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王舍城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Y**u
发帖数: 5466
1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基扫盲:佛教
佛陀的教化工作
传道的开始
佛陀初转法 轮,是在鹿野苑向五位苦行者,说了解脱法门,允许他们成为弟子,并称
“善来比丘”,他们便成了自然得戒的比丘弟子。在此五人之中,以阿若陈如的悟性
最快,听了佛陀的教法之后,随即证到了阿罗汉果,其他四人,也在不久之间,证了阿
罗汉果。
度了五位比丘之后,接着又在波罗奈斯的近郊,开始了佛陀的公开教化。那是由于一位
出身高贵的青年,耶舍的从佛入道,他的亲友数十人,也加入了佛教的僧团。满慈子、
大迦旃延等人,也于先后舍离外道,进入了佛法。他们在鹿野苑中,度过了第一个雨季
的安居生活,也就是在五个月之后,包括几位在家弟子,已达六十人之多。而且,佛教
的僧团之中,固然欢迎高等阶级的婆罗门族,同时也欢迎最下级的贱民出家。在听法之
时的位次尊卑,是依出家的先后,不依在俗的种族阶级,也不依年岁的老幼。
可是,佛的教法,不限于佛陀来宣说,而是更盼佛的弟子们,将各自所闻所知所见的佛
教法门,向广大的人间社会,作普遍和深入的阐扬。故在第一个雨季的安居生活终了,
佛陀便对弟子们说:“比丘们!我已脱离了人天的一切束缚;你们也是一样。比丘们!
为了许多人们的幸福和利益,去游行吧。...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四、结集三藏
(一)为正法久住
佛陀作为佛法的创觉者、觉行圆满的大智者,而成为僧团的当然领导者,引领具
足善根的众生走向解脱的彼岸。但色身无常,佛陀年届八十,也垂垂老矣。而佛陀千劫
难遇,他的涅槃,对无明众生来说,将是怎样沉痛的一件事!诸佛之法虽然是法尔常住
的,但五浊恶世中众生的业力也不可思议,“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当“相似
像法”出现于世间,诸比丘于佛、于法、于律、于随顺教、于诸梵行、于佛所称叹的,
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佛法渐没。因此恶众生出现于世:非法言法,法言非
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乃至欲行诸恶,乐行诸恶,成就诸恶。[49]做为一个真正的
佛子,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痛心疾首的呢?
但就是在佛陀涅槃之时,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如经中说:
时,彼众中有释种子,字拔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
。彼者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为。”迦叶闻已,怅然不悦。[
50]
这位闻佛涅槃觉得庆幸的释种比丘,《四分律》与《五分律》中也说是拔(跋)难陀
,《摩诃僧祗律》中说是摩诃罗,《善见律毗婆沙》中说是须跋陀罗摩诃罗,《十诵律
》则说是一个“顽愚...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5
佛经中的时空概念远远超越凡夫的想象---索达吉堪布
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
“一时”即“在一个时候”。为什么没有说一个准确的时间呢?因为佛陀的神变是千变
万化的,在不同的众生面前,有时显现为是在夏天说法,有时显现为是在冬天说法,之
所以在不同史书中,关于佛陀涅槃的时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原因也是这样。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在《广般若》还没有传讲的时候,佛陀已经转了《心经》这个法门
,所以说“一时”而没有一个确切时间。
如果是一个凡夫,则可以说我某年某月某日的几点几分几秒在什么经堂里开始宣说什么
法,可以确定一个准确的时间,但这里却是从广义的角度而言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因
缘成熟之时。
薄伽梵:即梵文中的“班嘎万纳”,有些佛经中称佛为“世尊”,而有的经中称为“薄
伽梵”,“薄伽梵”用的比较多,其意思也就是“出有坏”。
出——超离了轮回和涅槃的边,
有——具有六波罗蜜多的功德,
坏——毁坏四魔(摧伏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只有佛陀,才圆满具足了出有
坏的功德。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中。
王舍城是当时摩揭罗国的首都,为印度第一...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
这个,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的?
