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 发帖数: 22303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3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身和细分意识等等都是两两相对、彼此相...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六、证严法师的其它错误知见罄竹难书
综观证严法师的“佛法”,不是落入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中,就是将佛法世俗化、
浅化,而且还充满了许多曲解佛法的错误知见来误导众生。正光将藉此机会略述证严法
师严重错误的佛法知见,如器官捐赠、五蕴十八界等一一加以举示,让大众了知,至于
其它微细曲解佛法的错误知见,有请各位佛弟子依照 佛的开示,对证严法师所说加以
简择,就可以了知其谬误之严重性。
首先谈器官捐赠。证严法师在《生死皆自在》第三一八页~三一九页云:“人往生
后,六识已不起作用,只存第七、八意识。假如捐赠大体或器官是出于亡者自愿,那么
为了医学上的需要而为亡者身躯做处理时,亡者的意识不会觉得难过,肉体上也不会感
到痛苦。甚至处理的人也可以一边这么说:‘你的肝可以救人、你的胃也可以救人……
’让亡者的意识更增欢喜。
假若捐赠大体或器官不是出于自愿,那么处理过程中,他多少会有所挣扎,因为人
最执著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哪怕是死了之后,还是同样的执著。当然愿力会提升意识,
自愿捐赠大体或器官的人,在往生之后,就会因为自己的愿望圆满而心生欢喜。”
正光辨正:当吾人刚断气,呼吸心跳停止(初死位)的时候,今生的记...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5 据悉,李春波和王红相识相恋相守二十年,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日前,中国原创音乐领军人物李春波推出最新原创歌曲《不离不弃》,李春波作词作曲,王红演唱。让人震惊的是这竟然是首摇滚风十足的歌曲,从民谣到摇滚,是李春波的重大颠覆和突破。同时这首歌也是李春波和王红爱情故事的真实写照,浪漫感人。
据悉,李春波和王红相识相恋相守二十年,同甘共苦,不离不弃。李春波的歌有着“波式”特有的幽默和深情,无论曲风多么时尚颠覆,始终透着一股温暖真诚。王红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本是演员。没想到嗓音独特,唱歌风格成熟,竟和那英田震极为相似,是一位厚度纯度皆属上上乘的歌坛功夫高手。
网友纷纷赞叹:“早点出道就是天后呀。”、“春波老师竟然能写这么浪漫的歌。”更多人则把注意力放在两人的感情上,在羡慕惊叹的同时激动的表示“又相信了爱情”。
新闻链接
歌手李春波伤感别至爱,网友意外挖掘隐形土豪
昨天,著名歌手李春波在微博上发了一组与爱车惜别的图片,并配文:“我哥找物流把我20年前买的第一部车从沈阳又发回来了。不夸张的说,从4S店到家我是一路哭着开回来的,想起了太多的往事,他陪我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伴我走遍了小半个中国,现在到了...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6 人民日报:僧人自焚事件践踏佛教根本戒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30日03:0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佛教根本戒律看僧人自焚事件
李德成
最近,在四川藏区发生了几起僧人自焚事件,原本以慈悲济世、普度众生为己任的
修行传教者,未能践行“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宏大誓愿,而以无
明、残忍和极端的方式引火烧身,自绝于释门信众,令人震惊,令人发指。这种无视生
命的自杀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佛教的核心要义,更是对佛教根本戒律的肆意践踏。
按照佛教的教理教义,佛门四众弟子要以戒定慧三无漏学来实践佛陀的教诲,净化
自他身心,圆满无上菩提。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发慈悲心、行菩提道、守根本戒的优
良传统。三无漏学中以戒为先,戒是佛法住世的根本。遵规守戒是佛教徒的基本行为准
则。
无论何种戒律均以“五戒”为基础,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律。所谓五戒,即不杀生
、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五戒是一切佛教信徒的戒条,也是他们用以指导
自己行为的道德规范。
不杀生既是佛教之根本戒,也是佛教之性重戒,是必须持守而绝对不能违反的。佛
祖制戒:“若佛子,若自杀...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7 杂阿含1039经
不实妄语,或于王家、真实言家,多众聚集,求当言处,作不实说∶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因自、因他,或因财利,知而妄语而不舍离,是名妄语。
两舌乖离,传此向彼,传彼向此,递相破坏,令和合者离,离者欢喜,是名两舌。
不离恶口骂詈,若人软语说,悦耳心喜,方正易知,乐闻无依说,多人爱念、适意,随顺三昧,舍如是等而作刚强,多人所恶,不爱、不适意,不顺三昧,说如是等言,不离麤涩,是名恶口。
绮饰坏语,不时言,不实言,无义言,非法言,不思言,如是等名坏语。
......
是名黑、黑报,不净、不净果,乃至触以不触,皆悉不净。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35.html |
|
c***h 发帖数: 2262 | 8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27 00:31:03 2011, 美东)
你把重点搞错了。那群阿罗汉说的是自己是慧解脱,强调的是慧解脱不需要经历禅定,
重点在于“慧解脱”上。
佛经本身对禅定也是相当重视的,有很多涉及禅定的经文,而且正定还是八正道的一个
,而没有禅定,就证阿罗汉果,确实很奇怪,自然会引起疑问。
因为重点在于慧解脱上,所以回答就应该是围绕为什么慧解脱不需要禅定。
而佛陀的答案是“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法住指的是对缘起的认识,涅盘智是对
涅盘的认识。
这个回答,不太好理解。也很难关联上。
因为这个法住智和涅盘智的先后顺序,是通用的。看不出慧解脱的特殊性。
===
通常我们对杂阿含347须深经的注意重点--慧解脱不需禅定。
而后世就很奇怪,为何慧解脱不需禅定? 怪。
妤是焦点就放在 --------是”先有法住智,后有涅盘智”,这很特别,这是慧解脱阿
罗汉的特色? 慧解脱到底是什么?
