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台湾民众从战祸连年之后,因为承平了四十几年,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发展经
济;富裕闲暇之后,开始有了文化活动,那开始追求心灵生活,因此学佛风气因而风行
起来。聚居在台湾岛上的众多佛子十余年来,因为慈济众生蔚为风气,但是因为广植福
德却缺乏慧业;因为慈济众生,不免偏于人天善法而不识佛法。但是也有人说,佛法就
是无非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等诸法,这个就是佛法
;但是实际上佛法并不只是这些而已。
那究竟什么是佛法呢?所谓的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
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 释迦牟尼佛将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开示出来教导众生
,使众生也同样能够经由修行来达到成佛的目标;因此,这些能够使人成就佛道的方法
,就称之为佛法。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 佛世尊就施
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的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
菩提,也就是说,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还有佛菩提。而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
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为三乘。
在这个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乃至未来际生的道业,将产生莫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就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讲世俗
的我和常见外道的我,那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这一帖是论证什么是佛法的“我”与“无我”.
以辩证 "恒常性,主宰性和独立性的本体性存在,这和佛陀最根本的无我(无本体)理
论矛盾".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4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 发起初禅的行者可以往生到色界,色界的众生有二十二种,其中初禅天相应的境
界有四种:第一是梵身天、第二梵辅天、第三梵众天、第四大梵天。依著这一位众生,
他所证的初禅的这个品质的殊胜、坚固程度的不同,也就是福德的大小,初禅天中会有
这四种等级。有些经论则只分三种等级:证得初禅下品者则生梵众天,就像是一个王国
里面的平民百姓;中品的人则生于梵辅天,也就是大臣、贵人;至于上品初禅遍身发者
,诸般初禅功德具足者,则生为大梵天王,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四面佛、四面天神。其
实他绝对不适合被叫作四面佛,因为这个是僭越,大梵天王他与佛地的境界相差甚远,
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同样是出生在初禅天中,大梵天王与其他的梵天王、梵辅天、梵众
天,彼此也有许多的不同。例如在经藏说到: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作尸弃,如果有人修
得了上品的初禅,那就会出生为大梵天王,他能于梵天众中发出大音声,使得一切的大
众都能够听闻到,没有听不到的人;可是梵界的诸天,他们各自却又会认为,现在大梵
天王只与我一个人说话,没有和别人说话,其他人都听不到。大梵天王统治一个大千世
界,所以他对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最能得自在任运;他富有、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6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
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
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
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然而
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
我们看看《新约圣经》里面怎么说,《新约全书》〈罗马书〉:【因为罪的工价乃
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新约全书》<罗马
书>6:23也就是说,他们主张人若想要永生,是必须要依靠上帝的恩赐,恩赐之后生到
天上,来获得快乐而获得永生。可是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一种生命,他是被创造出来
的,其实他就必然要灭。就像说,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被创造在世间,他毕竟要死了
之后才有可能生天嘛!他死了 在人间,还有什么永生可言呢?能够生到天上,那是新
的出生啊!能够新的出生,那一定还会再灭亡;因为生跟灭它是相对应的。如果是真正
的永生呢,其实那就叫 无生,它不是可以被出生的法。
近来挟科技进步之雄风,谷歌的首席未... 阅读全帖 |
|
l*******g 发帖数: 286 | 7 请GoLost同学指正下面对佛法所说的“空”的观点。
佛教只想强调的是:万物(或凡物)无「实体」(Reality),仅仅都只是一种因缘和
合而成的假存在而已。所以只是一种 Sunya 的存在。这个梵文 Sunya,中译「空」,
译得不好,容易使人误会。难怪最近有一位八十四岁的台湾佛教徒余绍坡先生大胆地提
出异议说:「……常发现凡讲『空』字,就容易出毛病。『空』字在直觉意识中,很容
易认为『空无,断灭』。用之则自误误他,不用则太太平平。」(见氏着「佛法义理中
不应沿用『空』字」,台湾佛教《海潮音月刊》,一九八五年四月)。这是笔者研究佛
教四十年来,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佛教徒如此勇敢地向佛教﹁空﹂观开刀的文章。本文后
半段中还要引用他的反「空」文章。
关于万物(诸法)因缘生的教义,我们不得不引用佛经:「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
因缘离散即灭」(《增壹阿含经》第二「七邪聚品」)。对于「空」,佛经则说:「从
缘生势,无有是处。从缘生者,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
生者,则非真实。」(《自在王菩萨经》卷上)经中之无我的「我」,乃指物的本体,
亦即婆罗门教所讲的「梵我一如」的那个...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8 ☆─────────────────────────────────────☆
Yisu (yisnotme) 于 (Wed Jun 16 15:12:27 2010, 美东) 提到:
弥兰陀王问:“尊者!常听沙门说:“人在世间作恶,活到百岁,临命终时念佛,死后
都可以生到天上。”我不相信这些说法。又说:“杀害一条生命,死后当堕入地狱。”
我也不能相信。”
那先问王:“大王!如果有人拿了一颗小石子放在水上,石子是会沈没,还是会浮起?”
