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圣谛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s**t
发帖数: 17016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你就是真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t (野水横木), 信区: Poetry
标 题: 你就是真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5 13:44:31 2015, 美东)
这是终稿的第一部分,第零章和第一章。全文共有九章。
《自在与澄明》
第零章
(0)
不存在的花看不见,但可以看见花不存在。
(0)
蝴蝶之美在于,你不知道,它下一秒往哪儿飞。
(0)
我的世界是寂静的杯子。我在杯中沉思。沉思是更大的容器,装下了整个世界。我不过
是一棵树,超出了理解。
(0)
像杯子贮满了水,一棵树贮满了思想。有时,我会停下来,就像某只鸟,停在某个枝桠。
(0)
在树中,时间静止为年轮。
第一章 你就是真理
(1)
真相瞬息即逝,永恒的是谎言。
(1)
像鹰一样思考,腾空而起,只在意落点,不在意路径。
(1)
心灵的终极学说,是哲学、艺术和宗教三位一体的学说。
哲学、艺术和宗教,最终的目的都是刻在古希腊神殿上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以哲学的方式求索,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以宗教的方式缄默。
(1)
路的尽头是旷野,思想的尽头是深渊。
如何逾越深渊到达彼岸...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
洪予健牧师论点的谬误太多,随手举几个∶
* "因缘和合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呵呵,有神论的理论缺陷,是不彻底的有因论。JDT 认为万物因上帝而来,但上帝是无
因的,这是有因论与无因论的混合。其实如果接受无因论,理论上造物主就不是必须的
。佛法是彻底的有因论,所以没有无因的「第一因」,这是佛法理论的美妙。洪予健牧
师竟把有神论的理论缺陷当成优点,只能说习惯思考成自然了。
* "但谁能保证释迦作为一个人,他所悟的一定是全备至高、无谬无误的真理呢?"
佛陀说法是智者自证,不说过去,现代南传国家自证四圣谛的人就上万。能被不同国家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反覆验证的真理,符合科学实验可重复的精神,不是比信仰
可靠吗?
* "宇宙生命的组成怎会如此精巧有序、和谐统一呢?"
法句经说「诸法意先导」,生命的组成是心识所主导,而心识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从无
秩序中产生秩序,这不正是我们的经验?不信经验,却相信须无飘渺的造物主,只能说
是个人喜好了。
* 佛教在教义上是“无神论”,其基本出发点是一种哲学性的玄思
此语似是而非,当分别说。中国佛教教义上有玄思倾向,但是原始佛教是以经验实证四
圣谛为本,教义是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信为道元功德母
要为各位解说的是:如何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佛?
在佛法当中,“信”是一个善心所,因为“信”具有澄净心灵、去除疑惑、增长善
法的作用;就像是一颗水清珠一样,如果我们把一颗水清珠放到污浊的水里面,就会立
刻把浊水变得很澄清。所以在《华严经》中有偈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
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而反过来说
:不信,则是一个染污的心所有法,是一个随烦恼;也就是说,“不信”这个烦恼心所
,是会让其它的心所法也都跟著变得浑浊不清净了。
相信我们大家都很愿意深信佛法,但是谈到“要在内心深处产生深信”的话,那是
要有一些前提能够先圆满具足才做得到的。首先,是要曾经在过去世供养过无量诸佛,
而且长劫的听闻、熏习正法,慢慢地具足了善根以及五根、五力,而能够对于正法正理
生起信解,甚至于能够实证而发起胜解,产生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心得决定而确信
无疑,真正安忍于正法正理上而不再动摇转变。譬如《妙法莲华经》中,有经文说:“
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妙法莲华经》卷1)也就是说,如果曾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三法印简介
三法印也叫三三昧、三解脱门。三法印的“法印”是 佛陀特别施设出来,作为佛
法实证的检验标准。不能通过三法印验证的就不是正确的佛法。
那什麽是三法印呢?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可分为生灭法
与不生不灭法两类。其中的"诸行"、"诸法",表示是数量很多的法,这两项属于生
