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袁枚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
M******8
发帖数: 8425
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红楼征文——理想主义的最后堡垒
所幸“英雄”也都跑袁枚诗里去了,所以也不用总惦记着了。。。。。哈哈
T****r
发帖数: 22092
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开始砍人吧,说说阿一的几首五绝
既然阿一阿九和小十都反对我所说的这组诗里的小女儿心态,那我就暂时抛开这组
诗里的技术性问题,剑走偏锋,谈谈里边的小女儿心态。
第一首先抛开,这个不太明显。
从第二首看起。
这第二首的内容是,“闲坐数苔花,苔花如米小。采之卜归期,归期卜到晓。”
我曾一度十分喜欢这一首,总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似曾相识,却又不辨。闲坐数
花卜归期,这难道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小女儿形象么?当然,人家卜的是簪花,阿
一偷用袁枚的一句“苔花如米小”,把簪花改为苔花,以为就能逃脱了的?
第三首,哄儿入眠旧歌谣,写的大概不是男人。
第五首,想来大家也不会忘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那首吧。
第六首,也很容易被人想到“怨妇”(或“弃妇?”)
第四首,故著旧时裳,就算实在不小女儿,那也顶多算个花木兰的画面,可惜花木
兰不会“梦逢恐不识”。
究上几首,再看第一首“归人梦不得”,我们只好勉为其难,认为还是小儿女的梦
归人了。
以上所着眼处,解释小女儿心态。
To be continued……
j******n
发帖数: 21641
3
□ 江晓原  ■ 刘 兵
□ 最初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孔庆典向我推荐《鬼吹灯》的。他说《鬼吹灯》好看,
“而且可以和科学史发生某种联系”。我就去找了一册来看看,没想到居然真的很好看
,就去买了几册来。我既然看上了《鬼吹灯》,免不了它每出一册我就买一册,记得是
在买第六册时,那天我正好和我们科学史系的一位年轻教授一起逛书店,我一无所获,
只是拿了一册《鬼吹灯》,付款时这位年轻教授笑着说:江老师,你真的要买《鬼吹灯
》吗?不怕被人知道吗?我说我当然不怕。
这位年轻教授的话,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也确实反映出了这样的观念:即一
个大学教授看《鬼吹灯》这样的书,通常是不是会被认为不够体面?
我猜想当初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在大陆流行时,大概也有类似的光景吧。直到现在
,有些人仍然拒绝金庸武侠小说进入“文学殿堂”,他们甚至因为金庸武侠小说段落入
选中小学语文课本而痛心疾首。
■ 你说的这个问题,恐怕涉及到好几个层次。我们不妨一一说来。
首先,是有人会认为大学教授不该看《鬼吹灯》这类小说,或者说,认为大学教授
看《鬼吹灯》是件不体面的事。就后来者说,那似乎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大学教
授要做像看《鬼吹...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诗咏春:谁的句子更传神
不知不觉,春天又来到了人间。当美妙春光沐浴我们的心身,陶醉我们的心灵时,
自然也会想起古代诗歌中那一句句描绘春天的传神妙笔。
朱熹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花朵是春天的最佳作品,诗人们
当然十分钟情这些美丽的花儿。元朝诗人周权在《晚渡》中就有“灼灼山花烂欲然”的
句子,意即火红的山花艳丽得像要烧着了的一般。而袁枚的“春衫不用金炉制,自向百
花香里熏”,则令人仿佛顿感花香扑鼻而至。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欧阳修的“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
日杏花繁”,李商隐的“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芳心向春尽,所得是粘衣”,
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就容易让人联想到春天繁花似锦的秀丽
景象。而最令人产生丰富想象的要数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和
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句了,光是一个“关”字,一个“闹
”字,就让你感受到全身仿佛被春的浓浓气息紧紧地包裹着。
花儿不是春的独生子,野草、麦苗、春树等绿色植物也是春这个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古诗中有关这些植物的优美描述俯拾即是。关于野...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流传下来的菜谱是谁撰写的
文人掌握美食话语权
曹丕在《典论》中云:“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便是说,三辈子做
官,方懂得穿衣吃饭。
中国美食史上,掌握话语权的并非厨师,而是文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会做菜,
但对美食却有着天然的热爱和追求。凭着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或臆
想或具操作性的菜谱。
袁枚的《随园食单》,以其条理清晰的讲解成为离我们最近的古代食谱,精致浪漫
的江南菜式让如今的不少女性对这位隔世“大厨”充满了迷恋和想象。
同样是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提倡清淡、自然的饮食观
,与现代很多健康养生理念十分相近。
而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则记录了很多精致而朴实的太湖菜,比如烧鹅
、蜜酿蝤蛑、煮麸干、雪菜、青虾卷等,现代的“苏锡帮”菜肴多出自这本菜谱。
文人菜系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红楼菜”。《红楼梦》中的食谱菜单受到考据学家
和美食家们的重视和青睐,有关这一菜系的研究专著洋洋洒洒不下几十本。
另一位在自己的小说中大费笔墨描写美食的作家是金庸,在其作品《射雕英雄传》
中,黄蓉为师父洪七公费心制作了多道美食。
2011年5月,800年前一本记录金华主流菜系的古菜谱《...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流传千古的“植树”诗话
树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草长莺
飞,春回大地之时,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佳时。自古到今,历代文人墨客不仅
酷爱植树,而且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植树护树诗。
东晋诗人陶渊明对柳树情有独钟。中年归田后,陶渊明亲自在田园路旁插柳,还在
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怡然自得,自号“五柳先生”,人称 “田园诗人”。他在 《归
园田居》诗中写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檐,桃李罗堂前。”他的“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等名句,更道出了他对柳树花木的一往情深。