王答:“小石子当然是会沈落到水底。”
那先又问:“如果将一百枚大石头放在船上,船只会沈没吗?”
王答:“不会沈没。”
那先说:“船上的一百枚大石头因为船的缘故,不会沈没水中。人虽然因为一时愚痴而
造恶,因为念佛的功德,不但不会堕入地狱,并且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小石子的沈入
水中,就如同人造作恶业,不知佛法,所以死后堕入地狱。”
☆─────────────────────────────────────☆
bigbowl (Big Bowl) 于 (Sat Jun 19 13:34:11 2010, 美东) 提到:
不太理解这段经文。...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9 《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
修行的因地真心即如来藏第八阿赖耶识。兹恭录《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部份经
文以说明之,請有興趣的朋友們細讀參考,
所謂『名色』的名, 指的是受, 想,行,識(意識), 這是佛法常識. 以下經文明說名色緣
識, 而名色包含第六意識, 意識不可能自己緣自己, 經文己經明指另有所緣.
=============================================================================
《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经》
《佛云:「阿难!若有问者:『名色有缘耶?』当如是答:『名色有缘。』若有问者:
『名色有何缘?』当如是答:『缘识也。』当知所谓缘识有名色。阿难!若识不入母胎
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无也。」「阿难!若识入胎即出者,名色会精耶?」
答曰:「不会。」「阿难!若幼童男童女识,初断坏不有者,名色转增长耶?」答曰:
「不也。」「阿难!以是故知: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也。所
以者何?缘识故则有名色。」》
此段经文中, 佛已说明须有阿赖耶识入胎,方有名色生长五根及具足五蕴而出胎;若
出...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11 [粗暴语、恶口及缘法]
粗暴语就很容易懂了,反正就是很粗糙的设骂,这是瞋心所致,由瞋因而生起的。这时
,所有相应的心和心所都跟随着瞋,还有色法,从外在发出的声音中也表现出来了,设
骂也出口了。此刻,被骂的人就是所缘境。当然,与瞋相应而生的其它心和心所,以及
其它的缘法也全都跟着发挥各自的功能了。
[轻慢语和缘法]
轻慢语就是那些爱开玩笑的人所说的话,纯粹只是为了搞笑,管它是正确或错误,管它
是其实还是虚假,一概不管,只以能让大家爆笑为最主要的目的,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这些都是轻慢语。
[贪爱和缘法]
Abhijjha的意思是贪爱、贪求。在心里头或意念里,想要得到别人的财富。比方说,看
到别人穿戴的饰物,心里很想得到它,想要它但却不想用自己的钱去买,也不想用正当
方式去取得它,而是动着鬼主意,想用不正当的方式来取得想要的饰物。
当这份觊觎的念头生起的时候,是贪主导,先让贪因在这个饰物上扎根。接着,因贪而
缘生起的心和心所法全部跟随着这项饰物,色法也跟随着这项饰物,所以眼睛才会紧盯
着它,心生色法也跟随了。不止如此,还有【依止缘】、【相互缘】、【俱生缘】等等
,也全部都相互支助,一起来完成...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2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Jul 16 01:00:19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13 慧见烦恼诸过患 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 故瑜伽师先破我
这一偈颂讲了欲求解脱者首先应当破我的原因。由于一切烦恼与过患的根本,是萨迦耶
见,所以要远离烦恼和过患,则必须要破萨迦耶见,而“我”又是萨迦耶见的所境,因
此要破萨迦耶见,首先应当要破我。
什么是萨迦耶见呢?萨迦耶见是一种妄计我与我所为行相的染污慧。
什么是烦恼与过患呢?烦恼就是贪嗔痴等,过患生老病死等。
三界所摄的这一切烦恼与过患都是从“萨迦耶见这一根子”上所引生的,这也是通过瑜
伽师的智慧所见而如实抉择的。
佛经中说:“萨迦耶见为根本,萨迦耶见为因,萨迦耶见为集。”乃至在没有破除萨迦
耶见之间,以萨迦耶见就能够生起种种的烦恼和业,由业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等种种的痛
