,史料出来谁的责任
都没跑。而且从定性分析上,死几万几千,甚至几百哪怕就是正常自然灾害闹得饥荒也
得算执政党头上。可是说执政党执政适当就是十恶不赦的杀人魔头,那纯粹就是走火入
魔的人说的话。
人数上是定量分析。就我个人,我不信千万级别的数量。我看过不少县志和县志分析,
有重灾区的一个分析,有一个提法是当时还有人口迁徙到黑龙江,这个人数减少有人给
算到死亡了。还有根据很多县志综合测算,最低的两百多万,最高的1380万。但是都是
重灾区数据,然后按照全都是重灾区乘以1000多个县这么粗略估算的。上千万级别的你
可以想象,当时受灾人群是2亿多,城市的还饿死比例少。也就是农村饿死比例得多大
?以我对中国人的亲属关系了解,一个人只要当地土生土长的长大,至少受灾地区,几
个人家里就有一个家里亲戚死过的经历。
还有,激愤的说几千万的,没几个真心关心这群死难者的,都有责任的指向性的。死多
少不是目的,谁害死的定论才是目的。
c*****1
发帖数: 3240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你这人怎么说话的?
☆─────────────────────────────────────☆
truth (民主·枫林·桃园·红卫) 于 (Fri Apr 27 04:01:55 2012, 美东) 提到:
http://gaogeli.blshe.com/post/1892/37526
一、军政部长何应钦追问:近千万壮丁哪去了
二、各级兵役司令官叫苦:“逃兵太多”
三、各级长官难言之隐:“层层吃缺贪污”
四、兵役司令官承认:“没有把新兵看成是人”
五、兵役视察真相:“传令嘉奖”抓壮丁
六、北大校长揭露:送到部队的壮丁只有四分之一
七、《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一半士兵开小差或非战斗死亡
八、流沙河家乡兵役科长交代:贫苦民众惨遭蹂躏无处哭诉
九、兵役机关正式公文披露:如是“吃”壮丁
十、老百姓亲眼目睹:如此虐、杀壮丁
十一、国内外权威人士:壮丁非正常减员500万至1000万人
十二、按国民政府公布数据计算:壮丁非正常减员801万人
十三、美国人判断:受虐待致死的壮丁多于阵亡士兵
十四、朱德的历史结论:国民党战场连战皆北的症结所在
十五、起义官兵的灵魂裂变:泪血大控诉
十六、叩问“许多学者”:...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8
http://view.news.qq.com/zt2012/snjh/index.htm
1959-1961年饿死多少人
近日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发微博说“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竟然夸张污蔑1960
年—1962年饿死几千万”,并声称“有人走访当年饥荒最严重的安徽河南农村,当地百
姓只是听说饿死人,并未见过”。此语一出,舆论哗然,随后林在微博上针对此事道歉
。[详细]
尽管林治波已道歉,但仍不断有人质疑1959-1961年饿死上千万人的说法,甚至说根本
否定大饥荒饿死人现象的存在。比如,吴法天在微博中引用孙经先的说法,认为“饿死
三千万”是谣言,并引用《1949-1995 中国灾情报告》一书说三年灾害非正常死亡人数
只有1039753人。那么,关于三年饥荒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2012-5-4 第7期1962年大逃港风潮是大饥荒的直接后果
一、说1959年-1962年没有饿死人完全是瞎扯!
近年来,不断有人声称1959年-1962年根本没有饿死人,认为被广泛接受的饿死人的说
法是为了污蔑毛泽东所创造出的谣言。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不尊重最基本的史实。如果
说他们认为改革开放后的资料都不...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379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农村人非得要生儿子
古代的人怎么杀女婴 发贴心情 Post By:5/1/2012 3:14:00 AM
战国时期溺女婴就有一定的普遍性,《韩非子·六反》:
“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说明溺女已是人们的带有一种普
遍性的心理。到南北朝时,“世人多不举女”,表明溺女婴者多,颜之推在说到这种事
情的时候,特地举出他亲戚的例子:那人广有婢妾,每当她们将分娩时,派奴隶守在产
房门外,若是生的女孩,就拿出去害死,产妇心疼,号哭不让,其悲惨之声令人不忍听
闻,但并不能改变那个人溺女的习性和举动(《颜氏家训》)。颜之推这个亲戚极残忍
,是溺女的一个典型。
元末人郑文和在《郑氏规范》中说:“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没。”反映的是元代
人的溺女习俗。
明初浙江严州府遂安人“生女多不举”,知县袁政禁止,以后百姓生女儿,多取名
叫“袁留”,表示对袁县令的纪念(民国《吴县志》卷六十六引《姑苏志》)。金华府
人“产女多不举”,县令吕祚禁止,据说活下的女婴甚多(光绪《常昭合志稿·人物》
)。嘉靖间兰溪令李昭祥令民间生三个女儿的豁免徭役,因此几年内没有抛弃女婴的(
