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强干弱枝
1 (共1页)
c*c
发帖数: 2397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
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思想]以觉醒抗拒掠夺zt
在网上一个帖子的回帖,挺有意思,在此分享:
以觉醒抗拒掠夺

这几天,读完了时寒冰兄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时有些犹豫
。本来,当这本书还未出版,只在寒冰的博客上了解到前期信息时,我已经决定要仔细
拜读,并写点什么的。但现在读完书后,发现虽然他书中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赞赏,但有
一个贯穿全书的重要论点,却是我不能认同的。所以,一时想不好应怎样来评述。
寒冰兄是我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我的朋友。初次与他相识,是在2003年12月下旬
,那天好友江南梅去宁波的《现代金报》工作,我送她去宁波报到,寒冰兄时任《现代
金报》评论版主编,他热情接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极为真诚的人。
不久,寒冰兄来新昌,我和几个朋友陪他一起游三十六湾,山水相映,留下许多美
丽瞬间。时盛传人大修宪,准备把“三只表”写入宪法,寒冰说他给全国人大写了一封
公开信,支持“三表”入宪,正话反说,极尽讽刺之能事。他的率直和勇气,给我留下
深刻印象。
那时,寒冰兄还远没现在这么大的名气与影响力,他以前是做国际评论的,以
敏锐的目光和文笔写过许多杰出的国际时事评论,但影响力好象还只在专业媒体的范围
内。后来离开...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拿下燕云十六州,又会怎样
看历史有时候会陷入怪圈,都说宋弱因为燕云十六州没有拿下,但是拿下了结果又会怎
样?只说“那以后就牛逼了呗”我看是不够的。
宋代强干弱枝,无唐、五代藩镇之乱。看看唐、五代藩镇之乱却正是河朔。河朔之地民
风彪悍,三镇屡屡作乱,且似乎胡化已深,实难常守。末年收复十六州反而亡国,就是
明证。事实上宋无非收复十六州,却客观促成了强干弱枝的军制。而河朔之胡汉杂处,
却更是成为了辽的包袱。最后中华文明,也许意外的享受了数百年的文治。
n****4
发帖数: 12553
5
宋强干弱枝,大概是比程朱更重要的防篡事物。自从强干弱枝,老中逐渐绵羊化,越来
越篡不成。至清,女真人的篡,是极有可能的,特别是在第二代,代善,皇太极,多尔
滚这一代。可是多尔滚一代雄才,在关键时刻主动退缩,以大义,也就是女真江山为先
,成后世楷模,这下就彻底断了后来的篡的可能。多尔滚被顺治挫骨扬灰,可是到了乾
隆,又给平反了,主要就是他的不篡。到了民国,汉人更是没法篡了,偶然有一两个想
篡的,立马被众人一拥而上打死,比如袁世凯。至于我党,如果名正言顺,也很难被篡
,张国涛就完了吗。现在谁想篡包子,基本上也不可能
c*c
发帖数: 2397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97
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全面解读大庆殿之变
看我来打脸,接招吧。看看如果我有太皇太后配合,怎么造反。
1 为什么太后还能活着?居然没有暴毙,暴毙应该是皇宋的传统啊。其实就这一招,韩
冈就没办法了吧。小皇帝还是皇帝,太皇太后听政。王安石就退休吧。韩冈就远离中枢
吧。接着商讨小皇帝在太上皇之死中需要承担的责任。韩冈能怎么办?小皇帝未成年总
需要人听政吧。太皇太后还能不掌权?
2 班直听谁的?这个最扯。居然宰执们发几个誓,班直就不听太皇太后的了。宋朝的皇
权居然弱成这样,幸亏还有“杯酒释兵权”来强干弱枝。班直只要听太皇太后的,最后
站错边也没他们什么事情。这就是班直的职责。否则皇权的武力保障在哪里?
