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经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p
发帖数: 9680
1
[佛教经藏] 十种 魔挠乱的现象--《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五:
【时彼有情复有十种魔事。智者应当悉皆了知。于此魔事不应随顺。转复发
起勇猛精进。成办佛事。何等名为十种魔事。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时魔波旬而来娆恼。此是第
一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随顺。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时魔波旬而来娆恼。令诸眼
目生诸疾病。此是第二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退屈。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时魔波旬而来娆恼。令其
身分生诸病苦。此是第三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退屈。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令心散乱不乐本住。此是
第四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随顺。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令其发起极忿怒心互相诤
竞。令诸契经不能安立。此是第五魔事。智者应当于此了知。不应随顺。
舍利子。若有苾刍于诸契经。发起乐欲受持读诵。令其互相执持斗诤俱陷王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深入经藏和实证实修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中的大德, 他曾经说过"中国近代佛教有两种倾向:一是不重视
教理学习,抓住一句佛号或一句话头苦修终身;一是虽终生学教,但只作为学问研究,
甚至用考证方法妄议经论真伪,坏他信心。大师以为这两种都偏执一端"
修行中总会偶有小得,但绝不可丢掉谦虚,展示我大,不知道修行的道路上境界千千万
,歧路万万千,无始以来的无明坚固,哪里是一句我做主就能做的了的。不能深入经藏
, 基本上最后不是盲修瞎练, 就是止步不前, 更差一点的还不如不练。 "但自向内
解垢衣,谁人向外夸精进", 离开对教言的准确理解, 凡是以为我得法了, 我有办
法了,我知道了, 大部分都是落到无明妄想里去了。
我不同意把佛教当哲学或考古学去研究, 但是在今天, 深入经论的各种学习是非常必
要的。 法门无边誓愿学,即使是简单地了解各种教理,也会对我们自己要深入的哪一
门帮助多多。 这就好像在地上挖一个洞, 挖不下去的时候, 就要在旁边开发松动一
下。 举个例子, 大家都看坛经, 但是谁能说第一次看就明白在说什么, 坛经中其实
有不少唯识,中观乃至华严的内容, 如果您了解这些背景, 再去看坛经, 那理解就
丰富很多。...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醉心巴利经藏的英国学者
■ 采访整理/越建东、黄文玲
Lance Cousins是欧洲颇负盛名的佛教学者,曾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二十多年及
佛教研究协会主席,现任巴利圣典协会主席。
专精于印度佛教、阿毗达磨、巴利三藏及梵文、巴利文、俚语等,也注重禅修。喜欢
撰写论文,不喜著书。论文作品可分为五类:1.南传阿毗达磨2.专题(教理、教史)3.
佛学概论4.佛教禅修5.书评。
问∶请您谈谈研究佛学的因缘?
答:我是在十六、七岁时,开始对佛教产生好奇。那时,我所念的大学预备班课程,有
一门比较宗教学,介绍世界上各种宗教,当时老师强调“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
,但是当时他提出的论点,却无法说服我,因此,我开始探索自己想要的宗教。为了更
广泛地了解,我到了一个佛教学会,此一学会举办很多佛法讨论与座谈,讲座的师资大
部分来自于南传的上座部老师。学会的课程多偏重于修行讨论,我吸收了很多,并且开
启了对佛法的兴趣。
后来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与东方语文,对佛法的兴趣依然不减。同时为了对佛学有
进一步的研究,我努力学习梵文与巴利文。因为我有了语文这项利器,能直接阅读巴利
经藏,对佛法的了解又进入更高层次。
问∶您研究的领域为...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247
4
不知道,很久很久没去过了。
伊问的是“大家经藏说的天厨”,俺就是回答一下以填补空白。
i*******e
发帖数: 50
5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百度百科
如来藏,梵语 tathāgatagarbha,佛教术语。
目录
概述
佛理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意义
1. 五阴
2. 六入
3. 十二处
4. 十八界
意义
1. 如来法身
2. 一切经藏
概述
佛理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意义
1. 五阴
2. 六入
3. 十二处
4. 十八界
意义
1. 如来法身
2. 一切经藏
如来藏即一般所称之“佛性”,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与神妙真如之性质
:常住是不去不来;不动是不生不灭;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圆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
真如性是真如能生万法,能生一切妙有之性质。
感觉的生灭去来原本就是如来藏妙用之性。附注:如来藏的意义佛教讲缘起性空,