原始佛教
釋尊悟道的那一刻,就是佛法的起源。當時釋尊的年齡為三十五歲(大約是西元前528
年),他體悟到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他的覺醒就像是從睡夢中醒來般,了解到娑婆
世界的所有眾生,因為無明,導致必須在永無止盡的六道輪迴裡,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於是,釋尊決定「逆著時代潮流」,向受苦的眾生,宣說覺醒的解脫之道,也就是教導
佛法。
有四十五年的時間,釋尊在印度中部的恆河平原來回行腳、佈道,傳遞他深廣、超凡的
覺悟。有時他直截了當地開示,有時則詳盡闡述,而逐漸形成了一個綜合精神、心靈與
實效層次的教理體系。釋尊的證道和覺悟的法教,透過無數未曾中斷的宗派導師傳承下
來,並擴展到許多國家。其中還有不少宗派,至今依然十分興盛。
西元前483年,釋尊入滅,佛法正盛行於中印度。當時已有許多在家護法居士;然而,
佛教團體的重心還是在出家眾,包括眾多的阿羅漢(即「應供」,此生成就涅槃者)。
此外,數不清的佛教寺院,一座座矗立在當時的各大城市,如:王舍城、舍衛國和吠舍
離。
佛陀教法的結集
根據傳統說法,首先繼承佛陀衣缽的大弟子是摩訶迦葉尊者,他負責統整佛陀的教法。
在佛陀圓寂...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7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百业经故事:裸体迦叶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舍卫城附近有一户贫穷的农民,农夫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
一个孩子,因为这家人是外道迦叶种姓,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迦叶」。迦叶长大后,与
父母一同帮忙农务。
有一次,他看到父亲杀死很多的虫子,就劝告父亲:「父亲,您怎么忍心杀害那么多的
虫子呢?」
「孩子,不要这么说!你还小,还不懂这些道理!」父亲对他说。
迦叶听了觉得很难过,心想:「如果一直跟父亲这样生活下去,是没有意义的。」
有一天,世尊来到王舍城,人们互相通报释迦世尊将普降甘露妙法的好消息。迦叶听到
后,很想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便前往王舍城。可是在路途中,他
遇上一位外道行者,误以为就是世尊,便追随他出家。
迦叶跟外道修学后,修得很不错,颇有名气。因为他皈依的是外道裸体派,所以人们都
称他为同姓裸体迦叶。有一次,他以神通观察发现自己只剩七天的寿命,因而很忧苦,
痛悔自己选错了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解脱,却已经快要死亡。
后来,有一位对佛法极有信心的天尊告诉他:「你何必如此痛苦,想要获得解脱,就应
该去王舍城,世尊在那里,一定会传授给你解脱法的。」
裸体迦叶听了,即刻前往王舍城。在途中,他思前想后...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9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2:47:34 2008) 提到:
因为小乘吃三静肉,而大乘不吃肉,那佛陀怎么算呢?如果佛陀算大乘,那么大乘是不
是其实也可以吃肉呢?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4:30:49 2008) 提到:
你怎么知道佛陀是吃肉的?有什么证据?

☆─────────────────────────────────────☆
rafaelfifi (flying) 于 (Thu Sep 4 14:40:50 2008) 提到:
什么才算证据?一切皆虚幻,我无证据。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Thu Sep 4 15:10:12 2008) 提到:
就是佛经上说的。有吗?
☆──...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0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裸体迦叶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舍卫城附近有一户贫穷的农民,农夫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
一个孩子,因为这家人是外道迦叶种姓,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迦叶」。迦叶长大后,与
父母一同帮忙农务。
有一次,他看到父亲杀死很多的虫子,就劝告父亲:「父亲,您怎么忍心杀害那么多的
虫子呢?」
「孩子,不要这么说!你还小,还不懂这些道理!」父亲对他说。
迦叶听了觉得很难过,心想:「如果一直跟父亲这样生活下去,是没有意义的。」
有一天,世尊来到王舍城,人们互相通报释迦世尊将普降甘露妙法的好消息。迦叶听到
后,很想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便前往王舍城。可是在路途中,他
遇上一位外道行者,误以为就是世尊,便追随他出家。
迦叶跟外道修学后,修得很不错,颇有名气。因为他皈依的是外道裸体派,所以人们都
称他为同姓裸体迦叶。有一次,他以神通观察发现自己只剩七天的寿命,因而很忧苦,
痛悔自己选错了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解脱,却已经快要死亡。
后来,有一位对佛法极有信心的天尊告诉他:「你何必如此痛苦,想要获得解脱,就应
该去王舍城,世尊在那里,一定会传授给你解脱法的。」
裸体迦叶听了,即刻前往王舍城。在途中,他思前想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何新文史 发布时间
何新: 印度历史简表
点击:209 作者:何新 来源: 何新文史 发布时间:2018-01-29 10:32:26
http://www.kunlunce.com/d/file/llyj/fl11111111111/2018-01-29/b652caba935b92b5e1b0cbb00bd880bd.jpg
何新世界史杂记: 印度历史简表
【何新按语】
北印度地区(印度河地区及阿富汗、尼泊尔)是世界古文明的较早发育区之一。在4000
年前曾经独立发明过一种文字,摩亨殊达鲁文字(Mahenjodaro)。尼泊尔—北印地,
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之一的佛教的起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印度不是佛教国家。
佛教在印度历史中并没有占据过宗教的主导地位。佛教创始于尼泊尔。释迦牟尼佛
生前曾经到中印度的恒河地区传教。但佛教主要流行地区是在北部印度河的巴基斯坦、
阿富汗、尼泊尔以及西域(大乘)和东南亚(小乘)。
秦汉时期佛教自西域可能通过月氏人(白色人种、高加索人种)流传到中国,魏晋
隋唐时期成为中古中国人的主要宗教信仰。隋唐时代佛教通过中国流传日本和朝鲜半岛
。历史上...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3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4 05:18:45 2009, 美东) 提到:
问 9:根据北传佛教,即使佛陀般涅盘之后,他仍然能以神通力变现无数的应化身,继
续救度众生。禅师认为如何?
