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涅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2
发帖数: 46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真堪布:今生解脱成就之法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净土法与大圆满法”。
人身难得今已得。我们已经得到了人身,就意味着得到了解脱的机会,而解脱的机
会非常的难得,千载难逢啊!今天我们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这是累生累世修来的
福报,我们若能利用这个人身,学修佛法,今生就可以解脱。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也可以说法门无量无边。因为众生的分别念、烦恼是无量无
边的,所以法门也是无量无边。其中,净土法与大圆满法是与末法时期的众生最有缘分
、最相应的法门。末法时期的众生,生命短暂,还特别懈怠,业障重,学修那些复杂的
法门很难成就。
获得净土法的成就主要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而阿弥陀佛有这个愿力;获得大圆满法
的成就主要靠上师的甚深窍诀,主要靠他力——但光靠他力也不行,还要靠自力,但主
要是靠他力。这两个法门都是最捷径,也是最方便的法门。
现在的人都找捷径,这两个法门是最最捷径的法门,没有比这些再捷径的法门了;
这些也是最最方便的法门,没有比这些再方便的法门了。大家若真心想解脱,想成佛,
就要学修这两个法门。
上师如意宝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与涅槃
释印顺对佛法错误认知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他对涅槃法和缘起法都分不清楚、理
不明白,而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否定了涅槃法——第八识如来藏。譬如释印顺他在《
中观论颂讲记》中说:【佛说的生死与涅槃,都建立在缘起法上。】2 释印顺这样说是
有严重问题的!如果生死与涅槃都是建立在缘起法上,那他前面所举《俱舍论》中说的
“若胜义法,唯是涅槃”就应该改为“若胜义法,唯是缘起”才对。那接著就要再进一
步来探究所谓的“缘起法”是因何而有这个缘起法?如果“缘起法”是本来就有的,那
么这个“缘起法”本身就应该是非缘起了,也就不该名之为“缘起法”。释印顺认为:
“执有生死外的常乐我净的涅槃,那就是‘增上慢人’了。”所以他认为涅槃“不过引
诱初机,劝舍生死入涅槃,岂真的有可舍可取!”因此他在《中观论颂讲记》的〈观缚
解品 第16〉己2 示正义中,解释 龙树菩萨的这句偈颂“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 实相
义如是 云何有分别”说:生死与涅槃,系缚与解脱,这不是截然不同的两法。
生死就是涅槃,系缚就是解脱,“不”可说“离于生死”之外“而别有涅槃”,也
不可说离系缚之外,而别有解脱。因为在诸法“实相义”中,一切平等...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5
第四章 有關急證精神的探討
關於急證問題,印順法師持否定的態度,而現代禪則給予完全的肯定。這個問題之
所以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最初是源於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先生對印順法師的批評性評
論。他說:「至於,大乘佛教的本意果真是『人乘的菩薩行』?以及重視修證的禪者是
『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嗎?我認為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而已。」對此,印順法師
並不認為自己批評禪宗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是「個人的看法」,相反,他認為李
元松先生對他的批評沒有道理。印順法師說:
他(李元松)也不同意我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他自己卻說:「臨濟與德
山,都是禪門的天王巨星,死在他們手下,證得阿羅漢的不知凡幾」。原來禪門所證得
的,是阿羅漢,這不是聲聞乘──小乘的聖果嗎?這是現代禪的新解說,在古代禪師們
,怕都說是「見性成佛」的。我曾說:禪宗是「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現代禪批評說
:「那是印順法師個人的看法」。不過事實確是如此,禪師們是證阿羅漢的,那就與我
見解相同了!
