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士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3
发帖数: 8525
1
北京连派—革-命—理论家王玥波曾经指出,士绅情怀就像青葱时代里一场久违的春梦
,动不动就在那些渴望廉价政治理想的人们心中温馨一下子。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态度的,特别是一些长时间能够影响民众价值判断的文化。也正因
为这些文化态度所左右的价值观,使得在大部分民众的大部分历史时期中,先天的性的
对很多推动中国历史的伟大人物、思想和决策抱有不公允的态度。
秦始皇、朱元璋、朱棣、雍正,这些历代口碑相传的荒*河蟹*君和黑暗政治,我们今天
都知道他们的时代历史功绩不下于唐宗宋祖,所谓的暴虐狠毒也未必对国家概念上的民
生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但是这些确立了中华统一格局、推翻了残酷奴隶统治的伟大时代,这些跨越漠北西洋、
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丰碑,他们究竟在什么价值观的判断下传承了如此颠扑不破的恶名呢?
这个价值标准就是士大夫-乡绅体系。
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历史上很多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判断,都在于是否给士绅阶层保留
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和凌驾于底层人民之上的利益空间。说白了,就是要对士大夫们留足
面子、给够特权、分够利益。
历史上,给士绅阶层以足够当家作主地位的君主,争气的肯定被捧为贤德圣明之君,不
争气的多少...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
西方国家为什么惧怕毛泽东(2009-05-21 14:30:28)转载标签: 官商圣雄西方国家士绅
毛主席中国杂谈 分类: 史海钩沉历史回顾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西方世界里,他们欣赏
两个非他们族类的人物,前一个是印度的甘地,后一个是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甘地的绝
技就是“不抵抗”,虽然使印度独立了,但也让印度分裂为三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而且使印度成为了一个封建社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只在特权阶层
内部体现。戈氏的绝技是“新思维”,其实就是做西方思想的顺民,结果苏联倒塌了,
国家分裂了,其主体国家俄罗斯成了三流国家。
西方为什么吹捧甘地和戈尔巴乔夫,前者虽然用乞讨的方式让印度半岛独立了,但
并没有实质损害西方在此地的利益,也没让西方感觉到丢脸。印度至今是英联邦的成员
。后者戈尔巴乔夫更是解除了西方的心腹大患,让西方更是有胜利者的感觉。对于这样
两个人物,西方怎么能不喜欢?戈尔巴乔夫得到了诺贝尔奖,甘地得到了“圣雄”的称
号。我至今不明白,“圣雄”到底是什么意思?
毛主席的绝技就是:“造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个新中国建立
...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7667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族长和士绅想更进一步
族长和士绅想更进一步,就只能搞奴隶制,因此选择了清国继承道统
说白了吧,中华文明宋朝灭亡的时候就已经消亡了,后面只是不断崩解
到老毛打破一切,有了进步的希望,结果邓一来,又开始崩解
到现在中华都找不到自己存在的高级意义
什么生存权第一,有钱就行的口号,根本就是向动物看齐,所以不可能成为什么新理想
,也不可能有啥软实力和号召力。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还是要有比生存和享乐更高的精神追求才行,共产主义可以是个
意义,弘扬神的恩泽可以是个意义,维护人道接近天道可以是个意义,唯独习搞的这套
纯动物性的东西不可能。
所以不能怪文化人外F, 中华的领导者们丢失了自己的文明,文明的记忆也逐渐消失,
却不能创造新的意义,被别的文明挖墙脚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s****y
发帖数: 704
4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609/9957.html
一、前言
传统中国县以下的基层权力结构,始终是中外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
。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即巳注意到“从县衙门到每家大门之间的一般情形”
“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中国传统中央集权的专
制体制和地方自治的民主体制打交涉的关键。如果不弄明白这个关键,中国传统政治是
无法理解的” 。在中国二千年来的地方政府层级变迁过程中,县级政区是最稳定的一
级基层政区。皇帝任命的地方官员到县级为止。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而认为县衙以下处
于一种 “权力真空”状态。事实上,在县衙以下的基层社会,实际存在着三个非正式
的权力系统在运作:其一,是附属于县衙的职业化吏役群体。如清代州县吏役人数,大
县逾千,小县亦多至数百名 。其二,是里甲、保甲等乡级准政权组织中的乡约地保群
体。这一群体每县亦有数十至数百人不等 。其三,是由具有生员以上功名及退休官吏
组成的乡绅群体。据张仲礼研究,19世纪前半期中国士绅总数巳达到100余万 ,平均每
县有六七百名...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5
“诸君都听好了,普通军户的,第一批银圆,每户暂且只换十圆,汉籍优先……”
“……银圆真假辩别,众将士要仔细记在心上,大致有听声响、观外形、体重量、
看成色几个门道……最便的,便是吹,凡真的银圆,声响尽是柔和悦耳,那声音嘶哑短
促的,便为假……”
听着下方声音,楼上士绅与几个随从,都不知不觉的依样吹听,果然一种悦耳的声
音传入耳中。
“……还有,重要一点,真的银圆,成色皆是九成五,未达到九成五的,尽是假货
,九四、九三都不成,若有发现假货的将士,要立时向银钱司举报,吾等定诛之……”
看下方静静排队,仔细倾听的民众,个个秩序井然,士绅眼中现出叹息之色,怪不
得这些人被称为众将士,观此些民众,战事一起,只需稍稍操训,便是敢战精锐,几年
过去,东路越发不同。
回到座位,那相貌堂堂士绅,抚摸手中银圆不语,身旁文人随从也坐下,玩弄手上
的银圆,或摸或吹。
良久,士绅叹了口气:“往来京师价,纹银一两,买钱六百,其贵贱只在零与二十
之间,自圣上践祚,与日俱迁,至去年,已卖至二千矣,夏秋间,更二千几百矣,何故
也?”
他说话时,带着浓厚的晋地口音,而且浓眉掀起,颇有一种锐气昂扬的味道。
“制钱贱之所由来...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6
原创:谌旭彬 史料搬运工 微信号 shiliaobanyungong
功能介绍
人事终变,天道能还。
文 | 谌旭彬
今天是“双十节”,亦即“辛亥革命纪念日”。纪念辛亥革命,自然就要谈到一个话题
:清廷为什么会灭亡?或者换一种问法:清廷灭亡的真实历史逻辑,究竟是怎样的?
“民意所趋”、“腐败亡国”之类的说法,自然是扯淡的。没有“力量兑换机制”的民
意,必然是连狗屁都不如;没有“恶政惩罚机制”的腐败,同样也从来不会构成统治机
器的危机。
对帝制政权而言,真正构成致命威胁的因素,只有两类:
(1)外敌入侵,朝廷威望折损乃至趋零。
(2)蛋糕分配机制生变,内部利益集团发生分裂。
清廷在进入20世纪之际,恰恰完全满足了这两点。
1880年代的中法战争,1890年代的中日战争,虽然对清廷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也使部分
体制内要人产生了变革的想法-——中法战争期间,两广总督张树声曾用遗折的方式呼
吁朝廷开设议院,建议一种新的“朝廷内部民主决策机制”,以之取代现有的最高层决
策模式——众人论政于议院,而非一、二人独裁于深宫。戊戌年的改革上书,也大体不
出这个范畴——但总体而言,此一时期,朝廷的威望仍在...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方言问题
上古就不说了,都是推测。
只说近古的儒家科举时代,文官政治的特点是“小政府”。县是基层政府!!
而且搞行政的县令+衙役就那十几个小猫。别的还有些官,不搞行政,比如学政,和楼
主说的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你再看明代的行政省政府,理论上就一个光杆省长,别的没
有了,连固定的办公处所都没有。现在的省政府有多大?多少编制?