还有就是,禅定不重要吗?
一般讨论焦点可能如此。
这是很有名,很...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9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10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11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
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
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
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
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
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
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
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
,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12 转自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fjgc/sddz_list.php?id=2908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
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
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
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
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地忧心
,所以很快地请相师回来卜卦。相师卜卦后,说道: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
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
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3 修禅的真正目的是为心灵带来宁静,
如果一个人无法用初步的方法缓和心境,
就必须用强制的方式驯服它。
换句话说,
依个人智能的熟练度,
来寻找与检查出那些事物让心黏着,
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来管制不驯的心,
直到心屈服于智能,
而且看到黏着事物的真相,
然后不再混乱、不安。
进入一个宁静的状态。
戒
(注:戒是 Sila 的翻译,它包括身体与语言的所有动作,依据这些动作引起一个人多
少情感的程度,
而评价为善的或恶的。)
戒就是对身体与语言活动的外放行为(注:外放行为是翻译自泰文的 Kanong,此字通
常翻译为「精
神愉快的」、「丰富的」,不过,此字在本文的用意较特殊,它指的是身、口、意的自
我展现,包含对自我
的幻想,以宣示自己与别人)设限,负责这些活动与其结果的是心(注:本文出现的
heart 都是翻译自泰
文 chai,此字通常翻译为「心」,由于心与思考器官──大脑的关系较近,容易引起
误导,泰文chai 较具
感情,心不是肉体或其中之一部分,甚至不是其功能──虽然与它有关,且两者之间有
很强的影响)。
对正确实践戒律的人而言,戒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以愉快与自在的心情,清凉地生活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在爬悬涯时,手中紧握绳索时,依赖它拼命爬时,手中紧握的绳索别放掉呀
并非所有欲望一开始都要舍弃,”善”的欲望刚开始不要舍弃,
(这里的“善”,常指趋向涅盘,出世间的善。佛陀说的善,常指这个,
不是人间善法,世间的善,捐钱做善事等)
顺序不对,会修成精神错乱喔。这是真的,不是骂人或唬人。
为什么呢? 因为修行步骤的逻辑不对,说服不了自己,却硬要奋力去做,常会出状况。
明明想要,程度还没到那地步,又乱舍,那不是,轻则摔下悬涯没成果,不修了
重则非要奋力一搏,精神压力大,心力又耗损,常常造成精神状况出问题。
有人说入魔,我看八成就是顺序有问题,逻辑有问题。
话说入魔,我又想起佛陀说的修行平衡的问题,
常常的例子是太重视”定”,尤其一开始就奋力长期修”定”,缺少修”慧”,那会心
力耗损,
有幻觉,精神状况出问题,等等,有人说入魔。
五力要平衡,至少定力、慧力要平衡吧。 不平衡,就出问题。
初期,修念(四念处),念力(觉知、注意、警觉)强。
但同时,也一定修”定”(心的清净,没有噪声),两个同时进步。
定不强,再修下去念力不会太强。这时,如要特别修定,也是为了念力。
如要特别修念,也可以说为了...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15 我希望MM 不要把这个过程理解为神奇的“顿悟”。相反,它是一个符合理智的过程。
我以前听几个本版的大虾说“只要正念一提起,正邪不两立,烦恼自然减少”。事实却
并非容易。大概半年前,我有过另一个意外需要处理,我很焦躁,也想到观自己的“受
”与“心”,但焦虑的压迫感还是很强大。事情后来却很顺利的解决了。反思自己白白
起了那么多嗔心。那时候,版上几位大虾的讨论让我意识到读“杂阿含的”必要,读到
CPATH老提的“味患离”,觉得很有道理。
直到这次挫折的发生,发现嗔心还是跟上次一样进进出出。一方面在愁课题,另一方面
又觉得自己的修练缺了哪个环节,还这么不淡定。就不停的在思考,怎么“离”阿?在
打坐中,可能五盖变轻,忽然才意识到“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
是你讲的“舍觉支”:to be able to face life in all its vicissitudes with
calm of mind and tranquility, without disturbance, with dispassion and
detachment。如何更实战,我认为就是要辨清烦恼种类,:...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16 转自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fjgc/sddz_list.php?id=2908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
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
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说,也不是
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
的道理,真正能体证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地忧心
,所以很快地请相师回来卜卦。相师卜卦后,说道:
“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
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
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许多人努力在学藏传佛教的《广论》,当有人劝他应当离开藏密时,他则回答说:
“我不会去修藏传佛教的双身法,我不会邪淫的。”或是说:“那(双身法)是有修行
的人才能修的(我现在修行不好,我不会去修的)。”然而不论直接说“我不修”,还
是婉转地说“我条件不够”,这样的人事实上已经都了解宗喀巴是属于人类中难得一见
的“10P色情大师”,是位服膺《时轮本续》双身法灌顶无上瑜伽修行的藏传佛教徒。
如果是辩说:“我们《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没有讲双身法。”他若不是不懂《菩提道次
第广论》的止观,就是装迷糊。对于宗喀巴在菩提道的《广论》止观不了解的人,其实
也可以从他的密宗道的《广论》中,读到他如何教导弟子在佛殿中放肆上演“活春宫”
来亵渎诸佛菩萨,还表演“吞淫液”等A片情节;这些于“福智广论研习班”、“佛光
山人间卫视之收视的广论班”、“佛光山分支道场教授的广论课程班”、“佛陀教育基
金会广论班”的学员竟然还是老神在在,充耳不闻,这色情10P性交的宗喀巴永远是他
们心目中神圣而无可取代的上师、至尊!