這就是說,雙方都肯定印順法師的確認為禪宗的行為是「小乘急證精神的復活」,爭論
點僅僅在於這個主張是不是正確的問題。對此,印順法師最初立論的出發點...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
GWZW (GWZW) 于 (Thu May 3 17:39:31 2012, 美东) 提到: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
runsun (runsun) 于 (Thu Nov 1 03:44:00 2012, 美东) 提到:
修者从本质上了知到,一切有为法每次重新生起后就坏灭掉。发展到行舍智后,禅修者
就能觉知到一种超越生灭现象的状态。这意味着他已经超越行法倾近了涅盘。行法和涅
盘是完全相反的,两者是不相容的。一者存在,另一者就消失。没有生起的地方,那里
就是涅盘。相反,有生起的地方,那里就没有涅盘。(这如同)在黑暗中无法看到光明
,在光明中也无法看到黑暗。
Meditators know inwardly that every conditioned thing comes up afresh every
time it dissolves. As knowledge of equanimity about formations (sankhārupek
khā ?āna) develops, the meditator becomes aware of a state that is beyond
the ph...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盘丶种种相性非性涅盘丶
自相自性非性觉涅盘丶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是名诸外道四种涅盘;非我所说法
。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盘。」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此谓第一丶「诸法有自性」之非性涅
盘;第二丶「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盘;第三丶「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盘;第四丶
「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盘;非我释迦牟尼所说正法
。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馀涅盘。》
诸外道辈,於无馀涅盘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是,
於涅盘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对谁
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盘经》四十卷中,亦
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析辨
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至踵
随六师外道之後,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能
令闻者易於解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自性非性涅槃
楞伽经云: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
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
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此谓第一、“诸法有自性”之非
性涅槃;第二、“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槃;第三、“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槃;第
四、“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槃;非我释迦牟尼所说
正法。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余涅槃。》
诸外道辈,于无余涅槃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
是,于涅槃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
对谁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中
,亦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
析辨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
至踵随六师外道之后,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
,能令闻者易于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11
關於涅槃的迷思(Confusion about Nibbana)
有許多關於涅槃的討論,整本書都在討論涅槃的也不少。有些人認為:涅槃之樂是一種
特別的身心狀態。有些人相信它存在自身之中;有些人說:當身心寂滅後,所剩下的便
是永恆的安樂。
有些人也許充滿懷疑,他們說:「如果涅槃是身心的寂滅,怎麼會有東西留下來讓人體
驗呢?」不經由感官而體驗到的快樂,教人難以想像。對沒有禪修經驗的人而言,這本
書中所討論的,就像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只有親自體驗過涅槃的人,去談論它才有說服力。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可談
,曾禪修到有涅槃經驗的人,會對此感到熟悉。
有些人認為:涅槃是某種特殊的名或色。其實不然,有四種巴利語稱之為勝義法(
Paramatta dhammas),前面曾經提過,是指不經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或思考
而能直接體驗的實相。這四種勝義法分別是:色法(material phenomena)、兩種心法
(mental phenomena):心本身,和每一心剎那與心俱生的其他心所,以及涅槃。因此
涅槃是不同於色法,也不同於心法。
第二個錯誤的觀念是:涅槃是名法和色法寂滅後...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3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涅不二
“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
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大乘起信论》卷1)。
必须先满足十信位,接著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每一度都得在外门
广修万行,要这样修上来一直到了第六住位才能熏习四加行,现观五蕴空、十八界空而
断我见、断三缚结,之后再去参禅,当找到如来藏时,才敢承担起来,般若智慧才会开
始出现,这时才能说是第七住位的菩萨,才是真的进入内门,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
但是这个时候对于这位已经开悟明心的第七住位菩萨来说,就已经懂得很多了吗?
当然不是,只能算是少分中的少分。因为此处论文中所说的法身菩萨是指初地以上的菩
萨,初地所知都还算是少分,第七住位菩萨的智慧,相对初地菩萨来说,距离还是非常
遥远,是只有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般若总相智而已,连后得无分别智都还没有或还不
具足,更谈不上初地以上的道种智了。因此才说刚悟的七住位菩萨的智慧更是少分了,
正是少分中的少分。虽然开悟明心后,相较于凡夫来说是已经有般若智慧了,但是所知
只不过是极少分而已,还有很多的法,譬如第二转法轮的般若别相智...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15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8
两年前写的帖子
====================================================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在五蕴之内,也不在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
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
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
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
,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
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
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9
宗萨钦哲仁波切珍贵开示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0
本文较长,能看到,就是缘份,请一定珍惜在这个急躁时代的珍贵开示,让自己的心静
下来,请一定耐心读完,阿弥陀佛。
———————————
——这个世界是你自己的一个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脆弱的。
——当你认为一个人是具备了慈悲的,另一个人是接受慈悲的,你自然就已经产生了高
下的分别。这种慈悲是宗教式的慈悲,当然,它也是很有力量的,但是这种慈悲要让你
成佛的话恐怕不太容易,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平等。
——当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是菩提心,它很有效。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在他的见解里,在他的概念里,所有的众生都成佛了。
——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
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
——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
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
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
修心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我没有什么新的话要讲,要讲的都是那些佛教的老东西,旧的很简单的东西。我
们要用的这本书是...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650
21
simple but profound!
