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官渡之战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6页)
j********y
发帖数: 3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小议法正的睚眦之怨
http://pages.cs.wisc.edu/~huangyz
在刘备夺取巴蜀和汉中的过程之中,倘若要问谁当居首功,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法正
。卖主求荣也好,弃暗投名也罢,总之,在蜀中郁郁不得志的法正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
会,完了了他人生中的重大反击,他甚至一度取代诸葛亮,为成刘备身边最受器重的首
辅重臣。
那段时间,不仅是刘备在政治和军事生涯的巅峰期,也是法正人生中最志得意满的日子
。而多少年来,人们对法正的非议,也与这“得意”颇有干系。
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
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三国志·法正传》
在一些人看来,咸鱼翻身的法正,宛如政治上的暴发户,“得志便猖狂”,倚仗权势,
报复杀人,凌驾于国法之上。
这样的说法,严格说起来,确实没错。笔者也表示某种程度的认同,但另一方面,笔者
以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必须放在历史环境当中来分析。法正果然是一个“无德”
之人么,刘备又为什么要如此器重这样一个“无德”之人呢?这似乎还真是个问题。
三国时期叛变的大有人在,象法正这样影响重大的,不单只有他一个,官渡之战时的许
攸,也算是一
d*********2
发帖数: 48111
2
跟骑兵步兵无关, 当时的营寨比普通的城池的防御力还要高, 而且没有城池不容易
出兵反击的缺点.
譬如吕布被围, 陈宫就是建议城外立营互为犄角.
官渡之战, 双方也都对对方大营没什么办法, 乌巢被烧袁绍仓促出击才脆败.
还有后来几出祁山, 都是渭水大营.
不知道怎么扯到骑兵冲击了, 游戏打多了吧, 三国那时候还没有成熟的骑兵战术,
主要还是机动力.
c***c
发帖数: 6234
3
不读书害死人呀。
知道有本书叫《三国演义》吗?知道有一段故事叫官渡之战吗?知道有个叫袁绍吗?
他也曾经出了一样的注意。想知道结果吗,请到当当网购买精品版《三国演义》
r*****y
发帖数: 53800
4
曹操的历年兵力和官渡是否兵不满万,这个帖子有比较详尽的分析:
http://wt.xycq.net/forum/archiver/tid-62364-page-1.html
青州兵数量的问题,应该说是一支农垦军团。打了几次败仗后曹操就不让他们参与正规
作战了,而是专心搞屯田。官渡之战时,曹操总兵力当在5-7万左右,但是要分兵驻守
各地,官渡一线直接和袁绍对峙的兵力很可能的确只有1-2万。
l****h
发帖数: 34
5
刘备,孙策,曹操都无法统一全国,不是实力问题,是内部矛盾太甚。
兵力,生产力,地理条件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经济结构。一方面自耕农破产
者众多,流民问题严重,一方面豪族势力过大,不易驾驭。
比如说官渡之战曹操可用之兵不多,就是因为豫州徐州豪族不完全顺服,而屯田制也还
没有完全实行无法大量用流民。曹操一死,臧霸甚至可以公然吹吹打打带着青徐兵回老
家,曹丕不仅不敢阻拦而且沿路送粮食。之后曹丕两次发动广陵之役表面是伐吴,实际
却是解决不听话的青徐兵。
d*****s
发帖数: 647
6
三国时期,断粮道是战胜对方极好的手段,比如官渡之战,但是近代战争很少靠断粮道
取胜的。
估计从什么时候起,断对方粮道对战争胜负不起重要作用?
c******n
发帖数: 16403
7
历史上的许攸,并非死于许褚之手,而是被曹操所杀。 曹操杀许攸,这在《三国志》中
是有明确记载的。《三国志·崔琰传》说:“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
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裴松之注引《魏略》,对许攸如何“不虔”于曹操
有具体记载。《魏略》说,许攸自幼与曹操十分要好,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袁绍投奔
曹操后,建议曹操偷袭乌巢,使草草大获全胜。后曹操夺取冀州,亦有许攸之功。许攸
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甚至称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场合
亦不知收敛。在一次聚会上,许攸对曹操说:“阿瞒,你没有我,不会得到冀州。”曹
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非常不高兴,以为许
攸无礼太甚。后来,许攸率随从出邺城东门,有得意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
,不可能出入此门。”此话传到曹操耳中,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杀死许攸。
m******r
发帖数: 435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萝莉控张飞大叔
大家应该都知道,张飞的老婆,和曹操他们还有点亲戚:
初,建安五年,时夏侯渊有女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
下面是老牛乱批时间。
1) 张飞那时多大?
张飞出生年代未知;不过184年黄巾起义的时候他跟着刘皇叔打黄巾来着,那个时候刘
备23岁,张飞就算年纪小点也差不了太多,姑算20岁吧,那么他拦路劫了小姑娘的那个
时候他大约在36岁上下,名副其实的中年大叔。
2)是自由恋爱(私奔)吗?
