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禅道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r
发帖数: 39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C
188.节欲寡过
然后对我刚才讲的那一点,再补充一下。就是讲到圣人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提到
过一句话,叫做绝欲则寡过,修行人不要被五欲六尘缠得太深,你的各种欲望要放淡,
就是说要知足常乐,真正的富有是知道适可而止。如果你贪欲太重就会迷惑,这么一块
大粪就够一只屎壳螂吃了,贪欲太重者就是有了一卡车粪你还是会不知足的,你会进入
到一个更大的圈子,那些人都是火车级的,你觉得我要追上去,然后又遇到有更多粪的
航母级的人,你就如饮海水止渴,越喝越渴,永无止竟一直追粪忙到死。所以有这么多
足够活命就够了,我们还需要时间精力去做更多的更重要的利益众生的事情。所以我们
对各种欲望,不管是对饮食男女还是功名利禄的欲望,都要把它放低,够了就可以了,
适度。那只是维生的手段,够了就可以了。你不要专门去吃盐巴,不要做这种蠢事,这
样外境对你的牵引力会比较淡比较轻。比如说最容易犯的女色,我们在家人有一个老婆
就够了,就可以了,你不要去贪别人的女人、乃至于绞尽脑汁去图“占便宜”反吃了大
亏,你看到美女不要动心,很多人在这个上面犯错,一犯此错你的修行事业全部完蛋,
真是很划不来的!
作为修行人,对红尘里的这些幻...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2
原帖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lzv.html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三:什么是开悟
所谓开悟,其实就是开“捂”,佛性本是藏于众生心内的,只因被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疑
人我是非。。。种种污垢覆盖住,故不得起用,遂使众生被困于黑漆漆肉桶内千年万载
流转生死受痛无量,如赵州云“狗子无佛性”,可解成“狗壳”极霸道地彻底遮盖住佛
性乃至终狗一生无法解脱之意。修行的究竟,就是发菩提心后自己努力正精进掏挖于内
,感得诸佛菩萨慈悲加持敲打于外,合力把这些垢壳粉碎,让内心明珠显现大放光明。
开悟后的人,便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必然会无条件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一切众生,故
开悟的人,定然自觉觉他便是肉身菩萨,虽然一样吃喝拉撒,但他生存于世的目的,已
同普通自私自利的凡夫决然相反。
开悟,便是上了莫尔菲斯的贼船(参考电影《黑客帝国》)。
所以,开悟,便是菩萨的诞生。
开悟,常常会被误解为“我理解了一些东西”,于是谈玄说妙抄书无碍食人唾余口若悬
河滔滔不绝大堆著书立说,那是一种常见的可悲错认境界,如同入了《西游记》里的小
雷音寺,误认化城为西天,遂为魔所...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元音老人的《碧岩录》讲座
前二则连载于《禅》刊一九九二年第一至四期,后四则整理于一九九八年
www.yxjs.org/wenji/03_yyasl/01_ffxzxy/03_byljz/01_xushuo.htm
为什么叫《碧岩录》呢?宋代有一位圆悟勤禅师,是禅宗的大手笔宗师,住在宜州(今
湖南)的夹山上,山上有一块方丈大小的石头,叫碧岩石,他的丈室就以碧岩为名。夏
季给学生讲禅宗公案,策励学人用功精进,学生记录下来,结集成书就叫《碧岩录》。
圆悟勤禅师是根据雪窦祖师的一百则公案《颂古》讲的。《颂古》是颂古人悟道的
因缘、证悟的境界和问答言句中的幽微奥义,并于公案中结角淆讹处,在节骨眼上点示
学人;更或别出手眼,从另一角度颂自己的心得,补前人的不足。公案乃从上佛祖之垂
示,宗门正令,以判迷悟邪正者,有如公府之案牍律令(即今法院据以判案之法律),
拿来以判是非曲直,至尊至严而不可犯。本来至理绝言,惟对迷者,事不获已,才假言
说以显道。复次,诸祖问答机缘,也只为判断迷悟生死。后人乃将这些垂示机缘唤作公
案,用以对照自己的功夫。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的修证功夫是不是相当?是不是和
古人一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看不明白没有关系。我也是每看一次才发现上次看的不对。。:)。如果只是想净心的
话, 可以试试禅修。。禅修中修止的这一部分, 对净心是很有帮助的。 理论上可以
读读无我, 无常的道理。进而在生活中去观察和体会。。我们对自我身心和外部环境
执着的越少, 心也就会越平静一些。。如果说一定要学习一个法门的话, 我推荐四念
处。。
S***n
发帖数: 128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从放松开始
说得太简单了。。可以引经论典嘛。。
而且,说证初果不落三恶道,拿下轮轮回说事,谁弄得清楚。。指标最好明确一点的,
现实一点的,就象我说能量那般。。
指标,不需要是属本质的。。就好比四禅八定真要对应了八个能级,依然心态的定是本
质,能级只是indicator,指标。。
t******g
发帖数: 17520
6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打个比方, 吃法2种修法, 一种是专注于咀嚼的这个动作(其他
动作先不谈),你不会觉得好吃和不好吃的, 因为你味觉被屏蔽了。
这里修的仅仅就是专注力了,是很容易不分别的,是偏向于止禅。
另一种方法是在心能静到一定地步后, 专注于食物在咀嚼时的味道, 触觉, 和味道
和触觉给你带来的感受, 重点在于是要观这些感受产生的原因, 而不是感受本身,
这样才能对贪根除。 欲乐并不是一个问题。
这样是般若禅。
你不需要觉得自己排斥不好吃的是嗔, 喜欢好吃的是贪,
又给自己是一道枷锁。。。。这就是错误的苦行
就像是吸毒的人,追究吸毒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身见没有断除, 谈“不分别”的
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关键是找到吸毒的原因(其实或许没有什么真实意义)还有看
到寻找毒品背后的过患。
这个“你”是general sense的你 不是五石兄你
我说地够了, 就不往下了, 哈哈
c***h
发帖数: 2262
7

也不只是止禅 也可以是观禅
这也可以是身念处
就是觉知身体怎么动作
这分很多层次 其实就是受念处
首先是要观察到触与受的分别,然后观察中间的转换过程,
然后再仔细观察”受”是甚么,是如何升起消失
然后,止观都进步了,能稳定观察不飘移,就会自然观察到"受”的来源,缘起
这个过程是随止观的进步,整个自然发生
Ya 这是错误的 不会去排斥这个那个 非要如何