四法印,又作四法本末、四忧檀那(梵uda^na )。
四法印乃显示诸法真理之四标印,可作为佛教特征之四种法门。即:
1. 一切行无常印
2. 一切行苦印
3. 一切法无我印
4. 涅槃寂灭印
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alcoo.com/works/film/video/zongsa.html
和仁波切的生平介绍
在线观看
http://video.sina.com.cn/v/b/31137470-1579758281.html
http://www.56.com/u51/v_NTA2MjA5ODQ.html
宗萨仁蒋扬钦哲波且北京大学佛学演讲 (文本)
第一场 2007年3月15日 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
现场翻译:姚仁喜
仁波且想要,谢谢王守常教授刚刚的介绍。不过他也很担心王教授的简介,提高了每一个人对仁波且的期待。
仁波且说很抱歉他有一点分心,因为他有一点害怕。能够来到这里跟大家说话是一个非常大荣幸。来到这个世界级的学府跟大家说话是很大的荣幸。
仁波且旧闻北京大学的大名、盛名和所有的光荣历史,从来没有想...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5章 沩仰法脉
第5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
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子八十八人。”其徒以江西南昌为中心,分布于潭州
(长沙)、朗州(常德)、沣州(沣县东)、池州(安徽贵池)、杨州、常州、越州(
绍兴)、泉州(福建)、杭州、处州(江西赣州),韶州(广东韶关)、鄂州(武汉)
、随州(湖北隋县)、荆州(沙市)、襄阳(襄樊)、唐州(河南泌阳)、两京等地。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坊)人。于资州唐和尚处
寂门下削发,受俱于渝州圆律师。曾师事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禅诵
于抚州西里处州龚公山,悍戾之徒,无不受感化。又得刺史裴公的信奉,闻名于世;大
历中路嗣恭连帅请其至“里所”,贞元四年(788)坐化,春秋八十,长元元年(8
21)谥大觉。权德舆碑文载,道一最后之说曰:“大抵去三就一,舍权以趋实,示不
迁不染之性,无差别次第之门。”常曰:佛不远人,即心而证;法无所著,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3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ak-khandha)。于(阿毗达摩)论教,诸究竟法则归纳为四种类别。首三
种──心、心所与色──包含了一切有为法,
经教里的五蕴相等于这三种(究竟法)。识蕴(vibbana)在此列为心(...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4
第六章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
這裏所說的合法性與世間的法律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指是否符合佛法。印順法師人
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應該說,現代禪方面早就觸及到了,並一再質疑人間佛教思
想的內在矛盾。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現代禪方面並沒有將其提高到是否符合佛法的高
度來加以探討。我之所以將其進一步提升為合法性問題,是因為我從印順法師的著作中
發現有大量的違背佛法的論斷,而其不少論斷都是同其人間佛教思想息息相關的。對此
,我們將著重探討兩個問題:第一,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內容是否符合佛法;第二
,「人間佛教」這一概念是否符合佛法的精神。我個人認為:澄清這兩方面問題,對於
今後佛教的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節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的內容是否合法
印順法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在實踐上的主要內容,根據印順法師自己的說法,是三
合一的人菩薩行,即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同時具備而做利益人群的事業。由於這裏
實際涉及的是行為主體、發心和行為實踐,因此,我們將從心、行與人這三方面來加以
探討。
有關人間佛教的發心,印順法師說:「修學人間佛教──人菩薩行,以三心為基本
,三心是大乘信...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5
無餘涅槃是「無餘」個甚麼?
