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垢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
SeeU (See you) 于 (Thu May 5 11:38:39 2011, 美东) 提到:
大家来说自己的经验吧,理论都听过了。自己的经验愿意听别人意见的,请明说。不然
就单纯的交流个人经验,不要变成骂人帖。
修习佛法,你看事情是不垢不净,还是染净分明?如果两者都有,两种看法怎么选择?
你处理事情,是不垢不净,还是染净分明的去作?
从你的经验,能说出「不垢不净」或「染净分明」的好处是什么吗?
☆─────────────────────────────────────☆
Yisu (yisnotme) 于 (Thu May 5 11:51:14 2011, 美东) 提到:
修行从来都是染净分明。 什么是染净分明? 染就是有垢有净; 净就是无垢无净。
☆─────────────────────────────────────☆
SeeU (See you) 于 (Thu May 5 11:57:39 2011, 美东) 提到:
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际经验吧。
问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生平等,...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5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这点灵光道上来  只因逐妄堕尘埃
君今要见还乡路  悟得心经道眼开
原文: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 碍 无 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在佛门中有人主张“顿悟与渐悟”,或者主张“开悟来得很快,我们称为顿悟;需
要长时间修持的,我们称为渐悟”,或者主张“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累积多了就
会开悟”,或者主张“很简单,你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并且通过训练与修行的过程,
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会达到最高点,这即是被称为渐悟”。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
正知见以及没有证悟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这样的知识所误导,说那是正确的,因此跟随
这些知识修学佛法;可是对证悟的人来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误导众生很严重。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顿悟与渐悟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
?后学告诉你: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或许有人会继续提
出质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既然
是这样子,后学就举经典与禅宗证悟祖师为例来说明。
首先,以经典为例来说明。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
于圆满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始修菩萨六度的种种行。
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修行从来都是染净分明。 什么是染净分明? 染就是有垢有净; 净就是无垢无净。
S**U
发帖数: 7025
9
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际经验吧。
问题∶
有垢有净就会有对立吗?
无垢无净,外界的对立就解决了吗?还是只解决内心的对立?
Y**u
发帖数: 5466
10
莲花生大士 作
刘巧玲 译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
《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
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
三昧耶!
何其奥妙!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因