只是观察(内观)
g*******1
发帖数: 82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就是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倾听真实生命的声音,多一
份从容和淡定。想一想,未来也是得不到的,昨天过去所有的事情也是得不到的,今天
也没有得到什么,所以还不如放下,好好地修心修行。人必有一死,“常者皆尽,高者
亦堕,合会有离,生者必死”。
佛陀当年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这是当年佛陀的一个道场,那个时候没有庙,就是
一个精舍。那个时候有一位婆罗门,就像现在的居士一样,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儿,长
得端庄聪明,口才也好,在整个国家当中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掉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父母亲只要见到女儿,心
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的突然死亡,父亲心中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
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一天,这位父亲来到佛陀居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志清醒,并向佛陀顶礼。
悲伤的父亲对佛陀说:“佛陀,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我爱惜她犹如掌上明珠,
她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她突生重病,在我面前舍我而亡,我现在唤不醒她,叫她也
没有应答,眼睛一闭,她的呼吸就停止了,身体就冷掉了,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宋代禅 宗的历史
临济录》—三玄三要
懒猴子
懒猴子
2 年前
【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
师云:“三要印开朱点侧,未容拟议主宾分。”
问:“如何是第二句?”
师云:“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①争负截流②机。”
问:“如何是第三句?”
师云:“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都来里有人。”
师又云:“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③,有权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下座。】
(1)译文:
临济禅师上法堂说法。
有僧人问:“什么是第一句?”
临济禅师说:“‘三要’印开心地,如朱点与文字历历分明,没有揣度考虑的余地,主
体与客体已区分清楚。”
僧人问:“什么是第二句?”
临济禅师说:“玄妙见解非言语能描述,善问者如无著菩萨,亦无能措词,沤和俱舍罗
又怎么能担负起截流之机?”
僧人问:“什么是第三句?”
临济禅师说:“看看舞台上傀儡子的表演,抽动牵引都是由幕后之人操纵驱使。”
禅师又说:“‘三句’中的一句话必须具备‘三玄门’,‘三玄门’中一玄门必须具备
‘三要’,其中有方便,有作用。你们这些人是怎样理解的?”说完便走下法座。
(2)注释
①沤和:沤和俱舍罗,十波罗蜜之一。意译方便善巧、方便胜智、善巧方便、善权方便
...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宋代禅 宗的历史
临济录》—三玄三要
懒猴子
懒猴子
2 年前
【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
师云:“三要印开朱点侧,未容拟议主宾分。”
问:“如何是第二句?”
师云:“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①争负截流②机。”
问:“如何是第三句?”
师云:“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都来里有人。”
师又云:“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③,有权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
下座。】
(1)译文:
临济禅师上法堂说法。
有僧人问:“什么是第一句?”
临济禅师说:“‘三要’印开心地,如朱点与文字历历分明,没有揣度考虑的余地,主
体与客体已区分清楚。”
僧人问:“什么是第二句?”
临济禅师说:“玄妙见解非言语能描述,善问者如无著菩萨,亦无能措词,沤和俱舍罗
又怎么能担负起截流之机?”
僧人问:“什么是第三句?”
临济禅师说:“看看舞台上傀儡子的表演,抽动牵引都是由幕后之人操纵驱使。”
禅师又说:“‘三句’中的一句话必须具备‘三玄门’,‘三玄门’中一玄门必须具备
‘三要’,其中有方便,有作用。你们这些人是怎样理解的?”说完便走下法座。
(2)注释
①沤和:沤和俱舍罗,十波罗蜜之一。意译方便善巧、方便胜智、善巧方便、善权方便
...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70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证道歌
《永嘉证道歌》是永嘉大师所作。永嘉大师又名玄觉, 俗姓戴,温州永嘉人,四岁出家
,从小研习佛经,精通天台止观,因看《维摩经》开悟见性。玄觉出于六祖惠能大师门
下,玄觉在曹溪六祖惠能那里仅住一宿,所以世人又称永嘉大师为一宿觉,又称无相大
师,真觉大师.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
p*****n
发帖数: 141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证道歌

no no
据目前版面文字看来
最勇猛精进的是waichi 境界也最高
runsun 目前有最渴求最热烈求道心的
(虽然很多人不认同他的方法……及说话态度)
清悟也一样渴求
yuuli嘴巴不说 却鸭子滑水一步一步
我每天行禅约1小时 零散时间一举手 一投足 出入息 想到就做身念处
可求道热烈之心及功力 大概都排在二十名以外
x******i
发帖数: 14369
13
有人天天念佛依然和佛无缘
有人已明白佛性是如如不动,却因为一念起而万仇生
有人通晓佛典,却从不打坐参禅。
有人已名为法师,却依然是凡夫一个。
究竟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世间法。
两个往生的法师,涅槃到底在哪?