一不信有無餘涅槃!二不知無餘涅槃是「無餘」個甚麼?
諾,就優待你一次吧!業種如來藏一題暫歇一回;看清楚,只是一回!
底下兩題就請您好生想想先吧!反正認真算來,兩題本自亦是同一題!
●到底有沒有小乘阿羅漢所證之「無餘涅槃」?
●若沒有,斯則經上所說有誤!然「無餘涅槃」見於經論處處, 非有誤也!
●若有,無餘涅槃的無餘,到底是在「無餘」個甚麼?
經論皆說:無餘者,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切生滅緣起法,「盡滅無餘」!
●到底有沒有「阿羅漢滅盡五蘊十八界,證無餘涅槃」?
●到底無餘涅槃的無餘,是「無餘」個甚麼?
ps.
●五蘊十八界既然盡滅,為何不是斷滅?( 為何佛教涅槃不同於斷見外道?)
●阿羅漢證無餘涅槃;
無餘涅槃中,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一切生滅緣起虛妄法,無餘盡滅!
能生五蘊十八界之如來藏識卻是本自不來不去,不生不滅,如如獨存!
此即大般涅槃經所說「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現前!」
亦即小乘雜阿含所說「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乃名涅槃!」
●小乘阿羅漢須滅盡十八界一切生滅緣起虛妄法,方得證入無餘涅槃!
...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6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116
27
邪师萧平实独创魔法名词“入胎识”(之十三)
——撕下“神我外道”画皮之萧邪瞎扯“十因缘”
“无实不坚固 无有我我所 于此苦阴身 大智分别说”——释迦佛陀
拣魔辨异X32:
对《杂阿含·二八七经》解释时,★邪师萧平实:“‘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
能过
彼,谓缘识名色……如是纯大苦聚集。(这里只作十因缘的逆观而推知名色由本识生…
…)
’”(《阿含概论》P187)悲智注:括号中的话是邪师萧平实特意加注的。
★邪师萧平实:“本识入胎识(如来藏)”(《阿含概论》P139)
邪师萧平实擅于穿凿附会,只要见到“识”字,就肆意曲解,努力往其独创的魔法
名词
“入胎识”上靠,历数已经扒下的十二张“入胎识”画皮:外识、识界、识神、本识、
本心
、不系识、取阴俱识、阿赖耶识、第八识、真我、如来藏、第一因等等,皆非子虚乌有
的不
坏“我”。
近两千年来,魔王使化身伪菩萨,大肆编造邪说,极尽惑乱、践踏真大乘法之能事
,可
谓无所不用其极。邪师萧平实亦复如是,仅其魔子一人十数年间所独创魔词与邪说就已
数不
胜数,像法以降又何止千年,万千魔使所篡造的相似伪经谬论真可谓浩若烟海。
邪师萧平实瞎扯之“十因缘”,又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8
嗡索德!
空性法身原始基法界,显出任运身与智慧相,
此地再显永恒金刚身,顶礼喇嘛曲央绒卓尊。
人生所欲世间八法弃,知足圣财庄严头陀行,
避世瑜伽行者讲修幢,利益有情灌顶传承宝。
八万四千法门之首乘,遇者解脱光明大圆满,
心宽意安不应住之事,圆满事业成就虹化身。
一通百通智慧登悉地,密乘金刚心要殊胜法,
具足六点不共正等觉,浊时显示修持得正果。
空性本来寂净无分别,无明惑故显示习气相,
证悟自解本性瑜伽士,功德传记明镜台在此。
相传雪域藏地是观音菩萨为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而显现的刹土。那时雪域还没有人类,
观音菩萨化现出猿猴,和住在附近的罗刹女两人结合,生下了六个孩子,才使西藏有了
人类。
从此,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不断显现化身转世为人降临到这个神秘的刹土上,传播佛法,
利益众生。
公元八世纪中期,文殊菩萨的化身—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法师、莲花生大师来藏,才
使佛法特别是被誉为九乘教法之巅的大圆满密法,真正在藏地扎下了根。
大圆满密法是原始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的心髓法门,依此法门如法精进修持者,临终时肉
身全部化为光明融归法界,即究竟成就圆满的果位——法、报、化三身佛。