因为他们心里面都有一个潜伏的炸弹,永远有一个根深柢固的种子,就是认为:“
只要是大修行...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8 00:01:50 2011, 美东)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53 | 19 佛经记载佛陀亲传弟子们的各类性侵
看佛教律典,佛陀在世时,他的僧团,他的亲传弟子们无恶不作。佛陀是个好老师还是
邪教教主?佛教僧团是求知修行的团体还是邪恶之徒的渊薮?现在一些邪教组织,教徒
的所有事情,包括性事的私生活都要向教主报告,佛陀的僧团也是如此,比丘们干了什
么事,要向佛陀报告,其中就包括僧众们的性行为。佛教的事情,不说不知道,一说吓
一跳。
在佛教而言,能跟佛陀生在同一个时代,亲耳聆听佛陀的教诲,成为佛陀的亲传弟子,
是极大的幸运。佛陀怎样跟弟们讲解性事的发了一些经文资料,再看下佛陀的教学成果。
下边是佛陀弟子们各种性行为的集合。
从佛教的律典可以得见,当时佛陀的僧团是如何的糜烂和变态。
有一比丘共二根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二道合女人行淫。有一比丘共黄门行淫。有一比
丘共男子行淫。有一比丘共小儿行淫。 有一比丘作木女像行淫。有一比丘共象行淫。
有比丘以男根刺比丘口中。
上边这些是事实清楚的,还有佛陀的亲传弟子,在向佛陀报告性事时,隐瞒真相,把自
己说得很无辜。
有一比丘坐禅。魔女来至其前。比丘见生染著心。不觉起捉彼女。女便走比丘亦走逐之
。彼女至一死马中没。比丘便于马上行淫。(...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20 世尊受记的那一世燃灯佛问世尊前世云童能不能发这个大愿,世尊说能:
汝摩那婆。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是初相。汝能发起如是弘愿。汝一切舍所有之
物。汝摩那婆。所行布施。不得求于未来世报。唯求出世无上菩提。勿生贪心。见他资
财不得夺取。汝持禁戒勿令缺犯。不得秽浊。不应取相勿自誉赞诽谤他人及毁自身。汝
当忍辱。设有他来打骂禁系杀害之者。皆须忍受。乃至节节支解于汝身体之时。汝于如
是怨仇等边。应当忍辱生慈悲心。不得杀生。不得劫夺他身命财。于他财物常远舍离。
于自营求亦当知足。莫近他人妇女妻妾。于自所有。亦须不贪。远离妄语。乃至命尽。
不得向他非实而说。不得斗乱。亲者令疏。见破坏人。恒教和合。不得恶口。常以美言
。不得绮语。必有利益。时语法语。汝行正见。一切邪道皆当舍离。汝摩那婆。若能荷
担如是诸事。汝所求愿无不具足。汝应于彼一切众生。生一子想哀愍众生。调伏心口。
莫作谄曲。应当供养尊重之人。汝莫骜慢。令心放逸。常须寂定三昧正受。观无我法。
勿断未来菩提种性。汝当如是利益众生。安乐一切。摩那婆。汝若能办如是等事。口可
自唱称言我能。时我尔时即白佛言。世尊。我能。
佛陀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愿就是菩提 |
|
a*****y 发帖数: 33185 | 21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
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另外一种分法,是所谓大乘和小乘。称汉语系和藏语系中的大乘理论为大乘,称巴
利语系的佛教及其他类似的佛教为小乘。但巴利语系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阿含经对咒语的态度是否定的。
中阿含181经
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
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
,是求苦、{习}[集]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
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集]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181.htm
南传:相应部7相应8经
「呢喃钗h无用的咒,非生来即是婆罗门∶
内部被污浊污染,以欺骗成为被围绕者。
凡知道前世住处;看见天界与苦界;
且已达生之灭尽者,牟尼已完成证智。
以这三种明,是三明婆罗门,
明行具足者,他能享用这乳粥。」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161.htm
南传:相应部7相应7经
「呢喃钗h无用的咒,非生来即是婆罗门∶
内部被污浊污染,仰赖欺骗者。
[不论]刹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罗,旃陀罗、清垃圾者,
活力已被发动与自我努力的,常坚固努力者,
获...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3 昨天,一条《阿雅证实老公是活佛: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的娱乐新闻引爆微博和微
信圈。有网友从各种细节扒出“阿雅的老公是竹庆本乐仁波切”。“女星”、“仁波切
”、“活佛”、“老公”这些字眼放在一起,足以吊起大众的好奇心。很多人问:活佛
还能结婚啊?
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教以来,一直就有两种体系,一种是出家人的体系,另一种是
在家人的体系。
【1】佛教把出家人和在家人合称为“佛教二众”。
【2】出家人里又分男众和女众,在家人里也分男众和女众,合称为“佛教四众”。
【3】进一步细分,出家男众里又分沙弥和比丘,出家女众里分式叉摩那、沙弥尼
和比丘尼。在家人分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合称为“佛教七众”。
佛教中,出家人是不能结婚的,而在家人是可以结婚的。出家人如果要结婚,必须
先舍出家戒,然后才能结婚。如果不舍戒而与异性发生关系,属于破戒行为,是会被逐
出僧团的。
活佛,是汉地人对藏区“祖古”的一种称谓,藏语里并无“活佛”一词。“活佛”
一词是我们汉人创造的。出处已经不可考。但是民间一直流传着把济公叫做活佛。老百
姓通常会认为活佛是很神秘的,甚至会一些神通法术的。而在藏区,“祖古”就是指乘...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1498 | 24 住过南校区新6舍(第一批住进去的),然后本部6舍2年,最后一年9舍。住宿条件越来越
差。9舍夏天还有蟑螂在走廊里飞,有一次还飞到我身上了!
