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发帖数: 761 |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2b9870100fqr0.html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一字牧斋,学者称为: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少有
才华,十五六岁放言古今,作《伍子胥论》、《留侯论》,令文坛前辈咋舌激赏。时海
虞之“拂水文社”秀出吴中,而钱谦益是其中“朗出天外,不可梯接者”。
谦益少时学前后七子,心追手摹唯欲驱驰过之。后创“虞山诗派”,自有主张:灵
心、世运、学问,力矫明代复古抄袭风气,为清代的诗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明清
二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所作长于七律,朱庭珍云:“沉雄博丽,佳句最多,梅村较之,不逮远甚”。钱仲
联也认为:“牧斋七律,当为清代第一”。其中,《西湖杂感二十首》和《后秋兴一百
零四首》为其最佳。特别是《后秋兴一百零四首》,被陈寅恪称为“明清之际的诗史,
较杜陵犹胜一筹,乃五百年来的绝大著作也”。
这里先试析他的一首早期的七绝,然后再重点分析一下他的几首各个阶段有代表性
的七律:
《众香庵赠自休长老》
略彴缘溪一径分,
千山香雪照斜醺。
道人不作寻花梦,
只道漫山是白云。
这...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5909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ghlmcl (老公回来没出来),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类获奖者周啸天部分作品(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4 15:09:01 2014, 美东)
随便抄了些新闻里提到的作品
---------------
余素不善饮,席间或以太白相诮,退而作《将进茶》。
世事总无常,吾人须识趣。空持烦与恼,不如吃茶去。世人对酒如对仇,莫能席间
得自由。不信能诗不能酒,予怀耿耿骨在喉。我亦请君侧耳听,愿为诸公一放讴:诗有
别材非关酒,酒有别趣非关愁。灵均独醒能行吟,醉翁意在与民游。茶亦醉人不乱性,
体己同上九天楼。宁红婺绿紫砂壶,龙井雀舌绿玉斗。紫砂壶内天地宽,绿玉斗非君家
有。佳境恰如初吻余,清香定在二开后。遥想坡仙漫思茶,渴来得句趣味佳。妙公垂手
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如花之人真可喜,刘伶何不怜妻子。我生自是草木人,古称
开门七件事。诸公休恃无尽藏,珍重青山共绿水。
注:成都“九天一都”茶楼,作者为题名也。《红楼梦》四一回:妙玉将自己常日吃茶
的...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北京折叠》| 王德威:史统散,科幻兴——中国科幻小说的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8 17:47:48 2017, 美东)
编者按:
8月21日,郝景芳《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是大刘《三体
》之后第二部荣获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的我国文学作品。
然而,获奖之后,互联网上对于《北京折叠》却涌起了一波波争议。
部分读者认为,它是一个反映现实的好故事,但讲的并不好,郝景芳在讲故事上还是有
点欠火候;
部分读者认为,此部作品其实不太“科幻小说”,没有宏大的世界观,没有逆天的科技
变革,甚至从头到尾没有提到任何科学原理或专业名词;
部分作者认为,此部作品有“黑中国”的嫌疑,其对“阶层割裂”的描写精准地踩在了
时代的巨大痛点上,你将“第三空间”换成回龙观通天苑,把“第二空间”换成金融街
,“第一空间”换成……读起来竟然毫无违和感!
“全篇没有一个坏人,世界却向坏的方向慢慢坍塌。”
或许,这种脱离现实又无比现实的影射,也就...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817 | 4 约伯记的好处,是诚实。
以色列的先贤们,肯定经历见证过堪比康州惨案的苦难。约伯记,就是对"为什么有苦
难"这个问题的严肃思考。
先贤们在他们的理解框架内,尝试了好几种不同的思路去解答这个问题,可惜都没有得
到"理想"的回答。
但是,约伯记并没有一带而过,或者停留在一个肤浅但是更讨喜的回答。约伯记诚实的
承认,他能想到的最好解答,大致也就只能是"神意不可测"了。
这个"神意不可测",看来是不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
或者,解答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有木有解答都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个人需
要不需要一个解答? 如果需要的话,选择相信哪个解答? |
|
a*****y 发帖数: 33185 | 5 自序一
民国元年,我在成都《公论日报》上发表一文,题曰《厚黑学》,谓:古今成功之
英雄,无一非面厚心黑者。这本是一种游戏文字,不料自此以后,厚黑学三字,遂传播
四川,成一普通名词。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心想:此等说法,能受一般人欢迎,一定与