在雪域藏地,由莲花生大师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萨迦派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0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三轉法輪之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
什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
是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第二期是無我法印的開顯,第三期是涅槃法印的開顯:我曾這麼說,但大有 語病,容
易起誤會。要知三法印是依緣起的生滅與寂滅而說的,法印有三,生滅 與不生滅,卻
只有二義。性空大乘的空寂,是我空、法空,是人無我與法無我, 這自然是無我我所
的開顯。但一切法空,就是諸法寂滅性,這就是涅槃;在諸法 本空上,顯示諸法本寂
滅,所以空也就是涅槃寂靜印的開顯。在同一的性空中, 顯示無我與涅槃二義。這第
一、法印有三,生滅與寂滅只有二。諸法無我是遍通 的,從生滅邊說,無常是相續中
的非常,無我是和合中的非實。從寂滅邊說,無 我約所無說,寂滅約所無的當處說。
性空行,就是從無常的非實自性中,離自性 而見空寂。第二、在聖典中,涅槃是不許
擬議的。因為一切是有餘的,是世間的 [P192] ;如用世間的去作著相的描寫擬議,那
就必然要神化。他只能從無常無我中去體 現,要加以言說思惟,只能說空、無、非、
不、離。第三、無可說明中的說明, 不出二途:生死是此有故彼有;所以涅槃是此無
故彼無,就是無性空。無自性空 ,自性涅槃,這是用實有非有的空來顯示的。又,生
死是此生故彼生,所以涅槃 是此滅故彼滅,就是寂滅。以生滅...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须深盗法与法住智
释悟因
◎须深,就靠你了!
另外还有个例子。当年佛陀带著弟子们修行,弟子们都在缘起法中,得到佛法的安住,也得到自在。当时,很多国王大臣、居士也都依据佛法修行而得到利益,所以对佛教团体的供养也就慢慢地多起来。其他外道发现,奇怪,怎么大家都跑到佛教那儿,不要说佛教的徒众愈来愈多,外道的徒众愈来愈少,连供养也跟著减少。这些外道们便集合起来,共同讨论个解决的办法,认为需要到佛教那儿看一看,学学他们的东西,再回来自己这里运用,这样就有衣食了啊!他们讨论之后,便公推比较聪明,向心力也比较强的,去做这个盗法的工作,那个人的名字就叫须深。
◎禅定不用修很深,也能解脱?
须深身负重任,来到佛教的僧团,请求出家。于是须深剃度、受戒,也接受修法。须深跟著一群比丘们修法,过了半个月后,有位比丘对须深说∶「我们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须深感觉到奇怪,便向他的老师问道∶「你们怎么都没有修初禅,初禅修完后修二禅,二禅修完修三禅,三禅以后修四禅,却说你们的梵行已立,生死已了。若大事都已成办好,应该是先修初禅、二禅、三禅,最后四禅,然后才是梵行已立啊!怎么会差这么多呢?」结果那几位比丘回答说∶「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Mon Jun 11 12:49:47 2012, 美东) 提到:
解脱,涅槃,其实就是不存在了。大家为什么要追求“不存在”呢?
解脱,就是没有自我这个边界了,就是“全存在”了,就是全部了。
但是这个全部形式的存在,打个比方吧,孙悟空在一个房间里,他要变成“全存在”的
形式,也就是桌子里有他,他就是桌子;凳子里有他,他就是凳子;地板里有他,他就
是地板;空气中有他,他就是空气。。。
也就是说,“全存在”这个存在形式,就等于是“不存在”了。因为存在的特征性没有
了。
要知道,自杀并不能消灭自我,所以还要继续轮回。但是涅槃是彻底达到“全存在/不
存在”了,所以想找也找不到了,所以不会轮回了。所以涅槃也可以认为是最彻底的躲
猫猫,是最彻底的”自杀“。
大家确定你追求的就是这个解脱吗?
想起了一个经典的笑话:Everyone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 one wants to
die.
:)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4
死后必有所依 ?