我觉得6舍是最好的地方,离食堂最近! |
|
o***s 发帖数: 42149 | 25 养之惑
情感故事之亲子关系
家境富裕的她自小被母亲呵护,就连上厕所都不必自己冲水,结婚三个月后——
小两口吵几句 母亲竟强拆她婚姻
原因竟是母亲看不惯女婿大男子主义
富家女结婚3个月闪离 因老妈看不惯女婿"大男人"
倾诉人:盈盈 女 33岁
独生女 白领 离异
记录人:记者 覃燕燕
倾诉时间:2016年1月7日
故事梗概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然而接听了盈盈的电话,却发现现实生活中也有例外。
盈盈在来电诉说自己的情感经历时,每说起前夫的一个小缺点,都会马上补充前夫的几个优点,让人搞不懂她到底是恨前夫还是不舍前夫。
“既然他那么好,你干嘛还跟他离婚?”面对记者的提问,盈盈支支吾吾。见面后,她才道出了实情:其实她不想离婚,之所以离婚,都是盈盈妈妈做的主。
1983年出生的盈盈是独生女,从小被父母宠着惯着。结婚后,盈盈妈一直期盼女婿也能把盈盈当公主一般宠着,但凡见到女婿对盈盈有一点不恭敬的样子,丈母娘就呵斥女婿。在一次小夫妻争执中,丈母娘指责女婿说话大声态度不好,并将女婿的所有东西打包“退”给了亲家还逼小两口离婚。
最后,她亲手毁了女儿的姻缘……
我是独生女,家境富裕。妈妈能干又挑剔...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6 因孙俪新剧《芈月传》的播出,孙俪成为热门人物。近日,孙俪个人资料被曝出,无论是背景还是人脉资源都令人咋舌。据孙俪个人资料显示,其身价已经过亿堪称豪门。而人脉资源更是以其姨奶胡慧中为首。
邓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谈及爱上孙俪的原因。据邓超自己透露,之所以会选择孙俪是因为“她很干净,做事很麻利,以后找个这样的保姆挺好。”
不过对于邓超如此说,小编只想说一句,“你这样小心孙俪回家让你跪搓衣板!”当有记者提及今年孙俪在福布斯财富榜上排位30,成为身价过亿的“土豪”时,邓超羞涩的笑称自己“真是嫁对人了!”。
采访中邓超还透露两人生活中,财政大权是由孙俪掌握,自己的片酬也都是全数上交,基本上不经过自己的手,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妻管严”。
凭借《霸王花》和《福星高照》等电影为大家所熟知的老牌台湾明星胡慧中和清新可人的内地一线女星孙俪之间会有什么联系?答案是你绝对想不到的,胡慧中是孙俪奶奶的妹妹,也就是孙俪的姨奶。
对于胡慧中是孙俪的姨奶的这层关系,孙俪并不否认,并坦言奶奶在世时曾向胡慧中推荐孙俪,希望姨奶以后有机会能够栽培栽培这位晚辈。
进入影视圈后,一段时间内孙俪曾以姨奶胡慧中为自己的偶象,加倍努力...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7 此时的离婚登记大厅,找不出一丝与“舍”或“离”有关的情绪,每个人似乎都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离婚的吧?”白色制服保安还没来得及上下打量,就已经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上午已经没号了,这是下午的,一点半再来排队吧。”
数字“23”印在巴掌大小的棕色纸条中间——我将是下午第23个办理离婚手续的人。几天来,由于想离婚的人太多,上海徐汇区婚姻登记中心不得不采取“熔断措施”:每天限号60个。
8月31日上午10点20分,登记大厅里剩下的人不是很多,在白色小桌边等待的只有4对夫妻。确切地说,是4对老夫老妻。他们在等待,等待终结彼此超过20年的婚姻。
办事大厅里冷气开得很足,老夫妻们聊得有点热火朝天的感觉。一个光头老头明显是带热气氛的主力。
“凌晨1点钟就有人来排队,拿了1号,4点多有人拿了2号,我来时5点多,已经11号了。”光头老头的爱人从包里掏出一杯茶水,拧开瓶盖递过去,瞪了他一眼:“你看见人家1点钟来啦?”
