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梵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e
发帖数: 119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赞僧功德经 ZT

转这种文章还是要谨慎吧
你既然那么同意waichi的说法,那给你看个waichi的帖子
waichi贴的经文和bigfool所贴经文,意思差不多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有人喜欢净空法师吗?挺可爱的老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2 23:21:28 2008)
那文是谤僧, 转那文属宣扬谤僧事.
『 大 乘 大 集 地 藏 十 轮 经 』 卷 三
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
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
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
是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
略)、人、非人 <>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比丘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圣
贤;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
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盘正路。是故,依我(佛)而出
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
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
,或复呵骂。
>发信人: qqs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鉴别邪师说法 ?
佛说限于四圣谛相应。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者,佛不说。
杂阿含408经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
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
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尔时、
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敷座
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
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或说有常,或说无常,如上广说」。佛告比丘∶「汝
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
正觉,非正向涅盘。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
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
向涅盘。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414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汝等宿命,作何等业?为何工巧?以何自活」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论说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
a*******g
发帖数: 867
3
南传阿含经
中部37經/愛盡小經(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東園鹿母講堂。
那時,天帝釋去見世尊。到了後,問訊世尊,然後站在一旁。在一旁站好後,天帝
釋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什麼情形,以簡要地,是愛盡解脫、趣於究竟、從束縛究竟安穩、究竟梵
行、究竟終結、天人最上的比丘呢?」
「天帝釋!這裡,比丘聽聞:『一切法都不值得執著。』天帝釋!當比丘聽聞:『
一切法都不值得執著。』時,他證知一切法;證知一切法後,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
法後,凡感受任何受: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他在那些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
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
當他在那些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時,他
在世間上不執取任何東西,不執取則不戰慄;不戰慄就自證涅槃,他了知:『出生已盡
,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天帝釋!這個情形,以簡要地,是愛盡解脫、趣於究竟、從束縛究竟安穩、究竟梵
行、究竟終結、天人最上的比丘。」
那時,天帝釋歡喜、隨喜世尊所說後,問訊世尊,然後作右繞,接著就在那裡消失
了。
當時,尊者大目揵連坐在世尊不遠處。
S**U
发帖数: 7025
4
佛陀在转法轮经说∶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认为四圣谛超出梵的。如果又说外道的梵我是入解脱门,自相矛盾。
外道的梵我比四圣谛容易懂,佛陀如果悟入梵我,而对弟子说四圣谛、无我,不合道理。当弟子说佛陀教导我见时,也不会呵斥。
J******s
发帖数: 7538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须深盗法与法住智
非常赞,非常好,很深刻!!!

,也得
到自在。当时,很多国王大臣、居士也都依据佛法修行而得到利益,所以对佛教团体的
供养也
就慢慢地多起来。其他外道发现,奇怪,怎么大家都跑到佛教那儿,不要说佛教的徒众
愈来愈
多,外道的徒众愈来愈少,连供养也跟著减少。这些外道们便集合起来,共同讨论个解
决的办
法,认为需要到佛教那儿看一看,学学他们的东西,再回来自己这里运用,这样就有衣
食了
啊!他们讨论之后,便公推比较聪明,向心力也比较强的,去做这个盗法的工作,那个
人的名
字就叫须深�: �
深跟著
