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地方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d*****l
发帖数: 8441
1
佘太君: (止住) 嗯! (唱原板) 王大人且慎言,莫乱测我忠良之心。自杨家火塘寨把
大宋归顺,为江山称得起忠烈一门。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
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老令公提金刀勇冠三军。父子们忠心赤胆为国效命,金沙滩拼
死战鬼泣神惊。众儿郎壮志未酬疆场饮恨,洒碧血染黄沙浩气长存。两狼山被辽兵层层
围困,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可怜我三
代伤亡尽,单留宗保一条根。到如今宗保边关又丧命,才落得,老老少少,冷冷清清,
孤寡一门,我也未曾灰心! 杨家报仇我报不尽,哪一阵不为江山,不为黎民!15
一番话,锥心刺骨,却又荡气回肠。如此震撼人心的表达,从饱经忧患的老太君口中
慨然道出,即刻便将剧中的激动情绪推向了高潮,也使杨家将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在杨家众英雄眼里,“报私仇”作为一种令人不齿的狭隘动机,
自然是对杨家“世代忠良”、“满门英烈”的污辱与诽谤;只有“为江山”、“为黎民
”,才称得上是他们浴血沙场的真正目的。然而,在杨家将前仆后继、赓续不绝的忠勇
报国传统中,在国恨家仇集于一身的艰难险境中,又怎能排除为先辈
g********e
发帖数: 83
2
大爱采药老人那节啊啊啊……
S********8
发帖数: 4466
3
嗯,史依弘的那段“探谷”很值得一看,刀马旦的功夫好,旦角唱高拨子唱出味道很不
容易。
L*******i
发帖数: 1126
d*****l
发帖数: 8441
L*******i
发帖数: 1126
6
I always cry when I listen to 佘太君唱原板.
my breath stops when I listen to that piece, from the begining. Then when it
gets to ".....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the long hold tear would burst out....,
every single time
L*******i
发帖数: 1126
7
来自主题: Xiqu版 - 吕剧《李二嫂改嫁》
山东的地方戏,好亲切!
《张大娘淘完了米》
The origina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6cpsFw7ShQ
Here is a little adorable gir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n0xF94UtlY/
D******n
发帖数: 707
8
来自主题: Xiqu版 - 最近对京剧挺失望的
固步自封,自取灭亡。本来就一地方戏种,非得吹成个国粹,哪有那么多人买帐。各种
戏剧之所以出现都是在旧时取乐用的,现代人都看电视,看电影,等你们这一代死绝了
,以后也就没这东西了。
t******o
发帖数: 2792
9
来自主题: Xiqu版 - 最近对京剧挺失望的
本来的确是地方戏种,但徽班进京后就不是了,因为各地的戏种都在一起掺和。
至于是不是国粹真不重要,我觉得应该市场选择,京剧要有生命力自然会延续下去,坚
决反对国家保养。
西方的芭蕾歌剧在欧美什么地位,京剧在中国就该什么地位。
但整整30年的断档,对传统艺术的伤害太大了。
S********8
发帖数: 4466
10
来自主题: Xiqu版 - 最近对京剧挺失望的
这个芭蕾歌剧和京剧还真不是一个level的东西,得要认识到人家打一开始就是走贵族
路线的,而且很多文化名人名剧作家都在参与歌剧芭蕾的创作;真要类比的话,昆曲算
得上,京剧还真没那么高雅;
咱的地方戏以及京剧一开始就是平民路线,没那么多文化精英参与,很多唱词,情节设
计也都是错漏百出的,梅兰芳,程砚秋等人结交了当时的文化人所以他们那一代新编的
很多东西比较像样了,再后来的新编戏比较注重意识形态,也参考了话剧等等的演出模
式,娱乐性差一些,但是舞台设计,人物走位很讲究。
i******n
发帖数: 538
11
来自主题: Xiqu版 - 李世济:忆马连良老师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父亲与马连良(上)
“怜君身似江南燕,又逐秋风望北飞。”
父亲(章伯钧)爱看戏。父辈似乎都爱看戏。在这个爱好上,分辨不出国民党官员
、共产党干部和民主人士政治身份的差异来。难怪从前的艺人地位虽低下,但心理上却
是自傲的:“甭管哪朝哪代,你们都得听戏。”
事实还真如此。罗瑞卿当学生时,为瞧一出梅老板(兰芳)的戏,大冬天把铺盖都
卖了。一九四九年后,当了公安部长的他,还把这故事亲口告诉了梅兰芳。梅先生感动
得直说:“以后我请您,我请您。”
一九五六年,禁戏内部演出。其间,由小翠花演一出跷功戏,剧目名称忘记了。父
亲和我临开演前十分钟进的剧场,竟发现已座无虚席。跟在后面的人是贺龙。他一拳打
在父亲后背上,父亲转身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也来了。”“我当然要来。”父亲说
:“好像没有座位了。”
贺龙望了望前面几排就坐的人,笑着说:“他妈的!所有的部长都来了,比国务院
开会还积极!”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这年年底,四川的川剧团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谭记儿》,台下的四川籍首长一边
看戏,一边说笑。态度随意,评头品足,语言放肆,一点“首长”的样子也没有,大家