在一阵小声的哄笑里,光头老头没敢看自己老婆,嘴里却忙着争辩:“听说的嘛!昨天(30号)人更多,今天人少多啦!”据说,有人前一天早上8点到登记处时,全天的号都已经发完了。
近日,上海房产市场上一...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407 | 28 尽管生活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生活的期待、对幸福的追
求。
生活中有一些小事,看似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却很重要,它能让你的生活更幸福。
1、回家,请放下手机
越来越觉得手机像鸦片,多少人明明没事,也会情不自禁拿出来看两眼,刷刷朋友圈,
看看新闻……
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地铁里,在机场,在车站……
看到的都是低头玩手机一族。
看无关紧要的信息,浏览大量的网页,这些碎片化的阅读获得的信息,没什么营养,还
伤眼伤颈椎伤身体。
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看手机的时光过的特别快,一抬头一两个小时过去了。
这些都会极大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回家,请放下手机。
放下手机,欣赏你身边的美好;
关掉屏幕,给你的亲人一个笑脸;
离开微博,对生命中的另一半说我爱你;
停止刷屏,陪爸妈聊个天。
心需要沟通,爱需要表达。
2、和家人一起吃饭
不要认为工作忙,应酬多是成功的标志。
真正成功的人,不是那些忙着应酬的人,而是能回家吃饭的人。
和家人一起吃饭,虽然是小事,却非常重要。
培养出6个哈佛和耶鲁博士的韩国第一妈妈全惠星说,完美沟通的秘诀之一就是,全家
每天早上一定要一起吃早餐,无...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9 其实在附佛外道萧平实萧道长和他的弟子眼里,天下只有他一家是佛教,其他都是妖魔
鬼怪。
遍受大德斥、屡遭学人弃……我不破他,他必破我
——萧平实自诉内心文字辑录
◆其一:被萧某印证见道的弟子,因读月溪法师著作而否定萧某见解
末学原以为此生为当代诸佛子所应作者,已竟其功,乃竟突有一、二位已见道之同
修,因阅读已故某法师(月溪法师)著述而否定世尊正法,致使其怀疑,进而否定自己
所悟,欲于本心之外另觅本心。无数劫辛苦学佛参禅而得之见地,一朝弃舍,令人扼腕
叹息。
(——摘自《正法眼藏·自序》)
◆其二:萧某见解,被诸出家在家大师斥为梵我神我外道、为非佛法
三乘佛法俱说无我,然而无我之真实义,彼诸出家在家大师往往错会,便谓佛法无
我之理即是缘起性空、一切法空;若闻有人说有不空之如来藏,便诬指斯人为同于梵我
神我之外道,诽谤斯人所说法义为非佛法,诬谓斯人所弘传甚深微妙正法为不符原始佛
教正法。
(——摘自《我与无我·自序:出家人应袪除驼鸟心态》)
◆其三:萧某被藏密各宗、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同声斥为外道
藏密各宗各派,以及法道同于藏密应成派中观的佛光山、慈济,法道同于藏密自续
派中观的法鼓... 阅读全帖 |
|
w******d 发帖数: 1301 | 30 看了本版的很多人的帖子, 我觉得下面这个见证也许对一些人有帮助。。。
呵呵。
============================================================
http://www.smyxy.org/lf/display.php?id=269
东离西有多远
■ 喻书琴
一、少年成长之殇
就像所有70后80初出生的年轻人一样,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深深打上了“文革”
家庭和“应试”教育的烙印。在我上大学之前,我的世界观是“无神论”的,相信人死
如灯灭;我的人生观是“适者生存论”的,要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使自己变得强大,
以面对这个弱肉强食的竞争世界;我的价值观是“精英论”的,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
读书高;我的婚姻观是“婚姻黑暗论”的,立定心志不结婚;尽管这些观念还很模糊,
并未最终定型,但已经潜滋暗长,对我后来的人生影响深远。
不过,在这一代年轻人成长的普遍共性中,我自己又有某些个殊性—我的家庭可能
更极端一些,从记事开始,我的家庭记忆便冰冷而破碎,痛苦而压抑……唯一让我心...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48 | 31 复次迦叶。当于尔时。有人诈现修菩萨行。便
自显扬生于放逸。生放逸已。谓胜独觉及阿
罗汉。住于非理。名不可治。当堕恶趣。复次迦
叶。未来有人住于非业作非业故。取众生相
为说法故。处处游行唯修似行。极似布施持
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炽盛流布。若
有如实说是经者。则为他人憎嫌舍弃。于是
经中。起邪见想。是愚痴人不知此经呵责破
戒。迦叶。当于尔时。皆为贼行之所秽污。是故
彼人不思己过。能甚破坏正等菩提。由覆藏
故怀羞而谤无上佛果。复次迦叶。当尔之际。
不随顺僧。不知恩报。而行开发。云何开发。谓
开发他心。如来说彼数以语言诳惑他故。招
致饮食。迦叶。当于尔时。不护语言。诃毁如
来别解脱戒。复与不护语人同其事业。不摄
威仪住不净处。为住不净处者。说诸法门。此
法渐当为人轻贱。如是渐渐。多有女人弃舍
丈夫入于寺舍。为闻法故而便就坐。时有比
丘。即为宣说相似涅槃。迦叶。我观尔时。有五
百数非法之门。不修行人常当随顺。五百烦
恼悉无所减。诸有所为与俗无别。当有如是
大可畏事。而复于中希望利益。是故求菩提
者。不应亲近诸比丘尼。亦不应行如是之行。
常当舍离一切交游。应一切时舍诸利养。受
行乞食。舍所爱 |
|
r****n 发帖数: 8253 | 32
滅想定是一個有爭議的東西。
按照傳統對滅想定的定義,在滅想定狀況下,心心所只是暫時停止作用,并沒有消失。
我個人認為,經典所說的滅想定,確實有可能是涅槃,因為滅想定被認為是只有三果和
四果聖者才有的,而我認為他們確實有能力取涅槃。
阿毗達摩,認為涅槃是一個可以作為所緣的究竟真實法,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
而在經藏部份,也有很多類似的描述,包括雜阿含經
雜阿含51經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槃
是不坏法”。”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杂阿含61经
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雜阿含293
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
异、不灭:是名比丘诸行苦、寂灭涅槃:因集故苦集,因灭故苦灭,断诸迳路,灭于相
续,相续灭,是名苦边。比丘!彼何所灭?谓有余苦。彼若灭、止、清凉、息、没,所
谓一切取灭、爱尽、无欲、寂灭、涅槃
雜阿含351經:
"有之滅, |
|
r****n 发帖数: 8253 | 33
对五蕴的畏怖是智,而不是凡夫的胆小怕事。
不明五蕴的过患,就无法舍弃五蕴,就无法解脱。
所谓的随缘,不过是愚痴凡夫的自欺欺人。
马哈希尊者:
”如是,对怖畏性质的暸知,名为「怖畏现起智」。「怖畏智」也是它的名称。那时,
此人的心像怀有怖畏,感到无助。”
杂阿含( 八六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若行、
若形、若相、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彼不忆念如是行
,如是形,如是相,然于彼色、受、想、行、识法,作【如病、如痈、如刺、如杀】,
无常、苦、空、非我思惟,于彼法生厌,怖畏,防护。生厌、【怖畏】、防护已,以甘
露门而自饶益,如是寂静,如是胜妙,所谓舍离(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b*****l 发帖数: 3821 | 34 至于这个信,有了结集,不信也是白搭。
华严经云:
“正心信向佛菩提,菩萨因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菩萨品
....
