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缘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当今世界上确实是有很多人不信宗教,或是不信佛法,他们认为:所有宗教不管是佛教
、基督教或是伊斯兰教,都是假的、是迷信的,目的只是要人们拿钱出来供他们教徒们
自己使用而已,是欺骗人的行业。然而,宗教是否真的全部都只是骗人的东西呢?如果
我们以世间上的道理来说,说宗教是骗人的东西,那么科学与哲学当然更是骗人的东西
了;因为就科学来说,科学家们所提出来的定理定律,一开始,都是以假设的理论、大
胆的信念为基础,再去做进一步推论,一步接著一步的假设、研究与推测的,如此一来
,岂不是一开始就已经不是真实的事相了吗?一开始就已经是假设性的论说了。很有可
能在一百个、一千个假设里,才有一个最后证实是正确的理论,其他的九十九个假设,
都成为虚幻的想像、都成为了骗人的东西了;那么在哲学这一方面,又是如何的现象呢
?被称为科学之母的哲学,到了如今二十一世纪,则是走入了象牙塔的世界里,在那里
述说著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得懂的梦音呓语;更有人发出“哲学已死”的论调,来说明哲
学的当今无用论。如此看来,现代人所赖以生存的万能科学,原来是不实的假设所堆砌
的假象;现代人所信受的哲学亦只是一群一群不同的人,粉墨登场,在舞...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七夕佳节,本不该贴这么遗憾的诗,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好比时空交错,重叠即相遇,错过就不知再等几世轮回才会遇上了,而遇上了也互相不相识,形同陌路。
缘来你也在这里,心动就是缘。
最快乐的事就是:珍惜眼前的朋友,追寻随手可得的平淡的幸福,活在当下。
七夕佳节发50个情人包子,不要单单RE,总得说些啥吧。
c****t
发帖数: 19049
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醉卧红尘外传之梦·蝴蝶
第六话 暗起波澜
筱雁是无桢回宫后,第一个来觐见的人。
步入殿内,筱雁看见他阔别多日的皇兄倚着宽大舒适的靠椅在翻阅奏章。微皱的眉头,
低垂的眼,着一身月色长衫的无桢即便被繁重的政务缠身,还是隐隐透出几分超然物外
的气质。
见他来了,无桢抬头,含笑道:“雁儿,过来,皇兄正想让人去请你呢。”
筱雁紧走几步,在他身前行礼。屈膝时,却闻见眼前的人罩着淡淡的梨花香气,让他忽
然有些恍惚,今年沁梨山的梨花又开了吧,皇兄在花海中呆久了,才会花香染衣,久久
不去。
无桢伸手拿过一张奏折说:“最近边境不太安宁,我想看看你有什么对策?”
筱雁展开一份溱的地图,一面指点着,一面向无桢献策。
“靖,渭,阑三国成合纵之势,在我国境蠢蠢欲动,如果在这里,和这里敦兵,堵住他
们夹击之道,便暂时可以抑制他们的野心,然后我们再设法各个击破。”
筱雁对目前形势的分析还是比较中肯的,虽然对策有些冒险,但无桢认为确实有效:“
那雁儿认为现在有无必要和其余两国结盟?”
“暂时溱的实力还足以牵制三国,况且,三国表面结盟,其实各怀鬼胎,渭国原本就摇
摆不定,也许只要些小的流言蜚语,它就会倒戈,皇兄不必忧心。”筱雁...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与缘起

1。涅槃不是被产生的,它是非缘生的。
2。你对常法这个概念本身有理解错误。涅槃的这个常,并不是指无始无终的常,而意
思是指它不会像五蕴有为法那样生起即灭,或者升起必灭。因为不再有生灭现象,所以
就意味着涅槃已经不再有时间概念。时间本身是因为生灭现象才有的。一旦没了生灭,
就不再有时间。
如果是你说的那种常,则要么没有办法修行,因为不可能有常的法,要么不需要修行,
因为本来就解脱(大乘有类似邪见思想,其实是中了常见)。
是常法,原因是我上面说的。
另外,“常者唯涅槃”是经典的原文,一字不差。在阿毗达摩里面,也将涅槃定义为唯
一的常法。
也是因为涅槃是常法,所以才有解脱可言。如经文所说““比丘们啊!有不生、不长的
非缘生法。如果没有这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则一切生的、长的、因缘和合的,即无
从得解脱。因为有这不生、不长、非缘生法故,生的、长的、因缘和合的,才能得到解
脱。”
这个问题问得很荒唐。因为太明显的事情。不过,我大概也知道你为什么会问出这么傻
的问题。
是XX证得涅槃,xx是指某个具体的人。很简单。
不过如果你说xx在涅槃当中,xx入涅槃,这个就错了。
a**u
发帖数: 8107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un 21 19:59:27 2010, 美东) 提到: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un 21 20:08:14 2010, 美东) 提到:

如来就是非虚妄的那个。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un 21 20:11:10 2010, 美东) 提到:
那个就是那个。 ^_^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un 21 20:13:49 2010, 美东) 提到:
不陪你扯了,回家去了,呵呵。
☆─────────────────────────────────────☆
puppeteer (舟云) 于...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6
应成中观与佛经所说相左处
Drafted from W.S.C
『宗喀巴说︰
《《如是摄行论说:佛为广大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
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如圣派集密,说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
得心为生心,彼二非是阿赖耶识。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
净法之根本。此于集智金刚疏中已广释讫。》》(《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P387~388)』
上述与佛经所说相左处:
应成中观行者否定第七、 八两 识存在,主张【识唯有六】,因此宗喀巴说【佛为广大
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
】,宗喀巴认为 佛于三转法轮诸经中处处宣说之阿赖耶识乃是方便说,并非是在六识
心之外另有阿赖耶识,所以又主张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宗喀巴此言和佛陀于各乘