3 班直的组织形式还在吗?都虞候韦四清都被砍了,班直居然就站在那里看着?然后还
说班直放弃支持叛乱,谁叛乱?太皇太后?听韩冈的才叫叛乱吧。就看姓,也不能支持
韩冈啊。
4 高太后的政治手腕一点都没有啊。历史上的高太后压的宋哲宗叫苦不迭。书里的高太
后连班直都搞不定,实在令人失望啊。
不过说到底,有高太后配合的蔡确做的是“宫廷政变”没成功,仓促间韩冈的“武装政
变”居然成功了,而且发生在强干弱枝,杯酒释兵权的北宋,你跟我说没开金手指,骗
鬼...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zz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7-28 11:26:00 浏览:3843
一.开头的话
据曾副总理培炎同志某次讲话精神,当今正处在华夏历史上的第四大盛世之中,而
且还是超迈前古的,是盛中之
盛。闻此特大喜讯,凡我炎黄子孙,无不欢欣鼓舞,倍感自豪。梁某自然也不例外。藐
予小子,恭逢其盛,真是何幸如
之。
但也不是没有一丝遗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忝为男儿,从小倾心军旅之事,对
刀光剑影、逐鹿中原,无限神
往。形势比人强。正当壮岁,忽焉盛世已至。看来,只能满足于纸上谈兵啦。在下就姑
妄言之,谈谈军人军事。请大家
教正。
纵观中国历史,倒颇有点象陈寅恪先生说的“退化论”。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之际
,三国鼎立,隋唐更代:这些前古
中古时代,华夏民族踔厉风发,人才辈出,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正剧,让人目
不暇接,心旷神怡。赵宋一代,
文化昌明空前,军威国力却一直萎靡不振。作为唯一不让前贤的杰出军人,岳飞还被性
无能的皇上和千古神奸的宰相合
谋杀害。朱明开国,徐达、常遇春们的对手太过一般。明末,能提起的军人只有李定国
和郑成功,他们都壮志未酬...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9
宋辽关系史研究?感觉着眼点主要放在外交上了,有点偏,看看电子版就够了,不过居
然卖得很火,各大网络书店都有售。
曾的两本主要是战争史研究,对论坛拍砖有极大裨益,比如对“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
辨析。
v*****s
发帖数: 2029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策略
还行吧,我说的误解其实主要就是指重文轻武和强干弱枝这两条。由此派生的还有好多
谣言,什么宋军打仗之前都要授阵图啦,枢密院千里之外遥控啦之类的。其实都是假的。
宋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契丹和蒙古太强,中间又碰上徽钦两个悲催得皇帝,被女真偷了菜
。赵九其实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太小,被金人吓破了。要是那时候换上刘裕,女真估计
要提前一千年族灭了。
R*****d
发帖数: 1148
11
☆─────────────────────────────────────☆
rotvap (湖南神策军) 于 (Sat Jul 9 05:16:07 2011, 美东) 提到:
我比较赞同euclid2003的看法,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古人。
“种族清洗”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来很难做到,二来就算你做到了真的把哪个
游牧民族给清洗掉了,但是东北,蒙古高原, 西北往往是多个民族组成。等你干掉了
这个,那个又起来了,除非你能一下子把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全部杀干净?举个例子,唐
太宗灭了东突厥(虽然并不是把所有的东突厥人都肉体消灭),牛B吧?但是本来东突
厥的小弟薛延陀又起来造反了,唐朝还不得不依靠原来的东突厥归降的部众去当炮灰。
再往前看,突厥本来其实是柔染的小弟。再举一个例子,唐高宗灭了高句丽(同样
,不是完全肉体的消灭),但是马上在原来的高句丽旧地兴起了靺鞨,后来又衍生出女
真。女真对中原王朝的影响,我就不必说了。
有同学提到了清灭绝了准格尔部,这个不错。但是难道这就解决新疆问题了?后来的阿
古柏,和现在的东突呢?