净修一切智 菩萨初发心
深心净信不可坏 恭敬供养一切佛
尊重正法及圣僧 信敬三宝故发心
深信诸佛及正法 亦信菩萨所行道
正心信向佛菩提 菩萨因是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母 增长一切诸善法
除灭一切诸疑惑 示现开发无上道
净信离垢心坚固 灭除憍慢恭敬本
信是宝藏第一法 为清净手受众行
信能舍离诸染着 信解微妙甚深法
信能转胜成众善 究竟必至如来处
清净明利诸善根 信力坚固不可坏
信永除灭一切恶 信能逮得无师宝
信于法门无障碍 舍离八难得无难
信能超出众魔境 示现无上解脱道
一切功德不坏种 出生无上菩提树
长养最胜智慧门 信能示现一切佛
是故演说次第行 信乐最胜甚难得
譬如灵瑞优昙华 亦如随意妙宝珠
若信恭敬一切佛 则持净戒顺正教
若持净戒顺正教 诸佛贤圣所赞叹
.... |
|
a**u 发帖数: 8107 | 35 ☆─────────────────────────────────────☆
runsun (runsun) 于 (Fri May 7 10:42:37 2010, 北京) 提到:
如是。
☆─────────────────────────────────────☆
winter (战战兢兢勤勤恳恳) 于 (Thu May 6 23:00:26 2010, 美东) 提到:
why?
☆─────────────────────────────────────☆
runsun (runsun) 于 (Fri May 7 11:14:36 2010, 北京) 提到:
观察导致波函数坍塌,真实变为虚幻。
不间断的观察,是所谓的生命。
波函数不断的坍塌,形成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以其为真实。
观察感知世界,获取所谓的信息,所谓的快感,而付出的带价就是永无休止的处在虚幻
里面,并经受大量的苦。
生命的本质是观察,获取,侵占信息,犹如病毒。
不,生命本身就是病毒。
它总是试图去侵占,但实际却什么也无法拥有,而只有苦才是真实的。
愚人为了生,不择手段,拼命攫取。...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6 第九天开示
将内观应用于日常生活~十波罗蜜(parami)
九天过去了,现在该来讨论一下如何将内观修行方法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是最为重要的
。正法是生活的艺术,如果你无法将之用于日常生活中,那么来参加课程就比举行宗教
仪式或典礼好不到哪去。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不如意。每当不如意的事发生,我们的心就失去平衡,开
始产生负面情绪。而每当心中生起负面情绪,我们就变得痛苦。我们如何才能不产生负
面情绪,不自寻烦恼?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安详和谐?
向内探究心物实相的智者,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管心中为何生起负面情绪
,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例如,我们可以站起身来,喝口水,开始数数字,或是开
始持诵我们信仰的某尊神明或圣者的名号。借着转移注意力,我们就会摆脱负面情绪。
这办法行得通;但其它探究内在真理的修行者,深入到实相的最深层次,直到究竟的真
理。这些开悟的人了解到,转移注意力只是在意识表层感到安详和谐,但并没有将生起
的负面情绪铲除,而只是将之压抑下来。在潜意识的层次,负面情绪继续在造作累积,
增生加强。迟早这负面情绪的休火山会爆发出来,打败主宰了你的心。只要负面情绪仍
然存在,即...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571 | 37 “此理者,即一切行之止静,一切依之舍离、爱尽、离、灭、涅槃是。我若说法,诸
人难了解我所说者,我是应所疲劳而烦扰。”
大致就是说说了也没用,就不自寻烦恼了。
~~~~~~“一切行之止静,一切依之舍离”。~~~三岁孩童可说,八十老翁难行 |
|
i********7 发帖数: 808 | 38 由此可知,在「五事异法」的争端中,僧众争议
的核心问题,是在「阿罗汉的证量」为何?为了此一
问题,僧团意见分歧,争论不下。
四、「五事」的缘由及始末
在阿育王时代(B.C. 271~268 ),孔雀王朝的首
都华氏城是中印主要的都城,而阿育王又极力的护持
佛法,当时聚在华氏城的僧众,涵盖了当时的三大僧
团,即优波离系东方毗舍离僧团、南方优禅尼、阿盘
提僧团,还有北方阿难系摩偷罗僧团。
当时毗舍离僧团的大天受到华氏城信众的敬信,
据传大天在僧团半月布萨的说法中,提出「五事」的
主张,引发了僧众的争论,进而成为分裂的事端。此
事见于阿难系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
28
的记载:
「大天于后集先所说,五恶见事,而作颂言:
『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
教』。于后渐次鸡园寺中,上座苾刍多皆灭殁。十五
日夜布洒他(步萨)时,次当大天升座说戒,彼便自
诵所造伽他(五事偈)。尔时,众中有学、无学、多
闻、持戒、修静虑者,闻彼所说无不惊诃:咄哉!愚
人宁作是说。此于三藏曾所未闻,咸即对之翻彼颂
曰:『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汝言
非佛教』。于是竟夜斗争纷然,乃至终朝朋党转...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9 龙树菩萨於此段论文中,亦如同 释迦世尊说有个「常」而「无能败坏」的「诸法实相