心理学有关系,继续研究下去,始知厚黑学是渊源于性恶说,在学理上是有根据的,然
私心终有所疑。遍寻中外心理学诸书读之,均不足解我之疑,乃将古今人说法尽行扫去
,另用物理学的规律来研究心理学觉得人心之变化,处处是跟着力学规律走的。从古人
事迹上、今日政治上、日用琐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数学上、中国古书上、西洋学说
上、四面八方,印证起来,处处可通,乃创一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民国
九年,写一文曰《心理与力学》,藏之箧中,未敢发表,十六年方刊入拙著《宗吾臆谈
》内。兹特重加整理,扩大为一单行本。
我这《心理与力学》一书,开始于民国九年,今为民国二十七年,历时十八年,而
此书渊源于厚黑学。我研究厚黑学,始于满清末年,可说此书之成,经过30年之久。记
得唐朝贾岛做了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自己批道:“二句三年得,一
吟双泪流。”我今日发表此...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6 ☆─────────────────────────────────────☆
heyes (hoooyou) 于 (Fri Aug 12 13:21:56 2011, 美东) 提到:
佛就是佛,道就是道,是修生养性,和人生和哲学扯扯还行。
不要再和什么爱因斯坦,量子力学,薛定谔猫啊狗的瞎联系了,好不好?再这么下去,
你们要把人类所有的光辉成果都给吞食到佛的肚子里了,还怎么个这个空空,那个空的
呢?这种文章都mark实在太。。。佛告诉我,沉默是真空。所以我就不沉默了。
如果你们硬要扯人类的光辉思想是佛早就知道的,我来问你们那些自以为懂猫啊狗的一
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你们那种马后炮就可以蒙混过去的,要真刀真枪干的。
哦,老爱已经做了相对论了,你们偷过来这么一说,就成佛的“预见”了?人物理学家
辛辛苦苦几代搞的量子力学,你这一猫啊狗的一吹,就又成佛“早就知道”的了?蛋不
是这么扯的,慧根不是这么修炼的吧?
好吧,问题来了,很简单。
“请问人能不能回到(时间)的过去?”
请给出佛的答案,看看佛会不会早已经预料到了物理学家的“光辉思想”(以后或者将
来,或者佛说没有过去,现在和未...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7 大鉴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坛经序
王骧陆居士
《坛经》流传一千三百余年,辗转传抄,文字当有错误处,若依义不依文,不必住于文
字而多所纷争,但求义理通顺而已。况文字乃可思议之物,而所表者,正此不思议之境
,此境千圣所不识,权乘菩萨所不知,又岂文字所能阐明者耶。故于经内原文,一仍其
旧,而视有不通顺处,或于宗旨未尽合处,量予补充,注明于后,以待高明。
六祖本不注重文字,后人记述,又未能尽合祖意,似系拉杂记载,又非一人手笔,
故前后深浅颠倒不一,亦无从改正。今只就文而论,读者当放眼于文字之外,自得超然
之境,合般若之机矣。至于坛经取义,亦含有心田之喻。世尊昔日坐金刚坛,成大菩提
。今言坛者亦即金刚坛,不起于坐,即见金刚自性而成佛。读坛经者,当明此旨,方可
与祖意契合。又读经者,受用各各不同,未见本性,学法无益。否则祖虽开示,我终无
由悟入也。仁者于此经,不可阅过即弃,当时时体会,坐心中心法至数百座后,必可证
得奢摩他。而于启用时,练习三摩钵提,方得此经之妙,且知运用于世法。六祖所言佛
法于世间,不离世间觉,真得大机大用矣。
觉者,成佛之始也。由觉而知所返,顿超彼岸,...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8 诺奖级猜想意识的本质是量子纠缠?
新智元 2016-02-16 19:28 .
诺奖级猜想意识的本质是量子纠缠?
编者注:意识的本质是量子纠缠吗?近期,一篇有关量子脑理论的学术论文受到了广泛
关注。作者Matthew Fisher是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史上第一位访问学者,随后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系及Kavli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2007年,他暂时离开UCSB
物理学系,以研究物理学家的身份加入了微软Station Q实验室。在2009到2010学年,
Fisher在Caltech担任教职,并于2011年夏天回到UCSB物理学系。今年 Matthew Fisher
获得美国物理协会的奥利弗·巴克利奖,这是物理学的顶级奖项,这也让他获得诺贝
尔奖的呼声非常大。他在2003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于201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
院院士。
Fisher在量子脑理论的论文中给出了多种实验验证方案。考虑到相关实验的可行性,学
术界或许在今年就能给出部分结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如果意识的本质真的是量子纠
缠,Fisher的这一工作无疑是诺奖级猜想。为此,新智元邀请静... 阅读全帖 |
|
|
t******g 发帖数: 17520 | 9 把运, 命 和业分开, 或许也是有问题的吧?
我这辈子会中乐透, 是运, 命, 还是业那?