又回到了...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12
要善于辨别精粗美恶
梅兰芳
我在几句新年贺词中曾谈到:"希望青年艺术家要注意辨别精、粗、美、恶。"我向
来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一生艺术道路的重要关键,所以今天谈戏,我还要从这句话谈起
,并且想打几个比方,具体的来谈谈。
以演员来说,无论过去、现在都有下列几种情况:有些是由一般的演员渐渐变成好
演员,又不断进步成为突出的优秀演员。也有些始终是一般演员。还有些已经成为比较
好的演员,慢慢又退化成一般的演员。更有些本来还不错,而越变越坏了。以上这些变
化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天赋条件的不同,也决定了很多演员的前途,诸如好嗓子、好
扮相变坏了就是演员的致命伤。还有一部分演员是自己不努力学习锻炼,或是生活环境
不好,以及其他种种复杂原因,都能使演员表演停滞不前或退步,甚而至于到了不能演
的程度。也还有一种情况,演员天赋条件不错,也很努力练习,可是演的总不够好。我
个人的看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今天所要谈的,演员本人能不能辨别精、粗、美、恶
的问题。
一个演员表演艺术的道路如果不正确,即使有较好的条件,在剧场中也能得到一部
分观众的赞美,...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13
个人觉得单就声乐上的美而言,西方歌剧的确要胜一筹,歌剧作词编曲没有咱们京剧以
及地方戏的那么多程式限制,但是中国人的审美更注重内涵,很多戏剧故事对中国人而
言深层次的感受超越了了声乐本身,所以更有共鸣一些吧
i*****c
发帖数: 1322
14
满眼都是京剧啊。
2月2日除夕20:30央视11套
节目如有变动以当天播出为准
1、序曲《喜盈门》
2、京剧《四郎探母 坐宫》选段 表演:傅希如、丁晓君、马力、张馨月、张建峰、姜
亦珊
3、京剧《珠帘寨》选段 表演:王佩瑜
4、黄梅戏联唱《正月里是新年》《打猪草》《女附马》《牛郎织女》《天仙配》选段
表演:傅润扬、仝婷、吴美莲、王琴、程小君、程丞、胥拉齐
5、地方戏联唱《风俗画卷》
曲剧《少年天子》选段 表演:卢雪文 北京市曲剧团
广东粤剧《紫钗记》选段 表演:李淑勤、杨雁 佛山粤剧院
滇剧《荷花配》选段 表演:冯咏梅、赵静 云南玉溪市滇剧团
采茶戏《绣出幸福吉祥来》 表演:湖北阳新县采茶戏剧团
6、昆曲《长生殿 小宴》选段 表演:黎安、单雯
7、小品《我要唱京剧》 表演:何云伟、谭正岩、方旭等
京剧《三家店》选段 表演:赵乾民(11岁)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
京剧《逍遥津》选段 表演:马填钦(13岁)沈阳京剧院附属艺术学校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表演:傅佳
京剧《诗文会》选段 表演:万晓慧、王晶
京剧《勘玉钏》选段 表演:唐禾香
京剧《四郎探母》选段 表演:杜喆
京剧《牧虎关》选...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15
现在地方台都在办春晚了,地方戏还得要靠各个地方台以及当地人发扬光大了,毕竟很
多方言的东西还是有隔阂的
w*****n
发帖数: 937
16
呵呵,京剧么对于现代观众也不是那么好懂嘛。
另外主持人把昆曲算作地方戏似乎也不妥。
S********8
发帖数: 4466
17
传统戏码喜庆的年年上来上去也就这些了,不过是换些年轻人来唱唱;
现在youtube那个视频很全,大致听下来,觉得京戏的节目比地方戏的做的好点,刚刚
听了晋剧打金枝,谢涛当然是好,可是就让唱了这么一小段,却把节奏拉得很慢,听着
不起劲。
S********8
发帖数: 4466
18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
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
,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
,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
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
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
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最流传
的南曲曲牌如《游 昆曲《玉簪记》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
《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这两出戏也是用来为男女演员打基础的。故昆
曲中有女学《游园》,男学《琴挑》的说法。
北曲,"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点绛唇","粉蝶儿","斗鹌鹑","一枝花","
集贤宾",等八套。昆曲中在应用曲牌时构成联套,(又称套数)通过联套的选用、调
剂、对比组成一个整本大戏的音乐和文学结构,基本上一出戏是一个套数。
曲...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20
来自主题: Xiqu版 - 看文化人说京剧衰落
京戏是大剧种,芭蕾舞是小剧种。
京戏的表现力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这是大剧种的气象。有名气的剧种不一定是大剧
种,比如芭蕾舞剧,它的题材很狭窄,多是爱情故事,表现力有限。芭蕾舞剧是从“哑
剧”演变来的,单靠肢体语言,尽量简单的情节,不能表现人物性格。中国江南的昆曲