一切诸法都是“虚妄有”,诸法的体性是“空”,即真如,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但“无明”会伴真如而生,无明是一种“劳相”,它是昏而不明、“没有道理”的昏昧
。真如...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8
清净法师:朝圣楞严——《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缘起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慈悲!今天是2013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西
方的平安夜,也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圣诞,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沙门释清净作为
天台宗第四十六世传人,非常欢喜和大家一起学习无比殊胜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以
此方式来纪念祖师的丰功伟绩和深恩厚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能幸遇《大佛顶首楞严经》,完全是蒙智
者大师的缘起和恩德。智者大师(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高僧,后人尊称为东
土释迦,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
佛教传说《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藏在龙宫,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
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为利益阎浮提众生,便将全经默记在心,出龙宫后,将此经
记录下来,呈给国王,国王视之为稀有法宝,珍藏在国库中,禁止传到外国。
《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
,拜访智者大师,谈到天台止观中“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观点和印度的
《楞严经》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师一生弘扬天台止观,成就殊胜,自然对素未谋面的
《楞严...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9
济群法师问(1):
在小乘佛教中,由于乞食的关系,允许吃三净肉。但《梵网经》、《楞严经》、《涅槃
经》等大乘经典,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认为吃肉是断大慈悲种。汉传佛教依大乘经典
而有素食的传统,并以此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可我见
到的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而一些学习密宗的人,似乎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还有素食者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不知堪布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
索达吉堪布答:
梁武帝根据《涅槃经》、《楞伽经》等诸多教典,出于悲心而著有《断酒肉文》四篇,
主张僧尼应一律戒荤茹素,并自此之后使吃素成了汉地广大出家众都必须遵守的一项制
度。不惟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规,很多在家居士也纷纷效法,他们要么选择终生,要么
选择在某些特定时段内吃素戒肉,凡此种种优良传统都是非常值得藏传佛教及其教徒赞
叹随喜的。尽管梁代以前的汉地佛教徒未必将吃素定为人人都得遵照执行的规则,但无
论如何,坚持素食的修为实在值得每一个大乘修行人赞叹、称扬。
至于说到藏传佛教教义对待吃素的态度,首先必须声明的一点是:藏传佛教从未提
倡、褒扬、赞叹过吃肉的习惯,更严厉禁止藏地的四众弟子为满足自己...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10
何谓三藏十二部?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
迦牟尼佛入涅盘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位证果的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
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理成为「律
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
「十二部」,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
个种类。就是经典的体裁,分为十二部。所以有一首偈颂说:
「长行重颂并授记,
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
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
(一)长行部:就是经文一行一行的长文。
(二)重颂部:用偈颂方式重复地再把经义说一遍,把长行经文重说。
(三)授记部:佛给菩萨授记的,譬如汝于某某劫,应当成佛,名号为何,寿命有多长
,教化众生有多少,在什么国土里……等等,都预先说明了。
(四)孤起部:孤单独立的偈颂,与前文不相连,而且与后面的经文也没有关系...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序 言
中国佛教诸宗派中,以《华严经》为主体论的华严宗,独具幽玄的理论思想,
