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批判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y
发帖数: 21396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吴晗在反右中批判罗隆基(ZT)
毫无疑问,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吴晗是专制的受害者。可是,吴晗不仅仅是专制的
受害者。他还是专制的帮凶。在文革前的反右运动中,吴晗积极地帮助毛泽东迫害其他
知识分子,先把别人的言论无线上纲,然后再往死里整,就像后来的姚文元对他那样。

吴晗在民盟召开的对章伯钧和罗隆基的批斗会上,做了题为《我愤恨!我控诉!》
的发言,火力十足。吴晗揭露章伯钧说,章伯钧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对他说:只要我们两
人合作,什么事都好办。对此吴晗上纲上线地说,章伯钧要对中共进行“政治讹诈”,
“以帮助之名行篡夺之实。”
在民盟召开的对罗隆基的批判会上,吴晗代表民盟左派第一个发言。他登台便骂,
骂罗隆基是“撒谎大家”,骂他“从腐朽的英美资产阶级那里学会一套撒谎学和诡辩术
,无耻到极点”。接着,吴晗用大量篇幅揭发罗隆基的反共老底,说他“早在20年前
就向日本帝国主义献计,企图联合反共了。”
历史学家吴晗对罗隆基个人历史的叙述还在其次,而其中的两条揭发材料,因颇能
突显罗隆基的政治意向,才是最具历史价值的内容。一是解放前夕,吴晗从上海转到解
放区,罗隆基托他带封信给沈钧儒,信中罗隆基要求沈老“代表...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0469
2
一、致一直“揭露、批判”沙甸禁酒事宜的朋友们
一直“揭露、批判”沙甸禁酒事宜的朋友们,您们好: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沙甸人,也是沙甸志愿者的成员,也参加过很多次沙甸的禁酒活动
,我看你们“揭露、批判”已经好多天了,我在此代表沙甸全体人民向你们说一声“谢
谢,你们有心了”。
本来我是不想说什么的,但是看你们一直在这里无休止的争论,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些情
况,让你们和那些真正关心沙甸的兄弟姐妹们明白,沙甸不会做有损伊斯兰的事,过去
、现在、以后都不会。
我也声明,我发帖不是想也不愿意和您们理论什么,我只是说说事实,至于相信与否,
您们自己定夺。
1.我们从来没有非法闯入民宅:
在你们看来我们是一群野蛮人,但是我们也懂法,我们历来是先敲门并说明来意得到允
许之后才进入非穆斯林的出租屋,让派出所协查,就让派出所监督我们在活动中有没有
违法,以便我们时时规范自己。
2.我们从来没有在非穆斯林家里翻箱倒柜,强行搜查:
我们的成员在参加活动前都是接受过学习的:在进门之后不得碰禁酒对象家的一草一木
、一针一线。
3.我们从来没有强制性禁止非穆斯林朋友饮酒、吃肉:
对在沙甸辖区租房内发现饮酒、吃肉的朋友,我...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谁能免费下国内期刊的,帮当一下这篇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8 21:33:59 2011, 美东)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36784866
「阴谋电影」探析
□穆 汀
【作者简介】穆 汀,人文学者,现居北京。
『文革』电影评论之一
一、来源
在中国电影史上,「阴谋电影」是一个谜。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这些影片除极
个别的(如《春苗》《欢腾的小凉河》)之外,它们中的大部分,从来没有公映过。第
二,自从成为「阴谋电影」之后,这些影片就深藏在国家电影资料馆中,即使该馆的研
究人员也没有资格一窥庐山真面目。第三,光盘,无论是正版还是盗版,都没有它们的
踪影。第四,这些影片的创作者和出品人,无论是编、导、演,还是电影厂当时的领导
,都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都在尽力为「文革」服务,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影片与什
么「阴谋」有关。
「阴谋电影」这一名词是从「阴谋文艺」派生出来...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一)
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
学的批判)》一书是列宁1908年2-10月在日内瓦和伦敦写的,1909年5月由莫斯科环节
出版社出版,署名弗拉·伊林。这部著作的手稿和准备材料,至今没有找到。
本书是针对当时俄国知识界出现的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而写的。早在
1906年秋,列宁读了亚·亚·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第3卷以后,就曾写了一封
长达三个笔记本的关于哲学问题的信,并打算用《一个普通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札记》
为标题把它刊印出来(此信至今没有被发现)。1908年初,俄国马赫主义者出版了一批
书,特别是出版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一书,对辩证唯物主义公开进行修正
。列宁读后异常愤慨,决定写一批文章或专门的小册子来批评这些新休谟主义和新贝克
莱主义的修正主义者(参看列宁1908年2月12日(25日)给高尔基的信和《马克思主义
和修正主义》一文,见《列宁全集》第2 版第45卷第178-185页和本卷第11-19页)。尽
管列宁当时忙于《无产者报》的出版和其他党的工作,但他仍以巨大精力投入...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3280
5
最近才发现,里也有一个文革博物馆,而且搞了一个文革征文活动。读了几篇征文后
发现,绝大多数作者要么站在一个受害人的角度控诉文革,要么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眼
光,看待一个似乎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奇闻异事。
的确,文革时期发生的一桩桩悲剧和荒诞剧在今天的人看来真是匪夷所思,难怪80
、90后们都几乎把文革往事当笑话看。这也不能全怪这些娃娃,因为有关文革的回忆鲜
有触及灵魂般的深刻。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巴金的《随想录》。提到巴金,不能不说他是建立“文革博物
馆”的倡导者,但是很少人注意到,提议建立“文革博物馆”只是《随想录》中很小的
一部分,随想录的意义远不止反思文革和建立文革博物馆。
巴金晚年用其全部人生的感悟倾心创作的《随想录》实质上是一部“忏悔录”,饱
受文革磨难的巴金其实是最有资格控诉的,但是他没有,相反他打开自己心菲,真诚地
忏悔:
“我对自己的表演,也感到恶心,感到羞耻,今天翻看三十年前写的那些话,我还
是不能原谅自己,也不想要求后人原谅我。”
巴金不愧是一个战士,更是一个勇士,他勇于解剖自己而不是控诉别人。那么巴金
究竟对自己怎样的“表演”感到愧疚呢?其实这不是秘密,文革中许许多...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6
许庆亮等南方蜥在918的汉奸嘴脸惹反弹 标签: 许庆亮 剖析南方系 西奴的中国应亡国
和被殖民论 媚日
顶[8] 分享到 发表评论(11) 编辑词条
开心001
人人网
新浪微博
参见核心关联词条:许庆亮,剖析南方系,西奴的中国应亡国和被殖民论,媚日
参见关联词条:南方系对米国911和中国918的双重标准
目录
• 编者按:铲除汉奸需要民间人士共同行动
• 打西奴,你也行:电话投诉民主行动
• 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开涮918秀下限
• 许庆亮在被抨击后假道歉继续秀汉奸嘴脸
• 许庆亮更怂了,这次不敢嘴硬,只敢做点小动作了
• 徐庆亮的汉奸支持者
• 学习西方,言论触及“政治正确”红线就要严惩
• 西奴媚日汉奸嘴脸是一贯的
• 首次民间公益爱国广告
• 行动三:狙击汉奸媒体广告
• 媒体人敢用下三路调侃九一八反映了什么?