小姑娘年纪实在小了点,才十三岁,名副其实的柴禾妞,搁现在也就初一的刚发育的小
女生。不过那个时候也许人早熟,说不定爱上张飞的雄壮,以捡柴禾为名,私奔了。
不过考虑到建安五年是公元200年,正好是官渡之战的时候。上一年的十二月刘备反了
曹操夺了徐州,正月就被曹操打跑了。之前刘备和曹操颇有革命友谊(除了徐州陶谦那
时有点龃龉,不过不算啥)。
3)在哪里捉到的罗莉?
徐州是不可能的,曹操在那里根基非常薄弱(屠了不少人),不可能把曹氏宗族放在那里
。只能是兖州和豫州。
刘备这一年确实在曹操的老窝里活动了很长一段时间:
刘备略汝、颖之间,自许以南,吏民不安,曹操患之。
看看地图,汝河到颍河之间,彻底是曹
o******y
发帖数: 4377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新三国说句公道话
我也觉得不错
本来就是电视剧而已么,
关键底子好,编剧即便改一点编一点的,之后也是能引人入胜的,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比很多电视剧的无聊情节好多了去了。
不过昨晚看的官渡之战的确有点搞
总的来说,应该耐心宽容点,即便比不过老版,也比当下很多其他电视剧要强
C******e
发帖数: 243
10
说句公道话,新版的造型、服装还是很漂亮的,古朴大气。武戏也不错,官渡之战、长
坂坡都打得很精彩。
g*******l
发帖数: 1470
11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建议多读点史书再来评说,毕竟演义是演义,不是真实的历史.
(1)曹操袭击刘备前后整1个月,经典的闪电战,因为此时袁曹已经对峙,久攻不下必然曹
操被袁绍从正面突破;
(2)袁绍按兵不动?错.袁绍刘表刘备联盟已形成,袁绍第一时间出兵,但被于禁防守住,再
想进攻曹操精锐已返回;
(3)曹袁攻防战从刘备被击败之前就已经拉开序幕,直至官渡之战.
k******n
发帖数: 315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三国里荆州的地理很迷茫阿
这么看来荆州的地盘很大阿
而且按荆襄9郡,江东6郡的说法,刘表的地盘比孙策兄弟还大
为什么当初会被孙坚追着打?
以刘表的强大实力和离许昌的距离,不能理解官渡之战前后袁绍竟没有约刘表共同进兵
按说刘表很听袁绍的话阿
还有刘表是荆州牧,孙坚是长沙太守,如果长沙归荆州管,他们是上下级的关系?
q****p
发帖数: 118
13
说到官渡之战,又是十胜十败,又是御天下之智力,总之袁绍昏庸无能,曹操英明神武。
说到淝水之战,就是符坚刚愎自用,不听部属告诫贸然南征,谢安英明神武
其实都是随机事件,即使在有许攸投诚的情况下,曹操偷袭乌巢说白了也就是赌一把,
胜负难测。要是偷袭不成,估计袁绍就统一北方了。那样的话估计史书就记载曹操好大
喜功,刚愎自用,不听部属告诫...袁绍英明决断,不做出头鸟去挟天子,在河北发展
壮大,最终一战统一北方结束战乱,有利于百姓是进步的...
大家觉得如何?
f****i
发帖数: 9419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市面上历史书的常见大错误
你谬赞了,我这点水平根本上不了台面,很多史料仔细看看这些都是很简单记载的。但
是读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读原始史料而读经过人加工的评论性文章。这些都带有一定的
倾向性,读史可以带有倾向性,但是不能开始就读带有倾向性的史料评论。那就是属于
被二道贩子骗了。比如楼主说的什么市面上历史书的错误,说的根本不是史料而是这种
二道贩子的评论。这些东西都是倾向性的定性评论,根本不能用作判断依据。
比如说前两天说的曹操坑杀袁绍降卒的事情,人家史书上原话是“余众伪降,尽坑之,
前后所杀八万人。”还不提前后各有描述说一共是官渡之战死了八万人。坑的都是诈降
的人。最后单纯这句评论就变成了坑杀投降的袁兵,并且坑了七八万人。历史观点就是
这么嫁接来的。

议。
s*********e
发帖数: 545
15
我觉得恰恰相反。
官渡之战确定了曹操的崛起,赤壁之战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而彝陵之战,蜀汉从帝王到军队,一口气赔光,吴国也有损失,基本确定了两国等着被慢慢收拾的局面,三国时代开始落幕了。
y*****r
发帖数: 1295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战役
这些战争虽然到处充满偶然,但整个三国,结果很必然,北方统一南方。猪哥,硫磺书
,碧眼儿,都无法改变。就是今天大家架空历史,意淫穿越到蜀或吴,依然很难想出一
个什么好办法来打败北方。
唯一有变数的也许是袁绍。官渡之战的结果如果不一样,历史或有较大改写。
w*********l
发帖数: 1337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战役
官渡之战显然是曹操进攻。。。
s*********e
发帖数: 545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战役
正如在前面的我的一个帖子里说的,我一直认为夷陵之战是三国时代落幕的开始,此战
刘家内伤不起,孙家疲惫不堪,被曹魏慢慢收拾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我觉得大规模战争没有什么偶然性,全是必然性,是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
官渡之战中许攸投降,反应的是袁绍阵营内部非铁板一块,团队管理漏洞很大,这是其
综合实力的一部份。
赤壁之战曹军舰船相连,反应的是曹军对水战和天文知识的缺乏,这也是其综合实力的
一部份。