此著文,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
无人得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
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
行,也无续修。谛听!有幸佛子,谛听!
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
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
的心性,是十分可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宗可立,可分者非宗
要回答的题目是:“佛教教主为释迦牟尼佛一人,其后世弟子为何要分宗立派?”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简单八个字,先来作一个总结:“可分非宗、无宗可分。”
无宗可分,实际上来讲,真实的佛法就只有一个不生不灭法。每一个宗教都在谈终
极关怀,在谈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每一个宗教都会建立它所谓的一个不生不灭法。以
佛法来讲,这个不生不灭法就是我们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我们这个无形无相无所住,却
能够出生一切万法的如来藏,这个不生不灭法,佛教就是以祂来立宗。不管您后世弟子
要依某一部经,你要建立什么宗,比如说依《法华经》建立法华宗、天台宗,依《华严
经》建立华严宗,所谓的法藏贤首宗,乃至依于某一些论然后有所谓的三论宗的宗派,
乃至说依于禅法而建立禅宗、密宗。这一些任何宗、任何派这种分歧,如果它彼此之间
,是对于不生不灭法这个法身佛如来藏第八识,有不同的歧异的话,那么一定是有对有
错,简单来讲就跟我们一开始说的无宗可分。那么佛教的这个宗是如来藏,是第八识―
―无形无相的第八识,不可能能够被分裂、被分割,所以任何后世的部派宗别,如果硬
要把自己从这一个如来藏宗分离出来,那我们只能就说“可分非宗”,您一定是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行:
行者修行也路径崎岖不修难行 且修是修心向道行是行善归真如人修路相似去碍路荆棘
除当道顽石高者断之低者填之打扫洁净便坦然平稳人之心地亦要如此下功去一切损人利
己之心如去碍路荆棘相似碍登途稳步除一切杂念障道因缘如除当道顽石一同得进身平正
损大过补不及令得均平屏垢心绝染污打并清净此乃修行初入门之要也非在口说亦非足行
全凭心地下功 仙真云心地下功全抛世事。
释云心地法门非在舌辨 儒云说不如行行不如到此也又要看这一步从何而起若知起处便
知生死根源 昔日刘海月参白云师父拜而问曰弟子念虑降伏不住如何师问云是谁念虑答
弟子师云是谁降伏海月似省不省沉吟微笑师云来去都由你闹好没主宰若是敌他不过即便
放下更要知他放下的是谁若识得自有主宰便不被他瞒过海月遂省礼谢而已 又石霜和尚
问石头和尚举念不停时如何石头咄云是谁举念石霜于此大悟但只如此体究念念不离于当
处举意思虑语言知觉细细审观从何而出 古云欲知佛去处只这语言是 道云要知本性根
由不离言语动静 宝公云未了之人听一言秪这如今谁动口然虽如是说开向上更有妙处不
修不行不能自到若果到家乡则罢问程矣 且道家乡远近 迷则千山万水隔 悟则回头便
是家 理会得么。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般若:
般若者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智慧 大凡为人须要自生智慧若无智慧真是愚人空过一生甘
伏死门有一等无智之人以聪明谓之智慧大错矣且聪明之人卖弄精细役使心神出言如飞龙
俊鹞行持如跛鳖病龟贪利图名以粗作细看世财如骨如髓弃性命若粪若土只知明日后日今
年后年不知老之将至死限临头可惜空过时光虚劳一世似此所为生死轮回如何脱得 有智
之人外如愚鲁内默安详识有生有死悟无得而无失常自谛观生从何来死从何往发此一念亲
近知识参问至人求出世之法逃生死之路避过恶如避锥刀顾性命如顾宝贝动则安人利物亦
不被境瞒静则入定观空更不滞莽荡如是之者一旦果完摆手还家得大自在 先师云一日得
还乡不作飘蓬客 释云撒手到家人不识更无一物献尊堂 川老云孤舟到岸远客还乡 且
道如何是乡 咄 远后十万八千 近后不离当处 会得么。
智慧聪明总是心  智人修内蠢傍寻
若人有智超三界  无智愚夫生死临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照见 五蕴皆空: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此五等因积习而不散妄认色身是我故长劫轮回若人猛省借此幻身须
教修行常自返照照见五蕴净尽清净本然 且道如何是色受想行识怎生得此五蕴皆空予今
直说分明若有解悟之者休生疑惑信受奉行必有契道之日且色者窒碍之义若见境逢物不着
不染是无窒碍色蕴自空也受者领纳之义若遇一切声色境界心不领纳得受蕴空也想者妄想