• 许脑残庆亮,你还有中国人的良心吗?
• 如何处置侮辱抗日的南都执行主编
• 不亵渎抗战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095
高 华
◇ 一本奇书
雷光汉的未刊书稿《我的中国心结: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流亡记》是一本奇书
,这是一位为躲避文革中“一打三反运动”的镇压,于1970年“外逃到苏联”的前北大
历史系毕业生在苏联中亚地区飘泊沉浮的实录。二十世记以来,虽然中国人写的旅苏观
感为数可观,但称的上是名篇的却不多,只有20年代瞿秋白的《饿乡记程》和《赤都心
史》、30年代初曹谷冰的《苏俄视察记》和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等。及至郭沫若
1946年的《访苏记行》和1952年的刘白羽的《莫斯科访问记》,已完全落入程式化的俗
套,无一不是对苏联新制度直白的赞美。建国后的访苏游记写得好的也是曲指可数,给
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只有尚未结集,发表在1957年春《文汇报》上徐铸成的访苏游记,从
中多少能捕获一些苏共二十大后苏联社会的变化(1975年我曾拿着介绍信在南京图书馆
逐日翻看1957年的《文汇报》,时间一长,警惕性很高的管理员觉得不对头,就打电话
到我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就禁止我再看了)。另...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8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744

有关朱德元帅在“文革”中的境遇,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回忆录,即便是家属的回忆
中,也只有闪铄其词、语焉不详的记载。朱德夫人康克清在1986年11月29日《解放军报
》上的回忆中有这样的细节:
他参加中央的会议回来,将林彪那个大谈“政变”的讲话交给秘书,转身就走。以
往,凡是中央的文件,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同志的讲话,他交给秘书时都要坐下
来讲讲该怎样理解。而这次却不屑一提。他这种鄙视态度,不正反映出他的心境吗?【
1】
林彪有关“政变”的讲话发表在1966年5月18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朱德对
之大为不满的“中央的会议”显然是指这一次了。但为什么持如此的“鄙视态度”和造
成如此“不屑一提”的恶劣“心境”,康克清的回忆却嘎然而止。
终于,在最近出版的,由许农合主编的《开国元帅的晚年岁月》中披露,似乎朱在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小组会上受到过严历的批判。该书有如下的记载:
朱德在小组会的发言中,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学习唯物辩证法。他说:“朝
闻道、夕... 阅读全帖
h******k
发帖数: 13418
9
炮打司令部(1966年5月16日——8月12日)
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 毛主席采取伟大的战略措施,下令广播和发表北京大学的全国第
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点燃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从此,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
党 内最大走资派刘少奇、邓小平凭他们的反革命嗅觉,预感到自己末日即将到来,急
急忙忙调兵遣将,把黑干将陶铸、王任重之流塞进中央文革,安插在中宣部,妄图 夺
回失去的阵地。当群众运动风起云涌,把斗争的矛头明确地、尖锐地、毫不含糊地对准
资产阶级司令部时,刘、邓一撕几十年来伪装革命的遮羞布,赤膊上阵,迫 不及待地
炮制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派出大量工作组,去控制局势,镇压革命。
两个司令部、两条路线围绕着工作组问题,激烈地斗争着。斗争的焦点是要不要发动群
众起来革命。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刘、邓趁毛主席不在北京的机会,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指使工作组颠倒是非,
混淆黑白,“反干扰”、“抓游鱼”,疯狂镇压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压制不同意见,
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妄图把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打下去。
以中央文... 阅读全帖
h******k
发帖数: 13418
10
有文化你就自己看吧。
炮打司令部(1966年5月16日——8月12日)
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 毛主席采取伟大的战略措施,下令广播和发表北京大学的全国第
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点燃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从此,一场史无前例的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
党 内最大走资派刘少奇、邓小平凭他们的反革命嗅觉,预感到自己末日即将到来,急
急忙忙调兵遣将,把黑干将陶铸、王任重之流塞进中央文革,安插在中宣部,妄图 夺
回失去的阵地。当群众运动风起云涌,把斗争的矛头明确地、尖锐地、毫不含糊地对准
资产阶级司令部时,刘、邓一撕几十年来伪装革命的遮羞布,赤膊上阵,迫 不及待地
炮制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派出大量工作组,去控制局势,镇压革命。
两个司令部、两条路线围绕着工作组问题,激烈地斗争着。斗争的焦点是要不要发动群
众起来革命。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刘、邓趁毛主席不在北京的机会,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指使工作组颠倒是非,
混淆黑白,“反干扰”、“抓游鱼”,疯狂镇压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压制不同意见,
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妄图把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1
张曙光,张五常、张维迎:腐败润滑论、买路钱、吐痰论
张曙光:“腐败和贿赂成为权力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
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在这方面的花费,实际上是走向市场经济的买路钱,构成
改革的成本费。”
张曙光:“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
力,而改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达腐败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
”所以,“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
张五常:“以资产换特权,促进私有化。”“我曾对中央政府说,最好干脆给
这些人一大笔钱,把这些权力买下来,叫他们以后再不要利用这些权力了。”
张维迎:“通过腐败搞垮公有制来促进私有化。公有制是一个大饭碗,需要有
人往里面吐唾沫;有人吐唾沫后,其他人认为这碗饭不能吃就走开了,一碗饭就属吐唾
沫的人私有人。”
张维迎: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怕累拖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
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
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
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为何至死不原谅彭德怀
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两次重要会议的总称。7月2日至8月1日是中
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2日至8月16日是中共八届八中全会。身为中共八届中央委员的
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接到参加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通知,便乘飞机离开沈阳,匆匆飞往
庐山。
端坐在军用飞机里的邓华上将心绪并不平静。“大跃进”以来出现的种种怪异现
象早已让他忧心忡忡。“卫星”越放越高,牛皮越吹越大,可老百姓的日子却每况愈下
,难道这就是即将到来的共产主义?他开始酝酿着准备在分组会上讲一讲的发言稿。
庐山会议旧址可是等到他到了庐山,特别是8月2日全会开幕时毛泽东的一番继续
反右的讲话,让他从头凉到脚,最意外的是他所敬重的“彭大将军”竟被贬为十恶不赦
的“反党集团的头子堂堂上将被整得痛哭流涕
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的综合小组在追逼了上述几个问题之后,从9月5日开始,又
被划分为五个小组。除第五小组外,其他四个小组都分别交代了任务:第一小组负责清
查邓华的问题。因为开会期间有人给大会主席递了条子,说邓华与彭德怀关系密切。第
二小组负责清查万毅的问题。因为7月22日在庐山开会时,他曾发言...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关于毛式公共领域的几个问题
老田:关于毛式公共领域的几个问题——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4周年
2017-12-26 07:10:01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老田
点击:4278 评论: 0(查看)
0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4周年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少数官员掌握管理手段去激励或者控制被管理者的管理想象力
,不能成立。为此,有了一场管理上的革命,对于这一次管理上的革命,邓小平和党内
许多高官是有着不同政见的。建国后,在革命时代的管理想象力和普遍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础上,确立了否定雇佣劳动制的毛式生产政体——单位制,在单位制内部管理权