夷陵之战刘备以七万之众深入吴国境内对阵吴国十万军队,久攻不利却又无良谋,用兵
如此,焉能不败。孙子兵法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
用不足。又云:兵贵胜,不贵久。
要说偶然性,刘备的历程算是偶阳性比较大的。他的实力和起点最差,能走到他那一步
,算是相当难了,稍有不慎,可能早就埋尸荒野了。看看他自己和他的两个主要助手关
张,都有明显的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陷,皆非当时一流的将才,比如说相比于张辽、曹仁
、陆逊等。看看这三人如何败落的,哪里是偶然的,皆是自找的故而是注定的。刘备后
来得了法正、庞统和诸葛三人,事业才算是有了起色,可惜刘备得这三人太迟,法正、
庞统二人去世太早,大事难济矣...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战役
我不认为夷陵之战是三国时代落幕的开始,
实际上夷陵之战的时候,三国时代刚刚开始。
之前所谓的火烧赤壁的时候,三国可以说还没有开始,那时刘备还没有安身之地,连荆
州都不是他的,能说是三国时代?那时益州还在刘璋手里,北面还有张鲁,严格地说根
本不是三国时代。三国时代开始我认为怎么也得从刘备入川取代刘璋算起。在夷陵之战
过后,三国鼎立的时期延续了近40年,怎么能说是三国时代的落幕的开始?从客观作用
上说是三国时代正式开始还差不多,因为夷陵之战之后,蜀汉无力东图东吴,北伐不成
功,只能是三国并立。
至于偶然性,你这只是事后诸葛亮而已,要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得到曹操内部大量高
官和袁绍私下通信的信件,按照阁下的说法算不算所谓“管理问题”,许攸的投降不是
源自管理问题,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根本原因是许攸家人犯法被收治,所以许攸才投降
的,这个事件的偶然性有多大?如果许攸家人不犯法?如果许攸家人即使犯法,但是不
在这个时候犯法?而曹操的粮草不济,已经支持不了多长时间了,所以这件事非常巧。
可以说偶然性非常大。阁下的事后诸葛就不要了。
还有赤壁之战,本来曹操势在必得,胜券在握的。东吴内部战和不定,连东吴...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20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Fri Feb 12 11:29:11 2010, 美东) 提到:
可行性研究一下
☆─────────────────────────────────────☆
hurryup (小白) 于 (Fri Feb 12 11:34:09 2010, 美东) 提到:
就是让北洋海军去炮击东京一样

☆─────────────────────────────────────☆
hotman (hotman) 于 (Fri Feb 12 11:37:14 2010, 美东) 提到:
得不偿失吧,只能逼着皇太极把北京往死里打,那罪过就大了
☆─────────────────────────────────────☆
SX (过眼云烟) 于 (Fri Feb 12 11:52:37 2010, 美东) 提到:
前一阵看过一个巨扯的穿越,就是这么干的。
人家至少知道自己在胡吹。:)
☆─────────────────...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375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曹操是否言过其实?
☆─────────────────────────────────────☆
StationCC (Station Central Committee) 于 (Tue Dec 29 03:53:32 2009, 美东) 提到:
军事家算一个 天才算不上,可能某孤陋,但是认为曹操是军事天才有过了。
因为曹操一生打过胜仗,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但是败仗也没有少打,动辄就
是携亲眷或亲兵逃遁,类似的事件发生不少,再加上赤壁之战的败笔。所以称天才我觉
得有点过,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
顺便评论一下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纷争,这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次数太
多了,三足鼎立、多足鼎立的状况更多,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没有做到统一中国
。而历史上面对这样的情形统一中国的例子有很多,曹操与这些人的才能比起来如何?
我看曹操是逊之的。汉之刘邦,起兵反秦,当时群雄混战,还是最后统一中国;隋代的
杨坚,面对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同样统一了中国,而且首次开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的设
立等等,所以很多外国历史学家称杨坚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应该不逊于曹操;隋
朝末年,唐朝初年,也是军阀混战,多...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颌真是点背
按照曹操传和袁绍传,张郃降曹以后,
才"绍众大溃",给人一种因果关系的感觉,
既张郃临阵起义是官渡之战给袁绍的最后致命一击.