亦属中国佛教哲学的中柱。所谓《华严经》的思想渊源,是佛陀源自内证的实践真智精
神,即佛陀的大觉悟。基于妙证物我一如,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实相境界,
而且十方诸佛国土也同时俱现,甚至于过去、未来际的一切万有均无不现的微妙为本质
,即是理智与实际、主宾与心物融会,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的相即无碍的现象。华
严思想在印度最早展开殊胜的成果,且成为佛教各系的集大成。自传入中国以来,得到
法藏大师的极力弘扬,建立了华严宗完备的教观体系,正式蔚为一大宗派。法藏大师虽
在法顺、智俨大师之后,被推为华严宗的三祖,而实际上是华严宗的真正创立者。本文
拟根据资料结合学教心得,窥探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
二、法藏大师的生平及著作略述
法藏(643-712)大师号贤首,俗姓康,其祖先乃康居国的书香世家,其高、曾
祖曾任康居国宰相。至他的祖父,始迁移来长安定居。法藏大师于十六岁时,曾于岐州
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表示对佛陀虔诚的奉献。及至云华寺恭听智俨大师讲
《华严经》,遂投其门下,随听...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782
12
那么现在我们简单把这个天台四教,略略地跟诸位作一个介绍,才
晓得我们应当如何用心。先讲‘藏教’。‘天台四教’是讲藏、
通、别、圆,我们先看这个藏教。藏教,这个‘藏’就是指的‘三
藏’,是从事上建立的名称,就是三藏经典,那么这是小乘,小乘
学者,依此而修的。小乘的三藏,‘经藏’就是‘四阿含’经,长
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它是这个四大类。这个四大
类,里面包括的分量,相当之多。那么现在泰国是小乘教,他们这
个藏经,经律论就是这个小乘三藏,跟我们中国大乘不一样。这
个‘律藏’是‘毗尼’,‘论藏’是‘阿毗昙’。我们中文藏经里
面,小乘的三藏,是相当完整。因为最近泰国经典藏经,跟我们比
较一下,他比我们多的东西,非常之有限,多的东西很有限。那么
可以说,我们所翻的百分之九十九这个中文本子里都有;他多,充
其量不过是百分之一,大概也就是如此而已,可能百分之一还不
到,所以我们中国这个小乘经相当完整。但是现在小乘经很少人去
看它,中国对于小乘法,的确没有放在眼睛里面。那么这个道理是
以中国的儒家、道家,实在是代替了小乘法。有儒家、道家的基
础,就可以直接读诵大乘了,不必要再学小乘,所以小乘
x*********o
发帖数: 208
13
索达吉堪布
问(14):在藏地,特别重视对僧人的教育,通过格西制度,培养出很多具有高深佛学
修养的大德,在教义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民众虽然有全民信教的传统,
但信徒往往只知供养礼拜,对佛教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这种现
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应当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答:藏地自古以来,不论是格鲁、萨迦还是宁玛、噶举,所有八大教派的寺院都有一套
完整、系统、行之有效的僧人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相对来说,广大在家民众对佛法的
闻思就不像寺院里的僧人们那样广博、全面、专业。这一点其实也属正常现象,因出家
人本来就该抛下一切世间琐事,专心致志于佛法的领会与掌握,除了讲经说法、弘法利
生,或者闻思修行、精进求证以外,出家人若再整天忙碌于迎来送往、生计饭碗,那他
与在家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每一个僧人存在于世的最主要之目的就是为了自他利益
尽快证悟佛法精髓,他的生命原本就应该在追求佛法真谛中度过。但对在家人来说,提
出这一要求恐怕就有些不大现实。无论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是现代,在不可能全民
皆僧的情况下,在家人与出家人在对佛法的掌握、理解层次上存在差异,都应被看作...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4
藏地民众信仰现状之分析
问(14):在藏地,特别重视对僧人的教育,通过格西制度,培养出很多具有高深佛学
修养的大德,在教义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民众虽然有全民信教的传统,
但信徒往往只知供养礼拜,对佛教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这种现
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应当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答:藏地自古以来,不论是格鲁、萨迦还是宁玛、噶举,所有八大教派的寺院都有一套
完整、系统、行之有效的僧人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相对来说,广大在家民众对佛法的
闻思就不像寺院里的僧人们那样广博、全面、专业。这一点其实也属正常现象,因出家
人本来就该抛下一切世间琐事,专心致志于佛法的领会与掌握,除了讲经说法、弘法利
生,或者闻思修行、精进求证以外,出家人若再整天忙碌于迎来送往、生计饭碗,那他
与在家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每一个僧人存在于世的最主要之目的就是为了自他利益
尽快证悟佛法精髓,他的生命原本就应该在追求佛法真谛中度过。但对在家人来说,提
出这一要求恐怕就有些不大现实。无论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是现代,在不可...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5
索达吉堪布