有人执著于:我悟道了。却堕入狐狸道。
得法不得空,法空皆不可得。
业感招致,心动就是缘
缘好比风浪,一念起就成波涛。
难怪乎: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纯如也罢,静然也好,两个假名僧。
~~~~~~~~~~~~~~~~~~~~~~~~~~~~~~~~~~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18824/2009/01/15/2225s2396016.htm
中新網1月15日電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南京靈谷寺凈然住持12日應玄奘文教
基金會來臺參訪,卻在14日上午被發現陳屍在飯店床上。目前台灣警方正進一步厘清案
情,初步分析是純如法師殺死住持後畏罪自殺。
相關報道:南京兩名佛教人員在台灣參訪時死亡
檢警相驗,在純如法師的口袋,找到一張寫有“報公安來抓我才安心”紙條。由於
同行的另兩名法師向警方表示,13日晚8時許,聽到
b**d
发帖数: 7644
14
才又听到一个说法,说是鬼道众生是夜晚进食但是却没的吃,如果我们吃饭会引起他们
的妒忌,主要是出于同情饿鬼道众生的目的。
h*********0
发帖数: 3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永嘉大师 证道歌
永嘉大师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颊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
w*********r
发帖数: 219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情人节话题:恋爱禅
修行人的婚姻观/张慈田
http://buddha-spath.com/viewthread.php?tid=17472&extra=page%3D1
一、在家或出家
在修行歷程中,一个人可能选择出家,也可能维持在家形象。佛教是讚嘆出家修行的,
出家有它的优越性:
1.难捨能捨。捨的内容包括:家庭、妻子、财货及世间五欲之乐。捨了之后,牵绊减少
,生活朴素,易於修行止观。
2.「我為(解脱)法来」,专心与勇猛精进。
3.聚合有心人专业修行、弘法,以及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播解脱法。
一般说来,在家的牵绊较多,但一个有心修行的人还是能安排自己的时间修行止观,至
於有心弘法的人,亦可结合一群道友,经过一番修证成就,而组织修行弘法团体。
二、对象的选择
修行人既然选择在家身份,就可与异性交往,而发生爱情而同居或结婚。修行人的选择
对象标準是不同於世俗的,他是找有共同理想目标的伴侣,亦即男女双方皆以三宝為生
命重心,否则在修行的歷程将会遭到阻力。一个修行人的婚姻,在婚前是要以如实、坦
诚、不欺、不隐瞒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身心状况,如实地展现自己五个世界(生理、感情
、理智、意志、意识),亦用分析五个世界...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隆波田动中禅 (转载)
6. 南传佛教有没有六道之说?
答:佛法上所说的六道是指心的六种状态。例如:当我们愤怒时,那就是处在地狱中。
因此,涅槃在心中,六道也在心中
S**U
发帖数: 7025
18
感谢 Iris 法友解说
《清净道论》 talks about 三类所缘:『自性法所缘』、『相所缘』及『不可说所缘
』. The explanations below elaborated on that paragraph in 《清净道论》.
S**U
发帖数: 7025
19
感谢 Iris 法友解说
《清净道论》 talks about 三类所缘:『自性法所缘』、『相所缘』及『不可说所缘
』. The explanations below elaborated on that paragraph in 《清净道论》.
S**U
发帖数: 7025
20
南传菩萨道主张∶
1.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佛。具备八种条件,被授记的人将来才会成佛。
2. 菩萨在坐金刚座前还是凡夫,没有正觉。
3. 菩萨正觉是觉悟四圣谛。
第一点「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佛」,类似大乘主张「三乘究竟」的经。
第二、三点见阿含经。
第一点参考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南传菩萨道>
http://www.tt034.org.tw/newrain/books/sou/sou1.htm#%E7%AC%AC%E4
即使欲成为菩萨也是非常艰难的
莫说成为一位正等正觉者,即使想要达到有如须弥陀隐士能够获得被授记的境界,也需
要具备以下八项条件∶
一、 是人
二、 是男人
三、 波罗蜜已经圆满至足以使他在那一生证得阿罗汉果。
四、 遇到一尊活著的佛陀
五、 是一位相信业力的隐士(kammavadi,佛教以外 的出家人)或是一位佛教的比丘。
六、 具备四禅八定与五神通。
七、 有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修波罗蜜的非凡精进力。
八、 善欲足够强大至令他发愿成佛。
只有具备了这八条件的人才能戴上「授记之冠」。因此,莫说成为佛陀,即使想要达到
有如须弥陀隐士可以获得授记的境界也是非常困难的。
h********7
发帖数: 54
21
行菩提心
愿与行
在四无量心的摄持下,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彻底摆脱痛苦,获得安乐,这
种发愿称为愿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我们还是会自私、愚昧。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
这样。从生起菩提心到圆满证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
以帮助实现愿望,这便是行菩提心。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摄为这六波罗密多。
愿、行菩提心统称为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行,不断积累福、慧资粮,我们最终
将见到诸法实相,即胜义菩提心。
布施
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便是最好的布施。
面对乞丐,不要急于表达厌恶或不信任。若真的生活优裕没人愿意低三下四出来乞
讨。就算被骗被利用,至少也不会给自他造成妨害。人生何处不受骗?何必跟一个笑脸
相向,比你弱势的人较量。其实当我们在伸过来的空手中放下钱物,我们所做的不是布
施就是供养,不用担心会有第三种情况。
为了布施而刻意争取、积累财物,布施便也成为一种执著。
修持布施的目的是减轻自己的贪执,如果因为布施的结果沾沾自喜,或者为了显示
自己高人一等而行布施,这都有悖于布施的初...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2
22
San Jose 聞思修居士林
「法性三日禪」通啟
