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异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g
发帖数: 867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经的七种版本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9956.htm
色不异空-主要意义

这里的“色”(ru-pa)指的是“色蕴”(ru-paskandha),它与“受”(vedana
-)、“想”(sam.jn~a-)、“行”(sam.ska-ra)、“识”(vijn~a-na)合称为“
五蕴”(pan~caskandha)。“色”有广义,有狭义,这里是广义的,含义为一切有形
质、能产生“质碍”的东西(英译为form),即物体或身体。具体而言,包括地、水、
火、风“四大种”,四大种的聚合物,“十八界”中的眼、耳、鼻、舌、身五根与色(
视觉的对象,即狭义的色)、声、香、味、触的五境等。笼统而言,可理解为一切物质
现象。“空”(s/u-nyata-)是由形容词s/u-nya(空的)加上词缀ta-转变而来的抽象
名词(其关系类似于英文的empty和emptiness),指空无或虚无的状态、特征、性质,
在多数佛典中被译为“空性”。所以,“色不异空”的大致含义是“一切物质现象与空
无或虚无的状态没有区别”。
为什么“色不异空”呢?《心经》中有一个连续的论述。该命题所在的上下
G**W
发帖数: 1865
2
《大智度论》:「真空与邪空」的差别
文:唐岐
「般若空观」是佛法修証的核心;声闻缘觉依之而証涅槃,菩萨乘依之能够圆满六波罗
蜜。般若空义可以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法毕竟空」的法义得到胜解,但是要体
証般若,就不是从单纯的从法义理解所能相应了。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谈锡永辑
(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
(处所)
住王舍城鹫峰山
(闻法众)
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
(缘由)
尔时,薄伽梵入名为甚深观照之法异门三摩地。复于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
般若波罗蜜多行时
(发问)
观察照见五蕴悉皆自性空,时具寿舍利子承佛威力,白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善男子
,若有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复当云何修学,作是语已
(十一答)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此应如是—应如是观,须正观五蕴体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
色。如是受想行识亦复皆空。
是故舍利子。一切法空性无相。无生无灭、无垢无离垢、无减无增。
舍利子,是故尔时空性之中,无色、无受、无想、无行,亦无有识。
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
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无得,亦无无得。
是故舍利子,亦无所得故,诸菩萨众依止般若波罗蜜多,心无障碍,无有恐怖,超过颠
倒,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亦 依般...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Thu Dec 8 08:52:54 2011, 美东) 提到:
前有版主的大乘佛法与人生的帖子, 后有人对我的学佛修行有点好奇,我就随便谈谈自
己的事情.随意而谈,扯到哪算哪.
我没有多少修行, 算个佛学爱好者, 但不怕献丑. 一个人的经历, 不论好坏,对有的人
或者也有点益处. 为何? 好的东西,别人也许有启发,坏的东西,别人也可从中知道教训
和警惕.
我的学佛过程, 从最开始到现在的状况, 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期间有过两次主要的
思想转变.
1. 接触佛法和起步阶段
在大陆, 过去学佛的人不多的, 现在好像多些了. 我们受无神论的教育多年. 小时候,
看《西游记》,或者算是最早因缘吧. 那是也不是信, 只是喜欢这故事. 到了大学, 在
学校图书馆有佛教经典,于是自己看了几本,觉得不错,感觉有道理啊,喜欢. 当然这佛经
,是汉传大经典了. 那时,根本没有想什么修行, 书看完就完了, 就算知道些道理, 如选
修了一两门文化课. 那时, 我也会去逛寺庙, 感... 阅读全帖
r****1
发帖数: 4301
5
来自主题: astrology版 - 12星座的原型宿命
牡羊星座的原型宿命----愤怒或宁静的牡羊战士
牡羊星座一向以敢于追求、实践自我的原欲著称,他们是天生的战士,凡是反对、压制
他的力量,都是他要逐一打倒的对象。
----------------------------------------------------------------------------
--------------------------------------------------------
宇宙间每一年的轮回太空号,总是从春分开始的月分列车特别地拥挤,预定的座位早早
就客满了,因为这一整个月分的乘客都是那些等不及要去投胎重新做人的牡羊星座的子
民。
也许是因为喝足了冥界的忘川水,在星图中有强烈的牡羊星座的人,尤其是太阳牡羊座
的,根本完全忘记了曾经为人和生生世世轮回的痛苦,他们不仅肉体连灵魂都变回了初
生的婴儿,不带任何恐惧地诞生人间,他们唯一在乎的是如何活下去,而对一个初生的
婴儿而言,活下去的关键就是让自我的欲望满足。
就像婴儿饿了哭、不高兴就叫、谁有奶谁就是娘,牡羊星座一向以敢于追求、实践自我
的原欲著称,他们不需要「只要我想做、有什么不可以」...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6
一.无题诗与唯美
唐朝诗人李商隐做过十几首无题诗,大多晦涩难解,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李
商隐为何独出心裁,以无题为标题?通常的说法是作者有难言之隐。比如高阳先生就认
为:“义山‘无题’,十九有本事,以难于著题而从阙”(《锦瑟详解》)。为何难于
著题?无非是诗的内容涉及党争或男女私情,不便明言。问题是有类似遭遇的古代诗人
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像李商隐那样写出那么多晦涩难解的诗。如果仅是因为有难言之隐
,那么随便给一首诗冠以春望秋思、昼咏夜叹之类的题目,并不会使作品更容易明白。
事实上,无题诗中有些是比较浅显的,而一些有标题的诗,其主题深隐玄奥,比无题诗
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人们提起无题诗,只是个笼统说法。清朝学者纪昀曾将李商隐的
无题诗分为五类:确有寄托者;戏为艳体者;实有本事者;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
;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偶合为一者。他指出:对这些诗“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
穿凿。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亦无题之类,亦有此数种。”纪晓岚的说法有道理,如《
锦瑟》、《为有》、《碧城》、《哀筝》、《瑶池》、《昨日》、《玉山》等,都是取
诗中二字作为标题,并无提示作品内容的作用。还有...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7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8