苦,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以萨迦耶见为因,以萨迦耶见为集而产生的。
为什么说萨迦耶见是烦恼的根本呢?因为由萨迦耶见执著五蕴是我之后,就会分判自他
的差别,这样有自他的分别之后,对于适合自己的方面起贪著心,对于违逆自己的他品
起嗔恚心,缘我而起高举心,这就是贪、嗔、慢;执著我是恒常或是断灭,这就是边见
;对于我见等恶见执著为第一殊胜,这就是见...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74 | 14 http://www.yxjs.org/wenji/02_wxlasl/01_wxljsqj/08_amtjls.htm
阿弥陀佛本尊咒
即大往生咒,三咒应连持,年老人单持第三咒十字亦可。
一、嗡,卑马,达拉,塞,沙哈。
二、大也他,嗡,阿米迭阿米迭,乌巴委,阿弥达省巴哇,阿弥达,比真迭,阿弥
达。嗄米尼,冈冈拉,格衣帝嘎里,萨哇,格削,牵洋嘎利,沙哈。
三、嗡,阿弥达,札卑,阿弥达,哞。
此咒应面授方可持诵。
经义略说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方便,无非使众生摄心归一,做到一不可得,方是度尽苦厄
。随机应化,非有定法,念佛法门,亦是方便法门之一种,不可专执持名为念佛,凡内
观自性,外参经论,念念不离觉性,皆念佛也。千百年来,念佛者多,成就者少,其原
因为:一贪得便宜,不耐吃苦;二不明心要,力量不足;三分宗立派,秽净之见横生;
四不得持名法门之诀窍。今先要明白此念佛之物,究为何物?终日受苦颠倒流浪生死之
物,又为何物?然后再去念佛,心地明白,方可我不离佛,佛不离我,佛我同光,体用
如如,在在净土,处处西方,行者须明生死事大,加意痛切,努力精进,则生西并非难
事,阿鞞跋致,此生定可证到也。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5 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死,所以不愿自己很快的
就死;所以总是希望自己得到长生不老药,使得自己可以长生不老。乃至身为皇帝,希
望自己永远可以统治帝国而不死,或者希望自己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屹立不摇。传说秦
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然而
长生不老这样的事,都是痴人妄想.
我们看看《新约圣经》里面怎么说,《新约全书》〈罗马书〉:【因为罪的工价乃
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 (《新约全书》<罗马
书>6:23也就是说,他们主张人若想要永生,是必须要依靠上帝的恩赐,恩赐之后生到
天上,来获得快乐而获得永生。可是 我们要知道,如果有一种生命,他是被创造出来
的,其实他就必然要灭。就像说,如果人是上帝创造,而被创造在世间,他毕竟要死了
之后才有可能生天嘛!他死了 在人间,还有什么永生可言呢?能够生到天上,那是新
的出生啊!能够新的出生,那一定还会再灭亡;因为生跟灭它是相对应的。如果是真正
的永生呢,其实那就叫 无生,它不是可以被出生的法。
近来挟科技进步之雄风,谷歌的首席未...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在上一集中我们说到:佛陀在灭度前,为了后世的佛弟子不落入邪知邪见,也为了
临终前,为了天、人等等的众生开示重要的知见,主要是世尊预见了佛灭度后的众生将
会出现的邪执著。只要是非正知正见的佛弟子,不是落入断见,就会落入常见;不是落
入一切皆无的无因论、外道见,就是落入一切万物都有造物主的大梵论。果不其然,各
位现在可以看一看,目前世界上的哲学思想、宗教理论是不是就如同 世尊所预记者,
皆落入此断、常两边?大梵创造了宇宙,大梵是万物的本源,大梵是众生本性、第一义
谛的这种观念,不但广泛地流行在印度,而且在世界上影响最深的一神教,也是这一种
思想的延伸。例如在《长阿含经》中说到:大梵天王自己说:“我是大梵天王,大千世
界中,没有能胜过我的众生;乃至我造作了万物,我就是众生的父母。”为此缘故,佛
陀特别在入涅前把大梵天王找来,当面开示大梵天王。以此因缘教化天、人及后世的佛
弟子们,要把这一种积非成是、众口铄金的说法,让当事人大梵天王自己的口中由自己
来澄清,后世的佛弟子就不会再落入了这一类常见或断见的理论之中。在《大悲经》中
详细地记载了这件事情。
上一次的课程中,我们说到 世尊先以山...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17 秦桧为自保而服毒受创,生死不卜;两个兽蛮人被已死老僧牵制,无法驰援;郭槐虽是
武功高强,却显局促。程宗扬使出底牌之一:召唤蔺采泉——靠!这老贼只是嘴上说得
好听,居然脚底抹油先逃了!
