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 发帖数: 5 | 1 最近过得不快乐 生活中的苦一直煎熬,自己苦着自己,走也走不出去
我想说什么呢?
我想重新信任,我想找回过去的快乐
一定要经历苦楚,如涅磐才能重生吗?
真是要死过一次,才能真正让我大彻大悟吗?
我在想,如果没有人看见我的傻,自己心里的自己看轻了,走出来岂不是大摇大摆,不
会被人嘲笑,也不会被人可怜吗?
我要我自己的坚定和勇气 温柔和睿智
又是一年初
我想重生,用不着那么轰轰烈烈
我很平凡 祝我自己幸福 |
|
a**u 发帖数: 8107 | 2 ☆─────────────────────────────────────☆
jazztech (铁爵士) 于 (Thu Jul 8 22: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如果无法我?是什么入住涅磐?什么又不住涅磐?
既然能入住涅磐而又可以不住涅磐,说明这个入住涅磐是可逆的,已经证得涅磐的人是
否也可以重新走出涅磐为无明所惑?
☆─────────────────────────────────────☆
Yisu (yisnotme) 于 (Fri Jul 9 11:11:21 2010, 美东) 提到:
不能说为无明所惑.
经云:
善男子。如果有经律这样说:‘如来正觉早已成佛。现在示现成佛道,是为了度脱众
生。示现有父母、依靠爱欲和合而出生,也是随顺世间作的示现。这样的经律要知道真
是如来所说。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Fri Jul 9 11:36:31 2010, 美东) 提到:
小乘阿罗汉只证得人无我,入涅磐(灭尽定)就不能回人间了.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117 | 3 这一篇说说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决志和决志的过程。由于每个人是不同的,这里只描述一
种最典型的最激烈的凤凰涅磐式。
人是很善于自我欺骗的,或者说麻木不仁,这种self denial的过程可能很长甚至终生
。就是明知需要做一件事(如锻炼)或需要停止做一件事(如吃甜食)却不行动乃至一
误再误。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时候,一件突发事件可能给其严重心理创伤,
这个traumatic event可能把他的鸵鸟脑袋最终从厚厚的沙子中震出来。知耻后勇,化
悲愤为力量乃至升华为坚决的行动,实现全新的自我,此之谓凤凰涅磐。
这种突发事件可能是别人无意中的一句玩笑,可能是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照片,可能是久
不见面的人问自己怀孕几个月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是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
原来已堕落到这个地步,让他意识到无法再自我欺骗下去。
这时候这种突然剥去伪装坦诚面对不完美的自我是很痛苦的,人要自我否定很难,而且
也不是每次都能凤凰涅磐。刚上来,可沉溺于痛苦之中并使之彻底激怒自己,然后需要
引导,把这种痛苦,挣扎,耻辱转化为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的决心(决志),冷静地制
定战略计划并坚决的付诸实施。如此,彻底扭转人 |
|
f*******e 发帖数: 5594 | 4 阿含经中数十处提到空与苦的并列,离苦、离空才是涅磐。
参考经文:
第1经 “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第104经“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
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盘。”
第335经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
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
.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
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
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第867经 “而于色.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
非我。于此等法心生厌离.怖畏.防护。厌离.防护已。于甘露法界以自饶益。此则寂
静。此则胜妙。所谓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盘” |
|
r****n 发帖数: 8253 | 5 >涅槃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一切与诸蕴有关的法都已停止不起作用的状态。
准确的说,不是不起作用,是根本就这些东西(涅槃和五蕴完全不相容),涅槃是没有
我们认为的物质,没有我们认为的意识,我们认为的物质和意识,佛法全部用五蕴来形
容,佛陀说他是苦的,无常的,无我的,是如针,如刺,如杀,是熊熊大火。佛陀用
无数强烈否定倾向的词指明五蕴的这种性质。佛陀明确在经文当中说要舍弃这一切
很多人相当不理解佛陀为什么会这样说,他们说佛陀也是只是告诉要舍弃贪爱,而不是
舍弃五蕴(其实经典大量意思非常直接的经文,很多人就是视而不见),五蕴,也就是
物质和意识怎么可能舍弃呢,它就是我们世界的全部内容啊?