灭法这一类;涅槃寂静则不说数量,它指的是一个法。涅槃不生、不灭、清凉、真实、
常住不变,它属于不生不灭法这一类。
有生灭的这一类法是可以增减的。若以四圣谛裡面的苦圣谛为例,由于观察三界六道一
切皆苦,所以在声闻法裏,有时候会说一切皆苦;而且会把一切皆苦作为第四个法印。
因此可知有生灭的法印是可以增加的,而且其增加的数量没有限制;它也可以减少,当
它减少到最少时,就是把所有生灭的法印全部归零。所以有生灭的法印犹如生灭法一样
,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涅槃法印属于另一类之不生不灭法,是永恆的。它的数量不能增减。 佛施设三法印,
印定有情的生命就是法印。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生灭与不生灭的部份。不生不灭的部分是
第八识如来藏;而生灭的部分就是五阴——因为五阴会变异。
三法印中是不是可以用其中一个法...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7016
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你就是真理
这是终稿的第一部分,第零章和第一章。全文共有九章。
《自在与澄明》
第零章
(0)
不存在的花看不见,但可以看见花不存在。
(0)
蝴蝶之美在于,你不知道,它下一秒往哪儿飞。
(0)
我的世界是寂静的杯子。我在杯中沉思。沉思是更大的容器,装下了整个世界。我不过
是一棵树,超出了理解。
(0)
像杯子贮满了水,一棵树贮满了思想。有时,我会停下来,就像某只鸟,停在某个枝桠。
(0)
在树中,时间静止为年轮。
第一章 你就是真理
(1)
真相瞬息即逝,永恒的是谎言。
(1)
像鹰一样思考,腾空而起,只在意落点,不在意路径。
(1)
心灵的终极学说,是哲学、艺术和宗教三位一体的学说。
哲学、艺术和宗教,最终的目的都是刻在古希腊神殿上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以哲学的方式求索,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以宗教的方式缄默。
(1)
路的尽头是旷野,思想的尽头是深渊。
如何逾越深渊到达彼岸?有人造船,有人建桥,但最终发现都是徒劳。唯有扇动双翼,
腾空而起。
那挣脱了逻辑枷锁的鸟儿发现,彼岸并不存在于此岸对面。深渊的尽头还是深渊。
天空就是彼岸。
(1)
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真理。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人生观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 人生观
一个人的人生观常受他所信宗教的影响。因此,基督徒与佛教徒在人生观中显得颇为不
同。在本论第二、三、四篇中,已论及两教各种人生问题。在本篇中,为了较有系统地
作一总括起见,若干或稍会重复,亦所难免。
基督教的人生观
一、人的起源:人类最初的祖先亚当与夏娃,由上帝在造天地万物时最后一天造成。人
被造时与其它动植物被造大有分别。上帝造万物,只是用说话的方法,要有什么,便有
了什么。但在造人时,却是根据自己的形像,并将祂的灵气吹入人的鼻孔中才造成的(
创一26、二7)。上帝的形像是指祂最高最完善的德性,非指外表形像。人接受了上帝的
灵气,是指人从上帝秉赋了生命,并开始与上帝直接发生灵性的交通的关系。
因此,人在世界万物中,显得最高等及最尊贵。人有理性,也有良心。人能揣摩思想各
种复杂问题,如宗教、哲学、伦理、道德以及如何改善衣食住行等实际生活。人又能欣
赏各种古曲文物、音乐艺术,因人是万物之灵,与动物全然不同之故。动物只会本能地
觅食疗饥,与别的动物争斗,毫无文化生活可言,人既由上帝所造,故人类应互相尊敬
相爱,彼此帮助,过和睦生活 至于虐待他人,集中营制度以及...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有关“上帝”的误区之十
发信人: diamondhat66 (钻石猫),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参禅的先决条件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29 15:57:06 2014, 美东)
贪看天边月,失却手中珠,圣谛共戏论,醍醐翻成毒。 与汝共勉。
s*******w
发帖数: 2257
9
这个贴子真涨知识啊!世界各大宗教全图解(组图)
来源: flyer 于 2016-01-06 10:25:19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区别
在耶稣升天之后,使徒们建立了教会,那时只称“教会”。使徒行传第13章记载,福音
临到外邦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 26)后来,人们就把教
会称为基督教。其实圣经只提基督,没有说“基督教”,这是其他人对信基督的人的教
会的称呼,好区别其它的宗教。当我们说基督教的时候,我们还要从犹太教说起,并且
要跟天主教区分清楚。
一、什么是犹太教
犹太教是一般犹太人所信仰的。他们是以旧约圣经为根本,这就是基督教所相信圣经中