唐代诗人李白偕同夫人、女儿来山东济宁居住时,在太白楼旁亲手栽种了一棵桃树
。三年之后李白漫游南京时仍赋诗咏道:“楼东一株树,枝烟拂青烟。桃树我所栽,别
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种下这棵桃树后,虽然
没有时间去浇水、治虫、服侍它,但心中还是十分记挂这棵树的。尽管全诗并没有写种
树的经历,但他对这棵桃树的深情厚谊却跃然纸上。
唐代诗人白居易堪称“种树迷”,官做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手栽两松树,聊
以当嘉宾”、...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中国人为何什么都敢吃
中国人的勇敢尤其体现在饮食方面。这是一个几乎什么都敢吃的民族。灾荒时期吃
树皮、野菜乃至观音土自然还可以算作迫不得已(包括长征路上的红军解下牛皮带炖汤
喝),和平的年代,他们也照样热衷于吃各种稀奇古怪的食物。吃蛇(在西方的《圣经》
里那是魔鬼的化身)也罢了,在古时岭南一带,还曾将其易名为“茅鳝”,有点附庸风
雅或掩耳盗铃的架式。还吃蝎子。我在北京安定门外某餐馆出席酒宴,高潮处便是圆桌
中央摆上了满满一大盘炸得黄灿灿的蝎子。那一瞬间我不禁联想:中国人的嘴巴真够“
毒”的——才敢于如此“以毒攻毒”?当然,被传为佳话的是吃剧毒的河豚,“拼死吃
河豚”这句江南古谚颇像烈士的绝命诗。所以我自小即有这样的印像:能够将生死置之
度外的,第一是革命者,其次则当数美食家了。
不知西方社会,在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军事家等等之外,是否还产生过美食
家的头衔?在中国,美食家几乎是一种传统。虽然它一直近似于“闲职”,却也是颇让
人羡慕的。欧洲文明里,美食家一度缺席,正如它所推崇的探险家,对于中国而言,则
是近代以后舶来的词汇。但我私下里以为:美食家也算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探险家——“
父母在,不远游”,中国人只...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古画里的中国男人
中国画家眼中的理想男人:闲逸懒散、不修边幅,安享诗酒田园之乐,远离功名利
禄之途。美髯?可以有。腹肌?不存在。
2014年年中,中国男人的外貌突然成了传媒热门话题。一群专栏女作家大声讨论“
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以及“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针对的是今天的中国男人
。而在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上,中国男人到底是以何种外表示人的呢?
用笔墨描绘,使理想中国男人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美男子的形象。轮廓柔和
慈眉善目、高贵富态威风凛凛,或者瘦小精干骨骼清奇,中式审美与帅气无关,与传神
有关。
魏晋风度流行时,褒衣博带、袒胸露臂的闲逸高士是审美主流;隋代阎立本《历代
帝王像》、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展示了当时体面的男性形象:正襟危坐、衣冠
楚楚;北宋李公麟的人物画兼用白描和淡墨,注意人物外貌特征和神态的刻画;17世纪
充满独创精神的人物画家陈洪绶,又用变形夸张把传说中的高古人物画出传神境界。
中国画家不对人写生,他们观察或想象,把性格特征牢牢记在心中,再画出来。他
们想表现的不是生理特征和服饰外表,而是人的心相。工笔也好,写意也罢,重点在传
神。画的是名人高士,表达的是画家的价值判断和做人态...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房四宝”的别致雅称
文房四宝雅称 笔管、寸翰、柔翰、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毫锥、毛锥
、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墨元光、青松子、松滋侯、玄圭、乌金、组圭、龙宾、
龙香剂、黑松使者、松烟都护、玄香太守、陈玄纸楮知白、楮先生、楮生、云肪、云蓝
砚石虚中、居默、即墨侯、石友、石泓、黑白月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或
“文房四士”。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
与予。”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由于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所以给它们送了许多雅号。
先说笔(毛笔)。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
用。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故雅号、戏称也多。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
其娈,贻我彤管。”这里称笔为“管”。曹植则称笔为“寸翰”,其《薤露行》云:“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左思称笔为“柔翰”,如《咏史》诗:“弱冠异柔翰,卓
荦观群书。”韩愈更为笔立传封爵,其拟人化寓言《毛颖传》云:“毛颖者,中山人也
,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会稽楮
先生友善。”此传问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说说《苔》这首诗
最近,在国内迅速窜红一首五绝《苔》,那是清朝大才子袁枚的作品。
《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刚读这首诗,眼前一亮,高声叫好。 人微志大,立意高远,充满了自立自勉
向上向高的正能量。
转头一想,纳闷了,这么一首好诗为什么以前不大众? 窦疑顿生。
问题出在哪儿呢? 必有缘故。
有人看到过苔花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苔藓植物实属低等生物,不会开花没有果实,只靠孢子繁殖后代。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首诗提到的苔花,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不符合常识。
如果为一个不现实的志向奋斗,你说会有意义吗?
因此,中国文人还是很识货的。以往从未有人提起这首《苔》,由于它的意思
虽佳但有大大的缺陷。
据而言之,这首诗完全不必要如此大力宣传。
假如知道了真相,谁还会一个永远不可能的梦想而努力呢?
假若奋斗了努力了,但最后还是井中捞月一场空,那还不是命中注定?
我们需要激励大家,激励学生,但这首《苔》不合适!
l*****o
发帖数: 19235
11
清代大才子袁枚游西湖,曾写下一首《谒岳王墓》,诗曰:“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
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haha
o***e
发帖数: 3526
1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康乾盛世
你这满篇都是些胡言乱语,想找出几句没问题的句子都难啊。拜托你发帖的时候稍稍查
查资料动动脑子,这不算过高的要求吧。以下随便写几点意见:
“我不领官俸,治学难免粗糙了一些。不过老有人教训别人要谦逊,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为什么不亮出来?”