一群比丘们修法,过了半个月后,有位比丘对须深说∶「我们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
作已
作,自知不受后有。」须深感觉到奇怪,便向他的老师问道∶「你们怎么都没有修初禅
,初禅
修完后修二禅,二禅修完修三禅,三禅以后修四禅,却说你们的梵行已立,生死已了。
若大事
都已成办好,应该是先修初禅、二禅、三禅,最后四禅,然后才是梵行已立啊!怎么会
差这么
多呢?」结果那几位比丘回答说∶「我们确实已经得到慧解脱了呀!」须深还是很怀疑
,又去
问其他的人�: 鸢讣负醵际且谎K淙...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中部37经/爱尽小经 (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
那时,天帝释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站在一旁。在一旁站好后,天帝释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什么情形,简要地[说],是渴爱之消灭而解脱、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人天最上的比丘呢?」
「天帝释!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天帝释!当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现观一切法;现观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凡感受任何受∶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他在那些受上住于随观无常、住于随观离贪、住于随观灭、住于随观断念。
当他在那些受上住于随观无常、住于随观离贪、住于随观灭、住于随观断念时,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不执取则不战栗,不战栗就自证涅盘,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天帝释!这个情形,简要地[说],是渴爱之消灭而解脱、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人天最上的比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505.htm...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佛陀入灭,是将住持正法的责任,交给依律而住的僧团。各部律典一致说∶诸佛如来为
诸弟子制戒的最终目的,是使正法久住。
(A)摩诃僧只律
摄僧。极摄僧。令僧安乐。折伏无羞人。有惭愧人得安隐住。不信者令得信。已信者增
益信。于现法中得漏尽。未生诸漏令不生。正法得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施门。
(B)十诵律
摄僧。极好摄。僧安乐住。折伏高心人。有惭愧者得安乐。不信者得净信。已信者增长
信。遮今世烦恼。断后世恶。梵行久住。
(C)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
摄取僧。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住。降伏破戒。惭者得安。不信者信。信者增长。断现在
有漏。断未来有漏。梵行得久住,显扬正法广利人天。
(D)四分律
摄取僧。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住。难调者令调。惭愧者得安乐。未信者信。已信者令增
长。断现在有漏。断未来有漏。正法得久住。
(E)五分律
僧和合。摄僧。调伏恶人。惭愧者得安乐。断现世漏。灭后世漏。令未信者信。已信者
令增长。法久住。分别毘尼,梵行久住。
(F)巴利文铜鍱律
摄僧。僧安乐。调伏恶人。善比丘得安乐住。断现世漏。灭后世漏。令未信者信。已信
者令增长。正法久住。爱重毘尼。
http://tw.myblog.y...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傲慢的种类?zz
杂阿含56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有异比丘尼于尊者阿难所起染著心,遣使白尊者阿难∶
「我身遇病苦,唯愿尊者哀愍见看!」
尊者阿难晨朝著衣持鉢,往彼比丘尼所。
彼比丘尼遥见尊者阿难来,露身体,卧床上。
尊者阿难遥见彼比丘尼身,即自摄敛诸根,回身背住。
彼比丘尼见尊者阿难摄敛诸根,回身背住,即自惭愧\,起著衣服,敷坐具,出迎
尊者阿难,请令就座,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
「姊妹!如此身者,秽食长养、憍慢长养、爱所长养、婬欲长养。
姊妹!依秽食者,当断秽食;依于慢者,当断憍慢;依于爱者,当断爱欲。
姊妹!云何名依于秽食当断秽食?谓∶圣弟子于食,计数思惟而食,无著乐想,无
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持身故,为养活故,治饥渴病故,摄受梵行故,宿诸
受令灭,新诸受不生,崇习长养,若力、若乐、若触,当如是住。
譬如∶商客以酥油膏以膏其车,无染著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运
载故。
如∶病疮者涂以酥油,无著乐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疮愈故。
如是,圣弟子计数而食,无染著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9
由于缘受生爱,此为十二缘起中的重要环节,随观受以及它们在缘起的影响,在初期佛
教的禅修里占著核心的地位。在修习受念处时需要对任一受是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
清晰地觉察。
(廿二)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苦觉时,便知觉苦觉。觉不苦不乐觉时,便知觉不
苦不乐觉。(23)
在将受作基本的三种分类之后,进一步修习将受区分为「世间的」与「出世间的」受。。
(廿三)乐食、苦食、不苦不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不苦不乐无食。(24)
在上述受念处修习的第一步骤,是要清晰地察觉现在经验的受是乐、苦或不苦不乐受;
到此为止,仅是单纯地感知受本身,而丝毫未对其作反应。
在仅止于单纯地感知受而不去对它作反应时,必须依受的感性色调来观察,对任何现在
所显现的受,例如说「感受到痒」、「感受到兴奋」或其他感受,而不加入个别的本质
与特性。不只不受个人过去的经验内容所影响,而且是将知觉导向苦、乐、不苦不乐的
一般特性。
将受区分为苦、乐、不苦不乐三种类别的主要理由,可以藉由一部《中阿含经》来理解
,此部经指出这三种分类互不重叠。也就是说,当感受到此三种其中之一时,不会感受