光绪《华亭县志·人物》)。同时间江西贵溪县民人也使溺女...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379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的人怎么杀女婴
战国时期溺女婴就有一定的普遍性,《韩非子·六反》:
“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说明溺女已是人们的带有一种普
遍性的心理。到南北朝时,“世人多不举女”,表明溺女婴者多,颜之推在说到这种事
情的时候,特地举出他亲戚的例子:那人广有婢妾,每当她们将分娩时,派奴隶守在产
房门外,若是生的女孩,就拿出去害死,产妇心疼,号哭不让,其悲惨之声令人不忍听
闻,但并不能改变那个人溺女的习性和举动(《颜氏家训》)。颜之推这个亲戚极残忍
,是溺女的一个典型。
元末人郑文和在《郑氏规范》中说:“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没。”反映的是元代
人的溺女习俗。
明初浙江严州府遂安人“生女多不举”,知县袁政禁止,以后百姓生女儿,多取名
叫“袁留”,表示对袁县令的纪念(民国《吴县志》卷六十六引《姑苏志》)。金华府
人“产女多不举”,县令吕祚禁止,据说活下的女婴甚多(光绪《常昭合志稿·人物》
)。嘉靖间兰溪令李昭祥令民间生三个女儿的豁免徭役,因此几年内没有抛弃女婴的(
光绪《华亭县志·人物》)。同时间江西贵溪县民人也使溺女成为风俗(民国《吴县志
·传》)。浙江新昌人弃女,县令采取刑法处断的手段严行禁止,他在任...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21
最近读了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纪事》,现在豆瓣上已经把这本书删掉了,但是在当当
上还可以买到: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25090
以前只是听老人们经常提起“吃低指标那年”日子多么难过,看过这本书才知道,他们
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至少没有惨到象书里那样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
在身边死去。昨天在《炎黄春秋》网站上看到了这杨继绳在2008年发表的这篇,比起《
纪事》来总结得更全面吧--《纪事》毕竟只是根据孤儿们的经历创作的文学作品。
===============================================
通渭问题——“大跃进”五十周年祭
杨继绳
2008年第10期 炎黄春秋杂志
在1959年到1961年的大饥荒期间,甘肃省通渭县发生了与河南的“信阳事件”同样
惨烈的事件。虽然通渭饿死人数比信阳少,但通渭饿死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三分之
一,远远高于信阳八分之一的比例。事情曝露以后,中共中央和中共甘肃省委将这个事
件称之为“通渭问题”。
一场掩盖了四十多年的悲剧
通渭...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献忠屠川”真相 转
给你们转个比较专业的评论文章. 听人说,不能随口伙同;尽信书,还不如无书。独立
思考很重要
张献忠其人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在今陕西定边)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
1606 年)九月初十日。明朝将户口分为民籍、匠籍、灶籍、军籍,等等,张献忠祖先
世代是军籍。到明中后期,军队腐败,逃军增多,他父亲已脱离军籍而务农。张献忠自
幼家贫,读书不多,成年后曾在官府做捕快,后被革职,又投入军营做边兵。在军营中
受人欺侮而行凶,差点被判死罪,鉴于他曾立过战功,方免一死,挨了一百军棍,关入
狱中。他出狱后,穷无所归,于是投入了王嘉胤义军。
明朝一代,陕西、山西、宁夏等省都驻有不少防北方蒙古侵扰的军队,称为边兵,还有
运输军用物资的驿卒。明末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成风,边兵常无衣无食。更有甚者,明
末,明廷又大量裁汰边兵、驿卒。这些被裁汰下的边兵、驿卒难为生计,于是铤而走险
,拉队伍造反。
崇祯元年(1628 年),陕西白水县爆发了王二领导的饥民大起义。陕西连续两年大旱
,饥民吃树皮和观音土,官府还“严为催科”,于是官逼民反。一人登高呼,众人如潮
涌,数月间陕北几十支饥民与边兵、驿卒的造反队...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3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4
大饥荒之最:荥经惨案与“暴动抢粮”救民案
大跃进以其高烧狂热,造成了当代中国最为荒诞无稽和残暴骇人的一页,造成了大
饥荒年代中5500千万人死难于斯的历史悲剧。
在这场大悲剧中,四川省,最终以廖伯康等人依据省委正式文件向中央汇报的1200
万死难者,写出了有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省份死难之最。而荥经惨案,又以其史载该县人
口死亡率53.15%以上,在四川勇夺其冠,成为当代中国地方各县志所载大饥荒中人口死
亡率之冠,并因此永誌史册!