忘了说, 这里面一定会有个 “如果”,对吧
我想说的意思就是, 我前世作过什么, 当世有什么报应
未来是否可测, 未来是否不可测, 现在的痛苦是否是在还我的
孽缘, 等等, 就是落入了痴, 恶作,和掉举的不善心所 |
|
v*******e 发帖数: 11604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lon (航空报国),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我们的龙芯3号---致龙芯15周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22 15:48:14 2016, 美东)
胡伟武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年研制成功的龙芯3A3000处理器即以CZ80命名,每
颗芯片的硅片上都刻有CZ80字样。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三大主力会师,开创了中国革
命的新局面。它雄辩地表明,只要坚持理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摧坚于
正锐、挽澜于极危,从重大挫折中走出来。
2016年10月,以长征胜利80周年命名为CZ80的龙芯3A3000处理器研制成功。它雄辩地表
明,只要坚持自主研发,进行持续改进,自主研发的CPU性能完全可以超过引进技术的
CPU,满足自主信息化需求。
2016年10月7日,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毛主席纪念堂,向毛主席汇报龙芯3A3000的研
制成功。步出毛主席纪念堂,我感慨万千。当十年前我开始龙芯3号研制时,完全没有
想到龙芯3号系列CPU发展道... 阅读全帖 |
|
i***0 发帖数: 160 | 11 Flexstation3,萤光,自发萤光,吸光,偏振萤光都可测,前两个表现非常稳定。可测
6-384孔板。我们组才买入,很不错。 |
|
i***0 发帖数: 160 | 12 Flexstation3,萤光,自发萤光,吸光,偏振萤光都可测,前两个表现非常稳定。可测
6-384孔板。我们组才买入,很不错。 |
|
c****n 发帖数: 21367 | 13 当然有客观标准啊 :) 客观 不等于 物理可测 更不等于 按西医的标准可测
比如古时候,病好了没有,病人不但要有自己的感受,要听主治大夫判断,
还会请别的大夫来看。这就是一种随机检验。
现代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医也一样可以把工程科学发明的CT/MRI/化学检验加
进去,比如癌细胞减少,炎症消失,激素水平恢复正常,都是很有力的参数。
但这些参数的意义,和望闻问切外面看到的东西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关键还是要
放回到模型里去,对应到模型的内在状态变量变化情况。没有一个模型的概念,
这些好的技术都被糟蹋了。
你最后一句说得非常到位
我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只判断真伪,不负责怎么赚钱。本来医家的出现,其目的
就是疗病养生,玄乎一点叫以医道补天道,减少人的病痛延长人的寿命。古代医生
负责搞针灸草药之类需要专门技术的东西,但是中医的更大作用,是放在文化里面
像现代卫生学常识一样传播,普益大众。至于中医怎么传承,说实话,我不是很
在意。历史上消亡的好东西多了,埃及金字塔咋修的,秦朝兵马俑咋造的,
现代不计成本也还做得很辛苦,更无法想象非动力机械的工程方案。这种巨型
工程组织管理的经验也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
|
m******y 发帖数: 266 | 14 貌似气象局也应该取消气象预报。
渎职是渎职,能力不到位是能力不到位。地震界人才凋零(连梅局长的弟子都觉得用地
震知识挖石油比搞监测有前
途,对别人就更不用说了),派系斗争严重,科研落后,经费都搞到硬件建设上去,不
知道这些地震界是否完全不用
负责?简单的用一句“地震不可测”来搪塞?
经济学界不能解释29年大萧条,但经济学的发展是逐步在帮助人们理解那些经济现象的
。而不是说一句不可测就了事
的。就象这次bailout, 如果人们什么都不做,当萧条来了就说一句:大萧条不可预测
,人们就会原谅经济学家? |
|
p******g 发帖数: 321 | 15 由个体的不可测性推出整体的不可测性,这种明显错误的逻辑也有人顶? |
|
m*****e 发帖数: 1506 | 16 用GPC with multi-angle laser detector 可测绝对分子量
high-field NMR测核磁分子量,但也有误差
MALDI-TOF也可测绝对分子量,不过不太容易
从转化率可定理论分子量
如果GPC分子量仅relative to polystyrene,NMR分子量应该比较准确 |
|
w**a 发帖数: 1024 | 17 来自主题: Mathematics版 - 测度问题 E在R^n 中LEBESGUE 可测当且仅当给定\epsilon >0,
存在 闭集F属于E使得E-F的外测度小于 \epsilon
上面的是一个定理,我想能不能换个说法
F的内点组成的集合是个开集G,并且G属于F,
那么如果E可测的话,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找到一个开集G属于E,使得E-G的外测度<\epsilon,
对吗?充分性成立吗? |
|
k******h 发帖数: 4 | 18 可测函数的非负性保证积分一定存在。一般可测函数的积分用正部、负部的积分差定义
,只要差有意义即可。这样定义比较直观,逻辑上也比较顺畅。完全抽象的定义在有一
定基础之后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 |
|
p***c 发帖数: 2403 | 19 一个概率空间(X,F,P)和一个随机变量f
已知不存在可测子集Y满足P(Y)=1和f限制在Y上是单射
求证存在正测度可测集A和A',A和A'不相交,且f(A)=f(A')
没思路啊 |
|
b*******8 发帖数: 37364 | 20 可测不可测集合,这个是测度论进而是概率论的基础了。要搞懂很不容易,搞懂了就打
通了经络,再看什么算面积算体积啥的,都如同看个位数加法那么简单低级了。 |
|
z*******9 发帖数: 167 | 21 那个关于概率的定义是不完整的。概率定义所需的集合必须是“可测”的(并不是所有
集合都是可测的)。如果考虑这一点,倒不如把概率定义在测度空间上。
楼主有没有更多的弦理论的科普介绍,期待ing。。。 |
|
q*d 发帖数: 22178 | 22 你说从一开始就硬拗什么?
