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舆服志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秦亚文
秦亚文行成人礼
痴迷古装剧中华美衣裳苏大一女生三年着汉服上课
在苏大校园里有一个姑娘,每日云鬓轻挽,裙裾飘飞,身着汉装,脚踏青鞋, 在来来往往上下课的学生人潮中显得分外惹眼。这位“汉服女孩”名叫秦亚文,苏大艺术学院大四学生,从大一至今,秦亚文坚持每天穿着汉服上课。汉服对她而言是平日里的便服,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部分。实习生于婷婷扬子晚报记者单成志
古装剧里邂逅汉服,从此一见倾心
上大学后,将汉服当日常生活的便服
回忆起幼年接触汉服的零星记忆,秦亚文羞涩地告诉记者,古装武侠电视剧是她结缘汉服的“媒婆”,当时年幼的她对汉服文化一无所知,但却打心眼里认同汉服的华美。自打记事时起,秦亚文便迷上了古装剧,见她对古装戏着迷,父亲还戏称她为“秦武侠”。随着年龄的增长,秦亚文开始逐渐了解汉服背后诠释的文化,尽管钟情汉服,但初中阶段受学校限制秦亚文一直未能公开穿着汉服。
“大学校园环境相对宽松自由,从上大学起,我才真正穿上汉服,将汉服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便服。”秦亚文从大一穿上汉服上课,一穿就是三年多,尽管大学氛围相对自由,但惹眼的“穿越”打扮还是引来不少无端的猜测和指责。
据秦亚文介绍,因为汉服...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175
2
旗袍,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2] 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3月,中国旗袍会成立,名誉会长为彭丽媛。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
是么?不会吧,历代舆服志可以参考,三礼图考这样的书也有流传,还有很多出土文物
在。明代流传下来的衣服就更多了。
M*****e
发帖数: 11621
4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47:31 2013, 美东) 提到:
说它经典是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情产生的过程,“既悦其色,复恋其情”。这
是比较自然的,人本来就是动物,人最先感知的也是一个人生物特征,生物特征的相互
吸引,带来了情感和肉体的交流,然后是各种社会经济现实,决定了最终的关系走向,
李瓶儿和西门庆是情,欲,钱,交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
☆─────────────────────────────────────☆
charmed (仙境别红尘) 于 (Sun Dec 22 11:55:55 2013, 美东) 提到:
情,欲,钱,交织的关系,的确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不过我就读不进金瓶梅,它太不
风花雪月了,不适合YY。。。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59:0...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你们看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吗?
唐朝是尚土德,不过衣服颜色跟这个基本木关系~ 其实查历代服饰,这个所谓尚德,
至多跟礼仪服饰或者旗帜啥的的部分有关系。跟平时穿的关系不大。这个袍子属于常服
系列,其实隋朝也是尚火德,但是黄袍就是隋朝穿起来的: 旧唐书舆服志有写,隋朝
从隋文到官员,习惯穿黄文绫袍。甚至“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
,可见隋朝这色系就是一种常见服色而已。唐代本来这些人跟隋代就关系密切,所以就
是因为前代习惯:
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
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不过这个主要是赤黄即赭黄色。普通人仍旧可穿黄色系。所以舆服志后来又有一句
虽有令,仍许通著黄。
然后宋因唐制。明又部分恢复唐,宋服饰。全面禁黄倒是元明之间,明史舆服志说,皇
帝用赭黄袍,连黄色如柳黄,姜黄,明黄也禁用。同时禁的还有玄色,紫色这些高级颜
色,而明朝是尚火德哈。不过这个禁令有多有效,很可怀疑。金瓶梅里就有提到黄色衣
服,玄色紫色也多的很
M********c
发帖数: 11672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你们看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吗?
尚黄原来是这样来到啊~
明朝那个,江南商业发达,有钱人服饰僭越也是常有的,令不行禁不止没什么大问题。

唐朝是尚土德,不过衣服颜色跟这个基本木关系~ 其实查历代服饰,这个所谓尚德,
至多跟礼仪服饰或者旗帜啥的的部分有关系。跟平时穿的关系不大。这个袍子属于常服
系列,其实隋朝也是尚火德,但是黄袍就是隋朝穿起来的: 旧唐书舆服志有写,隋朝
从隋文到官员,习惯穿黄文绫袍。甚至“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
,可见隋朝这色系就是一种常见服色而已。唐代本来这些人跟隋代就关系密切,所以就
是因为前代习惯:
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
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不过这个主要是赤黄即赭黄色。普通人仍旧可穿黄色系。所以舆服志后来又有一句
虽有令,仍许通著黄。
然后宋因唐制。明又部分恢复唐,宋服饰。全面禁黄倒是元明之间,明史舆服志说,皇
帝用赭黄袍,连黄色如柳黄,姜黄,明黄也禁用。同时禁的还有玄色,紫色这些高级颜
色,而明朝是尚火德哈。不过这个禁令有多有效,很可怀疑。金瓶梅里就有提到黄色衣
服,玄色紫色也多的很
M******a
发帖数: 6723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战车与车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战车与车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5 10:00:10 2016, 美东)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8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战车与车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战车与车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5 10:00:10 2016, 美东)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战车与车战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75厘米。这类战车只能容乘员两名。西周车的车箱
加大,山东胶县西庵西周车箱广164、进深97厘米,这样的车能容乘员三名(图二)。
有时或增至四名,记载中则称为“驷乘”,但并不多见。车箱平面皆为矩形即横长
方形,进深较浅,即所谓“亻戋收”(《诗·小戎》...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0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追悼会现场,孔子还没从悲伤回过神来,颜回的父亲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先生节哀顺变,为表达您的哀思,能否用您的车子改制成棺材来安葬颜回呢?”孔子一听就止住悲伤回到现实:“不乘车,我怎么同大夫交往呢?”