和越剧也是小剧种,只有小戏,没有大戏。新凤霞的评剧也是小剧种,它由冀东和东北
的“二人转”演变而来。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小剧种。而京剧的气势就大了,它可以描写
爱情,描写风俗,也可以描写政治、历史、战争,像《赤壁大战》那样的戏,宏大的战
争场面。 五十年代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的《赤壁大战》,是父亲经常提起的,所以
我记得那些名角儿,即马连良的孔明,叶盛兰的周瑜,谭富英的鲁肃,肖长华的蒋干,
裘盛荣的黄盖,袁世海的曹操,张君秋的孙尚香,等等。在解放前,这么多名角共聚一
堂是不可能的。
父亲也带我看其它程派演员的戏,比如以票友下海的李世济,还有赵荣琛。到了60年代
,在江青的“样板戏”出台之前,北京京剧团展现出京戏最后的辉煌,即由马连良、裘
盛荣、谭富英、张君秋等出演的《秦香莲》和《赵氏孤儿》。这两个戏是我和父亲在宽
街的圆恩寺影剧...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21
来自主题: Xiqu版 - 看文化人说京剧衰落
京戏是大剧种,芭蕾舞是小剧种。
京戏的表现力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这是大剧种的气象。有名气的剧种不一定是大剧
种,比如芭蕾舞剧,它的题材很狭窄,多是爱情故事,表现力有限。芭蕾舞剧是从“哑
剧”演变来的,单靠肢体语言,尽量简单的情节,不能表现人物性格。中国江南的昆曲
和越剧也是小剧种,只有小戏,没有大戏。新凤霞的评剧也是小剧种,它由冀东和东北
的“二人转”演变而来。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小剧种。而京剧的气势就大了,它可以描写
爱情,描写风俗,也可以描写政治、历史、战争,像《赤壁大战》那样的戏,宏大的战
争场面。 五十年代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的《赤壁大战》,是父亲经常提起的,所以
我记得那些名角儿,即马连良的孔明,叶盛兰的周瑜,谭富英的鲁肃,肖长华的蒋干,
裘盛荣的黄盖,袁世海的曹操,张君秋的孙尚香,等等。在解放前,这么多名角共聚一
堂是不可能的。
父亲也带我看其它程派演员的戏,比如以票友下海的李世济,还有赵荣琛。到了60年代
,在江青的“样板戏”出台之前,北京京剧团展现出京戏最后的辉煌,即由马连良、裘
盛荣、谭富英、张君秋等出演的《秦香莲》和《赵氏孤儿》。这两个戏是我和父亲在宽
街的圆恩寺影剧...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22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二)
“梁祝”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就象美女,人人想得而有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发现有十几个地方都声称对“梁祝”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有浙江、安徽、山西、湖北、
四川、河北、广东、河南、江苏九省都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他们老乡。不仅在国内争,
而且在省内也争,如江苏的宜兴和苏州,山东的曲阜与嘉祥就争得不可开交。我们浙江
争得最厉害,余杭、宁波、绍兴都争着说“梁祝”是他们的人。宁波人说:“梁山伯、
祝英台是阿拉宁波鄞县人,侬勿相信有方志为证。”接着就抱出一堆线装书来让你翻;
“侬再勿相信,阿拉领侬到鄞县去白相白相,让侬看看梁山伯庙。”绍兴人说:“侬搞
不拎清对七对八,我问侬,越剧侬有没有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头就唱:‘上虞
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她才貌双全。’《草桥结拜》侬有没有听过?
梁山伯想都勿想开口就说:‘会稽梁山伯。’梁山伯祝英台是伢绍兴人是他们自己亲口
说的。”所以04年梁祝文化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最后来个折衷方案,四省六
地联合申报,大家都有份。
“梁祝”题材在戏曲中也是个热门,据说最早在元杂剧中就有相关曲目。现在京
剧、越剧、川剧等...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23
乱谈越剧之一——《梁祝》(二)
“梁祝”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就象美女,人人想得而有之。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发现有十几个地方都声称对“梁祝”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有浙江、安徽、山西、湖北、
四川、河北、广东、河南、江苏九省都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他们老乡。不仅在国内争,
而且在省内也争,如江苏的宜兴和苏州,山东的曲阜与嘉祥就争得不可开交。我们浙江
争得最厉害,余杭、宁波、绍兴都争着说“梁祝”是他们的人。宁波人说:“梁山伯、
祝英台是阿拉宁波鄞县人,侬勿相信有方志为证。”接着就抱出一堆线装书来让你翻;
“侬再勿相信,阿拉领侬到鄞县去白相白相,让侬看看梁山伯庙。”绍兴人说:“侬搞
不拎清对七对八,我问侬,越剧侬有没有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头就唱:‘上虞
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她才貌双全。’《草桥结拜》侬有没有听过?
