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禅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g
发帖数: 64
1
近日,少林弟子的举报让嵩山少林寺和方丈释永信再次陷入舆论漩涡。“方丈释永信持
有少林无形资产公司八成股权,拥有七家子公司”、“转移少林欢喜地资产,致其巨亏
400万”、“四处建下院,拿地开发房地产”等等传言此起彼伏。
日前,南都记者在工商部门提取了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档案材料,发现在其成立
的申请阶段,少林寺曾经递交过一份声明,称释永信的持股是因为少林寺不是法人,不
具备法人股东资格,因此委托释永信等三位少林寺元老代持。而少林欢喜地的负债并非
亏损,而是建设和装修少林欢喜地的待摊费用。
这已经不是释永信第一次陷入舆论漩涡。自住持释永信升任第三十代方丈后,少林寺急
速发展,开公司、发展下院、办海外文化中心……近年来,形成了一个以宗教、武术、
传统文化为核心,包含旅游、商业、茶叶、香、中药、教育培训等在内的庞杂布局。少
林寺也因商业化的扩张饱受外界诟病。如今,对释永信的举报还在发酵,人们从最初关
注他的个人行为,发展到质疑其所主导的中国嵩山少林寺的发展路径问题。
关键词1 释永信持股疑云
“初开公司只为名誉而战”
少林寺官网信息显示,少林寺名下有少林无形资产管理中心、少林文化传播中心、...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越尘居士
修学佛法是由生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愿开始;以圆满菩提心为道果。其间,除少
数极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经云:“一切清静慧,皆由禅定生”
。论述禅定的典籍数不胜数,颇易见到。然而其次第均是为出家人,亦即专事修行的人
所设,即使从入手教起的九次第定也是如此。今日学佛人以在家人居多,奔忙生活之余
要完全依照古德所设次第来修甚是不易。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少走冤枉路,
关系重大。禅定之要无非止观。如何止观?圆觉经述及禅定基本方便有三:奢摩它(止
),三摩钵提(观)及禅那(止观双运不二)。从因地上看来,止有两种程度:俗义止
于正念,胜义(姑云)止于空性,高下不可比较;观也有两种程度:俗义分析臆度于空
性,胜义(姑云)现量持住于空性,高下亦不可以道里计;禅那却只有一种:胜义止观
不二。这里将先讨论俗义止,将来另文讨论俗义的观,胜义的止观要等对空性有真实体
会后才能用。
止是定的基础,梵云奢摩它,意谓专注。未得一定程度的止力去做更高深的修法,
例如毗婆舍那(分析性的观),三摩钵提(等持的观),一心三观,大手印定,且却等
等,纯是沙滩上的楼阁,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 什么是慈悲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文殊师利菩萨问,学大乘佛法的菩萨,
怎么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维摩
居士答:菩萨要自已随时有这个心念存在,什么心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佛法
讲度人,怎么度?以法施使人精神解脱,超越生命的束缚,这是真正的慈。下面再引申
慈的深义。
我答应过好几个同学要讲什么是有情,学佛是不是要做到无情,如何达到无情?这
又连带到究竟有我无我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前面提过了。再来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
出世怎么跳出?大乘讲入世,入世怎么入?我正想作个专题来讲,刚好碰到《维摩诘经
》这一段讲慈悲,我暂且先不讲维摩居士是怎么说慈的,这等到下次再一个一个来讲。
我们先了解慈悲,普通社会上讲到佛教,就有两句流行的俗语:「学佛以慈悲为本,方
便为门。」过去佛教界里面,出家人也流行两句相反的话:「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
。」这是丛林中对品德的要求。
什么叫慈悲?慈与悲是分开的概念。等于在春秋战国以前,道与德是分开的,到了
汉朝以后,道德就连起来用了,但也不是后世的要求。宋明之后道德变成很死板,甚至
目不能斜视,这种理学家...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要领与修行次第Zz
济群法师
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讲座的内容大概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以佛法的要领与修学次第为主;第二场讲座
以皈依为中心,会带着大家一起做皈依的共修。
我们第一场要讲的是佛法的要领及修学次第。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发
现很多人修学佛法很多年依然不得要领。佛法非常博大精深,佛教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
圣经,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对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言,
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光凭自己去修学是蛮难的。但是目前在我们佛教界而言
,真正能够给信众一个非常合理的引导的老师、方法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皈依之后
可能就成了孤儿了,没人管了。还有的人呢,自己不甘心,会去看很多书、很多经典,
但在修学佛法上,还是依然不得要领。即使对佛法在道理上能有所领会,能不能用的起
来呢?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人生,用佛法去对治你的烦恼,把
你所学的佛法落实到修行上,能不能做得到呢?恐怕很多人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又是什
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佛法一直缺乏一个大众化的修学体系。我们传
统的每一个宗派都代表着一个修学体系,比如说天台宗、法相宗、唯...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5
http://www.fosss.org/JingTu/YouJi/Images/index.html
前言
本书主要的内容,为介绍中国活佛宽净大法师,于1967年农历10月25日,在福
建省德化县上涌公社桂格大队九仙山弥勒洞内坐禅时,突然被观世音菩萨所接引而“消
失了踪影”。其时,法师被带往西方极乐世界,参观九品莲花的各个境界,时间上只觉
一昼一夜,可是,当返回人间时,已是1973年农历4月8日了。换言之,时间已过
了整整6年5个余月。
乍听起来,这种现象,似乎是超乎常识所能理解的。但是,有所谓“天上一日,人间数
年”之说,由于宇宙空间的不同,时间概念也异,这是稍具佛学知识的人,都能够理解
的。
当时在人间,法师仿佛“消失了踪影”,全寺僧俗,找遍了全山(云居山)大大小小百
多个洞穴,皆不见法师的踪影,甚至还出动打捞队,到附近各处水库、深潭打捞,亦无
下落。热心的信徒,还到县城、泉州市、厦门市、福州市、南平市各地去寻找,并且还
发信托人在永泰、永春、德化、福清等邻县,代为查询,前后历数年之久,音讯全无。
至此,人们多以为法师业已往生去了,心中万分悲痛!