不得侵犯劳动者的成员资格,是一个主要的特点。毛式生产政体内在地继承了革命时代
的精神遗产,并与苏联那种“缺政治”的体制形成鲜明的对照,1960年3月毛泽东归纳
了鞍钢宪法,其内容不仅继承了三湾改编的精神遗产,也与苏联那种干部垄断管理权的
生产政体形成了区别。
文革与毛式生产政体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于官场修正主义的识别标准就在于此,同
时,群众组织起来对干部行使批评权的依据,就是对单位制内部持久的干群互动的历史
记忆的激活;而反对文革的保守...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7359
14
1965年秋天到1966年上半年,我和学生一起,在北京近郊农村的朝阳区小红门参加“四
清”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那时,我毕业留校任教已有四个多年头。6月1日
,中央电台广播了聂元梓等的大字报后,学校很快派进“工作队”,并要我们立即返回
,参加被称作“文化大革命”的运动。踏入校门,看到到处贴满大字报,到处是骚动激
昂的人群:这很有点像我想象中的或从文学作品中看来的“法国大革命”(或俄国“十
月革命”)的样子。按当时的规定,我不再到学生的班里去,而返回教研室,教师集中
学习、开会。
6月上旬的一天,我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的一个学生干部来到我的宿舍。敲开门后,站着
且神情严肃地通知,下午去参加他们的班会。我问会议的内容,他不肯坐下,也没有回
答径自离开。下午2点我来到32楼,楼道里贴满了大字报。也有关于我的,还配有漫画
,好像是契诃夫小说中的人物凡卡在跟我说着什么——《凡卡》是我给他们上写作课时
分析过的文章。我来不及细看,推开他们通常开班会的房门,发现全班三十几位同学都
已挤在里面。所有的人都沉默着,屋里出奇的安静;都看着我,却没有人和我打招呼。
我看到床的上下层和过道都坐满了人,只有...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15
何清涟:污名化批艾 中共批判文化的堕落
最近,由《环球时报》与香港中资媒体《文汇报》担纲发起的批艾风潮让人感到不安。
这种不安是由这些批判文章彰显的“软实力”水准引发。读者不知自诩“伟大光荣正确
”的中共究竟要将中国文化蹂躏作践到什么地步方才罢休?也不知这种政治文化的堕落
底线在哪里?毕竟,中国十几亿人还不得不接受这个政党的统治,这种堕落实在没让中
国人长脸。
我分明从这些批​​判语言中感受到了中共批判文化的堕落。
自90年代开始,中共监于知识分子被批判曾出现“越批越香”的现象,对于所有触犯意
识形态底线的知识分子一律不再公开批判,只是封杀冷冻,不许各报刊再发表这类知识
分子的文章,理由是“防止猎名”(传达的文件上原用语),本人在《现代化的陷阱》
出版之后就曾遇此待遇。
也因这一宣传政策,90年代由中央层级主导的批判只见过一场大规模的对法轮功的批判
,火力集中在2000年7月后的几个月,此后时断时续。但对知识分子仍然采取封杀方式
,即使焦国标发表了《讨伐中宣部》的网文之后,恼怒之极的中宣部也未下令公开批判
,这些当然是出于害怕“越批越香”的考虑。
这次批艾的规格...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3457
16
对比<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看看胡锡进说了些什么?
谁更有公信力????
《环球时报》总编辑回答《南方人物周刊》尖锐问题
原题:对话《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我是一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
“复杂的中国,复杂的世界”
人物周刊:《环球时报》赢得了百万读者,但也受到了很多争议和质疑,你能比较完整
地阐述一下你的办报理念吗?
胡锡进:中国是个复杂的国家,这是我对中国最主要的判断,也是我需要说出
来的一句实话。《环球时报》每天有很多文章,每篇文章不一样,但是如果把这些文章
放在一起,看成一篇文章,总标题就是“复杂的中国和复杂的世界”。
中国对于世界已经非常不寻常,特别是中国国家道路的问题,影响世界未来的
方向和其他国家人的福利。
我认为外国对中国理解不全面,他们看中国不容易看懂,容易从自己利益角度
,先对中国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再具体解读中国发生的事情。而我们就想告诉世界,中
国很复杂,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人口这么多,发展阶段这么特殊,发展又这么快
,全世界二百年的成果压缩在几十年,几百年的问题也是压缩在几十年中,中国很不容
易。
人物周刊:你如何看待外界对你们的批评?
胡锡进:现在...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那时候发表大批判文章
那时候发表大批判文章,虚应故事也太过分鸟。
人民日报1974年01月29日第2版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反孔斗争
北京师范大学 朱斌
在中国近代史上,经历过多次激烈的反孔和尊孔斗争。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这一斗争中,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英雄们,掀
起了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讨孔运动。
一八四三年,即鸦片战争结束后一年,洪秀全就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捣毁了他任教的
村塾中孔子的牌位,毅然决然地向整个封建制度宣战,开始组织秘密革命团体,积极准
备武装起义。他以革命浪漫主义,编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孔丘的书把人“
教坏了”,“皇上帝”很生气,派“天使”“将孔丘捆绑”起来,把他批驳得哑口无言
,还“命天使鞭挞他”。孔丘跪下“再三讨饶”,“哀求不已”。据传,后来“罚他种
菜园了”。太平天国英雄们,把“皇上帝”当作争取解放的革命农民的化身。历来谁也
触犯不得的剥削阶级的
“大圣人”,如今跪在“皇上帝”面前受捆绑、鞭挞、批判;辱骂劳动人民是“小人”
的“夫子”,现在被罚种菜园了,真是大快人心!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洪秀全完全蔑视
这个“至圣先师”,...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zt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真切感受读史之三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来源:柴静·观察

我认识宏杰,是看他《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写朱元璋,将中国封建专制根源写得剥
皮见骨,看得我心里悚然。
后来他说要写曾国藩,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写这人?有多少人多少书都写过了呀。”
宏杰说“我没想这么多,我只是对他感兴趣,想通过写来了解他。”
当时我正写顾准,对他这话觉得相当亲切。
两个人互相往来稿子,才发现彼此动笔的出发点很有相近处,顾与曾这两个人都是体制
中人,都并非天才,受尽困厄,回到平实,都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痛苦转变。
老 曾说,“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知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
”;而顾准说,“我信任人类的不断进步,我注目现世,不信有什么地上王国,对 于
未来的瞻望,必肇始于前,没有未来会出现的东西,而现在没有萌芽的。因此我注意经
验的归纳,不信从经验方面无根据地对未来的预言”。
经验主义的特点就是虚而能受,不然就容易走上武断的道路,像顾准所说“什么是专制
?专制就是坚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想法”。
曾 国藩一生思想轨迹多变而复杂,有人讥笑他无一专长,但他说:“...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zz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作者:梁由之 提交日期:2005-10-08 11:10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一.从何说起
现在的报纸很多。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委实没有多少看头。我已经很少看报了
。想起曾经象追星族一样追着读过多年的两份报纸,恍如隔世。
我指的是<<体坛周报>>和<<南方周末>>。
老读者应该都还记得<<体坛周报>>在上届世界杯前后卑劣下作进退失据的丑陋表现
。让人倒足了胃口。从那以后我就没再买过这份报纸。
至于<<南方周末>>,情形则更为复杂一些。自从空降一个新主编后,每况愈下,一
蹶不振,终至惨不忍睹。有心的读者仔细看看前期它煞费苦心为顾雏军预作的无罪辩护
和对长虹管理层曲线收购化公为私的回护,再看看该报科龙和长虹的广告,就知道南周
与资本早已沆瀣一气,甚至已然不顾起码的体面。可叹的是,一些痴心的朋友还在盼望
它能起死回生呢。
我曾买过南周十余年,一期不拉。后来是积习难除,偶尔买买。现在已是意兴索然
,割袍断义。偶然在图书馆翻翻,常常也只是一声叹息。它完了。
唐人诗云:露重飞难...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带路党上将刘亚洲讲话赏析
该文或是作者2001年9月间任成都军区空军政委时,在成都空军昆明基地营级以上
干部会议上的一次演讲。



我首先是中國文化批判者

我是中國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中华文化的批判者。过去,我首先是它的继承者,其
次才是它的批判者。现在,我首先是它的批判者,然后才是它的继承者。

西方的历史是一部改恶从善的历史,中國的历史则是一部改善从恶的历史。古代西
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國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
,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國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
。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
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

中國只有谋略家无思想家

黑格尔(注1)说:‘中國无哲学。’我认为中國几千年来没有产生过思想家。我
指的思想家,是像黑格尔、苏格拉底、柏拉图,这些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重大贡献的思想
家。老聃(注2),你说他是思想家吗?仅凭5000字的《道德经》能当思想家吗?