我本来一贯还是很敬仰你的.
我Sakurai,Landau的教材里的原话贴出来,你都不认账..
再回顾一下我们的争论,本来嘛,你要真不干这行了,
忘了也很正常: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Physics
标 题: Re: 对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的疑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7 00:05:38 2010, 美东)
Heisenberg否定的是轨道,
轨道需要x,p同时可测,
测不准是说x,p不能同时准确测量,而不是否定x或p单独可测.
你丫是不是现在转行了? |
|
x***u 发帖数: 6421 | 23 这个肯定是实验事实的,因为钟的走动是机械可测的,长度也是机械可测的。在相同的
机械标准下,光速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当然还有一些细节,比如有人提出光速是环路平
均不变的,因为一般测量是只对光的回路进行测量,否则牵涉到两地校钟的问题。 |
|
q*d 发帖数: 22178 | 24 Heisenberg否定的是轨道,
轨道需要x,p同时可测,
测不准是说x,p不能同时准确测量,而不是否定x或p单独可测.
你丫是不是现在转行了? |
|
D********n 发帖数: 978 | 25 如果X是不可测集。我硬把X cast成你的borel set class你能报错么?error message
里面能证明X是不可测集么? |
|
T*******I 发帖数: 5138 | 26 我对你的问题中的几个说法不是太清楚,例如,
(1)"用fitting error的平方倒加weight"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说"用fitting error
的平方的倒数作为weight"算weighted average吗?
(2)"average x的误差"。这个误差是average x对什么的误差?难道你已经有了一个绝
对的标准?那个标准是被扫描的峰的中心频率?而average x是你fited的峰的中心频率
的average? 你要算这个average x对那个绝对标准的差异?
最后,无论你怎样计算一个测量误差,关键的问题不是如何计算,而是你的计算法是否
合理、准确且对一切个体有可测性而不至于出现不可测的结果。任何误差计算法不过是
提供一个共同的或一致的“测量方法”,只要所有误差的测量均按此方法计算,就可以
构成一个统计分析的基本对象或样本。
)/6.或者用fitting error的平方倒加weight算weighted average.那么average x的误差 |
|
T*******I 发帖数: 5138 | 27 在我的方法里,每个期望的临界点都被处理为一个随机变量,且被定义在被分割变量的
一个可测空间(这应该是概率论中的基本概念了)里。由此,每个随机临界点的期望估
计必然伴随着一个可信区间。这个思路就是经典的统计思路。如果没有可信区间,临界
点就成了一个由所有被测点的共同期望所估计的、不变的随机点估计。
反观现有的方法论,它们不是把临界点这个随机现象定义在一个可测空间里,而是定义
在一个联立方程组的共解之上。这是一个孤立的随机点估计,没有可信区间,除非采用
bootstrap法。按照我在文章里指出的那样,这个联立解不是一个随机变量,意味着以此
方法估计的临界点也不是一个随机变量,既然它不是由一个随机变量获得的估计,那么,
它怎么可以被称为是一个statistic(统计量)?这岂不是真真地颠覆了统计学么?