>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性不存在的境界。它是超外界一切相对事物的。
涅槃相对于五蕴来说,不是一种“存在”,我们所理解的存在形式,全部是五蕴这种形
式,要么是具有位置,质量等物理属性的色法,要么是某些意识状态。但是涅槃全不是
这种,但是它又绝对不是空无所有。涅槃是非有(存在),是“有之灭”(经文原话)
,但是又是非无,非一切的无。
之所以用这些有点绕的词,并不是涅槃玄奥不可思议,而是因为我们的头脑当中的一些
... 阅读全帖 |
|
D*******s 发帖数: 749 | 6 第41章 凤凰涅磐
众人见是魏丹丹,都吃了一惊。魏丹丹作为楚人的巫师,地位及其高,斗一鸣那边的很
多人一见是她,纷纷放下武器,走到桥头。熊章这边的人也纷纷站起来,围了过来。只
见她身穿白袍,长发披肩,赤着双足,手里举着一个火把。
秦羽和嫣翎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什么魏丹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跑出来。吴湄见了魏丹
丹,更是吃惊,叫道:“丹丹,你跑这里做什么?”却听魏淡淡漠然说道:“斗一鸣呢
?”听言语之间丝毫不见疯癫。
此时只见斗一鸣分开众人,走到桥头,焦急地说道:“丹丹,你赶紧走开,这里危险!
”“我不走,”魏丹丹说道:“我再也不走了。一鸣,你让我等了这么久,就是等今天
么?就是等你来大开杀戒的么?”“丹丹,你别闹,”斗一鸣急道:“我这么做,还不
是为了咱俩的未来?”“不,我不相信你,”丹丹摇头道:“十年前,你说你爱我,你
说你要娶我,我为了你,答应来这里做巫师,为了你,我在外面被人当成疯子治了十年
。而我等来的是什么?”
秦羽听到这里,心中震惊无比。他万万没有想到,魏丹丹居然和斗一鸣是恋人关系。再
看看其他人,也都是和自己一样的震惊。秦羽头脑里迅速转过无数的念头,如果这么说
,那就是说魏丹...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565 | 7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不修禅定,那天那天突然顿悟,进入无
>余涅磐?
四禅八定本非道.
不修禅定不代表不能解脱. 除了上上根者之外, 如不修什么
而只学学术性的佛法及佛学和礼仪, 是绝对不会突然顿悟,
进入无余涅磐的. 你都已看过佛经了, 都还未顿悟, 就已足
证你非上上根者.
解脱道是一分耕云, 一分收获, 绝无一丝可取巧之处的.
没有这种说法.
请问, 你所认识到的 "空性", 是指什么?
成就的印证是无 "我", 是人我两空, 而非任何神通. |
|
j******h 发帖数: 3904 | 8
的。
有余涅盘是“心”解脱,这个心是啥?法我?如来藏?本性?真如?小乘根本都没这些。 |
|
S**U 发帖数: 7025 | 9 citta-vimutti 中文译为“心”解脱。
citta∶心
vimutti∶解脱
四念处中的心念处(cittanupassana)的“心”也是citta。如大念处经∶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dn/dn.22.0.than.html
"And how does a monk remain focused on the mind in & of itself?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monk, when the mind has passion, discerns that the mind has
passion. When the mind is without passion, he discerns that the mind is
without passion. When the mind has aversion, he discerns that the mind has
aversion. When the mind is without aversion, he discern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佛与阿罗汉在阿含经里也是不同的。
依阿含经,佛无师自悟,具十力(阿罗汉只有五力),都不同于阿罗汉。
大乘是把佛与阿罗汉的差别说得更大。
阿罗汉也不是修行一生就解脱。阿罗汉过去世要累积波罗密,如佛弟子的本生故事。 |
|
P******n 发帖数: 329 | 11 杂阿含638经。
特别注意一下佛陀问阿难关于是什么涅磐的那段以及对于依止谁的开示。
~~~~~~~~~~~~~~~~~~~~~~~~~~~~~~~~~~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涅槃。纯陀
沙弥瞻视供养
尔时。尊者舍利弗因病涅槃
时。纯陀沙弥供养尊者舍利弗已。取余舍利。担持衣钵。到王舍城。举衣钵。洗足已。
诣尊者阿难所。礼尊者阿难足已。却住一面。白尊者阿难。尊者当知。我和上尊者舍利
弗已涅槃。我持舍利及衣钵来
于是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
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已涅槃。持余舍利及衣钵来
佛言。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
槃耶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觉所说。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觉支.八道支涅槃耶