其实,法师自始至终,皆没有离开过...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禅是佛心。
「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盖念佛之心印,坚固不坏,有如金刚故称宝也。如《观佛三昧经观佛密行品》云:「
譬有贫人,依豪贵衣食。时有王子出游,执大宝瓶。瓶内藏王宝印。贫者诈来亲附,拿
宝瓶逃走。王子觉之,使六大兵乘(骑也)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泽中。毒蛇自
四面来,欲啮持瓶者。惶惧而东西驰走。见空泽中有一大树蓊郁。头戴宝瓶,攀树而上
。时六兵疾驰至树下,贫人见而吞王宝,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绞树倒之。贫人堕地。
身体散坏。唯金印在宝瓶放光。毒蛇见光四散。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
复如是。」(以上经文,在《宗镜录》九十五卷中有注释,兹不录引。)但今应申言者
,则其末后所云:「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故知念佛法门是
真实不坏之法宝。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还念自心
,以佛果觉,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顿同果觉。「住于念佛,心印不坏」,功德之宝,
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称为宝印。弥陀大愿,普度众生成佛,为践此大愿,故大开法藏
,广施无尽功德所严无上之宝。即此信愿持名之真实法宝也。「住于念佛...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盘丶种种相性非性涅盘丶
自相自性非性觉涅盘丶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是名诸外道四种涅盘;非我所说法
。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盘。」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此谓第一丶「诸法有自性」之非性涅
盘;第二丶「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盘;第三丶「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盘;第四丶
「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盘;非我释迦牟尼所说正法
。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馀涅盘。》
诸外道辈,於无馀涅盘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是,
於涅盘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对谁
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盘经》四十卷中,亦
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析辨
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至踵
随六师外道之後,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能
令闻者易於解知...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8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7
9
内容提要:
1、人民并不代表正义的意思,人民常犯错,又可怜又愚蠢又自私。
2、帝制符合人天生的本性。
3、呼吁胡哥早正大位,要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必先恢复中华传统体制。
4、怎样衡量一个制度的好坏。
5、怎样的人才能做皇帝。
6、怎样维持帝制的稳定。
7、略谈中国帝制史。
在《论语•子路》里有这么个故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
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
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
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即使是孔子也认为人性
自私是其本性,父子对外相互隐瞒罪行才算是正直的人,因为这才是真情的流露。相反
,那种本来可以逃避法律惩罚的,却主动大义灭亲,儿子举报父亲的行为听起来好象很
正直,实际却和人性本来的面目有冲突,反倒显得是虚假的、造作的、别有用心的,算
不上正直。
事实上无论是哪个圣贤都认定人是自私的,是生下来就要为恶的,而且呼吸之间就能变
坏,变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近百万人之多。
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
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
论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拒不交待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
都是一样:一律诛灭。史书中涉及王府在兵锋下的遭遇,所用的词都是“尽”、“皆”
、“合族”:张献忠攻占常德,“荣王宗室殆尽”。攻克重庆,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
尽杀之”。蜀王朱至澎“合宗被害”……史家总结道:“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
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可以说,明朝宗室主要人员在义军、清军,以及后来清朝打击下,这百万人中活下来的
不多。
杀明朝宗室最狠的是满清。起义军杀的只是亲王郡王一类。
清初把在北方俘获的明皇族集中,说是送他们去京城享福,结果这些皇族在去京城的路
上蹊跷的失踪了.
弘光帝、潞王等十几个王爷,都在被俘后,解送北京,凌迟处死。
至于隆武、绍武、永历诸帝,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比一个死的惨。
满清真正优待的,是台湾的明郑延平王室,施琅平台后,赦免了郑成功的子孙,并将他
们全部迁回大陆。
至...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11
正文 第134章 禅让
步步生莲第十六卷婀娜我自痴第134章禅让
铮铮的琴声悠然扬远,满树黄叶飘摇而下,一片萧杀。
柳朵儿一袭白衣,盘坐树下,如出水芙蓉,天然不饰,可那姿容,偏生更加水润不
可方物。
纤纤十指捺挑拨弹,一缕缕清幽的琴音便自指下弦上荡漾而出,听来中正平和,可
谁又能听得见她心底里的滚滚涛声?