再加一个御史,不过那位不直接管理行政了。
这个体系如何运作的。
一般来说,县令等等只和文人打交道,一般是所谓的士绅。不过也不能简单用金钱和地
主来理解。因为很多 “土地主” 一样被瞧不起,虽然有地有钱,却不属于这个阶层。
而穷光蛋也有名人,比如道德文章有名的,神童,等等,虽然是穷光蛋,一样是士绅阶
层。你看看明朝的小说,就能看出来。穷光蛋读书人能和县令平起平坐,互相交流。土
地主有家财万贯,却夹着尾巴做人。
从曾国藩等人的日记,传记可以看出,士绅,部分用科举成果来定义,但是更主要是靠
水平,你一张口,大家就知道是不是自己人。你作弊得了科举学历也没用,一张口,一
动笔,大家就知道了,然后直接鄙视。
簡單的说,基层士绅主要是靠你的学术水平定义,而非财富,土地,甚至科举排名(当
然,...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废止科举后遗症:庶民的世界
杨念群 翻译教学与研究 微信号 fanyiluntan
功能介绍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现在有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对科举制有非常大的误解。
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科举制被污名化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大家可能耳熟能详的就
是《儒林外史》、《范进中举》,我们从中学课本里已经耳熟能详的故事:范进多少年
没中举,到了四十岁突然一下子就中举了,之后就变疯了。
给人的感觉,考科举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是非常折磨人的过程。那么在这个折磨人
的过程和漫长的科举应试过程之中,人是逐渐地被摧残,心理逐渐崩溃,到最后达到疯
癫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对科举制的印象。
科举的污名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认为科举制的核心内容就是考八股文。
什么叫八股文?把古代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里面若干的词、段落拿出来,然后按照非
常严格的格式写出一篇类似现在所说的作文。这个格式是非常严格的,而且要经过长期
的训练,读一些经典和著述——主要是朱熹的注释,以这个为核心来进行作文的训练。
当然这个训练是非常有难度的,我们知道科举基本是经过最初的生员考试到秀才,秀才
完了经过不断...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9
若穿越到一百年前那个斑斓的时代,张鸣自认为最接近的是报人――那时,有坐过西牢的名士章士钊,写过“煽动祸乱”文章的黄侃、何海鸣,开过天窗的《国风日报》报人……“没有他们牛。”
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图片:zhengphoto)
他自称横跨三界:历史学界、政治学界、大众传媒界,“谁让我当孙子,门都没有。”读者和市场,是他真正的“靠山”;让自己兴奋,是写作的惟一动力
4月8日,人大教授张鸣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了一条消息:4月,自己将奔赴杭州、绍兴、宁波等地举办讲座,主讲自己为辛亥革命百周年而写的历史新作――《辛亥:摇晃的中国》。
正撞上海峡两岸辛亥革命专题大学辩论会被取消的消息在微博上传播,三城的“粉丝”们热烈回应,当即涌现三十多条评论,询问、转发讲座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紧接着,一位“加V”人士在微博上揪着骂他是“西奴”,并恐吓说――有人正儿八经地在“记账”了。
已知天命的老头儿斗志昂扬,立马回以3条火药味颇浓的微博,一派开打的架势:“敢不敢来真的,打一仗?”“我告知你们那么多次我的讲座,时间地点,倒是来呀,拿什么家伙都行,我等着。”
“我就是个写字说话的人”
自2010年春受邀开通微博以来,张鸣... 阅读全帖
b*******7
发帖数: 907
10
改革的攻坚之年,终于到来。在晚清最后十年的改革进程中,没有哪一年比1908年更为
关键——呼唤真改革的民意,在这一年第一次以运动的方式爆发出来。朝廷如何应对这
汹涌澎湃的民意,直接决定着人心的去留与改革的成败——但终究,朝廷还是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假改革、反改革之路;革命,也终于不可避免……
反改革案例一:下达谕旨,禁止绅商和学生“干预国家政治”
1907年12月,清廷下达谕旨,用十分严厉的口吻谴责“各省绅商士庶”干预朝政。谕旨
说:近年以来,各省绅商士庶,遇有内外政事,动辄拿立宪说事,“相率干预,一唱百
和,肆意簧鼓”,以此干预朝廷决策,着实可恶。谕旨明确强调,立宪法开议院这种国
家大政,决不是人人都可以议论干预的——“各国君主立宪政体,率皆大权统于朝廷,
庶政公诸舆论,……其开设议院专为采取舆论,……固非人人皆得言事,亦非事事皆可
参预。”
禁止“绅商士庶”议论立宪事宜的同时,1908年1月,作为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学
部,也秉承朝廷谕旨,明文禁止学生干预国家政治。在其下达给“大学堂”(清末大学
的通称)的文件里,如此严厉规定:
“(学生)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及离经叛道、联名纠众、立会...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11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耻辱、羞愧、畏惧或者种种不堪,我都难以理解,父亲何以如此
持久地回避提及他的父母兄姊。即使在他暮年的平淡岁月里,也始终保持着拒绝回忆的
习惯,而不像大多数老人那样爱唠叨过去的痕迹。他像一个纯粹凭直觉而熟稔行路的盲
人,总能巧妙地避开坑洼一样躲闪着那段凹陷的岁月。以致于让人误会他几乎像陨石一
样来到这个星球,他的身后是一片巨大的虚空;他来时的路飘渺无迹,只是仅供凝思而
永远难以洞彻的沉沉星云。
这似乎意味着我的血液之河只上溯到父辈就枯涸了,我像一条没有源头的细流般在大地
上慢慢洇干。但这是不合逻辑的,不管祖父母的存在怎样如同传说一样难以亲近,我相
信父亲和我都永远根据在那个庞大家族的废墟上。它在若干年的隐秘梦影里,在浩淼难
问的冥冥之中,默默地提供了我们两代人在苦难泥土上存活的力量。
我真正得以窥见父亲的家史是在他不治而逝之后。那是一九九四年的冬天,我在警察的
陪同下赶回恩施奔丧。父亲在一面血红的党旗下似乎安详了,带着他隐忍一生的巨大秘
密等待着最后的火焰——他几乎已决意要将一切胸中块垒都花为灰烬——他唯一的遗嘱
是把骨灰撒向清江,让流水带他回到老家。
老家?老家?我...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43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马平:解放战争研究的五层境界
http://www.guancha.cn/MaPing/2015_01_02_305059_2.shtml
马平:《智取威虎山》| 解放战争研究的五层境界
马平
马平
媒体人,前工程师
发表时间:2015-01-02 08:37:15
字号:A-AA+
关键字: 智取威虎山徐克解放战争东北战场毛泽东蒋介石林彪组织动员
三 解放战争研究的5重境界——外篇
影评到这里其实已经写完了。接下来,我想谈谈影片之外的解放战争,从另一个角度夸
夸徐克的明智,或者徐克的额外运气。
1 好人?坏人?
几代人以来,中国人对解放战争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正是徐克这一版电影的叙事风格—
—解放军是好人,国民党兵是坏人。好人为老百姓打仗,英勇无畏;坏人为反动势力看
家护院,战战兢兢。人多的时候,坏人偶尔会赢,但只要解放军集中兵力或是擒贼擒王
干掉反动军官,战局立刻就是一边倒。至于为什么解放军是好人?为什么国军坏人多还
要打败仗?为什么只要干掉军官,坏人就一哄而散?看电影、听故事的小孩子不会想那
么多。甚至许多成人也持类似的看法。反正是几十年前的旧事,反正“好人”最后赢了
,搞那么清楚干啥呢?