阿难白佛。不也。世尊。虽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槃。然尊者舍利弗持戒多闻。
少欲知足。常行远离。精勤方便。摄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
.分别智慧.大智慧.广智慧....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12 如来藏,阿赖耶識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
学佛是应该相信轮回,但是我不觉得开始实践闻思修一定要完全相信轮回。明白佛法里
的苦,要求灭苦,一样可以开始闻思修。没有见法的人,对轮回不可能没有任何疑惑的。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
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
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
缘起...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938 | 13 与其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不若说我们生在一个盛产悲剧英
雄的时代
,拥有英雄才华的人降生在一个缺乏史诗背景的时代,他似乎注定就几个下场:
堕落,疯
狂,死亡(极少数能如海子涅磐而去)。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最高成果一直是盛产英雄的。事实上,最为人敬仰的英
雄,并非
集大成者,而是先驱者,因为前者往往意味着技术的顶峰,后者却是艺术思想与
人性关怀
中的勇士,很不幸,他们几乎都成了悲剧英雄。
大多数人难以忍受现代的艺术,诸如抽象画,现代诗,意识流,摇滚乐。他
们怀念着
古典的精巧的手法。平和而唯美的主题。是的,那些传世之作作为人类精神的精
华永远在
闪光,但如果当代的艺术一如两百年前,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有艺术可
言了。当
代人与两百年前的一大区别,是我们已不再有信仰,尼采的宣告让在理性至上的
时代里精
神的危机彻底暴露。失去了曾经作为信仰的终极,人类的精神面临了流离失所的
境地。相
当一部分人,选择了欲望作为信仰替代品,这正是我们这个不幸的时代所希望的
:丧失更
多的人性自主,产生更多的欲望,从而好好作这疯狂运转的社会机器上的一个齿
轮。
|
|
p******s 发帖数: 938 |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 原文由 phageous 所发表 】
与其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不若说我们生在一个盛产悲剧英
雄的时代
,拥有英雄才华的人降生在一个缺乏史诗背景的时代,他似乎注定就几个下场:
堕落,疯
狂,死亡(极少数能如海子涅磐而去)。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最高成果一直是盛产英雄的。事实上,最为人敬仰的英
雄,并非
集大成者,而是先驱者,因为前者往往意味着技术的顶峰,后者却是艺术思想与
人性关怀
中的勇士,很不幸,他们几乎都成了悲剧英雄。
大多数人难以忍受现代的艺术,诸如抽象画,现代诗,意识流,摇滚乐。他
们怀念着
古典的精巧的手法。平和而唯美的主题。是的,那些传世之作作为人类精神的精
华永远在
闪光,但如果当代的艺术一如两百年前,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有艺术可
言了。当
代人与两百年前的一大区别,是我们已不再有信仰,尼采的宣告让在理性至上的
时代里精
神的危机彻底暴露。失去了曾经作为信仰的终极,人类的精神面临了流离失所的
境地。相
当一部分人,选择了欲望作为信仰替代品,这正是我们这个不幸的时代所希望的
:丧失更 |
|
c**r 发帖数: 10001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ri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ritingBF (writingBF), 信区: Writing
标 题: 涅磐记(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6 16:32:59 2005), 转信
(一)
“深呼吸,OK,慢慢朝前走。保持好姿势,不要太快。”
护士这样说着,我走了两步,膝盖还有些疼,可是身体的
感觉好得不得了。我没有走得太快,却边走边扭动我的腰
部和臀部。护士笑起来:“苏太太,你真是调皮呢。”
我回过头,碰上苏持含笑的眼。他不是顶好看的那种男人
,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他眼眸更黑更深的人,配上浓劲
的眉,挺直的鼻子,总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可是他太瘦
。白色衬衫灰色裤子穿起来虽然漂亮却更令我心疼,因为
这样越发显出他身体轮廓的嶙峋来。
他就那么高高的站在那里,抱着手微笑注视我,我无法忽
视,就这么和他对视,心一寸一寸的柔软化开,最后就象