在我看来,CV不应该是被用来做模型选择的,因为除了期望临界点外,没有比它更好的
了。这就好比用一个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抽样均数对总体均数作期望估计并需要一个可信
区间一样,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其它更好的选择。临界点的可信区间不过是用来作为控
制空间关系变异时的参考范围而已。 |
|
T*******I 发帖数: 5138 | 28 Hi, every friend,
非常感激你们持续地倾注你们的热情和关注。我这几天可能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好在,
终于走了出来。
我所使用的概念系统今天中午前后总算基本完成了。它们就在那个wiki网页里。是的,
那里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本不应该由我来这样做。但实在没办法,没人能够担此大任。
于是,我不得不化名行事。
我在系统里引入了尺度空间(scale space)的概念。这是13年前思考分段回归问题时就
已经形成了的概念。尺度空间就是当前概率论系统中的“样本空间”。我认为这是一个
严重的概念抽象错误。但是,它对概率论的理论形成影响不大,却人们在引用这些概念
思考统计学的一些问题时容易引起混淆和冲突。是到了必须被纠正的时候了。
样本空间只能是一个样本本身。
引入这个概念后,理解其它方面就易如反掌。
另外引入的概念是被测空间(measured space),它就是样本空间,也就概率空间。当
然,此时的概率空间定义在样本空间与尺度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的的空间上。没有脱离尺
度空间样本空间存在,反之亦然。
我把可测空间还给了总体空间。那是一个可测但不可直接被概率化的空间。
我还引入了可连续空间以...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5138 | 29 题目说的是两分法,而提问的lz假设的是三分法。Lz是不是搞错了?
如果是三分法,正如楼上有人指出的那样,lz自己把x_1和x_2排序了,从而得到那样的
均匀分布密度函数。事实上,在三分法中,x_1和x_2的可测空间是一样的,即都是[0,
1],没有排序的可能性,所以,结果就不是lz假设的那样。
本人正好完成了一个三分回归分析法的方法学研究。两个临界点的可测空间都是全样本
空间。当然,我所面对的样本空间不是一个均匀的空间,所以,事情比这个复杂得多。 |
|
T*******I 发帖数: 5138 | 30 我们都活在现实世界里。
如果一个医生想研究冠心病与其它因素的联系,他可以考虑很多的变量,例如,血液中
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胸围、家族史、成千上万
的基因、甚至鼻子的大小、眼睛的深凹、10个手指的长短、尿酸、……、等等等等。只
要是关于一个个体的可测因素,他都可以将其纳入关于冠心病的研究范畴。可是,所有
这些被纳入的因素都与冠心病有关么?因为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他的可测因素太多太多
了。那么,他怎么知道哪些该被纳入、哪些该被排除呢?尽管他是一位受过严谨的医学
教育的医生,没有统计学的帮助,他绝无可能。
你或许可以说现在的stepwise法存在着计算技术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如何选
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否选则是一个哲学问题。 |
|
A*******s 发帖数: 3942 | 31 这个狗的逻辑不是想侮辱人。我的意思是,你用的术语根本就不是这个版上的人所学的
术语,所以你的问题根本没法判断对错,因为地球人都没法了解你的问题。你先把你的
问题用数学术语表达清楚再说吧,别扯啥可测不可测的,你连连续都不知道是啥吧。
你在89年考的这个清华行政管理专业,我觉得挺山寨的。因为对应的公共管理学院是
2000年后才成立的。我还真不知道历史上有过啥行政管理专业
如果
的。
二学位班(即按当时的政策与硕士同等学历),不是清华的继(续教育学)院所开设的
班级。更何况我并非考不上,而是在总分名列前茅且远高于与我同考的其他200多名考
生的情形下由于在89事件上的政审不过关而被清华拒绝入学。这一切都是有据可查的。
而无据而出的言论只能被判定为“胡说”。 |
|
A*******s 发帖数: 3942 | 32 你完全可以建立起属于你自己的理论,但是你的理论中的一砖一瓦都和现代的科学体系
不相容。就比如说你经常说的连续和可测,你只要翻一翻任何一本分析和实分析的教科
书,就会发现数学家所用的概念和你所理解的不是一回事。
这样一来,你用这些术语来描述你的理论就会有很大的误导性。这就像日语和汉语都使
用汉字,但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不容易读明白一篇不使用片假名的日文文章一样。所以,
我建议你使用自己的术语来代替过时的不准确的数学术语,比如说陈连续,陈可测,陈
随机变量,陈随机常量,陈样本空间,等等... |
|
T*******I 发帖数: 5138 | 33 你所问的连续和可测抽象得没有了任何存在的意义。
我倒是想要问你,在分段回归分析中,什么是分段或临界模型间的连续?什么是临界模
型间的连接变异的可测性?在你解释了我的这两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后,我再回答你的。
我手中有全套数学大百科辞典。我抄下来也可以回答你。 |
|
T*******I 发帖数: 5138 | 34 谢谢。其实我很好。我绝对不会care我的方法论是否被认可。我只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人们是否认可和接受,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与我无关。
我早已说过自己不懂数学,更不懂概率论。但我在统计学里所做的工作其实与概率论并
无直接的关系。我的算法并不完全需要概率论的支持,例如三分迭代法,它仅仅是如何
使用样本数据进行迭代搜索的一种数据安排法。再如,我说我们可以在原始样本的可测
空间里构造一个关于临界点及其对临界关系的可能改变做出贡献的权重的可测空间,从
而可以用加权平均来估计未知临界点的期望。这一切都是数据分析的逻辑,它们根本不
需要概率论。
我的方法论中需要概率论支持的是临界模型的差异性检验,这由一个简单的服从Chi-
square分布的检验统计量就可以实现;另一个就是连续性检验,我提出了几个选择以应
对不同情形下的检验。
我真搞不懂,我竭力引入概率论到分段回归分析中,而那些不要概率论支持其连续性判
断而是以武断的强制连续性假设为基础的Spline法却在统计学里大行其道。这究竟是谁
的错? |
|
T*******I 发帖数: 5138 | 35 你自命自己懂概率论。我问你,你从他们的文章里怎么找到每个临界点的可测空间?如
果没有可测空间,你怎么“测量”它们?怎么为它们构建可信区间?你以为那些临界点
都是由数学理论确定的?可笑之极。
我的三分法并非只用在二维空间上,而是对于任意维可行。我不过是以最简单的模型来
阐述我的分析逻辑和算法。 |
|
T*******I 发帖数: 5138 | 36 你似乎没看懂我的三分逻辑。我已经说了,如果是两分,即假定只存在一个未知临界点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假定是否存在另一个与它一致或不一致呢?