以下是在我改写大乘心经,将大乘心经核心内容“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改成“空异于
色,色异于空”进而引发的讨论,
r******4
发帖数: 178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
知其用,而不执其用,不把真心只用,作为佛法“那个那个最终的月亮“--
看看,这个只能用这样的虚幻比喻来说,具体了什么,中观都会过来空一把。
如此就好了。
中观不承认真心的用,并不是说这个东西不对,如同中观也不承认什么阿罗汉果,
什么有法可得,但不是说那些阶段成果不对。连这些还差巨远,却说这些废话,
才是妄人的胡说八道。 事实上,在真心,真心的用,和识,到”月亮“之间
基本上已经插不进更具体的手指了,也就是一个”你把那个也抛弃了再看看“的中观了。
而之前的路标性手指,无论到禅定,到初过,到解脱,和佛果境界的月亮,都不是
距离问题,而是是否直接指的问题。比如在地下岩洞指月,第一步您先爬出这个洞的
问题。
================================
这个“用”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东西,一旦错解,必定变成神我之见。
要搞清楚的是佛法的无我,最为主要的是反对“主宰性”,而这个“用”就是典型的一
种主宰的表现,所以一定要谨慎。
很多人以为,所谓的用,并无实体,只是一种“性”,以为这样就不是我见,其实完全
错误,他显然没有搞...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60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心经直解
观自在菩萨。
(一云观世音菩萨。实则能观自在者皆为菩萨。菩萨:梵音,全称菩提萨埵,意为觉有
情,也即觉悟中的众生。观,能觉之性。自在,所观之境。万法无非自性所现,观一切
所在皆自性所起,是名观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梵音,读作波惹。汉语译作智慧,区别于世间小智,故直称般若。波罗:梵语
,汉语译作彼岸。密多:梵语,汉语译作到达。此句云观自在菩萨在以甚深智慧穿越种
种幻相到达彼岸的过程中。)
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以般若智慧观照,不同于六根分辨六尘。五蕴:即后面所说的色、受、想、行
、识。为所观之境五种范畴的总概括。观照的结果是五蕴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
度一切苦厄。
(正因为照见了五蕴本质的空无,所以超越了一切幻化之中的苦难。)
舍利子。
(一云舍利弗,佛的大弟子,号称智慧第一。实则也可视为一切听法者的代言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包括一切所谓客观现象的存在,属于哲学所定义的物质的范畴。色法的本质与空
无是没有不同的,空无从本质上说与色法也没有不同。而且,色法的本质就是空无,空
无的本质就是色法,本质上色与空本来不二。受想...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11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12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6 15:14:08 2014, 美东)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 (一)
台湾,台北,2003 年9 月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
誊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
----------------------------------------------------------------------------
--------------------------------------------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金刚经》开示
《金刚经》开示 - 《金刚经》开示(一)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台湾,台北,2003 年9 月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
誊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
----------------------------------------------------------------------------
--------------------------------------------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6 15:14:08 2014, 美东)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 (一)
台湾,台北,2003 年9 月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
誊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
----------------------------------------------------------------------------
--------------------------------------------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
☆─────────────────────────────────────☆
augustina (augustina) 于 (Wed Mar 10 18:32:20 2010, 美东) 提到:
不常来这个版,偶尔来一下常常撞见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骂人帖,觉得跟这个版的
主旨很不相符。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人把所谓大小乘做了本质主义的解释,好像两
千多年来,这两个乘都不曾发展变化过。我最近读了一些书,跟大家念叨念叨,也许会
有一些帮助。(本文中的“小乘”指的的是产生在大乘以前的主流佛教,仅仅为了方便
用此词指代。)
中国的佛教自称“大乘”,中文佛经中有很多对“小乘”的批判。但我们必须知道
这只是一面之词,如果我们把这一面之词当真理或事实,肯定有偏颇。比如说,很多人
以为“菩萨”是大乘才有的,其实在上座部的经典(也就是巴利文佛典)里,“菩萨”
一词出现了无数次。更有一部Buddhavamsa,“佛史”,讲述了释迦之前的24个过去佛,
在前世给作为“菩萨”的释迦受记(prediction)的故事。这听上去就有一点大乘的味
道了。再比如,大乘说小乘不懂得慈悲,只自己修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37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喜欢佛法的朋友们
我下面要贴的这些东西,显然不招人喜欢。
1) 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
2)「唯心所造,唯识所现」的逻辑思辨
佛教在印度的灭亡原因
佛教在印度早就彻底灭亡了;这是几乎所有佛教徒根本不想承认的,甚至还有一些无知
的佛教徒竟然认为印度人全都是信仰佛教的,也有些佛教徒千里迢迢的去印度朝圣,却
竟然不知道现今在北印度一些佛教古蹟上重建的佛寺其实是廿世纪中叶以后,由印度以
外的「外国佛教徒」奉献资金重新修建的,而与原始佛教根本没有任何直接的传承。
不论是研究佛教史、印度历史、印度宗教史,都不得不承认「佛教」在印度早就灭亡了
;连最后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
不必打口水战去争论佛教在印度有没有真正灭亡或者在何时才算真正灭亡?