危急时,一名蒙面人横空而出,夺了屠龙刀,接著又来个程宗扬与剑玉姬皆未料想到的
神秘人士,一剑腰斩西门庆,来无影、去无踪!
虽然在小瀛洲打生打死,回头还是笑呵呵地做生意。程宗扬迫切需要「时间」,他用水
泥代理权与黑魔海换来五年不入宋国的保证……这桩生意划算吗?
第一章
保宁寺位于湖上,周围遍植着香樟、银杏、紫楠、松柏、枫香之类高大的乔 木,风入
林中,枝叶飒飒有声。虽然已是初夏时节,但寺中树影参差,远离尘世 的喧嚣,置身
于苍松翠柏之间,凉意乍起,却是难得的避暑胜地。
放生池的岩石上生满苔藓,藤蔓纤细的根须沿着假山的石隙蜿蜒爬行,青翠 的枝叶舒
展开来,在墙头留下一片片浓绿的阴凉。放生池内,几尾鲤鱼在水中自 如地游弋着,
吞吐出细小的气泡,宛如世外仙境,幽静而又安谧。
程宗扬立在池边,却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剑玉姬沿池而行,优美的身影宛如幽兰,然而近在咫尺的池面上,却看不到 她的影子!
这个意外的发现使...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8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9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Apr 5 09:35:34 2012, 美东) 提到: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无明触的经文,可以与上一经对照。
杂阿含57经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
「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
『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
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
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
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
转;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彼触、受、[爱、]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
色在我而见我在色。
不见我在色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2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7:26:18 2012, 美东) 提到:
转:
奥义书在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有重大意义。在奥义书产生之前,吠陀时期的雅
利安人崇拜自然神;梵书则大多是形式主义的祭祀手册。奥义书最早集中精力讨论宇宙
的终极真理。奥义书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和「梵」。奥义书用各种奇妙的比喻
(很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来说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类的我
(个体灵魂)来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灵魂)。
总之,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同一」这个最高真理就是奥义书主要宣扬的观点。
在奥义书的思想基础上产生了吠檀多派,后来直接影响到印度教大改革者商羯罗。
另一个由奥义书系统搭建起来的重要观念是轮回业报。
轮回业报的观点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没有,梵书中偶尔提及人死后可以转生,只有奥义书
完整建立了转世者的转世形态取决于他前世的所作所为(业)的思想。
广林奥义书说,转世者「因善业而成为善人,因恶业而成为恶人」。
当然,从无尽的轮...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23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6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请问: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内涵是什么呢?各
位菩萨,您是不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的确!如您所想的一样,佛法太浩瀚、太
广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我们来举述一段文字,请您仔细听听看这样
的说法,是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呢?
譬如北投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大禅师,他是这样说的:
“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
个缘生的道理。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
象。比如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章,能够到达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
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看来简单,实际上则是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
,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
、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
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的举例,尚且是粗浅而且是明显的,如
果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
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请问: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内涵是什么呢?各位
菩萨,您是不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的确!如您所想的一样,佛法太浩瀚、太广
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我们来举述一段文字,请您仔细听听看这样的
说法,是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呢?
