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 发帖数: 254 | 1 “昆剧经典剧场”扎根东苑 专演经典剧目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31日01:27 北京娱乐信报
信报讯 今年10月份,北方昆曲剧院与东苑戏楼将面向国内外所有中国昆剧艺术爱好
者,联合开办“北京昆剧经典剧场”,并以此开启首都第一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定点、定时的高品位展示窗口。
“北京昆剧经典剧场”彻底摒弃了近年来以武打、小型剧目为主的商业性旅游演出形
式,展示的都是由优秀演员演出的经典剧目。目前已确定的有古典名著《窦娥冤》、《西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新浪交友一展您的才华
厢记》、《牡丹亭》、《琵琶记》、《玉簪记》等大戏,也有昆剧经典折子戏,如具有北
派昆剧特色的《单刀会》、《千里送京娘》等。
“昆剧场”每周固定演出两场,与演出相配合,还将举办昆剧文物展,昆剧知识介绍
,昆剧光碟、书籍展售等。“昆剧场”的整体氛围强调的是正宗、原汁原味。昨晚“昆剧
场”在东苑戏楼进行了预热首演。由魏春荣、马宝旺、董萍、董红钢等分别主演了《水浒
记·活捉》、《牡丹亭·游园》、《天下乐·钟馗嫁妹》等。(记者唐雪 |
|
a***n 发帖数: 1152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p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lotos 所发表 】
来源: http://www.chinanews.com.cn/n/2003-03-01/26/277414.html
中新社南京二月二十八日电(记者 王国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口头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剧,如今有了一部全景式总结其发展演变历程及艺术成就的煌煌
巨著。在今天此间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南京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中
国昆剧大辞典》给予高度评价。
由昆剧研究专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新雷主编,全国百余名学者历
时十年精心编撰的《中国昆剧大辞典》,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全面总结昆剧艺术的大型工具
书。该书总计三百一十万字,分十二个栏目,共收辞条五千六百多条,另列附录五种,系
统地梳理了昆剧六百多年发展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昆剧在文学、音律和舞台演唱等方面的
艺术成就。
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母”的昆剧,源于元朝末年的江苏昆山地区,具有工丽典雅
、浓郁醇厚等艺术特色,后代的京剧等戏剧形态均脱胎于昆剧。正是由于昆剧对中国文化
乃至人类文明的历史 |
|
l***5 发帖数: 3433 | 3 中国时报 2008.04.07
台湾昆剧迷又有好戏看! 庆祝中央大学三十九周年校庆,台湾昆剧团和中央大学共同推
出“美意娴情”2008昆剧名家汇演,新戏“西厢记.长亭送别”十八日在台全球首演,
结合中国前辈艺术家超强魅力和台湾昆剧团青年演员的活力,两岸昆剧名家要让“西厢
记.长亭送别”从台北红遍全球。
“美意娴情”2008昆剧名家汇演未演轰动,被视为台北春季艺文的戏曲强档。台湾昆剧
团团长洪惟助邀请上海昆剧团杰出艺术家岳美缇、张静娴、张铭荣来台,和台湾昆剧团
青年演员共同演出,剧目有“玉簪记”、“占花魁”两出全本大戏及经典折子戏专场“
西厢记.长亭送别”等。并邀上海昆剧团青年鼓师李琪、青年笛师钱寅来台,和台湾昆
剧团共同担任伴奏。
昆剧艺术必须借由杰出演员的诠释,唯有亲炙大师级的演出,最能感受强烈的震撼。
岳美缇的巾生尽得俞振飞真传,张静娴唱、念、做皆入化境,张铭荣文武丑兼擅,他们
都出席了今天在国家戏剧院的记者会,谈到来台演出,都心怀“感动”,强调台湾昆剧
迷的热情和支持,让他们更激励自己要推出更好的戏,发扬光大昆剧。
中央大学教授洪惟助说,真正名家代表作,值得一看再看!名家都有看家 |
|
n*n 发帖数: 456 | 4 《兰》刊是由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主管、中国昆剧研究会主办的目前
国内唯一一份昆剧专业杂志。目前已经出到第十期。
《兰》刊主要报道海内外昆曲界各种动态;发表专业学术理论文章;倡议、
组织或鼓舞各地开展活动;团结广大昆剧力量,不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
理论的还是实践的、团体的还是个人的,共同努力,为昆剧的振兴事业各尽
其力。
《兰》刊设有 “新闻报道”、 “理论研究”、 “名家讲坛”、 “人物故
事”、“热点话题”、“社团通讯”、“兰苑新声”等栏目。既欢迎逻辑缜
密、论据充分的论文,也欢迎空灵抒情的随笔;兰刊欢迎各种图片,如靓丽
的舞台剧照,真实的人物写真、生活镜头、活动报道,以及诗词、绘画、书
法、篆刻等各种形式的作品
欢迎为《兰》刊惠赐稿件。
来稿请寄:
北京市陶然亭路14号 中国昆剧研究会 丛兆桓 收
邮政编码:100054
投稿E-mail:l*******[email protected] |
|
n*n 发帖数: 456 | 5 昆剧名家蔡正仁
顾斌 柔刚
50年代他从苏州水乡来到上海,勤学苦练,在剧坛被誉为“小俞振飞”、“活唐明皇”;
而今为纪念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百年诞辰,他带病创排精品《桃花扇》,这就是——昆剧
名家蔡正仁。
1941年7月出生的蔡正仁,吴江震泽人,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昆剧表演艺
术家、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五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
。
1961年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首届昆剧演员班,工小生,擅演冠生戏,师承京昆艺术大师俞
振飞和昆剧世家沈传芷,深得俞振飞真传,有“小俞振飞”、“活唐明皇”的美誉。曾多
次赴香港、台湾等地及日本、美国等国家演出、交流讲学,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现兼任
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等职。
与蔡正仁在各种场合见面的次数很多,唯有最近这一次颇为特殊:采访地点竟然是在医院
病房里。
盛夏的上海热浪逼人,当记者如约赶至华山医院,找到蔡正仁时,他正在病房里阅读《桃
花扇》的原著。这阵子,老蔡实在太忙了――奋战酷暑五十天,创排精品《桃花扇》,不
仅自己要担纲主演,还得带领全团上下合力干。今年全 |
|
f****n 发帖数: 4615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iangsu 讨论区 】
【 原文由 nun 所发表 】
抗战时期,大好河山疮夷满目、民生凋疲,昆剧演出团体只剩下金华地区半
职业性的“民生乐社”,以苏滩艺人朱国梁领导的“国风新型苏剧团”这个
“半付昆班”。国风苏剧团起初不唱昆曲,但当著名而可怜的昆剧演员王传
淞、周传瑛先后参加后,这个剧团开始采用一种奇特的演出方式:折子戏,
常常是两折苏滩、两折昆剧、加一折滑稽。剧团中的朱国梁、龚祥甫及张氏
三姐妹(张艳云、张凤云、张娴)开始学习昆曲,成为近代昆剧男女合演的
第一辈演员。国风苏剧团在恶劣的流浪环境中不断延续昆剧的舞台实践,同
时也随团培养“世”字辈第一批演员。1949年后,国风苏剧团在杭州注册,
后更名为“国风昆苏剧团”。
五十年代,随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而进行的戏改政策,流散各地的昆
剧艺人陆续吸收到各文艺团体中。北昆演员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侯玉
山等先参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等团体中任教员或导演。
1953年华东戏曲研究院在上海筹备成立昆曲班,学员在1954年春开始正规学
艺,由朱传茗、张传芳、沈传芷授课。1954年10月,在上海举办第 |
|
a***n 发帖数: 1152 | 7 唉,我烦死了天天念叨昆剧的了个什么奖。
昆剧就是昆剧,是中国的昆剧,不是什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揽谕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变得不一样了的昆剧。
难道我们自己的好东东非要外国人说了好咱才觉得好么?