其实,好好读读历史就会知道:严格说起来,在西元八世纪,印度教的奇才「商羯罗」
以及「鸠摩利罗」公开舌战佛教高僧,不只是打得佛教群僧兵败如山倒,而且,许多寺
庙因此被国家没收,赐给印度教改为印度教庙宇,许多佛教僧侣若非四处流亡就是隐藏
身份,而众多佛教徒却因此改宗,又变成了印度教徒;这可算是「佛教」在印度,基本
教义和精神层面的灭亡。
虽然,一些佛教僧侣节节败退到东印度,被迫与印度教...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37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喜欢佛法的朋友们
我下面要贴的这些东西,显然不招人喜欢。
1) 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
2)「唯心所造,唯识所现」的逻辑思辨
佛教在印度的灭亡原因
佛教在印度早就彻底灭亡了;这是几乎所有佛教徒根本不想承认的,甚至还有一些无知
的佛教徒竟然认为印度人全都是信仰佛教的,也有些佛教徒千里迢迢的去印度朝圣,却
竟然不知道现今在北印度一些佛教古蹟上重建的佛寺其实是廿世纪中叶以后,由印度以
外的「外国佛教徒」奉献资金重新修建的,而与原始佛教根本没有任何直接的传承。
不论是研究佛教史、印度历史、印度宗教史,都不得不承认「佛教」在印度早就灭亡了
;连最后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
不必打口水战去争论佛教在印度有没有真正灭亡或者在何时才算真正灭亡?
其实,好好读读历史就会知道:严格说起来,在西元八世纪,印度教的奇才「商羯罗」
以及「鸠摩利罗」公开舌战佛教高僧,不只是打得佛教群僧兵败如山倒,而且,许多寺
庙因此被国家没收,赐给印度教改为印度教庙宇,许多佛教僧侣若非四处流亡就是隐藏
身份,而众多佛教徒却因此改宗,又变成了印度教徒;这可算是「佛教」在印度,基本
教义和精神层面的灭亡。
虽然,一些佛教僧侣节节败退到东印度,被迫与印度教...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次,
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来极大的加持。
也许有些人想,这是一个宗教的开示,期待听到许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
什么该避免等实用的教授。宗教总是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佛教也有这样的期
望,渴望得到“应该如何做”的指导,是人类的天性。
我注意到,《金刚经》在中国的大乘佛教徒中非常受欢迎,这很好。最近,我在读老子
的《道德经》,我觉得它与《金刚经》相类似。不过,尽管中国人喜...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金刚经》开示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at Nov 26 23:03:47 2011, 美东) 提到: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次,
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来极大的加持。
也许有些人想,这是一个宗教的开示,期待听到许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
什么该避免等实用的教授。宗教总是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佛教也有这样的期
...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的结构 (ZHUA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wkx4.html
密宗修炼对于弟子的要求很严格,修行的人,先要选择自己追随的上师,考证他的学识,考
证上师的品德,检验上师的智慧,考证上师的教法传承,考证上师是否有资格传承秘法,从
多方面听取其他上师对于自己本尊上师的评价,感受自己从上师那里获得的传承自己是
否有接受的能力,是否能够最大程度接受上师的智慧,通过上师的能力加持,获得自性的
光明展现,直至法性光明的解脱,这个过程要持续三年时间.
