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后汉书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
f****i
发帖数: 9419
1
到这儿就开始抬杠了吧?初是为了说春引军还还是为了说明夏再出征徐州的理由?这就
成了春之前了?这么说是没法说,你愿意自己曲解史料这就是自己的事情。虚的,你告
诉我后汉书这段“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始与合从,后遂杀之而并其众。
初平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
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初是实在的告诉你初平四
年死的?这个不是虚的?这段是为了说明“曹操击谦”还是说明“下邳阙宣自称“天子
”,谦始与合从,后遂杀之而并其众。”的?
你连史书初介绍什么东西原有都能搞错?回头看看三国志这段“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
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
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
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这个初是为了说明“兴平元年春,太祖引军还”的还是说明“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
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的?还春之前,你这么读
史书的?还能怪得我言语不敬?扯淡了都。这要...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2
何新:安阳东汉西大墓更可能是袁绍之墓
河南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以下简称“西大墓”),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安丰县西高
穴村。此墓地北临漳河,向东14公里即为东汉冀州牧所在的首府邺城遗址。
这座东汉大墓,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现出土残余器
物250余件,可辨认这是东汉末一座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大墓。
此墓于2009年被发布者认定为是魏武王曹操之墓,但完全可信任且无争议的
第一手证据则至今尚缺乏。尽管一些部门言之凿凿,学界和社会上则一直存在强烈质疑
。人们认为,此墓是东汉末期一座重要大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该墓的主人究竟是不是
曹操,则尚存在严重异议。人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该墓虽然应非普通人的墓,但总体看去其形制结构、埋葬方式均过于寒酸、简陋,
完全不符合当年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作为一位凌驾在皇帝头上的超级王者,“总
御皇机,鞭挞宇内“数十年的超级霸主的墓地气象。换句话说,这座墓地偏狭猥琐,根
本不像一座大英雄或者准帝王家的墓地。尽管人们知道曹操在世时提倡薄葬,但该墓仍
显得过于寒酸一些。
2)实际上,曹操虽然提倡简...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罗思鼎
《人民日报》(1973.11.14)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所建立的封建统一事业,以及他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不能单纯归结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必须注意“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也有其特点”。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开始于秦孝公,
完成于秦始皇,其间整整经历了七代国君。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充满着激烈的变法与
反变法、 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秦始皇由于适应了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发
展趋势,才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①,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汉承秦制”②,这说明秦所创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逆转不
了的。研究中国 封建社会的历史,批判尊儒反法思潮,必须认清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而要正确认识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就必须
弄清从秦 孝公到秦始皇这一百五十年间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历史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秦行...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夜谈天方(6) 从天龙八部讲起
夜谈天方 (6) 天方夜谭之文学篇:从天龙八部讲起
那宫女问:“先生平生在什么地方最是快乐?”
虚竹轻叹一声,说道:“在一个黑暗的冰窖之中。”
梦姑和梦郎的故事,任何喜爱金庸的人都应该知道,没必要在这里重复。本文所讲的第
一个段子,是马马虎虎可以看作同北宋西夏大理大致同时代的,发生在阿拉伯民间传说
中的梦郎和梦姑。这就是前面几篇反复提到的“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在
这个故事当中,某仙女和某妖魔为争论远隔万里的太子和公主谁更漂亮,遂将熟睡中的
公主放到太子旁边,比较一番之后又将公主送回其遥远的宫殿。不知是不幸还是万幸,
在这短短几个时辰的同床共处当中,王子和公主各自醒来了一次,倾慕于对方美貌的同
时,还交换了戒指。过程总体来说,属于盖棉被纯聊天--其实连聊天都不曾发生,甚至
彼此都没有把对方弄醒,尽管白都伦公主对她的情郎动手动脚(纳训的中文版中删掉了
,上一篇讨论过)。虽然王子和公主在那一夜不曾象虚竹和西夏公主那样发生实质性的
关系,但如同后者一般,戛梅禄和白都伦都将彼此铭刻于心,并付诸行动来找寻对方,
最后终成眷属。需要打一点儿折扣的是,同白都伦成其好事之后,戛梅禄还娶了另一... 阅读全帖
q*********9
发帖数: 18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快看独白下的传统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了解中国,帮助非中国人棗洋鬼子、东洋鬼子、假洋
鬼子棗别再误解中国。
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为什么?中国太难了解了。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在世界古国中,
它是唯一香火不断的金身。巴比伦古国、埃及古国,早就亡于波斯;印度古国,早就亡
于回回。只有中国寿比南山,没有间断。没有间断,就有累积。有累积,就愈累积愈多
,就愈难了解。
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山顶洞人”起算
,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百年以前;从地
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挖出的商朝文化
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年都查
得出来的记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月都查得出
来的记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达两千八百多年。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
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相面前,他告诉博罗:“自
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
,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6
西西河挖坟挖出来的牛文,基本总结了史学界对东方的匈奴和西方的匈人(Huns)之间
关系认识的发展史。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匈奴(Hsiung-nu),历史上有着众多不同的名字,比如鬼方、昆戎
、猃狁、荤粥、胡等等,有人统计,别名高达32种之多(冯家升1937)。一直到《史记
》才定名为“匈奴”。
至于匈奴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史记》记载,“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索隐”
引乐彦《括地谱》:“夏桀无道,汤放之于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
避居北野……中国谓之匈奴。”又引张晏“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按这种说法,獯粥是
夏桀的儿子,也为后世匈奴的始祖,所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学者如吕思勉赞同此说。
但是,没有证据说獯粥即是匈奴之始。如果按照《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就曾
经“北逐荤粥”。《国语•郑语》说:“昆吾为夏伯。”《左传》语“昆吾夏桀
同日亡。”《诗经•商颂》:“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昆吾在商朝人那里就被
叫做鬼方,按徐中舒《夏史初曙》,是和夏人联盟的一个部族,他们被打败后一起迁往
北方。王国维《鬼方昆夷猃狁考》考证,这些称呼都是指的同一个民族...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天子的墓被发现过没有?