到另外两种,此一情境使得修习者不可能将其中之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送 insight007 同学两段经文
杂阿含923经
调马师白佛∶
「世尊!若以三种方便调伏众生,有不调者,当如之何?」
佛告聚落主∶
「亦当杀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
调马师白佛言∶
「若杀生者,于世尊法为不清净,世尊法中亦不杀生,而今言杀,其义云何?」
佛告聚落主∶「如是,如是!如来法中杀生不清净,如来法中亦不杀生,然,如来
法中以三种教授不调伏者,不复与语、不教、不诫。
聚落主!于意云何?如来法中不复与语、不教、不诫,岂非死耶?」
调马师白佛∶
「实尔,世尊!不复与语,永不教、诫,真为死也,世尊!以是之故,我从今日,
离诸恶不善业。」
佛告聚落主∶「善哉所说。」
杂阿含915经
聚落主白佛言∶
「若然者,如来何故为一种人说法,又复不为一种人说法?」
佛告聚落主∶「我今问汝,随意答我。
聚落主!譬如有三种田∶有一种田沃壤肥泽,第二田中,第三田塉薄,云何?聚落
主!彼田主先于何田耕治下种?」
聚落主言∶
「瞿昙!于最沃壤肥泽者,先耕下种。」
「聚落主!复于何田次耕下种?」
聚落主言∶
「瞿昙!当于中田,次耕下种。」
佛告聚落主∶
「复于何田次耕下种?」
聚落主言∶
「当于最下塉薄之田,次耕下种。」
佛告聚落主∶「何故如...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1414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来点儿真格的---断
顶石凳兄的研究,俺也很感兴趣
我觉得第二篇第三篇经文整体来讲是世尊教诲比丘“为什么”或者说“如何理解”放弃
对色和识的执着,才能灭苦。
因为“无常”。说通俗一点,就是没有永恒的事物(不存在永恒的色或者识)
既然知道时间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色)和因色造成的意识或者诉求(识)都不永恒,何
苦去执着于这两种东西。真正理解和明白了这个“无常”,自然就不会执着于这两件事
物的贪欲了(于色欲贪断。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不再执着于贪欲,则
解脱了。
第三篇是接着第二篇说的,意思就是明白了这个无常,就要斩断五蕴所带来的执着谭云
。不斩断贪欲,就无法灭苦。
所以从上到下的经文,应该是让大家先要懂得和理解“无常”,然后明白为什么要断五
蕴造成的“贪欲”,这样才能“灭苦”
不过这段经文有意思的地方是(当然只是自己的主观感想)
第二段在最后提到一个人可以自证的地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
受后有。”),提到了“梵行”。梵行这个东西其实是印度教产生的,所以不知随着当
时的文化环境,世尊用了比较普遍易懂的词汇,还是说后期翻译时已经有印度教的风格
。我觉得这里应该说得是“涅槃”,所以“所作...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这么说不清楚,可否解释一下
何谓 “初入胎” ?
什么东西 “初入胎” ?
大宝积经或某经,是否有解释“初入胎”是 精子卵子相合的情况呢?
或者大宝积经或某经,是否有解释“初入胎”是 某种”神识”入胎?
何谓身根、命根、意根 ?
大宝积经是否说明身根、命根、意根这些是什么意思?
六根,
眼根、耳根 不是属于肉体的一部分, 那是属于什么?
是否有人说过眼根、耳根不是?
为何独独”意根”例外?
这是很合理的,正常人的思维,不是哪个老师说的。
另,我看过佛陀说很多次 六根(包含意根),要调伏、守护、不放逸
没看过哪部经说要”灭除”它
(我是说整个砍掉、摘除或整个消灭意思。不知你说的”灭除”是不是这意思)
可否说说看 哪部经说要”灭除”它(六根,包含意根)
(我是说整个砍掉、摘除或整个消灭意思)
六根(包含意根),要调伏、守护、不放逸 的经文
可参考杂阿含 入处相应 入处诵 修多罗
里面有许多经文 是佛法修行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从六根的角度,是如下这样修练的
------- 六根触六尘后,内观缘起法,正思维无常...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杂阿含里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的几句话,
在这作者的实例中,竟有这么震撼的效果
四圣谛中的苦圣谛,即使我自以为已经重视了,与作者相比却还是差了十万里
体会苦圣谛,则有强大的出离心,
于色厌离,受厌离,想厌离….,
作者实现了佛陀当年说的修行方法 : 味、患、离
大正藏杂阿含第5经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
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大正藏杂阿含第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
者。名真实正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
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第1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
染着。….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
则厌于色。...
诸比丘...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杂阿含里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的几句话,
在这作者的实例中,竟有这么震撼的效果
四圣谛中的苦圣谛,即使我自以为已经重视了,与作者相比却还是差了十万里
体会苦圣谛,则有强大的出离心,
于色厌离,受厌离,想厌离….,
作者实现了佛陀当年说的修行方法 : 味、患、离
大正藏杂阿含第5经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
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大正藏杂阿含第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
者。名真实正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
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第1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
染着。….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
则厌于色。...
