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禅经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n****f
发帖数: 905
1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
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
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
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
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
,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
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
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
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
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
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
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
S**U
发帖数: 7025
2
念佛
杂阿含931经
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
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瞠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
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
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嶮众生中,无诸罣阂,入法流水,乃至
涅盘。

《清净道论》(佛随念的修法及功\德等)
「依照此等理由而世尊为阿罗汉」 ... 乃至「依此等理由为世尊」,(瑜伽者
)像这样的随念佛陀之德,此时则无被贪所缠之心,无被瞠所缠之心,及无被痴所缠之
心,他的心是只缘如来而正直的。因他这样没有了贪等所缠,故镇伏五盖\,因向于业
处,故他的心正直,而起寻伺倾于佛德;佛德的随寻随伺而喜生起,有喜意者由于喜的
足处(近因)而轻安,不安的身心而得安息;不安的得安,则亦得生起身心二乐;有乐
者以佛德为所缘而得心定(心一境性);在这样次第的一刹那中生起了五禅支。因为佛
德甚深或因倾向于种种佛德的随念,故不证安止定,只得...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3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
--------------我也无法坚持“左脚,右脚”,一会儿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
经是““右脚,左脚”,囧。下次我也试着数七步,看是否适合我。谢谢啦!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
止禅吗?
我现在对大脑的attention system and rewarding system有蛮多的兴趣,另外,还对
“衰老”感兴趣,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呢? (并因此对“熵/
entropy”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对应佛教里的“劫”。哎,好好
奇。)
在组织学终末结构中,不同离子通道将不同的能量转化成细胞的电位变化,激发突触释
放神
经递质,...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数,如果先标左
脚为一,那么下一循环右脚就标为一,就不会让觉知只偏向一侧。(四)从“七”到“
一”的变化点是打断妄念,觉知心念变化的最佳契点。
我在上班常速走路练行禅时用这种7步法,每一步...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5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
--------------我也无法坚持“左脚,右脚”,一会儿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
经是““右脚,左脚”,囧。下次我也试着数七步,看是否适合我。谢谢啦!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
止禅吗?
我现在对大脑的attention system and rewarding system有蛮多的兴趣,另外,还对
“衰老”感兴趣,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呢? (并因此对“熵/
entropy”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对应佛教里的“劫”。哎,好好
奇。)
在组织学终末结构中,不同离子通道将不同的能量转化成细胞的电位变化,激发突触释
放神
经递质,...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6
修行窍诀海按:Dipa Ma 是南传佛教一位传奇的大成就者。她以居士之身中年开始
修行,很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成就;她按师父指示按《清净道论》修行神通,并如实
地证到了五种神通的惊人成就,例如她可以分身、穿墙、预知。。。而后她又不再修习
神通,因为她觉得对证道有障碍。她为西方弟子传法并获得了世界级的声誉。她的开示
与汉藏大德异曲同工,末学受益匪浅,以下是她的修行开示。
Meditate all the time (随时随地禅修)
Practice now. Don't think you will do more later. (“现在就去修行。不要
以为你将来有的是时间” )
Dipa Ma stated firmly that if you want peace, you must practice
regularly. She insisted that students find time for formal meditation
practice every day, even if only for five minutes. If that proved impossi...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真的可以治病吗
禅修真的可以治病吗
http://www.zhibeifw.com/fjgc/zbfy_list.php?id=9273
美国,纽约——一个藏族喇嘛相信,他通过一年的禅修,治愈了自己遭受坏疽的腿病。
如今科学家正在研究他的大脑,以期能够发现这一医学上的奇迹。
心的力量真的能够治愈自身的疾病吗?一组希望得到答案的科学家正对一位藏族喇嘛的
大脑进行研究,这位喇嘛相信通过禅修治愈了自己的坏疽。
2003年,当37岁的Phakyab仁波切移居到美国时,他身患糖尿病以及脊椎结核病。他的
病日趋恶化,以至于他的右腿与右脚已经生出坏疽。他在纽约寻访了三位不同的医生并
就诊,而他们给出了同样的治疗建议:截肢。
很少有人会抵制这样的治疗建议,但是仁波切并不是常人。1966年出生于藏区康巴的他
13岁时就得到认证,并在1993年攻读藏传佛法的最高学位格西时,被认定为第八世
Phakyab仁波切。他已经将生命奉献于传授佛法并将佛法融入内心,当他决定是否要做
腿部切除时,很自然会去咨询自己的上师。
上师的回答很令人震惊:不切除。并建议弟子利用气脉禅修给自己治病,然后将这种古
老传统做法的价值传授予他人。他写了...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8
再问独角禅师,
禅字挂在脑袋上和禅字座在屁股下,哪个人禅力更高呢? 是不是禅挂的高禅力就高?
d******y
发帖数: 3668
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须深经原文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须深经原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 22:52:48 2009)
你例出个主题, 比如说想谈 "慧解脱到底需不需要禅定"?
然后由我主导谈啥, 由我主导发问你, etc...
而并非你想谈 "慧解脱到底需不需要禅定", 你主导谈啥,
因此你主导去问四禅八定是指什么?
因为那只不过是你 "自我" 认为, 要谈慧解脱到底需不需
要禅定, 就理所当然的, 必需要先知道四禅八定是指什么!
但那是因你不懂而已, 如果事实上是, 四禅八定要用三数
月才能了解, 但了解四禅八定与慧解脱到底需不需要禅
定之答案无关, 因为答案要点根本不在那, 则依你主导指
定去问去谈, 岂非9不搭8谈亿年也不沾边? 是吗?
你这次并非谈实法修行事, 而主要是学术研究慧解脱需不
需要禅定.