为此,我构建了两种三分迭代搜索的方法。对于对称性分布来说,临界点不可能都集中
在分布期望的同一侧,因而我们可以根据对称性同步估计两个临界点;如果是非对称性
分布,则可以先假定如果临界点在左侧(低段),那么,我们就要在其右侧(高段)进
行搜索以确定右侧临界点的期望;然后反过来假设以找到低段临界点的期望估计。一般
说来,当样本量是n时,每个临界点将得到对应于n个原始样本点的n个加权期望估计,
然后由这n个期望的加权期望作为临界点的最终期望估计。这样的搜索对于每个临界点
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过程,即一个临界点的获得不以另一个的获得为条件。
由于两个临界点均有n个随机点测量及其相应的n个权重,因此,我们可以检验两个临界
点是否一致。
当然,上述的两类三分迭代都存在着一个可测空间的不一致问题。这是一个需要被解决
的问题,因为可测空间不一致,必然导致两个临界点的随机测量之间存在着系统性差异。
上述回答针对你的第一和第三个问题。顺便提醒一句,按顺序搜索(即找到一...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5138 | 37 随机变量在概率论中有定义,我基本能理解。但我所理解的随机变量是从哲学的认识论
角度来定义的,且这两个定义之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不同之处仅仅是语言表述的
风格不同而已。请参考我在09年文章中的表述。
另外,我对Kolmogorov所定义的样本空间很不赞成。我认为那是一个尺度空间,而非样
本空间。我认为样本空间就是样本本身。这是因为这里的空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被
一个狭义的概念“样本”所修饰。因此,这个空间拥有样本的全部属性,而一个样本的
全部属性由样本所包含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属性所决定,因而,一个样本空间就是样本自
己。当然,这里可能存在着统计学中的样本与概率论中所说的样本是不同的概念这个问
题。我对此不能确定。
当然,我的上述表述数学家们是绝对不会赞成的。没关系,他们可以继续用他们所熟悉
的概念系统进行思考和论述。但我不会。我需要新的概念系统来思考,因为现有的概念
系统不能使得我以严谨的、无任何混淆的逻辑进行思考。所以,我必须引入新的概念并
修正现有的概念系统。我可能不成功,因此我只把自己的行为称为是一个尝试。
促使我如此行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在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应用统计学中,...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5138 | 38 如果您依然没有读懂我的这篇短文,我愿意再次陈述清楚一点。
我所说的迭代搜索,是指的根据全域模型给定的模型结构(例如这里我采用的是最简单
的直线模型。这个例子的全域模型也可以采用二或三次多项式模型),假设X的任一随
机实测点是可能的临界点,然后据此分解样本空间,在每段子空间里建一对与全域模型
同构的分段模型,其回归系数将依从假设的临界点而随机可变。因此,如果样本量为n
,则有n对临界模型,但这些模型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它们的作用仅仅是输出期望的
预测误差,从而与全域模型的期望预测误差构成一个相对权重(这个权重是一个随机变
量,有n个随机点测量值),从而,被假定的x_i与其权重一起就可以估计X的一个加权
期望。由于在这个两分法中X是作为被分割的临界变量的,因此,随机临界点的可测空
间与X的可测空间相同,从而这个加权期望就是随机临界点的期望估计。既然临界点期
望已经被估计出来了,我还会继续找其它的什么点作为临界点么?