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大禅师,他是这样说的:
“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
个缘生的道理。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
象。比如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章,能够到达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
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看来简单,实际上则是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
,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
、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
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的举例,尚且是粗浅而且是明显的,如
果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
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是由于因...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那在讲到《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定位之前的时候,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含经》
总共有几部呢?《阿含经》各自在说些什么样的内容呢?《阿含经》总共有四大部,《
阿含经》有《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还有《杂阿含》,叫作四阿含、四
大部。那四大部的阿含其实已经总述三乘佛法了,这个我们在后面再来作一个详细的一
个说明。
我们现在大约说明一下,《长阿含》是在说明什么呢?《长阿含》最主要是以四圣
谛还有八正道,还有十二因缘法等等二乘法为主,而且兼破六十二外道见。那《中阿含
》呢?《中阿含》所说的与《长阿含》大略相同,这两部经都兼说“世界悉檀”、“为
人悉檀”、“对治悉檀”,而且这个当中其实 佛已经隐含“第一义悉檀”。因为第一
义隐覆难知,所以没有具有法眼的人并不能够了知,但是 佛其实已经在这个地方隐含
第一义悉檀,在阿含里面已经埋下伏笔,作了说明了。
另外一部叫作《杂阿含》。《杂阿含》所说的大部分都说什么呢?其实《杂阿含》
所说的,大部分都是叙述第一义谛。《杂阿含》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是在这个中间其
实 佛已经处处隐覆密意而说有如来藏;在这个时候其实在阿含里面已经有说“如来藏
”,还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3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4 第四、谈格鲁派的缘起性空见。
为什么得空性见则能解脱轮回?因为空的对立面是有,万法之有是由缘起而有,其法性
为空,众生由于无明执有为实有,故成为生死流转之根。所以要通达空性,悟得缘起性
空之理,才可断除人法二执,不起惑造业,彻断生死流转。欲断生死,空性最为紧要,
要明性空必先了解缘起而有之理。佛家认为宇宙万有皆由众多因缘聚合而有而存在。因
缘条件不具备就不能生,不能存在,就非有。缘起有即无自性,即是性空,而否认任何
一种存在是永远有真实性。外道则不讲性空,说宇宙万有是自性有。何为自性有?
(1)承认万有有自成性,非因缘造作,不须条件聚合,本来即有,或自然而有;
(2)不相待性,不相互关待性,不相互依存是孤立存在的实体;(3)不变易性,没有
生、住、异、灭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自性有则不承认万有是缘起而有,也不承认有
空性。佛教反对自性论,说这是破坏缘起论,认为世间没有一个不依条件、不互相关待
而永恒存在的独立实体。
万法是缘起而有(存在),又是如何缘起而有?缘起之因须具:(1)因缘聚合;
(2)依靠条件;(3)假名安立。聚合缘起是小乘有部经部和大乘唯识所许,其理最粗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5 1. 苦谛四相∶无常、苦、空、无我
2. 集谛四相∶因、集、缘、生
3. 灭谛四相∶灭、静、妙、离
4. 道谛四相∶道、如、行、出
法智是缘欲界四谛而成十六行相;类智缘上二界之四谛,也是成十六行相。所以称为十
六行相,是因四谛各有四种相之差别,所以是十六行相。亦即于苦谛之下,观非常、苦
、空、无我等四行相;集谛之下,观因、集、生、缘等四行相;灭谛之下,观灭、净、
妙、离等四行相;道谛之下,观道、如、行、出等四行相。
对于各各四相的解释也有种种说法。
苦谛的非常,是观吾人身心待缘而生,因缘而散灭,所以是无常;所谓苦,是
观因为逼迫迁流之性,所以是苦;所谓空,是观一切皆违我所见,身心不属于我,所以
是空;所谓非我,是观一切违我见之法,身心非我,所以是非我。集谛之下的因,是观
烦恼、业恰如种子生芽,是将来感苦果之因,此为因之行相;所谓集,是观都是现果之
理,所以是集;所谓生,是观使生果相续之理,所以是生;所谓缘,是观烦恼、业恰如
由泥团、轮、绳、水等众缘和合而成办瓶等,由于是成办苦果之理所以是缘。灭谛下的
灭,观涅盘是有漏五蕴等完全断尽之...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6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Wed Oct 26 15:21:06 2011, 美东) 提到: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释永信:我的态度就像昔日寒山(文殊菩萨化身)问拾得(普贤菩萨化身):世间谤我、欺
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
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SportsNews/31198903.html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Wed Oct 26 15:36:00 2011, 美东) 提到:
you got it.
it is even very hard to be not said.