经典中所说大相违背如下:
一者, 佛于四阿含中处处皆说【意、法为缘生意识】、【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
生】;显然,意识乃是意根、法尘、触和合方能出生,意识自身乃是所生法,乃是摄于
一切染净法之中,如何又变成一切染净法之根本,绝无此理也,如此粗浅...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Drafted from W.S.C
『宗喀巴说︰
《《如是摄行论说:佛为广大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
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如圣派集密,说死有光明一切空心为死心,从彼逆起近
得心为生心,彼二非是阿赖耶识。释菩提心论虽说阿赖耶识之名,然义说意识为一切染
净法之根本。此于集智金刚疏中已广释讫。》》(《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P387~388)』
上述与佛经所说相左处:
应成中观行者否定第七、 八两 识存在,主张【识唯有六】,因此宗喀巴说【佛为广大
胜解者说八识等令通达者,亦仅显示经有是说;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
】,宗喀巴认为 佛于三转法轮诸经中处处宣说之阿赖耶识乃是方便说,并非是在六识
心之外另有阿赖耶识,所以又主张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宗喀巴此言和佛陀于各乘
经典中所说大相违背如下:
一者, 佛于四阿含中处处皆说【意、法为缘生意识】、【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
生】;显然,意识乃是意根、法尘、触和合方能出生,意识自身乃是所生法,乃是摄于
一切染净法之中,如何又变成一切染净法之根本,绝无此理也,如此粗浅之理亦解释错
误,不亦怪哉...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恨心之缘起生——无有自主
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
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
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
去恭敬一切有情。
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
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
《释量论》中也讲过:“诸因聚合时,其果怎不生?”整个世界上,大至宇宙天体,小
至分子原子等微尘,全部都是因缘而成;因缘一旦聚合,其果必然产生。
《俱舍论》中又说,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
自然而然会生贪心。对怨敌生嗔也是同样,依靠非理作意、对境现前、习气存在,嗔恨
心就会马上出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怪别人,这完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你看不惯某人而生嗔恨心,这也许是前世的因缘,也许是他即生中的行为不如法、
语言不对头;具足这些条件之后,你的嗔恨心自然而然会产生。所以,一切都是因缘的
无欺之果,并不是怨敌非要与你不共戴天。
怨敌对我们的伤害也是身不由己。凡有良知的人,大都不愿意恼...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体系
1、三性与因缘
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的根本体系,乃以三性、因缘、十玄、六相四部分组成。三性说是
法相理论中实相论的一面,即由种子说的缘起论思想为主要学说而发展。但藏大师的思
想,却与真谛三藏的摄论派及玄奘大师的唯识学派不同。
藏大师的三性论,乃缘由法相的三性说,以法性为主体而解释“如来藏缘起”的互融无
碍,成为华严思想中的特殊卓见。法相的三性说,根据依他起性为主观,而不认圆成实
性的随缘。而且以遍计所执性为所执之境。对此,若以法性而论,即以真实性为主体而
显示随缘,即以真实性为主体而显示随缘,以分别性为能执之心。然藏大师的三性论中
心思想,前者针对“依他”与“遍计”,即假与妄的分别;后者乃“真实”与“依他”
,即真与妄的对立。所谓依他性,乃仗真实性的随缘而成立,故将能执之心的根本无明
,加以分别性为妄的解释。分别性是:虚妄心,构划计度,不称境故,名为分别,就能
为名,因为分别依他成立,故谓依他性。最终以真妄交彻,本末无碍,性相融通为“三
性论”的结论。
藏大师对于三性一际,举一全收的圆融无碍引证解释,可以说是依据真谛三藏所说而来
。对于法相教理,即由《起信论》...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0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取自心”这一句,一般的善知识,他们可能会这样解说:“我们这个离念灵知出
现以后,都是在执著自己这个离念灵知,所以就是在六尘里面去打转。”说老实话,能
够这么讲的人,虽然只是依文解义,却已经很难得了!纵使只是似是而非的说法,我还
是要赞叹的。因为他至少不落入意识中,不会把意识认定为常住无染的心。
那么“自心取自心”的真正意思是怎么说的呢?意思是说,其实都是如来藏在取如来藏
自己。譬如说,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六根,接著以六根为缘而从如来藏心中又出生了六
尘;再由如来藏将自已所出生的六根与六尘为缘,如来藏因此又出生了六识;当六根、
六尘、六识都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以后,接著是由如来藏出生的六识觉知心以及六根中
的意根,来执取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色根及六尘诸法,这不是如来藏心取如来藏心自己吗
?这就是“自心取自心”。
如来藏自己不取六尘,却出生了意根与六识觉知心,来共同执取如来藏自己所出生的六
尘,这才是自心取自心的的真正意思。当六根与六尘相触的时候就有六识生起,六识生
起了就会攀缘六根来执取六尘。请问六根是谁所生的呢?是如来藏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是否生灭法
阿赖耶识到底是不是生灭法?我们看见大法师、大居士在书上或者是是在电视上
