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翰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c***h
发帖数: 1862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复辟与宪政的搏杀:兼论北伐
复辟与宪政的搏杀:兼论北伐
作者:论语1972.2
一、 国父之民主革命
中 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为了践履其1910年提出之“实
行民生主义”的口号,潜心进行铁道方面的考察、规划和筹建。他当时远离政 坛,对
于同盟会等6党联合组成国民党不感兴趣,也反对宋教仁的内阁制以及相关动作,因此
只是挂名国民党的理事长,而并不负责实际政治责任。等到袁暗杀宋教 仁并不顾国会
杯葛而违法借款,中山先生才猛然醒悟,决意自卫讨袁,随之流亡日本,重组革命党。
后来,袁世凯的选举、制宪、乃至称帝,简直如同一场场闹剧, 早已背离了共和原则
,而他逝世以后的北洋诸镇,相信其宪政素质不会超越他们的老首长吧?
此时的北京政府一再用明枪和暗箭践踏宪政——毁弃 了临时约法,又迟迟不制订正式
宪法,选举了国会议员,又屡屡施之以驱逐屠杀。直到曹锟借助他的“猪仔议员”上台
,立宪在时人心中,已经成为一个污秽不堪的 名词。若非孙中山此时高倡四大民权和
五权宪法,宪政共和恐怕早已经被国民厌弃。个人认为,百年来中国战火频仍,一方面
是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和民族主义者之间 的争战,另一方面的确是专制复辟和民主共和...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契丹萧氏的由来
萧氏本是汉族姓氏。在宋朝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之句。郑樵《
通志》称,宋国微子启之后人大心,在平息南宫长万的叛乱中有功,被封于萧,建立萧
国,故其子孙遂以萧为姓。清代学者张澍认为:“箫姓即萧也,古人往往萧为箫,系借
用字。后世不学者遂以箫为姓,犹苻、符互易也,或为指箫为姓。”
辽代后族姓萧,是借用汉族姓氏。契丹萧氏的出现,比耶律氏晚得多。至于契丹萧
姓之由来,却有两种不同说法,始终难以统一。
1.辽太祖改后族为萧
《辽史・后妃传》称:“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慕汉高
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乙室又作乙室已,辽
内四部族中有“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可以为证。又,辽太祖二十部中有乙室部,其
部始建于阻午可汗之世。部与族有所不同,部是部落,族是家族,乙室已族或为乙室部
内之家族名。
乙室已、拔里二族,早在遥辇阻午可汗时代就存在了。《辽史・营卫志》记
载:“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
,三曰世里,即皇族也。二审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里,即国舅也。”据此可知,乙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3
答案是基本没有。欧洲大陆除法国外在大革命后才逐渐走上现代民族国家道路,之前的
行政水平,基本就是春秋战国水平。拿破仑的伟大之处就是真正建立了一种现代国家体
制。当然德国那时候还是一塌糊涂。
中国行政高峰在唐初一百年,宋代强干弱枝就开始不行了,再到八八废相,彻底沦为君
主独裁。明清两代政制确实不佳,但是就唐宋而言,远超同时代其他国家。
说到制度,中国有两个伟大之处,一是标准化考试,二是中央大学和实习制度。很多人
误解科举有了进士出身就要做宰相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少部分今翰林,大部分
做庶吉士,观政之后外放或留部。
今天中国的行政,其实是自古一脉相承。公务员考试,党校,都是古代的影子。而唐之
后官吏分途,如今这个弊病也没有了。我觉得,如今的政制,若能加强监督,是很有盛
唐遗风的
m******r
发帖数: 4351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傅友德真惨啊
朱元璋用法确实过于苛酷。
李文忠能武能文,家中多文客来往,曾劝太祖少诛杀,远宦者。太祖不悦,尽杀李文忠
家客。一三八三年,李文忠惊恐得病。明太祖派淮安侯华中前往监护医药。次年三月中
毒而死,年仅四十六岁。明太祖贬华中,又族诛医者及侍婢六十余人。
明太祖时期的文字狱也很厉害,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因为写上梁文,有龙蟠虎踞之句
,被朱元璋腰斩。据说临死前蘸血连写三个惨字的就是他。
顾诚的文章里举了若干例子,比如:卢熊纂《苏州府志》时已深恐触犯文网,忌讳甚多
,如在本朝职官项下列举知府对陈宁、王兴宗到任、离任的年月日都备载无遗,足见其
搜集材料之精审,然而对陈、王二任之间任知府的魏观因被朱元璋诛杀,竟阙而不书,
仿佛洪武四年至七年苏州没有知府似的。幸好这书刻成于洪武十二年,如果迟至十三年
以后,陈宁因卷入“胡党”被杀,肯定也得除名。
有人说,惹不起躲得起,俺隐居不做官还不行么。不成。洪武十八年,颁布《大诰三编
·苏州人材第十三》:“呜呼!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说其来远矣!寰宇中士大夫,
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顾诚考证了沈万三的事迹,颇有些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是沈万三...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807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嘉靖议礼
明嘉靖初期的议礼事件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早在嘉靖皇帝由藩邸进京的时候,未即
位的嘉靖皇帝与朝臣们就迎接的礼仪发生了争执,结果以朝臣的妥协告终,紧接着,嘉靖
皇帝的生母进京,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最后朝臣又做了让步。这两件事可是说是议礼之
争的导火索,从嘉靖皇帝主观来讲,他从外藩即皇帝位,对朝廷的旧臣并不十分信任,而
且他不希望以过继给孝宗皇帝当养子的身份来入继大统,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
为皇帝,这一点标榜尊崇先师孔子礼教的大臣们是无法同意的,众大臣表现的空前团结,
反对的奏章压的世宗喘不过气来,就在世宗准备让步的时候,一个叫张璁的人站了出来,
帮了嘉靖皇帝一个忙,他写了一篇文章,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
而且引经据典批驳了群臣的观点,嘉靖皇帝看后深受鼓舞,张璁也得以加官进爵,成为议
礼派的首领(当时的反对大臣们称为护礼派)。朝中出现了议礼派与护礼派的对立,由于
嘉靖皇帝的支持,议礼派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双方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经过几回合的你