应该看到的一点是,在古代希望农耕的汉民族长时间的...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2
呵呵,对西夏的三大败仗,好水川,三川口,定川寨哪次不是将领擅专,不听文人长官
指挥造出来的。对辽的君子馆之败,不也是因为李继隆自持开国功臣之后,保存实力,
抗命不遵。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是王安石改革之前的事情了。之后连西军世家都隐隐有军阀之势了
,更别说河东的折杨这种半独立的世家了。
对宋的军事失败简单的用强干弱枝,以文御武来概括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飞。
。宋太祖总结前朝经验,杯酒释兵权。然
低下。这应该是大宋积弱的主要原因。要
r**********g
发帖数: 22734
13
没有从根本上看问题——因为中央日益集权日益加强而地方氏族都消亡了,这些氏族是
民间的组织力量。
东晋,江南本有氏族,加上乔姓王谢等,即使京城被破,每到一次,都有本地氏族组织
抵抗。唐代氏族势力减弱,然尚有河朔军阀(说唐之弱,由河朔之强,唐之亡由河朔之
弱)。无论东晋北府兵还是河朔军阀,都是将领经营多年的军队,战斗力很强。
到了宋代,重文轻武是其一,强干弱枝是其二。地方厢军尽是老弱,稍强者就送京师,
兵无常将,将无常兵(自宋以下,直到湘军,中国历史都是如此,积弱也是由此产生)。
如此的结果是汴梁一破,金军南下再无抵抗,那些厢军哪是对手。地方大员都是流官,
本无根基,兵到即溃。等到岳家军等部队建立起来,金军便无优势,可见不是汉民族变
弱,而是制度问题。南宋文官朝廷一如既往怕武将拥兵自重,所以迫不及待解除将领兵
权,最终回到北宋老路上去。
明代其实武力是很强的,而且开始的时候制度很好。八八自夸养兵几百万不费百姓一粒
米,开疆辟土,很是厉害。问题还是兵无常将。到了崇祯更是一塌糊涂,换将如走马灯
。破一城杀一将,实在是赏罚过明,以至于无可罚,无可赏。都说还不如让朱由校接着
干,至少丫专心搞木工不...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14
细节是有很多出入,但是从大局上看,我觉得整个中国历史,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分配一
直是最大最麻烦的问题(之一)吧。
秦、汉、唐、清基本是亡于地方豪强。
宋亡于外,明内外交困。
这里最大的矛盾,是强干弱枝还是相反。王朝为了稳定,肯定希望强干,弱枝。但是外
敌进犯或内部纷乱又必须要强枝。所以就必须有一个真正强大的干。
前汉和唐,居于关中,对东部有压倒性优势,故而吴楚七国不足惧,而唐也放心让河朔
坐大。当然过于自信的结果就是扯到蛋……
后来中央基本对地方没有这种绝对优势,特别是地利优势,所以所能做的无非是增中央
军,或者削弱敌方军。结果就是弱干弱枝……
r**********g
发帖数: 22734
15
答案是基本没有。欧洲大陆除法国外在大革命后才逐渐走上现代民族国家道路,之前的
行政水平,基本就是春秋战国水平。拿破仑的伟大之处就是真正建立了一种现代国家体
制。当然德国那时候还是一塌糊涂。
中国行政高峰在唐初一百年,宋代强干弱枝就开始不行了,再到八八废相,彻底沦为君
主独裁。明清两代政制确实不佳,但是就唐宋而言,远超同时代其他国家。
说到制度,中国有两个伟大之处,一是标准化考试,二是中央大学和实习制度。很多人
误解科举有了进士出身就要做宰相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少部分今翰林,大部分
做庶吉士,观政之后外放或留部。
今天中国的行政,其实是自古一脉相承。公务员考试,党校,都是古代的影子。而唐之
后官吏分途,如今这个弊病也没有了。我觉得,如今的政制,若能加强监督,是很有盛
唐遗风的
v********1
发帖数: 319
16
北宋的问题是强干弱枝,冗官冗兵。
南宋末和清末的问题并不算多,但共同的最大问题是敌人太强大。
宋末有各地勤王和民间的反抗,清末也有各地团练的支持,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
儒家一直都有问题,但这两个王朝的灭亡还是因为外力太强。没有外力,他们都可以继
续维
持。

发帖数: 1
17
某种程度上,袁世凯的称帝也是社会合力的结果,拦不住。那么,都谁在助推洪宪帝制
呢?