公开主张:“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认为阿赖耶识不是真心,或者认为阿赖耶识是 佛
的方便安立,根本没有阿赖耶识存在。因此,我们来探讨:阿赖耶识到底是不是生灭法
?如同以往,我们引经典来加以说明。
《契经》说:【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
。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解释如
下:阿赖耶识常不断绝,为一切染净法之所依止,是诸圣人现行法快乐所住的三昧境界
;也是三界六道一切有情众生以及出生诸佛国土的根本因,常与五乘作种性,也就是人
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如果能够证悟阿赖耶识,未来就能够成就佛道。
这里分两点来详细加以说明:第一,阿赖耶识常不断绝,为一切染净法之所依止。
为什么?由于众生无明,以及不了知生命实相,而造作了种种善业、恶业,都是于意识
分别以后造作而成。但是意识为识阴六识所摄,识阴是六根、六尘相接触而有,其中六
根是五色根及意根。意根无始劫来就在,祂携阿赖耶识投胎,由于阿赖耶识借著父精母
血及母亲的四大,少则三、四...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心到底是转向还是生灭
☆─────────────────────────────────────☆
runsun04 (runsun) 于 (Fri Jan 23 23:25:51 2009) 提到:
waichi很早以前曾经说过,心一秒之内会“转向”成千上万次。
而我现在完全确信,心根本不是转向,而是生灭,他是一秒之内生灭千万次,甚至更多
。它本身是无常的,它也不是我,它和其他物质现象本质其实一样。心,心所和所缘他
们是一起生灭的,所以不存在什么“转向”
这在阿含经和佛陀详细揭示精神物质世界组成的阿毗达摩论里面说得都很清楚
这就是核心关键点之一。
只有明白心是生灭的,才会了解为什么在打坐修行的时候,对于当下现起的所缘,无论
是声音,还是身体疼痛,还是眼前的明暗,都应该如实觉知,现起什么,就观察什么
刚开始是对于明显现起的所缘,观察,比如可以留意念头的变化,留意腹部的起伏(所缘多个)
,但在此观察当中,对于其他明显现起的所缘,也都应该一一观察。因为这是完全符合
缘起法的。
如果有所谓的向一,所谓的不转,所谓的不忘,所谓的闪离,这些都和缘起法冲突。
止禅能培养定力,这种定力可以用来进行观禅,但前提
a**u
发帖数: 8107
13
☆─────────────────────────────────────☆
runsun (runsun) 于 (Wed Feb 17 22:54:06 2010, 北京) 提到:
waichi所说的根行,就是所谓心的单一往来取舍轮转。waichi认为是心的这种错误行为
而造成了轮回。这个取舍,是心对相的取舍。是本体论,而不二论(心相不二)非缘起
论,因为其中的心是非缘起的,是恒常的。心也是一个创造万法的源头。
而原始佛法说的对五蕴的执取贪爱造成轮回,和waichi说的有根本不同之处,就是佛法
所说的贪爱执取是行蕴,是心所,它是伴随着刹那生灭的心识而产生的,心识是缘生的
,执取的心所也是缘生的,当中不存在任何一个恒常的本心或者真如。这是真正的缘起
论。
waichi否定对相的取舍,但是却认为存在一个恒常的不生不灭的“心”。
waichi的所谓解脱,是所谓的任运自如,不住涅槃,而不是五蕴寂灭。
而原始佛法即否定对所缘的取舍,也否定存在一个恒常的“心”,因为对五蕴彻底否定
,所以解脱必然是导向寂灭的涅槃。
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怎么能杂糅到一起?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百度百科
如来藏,梵语 tathāgatagarbha,佛教术语。
目录
概述
佛理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意义
1. 五阴
2. 六入
3. 十二处
4. 十八界
意义
1. 如来法身
2. 一切经藏
概述
佛理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意义
1. 五阴
2. 六入
3. 十二处
4. 十八界
意义
1. 如来法身
2. 一切经藏
如来藏即一般所称之“佛性”,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与神妙真如之性质
:常住是不去不来;不动是不生不灭;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圆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
真如性是真如能生万法,能生一切妙有之性质。
感觉的生灭去来原本就是如来藏妙用之性。附注:如来藏的意义佛教讲缘起性空,
一切诸法都是“虚妄有”,诸法的体性是“空”,即真如,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但“无明”会伴真如而生,无明是一种“劳相”,它是昏而不明、“没有道理”的昏昧
。真如...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 五蕴何以无常
(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
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
.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
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
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
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石记:
解释为什么五蕴无常: 色从因缘生,故无常。如舟行岸移,云驶月运,其动相即由因缘
而起,故是无常。再者,因缘本身复有因缘,故亦无常。
x******i
发帖数: 14369
16
这是随佛法师以前在马来西亚的一篇开示,摘抄其中两段:
这就像三个人抬一张桌子,每个人都在出力,其中任何的一个人抬的高、低与快、慢,
都会影响另外二个人。同样的,任何一个人抬的高、低与快、慢,也是受其他二个人的
影响。诸位听得懂吗?在三个人抬一张桌子下,当中任何一人既影响其他二个人,也受
其他二个人的影响。高或低、快或慢,或是出力的大小、轻重,既影响其他二个人,也
受其他二个人的影响。所以,眼前的一切是在「过去」、「现前的个人(身、口、意作
为)」、「现前外在的环境」等三方面的相互影响中呈现着。
如果是「过去」、「现前的个人(身、口、意作为)」、「现前外在的环境」,三方面
的影响,才形成的现在的状况。请问现在的状况是「自生」,还是「缘生」?是缘生!