聞思修居士林於Memorial Day假期,有幸從台灣邀請到習禪多年的如瑩法師,前來主持
三日禪修。法師禪風獨到,將對灣區學禪者大有助益。
釋迦牟尼佛出世時行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雖
是教相,郤代表著深遠的意義。佛一開始,就告訴世人,這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要我
們自己獨立去完成的,因為生命自始至終,是獨立個體。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道上,雖瞭解了很多法義行門,但偶遇境緣時,總欠缺那一份的踏實
,那是因缺乏對「法」的親悟體會,而不能豁達。佛法雖浩瀚,但只要其中一法,能自
己親身體驗實踐,那麼就能明白佛要告訴我們的真理,而能受用於生活中,過著逍遙自
在人生。
宇宙人生真理,要自己去發現的;生死大事,要自己去明瞭的。這些事,就如同吃飯喝
水一樣,都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本禪法,以三天時間,希望能讓大家,從身心世界變化的無常法印中,一直到大乘如來
藏一實相印,提供有心修行者一條簡潔、有力,並貫通南北傳法義,直趣佛陀本懷的方
法,定名為「法性三日禪」。
如 瑩 法 師 簡 介

法師現年五十六歲。二十歲時...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探讨一下 "以定为禅" (2)
是的是的, 修定的确是必要. 这个贴文,主要是澄清定境并不是佛法中的明心证实相,因
为现代太多的学人误认定境就是大乘法中的证悟,并不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 就如以下公
案 :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四家语录卷一)》卷1:「唐开元中,习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
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 』师曰:『图作佛。』
让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磨。师曰:『磨砖作么?』让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
得成镜?』
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
唐朝开元年间,马祖道ㄧ于衡岳传法院习定时,遇到怀让禅师,怀让禅师知道马祖道ㄧ
是个法器,因而想摄受他,于是就问:大德您坐禅是为了什么呢?
马祖答:「为了作佛啊」!于是,怀让禅师便去取一块砖,来到庵前磨此砖,马祖问:「
您磨砖作什么」? 禅师答:「我磨砖作镜」,马祖说:「磨砖岂能成镜」,禅师说:「磨
砖既然不能成镜,那么
坐禅岂能成佛呢?
===
打坐到一念不生的时候清清楚楚,这仍然是意识啊!因为没有离开欲界,仍然触知欲界
五尘,所以它还是意识境界。
意识是被出生的法,大乘法中所要亲证的实相心是本来自在的,不是与五尘境界相所相
应的见闻觉知心.
诚...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儒求道修佛]禅踪佛影
乙、劝兼念观音
◎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
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
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
崇;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陀山者,乃菩萨应迹之处,欲令众生投诚
有地,示迹此山;岂菩萨唯在普陀,不在他处乎?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
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
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此义甚
深,当看印光文钞中,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
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
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不执定
一法,随于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处,而点示之。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皆
可获证圆通。以故法法头头,皆为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故名普门也。若菩萨唯在南海,
则不足以为普矣。(正)复郦隐叟书
http://...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5
《无门关》公案12 巖喚主人
瑞巖彥和尚。每日自喚主人公。復自應諾。乃云。惺惺著喏。他時異日。莫受人瞞
。喏喏
Every day Master Zuigan [瑞巖彥和尚,唐巌(岩)头全豁(奯)徒弟] used to
call to himself, “Master!” and would answer, “Yes!” Again, he would call
, “Thoroughly awake! Thoroughly awake!” and he would answer, “Yes! Yes!”
“Don’t be deceived by others, any day or any time.” “No! No!”
無門曰。瑞巖老子自買自賣。弄出許多神頭鬼面。何故 一箇喚底。一箇應底。一
箇惺惺底。一箇不受人瞞底。認著依前還不是。若也俲他。總是野狐見解
Old Zuigan himself buys and sells. He has many puppet gods and devils with
which he plays. But why? Look! One is...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6
公案5-13 在下面莲子的10-32楼。
http://www.mitbbs.ca/article_t1/Wisdom/31660497_0_1.html
---
《无门关》公案14
南泉斬猫
南泉和尚。因東西堂爭猫兒。泉乃提起云。大眾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斬却也。眾無
對。泉遂斬之。晚趙州外歸。泉舉似州。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兒
無門曰。且道。趙州頂草鞋意作麼生。若向者裏下得一轉語。便見南泉令不虛行
。其或未然險
頌曰
趙州若在  倒行此令  奪却刀子 南泉乞命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9/T48n2 Page 6).