来我往,终于爆发了“血溅左顺门”事件。由于议礼派逐渐占据上风,护礼派群臣决定集
体向皇帝进谏,于是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7
你三哥说,怕你不愿意,为师才亲自来和你商量,不知你心意如何?”鲍金花一听,知
道二位兄长之死不怨郭子仪,自己又领教过郭子仪的本领,如今有师父作主为媒,觉得
这事儿也算正大光明。夫妻二人对坐饮酒,郭子仪发现鲍金花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二
目发直。他看出姑娘有心事,心想;她两个哥哥一死,哪能不难过呢?于是用好言好语
来劝姑娘。可是姑娘还是一言不发。郭于仪说:“姑娘,你哥哥之死,确实不怨我。今
天,虽与姑娘拜了花堂,如姑娘确实不愿意,我可以马上离开。当时,有师叔作主,我
也是无奈呀!”姑娘一听郭子仪说出“无奈”二字,急忙搭话说:“原来这门亲事你不
愿意呀!”“对。”“你为何不愿意呢?” “不瞒小姐,因为你的舅父是李林甫。”姑
娘目瞪口呆,过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舅父与你有什么冤仇吗?”“姑娘既问,我当
直言相告。你舅父是个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悬秤卖官、诈取民财、无恶不作、无所不
为的奸贼。他不知害了多少良臣。正是他害死了我的舅父张方朝中的翰林学士虞士南也
是被他所害。李林甫养子不教,纵子行凶,他儿子李贵在正月十五放花灯时,命手下人
抬花轿,名为查街,实为抢美女。李贵在学士街上抢走虞士南的女儿虞...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国榷》:“(李自成)赏各将百金,各兵十金。吏卒大失望,更赏卒白布四丈,青
布八丈,皆市夺取之。时都人大失望,牛金星,顾君恩以告。刘宗敏曰:‘今但畏军
变,不畏民变。……且军兵日弗万金,若不强取,从何而给?”《再生纪略》载:“逆
闯每欲僭位,其下即相对偶语云:‘以响马拜响马,谁甘屈膝。’又云:‘我辈血汗杀
来天下,不是他的本事。’繁言喷喷,逆闯心不甚安。”
---------------------------
李自成进京师后,实施“助饷”政策,设立“比饷镇抚司”,以刘宗敏、李过主之。规
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
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甲申核真略》)。三月二十六日行劝进之礼时,
刘宗敏竟对众官说:“我与他同作响马,何故拜他?”[1]。
5月17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召集军事会议,拟派大将刘宗敏出兵山海关。刘竟顶撞说:
“大家都是做贼的,凭甚么你在京城享受,却让我去前线卖命?”[2]李自成无奈,只
好率队亲征。刘宗敏不好再推托,随李自成讨吴三桂。
5月26日,大顺军向山海关猛攻,吴三桂拼死抗拒。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攻入京
...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4840
9
科举的确僵化
考试是有标准的
人才学习这样的标准,然后进人翰林,续订强化这样的标准
几百年之后,就没有其他的正确思想了
现在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法制平等观念,已经进入到一个僵化的地步
比如自由平等,都是非常狭小的定义,违反这个主流定义,就不行
这个僵化的政治体制衰败起来也很快

统。
d********r
发帖数: 567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感恩节福利包子
晓传尺一到江村,拜起朝衣渍泪痕。
敢恨帝城如日远,喜闻天语似春温。
翰林惟奉还山诏,湘水空招去国魂。
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
感恩节快乐!
B*S
发帖数: 1328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感恩节福利包子
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 陆游
晓传尺一到江村,拜起朝衣渍泪痕。
敢恨帝城如日远,喜闻天语似春温。
翰林惟奉还山诏,湘水空招去国魂。
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
g***j
发帖数: 40861
12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2804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对“秦制”的埋怨老实说也不是晚清才有,其实中国历代的儒家经常都有一些人会有这
种埋怨。真正的儒者往往都是不满现实的,孔子就曾说:“道不行,乘槎浮于海”,现
在礼崩乐坏,这个社会已经堕落了,我现在要坐船到海外去当移民去了。朱熹也说:“
尧舜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但不同于孔孟和朱熹的是,晚清的儒者找到了一个“仁义道德”的来源,那就是西方。
用徐继畬的话说,就是“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得三代之遗意焉”。
当然,他们讲西方比“我大清”更仁义,主要讲的是对内,就是西方的统治者对他们的
老百姓比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对中国的老百姓要仁义得多,这里不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上面提到的所有这些人,在国与国的关系问题上当然都是爱国者,他们在抵御列强
的侵略上,态度是很明确的。但是如果讲国内体制的话,他们很明显地认为西方民主政
治比中国的法家政治要“仁义道德”得多。
于是这些人介绍西方的时候,主要的精力并不放在“船坚炮利”,甚至不是放在如今公
认为西方人擅长的办公司做买卖上,而是大谈所谓“西洋国政民风之美”。王韬就大讲
,西洋“以礼义为教”,“以仁义为基”,“以教...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1036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永乐大典正本哪儿去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6月23日,位于英国使馆北
邻的翰林院遭义和团纵火,《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所余无几。翰林院内仅存
六十四册被陆润庠运回府中。
m**c
发帖数: 7299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同治帝因同性恋梅毒病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7 16:34:23 2014, 美东)
内容来源:新浪读书
[2012年1月5日 16:15]
同治帝画像
慈禧太后画像。同治帝19岁就病逝了。他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是梅毒,还是天花?