诸比丘...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业清净
转自台大狮子吼网站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欝低迦①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
!為我說法,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
,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如上廣說,乃至「不受後有。」
佛告欝低迦:「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但於我所說法,不悅我心,彼所事業亦不成就
②,雖隨我後,而不得利,反生障閡。」
欝低迦白佛:「世尊所說,我則能令世尊心悅,自業成就,不生障閡。唯願世尊為我說
法,我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如上廣說,乃至「不受後有。」如是第
二、第三請。
想要入道,應先淨其初業,然後修習梵行爾時,世尊告欝低迦:「汝當先ⓒ淨其
初業③,然後修習梵行。」
欝低迦白佛:「我今云何淨其初業,修習梵行?」
佛告欝低迦:「汝當先淨其戒④,直其見⑤,具足三業⑥,然後修四念處。何等為四?
內身身觀念住,專精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身觀念住,
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廣說。
時,欝低迦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時,欝低迦聞佛教授已,獨...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一个大念住经的问题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杂含互印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2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大佛号的解释
佛有10种叫法,第一,叫如来,如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就是我
从天上下来,人家说乘愿再来,到人间之后证的道叫乘如实之道,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
就是成佛了,到了人间来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了。第二,叫应供,应供实际上就
是应当受人天的供养。第三,叫正遍知,正遍知是怎么修的呢?就是应知在人间我正修
正行遍知人间天上一切法,成佛了。
第四,叫明行足,明行足是什么呢?就是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就是自己知
道自己一生的情况,比如命有多长,我自己怎么样,等。很多人说宿命论,就是说我知
道自己的命,就跟着自己的命跑了。天眼明看得到一切,看得到未来。还有一个叫漏尽
明,知前世多世,知后面多世,就是说知道过去和未来,过去叫宿命通、天眼通、漏尽
通。这三明就是我们说的明行足,他们在人间完全明白前生后世,以及自己所走的所有
的路,所以他们不会走错路,他们成佛了。
实际上,这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师父要给你们解
释一下。圣行就是在人间做圣人的行为,梵行就是在人间行天上的事,天行就是所有做
的事情要跟在天上是一样的,婴儿行是什么意思呢?婴儿就是指小孩子,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与成佛(─)
缘起
末法时世“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凡夫外道不知三涂苦果之可怖,竟争相妄称已成
佛道,尽皆以佛法名相包装著外道法来笼罩众生,有心学佛的人,往往因为缺乏佛法的
正确知见而不具择法觉分,遂为各种表相所蛊惑,或被名师的邪说所诳骗,有人因而损
财失身、家庭破碎,乃至更多人随顺邪师造下谤佛、谤法、谤僧、大妄语等等重大恶业
犹不自知,实在令人悲愍。“佛教与成佛”系列文章的推出,就是要为大众概略解说佛
陀教法的整体内容:包括成佛应有的殊胜不可思议功德——函盖菩萨道五十二位阶一切
修证内涵的具足圆满,也包括三界六道的介绍、因缘果报的道理、人天乘次法等等,期
盼能为大众普遍建立起佛法的基本正确知见,而能以此检验一切人说法之正讹,则不惟
自己能不再被邪说所误导,乃至能救护家人亲友免于邪师的荼毒,成为有智慧的学佛人。
第一篇——总说
自古以来“学佛”这件事总是不断地流传著,当世间有战乱、饥荒、疾疫等等天灾
人祸的时代,“学佛”大约就只有极少数生活资财无缺者能参与;若是在富裕升平的世
代,则“学佛”就会更为普遍,而且人数也会更多。这个现象就显示了:想要“学佛”
是必须有相应的福报才行!只是,这些自称...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3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教的人类起源观---光音天人 (zt)
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人们一直也在试图解释这个问题。各个宗教
、哲学还有科学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答案。大多数宗教都持神造人的观点,而近代以来进
化论成为一般人的科学常识。那么佛教的人类起源观是什么呢?