这并非杜撰,而是确有其事。因为从先秦起,诸侯公卿都以乘坐马车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在中国古代,官员的代步工具,最早为牛拉的车,后为马拉的车,再后来,才改为人抬的轿,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上台,不坐轿而坐车,那时的汽车两旁有踏板,各站两名挎盒子炮的保镖,更是招摇过市,威风不已。车的优劣和权的大小成正比,车越好者,权越大,车一般者,权一般,无车可坐者,自然也就无权了,只好垂手站在马路边,吃那汽车疾驶卷起来的灰土扬尘,和超标的尾气。
从古至今,座驾这东西,虽只不过是官员的代步工具,但更是地位的一种象征,只要头戴乌纱以后,就没法排除对于座驾的关注情结。连孔圣人都无法逃脱公车情结,其他屁官更是如此。
尽管官员允许有公务车,但为了限制官员超...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1
公元前521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世,享年40岁,孔子悲痛欲绝。因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回是被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追悼会现场,孔子还没从悲伤回过神来,颜回的父亲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先生节哀顺变,为表达您的哀思,能否用您的车子改制成棺材来安葬颜回呢?”孔子一听就止住悲伤回到现实:“不乘车,我怎么同大夫交往呢?”
这并非杜撰,而是确有其事。因为从先秦起,诸侯公卿都以乘坐马车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在中国古代,官员的代步工具,最早为牛拉的车,后为马拉的车,再后来,才改为人抬的轿,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上台,不坐轿而坐车,那时的汽车两旁有踏板,各站两名挎盒子炮的保镖,更是招摇过市,威风不已。车的优劣和权的大小成正比,车越好者,权越大,车一般者,权一般,无车可坐者,自然也就无权了,只好垂手站在马路边,吃那汽车疾驶卷起来的灰土扬尘,和超标的尾气。
从古至今,座驾这东西,虽只不过是官员的代步工具,但更是地位的一种象征,只要头戴乌纱以后,就没法排除对于座驾的关注情结。连孔圣人都无法逃脱公车情结,其他屁官更是如此。
尽管官员允许有公务车,但为了限制官员超...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12
何新:安阳东汉西大墓更可能是袁绍之墓
河南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以下简称“西大墓”),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安丰县西高
穴村。此墓地北临漳河,向东14公里即为东汉冀州牧所在的首府邺城遗址。
这座东汉大墓,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现出土残余器
物250余件,可辨认这是东汉末一座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大墓。
此墓于2009年被发布者认定为是魏武王曹操之墓,但完全可信任且无争议的
第一手证据则至今尚缺乏。尽管一些部门言之凿凿,学界和社会上则一直存在强烈质疑
。人们认为,此墓是东汉末期一座重要大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该墓的主人究竟是不是
曹操,则尚存在严重异议。人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该墓虽然应非普通人的墓,但总体看去其形制结构、埋葬方式均过于寒酸、简陋,
完全不符合当年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作为一位凌驾在皇帝头上的超级王者,“总
御皇机,鞭挞宇内“数十年的超级霸主的墓地气象。换句话说,这座墓地偏狭猥琐,根
本不像一座大英雄或者准帝王家的墓地。尽管人们知道曹操在世时提倡薄葬,但该墓仍
显得过于寒酸一些。
2)实际上,曹操虽然提倡简...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13
应龙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
入海。《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 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
杀蚩尤与夸父, 不得复上, 故下数旱。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
《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
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
《淮南子·墬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
,生于庶兽。”
《淮南子·览冥训》:“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
《淮南子·主术训》:“夫螣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
《论衡·寒温篇》:“雨应龙而来,影应形而去。”
《云笈七签·纪传部》:“蚩尤率魑魅魍魉,请风伯雨师,从天大风而来,命应龙蓄水
以攻黄帝。黄帝请风伯雨师及天下女袄,以止雨于东荒之地,北隅诸山,...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41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唐美女那点事儿
红花衬绿柳,明媚对暗骚。说起大唐美女,首当其冲想到两个:武媚娘和杨太真。时下
普遍认为唐人以肥为美,女子好袒胸露乳,这是典型的曲解和误读,想我大唐如此开明
盛世,从外在到内涵怎能有如此审丑观?