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一同治帝病逝经过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874年11月28日),同治帝患病。二十日懋勤殿传旨,自十
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帝都不上课。有人说,他得的病是天花。其实不是天花
,而是梅毒。
慈禧对同治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注意的。如果同治帝不出宫,他们母子几乎是天
天见面,并在一起进早膳的。而且,也有太监向慈禧报告同治帝的行动。同治帝自从十
月二十日着凉发病后,一直带病视事,但是没有接见大臣。
而自十一月初一日至五日,同治帝把阅折权和批折权完全交给了李鸿藻和奕?,一
时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治帝的病看来不是短期内能治
愈的。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验...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16
脱水版
http://www.tieku001.com/74052/1.html
很长,大家硬着头皮看吧,欢迎指出文中错误的地方啊
---------------------------------------------------------------------
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委书记张陵,正式向朝廷提
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小事。但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
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过硬的。
和所有后来有出息的人一样,张陵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七岁时就精通《
道德经》,而且“天文地理河图洛书无不通晓”!这就很了不起了,请问在座的看官,
你们年纪也是一大把了,有哪个敢拍胸脯,说自己“粗通”《道德经》?
当时还没有兴科举考试,但朝廷也有自己的办法,叫“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也就是让地方上的三老四少,看看自己周围有没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有
,就推荐给朝廷做官。张陵读《道德经》读出了名,于是给推荐上去当了县级领导干...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7
清代大臣的谥号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
旨,例不授谥。得谥号者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
两字谥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议;清朝二百多年只
得八人获谥“文正”(如曾国藩)。文正以下的谥号则有:文忠(如李鸿章),清朝只有约
十人得此谥号;再之下者有“文襄”(只限文臣而有军功者,如左宗棠)、文恭、文成等
等。
文正》文忠》文襄,如果左宗棠能穿正蟒,依常理,林泽徐和李鸿章也应该能穿正蟒
b**********s
发帖数: 9531
18
原题:一位清代翰林眼中的华盛顿总统
(邸永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华盛顿纪念塔。塔壁镶嵌着铸文石刻计
190方,取自世界各地,皆为歌颂美国国父之词语,旨在显示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其中
,一方刻石为汉字所书,镶嵌在纪念碑第十级墙壁上,碑文如下: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
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
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
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
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碑文摘
自清代道光年间福建巡抚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
品读碑文,不难体味出作者对华盛顿的赞誉之情。徐继畬认为,华盛顿勇武胜过陈
胜吴广,豪雄超越曹操刘备,且功成不居,不恋权位;创推举之法,乃古代圣贤“天下
为公”遗意之体现者。此外,还对美国“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的新制度予以衷心赞美。
徐继畬(...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9
戴晴忆养父叶剑英:对女性总是兴致勃勃 不知厌倦(图)
本帖最后由 dove 于 2014-8-26 09:49 编辑
戴晴
我一直认为我没有父亲,而一个女孩子没有父亲是很残酷的。现在,当他们一一离
开人世之后,我才知道,我有。我有四个父亲,四名知识分子,四位共产党人 ——我
的生父、养父、继父,还有公爹。
严格地说,我没有叫过他们,没有象别的女孩子一样嘹亮地、全心全意地、带着全
部的爱与信赖大声地喊过“爸爸”——对生父可能喊过,但他离开的时候我还不满三岁
,从小小的、细嫩的喉咙里呼出的“爸爸”二字,对他说来或许很惬意,但对我说来可
能完全是无意义的喃喃儿语。所以,严格地说,我从没有叫过他们。
叶剑英元帅,我原是遵奉着当时流行的风习,喊过他“叶爸爸”的。但大约在我1
0岁的时候,他听烦了:“爸爸就是爸爸,什么叶不叶的。”从此,我也就随着他的亲
生孩子一般喊爸爸了。当然,总是在不得不叫的时候,才吞着声音含含煳煳地喊一声。
而当我已成年,知道再喊他“爸爸”,不但意味着某种优势,且在优势之余又有了点沾
光的嫌疑的时候,我基本就不再喊,而以“委员长”或“副主席”代之。到了他已经去
世一周年,我写...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陛”字错写成“狴”,对于一个大翰林腐儒来说,应该是故意的吧
s*******w
发帖数: 2257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大江东去我西来(南开中学)
大江东去我西来(南开中学)
“盼到蜀中寻乐土, 为酬素志育英才。” 张伯苓
在一场有关两岸大学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讲者向在场的出席者提问说:「近代中国,
那一所高等院校替中国培养了最多的领导人才?」在场的人一时还没有会意过来。讲者
又说:「不是北大、不是清华。------是南开中学。」现场顿时传出一阵笑声。讲者又
继续说:”前有周恩来,后有温家宝,两位总理都是南开中学出来的。还有曹禺、朱光
亚、周光召,再加上许多中科院院士。后来到台湾的叶公超、梅贻琦、吴大猷。现在还
在台湾的张忠谋、齐邦媛。从天津到重庆,南开中学成就了许多大学也没有能够做到的
事情。陈省身就读南开大学时,数学系的教师只有姜立夫一个人。就这样一个人的数学