浓香醇厚的朱古力,在我胸口轻轻摇晃着,如丝的感觉甜
蜜的渗到每个细胞里。
“小初,不要顽皮。按照护士说的做。”他笑着对我说。
我做了个鬼脸,继续朝前走。这次我老实多了。
十多分钟以后我终于觉得 |
|
r******6 发帖数: 46 | 16 □虽然已经断灭三界烦恼,更不起惑造业,却还余留过去业力所招感的肉体,但是不会
受饥寒苦乐等影响,能平静地面对人生世事,是名有余涅槃。
□无余依涅槃,不但断除所有烦恼,而且由过去业力所招感的色身也灭亡,无有遗余,
一切微苦皆已离尽,是名无余涅槃。
□断除所知障,证悟生死涅槃不二的真理,所以不厌生死,不动本际,不住涅槃,悲智
双运,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称为无住涅槃。
=====================
成唯识论十卷六页云: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
。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
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
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无学、容有前三
。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
|
|
a***n 发帖数: 1993 | 18 如果真能长生不死享受人间快乐,那么涅磐的定义就变成这个了吧。 |
|
f***2 发帖数: 162 | 19
“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
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
这个偈颂摘自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的《愿海精髓》。由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索达吉堪布
讲解:
我也乃至等同虚空的众生度尽之前,绝不贪执声闻自我寂灭的安乐,而是依于饰品般的
利他意乐和行为 ,不贪执住于寂静处,也不害怕接触众生,从现在开始披上精进和无
畏的铠甲,趋入生死轮回的城市度化众生。
希望各位好好思维这些道理。法王的《愿海精髓》虽然只有八个偈颂,但大乘八万四千
法门的所有精华都在里面。现在我每次念诵这个愿文都感觉有很大的加持,也觉得有不
共的缘起。大家应该对此愿文生起定解。当年法王发愿时,我并没有发觉有特别甚深的
意义,但后来越来越觉得其中每个字都有甚深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字千金,根本无法用
语言和分别念来形容。尤其学习了大乘的诸多经论后,更是深深地感到圣者的金刚语与
世间人以分别念造的文字确有天壤之别。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
同归无上道。”意思是说,佛陀在生死轮回中发起了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最终圆满成办
了自他二利,我们应当像佛那样发愿,这样自...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20
“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
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
这个偈颂摘自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的《愿海精髓》。由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索达吉堪布
讲解:
我也乃至等同虚空的众生度尽之前,绝不贪执声闻自我寂灭的安乐,而是依于饰品般的
利他意乐和行为 ,不贪执住于寂静处,也不害怕接触众生,从现在开始披上精进和无
畏的铠甲,趋入生死轮回的城市度化众生。
希望各位好好思维这些道理。法王的《愿海精髓》虽然只有八个偈颂,但大乘八万四千
法门的所有精华都在里面。现在我每次念诵这个愿文都感觉有很大的加持,也觉得有不
共的缘起。大家应该对此愿文生起定解。当年法王发愿时,我并没有发觉有特别甚深的
意义,但后来越来越觉得其中每个字都有甚深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字千金,根本无法用
语言和分别念来形容。尤其学习了大乘的诸多经论后,更是深深地感到圣者的金刚语与
世间人以分别念造的文字确有天壤之别。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
同归无上道。”意思是说,佛陀在生死轮回中发起了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最终圆满成办
了自他二利,我们应当像佛那样发愿,这样自...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09 | 23 以我自身的经历,宗教修灵等是人的精神寄托。当人遇到现实生活中的挫折苦恼困惑而
无能为力时,它就显得尤其重要。它的正面意义在于减轻ego的负面影响, 让人清心寡
欲,活得轻松,死得安祥(对于不信它的人来说,这是自我麻醉和逃避现实)。
然而,绝大多数人是很难克服ego的负面影响,名和利的诱惑。宗教信仰只有让人信了