帕奥禅师 答 9:南传有一部经中提到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婆罗门来见佛陀,请问佛陀许多问题。佛陀一一答复了,婆罗门感
到很满意。最后他问道:「你的弟子是否全部都证悟涅盘?」佛陀回答说:「有些人证
悟,有些人没有证悟。」婆罗门问说:「涅盘一直都在,指示通往涅盘之道的佛陀也在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证悟涅盘,有些人却没有证悟涅盘呢?」佛陀反问他说:「
你知道前往王舍城的路怎么走吗?」婆罗门说:「知道。」佛陀说:「如果有两个人请
示你前往王舍城的路,一个依照你的指示而走,另一个不依指示而走,反而走上错路。
结果一人走到了王舍城,另一人却走不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问题呢?」婆罗门回答
说:「哦,乔达摩,我只能指示他们前往王舍城的路而已,他自己走不到,我又有什么
办法呢?」佛陀说
a***n
发帖数: 1993
14
杂阿含一○九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婆罗山七叶树林石室中。时。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
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数数退转。
一.二.三.四.五.六反退。还复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寻复退转。彼尊者瞿低迦
作是念。我独一静处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习。以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而复
数数退转。乃至六反。犹复退转。我今当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转。时。魔波旬作是念
。沙门瞿昙住王舍城毘婆罗山侧七叶树林石窟中。有弟子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
室中。独一静处。专精思惟。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六反退转。而复还得。彼作是念。
我已六反退。而复还得。莫令我第七退转。我宁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转。若彼比丘以
刀自杀者。莫令自杀。出我境界去。我今当往告彼大师。尔时。波旬执琉璃柄琵琶。诣
世尊所。鼓弦说偈
大智大方便  自在大神力
得炽然弟子  而今欲取死
大牟尼当制  勿令其自杀
何闻佛世尊  正法律声闻
学其所不得  而取于命终
时。魔说此偈已。世尊说偈答言
波旬放逸种  以自事故来
坚固具足士  常住妙禅定
昼夜勤精进  不顾于性命
见三有可畏  断除彼爱欲
...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26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贴一下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毗婆罗山七叶树林石室中
时。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饶益
。时受意解脱身作证。数数退转。一.二.三.四.五.六反退。还复得。时受意
解脱身作证。寻复退转
彼尊者瞿低迦作是念。我独一静处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习。以自饶益。时受意
解脱身作证。而复数数退转。乃至六反。犹复退转。我今当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

时。魔波旬作是念。沙门瞿昙住王舍城毗婆罗山侧七叶树林石窟中。有弟子瞿低迦
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静处。专精思惟。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六反退
转。而复还得。彼作是念。我已六反退。而复还得。莫令我第七退转。我宁以刀自
杀。莫令第七退转。若彼比丘以刀自杀者。莫令自杀。出我境界去。我今当往告彼
大师
尔时。波旬执琉璃柄琵琶。诣世尊所。鼓弦说偈
大智大方便  自在大神力
得炽然弟子  而今欲取死
大牟尼当制  勿令其自杀
何闻佛世尊  正法律声闻
学其所不得  而取...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6
佛陀说法教授四十五年,未曾留下任何著作,因此要了解佛陀的知见,唯有经过声闻弟
子的转述,他们接受佛陀完整的指导,特别是阿罗汉弟子。凡夫与有学比丘听闻佛陀的
教示,尚有误解、错漏,但阿罗汉却是正法活生生的示现。
 
阿罗汉证得与佛陀同等的五分法身,正法的实践在阿罗汉比丘身上全然体现,佛陀与诸
阿罗汉弟子所知、所见的法没有任何差异或丝毫出入。比丘们尊称佛陀「阿罗汉」,因
为佛陀具备阿罗汉的功德。所有的阿罗汉在正法的体证上是完全平等的。
 
虽然佛陀未曾留下任何著作,但还有阿罗汉。关怀生命的爱智者应当关心阿罗汉为世人
留下什么?
佛陀八十岁那年结夏安居之后,带同尊者阿难等一行比丘离开毗舍离城,以老病之躯来
到拘尸那罗,接着便在双树之间入灭了。另外在王舍城安居的迦叶比丘一行,则于佛陀
入灭七日之后才赶到。将佛陀的遗体火化之后,迦叶比丘为正法的存续作了长远的打算
:决定将佛陀一生的教授、教诫结集起来。
尊者迦叶游历恒河两岸,邀约各国阿罗汉比丘,共同参与正法、律的结集审订。次年的
结夏安居,便在阿闍世王的全力护持下,于王舍城召开长达三个月的结集大会。为了取
得与​&...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228
1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摩合罗传 (全本)
自阿阇世皈依觉者以后,曼陀罗精舍便更加萧瑟起来。
曾几何时,这里是僧俗争相往来的地方,此时却门可罗鹊。
提婆达多每日都能听见色究竟天传来的歌乐声,这声音因为曼陀罗精舍的寂静而变
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可闻。
他并不觉得寂寞,每个人的离去都是意料中的事情。他偶尔会想,他的生命到底为
何而存在?或者真象他所想象的,他活在此世,不过是为了成就悉达罢了。
连同他一见钟情的爱情,似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毒性日渐在他的体内集聚,他闻到由自己身上发出的曼陀罗花香。这香气使他略有
些感伤,如同多年前初次见到影雪的那一刻。
或者对于影雪固执的爱,只是因为在那个无助的雪山之巅,她曾经伸出了救援之手
。许多年的流浪生涯中,那是他唯一一次需要别人的拯救,除此之外,向来都是他在拯
救别人。
生命的轨迹在那一刻便已经注定了。
他知道每日清晨放在门外那一碗甜得让人无法下咽的汤羹便是可怕的毒药,但他却
仍然喝下去,也许是因为汤羹里发出的浓郁的曼陀罗花香,使人无法抗拒,也许是因为
他心底对于摩登伽女的愧疚吧!