问(14):在藏地,特别重视对僧人的教育,通过格西制度,培养出很多具有高深佛学
修养的大德,在教义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民众虽然有全民信教的传统,
但信徒往往只知供养礼拜,对佛教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这种现
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应当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答:藏地自古以来,不论是格鲁、萨迦还是宁玛、噶举,所有八大教派的寺院都有一套
完整、系统、行之有效的僧人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相对来说,广大在家民众对佛法的
闻思就不像寺院里的僧人们那样广博、全面、专业。这一点其实也属正常现象,因出家
人本来就该抛下一切世间琐事,专心致志于佛法的领会与掌握,除了讲经说法、弘法利
生,或者闻思修行、精进求证以外,出家人若再整天忙碌于迎来送往、生计饭碗,那他
与在家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每一个僧人存在于世的最主要之目的就是为了自他利益
尽快证悟佛法精髓,他的生命原本就应该在追求佛法真谛中度过。但对在家人来说,提
出这一要求恐怕就有些不大现实。无论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是现代,在不可能全民
皆僧的情况下,在家人与出家人在对佛法的掌握、理解层次上存在差异,都应被看作...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6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7
觉悟之路首页>>汉译南传大藏经>>Sutta Pitaka 经藏>>中部 Majjhima-nikaya 1-10
http://www.dhamma.org.cn/books/Tipitaka/Sutta-Pitaka/1201_Majjhima_nikaya_1_10.htm
中部 Majjhima-nikaya 1-10
第一  根本法门经
北传 中阿一0六、想经(大正藏一、五九六页。)乐想经(大正藏一、八五一页。)本
经,如其名,说一切法之根本法门,因为凡夫最初不熟知一切法,对一切法,抱种种之
悦乐想。解脱之阿罗汉,熟知一切法,有灭尽贪、嗔、痴故,而无患这些事。又如来知
喜是苦之根本,灭一切渴爱而成正觉者。
中部经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初品 根本法门品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往郁伽罗村幸福林沙罗王树下。尔时,世尊呼诸比丘曰:“诸比丘!
”彼等比丘应世尊曰:“世尊!”世尊乃言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示一切法之根本法
门。谛听!善思念之!今将说之。”“愿乐欲闻!”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曰:
“诸比丘!世间上无闻之凡夫,不承认诸圣者1,不熟知圣
Y**u
发帖数: 5466
18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9
导 读
《沙门果经》是《长部》的第二部经,而《长部》则是组成巴利圣典之经藏的五大部的
第一部。虽然我们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圣典编辑们依照任何教法的顺序来排列诸经,但可
以相当肯定的是他们认为《沙门果经》在树立丰富的佛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
把它放在佛陀所开示的整部经藏的第二位。紧随着《梵网经》(Brahmajàla Sutta)
之后,《沙门果经》完成了《梵网经》只作了开路的作用。若说《梵网经》可以恰当地
形容为教法的重要序幕 ,《沙门果经》则可以形容为首部最有教法内涵的经。
《梵网经》的主要作用是清除阻碍获得正见的观念性及学识性的歪曲理论。《梵网经》
的目的是编织一张具有六十二分类、能够套住一切依靠自我及世间建立起来的忆测性见
解的罗网。透过揭露这些「见钩」──贪爱用来钩住有情六根的见钩──《梵网经》揭
露建立在对人类处境的错误见解的一切学说及生命道路都是没有结果的。
《沙门果经》准确地在《梵网经》停止之处接手,开示前一部经只是隐约地提到的讯息
。《梵网经》拥有反面的任务,指出邪见的危险与无用,《沙门果经》则赞颂依正见修
行的成果。它是佛陀对世界的宣言,宣布他自己选择及透过成立僧团
l**o
发帖数: 491
20
问得好。
1 读经 -- 读佛教经典藏
问题是对现代人来说 古文加繁体字对我们是个挑战。 另外同一句话每个人理解可能不
一样。 所以对我个人来讲,读经比较困难。但是好消息是很多高僧大德开始利用现代
科技传法。网络上有大量高僧们的音频,视频。 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题目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比光读经的好处-- 高僧大德都有数十年的功力,博览经书,融会贯通,他们
对经藏的理解很深,而且可以通俗的讲出来,让我们正确理解。不会走偏。
听经闻法 -- 以前要千里迢迢去庙里才可以,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亲近高僧大德了。
2 念经 -- 很容易理解,就是念经咒。
3 转经 -- 经书是没有生命的,但是经是活的,而且有2000多年的生命,为什么呢?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转经就是把经转活,活学活用,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经
藏的智慧去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利人利己,做到慈 悲 喜 舍。
n****t
发帖数: 182
21
我觉得很多经对初学来说经意难显。净行品怎么样?
