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 发帖数: 70028 | 1 旧版水浒剧照
2015年1月23日讯,潘金莲被冤枉成恶妇荡女的形象从何而来?无非是两部小说——《水浒传》和《金瓶梅》,但潘金莲又并非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确有此妇!大家若有机会,可以去历史上潘金莲和武大郎所在的河北省清河县实地探访一番。原本是善良贤妻的潘金莲在小说中成了通奸杀夫的淫妇,原本是文武双全玉树临风的清廉县令武大郎在小说中成了“三寸钉、枯树皮”。
这恐怕是演义与真实历史最让人啼笑皆非的对立矛盾了吧!当然,演义与历史有所出入这是经常有的事情,但潘金莲身上的出入就未免大的过分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又是如何将她塑造成淫妇形象的呢?
据河北省清河县县志记载,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他少年时候的盟兄弟王某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情谊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县令平时就乐善好施,对这位落于窘迫的兄弟自然招呼倍至了。王某却不知道武大郎已经暗中为其在原籍盖房修屋,久不见武兄弟资助,便愤然离去。这一走不要紧,他却遂生邪念,忘恩负义,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县令恶意中伤污辱诋毁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武大郎的...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 大龙虾不稀罕,几乎只要一有高档酒席,它就会出现在餐桌上。但是体长1米身披五彩“盔甲”的大龙虾,你见过吗?它还有着很酷的名字“中华锦绣虾”。上周,象山石浦渔民李军方在渔山列岛捕虾时,无意间捕捞上来一只活蹦乱跳的“中华锦绣虾”,拿到岸上一称竟然有1.95公斤,两条长须长1.02米,实属罕见。
大龙虾捕自渔山岛
昨天,记者采访到了捕捞到大龙虾的渔民李军方。他告诉记者,上周他的捕虾船正好在渔山列岛附近做返航前的最后一捕。
起网后,有着20多年捕鱼经验的李军方一眼就在捕虾网里看到了这只独特的大龙虾。大龙虾体表披着一层光滑坚硬的外壳。触角和头部为深蓝色,四肢黑白相间,还有不少黄色斑点点缀其中,乍一看像是一个龙头,又像是一位戏曲中威武的将士,煞是好看。
返港后,李军方上网查了查,发现自己捕捞上来的这只大龙虾,应该是一只“中华锦绣虾”,还有个别名“七彩龙虾”。
记者从网上获悉,近两年,沿海渔民多次捕捞到锦绣虾。2014年11月,浙江温岭渔民捕到罕见中华锦绣大龙虾被人以60万元买走,不过这个说法并未得到证实;今年8月2日,浙江小伙在福鼎捕到一只2.5公斤多重的中华锦绣龙虾,当场就有海产品老板愿意花8万元...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 做导演的冯小刚,可能从未想过会因为导演一部与历史小说中人物同名的电影而被告上法庭。
2016年,由冯小刚导演、范冰冰领衔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改编自作家刘震云创作、2012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个被丈夫污蔑为潘金莲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诉中,坚持不懈为自己讨公道的故事。
只是没想到,《我不是潘金莲》引发了全国潘氏宗亲会的不满,认为该影片有损潘氏名誉。来自广东增城市的癌症患者潘金莲,更是将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等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
潘金莲状告冯小刚:还我名誉
在中国,因为《水浒传》的传播,潘金莲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数百年来,潘金莲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潘金莲的遭遇。
此后,潘金莲被几度演绎而活在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中,成为茶余饭后的坏女人样板。在《金瓶梅》中,其经历、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充实,从而塑造成一个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的女人。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引发大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全国潘氏宗亲及广东省增城市民潘金莲的...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曾出现了十个杀人不眨眼的嗜血狂魔,他们草菅人命,残酷冷血,虽然这些人有些在后世眼中也是文韬武略,甚至被人所赞颂,但是那些歌功颂德的庙堂文章依旧掩盖不了他们嗜血本性,历史课上只会告诉你他们的成就如何如何,疆土如何辽阔,与其赞颂他们如何如何成功,不如说他们在人类史上的罪孽何其深重。现在让我们来揭开他们英雄面具,还原那嗜杀的恶魔本性。
1.铁血屠夫白起。 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将。白起打起仗来铁血无情,六国军队听到是他带兵来战都吓得闻风而栗,史书上记载说: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国作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白起。
公元前294年,白起出兵攻打韩、魏,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前278年,领兵攻楚,放水淹鄢城(今湖北宜城东南),军民死伤数十万,尸体到处随水漂浮。
前273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大破赵魏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斩首十三万,后与赵将贾偃交战,用水淹死赵兵二万人;前264年,白起攻韩,攻陷五城,将韩国生力军五万余人全部斩首。
然而最让白起出名的还是公元前260年,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白起将俘获的赵军四十万人全部活埋,只...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162 | 5 从长远来看历史的变迁真是神奇,也许收益最大的是当今的中国
发信人: Ahouse (AH),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晚清的“同治回乱”与左宗棠“收复新疆”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20 09:08:08 2009), 站内
☆─────────────────────────────────────☆
lovewaterMJS (上善若水) 于 (Mon Oct 19 17:28:28 2009) 提到:
晚清的“同治回乱”与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前言
1862—1873年(清·同治年间)在西北暴发了的回族暴乱,当年的回民,对渭南两
岸的汉人进行了疯狂的种族大屠杀,两岸汉人总数不过七八百万,被杀竟有五百多万之
多。
临潼县志载:“1862--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
村一人而幸免。”
富平县志载:“1855年(咸丰五年)全县有46795户,254257人,1876年(光绪二
年)统计,有28543户,120302人。户数、人数减少了一半,计1862--1869七年间被杀
60%。”
|
|
b****r 发帖数: 2555 | 6 没记错的话,你这个数据来源是几本江浙地区的县志。理论上来说,这种东西不比
人口普查,是很不可靠的。charlesong自己是江浙人,他就从方法论的角度批评过
这个数据来源。
大跃进死人有当事人回忆(袁隆平),有前后几年的数据外推的支持。虽然外推不
太准,不过1000万到3000万总是跑不掉的。汤司令在河南搞死人,虽然没有人口普
查的数据,但是从外国人的记述和当事人的回忆来看,大抵是不差的。倒是这个江
浙地区大量死人,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在任何30年代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任何描述。江
浙地区出了无数的文人,国民党的控制力又是如此之差,出现大量死人的情况居然
没有任何记载(除了基本县志),老实说我很怀疑。
要说这种死亡率放在封建社会可以算盛世,我觉得更是贴金的说法。彭德怀说死这
么人是要上史书的,彭德怀农村出来,见过饿死的人少么?黄克诚自己几兄妹死了
几口?照理说土工这种农民出身的高级官员什么困难没见过,如果真是盛世,彭德
怀应该跟老毛说,安啦,想当年我老家那边饿死的多了去了——还不用说彭德怀成
长的年代无论从那种标准来看都跟盛世沾不上边。 |
|
t******o 发帖数: 2792 | 7 你引这个江阴县志应该有N次了吧,印象中同样有N次有ID出来说县志的不靠谱
什么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貌似也没有否认这个,还要一次次拿出来,真是铁证么?