In this case , it is a cat. Now, what does the cat mean? It is the symbol of
the origin from which all relative thought arises .
To kill the cat means to cut off the origin of all del...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北传菩萨道的修行
会不会这是部派分裂的根本原因(至少是后人觉得是)
当然真妄心是后人给它们的名字, 当时不会用真妄心区分彼此
当然也有可能是后人对真妄心的较真, 觉得当时是这样的
wiki 吕澄 词条 转个这个
中国佛学的核心思想--有关心性本净方面的理论,虽然源自印度,但是从北魏以来,
通过中国佛教思想家的变通、调和乃至别有用心的改造,终于生成与印度不同的理论体
系。吕澂指出“本净”是明净、寂净之意,是不与嚣动的烦恼同类,而“本觉”则是指
自性具有智慧、真知而言。由此,就解脱成佛的角度讲,“本净”是“可能的”、“当
然的”,而“本觉”则是“现实的”、“已然的”。吕澂力辨两者思想截然相异:“性
寂”为“革新”;“性觉”为“返本”。前者以“境界依”,可以为道日进、以达解脱
之圣域;后者误“情性为性觉”,扩充之即成标榜个我、反致沉沦之绝渊。吕澂当时已
经强调性寂说的“革新”义:“鹄悬法界,穷际追求,而一转捩间,无住生涯,无穷开
展,庶几位育,匪托空言。”充分表现出积极的个体超越和宗教淑世精神;而“返本”
之说,则“才具足于己之心,便毕生委身情性,纵有安排,无非节文损益而已;等而下
之,至于禅悦飘零,暗滋鄙吝...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酒肉穿肠过,如同进魔道
酒肉穿肠过,如同进魔道---索达吉堪布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
来当挡箭牌,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不知济
公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从而以讹传讹,误导了无量迷茫众生。
其实,济公的高深境界,绝非凡夫俗子所能想象。比如,沈员外派家仆给济公送两只熟
鸽子和一壶酒,仆人路上偷吃一只翅膀,偷喝了几口酒,以为能瞒天过海,神仙也难知
。结果济公指了出来,仆人不承认,于是济公到阶前吐出两只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
膀……这种特别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尘莫及,故不可乱学表面行为。印光大师在《
文钞》中,关于这方面也有诸多教言,劝诫后学者万万不可随学,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其实也是有来历的:明末的破山禅师,于战乱年
间,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因李立阳嗜杀成性,为了救度一方生灵,禅
师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杀业。李立阳见禅师严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对他说:“你只要
吃肉,我就不杀人了。”禅师马上与李立阳订约,不惜大开酒肉之戒,使许多人得以活
下来,一时传为美谈。
此外,明...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29
谁知道武圣人跟貂禅是不是生了个一男半女的
l*********r
发帖数: 204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日本抑道揚佛,惊出我一身冷汗
吉牛哈哈。 怪不得日印联手呢。

很有道理。蒙古人满清人日本人当年都干了很多文宣工作,“抑道揚佛”干得又隐蔽,
又成功。
现在中国人10个有9知道佛教而且有好感,100个中有1个信道教。连清华北大都
去搞什么禅修,至死不渝,可怜父母。 中国人很多以为佛教才是中国传统,
懦弱自私消极,坐吃等死。
a******n
发帖数: 206
31
来自主题: Stock版 - 大嘴和三胖称兄道弟了
左冷禅道:“如此说来,华山派是赞成并派的?”岳不群道:“正是。”
这段如何?
c****t
发帖数: 19049
32
来自主题: Fitness版 - 腿部和腰部最重要
跟杀生无关。只有此生无法成道的才被分配去练武。跟禅,道,劫教进轮回销业力一个
道理,不过和尚不进轮回的,只好练武卫法。
m********e
发帖数: 4403
33
暑假终于来临,兔芝我也终于抽到时间进行更新了!最近大家过得好吗?是否有想
我呢?(*^__^*) 嘻嘻~~~~~这篇文章估计各位兔粉们,等了已经很久很久了哟,但希望
此文还是,一如既往地可以让大家学习到知识!之前的文章,大家已经不会陌生于前世
身份的理解了,那我也不用详细说太多,那么如果你有行星落入八宫的,或者你12宫米
有行星的,都可以在本篇文章找到前世答案。在此先说明一下,如果你12宫有行星,然
后你的8宫也有,说不定你的身份还可能有双重身份哟,或者说你的前世身份可以是加
重量级别的人物呢?哈哈,这就看你星盘相位的联系到底有多密切多强大了,多少的故
事情结就会描述你前世的特点!大行星落本命盘第八宫的特质(只针对宫位找出你前世
的身份):
第八宫:太阳
你是否常常会感觉到,你有着一种特别的使命存在呢?似乎你非常的想要在玄
学领域上做出一份成绩出来。你想要用自己的感悟人生道理,去感染身边的人,包括说
需要你的人!别人总喜欢依赖你,甚至说喜欢听取你给的意见。那么在前世,你就是一
位出色的手术医师。甚至说,你也可能是一位强大的命理师,哪怕说也可能是祭师的几
...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403
34
暑假终于来临,兔芝我也终于抽到时间进行更新了!最近大家过得好吗?是否有想
我呢?(*^__^*) 嘻嘻~~~~~这篇文章估计各位兔粉们,等了已经很久很久了哟,但希望
此文还是,一如既往地可以让大家学习到知识!之前的文章,大家已经不会陌生于前世
身份的理解了,那我也不用详细说太多,那么如果你有行星落入八宫的,或者你12宫米
有行星的,都可以在本篇文章找到前世答案。在此先说明一下,如果你12宫有行星,然
后你的8宫也有,说不定你的身份还可能有双重身份哟,或者说你的前世身份可以是加
重量级别的人物呢?哈哈,这就看你星盘相位的联系到底有多密切多强大了,多少的故
事情结就会描述你前世的特点!大行星落本命盘第八宫的特质(只针对宫位找出你前世
的身份):
第八宫:太阳
你是否常常会感觉到,你有着一种特别的使命存在呢?似乎你非常的想要在玄
学领域上做出一份成绩出来。你想要用自己的感悟人生道理,去感染身边的人,包括说
