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 发帖数: 8107 | 1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 http://www.znqg.com/index.php?uid/9871/action/viewspace/itemid/
净慧:“敦煌写本”是否最古“坛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07 22:18:10
查看( 37 ) / 评论( 0 )
“坛经’版本源流探讨
“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638—713)的语录,由他的门人法海结集而成,为研究
慧能思想的根本典籍。“坛经”问世之后,郎有多种本子同时存在,其间虽有详暑之分
,伹无真伪之别。自从本世纪初发现了敦煌写本‘坛经’,因其内容与现行几种版本的
‘坛经’有不少的出入,于是在中外学者间出现了肯定敦煌本“坛经”而否定其他版本
“坛经”的倾向。有的说:“在‘坛经’各本当中的敦煌本为最古,它是后来各本“坛
经’的基础。’(宇井伯寿著、杨曾文译:“坛经考”,载1980年第4期“世界宗教资
料”)有的说“敦煌写本‘坛经’是‘坛经’最古之本”(胡适:‘神会和尚遗集’卷
首第10页)。还有的说:“最初‘坛经’只有一个本子,就是法海当时的记录本,也就
是后来的‘敦煌写本’”;并贬斥敦煌本以外的‘坛经’都“搅了一些画蛇添足、贩运
私...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以上所述,系一般念佛人体究念佛(理持)之过程。然亦有根器猛利者,于明心之同时
一念相应,得见佛性;不待善知识诱导,自得见佛法身;此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
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个理一心的
境界,便是「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见诸佛法身,见一切众生之法身
,而不是感应所见之化身佛。此时便恍然道:「原来诸佛法身竟是如此,一切众生之本
来面目亦复如此。」若此念佛人亦曾参禅,此时便道:「原来此是土城和尚立地处,好
与三十拄杖。」
此一实相念佛之修持,从起疑到见性之全部体究过程,便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何以不假方便?实因忆佛念佛无相之故,与实相无相极为相应。无需学禅,自然会禅;
无需学参话头,自然会参话头;无需揣摩挤破脑袋,自然能进入疑团;无需善知识,亦
能自得心开。心开之过程有短至一天,有长达十余年,乃至当来之世不等,故曰:「现
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谓「悟有迟疾,必定心开」也。
因为心开而见佛性之故,此后不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无相念佛,皆是实相念佛。何
以故?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禅宗是中国佛教极为特殊的一个宗派,是由达摩祖师自古印度东来中土所传,内
涵就是参禅,要明心见性。因为禅宗以“禅”为名,于是就有不少人误以为禅宗就是修
四禅八定,错把禅定定境—离念灵知—的证得,说为明心见性。然而在 〈禅定与静虑
之异同〉一集节目中,我们说禅宗的禅就是“静虑”,是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
精地去思惟如何是实相?也就是去寻觅自身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个万法的实相,而
不是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
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说明,首先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及智慧,
是经教中 佛陀开示菩萨们,应修习的菩萨六度、六波罗蜜多。而这六度本来就有著先
后的次第关系存在。
就是说菩萨如果能践行内财、外财等种种布施,对于自己的色身及财物,就能无所
眷顾、无所吝惜,然后就能受持清净禁戒。受戒之后许多不如法、不如理的身口意行都
应调整改善,那就必须修忍辱行,来调伏自己的贪欲、瞋恚、憍慢等烦恼性障。能修忍
辱行以后,就能发起勇猛精进的道心。有了精进向道之心,就能不攀缘外境,成办在静
心境界中,专精思虑的静虑功夫。具备了一切时、一切处寂静思虑的功夫以后,待因缘
成熟便能一念...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5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下)
萧平实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以上所述,系一般念佛人体究念佛(理持)之过程。然亦有根器猛利者,于明
心之同时一念相应,得见佛性;不待善知识诱导,自得见佛法身;此即大势至菩萨念佛
圆通章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个
理一心的境界,便是「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见诸佛法身,见一切众
生之法身,而不是感应所见之化身佛。此时便恍然道:「原来诸佛法身竟是如此,一切
众生之本来面目亦复如此。」若此念佛人亦曾参禅,此时便道:「原来此是土城和尚立
地处,好与三十拄杖。」
此一实相念佛之修持,从起疑到见性之全部体究过程,便是「不假方便,自得
心开」。何以不假方便?实因忆佛念佛无相之故,与实相无相极为相应。无需学禅,自
然会禅;无需学参话头,自然会参话头;无需揣摩挤破脑袋,自然能进入疑团;无需善
知识,亦能自得心开。心开之过程有短至一天,有长达十余年,乃至当来之世不等,故
曰:「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谓「悟有迟疾,必定心开」也。
因为心开而见佛性之故,此后不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无相...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6 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
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
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
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
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
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
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
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