的旧约。不过基督教还相信新约,而犹太教不相信新约,他们不相信基督是旧约预言的
弥赛亚。旧约预言弥赛亚要来,基督耶稣降生就应验了旧约这些预言,可是除了跟从耶
稣的门徒以外,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当来的弥赛亚,结果犹太人把耶稣交给罗马人,
把祂钉十字架。现在犹太人复国,除了部分是基督徒之外,大部分还坚守旧约,不信新
约,他们还在等候弥赛亚。其实弥赛亚已经来过,就是那位被他们祖先所弃绝的基...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21
10
(注:广超法师在<<百法明门论浅释>>中对于众生的各种心理有非常
详细的分析)
烦恼
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苦圣谛中,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
去所做的业
及现前的烦恼。过去所做的业已造,现世要受报;而现前的烦恼决定
于我们,可
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证果的圣人,可以把握自己的烦
恼,不让它
生起;我们凡夫没办法,这其中有多个原因,一般认为这是我们业障
深重,但是
根据佛陀说我们的烦恼是从六根接触外境后,因为迷惑而生起的。烦
恼的种类很
多,有的分成六根本烦恼、有的称为三毒;六根本烦恼再分成十惑;
再分成小随
烦恼、中随烦恼、大随烦恼等等。现在要讲的是根本烦恼,以及大、
中、小各种
随烦恼。
一、根本烦恼:
最根本的烦恼有贪、嗔、痴,称为三毒。一般人说某人很贪心,
很会发脾气,
很愚痴,这与佛法中所说的贪、嗔、痴有点不同。
㈠、贪:佛法中说贪是于三有及资具(顺境)染著不舍。三有是欲有
、色有、无
色有。因为众生贪欲界、色界的种种事物,及贪无色界的种种心
态,使他们
继续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六道)中受生,再度轮回生死
。众生对欲
l****g
发帖数: 1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灭苦之道前言
我对身、心的理解,出自这本书中《苦灭圣谛》的第三节。
z*****n
发帖数: 9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O 舟云
新年 吉祥如意,如意吉祥
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对你前面的那个帖子:
1. 无常与解脱的关系
这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从深观无常,到明确真正了知世间一切是无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我"), 真正了知世间一切是苦,不可得,从而彻底断了对世间的一切贪爱,从而达
到解脱。这中间有几个主要的环节。
为什么轮回?是因为有了贪爱执着,全面的说是贪嗔痴。轮回之理,就是12因缘,环环
相扣。深观无常,深观无我,从而厌离,离欲,从而解脱。你可以再读、再思4圣谛,
12因缘。对这些东西,不是读一遍就可以了的,在不同时机下读几遍都有不同的理解感
悟。
2. “观察到生灭而害怕恐怖”
这应该算是正常范围。各人有不同的感受的。人们常有个“我”的概念,一听到佛说的
“无我”,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有点触动,有的人很害怕,有的人如聋做哑,有的
人... 其实感到很害怕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并且是很不错的反应了。只有对佛的教
导听进耳朵里去了,深入了,从而有这自然的大反应。如过去基督教人普遍说地球是宇
宙的中心,当有人说太阳才是个中心(虽然这说法也不是完全准确)时,大家听到这个
说法,不惊讶才是不正常了。对佛说的“无我”,
r******6
发帖数: 4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灭苦之道-苦圣谛(一)
苦 圣 谛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发显示。此等诸法,法住、法定(定本作空依印顺导师之研究改)、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契经 杂因诵】
人类有一项超越其它动物的特质,也是人类藉以自高于其它生命的特殊能力,那便是寻找生命意义的天赋。人,因为有苦痛、有感情、有思想,所以需要为自己的生命寻求意义和价值,需要继续存活的理由、理想与目标,所有的人都设定一套自己赖以为生的人生哲学,纵使是一生中从未思考‘生命意义何在’这类高远哲学议题的凡夫俗子,也绝无例外地设定其哲学性的生活指标,并且毫无怨尤地为它付出生命的光和热,以作为实现自我价值、意义的寄托,如:一展所长、热心公益、虔诚信仰、累积财富、耽溺享乐、自私自利等,即使是最平庸、没有见识的家庭主妇,也会将她最起码的精神满足寄望在亲人身上,以作为生命价值之所在。这一切都是人们依自订的哲学信念而发展的行为。
而且不仅现生渴望各项自我信念的达成,人们甚至期待身死之后让自己的生命意义能永恒存续,不因死亡而随之幻
d******y
发帖数: 3668
14