思虑之义若过去不思未来无想现在自如得想蕴空也行者心念不停迁流之义若十二时中心
不外游念不烦乱不被物转不被境留一念不离当处得行想空也识者别无亲疏之义亦乃着物
之理若见一切境物一无分别辨认一概平等见如不见识如不识无亲无疏来则应之去则不思
得识蕴空也既得到此田地自然照见五蕴皆空六窗明净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又有甚四大五
蕴名字亦不可得 道云惟见于空 释云虚空独露 昔歌利王游猎遇一仙人问语不答先却
左膊次卸右节节支解仙人面无惧怒之色与恒常一同并不改颜 罽宾国王问狮子尊者曰
在此做什么尊者答曰在此蕴空王问得蕴空否尊者答曰已得蕴空法王曰求师头得否尊者答
曰身非我有何况头乎 又肇法师云四大元无我五蕴悉皆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又舍
利弗见天女问云何不变却女身去天女答曰我十二年觅女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度一切苦厄:
若得五蕴空便出生死界得免轮回苦 太上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释云
身是众苦之本 儒云有身有患无执无忧 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是
有智之人反照自己悟得自身皆虚幻非为真实何况他物一日无常尽皆抛撒百无一用念念如
此心境自除杂念自少更须参访知识亲近智人求出身之路了生死大事忽朝爆地一声脱下漆
桶底便见本来面目 要见本来面目么○ 古今无改变人自认不真。
若得心空苦便无  有何生死有何拘
一朝脱下胎用袄  作个逍遥大丈夫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摩诃。
西天梵语也 东土翻为大且大者广无边际之谓也 广大无边者莫过虚 空大道也 川老云虚
空境界莫思量 大道清幽理更长 又云十方无壁落 八面亦无门 大道无边际 虚空难度量 道
云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儒云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错在后 诸贤圣皆如
此称扬广大也 日月虽明难比其光 乾坤虽大难包其体 能生万有而不见其形 遍周沙界而不
睹其迹 虽是如此广大玄妙 谁知更有一物过于此者 且道是何物 还识这个○么 宽则包藏法界
窄则不立纤毫显 则八荒九夷无所不至 隐则纤芥微尘 无所不入 今者不避罪[亿-音+(天*天)
]分明漏泄乃人之本源也 仙师有云为甚此心开大道只因元向道中来 世人不能返本者
盖因错认色身为己 被六根所瞒 七情遮蔽 自失本真 以致流浪 生死也 要见本真么 寻不
见觅不见十二时中绕身转 省得么。
法身体若太虚空  性道元来总一同
只因逐妄迷真性  所以轮回六道中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波罗:
波罗者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到彼岸 且迷者有生死堕轮回只在此岸也悟者超生死脱轮回
到彼岸也若要到彼岸须是自生智慧过此生死苦海如人过水水深难过须用船桥或用木牌竹
筏多种方便盛载过此苦海而到彼岸既达彼岸前者船桥木牌等物尽皆无用见性悟道者亦复
如是 大颠云如盲人求医远路不能自行须假人牵兼手中有杖方可无此二物不能得到既到
医家医师与他点眼大见光明其杖与牵人都无用处顿悟 涅槃正道亦复如是 且道甚是牵
人柱杖予今说破信者便行不得外行难成内功须用广作福田福至心灵自然有个道径只此便
是牵人也然后可以坐禅修道辨取内功求见性之法了生死大事一日功圆得见本来面目便是
柱杖也更要参访明眼师真大德高 僧求其印证印证师真便是医人也一日顿悟从前多种方
便尽皆无用惟柱杖不可弃 道云得鱼忘筌得兔忘蹄 释云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儒云
得意忘言得米忘田 且道都教忘却因甚只不教弃了柱杖 未到水穷山尽处 且存作伴过
时光 理会也未。
这根柱杖本无相  元与虚空无两样
若人提起透三天  遍界邪魔不敢望
Y**u
发帖数: 5466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经:
经者径也是世人修行之路径也学人得此不疑拟休要误了工程蓦直便行须有到家时节只怕
路头不真差行错认 且道向甚处去是予今明说向寸草不生处纤尘不立处无泥水无坑坎净
裸裸赤洒洒平稳稳处去猛然逢着一颗○圆陀陀光烁烁亘古不坏如意光明宝珠亲手拈来得
大利用不受困苦 释云摩尼宝珠 道云黍米玄珠 儒云九曲明珠 要见此珠么 一心象
外觅。
休向世间求。
这卷真经本在心  自家藏宝不须寻
猛然检着无生品  迸出明珠耀古今
Y**u
发帖数: 5466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蜜多:
蜜多者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无极 且无极者无极而太极者○乃虚空妙道也古云无极而太