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
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
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
。而为...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7 在远离慈悲心的修持中,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
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他人过失的习气;
其次,由于经常观照到他人的不好而滋养对于自我的骄傲我慢;
然后,又由于修行者内心充满对于自我的执着而越修行越难以与法相应,并滋生许多烦
恼与贪嗔痴了。
修行的目的,即修好自己的内心并引发正确的行为以致于解脱。而当你流于越修越烦恼
的弊端时,就要切切警醒自己是否远离或尚未生起真正的慈悲心,并且要清楚地明白自
己又为何不能解脱了。
假如你是一个充满慈悲的人,势必会破除自己对一切好与坏,是与非的概念心的执着。
因为当你遭遇到逆境与不幸时,出于慈悲你会欣然利用这种痛苦而发愿说"我今受此苦
,众生不复受",并以代受众生的痛苦而为美事。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绝不会只追求生命
中好的层面而拒绝不好的层面。当你在相续中不断修习"自己的一切好供养众生,众生
的一切坏愿自己代受"的自他相换时,将会净除自己无始劫来无量的业力障碍。这样做
的话,即便此生不能究竟解脱,来生也会成为一个有智慧并具备救度众生能力的人。一
切好与不好都将成为自己对众生产生更大更强烈的慈...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8 元音老人
一九九九年秋
甲 关于佛法的修证
众生同具和佛一样的无漏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个造业不同,迷惑的
深浅也因之各别,向道的根器就有智、愚、慧、拙的分别。在这种不同的根基上,我佛
慈悲,为了适应众生,犹如医生治病,应病与药一样,说了种种不同的大、小、方、圆
、顿、渐诸法,无非让众生早日病愈回家,脱离苦海。其中并无深浅、高下的不同。后
来的祖师因自己的修持与适应众生的爱好,创立了种种不同的宗派。在佛法极盛的唐宋
时代,我国佛法有十大宗。后来因时节因缘之不同,社会风俗之变迁,人民生活之艰辛
,佛法渐渐衰颓,现仅存禅、净、密三大宗。在此三大宗中,修证最迅速、便捷者莫过
于禅宗。但末法时代众生根器陋劣,障重慧浅,直指其见性既不投契,即或有点解悟,
但未深信,站不稳脚跟,又不能在事上磨练、保任、除习成道。至于参话头,则疑情不
起,妄想割不断,根尘不易脱落,能所更不能双亡,何能明心见性!因而宗下后继乏人
,大有消亡断绝之势,良可悲也!
密宗,我国原有之唐密,因后来历代帝王之恐惧、反对,至明朝朱元璋时灭尽。现
行之密宗,除西藏之密法外,还有日本之东密。此法分九乘次第,高下、深浅完备,...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9 元音老人: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我们的六根—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
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
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
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
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
隔著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
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
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
、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
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
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如来藏,阿赖耶識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
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所
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才
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
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典和三法印来作說明辯正:初转法轮之《杂阿含
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遭到了僧团的
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导下,这样改了口:
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是更无所有,还有一
个东西在,如... 阅读全帖 |
|
f*******7 发帖数: 44 | 11 (一)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既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予自己。】舍
弃小我,完成大我。
(二)修道人切记!不要和任何人有污染的因缘,这样会纠缠不清,令你堕落。
(三)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的什么也不
知,一点妄想也无。
(四)我们修行,群居防口,独坐防心。
(五)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六)真正修道人,【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要做镜子,专照人家,
不照自己。
(七)有所执著,就是人心。无所执著就是道心。
(八)欲要人不死,先做活死人,现在把自己当做死了一样,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
(九)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十)我们在修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争】,不争是不和任何人争长论短,争是争
非。
(十一)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
(十二)修行更不要争权夺利,争做领袖,支配别人,在师父前求表现。
(十三)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讲话······修行人的秘诀,就是要少吃,为什么?