right,我发现不同的派系经常就是用不同的说法说一回事
请问大圆满里面的“本觉”是不是就是“真如”、“佛性”?
还有那啥“圣谛第一义”、“不动实相”、“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角度不同?
p*****n
发帖数: 141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4
证悟的次第 4
四圣谛与十二缘起不同的是四圣谛,还說到苦灭道迹圣谛的方法。此方法
就是八正道,使解脱成为实际可行的事实,而不只是理論。
所以四圣谛与十二缘起是解脱法门一事的兩說,不过四圣谛多&#
63855;了实践之道,内容比十二缘起更完备。
四圣谛与十二支的相通,经中有明确的依据。︽杂阿含经︾三五五经說:尔时世
尊告诸比丘:﹁当觉知老死,觉知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
道迹。如是……乃至当觉知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
﹁云何当觉知老死?觉知缘生故有老死,如是老死觉知。云何&#
63796;死集?生集是老死集,如是老死集觉知。云何老死灭觉知?
谓生灭是老死灭,如是老死灭觉知。云何老死灭道
p*****n
发帖数: 141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5
证悟的次第 5
那么何谓﹁现观﹂?︽巴利辞典︾记载此词的意思是﹁完全地理解﹂、﹁
洞見﹂、﹁了解﹂、﹁实解﹂、﹁明确的理解﹂、﹁彻見﹂
等,例如:法现观、义现观、诸圣谛之现观等,表示明确的理解、彻&#
64010;人生的真理。﹁现观﹂一词是玄奘大师的新译,汉译︽阿含经︾中﹁无间
等﹂则是旧译。在︽阿含经︾中记载﹁无间等﹂的文词有不少。例如︽杂
阿含经︾四  经:佛告比丘:﹁莫作是說!当置头衣,于四圣谛起增上欲,勤
加方便,修无间等。……﹂四 二经:﹁…,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
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修行者若未无间等者,必须精勤不放逸的学习无间等。完成无间等
︵现观︶者,就是体验到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真理了。
a*******g
发帖数: 867
17
苦的根本就是集。
通过证灭、修道来消除。
灭苦之后就不再有苦,可称为解脱者、圣者。之前是未解脱者、凡夫。
你的问题大多属于佛教基本问题。自己多看佛经和解释,就能明白。
别人给你解释,你还要怀疑这个解释的正确性。
自己能看懂佛经,有体会和领悟,比别人告诉你要好。
看不懂文言文的话,可以参考一些佛经注释。
南传的版本,现在有白话版的。比较好理解。如《大念处经》(南传):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另外,四圣谛在北传《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以及《杂阿含经
》等原始经典中都讲到。如: 《长阿含经》卷八的〈众集经〉;《中阿含经》卷七的
〈分别圣谛经〉;《四谛经》等。参见:
http://www.qldzj.com.cn/html/a08xcahb.htm
S**U
发帖数: 702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学什么