领官俸专业干历史的会跑这里灌水拍你这个小白?算了吧,直接说你自己懒,不肯查资
料不得了。说到谦虚,我认为材料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说什么程度的话。我自认明清史水
平马马虎虎,所以很多问题上也不敢轻易下结论,这就叫谦虚。像你这样的,小白到这
种程度还理直气壮,那就是很不谦虚了。我建议你随便翻几本清史入门读物,比如戴逸
的简明清史,脱脱盲也是好的。另外,你觉得我是什么东西不重要,我对你是什么东西
也丝毫不感兴趣。我的东西都亮出来了,马格尔尼日记我已经告诉你去看刘半农的那个
译本了,清海禁状况我也说得大致差不多了,你不服可以去查实录好了。另外,你需要
注意一下你的文字能力了。简单几句话都写得不清不楚的。
“庞大帝国的灭亡都是源于财政崩溃”
都是?庞大帝国的灭亡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导致的。罗马帝国的灭亡是源于财
政崩溃么(虽然罗马帝国后期有其财政上面的问题)?秦亡...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34
1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康乾盛世
“你这满篇都是些胡言乱语,想找出几句没问题的句子都难啊。拜托你发帖的时候稍稍查
查资料动动脑子,这不算过高的要求吧。以下随便写几点意见:
…….我自认明清史水
平马马虎虎,所以很多问题上也不敢轻易下结论,这就叫谦虚。像你这样的,小白到这
种程度还理直气壮,那就是很不谦虚了。我建议你随便翻几本清史入门读物,比如戴逸
的简明清史,脱脱盲也是好的。…..”
看阁下的行文,实在没有看到阁下与谦逊有何交集。
““帝国柱石最终死在崇祯的刀下”。
崇祯的刀虽快,可也真没来得及杀魏忠贤。你的帝国柱石是自缢身亡的。”
楼主的原文描述不准确,但是意思大致是什么,我想这里的人应该都清楚,挑这个错觉
的没有什么意思。魏忠贤自缢不是因为崇祯吗?是不是崇祯亲自下命有分别吗?
““明朝最大的问题在于国民经济已经转向以商业和贸易为主了,而国家财税却依然把农
业税定为重点。”
中国的国民经济神马时候以商业和贸易为主过啊?”
明朝商业经济到底占了多大的比重,由于没有税收的数据,我不了解。如果你有,不知
道能否麻烦您贴一下,帮在下脱脱盲。如果没有,不知道您是根据什么来指责楼主的。
明朝亡于财政崩溃您也是承认的,一方面,大量...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21
14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文学分三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 原文由 seman 所发表 】
从头到尾一盆糊涂浆,还死硬到底。真惨!
另外,三流已经不错了。你不要以为三流是很容易的事情。李渔也不过介于二流
与三流之间。跻身一流,对于关汉卿,王实甫等人实在是不可企及的梦想了。
不妨细说,免得看官被你的糊涂误导。
一流文学家,李杜庄周屈原贾宜陶潜司马迁左丘明,孔子、老子,墨子、孟子,
唐宋八大家(有一定保留),世说新语,曹雪芹,纳兰容若,黄遵宪等等
一二流之间,以及二流文学家:杨雄,司马相如,董仲舒,枚乘,初唐四杰,大历十
才子,元白,李商隐,杜牧,李贺,陈后山,三曹苏武李陵,孔明,竹林七贤,放翁,
易安,鲁直,张岱三袁,钟惺,谭元春,张衡,蔡邕,朱熹,颜之推,大谢小谢,
陶弘景,吴均,陆机,陆云,骊道元,徐霞客,归有光,袁枚,钱牧斋,龚自珍,沈
复,梁启超,王国维,周作人等等
补:班固,司马光,韩非子,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说苑,论衡,东方朔,杨恽,
众多唐诗宋词人等等
二三流之间 干宝,释皎然,贯休,元结,孤独及,李华,刘基,宋濂,杨士奇,毛奇龄,
关汉卿,王实甫,蒲松龄,李渔
y****e
发帖数: 419
1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区域文化与唐诗创作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27/content_121364.htm
本页位置: 主页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004年10月27日
戴伟华
区域文化对诗歌创作在不同作家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诗歌创作中使用方言应该视
为是对地域文化表现的结果。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云:“唐人诗中,往往用方言,孟
浩然诗:‘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不当作’,犹言先道个不该也。”
民间歌谣对作家的影响,民间文学向文人创作的渗透,往往孕
育新的艺术品种。刘禹锡喜爱民间创作,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吸收其营养。”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并引云:“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
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者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
,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
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
,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竹枝词》这些创作具有地方特色,主要体现民歌韵味,便
u**b
发帖数: 5366
1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写首五律,大家扔砖头
我就做个表率,树个靶子大家扔砖头。
刚写的,新鲜热辣。
我不怕别人说我写的烂,你意见好,我接受。
你的砖头不好,我就扔回去。
袁枚说写诗当从五律写起,上可攀古,下可接律。
我体会不深,但是写个五律抛砖引玉。
秋叶
悄寂对寒晨,飘飞不恋春。
芳花随半世,清络支孤身。
繁盛当成果,荣枯自有轮。
凭风宜借力,奋舞终归尘。
u**b
发帖数: 5366
1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整理精华区发现的好东西
补充一些诗话,也是google来的。没看过多少。
诗式      唐·释皎然
二十四诗品(二校)   唐·司空图
全唐诗话    宋·尤袤
六一诗话(二校)    宋·欧阳修
温公续诗话   宋·司马光
中山诗话    宋·刘
后山诗话    宋·陈师道
临汉隐居诗话  宋·魏泰
竹坡诗话    宋·周紫芝
紫微诗话    宋·吕本中
彦周诗话    宋·许
石林诗话    宋·叶少蕴
唐子西文录   宋·强幼安
珊瑚钩诗话   宋·张表臣
韵语阳秋    宋·葛立方
二老堂诗话   宋·周必大
白石诗说    宋·姜夔
沧浪诗话    宋·严羽
山房随笔    元·蒋正子
诗法家数    元·杨载
木天禁语    元·范
诗学禁脔    元·范
谈艺录     明·徐祯卿
艺圃撷余    明·王世懋
存余堂诗话   明·朱承爵
夷白斋诗话   明·顾元庆
历代诗话考索  ...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2193
1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整理精华区发现的好东西
嗯,谢谢。袁枚的小品文是不是不错,有点印象。想起来我前一阵看了零星的二十四诗
品,觉得挺不错,概括得好,语言也美。
D*****i
发帖数: 3022
19
英雄此首并非五律,可否不要硬说是五律,多此一举?