这种人回的去吗
S*******C
发帖数: 7325
23
☆─────────────────────────────────────☆
hhaoer (hhaoer) 于 (Sun Oct 17 19:26:26 2010, 美东) 提到:
关羽死后,荆州没了。刘备一意攻吴,而诸葛不赞成。我有个疑问,诸葛的隆中对,关
键就在于刘备必须拥有荆蜀两地方能最后恢复汉室。现在荆州没了,诸葛的战略基础没
了,他为什么不同意攻吴那?更何况以前蜀汉占荆州,不管怎么样在道义上欠了东吴。
因为你自己说得暂借。在那个师出要有名的年头,蜀汉之前霸着荆州道义上亏了东吴。
那现在刚好东吴砍了关羽,刘备乘此借口在夺回荆州,那么道义上就完全不欠东吴了。
我觉得,刘备打东吴这个时候刚好,名正言顺。但是可以做出全灭东吴动向,但是底线
是抢回荆州就行。至于在往后,从东吴手里在抢什么,那就看荆州夺回后各方面的形式
变化了,包括东吴,曹魏等等。我想如果诸葛也支持刘备打一个有限度的攻吴战,那么
刘备就有可能都没必要亲征了。在汉中盯着曹丕,刘备跟曹操一个级别的,曹丕有刘备
盯着,估计不敢大动作的乘着机会去背后攻汉军。攻吴的汉军,拿下荆州然后跟孙权谈
判或者再打,以打代谈,虚... 阅读全帖
f*********0
发帖数: 253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血色荆州:襄樊之战回放(3)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率军北上攻打驻襄樊的曹仁部,留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
士仁守公安。
荆州到底共有多少人马,关羽此次出征又带了多少人,史书上均无明确记载。此时驻扎
襄樊的是刚平息苏伯、田银、侯音叛乱的征南将军曹仁部,从史料推测,曹仁部人马大
约在万人左右,曹仁率数千人驻樊城,吕常率另一部人马驻襄阳。关羽是攻方,襄樊之
地曹军经营已久,城坚池固,所以关羽出征兵力当倍于敌,按荆州人口和粮食供给能力
估算,当在三万人左右。
从建安十五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督荆州事已九年之久,其间关羽与曹军交锋不断,
如《三国志•乐进》记载“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三国志·李通》记载“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
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三国志•文聘》记载“又攻
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三国志•徐晃》记载“又与满宠讨关羽於
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由此可见,关羽驻守荆州期间没过几天安稳日子。但曹
军对荆州的军事行动规模也不太大,大多应该是骚扰性质,有利则进,无利则止,有锻
炼将领和军队... 阅读全帖
f*********0
发帖数: 2538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血色荆州:襄樊之战回放(4)
曹仁被袭,襄樊被围,刚舍了“鸡肋”,还远在从汉中退军路上的曹操大吃一惊,急令
留守后方的“左将军,假节钺”于禁集结军队解曹仁之围。
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事实上五将之中,他应该是最受重用的,“假节钺”,负责
拱卫京都,统帅的是曹操最后的战略预备队。于禁其人,“持军严整”、“以法御下”
,曹操非常器重他。于禁跟曹操30年,参加了很多重要战役,攻吕布、破刘备、拒袁绍
、平张超、斩刘辟、杀桥蕤、讨乌桓,为曹操立了汗马功劳,尤其在官渡之战中表现出
色,迁偏将军。“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
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曹操最看
重于禁的,恐怕不仅是他的攻伐本事,而是他严整治军的特长和他的忠诚,所以才会让
他“迁左将军,假节钺”,掌京师之卫,参与朝议。从史料上看,大概从建安十五、六
年起,往后的征讨商曜、马超、孙权、张鲁等战,于禁都没有随同征战,到建安二十四
年,于禁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有指挥过大战役了,这也为他在樊城之战的失败埋下
了伏笔。
于禁统帅的援军尚未赶到,而此时“屯樊北十里”的庞德部,却已经和关羽交上火了。...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4182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备为啥那么恨吕布?
赞,和吕布单条的人,除了张飞,都死了
自虎牢关以后,除了张飞,再没有人傻逼到给吕布单条的机会
吕布背着小孩突围时,曹操直接派手下最牛的六个上去群殴
赵云背着小孩突围时,曹操和所有大将在山头看戏,底下卖命送死的都是文聘,张颌这
类降将
颜良最好的结果就是像张飞一样,100回合之内输给吕布,然后文丑也输一遍,然后袁
绍听从田丰的意见,也就没有官渡之战了
m******r
发帖数: 4351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祭拜袁督帥
"尽行遣散"是袁的又一项罪名.其实袁的做法很好理解
就是分兵把口
当时援兵集中蓟镇,袁的办法两个:
第一,和后金军决战. 但是后金军未必会和你决战, 他如果派一支部队去偷袭明朝皇帝
的祖陵,十个袁的脑袋也不够砍得
第二,当时粮食也不足,漕运连京师都没运完。三河的侯世禄不就饿垮了么。
第三,袁的打算可能还是想吸引后金强攻蓟州。
总之这东西就像下棋一样,不能一厢情愿。你这么下输了,换种下法就能赢吗?