先说以肥为美。
肥以肥胖理解,在任何时候都算不得美貌。有人说环肥燕瘦啊,杨玉环就胖。还拽文道
:她本名杨玉,小字玉奴,环,是她发福后人们对她的美称。杨玉环心说:太天真了。
杨玉环相貌未见于史,《杨太真外传》曾有一段将杨玉环与赵飞燕做比:上(唐明皇)
在百花院便殿,因览《汉成帝内传》,时妃子(杨玉环)后至,以手整上衣领,曰:“
看何文书?”上笑曰:“莫问。知则又人。”觅去,乃是“汉成帝获飞燕,身轻欲不胜
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又制七宝避风台,间以诸香,安于
上,恐其四肢不禁”也。上又曰:“尔则任吹多少。”盖妃微有肌也,故上有此语戏妃。
这是唐明皇跟杨玉环开的玩笑,意思是说赵飞燕皮包骨头弱不禁风,任尔东南西北多大
的风,你玉环不怕。为什么这么说呢?“盖妃微有肌也。”不是肌肉啊,不壮也不胖,
正所谓肌理细腻骨肉匀。所谓环肥燕瘦,语出宋代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
评书贵瘦...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李瓶儿和西门庆的经典男女关系
查了下,锦衣卫服饰还蛮有争议的
明史舆服志:
其視牲、朝日夕月、耕耤、祭歷代帝王,獨逡滦o堂上官,大紅蟒衣,飛魚,烏紗帽,
鸞帶,佩繡春刀。
那么飞鱼是锦衣卫堂官礼服,乌纱帽应为常见的两翅乌纱。
又有:
尋賜羣臣大紅紵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
六、七品虎、彪;
似乎飞鱼算是赐服,不限锦衣卫。而且宦官也可以穿:
永樂以後,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製如曳撒,繡蟒於左右,繫以鸞帶,此燕閑之服也
。次則飛魚,惟入侍用之
找到出警入跸图的部分,据图片说是锦衣卫,但是从头上刚叉帽来看,应该是宦官http://res.ent.ifeng.com/attachments/2010/02/03/25ea52908ddb6b32fa2aaefacce8de1c.jpg
这一篇可以参考,http://www.douban.com/note/207561132/
有舆服志上所说的乌纱帽与大红飞鱼吉服: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207561132-4.jpg
l*****f
发帖数: 13466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李瓶儿和西门庆的经典男女关系
查了下,锦衣卫服饰还蛮有争议的
明史舆服志:
其視牲、朝日夕月、耕耤、祭歷代帝王,獨逡滦o堂上官,大紅蟒衣,飛魚,烏紗帽,
鸞帶,佩繡春刀。
那么飞鱼是锦衣卫堂官礼服,乌纱帽应为常见的两翅乌纱。
又有:
尋賜羣臣大紅紵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
六、七品虎、彪;
似乎飞鱼算是赐服,不限锦衣卫。而且宦官也可以穿:
永樂以後,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製如曳撒,繡蟒於左右,繫以鸞帶,此燕閑之服也
。次則飛魚,惟入侍用之
找到出警入跸图的部分,据图片说是锦衣卫,但是从头上刚叉帽来看,应该是宦官http://res.ent.ifeng.com/attachments/2010/02/03/25ea52908ddb6b32fa2aaefacce8de1c.jpg
这一篇可以参考,http://www.douban.com/note/207561132/
有舆服志上所说的乌纱帽与大红飞鱼吉服:http://img3.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207561132-4.jpg
l*****f
发帖数: 13466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你们看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吗?
不会啊,官民之间向来差别很大的。最普通平民,一般是短褐,或者我们经常说布衣,
白衣,都是衣服偏窄小,也只用麻,褐这些,丝绸,锦缎是狠少见。而且庶人不能用正
色好像。具体各朝代规定不一样 而其实黄白色系,本色系是比较容易得来的,或者干
脆不染色,或者用便宜容易得来的粗染色 沈从文那本服饰史上提到过,六染得玄,七
染得缁,所以这些平民一般不会穿
唐代的圆领衫袍是上下都流行的,不过赭黄是皇帝专用。唐代服色从高到低好像是紫,
绯,绿,青?整个上层阶级,的确原来服色有类似,天子与臣下,只是冠,衣服章纹,
配饰这些区别,然后魏明帝曹睿觉得这样不好,就改制命令,天子穿刺绣成纹的衣服,
臣子穿织成纹。天子礼服六种,再加常服,各种很多。历代舆服志,绘画,经常留存下
来都是上层阶级服饰,底层人民的比较少见
丧服制度那就好复杂了。最早礼记里有记载。后汉书舆服志写的比较详细些。最严重的
斩衰是本色麻衣。不是纯白。吊丧的一般需要白衣。后汉书有记,皇帝去世后,臣子换
白单衣。然后太子即位,群臣吉服。服满一定日期,换丧服,素缟麻衣,然后再过多少
日子,换玄端,就是黑色系深衣,这是家居平常可以穿的。玄端用的很平常,可...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其实有些人太低估古人的能力了
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
张衡又制浑象,具内外规、黄赤道、南北极,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
、五纬,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其后,吴陆绩造浑象,王蕃
制浑仪。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张衡更制,以四分为一度, 凡周
一丈四尺六寸。王蕃以古制局小,星辰稠穊,衡器伤大,难可转移,更制浑象,以三分
为一度,凡周天一丈九寸五分分之三。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