梁山伯想都勿想开口就说:‘会稽梁山伯。’梁山伯祝英台是伢绍兴人是他们自己亲口
说的。”所以04年梁祝文化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最后来个折衷方案,四省六
地联合申报,大家都有份。
“梁祝”题材在戏曲中也是个热门,据说最早在元杂剧中就有相关曲目。现在京
剧、越剧、川剧等...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298
24
来自主题: Xiqu版 - 京剧的实质是婊子文化
为何说京剧是婊子文化?因为它为自己树起了牌坊,这个牌坊就是“国粹”。
我一直纳闷,从它的诞生至今不过200年的历史,区区一个地方戏种,何以冠了个国字号?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发现京剧起源于辫子年代,是名副其实的辫子戏。国脚们虽然其臭无比,但它们毕竟是中国足球的代表;京剧称为国粹,因为京剧艺人们在皇城跟下唱戏,便依仗着靠近皇帝老子的便利而摆出一副老大自居的姿态。
说到京剧,随便找个人都知道梅兰芳是京剧大师,艺术大师。如果说京剧大师,虽然没看过他的戏,但也从宣传材料上看,我还是认可。但要说艺术大师,倒是觉得十分搞笑。因为这种所谓的艺术,无非是“男人”将“女人”扮演的惟妙惟肖,无非是一个男人想方设法向他人证明自己是个女人。可悲的是,李宇春明明是个女人却很难证明自己是个女人。
中国的文化中一直包含着阉割文化,随着大清帝国的倒塌,太监也逐渐消亡。但太监思维仿佛并未割断,各路男戏子们又以娘娘腔的姿态粉墨登场。芙蓉姐姐以其矫情的姿态向世人展示她的妩媚,看官们报以嘲笑和娱乐的态度。虽然她是个女人,远不如长阳具的男人扮演的女人美。然而男人终究还是男人,男扮女终究是骗人的把戏,比不上泰国人妖的真实,即使是...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508
25
来自主题: Xiqu版 - 京剧的实质是婊子文化
因为京剧的理论要比其他地方戏扎实、全面很多。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等等是一套很完
善的系统。别的都没这么全面。
你再看看下面两段:
河南曲子,关帝辞曹(单听名字还好)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
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
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京剧里一样的情节:
曹操(西皮快板)
在曹营我待你恩高意好,
上马金下马银美女红袍。
保荐你寿亭侯爵禄不小,难道说你忘却了旧日故交!
陕北信天游就没法听了:
白花花的奶子水灵灵的逼......
h**k
发帖数: 3368
26
不知道从哪个朝代开始,燕山地面上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一“留镇的李,由梁
的米,郜寥的大梨,屹县的婆姨”。民歌的前三句夸耀的都是名声在外的三种燕山地方
特产。其中除了由梁川大米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继续出产之外,留镇的棠李和郜寥的白
梨从中唐时节直到现在,都依然还是燕山卫献给皇城大内的贡品。
可要是有谁去问燕山人,这四样中哪一个才是燕山人引以为傲的,那大多数人都会
毫无犹豫地回答,是屹县的婆姨。自古以来屹县就出美女,历史上还曾经出过两位皇后
。不仅如此,屹县女子还以她们的懂礼勤劳和对亲人的体贴周到,从而成为许多人家最
想娶回去的好媳妇和好婆娘。在这里,不能不提到有关晚唐的时候接连两位皇帝的正宫
娘娘都是屹县人的民间故事,它们也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今燕山还有许多关
于这两位娘娘的传说,这些实际上是来源于普通老百姓平凡生活的小故事不仅被人们广
为传诵,有一些还被编成了地方戏,由艺人们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
柳月儿就是屹县人,并且她的老家霍家堡,恰巧就在传说中那两位皇后出生和长大
的地方一一姑娘河边。
商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年,她虚岁才十三。不知不觉中就走过了
f********h
发帖数: 183
27
回顾二十世纪的乐坛,爱国的头号歌,黄沾有《我的中国心》,《做个勇敢中国人》。
网友”电影教教父”说,在八十年代张明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唱《我的中国心》,让
他意识到原来中国还可以用“黄山黄河”、“长江长城”来代表,让幼小的心灵里耳目
一新,因为他以前只知道代表中国的是天安门、是北京、是五星红旗一类,“是一些香
港同胞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国家和民族。”这是电影教父一个微小敏锐的观
察,其实不能想深了。想深了,就看到两个中国,五十年的中国与五千年的中国,分别
由红旗和黄土代表。
前几周听加拿大国家公共电台下饭,加拿大人到中国拍一部电影,需要一首“深入人心
、家喻户晓”的传统民歌,一个小姐是第二代华人,就去找爸爸。爸爸哼了一歌,小姐
爱极,学会,导演就用了。剧组的人都爱,虽然听不懂,也一个个瞎哼,一天被中国大
陆的翻译听见,大惊失色,“你们怎么会唱这首歌?”这下子才弄清楚哪里是什么古代
民歌, 有版权的!接着收音机里那个纯正的加拿大英语就唱起来示范,我几乎喷饭——
《上海滩》!