我意思是, 你看完了万本一切佛经, 也文字上全看懂了那
万本佛经, 但你会还是连文字上都还不懂慧解脱需不需
要禅定, 亦找不到答案.
因为哪怕你文字上全看懂了那万本佛经,
J******s
发帖数: 7538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
rainbowcc (去嗔师太cece) 于 (Fri Apr 8 23:06:43 2011, 美东) 提到:
4/1/11
没打坐/修心/观照。
4/2/11
同上。
4/3/11
同上。
4/4/11 周一
打坐:1小时
跑步:2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记录:
新工作虽然基本适应了,生活中也有不少值得开心得事情,但身心仍无法轻安,心态有
细微的压力/焦虑。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看到初升的太阳和广袤的天空,提醒自己,修
心比工作重要多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比修心更重要了。虽然我。。。。。,可仍然充满
缺乏感和不安全感,深深地感到缺乏/不饱足/不轻安,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况且,
除了修心,还有什么好玩/有意思/有兴趣的么?修心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意义的高度了。
可是一进公司,这些提醒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就沉陷进工作中去了,完全无法观照,连
观照的想法都不曾升起过。唉。
晚上回来,跑步练舞淋浴,然后,散盘,设置闹钟1小时。试图观照,很难观照,思绪
被工作粘连,很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纠着粘着,...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1
现在很多人学佛都是因为感受到自身的痛苦继而投靠佛门,希望自己能灭苦,得快乐。
极少有人发心是为别人的解脱而修习佛法的。发心分善与恶与无记三种,其中善的发心
又分下等,中等与上等。
下等的发心为求人天福报,或许真的能得点人天福报,可是等福报享尽后必入三恶趣。
中等的发心是想自己获阿罗汉果位,灭无明,得解脱。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别人
修得好不好,解脱不解脱,关我什么事,我能力有限呀。”所谓:自利利他,只有自己
修成后才有本事帮助别人。可是等你修到什么时候才算修成呀。来不及了,这一生那么
短暂,等你修完四禅八定才想起要利益众生帮助他人的时候,你未必有时间去这样做。
所以,自打你决定皈依三宝决定修行的那一天起,就要明确我是为什么而修行的。这也
就是最上等的发心,是为利益众生而修行。这个听上去像一句空话,说起来也很容易,
可是真正做到很不简单。这就是为什么要去实修菩提心,而不是光说不练,空空一个愿
望。单有智慧没有慈悲,只是打坐没有发心,再怎么禅修都是无用的。
~~~~~~~~~~~~~~~~~~~~~~~~~~~~~~~~~~~~~
摘录堪布开示中的一段:
“对大学生来讲,修世间道教的禅,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关于这颗心——事实上,它实在没有错。它本质上是清净的,且原本就是平静的,若不
平静,那是因为它跟着情绪走。真心与这些无关,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绪欺骗,
而变得平静或扰动。未受训练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让它陷入快乐、痛苦、愉
悦与忧伤之中。不过心的真实本质并没有那些东西。欢喜或悲伤不是心,它只是欺骗我
们的情绪,未经训练的心迷失后,就跟随着情绪而忘了自己。于是,我们便以为是自己
在沮丧、自在或其它等等。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
着它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修行就只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于其中迷失,
让它能平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
●希望获得佛法 必须培养心中的戒、定、慧
人们从许多来源听到佛法,例如不同的老师或比丘处。在一些例子中,“法”被以非常
广泛与模糊的字眼教导,以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其它例子里,它则以华丽的语
辞或...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3
顿悟入道要门论(http://www.lkjs.net/c26.asp
大珠慧海禅师著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若会圣理,
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
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
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
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
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
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
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
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
定者,对境
F*V
发帖数: 3978
14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937
解滨
最近党的理论工作又有了新的飞跃。有位法国人为党的理论刊物《求是》撰写了一篇文
章,热情讴歌伟大的党,高度赞杨了中国模式,科学论证了我党权力交接方式的合理性
。姑且不论这篇文章是否靠谱,党的顶级刊物能够打破惯例刊载一个除马恩列斯之外的
外国人的文章,这本身就是个进步。当然,您也许会指出,那位作者并非一个真正的法
国人,而是个中国人,混吃骗喝的马屁侨领。您甚至会引用党对他的称呼“旅法学者宋
鲁郑同志”(http://www.qstheory.cn/qszq/qsllwdt/201304/t20130427_226642.htm )来证明他其实是旅居法国的中共党内同志。我认为那不是问题。任何人只要入籍宣誓效忠法国了,就是法国人。虽然我无法核实这位“旅法学者”在法国拿过任何学位,也没找到他在法国的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任何学术论文,但他确实多年如一日用中文撰写了无数篇歌颂党,抨击自由民主制度,批评西方国家的文章。就凭这个,不叫他一声学者于心何忍。一个法国人如此热爱...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5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937
解滨
最近党的理论工作又有了新的飞跃。有位法国人为党的理论刊物《求是》撰写了一篇文
章,热情讴歌伟大的党,高度赞杨了中国模式,科学论证了我党权力交接方式的合理性
。姑且不论这篇文章是否靠谱,党的顶级刊物能够打破惯例刊载一个除马恩列斯之外的
外国人的文章,这本身就是个进步。当然,您也许会指出,那位作者并非一个真正的法
国人,而是个中国人,混吃骗喝的马屁侨领。您甚至会引用党对他的称呼“旅法学者宋
鲁郑同志”(http://www.qstheory.cn/qszq/qsllwdt/201304/t20130427_226642.htm )来证明他其实是旅居法国的中共党内同志。我认为那不是问题。任何人只要入籍宣誓效忠法国了,就是法国人。虽然我无法核实这位“旅法学者”在法国拿过任何学位,也没找到他在法国的任何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任何学术论文,但他确实多年如一日用中文撰写了无数篇歌颂党,抨击自由民主制度,批评西方国家的文章。就凭这个,不叫他一声学者于心何忍。一个法国人如此热爱...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847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乔布斯与他的禅》
就在乔布斯尸骨未寒之际,一个说法又急剧流传开来:乔布斯是佛教徒,甚到还属于中
国禅宗。(http://news.fjnet.com/shxx/shxxnr/201110/t20111006_184945.htm)如真如此,则足以让中国人骄傲一把了。
对此,我极力想弄清真相,开是乎就在网上找开了。关于乔布斯信佛的新闻真不少,内
容也多数相似。显然,新闻是不足为证的。传记应该相对来说权威些吧。关于乔布斯这