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注云:土圭
所以致四时、昌月之景也。郑司农云:测土深,谓南北东西之深也。日南,立表处太南
,近日也。日北,谓立表处太北,远日也。景夕,谓日昳景乃中,立表处太东,近日也
。景朝,谓日未中而景中,立表处太西,远日也。玄谓昼漏半而置土圭,表阴阳,审其
南北。景短于日为近东也。西于土圭谓之日西,是地于日为近西也。如是,则寒暑阴风
偏而不和,是未得其所求。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郑司农又云:土圭之长尺有五寸
,以夏至庂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庂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
晋舆服志...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8308
19

您就别错上加错了,我跟本没纠缠。
我说过,我只知道曾国藩一人穿过正蟒(这是基于多年看清宫传世善本和老照片的印象
),我是向您求证,这照片真是左宗棠,间接求证他也穿过正蟒,您举了个巴西和社科
院引用巴西的孤证。
可正蟒只有镇国公能穿,这不是孤证的问题,各个历史文献都这么记载的。 《钦定服
色肩舆永例》《清史稿·舆服志》,陆心源,《补服考》。
不知道您干嘛这么急眼,历史探讨本来就错综复杂,目的不是谁压谁一头争个口舌之快
。我一跟您请教您就让我去巴西和社科院,不请教你又要证明我纠缠你,呵呵。
算了,我写个email吧,发到j*******[email protected]
c****u
发帖数: 8308
20

您的出处其实只有一个巴西图书馆,不知道被引用了几次,社科院可能算一次,但他们
自己做没做这方面研究都另说,尤其这种偏门儿,没什么人看的东西。他们也只是拿了
《在蒙古和中国的俄罗斯旅行者》的插图比较,而且说那个照片衣服一样,面目失真。
这些我在给他们的email都会提到。
《钦定服色肩舆永例》《清史稿·舆服志》,陆心源《补服考》,这引用次数,印刷次
数有多少,您要有时间就自己去数吧。我相信的是中国官方,不是20000里之外的图书
馆。
曾国藩在汉人眼中的地位是不称帝都屈才的,但满人那边的地位,大致可以参照下面排
序。以常识见,我是实在想不出来就满清这种心态,能让左宗棠能戴上一条正蟒。
十月十七日进母后皇太后遗念:天鹅绒冠一顶,蓝直地纳纱金龙袍一件,绣石青江绸夹
金龙褂一件,蛋青色春纱衫一件;
圣母皇太后:天鹅绒冠一顶,黄直地纳纱金龙袍一件,蛋青色春纱衫一件;
十月二十日,给丽皇贵妃遗念:青缎小帽一顶,酱色缎单巡幸袍一件;
婉妃遗念:青缎小帽一顶,酱色缎单衫一件;
祺妃遗念:青缎小帽一顶,灰色缎单巡幸袍一件;
玟妃遗念:青缎小帽一顶,灰色缎单衫一件;
璷嫔遗念:小帽一顶,灰色羽缎单巡幸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绿帽子 本是普通帽子中一种
绿帽子
本是普通帽子中一种
不幸的是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绿色,这生机勃勃的颜色
也渐渐被玩坏
人与人,生来本是平等
偏要人为分出三六九档
大家同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咋分?
先秦时候
以服色别尊卑,区贵贱
青赤黄白黑为五正色
用于尊者,作公服、礼服
绿则是间色(亦作闲色),用于卑者
庄姜是春秋第一美人
《诗经·卫风·硕人》写她: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但她作为卫国王后却一直没有孩子
卫庄公便去宠幸小妾们
古人以正色为外衣,间色为里衣
正色为上衣,间色为下裳
《诗经·邶风·绿衣》则“绿衣黄里,绿衣黄裳”
以间色作外衣,以间色作上衣
正是庄姜以服色比兴
指责卫庄公尊卑不分,贵贱失序
“绿衣黄里,讥贵贱之失伦。”
——《幼学琼林》
“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诗·邶风·绿衣序》
对此,孔老夫子也痛心疾首:
“恶紫之夺朱也!”
痛+疾的就是春秋礼崩乐坏
间色正色不加区分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论语·阳货篇》
到了汉代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戏子在古代的地位之低 或许还不如娼妓
优伶是“优”和“伶”的合称,在中国古代,用以指称那些以音乐、歌唱、调笑嘲弄、
百戏杂技和戏曲表演等为职业的人。
以“优”作为一种职业名称,春秋时期就已确定。何谓“优”?“优,调戏也。”“优
者,戏名也……戏为可笑之语,而令人之笑也。”由此可见,所谓“优”,其本义是一
种调笑戏弄的行为,专门从事此种行为的人亦称之为“优”。
“伶”是由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乐官伶伦而得名,这是一位传说中的大音乐家,相传黄帝
曾命其制音律,所以后人便把专门演奏音乐的一类艺人称为“伶人”,或者称为“伶优
”。
先秦时期,“优”与“伶”还未连缀成一词,两者是有区别的,“优”一般分为“俳优
”和“倡优”,“俳优”是指以诙谐嘲弄供人取乐的一类艺人;“倡优”则指歌舞、奏
乐一类艺人;而“伶”是专指演奏音乐的艺人。
到了汉代,“优”和“伶”开始并称,成了对歌舞、音乐和百戏滑稽为业的艺人的统称
。宋以后,随着戏曲艺术的逐渐成熟,“优伶”就主要指称戏曲演员了。
古代戏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艺术系统,它的成熟的艺术形态和艺术体制至少包括如下四
个方面: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和地方戏。而演绎这些剧目形式的人,就是优伶
,也就是戏子。...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你们看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吗?