可能败招根本不在这里。以前我分析过官渡之战,实际上当时袁绍直取许昌的战略其实
就是非常正确的,你不能因为他后来输了,这一招每占到便宜就说他的每一招都是臭棋
r*****y
发帖数: 53800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百团大战的105个团
我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司马懿确实人少,魏书和晋书为啥不特意吹嘘一下?
--------------------------------------------------
这算啥逻辑?第一次北伐诸葛兵力确实多于魏军没有疑问吧?魏书为啥不吹嘘一下?
反过来我也同样可以问你,如果诸葛兵力确实少于司马,那些吹捧蜀汉和诸葛的史书干嘛
不就这一点吹捧诸葛一下?
肯定不少是多少?8万也不少了?为啥一定就要超过诸葛的10万?分不分兵又能说明什么
问题呢?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少于袁绍,但是也敢分兵。据说诸葛的蜀军质量还胜过魏军?
据谁说?证据?
司马懿随便就敢备水列阵。他谨慎到不去和诸葛正面对阵,怎么又肯走背水的险棋?
-------------------------------------
司马又不是全军背水?背水就一定兵力多吗?韩信背水时兵力多还是少啊?
你的逻辑归根结底就是你的屁股和常理,可笑还在这里装什么有逻辑?我老早就指出了
,你直接说你是毛正日掌握终极2真理不就完了?何必假惺惺的装什么大瓣蒜?

语。
s*****r
发帖数: 11545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谈到孝,不得不提到孔融之死
古狗了一把,孔融根本就是自取灭亡。
官渡之战时散播曹营将不敌袁绍的悲观言论,
光这一点就可以让他毙死街头了。
杨修与孔融多少有相似之处。
w******t
发帖数: 16937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谈到孝,不得不提到孔融之死
孔融和杨修都是尊重事物客观实力的比较。只不过忘记了事情也有例外和意外。

古狗了一把,孔融根本就是自取灭亡。官渡之战时散播曹营将不敌袁绍的悲观言论,光
这一点就可以让他毙死街头了。杨修与孔融多少有相似之处。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Lite 7.56
d*********2
发帖数: 48111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窦建德的虎牢关很蹊跷
你这种毫无逻辑和历史基础阅读的, 实在看不下去你在这里胡搅蛮缠了才说两句.
你们这号有良知的青年历史学家不值得费唾沫.
李是轻骑急进, 能带多少兵, 带的必然是精兵, 你对古代步兵行军速度有概念没?
拿窦残部来做对比? 那窦主力是天顶星人拿激光蒸发的?
符坚的残部在北方纵横, 小龙阳一个没落亲戚都和北府对耗N年, 他的主力也是天顶星
人灭的.
曹操追少袁绍两个儿子, 追了十几年, 还挖了条运河, 官渡之战也是编的.
f*******5
发帖数: 1815
32
反例太多了, 官渡之战前的袁绍势力大不大? 战了之后迅速就垮了。
淝水之战是另外一个例子。
p******i
发帖数: 1322
33
官渡之战很大程度上袁绍不作为。
至于淝水的运气成分太明显了,明显到看不到任何“名将”的因素。
N***i
发帖数: 4104
34
央视的老三国拍的一坨屎。
俺就记得这几个镜头:
1、官渡之战袁绍军缺粮,饿的啊,好几个小兵争抢一个玉米棒子
2、猇亭之战以后,东吴军追击蜀军,遇到了石兵八阵。吴军骑的马屁股上都有阿拉伯
数字的,虽然用墨涂黑了还是看得出来。
3、蜀军讨伐孟获,渡泸水的时候大批人员裸死在水中,满镜头密密麻麻的裸体男子,
全部屁股朝上趴着不动,每个人屁股上白森森的三角裤印。
至于其他的,作战场面太小,经常百来个人就一场大战(更重要的是不太善于合理的安
排使用镜头来弥补人员少的缺陷,属于典型的导演水平低);服装道具太搓,看着跟舞
台道具似的;很多演员是老旧的表演风格,不自然,跟演话剧唱戏似的。
b*********f
发帖数: 1585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战车到骑兵的发展
和大家逗完嘴了,从网上找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分析可能采用过绳带、皮革或者木板
一类的材料作为马镫,但是易腐烂,没有保留下来,也许李广当时也是用的这种“马镫
”,但是目前没有文献和文物加以证明。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 阅读全帖
N***i
发帖数: 4104
36
这个类比不对,刘备不是“开始闹了”,他一直是体制内的,官渡之战前一年和曹操翻
脸才勉强算是开始反体制。这个时候曹操袁绍等人都已经坐大了。
q*d
发帖数: 22178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的悲情人物....