五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8 02:00:22 2010, 美东)
我就做个表率,树个靶子大家扔砖头。
刚写的,新鲜热辣。
我不怕别人说我写的烂,你意见好,我接受。
你的砖头不好,我就扔回去。
袁枚说写诗当从五律写起,上可攀古,下可接律。
我体会不深,但是写个五律抛砖引玉。
秋叶
悄寂对寒晨,飘飞不恋春。
芳花随半世,清络支孤身。
繁盛当成果,荣枯自有轮。
凭风宜借力,奋舞终归尘。
l*****d
发帖数: 7963
20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茶酒谈诗】5. 诗人轶事
先来个李白的。
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曾在泾县桃花潭受到隐士汪伦的盛情款待,对此
李白还留下诗作,写了两首《过汪氏别业》五言古风(见《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
诗里对主人别墅幽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主客间酒酣耳热之际的尽情歌舞,都作了
生动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
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厚礼,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
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抒发情怀、脍炙人口
的《赠汪伦》,被后人广为传诵,短短四句,充分表述了诗人和汪伦的深情厚意,成为
友人相送的绝唱。
但您可知道,李白是被汪伦“骗”到桃花潭去的。
汪伦是什么样的人呢?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汪伦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
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知识分子。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因久慕李白诗名而修书“骗”他来作客,这个趣闻佳话不光
是当地老少皆知,在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中也曾有记载: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
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
无桃...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1
王康:思与诗:漫话毛泽东诗词(上)
2015.11.23 00:21
打扮成红卫兵的少女手持《毛主席语录》,在北京一家名为“红色经典”的餐厅中的毛
主席像前表演(2006年4月7日)
打扮成红卫兵的少女手持《毛主席语录》,在北京一家名为“红色经典”的餐厅中的毛
主席像前表演(2006年4月7日)
我今天自投罗网,漫话毛泽东诗词。先作几点说明。第一,明年毛泽东死40年,文革发
动50年,在中国大陆公开独立评价毛泽东及其思想文章诗词,还很犯忌。海外中国人,
因为人生经历各异,价值观、审美意识不同,对毛观感的分歧不小,我不愿陷入类似分
歧,但也不回避争论。第二,本人少年时代曾是毛的狂热信徒,——整个中国恐怕找不
到几人不是毛的崇拜者或恐惧者;但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林彪事件,本人跟很多人
一样猛然惊觉,成为一个对毛深恶痛绝的青年,终身不变。第三,本人曾自定规矩,不
再引用毛任何话语诗词,今天是自废规矩。现在言归正传。
1976年10月1日,毛泽东死后中共第一个国庆(江青还有6天才被拿下),余英时先生引
毛诗句作了一首七律:“帝子乘风御翠华,不周山下万旗斜。倦随夸父追炎日,漫访吴
刚问桂花。恒...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三说《苔》这首诗
最近,在国内迅速窜红一首五绝《苔》,那是清朝大才子袁枚的作品。
《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刚读这首诗,眼前一亮,高声叫好。 人微志大,立意高远,充满了自立自勉
向上向高的正能量。
转头一想,纳闷了,这么一首好诗为什么以前不大众? 窦疑顿生。
问题出在哪儿呢? 必有缘故。
有人看到过苔花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苔藓植物实属低等生物,不会开花没有果实,只靠孢子繁殖后代。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首诗提到的苔花,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不符合常识。
如果为一个不现实的志向奋斗,你说会有意义吗?
因此,中国文人还是很识货的。以往从未有人提起这首《苔》,由于它的意思
虽佳但有大大的缺陷。
据而言之,这首诗完全不必要如此大力宣传。
假如知道了真相,谁还会一个永远不可能的梦想而努力呢?
假若奋斗了努力了,但最后还是井中捞月一场空,那还不是命中注定?
我们需要激励大家,激励学生,但这首《苔》不合适!
b*****e
发帖数: 3522
23
来自主题: Prose版 - 【诡幻系列】(小说)
【魇绝】(上)
魇绝
(-1,+1)
太阳慢慢沉下去,草原上一片寂静。枯黄的蓬蒿在风中微微摆动。汉原忽然发现四周竟
然一个人都没有,士兵都被他远远地拉在后面,再也没有踪影,这反而让他如释重负。
天空是看不清云的混沌,夕阳从远处投射过来,在天上湮成一大片血红色。黑电站在那
里低头吃草,偶尔打两个响鼻。他顺势坐下来,揪了一根草棍放在嘴里,怔怔地望着远
方。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他站起身。野草随着风一起一伏,在月下闪着银色而变幻的光泽,
如同野兽美丽的皮毛。那阵烟雾和往常一样悄无声息地围拢过来。黑电仿佛警觉到什么
,不安地踏着铁蹄,轻轻嘶叫。他叹口气,翻身上马,握紧了手里的刀。
远处一个黑点绰约可见,汉原深深嗅了一口烟雾中不断浓重的铁锈和血液混合的味道,
靴跟的马刺轻轻扎在黑电的肚皮上。黑电晃了晃头,四蹄翻动,飞速向前跑去,修剪整
齐的鬃鬣在风中发出嘶嘶的声音。
对面的骑兵伏在马背上,很快迎上来,刀在月色中闪闪发光。汉原屏住呼吸,全身贯注
盯着两人之间的距离,他的手自然伸开,干燥而稳定,虚握着因为年代久远变成黑灰色
的刀柄。
两骑相交的一刹那,他猛地发力,刀锋在眼前划过一道青色的弧线。
忽然他... 阅读全帖
u***l
发帖数: 2997
24
来自主题: Prose版 - 习作:绝句两首
写诗归根结底要看作者的文字功底,各种文体间没有本质区别。俺喜欢你这两首,主要