她的错,只在于她爱上了他,而他的错则...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alake (从头开始), 信区: Wisdom
标 题: 試論部派佛教時代的人類來源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6 09:44:25 2012, 美东)
p219
一、前 言
本文的寫作目的,便是希望能站在佛教本身的詮釋立場,針對有關人類的起源問題,提
供一個佛教文獻學上最早的經證或論據,藉以突顯出佛教對於這一個問題所持的宗教立
場和看法。
事實上,有關人類及世界的共同起源問題,在各個宗教的領域中都有談及,例如,中國
神話中的「盤古開天劈地說」,印度婆羅教或印度教的「梵天創造說」[1],基督宗教
及回教的「上帝創造說」,都可以說是這一種「人類起源說」的具體說明。然而,有關
這一種人類的具體來源問題,在原始佛教時代,最初只不過是把它視作一個「十四無記
」的形上學的問題而不加討論。在佛陀入滅以後的一兩百年之間,原始佛教開始從一個
以修行為主軸的「沙門團佛教」(êr?maöa Sa×gha Buddhism),慢慢轉化為一個
以信仰為主軸的「部派佛教」(Scholastic Bu...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1
心解脱慧解脱经常并列提,是对阿罗汉的描述。禅定也被定义为心解脱,出自何处?
在下面的异译中,有断我见一句,如果只是四禅八定,和断我见无关。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二
(三○)
[0382c09]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毘婆波世山七叶窟中。尔时有一比丘。名曰求[
悳>慎]。独住仙山黑石窟中。处于闲静。勤行精进。以不放逸。断于我见。得时解脱。
自身作证。复还退失。第二第三。乃至第六。亦还退失。比丘念言。我今独处。修行精
进。六返退失。若更退失。以刀自割。魔王波旬知佛在王舍城毘婆波世山七叶窟中。瞿
昙弟子名曰求慎。亦在王舍城独住仙山黑石窟中。勤行精进。心不放逸。得时解脱。自
身作证。得已退失。如是六返。尔时魔王而作是念。求慎比丘若第七得。必自伤害。出
魔境界。作是念已。捉琉[瑙>璃]琴。往到佛所。扣琴作偈。
大智大精进  有大神通达
于法得自在  威光极炽盛
汝声闻弟子  今将欲自害
人中最上者  汝今应遮断
云何乐汝法  何故学他死
[0382c27] 尔时魔王说是偈已。佛告魔言。波旬。汝今乃是诸放逸者之大亲友。汝今所
说自为说耳。乃不为彼比丘说也。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若人不怯弱  坚修行精...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22
匆匆看了两眼结尾的文字:“恒強比丘要為大迦葉翻案的原因是,他所心儀的教法,被導師判為不究竟,所尊崇的聲聞聖者,被視為「猶有餘習」。”
只这一句,整篇文章就没法看了。这篇文章不是以史为鉴,而是以“导师”为准。。。
对比这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再看看恒强法师的注释,高下立判。。。印顺法师后继乏人啊。。。
參考文獻
1. 印順:《佛法概論》,臺北:正聞出版社
2. 印順:《成佛之道》,臺北:正聞出版社
3.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臺北:正聞出版社
4. 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臺北:正聞出版社
5.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臺北:正聞出版社
6. 印順:《華雨集》第三冊,臺北:正聞出版社
7. 釋昭慧:《佛教倫理學》,臺北:法界出版社
8. 釋昭慧:《律學今詮》,臺北:法界出版社
9. 釋昭慧:《佛教規範倫理學》,臺北:法界出版社
10. 釋昭慧:《千載沈吟—新世紀的佛教女性思維》,臺北:法界出版社
11. 釋悟殷:《部派佛教系列(上編)——實相篇、業果篇》,臺北:法界出版社
12. 釋悟殷:《部派佛教系列(中編)——修證篇》,臺北:法界出版社
注释:
[1]印顺:《华雨集...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结 语
头陀行并非大迦叶尊者个人的自创或特行,而是如同八正道一样同为佛陀的教法。
虽然佛陀本人没有行持所有头陀支,也没有制戒规定出家弟子一定要修头陀行,但头陀
行却常为佛陀所称道。又头陀行比丘并非纯为自利,也有令法久住、利益众生的利他一
面,甚至成为佛法住世的标志。
大迦叶尊者也常以清净心说法,游行人间,随缘教化。有时之所以不愿说法,而
是因为少数人对尊者不敬不信,对善法无有恭敬,甚至对尊者辱骂、诬谤、讥毁。为了
调伏他们,尊者自己不说法而请佛陀说法。尊者也参与僧务管理,经管五大精舍,领众
共修,利益大众。
因为当时六群比丘、比丘尼等对尊者的种种辱骂、诬谤、讥毁乃至人身伤害,佛
陀每每予以维护,常常赞叹尊者,不曾呵责尊者,甚至让以半座,不以师自居。佛陀这
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一方面是因为大迦叶的证量几乎与佛无异,另一方面是佛陀始终站
在令法久住的高度,欲树立起尊者在僧团中的威信,以便将佛法付嘱于他。正是这个原
因,佛陀劝尊者为大众说法,依众而住,更多地参与僧务。
大迦叶尊者发起结集佛法时,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派人去外地召请
诸大德长老。为了忠实而尽量完满地结集,尊者从大众僧中选...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4

我认为 无余涅盘  解释为  五受阴灭尽,较合理。
而不是烦恼灭尽后,肉体死亡。
1 杂阿含738经[正闻本935经/佛光本750经](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相应部48相应65经/果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当这五根已被亲自修习、已被亲自多修习时,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
预期:当生究竟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 两者解释不同,