☆─────────────────────────────────────☆
leonana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7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8 这是冯达庵的著作中的一段,给出佛教发展大概的轮廓。
------------------------------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释尊在世,三乘一乘虽无所不谈,总以小乘摄机至众。当时学风一若小乘为
无上正法;习大乘者甚属希有。五种法藏,亦以小乘部之经律论三藏最为需要。
实践此中教法,全仗导师之力。佛将涅盘,诸比丘相率哀求留寿,职是之故。
然佛则付嘱摩诃迦叶继承领导之位,以其洞达佛教真面目;且"头陀"第一为
大众素所景仰,足资矜式也。
佛示灭时,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
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此《涅盘经》卷二之言
也。头陀者,抖擞之义;谓振刷精神与烦恼奋斗也。必自刻苦始:衣粪扫衣;食
不过午;住在冢间,长坐不卧;以此为基,日常不觉其苦,庶能不被烦恼制伏云
尔。
佛教以一乘为正宗;三乘为预科。与一乘宗旨真实相应,即达佛教真面目。
习之精熟,能接十方如来法流转加持一切众生,使三乘学人皆得实证果位;否则
不足为三界导师。是故小乘领导之人,亦须先自明宗,乃有实力。灵山会上佛对
百万人天证明迦叶默...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36tv.html
第三个问题:何为修行?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呢?如何修?如何行?如何见证?
修行核心就是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忏悔,就是你通过学法,正知见增长,知道自
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要去忏悔,深刻的忏悔;另外一个就是绝对虔诚,虔诚不是说你
去为哪一个人,或为什么真理做什么事情,不是的,这个绝对没有。虔诚就是你可以用
你的生命的全部去供奉真理,从而达到真理让你放下一切妄念妄想执着的要求,这个就
是虔诚。真理为师,真理无师,你们知道吗,因为真理,只是借助了人类的语言组合将
真理展现出来,包括传法的这个人,都是众生因果缘法而生的,他也不是实际的存在,
所以说真理没有老师。
所有的人,未来的修行人都是以真理本身为老师,这个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文字
,文字是真理所指的方向,要以自己心里面的动机,最原始的那个“不动空如”为老师
。我经常给别人讲,你们与其去迷信你们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成就,你们与其去迷信你
们做梦中梦到的景象,什么金光巨佛......,不如去迷信你们内心深处不被情感欲望,
妄想习...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0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今于经末,
乃云「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前云「德遵普贤」,今云「行超普贤」者
何耶?且此一句乃《唐译》原文。译者乃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文自当不违经旨。且
《唐译》于经首亦云会众「咸共遵修普贤之道」。可见前之「德遵普贤」与后之「行超
普贤」,俱是梵经原旨。而非译笔有误也。且此不但无误,而实是释尊慈悲至极,剖出
心肝,与众相见。盖普贤乃大行菩萨,表差别智,称为华严长子。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愿而称王,以普贤之愿,广大无际,穷劫无尽,导归极乐,利济无尽,故称大愿之王
。是故本经来会圣众,咸遵普贤之德也。但此经中,世尊于方便中独垂方便,于圆顿中
更显圆顿,直以信愿持名一法,广摄六度万行。圆摄十大愿王,直入一句佛号。摄尽普
贤无边行门。会归文殊一行三昧。文殊表根本智。一行三昧者,「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也。故知持名一法,直是醍醐,广含众妙。普贤十大愿王是从根本智而差别智。今则
广摄愿王,唯倡信愿持名。是乃从差别智,复归根本。故云「行超普贤」也。盖持名之
妙行,以果觉为因心。因果同时...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1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2
由杂阿含五八经 三一经...看
修行过程大抵是
要观察 五蕴的集、灭、味、患、离
当正思维 无常 苦 无我
“无我”的修习方法,特别注意”我慢”,这是很难消除的,
要三果以上的成就才有可能,
也就是要熟练观察五蕴的 集、灭、味、患、离
及熟练正思惟 无常 苦 之后
“无我”的修习方法(主要是”我慢”的消除方法)是,
观察 并正思惟 五蕴皆是 非我 非我所(不异我) 不相在
非我 是 色非我 受非我 … 识非我
不异我(非我所) 是 并非色之外有ㄧ个我 而色是”属于我的”
并非受之外有ㄧ个我 而受是”属于我的”
……
并非识之外有ㄧ个我 而识是”属于我的”
不相在(不互相在其中) 是 并非色在受中 并非受在色中 ….
并非识在受中 并非受在识中...