苦集圣谛。
『瑜伽师地论』卷八四
前际∶过去世
后际∶未来世
前后际∶现在世
r****n
发帖数: 731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的缘起和老歪的缘起

哈哈哈。。。正如俗谛,圣谛你时常乱用。
你自是不懂他们都在啥情况下,在说啥。
死板。
r****n
发帖数: 8253
20

这都是不懂的人才说的。
佛法的观无常苦无我,包括对圣谛的认识,如果不用正思维,是不可能观到的。
一些无知的人,以为抛弃头脑思维,才能认识真理,而不知思维根本就是认识法的一个
不可缺少的工具。
f*******8
发帖数: 3612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你的意思是,苦是绝对的,非缘起,不依赖任何条件,
所以即使条件变了,苦还是苦,苦得要死。
即使涅磐了,还是苦的了不得。苦死了。
很好,很好,苦得大家都没盼头了。那还学佛干什么。别学了。
你和SeeU这里表达的意见互相不一样。但还能互相叫好,哈哈。
SeeU开始说坛经不讲四圣谛,后来改成坛经不讲苦圣谛,
现在已经慢慢认识到坛经其实是讲四圣谛的了。
而你还幻觉自己在附和他,你在附和空气啊?

当然
r****n
发帖数: 825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你完全搞错缘起法的适用范围了。也没有搞清楚概念法和有为法的区别。
1.缘起法是描述有为法,也就是五蕴,是具体的物质和精神现象本身。而不包含物质和精神
现象的特性。
2。苦,是对有为法的一个性质的概括描述,属于概念法范围,不在缘起法的范围之内
,类似的还有定律,公理等等,这些都和缘起法无关。
苦,是绝对的,意思就是任何世间现象,无论条件怎样变化,都是非圆满的,无常的,
有缺陷的,这个是圣谛,是绝对真理。
对有为法来说,无论条件怎样变化,都是非圆满的,无常的。所以是苦。
而且有为法无论怎么条件变化,都还是有为法。至于无为法,那是另外的。
涅槃是非有为法,而苦只是描述有为法的。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你这里错误的将“苦”理解了人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知道“苦”其实是一种客观表达
。是非圆满的,不实的意思。
如果苦是你说的这种,那么佛陀就绝对不可以说五蕴都是苦的。绝对不能把苦当成圣谛
因为对于世人来说,有很多乐的感受的时候,有很多不苦不乐的感受的时候,更不能把
色法色蕴说成是苦。更不能说“无常即苦”。
尽管我在这里无数次指明佛法所说的苦的含义,可是你至今都没有搞清楚,到现在还在
完全用自己的那些想象来理解佛法。
S**U
发帖数: 7025
24
阿含经对证果的定型句是见法,得法,知法,入法。此处「法」的意义可以指涅盘或四
圣谛。
用「能缘,所缘」角度描述证果过程是不是最精确可以讨论。描述出世间心是比较困难
。你如何主张?

。因为有为法是绝对不能去识别无为法,如果识不灭,也绝无可能有涅盘。
见。
是必须的。
r****n
发帖数: 731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的问题

不是。
『圣谛者,说甚深义,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
「真我」之说,世间多信。
S**U
发帖数: 702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执著
究竟的智慧带来的,是今生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快乐。
文天祥就义,勇气值得钦佩尊重,但他有享到今生的快乐吗?如果说没有更好的选择,
也是苦圣谛的一面。
价值的选择,在于个人。因果的关系,甚深难见。多言无益,智者自见。
S**U
发帖数: 702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执著
究竟的智慧带来的,是今生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快乐。
文天祥就义,勇气值得钦佩尊重,但他有享到今生的快乐吗?如果说没有更好的选择,
也是苦圣谛的一面。
价值的选择,在于个人。因果的关系,甚深难见。多言无益,智者自见。
a**u
发帖数: 8107
28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29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什么叫执著
☆─────────────────────────────────────☆
SeeU (See you) 于 (Wed Nov 3 00:15:05 2010, 美东) 提到:
中国佛教徒大多听过一句话∶你不要执著。这可能做到吗?
从佛法来说,执著有两种∶从见解而来的执著,与从情感而来的执著。
佛与阿罗汉没有这两种执著。其他有学与凡夫,必然有这两种执著,只是程度不同。
从见解而来的执著,从原始佛法来说,是与自我相应,与常乐我净相应的所有见解。从大乘唯识来说,是遍计所执。从大乘中观来说,是自性见。只有修习现观才能彻底断除从见解而来的执著。
从情感而来的执著是依靠从见解而来的执著。继续修习现观,也终将破除从情感而来的执著。
☆─────────────────────────────────────☆
xiaoputi (xiaoputi) 于 (Wed Nov 3 00:20:30 2010, 美东) 提到:
我执是最大的痛苦。
看人家容易,反观自己且是易事。
☆─────────────────────────────────────☆
robbin ...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人问个问题
LOL 用这个当签名档好。
在世间有诱人、可意之处,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何者是诱人、可意者?
在世间眼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征婚(女征男) (转载)
只要对苦圣谛如实知,就不会对不了解的东西想得很好。
"Just that much."
r****n
发帖数: 825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人求解惑