《长阿含经卷六·小缘经第一》记载,佛陀住世时,有两位婆罗门比丘,一位叫婆
悉吒,另一位叫婆罗堕。他们以清净正信跟随佛陀出家修道,却被其他婆罗门嫌弃斥责
。因为其他的婆罗门认为在所有的种姓中,只有婆罗门种姓是从大梵天的口中出生的,
所以只有婆罗门种姓才是第一种姓,其他种姓都是卑劣下贱的;只有婆罗门种姓是清净
的,其他种姓都是污秽的。而这两位婆罗门比丘却舍弃清净第一种姓,入刹帝利种姓的
佛陀之法中修行,所以其他的婆罗门都看不起他们。
佛陀知道这件事以后就告诉两位比丘说:他们那些人都愚昧无知,却又狂妄自大。
在佛法中,不讲种姓,没有我慢之心。如果有沙门、婆罗门于佛法中持种姓之别,有我
慢心,那么他就不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告诉两位婆罗门,在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四种姓中都存在善恶生和由善恶业引起的善恶报,并不是说只有婆罗门种姓
行善业和受善报而其他三种姓全部是行恶...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5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6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身和细分意识等等都是两两相对、彼此相...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7
疑惑六:密宗的双运是否佛说?
索达吉:现在很多人对密宗有些地方不理解,我们且不说密续对此是怎样阐述
的,仅仅是显宗的经论中,对这些道理也讲得非常清楚,只不过他们没有好好学而已。
就拿降伏、双运来说,有些人觉得无法接受,在网上也常有各种非议,但这样肆意诽谤
的话,最后只能是后果自负,来世到地狱中感受痛苦。
如果密法真有过失,我们也会实事求是,不会故意隐藏。但事实上,这些过失
的确没有。例如密宗承许的“烦恼即菩提”,即烦恼在认识本面时怎么变成菩提,这在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了很多教言,你学了之后就会豁然开悟,不会有丝毫怀疑。其
实这个道理,在显宗的《大集经》、《大宝积经》中也讲过,《中观根本慧论》亦云: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只不过没有像密宗那样详细
地讲解而已。
那么,该怎么理解“烦恼即菩提”呢?比如我们有贪心的话,按照小乘观点,
它是三毒之一,对菩提是有障碍的,永远不可能成为菩提之因。但在密宗看来,依靠认
识它本体的方式,马上就可以转化成菩提。这样的教言,不仅密宗中有,显宗中也有以
隐藏方式宣说的。如《前行》中星... 阅读全帖
x***e
发帖数: 844
28
羅馬天主教會,昨天再度承認,他們查覺至少有23個國家的神父們性侵和強姦修女
據梵蒂岡,大部分性侵和強姦發生在非洲國家中,獨身牧師,因怕染上艾滋病,不願與
妓女性交易而另擇姦淫修女替代。
上週美國天主教周刊記者洩露這機密報告,教會當局不敢否認。
比較一些較近期的眾多報告中的五份,已流通超過六年,教牧要求與修女性交以交換修
女能獲取好處; 在極端例子,甚至有修女懷孕後再被迫墮胎。
第三世界非洲國家的文化狀況使婦女得屈從於男性,因此天主教神職人員很容易運用他
們神授權力和財政上特權,獲取性交好處。
這些文件指出在非洲國家情況特別嚴重,年青少女和修女被視為安全性交的目標。
教會當局,顯然,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儘管這些報告列舉眾多神職人
員犯了無數強姦和性侵案件。
案例之一,一名懷孕修女死於墮胎,另一間教會眾多教牧曾讓同教會29名修女全體懷孕。
梵蒂岡被迫承認這醜聞,正試圖淡化這事。 其發言人昨天以『地域限制』歸結問題,
並提醒記者多數修女和神父工作良好。
天主教海外發展署(CAFOD)艾滋病協調員修女MauraO'Doniohue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嚴重
性,確認修女成'安全性侵目標...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吉 祥 經-明法比丘 譯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於後夜分,容貌絕妙的天人
,光明遍照祇園精舍,他向世尊接近,親近世尊後,頂禮,站在一邊。站在一邊的天人,
請問世尊:「許多天人及人類,思考吉祥,祈求平安,請開示,最上吉祥。」
( 佛陀說:)
「1勿親近愚者,2應親近智者,3敬可尊敬者,此事最吉祥。
4住處應適宜,5昔時曾作福,6自願行正道,此事最吉祥。
7博學.8善工巧,9善學諸律儀,10口出善言語,此事最吉祥。
11孝順父母親,12愛護妻與子,13做事不雜亂,此事最吉祥。
14布施15行正道,16扶助諸親戚,17行為無可責,此事最吉祥。
18遠離.19禁諸惡,20勿飲食酒類,21不放逸正法,此事最吉祥。
22恭敬與23謙遜,24知足與25感恩,26適時聞佛法,此事最吉祥。
27忍耐及28恭順,29參訪諸沙門,30適時論正法,此事最吉祥。
31熱心與32梵行,33證悟諸聖諦,34親自證涅槃,此事最吉祥。
35雖接觸世法,心寂不動搖,36、37無憂.染. 38安穩,此事最吉祥。
若人.天遵行,處處皆不敗,隨處得安樂,此等最吉祥。」
1. 勿親近愚...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
bdbd (kakali) 于 (Thu Jul 14 06:22:59 2011, 美东) 提到:
佛在无我相经里面说色不是我,因为如果是我的,我就不会让它有病苦。 我觉得这个
论据不充分。 就好象买座房子,我不会盖房子,房子自己会漏,但是我可以住在里面
,所以它还是我的。 房子不是我,但是是我的。。。。。。
谁来开示一下。
☆─────────────────────────────────────☆
nibbana (卍) 于 (Thu Jul 14 08:34:22 2011, 美东) 提到:
经里说not self,你说的是not mine。
房子是你现在拥有的,但不是你。色也不是你。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22/sn22.059.nymo.h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11:26:54 20...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1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2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轮回的一系列问题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1:34:46 2012, 美东) 提到:
很肤浅,请不吝赐教。
1)病毒细菌按照佛教教义,也算是轮回的一种生命形式吗?