2 土改 保卫...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历史的眼睛
2017-08-20 时间背后 微信号
功能介绍
时间的密码
文|/萧功秦
不久以前,我们去看一位从美国回上海探亲的朋友。这位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二十
年前赴美国留学,他谈到多年以来在美国生活,感触最深的是,在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
追求,与西方人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别,那就是旅美中国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无
论属于哪一个阶层,似乎都非常重视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只要中国人在一起,无论是
台湾人、香港人、大陆人还是多年旅居美国的华侨,都非常实际,讲求生活的享受与安
乐,中国人平时谈话的内容不外乎是房子、汽车,在世俗生活的享受方面似乎有很强的
从众心理,不像西方人在人生追求方面那么多元化。
在西方,确实有不少人只关心自己的物质生活,但也确实有为数不少的人在追求其他东
西,例如有的人喜欢冒险,而在日常物质享受方面则相当随便,有的人成了事业上的亿
万富佬,但生活却十分朴素,始终开一部普通的车子。钱赚得再多也不会想到买什么高
级轿车。他们对于别人以何种方式生活,追求什么,物质生活得如何好,可以完全不在
乎。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价值。
换言之,中国人的人生追求相对而言则十分单... 阅读全帖
y***c
发帖数: 676
14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664
萧功秦: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发布者 thchen 在 11-04-13 08:34
萧功秦

不久以前,我们去看一位从美国回上海探亲的朋友。这位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二十
年前赴美国留学,他谈到多年以来在美国生活,感触最深的是,在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
追求,与西方人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别,那就是旅美中国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无
论属于哪一个阶层,似乎都非常重视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只要中国人在一起,无论是
台湾人、香港人、大陆人还是多年旅居美国的华侨,都非常实际,讲求生活的享受与安
乐,中国人平时谈话的内容不外乎是房子、汽车,在世俗生活的享受方面似乎有很强的
从众心理,不像西方人在人生追求方面那么多元化。在西方,确实有不少人只关心自己
的物质生活,但也确实有为数不少的人在追求其他东西,例如有的人喜欢冒险,而在日
常物质享受方面则相当随便,有的人成了事业上的亿万富佬,但生活却十分朴素,始终
开一部普通的车子。钱赚得再多也不会想到买什么高级轿车。他们对...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5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二卷 第十一章 名声
就在包令等人准备告辞的时候,佐领刚安匆匆进了偏厅,一脸的焦急,这种表情可是很
少在他脸上出现。
协领出缺,叶昭和穆特恩已经写折子保举他迁升协领,这人沉稳的很,叶昭对之颇
为看重。
“大人!城外聚集了几十名乡绅送上陈情书,反对夷人进城!”刚安甩袖子打千,
急急的禀道。
叶昭微微蹙眉,刚安所说的城外自然是指旗城之外,广州城守旧的士绅、担心洋货
进入断了生计的商人、以及数目庞大的“爱大清国”的贩夫走卒,都是排外的生力军,
曾经在第一次中英战争时火烧十三行,据说当时十三行熔化的银水铺满了整条街。不过
第二次中英法战争之后,广州城破,英法联军进城,却令广州人猛的惊醒,虽然排外依
然,学习西洋却蔚然成风,俨然成了上海外思想最开明的地区。
不过这些爱国份子怎么就得到信儿了?不消说,是知道内情的人放出去的风。
会是谁呢?叶名琛?叶昭就摇了摇头,他固然思想迂腐,却不会背地做这等事。可
如果是富良?他可是刚刚来广州没多久,必然有人出谋划策而又鞍前马后的勾串士绅,
这个人,多半就是汉军旗副都统松玉。
叶昭心思电转,却已经叹息着对茫然看着...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6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二卷 第十一章 名声
就在包令等人准备告辞的时候,佐领刚安匆匆进了偏厅,一脸的焦急,这种表情可是很
少在他脸上出现。
协领出缺,叶昭和穆特恩已经写折子保举他迁升协领,这人沉稳的很,叶昭对之颇
为看重。
“大人!城外聚集了几十名乡绅送上陈情书,反对夷人进城!”刚安甩袖子打千,
急急的禀道。
叶昭微微蹙眉,刚安所说的城外自然是指旗城之外,广州城守旧的士绅、担心洋货
进入断了生计的商人、以及数目庞大的“爱大清国”的贩夫走卒,都是排外的生力军,
曾经在第一次中英战争时火烧十三行,据说当时十三行熔化的银水铺满了整条街。不过
第二次中英法战争之后,广州城破,英法联军进城,却令广州人猛的惊醒,虽然排外依
然,学习西洋却蔚然成风,俨然成了上海外思想最开明的地区。
不过这些爱国份子怎么就得到信儿了?不消说,是知道内情的人放出去的风。
会是谁呢?叶名琛?叶昭就摇了摇头,他固然思想迂腐,却不会背地做这等事。可
如果是富良?他可是刚刚来广州没多久,必然有人出谋划策而又鞍前马后的勾串士绅,
这个人,多半就是汉军旗副都统松玉。
叶昭心思电转,却已经叹息着对茫然看着...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5693
1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饿死千万:大清国如何维稳
新浪不错么,这种文章也敢上推荐页。
后面的网友回帖也很劲爆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0e8a770100pa9d.html
【雪珥专栏“天子脚下的特区”10】
大清国抗灾
“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在一场200年不遇、死亡过千万的大灾面前,却没有伴
生大规模的社会动乱,究竟是什么令大清帝国躲过了这致命的挑战?