《上海滩》,曲词唱三者俱佳。叶丽仪刚柔相济的歌声,直透人心。
还有他众多的电影配乐,简直弹无虚发。《古今大...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482
28
第十二章

大年刚过,空气中还弥漫着爆竹的硝烟。父亲起了个早,坐在窑洞的窗前削铅笔。铅笔
是白丁弄来的,就一打,老上海的牌子货,父亲一直收着没舍得用。这会儿,他轻轻撕
开胶封,只见上下各六枝笔整整齐齐躺在白皮纸盒中,红黑漆表面,锃亮的铜头包裹着
挂霜的粉色皮擦,铅芯黑亮匀称,包木质地均一滑溜,还散发出淡淡的松香。平时,父
亲他们用的都是些笔杆弯曲变形、笔端伤缺、裂缝、开胶、油漆坑坑洼洼,写字着色深
浅不一,还动辄崩芯断芯的土产铅笔。比较之下,这盒笔真是上上品了。父亲拿起笔杆
,先在手掌上掂了惦,然后把笔头凑到小刻刀前,用大拇指一捻,刀锋在靠近笔头处走
过一溜浅浅的纹线。父亲以纹线为界,旋转着,慢慢削去笔头包木,露出一点笔芯,刮
尖,修改掉包木上那些凹凸不平的地方,再用手指顺溜顺溜,感觉园润以后,方才把笔
小心地放回到盒中。
门帘“呼”地一声被掀开,旅政治部主任山路走进屋。他打了声招呼,看都没看父亲一
眼,径直跨到火炉前,哈着气,烤烤手。父亲连忙起身,从屋角堆着的土豆中挑了两个
大号的,放在火炉的生铁盖上。
“来这么早,还没吃早饭吧?”父亲问。
“你回来得正好。”山路用冻得发红的手掌拔...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29
蔡洪平(菜花甜妈)被主召唤从菜市场到各地舞台--送你葱(爱)
《撒母耳记上》 2:8他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们与王子同坐
,得着荣耀的座位。
2011年5月中旬,中国达人秀节目中,一位名叫“菜花甜妈”的卖菜大姐,把帕瓦罗蒂经
典歌剧曲目《今夜无人入眠》进行了改编,自创了一曲名为《送你葱》的卖菜歌,让现
场观众陶醉而疯狂,相关视频这两天在网上被疯狂转载,网友称其为“中国版苏珊大妈
”。从而家喻户晓成为网络最红最红的红红人!!!她在博客中写道:我承认我的高音
天赋是上帝赐给我的。、、、感谢神的恩典,知道感恩的人上帝才会喜悦。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菜花甜妈蔡洪平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发表说:好喜欢圣经(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
的,必升为高)感谢上帝昨天又让我再一次经历了他的恩典! 花儿朵朵总是带给我奇妙
的惊喜.继合肥赛区拿到首张"怕死"卡,合肥唱区10强,昨天我又在广州唱曲100进20中胜
利凯旋,拿到了全国赛的票票,真的好像做梦一般呀哈哈. 我特别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
的那么多粉丝们,没有你们我是走不到今天的.昨天在现场我看到那么多甜粉们从大老远
...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1295
30
来自主题: AHU版 - 黄梅飘香
中国是个戏曲大国,早在东周、秦、汉时期,就有歌、舞、百戏,经数千年流布,
繁衍,现有剧种三百多个,剧目数以万计。
孕育生发于长江中游安庆的黄梅戏,乃戏曲“大家族”中佼佼者,是中华大地戏曲
百花丛中一株婷婷玉立的初放鲜花。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
右,在安徽、湖北、江西毗邻农村流行采茶歌(亦称采茶调),因民间社会交往,流传
于安庆地区,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民间小戏。清咸丰时期(1851一1861),黄梅
戏开始演出“本戏”(大型剧目)。辛亥革命后,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
“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汲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受到当地风土
、人情、语言的影响,使她得到了丰富和升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安徽省境
内,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
才,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戏剧种。生长在安庆桐城县的,已故黄梅戏表演艺术
家严凤英等一代名优,领衔黄梅戏剧坛以后,把黄梅戏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
是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拍成电影后,影响遍及全国,先后
有十
C*****e
发帖数: 2102
31
来自主题: FDU版 - 宋家王朝-2
嗯,十几年前的老电影了。当时看的时候也觉得不错,可是那两年真是太多好电影,这
部就算不上什么。张婉婷心里大概觉得,时也命也。
整出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蒋介石和宋美龄。这是第一次看到了我觉得可信的两人。以前
大陆电影里的蒋介石都被=庸俗化萎缩化,好像除了骂娘希匹什么都不会,而台湾电影
里的蒋的形像又被神化,都不成人形。这出戏里的吴兴国,演出了一个我觉得比较真实
的蒋这一代枭雄的感觉。尤其年青时的意气风发非常棒。想象当年那么一个年纪轻轻就
身居高位,而且让各路军阀都认作了老大的人当然是有那种豪气智慧和胸襟。还记得蒋
在攀亲时说:“她。。。,我也是留学东洋”。那种自信,非常漂亮。
我不太同意楼上说的乌君梅比较嫩。这是我看到的她演的最好的一出,而且她的戏份不
象张杨很多牵强的地方,也让她的表演自然可信。而张嘛,有的地方戏写得怪怪的,非