然而,就是在这块悲剧丛生的土地上,一个瘦弱矮小,沉默平和的四川汉子,时任
公社武装部长的李文忠,率众奋起,持枪抢库,开仓济民,从而成为一场大悲剧中可歌
可泣的史诗英雄。
一 、 人文神地说荥经
荥经古称若水,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地区中部,距成都175公里,扼川滇
、川藏线的咽喉。荥经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幅员178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当年人口
6万余。
自古以来,荥经就以其文化底蕴厚重,而享誉历史。荥经古为氐羌地,是羌彝等民
族共居之地。荥经又为人文始祖颛顼帝的故里,春秋战国时... 阅读全帖
x****6
发帖数: 433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兵马俑是宣太后陪葬的?!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8/03/content_11816406.htm
对话陈景元:
出土青铜兵器不属于秦朝
广州日报:在俑坑里面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兵器,有的光泽如新,而你有什么理由认
为,这些青铜兵器只是一种过时的武器呢?
陈景元:铁剑长度可达150厘米以上,钢铁兵器能够削铁如泥,谁先进、谁落后,
难道秦始皇都分辨不出来吗?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铜御手俑,剑长为60.24厘米,以二
分之一比例制作,它的原型尺寸,应该是120.48厘米,既然俑坑91厘米铜剑长度是极限
尺寸,那么御手所佩之剑,毫无疑问肯定就是一把钢铁之剑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收缴全国所有铜制兵器,铸造成十二个各重34万斤的铜人,
这是全国数百万军队原来使用过的兵器。所以在秦王朝,谁继续拥有青铜制造的兵器,
谁就是一种严重违抗君命的犯上行为。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有关史料记载
中,可以发现:秦国朝宫正殿的擎天大柱,都是采用青铜材料浇铸而成的,这就充分地
说明了,秦王朝的众多冶铜作坊,早就已经转产为非军事的各种用途了。
兵马...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顾诚
【摘要】:正写这个题目,是依据个人长期的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看法。公元1644年,
在我国历史上是大变革的一年。这年春天,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 民军从西安出发,
像奔腾的怒涛直泻千里,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明王朝覆亡了。就在大顺军占领北京,
迅速地接管明王朝的残山剩水的时候,山海关战役爆发了。 战役的结果是众所周知
【关键词】: 大顺军 官绅 政权 李自成起义 吴三桂 县令 明王朝 山海关 知县 地主
阶级

写这个题目,是依据个人长期的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看法。
公元1644年,在我国历史上是大变革的一年。这年春天,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
军从西安出发,像奔腾的怒涛直泻千里,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明王朝覆亡 了。就在
大顺军占领北京,迅速地接管明王朝的残山剩水的时候,山海关战役爆发了。战役的结
果是众所周知的:大顺政权仿佛极地的冬日,刚刚升起就落山了。对 于这种暴兴暴衰
的现象,人们作过许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清兵太强,大顺军不是敌手。
(二)大顺军进京后迅速地腐化了,从将领到士兵追欢逐乐,斗志锐减;大顺政权
也不再关心民间疾苦,丧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这三年到底饿死了多少人?
《1949-1995 中国灾情报告》中的数据完全不可信
吴法天在微博中引述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孙经先的说法,认为持“饿死三千万人”主张的
人“既然相信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那么为何无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1949
-1995 中国灾情报告》第267页,1959非正常死亡17853人;1960非正常死亡374890人;
1961非正常死亡647010人。三年灾害期间合计非正常死亡1039753人。”[详细]那么,
这本书中的数据是否可信呢?
经考证,这本书中非正常死亡的数据显然远低于实际数据,比如说,该书第267显示的
春荒中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的确是1959年17853人;1960年374890人,但在第273-273页
各省的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中明显可以看出严重的漏报情况,以河南为例,本书中显示
1959年河南春荒非正常死亡7289人,1960年为71658人,总计近8万人。但1960年信阳地
委呈交给河南省委和中央的关于信阳受灾情况的报告中却显示:
“正阳县原报去冬今春死一万八千多人,现初步揭发已达八万多人;新蔡县原报去冬今
春死三万来人,现在增加到近十万人。过去认为较好的社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转入“出气会”:检举信与“揭盖子”
毛泽东提到的检举信,有一封来自安徽省蚌埠市委副书记马骞。
马骞已于1995年逝世,他儿子马方晨向南都记者介绍,马骞的信写于当年1月25日,递
交上去后,几天没看到中央反应,认为没希望了,谁知接下来毛泽东宣布会议延期,而
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接下来也因此而大换血。