是看重里面表达的感情,平仄韵律都是小节。袁枚《随园诗话》里说,“不可以词害意
”,就是这个意思。
t******k
发帖数: 64
25
被夹住的那位天地孕育的,万物钟灵的,长生不老的,法力无边的神仙大人,披着一件
红白袍子,戴着一顶带着个白球的红帽子,手里提着一个巨大的鼓鼓囊囊的包裹。包裹
似乎漏气了,正在呼呼地往外放着气,把圣诞老人的袍子吹起来,露出一身细皮白肉。
那皮肤被急速的气流冲击,象波浪一样起伏着。
圣诞老人虽然号称老人,通常也被画上白胡子,但是他既不老(一千岁的神仙不算老)
,也不是人,而且成天从事冰雪运动,身手很敏捷。被小孩做的弹簧夹子夹住的事情,
大概也发生过,但是夹得这么狼狈,还确实不容易。我伸手接过那个大礼物包,把它扎
好。然后伸手扯下圣诞老人的袍子。袍子直接就给扯成了两截。一定是廉价品商店一块
钱买的便宜货,很薄,总算外面红里面白没有错。剩下的半截系在脖子上,脖子下面,
白乎乎的肉体还在那里乱动。只是,一只胳膊没有了。这连我都吃了一惊,那这俩小孩
闯祸不小啊,让圣诞老人摔断了胳膊。
我又把剩下半截袍子扯了下来。露出来的嘴脸完全不是圣诞老人,分明是爱神维纳斯手
下的一个小天使。
现代人感情的关系经常理不顺。爱神作为一个信众众多本事高强的神,就有神力养了很
多佐杂小神仙。婚恋中,各种双面胶的倚伏勾连的... 阅读全帖
n********k
发帖数: 216
26
来自主题: Prose版 - 散文一篇(转载)
我实在是喜欢陶渊明的——说来可笑,对于他的了解止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等少量诗文,尽管买了一本近千页的《陶渊明集笺注》,但袁枚老人早就
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在各种堂皇借口下束之高阁着。不过,一个人,能够给后
世留下哪怕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那也是一种成功,而这句话如果能够对人起到正面的影
响,则善莫大焉。开一代诗风的陶渊明,以诗意的田园生活,点燃了国人的隐士梦。无
独有偶,1400多年后,一个叫荷尔德林的德国诗人发出了“人,诗意的栖居”的呐喊,
提醒我们在充满劳绩的生活之外,有一种直指内心、精神高迈的诗意人生。
这样一种诗意人生,在唐代,是王维笔下的自然山水;在宋代,是范成大眼中的昼
耘夜绩;在明清,是张潮理解的心寄烟霞;在现代,是沈从文营造的边城韵味。这样一
种诗意人生,生生不息两千年,至今犹自让人倾心不已。
但是,所谓的田园诗歌,不过是失意文人的“退而结网”。从尔虞我诈的官场中遍
体鳞伤地逃归山林。大自然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每一位迷途知返的游子,恬淡淳朴的乡村
生活如一缕春风,荡涤掉他们的满身疲惫,抚慰着他们饱受风霜的尘心。而他们,不,
我们,却只有在身心疲惫力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Prose版 - 说说《苔》这首诗
最近,在国内迅速窜红一首五绝《苔》,那是清朝大才子袁枚的作品。
《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刚读这首诗,眼前一亮,高声叫好。 人微志大,立意高远,充满了自立自勉
向上向高的正能量。
转头一想,纳闷了,这么一首好诗为什么以前不大众? 窦疑顿生。
问题出在哪儿呢? 必有缘故。
有人看到过苔花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苔藓植物实属低等生物,不会开花没有果实,只靠孢子繁殖后代。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首诗提到的苔花,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不符合常识。
如果为一个不现实的志向奋斗,你说会有意义吗?
因此,中国文人还是很识货的。以往从未有人提起这首《苔》,由于它的意思
虽佳但有大大的缺陷。
据而言之,这首诗完全不必要如此大力宣传。
假如知道了真相,谁还会一个永远不可能的梦想而努力呢?
假若奋斗了努力了,但最后还是井中捞月一场空,那还不是命中注定?
我们需要激励大家,激励学生,但这首《苔》不合适!
s***e
发帖数: 60
28
1999.8.8联合副刊
周质平
五四这一代的新派人物,讲到父母子女关系,都善于发大议论,讲大道理,什么
「易卜生主义」、「个人主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人格独立」
等等,都有宏论,但真正身体力行,做个好父亲的却无几人……
一、 传统尺牍中的家书

尺牍在中国历代文集中,是极重要的一部分。一般说来,尺牍不同于文告宣言式的
官样文章,比较能体现作者性情。如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的尺牍,如晚明李贽(卓吾)、
袁宏道(中郎)三兄弟的尺牍,如清代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大致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尺牍之中,又有家书一体,一般又分为「禀父母」、「谕子」、「示弟」几类。近
代家书中,较为人所熟知的,当推《郑板桥家书》和《曾国藩家书》。郑板桥家书
虽不多,但流通甚广。至于曾国藩家书,其中有几通写给儿子纪泽和〈致澄弟沅弟
季弟〉的信,几乎与〈朱柏庐治家格言〉有同等的地位,有几篇甚至选入中小学课
本,作为修身、治学的格言来读。
郑板桥的〈与舍弟书十六通〉和曾国藩的家书,在行文上虽不失亲切,但态度上却
不免道貌。尤其是曾国藩的〈谕纪泽〉,总是让我想起「庭训」。无论讲的是修身
也好,治学也好
s***n
发帖数: 821
29
周作人的特点是读书多,学问大,情趣的方面继承明清小品文作家的衣钵。在向今人
介绍古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功劳。可惜创见相对不足,情调的有时候有些过分。可以步
袁枚的后尘,却不足以做当时新文化的领袖。与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等人相比,或
许学问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境界上却差了一层。然而他介绍文化,保存文化的丰功,
也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了。
s********y
发帖数: 22
30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写食主义--鸡鸡复鸡鸡
鸡是人最常用的肉食以及食物的生产者,人里面又以中国人最爱
吃鸡,最善吃鸡。因此袁枚说:“鸡功臣最,诸菜赖之。”算是代表
全体中国人民对鸡作出的高度评价。李渔的评价稍逊,但也主张对鸡
的“烹饪之刑,似宜稍宽于鹅鸭”。
鸡,美国人也爱。据美国鸡肉协会(NCC)统计,2000年平均每