以kmt控制宣传的颟顸能力,要死那么多人不至于漏出来的内幕比60年的大陆
还少吧,如果那几年发生了比60年还惨烈的灾荒,那么些左翼文人,杀头坐牢都不怕,
近在咫尺的都不敢留下来几篇记叙的文字么。
当然这是我想当然,就不废话了,以下从“墓碑”中摘一段:
“中国历史记载最高的灾荒死亡数字是1928-1930 年全国22 个省受灾。这次灾荒死
亡人口超过了历史记录,但仅为1000 万人。从1920 年到1936 年,17 年灾荒合计死亡
1836 万人。李文海等人所著《近代中国灾荒系年》和《中国近代十大灾荒》认为上述数
字过大,他们认为,1928-1930年的死亡人数不到600 万,是最严重的一次;1931 年长
江大水死亡人数是14 万。” |
|
w**a 发帖数: 2461 | 8 历代都有研究百家姓的,百是一个称谓,并不是一定就是100的意思。但是本朝最差劲了,
搞了所谓的三大姓。
宋代百家姓就收集了400多的姓,后来曾补到500多。
历史上也有所谓的大姓,和士族。 基本上都是有权利有名望的家族。
士族是某个姓的一个望族,比如历史有清河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崔姓都是望族。
现在网上经常看到这个所谓的研究百家姓,看多了就感到糊涂了。
现在的研究,太简单了,100大姓,按人口比例排一排。这个也算研究。笑死古人也。
另外,似乎人口多的,就是大姓,就是望族,也不对呀。
还不如先去看看我们县的县志,我县所有家族几乎都是北方迁入,最早是东汉,每族人
哪里来的,都写的很清楚。 有的姓人数多,并不是一族,所以也分的很清楚。 比如王姓有6支,
每支的来源都不同。 比如杜姓目前的人口大概是王的一半左右,不算多不算少,但是也有两支。
还有一些很少见的姓,比如斯, 也有来历。 还有宋朝的皇族赵姓,也有迁入,这个县所有的
120个姓,都是有家谱,县志都有记载。 县官上任,必要拜见县内几个大族的族长。
而那些没有来历的,都算小姓。 来源不明,可能是逃荒的,也可能是逃犯。历代都要
被歧视。一... 阅读全帖 |
|
y*****2 发帖数: 863 | 9 嘉靖朝是从1522-1567。明朝虽然有很多大问题,但发展还是很先进的,只是运气
太不好,又处在时代变化找不着更好出路的堕落心态中。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现在学术界还在争论,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
为资本主义萌芽很早,有的人认为很晚。所提供的史料的时间性都很不肯定,从八
世纪到十六、十七世纪都有。特别是关于《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的讨论展开以后更
是如此。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呢?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反对科举、尊重妇女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骂念书人,骂
那些举人、秀才都是禄蠹,说女孩子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样的思想认识是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论据。
而且关于“萌芽”这个词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种树,种子种下去以后,慢
慢地露出了头,这叫萌芽;又如泡豆芽菜,把豆子放在水里,长出一点东西,这也
叫萌芽。既然只是萌芽,它就不是已经成熟了的东西,还只是那么一点点。假如是
整棵的菜,那就不是萌芽;至于开了花、结了果的东西就更不是萌芽了。所以要把
这些情况区别开。可是现在在某些讨论中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将...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10 给你举个例子,金辉算专家吗?他的文章也是发表十多年了,没人反驳。问题是这就是
说明他正确了?我给你举一个最简单来得例子了吧?50年代末六十年初中国基本水文站
2000多个,他作为佐证的水文站是120个,你告诉我这个结论和依据你信不信?而且最
可怕的是,金辉给的依据的水文站水文资料,连是基本水文站还是水流量站都没有标出
来。你告诉我这个咋算?你别告诉我,全国水利局都没有专家知道这么一个中国水文站
基本数字的情况。马寅初算不算人口学家?一胎化主张现在恶果来没来?人口老龄化和
社会压力增加的恶果谁买单了?专家买单了?我没找到专家的论文,但是我仔细查找了
几个重灾区的县志过,通过县志的统计数字按照比较悲观的算法算过,最少的数字两三
百万,最多的1380多万。 |
|
f****i 发帖数: 9419 | 11 和人口误差没有一毛钱关系。这个迁徙只是小节,根本和计算受灾县县志人口没有什么
关系。最终用得死亡总人数也没有把迁徙的刨除去再计算。这个迁徙只是一个细枝末节
的额外之说。用县志当时的死亡人数去计算,从来就没有计算出3000万过。 |
|
g*******1 发帖数: 6009 | 12 这个是不可能的是,共产党自己做都不可能。
全国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都出县志了么?
这是第一,
第二,每本县志都表明了非正常死亡数字了么?
共产党一个政权都不可能完成的事,你让学者去做,
只能说你为共产党辩护不要到荒谬的程度。 |
|
g*******1 发帖数: 6009 | 13 3000万是非正常死亡,
也就是比基准死亡率高出来的部分。
比如有肺病,本来可以多活几年,但是提前几年死了。
或者婴儿死亡率本来是千分之10,现在到了千分之100.