我们常常听到修行的人这么说:「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
此类人所悟的法其实不真,不是真正明白佛法中解脱慧的『我见』,其实還是外道见
也。
事实上是, 一念无明(见惑及思惑)若还未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
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
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
《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故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
涅槃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
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唯识学中所说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
祂们自己之执著断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捨自我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
三界生死。
佛门中未真正明白涅槃出生死之道理的学人,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尚
执「我见」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
不符佛陀经典的。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1:06:22 2011, 美东) 提到:
runsun 的看法我大概了解了一点儿:涅槃与我们的根尘世界不一不异,不离不合,不
相在。而且无余涅槃是一种“无为”状态,不会起意干涉我们这个世界;起意,是神我
特征。(大致印象如此,如果不对,请runsun纠正)
请问修习南传的师兄,这个看法是南传公认的吗?
这个涅槃的状态存在吗?
当凡夫流转于无明时,涅槃转还不是不转?或者说,某人五蕴未熄时,佛的涅槃境界对
此人有还是没有?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14 01:56:26 2011,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14 02:05:55 2011, 美东) 提到:
“人五蕴未熄时...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357
36
寺院講堂的教師或講者只談到死後才得涅槃,然而在三藏教典裡,我們並沒有發現這
種說法。有的是「現證涅槃」(行者親自體證的涅槃sanditthika -nibbana)與「現法
涅槃」(此時此地的涅槃ditthadhamma nibbana)。在四色禪(rupa-jhana)和四無色
禪(arupa jhana)中,所經驗到充滿喜悅的意識狀態,就是「現證涅槃」或「現法涅
槃」。但就目前要討論的主題來說,可以將前兩者解釋為涅槃的前體驗,它們擁有涅槃
的滋味,但不等於真正的涅槃。因為那種狀況是不圓滿、不究竟的,稱為「現證涅槃」
和「現法涅槃」(泰本巴利藏第23冊,475頁)。
還有比這些更好的說法,在一次場合裡,佛陀描述了貪、瞋、癡的止息為「直接體證(
sanditthikam),當下可以得到成果(akalikam),請大家一起來看(ehipassikam)
,向內觀照(opanayikam),智者親自體證(paccattam veditabbam vinnuhi)」,這
些措辭意味著一個活生生能明瞭、感覺、體味到涅槃的人,可以呼朋引伴同來欣賞他的
發現。如此清楚地顯示他還沒有死,而他的內
G**W
发帖数: 1865
37
二乘无学不证涅盘
不懂佛法的人也许要问:「既然是本来就有,为什么要我修行以后才能证得?」那我们
这里就要来说明:「二乘无学证得解脱果,而不能证得涅盘。」外面的人听了就会说:
「这个萧平实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既已证得解脱果,怎么说他不证得涅盘?」但当我
跟诸位说明以后,你们就会知道我说的才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先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诸位就容易了解了。八识
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能做得了什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八识心王来说明探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什
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是
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透过见...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所謂"法義辨正"的真實義
何谓外道 ? 何谓内明 ?