极太极分二仪二仪分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因有五行渐渐滋生万类万类尽在妙道之
中包含也是以蜜之一字喻于虚空妙道多者比于诸品众类有情无情皆属道之含摄且如蜂采
百华酝造成蜜未成之时有醎酸甘苦辛之众味青黄赤白之众色其味不等其色不一一日功成
蜜就种种之味酿成一味般般之色混同一色馨香美味一无差别到此则蜂得养生人得受用修
行之人亦复如是 且如修行之人调伏身心朝磨暮炼功行未成之际有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
计较心胜负心贡高心我慢心杀害心狼毒心三毒心怕怖心邪心妄心无明黑暗心种种不善之
心又有暴恶性粗躁性风吹性随邪性愚浊性见趣性乖劣性虚诈性好哄性撅强性颠狂性浮华
性謟曲性自无始劫来一切习性八万四千有余说不可尽一日功圆顽心自尽煆成一味清净最
上无碍真心种种自和炼就一片万劫不坏圆明法性到此并无差别之心亦无异类之性众恶自
消众恶自灭一真独露得大自在 古德云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 道云百川流不尽一海纳
无穷 仙师云千思万虑终成妄独守一真道自亲 且道如何得见一真 咄 开眼被他瞒
诸人拿不着 省也未。
若干种种恐难同  休教差别走西东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时:
时者正见之时也言见亦无可见言时未可定时 仙师云一阳才动之时自有无穷消息 古德
云清风飒飒透心怀此时快乐人难识 玄之又玄无东西南北无四维上下无过去未来见在
虚空平等与大道混然无有二处共归一时 川老云时时清风明月镇相随桃红李白蔷薇紫问
着东君总不知 且道东君在何处安身○见么 打不离 割不死 在桃红李白 在蔷薇黄
紫 呵呵 模得着也未。
若问端的是何时  清风明月自家知
东君昨夜传消息  绽出红梅第一枝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般若。
西天梵语也 东土翻为智慧 且智慧者 正知正解审察之谓也 修行之人须用智慧之力降伏身心
不令放肆以习静定 道云能以智慧之力摄伏诸 魔精 莲经云慧日破诸闇能伏灾风火
儒云智能破邪慧能破暗 且无智愚人作事粗恶不肯三思 惟务广学多闻 念在夸谈讲论不究
自家生死 好觅他人是非 不亲真实道人 爱近虚头禅客 空谈圣人经典 心地全不用功 图名贪利
我慢贡高 只说眼下时光 不想脑后之事 如此之人乃聪明外道也 古德有云外道聪明无智慧。
仙师云口说心不行非是精细汉 儒云先治身心后治家国 且有智慧之人作事安详不肯造
次识因果顾罪福亲近知识参问至人穷性命之根元究生死之大事制伏身心收敛神气念念在
道息息归真一日功成行满[囗@力]地一声透出 三界此虚空混为一体若到此地造化不能移
易阴阳不能陶铸四时不能迁五行不能役鬼神不能拘劫火不能坏作个逍遥自在物外闲人要
见物外闲人么 六座门头常出入虽然相近不相亲 开着眼休得蹉过 省得么。
智慧聪明路两差  聪明枝叶慧根芽
若改愚痴生智慧  多年枯木自开华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观自在 菩萨:
自在菩萨人人皆有只因六根诸境遮障不能观看情欲万缘所牵不得自在若有智慧之人信得
及放得下但于幽静闲处打并身心坐令极静静中更静无纤毫异念一心清净守至静极猛然一
动有一真人在自己灵宫往往来来纵横无碍这里方见自己菩萨优满自在一刹那间遍周沙界
随处现法身到处不留迹光明普照观之不见诸人若要见此菩萨观之不用其目听之不用其耳
去耳目之用才识自在菩萨 道云视不见我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 金刚经云若以色
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 如来 儒云视不用目听不用耳离耳目之用自然得性。
如是之者方知一切处此真仙菩萨未尝不在同坐同行同欢同笑寸步不曾相离只是自家昧了
要见此菩萨么 咦 虽然出入无踪迹烁烁光明见也么。
菩萨从来不离身  自家昧了不相亲
若能静坐回光照  便见生前旧主人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深:
深者幽微玄妙彻骨彻髓处也若要到此田地须是打并轻快方可 道云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
为 释云放下又放下自然身心轻快 儒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要如此者须去静坐日夜
打扫直至扫无可扫寸丝不挂如父母未生前烧了一般 古云贴体汗衫都脱却反求诸己廓然
无自然到家 且道不得还家者何也 呀 日晚程途远 身困担儿沉 省也么。
大道家乡本不深  世人担重自难寻
若能放下浑无物  便见灵山佛祖心
q***2
发帖数: 412
24
满城欢呼,随着十一名庞山道士冉冉升起的不只是惊奇,还有自从妖兵入侵以来就已缺
失的希望与信心。
激动的百姓伏地跪拜,军营里的士兵则敬畏地指着王子与“将军”,符箓师刘鼎哈
哈大笑,“我就知道他们还是道士,拿酒来,咱们庆祝一下,不,拿纸笔来,今天我要
多写几张符!”