还有京剧,角儿们都纷纷踮着定居国外,就当他们是在向世界推广吧。 |
|
n*n 发帖数: 456 | 8 苏州日报讯 文物征集、会馆改建、厅堂布景……今年10月即将开馆的中国昆曲博物馆的
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倒计时,记者昨日从筹备小组了解到,全国著名的昆剧史专家陆萼庭
向昆曲博物馆捐赠了一批极有价值的昆剧资料,大大丰富了该馆的馆藏文物。
昆坛“曲圣”俞粟庐1896年的书法作品《怀素自叙释文》堪称此批史料中的“代表作”,
是陆老1954年在上海某旧书摊上觅得,作品共四页,起首钤“俞”字印章一枚,落款为“
吴郡俞宗海于安隐处”,并钤有“粟庐”、“宗海之印”二枚,其笔墨古朴端庄、遒劲秀
逸,实为昆曲文物之珍品,除了这件珍藏了半个世纪的“宝贝”,陆萼庭还将自己保存了
23年的手稿以及赵景深、俞振飞手迹及其他昆曲文物也无偿地捐赠给中国昆曲博物馆。作
为建国后颇有影响的一部昆剧史专著,陆萼庭将《昆剧演出史稿》1980年的初稿捐赠,而
已故的昆曲专家赵景深与上世纪四十年代与陆老通信的十封信札,也被精心保存的他无偿
捐出,这十封信札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且墨色字体全部用小号的狼毫
圭笔书写而成,清丽流畅,飘逸俊美,犹如一件艺术品。而俞振飞八十岁时书写赠送给陆
老的行书立轴以及晚清著名人物画家胡 |
|
m****a 发帖数: 254 | 9 张 烈
此文原载《戏文》,略有删节
http://www.zhongguoxijuchang.com/wenzhang/qqs-zxzy.htm
由浙江永嘉昆剧团演出,根据同名南戏改编的昆剧《张协状元》,2000年4月1日参加
由文化部主办的,在苏州举行的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演出,获得专家和观众的赞扬。4月5
日《中国文化报》报道:由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这出分别由我改编
、谢平安执导的戏),6个演员表演十几个角色,既保存昆剧原有意味,又大胆创新,富
有机趣,质朴自然,观众反响热烈,专家更是兴奋不已。
戏剧是综合艺术。《张协状元》的成功,是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各部门
通力合作的结果。也不违言,剧本是决定剧目成败的要素之一。故此,每当我遇到艺术、
学术界同行或新闻界朋友时,谈话间他们不免会问:“你是怎样想到用这样的手法去改编
《张协状元》的?”话说多了就想将它形成文字,非为自诩,只想借此与同行切磋,向专
家请教,因系编后之言,姑名之为“随想”。
一、认识原著
既是改编,自然先得认识原著、研究原著。
原著《张协状元》赖明代《永乐大典》的收存,得以留存下来。它是现在能 |
|
c*x 发帖数: 555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yeho 所发表 】
【多维新闻】 据大公报上海一日报导,全本《牡丹亭》
目前正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进行彩排和试
演,不久将呈现在观众面前。
《牡丹亭》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完成于
一五九八年的戏曲名著。全剧描述了少女杜丽
娘和书生柳梦梅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
恋爱的浪漫传奇故事。
《牡丹亭》是昆剧表演艺术的经典之作,全
剧五十五折。因篇幅过于庞大至今还未排演过
全本剧,通常上演的只有《游园惊梦》、《拾
画叫画》、《学堂》等几出折子戏。一年前,
上海昆剧院开始将全本《牡丹亭》搬上舞台的
创作排演工作。
重新搬上舞台的《牡丹亭》,由原来的五十
五折浓缩为三十四折,分上、中、下三部,连
演三个晚上。上中二部男女主角由青年演员担
任。著名昆剧演员蔡正仁、张静娴饰演下部的
柳梦梅和杜丽娘。
导演郭小男说,汤显祖倡导的「抒人性、倡
人欲、展人情」是此次演出的指导思想,剧组
将以浪漫和华美的舞台风格,传达进步的人文
主义精神 |
|
f****n 发帖数: 4615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iangsu 讨论区 】
【 原文由 nun 所发表 】
昆剧的兴盛和它称霸剧坛的时间约长达二百三十年久,即从明代隆庆、万历
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1570-1800).这是昆剧艺术最有光辉和成就最为
显著的阶段,出现“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繁荣景象。剧作家的新作
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从演出形式看,由
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的演出既删除了软散的场子,又选
出剧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
折子戏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弥补了当时剧本的冗
长、拖沓、雷同的缺陷,给昆曲演出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一批生、
旦、净、丑本行为主的应工戏,是观众百看不厌的精品。
这一阶段里,昆山腔兴盛使得文人创作如春潮般涌起,名家名作层出不穷。
在戏剧史上、文学史上一流的作品如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
《桃花扇》都产生在这个时期,稍次的作品但影响也很大的有沈景的《义侠
记》,高濂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 |
|
f****n 发帖数: 4615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iangsu 讨论区 】
【 原文由 nun 所发表 】
至光绪年间,昆剧开始没落。“北京的梨园子弟学戏,在同光年间尚是昆乱
并学,到光绪庚子之后,则专学皮黄了”(梅兰芳)。上海的昆班活动,同
光年间以三雅园为主,昆班的力量逐渐分化削弱。光绪十七年起直至民初,
以张氏味莼园(张园)差的活动为主,其间曾聘苏州昆班、宁波昆班来沪演
出,但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至此昆班力量全部瓦解。在苏州,尚存戏园三
家,演剧之风比之于乾、嘉间相差甚远,四大“坐城班”即“大章”、“大
雅”、“全福”、“鸿福”,为了营业不得不跑江湖、外出谋生。“大章”
与“大雅”先期解散,部分演员归入“鸿福”或“全福”,其余的或转入京
班、或当“拍先”度日。作为昆曲支派的宁昆、永昆与湘昆也先后没落了。
北方昆剧班社与南方有不同之处,咸丰以来面向广大观众的昆班已经绝迹,
但在晚清,名公宗室内部私办的昆弋班社始终不断。这些班社虽只在府内演
出,但其演员主要来自河北乡间的农民子弟,在他们影响下,河北农村的昆
弋班尚有相当势力。1915年后,在梅兰芳极力提倡昆曲的影响与带动之下,
河北昆弋演员组班到京演出,主要有 |
|
n*n 发帖数: 456 | 13 “生、旦、净、末、丑”和“二十个家门”
清嘉庆、道光间,昆曲的脚色行当定基本定型为在“生、旦、净、末、丑”
五大行当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另有一个杂应各种群众角色的“杂”行,通常不计为家门。
一、生 昆剧的生行主要扮演青年男子,故也称小生。分为冠生、巾生、鞋
皮生、雉尾生。
冠生:亦称官生,其表演特点是气宇轩昂,舒展恢宏。有大小之别,帝
王、高官皆以大冠生应工,多数并非青年。小冠生小嗓运用较大冠生为多,
所扮角色大多是青年为官者。
巾生:多系年轻的风流书生,一般尚未求到功名,而且往往是爱情故事
的主角,因此类角色多戴方斤或必正巾,故得名。
鞋皮生:又名穷生,专门扮演穷困的年轻书生。因此家门规定镶鞋后跟
必须蹋着趿在脚上,故得名。
雉尾生:指头戴紫金冠,加插两根雉尾的小生。大抵与武事有关。
二、 旦 昆剧旦行有“老、正、作,四、五、六”之说,实践中还有一个
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也兼演太监之类丧失男性特征的男子。