身在一笑楼,本就可以听到许多旁处人得不到的消息,何况现在已经完全明朗化了。
此前,程羽、宋琪、贾琰,尤其是张洎等一干朝中重臣的突然消失,就连一些消息
闭塞的闲散官儿还一无所知的时候,身在一笑楼的柳朵儿就已听到了些风声,接着,一
向还算勤勉的皇帝突然停了早朝,不见任何外臣,开始在民间引起种种猜测,这时候,
柳朵儿依据掌握的消息已经猜测的**不离十了。
紧接着,随着长安和汴梁频繁而密切的往来,她得知的消息也越来越多。现在,一
切终于公诸于众了,朝廷放出消息,值此国家存亡关头,官家自觉无力挽回局面,同时
也承认了歧王讨伐先帝的七宗大罪,正所谓父债子偿,官家向天下发《罪己诏》,决定
逊位让国。
而长安歧王则再发第三篇槛文明告天下...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12
作者:六道惊魂
日期:2013-7-19
 字数:8512
甫一接近楚婉冰的秀帐,龙辉脸色丕变,沉声道:「小心,内有蹊跷!」
楚婉冰、魏雪芯和林碧柔立即把住秀帐其余三个方位,龙辉抬手一翻,刮出
一道劲风,将整个帐篷给掀起,里面竟是空无一人,苏毓仙早已不见行踪。
魏雪芯大吃一惊,道:「内营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娘亲和我联手布下的剑意结
界,无论是谁出入都会引来我们的感应,这昊天圣母是如何消失的,为何我竟然
一点都感觉不到呢?」
林碧柔道:「昊天圣母功体已经被锁住,她独自脱逃的可能性不大,唯一可
能就是有人出手相救,难道是沧释天?」
魏雪芯摇头道:「可能不大,沧释天既然能救走昊天圣母,为何不去救他儿
子,再说即便是沧释天本尊出手,也不可能同时瞒过我跟娘亲的剑心感应。」
楚婉冰沉声道:「雪芯,有没有可能在不惊动你和二娘的情况下将人带走?

魏雪芯沉吟数刻道:「除非是懂得剑阵排布,才有此可能!」
楚婉冰叹道:「雪芯,你快用剑心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在四周找出一些蛛丝
马迹?」
魏雪芯嗯了一声,阖目凝意,剑心通神,楚婉冰也跟她配合,运用...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定
捧个场。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坛经---坐禅品第五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
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
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
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
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
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w****g
发帖数: 570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6
道安法师,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孝武
太元十年(385年),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
道 安法师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县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
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 已
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
“年十二出家”)。因为形貌黑丑,不为他的剃度师所重视,叫他在田地里 工作,而
他一点没有怨色。几年之后,才向剃度师要佛经读,由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使他的师
父改变了态度,就送他去受具足戒,还准许他出外任意参学。大约在 他二十四岁的时
候(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在石赵的邺都(今河南省临漳县境)遇见了佛图澄
大师。佛图澄大师一见到他就非常赏识,对那些因他丑陋而轻视他的人说,此人有远识
,不是你们所能及。因而他就师事佛图澄大师。
据《高僧传》卷五的记载,道安法师在佛图澄大师圆寂后才离开邺都,十三、四年之间
,他经常代替佛图澄大师讲说,并且解答了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赢得“漆道人,惊
四邻”的美誉。
佛图澄圆寂后,石虎即皇帝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7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以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录音为基础
( 1)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象生一些,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
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得真乐。慧光破无明,正是自觉觉他,是觉
心除幻结,正是自他俱利。这个光明与安乐非一切世间诸法所能相比。故称之为大。
光明有两种:(一)色光(指日月火珠及佛菩萨天人的身光)。(二)智光或称智
慧光,心光(指妙法能除众生愚痴的垢暗)。《大智度论》说:“光明有二种,一者色
光,二者智慧光。”昙鸾大师说:“佛光能破无明,故佛又号智慧光。”憬兴师说:“
光从佛无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故《瑜伽论》称之为法光明。以
现法破暗为义,别于色光。但佛光具一切光,故《往生论》说:“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蕅益大师九天写一部《弥陀要解》,人称这是从蕅益大师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思
益经》说:“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如来身是...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8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无标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Waichi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之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8 11:47:44 2009)
☆─────────────────────────────────────☆
Anicca (无常) 于 (Thu May 21 15:59:13 2009) 提到:
如果想要辨析根法是否符合佛法,我们先需要了解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是什么
本人先贴出根法的一些相关重要内容,之前贴过,但屡被封杀,现在终于可以随便贴了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
"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九)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印法师讲佛随念
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编按∶
开印法师简历∶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继程法师、修静长老、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毗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第一种人是至少证得初果或以上的圣人,第二种人是因福业生善趣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毗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
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印法师讲佛随念
开印法师讲课╱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毘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一是至少证得初果以上的圣人,二是因福业生善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毘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如何修习?