演员之罪。说回乌君梅演的宋美龄,这是我第一次不那么讨厌宋美龄。坦白讲我对美龄
小姐以前是颇为厌憎。人说相由心生,我觉得她长得就是一脸戾气。三姐妹最有名的那
张照片,庆龄就是自自然然的慈祥,蔼龄也明显是个钱串子,而美龄就是一脸的凶相。
就是她那么逸事,也都没什么好的
p*****u
发帖数: 14
32
来自主题: Anhui版 - zz 黄梅戏
黄梅戏又称黄梅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一带流行的采茶歌,起初是一种载歌载舞的
艺术形式,主要在灯节时期活动,又称花灯。逐渐流行于湖北黄梅县,安徽宿松、望江县
以及江西的九江、湖口等地。以后发展成为“两小戏”或“三小戏”,如打猪草,夫妻观
灯等。大约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流传到安徽省安庆一带,在怀宁发展成为“怀
腔”黄梅调,具备了安徽地方特色。清光绪五年(1879),黄梅戏在安庆北关外演出,未
能进入城区,据上海申报记载“一班有20余人”,“少年子弟及乡僻妇女皆喜之”。民国
15年(1926),黄梅戏唱进安庆城,开始有了自己的演出场所,出现了常年的社班。但大
多都保持着“三打(打击乐)七唱(演员)”的简陋形式。1949年4月安庆解放,地方戏

速发展,到1953年4月,怀宁等8县就有业余剧团400多个,演员4000余人,95%是黄梅戏剧
团。1952年,严凤英、王少舫参加省文化局在安庆举办的暑期艺人训练班,赴上海学习演
出。演出了打猪草、夫妻观灯,天仙配片段,大受欢迎。上海报刊发表了多篇文章,给予
高度评价。电台播音,唱片厂录制唱片,一时广为流传。1953年省黄梅戏
p*****u
发帖数: 14
33
来自主题: Anhui版 - zz 庐剧
庐剧原名倒七戏,主要流行于皖境的江淮之间,以合肥为中心。江南人称其为江北小
戏。南京人称为庐州戏,因合肥古称庐州,1955年改称庐剧。庐剧是以大别山一带的民间
歌舞、皖中皖西一带的流行俗曲为基础,杂以湖北麻城一带的花鼓戏发展而成的地方戏。
雏形时期称打锣腔。用锣鼓伴奏,演唱常用小嗓子,末句多用“邀台”(帮腔)。唱腔上
分东西中三路,各有特色。共和国成立前为地方小戏,只在地摊演出。共和国成立后,县
级以上的庐剧团一度发展到30多个。1957年4月,庐剧进京汇报演出《休丁香》,首都各

报刊发文给予好评,并到怀仁堂演出,丁玉兰等全体演员受到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的接见。
A*h
发帖数: 7925
34
安徽很擅长内斗内耗,所以人才蹲在安徽多半会埋没或者雪藏了。但是安徽人才离开安
徽多会很出色。
至于LZ说安徽的骄傲包括了黄梅戏,说到黄梅戏现在的境况比很多地方戏种和曲艺要好
。其实说的是10年前了。现在的黄梅戏因为内耗已经被折腾得差不多了,都快沦为茶楼
陪笑了:(现在说振兴安徽振兴黄梅戏,可是内耗遗留的问题哪个也没解决,相信也解
决不了,因为会动了安徽文化某些根基特点。
安徽值得骄傲的很多,但是安徽文化中的致命弱点就让它人杰地不灵:(
路人飘过~~
E****A
发帖数: 376
35
来自主题: Anhui版 - 安徽的戏
合肥好像也有地方戏,叫庐剧? 好像悲情戏比较多,比如老母亲骂没心肝的不孝子孙的
c*****r
发帖数: 2866
36
芜湖过去有自己的地方戏的,泥簧戏,也叫梨簧戏,我小时候还陪隔壁老奶奶去看过,
很黄很暴力,那时候还扫黄打非呢,居然还有好多老头老太去看。
现在估计很难看到了。
M*****a
发帖数: 161
37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关于东方的new age(1)
很久都没有听过粤曲了。看过我以前写的“情探”那个帖子的同学,应该记得欧小时
候唱过粤剧,可惜荒废已久。粤剧,如同一间放在箱底的戏服,偶尔不由自主地,还是
会翻出来,晒晒,看看,想想,叹口气,可惜再也穿不上了。
南国红豆日渐调令,很多地方戏慢慢走下坡路,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漂在万里之外,乡
音,熟悉的老家戏曲一响起,就会狠狠地触动了心底的那根想家的弦。其实,何止是戏
剧呢,就连戏剧伴奏的民乐,不也需要翻新吗,不然的话,慢慢地,就会被人遗忘了。
也曾经看过日本鬼子的传统戏剧,还是那个一板一眼的,也加入一些新的舞台元素
,比如用很新奇的舞台装备等等。创新派和传统派的平衡,从来都是各种民族艺术传承
的重要课题。到了九十年代初,从爱尔兰人,德国人那里,我们接触到了一种新的音乐
形式:new age。这个定义很复杂,我就不多说了。欧洲人的new age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被所谓新潮的摇滚音乐闹得浮躁不已的全世界人民,都从new age里面汲取清新润肺
的片刻安宁。原来儿时的民谣,传统的乐器,也可以在电子合成器的帮助下,重新焕发
出意境高远空灵的魅力。
一直很想写点儿关于东方的new
b*z
发帖数: 1372
38
觉得灰常多才多艺啊。普通话这么好,还会讲上海话,还多种地方戏和中国乐器,人还
是业余时间搞的。。。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02/news-gb2312-1018937.html
wh
发帖数: 141625
39
第一个帖子是说真实质朴的口语,是以前读书听歌版的wzxm写的:
发信人: wzxm (蚊子凶猛),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苏芮:《花若离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22 22:59:06 2010, 美东)
无字的情批真的好听 又听了一遍,又叹了一遍,词也妙,曲也妙,词是许常德,曲是
游鸿鸣,这都是自称一家的高手了,黄乙龄唱得也好
阿嬷不识字
但是有一张情批写乎伊
经过几十年不曾拆过
她讲写字不如相思
我甲阿嬷问
阿嬷的情批是写啥咪
伊讲情人欲爱无勇气
才来用字骗情意
如果你想像力丰富,这首歌短短的这么一百个字,浓缩了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故事性