个传奇人物,传记一定少不了。比较系统的中文传记,我共找到了两本。
第一本是《史蒂夫·乔布斯传: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作者是美国人杰弗里·扬和威廉
·西蒙 ,中信出版社2010年6月20日出版。其中关于乔布斯去印度的部分如此描述:
史蒂夫只是在阿塔里公司做一些小事情。有一天,他去找奥尔康,提出辞职他想去印度
见识一下印度的宗教圣人。在那时,公司在德国的游戏市场出了点问题,奥尔康决定让
史蒂夫在去印度之前先到德国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于是,奥尔康简单地给乔布斯介绍了
一下德国那边的情况,就打算让这个年轻的嬉皮士起程。奥尔康让史蒂夫在两个小时内
解决问题,结果他真的就在两个小时之内把问题给解决了。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精华
3: 禅定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
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
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
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
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
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f********4
发帖数: 253
18
以下摘自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
除了涅槃之外的实相──名与色,一开始并不存在。每当有因出现,它们就会生起
,生起后它们就消失。因此,我们说名与色的实相为无常。以看为例,开始时没有“看
见”,但如眼根完整,对象生起,有了光线,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那么就有“看见”。一旦生起,随即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看是无常。要一般人知
道看为无常并不容易,听则比较容易了解。开始时并没有听,但如耳根完好,声音产生
,没有阻碍,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就有“听见”。它生起,然
后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听是无常。
现在你听到我讲话,你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声音。一旦听到它们,它们就消失。听,
“声音(sound)、声音、声音”。当我说s,你听到,接着它就消失。当我说ound,你
听到,然后它消失,这是它们的生灭。对其他的心理生理现象也是这样。它们生起和消
失。看、听、嗅、尝、触、想、弯、伸、移动──全部都生灭。因为它们不停地消失,
我们说它们无常。
在这些名色的生灭之中,心识的消失非常清楚可知。假如在观注上升、下降时,你
打妄想,你观注“妄想”。当你观注它时,打妄...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19
请教挂禅大师,挂一个禅字和挂二个禅字比那个禅多一点呀?
Y**u
发帖数: 5466
20
为什么此人修到四禅还要下地狱?
从前有个修道人叫迦罗,这个人不得了啊,备四禅。具五通。彻视洞听。身能飞行
。自察心念知人来生。而且讲说经义,感动释梵及四天王诸鬼神龙并阎罗王都来听法。
他的言辞文雅,声音美妙动听。每天说法回答问题都不怕辛苦。
有一天,阎王爷听他说法之后,泪如雨下,悲叹不已。为什么呢?阎王爷说:可惜
啊可惜啊,你现在说法说得很好,但是7天之后就要死了。而且死了之后,要下地狱,
去我那里报到,要受苦受罚啊。迦罗很差异说:有没有搞错啊,我现在已经修到了四禅
,而且具备了五种神通,上梵天都没问题,为什么说我会下地狱呢?阎王爷说啊:您命
终的时候呢,遇到逆缘,所以生出嗔恨心,想要害对方,所以就要下地狱喽。
迦罗听了之后就惶惶不可终日啊,这可怎么办呢?释梵四王诸神见了,就关心的问
他,为什么忧愁啊?迦罗就说了原因:7天之后就要下地狱了,能不担心嘛
有位善神就告诉迦罗啊,您知不知道现在有位佛陀啊?迦罗说:世俗之人,我怎么
知道。善神就说啊,佛为一切三界之救。度诸未度脱未脱安未安。为什么不去请教佛祖
,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迦罗听了之后,很开心...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21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m80.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五:开悟后的真禅师,言行是否就绝对正确呢?
对这种观点,坡主戏称之为“两个凡是”,即只要是某某禅师或某某名师所做所言,就
肯定就是正确的。这两个凡是引申开去,就是某某著名大师肯定是完全对的,某大师著
作某禅书,句句都是金科玉律。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观点。
前面的文章里也说到过,究竟果地佛,那才是觉行圆满者,一切未以肉身证佛果的菩萨
,即如月之未满,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欠缺,比如说百分之九十九正确,那他说了很
多话写了很多书时,若累积起所有说错的文字,那就相当可观了-------由内行来挑肉
身菩萨的鸡蛋里骨头,往往并不是太难的事。
单说我们的肉身,它对住内的神识,就具有很大的蒙蔽和欺骗性,我们研究许多大师的
传记,可以发现许多乘愿再来的大菩萨乃至于佛,都得费相当可观的时间精力来破掉这
肉身的障碍,坡主把这戏称叫打通南瓜找本钱取存款,释迦佛当年修行有多苦?大家可
细想想。虚云老是憨山大师再来,以他宿世猛力不要命吃尽千辛万苦奋力打开南瓜壳,
也用了整整五十六...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
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
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
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
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
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
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
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正)同上
http://www.buddhism.com.cn/ygfs/cczl/ygfswc/wcjhl/ygjhx7.htm
W**N
发帖数: 103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
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
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
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
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
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
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
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正)同上
http://www.buddhism.com.cn/ygfs/cczl/ygfswc/wcjhl/ygjhx7.htm
a*******2
发帖数: 465
24
全文在线阅读:http://www.dymf.cn/Item/16019.aspx
第一讲;
禅修的方法(第一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9月29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开始讲一些禅修的方法。百日共修已经学修到了三特加行。三特加行有共同和
不共同的方法,现在学的都是共同的方法。不共同的方法是大圆满(阿底瑜伽)独有的
加行修法,这些不是随便公开学修的。共同的修法主要是身、语、意三个要点。
调整身、语、意,将身语意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这样禅定会自然产生,很多世出
世间的功德也会自然圆满。但是身、语、意要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也是很有难度的!