而传承秘法的上师,对于弟子的检验也是三年,检验弟子的品质,检验弟子的心性,检验弟
子对于佛法的信心,检验弟子对于上师的敬仰纯洁,检验弟子的承受能力,和先天根器,是
否能够具备接受密法的承受平台,要在初期的修行中,要遍读经书,通过不同的教法,观察
弟子本性的反应,选择一种最合适这个弟子生命特质的法门,进行深入的传授,这三年的
检验,目的是为终生的修行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选择一个最能够符合个人生命特点的修
行法门,好像不同性能的车辆,要选择不同路况的道路,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车辆本身
的性能,直接有效的开启生命的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3

空即是色是指 生灭现象(法体?)称为”空” ,”空”是由色来体现的
有生生灭灭、不实,称为”空”
但,”空”必须色(生)现象 来组成。
这叫 --空即是色?
我这样“即是”的解释是有点奇怪。
不过, “即是”古汉文未必是 ”等于”的意思,没关系。
“即是” 古汉文 可能有 “会构成”的意思。
就不知梵文的意思为何?
色即是空 是指
色(缘起,生), 会构成”空”的现象。
也就是,色是在生生灭灭不实现象之中,是这样吗?
那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如何解释?
是多余的句子,与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样的意思吗?
这里的”空” 怎又指 没有恒常独立个体? 不是说生灭不实吗?
“空”那与”无我”有何差别?
“我”也是指一种恒常、独立的个体
直接说”无我”不就可以? 为何说”空”?
怎么说”空”,最后又说”无我”?
c***h
发帖数: 226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这么说不清楚,可否解释一下
何谓 “初入胎” ?
什么东西 “初入胎” ?
大宝积经或某经,是否有解释“初入胎”是 精子卵子相合的情况呢?
或者大宝积经或某经,是否有解释“初入胎”是 某种”神识”入胎?
何谓身根、命根、意根 ?
大宝积经是否说明身根、命根、意根这些是什么意思?
六根,
眼根、耳根 不是属于肉体的一部分, 那是属于什么?
是否有人说过眼根、耳根不是?
为何独独”意根”例外?
这是很合理的,正常人的思维,不是哪个老师说的。
另,我看过佛陀说很多次 六根(包含意根),要调伏、守护、不放逸
没看过哪部经说要”灭除”它
(我是说整个砍掉、摘除或整个消灭意思。不知你说的”灭除”是不是这意思)
可否说说看 哪部经说要”灭除”它(六根,包含意根)
(我是说整个砍掉、摘除或整个消灭意思)
六根(包含意根),要调伏、守护、不放逸 的经文
可参考杂阿含 入处相应 入处诵 修多罗
里面有许多经文 是佛法修行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从六根的角度,是如下这样修练的
------- 六根触六尘后,内观缘起法,正思维无常...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請教SeeU什麼叫"名,色" ?

我个人认为 (不一定正确 仅能参考)
空 没有什么难理解的
就是在缘起法上 世间(五取蕴) 缘起缘灭 不实而生
就像无常 没有什么难理解的
空不异色 色不异空 前几帖我解释过 我是觉得很容易
但不一定正确 仅供参考而已
当然,我们可以在”空”(缘起缘灭 不实而生)这观念上在加一点东西
变成 空’ 空’’ 空’’’ 不要太离谱就好
我觉得无所谓 只要基础(缘起缘灭 不实而生)在就好
但要把无常的观念 ,钉到脑袋里,难
同理,要把空(或 空’ 空’’ 空’’’)的观念 ,钉到脑袋里,难
若钉到脑袋里了,任何起心动念,贪爱就减少,”我”就减少,五盖就减少
直到贪爱断除, “我”的观念灭除(明)
现在问题是”如何” 把无常、空的观念 ,钉到脑袋里
这在八正道叫”正思维”
在四念处 也是正思维
更细一点 就是内观苦的集灭 正思维味患离
要很深的内观功力,随时内观(正念正知)、正思维。
四念处,只是把要观察的东西由浅入深分类ㄧ下,方便修行。
总的说,内观要观察什么?