系,却培养陈省身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吴敬琏,中国知名的财经学者兼政府智囊,常来台湾做研讨报告。在一个场合,台积电
的董事长张忠谋说:“我认识他,他是我南开中学的学长。”在场人士才发现,这两位
当时年近八十,海峡两岸的重量级人物有一个交集:六十多年前抗战时期都曾就读重庆
的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都是由张伯苓(1876 ~1951)所创办。张伯...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4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徽宗的光荣与耻辱(zz)
宋徽宗赵佶端详着《清明上河图》,半天没有说话。那些楼与船、词与物、光与影,一
定让他的心里震了一下。一瞬间,他看见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它凝聚在那条河上,
即使在夜里,依旧光芒耀眼。他感到一阵恍惚,对于河流所代表的岁月无常,他没有,
或者说不愿太多去想。那时的他一定不会相信,他目力所及的繁华,转眼之间就会蒸发
掉,甚至连这座浩大的城——包括那些苍老的城墙、笨重的石像,居然也会消逝无踪。
很多年后,它们只能带着日暮的苍凉和大雪的清芬,定格在他的记忆里,供他在饥寒交
迫的五国城,一遍遍地反刍。
明代陈霆《渚山堂词话》中记载,徽钦二帝被金人押解着一路北上,一天夜里,他们露
宿林中,在凄冷如刀的月光下,听见有胡人吹笛,赵佶悲从中来,口占一首《眼儿媚》
,那份悲凉凄切,丝毫不输给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玉京曾记旧繁华,
万里帝王家。
琼楼玉殿,
朝喧箫管,
暮列琵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
春梦绕龙沙。
忍听羌笛,
吹彻梅花。
陈霆说当时宋钦宗应和了一首,只是因为“意更凄凉”,所以他不忍心录下。
此时的宋徽宗,面对着《清明上河图》,对于那场逃不过的劫难却没有丝毫的预感。他
仿佛亲身穿过了一个又一...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两百年前的北漂人生
这几天的日子过得非常积极主流,早上六点半左右就醒了,非常惶恐地去看手机,几次
把充电线扯下来,一看没到点又转头昏睡几分钟,闹铃一响,蓬面一跃而起。
从我起来到出门要二十分钟,在这二十分钟里我要把自己捯饬成不那么邋遢的样子,至
少脸得洗牙得刷吧。后来发现同事还真有不洗脸的,还把牙刷牙缸毛巾带到公司,我立
即效仿她,于是效率大大提高。因为赶不上班车我就得打车,打车就要花钱,一趟就四
五十。
两年前我基本没有从经济角度考虑过日子,那时候公司比现在更远,在国贸那儿,打个
车至少五十以上,当时觉得花钱买时间是个特别划算的事,睡到日上三竿打个车去公司
一天心情都棒棒哒,钱嘛,纸嘛,花嘛!那种“反正老子没钱至少也没欠人钱”的心态
持续到去年八月,我停薪休假三个月,休假的前一天,我心血来潮查了一下银行卡,算
了算缴房租的日期,然后我就傻眼了。
可我心里非常不忿,扪心自问除了大手大脚买书之外我也没买过什么奢侈品,商场里金
银首饰翡翠珍珠的柜台向来和我无缘,除了耳钉勉强可以接受之外,我讨厌身上佩戴任
何直接接触皮肤的东西;衣服但凡两千以上的扭头就走,因为太贵而我太容易喜新厌旧
;化妆品一瓶能用大半年,原因...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654
24
我就展开说说吧。
薛宝琴出国是经常的事,所以她就说了真真国女子的趣事,而那首诗从文法内容确像未
来的探春写的,因为探春是铁定出国并一去不返的(断线风筝)。
薛宝琴就像一条线把红楼梦很多未来的事讲出来,是一个穿越人物。 比如薛宝琴填的
柳絮词:
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这首词的内容可作为红楼梦全书的概括,三春事业付东风,红楼梦说的是贾府炒家前三
年的事情;明日梅花一梦,则是宝琴,宝玉的命运。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而衰
和宝玉情线。
这里说说薛宝琴这个人物的特性:
1,和贾宝玉同一天生日。
2,像宝玉一样,有一件无敌的大红猩猩衣服,此为“红梅”。
3,贾府的结局是炒家,”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剩下的只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红楼梦隐喻的白雪红梅是贾宝玉在炒家后遗世独立的景象,穿着“ 大红猩猩”走在
雪地上。而明写的则是薛宝琴穿着大红猩猩白雪寻梅的景象,被贾母誉为红梅双艳。
4,宝玉经历两段爱情纠葛。而宝琴的未婚夫是梅翰林的儿子,这“薛梅”联婚自然是
白雪红梅之意,但宝琴也是经历两次...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25
晚清,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有人指是从中英鸦片战争开始计算,至清朝与革命势力妥协
,此为七十一年时间。我个人作为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且因实证政治学文献原因,偏向
于从洋务运动开始计算晚清时段,是为五十一年的时间。而不管哪个时段划分更合理一
些,晚清政治总是不可避免存有它的影响,在国家制度设计上有之,在社会生活层面有
之。至于晚清政治人物的作为成为今天的镜鉴,更是较好的证明。
现在,奕劻这个人被重新提起来,因为他有王爷爵位、有内阁领袖地位而不好好打理政
务、维护国家暨皇族,反过来大肆卖官纳贿,是为典型的顶尖级腐败分子。但是,奕劻
这个人有三点没被人注意:第一,明白自己能力偏差,力请袁世凯入阁,还算明智;第
二,他十分明了整个制度没有救了,才敛钱保后路;第三,还有些能贤在其身边,勉强
维持即将崩溃的制度体系。
重新启用袁世凯遭到过宣统皇帝的生父、监国摄政王载沣的反对,但是,奕劻最终还是
做通了前者的思想工作。如果说袁世凯最后博取了最高权力在初始上是李鸿章的苦心孤
诣,那么,奕劻显然是一个看得明白也力推的最重要人物。所以,到满清和平交权或曰
颜色革命后,奕劻搬出了北京,到天津开始自己家族愉快的凡人... 阅读全帖
o********l
发帖数: 190
26
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
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
。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占据剩余很少
部分的二般情况下,太监进宫时弄虚作假就变得相当容易。譬如在唐朝中后期,太监势
力过于膨胀,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皇帝们对他们恨得要命,也怕得要命,对太监的有
效管理就更谈不上了。尤其是在唐敬宗、唐文宗时期,很多身体健全的人未经“验收”
,就冒充太监混进了宫里,在天子眼皮底下混吃混喝、大行违法之事。其中个别胆大者
还打起了皇帝女人的主意,给皇帝大人戴绿帽子。而本文的主人公唐敬宗李湛就是因为
一顶绿帽子而丧命的。
古代人结婚一般比较早,李湛来到世上的时候,他爹遂王李宥(后来的唐穆宗李恒)才
十四岁,也就青春期刚起步的样子。见到这个小生命降生,李宥非常有成就感,第一时
间通知了爹妈。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个男人了,可以当皇帝了!宪宗李纯知道后,也很