杂阿含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3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4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求证解脱果者不但要否认识阴六识的虚妄性,要确实现前观察识阴六识的每一心都是因
缘所生法,都是无常性;还要现前证实六识的功能(又称為六识身。功能亦名為身)都
是缘生法,没有常住不坏性;现前观察就能了知这六识要在什麼情况下才能出生?才能
存在?才能运作?於是就有智慧可以现前证实:这六识的功能就是六识的自性,六识的
自性在阿含道中就称為『六识身』;而六识身是依六识心出生的,离於六识心就无法有
六识身被吾人体验到。而这六识都必须各有『二法為缘』才能出生,所谓『根与尘』二
法為缘。而且这二法必须相触,若二法不相触,也不能出生识阴中的任何一识;识出生
了,才能有识的自性出现。要能如此现观,才是真实知道识阴内容的人;真实知道识阴
内容的人,才有可能现前观察到识阴要如何灭除。确认识阴灭除方法的人,才有可能灭
除识阴对自己的贪爱与执著,特别是对意识自己的贪爱与执著,这样才有可能取证第四
果解脱。所以灭除识阴就是灭苦,灭除识阴的方法就是灭除识阴苦之道,这就是灭识阴
苦的道圣諦。
话说回头,关於亲证识阴的『苦圣諦』,关於确实了知识阴的苦集而亲证识阴的『苦集
圣諦』,关於确实了知识阴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前面已说明广义沙门中三种层次的正教—正法律乘。然而,广义沙门中除了有正教
之外,还有邪教的存在。什么是广义沙门中的邪教呢?依据前节所举《杂阿含经》卷28
第791经所说,邪法就是地狱、畜生、饿鬼的境界;而邪法的法道就是使人沦堕于三恶
道的教导。换言之,广义沙门的正教是可以使人生天,乃至有机会迈向大乘而获得解脱
,但是邪教则不能使人生天,反而使人向下沉沦而堕于三恶道,完全没有机会迈向大乘
而获得解脱,因此称为邪教。例如,喇嘛教(或称为秘密大乘、密教、坦特罗佛教、藏
传佛教)就是一种邪教。首先从喇嘛教的祭祀供品内容的法式可以作初步的了解。
释印顺在《印度之佛教》一书中描述:
佛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佛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密教以崇拜者为
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
更有“五肉”者,则狗肉、牛、马、象及人肉也。以此等为供品而求本尊之呵护,亦可
异矣!1
注1 释印顺,《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新竹),2004 年,页320~321。
不单是佛世之时,依佛教的教理本质而言,确实以依教奉行为最胜的供养。因为佛
陀已经究竟解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一般人说自在、不自在,比如说自由自在、悠闲自在、好不自在。其中“自在”的意思
是说,随著自己的意志,不受拘束也毫无阻碍,心里不会感到别扭或不愉快;也就是说
,不论面对怎么样的外在环境,内心总是不会因而有一丝一毫的拘谨束缚,总是舒适自
然,这就是自在。从这样一般人对自在的定义来看待修学佛法时,就会有人认为:每天
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佛法上勇猛精进,尤其是受了佛戒,必须遵守戒律上的许多限制时
,这样学佛就不自在;而是应该活活泼泼的,应该是生活丰富、多采多姿、无拘无束,
这样才自在。就像时下年轻人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就是其中比较
极端的看法。
然而这样的看法正确吗?无拘无束的自在,有著“解脱”的意涵在里面,像一般世
间人的知见,几乎都是与解脱相反的;一般人所知道的解脱、所想要的解脱,是让觉知
心自己住在没有语言妄想中,继续拥有种种五欲享受,而可以常保自我的存在,只要不
去想有什么善、恶、罪、福的果报,就可以无拘无束;所以认为要生活丰富、多采多姿
而无拘无束,才是自在解脱。所以有的人说:“我只要变得很有钱,我就自在解脱了。
”有的说:“只要有权有势当了大官,甚至当了国王、当了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既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这个问题本身其实里面隐含著几个非常根本的佛法知见
。我们先由题目中的“行善作恶,天堂地狱”来看,它其实就是在说:“因果昭昭不爽
,如影随形。”守五戒、行十善业,将来可以往生天界;而如果恶心严重伤害众生,则
与地狱道相应。这些因果现象,它在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先不说天堂、地狱,即使在
人间,生活进步现代化的地区,与落后或战乱的地区对比,不就有些像天堂与地狱吗?