且不说他的《道德经》有问题。孔子能算思想家吗?我们后人怎么审视他?怎么审视他
的作品?他的作品从未为中...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1
罗瑞卿女儿罗点点
【核心提示】罗点点,是原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大将的小女儿,近年来
写了若干关于罗的回忆文字,发表于《当代》1998年第4、5期的《点点记忆》则是其中
最有价值的一篇,因为它不仅仅是为父辈歌功颂德或叫屈鸣冤。
最近大陆网站将罗瑞卿女儿罗点点回忆录《中南海的权力游戏》摆上网,引起广泛关注
。大彻大悟的这位红色公主在回忆录中对中共革命有很深的反省,也披露了中共高层很
多丑闻。毛派分子爱说毛时代官员很清廉,但罗点点的披露显示毛时代的中共特权分子
只要政治上不出问题,生活相当腐朽。开国上将陈锡联甚至姦污侄女。
罗点点父亲文革前是毛的宠臣,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及公安部长,因此罗点点童年享尽荣
华富贵。她回忆童年夏天在王侯们的乐园北戴河度假:「一个瘦小黧黑的姑娘给我留下
深刻的记忆,她姓陈,她的叔叔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她总是到我们浴场来是因为
她当时正和在我们浴场裡出入的某男(姑且叫他杨大哥)谈恋爱。她眼睛裡有一种特殊
的神情,那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胆怯、自卑和哀怨。」
多年以后,罗点点才知道:原来「陈姑娘的叔叔是个劣迹累累的无耻之徒,侄女在他家
不仅受够了寄人篱下的苦处,...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5 09:32:33 2011, 美东)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作者:梁由之 提交日期:2005-10-08 11:10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一.从何说起
现在的报纸很多。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委实没有多少看头。我已经很少看报了
。想起曾经象追星族一样追着读过多年的两份报纸,恍如隔世。
我指的是<<体坛周报>>和<<南方周末>>。
老读者应该都还记得<<体坛周报>>在上届世界杯前后卑劣下作进退失据的丑陋表现
。让人倒足了胃口。从那以后我就没再买过这份报纸。
至于<<南方周末>>,情形则更为复杂一些。自从空降一个新主编后,每况愈下,一
蹶不振,终至惨不忍睹。有心的读者仔细看看前期它煞费苦心为顾雏军预作的无罪辩护
和对长虹管理层曲线收购化公为私的回护,再看看该报科龙和长虹的广告,就... 阅读全帖
k*******d
发帖数: 1523
23
1. 疯狂年代
中国,1967年。
“红色联合”对“四.二八兵团”总部大楼的攻击已持续了两天,他们的旗帜在大
楼周围躁动地飘扬着,仿佛渴望干柴的火种。
“红色联合”的指挥官心急如焚,他并不惧怕大楼的守卫者,那二百多名“四.二
八”战士,与诞生于l966年初、经历过大检阅和大串联的“红色联合”相比要稚嫩许多
。他怕的是大楼中那十几个大铁炉子,里面塞满了烈性炸药,用电雷管串联起来,他看
不到它们,但能感觉到它们磁石般的存在,开关一合,玉石俱焚,而“四.二八”的那
些小红卫兵们是有这个精神力量的。比起已经在风雨中成熟了许多的第一代红卫兵,新
生的造反派们像火炭上的狼群,除了疯狂还是疯狂。
大楼顶上出现了一个娇小的身影,那个美丽的女孩子挥动着一面“四.二八”的大
旗,她的出现立刻招来了一阵杂乱的枪声,射击的武器五花八门,有陈旧的美式卡宾枪
、捷克式机枪和三八大盖,也有崭新的制式步枪和冲锋枪——后者是在“八月社论”发
表之后从军队中偷抢来的(注:1967年8月《红旗》杂志发表“揪军内一小撮”的社论,
使冲击军区、抢夺军队枪支弹药的事件愈演愈烈,全国范围的武斗也进入高潮。)——
连同那些梭标和大刀...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4
中国大学精神的演变(好文强烈推荐)
2014-10-06 丁东 灼见
丁东,1951年生,原山西省社科院编辑。著有《冬夜长考》、《和友人对话》、《尊严
无价》、《午夜翻书》、《思想操练》、《精神的流浪》、《教育放言录》、《文化十
日谈》等书。本文是丁东在一所大学的演讲全文。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谈谈大学精神的演变。
中国产生现代大学已经100多年了。清末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出现了第一批新式学堂
,新政中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学制,中国兴办了更多的大学。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大
学精神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也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这一个世纪,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民国,到1949年为止,后一部分是共和国,
从50年代到现在。
前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小段,北洋时期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草创期,大学精神的形成
期,大学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但起点很高。当时的基本格局是公立、私立、教会三足
鼎立。把中国大学带到高起点上第一个教育家,就是蔡元培。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间不到三年,但一直影响到今天。他主张的兼容并包,网罗
百家,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到现在还是我们的愿景。他对大学...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5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三体 1
1.疯疯疯疯狂年代

中国,1967年。
“红色联合”对“四.二八兵团”总部大楼的攻击已持续了两天,他们的旗帜在大楼周
围躁动地
飘扬着,仿佛渴望干柴的火种。
“红色联合”的指挥官心急如焚,他并不惧怕大楼的守卫者,那二百多名“四.二八”
战士,与
诞生于l966年初、经历过大检阅和大串联的“红色联合”相比要稚嫩许多。他怕的是大
楼中那十
几个大铁炉子,里面塞满了烈性炸药,用电雷管串联起来,他看不到它们,但能感觉到
它们磁石
般的存在,开关一合,玉石俱焚,而“四.二八”的那些小红卫兵们是有这个精神力量
的。比起
已经在风雨中成熟了许多的第一代红卫兵,新生的造反派们像火炭上的狼群,除了疯狂
还是疯狂
。
大楼顶上出现了一个娇小的身影,那个美丽的女孩子挥动着一面“四.二八”的大旗,
她的出现
立刻招来了一阵杂乱的枪声,射击的武器五花八门,有陈旧的美式卡宾枪、捷克式机枪
和三八大
盖,也有崭新的制式步枪和冲锋枪——
后者是在“八月社论”发表之后从军队中偷抢来的(注:1967年8月《红旗》杂志发表“
揪军内一
小撮”的社论,使冲击军区、抢夺军队枪支弹药的事件愈演愈烈,全国范围的武斗也...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55
2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幽默與認真︰浅谈林语堂的信仰
幽默與認真:浅谈林语堂的信仰
蕭長定
誰從小就很聰明,聰明到要讓班上用功的傻瓜考第一名,自己謙居第二?在逍遙中
,認為中學教育是完全浪費他的時間?如此逍遙一直隨著他。到大學,同樣地,他又故
意地讓賢考第二名,他說︰「同為同班,總有一個笨蛋,非常用功,對分數非常重視,
他考第一名。」
第二名的天才
這位第二名的天才,以三年多時間,得到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及德國來比錫大學博士
學位,論文題目是〈古代中國語言學〉。考試對他是易如反掌的事。
他選擇了文科,並不是因為文科裡的詩情畫意,乃是語言的科學,他說︰「我酷好
數 學和幾何,喜歡科學的分析,所以我選語言學為專科,因為語言學最需要科學頭腦
去做分 析工作。」他這種科學精神,講求高精密度,也許是他的作品中,向來不肯用
「人們」二 字的原因,因為他認為「人」已是複數了。
誰與左派作家「死神」魯迅、「生神」郭沫若都好好別過苗頭?也曾在宋慶齡家招
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大文豪蕭伯納?他的作品大獲賽珍珠的讚賞。語言家趙
元任與 他寫漢字英文通信,胡適對他始終保持「大哥」的態度,是他真正的密友,曾
為他出面說 「公道話」,英國劍橋漢學大師李約瑟(Jos... 阅读全帖
y***c
发帖数: 676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中国大学精神的演变(好文强烈推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1 16:01:09 2014, 美东)
中国大学精神的演变(好文强烈推荐)
2014-10-06 丁东 灼见
丁东,1951年生,原山西省社科院编辑。著有《冬夜长考》、《和友人对话》、《尊严