但南传解释是,有余时,是三果。
2. 杂阿含常说的”有余”,是还有烦恼,或还有五受阴。 例如以下。
大正藏杂阿含6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
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
色受...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余涅盘与无余涅盘
直接证据说明,”有余涅盘”是三果或三果向,
看起来还提到三果圣者死了,不知还活着算不算,应该算”有余涅盘”
”无余涅盘”是四果,不管死了没有。
”有余涅盘”、 ”无余涅盘”,看起来是境界上的差异(十结有没有解开),
不是阿罗汉死了没有。
(以下杂阿含与增ㄧ阿含,引自大正藏)
大正藏 增壹阿含经火灭品第十六(二)
"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盘界。云何为二。有余涅盘界.无余涅盘界。
彼云何名为有余涅盘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盘。不还来此世。是谓名
为有余涅盘界。
彼云何名为无余涅盘界。于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
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余涅
盘界。
此二涅盘界。当求方便。至无余涅盘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间接反驳 ”有余涅盘”是阿罗汉还活着,”无余涅盘”是阿罗汉死了。
有多处杂阿含经文,解释起来很憋忸。
1. ”有余涅盘”指活着时证阿罗汉果及”无余涅盘”指阿罗汉死亡
在阿含经文中的矛盾憋忸之处。
杂阿含740说的“谓现法智有余涅...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26
p219
一、前 言
本文的寫作目的,便是希望能站在佛教本身的詮釋立場,針對有關人類的起源問題,提
供一個佛教文獻學上最早的經證或論據,藉以突顯出佛教對於這一個問題所持的宗教立
場和看法。
事實上,有關人類及世界的共同起源問題,在各個宗教的領域中都有談及,例如,中國
神話中的「盤古開天劈地說」,印度婆羅教或印度教的「梵天創造說」[1],基督宗教
及回教的「上帝創造說」,都可以說是這一種「人類起源說」的具體說明。然而,有關
這一種人類的具體來源問題,在原始佛教時代,最初只不過是把它視作一個「十四無記
」的形上學的問題而不加討論。在佛陀入滅以後的一兩百年之間,原始佛教開始從一個
以修行為主軸的「沙門團佛教」(êr?maöa Sa×gha Buddhism),慢慢轉化為一個
以信仰為主軸的「部派佛教」(Scholastic Buddhism)。隨著「孔雀王朝」的日益壯大
,阿育王(A§oka;B.C.268—232)更正式宣佈要以佛教作為印度的國教,從而達到其政
教合一的政治目的。因此,就在這一種情況下,佛教便正式脫離了以修行團體為主軸的
生活模式,而開始往信仰化、宗教化的方向...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
现今的佛教分支派别大致可以分成三个主要的传统∶以东南亚为腹地发展的南传佛教,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禅法等;大乘佛教则指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
宗、华严宗等;以及在西藏的金刚乘佛教。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强调重点和修行方法(如∶公案的运用),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它们全部都与佛陀的核心教旨有关。
原始佛教
释尊悟入四圣谛的那一刻,就是世间佛法的起源。当时释尊的年龄为三十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他的觉醒,了解到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因为不明了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于是,释尊决定「逆著时代潮流」,向受苦的众生,宣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
有四十五年的时间,释尊在印度中部的恒河平原来回行脚、布道,传递他深广、超凡的觉悟。有时他直截了当地开示,有时则详尽阐述,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与修行现见四圣谛密切结合的教理体系。这个修行与教理的体系,被称为原始佛教。释尊觉悟与开示的教法,后来透过许\\\多宗派传承下来,并扩展到许\\\多国家。其中还有不少宗派,至今依...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8 00:01:50 2011, 美东)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物质不灭
这问题很复杂,无人说得清。可能佛知道,但他不说。佛有几个“无记”,就是不回答
的,如世界起源等等。说这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自己已经死了。
佛只讲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怎么断轮回,解脱轮回。
根据爱恩斯坦的质能定律,物质可以转换为能量,能量可以转换为物质。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5%9B%9B%E7%84%A1%E8%A8%
十四無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十四無記指的是14種佛陀認為不應該討論的議題。關於十四無記,在《雜阿含經·卷第
十六·四○八》、《雜阿含經·卷第三十四·九六二》和《中阿含經·卷第六十·箭喻
經第十》中都有所記載。
這14項議題是:
世間有常(世界恒常存在吗?)
世間無常(世界不恒常存在嗎?)
世間有常無常(世界既恒常又不恒常嗎? )
世間非有常非無常(世界既非恒常又非不恒常嗎?)
世間有邊(世界有邊際嗎?)
世間無邊(世界無邊際嗎?)
世間有邊無邊(世界既有邊又無邊嗎?)