需要你的人!别人总喜欢依赖你,甚至说喜欢听取你给的意见。那么在前世,你就是一
位出色的手术医师。甚至说,你也可能是一位强大的命理师,哪怕说也可能是祭师的几
...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847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乔布斯与他的禅》
大家都别挖苦对方。讨论要有理也要有据
转篇文章大家看
前幾日朋友轉了季謙先生一番話,關於容人的雅量,因近日我也在博客寫過我和朋友於
若干認識的分歧。我一直都在思考此事,這於我也是很重要的人生一課。我想談談我從
中學到甚麼。
首先我想到人生對於不悅或異議的境界。第一是忍,這是被動不情願的;第二是“容”
,這才是更高境界。儒家說“忠恕”,只有盡己、再推己及人,才是於人於己最好的體
貼。“忠恕”或許就對應了《中庸》裡說的“彰鳌焙汀洞髮W》裡的“明明德”和“親
民”。
我的朋友告訴我,你應當了解自己,也必須了解別人。
首先我分析自己。我從小到大都是好辯之人,生活中的瑣事我並不在意,恰恰是會為觀
點的不同、看不慣甚麼作風、或有委屈之事,定要辯個清楚、至少要把自己表達清楚才
罷休。受不得一絲不理解和冤,更受不得好心辦事所招之怨。連我父母,這點上也一直
拿我沒辦法。成年後稍微掌握一點“真理”後我更加心直口快,還以為自己可以指點別
人,出言恨不得擲地有聲,所以失言絕非一次兩次。這件事正是給我一個很好的教訓。
首先、我那麼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評價其實是非常可笑的;
第二、不應當夾雜私人事情和個人情緒拿到網...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3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求:佛意禅风的古体诗.词
刘禹锡《佛衣铭》
吾既为僧琳撰《曹溪第二碑》,
且思所以辩六祖置衣不传之旨,作《佛衣铭》曰:
佛言不行,佛衣乃争。忽近贵远,古今常情。
尼父之生,土无一里。梦奠之后,履存千祀。
惟昔有梁,如象之狂。达摩救世,来为医王。
以言不痊,因物乃迁。如执符节,行乎复关。
民不知官,望车而畏。俗不知佛,得衣为贵。
坏色之衣,道不在兹。由之信道,所以为宝。
六祖未彰,其出也微。既还狼荒,憬俗蚩蚩。
不有信器,众生曷归。是开便门,非止传衣。
初必有张,传岂无已。物必归尽,衣胡久恃。
先终知终,用乃不穷。我道无朽,衣于何有。
其用已陈,孰非刍狗。
---
http://www.chamshantemple.com/messages/library/index.php?channe
g*******l
发帖数: 75
37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Re: 谁知道
嗯,似乎辨证逻辑和佛法颇有相通之处。欧粗浅地理解,
形式逻辑比较的绝对化,非此即彼,比如排中律。而数理逻辑
以此是一脉相承的,都想从某些基本点出发,靠推理和演绎
得到某种普适的真理。这或者和一神教的传统有关,上帝是最好的基点。
不过在实践中这种逻辑屡屡碰壁,或者叫被突破和发展也行,
比如欧氏集合和集合论。
辨证逻辑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思想传统,佛教和道教有辨证的味道。
不过和禅宗类似,辨证逻辑往往被滥用成为诡辩,好比狂禅野狐禅,
学打机锋学苛佛骂祖,落入东施效颦的境地。难怪道:禅宗非上上
根器者不可学,其中的分寸万难把握。
l*****a
发帖数: 38403
3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Re: 道兄在吗?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bai (shaoba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道兄在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7 19:57:23 2011, 美东)
这两天慧版来多了,神神道道的事情又发生了。
刚才去老去的那家按摩房按摩,前几次都没见到过它家的老板娘,这次竟然在了,而且
一找就找到我肩上旧疾之处。想不到还是个算卦高手,又跟我讲了半天禅修,还跟我讲
基督教、佛教其实有共通之处,看这个样子,我以后还得跟她打交道。
P******l
发帖数: 1648
3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庄祖鲲 -【说禅论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aeb1fd0100lagc.html
大体而言,佛教对于人生的反省是从苦难开始;而孔子的儒学则侧重务实,并分析“为
人”的角色与责任;老子所关注的却是宇宙不变的法则——道,以及道在人生中的具体
应用。基督教所强调的则是,人应以受造者的身份,用信心来回应造物者的召唤。
若要将两种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教义做比较,需要精通这两个领域的学问,否则便是自说
自话,没有多大的意义。
本书作者庄祖鲲先生既拥有化工博士学位,受过西方严谨的科学训练,又潜心研究中国
文化多年,通晓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获得美国三一国际大学文化研究哲学博士学位。
如今把他钻研的成果出版以飨读者,对于今天有意厘清基督教思想和中国传统信仰关系
的知识分子来说,不啻为一难得佳作。
P******l
发帖数: 1648
4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庄祖鲲 -【说禅论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aeb1fd0100lagc.html
大体而言,佛教对于人生的反省是从苦难开始;而孔子的儒学则侧重务实,并分析“为
人”的角色与责任;老子所关注的却是宇宙不变的法则——道,以及道在人生中的具体
应用。基督教所强调的则是,人应以受造者的身份,用信心来回应造物者的召唤。
若要将两种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教义做比较,需要精通这两个领域的学问,否则便是自说
自话,没有多大的意义。
本书作者庄祖鲲先生既拥有化工博士学位,受过西方严谨的科学训练,又潜心研究中国
文化多年,通晓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获得美国三一国际大学文化研究哲学博士学位。
如今把他钻研的成果出版以飨读者,对于今天有意厘清基督教思想和中国传统信仰关系
的知识分子来说,不啻为一难得佳作。
d******e
发帖数: 4192
41
那么说是求真理更合适一些,求真相比较象求知欲.