因此,当临界点的期望得到后,据此分解样本空间并由各子样本建立最终的分段模型。 |
|
T*******I 发帖数: 5138 | 39 这样吧。我们讨论一个抽象的样本。看看你的cross validation应该如何实现。
假设我手里只有150人的学生总评成绩和几个影响因素。我做三分回归分析。分段前,
我用逐步回归法在全部样本基础上建了一个多因素模型。然后以该模型为基本结构进行
三分法的数据迭代。如果总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我可以断定两个临界点应该以均数为
对称分布。于是以均数为界在两边各假设存在一个临界点。将全部数据排序后同步由远
端向中心方向开始搜索,每迭代一次就建一组三分模型。所以,如果sample size=150,
迭代次数可以达到75次,从而得到75个权重测量结果,每个权重对应于一对被迭代的点
。显然,搜索的过程就是为每一侧的临界点构建了一个可测空间,例如,低段临界点的
可测空间是[min(X), mean(X)],其中包含75个原始观察值; 而高段的则是[mean(X),
max(X)],也包含着75个原始观察值。于是,以权重和这两组75个观察值计算每一侧的
临界点的期望估计。从而将原始样本分解为三个子空间,最后在每个子空间内建一个临
界模型。于是,原来搜索临界点时的临界模型都是随机的“点”模型,不是我们需... 阅读全帖 |
|
m******2 发帖数: 564 | 40 就是他要给分段模型测一个断点位置
为了更准确合理的寻找这个断点位置,他对每一个样本点测一个是断点的概率
然后求一个断点位置的期望,确定断点
然后再分段回归
基本意思就是这样吧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Statistics/31280183.html
“我所说的迭代搜索,是指的根据全域模型给定的模型结构(例如这里我采用的是最简单
的直线模型。这个例子的全域模型也可以采用二或三次多项式模型),假设X的任一随
机实测点是可能的临界点,然后据此分解样本空间,在每段子空间里建一对与全域模型
同构的分段模型,其回归系数将依从假设的临界点而随机可变。因此,如果样本量为n
,则有n对临界模型,但这些模型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它们的作用仅仅是输出期望的
预测误差,从而与全域模型的期望预测误差构成一个相对权重(这个权重是一个随机变
量,有n个随机点测量值),从而,被假定的x_i与其权重一起就可以估计X的一个加权
期望。由于在这个两分法中X是作为被分割的临界变量的,因此,随机临界点的可测空
间与X的可测空间相同,从而这个加权期望就是随机临界点的期望估计。既然临界点期
望...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5138 | 41 多谢。我大致浏览了一下,他们的逻辑与算法与我的完全不一样。
在这类问题的分析,很多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他们基本都是通过一个直观的判断就肯定changing-poing存在。而我的思想是,
它是否存在不知道。所以,我首先建一个全域模型,然后以该全域模型的基本结构为标
准对每个实测样本点成为可能的临界点的意义进行估计(这就是每个点的权重的特定含
义,也就是说,权重的含义决定了临界点的期望估计的本质是什么)。
其次,你可以从Liu和Qian的文章中发现他们既没有逃脱这个误区,也没有考虑临界点
的连续性检验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在其方法论的前提上被排除了。
第三,我找不到他们为临界点定义的可测空间在哪里。没有这个空间,你认为你能找到
它吗?
第四,我讨论的是三分法为基础的分段回归,因为在我看来,两分法不过是三分法的一
个特例,即当样本空间里的两个抽样临界点一致时就是两分法。为此,我为每个临界点
定义了一个可测空间,而三分迭代搜索的机制可以确保对两个临界点的搜索是完全独立
的,因而互不影响。这是检验它们是否一致的基础。
总之,我在自己的方法学为每一个细节都制定了一个概率估计的办法,当...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3942 | 42 我再模仿老陈描述一下JSM会场的轰动场景:
当我的革命性的演讲开始之前,会场空间已经涌进了很多人。本来人群分布在会场空间
是离散的,现已变成连续的了。本来人与人的牛氏距离是可测的,现在也已收敛到零,
不可测了,个体的布朗运动的概率也趋于零了。 |
|
T*******I 发帖数: 5138 | 43 如果让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会说,你所提的问题以及试图加以证明的结论根本不存在
。其理由是,你的两个抽样所得的R^2不是确定的且有抽样标准误,而你试图得到的联
合R^2的可测空间与两个单独的R^2的可测空间是一样的,都是[0,1]。
你要明白,这里的问题是统计的非确定性的样本测量问题,不存在确定性命题的证明问
题。
? |
|
T*******I 发帖数: 5138 | 44 我说那是两个抽样也没错。第一次你抽样研究Y与A的关系,第二次抽样研究Y与B的关系
,然后你将两次抽样合并来研究Y同时与A和B的关系。这样说有什么错吗?
你的问题是,你想通过已经得到的R^2(A)=a和R^2(B)=b来构造一个函数关系以确定R^2(
A & B)=c的可测空间。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对于任何给定的样本,a, b, c
都是一个简单的随机“常量”,也就是说,只要样本被给定了,a, b, c就被确定了,
而它们中的每一个的可测空间根据其定义都是[0, 1]。 |
|
s*****n 发帖数: 2174 | 45 Lebesgue 是实分析的基础,
但是不是测度论的基础.