所以称为「缘生法」。请问「缘生」的现在状况是固定呢?还是变动?是不定、转变!
这就称为「无常」。因为是因缘性,因缘性的 Kamma(业)则无常(不定)。没有确定
性!
——————————————————————————————————
了解了因缘业报:缘生,无常的真相后就可以知道,定力是可以转的,没有宿命论这种说
法,所以要通过修行:转念,...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是神话
四、缺乏正知见的达照:
观其达照文章,可说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却将常见、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藉以
破坏 佛的正法,其过大矣!以自己对佛法不知、不懂,却来评论 平实导师所说正法是
在作造神运动、是在作自我吹诩,直将自己对佛法懵懂无知底蕴暴露其大众前,让人直
摇头,真是愚痴人啊!以下是后学将达照错误的法与 佛所说的正法相比对,来证明达
照对佛法完全无知、懵懵懂懂,说明如下:
1.真心离见闻觉知,这是事实,有经典及证悟祖师开示证明,不是神话:
在 平实导师种种著作中,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了分别”,这
样的说法有经典、证悟祖师为依据。譬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佛开示云: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经中已明文,真心无觉无观,所以祂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所以祂不审
(不审查计度)、是恒、非断。
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二开示云:
法(真心)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经中已明文告知: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果在见闻觉知中寻找真心,斯人则落在
见闻觉知中,不是求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也。因此要找这个离见闻觉知、恒而不审的
第八...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楞严经真伪之辨
☆─────────────────────────────────────☆
SeeU (See you) 于 (Thu Aug 5 00:28:26 2010, 美东) 提到: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节录)
自中唐以迄近代,千二百年间,楞严经备受禅讲之士的推崇,也成为后世行人认为必读
之书。但是怀疑者以此经所说与其他经论不符,认为伪造。他们所疑约有七点∶
(1)一般经论都说四大(地、水、火、风),或说五大(地、水、火、风、空),
或说六大(地、水、火、风、空、识)。而此经独说七大,于六大外又立「见大」,是
一切经所无。
(2)此经卷四辨六根功德中说(大正19·122c )∶「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
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此文在诸家疏释中无有
定解。《首楞 严经义海》云∶「!6樠师约三世四方具有五根五尘,成百二十。一一根
尘熏成十类众生,为千二百。(弘)沇师非之,(崇)节公是之。(洪)敏师于十二中
一一皆具十善成百二十。一一善用具十如是,成千二百。」子璇《义疏》卷四之二云(
大正39·886a)∶「如第一位,三世四方,宛...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GWZW探讨生灭这个时间现象
1)關於法友的 :『这种生灭的认识甚至可以否定修本身,我们修,什么在修呀?』
所以說生灭中有不生灭的,没有不生灭的,就不会有生灭的。否则就成了无因论,坠外
道邪见。
生灭中所成就的那些种子,落于不生灭中执持,遇缘则现行。否则无因无果,善恶无报
,不符法界事實.
所以 :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何能“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呢 ?
因为那个不生灭的並沒有寿者相(时间相),它只是随缘流注,所以我们1000年前偷了
人家钱,而我们和那个被我们偷的人1000年中都不曾相遇,现在相遇了,就必须还他。
不得不还,你的意识(生灭的)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回事,但是你的不生灭的却一直埶
持著,所以因果能成偿。所做業行,並不是有某個鬼神拿個本子在記錄,而是自身的藏識
在作用.
修行或行善造惡,並不會唐捐其功,道理就在這.
2) 大乘佛法中般若系经典所说的如来藏,真心和唯识经典中所开示的阿赖耶识,就是
专讲你所提到的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实相。而『这个』,也是禅
门明心求悟的标地。但是很多南传佛法的弟子不认为有如来藏这回事,关于这个实相,
您有空不妨多方面参考,但是不...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172
20
除了过去的种种因素和现在所有人的身口意作为,还有什么因素影响现在的外界环境吗?
那么现在个人的身口意作为,尤其是意的作为是自生还是缘生?
若为自生,岂非无因?
若为缘生,何为其缘?其缘是存于过去还是现在?其缘又是自生还是缘生?
G**W
发帖数: 186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以下 from Mr.簫平實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一. 无因论的业种自存说
应成派中观的法义, 重点在于专讲:「诸法缘起性空,不立一法、专破他法。」并自详
是佛法中最胜妙的中观,认为无人, 无其他法能比之更了义. 但是当他们自以为不立一
法时,其实已经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应成派中观见的矛盾很严重,近代学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顺老法师. 近年多有大乘见道
之学人不断质疑印顺老法师的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评论他的法义不正确,都无法得到正
面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只简单地讨论应成派中观三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严重
问题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 :
『应成派中观的思想是属于业种自存的无因论』;虽然他们仍然承认业种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当他们把执持业种的如来藏砍掉、否定之后,还有哪一个
心能执持业种?没有了!没有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就等于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在法界中是存在的,关于这点就无法自圆其说了.