入。
可惜,这些和佛法所说的“我”都是两不相干。
那个Yisu 说苦是一种感受,正是完全错误理解了什么是苦
佛陀说五蕴是苦,五蕴当中包括色蕴,那么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也是有苦的感受吗?
如果苦只是一种感受,那么就一定是相对的,因为有苦的感受,显然也有乐的感受,又怎么能说一切皆苦?是相对的,就一定不能成为绝对真理。不能成为圣谛。
趋乐避苦的本质是贪爱,并不是“我”
很多生物其实并没有人类那种强烈的自我概念,但是他们懂得捕食,因为那可以获得快感。
佛陀强调无我,还有更深层的含义,或者说,就是为了破斥像你这类以为有什么自由主
宰的人的幻想的。
如果一个人一旦认为有可主宰的,有所谓的自由,必然会导致观察识知行为无法熄灭,
如此将不可能熄灭轮回。而且会深深的陷入轮回。
苦,熄灭贪爱,在佛陀出世以前印度也有很多其他教派提倡,但是他们的错误就是不彻底,因为他们认为还是有个主宰的东西,他们称之为梵,或者上帝之类。道家则称呼为道。。。
而佛陀用缘起论把这一切全部打破,彻底否定,而这正是解脱重要的关键!
可惜,佛陀入灭后,婆罗门思想复活,千年以后,什么本来面目,本心,真如,自性这之类的神我概念又死而复活,...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人求解惑

心和业不是一码事。心通常指的是心识,属于五蕴当中的识蕴,而业,则是心所,属于五蕴当中的行蕴。
造业的是思心所,是众多心所当中的一个。也是遍一切心所。
除了思心所,还有作意心所,还有寻心所,伺心所,想心所,贪心所,嗔心所,心一境
性心所,邪见心所等。
这些心所伴随心识同时生起,一个心识生起,通常伴随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心所,其中
的造业的心所只是其中之一。
心识就是五蕴当中的识蕴,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没有什么第七识
和第八识,也不需要这两个。
造业的思心所属于行蕴,心识属于识蕴。
这些全部是五蕴,全部是苦,无常和无我的,是需要舍弃的。
某些人琢磨什么自由心,正是严重邪见。
如果存在什么自由心,存在什么真如起用,那么五蕴是苦不成立,苦圣谛也不成立。
凡是违背四圣谛的法,不是佛法。
完全不对,决定因素是缘起,即任何心识心所都是缘生的,也是无常,苦,和无我的。
愚痴者不明缘起,要么作恶被恶业困,要么做善业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后者更根据错觉
而误以为存在本心,真如,佛性。。。
r*****d
发帖数: 92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人心中有一个佛法。
梁武帝问道∶「佛法所谓的圣谛第一又是什麽?」
菩提达摩回答∶「廓然无圣。」
r****n
发帖数: 825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人心中有一个佛法。