高出来10倍。
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头上,或者某个小的地区,比如某公社。
这种提高可能就被忽略。
事实上用县志算非正常死亡就很困难,因为基准死亡率的确定极其困难。
扰动太大。
而中国这种国家规模,把扰动降低的很多。
所以县志记载的饿死,那就是硬生生的饿死。
和非正常死亡不是一回事。
另外不要用你个人的经历推广。
太局限了,
哪怕用本版的版友做调查都要好很多。
据我在本站这么多年的记忆。
自己家族有饿死的一半不会少。 |
|
m****5 发帖数: 1131 | 14 补充个很有名的例子:
CCP控制区最基层行政单位每一个村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会和儿童
团。即有Z.F机关,也有党的机关,还有民兵武委会控制全部青壮年,妇女会、儿童会
控制全村的妇女与儿童。
1945年10月,为了完成中央的扩军政策,新四军根据地,苏中解放区一个人口不到40人
小村落,在村里五大组织的“动员”下,一个月就出了14人,参加CCP武装或者承当各
种形式的劳役。
安徽省北部20余县自1943年-1945年每年缴给汤恩伯部队的军粮,1年12个月,要抽4千
万斤。每个县,一年都应缴出近200万斤粮食。
而苏中靖江县的县志记载,1949年2月-4月,刚刚被解放的靖江县人民,沉浸在喜悦中
,解放大军在两个月以内,连续两次进行公粮征借,两个月之内,征发公粮650万斤,
一次350万斤,一次300万斤。
靖江县委书记“动员群众”:“华野官兵,有我们苏中的子弟兵,他们热爱家乡,想吃
家乡的大米,要用家乡的稻草打铺。所以,老乡们, 要学习陕北人民自己吃山芋野草
将粮食献作军粮的精神拆家支前!”
当然,这是德政,是“志愿参军”,绝对不是拉壮丁,虽然拉到最后引起大量认识不清
的贫农...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rthEast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NorthEast
标 题: 曹雪芹的老家在哪里—————— 辽宁辽阳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0 19:10:37 2011, 美东)
这篇是转载的:
转一篇文章如下:
再论辽阳即古襄平——“曹雪芹祖籍铁岭说”商榷
本文来自: 习斋 作者: 画架 日期: 2008-1-9 23:28 阅读: 48 人 收藏
作者:邱华东
【内容提要】
20世纪,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主要有“河北丰润说”和“辽宁辽阳说”
。“丰润说”的致命弱点是无法与史籍明确记载的曹氏关外祖籍联系起来。近年来辽宁
铁岭李奉佐先生根据《上元县志》记载曹家“著籍襄平”,认为“古襄平在铁岭”,提
出曹雪芹关外祖籍是铁岭的新说,试图弥补这一根本缺陷。但根据自前汉至明清史籍关
于古襄平城和辽阳城地理位置的大量记载,笔者以为古襄平城确实在今辽阳,“古襄平
在铁岭”、“曹雪芹祖籍铁岭”等说法不能成立,曹雪芹祖籍应为辽阳。
...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16 ☆─────────────────────────────────────☆
stoppingtime (李将军又打鸡血了) 于 (Fri Sep 9 12:36:34 2011, 美东) 提到:
首先,根据旌德县志,传教士夫妇的确是红军处决的。如果传教士夫妇无特别劣迹的话
,红军这个做法显然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
stoppingtime (李将军又打鸡血了) 于 (Fri Sep 9 12:38:35 2011, 美东) 提到:
事实上,根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史>,红19师是占领过旌德县志。
☆─────────────────────────────────────☆
stoppingtime (李将军又打鸡血了) 于 (Fri Sep 9 12:40:06 2011, 美东) 提到:
方志敏并非红十军团领导。
☆─────────────────────────────────────☆
stoppingtime (李将军又打鸡血了) 于 (Fri...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17 淮海战役征用540万民工是得民心还是压榨人民?(最新图文版)
作者:LuZhiShen
2012.02.03 修改
每次提起淮海战役,许多人就想起那部红色经典宣传电影《车轮滚滚》,我们的“正史
”如此写道:“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根据地 人民不
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540万民
工是我党我军深得民心的表现”,等等。
540万民工,其中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他
们不止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数以万计的 支前队伍冒风雪,
忍饥寒,翻山涉水,运输粮食和其他军需品。他们自己吃“三红”(红高梁、红胡萝卜
、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 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支援战争,这就是
共产党一再宣传的所谓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期间动员的民工高达540万人次!加上60
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写到这里,提醒各位读者是否知道秦始皇修长城征用了几十万还是几百万民工?
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他...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540 | 18 张宗禹,生卒年不详,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涡阳)人,别号“小阎王”,清末捻军首
领。
张宗禹约生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出身地主家庭。自幼闭门读书,成长后不赴科
举考试,绝意仕途,却“暗中联络贫苦,潜蓄实力”(王大球:《张宗禹传路》,《史
学工作通汛》1957年3期第13页。)。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级阶矛盾激化,促使他走上抗
清斗争的道路,成为捻军的著名将领。
1853年(咸丰三年),在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影响下,规模巨大的捻军起义爆发了。张
宗禹毅然参加其战斗行列,隶于他族叔、著名首领张乐行麾下。1855年秋,各路捻军在
雉河集会盟,确立黄、白,黑、红、蓝五旗军制,张乐行被推为盟主,兼领黄旗,张宗
禹遂领镶黄旗。他以治军严整,临阵果断,“强忍敢战”,为部众所拥戴。
1856年,清兵一再袭占雉河集,张宗禹跟随张乐行率部撤离家乡南走。次年3月,
同太平军在霍丘、六安交界处会师。1860年2月,他同李大喜等率马步队3万多人,挺进
萧县境内,佯攻砀山,转而东趋徐州,经邳州南下,占领桃源(今泗阳南),直逼重镇清
江浦(今江苏清江市)。其时,河道总督庚长、漕运总督联英等正连日...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19 你就睁着眼睛说瞎话吧,事实就是毕昇的泥活字不仅被运用,而且在中国演化成金属活
字,并大规模运用。你来驳下面的例子吧。
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约在1040年出现,当时的宋代人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与毕升
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间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本於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郊白象
塔内发现,是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
西夏时期采用毕昇泥活字印刷术创制的西夏文泥活字排印的《维摩诘所说经》,印制时
间约为公元12世纪前期。该书现存。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大臣周必大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的铜版胶泥活字法