,才能够发挥其作用。所以为了吸引信徒,一方面威吓--如地狱,轮回等,一方面利诱
--如天堂,超脱轮回,善报等。我认为其本质是一种吸引信教的方法手段(因为没法证
明它们的存在与否)。而且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这些方法的运用和解释也在变化。如
果对于这些方法手段的真假与细节过于执着,不但不能发挥信仰的正面作用,反而增加
了新的人生的苦脑,甚至走火入魔。 |
|
N****n 发帖数: 6571 | 24 哈哈,才华的境界,如涅磐之境,都是相通的,当年读Mill的论自由,和读红楼的感
觉,是一样的。 -------所以,才华如妖精,在每一世,显不同化身,是三十二相
见如来。 |
|
b*s 发帖数: 82482 | 25 想起了妖精打架……
哈哈,才华的境界,如涅磐之境,都是相通的,当年读Mill的论自由,和读红楼的感
觉,是一样的。 -------所以,才华如妖精,在每一世,显不同化身,是三十二相
见如来。 |
|
G**W 发帖数: 1865 | 26 「如是焰摩迦!如來見法真實,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云何言:『我解知佛所說法,
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為時說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復問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云何今復言
非耶?」
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聞尊者舍利弗說
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
復問焰摩迦:「若(有人)復問:『比丘!如先惡邪見所說,今何所知見,一切悉得遠
離?』汝當云何答?」
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來問者,我當如是答:『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
則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有來問者,作如是答。」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漏盡阿羅漢色無常,
無常者是苦,若無常、苦者是生滅法。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契經 五陰誦】 |
|
P******A 发帖数: 126 | 27 【涅槃】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
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
(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
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
(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
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
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
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
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
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
。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 阅读全帖 |
|
|
r****n 发帖数: 8253 | 29 佛法里面的空是有多个含义的,在经藏(阿含经)里面大多数提到的“空”主要是形容
有为法的无常,无我,苦,因为其不牢固,无可依靠,所以是“空”。而在阿毗达摩论
藏,空则是涅槃的特性,因为其没有任何有为法,所以是“空”。
在大乘里面,空,空性更是涅槃的异名。心经里面的空不异色的空,就是指代涅槃的。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三十七品义第三十一(卷第十九)
复次,声闻、辟支佛法中,不说世间即是涅槃。何以故?智慧不深入诸法故。菩萨
法中,说世间即是涅槃,智慧深入诸法故。
如佛告须菩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
行、识;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
《大乘入楞伽经》也说“真如、空、实际,涅盘及法界,我说皆异名” |
|
H******9 发帖数: 2766 | 30 岂止似是而非,简直一塌糊涂。
什么是苦?
世间生灵,六道流转不息,多为自取。
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幸得人身者,奈何 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染得那三毒炙盛,七情蔽心。
火宅妄走了一遭,空负那九窍之身。
世世如此了了,不可谓不苦~~
什么是罪?