放屁。
佛陀说苦圣谛,这个所谓的菩提达摩创造出个“廓然无圣”
当然菩提达摩根本就不是佛教徒,而是个明显的婆罗门。
r****n
发帖数: 8253
37
由海(達摩悟陀)比丘 搜集資料及編輯
菩萨,阿罗 汉,佛
前言
在现今佛教里,有许多人,甚至自 称为佛弟子者,都对[菩萨],[阿罗汉]及[佛]的意
义有错误的概念,这是非常不健全的现象。佛陀曾说∶[比丘们,就是这两件事使到佛
法混淆,消失於世。 是那两件事呢?那就是后來传法者歪曲了经文,以及听经者误解了
原经的意义。]因此,我们有义务将这些错误指证出來。真正的佛法只有一种,那就是
佛陀的原始 教理。
菩萨 (Bodhisatta)
巴利文[菩提萨埵]---[菩提]之意为[觉悟和智慧],而[萨埵]则是指众生而
言; [菩提萨埵]因此可被译为[一位将求证佛果的修行人],同时也是佛陀在未修行至
觉悟之前的自称。[觉悟]即是朗然澈悟,了卻生死,彻底解脫的意思。能达到 此种境
界者只有佛陀,辟支佛及阿罗汉。
一般来说,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有趋向於菩提之心,因此也可以称为菩
萨。虽然如此,菩萨之称号普遍上多用於有志成佛者。但根据原典记载,一位凡夫在发
成 佛大愿前,他必須具备以下八种条件,然而还得经佛授记后才能真正被称为菩萨。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的人都是涅磐为目标吗?
苦中作乐,习惯于苦,自欺欺人,是阻碍众生趋向解脱的大障碍。
我也还没克服这些。
对苦圣谛如实知见,足以克服这些,生起出离三界的心。
S**U
发帖数: 7025
39
Translation: 缺陷美是无法正视苦圣谛的自我安慰 :-)
a*****y
发帖数: 3318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务]Wisdom版1月精品文集
发信人: JeanIris (碧螺春·桂花乌龙),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何谓佛陀圣贤--净空法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6 19:03:45 2011, 美东)
mark

度须跋陀罗成阿罗汉,说八正道(道谛)。从头到尾,佛陀开示觉悟的内容,包括在四
圣谛里。
也是以四圣谛分类所有经文。龙树中论,结构也是四圣谛。这表示教法重视四圣谛。
的度人能力(十力)。阿罗汉要听闻教法才能觉悟,所以叫「声闻」。阿罗汉度人的能
力与愿力不如佛陀。
圣弟子心中。「八正道」能催破所有烦恼,断除所有不解脱的错误见解,所以叫「法轮
」。圆形的轮,代表圆满无缺,解脱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南传画「法轮」,用八支轮
辐代表「八支正道」。
a*****y
发帖数: 3318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务]Wisdom版1月精品文集
发信人: JeanIris (碧螺春·桂花乌龙),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如何修行or培养正见,正念,正思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9 14:46:28 2011, 美东)
mark

若。
惑,对如何才解脱没有疑惑。之后重复四圣谛现观(此烦恼生此苦生,此烦恼灭则此苦
灭)。到四果,才苦因-烦恼全断。
」是实行八正道(「随」顺涅盘的「法」)趋向涅盘(法)。第一次现观里直接体验四
圣谛时,必须先具足五力,八正道。
t********n
发帖数: 57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为万法之首,佛法无边
我认同"四圣谛"的思想,可我不觉得他是人人都不得不接受的"真理",我认同"四
圣谛"的思想,可我觉得他是一种针对自己的方法,不是到处显示的标语,不是搞批斗
的口号。
话说到这里,也该停了,明白不明白都是因缘。。。
S**U
发帖数: 702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噶拉玛经》
你说坛经论四圣谛
佛愍此故,乃示涅盘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道谛)
《转法轮经》论四圣谛
比丘们,此爲趋向止息苦之道圣谛∶正是此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
、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解释一下,《转法轮经》的道谛怎么与坛经一样。
J******s
发帖数: 7538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佛陀圣贤--净空法师
mark

度须跋陀罗成阿罗汉,说八正道(道谛)。从头到尾,佛陀开示觉悟的内容,包括在四
圣谛里。
也是以四圣谛分类所有经文。龙树中论,结构也是四圣谛。这表示教法重视四圣谛。
的度人能力(十力)。阿罗汉要听闻教法才能觉悟,所以叫「声闻」。阿罗汉度人的能
力与愿力不如佛陀。
圣弟子心中。「八正道」能催破所有烦恼,断除所有不解脱的错误见解,所以叫「法轮
」。圆形的轮,代表圆满无缺,解脱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南传画「法轮」,用八支轮
辐代表「八支正道」。
w****g
发帖数: 774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佛陀圣贤--净空法师
我只是奇怪,净空法师好像也提小乘。
下面是另一段:
一位名为晓恩的基督徒,在一篇题为「佛教的疑惑」的文章中说:「净空法师说佛教是
佛陀教育,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现代的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存在:第
一、传统的佛教,就是佛陀教育。第二、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
教了。第三、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第四、邪门外道的佛教,这是最近三
、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中国佛教把小乘舍弃了,以儒道来代替小乘,特
别是以孔老夫子的德行,与道家的因果教育,作为我们入佛门的根基,是中国大乘佛法
的特色。净空法师好像是释迦牟尼佛的亲传弟子,最瞭解佛教的真意。」