【雪珥公告】雪珥博客所有文字,可供任何非商业性质之博客、微博、论坛等任意转载
,但需注明出处。未经雪珥本人书面许可,任何报刊不得擅自转载,敬请自重。“雪珥
传播”已经中国国家商标局注册在案,为维护雪珥及相关合作媒体之合法权益,对任何
侵犯雪珥商标权、著作权之行为,雪珥传播之法律团队将予以追究。谢谢理解。雪珥信
箱:s*******[email protected]
天津城被大量的灾民和大量的赈灾粮填塞得满满的。
灾民们操着南腔北调,除了来自直隶本省的,也有不少来自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
地。而赈灾粮则是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及时输送到各地,大量积压在天津,“米至天
津竟为止境”。
从1876-1878年,整整三年,包括直隶在内,整个华北...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8
阮景东:历史学家黄仁宇为何要说毛泽东的好话
核心提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改革了中国底层结构,结束了在中国绵延2000余年的
士绅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高层与底层的直接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调配一
切资源使中国向工业文明迈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跟分封、郡县一样伟大的制度构建。
相同题目的文章韩毓海写过,本文是在他的基础上展开一下。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改革了中国的农村,创造了一个新的底层结构
,并将农业上的剩余用于工业,蓬勃发展的工业又吸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时至今日,人们仍无法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工业化对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
意义。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更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至今在为数不
多实现工业化国家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经历了100多年,而且进行工业化的资本
原始积累是建立在血腥掠夺之上,德日工业化资本依靠的是战争赔款,而中国49年建国
后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局面。如何进行工业化?是先积累后发展,还是走出一条迥异于
西方的发展之路,显然是后者。这就需要将农业上的剩余用于工业,中国过去2000多年
历史中,农业上的剩余一直是以田租和高利...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灭亡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朝的灭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5 15:02:32 2011, 美东)
贪腐是表,本质是财富集中,在农耕时代就表现为土地兼并。 [ 洒落 ] 于:2011-10-
24 12:15:50 复:3592783
明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其根本原因不是贪腐,而是土地兼并造成的税源枯竭。
明朝中期以后,朝廷税收的基础自耕农大量破产,而有功名的士绅官僚阶级有税收优惠
甚至免税,大量的土地隐瞒在士绅官僚名下,再加上明朝是典型的小政府,朝廷无法对
东南沿海地区发达的工商业和矿业进行有效征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税源枯竭,政府
连年财政赤字,以至于无法支付边军士兵的饷银。一旦军队开始大规模欠饷,战斗力必
然下降。明朝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主要靠将领的私兵保证,也就是所谓的家丁。
万历四十六年,杨镐兵败萨尔浒,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万历年间最优秀的将领和最
精锐的军队几乎全部葬送在萨尔浒。以明朝后期政府的财政状况,显然无法承受这个结
果。此役之后,努尔哈赤的后...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26
20
维基辛亥革命回顾:
自1895年的公車上書,在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要求更深層的改革。當中康有為、梁啟超
等人物成為維
新派,主張在體制內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國,在皇權之下大幅改變政治及社會制
度。維新得到
光緒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開展戊戌變法。但是進行103天以後,因清室內保守
勢力發動政變
而告流產。部分維新人物流亡海外後,主張繼續維持皇室,實行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度,將政治實
權逐漸交出至民選政府。主張這種變革方法的當時被稱為“保皇黨”或“立憲派”。
立宪运动的兴起
主条目:立宪运动
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
过立宪,但立
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便
曾发表《立
宪法议》,鼓吹君主立宪制。梁启超也成为日后中国立宪派的首领。在该文中,梁启超
认为世界之國
分为“君主之國”、“民主之國”两类,而世界之政分为“有憲法之政(亦名立憲之政
)”、“無憲法之政
(亦名專制之政)”两类。“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國民謂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
曰君主專制政
体,二曰君主立憲政体,...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朝的灭亡
贪腐是表,本质是财富集中,在农耕时代就表现为土地兼并。 [ 洒落 ] 于:2011-10-
24 12:15:50 复:3592783
明朝末年的内忧外患,其根本原因不是贪腐,而是土地兼并造成的税源枯竭。
明朝中期以后,朝廷税收的基础自耕农大量破产,而有功名的士绅官僚阶级有税收优惠
甚至免税,大量的土地隐瞒在士绅官僚名下,再加上明朝是典型的小政府,朝廷无法对
东南沿海地区发达的工商业和矿业进行有效征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税源枯竭,政府
连年财政赤字,以至于无法支付边军士兵的饷银。一旦军队开始大规模欠饷,战斗力必
然下降。明朝后期,军队的战斗力主要靠将领的私兵保证,也就是所谓的家丁。
万历四十六年,杨镐兵败萨尔浒,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万历年间最优秀的将领和最
精锐的军队几乎全部葬送在萨尔浒。以明朝后期政府的财政状况,显然无法承受这个结
果。此役之后,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在辽东的局面完全占了上风,明朝的势力步步收
缩,最后从辽东退到了宁锦。
天启年间,辽东局势尚未完全糜烂,这是因为天启拿九千岁当工具,还能从士绅官僚口
中讨点银子出来,以构筑宁锦防线,暂时稳住了辽东局势。崇祯即位以后,拿掉...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真实民国(技术男出手了,大家快收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8 02:38:49 2013, 美东)
真实民国 (技术男出手,很多数据和实际例证,大家可以跳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二、是谁在怀念民国时代?
三、什么是“民国范儿”?
四、所谓“不重视知识分子”的真相
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
六、民国地主不好当(南方篇)
七、光怪陆离的东方魔都
九、国齤民党杀自己人比杀共齤产党还狠!
小结:民国很黑的,大家不要萌它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按照我们在传统教科书上读到的信息,从1912年清朝覆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民
国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主权沦丧、积贫积弱、灾祸不断、饿殍遍地
、军阀混战、列强横行、日本入侵……在《包身工》、《白毛女》、《三毛流浪记》、
《茶馆》、《骆驼祥子》等脍炙人口的革齤命主流文学名著之中,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
,反映了民国时代社会动荡、剥削残酷、民不聊生、朝...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真实民国(技术男出手了,大家快收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8 02:38:49 2013, 美东)
真实民国 (技术男出手,很多数据和实际例证,大家可以跳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二、是谁在怀念民国时代?
三、什么是“民国范儿”?
四、所谓“不重视知识分子”的真相
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
六、民国地主不好当(南方篇)
七、光怪陆离的东方魔都
九、国齤民党杀自己人比杀共齤产党还狠!
小结:民国很黑的,大家不要萌它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按照我们在传统教科书上读到的信息,从1912年清朝覆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民
国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主权沦丧、积贫积弱、灾祸不断、饿殍遍地
、军阀混战、列强横行、日本入侵……在《包身工》、《白毛女》、《三毛流浪记》、
《茶馆》、《骆驼祥子》等脍炙人口的革齤命主流文学名著之中,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
,反映了民国时代社会动荡、剥削残酷、民不聊生、朝...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26
24
维基辛亥革命回顾:
自1895年的公車上書,在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要求更深層的改革。當中康有為、梁啟超
等人物成為維
新派,主張在體制內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國,在皇權之下大幅改變政治及社會制
度。維新得到
光緒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開展戊戌變法。但是進行103天以後,因清室內保守
勢力發動政變
而告流產。部分維新人物流亡海外後,主張繼續維持皇室,實行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度,將政治實
權逐漸交出至民選政府。主張這種變革方法的當時被稱為“保皇黨”或“立憲派”。
立宪运动的兴起
主条目:立宪运动
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
过立宪,但立
宪真正为中国官僚、士绅等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初。1901年,原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便
曾发表《立
宪法议》,鼓吹君主立宪制。梁启超也成为日后中国立宪派的首领。在该文中,梁启超
认为世界之國
分为“君主之國”、“民主之國”两类,而世界之政分为“有憲法之政(亦名立憲之政
)”、“無憲法之政
(亦名專制之政)”两类。“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國民謂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
曰君主專制政
体,二曰君主立憲政体,... 阅读全帖
m**x
发帖数: 75
25
不知道有麽有转载过,一共有三篇,这是第一篇。看了之后想到我的父母辈,我长大成
人的上海。。。有点恍惚。。。。。。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7224.shtml
读懂上海系列之一:有没有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上海学?
文\范海辛
世博会的召开,又把上海这座城市推到了世人、国人的面前。不管你是喜欢还是讨厌,
上海都会大举入侵你的视觉与听觉。我们这一代人,命中注定离不开上海的骚扰,无论
你是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何处。这60几年中,上海人曾两次占据这个国家的政治中枢,更
不要说文革期间与之后上海工业品在全国大受追捧的那段记忆与今日之世博了。中国确
实有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区别,人类基因学家指出,中国南北方人在基因上的差别巨大。
但是上海人无论与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比较,的确有他与众不同之处。虽然我们可以说精
明是上海人最大的特点,但这仍然显得过于肤浅,因为城市化的普及,使越来越多地区
的人民显示出了市侩的精明。因此,精明能不能成为区别上海人与外的人的标志,已然
成了问题。在社科人文研究领域,有红楼梦学与敦煌学,同样也有上海学。但是这个...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2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科举的遗响--杨念群

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起,至今已过去一百一十年。在过去的百年中,经过革命与
现代化思潮的洗礼,“科举”在人们头脑中一直是帝制腐朽的象征,科举被废既是发动
革命的理由,也是清朝崩亡的前兆,更屡被嘲讽成古代教育制度失败的一个负面标本。
科举制似乎不值得大家花时间加以认真关注,它充其量只能作为批判的对象,甚至直接
沦落为一个衰落王朝推行弱智教育的符号。
如今,这种不正常的状态终于有所改变了,史学界开始认真检讨过去的评价,希
望从全新的角度对科举制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科举制仅仅是一场考试?