周礼里规定冕服,玄衣纁裳
秦服饰资料很少,后汉书舆服志说秦用袀玄,就是黑色深衣。不过一般都有装饰啊,缘
边啊。而且这是祭服,很少穿,还有朝服,公服,常服呢,可能也不会一直黑衣。至少
东汉到南北朝,留下来记载,其实是按月令穿衣服,就是春天穿青,夏天衣赤,季夏衣
黄,秋天白色,冬天黑色....
l*****f
发帖数: 13466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ssd] 红楼风俗 明清之间
红楼是当时社会大观,书中所涉及各种风俗物事,比较明清之间,有的大改,比如男子
发型服饰,这种地方常常虚写以模糊时代,而也有更多,是历来传统,但是从细节上看
,却又看出是清代特色。我们离那个时代太远,许多风物,若无明眼人引证文献一一指
出,常常忽略过去,甚至也有人堕入文字游戏,寻章摘句无边发挥了;其实都没这么玄。
邓云乡先生是北人,但是又长期生活在南方,熟悉各种文献掌故,他的红楼风俗谭与红
楼识小两本书,很有趣味的解释红楼一些风俗典故,顺便推荐一下。这里整理一下读到
的一些细节,而涉及清代旗下特色
其一,荷包
过年时书中提到: 北府王爷送了对联荷包来了。
过年赏荷包,送荷包,是清代宫廷贵戚家规矩。因为满清以马上得天下,荷包所以储食
物,为中途充饥所用。"乾隆后富察氏 岁时以鹿羔制为荷包进上,示不忘本也"这么
一则记载,指出书中荷包这么一个常物的特殊时代背景。
其二,称呼
赵翼陔余丛考载: 今南方搢绅家女多称小姐,在宋时则闺阁女称小娘子(可以参考好
逑传,写于同时,称呼水冰心为水小姐,冰心小姐)
而红楼中呼姑娘: 邓先生指出,称姑娘本旗人家规矩
其三,饮食
鹿肉: 书中屡次提到鹿肉,而清代...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5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bssd] 红楼风俗 明清之间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bssd] 红楼风俗 明清之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6 14:27:59 2015, 美东)
红楼是当时社会大观,书中所涉及各种风俗物事,比较明清之间,有的大改,比如男子
发型服饰,这种地方常常虚写以模糊时代,而也有更多,是历来传统,但是从细节上看
,却又看出是清代特色。我们离那个时代太远,许多风物,若无明眼人引证文献一一指
出,常常忽略过去,甚至也有人堕入文字游戏,寻章摘句无边发挥了;其实都没这么玄。
邓云乡先生是北人,但是又长期生活在南方,熟悉各种文献掌故,他的红楼风俗谭与红
楼识小两本书,很有趣味的解释红楼一些风俗典故,顺便推荐一下。这里整理一下读到
的一些细节,而涉及清代旗下特色
其一,荷包
过年时书中提到: 北府王爷送了对联荷包来了。
过年赏荷包,送荷包,是清代宫廷贵戚家规矩。因为满清以马上得天下,荷包所以储食
物,为中途充饥所用。"乾隆后富察氏 岁时以鹿羔制为荷包进上,示不忘本也"这么
一则记载,指出书...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始皇是不是兵马俑的主人
尚黑不是说只能穿黑。是祭服等正式服色为黑。后汉书舆服志:秦....郊祀之服皆以袀
玄。这是尚黑的意义。但是军服与平民服色显然不会如此。
秦俑军队还有部分衣服是士兵自备,故杂彩。
u***z
发帖数: 3
27
来自主题: Prose版 - Re: 汉朝的吏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
神通广大的吏
在这样一种僵化的集权制度下,大小臣工的真正能耐就在于找到制度和法律上
的种种漏洞来达到自已的目的,贪官昏官如此,清官也是如此。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史籍上大多作了记载,唐宋以来各朝更
是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具体资料。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
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分
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帽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
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
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
,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
焉不详,有的竟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
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吏
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
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
o***s
发帖数: 42149
28
“董永事亲”石画像(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后壁画像石之一幅)
“董永卖身孝感天”图
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两个爱情神话故事与七夕有关,因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但从古至今,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一直存在争议,而且迄今仍没有争出结果。
董永是下层“小人物”还是 “有身份”的人?
《汉书》记载其为“高昌侯” 董忠曾孙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董永应该是个“穷小子”,是古代最低层劳动者形象,靠给人家打工生存,其一度家贫如洗,故父亲病死后只能“卖身葬父”。
晋人干宝《搜神记》中称,董永早年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耕田种地,董永推着小车跟着干活。后来父亲死了,无钱埋葬,董永只好卖身为奴,换回钱来为父亲办丧事。此即“千乘人”董永事迹:“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从干宝所述来看,董永是个汉代农民,确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搜神记》是笔记小说,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阅史书,汉代还真有一个“千乘人”董永。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汉宣帝刘询的随从警卫(期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其实元朝宫廷某些方面更汉化
元史·舆服志》:世祖混一天下,近取金、宋,远法汉、唐。至英宗亲祀太庙,复置卤
簿。 ……天子冕服:衮冕,制以漆纱,上覆曰綖,青表朱里。
P**T
发帖数: 2274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其实元朝宫廷某些方面更汉化
蒙元和满清哪个更汉化?