度须跋陀罗成阿罗汉,说八正道(道谛)。从头到尾,佛陀开示觉悟的内容,包括在四
圣谛里。
也是以四圣谛分类所有经文。龙树中论,结构也是四圣谛。这表示教法重视四圣谛。
的度人能力(十力)。阿罗汉要听闻教法才能觉悟,所以叫「声闻」。阿罗汉度人的能
力与愿力不如佛陀。
圣弟子心中。「八正道」能催破所有烦恼,断除所有不解脱的错误见解,所以叫「法轮
」。圆形的轮,代表圆满无缺,解脱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南传画「法轮」,用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SeeU和Runsun童鞋回答一下。
杂阿含1经
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1.htm
此段说阿罗汉知道结生的因(烦恼)已断,八正道圆满,修行完成了,自知不再投胎受
生。
包括了三个圣谛(断集、修道、证灭)
J******s
发帖数: 7538
47
mark

若。
惑,对如何才解脱没有疑惑。之后重复四圣谛现观(此烦恼生此苦生,此烦恼灭则此苦
灭)。到四果,才苦因-烦恼全断。
」是实行八正道(「随」顺涅盘的「法」)趋向涅盘(法)。第一次现观里直接体验四
圣谛时,必须先具足五力,八正道。
r****n
发帖数: 8253
48

得道的意思是正式进入圣道,从此不可逆转的导向涅槃。总共八个层次等级,从初果向
,初果一直到四果向,四果。
判断是否证果有一些标准,对于初果来说,要破三个障碍,分别是我见,疑,和戒禁取
(错误的结论方式)
初果建立起四不坏净,拥有对佛法坚不可摧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破除我见,知四
圣谛的基础上的。
验证自己是否初果,主要判断自己的我见,尤其是四不坏净,另外证果显然一定会有些
巨大的身心变化。
1。经典里面没有说过初果证涅槃,因为证涅槃是个显然很重要的事件,但是经典却没
有提到
2。证涅槃是需要很强的基础的,尤其在定力和欲望的去取方面,但是经典里面提到的
比丘听法很快就证初果,不像具备这些条件,尤其初果欲望还比较重。
3。井水喻经当中有个三果的圣者说自己并没有身触涅槃,而是到了井边,但是还没有
工具喝到水,但是已经能看到水了。这是一种慧见涅槃,但是没有身证的情况。
应该是有的人证涅槃了,但还不是四果,也许有的人虽然有了第一次涅槃的直接经验,
但是有可能还不是四果,而只是初果。因为涅槃的直接经验,未必一定能把这人的所有
贪嗔全部灭除
证涅槃,最少应该是初果。
r****n
发帖数: 825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和基督教的一些重要区别

在佛教里面,圣谛就是真理的意思,而四圣谛是任何其他外道所没有的。
关于解脱的方法,经文也明确说“有一乘道,净诸众生,令越忧悲,灭恼苦,得如实法
,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
我觉得唯一真理没有问题,关键就在于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非常多人都会说自己是唯一真理,要么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掌握真理的,要么是只有一
个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自称是唯一真理的,和自称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万法归一,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觉得
都差不多。后者的迷惑和虚伪性反而更大。
S**U
发帖数: 7025
50
麻子这篇说的观跟四圣谛没什么关系,照他的观法,怎么可能悟入四圣谛?所以会把四
圣谛看成与现观无关的理论,用别的说法来支持他所谓的观。

有类似身体的冷,热,硬,软移动等特性(身念处)
处或者受念处开始,根性比较利的人,可以选择观察心念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