无价》、《午夜翻书》、《思想操练》、《精神的流浪》、《教育放言录》、《文化十
日谈》等书。本文是丁东在一所大学的演讲全文。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谈谈大学精神的演变。
中国产生现代大学已经100多年了。清末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出现了第一批新式学堂
,新政中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学制,中国兴办了更多的大学。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大
学精神发生过怎样的变化?也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这一个世纪,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民国,到1949年为止,后一部分是共和国,
从50年代到现在。
前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小段,北洋时期是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草创期,大学精神的形成
期,大学数量不多,...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8
马云打脸公司内要“点燃民主自由火种”西奴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0) 参见核心关联词
条:中国西奴转型以后,西奴无知
进步社会网:【马云打脸西奴】“有个同事如诗般的帖子,倡导大家在内网中点燃民主
自由之火种。。啥社会黑暗什么的。。历史证明,一味追求彻底的开放民主自由是一样
悲剧。能忽悠大家的很多,但真正完善建设的人太少,破坏最容易!中国不缺批判,缺
的是一批实实在在干事,做千锤百炼苦活的人 ”
http://www.techweb.com.cn/people/2011-08-29/1086653.shtml
马云建言新同事:不到一年别写战略报告
http://www.techweb.com.cn 2011.8.29 14:42 新浪科技 ( 351 条评论 )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TechWeb配图)
新浪科技讯 8月29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在从国外飞回北京的飞
机上,花了2个小时写了一个给不到3年员工的长贴,在帖子中他谈了感恩敬畏之心,谈
了正确做事的方法态度和决心,也给了他们五步的具体建议。
以下为马云内网帖子全文:
再一次和新同事们谈谈看法
看了最...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9
独立学者荣剑、FT中文网编辑王昉
【编者按】本文为FT中文网「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专题文章之一,基于独立学者荣剑与
FT中文网编辑王昉的一次深度对谈整理而成,试图从社会思潮的维度,探究这场改革得
以发端和推进的根本动力,以及造成眼下改革停滞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的深层原因。
荣剑为独立知识分子。上世纪80年代,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博士生的他深度参与和见
证了中国思想界几场重要论争。90年代初他因故被迫下海谋生,近年成为艺术藏家与策
展人。2012年他重返公共舆论场,对时局与社会热点密集发声,展现出深厚的现实关怀
、批判精神和学理储备。
在本次访谈中,他回顾了过去40年间中国思想界的递变与分裂,梳理了目前几大主流思
想阵营的主张与交锋。《庄子·天下》言「道术为天下裂」,意为学术由最初的混沌状
态向诸子之学分化。过去40年,中国思想界也经历了从共同启蒙到尖锐对立,从学理之
辩到意识形态之争的过程。思想迟疑,则改革必然徘徊。我们讨论道术之「裂」,是期
冀寻求让它重「聚」与对话的可能性。以下为编辑后的访谈实录。
一、中国改革以来的思想史:从思想的年代到主义的年代
FT中文网:可否先请您梳理一下改革开...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4019
30
凤凰网科技讯 8月29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在从国外飞回北京的
飞机上,花了2个小时写了一个给不到3年员工的长贴,在帖子中他谈了感恩敬畏之心。
同时,他也表示,希望入职不满一年的新员工不要给他写战略报告,而他也对入职未满
三年的员工提出了建议。
马云还表示,他期望进入阿里不满三年的员工能够按照看、信、思考、行动和分享五个
步骤工作,而不要一进公司就提批判性建议。
以下为马云内网帖子全文:
再一次和新同事们谈谈看法
看了最近内网中各类有意思的讨论,私下里也听了很多老同事对今天新同事特别是那些
80后,90后同事们的不理解和不满。。。。。前段时间我们讨论了感恩和敬畏之心,当
然光有那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正确做事的方法,特别是做正确事的决心!对今天年
轻人的浮躁和做事说话的态度,我深表理解,因为我们都这么年轻过。我觉得今天年轻
人的态度我们也有部分责任,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明确告诉他们,我们阿里做事的方法和
态度。
刚才上飞机前看了有个同事如诗般的帖子,倡导大家在内网中点燃民主自由之火种。。
。啥社会黑暗什么的。。。。。
兄弟,别!这不是我们建立内网的初衷。。。我们欣赏民主...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http://hx.cnd.org/?p=131319
武斗的历史,还相当混沌
文革武斗,今人批评虽多,但长期缺乏深入的专业研究。试以重庆红卫兵墓园之往事言
之:
位于重庆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规模的“文革”墓群
1、墓园内埋葬的大多数是工人,“红卫兵墓园”的名称并不恰当
1960年代中期,血腥武斗遍及中国大地,恰如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文化大革命
”十年史》一书中沉痛总结的那样:“事实上,全国各城市都发生了武斗事件,可以说
无一例外。”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也曾对美国人斯诺说过:“1967年7月July和8月
August两个月不行了,天下大乱了。”重庆武斗,只是这“天下大乱”里的一隅,但从
这一隅,多少也能窥见这“天下大乱”的部分本质之所在。
1967年夏至1968年夏,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重庆见于官方记载的武斗,有31次,动用枪
、炮、坦克、炮船等军械兵器计24次,死亡645人。这个数据自然是不完整的,因为官
方并没有对武斗做过完整的调查统计。具体到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专门研究
该墓地的陈晓文据碑文落款辨识统计,“造墓立碑时间最早的...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2
http://groups.tianya.cn/m/post-165000-b40713989f2743ebbe33dac198810dbf-1.shtml
2016-08-13 09:48:11
罗点点回忆录:中南海的权力游戏
罗点点,是原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大将的小女儿,近年来写了若干关于
罗的回忆文字,发表于《当代》1998年第4、5期的《点点记忆》则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
篇,因为它不仅仅是为父辈歌功颂德或叫屈鸣冤。
1.凄婉而野蛮的
夏日的北戴河,是新王侯们的乐园,“直到今天,我眼前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列开
向大海的火车,风把头发吹到我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里。”但大海也不全是美丽:
还有一个瘦小黧黑的姑娘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她姓陈,她的叔叔(注:陈锡联上将)是
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她总是到我们浴场来是因为她当时正和在我们浴场里出入的某
男(姑且叫他杨大哥)谈恋爱。我之所以对她印象深刻,似乎因为她眼睛里有一种特殊
的神情,那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胆怯、自卑和哀怨。
多年以后,我终于听到了这个凄婉的故事。原来,陈姑娘的叔叔是个劣迹累累的无耻之
徒,侄女在他家不仅受够了寄人篱下...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谌旭彬:重庆武斗的真相与文革认知的五大误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7 11:50:43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31319