测度论可以直接抽象的定义可测空间及其上的测度,
Lebesgue可测和lebesgue测度只是一种特殊情况而已. |
|
l******r 发帖数: 682 | 46 逐点收敛point-wise convergence不一定是依分布收敛,这个太容易举反例了,因为收
敛到的函数不一定是分布函数。
相反,依分布收敛不一定是逐点收敛,譬如某个几乎处处收敛但非逐点收敛的可测函数
,它一定是依分布收敛的,因为几乎处处收敛强于依概率收敛强于依分布收敛。
至于一致收敛,如果加上函数的可测性的限制,它应该是几乎处处收敛的?这个我不敢
妄言了,理论的东西学的太久都忘光了。 |
|
T*******I 发帖数: 5138 | 47 稳健回归的开创者、美国著名的统计学家、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Peter John
Huber于1997年11月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数理统计研究所演讲时说道:“很多数学背景的统
计学家们在统计学领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导致了很多思想和方法上的混乱。”他并期待
着一股来自数学以外的力量能够推动统计学和数学的变革。
听到这个演讲内容和观点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如果这个力量存在的话,那么,它
只能是哲学,因为哲学是人类一切知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根源,因而也是一切知识的终
极裁决者。
一个学统计的,如果不懂哲学,便如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瞎子。对于在黑暗中感到
困顿的人,哲学将会开启他的智慧,并赋予他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他前进的道路。
最近试图与几位著名的数学背景的统计学家交流自己的思想,但无一愿意给出有价
值的东西,他们基本采取了沉默不语或不屑理睬的态度。为此,我把试图与他们交流的东
西发表在这里,作为对整个系统的挑战之一。这个挑战将一直存在于这里,以便人们可以
观瞻这一科学史上的悲剧。
Dear Dr. XXX
您能够解答我的以下两个困惑吗?
...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368 | 48 交易为生 – 摘录
许多输家认为,只要交易账户的资金再多一点,他们就可以成功。
输家并不是因为资金不足,而是心智不够成熟。
每一位赢家都需要精通交易的三个基本层面:健全的个人心理架构、符合逻辑
的交易系统与合理的资金管理计划。
交易是一场艰困的游戏,交易者若希望真正的成功,他必须严肃看待自己的所
做所为。他禁不起草率行事,也不可以在一些潜在的心理情绪刺激下进场交易。
输家通常会掩饰他们的损失,并试图表现得像赢家一样,但终究不能逃脱自我怀疑的折
磨。
在股票、期货或选择权市场中进行交易,可以让赌徒享有所需要的高潮,而且
看起来比较正常。另外,相对于在赌场里吆喝来说,金融市场的赌博看起来比较有
学问,带着一层精打细算的色彩。
你必须承担所有的责任,开始登录交易日志----记录每笔交易的过程,进场与出场的理
由。评估成功与失败的重复性形态。如果不能由过去的经验中记取教训,势必重蹈覆辙。
大多数的输家都会掩饰损失----对象包括其他人与自己,他们不愿保留交易的记录,把
经纪商的对帐单塞到自己找不到的地方,输家就如同酗酒者一样,他们不
愿意数床底下的空酒瓶。
我们花费一辈子的精力营建自尊。大多数...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1368 | 49 交易为生 – 摘录
许多输家认为,只要交易账户的资金再多一点,他们就可以成功。
输家并不是因为资金不足,而是心智不够成熟。
每一位赢家都需要精通交易的三个基本层面:健全的个人心理架构、符合逻辑
的交易系统与合理的资金管理计划。
交易是一场艰困的游戏,交易者若希望真正的成功,他必须严肃看待自己的所
做所为。他禁不起草率行事,也不可以在一些潜在的心理情绪刺激下进场交易。
输家通常会掩饰他们的损失,并试图表现得像赢家一样,但终究不能逃脱自我怀疑的折
磨。
在股票、期货或选择权市场中进行交易,可以让赌徒享有所需要的高潮,而且
看起来比较正常。另外,相对于在赌场里吆喝来说,金融市场的赌博看起来比较有
学问,带着一层精打细算的色彩。
你必须承担所有的责任,开始登录交易日志----记录每笔交易的过程,进场与出场的理
由。评估成功与失败的重复性形态。如果不能由过去的经验中记取教训,势必重蹈覆辙。
大多数的输家都会掩饰损失----对象包括其他人与自己,他们不愿保留交易的记录,把
经纪商的对帐单塞到自己找不到的地方,输家就如同酗酒者一样,他们不
愿意数床底下的空酒瓶。
我们花费一辈子的精力营建自尊。大多数...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