七千人大会召开时,马方晨还小(8岁),他只记得父亲给他从北京带回一个铁皮的小
手枪玩具。而在去北京之前,马骞把一个旧呢子大衣翻新了一下,据说每个代表都要讲
究形象,做件与毛主席相同款式的大衣。
在父亲晚年住院时,马方晨特地问及七千人大会写检举信的事。“我当时说,把这段历
史保留下来最好。但因为父亲有点老年痴呆,我也没做功课,没准备提纲,所以谈的效
果并不好。父亲说,曾希圣这人被称‘曾霸王’,作风太霸道,地方反映强烈,他才向
中央反映……但我后来看了他的检举信,发现他没反映这么具体的事。他的心里是想揭
开盖子,但语言又不过分。”
马骞留有检举信的备份件。马方晨说,检举信中提到:曾希圣曾压制代表讨论,说小组
会上的发言要有根据,不能乱说。大会报告草稿中提到的问题,安徽都有存在,只是没
有揭开。中央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叶华成因父亲经商而于1913年3月8日出生于印尼苏门答腊,后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精
通七八种语言,1936年回福建金门成婚,次年再赴新加坡从事钟表贸易,太平洋战争时
受波及,1948年返回祖居金门投入酿酒事业[3]。
叶华成在客家籍的退伍军人廖光中指导下,花了一两多金子买东山岛撤退时带过来的酒
麹,利用三千多斤的白米进行发酵酿酒,不料酒曲早已受海水浸泡而失效,大批白米发
酵失败成了馊水,倾囊的老本就此泡汤。[4]
不幸遭遇如此逆境,叶华成先到庄天德在后浦城市场的小酒坊观摩制米酒过程,接着变
换制酒的种类,改酿高粱酒,并请教许多北方军人的意见,最后才成功地制造出好酒[4
]。
根据《金门县志》记载,金门很早就有高粱,但古法酿的高粱有酒糟味不能喝,只能作
泡药酒用,因此并未量产,金门人只酿地瓜酒及米酒。由于金门米很少大部分靠进口,
而叶华成这时已无钱再买米,于是想用家门前种的高粱试酿北方白酒,但朋友告诉他会
有酒糟味。为克服高粱酒的酒糟味自己买洋文书来参考,摸索出小麦麹酿法。[2]
1950年叶华成第一次在金门酿出高粱酒。当时多家酒厂中,就属他在六路大厝开设的金
城酒厂生意最好,厂内的高粱...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30
清末回民起义真相
当年的回民,对渭南两岸的汉人进行了疯狂的种族大屠杀。想一想,当年这里的人口总
数不过七八百万,被杀了五百多万,这是一种怎样的惺风血雨的景象。据路伟东研究,
临潼县1861年的人口是26万。临潼县志载, “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
.。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也就是说,不仅杀光了原来的人口,也杀
光了这七年新生的孩子。
据富平县志载,咸丰五年(1855),全县有46579户,254257人。到
光绪二年(1876)统计,有28543户,120302人。户数和人数都减少了
一半。如果考虑到1869年之后的新增人口,估计1862--1869七年间回民杀了60%
的富平县人。
据三原县志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16万人,由于回民起义加之
光绪年间两次瘟疫和大旱,三原人口锐减至4万人。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
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据路伟东资料,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6.9万人。高陵县
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两年时间减少6
0%。
m**********r
发帖数: 1568
31
一般来说,中G部队在同藏人作战时,后者伤亡往往比前者要大,但正常情况下双方伤
亡数字也不会相差到十分惊人的程度。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军事志》提供的数字,解
放军在与甘孜州的“叛匪”作战时,双方伤亡比约为1:3,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当然,
康巴在藏族中战斗力最强)。官方资料中记载的一些战斗、战役中,“平叛部队”与“
叛匪”的伤亡、死亡数之比达到一比几十甚至一比上百,这是十分反常的。实际上在这
种情况中,“平叛部队”的战果往往包括了大量的非战斗人员。例如,据《同德县志》
记载,1958年的居布林战役中,“平叛”部队阵亡11人、伤39人、失踪9人,战果则为
击毙1163人、伤287人、俘1589人、降2170人。另据《海南州志》记载,在居布林战役
中,“平叛部队”消灭了六千多名“叛匪”,“我军”仅伤亡42人,缴获了130多支各
种枪支。若以《同德县志》的记载为准,则居布林战役中“平叛部队”的死亡失踪总数
与“叛匪”死亡人数之比达到了1:58。很明显,部队消灭的主要是逃难的藏民,这些人
并没有多少战斗力,武器也不多。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1958年4月25日的所谓“循
化战役”中,“平叛部队”经...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401
32
中山大学李若建的一篇相当不错的微观史的研究
提要:论文回溯了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几个省的“毛人水怪”谣言,指出这一谣言爆发
是当年社会巨变的一种反应;谣言的实质是一个被重新建构的集体记忆。在谣言的制造
者和传播者中,社会变革的受冲击者起了关键的作用;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民众呈现出
集体行为的非理性,同时也存在理性的成份。
20世纪50年代初期,先是在华北的绥远、察哈尔两省(今天的内蒙古中部与河北省
北部)的一些县爆发过有人“挖心、割蛋、抖肠子”的谣言,一度在民间形成了恐怖气
氛。继后在华东局部地区大规模爆发了“毛人水怪”(也称为“毛人水鬼”)的谣言,
谣言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有所改变,但是核心内容基本保留。主要是说:有一种伤害人
的怪物(毛人水怪),会伤害和割除人体的生殖器官,并用于给前苏联制造原子弹。这
一谣言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最大的谣言之一,其传播范围跨越了江苏、安徽和山东三省,