洛阳金村古墓------8位周天子王陵
1928年夏秋之际,大雨多日不停,村东的农田忽然塌陷,露出一个大洞。村民
进洞探奇,发现了编钟,这才知道下面是古墓。原来,这一带是东周王陵和贵族墓地,
墓中陪葬了无数青铜礼器。这些文物虽历经千年,仍完好如初。编钟等乐器仍可演奏,
声音洪亮,音律动听。每逢雷雨天气,雷声和古乐器振动的频率一致,于是便有了天上
地下的共鸣现象。百姓不知其中缘由,传说这是“龙脉”在跳。另外,由于金村地下古
墓很多,影响了地下水的分布,掘井不易,于是就有了独特的“串井”现象。
金村地下的惊世发现,使得众多文化盗贼垂涎三尺。加拿大人怀履光、美国人华尔
纳等所谓的学者和传教士,以及国内的一些古玩奸商,威逼利诱当地农民为他们盗墓。
从1928年至1932年,这些人带着荷枪实弹的卫兵,在金村一带公开盗挖文物,
共盗掘大墓8座,出土文物数千件。这些珍贵的文物被盗贼们用马车运到洛阳,然后转
运出国。其中华尔纳盗走的玉器精品最多,其他文物被运往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存
留国内的文物微乎其微。
《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共收录金村出土的文物238件,其中大多数珍贵文物
流失海外。这些...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022
8
文章体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原创,后面的其他史书都是
照猫画虎,再无文章体制的创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吸取当时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
《三国志》是第一部纪传体国别史。
n*******w
发帖数: 670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汉都干了些什么?
对是岑彭
不过我小时侯总是给听成 陈鹏 呵呵
岑彭(?-36年),字君然,南阳郡西棘阳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云台二十八将之
一。
汉兵起,攻拔棘阳,岑彭带家属投奔前队大夫甄阜。甄阜被杀,岑彭跑到宛城,与前队
式严说共守南阳城。汉兵攻之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最后投降。封岑彭为归德侯,
隶属于刘縯。不久刘縯被杀,岑彭成为大司马朱鲔的校尉,朱鲔推荐岑彭为淮阳都尉。
建武元年(25年),刘玄军被困,岑彭劝降朱鲔,全军降刘秀。
岑彭对刘秀说:“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
,髃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窃闻大王平河北, 开王业,此诚皇天佑汉,士人之福也
。彭幸蒙司徒公所见全济,未有报德,旋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
,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建武二年(26年),进军荆州,连下犨、叶等十余城。又破
杏,降许邯,升任征南大将军。渡沔水(今汉水),在阿头山(今襄阳县西)破秦丰部
将张扬,直奔黎丘,杀蔡宏,秦丰败走,赵京投降。封舞阴侯。刘秀以朱佑代岑彭守黎
丘,命岑彭和傅俊南进夷陵,打败田戌。
建武六年(30年)冬,帝召岑彭入京,厚加赏赐。建武八年(32年)...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汉都干了些什么?
对是岑彭
不过我小时侯总是给听成 陈鹏 呵呵
岑彭(?-36年),字君然,南阳郡西棘阳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云台二十八将之
一。
汉兵起,攻拔棘阳,岑彭带家属投奔前队大夫甄阜。甄阜被杀,岑彭跑到宛城,与前队
式严说共守南阳城。汉兵攻之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最后投降。封岑彭为归德侯,
隶属于刘縯。不久刘縯被杀,岑彭成为大司马朱鲔的校尉,朱鲔推荐岑彭为淮阳都尉。
建武元年(25年),刘玄军被困,岑彭劝降朱鲔,全军降刘秀。
岑彭对刘秀说:“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
,髃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窃闻大王平河北, 开王业,此诚皇天佑汉,士人之福也
。彭幸蒙司徒公所见全济,未有报德,旋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
,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建武二年(26年),进军荆州,连下犨、叶等十余城。又破
杏,降许邯,升任征南大将军。渡沔水(今汉水),在阿头山(今襄阳县西)破秦丰部
将张扬,直奔黎丘,杀蔡宏,秦丰败走,赵京投降。封舞阴侯。刘秀以朱佑代岑彭守黎
丘,命岑彭和傅俊南进夷陵,打败田戌。
建武六年(30年)冬,帝召岑彭入京,厚加赏赐。建武八年(32年)...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史有感(马援)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texasredneck (德州乡巴佬),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史有感(马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 18:08:11 2013, 美东)

读史有感(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
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维基百科》
马援被认为是趙奢(战国时赵人)的后代,因为秦灭六国后,为避祸而姓马。趙奢是中
国古代最出名的将领之一,牛得一塌糊涂, 趙奢大败秦军的那一仗,名将廉頗都不敢
打,现存的史料根本看不到弱点。我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只好自己找二条,第一,
史料太少;第二,对手太弱,如果对手是白起,王翦,那就不好说了。
马超是马援之后,马超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三国里著名的悲剧人物,大败曹操的悍将。
马援的出生地和早年活动都不在中原,因此他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汉光武帝)真...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65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秦国在哪里?