第一种外道是人间道。譬如各种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法,或世间的艺术。茶有茶
道,剑有剑道、书法有书道,各种不同的琳瑯满目的道,非常多,这也是道。学问家做
学问的诸子百家等也是道。有人专门研读诗词,有人专研古文词,各不相同。有人专门
研究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那也都属於人间的道。还有中国儒家所谓格物致知,修齐治
平这些儒学也是人间的道。
第二种外道是宗教之道。譬如各种鬼神祭祀之法,如何求神问卜,道家的练丹练气,
羽化飞升之法。又譬如世间各种宗教裡面,有的修不死神仙之法也是外道。有人专门行
善,求生天堂之天道,这也称為外道。有人专门做神学研究,或佛教中专门做佛学研究
而不实践,这也是人间的属於宗教的道,因為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
有人虽然信佛学佛,每天三柱香点燃举起,就想求佛菩萨给他什麼?虽然名為佛子,
其实是外道。有的人参禪打坐目的是求神通;神通是心外之法,是妄心妄识裡面的法,
不离五尘境,是求三界之中的有,是心外求法,也是外道。
什麼是内明?这就要讲三乘内明的不同。声闻道是内明,缘觉道也是内明,还有菩萨
道也是内明。所谓声闻道是依照四圣諦的知见,藉著八正道的...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贴:金刚禅法讲义-A
原贴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3.html
佛学精通----金刚禅法讲义
深入篇-------金刚禅法讲义(6.0版)1
1.什么是禅
佛教里有句重要的话:教是佛的口,禅是佛的心。我们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什么是禅
。佛讲般若类经典,用了22年。佛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核,就是《大般若经
》,有600卷。《大般若经》里最精华的部分,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五千字左右
。再往简化里说,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讲的,二百多个字。这部经的
含义再浓缩,就是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再
简单地讲就是:佛的智慧。或者就是“佛智”两个字。再少一点,就一个字,那就是“
禅”。这个禅,就是我们众生内心的佛性,在我们内心,每个人每个众生内心,都有。
实际上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能用到这个佛性的功能可能很少,不到亿分之一。一切佛的
智慧德能,就在我们内心里面。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时也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
具如来智慧德能,只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佛性是我们本有的。举个例子
,比方说你...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41
对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之说,就内教四大宗派亦有所不同,此处故应先分小乘大乘的观
点来说明之,先说小乘观点,后说大乘观点。
先说小乘观点时,此小乘中说一切有部、经部皆是承许涅槃是无为法中的择灭无为
所摄,此无差别,而其差别就在于,说一切有部主张涅槃是非遮,而经部则主张涅槃是
无遮。
然事实上说一切有部说遮法皆是非遮,故于说一切有部中不许有无遮之说。
而经部则是主张遮法中有非遮和无遮二种,此二种遮之名数同大乘所说;经部说非
遮和无遮之差别在于,直接遮掉其法时是否还能不能从其法中直接引出,或间接引出,
或有机会引出立和遮上,来区分非遮和无遮的差别,如非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尚能引出
其法中的遮或立的;而无遮则不然,无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不能引出其法中的遮或立,
有机会引出也没有的,故非遮和无遮有此差别,
譬如说:“天授肥者白天不吃饭”之此声是为非遮,而“婆罗门不饮酒”之此声是
为无遮。
如说:“天授肥者白昼不吃饭。”是由于说其声从亲排除自之所遮词中疏引出余法
非遮和立随一之遮。由于讲说:“天授肥者白昼不吃饭”之此声从亲排除其之所遮白昼
吃饭中疏引出夜间吃饭,而
f****2
发帖数: 311
42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藏密问答录”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印顺法师一直主张复归印度大乘,他对中国化的台、贤、禅宗等宗派颇有看法,认为
其所标榜的“真常唯心论”虽渊自一类大乘经典,但“融摄世俗的方便更多,也与婆罗
门教更接近”,乃为佛教受婆罗门教梵我一如论影响的产物,并非纯正佛法。他不仅以
考据化的治学方法对这些宗派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批判,又在《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等
文中大肆攻击了密法。他称密教乃“即鬼神崇拜而达于究竟”,指认密教的双身法、极
端尊重上师等是渊出自婆罗门教,并讥讽密教修法时自观为佛“无异乞丐妄称国王”。
他更进一步“怒斥”密教为“实行则迷信淫秽,鄙劣不堪,可谓无益于身心,无益于国
族,律以佛教本义,几乎无不为反佛教者。”……
从上引文字中,我们似乎已能感觉到印顺法师以佛教正统自居,对密法恨不能一下剿灭
尽净的决绝态度。但就是在这种表面化的慷慨激昂的态度中,诸多缺陷同时也悄然浮出。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个教派的
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更没有在
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杂阿含49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举罪比丘欲举他罪者,令心安住几法,得举他罪?」
佛告舍利弗∶
「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举他罪,云何为五?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非非
义饶益、柔软不麁涩、慈心不瞠恚。舍利弗!举罪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被举比丘复以几法自安其心?」
佛告舍利弗∶
「被举比丘当以五法令安其心,念言∶『彼何处得?为实莫令不实、令时莫令非时
、令是义饶益莫令非义饶益、柔软莫令麁涩、慈心莫令瞠恚。』舍利弗!被举比
丘当具此五法,自安其心。」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见举他罪者,不实非实、非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为义饶益、麁
涩不柔软、瞠恚非慈心。世尊!于不实举他罪比丘,当以几法饶益,令其改悔?」
佛告舍利弗∶
「不实举罪比丘当以五法饶益,令其改悔,当语之言∶『长老!汝今举罪不实;非
是实,当改悔!不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是义饶益,麁涩;非柔软,瞠恚;
非慈心,汝当改悔!』舍利弗!不实举他罪比丘当...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4
見過不少愚痴的人,得少為足.不信因果,不過不能怪你,善根不俱足,信根不俱足,被人誤
導故,
『世亲菩萨
这篇教証的贴文, 举証说得很明白 !