高兴,亲自捉刀给这个小孙子起名字——湛。李湛是个很邪气的人。唐朝中期之后的皇
帝有改名字的传统,一般他们出生时有一个名,...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3599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utuxian (南刀北猫东奇西虎中三木),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清鼎盛时的清缅战争,居然打平了,缅军战力很强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8 12:16:47 2015, 美东)
背景[编辑]
缅甸贡榜王朝建立后,凭着其军力,迅速压服中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1]。在对原缅属
各掸族土司确立统治后,开始派出小股部队配合这些掸族土司的部队向中国管辖的内地
土司强制要求征收传统的“花马礼”(即为贡赋钱粮,处于中缅两国边境上的各掸族土
司在历史上为谋求自身安全曾向两国都缴纳这贡赋)。这些内地土司有些屈服于缅甸的
兵威,有些并不屈服。这些不屈服的土司派人向云南地方官府请求军事支援。但当时乾
隆皇帝忙于统一新疆,无暇南顾,因此云南地方官府对此事一直是奉行偏向绥靖的政策
。而当乾隆皇帝成功统一新疆后再也不能容忍缅甸的这种侵犯。
乾隆皇帝
导火线[编辑]
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因缅甸方面再次向这些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正式点燃
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缅兵入境骚扰[编辑]
公元1762...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59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桧的小姨子——李清照
这位吟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词人,铁骨铮铮,她耻于姐夫的所做所为,她宁愿一个人凄凄惨惨戚戚也不愿意去向他低头请求帮忙。赵明诚的好友,当时的翰林大学士綦崇礼,知道这事后,向皇帝陈诉了李清照的冤屈。李清照被关押九日,便被释放。
李清照南渡之前生活富足,不和秦家来往还说得过去。可在她最落魄的时期,也不找那个权倾一时的姐夫帮忙,可见李清照崇高之气节。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5530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桧的小姨子——李清照
原文"翰林大学士綦崇礼,知道这事后,向皇帝陈诉了李清照的冤屈。李清照被关押九
日,便被释放。"
想想,秦侩没有皇帝的同意,敢杀岳飞吗?
岳飞是赵构赐死的。

,她宁愿一个人凄凄惨惨戚戚也不愿意去向他低头请求帮忙。赵明诚的好友,当时的翰
林大学士綦崇礼,知道这事后,向皇帝陈诉了李清照的冤屈。李清照被关押九日,便被
释放。
那个权倾一时的姐夫帮忙,可见李清照崇高之气节。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
,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
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
“词家一大宗”。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
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
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 庇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
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美誉。
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30
张勋复辟是一场闹剧,同时也是一场笑剧,时人天忏生便在《复辟之黑幕》中将其间的
种种笑料丑闻录下,姑撷取数则,以飨读者。
在复辟的季节里,最宝贵的莫过于脑后的那条辫子。众所皆知,张勋不但自己留辫
子,他的军队也全留辫子,“辫子军”实乃名至实归。据说,张勋在去见清帝的时候,
太保世续说辫子与时世不合,劝他将辫子剪去。张勋听后大恼,便在清帝面前起而为辫
子辩护:“我手下的兵,个个都有辫子。这些兵之所以要有辫子,这在军事上关系重大
。正因为我的兵都留辫子,所以奸宄之徒就难以混入。如今这些乱党奸徒,岂不个个都
是没有辫子的?”
复辟的当天下午,当手下报告街上到处都是留辫子的人后,张勋乐不可支,拍腿掀
须大笑道:“我说人心不忘旧主,今日果应其言。不然,哪里来这许多有辫子的人呢?
这就是民心所向啊!”
在这些复辟大佬中,众人的辫子都保留得完好无损,唯独康有为的辫子既短而秃,
垂下来也不过六七寸,蓬蓬然如蒲草一般。当有人指斥他不像个复辟派时,康夫子辩解
道:“我自从戊戌年后亡命海外,不得不剪发易服。自从辛亥国变后,这才返回祖国,
重新蓄发,距今五年有余,所以长不盈尺耳。”众人问他,辛亥年后,别人都剪发...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宋的原罪就是偏安
再抄一个,淮阳王的《木兰花慢 - 征割据小朝廷》:
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鲲鹏。
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
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闲、生死一毫轻。
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
炎方灰冷已如冰。余烬淡孤星。
爱铜柱新功,玉兰奇节,特请高缨。
胸中凛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
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若以诗词水平论武穆与淮阳,恐武穆还要略逊一筹。武穆《满江红》流传甚广,实际上
跟他蒙冤惨遭杀害深受世人同情有关。武穆的文学造诣是不及淮阳王的。
岳飞是自学成才,而张弘范是元代大儒郝经的弟子。前者是河南民科,后者是北大高材
生。
文天祥的战友邓光荐在崖山跳海被张弘范所救,后来做过张家的西席,他给《淮阳集》
写序是这样推崇淮阳王的:
“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存之穹壤,要是古今一奇。”
明朝文人,翰林学士宋濂笔下的张弘范远:
真人开天,时乘六龙。麾斥八极,群雄云从。
剑气上冲,日星晦蒙。宋人不恭,假息海邦。
帝命张王:
“汝师汝将,汝拔樊襄,汝渡大江,汝揭义旗,以受其降。”
王既受命,横槊上马,鸷击隼翔。
有夫甚武,直奋大刀,众莫敢尝。
王迎刺之,应手断肮,军气益扬... 阅读全帖
x**b
发帖数: 290
32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805
33
坤宁宫之所以不能住人,已如前述;乾清宫自世宗以后,除了穆宗因为负气,曾在此独
宿以外,其他诸帝只有崩没,遗体才移此“正寝”,生前多不宿此。那么住在哪里呢?