: 元史·舆服志》:世祖混一天下,近取金、宋,远法汉、唐。至英宗亲祀太庙,
复置卤

: 簿。 ……天子冕服:衮冕,制以漆纱,上覆曰綖,青表朱里。


发帖数: 1
31
时隔半年,在上半部《军师联盟》带着不错的市场反响结束后,下半部《虎啸龙吟》千
呼万唤终上线。最大的不同是,上半部是台网联动,下半部成了纯网剧。在《虎啸龙吟
》中,司马懿一生最为重要的对手诸葛亮也开始登场,几经对决之后,两个人都走完了
风云的一生,三国的历史也走向终结。
上下两部本来是一个整体,因为剧集过多,才被切成两部分。但是隔了半年,观感上还
是会有明显变化。《虎啸龙吟》与《军师联盟》优点一致,剧本对史实的还原、服化道
的细腻、剧情节奏的进度,都能看到出品方的走心,最主要的是演员演技都在线,台词
功力、动作表达都有很丰富的层次感,人物的完成度也很高。可以说,这是这几年不可
多得的一部精品剧集。
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也可以讨论一二。精品到经典之路,还是有一些距离。这部戏
太精致了,可以看出,剧方非常用心,所有的细节都尽可能还原,力求做到一字一句都
有出处。这是现在这个IP模式横行、抠图神作满天飞的大环境下的一种坚守和品质,但
是需要所有情节都追求严丝合缝吗?过犹不及的话,总会出一些尴尬的吧。
就拿刘欢饰演的曹叡来说,可能因为《晋书·舆服志》记载的那一句“魏明帝好妇人之
饰”,然后就出...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32
11月17日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出现数量惊人的金器堆,包括数十枚马蹄金、两盒金饼等等。“这也是目前在国内西汉墓葬考古中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此类文物发现。”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说。
此前,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之日,专家曾发掘出土两枚马蹄金,其底部刻有一个“上”字。当时专家分析称,这个“上”字有可能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代表‘上币’。因为在西汉时期,黄金属于上币,青铜铸造的五铢钱属于下币。另一种可能是,‘上’字代表这个马蹄金是由上林苑三官铸造的,而上林苑三官是汉武帝时期铸造钱币的机构。”
面对今天发掘到的黄金堆,张仲立认为,这批黄金的来源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性。“有文件记载,汉武帝曾铸造了一批黄金,从目前观测来看,南昌海昏候古墓目前出土的这一批黄金和记载里的很相似。所以这些黄金很有可能都是当时朝廷赠予墓主的。”
相关阅读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现大型车马坑 墓主身份高贵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主墓的西侧有一个占地约80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不起眼的土坑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车马陪葬坑,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不同朝代服饰
墓葬各种随葬衣饰,人俑,历代图画,史书中舆服志,一些专门图书如宋代三礼图等等
。。。。非常多的资料
l*****f
发帖数: 13466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最大遗憾
据说是后唐李从珂,携传国玺自焚。司马光说的。唐有天子八宝,传国玺其一。这个很
多人说已经不是秦的那一枚了。后周自制两枚,宋继承之,又有添制,重制,制造太多
以至大臣上书建议不要频繁再制。哲宗时候有人献上古玉一枚,经蔡京等鉴定以为就是
传说中的传国玺,后来落到金手里了吧,但是据说金哀宗自杀时候也烧了一把火,又丢
了。然后宋这边南宋又重制一批。临时用金,一般还是要用玉。宋史舆服志还有明万历
野获编里有记
b*********n
发帖数: 540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美人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西施是大脚,为了遮住,所以她发明了遮脚裙。貂蝉是一眼大一眼小,比较明显,所以
他一般用长发遮掩。王昭君是斜肩膀,所以她喜欢穿斗篷。你们可以看到王昭君的画像
都是披着斗篷。杨玉环有狐臭,必须一天洗几个花粉浴才能减少狐臭的影响。古代这些
大美女都有各自的缺点,即便如此男人们也抵挡不住她们强大的魅力。他们都想到了各
种办法来弥补,那么遇到生活上的一些尴尬问题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如何解决月经问题
古代妇女劳动频繁,如果月经来了他们是靠什么解决问题的呢?当然这个问题是很严重
的,如果不解决的话,那真的是很糟糕。所以我们聪明的女女们发明了一种手缝式卫生
巾,用完了还可以洗了再用,方便又省钱。
没有纸的年代,人们怎么办?
没有纸的年代,人们是靠石头、树叶、树皮、野草等来当手纸用的,虽然有点自虐倾向
,但也是没办法的,都说古人能忍,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得出,确实是。不过想想秦始皇
、范蠡、西施等这些青史名人上厕所要用这些东西,总感觉想笑。
她们穿不穿内衣?