圣人传道,为化这悠悠众生,解六道浊辱;
道法不可谓不精微,不可谓不广博,不可谓不玄妙。
古来求道者多,得道者寥寥;
幸者,凭累世之功,不幸者,惜天赋机缘所限。
唯笑那弄巧者,不修性命,妄论生死,空借他力,欲求解脱;
无明生那贪着,寄望水中捞月、刻舟求剑,难晾圣人苦心。
更甚者,假圣人名,于世间行传销之事,
划地为牢,欺他人之信,锢信众心量。
如此惑乱,不可谓无罪~~ |
|
P****S 发帖数: 2286 | 31 佛经上的其实说的挺清楚的。我只是鹦鹉学舌而已,希望没有学错。个人体会与其用自
己的分别念胡思乱想,不如多读读佛经。
”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
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
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
|
n********n 发帖数: 8336 | 32 祷告如呼吸。
体验与神同在, 圣灵充满, 平安与喜悦。
你可能指这个。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 温柔,节制
与佛教相似的地方, 如克服己身, 不贪恋世俗, 物质。 |
|
n****f 发帖数: 905 | 33 这是你基督教的说法。 佛门说真如, 不生不灭, 非常也非无常。
以真如应对你所言灵魂, OK? |
|
T*******e 发帖数: 4110 | 34 大拉克要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了。上个赛季被折腾得太惨了。大拉克和RG3要不挺起来
,Elite QB要断层了吧。
underneath |
|
h*p 发帖数: 359 | 35 第五章
酒会未正式开始,客人几乎未到。萧正宇在会场的讲台下找到正在和画廊的主管人
员交谈的张玲莉,从交谈的模样来看,他们在做最后的布置。
她今天穿着一身大红的低胸晚礼服,雪白的肌肤几乎达到了耀眼的程度,在大厅里
格外炸眼,仿佛是涅磐换生的凤凰。
萧正宇想起圈子里对她的评价,不但是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个完美的美人。
因为都是熟人,也没什么可忌讳的。他来到张玲莉身边,她顺手挽上他的臂弯,“
你来迟了,超过预定时间两分钟。”
“抱歉,”萧正宇低声解释,“出了一点意外。”
一旁的几个主管相视而笑。
跟几位主管交待完事情,两人走到角落,张玲莉才说:“这次先不跟你计较,我听
说中午的时候,展览会上出了一点意外?什么模仿抄袭等等,据说精彩纷呈,还差点打
起来。”
萧正宇失笑:“太夸张了。”
张玲莉把手里的高脚酒杯转交到他手里,侍者正在身边,萧正宇把酒杯置于托盘上
,又取了杯红酒递给她,自己又拿了一杯放在手里装样子,笑问:“那你听说的情况是
什么?”
“你不用管别人怎么说,我要从你这里知道真相,”张玲莉紧了紧披风,“你当时 |
|
a*****a 发帖数: 640 | 36 我当然同意这个是根本了。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觉得是自然规律。
你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我觉得不是。
作为个体,我们可以算算感到快乐的时刻有多久加起来,也许确实如你所说
和整个生命比很短暂。
每个人想法都不太相同,而且我觉得有的时候语言表达不了精确的思想。因为在交流的
过程
我们读的是字,就会产生错觉。
heihei |
|
t********n 发帖数: 571 | 37 只是你心里有个高高在上的。佛从来不高高在上的,佛陀成道以后一直都是一衣一钵的
乞食,如是如
是。。。 |
|
S**U 发帖数: 7025 | 38 南传当代证果的不少。如 Dipa Ma 有传。法友在禅修中心有缘碰到证二果的居士。南传通常低调,证果也不会到处宣扬,只是修行、护法。
原始佛法说正法的特性,是当下可以亲自检验,智者自证。与大乘寄托于来生不同。我自己的经验,符合阿含。
证严上人是如来藏思想。老师没法为学生负责,那是个人的业。跟佛学的提婆达多还叛教呢,要以此指责佛的教导吗?
思想正确不靠数人头,证果的圣人是少数,那是否占多数的凡夫才是正确,圣人是神经失常?