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
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当时的中国把它命名为“大
秦”。《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一名广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
,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有松柏诸木百草
。”《后汉书·西域传》亦记载了当时罗马的政治、风貌及特产:“其王无有常人,皆
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
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2
l***y
发帖数: 1166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试析古羌族与汉民族的源流
——兼议先进文化对培养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张润平
(原发表在《西羌文化》2002年第1期,后被多家大学学报及多种文库转载收录)
内容提要:先秦史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
。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及其在古代发展过程的完成
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融和各
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
主体民族。岷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古羌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
必然。它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
主题词:古羌族 大汉民族 华夏文化 源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和持续的文化形态的古国。从远
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在改造世界,求取生存,开创自己的历史的漫长岁月中,
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又有重大
深远影响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值得我们任何一位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当我们在阐述中华民族历史源流时,往往显得异常慵懒,大量历史事实随便...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339
14
据说,当年汉高祖刘邦的长陵被赤眉军(把眉毛抹成红色作为标记,得名)掘开后,同
陵异穴里的皇后吕雉娇丽如生,结果遭兵士奸污。有人怀疑此事不合常理,尸体历二百
年仍“栩栩如生”,不可理解;奸尸则更奇怪了。吕雉是刘邦发迹之前的原配妻子,死
于公元前180年,比刘邦迟死15年。赤眉军于王莽在位的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今
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周围为根据地,与篡位的王莽政权对抗。
后迅速壮大,号称有10万之众,遂西进关中,攻下长安。
赤眉军杀死西汉末帝刘玄那一年是公元25年,以此时间来推算,到掘陵时跨度长达205
年,历如此长的时间尸体没有腐烂?再说,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到她死时已是61岁
,应该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史载,当年吕雉三、四十岁时已吸引不了刘邦,而
让戚夫人受到专宠。生前已无魅力,是个丑女人,死后还能咋样迷人?无稽之谈。如果
有士兵对这样的老女人尸体感兴趣才真是“活见鬼”呢!
但是,史上对此吕雉尸体遭辱一事还确有记载,而且奸的还非吕雉一个。《后汉书&#
8226;刘宣子传》记载,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把西汉帝王陵
寑作为发泄的对象...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633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翻看汉史时开的几个脑洞
刘秀同学是西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的后裔,父亲是个小县令,在刘秀九岁时就去世了
,刘秀14岁这年,王莽篡位,刘氏宗亲作为王莽的眼中钉肉中刺,被取消宗室待遇,削
为平民,刘家兄弟就靠种地卖粮为生。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是刘秀姐夫的同乡,长得
很漂亮,美名传遍十里八乡,刘秀在去二姐家走亲戚时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光武微时
过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一年刘秀最
多二十一二岁,阴丽华十一二岁的样子,然后两人再无交集,直到七八年之后,刘演刘
秀兄弟起兵,阴丽华的大哥投靠了刘演,在阴丽华19岁这年阴大哥把妹子嫁给了28岁的
刘秀,然后,问题来了。。。
两汉女子的初婚年龄普遍在13~16岁之间,15岁以上还不嫁要多交税,举几个例子,西
汉武帝时的卓文君,父亲是大商贾,跟阴丽华出身类似,嫁人后丈夫死了,在娘家守寡
遇到司马相如时17岁,许平君小官吏出身,嫁给平民时的汉宣帝时14岁,东汉才女班昭
也是14岁出嫁。当时19岁的女子相当于现在三十好几的大龄剩女,阴丽华出身大地主,
家资丰厚,十一二岁时美名就传遍十里八乡,让刘秀同学垂涎三尺,堪称南阳郡的奶茶
妹子,这样的姑娘...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633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翻看汉史时开的几个脑洞
阴丽华嫁刘秀的年龄在两汉确实不寻常,《汉代婚丧礼俗考》里收录的婚龄里,如果不
是二婚,阴丽华算最大的了。
范晔的后汉书大体上以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做参考,后汉书成书于南北朝,这个问题
如果东观汉记有避讳的话,范晔也无从考证
k****n
发帖数: 780
17
襁褓——指不满周岁
孩提——指2~3岁
髫( tiáo) 年——指女孩7岁。垂髫( tiáo) :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
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
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
无成。”
黄口——指10岁以下
金钗之年——指12岁(女)
豆蔻年华——指13岁(女)
舞勺之年——指13~15岁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
”,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
舞象之年——指15~20岁
桃李年华——指20岁(女)
弱冠——指20岁(男)。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
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08
18
中国对日本最早的文字记载要追溯到《后汉书》,根据《后汉书》的记述,霸气外露的
汉武帝曾多次远征高丽王国,高丽的近邻倭国(日本)见此情形,恐受牵连,朝野一片
惊慌。其实,当时日本的政治气候远未成型,国土分裂成数百个诸侯国(每个诸侯国规
模应该相当于我们以前的部落),诸侯国的带头大哥们,坐在地上开了个碰头会,达成
共识,共约派使者朝见大汉帝国。
中日外交,如是经过百年,本也波澜不惊,可到了三国时代,中间却出现了一些曲折,
为此,中国(魏国)还险些卷入了一场战争。当然,我们还是从《三国志》里寻找些许
答案。原来,正当中华大地属于三国割据的平行时间里,倭国里出现了一位很有本事的
女王,名叫卑弥呼。据说,这个女人“事鬼道,能惑众”(《三国志》)。“事鬼道”
,按现在话讲,应该就是掌握了当时比较先进科学技术。“能惑众”,说明卑弥呼应该
是位颇有手段的漂亮女人。不久,这位智慧和美貌并存的女人平定了内乱,获得倭人拥
戴,大家一个合计,纷纷表示甘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立她为王。也许,这算是中国
有关“日本天皇”最早的文字记载吧。
其实,当时的倭国还是男权社会,女人坐上第一把交椅,许多诸侯国王自然不愿臣服... 阅读全帖
J**********y
发帖数: 95
19
公元53年前后,东汉王朝也曾有过类似“金屋藏娇”的韵事,汉明帝刘庄当时还是太
子,特喜欢一位姓马的少女,长期让她住在最里间的屋子里,视如珍宝。“遂见宠异,
常居后堂”(《后汉书》)。
那么,这位马姓少女是谁?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说起来此女有些来历,她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按理这种家庭出身的女子,应该有
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她的姐姐叫马姜,就颇有些春秋遗蕴。马氏的闺名,史料里没交代
,只说“讳某”,即犯了某位尊者的讳,比较遗憾!由于马援死后官爵被褫夺,她从“
红二代”一下子变成“黑五类”,跟所有族人一样,常常受到权贵的欺负,生母蔺夫人