武斗的历史,还相当混沌
文革武斗,今人批评虽多,但长期缺乏深入的专业研究。试以重庆红卫兵墓园之往事言
之:
位于重庆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规模的“文革”墓群
1、墓园内埋葬的大多数是工人,“红卫兵墓园”的名称并不恰当
1960年代中期,血腥武斗遍及中国大地,恰如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文化大革命
”十年史》一书中沉痛总结的那样:“事实上,全国各城市都发生了武斗事件,可以说
无一例外。”毛泽东1970年12月18日,也曾对美国人斯诺说过:“1967年7月July和8月
August两个月不行了,天下大乱了。”重庆武斗,只是这“天下大乱”里的一隅,但从
这一隅,多少也能窥见这“天下大乱”的部分本质之所在。
1967年夏至1968年夏,...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4
国人阅读西方,若从洋务运动算起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通常人们认为,这个阅读史,也是中国放眼世界和融入世界的历史,是一个始终伴随着中国社会进步的过程。但西方作为一种复杂的文明现象,并不是一个同质性的实体,它有地域和时代的差异,有相对稳定的要素和转瞬即逝的东西。因此可提出几个问题:这一百五十年来,我们阅读西方是如何选择的?这种选择因何而发生?它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10月29日,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翻译家冯克利老师做客季风书园,不谈主义,不讲黑话,与我们聊聊今日该如何阅读西方?
我们学习的,到底是怎样的西方?
作为翻译家的冯克利认为自己本来就偏重于西方的著作,而在文革末期,学会了英语与法语,还自学了意大利语、俄语,只是没有坚持下来。冯克利称自己不是为了学外语而学外语,而是为了看闲书,在70年代末,那是个没什么书可读的年代,冯克利凭着外语,让西方文献的启蒙之光照进了自己的头脑。
“我本意并不是为了当翻译家,我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普通读者。” 而在他的同龄人中,因为教育环境的原因,会一两门外语的人很少,大家愿意阅读,但却一直受阻于语言的障碍。这让冯克利燃起了与他人分享自...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0093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墨门片光
墨子学过儒学,结果却是“揭竿而起”,专门造孔老二的反
孔子主张吃好的、喝好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墨子则是崇尚粗茶淡饭、吃饱
就好,““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孔子主张厚葬,高度重视祭祀、礼乐的教化;墨子则专门“节用,节葬,非乐”。。。
。。。
对比儒家和墨家,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孔子之后,下一个主要的哲学家是墨子。他姓墨名翟。《史记》上没有说他是哪国
人,关于他的生平也说的很少,实际上等于没有说。因而关于墨子是哪国人历来有意见
分歧。有些学者说他是宋(今豫东鲁西)人,另一些学者说他是鲁人。他的生卒也不能肯
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一前381年以内。研究墨子思想。主要资料是《墨子》一
书,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后学的著作总集。
墨子创立的学派名为墨家。在古代,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
孔学。把这两个人进行对比,是很有趣的。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
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2395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T没有战争,美国就活不下去
《环球视野》2010年9月16日第311期,书摘
刘仰
战争从地面到海洋,再到天空,再到外太空。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本土威胁的国家,这是
一个总是向全世界发出威胁和制造威胁的国家。这是一个至少有10%的人处于贫困的国
家,战争的一切成果,不属于这些国内的贫困者。但是,这个国家是当今世界的领导者
,是西方文明的最高成就。它的成就,为一个铁的规律提供了一系列最有力的证据:战
争,是西方文明主宰世界的唯一力量;战争,是西方文明的生命。没有战争,西方文明
的历史将索然无味。失去战争手段,西方文明将魂飞魄散。只有在战争的保护下,西方
文明才能在每个夜晚安然入睡。
当战争只在乎输赢,当战争只是消耗品的数学计算,当战争只是投入和回报的得失
判断,当战争的杀伤力与敌人拉开长远的距离,当战争只需要面对着屏幕……战争已经
像是一场电子游戏,杀人只是不见血的点击。战争也因此而无关道义,无关良心。死人
只是数字,多几个零少几个零而已。战争已经无需从道德开始,也无需以道德结束。战
争只需要算算钱而已。本章不打算完整罗列美国的战争履历,只是把美国的几个战争果
核敲开,看看里面的秘密。
一、中国幸亏搞出...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6046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何祚庥先生谈于敏如何研究氢弹
——这是《近代物理知识》编辑部约我写的有关“氢弹研究”的访谈录,即将在该刊了
3~4月的杂志刊出
何祚庥
这里回忆的仅是在原子能研究所做的各项‘先期’工作。其中既记载有某些科研工作中
的心得、体会,也记载有所走过的弯路、曲折。但更重要的是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于敏院
士等人在研究氢弹理论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也许这里的记载将有益于年青的后学
者。
于敏同志今年已是89岁高龄,也是和我多年相交至深的,直到晚年彼此仍然不断讨论重
大科学问题的“老朋友”。——谨以此文为于敏同志的90大庆‘寿’。何祚庥识
编辑部按语:
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先生,颁
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祝贺于敏先生,我刊特意采访了于敏先生多年的同事兼老
朋友:何祚庥院士。
何先生一听说我们希望他谈谈于敏先生当年的工作、学风,即欣然同意。何先生十分生
动而具体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和于敏先生一起工作共同研究氢弹时的全部经历。何先
生幽默风趣的表述,引得现场一阵阵笑声,对何先生的介绍不时流露出钦佩与赞许,更
使我们对于敏老师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不由得心生赞叹。
于敏院士,今年已是八十九...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3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毛时代的九个唯一,欢迎批判
帮您补充一些,这样两面都看,才更全面。
————————————————————
毛时代控制人的八种阴损招数
一、信息闭塞
国际交流压到最低限度。国际新闻一律由新华社发通稿,有倾向性新闻选择新闻解释(
按国内政治需要来任意取舍国际新闻)。再由各报一律转发,统一口径,舆论一律,形
成“三人成虎”效应。
对国外形势报忧不报喜。对国内形势报喜不报忧。
媒体一律公费办,发行基本公费订,连读报也是单位安排(每晚二小时政治学习包括读
报)。
一般读者无从比对选择,不怕你不信。所以老百姓以为“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三受苦人等
待我们去解放”。欧美百姓生活比我们苦的多。于是产生了幸福感,知足心。
但上层可通过各种文件简报内参资料了解真情。
作用:统治上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上知下,下不知上;内知外,外不知内。
二、行政控制
社会的行政化控制,达到有史以来最严密程度。
古代社会,政权不下乡,只到县一级,文革中,行政权力通过“单位”,一直落实到每
个角落每个人头上。
工农商学兵,全国人人都隶属于一个单位(农民归公社管)。单位不仅在经济上控制了
个人(农民是工分,工人是工资,外加户粮关系),在行政上也控制了个...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erry0803 (Jerry and Tom),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邓 小 平 晚 年 反 思 文 革 送交者: 还看今朝 [♂太守★☆♂] 于 December 19, 2010 14:55:00 已读 818次 天天养生堂 数百种美国名厂保健品,超低价直销全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1 20:32:59 2010, 美东)