世間非有邊非...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破僧”与“三净肉”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Wisdom
标 题: “破僧”与“三净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4 14:36:49 2012, 美东)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2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如何当好妻子
来源“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fjask/2011/08/062037174413.html
问:如何当好妻子?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6日
来源:学佛网 作者:了幻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何当好妻子
如何为妻,佛陀教诫甚多。如佛言:女人当“一心向夫,不得邪淫”;“不得轻慢夫婿
”;“夫婿远行,整理家中,无有二心”;“甘心苦乐,无有二心,慕修妇道,不择衣
食”等等。
在佛经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戏剧性的当属《玉耶女经》。它讲述了印度玉耶女,经佛陀
教诫后,从一个骄慢的女人变成一个谦虚的女人的故事,既生动又有说服力,全经详细
说明了该如何当好妻子。
据《玉耶女经》等载:玉耶是王舍城护弥长者的女儿,出生“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
。”玉耶因长得姿容美丽,身材楚楚动人,加之从小娇生惯养,故养成骄慢性格。后嫁
给舍卫国须达多长者第七子为妻。须达多为波斯匿王大臣,其性仁慈,是当时著名的佛
陀在家护法者,因常怜愍贫穷、孤独者,好行布施,故人誉为“给孤独长者”。须达多
长者的家庭非常和睦,六个儿媳不仅温良贤慧,并且都信奉佛法。而玉耶女嫁到夫家后
,仍然...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33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 如何当好妻子
来源“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fjask/2011/08/062037174413.html
问:如何当好妻子?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6日
来源:学佛网 作者:了幻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何当好妻子
如何为妻,佛陀教诫甚多。如佛言:女人当“一心向夫,不得邪淫”;“不得轻慢夫婿
”;“夫婿远行,整理家中,无有二心”;“甘心苦乐,无有二心,慕修妇道,不择衣
食”等等。
在佛经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戏剧性的当属《玉耶女经》。它讲述了印度玉耶女,经佛陀
教诫后,从一个骄慢的女人变成一个谦虚的女人的故事,既生动又有说服力,全经详细
说明了该如何当好妻子。
据《玉耶女经》等载:玉耶是王舍城护弥长者的女儿,出生“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
。”玉耶因长得姿容美丽,身材楚楚动人,加之从小娇生惯养,故养成骄慢性格。后嫁
给舍卫国须达多长者第七子为妻。须达多为波斯匿王大臣,其性仁慈,是当时著名的佛
陀在家护法者,因常怜愍贫穷、孤独者,好行布施,故人誉为“给孤独长者”。须达多
长者的家庭非常和睦,六个儿媳不仅温良贤慧,并且都信奉佛法。而玉耶女嫁到夫家后
,仍然...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跡的追尋
馮 馮
前言:
本文的目的不在於尊佛抑耶,而在於佛耶同尊,並且祝陡鞔笞诮谈用芮泻献鳎纹
碜诮讨g勿再有人互相貶斥攻擊。
佛教主張慈悲佈施,耶穌主張博愛施予,伊斯蘭教亦主張人類都是兄弟應該互相敬愛應
分享施予,儒家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老吾老與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主
張憂難互助……各教都主張孝敬父母尊長,基本上,都是相近的,大同小異而已,為什
麼要生分別之心?為什麼要互相水火?只可說是宗教的本來善意,已被部份人士曲解了
吧!
耶穌說:「天國在你心中」「施予的比受的人更有福」「愛你的親人也愛你的敵人」「
信主得永生。 」
佛陀說:「心淨則佛土淨」「六度萬行,佈施為先 」「怨親平等」「一心稱念阿彌陀
佛,得生樂土」
從這些熟知的經句,不就已經可證佛耶兩教的密切關係了嗎?如果研究深入下去,就會
發現更多的共同點。真理都是相同的,只有緣份不同。
基督教的聖經新約全書,以四大福音稱為基礎,四大福音書,是耶穌基督的及
身親信門徒馬太、路加、約翰、馬可等四位聖徒所寫,記錄下耶穌的言行及寶訓事蹟,
基督教學者與歷史學者公認四福音書是各聖徒親近耶穌的第一手資料,絕對可靠可信,
寫...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6
无知不是错,拿无知当性格才是问题。
玄奘曾到印度那烂陀寺拜师求学 获留校任教资格
2014年09月14日 10:52 来源:新京报
全盛时期的那烂陀寺藏书高达900万卷,僧人学生多达万人,玄奘曾在这里留学。
2011年11月,时任中国驻印度大使张炎(右)代表中国政府向印度那烂陀大学捐款
100万美元。
距那烂陀古寺遗迹12公里之外的那烂陀大学,占地2700亩,拥有7个学院,2000多
名学生。校园里大师云集,美丽的人工湖点缀校园,一座巨大圆顶图书馆坐落湖畔……
不过,这些目前都是设想,最早也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
尽管2006年时任印度总统卡拉姆就提出了重建那烂陀大学的计划,这一计划也得到
了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还捐助了100万美元。但是八年过去了,重建计划进
展缓慢。如今,重新开课的那烂陀大学只有两个学院,15名学生,11名教师。首批师生