(一)身的要点
不用说心,就连身体要真正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或姿态,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
说,毗卢七坐也是很难做到的。毗卢七坐是常用的一种身姿,大乘和小乘都用这个方法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在身体姿态方面都是有要求的。让身体完全放松也是很重要的
,若是身体没有完全放松,也没有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禅定很难产生。即使产生了,
有时候也许能入定,但是很容易出现障碍,所以,身体...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5
念经也是一种禅修
超然法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aoranfashi
念经如果方法得当,也是一种禅修。
所谓禅,全称叫做“禅那”,汉译为“静虑”。心念不杂乱叫做“静”,心中观察明
了叫做“虑”。能够这样调整安住自己的心,就叫做禅修。
如果经常进行禅修,就会逐渐产生禅定和智慧。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好产生的。因
为心的深处本来是不乱的,所以禅定其实是心固有的属性之一;因为心本来就具有自然
的观察与明了,所以智慧其实也是心本来的属性之一。当然,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思
维心,不是指某种想法和念头,而指的是心的本体和本性。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透彻了解心的本体和本性。
禅修就是最直捷了当的修行方法。

在念经的时候,只要不回忆过去,不设想未来,当下专注在经文里面,心念自然是不
杂乱的,自然是“静”。同时,经文的文字当中有内容和道理需要观察,只要足够专注
,其内容和道理大致可以明了。这时,自然就是“虑”。所以,专注的念经其实已经具
备了“静虑”,其实就是一种禅修了。
正因为如此,念经闻思修才被公认为佛教当中最基本的修行方法之一。历代高僧
a*******g
发帖数: 867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偈

看看现代禅寺的禅七开示吧。还说什么“禅宗不重视戒律禅定,遗害千年”?
你老是信口胡扯也不觉得丢人啊?
净慧:柏林寺禅七开示(二)
http://www.hrzh.org/culture/p/2009-6-11/3831.shtml
本文为净慧长老于1993年11月3~9日在赵县柏林禅寺禅七开示的全文,由明海整理成文。
第一天、学佛的三大纲目
去年本寺举行了第一次禅七法会,今年又到举行禅七的时候了。我们在座的不少人参加
过去年的禅七,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好象这两次法会中间没有时间上的距离,似乎这
两次法会就是接在举行的。也可以这样说:不但这两次禅七法会,还有其它法会,没有
任何时间的距离,即使同佛在灵山会上说法的那种情景、那种因缘,也没有时间的距离
。所以,我们说一次法会的殊胜因缘,往往用“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来形容。我想今
天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在这里共同修学,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事因缘。
这一次禅七法会的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有一百二十多位居士来参加;地理覆盖
面也比去年广,最远有从新疆来的,南边有上海、杭州来的。大
S**U
发帖数: 7025
27
前言
汉译《阿含经》与对应的巴利《尼柯耶》,对于了解初期佛教的教导极为重要,这些教
导是所有其他佛教形式的基础。如果对初期佛教中心范畴掌握得不精准,就缺乏妥善的
基础来了解其后佛教的思想发展。本文希望对这基础提供个人的微薄贡献。本文将检视
「受」这个术语,以呈现它不同的层面及微细的差别,并揭露它与初期佛教哲理及修行
的关系。本文的经典基础为《阿含经》的开示,尤其以能在巴利《尼柯耶》找得到对应
的经典为主,因为那些《阿含经》与《尼柯耶》所共有的文献,有极高的可能性,可视
为最早的一批佛教文献,因此,便用它们来探究初期佛教的教导。
受(vedanā),是五取蕴中的第二蕴,及一般常见的十二缘起中的第七支,会引
生渴爱的那一支。在这两类文脉中,「受」所扮演的角色,显示出在初期佛教分析真实
(reality)时,受的重要性。依据这个分析,「受」是构成「我」的五种成份之一;
同时当要控制渴爱时,受是在苦的缘起过程的特别联结点。因此,对初期佛教的广泛了
解和特别是对解脱道的理解,「受」及其意涵的评估都极为重要。
下文中,首先我将检视受的一般本质(I),其次探索受跟业报的关系(II),最后讨...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28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 T02, p0550b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嗔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疏业聚意不乱  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  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白话大念住经

我很早就静坐,但不是每天静坐。
五盖也并不是通过静坐才能克服,日常也照样能克服,照样能进行修四念住的观禅。
如果你修纯观,实际静坐并非主要的,甚至是可以完全没有的。只要日常紧密观照身心
现象的无常性就足够。
如果要修先止后观,那么必须静坐,而且需要长久时间的静坐,最好一天能超过八小时
。最好能够脱离俗务,这样经过五到十年,才有机会积累足够的定力证得真正的四禅八
定,然后利用四禅八定建立起来的稳定的禅定心,出定以后观照身心现象的生灭无常性。
并且获得俱解脱
现代的在家人,由于工作,日常杂事以及没有专门时间修行,已经不太适合修先止后观
的路子。而且止禅有无数陷阱,如果不真正了解,很容易上当受骗。
很多人连初禅都没有到,一二十年打坐,只是获得了一点近行定,结果被类似涅槃或者
能所双亡,能所不二的有分心以及禅定中的禅相所蒙蔽,以为自己已经明心见性,实际
离解脱还差十万八千里。
另外告诉你,念佛永远不可能有四禅八定,最高只能到近行定。
p******0
发帖数: 200
30