涉及几十个县,上千万人口,从谣言的大规模爆发到结束,延续的时间超过一年,有百
余人因此丧命,上千人被捕。
目前有关这一谣言的研究,能够见到的文章仅有1篇(张永松、吴志霄,1999)。由
于公开资料很少,本文也...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张献忠宝藏300年未发现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30 03:22:58 2010, 美东)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张献忠宝藏300年未发现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30 03:22:46 2010, 美东)
诸多传说扑朔迷离 “江口沉银”最为可信
寻找张献忠宝藏三百年
张建斌(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因被认
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
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
停止过。在传说中,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
记。
2010年11月底,距四川彭山县城仅两三公里的江口采沙场...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taigong (太公),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亲历七千人大会:1962年前后,漩涡中的安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08:17:05 2012, 美东)
1962年,七千人大会现场。 资料图片
冯希仁。南都记者韩福东摄
马维民。南都记者韩福东摄
“大跃进”时期,安徽省委钢铁厂的高炉群。合肥市档案馆提供 韩福东翻拍
50年前,去北京开会时,冯希仁40岁,是安徽第一纺织印染厂党委书记。这是一家
有七八千职工的大企业,冯希仁因此有机会成为七千人大会的亲历者。
冯希仁记得,合肥市共派出六名代表与会,其中厂矿代表4人,市委代表2人。其他
五人现均已去世。(注1)那是1962年1月,他们与安徽省其他代表一道,搭乘火车北上
,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内,经历了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时为安徽省滁县(现滁州市)地委常委兼凤阳县委第一书记的马维民,也在同一列
车上。他生于1926年,是河北南宫人,1947年来安徽根据地参加革命,三十几岁已当...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985
35
曹征路最新长篇:《民主课》
曹征路,《那儿》及《问苍茫》的作者
第一章
1
六十支蜡烛,六十个举着火把的精灵。它们在舞蹈,在歌唱,雀跃……它们欢呼并咏
叹我即将安全降落的那一刻辉煌。
一时失措,无言。
不知是谁的提议,同事们下班后都留了下来,总之大家都认为这还有点意思,挺好玩的
。老曹人不错,他们说。
只是他们没料到我的反应会这么迟钝。
屋里黑着,屏住呼吸,我们的身影陡然高大起来,在墙壁上扭着晃着。这好比是阿尔卑
斯山的众神,在观赏特洛依城里的杀戮,等待最后的那一刻,然后才慢条斯理地宣布先
知们早已做好的决定。
我在琢磨这隐喻生命刻度的辉煌。它们舞着唱着,欢呼着,间或还唱出噼剥的花腔
。我看见烛泪是那样晶莹地溢出,慢慢膨胀,变圆,拉长,然后,顺着罗纹烛身扑嗒一
声落下。火苗抖动着抽搐着,似乎很伤心地扭了扭身体,又好像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谁都没吭声。大家在等待。等我开口许个愿,说句话,或者吹一口气。然后就可以
开灯欢呼切蛋糕了。可我嘴角抽了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得体的吉庆...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0093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方都市报,真不要脸
学者:三年自然灾害死难者名单上几乎全部是农民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作者:韩福东,原题:《“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并非向壁虚
构》
近日,媒体人林治波在微博发帖,否认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他说
:“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竟然夸张污蔑1960-1962年饿死几千万人。有人为此走访了
当年饥荒最重的河南安徽许多村庄,情况根本不是有人污蔑的那样,乡亲们只是听说饿
死了人,而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见饿死人,能够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在饥荒严
重的河南和安徽,怎么可能“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呢?从林治波微博内容看,
并非严肃探讨大跃进期间的饿死人数,而是试图推翻既有的历史论述。
近年来,在一部分特定政治理念的人群中产生一种舆论,宣扬大跃进饿死人是一种向壁
虚构的传说。意识形态遮望眼,此为显例。
以安徽省肥东县为例,据官方统计数据,1959年之前,该县农业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
1959年总数为789502人,到了1960年,则减为572844人,人口一年暴减21万余人。
当然,减少的人口中,应既包括死亡者,也包括人口外流者。而结合《肥东县志》关于
这一期间死亡率的统计数据,会发现死...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1701
37
下面这个,你要不要LOL一下?还是你觉得数字不合你的口味,直接划成老将不可靠数
据一类?