,印制所撰的《玉堂杂记》。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叙述木制活字,并在1299年用木活字印刷六万字的《旌德县志》
100部。他还在《造活字印书法》中提到南宋有人使用锡做为活字:“近世又铸锡作字
,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
1341年至1345年刊行的《御试策》铜活字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江苏无锡印书家华隧,用铜活字排印书籍千余卷。
1502年华珵尚古斋刊行铜活字本渭南文集50卷剑南集8卷。
15...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20 ☆─────────────────────────────────────☆
cwlch (cwl) 于 (Fri Jun 15 22:34:56 2012, 美东) 提到:
我是1968年插队的知青,给各位说说那时的农村
我们村在当地还算个不错的生产队。年底分红时,好的农户也就20多元。我们知青没
有家庭负担,出工也多,所以我们每人分了30多元。有那困难的农户不但没有分红,反
而还要向队里交钱买口粮。
我们那里农家就指望着鸡屁股赚点零钱。我做过农村供销社的代销员,平时下地干
活,中饭或晚饭后,常有社员来我这里卖鸡蛋。他们大多是拿着一两个鸡蛋来换钱,顺
便买几根针、几两盐或是2两煤油。有那馋嘴的老汉,还拿着俩鸡蛋来换一两白酒喝。
那时候全部都是黄牛耕地,全生产队只有3头牛,能干活的只有2头。有时候牛病了
,就的用人力耕地,我还在地里拉过犁呢。
那时候国家立法保护黄牛,一律不许宰杀,如果老牛确实有病,得有公社的兽医证
明才可屠宰。有那笨牛怎么训练也不会耕地,又不能屠宰,养着又浪费饲料,只好将牛
牵到远处放生。那时候经常看到无主的牛到处流浪。 有那聪... 阅读全帖 |
|
x******n 发帖数: 97 | 21
我也就是本地人,没什么正儿八经研究过这个,还没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时候进去玩,觉
得是吧,上面那种开凿整块石头留下来的纹路很明显,如果只是挖坑应该不用这么齐整
一段段的进去;不过就觉得真很大,大概一共有二十来个洞,每个大概就一个音乐厅大
小;县志上没有记载,如果是采石场的话,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了,不然县志上应该有。
我们那古时候叫姑蔑,说是越王勾践的首都,然后县长就找了一批专家说这是越王勾践
练兵之地,屯兵地下,吴国没有察觉,有鼻子有眼的,我自己觉得就是早点的采石场,
后来可能被人拿来屯过东西做仓库,毕竟又大又阴凉 |
|
M******8 发帖数: 10589 | 22 试论玉米传入我国的途径及其发展
佟屏亚
《古今农业》1989年第01期
玉米,学名玉蜀黍,原产于美洲墨西哥、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麓狭长地带。公元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才开始有了关于玉米的文字记载的历史,稍后玉米被引种到欧洲,
并从那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以至世界很多地区。
通向中华的玉米之路
据史籍记载,大约在十六世纪初期,玉米沿着一条曲折的、时断时续的道路进人中国。因
为它来自西方,故当时人们管它叫番麦或西天麦,又因为它是以罕见珍品奉献给皇帝的,
所以又有御麦的名称。玉米何时人中华?查阅目前保存在北京图书馆里十六世纪(1501-
1600年)的古籍和县志,有以下关于种植玉米的记载。 1.明嘉靖三十年(1651年),河南《
襄城县志》,玉麦。 2.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河南《巩县志》,玉麦。 3.明嘉靖三
十九年,(1560年),甘肃《平凉府志》,番麦、西天麦。 4.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云
南《大理府志》,玉麦。 5.明万历元年(1573)年,田艺衡著《留青日札》,御麦、番麦。
6.明万历二年(157或年),《云南通志》,玉麦。 7.明万历五年(1577年),河... 阅读全帖 |
|
c*****4 发帖数: 1777 | 23 “华胄遥遥不可踪,督师威望溯辽东。糊涂最是张沧海,乱替人家认祖宗。”这首诗是
民初濮伯欣所作《新华打油诗》(袁世凯踞新华宫称帝)之一,说的是张伯桢为袁世凯认
了个广东祖宗袁崇焕的故事。
御用报纸传袁世凯为袁崇焕后裔消息
袁崇焕,明代著名爱国将领,屡建战功。后来明崇祯帝中敌反间计,下袁崇焕于狱,崇
祯三年(1630)磔于市。袁崇焕故乡为何处,诸贤意见不一。考袁崇焕《游雁洲》诗序云
:“平南县治前河中常有雁,邑人以雁多少为科名征。”袁崇焕之弟袁崇灿后裔袁骥绍
所藏《袁氏家谱》记:“始祖字西堂,公祖籍广东省东莞县水南圩茶园村,于明正德元
年,自粤东贸易广西梧州府苍梧县绒(戎)圩,居处数年,迁居藤县五都白马汛,受业建
籍,立袁最贤户。”袁崇灿另一后裔袁骥永所藏《袁氏家谱》所记略同。道光《平南县
志》载平南人袁珏《前明蓟辽督师袁元素先生》七律十六首,作者自注云:“先生东莞
人,今庐墓遗址与后人俱在平南。”
由此可知,东莞为袁崇焕出生的故乡,当然毫无疑义;而藤县、平南均视袁崇焕为其乡
贤,亦各自有其不能抹杀的理由。
袁崇焕无子。兄弟三人,崇焕居长;次崇灿,先于崇焕病死;季崇煜。据余大成《剖肝
录》... 阅读全帖 |
|
m**c 发帖数: 7299 |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荥经惨案与“武装暴动抢粮”救民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8 21:01:08 2014, 美东)
荥经惨案与“武装暴动抢粮”救民案
——“大跃进·苦日子”百县典型调查系列
余习广
四川省荥经县,大饥荒中记载人口死亡一半以上,为当代中国地方志所载纪录之冠,史
称“荥经惨案”。当时,百姓在饿死,政府却强征百姓口粮囤积粮仓大量调出。该县凤
仪公社武装部长李文中,不忍百姓白白死去,带领群众武装抢夺国家粮库,自己为此坐
牢20年,始终无怨无悔。
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引用或转载请注明著(译)者及出处
----------------------------------------------------------------------------
----
大跃进以其高烧狂热,造成了当代中国最为荒诞无稽和残暴骇人的一页,造成了大饥荒
年代中数万人死难于斯的历史悲剧。
在这场大悲剧中,四川省,最终以廖...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25 蒙古屠城史
铁木真屠城时期
(1162年-1227年8月25日),元太祖,即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
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在杀人屠城方面绝对也可以傲视群雄。
成吉思汗的部队所到之处,只要不降,一律屠城。所过之处,尸骨如山,被视为地狱军团
。“辉煌战绩”使他蝉联世界屠夫之王的宝座数千年,而至今仍未有人打破。
跟铁木真相比,希特勒仿佛是个天使。屠杀600万的犹太人和一次屠杀中国数十万的日本
军队,这些与他的那些令人发呕的数字面前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也许神已经厌倦了这个
世间,他才将这个魔鬼释放出来,来“净化”这个世间。黑暗笼罩了整个十三世纪,从
朝鲜半岛到多瑙河,从极北之地到缅甸的热带丛林,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在蒙古的铁蹄下
呻吟。屠城,不断地屠城。大规模地强暴、被焚烧的房屋。。。几乎无时不在发生。
成吉思汗无疑是使屠城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他将屠城和战略需求、心理战术完
美地结合一体。可以说,他完成了对屠城的艺术化,就像孙子总结兵法一样,成吉思汗
总结了系统化的屠城术。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领大军南下攻金。公元1215年,攻陷金国都城中都(也就是现在...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26 吓一跳:比较共军和被宣传为“水旱蝗汤”的汤恩伯军队的征粮
安徽省北部20余县自1943年-1945年每年缴给汤恩伯部队的军粮,1年12个月,要抽4千
万斤。每个县,一年都应缴出近200万斤粮食。
而苏中靖江县的县志记载,1949年2月-4月,刚刚被解放的靖江县人民,沉浸在喜悦中
,解放大军在两个月以内,连续两次进行公粮征借,两个月之内,征发公粮650万斤,
一次350万斤,一次300万斤。
靖江县委书记“动员群众”:“华野官兵,有我们苏中的子弟兵,他们热爱家乡,想吃
家乡的大米,要用家乡的稻草打铺。所以,老乡们, 要学习陕北人民自己吃山芋野草
将粮食献作军粮的精神拆家支前!”