第一方,老大袁世凯。政治理念本就是君主立宪。在坐稳了民国大总统的席位后,四顾
无人心茫然,既对革命党的无法无天深恶痛绝,更架不住内心的渴求与宵小的起哄,终
于起了帝制的意念。
第二方,大公子袁克定。克定落魄后,人才清醒过来,而且晚年很有操守,但是年轻时
候犯昏——虽然说理念上我不认为帝制有什么不好,但是不理解中国人民的”猴性”(
不知国体与政体的区别,听见皇帝就跳脚,听见共和就狂喜)而胡乱走子,就算臭棋了。
第三方,袁身边的新宠们。水涨船高,随着袁世凯位置的高升,手下老兄弟们,也都一
步一步高升。中国传统社会下,这种高升只会影响他们的亲密关系。中国的宫廷悲剧,
子弑父、妻鸩夫的,何况江湖兄弟?随着段祺瑞等老兄老弟与袁世凯之间隔阂的加深,
代之而起的只能是一些新宠了,他们是内务总长朱启钤、税务督办梁士诒、奉天军务段
芝贵、农商总长周自齐、参政张镇芳、军政执法处处长雷震宗、拱卫军军需长袁乃宽等
(人称“帝制七凶”,与筹安六君子被人并称为“十三太保”)。也不知互相之间是怎
么博弈的,是老大的意思新宠们猜着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长老、元老共和制,体制就是这样的。。。铁木真没有金二这样的爹、拼爹,要获得贵
族们的一致推举,“全票当选”,也得先靠自己杀出来。
而且成吉思汗的儿子们,是靠选票决出的,最后是到忽必烈才开了头,破坏了这一套。
你说的北朝鲜体制、其实所有的共产党都是出了名的靠武力清除政治对手,内斗血腥。
即便类似印度,虽然也有走选票的过程,但既然培养自己世袭的接班人(指定),就得
搞“强干弱枝”这一套了,把能干的、功臣打压或清理下去。。。哪有当年蒙古的先进。
j**e
发帖数: 582
19
抱朴仙人:税制改革:三、回归,分家在十月
http://tongbao.talkcc.com/article/3357821
本来要说分税制,结果发现还是要先说从前,简单理一下社会主义大锅饭是怎么变成社
会主义小锅饭和社会主义井田制的,所以先来个间奏。
所谓大锅饭,四世同堂聚族而居,是建立在老子有威信、有能耐,孩子也不能自立的前
提下的。民族要独立,个人要解放,从蒸汽时代以来,伴随着张扬个性的思潮,人类历
史的发展大趋势就是家庭单元的不断缩小,也许连婚姻关系也将走向终结。
统收统支是所有大锅饭体制里最大的大锅饭,只要老子不是最挣钱的那个人,只要孩子
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这个体制就维持不下去。
要维持大锅饭,光靠呼吁孩子们提高觉悟是没有用的,必须有所激励。所以我们新中国
这个统收统支体制其实一直实行的是几个变种。
从1959年到1970年,实行的是收支挂钩体制;
从1973年到1975年,实行的是收入分成体制;
从1976年开始,恢复收支挂钩体制;
1980年邓小平复出,财政改革,开始“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也就是所谓“分灶吃饭
”。
这都是些什么意思呢?
收支挂钩体制,是按照地方收入和支...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载忙总:朱相任上6件事
老朱任上一共干了6件大事情,分税制(分灶吃饭 [ wxmang ] 于:2010-12-20 08:23:
41 复:3212710
收地方财权,强干弱枝);国企股份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教育制度
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我们客观一点来看得失。
财政分灶吃饭:得是强化了中央财政,使中国中央政府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没有之
一),有钱好办事情;失是使地方在财权收走,事权留下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情况下,被迫走歪门邪道,导致了土地财政(后遗症就是房地产目前的危局)和地方融
资平台这个怪物(目前已经突破10万亿,其中6万亿已经没有产生还债来源的现金流)
,这个后遗症将是未来几代领导人必须消化的大包袱,否则国家安全有问题。实际上目
前我们国家安全的四个支柱:国土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金融安全,最大问题,
隐患最多的就是这个地方融资平台带来的金融风险:没有水密仓,风险传染无法阻断。
国企股份制改革:得是抛掉了巨大的财政包袱,部分生存下来的国企竞争能力增强;失
是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贫富悬殊增大,社会稳定受到冲击。这个后遗症也
是今后几代领导人必须收拾的烂摊子。...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10016
21
1,当时首要问题是面对外敌金兵。中国目前的迫切问题依然是面对外强,否则都是随
时灭国之祸。
2,宋朝当时作为第一强国,当然没啥向蛮夷投靠的想法,但是人性贪婪,精英想要权
势财富依然和现在的买办精英是一样的德行。
======================
在以上两个前提下,通过大量海外贸易获得钱财富国并不会带来强国。所以王安石的变
法本身只会让皇帝更加糜烂,让精英更加醉生梦死罢了。王安石并没有实现精兵和多产
粮食,反而因为变法不完善让百姓更穷困了。这跟现在民诛精蝇说得好听但故意插管吸
血造成的效果是一样的。
==============================
wiki说了一部分变法失败的原因。总之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在中国政治家历史上并没有