因此精神恍惚,不能理事,于是乎,马氏十岁当家,挥斥进退,一如成人,赢得了不错
的名声。在其堂兄马严的极力推荐下,公元52年,入选太子宫,时年十三岁。
如今的女孩常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不加强自我修养,待
人处事没个章法,遇到刘庄这种十岁通《春秋》、十五岁通《尚书》的主儿,草包美女
怕是不大靠得住。人家马氏的做法显然不赖,嫁得好也要学得好,跟着宫廷里的傅母(
负责教育的女官),用功了好几年,小有所成,“能诵《易》,好读《春秋》、《楚...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20
应龙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
入海。《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 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
杀蚩尤与夸父, 不得复上, 故下数旱。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
《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
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
《淮南子·墬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
,生于庶兽。”
《淮南子·览冥训》:“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
《淮南子·主术训》:“夫螣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
《论衡·寒温篇》:“雨应龙而来,影应形而去。”
《云笈七签·纪传部》:“蚩尤率魑魅魍魉,请风伯雨师,从天大风而来,命应龙蓄水
以攻黄帝。黄帝请风伯雨师及天下女袄,以止雨于东荒之地,北隅诸山,...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21
http://www.guancha.cn/MaBoYong/2015_04_13_315722_s.shtml
马伯庸:《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
关键字: 洛神赋曹植三国曹丕甄宓古诗文
《洛神赋》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
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
,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héng gāo),秣驷乎芝田,容与乎
阳林,流眄(miǎn)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
,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dí)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
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
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
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
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
、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
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
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
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
,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
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
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3
罗马帝国:3个世纪的通货膨胀
作者:许梦博 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和讯读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公元166年,在中国是东汉延憙九年,当时在洛阳德阳殿端坐的乃是桓帝刘志。忽
一日,侍臣上报,有西域更西之国大秦使者来朝献礼。桓帝自认为德泽四方,蛮夷不远
万里入朝受化,于是大喜接见。大秦使者是其国国王安敦所派,带来象牙、犀角、玳瑁
等奇珍异宝。桓帝亦命搜罗国中奇宝回赠。这段见于《后汉书》中的记载,乃是我国历
史中关于欧洲国家使者来访中国的最早记录。自此,中西海道开通,这条海道被称之为
“海上丝绸之路”。
其实早在公元97年,即汉和帝永元九年,东汉外交家,当时经营西域的都护班超即
遣使甘英西访大秦。甘英来到条支(在今伊拉克境内),“临大海(指波斯湾),欲渡
,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
岁者,故入海人皆赍(带)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是汉朝与大秦交易的中转点,将汉朝的丝和丝织品
与大秦交易,从中获取垄断的暴利。也许是考虑到若汉朝直接开通了与大秦的商路会损...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441
24
汉倭奴国王金印
等级:国宝
价值:日本朝贡史上的最珍贵实物
年代: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
质地:黄金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东汉)
收藏地:福冈市博物馆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
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这枚金印后来不知所踪,直到1784年,
才在九州的福冈,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金印印面正
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
“汉委奴国王”字样,清晰的说明了倭国是汉朝的附属,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贵的文物
b*****d
发帖数: 61690
25
对日“新思维”论争回顾与反思
[1587] (2010-12-25)
2002年,人民日报主任编辑马立诚应日本外务省之邀访问日本,归来后在《战
略与管理》杂志同年第6期发表了《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称日本就
侵华战争已向中国"谢罪"21次,历史问题已经解决,中方不应再抓住不放,对日本应
该宽大为怀,共同面向未来。文章还对中国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潮"进行了抨击。200
3年,马立诚又先后在凤凰世纪大讲堂发表演讲,在《时事报告》杂志参与座谈,在日
本右翼杂志《文艺春秋》发表文章,在日本中央公论社出版《摆脱 "反日"》一书,多
次重复了相似观点。
200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在《战略与管理》同年第
2期发表《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一文,对所谓"新思维"进行了更为系统的阐述。此
文可视为马立诚《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之后,关于"对日关系新思维"
的又一代表作。文章强调:中日关系再这样紧张下去对中国是相当危险的,因此有必要
进行一场"外交革命",大力实现中日接近。只要中日关系有大幅度进展,就可以"显著
增强中国对美外交的杠杆"。为此,殷教授提出...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1969
26
这一点古人说的很明白!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注意到南北人士的性格差异。他说:“宽柔以教,不报
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中
庸》。清朝时,赵翼注意到南北用兵结果的差异。他说:“有明中叶,战功固不足言,
然南北更有迥异者。大率用兵于南则易于荡扫,用兵于北则仅足支御。”赵翼把原因归
于南北不同的风土:“可知北强南弱,风土使然,固非南剿者皆良将,北拒者尽庸将也
。”赵翼:《廿二史劄记》下,卷三十四之《明中叶南北用兵强弱不同》,622页,辽
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在“风土”的因素中,“土”是关键,因为“土地”决定“民
风”。在18世纪的欧洲启蒙时代,人们尤其相信这一点。例如,孟德斯鸠(1689-1755
)在《论法的精神》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专门论述法律与气候、土壤的关系。他认为,
“炎热国家的人民,就象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象青年人一样勇敢。”
(《论法的精神》上,228页)可比较前引赵翼的观点。赵翼(1727-1814)的年代与孟
德斯鸠的年代相差不远。伏尔泰(1649-1778)还专门写了《风俗论》。“土”就是地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衡地动仪被确定为造假了么?