古人是穿内衣的,古时又叫亵(xiè)衣。“亵”的本义,就是“贴身的内衣”,引申而
来的猥亵。由于有这里不雅的元素,所以《二十四史》中各朝少不了的“...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36
日前,知名明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春瑜就网上有关
“湖北咸宁通城出现大量李自成遗物”一事约谈记者。王春瑜呼吁,组织相关专家尽快
对这些文物进行鉴定。一旦这些文物的真实性得到确认,将是360年来明代史料前所未有
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明史,特别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王春瑜说,他很少上网,起初听到湖北通山李自成研究会在网上发布其发现一千多件明末
文物的消息,他“将信将疑”。在两次亲赴通城实地查看之后,他认为金皇冠、凤冠等一
部分文物的真实性可以确定。王春瑜解释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后的42天中实行拷掠政
策,作为战利品,他把北京宫廷里的许多珍贵文物用大车一日不停运往西安。他在北京所
抢财富的最后下落,一直以来成为一大历史悬案。
王春瑜说,多顶金皇冠、金凤冠非常珍贵。在此之前,全国发现的金皇冠只有两顶,一顶
是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发掘时出土的金皇冠,现藏国家历史博物馆。故宫现在一顶金皇
冠、金凤冠都没有。这些东西是从湘鄂赣交界的深山老林中发现的。李自成的余部高一
功、李过,夫人高桂英等曾在那一带活动,后来高桂英、牛金星等隐居起来,其后代将这
些珍贵文...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62
37

拜托,没有齿轮,水车磨坊怎么运作,想想就不可能嘛。
Google了一下:
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巳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
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齿轮,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
的机械装置。
远在2400多年前的东周时代,我国已经有了铜铸的齿轮。山西侯马东周晋国铸铜遗
址就曾经发现成套的齿轮陶范,有不同规格的4套,齿轮中间有孔,周围8个齿,这是迄
今所知最早的齿轮铸件。专家研究认为,早期的齿轮大多用于止动,就是古人为了使那
些作回转运动的机械(譬如辘轳)停下来并防止其滑动。
汉代时,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齿轮。多年来,在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省
的许多地方都出土了汉代的齿轮,有铜铸的,还有铁质的。 这时的齿轮有很多是作为
传动齿轮。
水转连磨,中国古代由水轮驱动的粮食加工机械。据《魏书》 记载,最早为晋人杜
预所创制,就是通过齿轮将水轮的动力传递给石磨的。明人唐顺之对此有详细记载 ,
大致说明的是一个由水轮驱动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九个磨同时工作的复杂机械。连磨的产
生代替了石磨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 阅读全帖
p*******m
发帖数: 20761
38
驾崩是皇帝级别啊 还考虑点数 lol
驾崩[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驾崩,也做崩、山陵崩,宾天,是在汉文化圈中表示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
词汇来源[编辑]
驾崩源自《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驾”则出自《后汉书·舆服志》“天
子出,有大驾,有法驾,有小驾”。亦称“宫车晏驾”(语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龙驭上宾”(语出《史记·封禅书》)等。天子崩殂后,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崩驾则指皇后﹑太后等逝世。
宾天典故出于黄帝,相传黄帝最后乘龙返回天界离开人间,称“龙驭宾天”,故宾天也
成了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龚孟戣策问》:“明年秋,度
宗宾天。”宾天有时也可指达官贵人之死,而非仅针对天子。[1]
用法[编辑]
刚辞世的天子(皇帝)一般称大行皇帝,而加谥号后,以谥号称呼之。
日本亦以“崩御”(ほうぎょ Hōgyo)一字来表示国家君主已经去世。
注释[编辑]
^ 《红楼梦》第六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Museum template.gif 这是一个与文化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
内容。
e***d
发帖数: 8248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ssd] 红楼风俗 明清之间
不知在哪里看过,说是满人尚红。
除了清史稿舆服志,别处是否有提过?

玄。
l*****f
发帖数: 13466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你们看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吗?
西门大官人家衣服,比较明史舆服志,就觉得规矩定下来就是要被违反滴
j*****x
发帖数: 18139
41
匈奴的计策很好,可惜他们千算万算,还是低估了汉军的规模以及卫青和霍去
病的能力。本次出征,汉武帝倾调全国之力,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兵分两路,
各率五万骑兵在前,其后还跟着几十万步兵和粮草物资。为了区别战法,卫青、霍去病
进军的方略也不相同,最为年轻力壮的士兵被列为特种兵隶属于骠骑将军霍去病。从定
襄出兵,闪电突进力图剿灭单于。而老成稳重的将官则由卫青统帅,出代郡稳扎稳打进
攻左贤王。可是出发前匈奴方面的俘虏放出了假消息,说单于在东边,于是卫青和霍去
病行军路线对调之后,分别出发。

霍去病的青年军,以李敢为先锋,本来憋着力气想要对付单于,谁知因为误信
了假情报,错过了单于,迎面却正碰上了左贤王的军队。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李敢奋力
作战冲杀在前,斩杀敌人无数,并夺下了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受到鼓舞的汉军士气高
涨,在霍去病的带领下,一举将左贤王彻底击溃。
此战霍去病共歼敌70,443人,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之后,霍去病继续进兵
,诛杀了小王比车耆,随后攻击左大将,斩将杀敌,夺取了对方的军旗和战鼓。紧接着
,汉军翻越离侯山,渡过弓闾河,...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12365
42
李广的一生是很悲剧的。
我记得小儿子李敢因为跟霍去病起冲突,被霍去病所杀。
另一个儿子李陵在对匈奴作战中被俘后失节,被武帝诛杀全家。
留下了古文观止中的《李陵答苏武书》(也有说是后人伪托李陵所做)。
很悲剧。

匈奴的计策很好,可惜他们千算万算,还是低估了汉军的规模以及卫青和霍去
病的能力。本次出征,汉武帝倾调全国之力,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兵分两路,
各率五万骑兵在前,其后还跟着几十万步兵和粮草物资。为了区别战法,卫青、霍去病
进军的方略也不相同,最为年轻力壮的士兵被列为特种兵隶属于骠骑将军霍去病。从定
襄出兵,闪电突进力图剿灭单于。而老成稳重的将官则由卫青统帅,出代郡稳扎稳打进
攻左贤王。可是出发前匈奴方面的俘虏放出了假消息,说单于在东边,于是卫青和霍去
病行军路线对调之后,分别出发。

霍去病的青年军,以李敢为先锋,本来憋着力气想要对付单于,谁知因为误信
了假情报,错过了单于,迎面却正碰上了左贤王的军队。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李敢奋力
作战冲杀在前,斩杀敌人无数,并夺下了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受到鼓舞的汉军士气高
涨,在霍去病的带领下,一举将左贤王...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43
日前,知名明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春瑜就网上有关
“湖北咸宁通城出现大量李自成遗物”一事约谈记者。王春瑜呼吁,组织相关专家尽快
对这些文物进行鉴定。一旦这些文物的真实性得到确认,将是360年来明代史料前所未有
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明史,特别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王春瑜说,他很少上网,起初听到湖北通山李自成研究会在网上发布其发现一千多件明末
文物的消息,他“将信将疑”。在两次亲赴通城实地查看之后,他认为金皇冠、凤冠等一
部分文物的真实性可以确定。王春瑜解释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后的42天中实行拷掠政