大乘辩论了义否,不是认为不了义就一无是处,而是先接引入门再转变。辩如来藏系是神我,目的在此。
你修净土,到弥陀净土也是听阿含教-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是先接引入门再转变。 |
|
|
f********4 发帖数: 253 | 40 相應部47相應13經/純陀經(念住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當時,生病、痛苦、重病的尊者舍利弗住在摩揭陀國的那羅迦村,而純陀沙彌為尊
者舍利弗的侍者。
那時,尊者舍利弗因病般涅槃了。
那時,純陀沙彌拿了尊者舍利弗的鉢與僧衣後,到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去見尊
者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純陀沙彌對尊者
阿難這麼說:
「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這是他的鉢與僧衣。」
「純陀學友!這是一個應該去見世尊的談論主題,來!純陀學友!讓我們去見世尊
。抵達後,告訴世尊這件事。」
「是的,大德!」純陀沙彌回答尊者阿難。
那時,尊者阿難與純陀沙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
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位純陀沙彌對我這麼說:『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這是他的鉢
與僧衣。』大德!聽到『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後,我的身體就像被麻醉了一樣,我
不辨方向,法對我也不清楚了。」
「為什麼呢?阿難!舍利弗帶走你的戒蘊後般涅槃,或帶走定蘊後般涅槃,或帶走
慧蘊後般涅槃,或帶走解脫蘊後般涅槃,或...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1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有一个中国禅宗的公案,是说仰山禅师的故事,谈到真正开悟的见地就是明白了『入』
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位居士听了就说: 『入』_之一字,不要也可以。这个其实才是真
悟居士的见地啊1
我们看看史上有很多阿罗汉入涅槃时,究竟有谁能『入』涅槃? 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入
』涅槃。
当你入了无余涅槃时,大家都说你捨报时入涅槃,然而『入』无余涅槃其实并没有人去
『入』啊, 有情的本际, 每个人的真如,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本来涅槃嘛.又何
必你去『入
』呢? 所以入涅槃其实是你自己消失了.你消失了以后,是完全无我的境界,剩下『衪
』保持在祂自己原来的涅槃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所以『你』根本无法『入』
涅槃,而『祂』也没有入涅槃,因为『祂』是本来就涅槃,不必再入涅槃., 而你的五
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消失掉了,变成了真实的无我,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你的自
我存在, 那裹还有你 ? 所以根本没有你去入涅槃.
所以禅宗公案中的那位大居士说 : 「入之一字,不要亦可」。而仰山慧寂禅师则说 :
「入之一字,不为居士」。说入这个字, 并不是为你这位开悟的居士所说, 而是为还不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2 有餘依涅槃是指有能力証涅槃的四果聖人於捨報前, 還活著時, 身上還有微苦所依, 並
不是一個"入定出定"的概念.涅槃不是"出入法", 說"入"是方便說.
首楞严三昧是說大乘法中的証真, 當入法位作漏尽阿罗汉時, 這位阿罗汉本身己經不存
在了, 所以他也沒有機會再參禪証真如, 所以經中說『若人已入声闻辟支佛位。永失是
首楞严三昧』.
严三昧 |
|
W*********E 发帖数: 197 | 43 於七F提到 : 『有餘依涅槃是指有能力証涅槃的四果聖人於捨報前, 還活著時, 身上
還有微苦所依, 並不是一個"入定出定"的概念.涅槃不是"出入法", 說"入"是方便說.
而無餘涅槃是指四果聖人捨報,不再存在了』
如以下教証 :
§《瑜伽師地論》 彌勒菩薩 造
問:迴向菩提聲聞,為住無餘依涅槃界中,能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為住有餘依涅槃界耶?
答:唯住有餘依涅槃界中可有此事。所以者何?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悉止息!
§《瑜伽師地論》說的很清楚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
悉止息!』 |
|
c***h 发帖数: 2262 | 44
而且,有些事不需要懂阿含才能分辨。
佛学字典说
小劫:根据佛经记载,从人寿十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岁;然后再从
八万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叫做一小劫。
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四个中劫分别是:成劫(世界形成期)、住劫(世界壮盛
期)、坏劫(世界老死期)、空劫(世界坏灭期)。如此成、住、坏、空四个中劫相续
循环一次为一大劫。
世界历经三次成、住、坏、空,也就是三度之阿僧祇大劫,即三大阿僧祇劫
(佛光辞典)
<一>大毘婆沙论等谓,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
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
十万年,称为一小劫。经典中常有此语,如法华经卷一
===============
本来佛经说劫,缺省是大劫,
现在退一亿步说,小劫呗。
再退一千步,只要十小劫。要一亿六千八百万年。
这省略的余数,让北京人猿慢慢演化成现代智人好了。
要入定一亿六千八百万年
那时盘谷大陆开始分裂了 (阿罗汉要小心藏好,别被大陆分裂火山海水侵袭)
阿普第阶灭绝事件发生
最古老能游泳的哺乳动物...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5
我的观点:
无余涅盘阿罗汉他若活着,就在人间,
如你我一样日常生活着,吃饭走路,没有藏在何处。
他死了,也没有藏在天上何处的问题,那是邪见。
就像两掌合击,发出声音。声音消失,但没有声音藏在何处的问题。
是题出这问题的人,描述该藏在哪里的人有问题,
那是凡人才会问的问题,阿罗汉没有这个问题。 |
|
G**W 发帖数: 1865 | 46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有一个中国禅宗的公案,是说仰山禅师的故事,谈到真正开悟的见地就是明白了『入』
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位居士听了就说: 『入』_之一字,不要也可以。这个其实才是真
悟居士的见地啊1
我们看看史上有很多阿罗汉入涅槃时,究竟有谁能『入』涅槃? 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入
』涅槃。
当你入了无余涅槃时,大家都说你捨报时入涅槃,然而『入』无余涅槃其实并没有人去
『入』啊, 有情的本际, 每个人的真如,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那就是本来涅槃嘛.又何
必你去『入
』呢? 所以入涅槃其实是你自己消失了.你消失了以后,是完全无我的境界,剩下『衪
』保持在祂自己原来的涅槃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涅槃。 所以『你』根本无法『入』
涅槃,而『祂』也没有入涅槃,因为『祂』是本来就涅槃,不必再入涅槃., 而你的五
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消失掉了,变成了真实的无我,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你的自
我存在, 那裹还有你 ? 所以根本没有你去入涅槃.