城守府后院,正为如何审讯老上司而头疼不已的黄都尉,走出房间望了一眼,吃惊
地说:“原来王子殿下也成仙了。”转身看了一眼里屋里尚且不肯屈服的城守大人,“
娘的,就得来真的才行。”
“我盼着妖兵早点到了。”杨清音一回到地面就说。
这天中午,黄都尉的拷问正在意犹未尽之时,陈知味交出全都隐藏起来的财宝,士
兵立刻请来王子殿下和慕将军查看。
两人都已换上道袍,但是在士兵心目中,慕行秋仍是那个手持大剑冲在最前面的勇
猛将军。
符箓师刘鼎也被叫来,他对一箱箱的金银财宝不感兴趣,直接扑到一张桌案前,端
详摆在上面的笔墨纸砚和一摞摞写好的纸符,然后又走到旁边的木架前,伸手抚摸一件
件兵甲。
“这个撑不死的老乌龟,居然私藏着这么多好东西,军营里却只有一堆锈铁块。”
刘鼎恨恨不已,“龙睛盔和百...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波罗。
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彼岸 此岸者生死之际也彼岸者出生死之岸也迷者此岸悟者彼岸世
人若迷本性即愚痴颠倒认四大六根为己争名竞利谋千年之活计积万劫之冤[亿-音+(天*
天)]背觉合尘迷真逐妄忙忙而不知休息念念而心境不除忽朝大限到来临行手无所措这里
脱下湿布衫那里穿上虱虱袄去去来来改头换面似蚁循环何日是了生死苦海几时得渡如是
之者只在此岸若有人猛然自悟从前所为所作尽是虚假弃假循真穷根究本常近至人常亲知
识求过岸之舟觅方便之篙渡过爱河苦海而登彼岸得脱生死洪波更不拖泥带水作个脚干手
燥清净自在闲人也 且道如何得达彼岸 咦 他人难用力 自渡自家身 会么。
智慧为船精进篙  灵台用力出波涛
翻身直上菩提岸  撒手归来明月高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无垢子注
蜜多。
西天梵语也东土翻为无极又蜜者和也多者众聚也且无极者至高至大难极之谓也 释云无
极 道云太极 儒曰皇极皆谓○此也今分明说开蜜之一字亦比于大道虚空多者谓万汇也
譬道能包含万类有情无情尽在大道之中人之真性一同亦能包藏万法万法尽在一性之中太
虚之内有 八万四千异类种性说不可尽皆在人之一性之内一性譬如蜜种性喻于多情行人
以一性均和种性合而为一故曰蜜多 道云识得一万事毕 释云万法归一 儒云吾道一以
贯之 且道如何是一 还识这个○么 咄 五行不到处 父母未生前 虽然说破不行
难到直须去尽尘垢方见 省么。
一性为蜜众为多  先将觉性普均和
坐成一片真如性  一性圆明赴大罗
a***n
发帖数: 1993
27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o****m
发帖数: 244
29
“原来是身外化身之术,果然足够玄妙-,不过我倒有些奇怪,以阁下现在的情形,原
先神通还能保留下了几分。”巨猿瞳孔忽然蓝芒大放的向无垢老祖上下打量一番,面露
一丝奇怪神色说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对面的无垢老祖目光骤然一缩,首次开口了,声音晦
涩之极,仿佛不知多少年未曾开口过一般,但是脸上神色还是木然之极。
“道友不知道吧,韩某这对灵目若是全力施展之下,九霄之外万里之内一切都可看
的一清二楚。阁下虽然用秘宝掩饰了身上的尸气,并且还能如常人般的行动自如,但是
身上坏死的那些肌肉绝无法瞒过在下耳目的。韩某就是好奇的很,道友是如何变成现在
这般模样的,自愿还是被人下了禁制。”巨猿口中轰隆隆的话语传来,让无垢老祖瞳孔
再次一缩,原本所在袖中的一对手掌也不知何时的一下握紧了几分。
巨猿如此大声音,让附近其他大乘全都听了个清清楚楚,其他人全都面现吃惊之色
,只有华西仙子闻言之后,脸色大变,突然厉声的大喝一声。
“无垢,你在干什么,何必听他胡言乱语,快都杀了他。”
接着此女不知用了何种神通,套住山峰的那根巨环蓦然霞光大放,一下幻化成密密
麻麻的晶沙,然后一涌而上后,竟一下将极山包裹了严严实实,...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1
☆─────────────────────────────────────☆
Yisu (yisnotme) 于 (Wed Aug 11 11:49:22 2010, 美东) 提到:
为了表示对"初果解脱者"的尊敬和方便大家集中学习。 本线程为初果解脱者专用贴, 其
它人请不要跟贴。 以后所有的关于初果解脱者的言论都将被集中收集并转移到在这里。
任何自认已经证得初果的同学, 请到这里发贴。 其它地方的新贴我们将为您转到这里
来, 以方便我等末学的集中学习。
感谢开示
先听一段佛经, 中间休息我们会陆续放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不肖弟子释净胜白话译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
4缶跏雷鸾鶚劇R磺兄谏粲兴伞=裣た晌省N詈笪
这是我亲耳听佛所说的。
一天佛来到拘尸...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2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68
36
华西仙子却突然娇躯一扭,竟早有预防般的一转身,一只被晶沙包裹的手掌闪电般
一迎上去。
“砰”的一声后,二者手掌一下对在了一起。
晶沙金焰爆裂后,二者身躯同时一震的向后退出数步去。
“我早知道你这老鬼会来这一手,看样子你苦头还没吃够,我要让你…………”华
西仙子看似娇艳的脸庞一下变得有几分扭曲和铁青,刚厉声说了两句后,忽然又换了惊
恐万分的表情,整个人娇躯一震,胸前一下啊冒出一截枯瘦的青色手掌。
此手掌五指赫然捏着一颗拼命挣扎的小人,面容神态和华西仙子一般无二的,但是
满脸痛苦表情。
无垢老祖则一个模糊后,就鬼魅般的出现在了华西仙子元婴前,并冷冷望着对方不
语。。
这时在此女身后处才波动一起,一个几乎淡若不见的模糊青影一下浮现而出。