什么时机观察呢? 可以从我们身心运作的某个时...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金刚经》的精彩开示 ZT
2003年9月 台湾,台北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 2004年12月
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2008年12月
誊稿汉译: 苏卡, 2008年12月
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2009年2月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
多比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
以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
样也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
典,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
次,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金刚经》的精彩开示 ZT
2003年9月 台湾,台北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 2004年12月
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2008年12月
誊稿汉译: 苏卡, 2008年12月
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2009年2月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
多比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
以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
样也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
典,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
次,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 阅读全帖
N*****3
发帖数: 1405
28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Re: hi
小黄你每天持诵心经一百遍吧,我比较喜欢鸠摩罗什的译本。或者直接上梵文的。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
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
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
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
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
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
恐布,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波罗竭帝,波罗僧竭帝,菩提僧莎呵。
z****u
发帖数: 2629
29
我最近比较“入世”。
有了“出世”的“空”的智慧,能让你在“入世”的时候无所求无所欲,还有真正的享
受其中。
太“入世”,没有“出世”的悟性,难免会俗气,被各种贪念和欲望所操纵,难免活得
更累。
出世的inner searching,soul searching,是一个人spiritual growth的必然通道,
必须学会独处,学会孤独,学会掌控这种inner balance,学会认识自我,掌控自我,
和淡然处事。而且不经历某些伤痛,人无法从智慧上提升。
太超脱又难免过的太纯粹无法和现实妥协,如果不想遁入空门,就不要想着太空,太出
世,太超脱了。呵呵。出世的智慧+入世的处事作风,大概会让你觉得既能大体上遵从
内心真实的我,又能在俗世中过的也平和自然和悠悠然。。。
下面是转载的:
-----------------------------------------------
出世和入世是佛家对尘世的两种不同的面对态度和修行观点,
一般来说,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
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
两...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41
30
Hi Hall,
佛对执着“有” 的凡夫说:色即是空。那东西没有,别执着。
佛对执着“空” 的二乘说:空即是色。连空这个东西也没有,拿着空来说,空也是一
种色。(因为执着了还有一个东西,一个法叫做空)
佛对不执着“空”也不执着“色” 的菩萨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两边都不执着,
还不够。还要知道这两个东西无二无别,互为表里。空是那个能生万法的空,而色是那
个觅之了不可得的色。这四句话道出了大乘佛法真如本“心”的真谛。
a*******2
发帖数: 465
31
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这次企业家文化交流高峰论坛的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各位领导,给我们
创造这么好的一个交流文化、讨论佛法的机会。我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讨论佛法
的一些理念。
佛法是究竟的智慧,我从七岁出家学修佛法,得到了世出世间的很多功德和利益。
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也一样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佛法的加持,每个人的根基不一样,得
到的加持也不一样,但都能得到这种功德和利益。佛法和其他的文化不一样,大家得有
恭敬心和感恩心,怀着一颗恭敬心和一颗感恩心接受这样的教育,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功
德和利益。
刚才说到人生是一场戏,这个意义很深。佛法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般若,佛在《心
经》中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
里讲的是真空妙有的真理。“色受想行识”叫“五蕴”,五蕴包含一切法,一切法也可
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无,从相上讲都是有,从体上讲都是空。
还有一句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莲花生大士也讲过,见解比虚空高,但是取
舍因果要比面粉还要细。这里也是讲的空性。但是很多人都误解了空性,一说“空”就
认为什么都没有了,一说“空”就说什么也不用做了。不是这样的。...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2
[祖师大德] 出世与入世如何才能两全其美
问: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着。因为执着就会带来痛苦,导致活得很
累。于是很多人就会向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时又不愿放弃世俗的事业和生活。如何才
能做到这二者并行不悖呢?
济群法师答:在现实人生中,要把出世与入世统一起来确实不易。积极入世,容易陷入
对世俗的执着,结果活得很累。而追求出世,又会远离和放弃尘世的一切,感觉不近人
情。这两种情况似乎都不理想。
如何才能让二者并行不悖呢?在大乘佛教中,菩萨行者的修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作为
菩萨行者来说,既要有出世的超然,又要积极入世,广行利益众生的事业,所谓“以出
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其中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以商贾富豪
的身份,拥有妻子儿女,出入娱乐场所,但却能出淤泥而不染,在与社会民众打成一片
的过程中,对他们起到教化和引导的作用。同时,阐说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强调“心
净则国土净”,是在家居士在红尘修行的榜样。
如何才能培养出世和超然之心?在大乘佛教中,是通过对“空”的认识和体证来达成。
佛法所说的“空”,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空无或一无所有。从佛法的角度来看, “空
...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668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
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