2)如果是,这些此世做病毒细菌的,岂不是不可能行善?病毒细菌只能杀生。除非病
毒细菌的善恶标准不同于人世。
3)如果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就没法子行善,那么岂不是进入了恶性循环,下一辈子更
糟?
☆─────────────────────────────────────☆
heimo (黑漠) 于 (Mon Jun 18 01:49:05 2012, 美东) 提到: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2:01:30 2012, 美东) 提到:
万一作业太多,下一辈子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尼?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杂阿含335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35.htm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
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
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
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
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
……乃至纯大苦聚灭。
杂阿含300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00.htm
佛告婆罗门∶
「自作自觉,则堕常见;他作他觉,则堕断见。义说、法说,离此二边,处于中道
而说法,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
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300经的自作还是他作,是指造业受报的是同一生命,还是不同。佛以十二支缘起答。
显示非断非常的缘起。
类似经如南传:相应部12相应35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7.htm
「比丘!凡会...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5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难逃实修双身法的下场
这一系列的节目当中我们所说的《广论》,其实是针对密宗喇嘛教他们号称第二佛
的宗喀巴,他所著作的《广论》;而他所著作的《广论》是有两本《广论》,以这两本
《广论》为起点。因此我们说明的内容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而只有半边的
《广论》,也就是说我们会针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说明;
我们将以这两本《广论》的核心内涵为主,来说明密宗喇嘛教的法义核心内涵的问题所
在。
同时我们也会举出宗喀巴,他在其他的书籍当中的说法,再配合密宗各大派当代的
首领或者号称密法大修行者,例如达赖喇嘛或者陈健民这一类的上师,或者其他密宗各
派的上师、喇嘛、大法王、仁波切、活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举证这些法王、活佛、
喇嘛们,他们公开的开示以及他们所写的书籍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举证的证据,然后
透过这些证据的举证就可以呈现出密宗喇嘛教它真正的本质。
其实他们就是以乐空双运的双身法,作为他们修行的核心内涵,这是很多人所不知
道的部分;那我们就必须要告诉大家,这个大家不知道的部分,为什么大家不容易发觉
它的底细呢?其中的问题差别是在于:喇嘛教有许多的论述,...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17566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enghuolun 俱乐部 】
发信人: fenghuolun (一只鹅), 信区: fenghuolun
标 题: [精品转载系列] 谁能相信世界上最动人的情诗出自一个喇嘛之手——六世达赖喇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8 03:25:55 2010, 美东)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8
不管声闻还是初发心菩萨,看看可能犯的错误加以避免,
已经犯的,“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如上诸重罪业”。
《虚空藏菩萨经》
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
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
何等为八。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
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
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生退没乐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
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
是故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深。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现生其土。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
犯罪发露忏悔。不堕恶趣增进善根。长养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
。。。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余人言。汝今不能乐于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罗蜜。
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速尽生死入般涅槃。
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二根本重罪。
复次善男...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杂阿含49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举罪比丘欲举他罪者,令心安住几法,得举他罪?」
佛告舍利弗∶
「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举他罪,云何为五?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非非
义饶益、柔软不麁涩、慈心不瞠恚。舍利弗!举罪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被举比丘复以几法自安其心?」
佛告舍利弗∶
「被举比丘当以五法令安其心,念言∶『彼何处得?为实莫令不实、令时莫令非时
、令是义饶益莫令非义饶益、柔软莫令麁涩、慈心莫令瞠恚。』舍利弗!被举比
丘当具此五法,自安其心。」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见举他罪者,不实非实、非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为义饶益、麁
涩不柔软、瞠恚非慈心。世尊!于不实举他罪比丘,当以几法饶益,令其改悔?」
佛告舍利弗∶
「不实举罪比丘当以五法饶益,令其改悔,当语之言∶『长老!汝今举罪不实;非