亭侯要看啥候的亭侯--三国前期大家的爵位都很低,
关羽得汉寿亭侯是官渡之战因为干掉颜良之后被封的,
此时整个曹魏阵营里,别说五子良将了,就是诸夏侯曹里,
也就夏侯惇是个乡侯,曹仁之类的平定河北时才封得都亭侯,
张辽是南征荆州后也封一都亭侯.
而刘备的宜城亭侯比关羽的汉寿亭侯还要早4年,
这个含金量可想而知.
后期爵位食邑就通胀了,不能一概而论.
p*3
发帖数: 197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如曹操回当代 当如何治世?
治国策略包括对内的和对外的
觉得曹孟德是个大才
至少胸怀博大 气度不凡
---以下典故摘录---
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
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背叛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来,一个一个
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有二心的、动摇份子都揪出来。而曹操没有。曹操发现这些一
堆书信之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做得很漂亮,当时很多人不理解,
就问曹操,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因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
说,自己心里都没底,何况大家呢,这勾结袁绍又不是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可能是几
十个,上百个,这都清算不过来,何必要清算呢,这个人情,曹操做得很好,曹操当着
全部人的面把这些证明全部烧毁,让大家放心,跟着曹某,只要忠诚,以前的事我不知
道。 曹操很会装糊涂,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得人心,得人心,得天下。
D*****i
发帖数: 8922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如曹操回当代 当如何治世?
官渡之战本来就是曹操以弱胜强,怎么说是实力基本相当?当时连给曹操打气的谋士也
承认袁绍兵多将广,只是说些敌人领导不行之类的话来提气。
曹爽哪有什么皇位?曹爽姓曹,可只是假曹。他老爹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而已,皇位根本
轮不到他身上。自从曹丕兄弟相争以后,曹氏皇帝就是剥夺宗室的权利,把权利委托给
外姓和曹真、曹爽这样的假曹,所以才给了司马家机会。后来司马家吸取教训,把权利
集中在宗室藩王手里,结果矫枉过正,藩王间自己杀起来了。
d*******s
发帖数: 695
40
两点,消耗战和李如松指挥出色。
1. 从《明史-神宗本纪,日本传》来看,自从大明轻易攻克平壤后,两边打的就是消耗
战而非歼灭战。经常出现败的一方“奔”,胜的一方“退”,胜败战损都很严重,由于
分据平壤和汉城,胜方无力追杀扩大战果。数量上来看,日本几乎没有补充,一开始15
万,到第一次议和,减员45%(《日本战史》,而明军是从开始的5万到3万,但是明,
朝联军达到7万。日本越打越少,明军越打越多。第二次开战也是如此,明军这边始终
维持了7到8万的兵力(《剑桥史》《中国通史》),而日本打一次少一次。
2. 李如松指挥很好,举两个栗子。
1)万历21年,李如松派祖承训乔装朝鲜军,麻痹了小西行长,轻易攻克平壤,获得
了可以打消耗战的稳固据点,不然阵地战败了没有据点防守,会被追杀的很惨。
2)决定性的“火烧龙山仓”是堪比官渡之战的经典战役。龙山仓是朝鲜汉城的国家
粮食仓库,囤积了朝鲜几十年的粮食,后来日本国内转运的军粮也囤积于此。第一次战
役僵持阶段,李如松兵力3万,而日军5万据守汉城。李如松无力攻克汉城,但奇袭烧毁
了龙山所有13座粮仓,使日军粮食补给不上。《明史-李如松传》“闻倭...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1
吕思勉在三国上有若干观点确实值得商榷,我认为主要跟他所处的民国军阀割据时代相
关。
不过袁绍这个事情,他的观点也不算多离谱。
何进招外兵这个事情,不好说都怪到袁绍身上。何进是有智囊团的,"智谋之士逄纪、
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荀攸是谁大家总该知道吧。
在何进之前有个窦武,处境几乎和何进一模一样,但才略和力量显然都比何进强,还有
太傅陈蕃、李膺等为援,就因为窦太后作梗,最后一败涂地。宦官因为窦武的教训,进
一步加强了京师兵权的控制。京师的军队不可靠,就是何进招外兵的原因。不说别人,
曹操就跟宦官的渊源不小。袁绍自己也说的很明白:“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
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
攻皇宫事出非常,根本没有预先准备。而且最后能攻破皇宫,一方面是何进的人缘好("
进素有仁恩,士卒皆流涕曰:“愿致死!"),另一方面和董卓军队的及时到达有关系。
没抓住皇帝,是因为宫里有密道,当年窦武连太后都没抓住呢。
至于攻打董卓的西凉军,这也就是个嘴炮。西凉军什么实力,他是常年作战的边防军,
董卓进京肯定要带最精锐的部分来。所以这个要求就好比明末让京师三大营去攻打关宁
军一样。
最后,...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最牛的兵种是弓骑兵吧?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的一大原因。
但战车比起骑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地形要求很高,地形不平坦不行,
有条小河小沟也不行。在战车时代,双方打仗一般要提前选择一个平原地形,然后才能
开战。打着打着,不小心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最牛的兵种是弓骑兵吧?