求真理不但包括理论上的,也包括实践上的探索,求真理更广义,说求道比较好.
我是说求道之心.
我也曾经对占星术感兴趣,后来觉得很多星座书都是抄来抄去,可信度低.
我还试图看过周易的挂象,这些根本是看不懂的.
n****f
发帖数: 90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石霜迁化。众举泰首座继席住持。时九峰虔为伺者。乃曰。若继住持。须明先师意。泰
曰。先师有什么意。我会不得。虔曰。先师寻常教人。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古庙香
炉去。一条白练去。万年一念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泰云。此但明色一
边事。虔云。原来未会先师意。泰云。装香来。香烟尽处。我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
。左右即装香。香烟未尽。泰即化去。虔抚其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
。曹山堂上坐。纸衣道者从堂下过。山曰。莫是纸衣道者么。衣曰。不敢。山曰。如何
是纸衣下事。衣曰。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山曰。如何是纸衣下用。衣曰。诺。便
化去。山曰。汝只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衣复开目问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
何。山曰。未是妙。夫坐脱立亡。未明大法。固非了事。然其造诣工夫。殊非易易。果
能回此一段精神。专心念佛求生净土。当必稳得上品上生。岂更遭人检点哉。如纸衣进
问。如何是妙。山答云。不借借。衣便珍重化去。噫。与其不借而借臭秽胞胎。何如不
借而借香洁莲花。直以胞胎臭秽。莲花香洁而论。已自胜劣悬殊。况出胎隔阴。作主大
难。而莲胞一敷。胜缘具足。此则日劫相悬。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矣。无
d******y
发帖数: 3668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 定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this i don't know leh
好像倒了吧,就是觉得不想live current life才会想出离,因为想出离才寻求解脱之
道,寻求了解脱之道之后才发现唯有拥有智慧明见才是唯一的出路
你到底是想解脱还是不想解脱啊?
r******3
发帖数: 586
44
觉伟居士(Maharest)
一、佛陀无所不知吗?
中阿含经(巴利文No.76)中阿难尊者嘲笑过那些自称无所不知的人们。正命师Gos
ala、耆那教的大雄等都被弟子奉为一切智,如知道一切,洞察一切,无论醒和睡知觉和
视力始终不断/总是清醒等等。阿难指出了那种情形隐含的悖论,一个明眼人不会受到那
样教师的蛊惑,不会按照其梵行生活样板去修行。阿难并描述了自己的导师佛陀依靠如
实知见达到的成就,成佛只是发现和确证三明。
原始佛法教义明确批判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万事通,中阿含经(巴利文No.90,汉
语本T26,No.212)中佛陀说一个人同时知道和看见一切东西是不可能的;中阿含巴利文
No.71经中说,如果称说佛陀承认知道一切事物,具有无量无边的知识眼界那是用谎话来
歪曲他,诽谤他。那麼他所承认的知识是什麼呢?很简单,佛陀的一切智是专指解脱道
的三明,就是教导如何回忆宿生,懂得众生如其行业而轮回,以及灭尽有漏的方法。
(参考[英]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p.124,商务印书馆,2000.)
二、存在「高出阿罗汉」的大乘智慧证量吗?