以下是净行品的偈颂部分。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妓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妓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受...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宣化上人讲解<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
摘要:◎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
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
◎一九七四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悬谈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
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
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
。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
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
“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
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
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
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6 09:18:32 2010, 北京)
经藏: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
「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
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无常)
,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如(受、想、行)识磨灭法,(受、想、行)识磨灭
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生灭法,(受、想、行)识生灭法如实不如。摩诃拘絺
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
有无明
在《杂阿含298经》中佛说:
「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
。不知於内(内六处),不知於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
。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苦生之因),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法
a**u
发帖数: 8107
24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Feb 19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5
何谓“护卫经”?
巴利语paritta,音译为“巴利达”,意为护卫、保护、守护。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
,有一些经文具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使念诵者和听闻者免除危难,带来吉祥。
从祈请念诵护卫经的邀请文中可以知道,护卫经具有能够排除不幸、达成一切成就,使
痛苦、怖畏、疾病等消失的护卫作用。因此,经典的编纂者和持诵者把这一类具有护卫
功效的经典编集在一起,统称为“护卫经”。
在古代的斯里兰卡,诸大长老们从巴利语经藏中选取了一系列的经典,会编成《大护卫
经》(巴利语Maha Paritta; 新哈勒语为Maha Pirit Pota),又称“四诵分巴利”(
Catubhaõavara Paëi[2]),即“四部念诵的圣典”。现在,这四种诵分一
共包括了二十九部长短不一的经。
在所有的上座部佛教国家和地区——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
在许多的场合都有念诵护卫经的传统。若有居士前来请求出家,比库[5]们会为他们念
诵护卫经;有施主前来寺院作布施供养,僧众们会应邀为他们念诵护卫经。在诵戒日、
入雨安居日等,僧人们会在寺院或自己的住所念诵护卫经,有许多
c***h
发帖数: 2262
26


=================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67282.htm?fr=aladdin

如果在更大的背景中考察,《杂含》在经藏中的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据义净《南海寄
归传》所述,佛灭后一千多年,印度(包括周边国家)佛教大小乘并存,其中上座部、
有部势力最大,分传南北。然其大小乘的差别仅在于是否礼拜菩萨、读大乘经,行斯事
者名大,否则号小,馀皆同也,所谓“律捡不殊、齐制五篇、通修四谛”[7]者是。《
瑜伽论》的体例、内容恰应此说,《菩萨地》仅在原始经、律基础上别出一门[8],并
无脱离三藏另立新宗之事。此在早期大乘作品《大智度论》中亦有迹可循,论中安立“
修多罗”为阿含、大乘二分,而以大乘经为三藏外别说者,同时将自宗“空门”与“阿
毗昙”等并提[10]。又,玄奘除了翻译《瑜伽论》等大乘经论之外,还翻译了大量有部
论着,从古论到注释书,这也是当时佛教实况在文献上留下的一个注脚。即此遍观,足
知即使在大乘分支以后,一切法义不离三藏,三藏要义摄归《杂含》。所以,印顺法师
的断语是十分允当的:“无边的甚深法义,都从此根源而流衍出来”。...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7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李木源:人生这部经最厉害 (zt)
李木源:人生这部经最厉害
来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访问李木源居士时,正巧碰上居士林一年一度颁发度岁金给
贫困老人,整个场面热哄哄的,义工们在路口指辉交通,推着轮椅,接待到来的老人。
一走进去,许多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贫困老人,正在食堂用斋,看那一大锅一大
盆的饭粥菜肴,任他们自助享用,供应量之大令人侧目。
一个角落,又有好多位老妇人,正蹲在那儿帮忙洗菜搁菜。我彷佛走进了老人村,
好不容易在一片蓬头鹤发之中找到了李木源,只见他满头大汗,行色匆匆说:“对不起
,我现在很忙很忙,我们另约时间再谈好吗?”