http://bookgb.bfnn2.org/books/0427.htm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1953年2月22日—3月8月)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很慈悲,各位班首师傅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
殷,大家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来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只以我年来患病不
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来说,也不过
是拾佛祖几句剩话。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佛末世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献金檀木花示众,
是时座下人天大众皆不识得,惟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
槃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此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下承当之无上法门,后
人笼统,目之为禅。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之禅,有二十余种之多,皆非究竟,惟
宗门下的禅,不立阶级,直下了当,见性成佛之无上禅,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众生
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故诸祖特出方便法而摄受之。此宗相继自摩诃迦叶以至如今,有
六七十代了。在唐宋之时,禅风遍天下,何等昌盛。现在衰微已极,惟有金山、高旻、
宝光等处,撑持门户而已。所以现在宗门下的人材甚
S**U
发帖数: 7025
31
那位师姐到了三禅是帕奥禅师说的。检验方法就是检查五禅支(初禅),喜乐与一境性(
二禅),乐与一境性(三禅)。五禅支是阿含经就有的说法。汉传的论(如瑜伽师地论)也
如此说。

r****n
发帖数: 8253
32

亡所必定入流,但入流不一定亡所。入流,即入涅槃之流,它是初果须陀洹的代称。
亡所,实际就是证涅槃,只有涅槃才是真正的能所双亡。而证涅槃,只有入流以上的圣
者才能有。
但是没有证涅槃,不代表不是入流,因为存在慧见涅槃的情况,即通过对五蕴生灭无常
的认识,对苦的彻底认识,进而认识到五蕴存在的熄灭,必定是涅槃,“有之灭,即涅
槃”,因而破除疑惑,破除我见,此时也是入流,这是经典所说的见苦得道。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
其实五蕴和涅槃本就是同一的两面,彻底认识了五蕴,也必定洞见涅槃。
要实现涅槃,是有条件的,它大概需要四禅左右的定力(此处的四禅是指毗婆舍那四禅
,绝不是现今佛教或者外道所认为的四禅),乃至禅坐当中贪和嗔的彻底克
服,心高度平衡,无贪,无嗔,然后在此基础上舍弃名色,则识必定灭,于是涅槃被证。
井水喻经那个三果向的圣者,也没有身触涅槃。
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
得取其水。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
身。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他之所...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3
搜索到一篇文章,感觉楞严的预言挺神奇的。
http://xys4.dxiong.com/xys/netters/others/talk/falun_gong3.txt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从一个佛门弟子的角度看法轮功事件
净安
法轮功事件,可以算近来继科索窝问题之后,中文网上的又一焦点。作为一
个经常看网的佛教徒,我个人对此颇为关注,两天下来也看了不少网友的高论,
但好像还没有看到佛教界对此的反应。就凑个热闹,从佛教徒的角度对此也说上
几句。
其实,这个事件的发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数月前,国内一家颇有影响的网
络杂志,在连续的几期里组织文章批评法轮功害人致命,就曾收到大批的法轮功
功友来信与电话。年初,针对佛教界在出版书籍与网络上的批评,李大师(也可
能是其代言人)专门写了一篇“佛法与佛教”的文章,辩白其“大法”与佛教的
关系,并倒打一靶,将所有敢于批评法轮功的人,都定性为“破坏佛法”的邪恶
之徒。(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去看这篇文章)。李本人则是在公开场合多次
骂批评法轮功的何作庥院士为科学痞子。更有甚者,有报道,去年北京电...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4
龙泉道场微博
昨晚,李某的同学在微博中晒出她生前的照片,并发文对其悼念。
京华时报讯 近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李某在龙泉寺参加活动时,不慎坠楼身亡。昨天下午,龙泉寺义工课堂负责人李建强证实此事,并表示警方已介入调查,一切以警方调查结果为准。海淀警方表示,经初步调查,已排查刑事嫌疑,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中。
昨天,多名网友发布微博称,12月13日,清华大学毕业生李某驱车赶往龙泉寺参加禅修活动。此次活动在约20米高的楼上举行,有40多人参加。其中有一个环节,参加者“要被蒙上眼睛”,李某不慎坠楼身亡。
据该校学生介绍,李某于2013年在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毕业,生前是龙泉寺翻译中心的义工,曾多次去寺里工作。这次是接受朋友邀请,去龙泉寺参加禅修活动。事发后,李某的父母因受打击,一度入院。
该学生说,发微博的多是同学,之所以将此事公布,是因为前天龙泉寺的微博仍在宣传禅修活动,让他们很不满。据该学生提供的微博截图显示,前天早晨6点多,名为“龙泉道场”的博主,发布了一个链接,标题为“龙泉寺IT禅修营纪实与感悟”。
另有一名帮助处理此事的于姓学生证实,家属与寺庙方已基本达成和解,具体赔偿... 阅读全帖
g*****h
发帖数: 260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与神经科学【1】
禅修能改变我们的行为吗?
禅修能改变我们的脑部活动吗?
禅修能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吗?