」,又称为「如」丶「 法性」或是「实际」,本书第三章中已有详尽的举证及说明「
诸法实相」即是如来藏心。佛陀是依此「常」而「无能败坏」的诸法根本「如」而说三
法为法印的,因为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丶一切法无我印丶涅盘寂灭印皆依此「真如法性」
而有丶而建立故。
龙树菩萨又明确地责备「恶取空者」说:若不见此真实本际的「常」法,而仅见其所生
的一切法无常丶苦丶空丶无我丶不净,则是妄见者。龙树菩萨接着又说明:所谓般若中
道智慧所依的「实相印」,是依於此真如法性而舍离世间常见的颠倒见,同时亦不执着
於世间无常相,并不是说舍离常见而执着於无常法者可以称为法印,乃至於寂灭法亦如
是。因为众生不离四颠倒,将识阴的变相当成常住不坏之实相,故执此五阴为常,故
世尊破此常颠倒者,而於诸经说蕴处界一切无常,然有一分断见外道执言取义,反着无
常以为真实,拨无因果,认为一切法空丶无常,成为此执无常见者,因此 龙树菩萨於
此论中更为说明此执。并且於论文中更明确地说:般若波罗蜜中,是破执着於无常等见
,而非破从来「不受不着」的真如法性。当实际证得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0 普贤菩萨警众偈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这“三界唯心”的心是哪个心?“万法唯识”的识是哪个识?是以意识心为主的六
识心吗?还是以第八识为主的八识心呢?您想不想被误导呢?
我们从经教从正理来探讨:这个三界唯心的心,万法唯识的识,是否应该有不自在、有
断灭的过失呢?《华严经》中有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
不造。” (《华严经》卷一)。
这是说有一个心,好像工笔精巧的师傅,祂能够画出一切五蕴世间、一切器世间
。也就是这个心能够出生一切有情的五蕴世间、一切器世间。而“五蕴悉从生”,这个
五蕴呢,都是由这个心所出生的,没有一法不是由祂所兴造变化的。一切世间的五蕴,
我们举例来说,就好像是我们南瞻部洲的人间,有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等男男女
女的五蕴身;以及畜生道没有脚的、两只脚的、四只脚的、多只脚的,以及水中游的、
陆上走的、空中飞的,这些种种的畜生五蕴身;饿鬼道、地狱道种种五蕴身;欲界六天
的种种天人五蕴身;而色界中没有男女相... 阅读全帖 |
|
k*****c 发帖数: 1670 | 41 第十卷魔界之战第两千一百五十章莫简离
银色巨舟方一进入巨城百里之内,就被城头上卫士发现。
一截城墙上一阵骚动后,顿时一队妖族修士从中腾空而起,迎着楼船飞遁而来。
“恭迎老祖回城!”
这些妖族一个个身穿各色战甲,修为大都在金丹元婴左右,离楼船还有里许远的距
离时,就一个个停下遁光,惶恐之极的大礼参拜起来。
显然这些妖族人,均都对敖啸老组的楼船熟悉异常,故而才如此表现。
“起来吧,老夫要先回洞府一趟,你们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吧。”敖啸老组声音从楼
船中淡淡的传来,充满了一种让人根本无法反抗的力量。
“是,谨遵老祖法旨!”
敖啸老祖威震妖族数万年之久,早已被普通妖族视若神祗的存在,这些跪拜的妖族
,自然没有丝毫违抗之意。
当即所有妖族左右一分,立刻立在了两侧,银色楼船一声嗡鸣后,再次化为一团银
光的冲木棉城激射而去。
片刻后,前方虚空各种光霞闪动,一层层禁制自行的让开退避,楼船直接飞入巨城
顶层中,并在一处戒备森严的广场上空徐徐落下。
几乎同一时间,广场角落处的一处传送法阵光芒一闪,忽然一名白发老者无声的传
...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42 (四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
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
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云
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
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
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
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
如实知。云何受如实知。有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
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缘
六受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
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
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想。耳.鼻.
舌.身.意触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谓触集...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所要讨论的题目是“离苦乐能离烦恼吗”?也就是说,有人问到:我们学佛是要离
苦得乐,可是经典里面又说这苦跟乐都是烦恼;如果苦跟乐都是烦恼,我们又要离苦得
乐,那不就等于是说,我们离开了一个烦恼,又到了另外一个烦恼了吗?