几乎同一时间,在另一边的金色火海中还在一圈圈攻击极山的金色火人,却“噗嗤
”一声的凭空消失了。
极山没有阻挡下,顿时一压而下,整个火海在轰隆隆声中溃散而灭。
“你竟然修成了替灵大法,否则我绝不会落得这般下场的。你也别得意,夫妻本是
同命鸟,我既然要陨落在此,你也别想继续存活世上。不要忘了,你身上下的同命禁制
了。”华西仙子元婴拼命挣扎了片刻,却根本无法挣脱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常乐我净
以前说明了佛法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处涅槃的四
种涅槃(见帖:什么是涅槃)。
其实这其中,唯有诸佛具足证得这四种涅槃,称为大般涅槃。而如来大般涅槃则具
有常、乐、我、净这个四德;因为,如来涅槃心体这第八无垢识已经断尽了二种生死,
恒常不变,没有生灭,所以称为“常”;又,如来不仅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也
断尽一切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上烦恼随眠,永远寂灭,没有丝毫的烦恼,所以称为“乐
”;而如来涅槃心体第八无垢识是真实、不变异、得大自在,所以称为“我”;又,如
来究竟解脱一切染污垢秽,所以称为“净”。
就如同《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中有圣教这样开示:
【若言我者,则是如来。何以故?身无边故,无疑网故。不作不受故名为常;不生
不灭故名为乐;无烦恼垢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
常、乐、我、净,讲的是佛地第八无垢识真如心体以及佛地佛性的性用,并非菩萨
地,更不是凡夫众生的境界。《阿含经》中曾提到佛的“解脱色”,说“诸佛有解脱色
常住不坏,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大乘经中也说,诸佛有三种意生身及庄严报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42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赞法界颂 圣龙树菩萨造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轮回三恶道  法界理凝然
本来常清净  诸相不能迁
寂静如虚空  处处悉周遍
体皆离彼此  非深复非浅
乳未转变时  酥醍醐不见
烦恼未伏除  法界无由显
如酥处乳中  酥本妙光莹
法界烦恼覆  圆满体清净
如灯被障碍  非能照余物
无明恒覆心  法界非明了
如灯离障碍  处处物能照
烦恼破坏时  真如恒显现
初中及最后  二障不能扰
如净琉璃珠  恒时光照曜
光明物所障  被障明非见
法界烦恼覆  真如理难显
圆寂体光洁  轮回不能染
勤求趣法界  轮回非能掩
如米糠缠裹  谷体米非无
烦恼覆真如  真如烦恼有
如谷去其糠  米体自然见
若离烦恼糠  法界理方显
妄执有世间  芭蕉终无实
法界非世间  亦非虚妄见
如人饮甘露  热恼悉皆除
若证法界性  烦恼热皆弃
灭除烦恼焰  法界甘露现
一切有情中  高下皆平等
体实果不生  执种果非有
智慧出生时  有为非法界
法界本无处  究竟方可证
清净恒光洁  日月皆莹净
法界无垢染  如龙夜雨尘
况似罗睺面  光明恒灿然
譬如火浣布  处火能离染
垢去布犹存  光明转莹净
贪爱令心染 ...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4
索达吉堪布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5
索达吉堪布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6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7
如来藏与外道思想之关系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8
索达吉堪布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9
学术界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奥义书》的影响,对吗? http://www.xuefo.net/show1_24397.htm
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为恒常的本
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以 ‘无我
’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
,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奥义书》
的影响。怎样看待学术界的意见?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转法
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
佛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著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
有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50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