既来之且安之,先去大殿观礼。
在庄严宏伟的佛像下,九大宗教的代表排排坐,各自披上传统的长袍礼服,受邀为
贫困老人祝福。
天主教的神父上前,念诵了一段奉主之名的祝福,接着回教的宗教司也念诵一段可
兰经……,不同言语的祈祷,形成一首奇妙的交响乐,在大雄宝殿祥和萦绕着。
不同的宗教未必是敌对的,不同的信仰未必就有冲突。至少,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融
洽,也看到了希望。
宗教对话多学习
下午,再倒回来时,李木源已松了一口气。
隔壁的会议室,还有几位宗...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经典和论藏如何说无明
经藏: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云何是无明?谁有此无明」?舍利弗答言:
「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
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无常)
,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如(受、想、行)识磨灭法,(受、想、行)识磨灭
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生灭法,(受、想、行)识生灭法如实不如。摩诃拘絺
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
有无明
在《杂阿含298经》中佛说:
「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
。不知於内(内六处),不知於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
。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苦生之因),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
,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修习与不修习)。若劣,若胜,染
污,清净。分别缘起(缘起法的详细意义),皆悉不知。於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於
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不停地观察)等,痴暗,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在《增一阿含46.49.
l**o
发帖数: 491
29
初学佛教的人应该善用科技 --听经闻法
读佛经对现代人来说 古文加繁体字对我们是个挑战。 同一句话每个人理解可能不
一样。 所以对我个人来讲,读经比较困难。但是好消息是很多高僧大德开始利用现代
科技传法。网络上有大量高僧们的音频,视频。
听经闻法比光读经的好处-- 高僧大德都有数十年的功力,博览经书,融会贯通,他们
对经藏的理解很深,而且可以通俗的讲出来,让我们正确理解。不会走偏。
听经闻法 -- 以前要千里迢迢去寺里才可以,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亲近高僧大德了。
净空法师,慧律法师,圣严法师 讲经的 video 都非常好。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著名的《卡拉玛经》
著名的《卡拉玛经》【禅世界现代汉语版】
https://chanworld.org/%E3%80%8A%E5%A2%9E%E6%94%AF%E9%83%A8%E3%80%8B%E3%80%90
%E7%A6%85%E4%B8%96%E7%95%8C%E7%89%88%E3%80%91/%E3%80%8A%E5%A2%9E%E6%94%AF%E9
%83%A8%E3%80%8B%E3%80%90%E7%A6%85%E4%B8%96%E7%95%8C%E7%89%88%E3%80%913-7/
AN.3.65 克萨普塔(Kesaputtiya)经;又名卡拉玛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与大比丘僧团一起在拘萨罗人(Kosalans)中巡回游行,抵达名
叫克萨普塔(Kesaputtiya)的卡拉玛人(Kalamas)市镇。克萨普塔的卡拉玛人听闻:“据
说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已抵达克萨普塔。现在流传着一份有关乔达
摩大师良好声誉的如是报告:“那位世尊是一位阿罗汉(arahant)、遍正觉者(
perfectly enlightened)、明与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1
好像这个信仰版,没有多少人宣传佛教。
本人这两天有空,就多发几贴。
提供一个《乾隆大藏经》简体网站:http://www.qldzj.com.cn/
再提供一个《大正藏》繁体网站:http://www.qldzj.com.cn/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人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a*******g
发帖数: 867
32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住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6.修四念住的结果
(101)比丘们!任何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七年,就可以期望有两种果报中的
一种:现生得最上智慧,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
(102)比丘们!不用说七年,如果有任何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六年,就可以
期望得到两种果位中的一种:现生得大智慧,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
(103)比丘们!不用说六年,....