就算是仿造古人的
后汉书应该是真的
当然你也可以说后汉书是造假的
t*******a
发帖数: 4055
28
新一届常委们的书单,你读过几本?
2017-10-29 12:42栏目:汉唐归来
浏览数:10087次
你是不是经常抱怨,没时间读书,静不下心来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逛书店狂追畅销
书,可买回家翻几页又扔一边了。关注公众号,下载App,加入微信群,你风风火火地
折腾一年,仔细想想真正有价值的、有用的书到底读了几本呢?
昨天,新一届常委正式与大家见面了,查看他们的教育背景,网友们惊讶地发现,本届
常委均出身文科,我们文科生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今天学妹就为大家推荐新一届常委们的书单,看看这些比我们聪明,比我们勤奋,比我
们忙一万倍还坚持学习的人都在读什么书?
习---近---平:“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
学。”
1、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分: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反杜林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
《谈谈辩证法问题》《毛泽东选集》
2、国学经典:
《老子》《庄子》《论语》
《孟子》《墨子》《史记》
《中庸》《尚书》《周易》
《春秋》《礼记》《左传》
《后汉书》 《三国志》《潜书》
《资治通鉴》《晏子春秋》 《吕...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一篇读罢头飞雪
来源:书摘 作者:陈晋 时间:2017-12-25
170 0 伟人毛泽东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成
为一代伟人,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其爱读书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毛泽东的学用之道,大体即在这读—得—用—巧之间。
毛泽东在波澜壮阔的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也在广博无垠
的书海里游弋了一生。未知的东西,对他总有一种极强的吸引力。他试图以有涯之生,
尽量包容、囊括那未被掌握的知识空间。
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属于一种兴趣和达到自己追求的途径选择;对学问家来说,读书
是一种职业习惯;对毛泽东来说,读书则是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
种生活常态,是一种历史责任。
文 | 陈晋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阅读全帖
r*****1
发帖数: 3465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
蝗汉如丧考妣,LOL。
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
在几代中国学生的历史课本中,都能够看见关于张衡以及候风地动仪的描述以及模型图
片。这是国人对于古代中华民族科技文明的自豪,可能也是因为如此,哪怕教材上的图
片仅是20世纪50年代的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古籍复原得出,哪怕这个复原模型在
当时饱受争议,仍然在教材中延续了数十年。
奥地利学者雷立柏在他写的《张衡,科学与宗教》一书中写道:“对张衡地动仪的迷恋
正是华夏科学停滞特点的典型表现”。这说明在当时,外国学者对地动仪的怀疑,已经
扩散到了对张衡,甚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层面上。这时,中国科学院教授冯锐站了出来
,他将成为领军人物,让“张衡地动仪”再次震动地震界。
王振铎所复原的地动仪,采用的是“直立杆原理”。但是当冯锐翻阅《后汉书》的记载
时,作为一名专业地震工作者,他很快发现了王振铎所用理论的错误之处。因为他可以
计算出都柱的高度长达近2米,而这个高度只能是一个悬垂摆,而无法是一个直立的杆
。所以,王振铎所采用的“直立杆原理”无法成立。
2003年,河南博物院决定张榜招贤,让张衡地动仪能够真正的“动起来”,不仅找到了
冯锐,更是在200...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前汉不如后汉
我读几页《后汉书》然后睡了 我最爱读的书是《周易》《春秋左氏传》《后汉书》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东汉对应罗马的五贤帝时代
后汉书西域传时间不会精确到说就是记述东汉时期的罗马 可能把西汉时期的罗马也加
进去了
再者 后汉书里面还描写大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石头城石头建筑 难道跟罗马对不上?
阿克苏母是黑蜀黍 这么明显的特征不会漏掉
z*****i
发帖数: 1
33
刘备的师父卢植
《续后汉书》“植挟幽朔之气,高壮质烈力与寇角,以卫君存国为己任,有真勇矣。昭
烈以门生奋起,岂非义槩所激……虽贲育荆诸,未有不冘预夺常者。当植抽刃白阁之下
,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中郎儒将,仗钺讨贼。躬蹈白刃,扞
难扈跸。”
后汉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四》记载:“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
,音声如钟。”“植虽布衣,以武素有名誉……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
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卢植武功盖世,赛过孟贲夏育荆轲专诸。三国演义里把卢植的武功转写到曹操刘备他们
身上了
师兄公孙瓒,更不用多说了
j****i
发帖数: 68152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国武功第一是谁?