刚开始练习时,可选择一尊自己看了感到欢喜的...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22
http://www.fjbk.cn/User15/12012/show.asp?/_articleid/184851.htm
日出灵山
按语:灵山不慧,笃信佛法,“欲令同人,咸修净业,离苦得乐。以净土诸书
,文深义奥,不便初机,及无学问人。”(引文为印祖语,下同)因读宽公神游净土,
亲觐三圣,秉承慈训,著述《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之书,理法兼备,义旨双融,于“生
死海中,得此指南,则背东向西,舍秽取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当必一超直入如来
地,不复在此世界中,长受生死轮回之苦矣。既是志同道合,何妨助其劝导。”乃欲发
心护持者久已。
正如宽净法师所说:“自《西方极乐世界逰记》一书流通世间后,佛教界的反
应,褒贬参半,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疑问不是不好的,有疑问,才有解答。任何学
问真理,都是这样产生出来的,而真理是愈辩愈明的。”
长期以来,由于高僧宣化、净空二巨公,早年双批此书,谓伪为者。遂有崇拜
二公者,竞起破斥,罗织罪名,致令此书,自1987年面世以来,屡遭蒙尘,弃毁至今,
沉冤未雪。一般善信,疑根未断,亟待识者,正本清源,还诸公道;颇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23
——谈佛教禅定与其他外道的一个根本区别
林克智
[北京]佛教文化,1996年第6期
10-11页
----------------------------------------------------------------------------
----
禅定的修习确能使人健康长寿,能使人的寿命延长无数倍,郭元兴居士前不是曾着
文发表于《法音》吗?他论说修禅者可住世一劫,这个时间是很长了吧;外道的世间禅
定,也可延长他们今世的寿命,如果他们认真修行,亦可达到坚固身体,甚至可以将生
命延续到千万世之后。但是在这有漏的善业果报结束之后,还是会随着个人宿世的业力
因缘,轮回于六道之中,只是他们今世用了修习禅定的方法,将自己前世的业果因缘推
后感报而已;同样,现代气功的各个门派,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其作用亦不过是强
健身体,得些小神通而已。修习禅定虽可长寿,但我们佛教徒求的是明心见性,了脱生
死,从来没有将习禅作为健身长寿的手段,于身体上所得的好处,亦只是副产品而已。
这就是修正定与世间禅的根本区别!
近十余年来,由于受气功界的影响,更由于佛教界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真正的...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496
26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以前看过的诗词故事:
诸家评李
[当代]哈哈儿整理

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
道。(吴融《禅月集序》)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
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
也。吾唐来有业是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张碧,贞元中人,自序其诗云: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闢开蛰户,其
奇峭者不可攻也。及览李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鹍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
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耶!(计有功《唐诗纪事》)。
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马端临《文献通
考》)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
沧浪诗话》)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长吉诗,鬼才也。(《迂斋诗话》)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海录碎事》)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7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日本茶庭的美学境界
家居福冈市博多区,区内有座庭园叫乐水园,是被高楼大厦围拢的恬静之地。乐水园的墙垣很特别,叫做博多墙(博多屛,土字旁加屛),是丰臣秀吉平定九州后重兴博多时,瓦工们利用被战火毁坏的瓦片、石块筑起的土围墙,它有博多独特的美感和历史感。乐水园的墙垣内是一个被枫树遮天蔽日、被竹林环绕围拢的日本庭园。弯弯的一池水卧于庭园中心,池水源自一道一米多高的人工瀑布,水池上架着木桥、石桥,池旁布置着石灯笼等景饰。
乐水园,本是明治时期博多豪商下泽善右卫门于1905年修筑的私人别邸,1995年由福冈市整修成了日式庭院。依修筑样式看,它是一处池泉回逰式庭园。但是,你看乐水园北部一角,可通过石板路,穿过一道竹篱笆门,走到一座被“露地”围拢的一座茶室,那小小一区庭园是个园中园,它被单独称为茶庭,是茶庭式庭园。
什么是茶庭呢,简言之,它是附属于茶室的日本庭园,因为它是没有屋檐遮盖的一片地面,所以又称露地,它是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种园林。
欲讲茶道、茶室、茶庭,说来话长,只简述如下: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里,茶自唐土传入日本,但以它的珍贵,饮茶仅流行于僧侣和贵族之间,是为贵族茶。镰仓时代的日僧荣西,入宋学习归来成了日本临济禅宗...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黄之旅】安阳袁林
lol 这个真是太木有诚意啦
看看典范如何表演的,三国志魏书文帝记:这还是在前面无数回合一群劝进啊祥瑞啊之
后。汉献帝真是要被烦死了。
壬戌,册诏曰:"皇帝问魏王言:遣宗奉庚申书到,所称引,闻之。朕惟汉家世逾二十
,年过四百,运周数终,行祚已讫,天心已移,兆民望绝,天之所废,有自来矣。今大
命有所厎止,神器当归圣德,违众不顺,逆天不祥。王其体有虞之盛德,应历数之嘉会
,是以祯祥告符,图谶表录,神人同应,受命咸宜。朕畏上帝,致位于王;天不可违,