根据《安徽省志》第八卷《人口志》,1962和1965年,庐州府境人口增长率分别为42
.01‰和37.6‰,根据人口总数计算所得1962-1964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6.4‰。这一
数据略高于上述分析。兹以33‰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测算庐州府灾后人口。
分别以1953年年中和1964年年中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别以23.7‰和33‰的人口
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可以求出1958年底和1961年底庐州府境的人口数。从1958年底至
1961年底,庐州府净减少人口约109.3万。如上文所述,净减少人口还不是全部的减少
人口。将大饥荒期间超过正常人口死亡率的自然增长人口计入之后,灾前人口还应增加
,而减少人口也将随之增加。以肥东县为例,1959-1961年平均每年人口出生率为12.02
‰,1957年和1962年人口死亡率为7.95‰和9.18‰,平均为8.57‰。三年合计,人口出
生率超过正常死亡率约10.4个千分点。依同样的方法,肥东、肥西、无为、庐江四县合
计,三年大饥荒中,人口出生率超过人口正常死亡...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613
38
工作原因跑地方看到的,还有北京从80年代就开始重修县志了,不知道现在修完没有。
几百本不是全都看完,当时也是有目的性找的。找关系可以看到全国县志的。60年代有
一个比较大的流动问题就是有些人口到了指定地区,因为当时的饥荒原因当地给退回来
了。在县志记载就是多少人出去了,当年人口要减少这些。可是当时移民进去的人口因
为短期走了,没增加当年人数。这种情况有不少。
b*********r
发帖数: 2532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inews (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三年自然灾害:死难者名单上几乎全部是农民(组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8 20:40:57 2012, 美东)
三年“自然灾害”下的中国
大饥荒时期的大陆逃港者
【核心提示】尤其令人唏嘘的是,大饥荒死难者名单上几乎全部都是农民。不要说城市里的官僚,即便在生产队任个一官半职,也大抵会因特权而多吃多占,免于饿死。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作者:韩福东,原题:《“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并非向壁虚构》
近日,媒体人林治波在微博发帖,否认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他说:“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竟然夸张污蔑1960-1962年饿死几 千万人。有人为此走访了当年饥荒最重的河南安徽许多村庄,情况根本不是有人污蔑的那样,乡亲们只是听说饿死了人,而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见饿死人,能够直接证 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在饥荒严重的河南和安徽,怎么可能“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呢?从林治波微博内容看,并非严肃探讨大跃进期间的饿死人数,而是 试图推翻既有的历...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1281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z2015 (2015),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淮海战役征用540万民工是得民心还是压榨人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16 14:23:49 2012, 美东)
淮海战役征用540万民工是得民心还是压榨人民?
每次提起淮海战役,许多人就想起那部红色经典宣传电影《车轮滚滚》,我们的“正史
”如此写道:“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根据地 人民不
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540万民
工是我党我军深得民心的表现”,等等。
540万民工,其中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他
们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数以万计的 支前队伍冒风雪,
忍饥寒,翻山涉水,运输粮食和其他军需品。他们自己吃“三红”(红高梁、红胡萝卜
、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 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支援战争,这就是
共产党一再宣传的所谓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期间动员的民工高达540万人次!加上60... 阅读全帖
C*******0
发帖数: 126
41
摘要: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建国初期那批老干部,已经陆续凋零,在回顾从政生涯时
,却鲜见他们有自我检讨与反省;更多时候,他们是在琢磨着如何为自己树碑立传,赢
得身后名声。原安徽凤阳县委书记赵玉书,大概可以算作一例。
■史鉴散照
◎韩福东资深媒体人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建国初期那批老干部,已经陆续凋零,在回顾从政生涯时,
却鲜见他们有自我检讨与反省;更多时候,他们是在琢磨着如何为自己树碑立传,赢得
身后名声。原安徽凤阳县委书记赵玉书,大概可以算作一例。
凤阳县委组织部主办的“凤阳先锋网”,几年前刊发一篇名为《丰碑永驻———记
原中共凤阳县委书记赵玉书》的文章,内称:“中都大地,淮河之滨,到处传颂着老书
记赵玉书的动人事迹。尽管他卸任凤阳县委书记已有40个年头……人们饮水思源,念念
不忘赵书记关注民生,关爱百姓一幕幕共产党人的公朴风范。”该文在网上引发很多讨
论。
要知道,在赵玉书主政凤阳的大跃进期间,该县人口非正常死亡达6万余人,约合
全县总人口六分之一。1960年底,赵玉书因执行过左政策路线而被降职,安徽省派农业
厅厅长陈振亚来凤阳主持工作。陈振亚...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42