邓 小 平 晚 年 反 思 文 革
建国六十年多年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反”、“五反”、“反右斗争”、社会主义
教育(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多种的政治时期。在中国人们
的心目中,影响最深的当数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这三个政治时期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名词:右派、走资本
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自由化。虽然,这三个政治时期所处的年代不同,背景不
同,方式不同,但目的基本一致,这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然而,三次目的相同的政治历史却遭遇了不同的命运:邓小平说,反...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2056
40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借宝地存篇文章“于敏如何研究氢弹”
何祚庥先生谈于敏如何研究氢弹
——这是《近代物理知识》编辑部约我写的有关“氢弹研究”的访谈录,即将在该刊了
3~4月的杂志刊出
何祚庥
这里回忆的仅是在原子能研究所做的各项‘先期’工作。其中既记载有某些科研工作中
的心得、体会,也记载有所走过的弯路、曲折。但更重要的是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于敏院
士等人在研究氢弹理论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也许这里的记载将有益于年青的后学
者。
于敏同志今年已是89岁高龄,也是和我多年相交至深的,直到晚年彼此仍然不断讨论重
大科学问题的“老朋友”。——谨以此文为于敏同志的90大庆‘寿’。何祚庥识
编辑部按语:
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先生,颁
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祝贺于敏先生,我刊特意采访了于敏先生多年的同事兼老
朋友:何祚庥院士。
何先生一听说我们希望他谈谈于敏先生当年的工作、学风,即欣然同意。何先生十分生
动而具体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和于敏先生一起工作共同研究氢弹时的全部经历。何先
生幽默风趣的表述,引得现场一阵阵笑声,对何先生的介绍不时流露出钦佩与赞许,更
使我们对于敏老师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不由得心生赞... 阅读全帖
N******K
发帖数: 10202
41
恐怖之网:中国高层智囊与【西方情报机构】
作者:穆林 来源:民声网(www.mshw.org)
http://www.mshw.org/theory/international/2011-11-09/5964.html
在宋鸿兵等国际问题专家眼里,索罗斯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以及布鲁金斯学会、三
边委员会、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等组织,其本质都是【西方情报机构的傀儡】。事实上,
伊朗等反抗美帝霸权的国家及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安全机构都持类似观
点,详见《资料18:关于美国政治势力对我国思想与政治渗透的报告》《资料17:索罗
斯们如何推动中国颜色革命》。苏联亡党亡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情报机构通过
类似组织控制了苏共高层身边的智囊,也就影响和控制了苏联高层。
苏联前克格勃高官什罗宁将军曾在《克格勃X档案》(译者赵云平,新华出版社2003年6
月出版)一书中披露中情局本世纪最大的秘密是如何影响别国总统:
【70年代末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反侦察人员们得以解开美国中央情报局最大的秘
密,它在于这个部门制定,仔细准备并在80年代着手实施所谓深层掩护的专门计划。
根据苏联国家安全委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引爆者》:“国企工人阶级堙灭”之后的工人生活
2017-12-9 23:1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84| 评论: 2|原作者: 郭松民 |来自:
砥柱中流
摘要: 从电影分类的角度看,《引爆者》表明左翼电影再次出现了。《引爆者》的出现
意味着,在中国社会终于和世界、和历史接轨之后,文化也开始和世界、和历史接轨了
——无论中国还是世界,进步文化从来都是对弱肉强食,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
残酷现象持强烈批判态度,像中国最近三十多年的文化那样公然鼓吹弱肉强食,鼓吹剥
削有理,压迫有功,反而是一种反常。 ... ... ...
郭松民 : 《引爆者》:“国企工人阶级堙灭”之后的工人生活
《引爆者》很可能是一部被大大低估的电影。
这部电影被包装成了警匪-复仇类型,按照类型片标准的确可以找出不少逻辑漏洞,情
节上也有些拖沓。
但是,如果把这部电影当成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引爆者》可能蕴
含着始料未及的丰富内容。
可以从很多角度解读《引爆者》。
从时代演进的角度看,《引爆者》可以视为《暴雪将至》的续集【点击阅读】。有趣的
是,这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都是段奕宏。
...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084
43
上面接断开的怒向刀丛(中)
---
林百顺想问,可楚明秋神情严肃,夜晚的胡同很安静,偶尔有灯光从路边的家中照
出来,夜空中偶尔传来收音机的声音。
他们找到朱洪时,朱洪和韦兴财正无聊的坐在院子里纳凉,俩人一人一把蒲扇,淡
淡的说着这些天的事,特别是楚家的事,楚家被抄,传得很快,就半天时间,几乎整个
城西区都知道了,别的人可能当笑谈应付,但朱洪和韦兴财却认为,楚明秋绝对不会就
这样算了。
楚明秋的到来让朱洪和韦兴财都有些意外,他们刚才就聊过,俩人都认为楚明秋可
能会去找葛兴国或殷柔柔,再不然可能去找他那当区委副书记的侄子,韦兴财走得更远
,认为楚明秋会利用街面上朋友展开报复,这附近街面上的都听他的。俩人都没料到楚
明秋会在这么晚跑来找他们。
“家里还好吧。”朱洪问道,楚明秋摇头说:“不好,今天我过来是请你出面在九
中组织一个红卫兵或类似的群众组织。”
楚明秋开门见山便提出了此来的目的,没等朱洪开口,楚明秋又接着说:“明天,
从四十五中开始,会有十几个学校成立平民红卫兵组织,这些组织在半个月甚至更短的
时间里,将会合并为一个全区性的红卫兵组织,这个组织将领导城西区的中学文化大革
命。... 阅读全帖
b*j
发帖数: 293
44
http://img.kanzhongguo.com/dat/media/21/2010/12/05/20101205130858281.jp
g
夹边沟,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关押了
甘肃省近3000名“右派”。天寒地冻间,一场罕见的大饥荒很快将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短
短三年间,三千“右派”在吃尽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后,只剩下三四百人。
这是一个地名,也是一起政治事件,更是一段无法想象的“右派”苦难史。
夹边沟,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关押了
甘肃省近3000名“右派”。天寒地冻间,一场罕见的大饥荒很快将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短
短三年间,三千“右派”在吃尽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后,只剩下三四百人。1960年11月,
中央派出调查组“纠正极左路线”,开展“抢救人命”工作。1961年1月,幸存者才得以陆续
遣返原籍。
在始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夹边沟既是集体创伤,亦是古拉格式极端处境的中国叙述
。但是,50年过去,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夹边沟里发生过的一切,如同那些掩埋在荒
漠里的尸骨,...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13
45
注:本文是Human Rights Watch亚洲研究员Phelim Kine 10月27日在哥伦比亚大学的
讲座,因我前段时间太忙,最近才整理、翻译完,并刚刚由其审阅和授权。
讲座的音频: http://www.columbia.edu/cu/weai/phelim_kine.mp3
英文整理稿: http://alturl.com/c23m6
The Liu Xiaobo Nobel Peace Prize: Opportunity or Obstacle to Change?