50年后,靖江县在修编县志时,“情满千帆”一词,感性地回顾了这段靖江县史上空前
的征借历史。当然,老百姓为了打内战吃野草,这是拥军的表现,是认识了阶级斗争,
是与积极参加新社会,是毛主席的好子民…………
以下摘录自一九四八年共军将领滕代远关于群众战勤负担情况的报告:
...济源全县七个行政区,二百一十七个行政村,廿万六千人口。三分之二是女人,一
万二千家属(约四万人)。去年麦收,全县好的有五成收,有的则毫无收 成... 阅读全帖 |
|
P**5 发帖数: 7467 | 27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明初移民山东的云南地望考》商榷
朱端强
1:云南师大历史系
摘要:
今山东胶东地区莱阳、牟平等县有相当数量的家谱记载其祖先明初从云南迁来。而民国
《莱阳县志》和《牟平县志》的编纂者和今人风良先生却撰文否定其事。本文根据有关
史料对此提出商榷,初步认为明初以来,滇人确以从军、充军或抗倭三种方式移入胶东
关键词: 明代,小云南,内迁,对流式充军,胶东
基金项目:
作者: 朱端强
Email:
参考文献: |
|
P**5 发帖数: 7467 | 28 学者:文革时期下乡女知青被迫用肉体换取回城?
时间:2013-9-18 4:21:41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编辑:梵音
“1972年,安徽某县首次由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全县数万知青展开大规模竞争,
最终有七十余人获得幸运,在进行上学前体检时,七十余名女知青没有一名是处女,而
且不是陈腐性裂痕,她们都是在招生通知发下以后失去贞操的。”
这则“女知青用身体换回城通行证”的故事,在微博和论坛里被疯狂转播;同时,
其真实性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有一些质疑看起来也很有道理,譬如:“1、大学体
检竟有妇检且做数字统计?2、全国知青总数约1600万,安徽哪个县能分得数万知青?
……
这些质疑站得住脚吗?这则故事,是真的吗?
网络上的各种流传,在交待史料来源时大错特错
微博、论坛以及纸媒网站,在转载这则“女知青用身体换回城通行证”的故事,并
交待史料原始来源的时候,无一例外都说是来自邓鹏教授编著的《无声的群落:文革前
上山下乡老知青回忆录》一书;甚至有纸媒网站刊文,直接注明文章的作者就是邓鹏先
生。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事实上,这则故事的原始来源,是一篇1991年发布的报告
文学,与2009年才出版... 阅读全帖 |
|
w********9 发帖数: 8613 | 29 河南老百姓帮日军打国军?传言背后的真实历史(图)
文章来源: 腾讯 于 2012-05-31 22:32:5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
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42853 次)
河南老百姓帮日军打国军?传言背后的真实历史(图) 腾讯
[adinfo]
河南老百姓没帮日军打国军
近期,由于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温故1942》,让著名作家刘震云在1993年发表的同名纪
实小说重新被广泛关注。刘震云在作品中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1943年日本人开
进了河南灾区,这救了我的乡亲们的命”,“乡亲们……为日军带路的,给日军支前的
,抬担架的,甚至加入队伍、帮助日军去解除中国军队武装的,不计其数”。
因为刘震云的这篇小说,“河南百姓帮日军缴了国军的械”的段子在网络上疯狂流传。
刘震云或许以为他“发现”了一段隐秘的历史,但细加考据 ,其实是他在“发明历史
”。本专题旨在批驳刘震云发明的这段历史的史实错误,还河南百姓一个清白——国军
被缴械基本上与普通老百姓无关;缴国军的械更不是为了“帮助日军”。
2012-6-1 第18期美国记者的传言:数万国军被百姓缴械
刘震云:河南老...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0 来自军版,集合如下: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45633781.html
molen:
彝族以前也有奴隶制,而且是种姓色彩的,黑彝是奴隶主,白彝是奴隶。
也被土共给废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以前的统治阶级后来混的都不错。
现在糟糕透顶,吸毒懒惰,全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的的都是以前的白彝。
结合美国黑人,文化对人类,真是决定性的。
文化比较虚,而且还真是某种意义上是世袭的。
wewill2009:
说起凉山彝族的等级社会,人们心目中最鲜明的一对角色是黑彝和白彝。在外界大多数
人印象里,黑彝是奴隶主贵族,一言九鼎,豪华富有,仆妾成群;白彝是奴隶,被统治
阶层,卑弱贫穷。其实并不都是那么回事。首先,白彝不算是奴隶,而是平民,或者叫
自由民,他们占凉彝人口的一半。第二,白彝不一定都比黑彝穷,事实上有的白彝很富
,拥有大量土地财产,甚至还有奴隶,所以也是奴隶主。第三,凉山彝族社会有五个等
级,并不只有黑彝和白彝这一对欢喜冤家。注意,这些是清末、民国到解放初期民改前
的情况。
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西昌城外的泸山上,遥遥面对邛海...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21077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44年河南大饥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4 14:05:52 2016, 美东)
看看本文中的中国英雄。
——————————————————————
大饥荒之最:荥经惨案与“暴动抢粮”救民案
大跃进以其高烧狂热,造成了当代中国最为荒诞无稽和残暴骇人的一页,造成了大
饥荒年代中数千万人死难于斯的历史悲剧。
在这场大悲剧中,四川省,最终以廖伯康等人依据省委正式文件向中央汇报的1200万死
难者,写出了有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省份死难之最。而荥经惨案,又以其史载人口死亡率
53.15%以上,在四川勇夺其冠,成为当代中国地方志所载大饥荒中人口死亡率之冠,并
因此永志史册。
然而,就是在这块悲剧丛生的土地上,一个瘦弱矮小,沉默平和的四川汉子,时任公社
武装部长的李文忠,率众奋起,持枪抢库,开仓济民,从而成为一场大悲剧中可歌可泣
的史诗英雄。
一、人文神地说荥经
荥经古称若水,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雅安地区中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2 想要和南京人迅速拉近关系,就和他们聊鸭子。