文章有些长,中间有二段关于1911年(宣统三年)东三省鼠疫防治中西医表现的描述值
得一看。
“有些对中西医论战的经过不甚了了的网友,由于作为中国人本能的情感反应,不免难
以理解我对中医的咄咄劈人,他们会问,为什么对中医苦苦相逼?为什么不可以给他们
留一条活路呢?问题是倘若给旧医留一条活路,他们便可能给你一条死路。纵使在当时
,针对鼠疫新医在治疗方面也无良策,但毕竟有效的防疫措施阻遏了鼠疫的蔓延,可就
在那个经济上捉襟见肘的乱世,牙缝里挤出来的防疫专款,这帮臭不要脸的旧医也要分
一杯羹。伍连德负责防疫机构的经费预算,对每一笔款项都有详细说明,唯恐因为经费
不足误了大事。那个时代,任何人只要读点古医书,即可挂牌行医(远不是今天那些中
医邪教徒意淫的那般个个都有着严格的学习和实践),有个很有影响的旧医团体,不知
道怎么巧舌如簧说服了道尹,由政府出资4000元,设立了一所鼠疫病房,采用中医疗法
,这所病房于4月1日开张,由12位中医负责,每位每月薪资100元,应其所请,伍连德
他们将10位已确诊的病人于4月1日至4日送去医治,结果全死,4月5日这些不知深浅的
家伙告饶了:别送病人了,我们治不了...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43
比较新的文章,给孙先生来一盘,同时请版上毛轮们品评批判。
http://blog.dwnews.com/post-370564.html
彭劲秀:孙经先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
发布时间:2013-09-07 12:09 作者:彭劲秀
从共识网上读了孙经先的《“饿死三千万”不是事实》一文(以下简称“孙文”),觉
得此文闪烁其词,歪曲历史事实,不能令人信服。本文仅对若干常识性的问题发表一点
个人看法。
“孙文”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最近30年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
三千万’的重大谣言”。孙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意见说成是“重大谣言”,那么,他是
用什么确凿的的事实和新奇的发现反驳这个“重大谣言”的呢?
在亮出反驳的根据和认定的结论之前,孙经先说:“为了揭露‘饿死三千万’的荒谬性
,就必须对这一期间我国户籍统计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的真正原因作出正 确、符合实
际的分析。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笔者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得到了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人所共知,任何正确的结论都是在全面、客观、认真地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的,凡是首先
定下结论,然后为了证实自己的结论正确而...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794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饿死3600万论战烽烟再起(ZT)
关于江口县:
孙:
《墓碑》说:贵州省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人口”。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的该县
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由此可知江口县“饿死了近一
半人”是伪造的。
杨:
这是《墓碑》第10版第575页举的一个例子,是引用著名作家郑义的《大跃进时期
农村的悲剧——江口事件梗概》,该文发表于《争鸣》杂志1993年1月号。郑先生的数
据是否准确可靠,可以讨论。说我伪造数据,这近乎诽谤,而不是学术讨论。如果孙先
生愿意做学术讨论的话,我这里可以补充一个证据:当年在贵州省公安厅工作的晏乐斌
的文章注2中也提到1959-1961年贵州省饿死250万人,江口县饿死近一半人口。
孙:
我们经过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
人口的4.6%。因此,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人”是伪造的。对于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
人”的说法,杨先生在辩解中说,他的这一说法是引用了郑义和晏乐斌二人的文章,但
是杨先生没有提供任何事实说明这一说法的真实性。由《江口县志》的记载可以知道,
这一说法是伪造的。
综合看,孙的伪造数据之说或许过...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fddzwm (肥嘟嘟左卫门),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百家讲坛 民国十八年年馑:真正的三年自然灾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5 15:54:12 2013, 美东)
民国十八年年馑是指民国17年(1928)至民国19年(1930)持续3年的北方八省大饥
荒。这场大饥荒导致1300多万人死亡,而其中又以关中旱灾最为严重。因此一般关中人
对“民国十八年年馑”最为耿耿于怀,这也是“万人坑”在现代关中人心中的出处。与
1960年大饥荒相比,这才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自然灾害,而且其规模之大,灾难之惨烈在
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都极其罕见。
据民国19年底陕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兼民政厅长邓长耀的灾情报告,全省有200多
万人活活饿死,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800多万人以树皮、草根、观音土苟延生
命于奄奄一息。祸不单行,在旱灾发生的同时,又有风灾、雹灾、虫灾、瘟灾、水灾、
火灾、兵匪之灾一同降临。使陕西全境92县悉数蒙难,八百里秦川赤野千里尸骨遍地,
甚至人人相食惨绝人寰。
...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406
46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0/60/70/2_1.html
作者:中华是我母亲
级别:六级士官等级8等级8积分:2225
一、说1959年-1962年没有饿死人完全是瞎扯!