刘备的师父卢植
《续后汉书》“植挟幽朔之气,高壮质烈力与寇角,以卫君存国为己任,有真勇矣。昭
烈以门生奋起,岂非义槩所激……虽贲育荆诸,未有不冘预夺常者。当植抽刃白阁之下
,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中郎儒将,仗钺讨贼。躬蹈白刃,扞
难扈跸。”
后汉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四》记载:“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
,音声如钟。”“植虽布衣,以武素有名誉……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
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卢植武功盖世,赛过孟贲夏育荆轲专诸。三国演义里把卢植的武功转写到曹操刘备他们
身上了
f****o
发帖数: 8105
35
来自主题: Talk版 - 羊年话羊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bbz10 (冬去春来),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羊年话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1 10:02:05 2015, 美东)
【明慧网二零一五年二月十一日】2015年是农历乙未年,也就是中国传统生肖中的羊年
。羊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吉祥、善良、美好、公正。《说文
解字》释“羊”:“羊,祥也。从羊,象头角足尾之形。”而释“祥”则云:“福也。
从示羊声,一曰善。”古时羊与“祥”通,“吉祥”多作“吉羊”。古文献记载了羊与
传统道德、礼法、文化艺术及民俗等各方面都有不解之缘。
(一)羊与传统道德
羊谓善祥之意,《说文解字》云:“善,吉也。从言从羊。”羊被古人视为仁义祥物,
在人们的心目中历来都是温和而纯洁的,如羔羊多比喻天真纯洁者。羊素喜清洁,饥餐
青草,渴饮清泉,洁身自好,人们很早就赋予其吉祥之美称,不仅仅是羊与祥字的通假
,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种种秉性使然。汉字中有很多带“羊”字边的示意吉祥字,如美
、善、义(義)等。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云:“羔食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Talk版 - 治国大道(九):礼治模型
治国大道(九):礼治模型
李道真
九、礼治模型
在这一章中,我们解析一下儒家依据礼义治国所形成的机制,即儒家礼治的模型。
《礼记•礼运》中说:圣人能够使整个天下成为一个家庭,使全体国民变成一个
人,这并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了解人情、洞晓人义、明白人利、熟知人患,
然后才能够做到的。
什么叫做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不学就会的感情就是人情。什么
叫做人义?父母慈爱、子女孝敬、兄长友爱、幼弟恭顺、丈夫恩义、妻子顺从、长者惠
下、幼者顺上、君主仁慈、臣子忠诚,这十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就叫做人义。讲究诚
信、维持和睦,这叫做人利。你争我夺,互相残杀,这叫做人患。
圣人凭借着礼来疏导七情、维持十义、推崇人利、去除人患,除了礼以外,也没有其它
更好的办法。饮食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所在;死亡贫苦,是人的最大厌恶所在。这最
大欲望和最大厌恶,构成了人心日夜思虑的两件大事。每个人都把心藏在肚子里,表面
上难以揣测。人把美好与丑恶的想法都深藏在心里,从外表上谁也看不出来,要想统一
治理好这些,除了礼之外没有别的办法。(47)
这里说,圣人将整个国家化为一个家庭,将全国百... 阅读全帖
Y*****2
发帖数: 38613
37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zz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7)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范云和何逊)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
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
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
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
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
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0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story (Michell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剑桥中国秦汉史》读书笔记(转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3 16:12:31 2011, 美东)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39
秀丽江山,分四卷,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卷,我看了几个晚上看完的。
作者是李歆。
虽然不了解作者身份,但是看文风、笔法和言情书里对待历史材料的认真态度,
这个作者肯定是以前写过长篇,以及发过若干故事的,不是那种写网络文的小白。
第一卷对于爱看爱情情节的姑娘们来说,稍微枯燥一些,后来的战斗情节和感情片段就
结合得很好了。
从这个小说里,我才反应过来我一直把郭女王和郭圣通搞错了,二者不是同一个人。
顺便引用一段后汉书里的话:
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
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
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录校尉,方西之洛阳,
令后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淯阳,止于奉舍。
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以后为贵人。