留下美名,所以温相拿王安石名言自喻,实在是很2X。
======================
失败主因
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只
可惜实行上反而成效一般,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不能完全
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五方面论之:
政...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10016
22
http://zh.wikipedia.org/zh/%E7%8E%8B%E5%AE%89%E7%9F%B3
王安石本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銳行變法,但因性格、運氣、
舊黨及富豪反對和用人不當,導致變法失敗,其人亦被舊黨標上「变乱祖宗法度,祸国
殃民」,所促成的黨爭更加速了北宋亡国。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
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绍兴四年五月宋高宗诏命
重修《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
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封建时代官方定
论。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但对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则有不同程度的
肯定看法。在诸新法措施中,尤以科举改革、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得到较多的肯定。
持肯定者在南宋有陆九渊,元朝有吴澄、虞集,明朝有陈汝錡、章衮,入清后有颜元、
李绂、蔡上翔、杨希闵、龚自珍、陆心源等。王夫之认为王安石的“三不足”之说是“
祸天下而得罪于名教”[9]。如蔡上翔以為“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
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10016
23
“军事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非针对到宋朝的军事死穴——强干弱枝、重
文轻武政策。”
c*********u
发帖数: 3128
24
这方案对中国有利,对tg不利。
tg就是要强干弱枝。
m********5
发帖数: 17667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又能打天下,又能搞经济的
当然
按照现在的话说,他起事以前本来就是搞地方经济出身的
免徭役,减田租,什五税一,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
生产力,“兵皆罢归家” “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
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
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
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刘邦使百姓得以
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w*********g
发帖数: 30882
26
疯狂的土地财政盛宴释放重大信号
谢逸枫 2016-11-06 13:20:33 阅读(0) 评论()
文/谢逸枫
面对来势凶猛的楼市政策打击,土地财政收入不受任何的影响,反而地方财政获取
的土地出让收入再次迎来增长。2016年1~3季度,全国土地合同成交价款达到2.28万亿
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4.8%。更重要的是,这一增幅,是在全国各类土地出让总
面积下降4.8%的情况下实现的,这意味着前三季度各类土地地价的迅猛增长。为什么土
地出让总面积下降4.8%还会有如此高的土地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价格、
土地价格暴涨与高地价、高单价、高溢价地块猛增及大规模的地王潮、房企不缺钱疯狂
举牌砸钱抢地、地方饥饿式卖地、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下降、地方基准价与起始价上涨
、热钱与保险及理财、股市、债券、信托、基金的杠杆加杠杆上的资金进入土地市场、
流动性过剩、货币超发、国进民退。
目前土地财政的问题是一个相当尖锐和突出的问题,“土地财政”是“寅吃卯粮”
的短期行为,与国家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悖的。许多地方把土地出让获得的收
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其制度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某种程度上,袁世凯的称帝也是社会合力的结果,拦不住。那么,都谁在助推洪宪帝制
呢?