其实我们佛法所说苦乐都是烦恼。这个乐呢,这苦乐都是烦恼的乐,跟离苦得乐的
乐,其实它的内涵是有所不同的。譬如说在小乘里面,在小乘里面所谓的苦跟乐它是对
应的,它是在描述我们的五阴,也就是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内心这个心理,我们的身心
都是有苦有乐的,我们永远都是不离苦跟乐。譬如说世间人都很喜欢“爱”这件事情;
我爱谁,谁来爱我,类似这样子,每个人都喜欢爱。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爱呢,它一定
有个相对的叫作恨,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心法里面,一个人会有爱,表示他心中一定有另
外一个恨;因为当他的爱失去了,他就恨了,或是他的爱不能满足,他就恨了;所以显
然爱跟恨,它是同时两个并存的法。一个人如果没有把爱灭除,他的恨其实也灭除不了
;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充满了爱,爱很多,他的喜爱、贪爱非常多,那我们也可以知道
说,其实他的心中可能产生恨的东西也很多,因为这两个是相对的啊!所以苦跟乐都是...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4 婆须蜜多菩萨大美女,让你亲亲抱抱,则离贪欲。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八入法界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
尔时,善财见此女人,颜貌端严,色相圆满,皮肤金色,目发绀青,不长不短,不
粗不细,欲界人、天无能与比;音声美妙超诸梵世,一切众生差别言音,悉皆具足,无
不解了;深达字义,善巧谈说,得如幻智,入方便门;众宝璎珞及诸严具庄严其身,如
意摩尼以为宝冠而冠其首;复有无量眷属围绕,皆共善根同一行愿,福德大藏具足无尽
。时,婆须蜜多女从其身出广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宫殿;遇斯光者,身得清凉。
尔时,善财前诣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
,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
随其乐欲皆令得见。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
三昧;
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
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婆须蜜多菩萨大美女,让你亲亲抱抱,则离贪欲。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八入法界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
尔时,善财见此女人,颜貌端严,色相圆满,皮肤金色,目发绀青,不长不短,不
粗不细,欲界人、天无能与比;音声美妙超诸梵世,一切众生差别言音,悉皆具足,无
不解了;深达字义,善巧谈说,得如幻智,入方便门;众宝璎珞及诸严具庄严其身,如
意摩尼以为宝冠而冠其首;复有无量眷属围绕,皆共善根同一行愿,福德大藏具足无尽
。时,婆须蜜多女从其身出广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宫殿;遇斯光者,身得清凉。
尔时,善财前诣其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随其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
,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
随其乐欲皆令得见。
「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
三昧;
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
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46 你这个说的太过了。bdbd说的信的境界是更深层次的信。
女菩萨度人的说法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或者普贤行愿品的婆须蜜多女菩萨,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随其欲乐。而为现身。
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
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
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三昧。
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
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碍音声三昧。
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萨遍往一切佛刹三昧。
若有众生。暂升我座。则离贪欲。得菩萨解脱光明三昧。
若有众生。暂观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寂静庄严三昧。
若有众生。见我频申。则离贪欲。得菩萨摧伏外道三昧。
若有众生。见我目瞬。则离贪欲。得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
若有众生。抱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
若有众生。唼我唇吻。则离贪欲。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
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
信是正信,不是迷信。严格的说,不明了佛菩萨的境界而选择相信,...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47 你这个说的太过了。bdbd说的信的境界是更深层次的信。
女菩萨度人的说法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或者普贤行愿品的婆须蜜多女菩萨,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离贪欲际。随其欲乐。而为现身。
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
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
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著境界三昧。
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
若有众生。暂与我语。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碍音声三昧。
若有众生。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萨遍往一切佛刹三昧。
若有众生。暂升我座。则离贪欲。得菩萨解脱光明三昧。
若有众生。暂观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寂静庄严三昧。
若有众生。见我频申。则离贪欲。得菩萨摧伏外道三昧。
若有众生。见我目瞬。则离贪欲。得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
若有众生。抱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
若有众生。唼我唇吻。则离贪欲。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
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
信是正信,不是迷信。严格的说,不明了佛菩萨的境界而选择相信,...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ments (New Comments),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8 00:46:07 2014, 美东)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来源:光明网 作者:明贤法师
121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英文五戒
释尊常住祇园精舍时,由于僧团规模越来越大,僧团的成员良莠不齐,不如法的事
接连出现。楼至菩萨祈请释尊设立戒坛,于是释尊批准创立三坛:内院门东为佛与比丘
结戒坛;内院门西为比丘尼结戒坛;外院门东南为居士受戒坛。戒坛从地而立,极为庄
严,共有三层,代表三空。后世所谓三坛大戒,即从此开始。
佛教戒律的授受以僧人出家或者居士皈依为起点,从初转法轮之时就已经产生了。
早期僧人或居士完成了出家或皈依仪轨后就得到了戒体,但是最初的戒相非常简单,后
来随着各种因缘的成熟才慢慢形成并完备起来。戒律并非凭空想象而制定,而是“由因
缘所显”。
根据《四分律》,在初转法轮时期,佛... 阅读全帖 |
|
n*********s 发帖数: 256 | 49 明贤法师:戒律,最具生命力的佛陀教导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来源:光明网 作者:明贤法师
121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英文五戒
释尊常住祇园精舍时,由于僧团规模越来越大,僧团的成员良莠不齐,不如法的事
接连出现。楼至菩萨祈请释尊设立戒坛,于是释尊批准创立三坛:内院门东为佛与比丘
结戒坛;内院门西为比丘尼结戒坛;外院门东南为居士受戒坛。戒坛从地而立,极为庄
严,共有三层,代表三空。后世所谓三坛大戒,即从此开始。
佛教戒律的授受以僧人出家或者居士皈依为起点,从初转法轮之时就已经产生了。
早期僧人或居士完成了出家或皈依仪轨后就得到了戒体,但是最初的戒相非常简单,后
来随着各种因缘的成熟才慢慢形成并完备起来。戒律并非凭空想象而制定,而是“由因
缘所显”。
根据《四分律》,在初转法轮时期,佛陀曾为舍利弗开示过去七佛因为没有向弟子
广泛说法,也没有制定条文式的戒律,所以正法不能久住。由此舍利弗请求佛陀为僧团
结戒、说戒,但佛陀没有马上答应,他说:“且止,佛自知时。舍利弗,如来未为诸比
丘结戒,何以故?比丘中未有犯有漏法。若有犯有漏法者,然后世尊为诸比丘结戒,断
彼有漏法...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