基於若干四禅八定的共通觉受,不能排除很多北传行者自述的明空无二/
a*******g
发帖数: 867
45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
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
第十二 说神变品
http://sss2002.51.net/books/qjdl/qjdl-017.htm
(3)(显现神变)此(显与隐)中,具神变者,欲求显现,令黑暗为光明,令遮蔽为
开朗,或令不见可见。他怎样做呢?即此人(神变者)希望自己或他人,虽然遮蔽着或
站在远处亦可得见,于是他从基础禅出定已,忆念「此黑暗之处将光明」、或「此遮蔽
将成开朗」或「此不可见的将成可见」而遍作(准备)、更以前述的同样的方法而决意
。与决意共、便成如他的决意。他人站在远处可见,如果他希望自己亦可见。
然而谁曾行过这种神变?即由世尊。因世尊受小善贤女之请,乘毗首羯磨所化作的
五百座高楼,从舍卫城出发,到距离七由旬以外的裟鸡帝城的时候,他决意那裟鸡帝城
的住民得见舍卫城的住民,舍卫城的住民得见裟鸡帝城的住民。他于巿的中间下降,破
大地为二分,直至阿鼻(地狱),并开虚空为二分,直至梵天界,使他们都看见。此义
亦得以世尊自三十三天降来解释:
据说世尊曾作双神变,使八万四千生类解除结缚。他念「过去诸佛行过双神变后至
于何处」?并知至三十三
a*******g
发帖数: 867
46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
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
第十二 说神变品
http://sss2002.51.net/books/qjdl/qjdl-017.htm
(二)变化神变
先说行变化神变的人,于童子的形状中,他希望那一种,便应决意那一种,即所谓
:「他舍了本来的面目而现童子的形状,或现龙形,或现金翅鸟形、阿修罗形、帝释形
、天形、梵天形、海形、山形、狮子形、虎形、豹形,或现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及现种种的军队」。要这样决意的人,他从于地遍等中无论以那一种为所缘的神通基础
禅出定,当念自童子的形状,念已而遍作(准备)之后,再入定而出定,即决意「我成
这样的童子」,与决意心共,便成童子,如提婆达多。其它各句是是同样的方法。对于
「亦现象兵」等,是指现自己以外的象兵等而说,所以这里不应作「我成象兵」的决意
,应作「将成象兵」的决意。其它马马兵等的地方也是一样。上面是「变化神变」。
a*****y
发帖数: 3318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工作禅--转载
工作(kamma, kicca)時有禪,簡單的工作保持念念分明即可;若複雜的工作,則需有更
多禪要,這裡提供九種正念以供參考。
1.必須明了任務。掌握因緣及要達成的目標。把四聖諦(知苦.集.滅.道)融入工作。
2.必須認真工作。有責任、有擔當。
3.工作時要堅忍不拔。不計寒暑,朝夕勤作。
4.必須知時。適時工作,不偷懶;勿在不適當時間工作,不過勞。
5.工作時,專注,不散亂,不急躁。
6.順從七種醒覺:
一) 念的醒覺:分別工作的是非、對錯、善惡。六根觸境時,要念念明白,用眼看到,
用身觸到,用心見到。
二) 分辨的醒覺:有說明、分析、比較的能力。
三) 精進的醒覺:刻苦耐勞地工作。
四)喜的醒覺:工作如法進行或完成而喜悅。
五) 輕安的醒覺:保持身心輕安、穩定。
六) 定的醒覺:專注,心不散亂。
七) 平衡的醒覺:保持內心柔順,不懈怠,不浮躁。
7.工作時必須敬業;解決問題要用心、用智慧;與他人一起工作,易相處、易溝通。
8.疲倦或痛苦時,停工,休息。
9.無特殊事故,中途勿停工。
(本文參考《清淨道論》第20章,vism. p.613,由修觀禪的銳利諸根九法,引用到工作
上,但並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观有如实观与胜解观,解脱必依如实观。什么是如实,佛法各宗见解就不同。
他观到念头的无常,没有观到佛性的无常。
他有观到念头与色法的缘起吗?
他没有说集谛,你就不要替他加上。还有八正道是道谛,照他这方法怎么肯定八正道能
灭苦?
原始佛法的修行与教理是完全一致的,有逻辑的必然性。教理是四圣谛,修观也就是四
圣谛,一个不少。叔本华从哲学角度去思考四圣谛,结果只接受苦与集,不接受灭与道
,所以悲观。这是因为四圣谛不可缺少任何一谛。
J******s
发帖数: 7538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SeeU给讲一下这个《入论》里的因明在止观的时候怎么用吧,似乎似乎《入论》到唯识
理体就不讲了,交给讲止观的经论了。1,2是思考之道,3是不思考之道。
见附件!哈
我对现量,比量,非量。以及唯识中的八识和六门心路的关系非常有兴趣!
第六识是如理作意的关键,然后才可以有第七识,五识,第八识的好的转换。
Thanks!
Y**u
发帖数: 5466
50
神会语录中看到了一个君子道不同而求和的一段:
侍御史王维在湍驿请神会和尚和同寺的惠澄禅师问道, 说了好几天。 当时王侍御问神
会"怎么修道可以解脱呢?",神会说"众生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如果再作意去修,
都是妄心, 不能解脱",王侍御听了后很吃惊说:我以前听其它的大德说法, 都没
有听到过这么讲的。于是对寇太守张别驾袁司马等人说:我们南阳这里这位大德, 讲
的佛法非常不可思议。寇太守问:神会和惠澄禅师两位大德的见解并不一样。澄禅师讲
的是要先修定以后,定后发慧, 今天听您和王侍御说的却是要定慧等持。有什么不同
吗?神会答:《涅槃经》云: 一个人定太多, 而没有慧, 就容易陷入深深的无明,
反过来如果慧太多, 而没有定, 就会增长邪见。 只有定和慧同时修, 才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是不同的。这时大家起立来到前厅,澄禅师对王侍御说: 我和神会禅师的见
解很不同啊。王侍御笑着问神会:怎么会不一样呢。 神会答: 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澄禅
师先修定,得定已后发慧, 而我在跟你说话的现在, 就是定慧都有了,所以不同。王
侍御说: 大德, 真的不同吗? 神会说:不同的连一根豪毛都容不下。王侍御说: 为
什...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