BY : RFZC
因近几十年来, 不断有所谓修习佛法的弟子诽谤大乘妙法, 诸如大乘非佛说啦, 如来藏
妙法为外道, 攻击唯识等. 其中常有人引用世亲菩萨所著《俱舍论》中的论点抨击大乘
法所述如来藏。如引用《俱舍论》卷六所说:“一因生法,决定无有。” 来说于佛法
中并没有如来藏这样的一切法等依因, 没有第一因.
这样诽谤大乘佛法的人, 其实不了解 世亲菩萨回心大乘前所造《俱舍论》,并未完全
符于佛陀圣教,彼时只知小乘罗汉法而不信大乘法,所以曾譭谤大乘法。后来其兄圣无
著菩萨施设方便而令知大乘法的殊胜,才知小乘法并非是究竟,所以后来回心大乘。
世亲菩萨在瞭解诽谤大乘的极大过失后,欲割舌以谢其罪。圣 无著菩萨乃劝其言:「
你用口舌谤法,难道将舌割去就能消去此地狱罪业吗?你应该以谤法的口舌用来讚叹你
先前所诽谤的大乘法,并加以注释、弘传,用这样的方法来忏悔先前的罪过」。世亲菩
萨听从圣无著菩萨的建议,所以不断注释且弘传大乘妙法,终成「千部论主」。 世亲...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5
顶礼南师!师兄过谦。
我们学佛是学习佛的慈悲和智慧。以下是索达吉堪布的一篇开示,和师兄们共勉。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问(10):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
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如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的著作中
,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向往,对密宗非常崇
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拜。事实上,我对这
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包含着
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的一切法门,一切教
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想?
答:首先必须指出一点,学术界的一些人对藏传佛教基本持否定态度,包括印顺法师和
圣严法师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密法提出非议,这种种看法、论点、著述乃至行为都是出
于对密法教义缺乏深层理解而致的错误甚至危险的言行。他们对密宗的轻率否定,不论
在教证还是理证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在圣严法师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中,有这么
一段话:“《大日经》是密教理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旁白:二千五百多年前,人天云集,法会庄严,释迦牟尼佛以微妙音声告诉大众:
我涅槃之后五百年,大乘佛法将开始流布,由天竺传到东北方的震旦;文殊师利菩萨长
久以来,一直住锡在震旦中国的清凉山教化大众,无量菩萨眷属追随著祂,到那时候,
将有许多善男子、善女人一起来拥护大乘佛法。
震旦即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世代农耕,个性纯朴敦厚,知足常乐,一切大众广
受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熏陶,普遍知道礼义廉耻,自然向往君子德行;往往有德者登高一
呼,便能上行下效,风俗为之丕变;如是尊重有德的华夏民风,便能敬重大乘贤圣,如
实信受大乘至理,而与大乘佛法相应。
陈正源老师:由于儒家提倡孝道,使得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以孝传家,成为最重视
孝道的民族,这正好吻合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孝女光目救度母亲的经教所阐扬的
孝顺心,而佛教依众生无始劫以来,除非解脱入涅槃之外,必定都是在三界六道当中,
一世又一世地流转生死的事实,进而了解到一切有情无始以来,都曾经是自己的父亲或
母亲,因而将这种对父母的孝顺心推己及人,所以在佛教出家、在家菩萨戒中,佛陀一
再耳提面命教诫弟子们,对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应该要如同自己的父亲、母...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