众不可拂。且重华不逆尧命,大禹不辞舜位,若夫由、卷匹夫,不载圣籍,固非皇材帝
器所当称慕。今使音奉皇帝玺绶,王其陟帝位,无逆朕命,以祗奉天心焉。"
於是尚书令桓阶等奏曰:"今汉使音奉玺书到,臣等以为天命不可稽,神器不可渎
。周武中流有白鱼之应,不待师期而大号已建,舜受大麓,桑荫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
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故无固让之义,不以守节为贵,必道信於神灵,符合於天地
而已。易曰:'其受命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於此
?'今陛下应期运之数,为皇天所子,而复稽滞於辞让,低回於大号,非所以则天地之
道,副万国之望。臣...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精华
3: 禅定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
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
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
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
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
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b**d
发帖数: 7644
30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马哈希西亚多
密集内观禅训课程能使你达成解脱,
因此,想到它的好处你就该全力以赴,
这样你的修学才能圆满成功。
我们所教的禅修法是以四念处为基础,
四念处是伟大的世尊
以及历代有成就的佛弟子所采用的修行法门。
你该值得庆幸,
因为你有缘与他们采用同样的法门修行。
基本练习
你若真诚想要修习禅定,于今生成就内观智能,在修学期间必须舍弃流俗的知见和作为
。这段期间的
修学是为了净化身心,清净的行持是达到正定的首要步骤。而且你也必须遵守在家人的
戒律(出家人则比
照出家戒律),因为要证得内观智能,戒律攸关紧要。
这些自愿受持的戒律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服
食乱性物品,
六、过午不食,七、不戴香花华,不观赏歌舞,八、不坐卧高广大床。另一条戒是言谈
之间不可对证得果
位的圣者轻蔑、戏谑、或心怀恶意。
古代的大师们都会指引行者在禅修期间归依伟大的觉者──佛陀,因为在修习期间,假
如你的心出现
不净或恐怖的影像,你可能会受到惊吓。还有,要遵从指导老师的指导,因为关于你修
习的情况他会具实
告知,并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这项修学最大的利益和目标是去除贪、瞋、痴,因为它...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26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情很难过
坐禅品第五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
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
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
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
,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
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
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s*******1
发帖数: 19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修证 by逍遥御风行1
在网上常常看到一些人谈起佛法来滔滔不绝,满篇的专有名词,一般人看了,除了一头
雾水外,基本上搞不明白其人在说些什么。岂止是外人看不明白,就是那些谈佛法的人
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们只是在堆砌佛学名词而已,有些干脆只是大段的复
制、摘抄,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有的也是些基于臆想的猜测而已。
其实,佛法不是用来研究的,那是佛学,不是学佛。佛法是用来指导人实实在在的做的
,叫“修证”,也就是要求修炼人按照佛法的指导老老实实的去做、去行,最后证得佛
法的真实不虚而得以成就自己。
空谈修炼而不去实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和站在岸上高谈阔论自己如何游泳有什么区
别呢?有些人谈起佛理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自己却从没按照佛法的要求去做过,
连基本的五戒都持不了,佛教说的贪嗔痴三毒一样也不少,心中的恶念一点也没减,这
样的人充其量只是在搞学问,在贩卖知识而已,佛法在这些人的眼里实际上和物理化学
甚至mks主义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的佛法不仅仅是知道点名词概念,实际上这些对于修炼来讲什么也不算!充其量也
就是个引人入门的工具而已。佛法倡导的是切切实实的去行,去做。实实在在的放弃自
己心中的一切...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完成的小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wuyu (wuy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未完成的小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2 16:09:28 2012, 美东)
呈经雄心勃勃跟SeeU说要写一篇关与现代神经神经生物学对禅修机制研究的综述。但发
现现代的科学研究总体还是在验证阶段,再加上自己也没时间完备的学好佛法,就觉得
写机制综述还是太早了。特向SeeU道个歉。
我把绌文的全稿贴在这儿了。也不想去投稿了。等到自己有新体会,再修改。
其中有很多部分是来自于SeeU,JeanIris,和 CPath 法友的意见。在此谢过。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一个神经生物学者的叩道之路
关键词:行禅,安般息念,慈心禅,神经生物学.