第一方,老大袁世凯。政治理念本就是君主立宪。在坐稳了民国大总统的席位后,四顾
无人心茫然,既对革命党的无法无天深恶痛绝,更架不住内心的渴求与宵小的起哄,终
于起了帝制的意念。
第二方,大公子袁克定。克定落魄后,人才清醒过来,而且晚年很有操守,但是年轻时
候犯昏——虽然说理念上我不认为帝制有什么不好,但是不理解中国人民的”猴性”(
不知国体与政体的区别,听见皇帝就跳脚,听见共和就狂喜)而胡乱走子,就算臭棋了。
第三方,袁身边的新宠们。水涨船高,随着袁世凯位置的高升,手下老兄弟们,也都一
步一步高升。中国传统社会下,这种高升只会影响他们的亲密关系。中国的宫廷悲剧,
子弑父、妻鸩夫的,何况江湖兄弟?随着段祺瑞等老兄老弟与袁世凯之间隔阂的加深,
代之而起的只能是一些新宠了,他们是内务总长朱启钤、税务督办梁士诒、奉天军务段
芝贵、农商总长周自齐、参政张镇芳、军政执法处处长雷震宗、拱卫军军需长袁乃宽等
(人称“帝制七凶”,与筹安六君子被人并称为“十三太保”)。也不知互相之间是怎
么博弈的,是老大的意思新宠们猜着了,... 阅读全帖
n****4
发帖数: 12553
28
我党行政级别二十级,级和级之间的利益呈指数上升规律。就算这个指数只有二,最高
级的收益也是基层公务员的一百万倍。从王相的收益来看,这个指数还不止二。我党天
不管地不管,但是高层斗争剧烈,人人全力以赴,根本没精力对付外敌。这个比我故宋
更糟糕。因为故宋有皇帝,裁决国家,下面不能不服。我党自毛邓之后没有人有皇帝的
威信和实力,势均力敌,导致王八拳叠出,既费力也低效。
z***y
发帖数: 13818
29
是的
利益分配过度集中上层,使得下面无人干活。
这是必然的铁律。这种制度只能是这个结果。
n****4
发帖数: 12553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有一点他说的完全没错
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治久安,在于平衡“干”和“枝”的力量。枝过强则干不稳,枝过弱
则无法抵御社会动荡和外族的压力。唐亡于枝强干弱,藩镇力压中央,最好取而代之,
天下四分五裂。宋袭唐的教训,强干弱枝,结果藩镇的势力是没有了,辽金元一来,地
方力量焕散,无人能够抵挡。清就较好的解决了干和枝的力量分配。当官军力量薄弱的
时候,曾国藩李鸿章都能请旨自行招募军队,结果保住了大清江山。这也说明了满人的
政治智慧。我党之治,不仅全部干翻“枝”,而且连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思想也全干翻
了。我党强的时候还行。我党要是稍弱,立马就是天下大乱,四分五裂。
N*******e
发帖数: 580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有一点他说的完全没错
知乎体,其实是通篇的bullshit
[在 ne5234 (Nessun Dorma) 的大作中提到:]
:中国传统社会的长治久安,在于平衡“干”和“枝”的力量。枝过强则干不稳,枝过
弱则无法抵御社会动荡和外族的压力。唐亡于枝强干弱,藩镇力压中央,最好取而代之
,天下四分五裂。宋袭唐的教训,强干弱枝,结果藩镇的势力是没有了,辽金元一来,
地方力量焕散,无人能够抵挡。清就较好的解决了干和枝的力量分配。当官军力量薄弱
的时候,曾国藩李鸿章都能请旨自行招募军队,结果保住了大清江山。这也说明了满人
的政治智慧。我党之治,不仅全部干翻“枝”,而且连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思想也全干
翻了。我党强的时候还行。我党要是稍弱,立马就是天下大乱,四分五裂。
:在遥远的北方,沿北冰洋海岸的是荒芜的冻土带,全年除四到六周的生长
:期外,一直封冻。但是在生长期,太阳从不下落,将短暂然而旺盛的生命
:赐予无数野花——紫罗兰、雏菊、勿忘草、黄水仙和蓝花。
n****4
发帖数: 12553
32
明朝除了开国的朱元嶂,就数崇祯最勤政了。明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朝代,皇帝
一个赛着一个浑,要不是从宋开始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传统,早被臣下窜了。崇祯出
,则风气大变。可惜的正是祖宗的传统不行。象清,阿哥们从五岁开始就在南书房读书
,早上还起来读列祖列宗之政务记事。皇上不派差,就永远在南书房出不来。这样清的
阿哥们都是饱学之士加治国之能臣。明不这样,父亲是草包,儿子从小就放羊,崇祯也
就没受过什么教育。这样他再勤政,也无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个例子是这
人非常固执,说几个月肃清流匪,到时候差不多快做到了,就差那么几天,打头的将军
们就被军法从事了。
n****4
发帖数: 12553
33
槽,我说我党养猪和选官一样,中心思想是强干弱枝,结果转眼被删
n****4
发帖数: 12553
34
战场情势分分秒秒有不同。土共地方政府都没有独立作战的经验,完全没有危机感,还
想着GDP什么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教训。类似于北宋的强干弱枝,中央的力量是绝对地