。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
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
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
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
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
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p******1
发帖数: 177
34
助念往生仪轨
助念者以清净心、悲悯心,在临终者或亡者面前,观想十方诸佛放光加持,自他切莫哭
泣等。若条件允许,则应于亡者头顶上方,摆设佛像、佛经等三宝所依,并供养灯、水
、香、花、果等。之后与大众一起念诵:
一、皈依(三遍):
南无革热雅(皈依上师)
南无布达雅(皈依佛)
南无达玛雅(皈依法)
南无僧嘎雅(皈依僧)
二、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三、发四弘誓愿(一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三十五佛忏悔文(一遍):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尊。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35
达真堪布开示:
佛讲,众生有三种根器:有求佛果的,有求解脱的,有求人天福报的。无论是何种根器
,若要成就佛法的功德,都要断恶行善。不要拿空性来忽略因果,拿空性来毁灭因果。
佛讲得很清楚:“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心经》里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密宗里讲,因果是世俗谛,空性是胜义谛
,二谛是双运的,是一体的;因果是从相上讲的,空性是从体上讲的,这两个是一不是
二。有因果就有空性,有空性就有因果。
现在很多修禅宗、修密宗的人,不取舍因果,还说,“密宗没有戒律,什么都可以
。”密宗怎么没有戒律呢?密宗的戒律比显宗的还多。阿底峡尊者到藏地之前,是印度
那烂陀寺的住持。他后来到藏地给信众传法的时候讲:自己受了小乘的别解脱戒以后,
从来没有犯过;受菩萨戒的时候经常犯,但是堕罪和相续从不过夜,会立即忏悔掉;进
入密乘,受密乘戒以后,所犯的戒律数不胜数。
所以不要找借口,认为自己是修密的,杀盗淫妄酒都可以做,贪嗔痴慢疑都可以有
。修密宗不是修佛的吗?学密宗的不是学佛的吗?不要拿这些高深的法来毁灭因果。因
果是一种自然规律,是毁灭不了的。
八万四千法门都不离...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什么说人生是一场戏?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人生是一场戏,这个意义很深。佛法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般若。佛在《心经》中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讲的是真空
妙有的真理。“色受想行识”叫“五蕴”,五蕴包含一切法。一切法也可以说是有,也
可以说是无;从相上讲都是有,从体上讲都是无。
 还有一句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莲花生大士也讲过:“见解比虚空高,取
舍因果比面粉要细。”这里讲的也是空性。但是很多人都误解了空性,一说“空”就认
为什么都没有了,一说“空”就认为什么也不用做了。不是这样的。这个“空”离不开
“有”,但按照我们凡夫的思维方式去思维,这里存在矛盾之处:诸法究竟是“有”还
是“无”?或者“有”,或者“无”;也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看似是一种
不合理的说法,但这是一种超越的境界。说有也没有,通过智慧去观察,找不到一个本
体;说没有也有,善恶因果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这样的真理,可以用演戏来比喻说明。比如一个好演员,他要演各种角色,有时
候拍战争片时要演打打杀杀的场面;有时候拍爱情片时,要演相应的场景。但他不会假
戏真做——内心不会...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73.htm
杂阿含273经[正闻本396经/佛光本272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静思惟:
「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
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独一静处,作是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法是我?我于何住?
』」
佛告比丘:
「今当为汝说于二法,谛听!善思!云何为二?
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
比丘!若有说言:『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我今舍此更立二法。』彼但有
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缘眼、色,生眼识。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内,是因缘,是坚,是受,是名眼肉形内地界。
比丘!若眼肉形,若内,若因缘,津泽,是受,是名眼肉形内水界。
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内,若因缘,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内火界。
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内,若因缘,轻飘动摇,是受,是名眼肉形内风界。
比丘!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着学习的心问一个
你说的万事皆空,没有欲念,我想主要是指日常生活当中所说思想中的空,说什么都不
去追求了,什么都不去做了,所以和机器一样。但这个思想,只是佛法中所说五蕴的一
部分,而且你理解的思想可能只是其中表浅的一部分。而这个思想,它是独立存在的吗
?是永恒的吗?是“你”或者说“我”可以控制的吗?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指佛法中的空与五蕴相应,空是五蕴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空可以化为五蕴,五蕴又可以回复到空。空不是彻底的无,五蕴亦不是完全的有。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空与真实不空(二)

我们说真实心如来藏有祂的本觉相存在,而这个本觉的法相有四种究竟的义理;我
们说明了其中的第一种“真实空”的道理。我们要开始继续为大家解说。这个真实心祂
具有真实不空的体性,圆满具足世间一切法,本来就没有能坏之性,是一切染法所不能
染污;因此说真实不空又好像虚空、好像明镜一样。也许大家心里会觉得奇怪,前面说
真实心的第一种觉相,是真实空、如虚空明镜,为什么现在又说祂是真实不空呢?为什
么也说真实不空如虚空明镜呢?一切法明明是生灭变异的无常性,为什么在这里 却说
一切法都是圆满成就而又都是不坏性呢?乍听之下,似乎是充满了矛盾,其实不然!这
是因为一切法其实都是自心如来的体性,不生不灭的自心如来藏中含藏著无明种子、含
藏著业种、含藏著七转识的种子,但是也同时含藏著无漏法的种子。也就是说,世间及
出世间所有的法,都含藏在如来藏“心真如”里面,都附属于心真如,所以心真如能出
生一切法,一切法即是心真如。所以说一切法常住不坏、无能坏性,一切法在心真如中
统统圆满成就。

所谓无能坏性,就是没有能坏之性。在大乘佛菩提法的修证过程中,佛说所能坏的
、所应坏的只有一种,那就...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学佛基本问题
发信人: RayChild (雷孩儿),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学佛基本问题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un 14 00:36:19 1999), 转信
我给你滤一下:
1.选择信仰时需要被告知的;
好奇,
也是为生死预作准备
比其它哲学或宗教,也许佛法是不错的方法。
四圣谛。烦恼(苦)之熄灭。
脱离四圣谛的理论或修行,皆非佛法。
戒(不可做)律(该做)是给修习佛法者用的。
法律是世间用的。
2.起信需要知道的;
佛陀的苦已止息。凡夫没有。
从很细,到一般人能感受的,没有哪一件事是常。
无常是体会一切佛法的基础之ㄧ。
可以轻易体会到。但不容易真正体会的很完全。
说来话长,我以前写过一些心得。
“无我” 心里就会寂静。
(应该说,一般人心里杂音很大。)
严格说,等”无我”才能理解。
基本上,应该都一样。
真正体会“无常”者,必会体会”无我”
无我者,涅盘。
但是无常是佛法的基础,第一个该体验的。
脱离四圣谛的理论或修行,皆非佛法。
也就是外道。
3.开始实修前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
无常 无我 涅盘
我自己认为应该是一体。
“空”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1
五部大论,四共加行与不共加行听说过没有?