文摘:两千五百年以前,佛陀的证悟为人类身心的完全自由指明了一条实修实证的道路
。其内容主要包括在“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的”的教诲中。佛法修行方法以戒清
静为基础,通过止观修行以增强“心”的定力和念力,最终培养其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洞
察力,即“慧”力。时迁世移,...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5
强烈推荐回家人老师的戒淫
戒淫(上篇)
这篇《戒淫》上篇,共分7大部分,分别是:
1.为什么要戒淫;
2.从相上看,正淫与邪淫的区别;
3.相上戒淫的原理(相上的淫是如何生成的);
4.如何戒;
5.戒不住相上淫的关键(戒淫的以后的事情);
6.根据不同的人建立的不同的戒邪淫模式(系统戒邪淫程序,心理测试等);
7.以后的问题。
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标题,如现代人普遍的正淫观点,如现代人一些邪淫现象的生成等等
。总之会纵文化,含历史,看宗门,分正邪,破无明,说详尽,适现在,晓厉害。因此
对于大家的问题,如前面已经讲述范围中的,会立刻回答的,对于后面的要讲述的,可
能要过几天回答,见谅。
戒淫(上篇)
前言
偶尔心动,想写篇修行人如何将情执布施给法界的文章,将这个想法告诉白眉,白
眉嚷嚷道:“老师,你的烂尾工程太多。”想来也是,有好几篇文章都没有结束,还到
处心动发愿,实在不妥。
今日是佛陀的成道日,就找这个借口将《戒淫》上篇写完吧。
《戒淫》一共有3篇。
上篇是针对事相上淫欲心重,习气深,连相上的淫欲心都戒不了的人看的,主要就
是“誓不沉心”到“如如升起心”的应用。
中篇是针对事相上已经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国佛门腐败内幕揭秘(ZZ)
中国佛门腐败内幕揭秘 (ZZ)
提起佛教,一般人认为住在寺院里穿着僧服剃着光头的出家人所讲的就是佛教了;
提起佛经,一般人认为寺院里的出家人免费赠送给在家信徒的佛经就是佛经了.其实不
然,佛教和商品一样有真有假,除了高智商人群,专家和学者阶层或象佛陀这样的大修行
者,一般人难以辨别。
当今世界佛教可分两大派系:一派以斯里兰卡为核心,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等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以及美国等欧美地区.这一派系是原始正
教或真佛教。这一区域的沙门继承佛陀亲口所说的经典和修行方法,严守戒律,过着日
中一食、持金钱戒,甚至托钵乞食、树下一夜的生活;另一派系以中国为核心,分布于
中国、日本、新迦坡、蒙古、尼泊尔等东亚地区和美国德国等欧美澳地区.这一派系是
大乘邪教或伪佛教,实为古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中国道教巫术诸外道之改头换面,是妄
图毁灭佛教的邪教。这一区域的沙门将原始正教贬低为小乘佛教,自称大乘佛教。他们
将真佛经(四部阿含经,尤其前三部)弃置一边,不屑一顾,借着从古印度取回和送来
的一部分伪造的佛经(大藏经大部分伪佛经是古代中国人伪造),大肆宣传,不择手段
拉拢信徒,挂羊...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样了生死
《怎样了生死》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
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 耳、
他心、神足、宿命,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著外境追
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 一切不住。
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著,潇洒自在的,才是
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 恼依旧,纵然五通
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
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著。真正潇洒自 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
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著,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
十到来,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 了。
我们现在执著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父母同房
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
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咎...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讲记》与五译本对照
根据吴信如老先生《楞伽经讲记》等资料整理)
http://www.xuefo.net/czbt.asp?cz=%A1%B6%C0%E3%D9%A4%BE%AD%BD%B2

一、前言
(一)、楞伽经在佛教中的地位
楞伽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就是楞伽经在全部佛教中的位置,实际上也就是指的楞伽
经的重要性。
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们中国,到现在两千多年了。佛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佛教经典文化中,《楞伽经》占有非常独特的重要地位,受到历朝历代
朝野上下、教内教外、宗门教下、显密各宗以及历代知识分子普遍的高度重视。历来被
禅宗和唯识宗奉为根本教典。因此,我们特别有必要弘传这部根本大典。
武则天为楞伽经写过序,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下令,让天下的士官、僧、尼、道、俗
,都要念<楞伽经>。苏东坡写过读后感:“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白居易和常禅
师研究过楞伽经,做过很高的评价:“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岁时春日少,世界苦
人多。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
常禅师)“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人间此病治无药,惟有楞伽四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涅槃
什么叫作涅槃?所谓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说,祂从本
以来没有出生过,未来也不会消灭,这样的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法。涅 槃表示从
本以来没有出生过,故名“不生”;既然是不生,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灭”,故名
“不灭”;合此不生与不灭的体性,所以涅槃亦名为不生不灭。
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
槃;其中二乘人只能证得前二种涅槃,不证后二种涅槃,菩萨则必须亲证四种涅槃才能
成就佛道。

1.二乘所证两种涅槃

什么是“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菩提跟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成就阿罗汉的法,
缘觉菩提就是成就辟支佛的法。为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涅槃 的
道路,或是觉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菩提。二乘所觉悟的涅槃跟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不一样
的;二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大乘所觉悟的涅槃是有余 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什么是二乘的圣人呢?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
还有辟支佛,这些就是二乘圣人。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萧显正 破萧显正