个美国人吃的鸡肉已达36.7公斤,远远超过年食用牛肉及猪肉的数量。
另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89%的美国消费者至少每个星期吃一次鸡肉;
一个星期至少吃3次以上的也占三分之一强。NCC说,鸡肉销量的上升,
是因为料理起来十分方便。
原来如此,并非“诸菜赖之”而是“效率赖之”。美国的鸡——
—严格地说应该是“鸡肉”,全部是经过处理的冻鸡,密封在真空的
包装里,巨大,要用双手才能从超市的冷柜里捧起来抱在怀里,一旦
脱手,绝对是掷地有声。回家解冻之后,四肢摊将开来,体积又能增
大一倍,虽然一概已遭斩首。
我见过电视名厨甄文达(MartinYan,广州出生,以在美主持名
为YanCanCook之“烹饪脱口秀”著称)在现场的美国家庭主妇面前摆
弄过这样一只解冻完毕的鸡,记得Easy(方便)和Cheap(便宜)是
那场烹饪表演
a*****d
发帖数: 36
31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我的一份书单
过去的一年比较闲,看了几本闲书,这里列出的,至少都满足一个条件:能从头到尾坚
持看完。这对我来说,实属不易。
2006年最大的惊喜是 <读库> 系列。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时间的玫瑰 ,北岛
有关品质,朱伟
翠文谈新编
天下残局:断章取义晚清史
花间一壶酒
半生为人, 徐晓
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余世存/著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袁枚散文选集
苏轼散文选集
T*****n
发帖数: 2456
32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 李敖
总类:
俞樾:《春在堂全书》
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阮元:《揅经室集》
英廉等:《禁毁书目》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
胡应麟:《少室山房全集》
姚际恒:《庸言录》
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永瑢等:《四库全书》
刘勰:《文心雕龙》
刘知几:《史通》
章学诚:《章氏遗书》
章炳麟:《章氏丛书》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哲学类:
李耳:《老子》
孔丘:《论语》
列御寇:《列子》
庄周:《庄子》
荀况:《荀子》
吕不韦:《吕氏春秋》
刘安:《淮南子》
扬雄:《太玄》
桓谭:《新论》
王充:《论衡》
王符:《潜夫论》
仲长统:《昌言》
柳宗元:《柳河东全集》
周敦颐:《周子通书》
张载:《张子全书》
程颢·程颐:《二程全书》
胡宏:《知言》
陆九渊:《象山全集》
陈亮:《龙川文集》
叶适:《水心集》
刘基:《诚意怕文集》
陈献章:《白沙子全集》
李顒:《二曲全集》
颜元·李塨:《颜李丛书》
戴震:《戴氏遗书》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王廷相:《王氏家藏集》
顾炎武:《亭林先生遗书汇辑》
金人瑞:《唱经堂才子书》
何心隐:《何心隐集》
李贽:《李温陵集》
焦循:《焦氏丛书》
严复:《侯...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33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我购存的有关饮食文化的书
(法)亨利·迪潘:
食物
杜莉 孙俊秀 主编:
西方饮食文化
徐海荣 主编:
中国饮食史(卷一至卷六)
李廷芝 主编:
中国烹饪辞典(第五版)
唐鲁孙:
中国吃(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故园情(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南北看(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唐鲁孙谈吃(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老古董(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老乡亲(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天下味(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酸甜苦辣咸(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大杂烩(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什锦拼盘(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说东道西(唐鲁孙系列,互见杂文纲)
朱振藩;
食家列传
食在凡间
笑傲食林
食随知味
食味万千
食的故事
汪曾祺 编:
知味集
聂凤乔:
蔬食斋随笔(第一集、第二集)
老凤谈吃
朱伟 编:
考吃
薛兴国:
吃一碗文化
竞鸿 主编:
北方饮食掌故
南方饮食掌故
张金梅 主编;
营养与膳食(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
(清)袁枚:
随园食单(互见古代文化纲)
(清)顾仲:
养小录(互见古代文化纲)
(元)贾铭:
饮食须知(互见古代文化纲)
文婕 主编 陈涛 编著:
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说说《苔》这首诗
最近,在国内迅速窜红一首五绝《苔》,那是清朝大才子袁枚的作品。
《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刚读这首诗,眼前一亮,高声叫好。 人微志大,立意高远,充满了自立自勉
向上向高的正能量。
转头一想,纳闷了,这么一首好诗为什么以前不大众? 窦疑顿生。
问题出在哪儿呢? 必有缘故。
有人看到过苔花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苔藓植物实属低等生物,不会开花没有果实,只靠孢子繁殖后代。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首诗提到的苔花,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不符合常识。
如果为一个不现实的志向奋斗,你说会有意义吗?
因此,中国文人还是很识货的。以往从未有人提起这首《苔》,由于它的意思
虽佳但有大大的缺陷。
据而言之,这首诗完全不必要如此大力宣传。
假如知道了真相,谁还会一个永远不可能的梦想而努力呢?
假若奋斗了努力了,但最后还是井中捞月一场空,那还不是命中注定?