是实,当改悔!不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是义饶益,麁涩;非柔软,瞠恚;
非慈心,汝当改悔!』舍利弗!不实举他罪比丘当...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轮回的一系列问题
八正道包括两种正业。
杂阿含785经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有
漏、有取、转向善趣。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正尽苦、转向苦边。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5.htm
众生随业受生
杂阿含539经
如是,尊者阿难!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
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
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
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39.htm
不善业如火燃烧;善业清凉、无热恼
杂阿含124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烧燃法、不烧燃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27位中国历史名人谈佛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1 14:37:33 2013, 美东)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中国哲学史来看,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始终贯穿着佛教的哲学思想;而宋明理学,基本骨架也都是佛教思想;一直到近代,
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谭词同也还是秉承了佛教的思想理念来推广社会改良。
至于文学艺术领域,佛教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盂兰盆会、吃腊八
粥等民俗活动也是渊源于佛教,甚至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不知不觉地使用了很多佛教
的观念,如烦恼、世界、因缘。而佛教的道德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相当的影响,如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说,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生活准则。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历史名
人对佛教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身体力行。
1、萧衍(464——549年,梁武帝,受菩萨戒皇帝)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佛跟阿罗汉有什麽区别?
为什麽会有人有这个问题出来?因为少部分的学术界人士,他们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
样对吗?很明显这是不对的。那为什麽会有这个误解呢?因为在《阿含经》里面,佛有
提到说「祂也是阿罗汉」,所以学术界有些人士才会误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是把数学
的包含误认为等号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为杀贼,
或称为无生,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为罗汉。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
从初果丶二果丶三果丶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
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谛丶八正道,他在蕴丶处丶界里面去作观行;他
去观一切法苦丶空丶无我丶无常,渐渐地丶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
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舍寿的时候,他愿意将自己丶自我把他灭尽;
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後,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离生死轮回的苦,就直接入无馀
涅盘,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丶斯陀含和
阿那含,来...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很有道理, 不要被欲望所控制就可以了, 有满汉全席的时候当然会吃, 没有的时候
吃麦当劳也
无所谓。。。
欲望到底是什么,个人愚见 就是4食
4食的讲解,建议看看子肉经, 然后看看其他的解释
我看的是wiki, 对食厌想的诠释我觉得挺好
我想重复强调一下, 饮食中的食不光是说现代说的吃的食
对于四食,产生喜欢与贪爱,就会让识增长,入于名色,增长诸行,产生苦;如果灭除
对于四食的贪爱,就可以灭除苦[23]。
[23] 杂阿含经卷十五:“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
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
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
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
聚灭。”
释迦牟尼认为禁食、不食,无益于解脱,主张节制饮食、守护根门,去除对饮食的贪爱
[24][25],
[24]^ 《杂阿含经》271经:“若当比丘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觉悟精进,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http://www.ebusa.org.tw/?p=1411
第七选 欲令如是、不如是
经号∶33(145)[ 79]
一、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 、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知。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如实观察已,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解说
色蕴不是我,...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
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
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
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
。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
。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
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
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