对南京人来说,一日三餐吃鸭子都不会厌——早上先在路边小摊买一块鸭油烧饼,挂在
自行车把手上骑去上班;中午到公司楼下小馆子来碗鸭血粉丝汤;晚上在家门口卤鸭店
斩只烤鸭,提溜着带回家,晚餐就解决了一半。
南京人吃鸭到底有多疯狂,看看南京鸭业协会的数据就知道了:仅2016年南京销售的鸭
子就达到1.56亿只,带来了91亿元的收入。南京街边巷尾制鸭的大小企业和个体户有
1500多家,南京人吃鸭子不仅吃成了一个产业,也顺带养活了3万靠鸭子为生的人。
为何一个城市不仅全民吃鸭,还能把鸭子吃得花样百出?
鸭子养活南京人
南京人为什么吃鸭?这首先还是因为,鸭子多啊。
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驯养鸭子了,比欧洲最早记载的驯鸭还要早十多个世
纪。
中国主要的鸭种大都集中在长江、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有水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江
南一带,湖塘、河流密布,不养鸭子简直是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江南人多耕地少
,没法像北方那样大规模养马养牛,相比之下养鸭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显然更适合江南
人。
江南很早就是养鸭专业户了,而带头开启大规模养鸭先河的,还是建都南京的吴王。...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3 2017-12-26历史研习社 微信号mingqinghistory
功能介绍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研习社社论
二师兄
据悉,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遽然仙逝。商传先生出身于明史世家,他与父亲商鸿
逵都是著名明史学家,又师从著名史学家谢国桢,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36集的朱
元璋系列。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曾这么描述过自己的志业:“作为史学工作者,我的
工作更多的是恢复历史。史学工作者尽量去找到历史的真相,去无限接近它,从而了解
我们传统历史的一些优秀遗产,找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永不会完全抵达它。”
晚明社会转型最终伴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结束了,中国从此失去了一次与世界同步发展的
机会,给我们留下太多的历史遗憾。回首明朝灭亡的那幕“天崩地裂”的悲剧,究竟谁
应该对这一切负责呢?是张居正,还是万历皇帝?或者是东林党与阉党?抑或是那个时
代从上至下的每一个人?这才是我们今天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无法改变的规律是改朝换代。每个朝代,长不过三百年,短不过数
十年,便都灭亡了。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
“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经济观察报
作者: 韩福东
1984年,文史工作者朱全森去四川省达县高家沟村做有关民国时期的文史调查,令他遗
憾的是,想要找寻的人大多都在1960年前后饿死了。
“他们说那一阶段饿死了40多人,我不相信,认为是造谣。那个村的公共食堂总共百来
人。”朱全森对我说,2001年他参与编写《达州市志》时亲自去这里调查大跃进期间食
堂情况,约来原食堂负责人高思仁,“一家一家清理查核,发现饿死了26人。”虽比40
余人少,但比例也是相当惊人。这是朱全森所知达县县城附近大跃进期间饿死人最多的
食堂之一。
据《达县志》,1959年至1962年,达县人口出现罕见的明显减少。1958年,达县人口总
数为931944人,到1962年,降为879300人,共减少52644人。平均每年减少约13000人,
而在1958年之前,平均每年的人口总数大概增加2万余人(1955年人口总数为875745,
1956年人口896012,1957年为918512)。
在四川东部的大巴山区,达县的人口非正常死亡情况并不特殊。附近的巴中县、通江县
、宣汉县等地,也存在大面积的饿死人现象。其中,又以宣汉县为最多。
那是新中国历史上... 阅读全帖 |
|
i*****y 发帖数: 3449 | 35 穆斯林在全球的形象都是极端,偏狭,在中国的时候,同治回乱的时候,一点小事
就开始对汉民进行种族屠杀,而且其他的回民不管如何总是向着自己人,毫不犹豫加入
种族屠杀。翻开陕西省的县志,除西安以外的地方都是那种回民杀人不眨眼,到处强奸
妇女的记载,我所在的咸阳县志中的贞洁列女一多半都是在回乱时期,和强暴自己的回
民同归于尽的纪录。 陕西回乱一直闹到甘肃和宁夏,本来这两个省的回民和当地汉民
并没有什么太大矛盾,起事的时候尚爱乡里,荼毒不深,陕回入境立刻不问青红皂白就
杀汉民,甘回立刻开始仿效。回民觉汉民人的性命如同草芥,一时间很多汉民被迫说自
己是基督徒,否则就会立刻被杀。同样的事情在新疆上演,汉人相对来说胆小怕事,一
见到有打架,立刻就躲到一边,维族可不同已打起架来,不管认识不认识统统帮手,七
五事件中竟然有七八岁的小孩子,攻击无辜路人,北疆的乌鲁木齐本来是准格尔蒙古所
有,偏偏维族人觉得一切都应该属于自己,别人都应该滚蛋。 在中国很少听说基督教
会的基督徒组织起来和别人械斗,也没听说佛教徒和别人打冤家的。可是穆斯林和别人
械斗的新闻却屡见不鲜。
放眼世界,印度的穆斯林和当地人的种 |
|
f****i 发帖数: 9419 | 36 呵呵,当时自然灾害肯定有,饿死人那是肯定的。毕竟当时应急保障措施并不拥有快速
反应机制。受到天灾,肯定有人饿死,加上当时有些人祸。比如信阳,当时河南和中西
部受灾比较严重。但是说当时差不多十多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饿死这个数据相信的脑子
肯定有问题。其实饿死多少共产党不给公开数据,让民众猜,民众可以去看县志呀。县
志在史料里面有时候比正史可信度更高,尤其是县志里面记载的都是和民生有关系的事
情。大事小情比较详细。 |
|
|
w*********g 发帖数: 30882 | 38 忠言逆耳 献给台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3 12:16:20 2010, 美东)
读中国古代史有感,台湾真的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民意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朝换
代,不是人口死亡过半?