为什么要对科举制进行重新定位呢?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中,科举制向来就是一个经常被妖魔化的名词,一
谈到科举,人们脑子里几乎会不约而同地闪现出《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的滑稽故事。
范进这个人穷年累月地应试,人到中年突然中举,听到消息后一激动晕厥过去,还得靠
老丈人一大嘴巴把他扇个半醒,从此就开始变得不正常,这就是一名典型科举考生的猥
琐形象,也喻示着广大科举士子的共同命运。在我们的头脑里,科举只能造就一帮死背
经书教条,毫无实践能力的读书人。我记得《范进中举》一度收入了中学课本,作为必
读范文。在一...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7
真实民国 (技术男出手,很多数据和实际例证,大家可以跳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二、是谁在怀念民国时代?
三、什么是“民国范儿”?
四、所谓“不重视知识分子”的真相
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
六、民国地主不好当(南方篇)
七、光怪陆离的东方魔都
九、国齤民党杀自己人比杀共齤产党还狠!
小结:民国很黑的,大家不要萌它
一、两极分化的民国印象
按照我们在传统教科书上读到的信息,从1912年清朝覆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民
国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主权沦丧、积贫积弱、灾祸不断、饿殍遍地
、军阀混战、列强横行、日本入侵……在《包身工》、《白毛女》、《三毛流浪记》、
《茶馆》、《骆驼祥子》等脍炙人口的革齤命主流文学名著之中,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
,反映了民国时代社会动荡、剥削残酷、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悲惨现实。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台湾和海外的现代文学作品流入大陆,张爱玲、周作人、
胡适等人的作品也被从故纸堆中翻出来,让我们似乎又从另外的视角,看到了另一个截
然不同的民国。
尤其是一系列以民国时代为背景的琼瑶小说,例如《情深深雨蒙蒙》、《水云间》
、《...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16989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billinmon (billinmon),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洗脑术”的原理跟正常教育并无二致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 09:29:28 2012, 美东)
洗脑术”的原理跟正常教育并无二致/黄凯平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月01日 转载)

来源:新快报 作者:黄凯平
(博讯 boxun.com)
东边的邻国正陷入举国悲恸之中,而全世界的很多人都在用惊讶的眼睛观望着那种
震撼的“痛哭”和“眼泪”,心里思考着一个问题: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因为某种
压力而做出的行为?抑或是为了某种利益而自发的流露?

当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听说洗脑术时,他肯定会不顾一屑,心里会认为我有这么容易
受骗吗?也许,对于具体的人来说,让他改变观念的某种技术可能会失效,但还有一个
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他头脑中现有的那些牢不可以破的观念是怎么形成的?显然,人
不可能生下来就形成了各种观念,他现在头脑中那些固执的概念、观点都是在后来的生
活过程中形...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60
袁伟时

辛亥百年,初夏时节,独坐书房,心潮翻腾,为什么一个历时267年的大帝国那么经不
起风浪?自问自答,无遮无拦,只求自己信服。录下要点,公诸同好。
(一)黄花岗:损失惨重的孤注一掷
问:百年前的辛亥,够热闹的。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的黄花岗烈士的壮举以后
,前仆后继,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不愧为历史大转折。
袁:胜利者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性,喜欢夸大自己的功绩。国民党及其追随者书写的
历史,水分太多,不足凭信。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当然值得敬佩;为反对专制制度献身,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但从历史进程看,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作用都被夸大
了。
应该如实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多种因素汇合的产物。1911年11月15日出版的《东方杂志》
发表了该刊主编杜亚泉用高劳的笔名发表的《革命战争记》,对刚刚发生的革命,分析
就比较全面:
“当时下有鼓吹革命之党人,而上复有制造革命之官吏;立宪其名,专制其实;商路则
收归国有;外债则任意大借;代表则递解回籍;内阁则...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乱世枭雄毛泽东(转载)
乱世枭雄毛泽东
作者:阿唐
三十年前的一个子夜,毛泽东走了,抛下了这个他已经整整统治了二十七个年头的古老
国度,径自去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传唱在中国大街小巷40年之久,并且在1970
年被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带上了太空的歌曲,曳然而止。
不象他的忠实臣子周恩来,生命的最后阶段,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远远拍摄的追悼
会上的新闻照片也不能掩盖他骨瘦形消的模样。也不象他的部下后来成为潜在对手的刘
少奇,饱受精神折磨后,披散着长达盈尺的白发,睁大着不甘心的眼睛,恨恨地离开了
人世。毛泽东走的很安详,昏睡之中,尘世与冥界之间一个趔趄,就去了。
其实早在4年前,他老人家已经走了一回。那是在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叛他而去之后,他
实在经受不住日夜不眠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痛苦折磨,休克了过去,在鬼门关上走了
一遭。
自那以后,毛泽东的生命之火似乎已经奄奄一息,新闻照片和电影上,他总是一付淡淡
的表情,很少再展现慈祥的笑容。对,慈祥,就是这个词,大概是那个年代里面与毛泽
东一起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另外一个就是伟大。伟大的舵手累了,他革命了几十
年,奋斗了几十年,把他的老对手蒋介石赶...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1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358834.html
雷颐讲述辛亥:改革与革命赛跑
主讲人:雷颐 整理:纪彭
2011年04月11日12:33 来源:《文史参考》
清政府提出要先搞行政体制改革之后,才可以立宪。大家也觉得改革是一步一步来
,还是很高兴。慈禧让袁世凯制订了一个比较好的改革方案。可这个方案一出来,就遭
到强烈的反对,主要的反对力量就来自于皇家。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一点利益都不能丧
失。有几次开会讨论的时候,醇亲王竟拔出手枪,指着袁世凯说:“你以为是什么人,
汉族人只是我们满人的奴隶,你只是一个奴才。”慈禧也顶不住压力,据说有一次她都
急得恨不得跳到湖里去自杀,她最后还是抛弃了袁世凯。这也是袁世凯后来对清政府离
心离德的一个重要原因。
朝廷最后搞了一个行政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
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叫五个不准搞。最后成立了11个部,13个尚书
中,汉人仅占了5席。这样一个改革方案,天下舆论哗然,大家觉得这个是假的改革、
是骗人的。从辛亥革命那些汉族督抚的表现可以看出来,他们很不满...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2
:《中国经济史研究》(京)2011年4期第124~130页 作者:张宏杰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曾国藩京官期间的家庭经济收支。重 点放在三个方面,一
是入京前他如何通过拜客谋取收入为京官生活做财政准备。二是以道光二十一年为中心
观察他京官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并对比他与李慈铭生 活状态的异同。三是他出任
乡试主考过程中所获收入。从曾国藩的例子可以看出,清代京官的实际收入数额及渠道
都与表面规章有很大不同。官员入仕所带来的直接 经济收益十分有限,在初始阶段通
常需要家族或他人的资助。但潜在收益却非常巨大,包括筹资能力的增长、陋规等巨额
灰色收入,以及干预地方事务所获报酬。不 过潜在收益的开掘受诸多条件的制约:理
学修养、个人操守、个人及亲属的办事能力等,因此官员入仕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收益具
有极大的弹性空间。
关键词:曾国藩 士绅 官员收入 清代
作者简介: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3
晚 清重臣曾国藩自道光二十年初(1840)至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均供职于北京,
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七迁为兼属五部的侍郎,完整经历了京官生活的下 层、中层、
上层阶段,且日记、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到底该不该废除?