答案:“是”
现在关于meditation的研究,俨然成为了neurosicence的一个热点。以Wisconsin
Madison的Richard Davidson为代表的一批神经科学家,通过他们的努力,把禅修的神
经活动的奥秘,一点一点的揭示给了大家。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科研成果,促成了SfN(
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在两年前邀请了达赖喇嘛给大会做了一次大型演讲,现场听众众达
数千人(当时我在场,呵呵)。
我将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慢慢的向大家简单的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以及进展,(最近比
较忙,可能更新会比较慢)
下次,我会先介绍一下“禅修和快乐”,主要基于richard Davidson几年前发表在PNAS
上的一篇文章。
r****n
发帖数: 8253
36
第一部分(3月24日更新)
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慈心禅(Metta Bhavana), 大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把它作为谛观(
Vipassana)的基础来修习. 在中佛曾经说过在你修习谛观的时
候,你的心(mind)可能受到杂念的干扰, 或被烦恼(kilesa)所障碍而使得禅修难以继续,
这时你应该将某个令人欢喜的所缘(object),例如佛,法僧,布施或戒律的功德(
attribute),作为禅修的所缘去观想(contemplate). 你的心会慢慢集中到这些所缘上,
你也会感觉到欢喜,安静,平和和平静。这时你就可以再回到谛观修习上来。佛把这称
为转向禅(Panidhaya Bhavana),意思是你把专注的心先集中在令人高兴的所缘上,
然后再转回谛观修习。
当禅修者遇到诸如杂念,焦虑,哀伤,烦恼或抵触情绪的时候,应当观想的所缘之一就
是慈心(Metta)的所缘。这会很有帮助。观想佛的功德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你需要对于
佛的功德有所了解,才好观想(reflect)。只有里了解佛的功德才能够观想他。修慈心
禅不一定要对慈爱(loving-kindn
r**m
发帖数: 1825
37
温宗堃: 当代缅甸毘婆舍那修行传统之间的一个诤论
http://free.yes81.net/Mahasi/view-4972.html
依据菩提长老的看法,S 22:79的第一段文的文旨,是在说明:凡愚无知的沙门、婆罗
门在忆念过去时,带有「我」的执见,认为「我拥有…」等等,然而实际上,他们所忆
念的事物,只是无常、苦、无我的「五取蕴」而已,他们所预设的恒常之「我」其实并
不存在。因此,菩提长老认为,经文的文义并非如巴利注释书所说的,意指那些沙门、
婆罗门刻意以「观智」观察过去的五取蕴
值得注意的是,《相应部注》对 S 22:79的注释,似乎还有相当的诤议空间。菩提长
老(Bhikkh Bodhi)检视该《相应部注》所注解的那段巴利经文时,即提出与巴利注释书
截然不同的解读;再者,与此巴利经文对应的《杂阿含经》经文,也与巴利注书的注解
意趣相左,并支持了菩提长老的解读。
不仅马哈希禅师及其弟子们教导禅修者仅需直观当下的五蕴[12],就笔者所见,缅甸绝
大多数的毘婆舍那修行系统,亦如马哈希系统一样,仅教导禅修者观照当下现起的名色
现象,并未要求禅修者直观过去及未来的名色。
莫哥禅师(M...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下面的转贴也提出了正念的的三个心所,
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之一, 三篇文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虽然都在讲一个东西。。。初期修行, 正念是多么的重要
==================
转自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观禅的修行与进程
慈济瓦禅师 著
。。。。。。。
多年修行和教学之后,我觉得正念始终在场。正念都是前导,需要存在于每一个作用中
。多修习之后,正念似乎无所不在,经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圣弟子具足正念,守护根门,能避免杂染,修行清净。避免过患,
修行无过,保持清净,比丘的领域和父家是什么?四念处。」
-增支部第七卷(Aṅguttara Nikāya VII)
「于五根门处,遍布正念之网,精密而细微,可以捉住烦恼,以清明观智消灭之。」
-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
「善友入灭,大师已远。如今没有友情能够等同于有正念引导的身守护。」
-阿难长老偈(Ānanda-Thera Gāthā)
「阿难,比丘以自为洲渚,以自为皈依,莫...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下面的转贴也提出了正念的的三个心所,
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核心之一, 三篇文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虽然都在讲一个东西。。。初期修行, 正念是多么的重要
==================
转自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观禅的修行与进程
慈济瓦禅师 著
。。。。。。。
多年修行和教学之后,我觉得正念始终在场。正念都是前导,需要存在于每一个作用中
。多修习之后,正念似乎无所不在,经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圣弟子具足正念,守护根门,能避免杂染,修行清净。避免过患,
修行无过,保持清净,比丘的领域和父家是什么?四念处。」
-增支部第七卷(Aṅguttara Nikāya VII)
「于五根门处,遍布正念之网,精密而细微,可以捉住烦恼,以清明观智消灭之。」
-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
「善友入灭,大师已远。如今没有友情能够等同于有正念引导的身守护。」
-阿难长老偈(Ānanda-Thera Gāthā)
「阿难,比丘以自为洲渚,以自为皈依,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修学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也要求品位高上。
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生,有所
谓的这个“九品三生”。那么学佛人想要求生极乐,当然是要以求上品上生为目标,不
应该只想求得上品下生或者乃至于说中品、下品往生,因为心大所见则大。所谓心大是