所以印顺法师就发明了「意识细心说」。他们说「意识细心」可以来往三世、祂能持种
,但是这跟他们所崇尚之「原始佛教」的教典却又大相冲突!因为他们所...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37
22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是指法
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甚深
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山峰雪山
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尔后
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就,
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记文
》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璁玉海,
手...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23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观五蕴无常
谢谢回复.
(一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
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
.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
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
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
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s********h
发帖数: 938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取缘有
咬文嚼字一下哈:
你的取不是十二支中的取,
你说的有也不是十二支中的有啊。
你看,那个取缘有,都在生以前,而我取与我不取,都在生以后。生了以后用心,大有
学问。请看楞严说法:
***************************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
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
尽。如是五重,诣何为界。惟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净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
,作将来眼。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
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
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
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
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
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37
26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是指法
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甚深
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山峰雪山
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尔后
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就,
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记文
》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璁玉海,
手...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27
原地址字体清晰一些也有一些很好的评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8e9.html
接上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3e460b0102x5c7.html
目前网络上流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是帕奥系翻译的版本,其中译者删除了很多不
利于帕奥系的内容,并且按照自己的偏向性修改了一些词语,比如三世缘起,刹那定等
内容,一些人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做过修订,但是此篇文章主要补全现在网络上都遗漏的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原著中关于色聚、心路历程的起源等不利于帕奥系的内容。文章
末尾我会给出修订版以及英文原版资料。
一 色聚说起源于论藏注疏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想知道帕奥禅法中的色聚理论(把身体观成水晶一样的光,从中找
色聚),心路历程这些是哪部论藏里的?还是经藏里就有的?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理论
出现?
最近我收到一份部分重译版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其中补全了一段很重要的关于论藏
注疏的内容,其中的结论简述如下:
作者研究总结了论藏注疏中对于论藏本身提出的几点创新,下面是和帕奥禅法相关的。
1 色聚理...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8

:另外,你知不知道如果否定诸法是刹那生灭的,则几乎必定是三世实有,或者变成极端
:的空论。
之所以认为否定诸法是刹那生灭,就会有那样的过失,是因为我见
所以才会陷入常见或者是断见
另外如果刹那生灭的话,灭了之后,你拿什么再生?无因生?
所以就要用有分心,意识之类的说法来衔接前一个灭与后一个生
但是我们我见的众生以为的生灭,在现实中从来都是缘的改变,
缘,既不是[存在者]的实有,也正因为是缘,也不会是不存在
整个过程中,没有什么东西灭过,只有缘的改变
这个灭的动作只在脑袋壳里面发生的妄见,生的动作也是一样
:如果法不是刹那生灭,那么要么是过去的法生起后还存在着,要么是它从来就没有升起
:过,前者是三世实有,后者是空论。
没有一个存在者,你把存在与存在者变成同一个概念
对你说存在,就以为是一个存在者的形式存在
对你说不是一个存在者形式存在,就认为那就是不存在
o***s
发帖数: 42149
29
自从深圳卫视的产房纪实真人秀《来吧孩子》遭停播后,最近,由北京卫视打造、同属医疗纪实节目的《生命缘》悄然走红。节目播出两期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在网上引发一片热议。而昨晚播出的第三期节目,又一击戳中网友泪点,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看哭。那么,这究竟是一档怎样的节目?它又为什么那么红?
收视仅次于《12道锋味》80后、90后观众最爱看
其实,《生命缘》的缘起与最近盛行的医疗剧热潮不无关系。随着《产科医生》在北京卫视的热播,人们对于产科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关注。可电视剧毕竟是虚构的场景,于是乎,北京卫视灵机一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以全力打造的《生命缘》揭示真实的医疗故事,而妇产科中新生儿呱呱坠地的故事更是重中之重。
节目用纪实拍摄的手法,真实记录在北京医院里发生的故事,聚焦协和、儿童、妇产等医院的高难病例,给我们揭示了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里动人心魄的一幕幕场景。
节目一经问世犹如一匹黑马冲出,在7月26日首播当晚省级卫视频道索福瑞33城市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4,仅次于排名前三的热播综艺《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和《12道锋味》,全国约有2545万观众收看了首播。第二期节目《我要我宝贝》再创收视新高... 阅读全帖
u**********n
发帖数: 170
30
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态,人生随其然,生活何其烦,累了就睡觉,醒了
就微笑,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
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
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累了
就睡觉,醒了就微笑,生活怎么样,自己放调料,自己开心自己乐。
缘分,缘来缘去古至今,谈之若素诗歌吟。相逢是缘亦为分,缘定三生属命运。天
涯之遥何其甚,银河难阻两灵魂。一则求远宁舍近,千里迢迢赶投奔;二则视财如土粪
,情坚意定堪比金;三则奋然不顾身,千古绝唱天地震;四则并蒂心连心,两情厮守如
青春。除却巫山不是云,缘来缘去皆随君。
简单,是人生的至境。小时候的欢乐,是单纯带来的。长大后的痛苦,是复杂给予
的。越长大越孤单。小时候,在没人的地方,我们可以很快乐,因为有花草作伴。长大
后,越在人群中,我们越感到孤单,因为人心叵测。简单,是人生的大彻大悟。无欲无
求无失望,来去随缘少徒劳。简单,是最大的快乐。
不懂珍惜,守着金山也不会快乐;不懂宽容,再多的朋友也终将离去;不懂选择,
再努力也...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8271
31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而不可与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
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都是前世修来的,缘浅缘深都是缘。错过了就是缘浅,遇上了就再续
前生缘。相遇不易相爱难,一生一世都一直恩爱就更难。情人节的单身,一声叹息,等
我前世情缘。

,错过就不知再等几世轮回才会遇上了,而遇上了也互相不相识,形同陌路。
p***e
发帖数: 19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四行观
达摩大师四行观
[梁]菩提达摩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
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
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
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
人所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
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
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
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
心无为,行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
如火宅,有身皆苦,谁
D******u
发帖数: 7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达摩大师入道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
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
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
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与,甘心忍受
,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
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
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
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
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
,谁得常安?了达此处,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知无求,真为
道行,
a*******g
发帖数: 86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与缘起

你认为涅槃是非缘生的,这里非缘生是什么意思的?如果是非缘生的,人们的修行是不
是一种缘生?