作者: 张鸣
清廷1905年废科举,在具体落地之前,动静挺大。人们早就传说,科举要废,于是赶末
班车的人呜呜泱泱的。但科举真的废了,大体波澜不惊。只有极少数落后地区,出现过
秀才抗议的现象。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很兴奋,觉得连一个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制
度被废除,都能这样,可见中国今后的改革,将十分顺利。
然而,后来的新政改革,并不顺利,革命发生了。革命断送了清王朝,也断送了清廷的
新政改革。后来的中外史家,将中国的辛亥革命,视为“托克维尔假说”的最好例证:
一个传统王朝,改革更容易引发革命。而具体到当年的中国,最大的败笔,就是因为新
政废科举。
综合史家之言,科举之废,导致王朝垮台,原因有二。其一,科举不仅是上升的阶梯,
还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断了,王朝出现危机,士子们就不帮忙了。
其二,科举之废,导致大批士人失业,投奔革命。
没错,科举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众多读书人,通过进士、举人、生员,以及生员
之外的众多参加过考试但没有考上的芸芸众生,构成了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就是
引导士子归心朝廷热心功名的那个彀,即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那个彀
。说成是纽带...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刘晓波的三百年与官本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很注重地方士绅对本地的自主管理,和现代美国倒是很像,根本不是什么
官本主义大集权。官员在古代的感觉和美国现在的高级政客没多大差别,出身于地方士
绅,或者即便来自于草根也能因此加入地方士绅。官员处理地方政务一般都是和地方士
绅协商处理。政府本身规模不大,也不可能真正严密控制一个地区,所以必须通过士绅
来管理。民意一般都是通过士绅发表。有经济能力的士绅除了参与现代意义的一般政务
,也经常需要参与慈善活动,不然会被周围的人指责为富不仁。这一切的一切,都和美
国的精英政治差不多。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是十分成熟的,不然也不可能坚持几千年。而世界上任何成熟的政治
文化都必然有其相似性。但是最后一是被满族异族入侵之后改变了很多,又被洋人再打
了一遍,于是彻底被抛弃,现在得从头再来积累。满清一朝其实就是被殖民了三百年,
结果致使政治文化大幅度倒退。因为作为少数异族,它不可能给你自己本族健康的建设
自己的政治文化的空间。
c*******e
发帖数: 865
35
当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明末中国的根本矛盾是江南士绅和西北饥民的矛盾
江南士绅力量大,银子多,但是明朝廷没法控制这个团体
谁能让江南士绅交税,谁就掌握了中国
满清成功地利用了江南士绅和西北饥民的矛盾,不但得到东林党的集体投降,而且利用
殖民政策,团结满族人从而得到力量强迫江南士绅交税
从这个意义上,满清入主中原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d*********g
发帖数: 1695
36
温世霖及其教育世家(上)
高成鸢
小引
温世霖,天津宜兴埠镇人,开北方女校先河,作为首次全国学运领袖,被流放新疆而
备受举国注目。他曾影响过张伯苓、李大钊的人生道路。
他的多彩人生后来转趋黯淡,以至几被遗忘。这全因他痛心于国事日非,壮年愤而退
出政坛。
大户人家的生命在于“家业”。温家创办的普育女校与南开学校可谓形同兄妹。普育
的特殊,在于学校的家族性;温姓“教育世家”的值得注意,在于其事业和精神是转而
由同族晚辈传承的。
地域背景:津郊古镇宜兴埠与老城厢风气相应
温世霖的生平和他一家的事业,是从天津北郊的古镇宜兴埠开始的。
“宜兴埠”这个名称,传说跟江南名城宜兴有关。700多年前的元朝初年,当时的上海
总管奉朝廷之命,漕运粮食到直沽,一批宜兴籍的船工最早在这里搭棚聚居。宜兴埠镇
的历史比天津建城还要古老。明成祖2年(1406年)朝廷遣发一批山西移民到这里居住
,这只比天津筑城建“卫”晚两年。都知道老城厢是天津文化形成的核心,而想不到有
个古镇历来就跟老城厢两相呼应,它就是宜兴埠。
天津人以性格直率豪爽闻名,用古语来说就是“任侠好义”。研究天津史的学者公认
,早期天津的民风“尚武”,明...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49年之前的地主大部分都是好的
我转个人贴的民国地主情况,确实很多地主过的不如意,但是要说地主都无辜或者说地
主都没有土鳖过的好,那就是扯淡。写这个帖子的人本身家里就是地主,但是被亲戚夺
了家产,那么请问夺了他家产的人算是好的?
————————————
在这里,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民国时代地主们的生活。
在老一辈的很多人心中,最为经典的民国地主形象,恐怕莫过于《白毛女》当中的
那位黄世仁了——他们通过巧夺豪取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并且利用掌握的土地残酷剥削
农民,不劳而获,侵吞着农民创造的财富,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与现代那些经营大农场的农业资本家不同,那些传统的中国地主们,似乎根本不用
关心选育良种、租用农业机械、采购化肥和农药,也不用关心如何兴修灌溉水利工程,
而是把一切交给农民自己打理。
平时,这些地主们坐在家里只管享乐,有事情还可以征发佃农无偿服役。到了秋收
的时候,就让管家带着一帮狗腿子到田间去挨家挨户地收租。万一年景不好收不上租子
,则逼迫农民卖儿卖女来抵债,或者发一点善心,酌情允许他们减一点租子,基本上跟
现代公司里那些等着分红的大股东差不多。
如此说来,地主的生活应该是十分轻松悠闲的啰?
……这个……怎么...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38
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
之前闲扯了这么多有些跑题的话,主要是为了戳破某些民国崇拜者,简称“国粉”
的真面目。以及那些高雅的“民国范儿”在一般庶民眼中的荒诞。否则,不管我怎样描
绘民国时代的日常生活,都总是会有人提出这些“历史发明家”的“新观点”,“证明
”我写的都是一派胡言,并且指责我是在为共党粉饰历史。
下面言归正传,如果要穿越到民国时代,你会穿越到民国时代的什么地方?
——民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从沿海到内陆,在全中国的不同地域之间,社会
面貌差异极大。
当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已经亮起了绚丽多彩的霓虹灯光之际;西藏拉萨的农奴庄园
,还处于中世纪的愚昧黑暗之中。英国人曾经把一辆小汽车拆卸开来,用驮马背着,翻
山越岭、千辛万苦地运到拉萨。结果在拉萨把汽车拼装起来之后一看,发现这里首先没
有司机,其次没有汽油,最后没有汽车能跑的路……
鉴于上述种种天壤之别般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具体描述民国生活的时候,只能选择
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样本,从而以小见大,映射出整个民国年代的社会风貌。
必须要明确一点,那些穿越到民国的现代人,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除了少数想要
搞红色革命的人之外,应该...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9
爱国粉红这种玩艺儿,应该不是当下的事物。我评估着,至少清朝时就有了。时间:第
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地点:广州城。
当时,大清政府刚刚签了中英南京条约。按现在的说法,当是一个睿智的老皇上,在南
中国划了一个圈,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就成了大清国第一波改革开放的经济
特区。问题是,那些被圈划的地盘中,有些臣民表示很不爽,其中最不爽的乃我大广州
城——宁静无知的山谷里,我们过着幸福愚昧傻乎乎的生活,皇上为啥要把我们划成特
区呢?洋人为啥要进住广州城给俺们这旮旯添乱呢?为了阻挡这种划圈添乱,广州民情
汹涌,出现了诸多民间版的“保广勇士”。典型代表有俩:钱江和何大庚。江湖传说,
两个人都是浙江的失意文人,在广州这个一线城市做广漂呢——不失意,谁会去干爱国
这种勾当呢?