藏传次第的完整更胜于密法,藏传的每个寺院,五部大论还有入行论是每几年就要传讲
一遍,很多僧人一辈子都在修。
看看具备接触密法的资格先要把什么修圆满再说吧:
四共加行
洛本仁波切
一,何谓加行
对佛法有兴趣,并且愿意信受奉行者,这令上师确实感到欣
慰而修行务必从基础做起。什么是修行的基础呢?藏传佛
教有一套严谨完整的修行方式与次第这一套修行次第并不
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由很多祖师,圣者,成就者不断精
进,最后融铸成一套修行方法,称为“四加行」。”四」就
是有四种,“加行”就是准备进入佛法之流,转凡心向道的
先前准备工作,就好像做蛋糕之前,必须要有面粉,蛋器
具,而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制作方法,这些都准备好了,才
能做出蛋糕,此譬喻就是“加行”的意义。
二,不共加行
藏传佛教四个教派的不共加行,在修持上各有不同。四加行
的第一个是「皈依大礼拜」,第二“金刚萨朵”,第三“献
曼达」,第四「上师相应法」。什么是“皈依大礼拜」?佛
教徒之所以成为佛教徒,当然是从皈依开始,皈依大礼拜有
两个重点:第一,借此坚固自己对三宝的信心,第二,就是
借?皈依大礼拜的...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762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文夫子外篇之坑辩
上周没写完,现在补上。
文夫子外篇之坑辩
二僧云游,见一坑,众人争相往跳。一僧曰:人跳。一僧曰:坑使人跳。二僧辩而不决
,往见文夫子。夫子曰:非人跳,非坑使人跳。跳者,心尔。
时余侯在侧,偈曰:身是熬夜灯,心如万丈坑,时时勤翻挖,莫使坑填平。夫子笑曰:
熬夜不需灯,万丈亦非坑,本来无一物,何来坑填平?
余侯曰:然则请夫子言坑之辩。
夫子曰:坑者,空也。故坑不异空,空不异坑,坑即是空,空即是坑。五色使人盲,五
音使人昏,故世人皆因痴念执着,弗能得道。
余候曰:善。然则何为道?
夫子曰:天之道,亦坑之道。天处尊而卑听,处上而抚下;坑小挖而大填,快挖而慢填
;天者,空也,然包罗万象;坑者,亦空也,然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
,阴阳之理也。故天之道,亦坑之道,天不变,坑亦不变。
余侯曰:善。然何以得道?
夫子曰:我不注六经,六经注我。我不挖大坑,大坑挖我。故善坑坑者,知其所以坑,
知其何以坑,知其以何坑,知其以何坑其坑,知其何以坑于坑。然善坑坑者,必忘我,
方坑方不坑,方不坑方坑,方可坑方不可坑,方不可坑方可坑。故圣人坑坑而不坑于坑
,坑即是我,我即是坑,我中有坑,坑中无我,坑内有坑...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345
43
PS:您的每一个点击,每一张推荐,每一个收藏,每一条书评都是对“冰临神下”的支持
================================================================
淡蓝色的微光在雪地上摇曳,一打眼看上去好像有十几丈高,慕行秋的目光逐渐上
移,猛然发现自己看到的是月光,于是又往下看,觉得那蓝光似乎只有两三尺高。
光束就是这么怪异,似蓝似白、似大似小、似强似弱,立刻就能引起注意,又时时
刻刻想要逃出视线范围。
“意志不坚的妖族很容易就会被它吸引过来,这是魔族的法术。”异史君在慕行秋
脑子里开口了。
“现在能消灭它吗?”
“估计不能,种子的力量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只是消灭这束光是没用的。而且冰
魁的变化过程可是难得一见,之前见过的妖族全死了,看看你的运气怎么样。”
慕行秋可不想寄希望于运气,他开始施展刚刚学会的囹圄妖术,铺在周围地上的上
百件妖器缓缓升起,围着那束淡蓝色的光旋转,速度逐渐加快。
蓝光持续了一小会,显现出朦胧的人形,地上的积雪顺着形体向上攀升,像是一队
队正在筑巢的白色蚂蚁。
慕行秋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拉力,他得身子后倾才能与之对抗,...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参禅-宣化上人开示
类似于禅宗的参话头?