:: 另外,如果涅槃是人证得的,那么是谁证到涅槃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荒唐。因为太明显的事情。
这里你没有看懂我的问题。
我再问一遍,你说“是XX证得涅槃,xx是指某个具体的人”。但是这个具体的人是因缘
和合而成,XX只是一个名字,人的身体不断变化,意识也不断变化,最终没有一个物质
或意识被称为XX,那是什么东西证得了涅槃?或者说能证得涅槃的是什么?
再进一步,这个能证涅槃的东西是不是本身具有可证得涅槃的本性?
r****n
发帖数: 825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与缘起

继续补充,涅槃不是有因的,不是说涅槃是毫无缘由而产生的。
贪爱熄灭,无明熄灭会导致涅槃。观察测量作用停止会导致波动性。
但是这里的因,和世间现象,和粒子性现象的因是不一样的,因为世间现象,粒子性现
象必须依赖于缘,必须依赖于观察测量作用。如果没有观察测量作用,如果没有识,就
不可能有世间现象,不可能有粒子性
就是说缘起法的“缘”具有一种强烈依赖性,所以缘起法不能等同于逻辑因果关系。
我个人不赞成用有因无因来表述,这会导致模糊化,混乱化,我觉得用完整的缘起法更
合适。
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所生的。必须依赖于“缘”的存在。缘生,则法生,缘灭,则法
灭!
a**u
发帖数: 8107
36
☆─────────────────────────────────────☆
runsun (runsun) 于 (Thu Nov 12 08:44:16 2009, 美东) 提到:
/ Bhikkhu Vūpasama乌帕沙玛比丘 著
这是明法法师将〈嘉义新雨〉改名为〈法雨杂志〉的第二期,从〈台湾新雨〉、〈
嘉义新雨〉直至今日发展为〈法雨杂志〉与法雨道场,这份催生台湾原始佛法的佛教刊
物,在既缺乏人、物力资源,又缺少广大信众的关爱眼神下,虽艰难却又极为坚定的存
续下来,并且对台湾原始佛教的发展有了可贵、重要与不可抹煞的贡献。回首来时路,
悠悠乎已近十五载矣!想一想,人生有多少十五载的岁月呢?应该只有心怀对佛法的坚
挚信念,以及对佛教的虔敬与热诚,还有对世间的一份真诚关怀与耐心的人,才能在诸
多困难的现代佛教社会底下,坚执的走过这段路程吧?从张慈田到明法比丘,所改变的
应当不是只有实践上的分别而已,或许还有历经层层淬炼后,更为成熟的人生智慧与看
淡后的平怀。如果果实是从青涩、坚硬渐转为熟软,那么甘甜就指日可待,而一切雨露
风霜的摧残,就成为去芜存菁的助力,今日的 明法法师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7

关于这个,经典里面有个比较形象的描述。
“名色缘识,譬如三芦立於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
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这段经文实际是准确指出,识(心识),名(心所),色三者的互相依赖,彼此支撑的
关系。(相当多人对这段经文做了曲解,将其狭义化,以为仅仅指的是人的出生后身
体的生长,但实际绝对不是这么肤浅)
在我最上面的图中,就是对应了一组的红黄蓝圆的基本单位,其中识是下面圆当中的黄色
部分,名,也就是心所,是下面圆当中的红色部分,而色,是上面的蓝色圆。。
这三者,是彼此互相依赖,一起产生,一起灭去,绝对不是各自独立,更不是心识独立
存在。这也是缘起法的很关键部分(缘起,即依赖于条件而生起)。经文后面所说的"辗转
相依,而得生长",实际指的五蕴生灭之流的不断相续。
而这个freeman说的前一秒是“能”,后一秒是“所”,已经严重违背了识,名,色三
者互相依赖的经文。
这个“能和所同生同灭”也是佛法关于五蕴生灭认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大部分人,往往根据感觉经验,误认为能观察的那个能缘,是持续存在,是不变化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8

关于这个,经典里面有个比较形象的描述。
“名色缘识,譬如三芦立於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
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这段经文实际是准确指出,识(心识),名(心所),色三者的互相依赖,彼此支撑的
关系。(相当多人对这段经文做了曲解,将其狭义化,以为仅仅指的是人的出生后身
体的生长,但实际绝对不是这么肤浅)
在我最上面的图中,就是对应了一组的红黄蓝圆的基本单位,其中识是下面圆当中的黄色
部分,名,也就是心所,是下面圆当中的红色部分,而色,是上面的蓝色圆。。
这三者,是彼此互相依赖,一起产生,一起灭去,绝对不是各自独立,更不是心识独立
存在。这也是缘起法的很关键部分(缘起,即依赖于条件而生起)。经文后面所说的"辗转
相依,而得生长",实际指的五蕴生灭之流的不断相续。
而这个freeman说的前一秒是“能”,后一秒是“所”,已经严重违背了识,名,色三
者互相依赖的经文。
这个“能和所同生同灭”也是佛法关于五蕴生灭认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大部分人,往往根据感觉经验,误认为能观察的那个能缘,是持续存在,是不变化的...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 五蕴何以无常
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
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
何有常。
q****n
发帖数: 4574
40
摘自
http://blog.fjnet.com/xfgw/200907/t20090723_128957.html
顺便一句: 玄奘法师也是往生至弥勒内院.