刘晓波的诺贝尔和平奖:变革的机遇还是障碍?
2010年10月27日
主讲人:菲利姆•凯恩(Phelim Kine),人权观察亚洲研究员
主持人:黎安友(Andrew Nathan),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黎安友:今天有幸邀请到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驻香港工作的菲利姆•
凯恩。我的介绍就此打住,让我们直奔主题。
凯恩: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你们前来。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奖,使得中国及其人权
纪录与环境加倍地举世瞩目,成为媒体的焦点。我想要谈谈这个问题,因为就如...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798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杨恒均为周小平辩护
哦,你没看错,是周小平,不是邓小平。虽然我原本要写一篇“为邓小平辩护”,但想
到这两天已经没有人关心邓小平,就顺手把“邓”字换成了“周”。由于目前网络热议
的周小平几乎比邓小平还更不能批评,所以我准备写一篇“为周小平辩护”的博文,这
样你就能读到和思考了。说真的,我确实要为周小平辩护。
以前就有人给我发周小平的文章,但几乎都没有读下去,直到昨天,才真正完整地看了
几篇他比较出名的博文。虽然我依然认为他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不值得我写文章点评,
但有几点出格的思考我觉得应该同关心此事的读者分享。这第一点思考也是回答不少读
者的来信提问:他有什么背景?他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喜欢?为什么体制内大力
推荐他?为什么他爆红了……
为什么?搜索一下你可能就会有很多答案,很多还是同我志同道合的作者们——也大多
是周小平口中的“公知”和“右派”们写的,应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想补
充一点,或者更能准确回答你们的问题:他为什么爆红?而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不能
只从外界,或者周小平周围找原因,我认为更应该回到自身——也就是周小平批评(或
者“攻击”)的群体与现象寻找一下原因。
那么,贯穿周小平文章...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1319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周小平辩护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zona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enlands (sunflower), 信区: Arizona
标 题: 为周小平辩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1 16:52:23 2014, 美东)
杨恒均
哦,你没看错,是周小平,不是邓小平。虽然我原本要写一篇“为邓小平辩护”,但想
到这两天已经没有人关心邓小平,就顺手把“邓”字换成了“周”。由于目前网络热议
的周小平几乎比邓小平还更不能批评,所以我准备写一篇“为周小平辩护”的博文,这
样你就能读到和思考了。说真的,我确实要为周小平辩护。
以前就有人给我发周小平的文章,但几乎都没有读下去,直到昨天,才真正完整地看了
几篇他比较出名的博文。虽然我依然认为他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不值得我写文章点评,
但有几点出格的思考我觉得应该同关心此事的读者分享。这第一点思考也是回答不少读
者的来信提问:他有什么背景?他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喜欢?为什么体制内大力
推荐他?为什么他爆红了……
为什么?搜索一下你可能就会有很多答案,很多还是同我志同道合的作者们——也大多
是周小平口中的“公知”和“右派”们写的...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13
48
注:本文是Human Rights Watch亚洲研究员Phelim Kine 10月27日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座,
因我前段时间太忙,最近才整理、翻译完,并刚刚由其审阅和授权。
讲座的音频: http://www.columbia.edu/cu/weai/phelim_kine.mp3
英文整理稿: http://alturl.com/c23m6
The Liu Xiaobo Nobel Peace Prize: Opportunity or Obstacle to Change?
刘晓波的诺贝尔和平奖:变革的机遇还是障碍?
2010年10月27日
主讲人:菲利姆•凯恩(Phelim Kine),人权观察亚洲研究员
主持人:黎安友(Andrew Nathan),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黎安友:今天有幸邀请到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驻香港工作的菲利姆•凯恩。我
的介绍就此打住,让我们直奔主题。
凯恩: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你们前来。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奖,使得中国及其人权纪录与
环境加倍地举世瞩目,成为媒体的焦点。我想要谈谈这个问题,因为就如...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3652
49
来自主题: Arizona版 - 为周小平辩护
杨恒均
哦,你没看错,是周小平,不是邓小平。虽然我原本要写一篇“为邓小平辩护”,但想
到这两天已经没有人关心邓小平,就顺手把“邓”字换成了“周”。由于目前网络热议
的周小平几乎比邓小平还更不能批评,所以我准备写一篇“为周小平辩护”的博文,这
样你就能读到和思考了。说真的,我确实要为周小平辩护。
以前就有人给我发周小平的文章,但几乎都没有读下去,直到昨天,才真正完整地看了
几篇他比较出名的博文。虽然我依然认为他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不值得我写文章点评,
但有几点出格的思考我觉得应该同关心此事的读者分享。这第一点思考也是回答不少读
者的来信提问:他有什么背景?他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喜欢?为什么体制内大力
推荐他?为什么他爆红了……
为什么?搜索一下你可能就会有很多答案,很多还是同我志同道合的作者们——也大多
是周小平口中的“公知”和“右派”们写的,应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想补
充一点,或者更能准确回答你们的问题:他为什么爆红?而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不能
只从外界,或者周小平周围找原因,我认为更应该回到自身——也就是周小平批评(或
者“攻击”)的群体与现象寻找一下原因。
那么,贯穿周...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3652
50
来自主题: NewJersey版 - 为周小平辩护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zona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enlands (sunflower), 信区: Arizona
标 题: 为周小平辩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1 16:52:23 2014, 美东)
杨恒均
哦,你没看错,是周小平,不是邓小平。虽然我原本要写一篇“为邓小平辩护”,但想
到这两天已经没有人关心邓小平,就顺手把“邓”字换成了“周”。由于目前网络热议
的周小平几乎比邓小平还更不能批评,所以我准备写一篇“为周小平辩护”的博文,这
样你就能读到和思考了。说真的,我确实要为周小平辩护。
以前就有人给我发周小平的文章,但几乎都没有读下去,直到昨天,才真正完整地看了
几篇他比较出名的博文。虽然我依然认为他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不值得我写文章点评,
但有几点出格的思考我觉得应该同关心此事的读者分享。这第一点思考也是回答不少读
者的来信提问:他有什么背景?他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喜欢?为什么体制内大力
推荐他?为什么他爆红了……
为什么?搜索一下你可能就会有很多答案,很多还是同我志同道合的作者们——也大多
是周小平口中的“公知”和“右派”们写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