我们需要激励大家,激励学生,但这首《苔》不合适!
w********g
发帖数: 805
35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人无癖,不可与交
我最向往三个人的生活:张岱、李渔、袁枚。张岱有句话深得我心: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这话乍看起来难以置信,没有癖好没有瑕疵的人还不好么?竟然“不可与交”?细
细想来,确乎如此。所谓饮食男女,皆是食色性也,“率性之谓道”,有癖好才符合人
性。没有癖好的人,要么葳葳蕤蕤毫无意趣,说白了三个字:“不好玩”,我不想和他
交往;要么刻意压抑人性所谋者大,我不敢和他交往。再说了,交朋友图个啥,不就是
为了志同道合能玩到一起去,没有癖好的人,谁也没法和他有共同语言。同样道理,无
瑕疵者要么过于剔透,八面玲珑,“乡愿德之贼也”;要么没有明显的缺点,也没有明
显的吸引人之处,还是玩不到一起去。有些时候吧,谁都不是傻子,你如果总挑事得罪
人太多了,自然不好,你如果谁都不得罪左右逢源,也没有真正的朋友。人生这出戏,
好玩就在这儿,从没有万全之策,既然如此,不如性情一点,落个痛快。酒色财气,吃
喝玩乐,还是要沾一沾的。
不仅交朋友如此,姑娘找对象,也有点无癖无疵不可与交的意味。总有些自诩的“
好男人”嗟叹自己没有姑娘,但这所谓的“好”,便是无癖无疵,温吞无味。男人不坏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3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忏悔”这个词,是佛教的用语。
忏悔,佛教语。梵文 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
教规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
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形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决心悔改
晋 郗超 《奉法要》:“每礼拜懺悔,皆当至心归命,并慈念一切众生。”
《法苑珠林》卷一○二:“积罪尤多,今既觉悟,尽诚懺悔。”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当往求 善秀 长老,説懺悔可以灭罪。”
清 袁枚 《新齐谐·石揆谛晖》:“夫儒家之改过,即佛家之懺悔也。”
l*****a
发帖数: 3840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须知单 - 袁枚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先天须知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元益也;物性不良,虽
易牙烹之,亦
元味也。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骗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
,乌背者,必
崛强于盘中;鳗鱼以湖溪游泳为贵,江生者,必搓讶其骨节;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
;奎土之笋,
其节少而甘鲜;同一火腿也,而好丑判若天渊;同一台鳖也,而美恶分为冰炭;其他杂
物,可以类
推。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作料须知
厨者之作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大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蓝缕,西子亦难
以为容。善烹
调者,酱用伏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米醋,
须求清例。且
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其他葱
、椒、姜、
桂、糖、盐,虽用之不多,而俱宜选择上品。苏州店卖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镇江
醋颜色虽佳,
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
洗刷须知
洗刷之法,燕窝去毛,海参去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
有肾臊,削之
则净
s***m
发帖数: 1319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须知单 - 袁枚
这个有点意思
l*****a
发帖数: 3840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须知单 - 袁枚
饮食也是一种道,恩
l*****a
发帖数: 3840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戒单 - 袁枚
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
戒外加油
俗厨制菜,动熬猪油一锅,临上莱时,勺取而分浇之,以为肥腻。甚至燕窝至清之
物,亦复受此
玷污。而俗人不知,长吞大嚼,以为得油水入腹。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
戒同锅熟
同锅熟之弊,已载前“变换须知”一条中。
戒耳餐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不知豆腐得
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
自成一家;海
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
两,丝毫无
味,人争夸之。余笑曰,“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
若徒夸体面,不
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戒目食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
,非口食也。不
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
作好菜不过四
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
。余尝过一商
家,上菜三撤席,点
B***o
发帖数: 133
41
大安法师开示藏传和汉传净土法门之区别以及带业往生
作者:大安法师 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8日 点击数: 1678
问: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是末学是修学密宗的,有几
个问题想提请法师解惑。
1. 昨日听法师说往生极乐世界唯靠阿弥陀佛,任何上师都靠不住。而密宗强调要
视师如佛,不知法师如何看待?
大安法师答:按照圣言量,我们净土往生这个唯靠阿弥陀佛,千真万确。……
2.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四因,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愿回
向。其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不知法师如何看待?法师昨天说往生,完全仰赖阿弥陀佛
,不知往生是不是全靠他力,还是也需要自己积集资粮,信愿具足,发菩提心才能往生
?法师说只需信愿,虽说是临终一念,可死亡是件极恐惧的事情,到时能否把握得住,
能不能提起念佛的念头,是不是还要靠自己的福德、机缘?若一味强调往生是件很容易
的事,我们平时即对福德、智慧、资粮还需要吗?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
以了吗?信心的建立是不是靠平时闻、思、修串集才能得到?若平时不修行,临时抱佛
脚可以吗?修净土法门往生的成功率有多高?能够统... 阅读全帖
j****y
发帖数: 49
42
来自主题: BUAA版 -
聊:
(形声。从耳,卯(mao)声。本义:耳鸣)
同本义 [ring in the ears]
聊,耳鸣也。――《说文》
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刘向《九叹》
又如:聊啾(耳鸣)
依赖,凭藉 [depend on]
百姓不聊生。――《战国策·秦策》
衣与缪与不女聊。――《荀子·子道》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战国策·秦策》
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穷饿无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不复聊赖――《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聊生;聊赖
[口]∶闲谈 [chat]。如:晚饭后咱们聊聊
略微,略 [slightly]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又如:聊陈愚见;聊胜一筹(略微高出一点);聊胜于无(比没有稍好一些);聊聊(稀少)
姑且,暂且 [for the moment]
聊与之谋。――《诗·邶风·泉水》
聊资一欢。――清·袁枚《祭妹文》
聊相为言之。――唐·韩愈《朱文公较昌黎先生集》
聊举数人以训汝。――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聊当(权当;犹如)
h****t
发帖数: 1640
43
来自主题: ECUST版 - 乐泣江湖伊人影
当然了,无数次修改啊。虽然水平有限,却很认真,尽力而为,其中甘苦,冷暖自知。
爱好由来落笔难
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笈女
头未梳成不许看
--- 袁枚。
d********a
发帖数: 3698
44
能8g也是本事。
袁枚也就是随园食单才出名的。
f**n
发帖数: 401
45
来自主题: XJTU版 - 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目录
大家看看第三单元最后一篇文章,猜猜是写什么的?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第五册
第一单元
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江泽民
2.谈骨气 吴晗
3.想和做 胡绳
4.*哨子 富兰克林
5.*灰姑娘的时钟 角山荣
第二单元
6.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7. 发问的精神 启 凡
8. *论求知 弗兰西斯·培根
9. *应有格物致精神 丁肇中
1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第三单元
1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 迅
12.短文两篇 吕叔湘
论“基本属实”
“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
13.《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刘 金
14.*“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黄树则
15.*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冬 明
第四单元
16.故乡 鲁 迅
17.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18.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19.*范进中举 吴敬梓
20.*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第五单元
21.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22.醉翁亭记 欧阳修
23.*满井游记 袁宏道
24.*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枚
25
m*******t
发帖数: 124
46
来自主题: ZJU版 - 砍杭州(九)
孤山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山.在它周围或之上静静地蕴含着儒释道三大主流文化,娓娓
讲诉着神话与传说.它曾阅尽荣耀(南宋皇帝游宫),也曾阅尽战火和衰亡(太平天国
与元兵入侵).然而使它有名的却不是这些,它愿意留住的也不是这些.真是"多少人
间兴废事,不值青山一笑看"了!