-------------------------
现代高僧虚云和尚,在112岁的时候,1951年因震惊中外的"云门事变"被严刑拷打,七
窍出血,昏死过去,隔了八天复苏,“我觉才数分钟而已。”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为他记
录,乃从容叙说神游兜率天之事。
“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
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
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
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
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
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 并示偈曰:
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Think about what these sutta says. Does it deny 现象存在? What does it say
about 生起,灭去?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南传:相应部22相应90经
「阐陀学友!我在世尊面前曾听到这样;当面领受[世尊]对迦旃延氏比丘的教导∶『迦
旃延!这世间多数依于两者∶实有的观念,与虚无的观念。
迦旃延!以正确之慧如实见世间集者,对世间不存虚无的观念;以正确之慧如实见
世间灭者,对世间不存实...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44
恭敬录自《入行论广解》无著菩萨 著释 索达吉堪布 译讲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627
寅二(所修道之自性)分二:一、一切对境均不成立;二、心不缘一切
卯二、心不缘一切:
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
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
这里主要是抉择中观的究竟空性见,本论中此偈极为重要。意思是说,如果山
河大地等有实法、空性龟毛兔角等无实法,皆不住于心前,此外的二俱、非二俱也不存
在,心无有任何成实之所缘,这即是最寂灭、最圆满究竟的境界。
《般若经》云:“不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灭虚空体,各别自证智行境,三世
佛母我敬礼。”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唯一是圣者各别智慧的行境,我们凡夫
人只能用这个颂词来说明,但实际上,什么时候你体悟到了,才算是真正获得了解脱。
此颂,麦彭仁波切解释为佛地的境界,而华智仁波切解释为见道的境界。不
管怎么样,这是中观最甚深的见地。在传记中我们也讲过,寂天菩萨曾问众人:“我背
诵前人宣说过的法?还是没有宣说过的法?”众人要求背一个从来没有宣说过的法。于
是寂天菩萨...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如果不给心一个明确定义,不能说有心是涅槃,还是无心是涅槃
既然你不给出定义,我就给出定义吧。
当心是生灭的有为法,一种单一的,生灭性的获取信息时,此时无涅槃。此时的心,是
一种现象性的,显现的“识”以及伴随而产生的心所,佛法称为名法。它的识知对象也
是生灭的有为法。日常生活当中的状况,都是这种生灭的,显现性的心。这个是心的粒
子性存在方式,它是刹那生,刹那灭的,而且有最小的不可分割单位,它需要依赖于条
件才能存在。是缘生的
当心是无生灭的无为法,一种弥散性,无生灭的的获取信息时,此时的心,就是涅槃本
身,也是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所说的“非显现的识”。它的识知对象,则是无生灭的无
为法,而绝不可能是生灭的有为法。这种状况,只有圣者以涅槃为所缘时以及无余涅槃
后才能有。这个是心的波性存在方式,它不依赖于条件就能存在,是非缘生的。
心的粒子存在和波性存在是同一的两种不可或缺的存在方式,它们彼此不能相容,当是
粒子性存在时,则不可能是波性存在,当是波性存在时,不可能是粒性存在。
这个就是心(意识)的波粒二象性。
l**o
发帖数: 491
46
深观因、缘,
面对果、报——
甘愿,心就宽,
就能转烦恼成菩提。
人间苦难实多,有天灾人祸之苦,有自身老、病、死种种苦。这无量苦,从何而来?皆
是因、缘、果、报。
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起心动念、开口动舌、举手投足,都在造因、缘,也必定有果、报
。佛经里有一段譬喻——
罽宾国有位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者,弟子们到各地弘法利生,他独居深山中。一天,他
为了染僧服外出采草,采回一种能染色的草,拿一个大锅烧水,水煮开后把草放进锅里
,当水变色时,就将衣服放进去染。
就在此时,一位养牛的人走失一头牛,急得到处找,找到这位修行人的茅屋,进去看到
大锅正沸腾,锅子里的汁液就像血水一样,还漂浮着像牛皮的东西……他认定修行人杀
了他的牛,气冲冲跑去告官;官府派人来抓,修行人也没有辩解,就这样一关十二年。
弟子一直找不到师父,直到十二年后一位弟子在禅定中显神通,好像看到师父被关在监
牢中,赶紧到官府找人。
十二年来,修行人每日做苦劳、受尽折磨,身形憔悴,头发也长得很长……尽管如此,
弟子仍然一眼就认出了师父,向官府说明师父是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修行者,梵行清净,