所以禅宗公案中的那位大居士说 : 「入之一字,不要亦可」。而仰山慧寂禅师则说 :
「入之一字,不为居士」。说入这个字, 并不是为你这位开悟的居士所说, 而是为还不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7 有餘依涅槃是指有能力証涅槃的四果聖人於捨報前, 還活著時, 身上還有微苦所依, 並
不是一個"入定出定"的概念.涅槃不是"出入法", 說"入"是方便說.
首楞严三昧是說大乘法中的証真, 當入法位作漏尽阿罗汉時, 這位阿罗汉本身己經不存
在了, 所以他也沒有機會再參禪証真如, 所以經中說『若人已入声闻辟支佛位。永失是
首楞严三昧』.
严三昧 |
|
W*********E 发帖数: 197 | 48 於七F提到 : 『有餘依涅槃是指有能力証涅槃的四果聖人於捨報前, 還活著時, 身上
還有微苦所依, 並不是一個"入定出定"的概念.涅槃不是"出入法", 說"入"是方便說.
而無餘涅槃是指四果聖人捨報,不再存在了』
如以下教証 :
§《瑜伽師地論》 彌勒菩薩 造
問:迴向菩提聲聞,為住無餘依涅槃界中,能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為住有餘依涅槃界耶?
答:唯住有餘依涅槃界中可有此事。所以者何?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悉止息!
§《瑜伽師地論》說的很清楚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
悉止息!』 |
|
c***h 发帖数: 2262 | 49
而且,有些事不需要懂阿含才能分辨。
佛学字典说
小劫:根据佛经记载,从人寿十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岁;然后再从
八万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叫做一小劫。
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四个中劫分别是:成劫(世界形成期)、住劫(世界壮盛
期)、坏劫(世界老死期)、空劫(世界坏灭期)。如此成、住、坏、空四个中劫相续
循环一次为一大劫。
世界历经三次成、住、坏、空,也就是三度之阿僧祇大劫,即三大阿僧祇劫
(佛光辞典)
<一>大毘婆沙论等谓,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
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
十万年,称为一小劫。经典中常有此语,如法华经卷一
===============
本来佛经说劫,缺省是大劫,
现在退一亿步说,小劫呗。
再退一千步,只要十小劫。要一亿六千八百万年。
这省略的余数,让北京人猿慢慢演化成现代智人好了。
要入定一亿六千八百万年
那时盘谷大陆开始分裂了 (阿罗汉要小心藏好,别被大陆分裂火山海水侵袭)
阿普第阶灭绝事件发生
最古老能游泳的哺乳动物...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50
我的观点:
无余涅盘阿罗汉他若活着,就在人间,
如你我一样日常生活着,吃饭走路,没有藏在何处。
他死了,也没有藏在天上何处的问题,那是邪见。
就像两掌合击,发出声音。声音消失,但没有声音藏在何处的问题。
是题出这问题的人,描述该藏在哪里的人有问题,
那是凡人才会问的问题,阿罗汉没有这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