正旦:扮演已婚或中年妇女,重唱工,要求嗓音宽阔、刚劲。正旦角色
多以悲怆凄恻的表演为主。
作旦:主要扮演男性童子和青少年女性角色 |
|
n*n 发帖数: 456 | 14 风流顾曲情如绪--昆剧表演艺术家蔡瑶铣
中国昆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旦角演员,在四十多年昆曲艺术表演的生涯
中,秉承"夫曲者,谓其曲尽人情也”的审美精神,以其塑造昆曲名剧《琵琶记》中"亦喜
亦悲”的赵五娘;《窦娥冤》中"感天动地”的窦娥;《牡丹亭》中"为情而死,死而复生
”的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待月西厢下”的崔莺莺而达到了昆曲表演艺术的高峰。
蔡女士出生于1943年,浙江慈溪人。11岁即以超人的艺术禀赋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
员训练班(1956年更名为上海市戏曲学校),1961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在学期间,师承昆
剧"传字辈"朱传茗、王传蕖、方传芸等先生,打下了全面扎实的艺术功底。嗣后又向梅兰
芳、俞振飞以及言慧珠等前辈艺术大师和巨匠多方请益,深得濡染。以《昭君出塞》等文
武全才型表演成为同辈之翘楚。
1961年至1978年的十几年间,先后任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主要演员,上海市戏曲学校助教,
上海京剧院《海港》剧组主演,上海昆剧团主演。这一时期,经过传统戏、改编传统名著
、现代戏等众多艺术领域的广泛实践,开阔了艺术视野,在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表现力拓
展等方 |
|
w*****n 发帖数: 937 | 15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841076/
北昆张毓文的昆剧情怀
唐建光
引子
2006年4月2日下午,因为中国昆剧研究会《兰》刊准备用《戏痴张玉文》的报道,关于
作者有些疑问,我打电话给张老师核实。
张老师说,作者姓名是笔名,确实有这么一个“红姑”采访过。文章标题的姓名是错了
,应当是“钟灵毓秀”的“毓”,文章还有不少错,登载的话要更正一下。于是我就读
给张老师听,张老师随机指出错处。这样通读完了,我意犹未尽,觉得文章仅限于人物
简介。怎么个“痴”法还没有说到呢。这么一说,张老师也有同感。于是我们就约了星
期二晚上七点左右电话访谈。
4日,白天我结束了开课的任务,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下班后,心中正筹划先替爱
人去上晚班,到了七点再出来打电话。没想到雷电交加,一阵阵暴风骤雨没有停歇。出
门不多远就湿透了。我在屋檐下躲雨,心想还是早早回家吧,刚好回家可以从容采访。
到家赶紧吃饭,吃了饭都快七点半了,赶紧地给张老师打电话。
电话通了。张老师说:怎么说呢?我说:就从学艺的过程说起吧,怎么就学昆曲了呢?
一、只要是戏都喜欢
我小时候是戏迷,虽然不懂 |
|
n*n 发帖数: 456 | 16 昆曲两难啊...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变得不一样了的昆剧。
~~~~~~~~~~~~~~~~~~~~~~~~~~~~~~~~~~~~~~~~~~~~~~~~~~~~~~~~~~~~~~
这个,俺却有一点点私心,出来的多半还会演出,咱们孤魂野鬼在这里也可
以一饱眼福耳福。嘻嘻。
口头
煌煌
《中
者历
工具
,系
面的
典雅
文化
头和
料,
第一
演、
名剧
程。
分都
组织
具有 |
|
j****n 发帖数: 101 | 17 hehe, 又是昆曲 ... 我小时候倒是在电视上从头到尾
看过十五贯. 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只有娄阿鼠的小花脸, 还有
就是老生的唱腔很怪异. 不知道这种电影胶片上的昆曲
还算不算是真正的昆曲了 ...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变得不一样了的昆剧。
口头
煌煌
《中
者历
工具
,系
面的
典雅
文化
头和
料,
第一
演、
名剧
程。
分都
组织
具有 |
|
n*n 发帖数: 456 | 18 九七年春苏州第一届昆剧节上的。当时买了一套,说要带出来,结果装箱时给忘了。当时
还有几把现绘的团扇,取兰花之意,也留在国内呢,时不时挂念一番。
恰巧网上见了这几张,怪好玩的,大家认认是那几出。:) |
|
m****a 发帖数: 254 | 19 蔡先生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委员、文化部
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
|
w*****n 发帖数: 937 | 20 上海戏台节目,百姓戏台。因为最近中青年昆剧演员在上海展演,找了好些其他团的演
员录的节目,里面的主持,解说,舞台都比较雷,但有不少难得看见的演员,而且好些
是清唱,身段动作看得更清楚些。还曝光了戏迷嵩莆堂。 |
|
S********8 发帖数: 4466 | 21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
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
,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
,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
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
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
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最流传
的南曲曲牌如《游 昆曲《玉簪记》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
《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这两出戏也是用来为男女演员打基础的。故昆
曲中有女学《游园》,男学《琴挑》的说法。
北曲,"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点绛唇","粉蝶儿","斗鹌鹑","一枝花","
集贤宾",等八套。昆曲中在应用曲牌时构成联套,(又称套数)通过联套的选用、调
剂、对比组成一个整本大戏的音乐和文学结构,基本上一出戏是一个套数。
曲... 阅读全帖 |
|
y*****o 发帖数: 44 | 22 留得声腔在,美梦做不完 ——为业余曲友们解嘲
一、 业余曲友们的心血和作用
目前,各地有许多业余曲友以热爱昆曲而会友,这种性质的群体实际上早已先于昆
剧而产生。从明代魏良辅、梁伯龙等人研制的昆曲到昆曲剧本搬上舞台,其间经过多年
的呕心沥血,(有人说魏十年不下楼)和联络同好如过云适等,集思广益取得了成果,
他们就是一些自讨苦吃,乐在其中的先驱型的业余曲友。即使以后专业昆班演出成功,
他们也不同于后来的李渔,靠此养家活口,而是终生保持着业余昆曲爱好者的身份。
后来随着昆班演出之流行,加深了文人们兴趣,大批传奇作品问世,又丰富了演出
内容,相互推动,很快地风靡全社会。从达官贵戚、巨室富商及中上层之家,多养有戏
班,下至士庶乐籍、贩夫走卒,亦趋之若骛,乐而不倦。这里,除了专业演员之直接投
入外,还有许多剧作家、戏曲理论家、音韵学家、谱曲家们的通力协作,而他们的劳动
,绝大多数也是无偿奉献。总之,从明代万历到清代乾嘉,这个时期的昆剧所以兴盛,
其发展和一切运转,都充满着业余曲友们所起的作用。他们有的是文化艺术造诣较深,
或经济条件优越者,往往处于主导位置,而专业演员常屈于从属,这是封建时代所决定...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856 | 23 谈昆曲的丑角和付角(上昆.成志雄)
成志雄简介:上昆丑、付演员,
第一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及宝钢高
雅艺术奖得主,是大陆培养昆曲传
承之最重要的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
届昆曲班毕业.目前在台教授昆曲
研习班课程.