先说钱江。文凭是监生,这监生还是捐纳,也就是掏钱买来的。江湖传说,他做过广州
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幕僚;还传说,他本来要投奔林则徐做幕僚的,但尚未投奔,林
则徐已被罢免。但我认为,从各方面来讲,江都不可能做林则徐的幕僚。且看时人对他
的评价:“小有才,口多大言”;“使酒负气,不事生产,好谈经世之略”;“为人负
奇气,以豪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二)——东晋门阀政治
2017-10-31 16:35:55 来源:大浪淘沙 作者:赵皓阳
点击:2205 评论: 0(查看)
0
本系列第一篇: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见附文)
(一)司马诸王的疯狂
我们评价西晋司马政权叫“生于不义,死于耻辱”。相比较于同样唱了一千多年白
脸的曹操,司马家族是真正的“窃国者”。曹丞相不管怎样,北方的地盘都是他自己打
来的,北拒匈奴,东征乌桓;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军民同垦;唯才是举,提
拔寒门。可以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曹魏政权:“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
帝,几人称王”。然而司马氏接盘了曹魏政权之后,虽然统一了中国,但马上就玩砸了。
三国两晋时期,正处在我国封建王朝由贵族地主阶级统治向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的过
渡期,士族力量是一股蓬勃向上在很多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曹操死后,曹丕没有
能力全面打压士族,同时为了代汉自立的政治野心像士族全面投降,颁布了“九品中正
制”,曹操的“法家寒门路线”(陈寅恪语)可以说寿终正寝。然而士族阶级并不需要一
个代理人,于是根正苗红的大士族司马家取代曹魏政权,也是注定之事。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
http://jiliuwang.net/archives/61039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激流网 来源:见水印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中国封建王朝的兴亡有一个内在的周期闭环:土地兼并周期律
,“土地兼并一一土地危机一一农民起义一一战争消灭大量人口、出现大量荒地——土
地所有权的调整(再分配)一一安抚流民、开垦荒地——劝课农桑、发展经济、休养生
息一一恢复和繁荣一一土地兼并”。
这一周期律在经济上的表现为土地兼并,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特权阶层的扩张。这一特
权阶层,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在汉朝为外戚和地方豪强,在两晋南北朝为士族阶
级,在唐朝为藩镇武将,在南北宋为文官集团,在元朝为蒙古贵族。但是无论这个特权
阶层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自朝代建立之初都表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第一,特权
的膨胀,无论是权力的广度和强度,都是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类似于不可抑制的土地
兼并;第二,特权的去中心化,慢慢的,特权阶级的触手开始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他
们之间的利益诉求开始变得多元化,统治精英们已经很难再维系一个主体意志,伴随着
主体意志土崩瓦解的是特权阶级在群体无意识下的盲动,最终的结...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三大惨案看义和团运动的真相
原创:飞语古今 飞语古今 微信号 feiyugujin2018
功能介绍
独立的思考,真实的声音。古今多少事,尽在飞语中。欢迎关注我的个人知识类脱口秀
《飞语古今》,每周五与您相约。
大家好,我是燕飞。
长期以来,给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和屈辱的义和团运动,被包装美化成抵抗西
方侵略的爱国主义运动。
但事实上,纵观1900年这场席卷中国北方的运动,据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
的统计,被义和团杀死的洋人数目仅为231人,其中多数是积德行善的传教士。
而被义和团杀死的中国教民与无辜百姓,却有数十万。仅仅是北京地区,就有四万多教
民被杀。另外有一些并不信教的百姓,也被杀了。为啥呢?因为与洋沾边的,都被当成
汉奸卖国贼杀死了。
所以,义和团事件,实际是一场大规模的所谓的“杀汉奸卖国贼的群众性运动”。义和
团把所有与洋人沾边的人,都视为汉奸,信洋教的、在洋人企业做事的、读洋书的,甚
至用洋货的人,统统都被当成汉奸卖国贼,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杀无赦。
当时义和团甚至还宣称要杀一龙二虎三百羊。所谓“一龙二虎三百羊”,就是指光绪帝
,李鸿章、张荫桓,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洋务派。当时... 阅读全帖
n**d
发帖数: 9764
43

中国自秦统一以来,即可谓泱泱大国;虽然早已实行郡县制来管理,但实际上中央政府
鞭长莫及,多数领域仍属化外之地。即使朝廷能够委派一个县令的地方,规矩也是一个
人独自去上岗,秘书(师爷)还得自己出钱雇请。至于少数民族地区(蛮夷之地),则从当
地的世家望族中择封一个土司,由其世袭自治。
今天一个县的公务员大抵上万,军警宪特齐备,尚且往往滋事告急;在一百年前,一个
县官加几个胥吏,又是如何来实施政务而确保平安的呢?——朝廷对于民间社会的控制
,实际依赖的是士绅阶层和家族长老的自觉维持。传统的礼法家训和乡规民约在代代乡
绅的传承下,形成中国人的底线伦理和生活秩序。无论政统和血统在遥远的帝都如何改
变,深山老林中的人民依旧坚守着自己的道统。他们默默耕耘,派丁纳粮,安贫乐道,
息讼少争。不到民不聊生之时,一般是不会揭竿而起的。
士绅阶层是如何诞生的呢?它既非朝廷分封指派,又非家族世袭嫡传,也算不上基层民
主直选,它是完全自然生成而又为当地社会所默认的一个人群。一般而言,它由正直诚
信、发家致富、知书识礼的人所组成。这一群体没有国家俸禄和职称,只是凭藉个人素
质而形成的潜在势力,掌握着乡村社会的「... 阅读全帖
n**d
发帖数: 9764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土改系列 --【斗牛大会】

1947年山西兴县的土改复查中,有很多被斗错的人,
最典型的要数那个入了《毛选》的开明士绅——牛友兰了。残酷斗争牛友兰的联村
斗争大会,就是轰动一时的“斗牛大会”。
牛友兰家住山西兴县蔡家崖镇,其家族是山西省兴县赫赫有名的旺族,世代书香门
第。他的子侄辈共有二十多人,在太原、北京等地就读大学的就有十五六人,这样一个
大家族,在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晋西北地区显得鹤立鸡群。
牛友兰早年求学于京师大学堂,因病辍学,时年24岁。回乡后办实业和教育。他一
生中所办的最光彩最为后人纪念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一生致力于兴学办学,在家乡兴办新式教育。当地老百姓至今对他和王少白
先生开办的新学堂念念不忘,感恩戴德。1925年,他和王少白几经周折,终于办起了晋
西北现代意义第一所初级中学——兴县中学。这在当时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壮举,在黄河
两岸周边各县引起不小的震动和响应,岚县、保德、岢岚、方山、临县、神木、府谷、
佳县等地学生也纷纷前来就读,先后招收8个班,培养近300名学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
了党的高级干部。
一件是1937年抗日军兴,八路军开赴兴县开辟抗日根据地。当时后勤供给十分困难
,牛友兰出资...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3081
45
2006-11-02 05:39:01
王泰恭与内黄
楚王镇北古荒城,父老犹传汉代名,
芳草离离春雨过,绿阳淡淡晓烟轻.
金堤南拥三山色,卫水北流十里声,
独有当时将宧客,徘徊登眺不胜情.