占优了,地方变得傻而无能。
w***u
发帖数: 17713
35
中国中央政府一直干着的是损不足以补有余,强干弱枝,禁止劳动力迁移,抑制商业。
中国的封建传统到汉就灭得差不多了,到唐连最低级的残余世家都灭完了。没啥可能走
联邦制。
a***g
发帖数: 3377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普选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地区以下科教文卫资源和建设还不如非洲。
现在,知道我鼓吹普选多重要了。就算规定只有共产党人才可以当候选人,也是巨大进
步。只要个人报名,每个职位至少两个候选人,共产党党委当成裁判主持选举,都行。
如果把全国人大代表放到县一级去直选,比如每县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各县县长
,县法院院长,县一级的人大代表都直选,这样,官员才会关心地方建设,要不然,每
一个地方官都是奴才。
这就是强干弱枝的结果。
那个家伙,天天搞X思想,狗屁不是。志大才疏,好大喜功,天天满世界大傻逼,身边
都是文科傻逼,渐渐的自己也变成大傻逼了。
再不改,说不定,就是苏联的下场
w***u
发帖数: 17713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憋国的医院制度问题很大
你们这些top2的都以母校骄傲。只有我们毕节学院校友才可以痛斥强干弱枝的两千年传
统。
w***u
发帖数: 17713
38
美国如果继续在强干弱枝基层溃散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就得走千多年中国老路了。
w***u
发帖数: 17713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汉北京昆明哈尔滨
集权制度就是要强干弱枝。


: 是的,国家的调控这时候就该发挥对冲市场的作用

y*****u
发帖数: 4807
40
来自主题: ebiz版 - 昨天晚上居然停电了
中国的是强干弱枝
这里可能相反
G***W
发帖数: 1967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summerweek (鸢尾),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世袭,不如竞争??? 恰恰是流传2000年的最大误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9 01:00:54 2015, 美东)
中国历史上流传的最大的谣言,就是‘官比民反’。
中国历史上流传的最大误解,就是‘世袭不如竞争’。
这句话为什么叫作误解呢?
笔者告诉你,这里有一个盲区。
如果全社会‘自由竞争’的是当官的权力,那还不如世袭权力,世袭身份,世袭职
业好。
原因很简单,掌权的人主要来自世袭(举荐也是世袭),恰恰断了全社会把注意力
放在如何当官的思想上。
反而减轻了‘官本位’意识。
中国人现在拿华夏文明吹牛,其实很少有人仔细研究华夏文明的真正真相。
比如商鞅的法家竞争
法家竞争的真正逻辑,是‘当官就是好’。当农民,当铁匠就是不好。
说白了,商鞅的制度设计逻辑,就是农民铁匠绝对不能比官员赚的多。
同时,农民和铁匠的后代,可以公平自由竞争当官员的权力。来‘改善生活’。
或者说,法家竞争逻辑的最终结果,就是‘无论什...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3837
42
不是中央政府。政令不出中南海。每个中国朝代末期都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强干弱枝
,到后来地方坐大,黑社会化,好像藩镇割据那样,现在地方官员根本就是天高皇帝远
。所以说泛民民主没用的,最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地方自治民主,这个地方的范围越小
越好,因为同一个小区的人教育、收入背景相似,管理的理念也一样。北京回笼观小区
的业主们不会跟大兴岭的居民一样的思维。
l***t
发帖数: 2980
43
中国的房价高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朱实行分税制后,强干弱枝。中央财政加强,地方财
政不足。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向KFS卖地地成为见效最快的方法。
北京上海那么多市政建设,都要钱。
所以中央政府打压房价,地方执行不力,可以理解。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bagua版 - 突然间就很佩服李嘉诚
李泽钜读的是建筑 李泽楷读的是电脑 从专业选择上就知道了 老李过世后 两位小李必
定会干架 中国悠久历史已经证明 藩王分封制是搞不好的 只有强干弱枝才行
l*****f
发帖数: 13466
45
听啊。不搞分封,强干弱枝....