任何一个剧种都离不开分别行当,昆剧亦称昆曲,这个被称之
谓『百 戏之祖』的博大精深的古老艺术,对於行当的划分则更为细
致,更具 特色.昆剧对行当的归属有其自己的架构.
昆剧历来有『叁小』之称,即小生、小旦、小丑,这是昆剧的
叁个主要行当,只要翻开目前尚存的几百出昆剧剧本来看,就能清
楚地发现 它们竟占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剧目;相对的,老生、
花脸、老旦等 行当就比较少得多.
与当那鼻梁上勾勒着白方块,口念滑稽突梯的道白的角色上台,
观众 以为是丑角演员登场了,其实并不竟然.昆剧将这类角色分成
丑角与 付角两个行当,这在中国现有的大小几百个剧种中可以讲是
绝无仅有 的,也是昆剧与其他剧种不同的一个特色.
丑角与付角是怎样区分的呢?一般来讲在外形上,丑角鼻梁上
的方块 画得较小,只勾在双眼中间,而付角则要勾过眼窝,把白
方块放大, 当然二者之间的区分远不止脸谱上的这点差异.丑角
常较 |
|
l***b 发帖数: 314 | 24 刊于【读品】101辑 (2010年第九期)
:陈华,北京电影学院
2008年3月7日下午
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们北京昆曲研习社唱过《牡丹亭?游园惊梦》、《紫钗记?折柳阳
关》、《南柯记?瑶台》、《邯郸记?扫花》,临川四梦四个折子,可惜现在唱不了了,现
在的《扫花》,欧阳启名能唱何仙姑,可是吕洞宾没人了。当初是樊书培唱吕洞宾,那是
真向俞振飞学过呀,大冠生那段北白念的实在棒,可惜现在没人了。北昆也不会,谁也不
会。
霸县,现在叫霸州了吧,邱惠亭去世于1987年。做《戏曲志》、《戏曲音乐集成》那会我
去访问过,还在邱惠亭家住了一宿。当时编《戏曲志》的时候还编写了20本《河北戏曲资
料汇编》,当时发了一些,等编辑完了《戏曲志》,任务完了,编辑组也解散了,这些书
认为没用了,整个一屋子的《汇编》都拉造纸厂当废纸卖了。现在再想去买也买不到了。
没当烂纸卖之前,我给台湾大学的洪惟助找了一部,给写《昆剧发展史》的刘致中找了一
部,我自己也不见得全。这个资料特别珍贵,不过要甄别,错字,真实的、不真实的都收
到里面了。全信也不行。这里面重点是第六辑,整个是昆弋专号,第六辑出的时候胡忌去
美国了,没在国...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456 | 25 几易其名看苏昆发展
昆剧、苏剧、评弹一向被誉为苏州艺坛三朵花。
苏剧昆剧兼演的江苏省苏州昆剧团成立于一九五六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能够演出昆剧
的戏曲团体之一。她的前身是由民间剧团民锋苏剧团改建的苏州市苏剧团。在《十五贯》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掀起昆剧热潮的一九五六年,这个苏剧、昆剧兼演的剧团几乎
立即就改制成功,定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
一九六○年初,因满足江苏省省会南京的演出需要,从苏州抽调部分人员,又有省戏曲学
校评弹班、目莲戏班的部分毕业生加入,组建了江苏省苏昆剧团南京分团,仍是苏剧、昆
剧兼演。与此同时,苏州母团以苏剧老演员以及苏、昆兼演的继字辈演员,加上新招的承
字辈学员,并苏州市戏曲学校苏昆班毕业生,于一九六○年底分为三个能够独立演出的分
团,一团以苏剧老演员为主专演苏剧,二、三团由青年演员及学员组成,苏昆兼演。
一九七二年南京团回到苏州,与原苏州团部分演员合并恢复江苏省苏昆剧团建制。一九七
七年原南京团大部分人员又调回南京筹建江苏省昆剧院,原苏州团大部分人员仍留在苏州
,剧团改名为江苏省苏剧团,但仍坚持苏剧昆剧兼学兼演的方针不变。及至一九八二年又
复名为江苏省 |
|
n*n 发帖数: 456 | 26 我的破电脑故障迟迟没有解决,所以回上海后几天以来都没到这儿报道,独
老师莫怪~!
上来看了大家发的帖子,发现几乎把公共活动都说完了。关于《风筝误》等
的意见,芦席和惊鸿也说得差不多。我还是说说一些笼统的印象吧。
先说说石小梅老师的《白罗衫》。不知从何时起,我有这样一个偏见:昆剧
小生倒是女小生更擅长演。一方面可能因为昆剧的发音,男演员在上了年纪
以后不容易唱得圆润,高音颇为吃力,我听俞振飞晚期录音就有不太悦耳之
感。而女演员的音频本来就比先说说石小梅老师的《白罗衫》。不知从何时
起,我有这样一个偏见:昆剧小生倒是女小生更擅长演。一方面可能因为昆
剧的发音,男演员在上了年纪以后不容易唱得圆润,高音颇为吃力,我听俞
振飞晚期录音就有不太悦耳之感。而女演员的音频本来就比男演员高,男演
员高,也不存在变声期的危险,所以比较容易保持音色的和谐。再加上我生
在上海,看惯了越剧等地方戏曲中女演男的反串,(正如北京人习惯梅兰芳
式的反串一样)所以昆剧小生里我最喜爱的演员是上昆的岳美缇老师。
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我看的昆剧之少,接触的演员之少。不知在江苏昆剧团
还有石小梅老师这样的风格。 以前只在戏曲台 |
|
m****a 发帖数: 254 | 27 北昆两出经典《牡丹亭》《琵琶记》亮青春气息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5月08日01:19 北京娱乐信报
魏春荣饰杜丽娘,邵峥饰柳梦梅
董萍饰赵五娘,张卫东饰蔡公,白晓君饰蔡婆
5月18日,是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三周年
,北方昆曲剧院将于当晚在长安大戏院推出1980版的经典昆剧《牡丹亭》,并将于次日晚
再度公演古典名剧《琵琶记》。此次,演出阵容全部采用青春气息浓郁的实力派组合,让
文物级的昆剧艺术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母亲节你准备好了吗 南加大全球EMBA开学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E歌时代来临了!