比丘们!不用说五年,....
比丘们!不用说四年,....
比丘们!不用说三年,....
比丘们!不用说二年,....
(104)比丘们!不用说一年,如果有任何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七个月,就可
以期望得到两种果位中的一种:现生得最上智慧,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
(105)比丘们!不用说七个月,....
比丘们!不用说六个月,....
比丘们!不用说五个月,....
比丘们!不用说四个月,....
比丘们!不用说三个月,....
比丘们!不
a*******g
发帖数: 867
33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外处,比丘们!这就叫作生。
(54)又,比丘们!什麽是老?如果有所谓的老,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衰弱、老朽、牙齿脱落、头发灰白、皮肤松皱、寿命将尽、机能退化,比丘们!这
就是老。
l**a
发帖数: 5175
34
这样跟那位网友FS什么的说没什么意义.
这种很容易LOST 主题,就象七嘴八舌乱插话,你被他转到哪里都不知道了.
我劝你静下心来,好好读读杂阿含经,当然,我自己也想这么做了,
因为我自己从来没有好好了解过经藏.这样就能FOCUS自己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问题在哪里.
r****n
发帖数: 8253
35

,我
?还
经藏里面也有阿。只是阿含翻译的比较模糊而已,而对应的相应部,尤其是巴利原文就
比较清楚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5.htm
注意,相应部里面说的是“比丘們!凡任何色,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遠、或近,
有煩惱的、會被執取的,這被稱為色取蘊。
“会被执取的”
无论是阿罗汉,还是佛陀本人的色身,都会被众生执取为常,引发贪爱。
我就可以肯定,如果你见到某个阿罗汉,就会将其色身执取为常。
你到目前为止,几乎无时无刻不将色蕴等执其为常。
阿罗汉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可是它的身体还是取蕴,它的色身本质因执取而生,也会成
为众生执取的对象。
阿罗汉的色身,同样也是“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259经说“摩訶拘絺羅!阿羅漢亦復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
,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為得未得故,證未證故,見法樂住故”
对应的相应部经文则是“絺羅學友!阿羅漢比丘也應該如理作意這些五取蘊為無常的、
苦的、病的、腫瘤的、箭
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非我的。
學友!阿羅漢不再有更進一步應作的,或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6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3 11:11:35 2012, 美东)

,我
?还
经藏里面也有阿。只是阿含翻译的比较模糊而已,而对应的相应部,尤其是巴利原文就
比较清楚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5.htm
注意,相应部里面说的是“比丘们!凡任何色,不论过去、未来、现在…或远、或近,
有烦恼的、会被执取的,这被称为色取蕴。
“会被执取的”
***** 佛陀不只色身被人执取 连名号都被人执取 一堆人想成佛。
那佛陀的名号怎么算?
***** 是说 肉身不死?
还是说, 阿罗汉的肉身不会生生灭灭

这种荒谬的想法 我怎么可能会有
阿罗汉 照你这么说,我认为 不只色身被人执取吧?
阿罗汉的触 想 …… 也被人执取
阿罗汉 看着那边 人家就以为那边真有什么神奇的东西 拼命想看出什么
阿罗汉...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7
你是把南传5部也叫阿含经?这是日本人的说法吗?
这样说有的南传上座部或是原始佛教的人估计会不高兴
毕竟他们是尊崇nikaya的, 认为“更接近”原始教义
t******g
发帖数: 17520
38
我是用kindle 的, 倒是想把epub 转成mobi 不知道效果如何
你上次贴的张西镇的白话阿含经的地址是什么?