暂时在学校附近的王舍城会议中心上课,学生宿舍则由一家旅馆充当。
1
巅峰 玄奘征服万人学院
全盛时期的那烂陀寺藏书高达900万卷,僧人学生多达万人。因为成绩优异,玄奘
还获得在那烂陀寺“留校任教”的资格,那烂陀寺还给他配备了“专车”。
在...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百业经故事:能持子
从前在舍卫城里,住着一位财富圆满,名叫德卫峡玛的婆罗门;他有一位关系密切的朋
友,住在邻近的德卫夏城,名叫杰日婆罗门。
杰日婆罗门的妻子名为舍利,因此他们的小孩名为「舍利子」;德卫峡玛又称为「能持
婆罗门」,故而他的小孩名为「能持子」。舍利子和能持子从小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
同窗共读,互相鼓励帮助,很快就学会基本论典,完成学业。
舍利子又进一步学习深奥的论典和辩论,到了十六岁时,就已经打败许多的大辩论家。
后来,舍利子跟随世尊出家,成为阿罗汉,佛陀授记舍利子为智能第一。
能持子后来娶妻成家,并成为引胜国王的大臣,经常往来于宫中,做很多事。但他常常
仗恃王权,对人民征收重税,夺取人民的财物。
有一天早上,舍利子观察到教化能持子的机缘已经成熟,因而着衣持钵往能持子家走去
。当时,能持子正在指挥工人挤奶,一看到舍利子从远远的地方走来,高兴地跑上前抱
住舍利子,激动异常,对舍利子说:「久违的老同窗,今日重逢,我太高兴了,请您光
临寒舍,让我好好地供养您鲜奶。」
舍利子委婉谢绝:「老同学您有这份心就够了。我非常感谢,但您的家我是不会去的。」
「我们分别这么久了,好不容易才见面。如果您不去,我会很...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8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228
39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摩合罗传 (全本)
他们几乎是同时看见山顶盛开着的曼陀罗花。
花是白色的,在雪地之中几不可见,然而淡淡的香气却固执地飘送着,无论风多么
大,雪多么厚重,都无法将这香气抹杀。
阿阇世的心忽然变得软弱无比,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下,仍然有生命不为人知地默默
存活着,看似柔弱的花朵,却有着如此坚强的意识。
两人怔怔地站在花前,一时无言。
忽听一个女孩的声音从身后响了起来:“你们是什么人?为何会到了这里?”
两人一起回首,见到一个身穿绿色衣裙的小小女孩。女孩不过十来岁年纪,却美丽
得妖异。太美的东西通常是不祥的,不知是谁曾经这样说。
女孩的身上也带着淡淡的香气,如同曼陀罗花。
“只是普通的人类吗?”女孩自言自语。
阿阇世便忍不住挑衅,“你不是人类吗?难道你是神?”
女孩默然,一双大大的眼睛挑剔地打量着两个少年,“这是神的山岭,许多年来,
都不曾有人上来过。”
阿阇世立刻便联想到了天童仪式,女孩口中的神就是接受天童祭祀的神吗?
“你怎会知道这是神的山岭,你又为何会在这里?”
女孩骄傲地笑了,“我是神之子,就住在这山的深处。”
... 阅读全帖
d*****1
发帖数: 228
4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摩合罗传 (全本)
阿阇世在雪地里坐了下来,正正地坐在他父亲的尸体前面。他看见他父亲手中握着的那
一块绿色的衣袂,但他却故意视而不见。
“是你杀了他吗?”
“或者是,或者不是,又有什么区别。”提婆达多也同样在雪地里坐了下来,他只
觉得身心俱疲。恨一个人是要用尽全力的,甚至比爱一个人更加辛苦。
阿阇世手中抱着一个圆圆的泥坛,他此时才忽然想了起来,“这是从东方来的商人
带来的美酒,听说喝了便可以忘记所有的不快。”
他拍开封泥,率先喝了一口,将手中的酒坛递给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亦喝了一口,
再将酒坛还给阿阇世。两人便这样你一口,我一口地将一坛酒喝光。他们的酒量都不好
,因为这种奇异的液体十分罕有,并非是金钱可以得到的。
两人都有些微熏,阿阇世率性在雪地上躺了下来,身边躺着他父亲的尸体。他一躺
下便无可避免地看到天上的红色月亮,他喃喃自语道:“你会是那个圣主吗?”
提婆达多默然,他会吗?他知道他不是,若圣主真地已经降临,那个人绝不可能是
他。
“其实你与我都很清楚,悉达才是真正的觉者,可是我却不甘心。我总认为只有你
才配成为圣主,只有你才可以君临这个天下。”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1
提起印老,大家无不由衷佩服赞叹,认为他是东方佛子的精神领袖和中国佛教界之泰山
北斗。他凭着‘只管耕耘,不问结果’的信念,一生默默研究佛法,深入三藏,写出了
浩瀚巨卷的研究著作。他在多年研究佛法的经验上,提出了以‘佛法研究佛法’的佛学
研究方法得到无数人的共鸣和效从。他的论文集更为东方佛子研究佛法和学习佛法之必
读书,数不清有多少学子在他的书里得到启迪,找到研究佛法和学习佛法的灵感和正确
方法。
由于留学在外,《印顺法师论文集》的印刷版不便挚带。不过,此书的光盘却是从不离
身,每有空闲都会打开光盘,读一两篇法师的论文,品味法师对佛法的独特见解。或许
是处身于南传上座部国家的原故,对于原始佛教的教义及教史比较关注,因此《印顺法
师论文集》里有关于早期佛教的一些研究文章,常常成为我反复拜读的对象。当读到《
印度佛教史》的王舍城之第一结集、《华雨集》里王舍城结集之研究和阿难过在何处之
三文时,我却产生了一些疑问。这些疑问便是关于印老评论大迦叶和阿难之间的关系问
题,在‘阿难过在何处,一文里,印老认为“佛刚涅盘,大迦叶就对阿难揭发了一连串
的过失,这种作法是不寻常的、有问题的。”
到底是什么问题
a**u
发帖数: 810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阿罗汉自杀探微zt
☆─────────────────────────────────────☆
runsun (runsun) 于 (Tue Dec 1 15:59:06 2009, 北京) 提到:
愿以此文献给修习不净观的声闻僧伽
曾银湖 2003/3/12
对于一般人而言,阿罗汉如果会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那简直是一
件不可思议的事;对于某些虔诚的佛教徒而言,更不愿相信一个已经证得解脱、涅盘的
圣者竟然会自杀。到底真相如何呢?本文系依据原始圣典的记载,深入地来加以探究:
一、阿罗汉会不会自杀?