,情节感这么强烈的歌词很吸引人,就好像海上冰山,引你去想下面到底藏了什么样的
悲欢离合。这样的歌,这样的词,两个字:有料。
----------
台语歌也在进步,或者说进化。经过相当一批音乐人的努力,把早期台语歌里很多“俗
”的成分(用词,内容)尽量去掉了,让它更上的了台面,无字的情批就是很好的例子
,词曲作者都是在华语流行音乐成名成家的。而且很多人也在探索新的方式,比如江蕙
的落雨声,词...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41
来自主题: Hebei版 - 听书琐忆
乐亭大鼓,又叫京东大鼓,是在冀东一带流行的地方戏。唱大鼓的演员,我们
这里称之为“说书的”。
农村的文艺活动不是很多,除了露天的电影,便是听说书、看戏、和看耍皮影的。
家乡的俗语说“诌书礼戏,唱影的放屁”,是说说书的先生一般都特别喜欢神侃,
而所说的内容和原本的书,也不知道差多少了。
说书其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说段子,另一种是说“出子”。段子就是一个小段,
整个是用唱腔。而出子则是长篇,今天说不完明天说,象袁或成讲评书似的。而
以说为主,中间夹杂着唱。
我生长的村子不是很富裕,请不起戏班。而皮影在民间已经很少有听众,请说书
的却是我们村的一个传统--虽然随着电视的普及,来听的人越来越少。
对小孩子而言,去听说书的时候两件事情最重要。一个是日间的“占地方”,另一个
则是晚间的买小吃。中午过后,村里的小孩子们便在村中央的空地里开始“划界”,
这一块是你的,这一块是我的,以为自己和家人准备足够的空间来听书。自然每个
人都占大的出奇的一块地。而到晚间人逐渐来的时候,小孩子们因为没有权力
或者实力来保卫自己所占的地方,也便逐渐缩小自己的领地,直到自己的家人来齐,
或者书已经开讲,也便不再计较别人
d**z
发帖数: 294
42
《梨园春》
《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在1994年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
1999年3全面改版后的栏目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全国同类栏目普遍处于低潮的环境中,
经过不断论证和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条现代电视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
尤其是戏迷擂台赛的设置,充分调动起戏迷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也使栏目收视率不
断攀升。改版第一年平均收视率稳步上升到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位达14.26%;2000
年至今平均收视率保持在18.6%,最高达35.7%,受到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成
为河南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
《华豫之门》----美女主持人陈琨
节目以知识,趣味,娱乐,时尚为构成元素,用游戏娱乐的形式展示华夏文化,以受众
的广普性为目标。所选主题都比较贴近大众。宗旨是:在文化解析中发现河南,在谈论
古今中塑造河南。在欢快的节目气氛中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原文化。《华豫之门》被称
为鉴宝节目的“最高法院”。
《武林风》、
武林风是河南电视台主办的一档以武术比赛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该栏目时长70分钟
,以搏击比赛为主干,由《绝活》《名人》《表演》《参与》等四大版块组成
《... 阅读全帖
d**z
发帖数: 294
43
《梨园春》
《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在1994年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
1999年3全面改版后的栏目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全国同类栏目普遍处于低潮的环境中,
经过不断论证和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条现代电视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
尤其是戏迷擂台赛的设置,充分调动起戏迷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也使栏目收视率不
断攀升。改版第一年平均收视率稳步上升到河南卫视播出节目的第一位达14.26%;2000
年至今平均收视率保持在18.6%,最高达35.7%,受到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成
为河南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
《华豫之门》----美女主持人陈琨
节目以知识,趣味,娱乐,时尚为构成元素,用游戏娱乐的形式展示华夏文化,以受众
的广普性为目标。所选主题都比较贴近大众。宗旨是:在文化解析中发现河南,在谈论
古今中塑造河南。在欢快的节目气氛中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原文化。《华豫之门》被称
为鉴宝节目的“最高法院”。
《武林风》、
武林风是河南电视台主办的一档以武术比赛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该栏目时长70分钟
,以搏击比赛为主干,由《绝活》《名人》《表演》《参与》等四大版块组成
《... 阅读全帖
M******7
发帖数: 2904
44
俺怎么从来冇听说过祁剧?哪个地区的?