使孤山有名的是一些平民知识分子(西泠印社创办人丁敬,"一个西湖一才子"袁枚,
朴学大师俞樾,"一布衣来自田间"的吴昌硕)和永远在其胸怀里的北宋诗人林和靖
,本世纪最有名的"革命和尚"(孙中山语)苏曼殊和大名鼎鼎的一代女豪秋瑾.
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秋瑾辞别其官宦之家,毅然乘桴东度日本,以驱除鞑虏还我中华
为己任.回国后,多次在杭州及其周围密谋反清.不幸事发,在绍兴被捕并就义于绍兴
街头.革命党人暗中收其尸骨,孙中山成事后,将其埋在她所喜爱的孤山.碑文为孙中
山手书"巾帼英雄"四字.碑上是秋瑾持剑的雕像.
在杭之时,我常常在秋瑾墓碑下驻足,她写的"始信英雄亦有雌"的诗句也会自然涌上
来.一个面临自己被捕却从容掩护别人先走,就义之时还想着神州是如此的"秋风秋雨
愁煞人"的女性,已大大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只有扼腕赞叹.
是啊,每
m*******t
发帖数: 124
47
写的不错.在此浙大板当开另一种忆旧文风.
我在浙大蹉跎数年,听人说过朱则杰先生,只是未曾亲耳聆听而已.
看到你的文章,觉得挺亲切.它让我又想起当年狂放的岁月.本来以为"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了,没想到此板出了个Maple,现在又出了Dirichlet. 至于Stones,也多
有此好,只是不知最近隐往何处.
就古诗词而论,清代当是中国最后一个高峰.文中提到的吴伟业,便是清初代表之一.
在<<圆圆曲>>中,我更喜欢"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一句.
清诗中的好诗不胜枚举,但再无与李杜比肩者.到是有些诗可与小李杜的诗比之,但就
个人而论,也挑不出象李商隐和杜牧那种人物了.
清代诗人有诗如其个性的,象郑板桥的<<访...>>(手头无资料,题目给忘了.)
渴疾由来亦易消,
西山酒旆望非遥.
夜深更饮秋潭水,
连星带月舀一瓢.
黄景仁的<<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粘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白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等等.有许多人的诗值得一读.我较喜欢的是袁枚,赵翼,龚自珍的.曹雪芹的诗也可
.<<红楼梦>>里也有好诗
m*******t
发帖数: 124
48
来自主题: ZJU版 - 三生石上旧精魂 (节选)

这个故事不是骗人的,是有寓意的.象偶在尘世中,多感于名利之乐.
而忘了同性情之乐.
设想雪夜之时,与同性情的人,把酒言欢.得意忘形,酣然忘归,此非
人生一大乐?如有个中人物,偶也愿三生结缘.
袁枚读聊斋时写过:姑且言之姑听之,瓜棚柳巷雨如丝.料因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这样读法,偶较喜欢.
b*****d
发帖数: 50
49
来自主题: ZJU版 - 西湖名人
葛洪
苏小小
白居易
苏东坡
林和靖
沈括
朱淑真
姜夔
岳飞
于 谦
袁枚
俞樾
龚自珍
张苍水
徐锡麟
陶成章
秋瑾
章太炎
吴昌硕
李叔同
丰子恺
盖叫天
黄宾虹
潘天寿
D**e
发帖数: 10169
50
来自主题: Beijing版 - 猜迷了 刘小波  (转载)
我猜是下列人名之一。。。
《飞狐外传》人物(共有112人)
马行空 马春花 徐铮 商宝震 何思豪 阎基 田归农 苗人凤 南仁通 补锅匠 脚夫 车夫
蒋调侯 店伴 钟兆文 钟兆英 钟兆能 南兰 苗若兰 商老太 平四 胡斐 张总管 王剑英
王剑杰 陈禹 古若般 殷仲翔 福康安 赵半山 孙刚峰 吕小妹 钟四嫂 易吉钟小二 钟阿
四 胖商人 瘦商人 凤南天 凤七 俞朝奉 蛇皮张 邝宝官 凤一鸣 大汉 孙伏虎 尉迟连
杨宾 中年武师 程灵素同桌后生 袁紫衣 刘鹤真 崔百胜 曹猛 蓝秦 王仲萍 张飞雄 慕
容景岳 姜铁山 薛鹊 王铁匠 姜小铁 田青文 张管家 聂钺 上官 褚轰 汪铁鹗 周铁鹤
曾铁鸥 秦耐之 姬晓峰 张九 任通武 相国夫人 蔡威 汤沛 无青子 海兰弼 大智禅师
欧阳公政 西灵道人 文醉翁 周隆 郭玉堂 齐伯涛 陈高波 安提督 宗雄 桑飞虹 倪不大
倪不小 常赫志 常伯志 上官铁生 哈赤大师 心砚 石双英 刘之余 童怀道 李廷豹 石
万嗔 木文察 陈家洛 无尘道长 德布 李沅芷 余鱼同 司徒雷 谢不当 黄希节
《雪山飞狐》人物(共有25人)
于管家 田青文 左书僮 右书僮 平阿四 阮...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末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