参禅要参话头。话头,即是话语刚开头,不是话尾。即是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个预兆。最
普的话头,是‘念佛是谁?’这个‘谁?’字,要把它拉长来参,细玩其味,就像一把
金刚钻,要往心里头钻出一个窟窿来。找到是谁便开悟,但这不能靠想像揣测,或在心
意识上参,而是要细细探索到你从未到过,从未知道的领域上。一旦破本参,豁然开悟
,虚空粉碎,五蕴皆空。此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
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参到了这个境界,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才是成佛的第一步,但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又
要知道,参禅不同拼命念佛,不是拼命口念‘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好像
叫救命似的。参话头,是要慢条斯理,细心在自性上摸索。所谓‘参悟’,参即是悟,
悟必要参。其实‘念佛佛谁?’也是一个妄想,但这是以毒攻毒,以一妄制诸妄,以一
念息万念的法门。
不可一日著魔
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
多个妄想,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这时
r*****d
发帖数: 92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
见解不同,修行方法也就不同,果也不同.
如果只看到世界有的一面,只能是"suffering". 如果能见到世界空的一面,就是解脱.而
这个空呢,并不随有而变化."享受"的不是有,而是空 : ).
"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
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
r****n
发帖数: 825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印度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梵。而世间万物是梵创造的。梵遍及世间万物
他是不二论当中的A创造了B,A遍及B。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解脱就是回归梵。和梵融为
一体。
大乘佛教的般若和中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性,世间万事万物,即大乘说的“有”,
是因“空”而有,空和有,或者说空和色的关系,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解脱是破除执着万物是真实存在,又错误认为万物是虚
无的错误见解(不落二边)。
大乘佛教的唯识学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阿赖耶,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
万法唯识,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解脱是要转识成智。
大乘佛教的如来藏学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佛性,是真如,是如来藏,佛性是不生不灭
的,是本来清净,本来觉悟的,世间的现象则是真如所生,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解脱
是归根返源,或者明心见性,或者认为无佛可修,无法可证,本来觉悟。
以上全部是不二论。只是不二论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而原始佛法,包括上座部佛教,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缘起,这个缘起只是一种法则,而
不是一个本体,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彼此互相依存而不独立存在,
更不是上帝,或者梵等创造。因...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如来藏思想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印度教的不二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16 11:55:58 2011, 美东)

印度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梵。而世间万物是梵创造的。梵遍及世间万物
他是不二论当中的A创造了B,A遍及B。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解脱就是回归梵。和梵融为
一体。
大乘佛教的般若和中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性,世间万事万物,即大乘说的“有”,
是因“空”而有,空和有,或者说空和色的关系,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解脱是破除执着万物是真实存在,又错误认为万物是虚
无的错误见解(不落二边)。
大乘佛教的唯识学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阿赖耶,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
万法唯识,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解脱是要转识成智。
大乘佛教的如来藏学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佛性,是真如,是如来藏,佛性是不生不灭
的,是本来清净,本来觉悟的,世间的现象则是真如所生,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解脱
是归根返源,或者明心见性,或者认为无佛可修,无法可证,本来觉悟。
以上全部是不二论。只是不二论的表现形式有...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本着学习的心问一个
我们这个世间是由五蕴所组成的,在出离五蕴、涅磐之前,任何东西都必然是属于五蕴
、处于五蕴之中的。
真如这个词虽然在不同部派的理解上略有不同,但其本质大致是一样的。真如巴利原文
是tathata, tatha是形容词,指真实的,真正的意思,tathata是真实,如此的相像的
意思。那么真如就是指世间的实相、本来、本性、本源,另外也有称作佛性、法性、如
来藏,如此种种。真如的特点是常住不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由此可以
看出,真如即是指的空性。所以在早期汉译佛典中被译作本无。
既然真如只不过是空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空性是五蕴的另一个侧面,所谓“空不异
色,色不异空”,空与五蕴在本质上是一种东西。那么真如也就是属于五蕴的,而不是
属于涅磐的。涅磐是对五蕴的厌离,是对空的厌离。
h****d
发帖数: 1420
49
不少在哭求美国干涉军啊。打酱油的也不少。 哈哈
Barack Obama's profile photo
Barack Obama
557 comments
陈学峰's profile photo
陈学峰 - 这是什么东东?
11:12 AM
Turbidsoul Chen's profile photo
Turbidsoul Chen - sofa?
11:12 AM
yuming xie's profile photo
yuming xie - wow
11:13 AM
叶子义's profile photo
叶子义 - 沙发
11:13 AM
童漢令's profile photo
童漢令 - 前排吗
11:13 AM
Rugger Ducky's profile photo
Rugger Ducky - So it is clearly going to be Obama/Biden eh?
11:13 AM
Hai Yan's...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50

意思很簡單 每個人都懂--色是因緣聚合而成
"色即是空" : "色"是因緣聚合而成
"空即是色" : 這因緣聚散的特性(指"空") 就是一般人看到的"色"的本質
就這麼簡單
"空"指因緣聚散的特性 不是"什麼都沒有"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只是作者玩文字遊戲而已 不值得研究作者在文字上有什麼深奧的哲學意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