“新梅”重塑杜丽娘
此次北昆版的经典昆剧《牡丹亭》,由刚刚捧得第21届“梅花奖”的魏春荣担纲主演
杜丽娘,男主角柳梦梅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尖子生班的优秀昆剧小生邵峥担任。这对
青春组合,从戏校时就开始搭档,不仅在台上非常默契,生活中也是无话不说的密友。
魏春荣告诉记者,和近年来众多的《牡丹亭》相比,北昆这出戏的最大特色在于剧本
。上世纪80年代初,北昆的老剧作家时弢以其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心得对《牡丹亭》进行了
改 |
|
n*******0 发帖数: 24 | 28 这几个很有趣
17 工资
苏州某研究员曾撰文主张“昆曲不是苏州的”并驳“中州韵苏州音”。越二年,又撰文
赞同“中州韵苏州音”之说。他人怪之,其人诉苦曰:因前之观点,被扣发工资,难以
生活也。
23 借壳
八零年代之后,昆剧研究会甚为活跃,曾主持昆剧界诸多活动,并办《兰》刊,积二十
年亦有厚厚一大册。但申遗后,昆曲界风生水起,惟不见研究会之身影。或告曰:被某
古琴借壳上市矣。原来某古琴屡次申请“中国字头”之研究会,未能获批。于是心生一
策,以皆为非遗为名,与昆剧研究会合并。既成,却只管古琴,不治昆剧矣。原昆剧研
究会牌匾、锦旗、礼物、会刊,均杂乱堆于小屋,无人问津。国中之事多类此。
26 思凡
某佛教艺术团想兼演昆曲,但先学哪一出呢?酒桌上众议纷纷,但总归不至于是《思凡
》罢。
29谶语
坊间流传谶语之事甚盛。如洪雪飞去新疆克拉玛依走穴,不幸飞来横祸,乃应魂飞雪域
之谶。蔡瑶铣身前出版二书,一曰《走进牡丹亭》,一曰《瑶台仙音》,亦是谶语。据
云《走进牡丹亭》原拟名《我的皂罗袍》,后改此名,并请相声名伶马季题签,未几马
季因心脏病亦去。谈者言之凿凿,因此录之。
30风水
某团体常传风水不利...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18037 | 29 ☆─────────────────────────────────────☆
l0305 (gingxin) 于 (Mon Dec 24 03:27:21 2007) 提到:
张继青,1938年生,当代昆剧青衣祭酒,能演,擅演,塑造千古不二的杜丽娘。
【痴梦·渔灯儿】
为什么乱敲的忒恁唓庶
为什么乱敲的心急情切
为什么特兀的装痴做呆
为什么偏将茅舍 扑登登敲打不绝
他敲的听声音儿 好似姐姐
他敲的听抖夫人 寻不出爷爷
他敲的只管教人费口舌
他敲的又何等忒蹶
【惊梦·山坡羊】
没乱里春情难遣 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 拣名门一例一例里 神先眷
甚良缘 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
则索要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 何春光暗流转
迁延 这衷怀那处言
淹煎 泼残生除问天
【惊梦·山桃红】
则为你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转过这芍药栏前 紧靠著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著牙儿占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想响眠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难 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寻梦·忒忒令】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 这一答是牡丹亭畔
崁雕... 阅读全帖 |
|
I***d 发帖数: 1023 | 30 昆剧的出现是建立在元杂剧的基础上的。元代杂剧兴旺,韵书从《中原音韵》,这就是
所谓“中州韵”的来源,就是中原地区的音韵。“中州”这个词是从金代开始使用的,
金元两代很流行,用来指代中原地区。《中原音韵》的出现是语言自然变化导致韵书变
化的过程,不存在好事者的问题。明朝之后,传奇兴起,虽然是南戏的基础,但是也同
时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当时天下四大腔,都是以《中原音韵》为韵书,昆腔经过昆山
的魏良辅改革,才形成水磨调,慢慢碾压其它三个腔,但一向是中州韵,从未改过。这
一步步的都是好几百年的传统,越剧、沪剧、苏剧、滑稽戏这些起源于各地弹簧的地方
小戏,都是百年前才开始的。你这么解释完全是无视历史事实啊。
至于说昆剧现在生命力没有越剧强,这也是有历史过程的。昆剧是被京剧打败的,打败
的时候越剧这些地方戏种还没有出现,根本不相干哪。 |
|
n*n 发帖数: 456 | 31 看了篇《昆曲家门谈》,本想不厌其烦地敲在这里,往前一翻,噢,原来早
已转过相关的东西,虽然简单,各门各路还是很清楚。
倒是有这么几段,怪有趣的:
巾生 未做官或未及冠的风流书生,头戴方巾、必正巾,故为巾生。昆
剧男角中,巾生是算得重要的了。其看家戏有“风花雪月”及“琴棋书画”
等。所谓“风花雪月”,是指《风筝误》、《占花魁》、《雪杯园》、《拜
月亭》中的韩琦仲、秦钟、莫昂、蒋世隆;而“琴棋书画”系指《琴挑》、
《跳棋 着棋》、《拆书》、《拾画 叫画》中的潘必正、张君瑞、于夜叔、
柳梦梅。这八出戏是小生,特别是巾生必学常唱的,也是观众以此来掂量演
员分量的所谓“肉头戏”。
雉尾生 是头戴插有雉尾的紫金冠,有一套专门耍雉尾功夫的小生。雉尾
在江南土话中叫雉鸡毛,所以在昆剧中又俗称“鸡毛生”;雉尾亦成翎子,
故有些剧种(包括)昆剧也成为翎子生。雉尾生的代表人物有:吕布(《连
环记》),咬脐郎(《白兔记》),周瑜(《西川记》),可谓“三副雉鸡
毛”。
正旦 一般是扮演已婚女子的。昆剧中有一句行话,叫“正旦只有两件
半红衣裳”,大约是指以下三折戏中穿红衣裳的正旦是重头戏 |
|
m****a 发帖数: 254 | 32 作者:蒋宇利
京剧的武戏(武生、武丑、武旦-刀马旦)用昆腔,由于京剧的皮黄音乐属于板腔体
,有过门、间奏,不方便持续不断的表演,因此不能胜任载歌载舞。武打或武戏的表演既
模仿武术,又加入了许多的舞蹈动作,这两种技艺都要求连贯、优美,可视性强,因此必
须采用没有过门和间奏的曲牌体。如果不是这样,京剧艺人早就将它们改用皮黄演唱了。
梅兰芳为何钟情昆曲,原因之一就是他看中了昆剧的载歌载舞,他何尝不想在皮黄戏中应
用优美表演?如《别姬》中唱[南梆子]因过门太多而无法起舞,剑舞只能选用过门极少的
[二六板],但真正完全得心应手地舞蹈还是干脆闭口不唱,借助[夜深沉]曲牌伴奏。类似
情况再如《散花》,天女上场后的[慢板]是不方便舞的,只能偶尔甩一甩袖子;开始起舞
也是用的[二六],按梅先生演出的路子,之后又唱了两支昆曲曲牌带[尾声],才真正满足
载歌载舞的愿望(后人表演袖舞只随音乐不唱了)。
另外,京剧中的许多武戏的确如"蝉"和"A"两位先生所云,是从昆剧中搬来的,其中
有的是整折搬,有的稍加改编。昆剧的武戏决不是某些人信口胡言,什么"早期无武戏",