萧平实
破萧显正 破萧显正 2017-02-15 16:20:53
萧平实,或称平实居士其马甲有叫金雄狮、方竹平,萧潔仁,门下信徒称其平实导师,
1944年生于台湾中部。于1990年11月自称开悟明心、眼见佛性实属邪见,1991年开始“
传法”在台湾的中信局(是台湾的一个金融体系机构)、佛学社(非正规佛教道场)。
1997年2月与诸同修成立“正觉讲堂”(是霸占别人的田地用来非法建的楼房),7月成立
台北市“社团法人佛教正觉同修会”以基金会形式成立跟佛教没关联,在中国内地和佛
教协会从没有得到相关认可批准过,为方便出版自己的邪书8月成立“台湾正智出版社
”萧平实出版物未经我国相关单位许可情况下包括图书、报刊和音像等,在社会上不能
公开发行贩卖,是违法的行为详见《出版管理条例》。
萧平实的著作在网上以佛教名义非法贩卖,有自创自编的《无相念佛》、以及诽谤
藏密的《狂密与真密》、歪理邪说《真实如来藏》、毁谤六祖大师的《楞伽经详解》、
自述年轻时看金瓶梅、素女经、练洞房术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等,都是由境外“台湾
正智出版社”出版。萧平实著书立说所得收入从没公布透明去向存有可凝。
基本内容:
19...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更严重千万倍的过失
双身法的藏传密教到底是喇嘛教还是佛教?如影随形跟随佛教约有一千五百多年
的密教,到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分不清藏传密教到底是不是佛教?有人说佛教不是有禅、
律、密、净吗?那密就是佛教的一宗又复何疑?可是佛教之密就是喇嘛教之密宗吗?把
喇嘛教称为藏传佛教而说它是超越佛教显宗的金刚乘密宗,这就是密教借壳上市,绵延
一千多年而不绝的原因。造成这个误会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佛教界的僧伽、居士们没有智
慧去辨别,任其渗入佛教,最后将是李代桃僵,由密教取代了佛教,而真正的佛教就不
见了!这不就是印度佛教灭亡于密宗的历史写照吗?
为什么密教取代佛教,佛教就会灭亡?这就值得学佛人认真地去探讨其中的道理和
原因,才不至于被误导。否则像印顺法师他明明知道密教的所作所为,却还是把它当作
佛教,而且努力弘扬它的某些教义,看来密教对于无智慧的修行人还真是有它致命的吸
引力。大家可以想一想,修行人是背俗的,所谓“俗之所珍,道之所贱;道之所珍,俗
之所贱。”学佛人努力要远离财色名食睡、酒色财气,贪权力、名闻利养等等都要舍离
,可是密教却不必舍离,反而要你大贪特贪,美名为以贪止贪。所以密教当人王也要当
法王,既喝酒也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忍与波罗蜜
【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罗蜜,有非忍辱
非波罗蜜。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闻缘觉所行忍辱是波罗蜜非忍辱者,所谓
禅波罗蜜;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若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檀波罗
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优婆塞
戒经》卷七”
佛继续来跟大家讲说忍辱跟波罗蜜之间的关系,首先佛说:“有一些的这个忍辱
它并不是波罗蜜,所谓世忍。”我们如果回头去看看,什么是世忍呢?那就是世间人所
能够作的这个忍,包含说我们前面所看到,比方说饥寒、这些直接的苦乐,这些很直接
身体上面的觉受,乃至于很抽象的心理的觉受,这些都是世忍的范围。又比方说现在有
许多的佛教团体,当然也希望能够积极的对社会有所贡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许
多的佛教团体,也跟西方的像红十字会的这些团体一样,行善布施不遗余力,这个都是
我们要鼓掌赞叹的;可是在这个行善布施的当中,如果说光是行善布施,除了行善布施
之外,没有再继续去进修菩萨的其他五度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这样子的菩萨行是有所缺
憾的。
不说别的,光说佛所开示的菩萨法,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4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如何参禅----虚云老和尚开示
诸位常时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
到晚。也没打失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
。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句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
用功的入门方法
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
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
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一。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
。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祗有
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
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做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
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5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禅定的心得(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5c26401010at5.html
1.要离五盖——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
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
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
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
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
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
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
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
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
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
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6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05647c0100mxca.html
第十六章:重回鼓山
话说唐继尧欲与顾品珍开战问计于虚云上人,上人直言不讳道:“公得滇省民心,但未
必得将士心。倘起兵戈,将成两败俱伤之局。盖时‘蚌鹤相争’,必至‘渔翁得利’,
其他势力将乘虚而入占据滇省矣。不如因势利导,去虚名而存实力,以俟异日之缘。”
唐继尧深以为然,叹道:“几十年戎马生涯,我的双手沾满太多鲜血,早已身心疲惫,
自学佛以后,心中更是向往一方净土,上人怜苍生之情尤令我感怀,我依你之言退职就
成全他们吧!”
一九二0年岁末,唐继尧辞职赴港,顾品珍继位。顾品珍主政时,云南自二月始,就大
雨不止,昆明城内水可行舟。顾品珍命人在城楼用炮轰天,天如发怒的黄河,雨下得更
大更猛……
到了夏季,又遇干旱,天上犹如有十颗太阳,每日齐齐出来,至晚方归,数月下来,真
可谓是赤地千里……到了初秋,热毒蒸发,瘟疫大作,死人数千,乡民颗粒无收。“家
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滇省上至将领下至士民,无不思唐继尧旧德。
顾品珍心力交瘁,他不知从何处得知虚云上人有未卜先知之能,遂特地请他进城问... 阅读全帖
a*******l
发帖数: 2353
47
☆─────────────────────────────────────☆
yeeehah (胖嘟嘟) 于 (Fri Oct 14 00:33:58 2005) 提到:
听老师讲八极(部分记录)
问:八极拳中有多少套路?