文章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0期
在古装战争剧的拍摄中,有一个最令导演头疼的问题,就是马镫。专家普遍的观点认为
,马镫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说,三国时还没有马镫,更不用说之前的秦汉了
。可是现在拍古装剧,没有马镫谁还会骑马?这令导演们十分尴尬。新版《三国》剧中
,凡是战马全有马镫,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读者有必要对这一细节多加了解,因
为这是中国军事装备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我们知道,根据几何原理,三角形最具稳固性。骑马也是如此,骑马者只有借助马鞍(
高桥马鞍)和马镫,臀部支撑于马鞍上,双脚支撑于马镫上,构成三个支撑点,才能更
好地保持平衡,才能达到人马合一的效果,在马匹急速奔驰的时候轻易不会掉下来,在
战斗中也更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与挥动兵器的力量。
在马鞍和马镫发明之前,骑着近似于光身子的马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这就是骑兵
出现之前,中、西方为什么都用马来拉战车而不直接骑马作战的一大原因。
但战车比起骑兵,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大的弱点是对地形要求很高,地形不平坦不行,
有条小河小沟也不行。在战车时代,双方打仗一般要提前选择一个平原地形,然后才能
开战。打着打着,不小心车...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37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超级恶心的康熙皇帝
也就不会有长平之战,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会有多少生灵免于涂炭。
g*****5
发帖数: 16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唯一未尝败仗的军事天才
曹操称他:“猘儿,谓难与争锋。”袁术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他就
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孙策,在前后不足九年时间里,他横扫江东,鲜有败绩,若不是被
刺客杀死,那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孙策,字伯符。名字不俗,相貌也不错。三国志说他“美姿颜”,因此决非国字脸、浓
眉大眼阔嘴的刚毅形象,大抵是眉清目秀、风采飞扬。
如此英俊的孙郎,性格也讨人喜欢:“好笑语”,会说话,幽默风趣;“性阔达听受”
,雍容大度,从善如流,不会耍大腕脾气。
仅凭这一些,已足以倾红颜之芳心,树青春之偶像。不过还没完。最重要的,孙策是个
天才:军事天才。天才与人才是要区分的。
一般来讲,军事人才往往出现在乱世。在和平年代,能当上骠骑大将军的,通常都有一
个响亮的名字,但很可能是饭桶,说不准是个嫖妓大将军。而那些潜在的军事人才也不
知道在哪里,可能在摆地摊做一些小买卖,或在衙门里充个捕快。实际上也因为和平年
代刀枪入库,你就是韩信再世,也空有一身武略,谁知道你是谁啊。同样的道理,战争
年代也可能埋没了经济学家数学家,那在三国时代只能帮曹操记一记粮草明细账的,保
不住曹丞相还要找你借人头一用。因此,每个时代都会...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57
46
每次读三国,都为孙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年轻的孙策,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建立
了江东的基业,着实令人佩服。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的话,三国的格局将会发生根本
性改变。
孙策不仅是个军事奇才,而且对自己有着很清晰的认识。就像三国中,孙策临终托付孙
权的时候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
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后面事实发展确实和孙策料想的差不多,孙权继位
,把江东防守的固若金汤,连曹操都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然,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强化或弱化孙权。重点还要要谈谈孙策。
孙策在世的时候,所面对的局面是,东吴占据江东,曹操占据中原,袁绍据河北。基本
面上说,当时有能力争衡天下的割据势力,就是曹操、袁绍、孙策所率领的势力。至于
荆州刘表、西凉马腾、益州刘璋,包括居无定所的刘备,哪怕再算上吕布及袁术,这些
割据势力都无法争衡天下。
袁绍不善于用人,而且颜良文丑两虎将被关羽斩杀,导致武将方面无法对抗曹操,才有了
官渡惨败。但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的时候,出兵许昌,那将
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官渡之战,曹操的优势,是文武人才比袁绍强。袁... 阅读全帖
t****f
发帖数: 376
47
中国历史上最被高估的九个人。
最被高估的第九位,曹操
在人们的常识中,曹操是一个雄韬伟略,横扫八方的奸雄,实际上曹操的江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官渡之战的殊死一搏,那过程其实十分幼稚,无论是袁绍一方还是曹操一方,所采取的战略都是奇葩性质,双方就在官渡对峙耗着,尤其是袁绍,居然连一丁点奇招都没,比如说顺着黄河而下偷袭濮阳,曹操完全不可能抵御,纵观曹操生平的征战案例,基本上没有一场战争让人称道,大多都是挑拨离间,攻击不备,渔人之利的低级战术。
最被高估第八位,诸葛亮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说他的智谋如何惊天地泣鬼神,事实上诸葛亮不过是一个政客,谋略相当有限,军事方面充其量二流水平。但气节犹在!