什么?心大当然就是心量大、心念大,念佛人说大念见大佛,其实这个大念见大佛,它
并不是说你念得大声,就能够看见越高广越庄严的佛,不是这个意思,它的意思是说你
的心量你的心念是不是广大。所以说如果能够依著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大势至菩萨
念佛圆通章〉里面所教导的无相念佛法门,这样子修学无相念佛成功。因为依著 大势
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
佛圆通章〉。但是还得要发至诚心,所谓至诚心就是说,心里面真实的誓愿要往生到极
乐世界。另外要有深心,深心的意思就是说要一心的去祈求甚深的佛菩提果,那么这个
心是坚信难拔的,难以拔除的。另外要有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说,要把你所修
的种种的善根功德回向能够往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子依著真实的这个...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1
李心洁彭顺超市亲密采购
据台湾媒体报道,李心洁老公彭顺搭上小三李悦彤后导致婚姻一度亮起红灯,台媒报道称一直深爱彭顺的李心洁获老公连月全力示好及经高僧点化后,终宽恕对方,并一起买菜注备做大餐,重拾恩爱。
与李心洁共处12载的彭顺曾涉及两次“偷食”事件,以于5月发生的“热吻”李悦彤最为轰动。李心洁上周到港工作,彭顺虽陪同在侧,但却低调地分开出入其下榻的酒店,直至17日下午5时,二人终被拍得在香港商场逛街,心洁双手全程绕实彭顺,场面温馨。
李心洁手臂紧搂老公
李心洁当日打扮清爽再配以素颜登场,并戴上啡色帽为免惹人注目,他们在超市购物时有商有量,彭顺更体贴地为太太推手推车,让心洁慢慢细喝手中的果汁,他们最终买了两大篮菜回家做大餐。
行至停车场等候司机接载期间,彭顺也有负责拿起所有重物,而李心洁则继续搂着老公,两人边走边笑,像有说不尽的绵绵情话,中间二人四目交投更咧嘴而笑,恍如热恋情侣。
闭关7天禅修解心结
李心洁是虔诚的佛教徒,月初她还跑到寺庙禅修,闭关7天,跟随师父上完禅修课后,李心洁便由老公接载离开该处,当时坐于车厢中的李心洁气息不错,明显经过高僧指点后有所顿悟。李心洁此行到港是为香港电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Heart版 - 天慧禅师的故事
在法海寺有个天慧禅师,他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叫无明,一个叫悟明,他俩的品德智
慧难分伯仲,也就是说难分上下。
有一天,天慧禅师准备外出云游。
你们知道真正有智慧的古今高僧大德,他们不会永远在寺庙当中,云游四方,见机救人
,广度有缘,普度众生,这就是智慧。
这位天慧禅师他也是要出去,临行时专门召见这两个徒弟。他对这两个弟子说:“我要
云游四方,可能要过几年才能回来。我有两件宝贝,你们替我好生保管。”
天慧禅师随即交给无明弟子一本心经书,很厚的那种很珍贵的古书;交给悟明弟子一本
禅经书,也是古书。
无明弟子拿到宝贝,小心翼翼地将它锁进了一个铁箱子里,隐藏在寺院一个神秘之地,
没人发现的。
悟明弟子拿到宝贝,每天专心致志地钻研禅经,他不仅将禅经背得滚瓜烂熟,而且钻研
得透彻心明。
第二年春季,天降滔滔洪灾,将法海寺冲得翻天覆地。无明与悟明带着众僧人仓惶逃生
,才侥幸逃过灭顶之灾。
灾后不久,天慧禅师回来,看见法海寺一片狼藉的情景,询问无明与悟明两位弟子:“
师父交给你们的宝贝在哪里啊?”
无明说道:“师父,你交给我的宝贝,我想方设法将它隐藏在最隐秘的地方,谁知一场
前所未有的洪水降临,将寺院...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百业经故事: 安宁太子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舍卫城是由胜光国王掌管,而鹿野苑则是由梵施国王所执政。
那时,两国因一些矛盾交战,伤亡都十分惨重,双方关系也是越来越坏。
有一次,梵施国王率领四大军队进攻舍卫城,在康丹河边扎营。胜光国王知道后,随即
率领兵队前往应战。双方势力相当,难分胜负,一直僵持不下。
这时候,梵施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王宫上下鼓乐齐鸣,庆贺女孩的诞
生。胜光国王知道后,心想:「和梵施国王交战这么久,耗损国力,不如我向她女儿求
婚,和平解决两国关系。」于是就派使者到梵施国王那里去求婚。
梵施国王知道胜光国王的心意后,非常高兴,心想:「两国开战至今,双方皆损失惨重
,现在藉联婚求和,正合我意啊!」便告诉来使,愿与胜光国王和亲。从此,两国结盟
,成为好朋友。
由于女儿的出生,平息一场战争,让全国上下得以安宁,因此,梵施国王将女儿命名为
「安宁女」。不久之后,王妃又生下一个长相庄严的男孩,他们为他取名为「安宁」。
很快的姐弟俩长大了,二人关系好得很,亲密到连一刻也不愿分开。
不久,安宁女的年龄已适合婚嫁,于是双方选好日子,胜光国王亲自到鹿野苑迎娶安宁
女,依当地的习俗举行隆重的婚礼。
安...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血脉论
印顺《中国禅宗史》第一章第一节(摘录)
菩提达摩,简称达摩。在后代禅者的传说中,也有不同的名字。神会(762卒)的《菩
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此下简称《南宗定是非论》),也是称为菩提达摩的。神会引
〈禅经序〉来证明房提达摩的传承,如《神会和尚遗集》(此下简称《神会集》,依民
国五十七年新印本)所说,神会是以〈禅经序〉的达摩多罗为菩提达摩的。因为这样,
在传说中,或称为菩提达摩,或称为达摩多罗。774年顷作的《历代法宝记》,就综合
而称为菩提达摩多罗。这是传说中的混乱糅合,并非到中国来传禅的菩提达摩,有这些
不同的名字。菩提达摩与达摩多罗,被传说为同一人。达摩多罗或译为达磨多罗,菩提
达摩也就被写为菩提达磨了。 Dharma,古来音译为达摩(或昙摩)。译为达磨,是始
于宋·元嘉(430前后)年间译出的《杂阿毗昙心论》。《杂阿毗昙心论》是达磨(即
昙摩)多罗 ──法救论师造的。昙磨多罗论师与达摩多罗禅师,也有被误作同一人的
。如梁·僧祐(518 卒)《出三藏记集》卷十二〈萨婆多部记目录序〉,所载(北方)
长安齐公寺所传,仍作昙摩多罗(禅师),而僧祐(南方)《旧记》所传五十三人中,
就写作达
z*****n
发帖数: 9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心想事成--- 《若希望经》
2008年第三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若希望经》之二 玛欣德尊者讲述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合掌来礼敬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三遍)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禅修者们,晚上好!