老师:单就拳脚来说,我们只有两个套路--小架和八极拳,另外还有一个八极对接
,是八极拳的对练。
问:八极拳中就这么两个套路?
老师:我学过的就这两个套路,其它的我的老师、师爷也没有。
问:练八极从哪里开始?
老师:八极架。
问:八极的套路练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练出来要好看、要有发劲和速度,还不能“拖泥带水”。套路打出来是象“动
画片”一样的,一个动作就是一个动作。
问:什么是套路?
老师:套路就是练给人看的,给人看平时训练的结果。
问:套路包括什么?
老师:架子、身法、步法、攻防意图等。
问:什么样的套路练出来才算是好看?
老师:看上去“痛快淋漓”、有震撼力、有节奏感还不觉得有“阻碍”。要让人看出
你平时训练的结果,那就是功力和发劲。练得...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Abbott123(奈斯兔米特油),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题: 扶不起的阿斗,诺贝尔欠你一个和平奖!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Oct 11 07:50:49 2017,GMT)
前几天,诺贝尔和平奖颁布了,这个奖被戏称为挨骂奖,今年还算公允,至少没多
少批评。和平奖的评判标准嘛,至少要能平事止戈、推动和平。
按这个标准,乱翻史书,发现有个一直背着无能大锅的人,也该得这个奖慰问下,
这就是三国时,一个小名叫阿斗的蜀后主刘禅。
史上一度评说刘禅是昏庸、弱智,要不怎么骂人就说“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演绎
的电视剧里多是个心宽体胖、一笑就眯眼的角儿。
后来又有人给刘禅平反,说他是大智若愚、才华内敛。
其实这种争论很早就有了,现在的成都武侯祠是与汉昭烈庙合建在一起的,而昭烈
庙里阿斗像是几塑几毁,说明古人们对刘禅的功过是非,也十分纠结,扯不清、理还乱。
壹权谋君透过厚厚古书,看到了却是一个只想做个好人、不惹事不折腾不强撑的平
常人,就是和咱差不多的凡人一枚。
给他的评价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也许他的...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1118
49
赵忠和道衍和尚只不过对答了几句机锋,却怎么扯到勘破生死上去了?
有句老话:“来则欢喜去时悲。”
赵忠问道衍:“甚么处来”?“怎么来”?道衍回答:“来处来”,“欢喜而来”
,其实就正暗合了这句老话。“来处来”,讲的是“出生”;“欢喜而来”,讲的是未
学佛法前的一点“尘心”,凡夫俗子嘛,总是喜生恶死。而到了最后回答“怎么去”:
“陌上花开,缓缓归去”。虽然“去”了,但并不“伤悲”,很云淡风轻,讲的却正是
学佛后的一种感触,即勘破生死。
——确实很有禅味。
听了赵忠的问话:“小和尚年纪轻轻,就勘破生死了么?”
道衍答道:“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
“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出自北宋王安石的一首词,调寄《望江南
》。全词是“皈依法,法不可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乃是一首“禅诗”。
单就“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一句而言,意思是说:“愿我的六根能
够不为境转,寂静而无诸烦恼。心就好像月光照琉璃,不再被世间的表象迷惑,而能明
了诸法的本性”。
道衍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赵忠的问话,...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1670
5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梦幻泡影 11集 全
【第一章】——定约
【第二章】——无上魔功
【第三章】——普陀圣境
【第四章】——芥子纳须弥
【第五章】——回归
【第一章】——定约
翠羽山的前山并不高,从山顶到山脚也就两百余丈,一路上全都是三丈长、
两尺宽的青石台阶。
此刻,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就站在山顶上朝着四周眺望。她想找到一男一
女,可惜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看到的全都是上山下山的香客。
她的心里充满忧急。
翠羽宫并不属于最早知道大劫将至的门派,只是这段日子气氛诡异,加上她
们和官府联系密切,所以天宝州发生的那些事第一时间就传到她们耳中;其中剑
宗传承和飞针之术重现绝对是令人震撼的大事,而且两者都和上一次天地大劫有
关,不由得让她们产生无限遐想。
女人大多敏感,所以翠羽宫高层一合计,立刻感觉到即将有大事发生。
天宝州发生的那些事里,璇玑派的身影若隐若现。翠羽宫和璇玑派交情一向
不错,所以她们找相熟的璇玑派的人问了一下,结果璇玑派的人大多呑呑吐吐,
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只有两个交情最深厚的人私下给了一些暗示。
那些暗示无不指向万年前的那场大劫。
确认这件事之后,翠羽宫上上下下顿时感到恐慌起来,没人比她们更了解大
劫的恐怖。
这半年来...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