住在养心殿。
宫闱事秘,皇帝的私生活,外间了解者不多,因此,有种种离奇的传说。但可断言者,
清朝如穆宗不免荒嬉外,其他皇帝绝无如前朝任性而行、近于荒淫的恶德,即如穆宗的
荒嬉,亦不过微行一事,较之明熹宗毫无心肝、根本连皇帝的责任是什么都不知道,还
算高明多多。
皇帝的生活,照衣食住行的区分,我介绍溥仪自述的情况;这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当然,他的衣食住行跟他的祖先已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了。
为皇帝管理衣着的太监,名为“四执事”,四者:冠、袍、带、履。贮放上用冠袍带履
,名为“四执事库”,实即乾清宫东廊的端凝殿,取“端冕凝旒”之义。
所谓“食前方丈”,所谓“玉食万方”,在一般人想象中,天厨珍供,纵非民间传说的
龙肝凤髓,亦必是在材料上水陆杂陈,无所不有;在烹调上,煎炒烹煮,花式繁多。事
实上大谬不然。
先说材料,平淡无奇,以猪肉、羊肉、鸡、鸭为主,海味极少,鲜鱼罕用;素菜配料,
亦不过口蘑、白菜、菠菜、山药、茨菰、萝卜、豆腐、豆芽之类...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574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转载)
一 家庭、出身与学历
“和坤”是他的“满语”名字的音译,如果译成汉文应为“三纲之纲”之意,其乳名叫
“善宝”。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祖籍在长
白山英额峪(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地区)。和坤的先祖叫噶哈察鸾,很早就
归顺了努尔哈赤(后金),过着平时狩猎、耕作,战时出征作战的生活。其五世祖尼牙
哈纳,因作战英勇,为他家挣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他的父亲名叫常保,
也是八旗军武官出身,除了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外,还因为他的堂弟阿哈硕色
,在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在西北地区阵亡,追叙军功,他家又获赠了
个“一等云骑尉”的官职,后来也由其承接下来了。常保一生最高做到“福建副都统”
(正二品)的官位,相当于今天的军队中的“中将”级别的军官,这在当时也可以算是
个“高级武官”了。常保的妻子(即和坤的亲生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其继妻
是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和坤的妻子冯氏是清乾隆朝名臣大学士
英廉的亲孙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史(如《清史稿》等)、野史和传说中说和
坤家庭出身“低微”、“贫贱”、“少贫无...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35
御医是古代一种对医生职称,也就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家眷治病的宫廷医
师。御医直接听命于皇帝,间接听命于后妃、皇子等人。由于古代皇帝称之为“御”,
因此,皇帝跟前的大臣称之为御前大臣、皇帝身边的军队称之为御林军、皇帝征伐外地
称之为御驾亲征,而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则称之为御医。
夏商周时代,有关皇帝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宫廷
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
始产生;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太医
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元
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则已经有了分科。清
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在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地址大约在东交
民巷西口的一个大院里,太医在这里办公、学习。后来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
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因此在地安门外另建了太医院。清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疗机构,
为帝后及宫内人员看病、制药,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太医...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574
36
中国封建社会的律法是非常严酷的,尤其是政治犯罪,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
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这就
是古代所谓的“株连九族”罪。
在古代,九族之诛往往施之于重大政治犯罪,凡是与犯罪人沾亲带故都将受到无辜株连
。最极端的当属“十族”的特例,说到特殊,是因为这一骇人听闻的暴行在一部漫长的
古代史中仅有一例,这一惨剧的主角就是明初学界巨擎方孝儒。
方孝儒,生于公元1357年,卒于公元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
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多才,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是朱
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方孝孺被蜀献王朱椿(
朱元璋的第十一子)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时人遂尊称其为“
方正学”。
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将方孝儒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此时,建文帝年
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加之方孝儒又是他的老师,更受到其百般信赖和倚重,
“国家大事,辄以咨之”。方孝儒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
建文帝即位之初,一直忧心忡忡,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37
御医是古代一种医生的职称,也就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家眷治病的宫廷医
师。御医直接听命于皇帝,间接听命于后妃、皇子等人。由于古代皇帝称之为“御”,
因此,皇帝跟前的大臣称之为御前大臣、皇帝身边的军队称之为御林军、皇帝征伐外地
称之为御驾亲征,而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则称之为御医,而有清一朝则称御医为太医。
夏商周时代,有关皇帝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
宫廷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
才开始产生;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
太医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
。元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则已经有了分科
。清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在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地址大约在
东交民巷西口的一个大院里,太医在这里办公、学习。后来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
东交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因此在地安门外另建了太医院。清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疗机
构,为帝后及宫...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174
38
明清时期,“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
称“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考个“状元”已属不易,连中“三元”则尤为难得,至于从县试到殿试,六战六捷,
六获第一,难度自然最大。历史上只有一人曾从县试到殿试六夺第一,他就是明代的科
场奇才黄观,时人称其“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南直隶贵池人(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父
亲黄古出身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不得不入赘贵池上清溪的许家,成了“倒插门“的
女婿。黄观出生后,即从母姓,名叫许观,直到他做了礼部右侍郎以后,才获得恩准恢
复原姓,改称黄观。