因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
(十四)凡有所求,即是污染。
(十五)【一切是考验,看... 阅读全帖 |
|
k***y 发帖数: 62 | 12 向您介绍我们知道的清海师父
2016年10月19日
(第一版完成于2014年2月22日清海日;再版2016年3月24日,四年前这一天五界管理层
成功运作的万人签名已留住清海师父至少52年,并终结2012年世界末日;最新版于2016
年10月19日。)
注解: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介绍清海师父的资料,下面是一群追随清海师父的弟子从他们
知道、了解清海师父角度、层面介绍自己恩师;
若你认可、支持这一介绍,请在互联网上送上这一版清海师父的介绍;
认识、了解一位佛层面、上帝层面在世明师,你自己必须要先上到佛层面、先上到上帝
层面,否则你没资格评说在世明师(出自清海师父九册第10篇文章 以爱心化解仇恨);
清海师父的伟大在于她能使得别人变得伟大,她的引导可以让所有来娑婆世界学习的灵
魂自己超三界有资格开始灵修(灵魂修行),有资格改变灵命(灵魂的命运)(出自清
海师父“师父的教堂”及清海师父115期杂志“我们可以认识整个宇宙”);
清海师父公开免费教出宇宙中最简单的自已成佛秘诀(出自清海师父九册第2篇文章 戒
律的真义);
清海师父公开免费教出的成佛秘诀可以让任何真修者当下自已必成佛,当下自已必明心
见... 阅读全帖 |
|
k***y 发帖数: 62 | 13 向您介绍我们知道的清海师父
2016年10月19日
(第一版完成于2014年2月22日清海日;再版2016年3月24日,四年前这一天五界管理层
成功运作的万人签名已留住清海师父至少52年,并终结2012年世界末日;最新版于2016
年10月19日。)
注解: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介绍清海师父的资料,下面是一群追随清海师父的弟子从他们
知道、了解清海师父角度、层面介绍自己恩师;
若你认可、支持这一介绍,请在互联网上送上这一版清海师父的介绍;
认识、了解一位佛层面、上帝层面在世明师,你自己必须要先上到佛层面、先上到上帝
层面,否则你没资格评说在世明师(出自清海师父九册第10篇文章 以爱心化解仇恨);
清海师父的伟大在于她能使得别人变得伟大,她的引导可以让所有来娑婆世界学习的灵
魂自己超三界有资格开始灵修(灵魂修行),有资格改变灵命(灵魂的命运)(出自清
海师父“师父的教堂”及清海师父115期杂志“我们可以认识整个宇宙”);
清海师父公开免费教出宇宙中最简单的自已成佛秘诀(出自清海师父九册第2篇文章 戒
律的真义);
清海师父公开免费教出的成佛秘诀可以让任何真修者当下自已必成佛,当下自已必明心
见...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265 | 14 沈文华:“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故事考
原载《文景》杂志2011年1、2月号合刊
在历史上,吕洞宾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神仙”人物。
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师从钟离权,
传世作品有《灵宝毕法》、《钟吕传道集》等。其主要活动期在唐末五代,与其他
著名道教人物如崔希范、陈抟等均有交往。遇崔希范传《入药镜》,而有“因看崔
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之语;《宋史·陈抟传》中称吕洞宾“百余岁而
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曾几次访陈抟,并在抟逝后写诗吊
唁。这基本可以断定,当时(陈抟卒于端拱二年,即公元989年)他仍健在。其确
切卒年不详。据《历世真仙体道真鉴》记载,宣和元年(1119年),宋徽宗封吕为
“妙通真人”。至元六年(1269年),元世祖又封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之号,
武宗时(1308年—1311年),更加封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
吕洞宾周游天下,踪迹或隐或显,神异莫测,屡屡行化济世度人。道门对他的
功业德行推崇备至,尊称为“吕祖”。他曾传道于刘海蟾、王重阳,由此开衍出内
丹南北二宗。时至近代,清内丹“西派”创始人李西月在近千年后也称...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5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麼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麼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麼累,只管喫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麼是什麼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麼在轮
回,我们怎麼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麼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麼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
,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
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
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
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
导下,这样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
是更无所有,还有一个东西在,如果说熄灭了五阴就是“更无所有”,这叫...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2449 | 16 佛法十宗,各有教典可据,依教奉行,可证果地。唯禅门一宗,既不据于教典,又无轨
则可循,摒弃文字,壁立万仞,如一个铁馒头,叫人无下嘴处。诸方浩浩,商榷宗旨者
,终如寒潭月影,捞摝无踪。虽然如此,而其文彩亦自然而彰,如旃檀刻佛,惟妙惟肖
矣。宗旨之难言既若此,今欲强言之,亦若佛头著粪,罪过无比。尝言此事必至臻“手
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方有少分相应。否则,如在“冰凌上走,剑刃上行”,一有
放浪,即丧身失命矣。
宗门之始,即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滴髓一脉,永传慧命。言其理则,佛说
三藏十二分教,皆为所依。推其极致,则一字不立,扬眉瞬目,已是第二义事矣。故佛
说一大藏教,如僧繇画龙,鳞甲爪角毕俱,栩栩欲动。宗门工夫,则如双睛一点,立即
破壁飞去。故灵山一会,世尊以不说而说,尊者以不听而听,无上甚深之旨,尽在默然
中矣。
今世学者,有言禅宗者,极尽幽默讥讽之能事,例如谓:“打即不打,不打即打。”是
禅门之宗旨。噫!是何言欤!若认此为禅宗者,譬如有一盲人,问人曰:白色者何状?