就连春、夏、秋、冬感受的温暖、酷热、凉爽、严寒,就能使一般人感到有明显的苦、
乐受之差异,何况真正的天堂与地狱呢?包括我们所接触的众生里面,也有贫、富,聪
明、愚痴等种种的不同,这些眼前的差异,都是大家可以亲自观察到的。它并不是自然
就这样,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因为善恶业行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信受“行善作
恶,天堂地狱”絶对是会成就的。
既然天堂与地狱的差异这么明显,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产
生呢?原因主要在于有些修学者他们误解“一切法空”的意思,因此就会衍生出种种错
误的知见出来;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得...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48 书吏们也纷纷攘攘吵着,这时候就听外面一阵板子chōuròu声,还夹杂着凌luàn的惨呼。
“来了来了……可算是来了。”
书吏们抹着额头的汗,庆幸不已,这是他们手下的巡役赶过来救主了。
mén外几十号巡役挥着木棍,打得人群如cháo水倒卷,眼见围拥之人就要溃散,又一拨套着“巡”字号衣的人马出现了。
“干什么干什么?人家只是在说话,你们怎么就动手了?当自己是官差呢?”
刘兴纯lù面了,他带的可是巡检司的正经巡丁,这么一喊,那帮巡役人一愣手一软,顿时被人群又倒推回去。
“出来说话”
“别躲耗子了平日在咱们船上那些神气呢”
人群又吵嚷起来。
嘎吱一声,mén开了,终于有个书吏脸sè发白,xiǎo心翼翼地探出脑袋,背后好几双手赶紧把他推了出来。
“那个……大家别闹,过年嘛,和气生财,jiāo了钱就走。”
那书吏指着远处江面木mén说着,那里停的都是jiāo了钱的船只,只等第二天开关就放行。
回应他的是一堆杂物,甚至还有唾沫...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49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学佛人一定要看)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错误地依止了毫无修行证量的
邪师,反而堕落更快。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此在决定依止之前,一定要小心
抉择观察避免被邪师所骗。
邪师多是打着佛陀正法的旗号,现与正法相似的形象,其言语行为极具迷惑性,对经论
了解不多的初学佛者最易上当。那么,邪师通常有哪些表现呢?
其一,喜好浮夸:有一类邪师常让弟子编写资料,将自己吹嘘成“法王”,“活佛”“
金刚上师”“大伏藏师”,“大禅师”等,逢人便发,如世间推销做广告一般。与人相
处,不论对方根基如何,千篇一律总会将话题引到自己是某某大师转世,某某活佛与自
己关系如何密切,某某社会名流是自己弟子等方面。真正的法王,活佛,伏藏师等决不
会以此为标榜,反而会故意隐瞒自己的功德,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会障碍修行。例如藏
地大德华智仁波切宁玛派传承祖师,却经常自称“老狗”“疯狗”,以隐藏行迹证量。
另外,善知识即使为令弟子生起信心而透露自身功德,也是随缘而说,且是在弟子已经
依止后,而非在初见时。
其二,不具传承:传承是指至自己的上师,每一代皆依正法修持,而对心性... 阅读全帖 |
|
Z*****l 发帖数: 14069 | 50 《法医秦明1:尸语者》作者:秦明
作品推荐:
因为专业,所以真实;因为悲悯,所以感动。
公*安厅从未公开的绝密法医禁忌档案,残忍、变态、惊悚、刺激、真实、生猛、
劲爆、震撼……
比《CSI》《犯罪心理》更接地气的本土犯罪档案,比《鉴证实录》《法证先锋》
更刺激的罪案现场,人性、兽性,惨案背后的人间悲剧令人惊叹唏嘘……
法医首度以“尸语者”身份登场,替深渊中的万千亡灵伸张正义,发出最后的哀鸣
与呐喊!
作者简介:
秦明,主检法医师,入行较早,经验颇丰,绰号“老秦”。阅尸无数,明察秋毫,
无愧“尸语者”之名。一双鬼手,只为沉冤得雪,满怀佛心,惟愿人间太平。
内容简介:
尸语者
高速公路上抛下9袋尸块,被割下的膀胱里居然藏有冰碴,2000辆飞驰而过的车里
,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垃圾场里被捆绑的女尸,全身器官都已经蜡化,要如何下手,才能验出她死亡的真
相?
电话打到一半,话筒里却传来沉闷的挣扎声,潜伏在校园当中的魅影,真的吞噬了
那些女孩?
资深法医老秦亲自捉刀,首度披露惊悚案发细节,创下悬疑小说从未到达的震撼尺
度!
荒山残尸、灭门惨案、校园禁地、公路游魂、水上浮骸、天外飞尸……
20个挑战...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