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
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
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
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
...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39
嗯,跟米国彼此彼此,到时候都在核弹下化成灰烬。
米国人对此有很清醒的认识,10年前就有个游戏是专门说中美核战导致世界毁灭的,叫
做《辐射》,你可以去玩玩看。
不过中国经历的大灾大难多了去了,人口死上50%的就有10余次,死上90%的时候也有,
每次完事以后都得重新恢复的。所以核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更吓不
倒大陆暴民,hiahia。
===========================================================================
忠言逆耳 献给台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3 12:16:20 2010, 美东)
读中国古代史有感,台湾真的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民意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
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0 台湾是会回来的,不要太把台湾民意当回事
因为跟大陆13亿人的民意相比,台湾的民意不算什么。显然大陆大一统的向心力要远远
大于台湾自己的那点民意。现在唯一阻挠台湾回归的力量其实来自于台湾岛外,即美国
日本,一旦中国的国力强大到超越美国和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力量了,台湾回归是水到渠
成的事情。
另外,同意台湾不可能和平统一。实际上纵观台湾历史,还没有一次和平回归的先例,
每次都是武力收复的,死的人多人少,是政变还是全岛的人口大换血,就看台湾人的悟
性了。
===============================================
尸横遍野: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灭杀
时间:2006年03月08日06:55 我来说两句(0)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
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主先后揭干而起了。
中国的专制主义诞生于中国的灾乱之中。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 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1 台湾必然回来,不要太把台湾民意当回事
因为跟大陆13亿人的民意相比,台湾的民意不算什么。显然大陆大一统的向心力要远远
大于台湾自己的那点民意。现在唯一阻挠台湾回归的力量其实来自于台湾岛外,即美国
日本,一旦中国的国力强大到超越美国和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力量了,台湾回归是水到渠
成的事情。
另外,同意台湾不可能和平统一。实际上纵观台湾历史,还没有一次和平回归的先例,
每次都是武力收复的,死的人多人少,是政变还是全岛的人口大换血,就看台湾人的悟
性了。
===============================================
尸横遍野: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灭杀
时间:2006年03月08日06:55 我来说两句(0)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
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主先后揭干而起了。
中国的专制主义诞生于中国的灾乱之中。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 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2
“别的国家没什么办法”参看32楼
台湾有核弹的结果就是台湾彻底毁灭,人口大量减少,大陆重要地区受创,然后重新统
一,大陆派大量人口入台。
大量人口死亡和财产损失是不会阻挠中国统一进程的,这一点中国历史可以证明。
事实上,我认为台湾不可能和平统一。实际上纵观台湾历史,还没有一次和平回归的先
例,每次都是武力收复的,死的人多人少,是政变还是全岛的人口大换血,就看台湾人的悟
性了。
===============================================
尸横遍野: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灭杀
时间:2006年03月08日06:55 我来说两句(0)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
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主先后揭干而起了。
中国的专制主义诞生于中国的灾乱之中。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 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 阅读全帖 |
|
I********l 发帖数: 8702 | 43 1. 你看到这些县志了没有?哪一年出版的?里面对饿死人和定义的?对“非正常死亡
”如何定义?
2. 即使你说的县志都是60年代就有的,而不是改开时代走资派当政后的“修订本”,
即使里面的“非正常死亡”全部都是饿死的,但是信阳县的饿死率也不到10%。而信阳
恐怕是你们能举出的唯一一个饿死人比例最高的地区了吧。如果信阳县这样的“重灾区
”也不过饿死9%,而全国类似的地区又举不出第二个例子来,请问你又如何能得出全国
居然就能饿死5%?