明 周源<题繁阳春色>
与滑县一样,内黄县在抗战军兴前的准备也尚未成熟.在1937年11月津浦路战事节节失利
的时候,先天不良的内黄县政府出了大毛病,内黄县城监狱所关押的人犯乘乱暴动,打开
狱门的犯人很有头脑,他们冲入县政府焚毁档案,销毁他们的审判记录为他们的案子结案
(县政府可能与内黄的地院在同一建筑,待考),这让县长吴镛惊慌失措,吴县长率团警弃
城而逃,而城内的贫民也就乘乱而起,抢了义仓.(当然,暴动与刧仓在中共的历史定义中,
都是好事.但笔者认为这就破坏了秩序,没了王法,应该剿灭才是…离题了).吴镛县长麾
下的团警不愿离开县城,吴县长就发了遣散费,让官兵自谋出路.不久吴县长本人以擅离
职守罪名被附近经过的第29军某部逮捕.部队缴了县印,但是没有派任新的官员.
1938年元月,县城士绅与民团领导林九皋(注1)推举出清末秀才翟光和出面维持,不久之
后第三行政督察专署承认现实,加委翟光和为代县长.不...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87
46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雍正王朝》观后感
韩愈曾经讲到写文章,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在第三次看完电视剧《雍正王朝》
后,心中实在窃为雍正不平,于是写一篇观后感算是因寄所托吧。
史学上把康熙到乾隆的历史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民间则俗称“康乾盛世”。这一俗
,非但雍正的贡献没了,胤禛更是被刻画成了一个篡位,弑父,矫诏,好色的暴君。不
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被港台电视剧蛊惑,从小对雍正的印象就是把”传位十四子”
改成“传位于四子”。第一次看《雍正王朝》电视剧是在初中,看完之后雍正的形象才
在心中“拨乱反正”。后来读了二月河的小说,又二看电视剧,不过那时过分关注于九
王夺嫡外在的紧张凶险,忽略了对雍正内心世界的感悟,当然,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即
使有心观察,恐怕也无力感受。就像李宗盛歌里唱的那样,“这歌里的细微末节就算都
体验,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几年”。终于,今天,再一次看完《雍正王朝》时,感觉自
己走入了雍正的内心。思绪充盈而来,郁于中而必泄于外也。
雍正一定是孤独的。康熙曾对他说,“要有一个做孤臣的心,才能把事做好”。不知道
雍正面对这道选择题内心是怎样的挣扎与翻滚。不做这个孤臣,则上可不开罪王公贵胄
,下可坐享仁爱美誉;可是做...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47
洗脑术”的原理跟正常教育并无二致/黄凯平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月01日 转载)

来源:新快报 作者:黄凯平
(博讯 boxun.com)
东边的邻国正陷入举国悲恸之中,而全世界的很多人都在用惊讶的眼睛观望着那种
震撼的“痛哭”和“眼泪”,心里思考着一个问题: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因为某种
压力而做出的行为?抑或是为了某种利益而自发的流露?

当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听说洗脑术时,他肯定会不顾一屑,心里会认为我有这么容易
受骗吗?也许,对于具体的人来说,让他改变观念的某种技术可能会失效,但还有一个
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他头脑中现有的那些牢不可以破的观念是怎么形成的?显然,人
不可能生下来就形成了各种观念,他现在头脑中那些固执的概念、观点都是在后来的生
活过程中形成的。

人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但包括青山绿水等物质世界,同时还生活在由人自己创造的
文化世界中,包括语言、文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各种行为规范……这个“文化世界
”才是人的信念与观念的来源。

如果人的大脑天生就是一块白板,那么人习得各种概念、观念和态度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054
4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地主之殇  作者:野夫
地主之殇
作者:野夫 日期 2006-2-8 14:58:00
——土改与毁家纪事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耻辱、羞愧、畏惧或者种种不堪,我都难以理解,父亲
何以如此持久地回避提及他的父母兄姊。即使在他暮年的平淡岁月里,也始终保持着拒
绝回忆的习惯而不像大多数老人那样爱唠叨过去的痕迹。他像一个纯粹凭直觉而熟稔行
路的盲人,总能巧妙地避开坑洼一样躲闪着那段凹陷的岁月。以致于让人误会他几乎像
陨石一样来到这个星球,他的身后是一片巨大的虚空;他来时的路飘渺无迹,只是仅供
凝思而永远难以洞彻的沉沉星云。
这似乎意味着我的血液之河只上溯到父辈就枯涸了,我像一条没有源头的细流
般在大地上慢慢洇干。但这是不合逻辑的,不管祖父母的存在怎样如同传说一样难以亲
近,我相信父亲和我都永远根据在那个庞大家族的废墟上。它在若干年的隐秘梦影里,
在浩淼难问的冥冥之中,默默地提供了我们两代人在苦难泥土上存活的力量。
我真正得以窥见父亲的家史是在他不治而逝之后。那是1994年的冬天,我在警
察的陪同下赶回恩施奔丧。父亲在一面血红的党旗下似乎安详了,带着他隐忍一生的巨
大秘密等...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二卷 第十二章 公平和不公平
广州城西门之外新圈起了军营,军营里一栋栋大木屋排列整齐,周围立了一圈木栅栏,
有树木栅栏掩挡,从远处却是看不清军营情形,而相距里许,就有甲兵盘查,不许闲杂
人等靠近。
“嘿!哈!”军营内喊声喧天,一队队士兵汗流浃背,或练习队列,或互相搏击。
广州将军富良、副都统叶昭、松玉等三名上官,在随从陪同下巡视军营,陪着他们
的还有洋教习彼得。
“不错,不错。”富良笑眯眯的,更回头对彼得道:“彼得先生,若有人不遵军令
,你有权严办!”
跟在富良身边的三角眼通译翻了,彼得一脸迷惑的看向叶昭,他本以为训练这三营
火器兵,必然是一切都听叶昭的。
叶昭只是微笑,对彼得点了点头。
富良这手伸的太快了,前几日就否决了叶昭提议的三营番号,叶昭本想三营火器兵
忽视满汉之分,分别命名为“振威”“振武”“振和”,谁知道富良却笑眯眯道,还是
不能混淆了满洲营、绿营之别,免得八旗、绿营统官将来发生争执。
而今天,富良不但亲自来视察军营,更带上了汉军副都统松玉,摆明三营火器兵不
但归他统帅,就算松玉这个副都统,一样是其上官。
火...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5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十章 各界各行
郡王府花厅。
叶昭坐主位,两侧沙发恭恭敬敬坐了十来名儒生,为首的乃是郑珍和俞曲园两家大
儒,其余众儒也皆为今时才俊,均在礼房静默堂挂了差事。
礼房静默堂,实在就是叶昭眼里的宣传部。
现今这些书生,脸色各异,刚刚经历过大惊大喜,闻得幼主黄袍加身,是为大惊,
悍匪苏红娘投诚,又为之大喜。
再听大将军王布置下草拟新皇登龘基恩诏以及讨逆檄文的差事,心境自各有不同,
有跃跃欲试以成就千古声名者,有胆小怕事担心祸及全族者。郑珍却是痛快的答应下来
,他时常作诗讥讽吏治黑暗,来到广州可谓如鱼得水,见广州种种变革,隐隐有中兴华
夏之相,郑珍喜不自胜,曾作《陪大将军游黄埔》赞之。
众儒生中,俞曲园虽后世成就更高,但现今,自然皆唯郑珍马首是瞻,而且众人皆
知,现在打退堂鼓,只怕随时会掉脑袋,何况平远军兵强马壮,听闻昨晚拥立幼主之时
五大总兵皆在,更有太平贼党息戈归降,大将军王之威望如日中天,看来平远军皆在大
将军王掌握之中,如此击破北朝也未必没有可能,说不定将来就是一场大富贵。前途虽
有些凶险,却也是一场大赌博,赢则飞黄腾达。
当然,有几位儒生却是擦拳磨掌,心神激荡,若能追随大将军王砥定天...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