不知道有没有人把各个网站汇总归类做个bookmark的file啥的
方便网上看
c***h
发帖数: 2262
39

这就不知了,我只是用chrome的readium看
1.这个好像整理得较完整
http://ftp2.puremind.org.tw/index.php?dir=files%2F00%20%B2b%A4%
或者
http://ftp2.puremind.org.tw/ 这个网址下
左上角 净心文教基金会
/ 8张西镇老师
/ pdf-杂阿含经白话译解 有八个档案及勘误表
2. 这里也有
http://www.maha-sati.com/243733519937806.html
我也没有
以前bookmark很多佛经文库的网站,后来全删光了。
只留下最近去过的慈莲寺、庄春江网站、印顺法师、法雨道场
净心文教是找张西镇发现的,也很多文献。
G****t
发帖数: 1799
40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5
如来藏和阿赖耶识都是佛陀宣说的大乘教义,很多大乘了义经典和祖师大德的
论典对两者进行了无以复加的阐述,可见两者在佛教理论中的地位。深入研究过的同修
都会明白,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是我们平时一切修行的的根源,无论你是持戒、念佛、诵
经、布施、禅定都必然与这两者有联系,或者说,都是这两者所显现。可见,弄清楚什
么是如来藏,什么是阿赖耶识,两者的关系又是如何,是需要,尤其是在各种观点都突
然兴起的时代,更是作为一名佛教徒应该警惕的。
《入楞伽经》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大乘密严经》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宗镜录》
谓首楞严经。以如来藏心为宗。如来藏者。即第八阿赖耶识。
有人看到这些经论就认为如来藏必然等同阿赖耶识,不错,这些经论确实是在
说如来藏和阿赖耶识相同的一面,但是,如来藏和阿赖耶识的关系并不简单,他们还有
不同的一面,而实际上,即使是这些相同的说法,也有微妙的差别在里面。
贤首宗祖师法藏大师,将楞伽和密严诸经列入如来藏缘起宗:
《大乘起信论疏》
如来藏缘起宗。即楞伽密严等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6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7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经桶有什么用?
转经轮的功德
索达吉堪布 著
今天所开示的内容,是六字真言(观音心咒“嗡玛呢贝美吽”)转经轮的功德。
在藏传佛教中,六字真言的功德可谓人尽皆知,尤其是转经轮的功德,很多人从小就比
较了解。在藏地,信奉观世音菩萨、念诵观音心咒的人不 胜枚举,俗话说:“从小会
叫阿妈的时候,藏地小孩就会念观音心咒了。”观音心咒的功德相当大,经典续部中有
各种各样的教证,方便的时候我可以给大家讲一 讲。知道这个功德之后,很多人会非
常愿意念观音心咒。
安多、康区、卫藏,这三大区域为主的藏民族,几乎每人都左手持念珠,右手拿转经轮
,这已成为了藏民族的一大特色。现在研究佛教、民族、宗教的人士,无论东方还是西
方,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今天所介绍的六字真言转经轮,并不是一种传说,大乘经续中明确记载了它不可思议的
功德。藏地人们自古以来就信仰佛教,拿转经轮的现象非 常普遍。不管你到藏地哪里
去旅游,或者在电视上、宣传介绍中,都可以看出藏民族对佛教的信仰,尤其是转经轮
的弘扬,已经遍及藏地的每个角落。无论去藏地的 哪个寺院,都能发现大大的转经轮
,好几个人的力量才可以旋转。寺院的院墙上也有中等的手推转经轮,就像我们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9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释印顺在《佛法概论》中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1
然大乘经与小乘论都是依于佛说而流传的典籍,佛从初转法轮到入涅槃,所说之法从无
矛盾之处,更不会把佛教分化,不论是教义或教派。对于三藏经论不能正确理解,无法
融会贯通者,才会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孔子于儒家之世间
道的说法都可以一以贯之了,何况是同为佛陀所说的三乘佛法竟然说会使佛教分化?释
印顺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值得我们来探讨。
注1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35
对佛法若不能通达,不要说是大乘、小乘,即使是同样的大乘法也会认为有冲突;
不是还有人说参禅不能与念佛同时修吗?他们说:参禅是空,念佛是有,禅与净土不同
路,不能合修;还说:参禅的人念了佛号就要漱口三日,听见佛号耳朵也要去洗一洗。
您若相信这种说法,那就只能站到一边去,那一边叫作佛门外道;以为说那是佛法,其
实是外道邪见。譬如经典说“一切诸法有生有灭有相有为”,这个大家容易信受;但到
了二转法轮,讲般若时,佛就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像达赖喇嘛这类不懂
佛法的人,就会说佛陀说...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