"只是用竹片比划"。稍有戏曲史常 |
|
n*n 发帖数: 456 | 33 上昆花旦梁谷音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女,汉族。1942年4月出生,原籍浙江新昌。1954年考入华
东戏曲研究院昆剧演员训练班(后改为上海戏曲学校)。师承沈传芷、张传芳、朱传茗,
专攻六旦(花旦)。1961年毕业,加入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成为该团的十大金牌之一。文
革期间,青年京昆剧团解散,下放到上海化工厂当工人。1973年调至浙江省京剧团工作,
参加《奇袭白虎山》等剧的演出。1978年上海昆剧团成立,由浙江调回上海,加盟上海昆
剧团。
回到上海后,她恢复了《烂柯山》、《思凡》、《下山》、《借茶》、《活捉》等拿手的
传统剧目,1980年创排新戏《画皮》,在温州演出,连满一月。1980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
党。1982年赴西安、武汉、北京等地演出《烂柯山》、《枯井案》。1983年赴香港演出,
主演《烂柯山》、《思凡》、《下山》、《画皮》等剧。1985年参加纪念周信芳诞辰的演
出活动,演出京剧《乌龙院》及昆剧《佳期》,荣获中国戏剧第三届梅花奖。1987年创排
大戏《潘金莲》,并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该剧由上海艺术研究所摄制成戏曲电视剧,
获全国戏曲片二等奖。1987年上半年随上海昆剧团 |
|
w*****n 发帖数: 937 | 34 没看过这本京剧,昆曲有一折,叫吟风阁-罢宴。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PbGeQfld_0/
查了下昆曲罢宴的简介。
http://www.kjcxs.cn/News_View.asp?NewsID=162
《吟风阁·罢宴》昆剧剧目。清人杨潮观作。杨潮观(1710一1788)无锡人,在任四川邛
州知州时,得卓文君妆楼旧址,建吟风阁。后将自写短剧三十二本,每剧均为一折,统
称《吟风阁杂剧》。《罢宴》为第三十一本,原题《寇莱公思亲罢宴》。本事见宋邵伯
温《邵氏闻见录》及欧阳修《归田录》、司马光《涑水纪闻》。演述宋人寇准寿辰盛宴
,高烧绛烛,府中老妪刘婆过廊下几为烛油滑倒,呜呜而哭,寇准问其故,答谓太夫人
当日百般哀苦,灯火寒窗,培育孤儿课读,今公功成名遂,夜间红烛高烧,蜡泪遍地,
痛太夫人当日之苦,竞未受享一日,不觉失声云。寇准闻之,大恸,乃罢贺宴。二十年
代,昆剧传习所经吴义生传授,后亦成为新乐府、仙霓社昆班的常演折目,由老旦马传
菁(饰刘婆)主演此戏。昆剧舞台演出本载《集成曲谱》声集八册。 |
|
i***s 发帖数: 39120 | 35 刘嘉玲
湖南卫视女星生活体验真人秀《我们来了》(原名《偶像来了》第二季)正在热播。这档节目第一季就因为聚集了像林青霞[微博]、朱茵[微博]等”女神”级人物而引发关注;《我们来了》仍延续了第一季的嘉宾风格,邀请的女星覆盖各个年龄段,从50后到90后,不过观众最感兴趣的仍是“不老女神”赵雅芝[微博]、刘嘉玲[微博]等,在节目中感受她们的优雅、她们的历练、她们身上经过时间打磨的韵味。刘嘉玲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论是聊到神秘感十足的老公梁朝伟[微博],还是自己尽人皆知的打麻将爱好,都侃侃而谈,充分满足公众的好奇心。
第一次参加真人秀的刘嘉玲,对一切都感觉很新鲜,“澳门有水舞间、有塔蹦极打拳击,苏州有昆剧表演,江南水乡游览,成都有熊猫基地、杜甫草堂、玩木偶戏……”如此丰富的体验让刘嘉玲在录制几期下来后渐渐忘却了镜头始终对准自己的不适,慢慢习惯了真人秀的模式和节奏。“我觉得还蛮好玩的。因为这个真人秀和其他真人秀不一样,是比较聚焦女性的,同时还可以推广各地不同的文化艺术”,刘嘉玲更是坦言,“青霞姐都喜欢上的节目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细数的话,《我们来了》其实不算刘嘉玲在内地参加的首档真人秀。此前...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36 文革中自杀的精英人才名单(部分105名)
最近转贴了文革中悲惨自杀的案例,我进一步去了解和思考这方面的情况。于是,就有
了下面这个名录。所谓知识精英,是指知识分子中比较有影响有成就的部分,他们是文
教、科研、艺术、医学、体育等领域的中坚和骨干。限于条件,我们还无力做全体受害
者的名录,那就先从这些人做起。这个名录是我对网上查找到的材料所作的初步梳理(
包括核实、筛选、补充),目的是让自己、也让周围的朋友,对当年运动的真相、对我
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阶层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作更多的回忆和思考。
十年文革,惨案无数,“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以千万计,有人估计其中死于自尽的
至少也有几十万、上百万之多。编制个百人名单,完全是挂一漏万之举。但是,在缺乏
全面普查、而且在有关当局压根儿不想开放档案、不想作任何认真普查的情况下,我们
这些草民也只有通过这种“举一知万”的办法,来记录历史,记录下这个万恶的年代。
梳理并编制这一名录的过程,我的心情一直是压抑和沉重的。我仿佛再次看到了当
年的恐怖和残暴。众多鲜活的生命,众多年富力强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竟然如此无奈
又如此壮烈地毁于一旦,这是多么巨大的悲哀!任何一...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53 | 37 祝江总生日快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TU3MDU1OQ==&mid=209262016&
一名老派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
2015-08-17 黄薄码
1985年的夏天,上海,江在音乐厅欣赏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当时江的头发依然乌黑,
整齐地向后梳着,看起来精神矍铄,手情不自禁地在比划着,在音乐会休息时,江充满
激情地说,一个城市的交响乐水平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彼时江刚刚上任上海市
长,主政这座曾经的东方巴黎,而在同一个夏末,8月17日,上海往东800多公里的福冈
县,苍井优出生,这一天出生的狮子男女们仿若都自带文艺气息,除了苍井优还有西恩
•潘和罗伯特•德尼罗,当然还有江。
江的乐器谱
时间倒回至1926年的8月17日,上海西北约200多公里的里下河平原,江出生在扬州当地