例一:§1091(杂阿含1091经瞿低迦)或S04:23(相应部第4相应第23经Godhika)
在这个案例中,有必要先加以澄清的是尊者瞿低迦决定要以刀自杀时,他并非一介凡夫
,这由经文本身的叙述即可明白。
1)「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饶益,时受意
解脱身作证。」
世尊的弟子如果已经能够证到「意解脱身作证者」的水平者,不可能是凡夫。
2)「时,魔波旬做是念:沙门瞿昙住王舍城…若彼比丘以刀自杀者,莫令自杀,出我境
界去。」
如果是凡夫要自杀,恶
a*****y
发帖数: 3318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ifexpr: 3 > 0 |
?Nalanda
比哈尔 • 印度
Nalanda
经纬度: 25°05′N 85°16′E / 25.08°N 85.27°E /
25.08; 85.27
时区 IST (UTC+5:30)
邻近城市 王舍城
行政区(Districts) Nalanda
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 Nalanda
Assembly constituency Nalanda
代码
• 邮政编码
• 电话区号
那烂陀寺(Nalanda Temple)[1],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
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
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玄奘在此从戒
贤法师学习多年,听讲《瑜伽论》、《顺正理》、《显扬》、《对法》、《因明》、《
声明》、《集量》等经书,兼学婆罗门学[1],义净在此从
a*****y
发帖数: 3318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5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
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另外一种分法,是所谓大乘和小乘。称汉语系和藏语系中的大乘理论为大乘,称巴
利语系的佛教及其他类似的佛教为小乘。但巴利语系的...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7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婆罗山七叶树林石室中。时。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
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数数退转。
一.二.三.四.五.六反退。还复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寻复退转。彼尊者瞿低迦
作是念。我独一静处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习。以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而复
数数退转。乃至六反。犹复退转。我今当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转。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经是怎么出现的?
摄大乘论说佛陀教法是「最清净法界等流」. 属于圆成实性中的「生此境清净」.
云何应知圆成实自性?应知宣说四清净法。何等名为四清净法?一者、自性清净,谓真如空、实际、无相、胜义、法界。二者、离垢清净,谓即此离一切障垢。三者、得此道清净,谓一切菩提分法波罗蜜多等。四者、生此境清净,谓诸大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净缘故,非遍计所执自性;最清净法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自性。如是四法,总摄一切清净法尽。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15/yinshun15-13.html
从历史上来说,佛经是圣弟子结集而来。王舍城七叶窟的第一次结集,结集为四阿含,是佛教界的共识。王舍城七叶窟今日犹在,法友去印度朝圣时有拍照。第二次结集也是佛教界的共识。
大乘经有没有结集,佛教界没有共识,传说的成分大于历史。从龙树入龙宫得华严等大乘经的传说来看,至少部分大乘经没有经过结集。大乘经不断传出,也没有听说在哪、由谁结集而来新的大乘经。大乘经的传出没有经过结集,应当是符合历史的。这也造成大乘说法的纷乱,不如阿含经是彼此一致的。
S**U
发帖数: 7025
49
二千五百多年前,位于印度恒河下游南岸,有一个大国,称为「摩揭陀」国。
佛陀晚年时,摩揭陀国的国王,名叫「阿闍世」,正与北方邻族的跋耆人交恶,常常对他的幕僚表示,跋耆国仗其人口众多,国势日强,对我越来越不顺从,威胁愈来愈大,我应当找个机会,把他们彻底消灭掉。
佛陀入灭的前一年,有一次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地区游化,住在王舍城城郊的灵鹫山中。
阿闍世王听说佛陀住在不远的灵鹫山中,便派遣他的亲信,一位名叫「禹舍」的大臣,就攻打跋耆国的事,去征询佛陀的意见,因为阿闍世王知道,佛陀是不会妄语,说话实实在在的圣者,一定会据实以告。
大臣禹舍衔命来见佛陀,备了最好的车,以及五百位随从,隆重地乘车来到了灵鹫山。待车行至路的尽头,大臣禹舍下车步行至佛陀的休息处,礼见佛陀。一番问讯行礼后,大臣禹舍先代阿闍世王向佛陀请安问候,然后便说明了来意。
佛陀因而告诉大臣禹舍说∶
「禹舍!过去,我曾经到过跋耆国游化,为他们说过『七不衰法』,如果跋耆人信受奉行了『七不衰法』,那么跋耆人一定会胜。」
于是,佛陀回头问执扇随侍在后的尊者阿难,在一问一答中,尊者阿难一一证实了跋耆人实践了下列七种「不衰法」∶
一、经常聚集...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