最被高估的第七位,李世民
一说李世民,肯定有人会想到什么明君,还有贞观之治,事实上贞观之治的繁荣程度远远不如隋朝初期,由于隋朝留下了一个大粮仓,再加上唐初人口不到一千万,所以人们通常都能勉强温饱,为什么勉强?
因为贞观期间唐朝人口基本没有增长,在那个时代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境况,可以想象,其次,李世民开启了君王修改史书的先例,所有重要的史书都要经过他审阅,贞观的繁荣水分可想而之;至于打天下方面,李建成的功劳比...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131
48
这篇文章纯粹是找拍
大家都懒得拍

度上来源于官渡之战的殊死一搏,那过程其实十分幼稚,无论是袁绍一方还是曹操一方
,所采取的战略都是奇葩性质,双方就在官渡对峙耗着,尤其是袁绍,居然连一丁点奇
招都没,比如说顺着黄河而下偷袭濮阳,曹操完全不可能抵御,纵观曹操生平的征战案
例,基本上没有一场战争让人称道,大多都是挑拨离间,攻击不备,渔人之利的低级战
术。
客,谋略相当有限,军事方面充其量二流水平。但气节犹在!
远远不如隋朝初期,由于隋朝留下了一个大粮仓,再加上唐初人口不到一千万,所以人
们通常都能勉强温饱,为什么勉强?
,其次,李世民开启了君王修改史书的先例,所有重要的史书都要经过他审阅,贞观的
繁荣水分可想而之;至于打天下方面,李建成的功劳比李世民要出彩得多。
中原,毫无决战苍穹的魄力和志在天下的雄心,偷袭关羽夺荆南那么三个郡,互损实力
,只在乎眼前小利,愚蠢无比,这直接让吴蜀失去了合力击败曹魏的机会。
s******y
发帖数: 198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罗贯中对曹操的评价客观吗?
对于曹操,我基本还是停留在《三国演义》的印象中。大奸臣,谋朝篡位,不安好心,杀人如麻,生性多疑,好弄权术,残暴不仁,老谋深算……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历史小说,带有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色彩,他认为曹操是秽乱朝政的奸臣,曹操就得被附上奸臣的名号,可真正的曹操,得是读者通过自己对曹操的了解感受到的。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曹操治理国家的才能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曹操却又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的人”的人,这是曹操的奸。
但我认为,曹操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说到,曹操在睡觉的时候不许人接近,原因是因为自己在梦中会杀人。当一天他真的杀了他侍卫是,痛哭流涕,杨修猜中曹操心思,曹操便在之后的日子中厌恶他,最后找了个“惑乱军心”的罪名斩了杨修。曹操不喜别人看透他,这也是因为他没有安全感,他怕有人把他看透,知道他所思所想,自己却不能控制这个人,这是他极度害怕的事情,于是他把自己包裹起来,密不透风,让人无法猜中他的心思,而杨修,就是犯了忌讳的头一人。
对于曹操,朝臣上维护皇帝的人认为曹操是个绝对的奸臣,但曹操却是个军纪严明,爱护百姓的人,并且... 阅读全帖
B******1
发帖数: 296
50
蒋干游说周瑜,经《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生动描写,广为人们知晓。据裴松之在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引注的《江表传》记载,曹操遣蒋干游说周瑜确有其事,
大致内容如下:
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以为可以通过游说把周瑜说动,于是秘密派遣九江人蒋
干去见周瑜。蒋干穿着布衣葛巾,以个人身份见周瑜,周瑜热情相迎,当即对蒋干说:
“子翼(蒋干字)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蒋干借故否认,推说自己跟周
瑜是同一州里,阔别多年,前来叙旧,并作参观。周瑜款待蒋干后告辞去办事,让蒋干
独自住了三天。临别时,周瑜请蒋干参观其军营、军库,设宴饯行,称说自己遇到了知
己之主,君臣十分相得,表示决不会有所动摇。蒋干只是笑着听周瑜表达心志,始终没
有说一句游说之辞。回见曹操时,蒋干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把他离间。
以上是蒋干游说周瑜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看,蒋干只是白走了一趟。
蒋干是九江人,当时为曹操的幕宾。汉九江与周瑜老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
,同属扬州,所以蒋干自称跟周瑜是同州里的老乡,两人并有过交往。这可能是曹操派
遣他去游说周瑜的一个原因。再是蒋干这人很有口才,《江表传》称其有仪容,... 阅读全帖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