一个优渥的家庭。扬州城中田家巷里有一座中间带有天井的传统中式大院,房子上面有
着精美的石刻,这是江祖父一手打造的大家庭的院落。其祖父擅长诗文、书画、音乐,
尤精箫笛、昆曲、山水画,其父和几位叔叔均学养深厚,多才多艺,完善的... 阅读全帖 |
|
l***5 发帖数: 3433 | 38 我这福气,还是你提过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就张继青唱的最好,所以我给牢牢记住这个人
遇了这机会,当然得把握住......呵呵
唱柳梦梅的是国光剧团的孙丽红
大鹏剧校第五期毕业,专攻小生,嗓音清亮,台风沉稳.近来参加昆曲传习计画,并向大陆
昆剧
名家蔡正仁,沈世华,王泰祺,顾兆林等学习昆剧<琴挑>,<赠剑>,<断桥>,<写状>等经典折
子戏,为台湾优秀女小生演员.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ebRadio 讨论区 】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白先勇版的玉簪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11:58:48 2009, 美东)
上次wh提到过这个是吧? 我好像就是因为这个常来这个版的。
白先勇用苏昆同样的班底做了第二部青春版昆剧,玉簪记。去年年底在香港首演,今年
在台湾、苏州都演了。目前还没有录影传出来,不过台湾公视做了一个玉簪记台前幕后
的记录片,俺这两天刚看了,觉得有点感慨。
感觉白先勇是完全沿着青春版牡丹亭的路数在走啊,有点失望。因为五年前,牡丹亭肩
负了把昆剧传入年轻人中间的任务,有些花里胡哨或者很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过分素白也
都可接受,但是五年以后做另外一个剧,我还是期望他有些变化的。没想到他一条路走
到黑啦。
好像舞美啊、编剧啊,都还是以前的班底,就算不是也都是台湾人。怎么说呢,我觉得
台湾很多舞台剧的经验很不错,水平有的也很好,可是大多数很不适合传统戏。看看台
湾的新编京剧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很西方舞台的东西,放在台湾就还可以,毕竟他们
没有传统戏过硬的班底,可是放在 |
|
z********e 发帖数: 8818 | 40 这是我上次白先勇来写的文章。他是"青春版"<<牡丹亭>>的主要推动者。
**************
发信人: XXX, 信区: YYY
标 题: 遇见白先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1)
我这个人比较俗,爱看名人,尤其是让我比较尊重的名人。所以当初李银河我跑去见了
,这次白先勇也不愿错过。看到哥大过来的张贴,就打算那个周末进城了。
先来个简介吧,其实根本也不太了解。对他的那么多名作,一部都没看过,比如虐子,
比如玉卿嫂,再比如游园惊梦。独独在N年前,读了他的“树犹如此”,一如印字在心,
久不能忘。
那个是回忆性散文,讲他和他初中同学一直以来的友谊,从台湾到北美,
从繁华到苍凉。树儿由荣转枯悴然逝去,好友英年病重忽离人间。那种对
美好隽永的感情的珍惜和对无法抗拒的命运的无奈,在简朴的字句间,
直能渗入人心。
想象他的人,会如他的文章一样的优雅,一样的美。
2)
赶着时间去听了。先是哥大中文系某台湾籍教授的介绍。该先生极其能讲,
华丽的句子那是信手拈来,称白先勇为中国文学史上自张爱玲后最优秀的
作家。这个我姑且听之,毕竟大陆还有一批人呢。:)
然后放映一部白的介绍短篇。果然是白崇...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1 写昆曲、古诗文,很有看头。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白先勇版的玉簪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11:58:48 2009, 美东)
上次wh提到过这个是吧? 我好像就是因为这个常来这个版的。
白先勇用苏昆同样的班底做了第二部青春版昆剧,玉簪记。去年年底在香港首演,今年
在台湾、苏州都演了。目前还没有录影传出来,不过台湾公视做了一个玉簪记台前幕后
的记录片,俺这两天刚看了,觉得有点感慨。
感觉白先勇是完全沿着青春版牡丹亭的路数在走啊,有点失望。因为五年前,牡丹亭肩
负了把昆剧传入年轻人中间的任务,有些花里胡哨或者很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过分素白也
都可接受,但是五年以后做另外一个剧,我还是期望他有些变化的。没想到他一条路走
到黑啦。
好像舞美啊、编剧啊,都还是以前的班底,就算不是也都是台湾人。怎么说呢,我觉得
台湾很多舞台剧的经验很不错,水平有的也很好,可是大多数很不适合传统戏。看看台
湾的新编京剧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很西方舞台的东西,放在台湾就还可以,毕竟他们
没有传统戏过硬的班底,可是放在大陆就显得不伦不类,或... 阅读全帖 |
|
I***d 发帖数: 1023 | 42 也不能這麼說,当年的研究院和现在的研究院还是不一样的。改成学校最重要的是可以
多培养学生嘛。
八九十年代国内有成就的人跑到美国(或其它西方国家)一去不归是不少,但是我总私
心觉得未必人人都是因为资本主义花花世界迷乱了眼那么简单吧?特别是华当时在昆剧
界和舞台上的地位,感觉应该有点不一样的追求?可能这完全是我乱猜测了。
钱熠也是上昆的,上昆跑去美国最有名的就是这两个人。钱是昆三班,入上昆以后是当
时昆剧舞台上最耀眼的一个五旦,普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扛起五旦旗帜的一个人。她跑
去美国之后,蔡正仁还去她家哭,他当时是团长,亚历山大啊。钱跑去美国的背景是陈
士争回国和上昆弄了一个全本牡丹亭,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上演,然后钱就自己跑去
美国找陈士争了。同时北昆当家小生温宇航也跑去了,然后陈士争就用他们两个搞了那
个臭名昭著的林肯中心版本的三个晚上的牡丹亭。钱跑去美国应该是在上海就和陈士争
好上了,温宇航为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所以说陈害人哪。后来钱熠在美国大概也算吃了
些苦,得过抑郁症,过了好几年嫁了个美国人搞定了绿卡才算安定些。最可惜的是昆三
班最有潜力的五旦就这么没了,后来上昆的五旦戏主要是沈昳丽...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ebRadio 讨论区 】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白先勇版的玉簪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7 11:58:48 2009, 美东)