我们今天晚上将继续一起来学习《若希望经》。
我们上一次讲到了佛陀提出如果一个人有愿望,他想要实现愿望的话,首先他应当
要持戒。讲到戒的时候,佛陀又强调了诸比库应当具足戒与具足护解脱而住;应当以护
解脱律仪防护为住;具足正行与行处。对微细的罪过也见到危险,受持学习于诸学处。
接着,佛陀就举出了一系列愿望,这种愿望从世间到出世间一共分为十七种。
佛陀在经中就提到了:“诸比丘,假如比库希望:『愿同梵行者们喜欢、满意、尊重和
尊敬我。』他应完全持戒。”
我们在前天晚上大家一起讨论了完全持戒的意思。对出家人来说完全持戒有四种戒:
第一种护解脱律仪戒;
第二种根律仪戒;
第三种是活命遍净戒;
第四种是资具依止戒。
那对于在家人来说,
a*******g
发帖数: 86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是精进行禅?
乾隆大藏经·小乘单译经·第0679部
禅行法想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
佛言。诸比丘。若以弹指间。思惟死想。念有身皆死。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
愚痴食国人施也。何况多行者。
取要言之。若念不净想。秽食想。一切世间无有乐想。无常想。无常为苦想。苦为非身想
。非身为空想。弃离想。却淫想。灭尽想。无我想。身死为虫食想。血流想。膖胀想。
青腐想。糜烂腥臭想。发落肉尽想。一切缚解想。骨节分散想。骨变赤白枯黑亦如鸠色
想。骨糜为灰想。世间无所归想。世间无牢固想。世间为别离想。世间闇冥想。世间难忍
想。世为费耗不中用想。世为灾变可患厌想。一切世间归泥洹想。
诸比丘。若以弹指间。念此诸想之事。皆为精进行。为奉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也。何
况能多行。是故可念行法想。
佛说是已。皆欢喜受。
b*****l
发帖数: 3821
47
有关中国的禅、密、净土等佛教宗派,印顺法师在不同的场合有相当不同的观点。讲经
时,他喜欢照本宣科,不多发表个人的意见。比如,他在讲《宝积经》的时候说:
专在事相上修行,修行又难,功德又少。如能与法相应,心心流入法性大海,那就
捷疾无比。……悟入法性,纔能易疾成佛。虽然如来适应众生根性,说些易行易成法门
;唯与法相应的法行,才是第一义悉檀。如说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为易行道;这是说极
乐世界修行容易稳当,决定能不退转菩提心,并非说容易成佛;生了净土,还得修行,
一直到得无生忍,纔能通入法性大海,一帆风顺!还有些说欲乐为方便,容易成佛,那
无非世界悉檀,以欲勾牵,使人乐于修学而已。又有些经文,为了懈怠众生,听说三大
阿僧祇劫修行,就心怯引退;所以说三生、一生,即可成佛,那是对治悉檀。有的不知
佛法人人可修,人人可成,怀疑自己,于是佛说一切众生有如来藏性。众生即佛,指心
本净性为成佛因,以启发向上向善的菩提心,那是为人悉檀。然约究竟义说,唯般若与
法相应,纔能入法性海,疾成佛道。
因为上述观点的表达是在讲《宝积经》,他基本上没有离开经文的说法,而仅仅是以判
教的方式将禅、密、净土视为非究竟的法门
x*********o
发帖数: 208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 安宁太子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舍卫城是由胜光国王掌管,而鹿野苑则是由梵施国王所执政。
那时,两国因一些矛盾交战,伤亡都十分惨重,双方关系也是越来越坏。
有一次,梵施国王率领四大军队进攻舍卫城,在康丹河边扎营。胜光国王知道后,随即
率领兵队前往应战。双方势力相当,难分胜负,一直僵持不下。
这时候,梵施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王宫上下鼓乐齐鸣,庆贺女孩的诞
生。胜光国王知道后,心想:「和梵施国王交战这么久,耗损国力,不如我向她女儿求
婚,和平解决两国关系。」于是就派使者到梵施国王那里去求婚。
梵施国王知道胜光国王的心意后,非常高兴,心想:「两国开战至今,双方皆损失惨重
,现在藉联婚求和,正合我意啊!」便告诉来使,愿与胜光国王和亲。从此,两国结盟
,成为好朋友。
由于女儿的出生,平息一场战争,让全国上下得以安宁,因此,梵施国王将女儿命名为
「安宁女」。不久之后,王妃又生下一个长相庄严的男孩,他们为他取名为「安宁」。
很快的姐弟俩长大了,二人关系好得很,亲密到连一刻也不愿分开。
不久,安宁女的年龄已适合婚嫁,于是双方选好日子,胜光国王亲自到鹿野苑迎娶安宁
女,依当地的习俗举行隆重的婚礼。
安...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49
呵呵, “禅”字不是挂在脑袋旁边耍酷的。 禅是心法,要用心去参,放在心里。
六祖惠能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极大。在他
圆寂后,他的弟子传承禅法,形成南北二宗。
南宗门下,后来形成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沩仰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
五宗,即“一花开五叶”。
后来,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在中国、日本,则是临
济宗、曹洞宗两宗最盛。
脑袋上挂个禅字,还不认识自己的祖宗。
H******9
发帖数: 2766
50
同学,你又在代表别人的感情了。别人脑袋旁挂个禅,和耍酷有半毛关系啊~~ 这是你
用"心"参出来的结果?
四禅八定为公法。参个禅就要认祖宗,那得多少祖宗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