帝以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
建武四年,从征彭宠,生显宗于元氏。九年,有盗劫杀后母邓氏及弟,帝甚伤之,
乃诏大司空曰:“吾微贱之时,娶...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8135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金庸小说中人物名字的由来(转载)
一).阿朱、阿紫——二姐妹是《天龙八部》段正淳与阮星竹之女,自小分离,后一为
慕容氏的婢女,一为星宿派的顽徒。朱紫是一个母亲所生,而性格、品质迥异。其名取
自《论语》。《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间色
之好者。恶其邪好以乱正色。”后因以“朱紫”比喻以邪乱正或真伪混淆。《后汉书·
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又比喻人品的高下。刘峻《广绝交论》:“
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胆。”由是观之,查氏以“朱紫”为二姝命名,爱憎之情不言
自明矣。
[附乔峰]乔峰本名萧峰(萧姓为辽国大姓),其姓得自养父农户乔三槐。“乔”字
已暗含其并非本姓(“乔”在字义上有“装假”、“改扮”意,如乔装,乔模乔样等,
《水浒》有“李逵寿张乔坐衙”)而“峰”字又遥接其父之名“远山”。
(二)丁典和凌霜华——《连城诀》中一对命运悲惨的爱侣。丁,有遭逢的意思。
《后汉书·岑彭传》:“我喜我生,独丁斯时。”有词语“丁忧”、“丁艰”;典,有
抵押、典当的意思。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所以“丁典”可释为“遭逢
出卖”,正好像丁典与其把弟狄云身世的写照。
凌,“凌寒独自开”之凌,冒着...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11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马援)

读史有感(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
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维基百科》
马援被认为是趙奢(战国时赵人)的后代,因为秦灭六国后,为避祸而姓马。趙奢是中
国古代最出名的将领之一,牛得一塌糊涂, 趙奢大败秦军的那一仗,名将廉頗都不敢
打,现存的史料根本看不到弱点。我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只好自己找二条,第一,
史料太少;第二,对手太弱,如果对手是白起,王翦,那就不好说了。
马超是马援之后,马超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三国里著名的悲剧人物,大败曹操的悍将。
马援的出生地和早年活动都不在中原,因此他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汉光武帝)真正
班底。刘秀基本上平定中原以后,有二个最大的对手,一是西北的隗囂,另一个是占据
蜀地的公孙述。马援和公孙述是老乡,老熟人,公孙述见他的时候极讲排场,见面就封
侯,给他大将军的官位。随从都很激动,找到了革命队伍嘛。
但马援却说:“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复活节】王阳明与轮回
也说个类似的故事。据说道教徒撰写的《老子化胡经》上说(伪说)老子出函谷关后,
南行天竺(印度),化身为释迦牟尼,广传佛法的故事:
“初期的佛教传扬不易,所以常依附于黄老道教而行。佛教攀援道教老子大抵可以从东
汉明帝时楚王英说起,《后汉书》说其“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黄老、
浮屠可以共祠,除佛教初期为了阐教刻意依附老子(老子“我有三宝,慈、俭、不敢为
天下先”和佛教重慈悲、戒贪、谦卑相同,可以比附)外,还和当时流传老子入胡为浮
屠有关。《后汉书》之《襄楷传》所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老子化西胡
品》引《太平经》云:“老子往西越80余年,生殷周之际也”(《太平经》撰成在襄揩
前)。并且,这种说法,未必出自道教徒,下一步极为可能是佛教初传,为求在中土流
行,而刻意攀附。佛教攀附道教,混老子浮屠为一,自佛教传入伊始就是如此,似乎一
直沿袭到汉末,汉献帝时牟融《牟子理惑论》中依然混佛老为一。到了三国魏末,鱼豢
《魏略 西戎传》沿成其意说:“《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
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二十有九。”到了西晋惠帝世,道
士王浮根据...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你们看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吗?
不会啊,官民之间向来差别很大的。最普通平民,一般是短褐,或者我们经常说布衣,
白衣,都是衣服偏窄小,也只用麻,褐这些,丝绸,锦缎是狠少见。而且庶人不能用正
色好像。具体各朝代规定不一样 而其实黄白色系,本色系是比较容易得来的,或者干
脆不染色,或者用便宜容易得来的粗染色 沈从文那本服饰史上提到过,六染得玄,七
染得缁,所以这些平民一般不会穿
唐代的圆领衫袍是上下都流行的,不过赭黄是皇帝专用。唐代服色从高到低好像是紫,
绯,绿,青?整个上层阶级,的确原来服色有类似,天子与臣下,只是冠,衣服章纹,
配饰这些区别,然后魏明帝曹睿觉得这样不好,就改制命令,天子穿刺绣成纹的衣服,
臣子穿织成纹。天子礼服六种,再加常服,各种很多。历代舆服志,绘画,经常留存下
来都是上层阶级服饰,底层人民的比较少见
丧服制度那就好复杂了。最早礼记里有记载。后汉书舆服志写的比较详细些。最严重的
斩衰是本色麻衣。不是纯白。吊丧的一般需要白衣。后汉书有记,皇帝去世后,臣子换
白单衣。然后太子即位,群臣吉服。服满一定日期,换丧服,素缟麻衣,然后再过多少
日子,换玄端,就是黑色系深衣,这是家居平常可以穿的。玄端用的很平常,可...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4
嗯:
“罗浮山在广东省南部,横跨博罗、增城二县。民间传说蓬莱仙岛有一个别岛,随着风
浪飘啊飘,飘到了南海,最终依附在罗山旁,因此名为浮山,并与罗山合称为罗浮山,
也被称为“南海蓬莱”。《艺文类聚》卷七引《罗浮山记》曰:“罗,罗山也;浮,浮
山也。二山合体,谓之罗浮。在增城、 博罗二县之境。”
《后汉书》中的《郡县志》,後人立註这样描写罗浮山:“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
来傅之,故名罗浮”。意思是说罗浮山是罗山和浮山撞在一起形成的,但这只是传说。
据地质学家考证,罗浮山形成于八千万年以前,这一带地壳发生断层,花岗岩体受挤压
而隆起。经过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现在奇峰林立的罗浮山。”