决不可能偷牛且杀害。官府这才警觉可能抓错了人,赶紧找...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veNLust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king (Mr Doctor), 信区: LoveNLust
标 题: 全本十二出传奇《倩女幽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7 22:14:29 2012, 美东)
第一出 标目
【商调引子•凤凰阁】(末上)浮生如梦,醉后诸般堪恸。世间无物似情浓,消
磨万千情种。问情多重,恰便似,风中落红。
荆刘拜杀千人诵,亭殿桃簪万出穷。传到如今人不识,倩谁数调与寻宫。列位看官,一
自花雅争锋,元音余绪残喘至今,虽有申遗之盛事,更兼青春之骚动,忽然云合景从,
更尔光怪陆离。敢有小子不才,搬演一部聊斋故事。亦步亦趋,总不敢越雷池;诚惶诚
恐,凡事皆踵前贤。唯缩传奇之编制,以适搬演之需要。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便知戏
文大意。
【商调慢词•永遇乐】人鬼殊途。金华春暮,兰若荒阙。水榭听琴,荷池一赋,
情定寒烟月。山精木怪,愁云惨雾,泪滴入斑斑血。看燕生仙人手段,剑华扫清妖穴。
宁采臣春夜听琴,聂小倩殉情亡魂。
木姥姥吮人心血,燕赤霞义侠胸襟。
第二出 赴任
(外、老旦、旦、...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48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全本十二出传奇《倩女幽魂》
第一出 标目
【商调引子•凤凰阁】(末上)浮生如梦,醉后诸般堪恸。世间无物似情浓,消
磨万千情种。问情多重,恰便似,风中落红。
荆刘拜杀千人诵,亭殿桃簪万出穷。传到如今人不识,倩谁数调与寻宫。列位看官,一
自花雅争锋,元音余绪残喘至今,虽有申遗之盛事,更兼青春之骚动,忽然云合景从,
更尔光怪陆离。敢有小子不才,搬演一部聊斋故事。亦步亦趋,总不敢越雷池;诚惶诚
恐,凡事皆踵前贤。唯缩传奇之编制,以适搬演之需要。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便知戏
文大意。
【商调慢词•永遇乐】人鬼殊途。金华春暮,兰若荒阙。水榭听琴,荷池一赋,
情定寒烟月。山精木怪,愁云惨雾,泪滴入斑斑血。看燕生仙人手段,剑华扫清妖穴。
宁采臣春夜听琴,聂小倩殉情亡魂。
木姥姥吮人心血,燕赤霞义侠胸襟。
第二出 赴任
(外、老旦、旦、末上)
【尺字调】【中吕引子•满庭芳】(外)紫陌鸡鸣,皇州莺啭,鞭丝遥指红尘。
黄堂春晓,来报宦游人。(老旦)十载寒窗苦读,觅功名少聚多分,临妆镜,青丝染雪
,花貌早成皴。
【前腔换头】(末)春风开画轴,重山叠水,微雨行云。(旦)看芳草萋萋,花树茵茵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植物为何不是有情眾生 ?
植物为何不是有情 ?
初学佛的同修往往会有这个疑惑:六道轮回中为何没有植物道?植物到底是不是众生?
佛在《大般涅盘经》中明明白白地开示:“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然而,不
少同修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实,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尤其是从细胞水平来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从结构到功能都非常相似,为何“厚此薄彼” 呢?事实上,判
断植物是不是众生,不是看它有没有核酸、蛋白质等有机大分子,不是看它有没有细胞
结构、有没有新陈代谢活动,而是看它是否符合佛菩萨对“众生”的定义。众生又名有
情、含识等,杂阿含经卷六云:“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
、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大乘同性经卷上谓,众生系以五蕴等
众缘假合而生,故称众生。可见,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并对五蕴染着
缠绵,才能叫做众生。显然,植物没有感觉、思想、情感和意志,没有识蕴,自然也没
有受、想、行蕴,故非众生。
问题来了:植物与动物细胞结构如此相似,为什么植物就没有感觉、思想、情感和意志
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植物没有自己的如来藏执持。在有色界中,眼、耳、鼻、舌、
身五根的扶尘根...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15689
50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合集] 感觉到女人在职场上的劣势
☆─────────────────────────────────────☆
hiehiehie (hiehiehie) 于 (Wed Sep 25 18:50:43 2013, 美东) 提到:
最近看了几个帖子,都是有关生完孩子原来的职位被顶替了的,深感女人在职场上的劣
势!
当然所有公司都有规定,什么不许歧视育龄妇女之类的,可是在实际问题前面,都是空
话。女人休产假大多要几个月(这几个月里有钱,只是越来越少,但不用交税),可是
哪有工作能等你几个月?你离开几个月,老板就得找人顶替你,过俩月,顶替的人老板
觉得挺好,就不想换了。等你回来,没你的位置了,随便找个空缺,把你塞进去。
有些女人在之前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啊,好不容易有点小成就了,别人也认可了,但
生个孩子,前功尽弃了,还得到别处从头再来!
这种劣势是没有办法的,至少目前还没有太有效的方式来解决。
身为女人,只能叹气。。。
题外话:我们公司里还是有一些女人,至少我知道一个VP一个director,都生了俩孩子
,还能做到那么高的位置,只能说,努里还是有希望的!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