黄观酷爱读书,他的老师是元末学者翰林待制黄冔。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黄观以
贡生的身份入太学。这年八月,他参加乡试的考试,获得第一名,中“解元”。次年应
会试,又得了第一名,中“会元”。同年,他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的殿试,再
次获得第一名,中“状元”。这样,明代第一个连中三元的读书人就诞生了。
一个考生只有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39
袁世凯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外乎气死说与病死说两种。然大都语焉不详
,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我认为袁世凯的死因应该有一个较可靠的结论
袁世凯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袁世凯有史可据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袁
耀东。袁耀东是庠生,庠生是科举制度下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袁耀东不到40岁
就死掉了,据说是读书累死的,而他的妻子郭氏却活到了90多岁。郭氏出生于大户人家
,在她教育下,四个儿子都比较有出息。其长子袁树三也就是袁世凯的祖父,是廪贡生
,曾经署理陈留县训导兼教谕;次子袁甲三系进士出身,因有功于朝廷,先后被升为钦
差大臣、漕运总督,一度督办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军务,皇帝多次颁发“嘉奖”,
赏戴花翎,穿黄马褂;三子袁凤三为禹州训导;只有四子袁重三没有入仕为官。
项城地处中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相命、堪舆、巫术在当时的社会中异常活
跃。悲伤的袁家人在失去几位亲人后,开始认真的思索,发现袁家男人都不满花甲而死
。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仅活到不足40岁就死了;袁甲三1863年因染病去世,算是袁家
人寿命最长的一个,也只活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嗣...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不吃春药睡不着觉的荒淫皇帝
古代帝王们除了长生不老,希望永远当皇帝的心愿外,享乐意识也颇强烈,对女色的追
求尤其如此。在服食所谓“不老药”仙丹的同时,还遍寻“壮阳药”,欲幸遍后宫美色。
可以说,中国古代帝王个个喜欢服食春药,400多位皇帝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大多在三
四十岁的青壮年就死掉了,死因多多。
但不少与过量服食性药有直接的关系,有的依赖嗜食成瘾,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服
性药却睡不着觉。
宋度宗一夜召幸30女
古代帝王有“夜夜不空过”的说法,就是每夜要召幸一名宫妃。南宋度宗赵禥刚当皇帝
时有个桃色新闻,他迫不及待,一夜竟然与30多个年轻美貌的宫妃性交。
这是清乾隆年间毕沅编著的《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所记载的事情:“帝自
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閤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
。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馀人。”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赵禥做皇太子就以好色出名。当了皇帝后还是这样。根据宫中旧
例,如果宫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觉,次日早晨要到閤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主管的
太监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赵禥刚当了皇帝时,有一天到閤门前谢恩的宫妃有30余名。
史学界就此段文字知道,赵禥性...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41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皇帝生气发火,那朝臣只有低头领罪的份。不过,几千年的
历史总有那么几个个案。皇帝发火,他们反倒不怕,宁死也要谏言。
宋朝的皇帝不怎么样,但有很多忠君爱国的臣子,也有一些直言劝谏的宰相,寇准就是
其中一位。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寇相在五代后晋时中过进士,曾在贵族府第
做小官。寇准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因此家境贫寒,可是深受书香世家影响的寇
母十分重视寇准的学习。少年时的寇准,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得许多知识和道理。尤
其对《春秋》三传,读得烂熟,理解得很透彻。这为他以后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识
基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18岁的寇准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一年后又被派往归州
巴东任知县。22岁升任成安知县。以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
等直学士等官。寇准官运亨通:不是由于阿谀逢迎,依附权贵,而是他刚正廉明不畏权
,非常受人敬仰。寇准的青云直上靠的是自己的忠诚与智谋,宋太宗说他“临事明敏”
。寇准在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
使。景德元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同平章事(宰相)。
端拱二年某日...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59
42
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十朝,基本上在每朝都受重用,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乱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精英们个个粉墨登场,乱世中不知出了多少位智者,多少位英雄。冯道,便是见证五代史的唯一奇人。有人称他是“十朝元老”,官场上的不倒翁;有人说他软脊梁,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汉奸”;有人说他颇懂“无为”之道,上善若水,悟出了官场上的老子之道;有人说他政绩空空,无所建树,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人说他个人修为了得,是大至大圣的完人;更有人说他体察民情,也算个仁人君子……
冯道有六奇:
一奇历五代十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常听戏的人,说某人资格老,便称他为“三朝元老”,冯道则三倍超越之外再加一朝,他历经桀燕皇帝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原、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5-06/28/verList_1.htm
日期:2015-06-26 作者:陈文龙 来源:文汇报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五代十国全图[晋天福八年(943年)]
唐末五代北方割据政权首领李茂贞墓中彩绘浮雕:左图为二人轿子图
右图为胡人持节牵驼图。
五代初期北平国统治者王处直墓中彩绘浮雕散乐图
河北正定开元寺中的五代节度使安重荣巨碑残石及赑屃
五代契丹画家胡瓌《卓歇图》(局部)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变乱中的新秩序
陈文龙
谈到五代,自然想到“乱世”一词,这个时代被看作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
,并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五代历史的重要性早已引起学界的
充分关注,五代时期的地缘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重建等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五代时
期的“内亚因素”也是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可以注意的面向。
907年朱温废唐,960年赵匡胤建宋,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欧阳修《本论》中说:“前日五代之乱可谓极矣,
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258
44
国人对于野史的偏爱,想必由来已久。当年李白供奉翰林,曾用野史狠狠娱乐了杨贵
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的野史形象,无非纤瘦、美艳、命
好,杨玉环当然高兴,不说其他,单说纤瘦,就足令她芳心大悦,胖妹子总是喜欢别人
夸苗条的,否则贾宝玉说“杨妃体丰怯热”,宝钗也不至大怒。李白的“坏心眼”,呆
会再说,他大概料定杨妃读书少,信史读得更少。
那么,信史中的赵飞燕,颜值到底如何?