上次wh提到过这个是吧? 我好像就是因为这个常来这个版的。
白先勇用苏昆同样的班底做了第二部青春版昆剧,玉簪记。去年年底在香港首演,今年
在台湾、苏州都演了。目前还没有录影传出来,不过台湾公视做了一个玉簪记台前幕后
的记录片,俺这两天刚看了,觉得有点感慨。
感觉白先勇是完全沿着青春版牡丹亭的路数在走啊,有点失望。因为五年前,牡丹亭肩
负了把昆剧传入年轻人中间的任务,有些花里胡哨或者很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过分素白也
都可接受,但是五年以后做另外一个剧,我还是期望他有些变化的。没想到他一条路走
到黑啦。
好像舞美啊、编剧啊,都还是以前的班底,就算不是也都是台湾人。怎么说呢,我觉得
台湾很多舞台剧的经验很不错,水平有的也很好,可是大多数很不适合传统戏。看看台
湾的新编京剧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很西方舞台的东西,放在台湾就还可以,毕竟他们
没有传统戏过硬的班底,可是放在 |
|
I***d 发帖数: 1023 | 44 上次wh提到过这个是吧? 我好像就是因为这个常来这个版的。
白先勇用苏昆同样的班底做了第二部青春版昆剧,玉簪记。去年年底在香港首演,今年
在台湾、苏州都演了。目前还没有录影传出来,不过台湾公视做了一个玉簪记台前幕后
的记录片,俺这两天刚看了,觉得有点感慨。
感觉白先勇是完全沿着青春版牡丹亭的路数在走啊,有点失望。因为五年前,牡丹亭肩
负了把昆剧传入年轻人中间的任务,有些花里胡哨或者很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过分素白也
都可接受,但是五年以后做另外一个剧,我还是期望他有些变化的。没想到他一条路走
到黑啦。
好像舞美啊、编剧啊,都还是以前的班底,就算不是也都是台湾人。怎么说呢,我觉得
台湾很多舞台剧的经验很不错,水平有的也很好,可是大多数很不适合传统戏。看看台
湾的新编京剧就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很西方舞台的东西,放在台湾就还可以,毕竟他们
没有传统戏过硬的班底,可是放在大陆就显得不伦不类,或者说应该有更好的选择。不
能因为牡丹亭在模式上和影戏上成功了,就说那些编剧舞美服装舞蹈身段啥啥啥的,就
都是成功的。俺看这个台前幕后的记录片,最大的感叹就是这个。比如那个编剧举例说
,他们很费心思不知道该怎么表 |
|
m******1 发帖数: 19713 | 45 不知道你看的哪个版本,不一样的人演法也不一样,我以前看的那个很火爆的。不过,
我很少看昆剧,我完全不懂昆剧里的流派,我也不知道我看的那个是谁演的。 |
|
d**g 发帖数: 282 | 46 程十发评点全本《牡丹亭》
出梅后的上海,天是真的热起来了。
“三釜书屋”内开着空调,简雅的明式桌椅透着凉意,
更兼主人——中国仕女画大师程十发闲聊中时不时抖出个
“冷面滑稽”,令人忘暑。说着说着,闲谈中竟爆出个“
热门话题”来,那便是海内外近来众说纷纭的全本昆剧《
牡丹亭》。
上个月上海昆剧团彩排由一位美籍导演执导,并拟赴
美演出的全本《牡丹亭》时,人家自然也忘不了把程氏邀
去先睹为快。“这出戏共6场分3天演完。我是兴冲冲跑去
看,可是只看了一场,后头的戏就不想再去看了。”以脾
气好而著称的程十发竟有些忿忿然。
问其缘由,他脱口而出:“这出戏被改得像个万花筒,
原来好的东西都改没了。昆剧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形式,在
中国剧作史上仅次于关汉卿的明代汤显祖,也是一位唯美
的剧作家。我们要改这种‘四百岁’的老先生的名著要慎
重些。譬如《游园惊梦》一折中柳梦梅与杜丽娘欢合的情
节,按原本是由梦神使男女主角在梦中相遇,并以众花神
的歌舞极具艺术美地交代了事情。而现在却改成由男女主
角躲在屏风后放浪,还把衣物抛出屏风,另外再弄两个顽
童从缝中偷窥,搞得像三级片了。”他接 |
|
c*****g 发帖数: 1856 | 47 此外在『五毒戏』中还有两出武戏,它不仅有和文丑戏同样繁重
的唱 念及载歌载舞的身段,更穿插了很多轻快的小跟斗及武丑窜、
翻、跃 的动作技巧,一出是《盗甲》中的鼓上蚤时迁;另一出是《
问探》中 的探子夜不收,夜不收轻捷、机灵,手中一面『探』字
旗,甩、抛、 飞、舞,演变出很多身段来,前者,《盗甲》之时迁
自高桌的翻上跃 下轻快爽俐的动作形如『壁虎』;後者,《问探》
之夜不收左右窜 蹦,前後腾挪的工夫,也恰似『 子』的爬行.
这五出『五毒戏』是粹集了昆剧丑角之精华,也常是初学昆剧
的启蒙 戏.
其次:谈到还有丑角的唱功戏--《扫秦》,一出四十分钟的
戏,有 几十支曲子,从头唱到尾一气呵成,尽管曲子虽然极其优
美,但是剧 情却过於冷僻,再加上观众对丑角有心理上的期望,他
们等待的丑角 是妙语如珠,笑料迭出的喜剧人物,因之,《扫秦》
这出戏便成了舞 台上多年的绝响.
(站长按:最近『故都北昆之旅』,北昆将演出《扫秦》此戏)
有趣的是:有一出从头到尾无一唱句,全凭满口苏白,充满一个说
书 人,在台上说了一大段评话的《评话》.有范仲淹为配角,茶博
士为 主角的《茶访》,有显露奸巨赵文华心怀叵测的袍 |
|
n*n 发帖数: 456 | 48 嘻嘻,忘了说了,野村是老艄公,不是她的潘郎。:)
妙常虽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舞台上却是喜剧冲突,所以狂言
正好。不过也就是这样的折子里才行。若是能剧,似乎太那什么,啊,太仪
式化了些,太重了些。其实就题材、风格而言,日本古典戏剧中最接近中国
戏曲的是kabuki,不过在文学性上与昆曲不可比,与南昆的清柔宛折也相去
甚远。
这里有当时的报道。可惜了,怎么照片显不出。我也拍过,只是不太清楚。
嗯?好像链接有问题,贴在这儿吧。
*****************************************************************
“狂言”昆剧:四十年圆一梦
□高林胜冯海青/摄影报道
3月17 日晚,南京实验剧场上演了一部由日本“狂言”代表性演员野村万作
和中国昆剧名角张继青同台演出的中国传统剧目《秋江》。两种不同的艺术
形式、不同的语言自然相融,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引来满场叫好声。
然而,人们不会想到这一创意竟始于40年前。
1956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日本演出了一出京剧《秋江》。这是改编自明代
戏剧大家高濂的传奇作品《玉簪记》的折子戏,描写了道姑陈 |
|
m****a 发帖数: 254 | 49 说起沙家浜, 想起阿庆嫂,那个去了的洪雪飞。曾经看过她的昆剧,在里面演的是李煜
的小周后,就是那个偷偷date香艳的‘袜滑金钗溜’, ‘只为出来不容易,叫君恣意怜
’, eetc.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当时为什么偏要调些昆剧的去样板戏,难道江青同志对
京剧界里许多人看不上???
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