策,作为战利品,他把北京宫廷里的许多珍贵文物用大车一日不停运往西安。他在北京所
抢财富的最后下落,一直以来成为一大历史悬案。
王春瑜说,多顶金皇冠、金凤冠非常珍贵。在此之前,全国发现的金皇冠只有两顶,一顶
是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发掘时出土的金皇冠,现藏国家历史博物馆。故宫现在一顶金皇
冠、金凤冠都没有。这些东西是从湘鄂赣交界的深山老林中发现的。李自成的余部高一
功、李过,夫人高桂英等曾在那一带活动,后来高桂英、牛金星等隐居起来,其后代将这
些珍贵文...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5226
44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类: 相似,好像
转蓬(轉蓬)
----------------------------------------------------------------------------
----
【ZDIC.NET 汉 典 网】
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
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 李善 注引《说苑》:“ 鲁哀公 曰:
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
“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
蓬。”
h****g
发帖数: 312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隋书 帝纪第三
皇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
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
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
令,大将军如故。高祖令项城公韶、安道公李彻辅导之。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
朝野属望。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
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
此乎!”乃令持去。六年,转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其年,征拜雍州牧、内史令。八年冬
,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
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
。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进位太尉,赐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珪、
白璧各一。复拜并州总管。俄而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乱,徙上为扬州总管,镇江都,每
岁一朝。高祖之祠太山也,领武候大将军。明年归籓。后数载,突厥寇边...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ZT
第一节 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
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
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
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
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
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
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
,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
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
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
,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
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7
节日快乐
也来凑100字挣包子
一直看啊看,永远看不完的:宋齐梁陈魏周北齐隋书加上南北史,通鉴
南史与北史分别摘抄宋齐梁陈书与魏北齐周隋书,不过把分散在几本里面的一家父子兄
弟等放在一起,如南史列传第九,十的谢氏家传,第十一到十四的王氏家传,北史第二
十九杨氏家传从杨敷一直到杨素杨玄感。表志等则全部删除。家传是蛮好玩的,不过个
人还是喜欢八书胜过二史,尤其以前读史经常忽略掉的志,蛮值得细读,地理志看动荡
时期州郡划分沿革,人口变迁,比较各时代人口变化情况。比如比较从西晋末到北魏这
200多年北方人口统计数字,以及南北不同时期人口对比统计等等。礼乐志中讲礼仪
,舆服,音乐等各代变迁与传承也都很有意思。沈约宋书音乐志,魏收魏书官氏志,与
魏征隋书经籍志是其中我觉得最有趣味的。还有符瑞志什么的就是山海经神话故事了。
w****2
发帖数: 12072
48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无标题]
先列一下王莽的政策,再看评论。
一 土地国有:私人不准买卖,恢复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废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八口
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了的土地,一律没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给他的
邻居或家属。
二 耕地重新分配:没有土地的农夫(佃农),由政府分给土地。以一对夫妇一百
亩为原则,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三 冻结奴隶制度:虽没有马上废止,但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继续买卖,以限制奴隶
的范围和数目不再扩大,使它最后自然消灭。
四 强迫劳动: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由政府强迫他劳
役,在劳役期间,由政府供给衣食。
五 实行专卖制度:酒专卖,盐专卖,铁器专卖,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从前
任何富豪,都可制造银钱,新政府收回这种授权)。山上水中的天然资源,都为国家所
有,由政府开采。
六 建立贷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丧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但为了
经营农商事业而贷款,则政府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 实行平抑物价: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食粮
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卖出,以
阻止物价上...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9
天文地理五行食货舆服礼乐各种志不算diversity么。。。。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关于龙图腾最全面的研究(2)
一、蛇图腾的崇拜
(一)古埃及的蛇崇拜:埃及以埃及眼镜蛇为崇拜对象,许多古埃及神明的形象都
有眼镜蛇的特征,又或曾蓄养眼镜蛇;埃及神话中的瓦吉特,正是以蛇为形象的神明。
古罗马击败古埃及后,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曾引宠物眼镜蛇以咬腕自尽,也是西方
文化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图一)。
图一 克娄巴特拉之死(Death of Cleopatra),让·安德烈·罗布(Jean André
Rixens),1874年
图一 克娄巴特拉之死(Death of Cleopatra),让·安德烈·罗布(Jean André
Rixens),1874年
在古埃及的不同神话体系中,有一种体系认为蛇是“大地之子”(Sito),并具有
原初生命的创造力。古埃及人常用环绕宇宙的蛇形作为原初之蛇的象征,Ramse六世的
陵墓中有描绘宇宙之蛇孕育出时间和万物。尼罗河源也被认为是由一条巨蛇保护着河神
。古埃及神话认为,宇宙是由两条大蛇控制的,一条是正义的象征,而另一条则是邪恶
的化身,而它们互相争斗便形成了白天和夜晚。
图二 刻有交蛇的古埃及调色板
图二 刻有交蛇的古埃及调色板
此外,古埃及法老的调色板和权杖... 阅读全帖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