《汉书》(下同)载:“孝成赵皇后,……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
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按惯例,某女生得好,史
家会交代,没交代,就说明容貌平平。
赵飞燕舞技出众,对颜值自有补益。比如她多半会“芭蕾跳”,显得体态轻盈,所以人
送外号“飞燕”;她打小学歌舞,不会胖,当然也未必瘦弱,毕竟舞蹈也是体力活儿,
“掌中舞罢箫声绝”,那是文学夸张。汉成帝为她倾倒,缘于青春年少及优美舞姿的可
能性较大,无关颜值。
从实际宠幸来看,也能佐证这一点。“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娣绝幸,为昭仪。居昭
阳舍,其中庭彤硃,而殿上 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蓝
...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106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抟和他的帝王粉丝zz
文/晏建怀
陈抟是个寿星,据说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历唐末、五代,逝于宋太
宗端拱二年(989年),活了118岁。
大凡寿星,背后都会有一些故事,或稀奇古怪生活习惯,或玄之又玄的人生经历,
陈抟也不例外。《宋史•陈抟传》记载,陈抟开始并不聪明,四五岁还不会说话
,一天,他在家乡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的涡水边戏水,被一位飘然而至的青衣女子
抱入山中,喂了几口奶,从此不但能开口说话,还能张嘴吟诗,并且越来越聪明,长大
后,经史百家,一见成诵,吟诗作赋,出口成章。后唐长兴(930—933年)年间,他参
加科举考试,没考上,从此不求仕禄。他先后隐居武当和华山,“渴饮溪头之水,饱吟
松下之风”,纵情山水,研究《易经》,与其往还唱酬的,都是吕洞宾、李琪这些亦人
亦仙的世外高人。
陈抟最大的能耐就是未卜先知。据《东轩笔录》记载,陈抟有济世之才,但经历唐
末之衰,五代之乱,又屡试不第,心情非常不快,便做了隐士。虽说是隐士,但也关心
时政,每每听到新皇登基、改朝换代的消息,总会眉毛紧蹙,叹息数天。一日,陈抟骑
着毛驴,漫游华阴(今陕西华阴),听见市人奔走相...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51
46
李靖是唐初名将,看过《说唐》和《红拂女》的都知道此人,然而,《说唐》将其
描述得神神鬼鬼的,如同“水浒传”里的公孙胜。诸如秦叔宝等人在被宇文成都追杀时
,拿出李靖给的三颗豆子,叫一声“三原李靖”,立时遁形而逃。这个传说不靠谱,李
靖是个军事家,不是神仙,军事家也是人,也会遭人陷害,不可能大难临头时靠着三颗
豆子遁形。
在明朝冯梦龙的《智囊》一书中,提到这么一个案例。李靖担任岐州刺史期间,有
人诬告他造反,唐高祖李渊信以为真,命令御史带着原告去岐州抓李靖归案。李靖这个
时候靠的不是神奇的三颗豆子脱身,而是靠着这个神奇的御史大人,看能不能使用神奇
的侦破手段,助他洗清冤情。
案情是很不利于李靖的,因为李渊是倾向于相信告密者的,因为李渊本人与李靖有
私怨,具体什么私怨,史料没有记载。
案情不利于李靖
反正当年李靖主动去投奔李渊,却在长安被难民潮所堵,李渊一打下长安,就拿住
李靖要杀头,李靖就当着李渊的面说他是以私怨斩壮士,幸亏秦王李世民极力相救,才
没有让新生的唐朝丧失一名良将。
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记载的这个事例来看,李渊和李靖确实有私怨,执
法人和被告者有私怨,事情就复杂了。
那...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316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曾被鸡奸的两朝大学士
万历四十一年,年仅19岁的冯铨得中进士,入了翰林院。年纪轻轻冯铨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小小年纪便成了翰林。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人生好不得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冯铨竟被人强奸了,而且不止一次,第二次是被轮奸的。话说一天缪昌期看见花样美男冯铨,淫性大发,在翰林院办公室将其按倒,脱下裤子,给鸡奸了。这已经足够震惊后世的史学界了吧,但老头还不算,居然带领一伙同事轮奸了冯铨。冯铨虽然是东林党人,但缪昌期在东林党地位要比这个小年轻地位高,所以不仅告状无门,反倒因为他总是絮絮叨叨惹了东林大佬腻味。于是找个借口将冯铨父子撵回了家。
小伙子咽不下这口气,投靠了魏忠贤,从此一路高升,不到四十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崇祯朝他因为是阉党再次被撵回家。清朝打过来后受多尔衮之邀入朝为官,成为极少数投靠清朝的阉党分子。到他八十岁临死时,他的头衔有:弘文院大学士、中和殿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傅。谥号文敏。后因对手污蔑,夺去谥号,并在乾隆朝入了贰臣传。顺便说一句:缪昌期被冯铨送了一个美名“东林七君子”之一,死的极惨。也算罪有应得,报应。
现在史书不管如何评论冯铨的品行,对他的工作能力则是交口称赞。对挽救东林党在天启初年...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48
张德信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 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
败的雄心,反腐倡廉的执着,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
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 养,无不使人惊服。然而,又
不得不使人产生怀疑:他的文化知识,以至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聚积、升
华?他何以对传统文化有如此的认识与理解,等 等。本文拟由此入手,予以探讨,姑
为引玉之砖。
(一)
文化如积沙,越积越 厚。它沉淀了过往的经验与智慧。书册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学习而后得,因而一般是有闲者的专利品。文化人,或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就是那 些有闲者中间的一个特殊集团。这个集团也正是封建王朝立法行政
的主要依靠力量。元朝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维护固有习俗,固有治法,歧视汉人,
歧视汉文化 和汉族知识分子,使这些文人学士中的大多数仕进无门,岐路徘徊,不得
不隐身巷陌,和光同尘。这就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卷进农民造反的大潮。大量落拓书生背
叛朝 廷,作贼作寇,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蒲实:容闳- -耶鲁人,中国人
蒲实:容闳- -耶鲁人,中国人
发表于 2015 年 12 月 19 日 由 siyu
ronghong2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
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
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
,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史学家如此评说:容闳以一人之力带动一批,以一批影响一代,以一代造福一国的留
学教育,为封闭的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开创了百年留学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
批批富国强兵的栋梁之才。】
容闳:留美之始
在耶鲁,时常会与中国元素在一些角落不经意相遇,牵扯出它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耶鲁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正门上方,就刻着古汉语的碑文,取自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
法,让我感到意外又亲切。当然,中文并不是正门上碑文唯一的语言。中文之外,还刻
着另外七种古代文明的文字,从左至右分别是克罗马农人岩画、古埃及象形文字、亚述
楔形文字、古希伯来文、阿拉伯语、古希腊语和玛雅文字。图书馆的设计师是耶鲁1889
届的校友詹姆士...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1438
50
第一,他自认是蒙古人,偏要搞个汉人名字,没有以蒙古名字为荣,反而以汉名字为荣。
第二,他是蒙古人:
据1990年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显示,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而非赐名,他
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该墓志明确记载:“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
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
长扩廓铁穆迩,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即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
如己子,遂养于家。”[3] 由此王保保的身世得以澄清,他的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
太尉赛因赤答忽,蒙古伯也台人,世居于河南光州固始县,母亲是出身乃蛮部的察罕帖
木儿的姐姐。而他的汉名则是“王保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