近年来,不断有人声称1959年-1962年根本没有饿死人,认为被广泛接受的饿死人
的说法是为了污蔑毛泽东所创造出的谣言。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不尊重最基本的史实。
如果说他们认为改革开放后的资料都不可信的话,那么,当年当事人的材料足以说明他
们的观点完全错误。

胡乔木明确向毛泽东报告:韶山附近的公社饿死人了

1961年4月14日,毛泽东秘书胡乔木向毛本人提交了一份《关于公社食堂问题的调
查材料》,经毛批阅并转发刘少奇等人,在这份材料中胡乔木明确说明了湖南存在饿死
人的现象:

“送上调查组关于解决食堂问题的报告一份,请审阅。……昨天我和王力同志、毛
华初同志、省农业办公室贺炳贤同志等人去了一趟湘乡县委。我们原听说邻近韶山的原
东郊公社现龙洞公社死人情况严重(从一九五八年十月到一九六一年三月,三个大队死
七百零七人,占...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48
47
一个农民的“粮食关”纪念碑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
发自:河南信阳 最后更新:2012-05-23 10:53:30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野草、榆树皮也被吃光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再出去找食物了。村里剩下的性命,就那么
瘫倒在炕上,等着活,等着死
没事的时候,68岁的吴永宽喜欢骑上三轮车,从村里跑到光山县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给人摇签算命。
这天下午来算命的女孩,显然不太相信这套把戏。她求了一签姻缘,却又说,“命运还
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吴永宽不说话。他最信命。早年有人给他算过—卦:命里八字相冲,少年克父;老得贵
子,却离他很远。几十年中,皆已应验。
吴永宽讲述粮食关纪念碑的故事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图)
父亲吴德金死于1959年的大饥荒,那一年吴永宽15岁。
对于那场饥荒,至今有着不同的表述:官方文献称它为“信阳事件”,教科书称它为“
自然灾害”,农民则实实在在地叫它“粮食关”——人死得多了,就成了个难过的“关
口”:过去的,算是幸存;过不去的,成了饿殍冤魂。
吴永宽清楚记得,那一年他家所在的高大店吴围孜小队,“过了关”55人,“没过关”
73人。2004年,作为...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48
48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2 ]
发信人: dadidi (isl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大饥荒时代的有力见证——观纪录片《粮食关纪念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2 12:16:12 2014, 美东)
一个农民的“粮食关”纪念碑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
发自:河南信阳 最后更新:2012-05-23 10:53:30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野草、榆树皮也被吃光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再出去找食物了。村里剩下的性命,就那么
瘫倒在炕上,等着活,等着死
没事的时候,68岁的吴永宽喜欢骑上三轮车,从村里跑到光山县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给人摇签算命。
这天下午来算命的女孩,显然不太相信这套把戏。她求了一签姻缘,却又说,“命运还
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吴永宽不说话。他最信命。早年有人给他算过—卦:命里八字相冲,少年克父;老得贵
子,却离他很远。几十年中,皆已应验。
吴永宽讲述粮食关纪念碑的故事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48
49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973
一个农民的“粮食关”纪念碑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
发自:河南信阳 最后更新:2012-05-23 10:53:30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野草、榆树皮也被吃光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再出去找食物了。村里剩下的性命,就那么
瘫倒在炕上,等着活,等着死
没事的时候,68岁的吴永宽喜欢骑上三轮车,从村里跑到光山县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给人摇签算命。
这天下午来算命的女孩,显然不太相信这套把戏。她求了一签姻缘,却又说,“命运还
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吴永宽不说话。他最信命。早年有人给他算过—卦:命里八字相冲,少年克父;老得贵
子,却离他很远。几十年中,皆已应验。
吴永宽讲述粮食关纪念碑的故事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图)
父亲吴德金死于1959年的大饥荒,那一年吴永宽15岁。
对于那场饥荒,至今有着不同的表述:官方文献称它为“信阳事件”,教科书称它为“
自然灾害”,农民则实实在在地叫它“粮食关”——人死得多了,就成了个难过的“关
口”:过去的,算是幸存;过不去的,成了饿殍冤魂。
吴永宽清楚记得,那一年他家所在的高...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048
50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973
一个农民的“粮食关”纪念碑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
发自:河南信阳 最后更新:2012-05-23 10:53:30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野草、榆树皮也被吃光的时候,人们也就不再出去找食物了。村里剩下的性命,就那么
瘫倒在炕上,等着活,等着死
没事的时候,68岁的吴永宽喜欢骑上三轮车,从村里跑到光山县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给人摇签算命。
这天下午来算命的女孩,显然不太相信这套把戏。她求了一签姻缘,却又说,“命运还
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吴永宽不说话。他最信命。早年有人给他算过—卦:命里八字相冲,少年克父;老得贵
子,却离他很远。几十年中,皆已应验。
吴永宽讲述粮食关纪念碑的故事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图)
父亲吴德金死于1959年的大饥荒,那一年吴永宽15岁。
对于那场饥荒,至今有着不同的表述:官方文献称它为“信阳事件”,教科书称它为“
自然灾害”,农民则实实在在地叫它“粮食关”——人死得多了,就成了个难过的“关
口”:过去的,算是幸存;过不去的,成了饿殍冤魂。
吴永宽清楚记得,那一年他家所在的高...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