大庸的地方戏叫“阳戏”,很难听的。每句都分四段,前三段低沉,最后一段就像“打
长喊”一样。小时候第一次听,被吓了一跳。
(打长喊的意思,就是竭尽全力地尖叫一声)
这个渔鼓,我们叫“渔鼓筒”。喜事丧事都会请人来“打渔鼓筒”。我也从来没有爱听
过。
H**7
发帖数: 8624
45
来自主题: HuNan版 - Sat Shit!
滋味不错, 确实很鲜!
后来在鲁迅故居听讲解员介绍, 原来越剧就是绍兴地方戏, 后来唱到上海去, 成了
中国第二大剧。
h*****e
发帖数: 3619
46
来自主题: HuNan版 - 也正告一下湘里湘亲
那就好!!! 地方戏的发展需要我这样的志愿者. 赫赫
其实,俺觉得俺要去吼秦腔可能更合适一些. 哈哈...
m***o
发帖数: 17656
47
佩服高人,对地方戏很有研究,从名列榜首的《卖油郎》来猜,LZ是不是来自扬州?

帮人剽窃传统曲牌的知识产权、通过把中国文化解构成“元素”来迎合洋人而捣鼓出来
的不伦不类的东西,放到《十三叉》里面更是为虎作伥了,比那个龚琳娜的《忐忑》或
央视的《大裤衩》好不了多
无锡景》(吴语民歌),亦或别名《侉侉调》,都可以算作传统艺术,唯独这个张十三
的“秦淮景”不能算,别的不说,单就这个拿苏州话来唱南京的方式就惊起我一身的鸡
皮疙瘩。
包括其他一些电影电视也曾用过,比如吴莺音1957年《我有一段情》和张柏芝《天涯歌
女》连续剧(但没有《十三叉》这么令人感到恶心的,简直是以山寨手法制造伪民歌,
拿中华最曼妙之音以侍洋人
统版本的风格差异之处吧。
员葛瑞莲演绎的《卖油郎》中的叹五更:
S**********r
发帖数: 5265
48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周末,晚睡,瞎说
刚刚和一个高中同学聊完天,不知咋的就想家了.一年零5个月没回家了,不算太长,但也
绝对不短了.随便写写对家乡的印象吧.
小时候就知道自己是南通人,说的是南通话.那是有两个南通,一个大(市),一个小(县).
后来南通县扯县建市,就改名叫了通州市.应该来自于古地名,所以才有了拿个著名的对
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下联有两个:比较著名的可能是男学生女学生,男女
学生生男女.其实更对仗的应该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北通州可以通北京,也
算交通发达.但是南通州则不然.在长江北岸的小旮旯里,交通其实还是很闭塞的.铁路应
该是最近才有的,飞机场稍微早点,应该也是90年代末的事情吧,但是那时一般人谁坐飞
机啊. 往南,苏通大桥建成前基本轮渡.小时候去上海都是坐船,上大学第一年去上海,还
是坐的轮船.晚上上船,早上到的上海.然后55到五角场.然后走到学校.结果没过多久,那
个航线就取消了,我也算最后的几批乘客了. 回家每次都很麻烦,坐车,然后车上渡船,过
江,然后车下渡船.有时等轮渡都要一个多小时. 但是没坐过的人感觉还是很新鲜的.每
次面对大江,胸怀总是激荡,总想做首诗什么的.但最后...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1126
49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吕剧《李二嫂改嫁》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nStage 讨论区 】
发信人: LanHuaMei (懒画眉), 信区: OnStage
标 题: 吕剧《李二嫂改嫁》
关键字: 吕剧《李二嫂改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8 09:51:40 2010, 美东)
山东的地方戏,好亲切!
《张大娘淘完了米》
The origina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6cpsFw7ShQ
Here is a little adorable gir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n0xF94UtlY/
L*******i
发帖数: 1126
50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家乡吕剧介绍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秦腔、京剧、越
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每一种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家乡的吕剧
也不例外,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了。
吕剧是山东的地方戏,大约是在1900年冬,山东广饶琴书艺人时殿元借鉴京剧艺术形
式,第一次将琴书段子《王小赶脚》改为化装演出,这是吕剧最初的表演形式。
吕剧的题材多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女性永远是吕剧的忠实观众,因此,在山东
农村吕剧有这样一个不雅的绰号——“拴老婆的橛子。”
吕剧音乐是在从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坐腔洋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其唱腔以板
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深受人民的欢
迎。
吕剧作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自本世纪初开始登台亮相,到本世纪中叶达到鼎盛,出
现了很多烩炙人口的剧目,比如《姊妹易嫁》、《王汉喜借年》、《李二嫂改嫁》……
凡是有山东人的地方,都有吕剧的旋律在飞扬。
吕剧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剧,但随着流行歌曲、港台、日韩文化的充斥,以及市
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吕剧的了解越来越少了,虽然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剧种,但有很多
人却浑然不知...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