.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佛告...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杂阿含906经说,因为对佛不恭敬,不学习教法,不依教修行等五因缘,佛法衰落,像
法出现。愚人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
非律,相似佛法谈得热火朝天。若是恭敬三宝,依教修行,则正法住世。
杂阿含906经
佛言∶「......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
。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
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
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
此则没。
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沈没,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
下意供养;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猗}[倚]而住;若法……若学
……若随顺教……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是名
,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沈没。
迦叶!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恭
敬...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7
犹如坚固岩,不为风所摇,
毁谤与赞美,智者不为动。
——《法句经》
为了人类的福祉,佛陀忘我地行化各地,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的信徒遍布社会
的最高层和最低层。人们对他的爱是自发的,对他的尊敬是深厚的。国王和贵族、富人
和穷人、虔诚的民众或淫女,各阶层的善男信女,争先恐后地为他服务,从而使他崇高
的使命得以成功。富者为他慷慨出钱,建筑环境宜人的寺院,信仰虔诚的贫穷者,以谦
卑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虔敬。而他却圆融平等地接受富人和穷人的供养,没有任何偏心或
偏见。不过,他对穷人或低下种姓之人施与了更多的悲悯。如同蜜蜂在百花丛中采蜜而
无损于任何花朵,他生活在信徒和支持者中,不给任何人带来一点一滴的不方便。各种
各样的供养纷纷向他飞来,而他却彻底无染无著地接受一切。
虽然他为人类服务的动机是绝对的纯洁,彻底的无我,但是在宣说和传播教法中
,佛陀不得不与强大的反对者作斗争。他受到刻薄地批评,公然的侮辱,以及无情的人
身攻击。这是其他宗教领袖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他的主要反对者就是外道之师及其追随
者。而他们的传统教法和盲目的祭祀仪式受到佛陀的公正抨击。就个人而言,他最大的
敌人就是他的姻弟和早期弟子提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这段话有好几个地方不对∶
1.「《鸯掘经》云」是出自<在家律要广集>等,不是经、律本文。
大藏经的<佛说鸯掘摩经>,可没这段话。
http://www.cbeta.org/result/T02/T02n0118.htm
2. 至于大乘版本的<央掘魔罗经>,与杂阿含的版本,有相当大的差别。自己对读一
下吧。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120_004.htm
杂阿含的《鸯掘经》,顺便贴一下。完全没有这段文。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077.htm
杂阿含1077经 (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央瞿多罗国人间游行,经陀婆闍梨迦林中,见有牧牛者、牧羊者、采柴
草者、及余种种作人,见世尊行路,见已皆白佛言∶
「世尊!莫从此道去,前有央瞿利摩罗贼,脱恐怖人!」
佛告诸人∶「我不畏惧。」作此语已,从道而去。
彼再三告,世尊犹去。
遥见央瞿利摩罗手执刀楯走向,世尊以神力现身徐行,令央瞿利摩罗駃走不及。走
极疲乏已,遥语世尊∶
「住!住!勿去。」
世尊并行而答∶
「我常住耳,汝自不住。」
尔时,央瞿...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49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轮回(梵语samsara)于诸道,互相生育而递为眷属,以
此因缘(梵语hetu-pratyaya),故所食之肉无非亲属。
二、见生惊怖,一切众生皆护身惜命,若遇食肉之人,则惊怖远离。
三、坏他信心,世间行善之人,若见僧者食肉,即生毁谤之心,以为佛门中无有真
实修梵行者。
四、行人不应食,菩萨为求出离生死,当修慈悲之行而少欲知足,故不应食肉。
五、罗刹习气,罗刹者即是速疾鬼,习气即是先世余习之气,谓沙门(梵语
sramana)于宿世中曾做过罗刹之眷属,今虽出家在佛门中,然因往昔之余习,故见食
肉者欢喜亲近。
六、学术不成,学道之人若好食肉,则污染梵行,于如来于无上圣道,出世解脱等
,不得成就。
七、生命同已,学道人应起慈心,谛观一切众生之惜命畏死与己无别,故当异护之

八、天圣远离,食肉之人,诸天圣人皆厌恶远离而不喜亲近。
九、不净所出,一切畜生以宿因不净之业,而成不净之身,其所食啖又多不净;学
道之人欲修梵行而食彼肉,则亦不净。
十、死堕恶道,食肉者必常杀害畜生之性命,恶业日积,故命终后应堕恶道。
f*******e
发帖数: 5594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与恶
杂阿含经中多次提到善法恶法,都是以断无常,离苦,灭尽为目的的,其他的一切法都
是要以这一最终目的为指导的,如果能帮助达到这一目的就是善法,阻碍达到这一目的
就是恶法。
比如:
第178经 “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断。为断无常火故。已生恶不善法当断。

第255经 “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缘着。不可念色而起嗔恚。不住身念
处。故于心解脱.慧解脱无如实知。于彼起种种恶不善法。不得无余灭尽。”
第717经 "若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者。未生贪欲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嗔恚.
睡眠.掉悔.疑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念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择
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
第726经 "莫作是言。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
第726经 "纯一满静。梵行清白。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
随从。"
第780经 "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能令未生邪见不生。已生邪见令灭。未生正见令生
。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
第1238经 “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缘自觉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
其中“断无常火”,...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