不知道为什么后汉书说浮山从浙江会稽飘到广东博罗。
l*****f
发帖数: 13466
45
嗯,这是后汉书补记的八卦。昭君正经故事,我觉得还是以班固汉书为依据,虽然简单
乏味。范晔一则在此提到王昭君是顺带,一则当时关于昭君传说已经很多了,西京杂记
里就有,所以范晔很可能是参考了笔记杂谈写的。况且元帝纪,竟宁元年正月赐昭君为
阏氏,五月元帝就因病去世了。应该不会这么好色如此。昭君的名字,元帝诏书说:待
诏掖庭王樯,匈奴传说王牆字昭君,后汉书昭君字嫱,这个我觉得还是汉书更可靠,不
过嫱/樯也未必是名字。参考王政君,她只记了此名,她有兄名禁,字稚君。所以当时
女子小名可能未必为人知,而以字行。
嫁新单于那就是所谓入乡随俗,连和亲的宗室女比如乌孙公主解忧公主也是如此。
f*****n
发帖数: 12752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屌丝想要逆袭,你得学曹操
应该是桥玄和乔国老混了
《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大乔、小乔为“桥公”之女。清代人沈钦韩在《两汉书疏
证》一书中说:“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沈钦韩的意思是,只
有官至“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三国志·吴书九
》中记载的“桥公”必为汉太尉桥玄。沈钦韩的说法被多方引用,几成定论,但实际是
没有历史依据的。
清代末年的卢弼就在其所著的《三国志集解》中指出:“弼按权呼张昭曰张公,时人呼
程普为程公,世人呼庞德公为庞公。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见《汉书·贾谊传》
。于公治孝妇狱,郡中大敬重于公,见《汉书·于定国传》。是皆不必三公始称公也。
”可见在当时,并不是只有官至“三公”的人才能被称作“公”,因此沈钦韩的说法是
不成立的。
卢弼在《三国志集解》里还指出:“又按本传桥公二女为攻皖时所得,据《寰宇记》,
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后汉书·桥玄传》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
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
。《后汉书》、《三国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这里再一次论证了沈钦
韩的说法有...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028
47
(继续昨天的,这是个下篇)
上边有人搭台,下边有人唱戏
咱还是回到外儒内法,看一看他的副作用,首先一个就是自上而下的提倡“孝”,
人们竞相比孝心赛道德,孝成了演给领导看的戏。比如:
汉代就流传着一首儿歌,“举孝廉,父别居”,说是某人是被地方推举为孝廉,但
是一查才知道父亲早已被他赶出了家门;
《后汉书》记载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有人推举一个叫赵宣的人,他自父母死后就住
在墓道中,守灵守了二十多年,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后来郡守陈蕃到乡里考察,发
现这个赵宣在服丧期间,却和妻子生了五个儿子,陈蕃大怒,主要原因就是“寝宿冢藏
,而孕育其中”,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搂着老婆在墓道里睡觉,欺世盗名,被治了罪。
还有“二十四孝”里的那些故事,我们今天的人读来也匪夷所思。您要是连着读下
来,还会发现一个规律,一开始记载的故事还算正常,像是“亲尝汤药”,“百里负米
”,越到后来越匪夷所思,什么“埋儿奉母”、“刻木事亲”,想想都有点毛骨悚然。
这可能是因为剧本越来越难写,到后来谁的剧本最惊悚,谁就被捧成大孝子。
再回到红楼,贾敬去世后,贾珍贾蓉父子孝不孝?孝呀!
...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028
48
上边有人搭台,下边有人唱戏
咱还是回到外儒内法,看一看他的副作用,首先一个就是自上而下的提倡“孝”,
人们竞相比孝心赛道德,孝成了演给领导看的戏。比如:
汉代就流传着一首儿歌,“举孝廉,父别居”,说是某人是被地方推举为孝廉,但
是一查才知道父亲早已被他赶出了家门;
《后汉书》记载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有人推举一个叫赵宣的人,他自父母死后就住
在墓道中,守灵守了二十多年,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后来郡守陈蕃到乡里考察,发
现这个赵宣在服丧期间,却和妻子生了五个儿子,陈蕃大怒,主要原因就是“寝宿冢藏
,而孕育其中”,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搂着老婆在墓道里睡觉,欺世盗名,被治了罪。
还有“二十四孝”里的那些故事,我们今天的人读来也匪夷所思。您要是连着读下
来,还会发现一个规律,一开始记载的故事还算正常,像是“亲尝汤药”,“百里负米
”,越到后来越匪夷所思,什么“埋儿奉母”、“刻木事亲”,想想都有点毛骨悚然。
这可能是因为剧本越来越难写,到后来谁的剧本最惊悚,谁就被捧成大孝子。
再回到红楼,贾敬去世后,贾珍贾蓉父子孝不孝?孝呀!
贾珍下了马,和贾蓉放声大哭,...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uang_Xi 讨论区 】
发信人: chrr (more papers), 信区: Guang_Xi
标 题: 【广西征文】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8 00:36:23 2011, 美东)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西
先说句很没出息的话,俺没去过广西,对广西一切了解仅限于书本。下面这个东东原本
是好几年前的一个草稿,纯属纸上谈兵,我胡乱改了改就贴上来丢人现眼了。年轻的时
候写的东西比较幼稚,谬误不少,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官方宣传当中,但凡提起中西方海上贸易史,必然会出现泉州广州等如雷贯耳的名字;
粤闽浙几省同胞之通晓历史者,无疑也多为“海上丝绸之路”而自豪。但是今天兄弟我
在这里宣称,广西才是中国同南亚及西亚的海上贸易的真正起点,恐怕就会有很多人不
服了。君不见,浙江人把小商品卖往全世界,福建人将餐馆开遍全球,许许多多海外华
人以 Cantonese为母语(当然很多广西同胞也是以广东话为母语的啦,呵呵)。
。。尽管广西也是侨乡,但同前几个相比似乎并不是很给力嘛。然而倘若翻开《汉书
地理志第八》,《后汉书 西域传第七十... 阅读全帖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