s****e
发帖数: 7018
46
习近平要做的是强干弱枝
加强中央集权
只有这样做之后, 才能对外有作为
所以不一定会一网打尽,但是一定会削番的。
如果对内的动作完成之后,收拾小日本,
然后放开普遍二,三胎生育,
那习近平简直完美了
s*********1
发帖数: 226
47
宋明时代的火器,射程太短了,装弹速度慢。不论是火绳枪,燧发枪,射程都是很短,
射程多在百米,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左右,也就是敌人在五十米时,射击最佳,才能伤害
到敌人。若是再穿上木棉甲之类的防弹甲衣,射程更短。
太远了射击,根本没有效果。
五十米,可能骑兵几秒钟就杀到眼前。而五十米,意味着弓箭手也可以射击,进行精确
射杀。若是在平原上,三千火枪手,对决三千骑兵,绝对是三千火枪手输了。
而更为坑爹的是,一分钟才能射击三四枪,若是不熟练的一分钟能射出两枪就不错了。
而熟练的弓箭手,一分钟能射出二十多只箭。
火枪射程短,射击速度慢,再加上质量太差,跟冲击速度快,射击强大的骑兵相比,绝
对是完败的料。在火枪的射击速度,射程、杀伤力、质量等四个问题上,没有得到解决
前,火枪属于完败。
就好比,明朝军队大战满洲八旗,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火器与铁骑的碰撞,结果是大明
军队完败,几乎是十战九败。
在古代中国想靠着火器,对抗草原铁骑是几乎不可能的。
不过,火枪也不是没有优势。训练一个火枪手,比训练一个弓箭手更加容易。比如火枪
手,在平原上当步兵使用,可能不如金军、清军。可是训练成骑枪兵,发挥机动性,可
能威力...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4262
48
不是。太祖鉴于五代之变乱,立强干弱枝的国策,要点有二,一是重文轻武,二是地方
武力基本是零,禁军直属朝廷,是实际上宋朝的全部武力。所以后来,当禁军不能抵挡
外族的时候,大宋基本上就不行了。
s********k
发帖数: 472
49
中国历史上流传的最大的谣言,就是‘官比民反’。
中国历史上流传的最大误解,就是‘世袭不如竞争’。
这句话为什么叫作误解呢?
笔者告诉你,这里有一个盲区。
如果全社会‘自由竞争’的是当官的权力,那还不如世袭权力,世袭身份,世袭职
业好。
原因很简单,掌权的人主要来自世袭(举荐也是世袭),恰恰断了全社会把注意力
放在如何当官的思想上。
反而减轻了‘官本位’意识。
中国人现在拿华夏文明吹牛,其实很少有人仔细研究华夏文明的真正真相。
比如商鞅的法家竞争
法家竞争的真正逻辑,是‘当官就是好’。当农民,当铁匠就是不好。
说白了,商鞅的制度设计逻辑,就是农民铁匠绝对不能比官员赚的多。
同时,农民和铁匠的后代,可以公平自由竞争当官员的权力。来‘改善生活’。
或者说,法家竞争逻辑的最终结果,就是‘无论什么出身,只有当官是最好出路’。
从此中国的官本位意识开始越来越强。
而世袭文明的真正逻辑,恰恰是‘官员的孩子还是官员;农民的孩子还是农民;铁
匠的孩子还是铁匠’并没有问题——因为大家可以靠自己的本事‘世袭财富’。
你种田有种的好,可以比当官的更有钱;你打铁技术好,可以比当官的有名望;
所以在法家的竞争,最...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50
来到这个时代以后,除了在社会体系完全瓦解的四川,邓名都能感觉到缙绅的力量
。这些人掌握着民间的舆论和法律,在四川以外的地方邓名想收集粮草、进行宣传、购
买物资几乎都离不开这个阶层,缙绅的意见甚至能影响地方官的决策。
不过在明清战争中,缙绅阶层几乎没有发挥任何有助于明军的作用,或者说支持明
廷的缙绅力量被支持清廷的缙绅力量所抵消了。曾经有一度,邓名因为意识到缙绅阶层
掌握的资源而非常重视他们,但现在邓名也理解了清廷对他们的轻视,因为在邓名看来
,这实在是一个太松散的阶层,其中每个个体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奔走,还远远没有形
成阶层意识,或者说已经在强大的君权前被抹杀。
只要邓名不公开与整个缙绅阶层为敌,不洗劫他们,无论是在长江沿岸还是在山东
,他就不用担心这个阶层的人会彻底投向清廷,就像清廷不用担心这个阶层会誓死保卫
明朝一样。邓名曾经觉得缙绅阶层拥有大量的人身依附的农民,拥有地方上部分的司法
权,应该类似欧洲的贵族阶层,但现在却发现两者完全不一样。缙绅没有天然的政治权
利,现在邓名举得科举就类似一种制衡手段,让缙绅阶层去献媚皇权来争抢君王抛出来
的那块肉骨头,从而把...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