个" |
|
d********y 发帖数: 6566 | 44 核心提示
农历腊月二十八,郑州市委党校退休教师张青梅回焦作老家过春节,意外找到一沓
厚厚稿纸——那是父亲张敬业在世时,亲笔写下的万言回忆录。
读罢此文,张青梅热泪满面,原来已辞世21年的父亲并非一位普通离休干部:他出
身贫寒农家,成长于抗日烽火中;他接受的最初教育,就来自中共地下党;他打入国民
党驻军首脑机关,促成军部帮助我党组建了抗日武装;他是地下党交通员,利用关系打
入国民党中统机构,铲除了隐藏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敌人;建国后,他化作商贩和旅店
服务员收集情报,破获了数起台湾方面遥控指挥的间谍案。
颇具戏剧性的是,隐身28年间,从未担任过特工要职的他,在监控嫌疑敌特的同时
,亦曾被“自己人”监控……
惊讶
万字回忆录披露老人真实经历
2月13日上午,张青梅来到本报,讲述父亲张敬业的不凡命运。
“我父亲出生在1920年,家乡是太行革命老区焦作市待王镇范张弓村,家境贫寒。
”在张青梅印象中,父亲少言寡语,在公安系统有不少老朋友,但来往并不多。
“我以前只知道父亲曾是地下党,具体做啥工作不清楚。”张青梅说,直到春节前
回焦作老家过年整理陈旧物品时,她找到一沓稿纸,才明白父亲在“文革”中被冠...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45
四川的各县非正常死亡情况表,加起来接近一千万,各县都有县志资料
http://www.yhcw.net/famine/Data/Sichuan/SiIr00a.html
县市名 灾荒年 灾荒
年数 基准
死亡率
(‰) 平均每年
人口数 平均每年
死亡率
(‰) 平均每年
超量死亡率
(‰) 灾年合计
过量死亡
人口数 灾年合计
过量死亡率
(‰)
石柱县 58-61 4 11.8 276868 107.1 95.4 105602
306.6
荣县 58-61 4 10.2 579900 81.7 71.4 165725
247.8
郫 县 58-61 4 14.1 259470 68.9 54.8 56845
201.9
大邑县 58-62 5 14.0 310981 58.6 44.... 阅读全帖 |
|
y**o 发帖数: 8897 | 46 关于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的人数问题,是新中国历史上敏感性很强的一个问题,也是至
今媒体上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作为建国以来的一部信使 中共《党史》,人们希望从
中得到一个有
关于“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的人数问题,是新中国历史上敏感性很强的一个问题,也
是至今媒体上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作为建国以来的一部信使— 中共《党史》,人们
希望从中得到一个有根有据、切合实际的说明。
最近从媒体上看到曾主管《党史》二卷编撰和修改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启华对
这个问题的回答。当记者问到“三年自然灾害时的死亡人口数据是如何得来的”这个问
题时,张启华回答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数据社会上有很多争议,就是各个部
门统计的数据也有差异。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1000多万人;有些专家统计的数据是1850
万;还有一位美国人口学专家统计的数字是2000万。等等。我们采取的是国家统计局的
,这是最权威的部门。现在网上有人炒作,有说4000多万的,还有说7000多万的。我们
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从这个谈话中,明确地说明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数是1000万多人”,而对那些
所谓饿死2000万人、3000万... 阅读全帖 |
|
y**o 发帖数: 8897 | 47 算实事求是啊
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关于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的人数问题,是新中国历史上敏感性很强的一个问题,也是至
今媒体上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作为建国以来的一部信使 中共《党史》,人们希望从
中得到一个有
关于“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的人数问题,是新中国历史上敏感性很强的一个问题,也
是至今媒体上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作为建国以来的一部信使— 中共《党史》,人们
希望从中得到一个有根有据、切合实际的说明。
最近从媒体上看到曾主管《党史》二卷编撰和修改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启华对
这个问题的回答。当记者问到“三年自然灾害时的死亡人口数据是如何得来的”这个问
题时,张启华回答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数据社会上有很多争议,就是各个部
门统计的数据也有差异。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1000多万人;有些专家统计的数据是1850
万;还有一位美国人口学专家统计的数字是2000万。等等。我们采取的是国家统计局的
,这是最权威的部门。现在网上有人炒作,有说4000多万的,还有说7000多万的。我们
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什么。”
从这个谈话中,明确地说明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口数是1000万多人”,而对那些... 阅读全帖 |
|
H**s 发帖数: 657 | 4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C%E6%B2%BB%E9%99%95%E7%94%
同治陕甘回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被修正为维基格式以符合质量标准。(2012年3月14日)
请协助添加相关的内部链接,并使用百科全书的语气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2012年1
月29日)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
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同治陕甘回乱
日期: 1862年-1873年
地点: 中国西北
结果: 清政府胜利
动乱平定后,一部分回民逃入中亚
参战方
清帝国 陕甘回民
指挥官
左宗棠、多隆阿 马化龙、白彦虎等
伤亡
共计死亡2000多万人,包括士兵与平民
同治陕甘回乱简称陕甘回乱(可称同治陕甘回变,也有人称为同治陕甘回民起义),是
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场带有大规模种族屠杀性质的战争和动乱
。主要是由回民发动的一场与汉民之间的相互仇杀,其目的是以驱逐、杀害... 阅读全帖 |
|
C*********l 发帖数: 10248 | 49 四川人虽然以吃辣出名,但他们接触辣椒却要晚得多。直到乾隆14年(1749)在成都郊
区大邑县的县志中,第一次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荤菜类:秦椒,又名海椒。”这
比湖南迟半个世纪以上,但四川的吃辣习俗却几乎与湖南同时普及。四川人保持传统的
嗜麻习惯的同时,又把辣味加入了饮食。番椒在四川地区称海椒的最多,辣椒和辣子次
之,而辣子其实也是湖南人发明的称呼,这似乎证明了四川辣椒的主要来路与清初的人
口迁徙有关。到嘉庆年间,在四川金堂、华阳、温江、崇宁、射洪、洪雅、成都、江安
、南溪、郫县、夹江、犍为等县志及汉州、资州州志中都有了辣椒记载,辣椒的广泛分
布证明它在川人的饮食习惯中地位日重。
光绪以后,除在民间广泛食用外,经典川菜菜谱中也有了大量食用辣椒的记载。
在清代末年傅崇矩《成都通览》中,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佐料,回锅肉也在这里第
一次写上了菜谱。辣椒从此时就成为川菜最主要的材料和最鲜明的印记,“川菜”被重
新创造了。
今天四川人引以为自豪的川菜,都仅仅是在这三百余年来的智慧结晶。今天的川菜按照
传统流派划分,有上河邦(成都、绵阳地区为中心)、下河邦(重庆、万县地区为中心
)、小河帮(自...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50 当时李文中是凰仪公社武装部长。李文中的婶娘死后,叔叔带两个儿女去逃荒,还没走
出公社地界,一家三口全死在路上,几天后有人告诉他才去收尸。他把三个尸体背上,
轻飘飘的加起来没一百斤!一路上,他看到路边、河边、山坡上,到处都是枯瘦如柴、
皮包骨头的死人。
李文中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积极听话的干部。眼见死人如潮,于是找到县委,向饶
青反映灾情,要求立即发粮救灾。没想到招致饶青一顿狠批,说他是“站歪了阶级立场
”,要严肃处理。
李文中实在忍不下去了。于是决心宁肯自己死了,也要为还没死的老百姓搞点粮食
吃!于是,他拿起了枪,率领公社部分武装民兵和勉强能走动的社员,进行了一次在当
年真是石破天惊的伟大壮举——持枪闯国库,开仓抢粮救灾民!当他持枪和饥民们一起
闯进公社粮库时,遭到粮库干部的阻拦。李文中怒火中烧,用枪顶着站长,逼他打开粮
仓,随行的饥民欢呼雀跃,一袋袋白米和谷子,被背回了饥民的家中。
下面是全文:
http://tieba.baidu.com/f?kz=653039939
大饥荒之最:荥经惨案与“武装暴动抢粮”救民案
大跃进以其高烧狂热,造成了当代中国最为荒诞无稽和残暴骇...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