答曰:如白雪之白。盲人又曰:白雪又是何状?曰:如白马之白。盲人复曰:白马何状
?曰:如白鹅之白。盲人再曰:白鹅何...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17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作者 挪威龙王
(1)故人音杳去不返 (2)愚盲昧昧上不来 (3)观音菩萨 教外别传 (4)如来的
法宝 (5)谁来取经 早有缘定 (6)沙悟净的痛苦 (7)恶气外露的猪头 (8)
为何狂暴如此? (9)菩萨到底做什么事情?
(1)故人音杳去不返
第八回开篇是一首词牌《苏武慢》的诗词: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
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
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
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这首词,意境深,且是一部诙谐轻松的西游记中,最为深沉与伤感的一段文字。轮回沦
落中人,虽然难于自知,品味这一诗词,恐怕有莫名其妙的,没心情愉快的。为什么?
因为他道尽了人生难返的实状。与之对应的,则是须菩提祖师关于道门的述说。祖师述
说道门,是看不见的伤感。这一首词,算是可见的伤感。
这首词,跟后面的故事似乎有点脱节。本回的回目是《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18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1) 三藏不忘的本是什么? (2) 漠漠风满楼 (3) 有影子 从你心头悄飘过 (4
) 点你不醒 很无奈 (5) 唐三藏也有变化的能力 (6) 修行的考试很深奥 (7)
考试忽然变严酷了 (8) 菩萨设局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三藏不忘的本是什么?
你看那唐三藏师徒四人,三个徒弟均是来自道家修行阵营的高手。孙悟空、猪八戒、沙
悟净,他们三人在俗世间的修行,全部是一世而成,这个快速在佛门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这个师父唐三藏,累世修行了十世,也就是总共起码修了五百年才圆满成功。
并且,孙悟空他们在天庭被打下界,也没有一个真的完全被埋入俗世红尘,却是带着生
生世世的记忆、神通和法力、徘徊在俗世之外。正是这三个带着神通与所有天界关系的
徒弟、还有同样是天界王子的白龙马,才保证了唐三藏修行的成功。特别是孙悟空的加
盟,是三藏修行成功的根本保障之一。
为什么呢?一来是道家弟子向来注重绝好... 阅读全帖 |
|
h****3 发帖数: 339 | 19 “自古至今,佛即是人,人即是佛,即是三昧定,不用将定入定,将禅想禅。”佛就是
人,是一个觉悟的人,一个超越的人,一个超脱的人。佛的一切都并不神秘和玄奥。他
所说的法,也就是由一个烦恼的人而至于超脱的人所历途径,原本就是朴素而直捷的。
哪种人才是上根人
对于禅宗顿宗,六祖曾有过这样的言语:“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只接最上根人。”
那么,哪种人才是上根人呢?据我所知道的,最上根人,就是那种对佛所说的言语坚定
不移地相信,并且具有直下承当的大勇气、大魄力的人。这样的人,他干脆,洒脱,豪
迈,这样的人就是大根基的人。六祖的弟子,永嘉玄觉,他的《证道歌》里有这样的话
:“上士一觉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上根人一闻就相信了,并且直下承当信受奉行。中下根人所听到的与上根人听闻的皆是
一样的经典,嘴上也将经典来挂着,偏偏他心里却总是拖泥带水,犹犹豫豫,拉拉杂杂
,丝毫不见有个爽快劲。
昔年六祖初到法性寺,印宗法师问:“黄梅付嘱,有何指受?”六祖:“指受即无,唯
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如何不论禅定解脱?”六祖:“为是二法,佛法是不二
法。”宗:“如何是佛法不二之...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0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唐三藏法师 义净 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
大众中,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以来
,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知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持戒者少,破戒者多;精
进者少,懈怠者多;智慧者少,愚痴者多;长寿者少,短命者多;禅定者少,散乱者多
;富贵者少,贫贱者多;柔软者少,刚强者多;兴盛者少,茕独者多;正直者少,曲谄
者多;清慎者少,贪浊者多;布施者少,悭吝者多;信实者少,虚妄者多。被使世俗浅
薄,官法荼毒,贱役烦重,百姓穷苦,求取难得,良由信邪倒见,获如是苦。唯愿世尊
,为诸邪见众生,说其正见之法,令得悟解,免于众苦。”
佛言:“善哉,善哉,无碍菩萨,汝大慈悲,为诸邪见众生,问于如来正见之法,
不可思议,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天地八阳之经。此经过去诸佛已
说,未来诸佛当说,现在诸佛今说。
“夫天地之间,为人最胜最上者,贵于一切万物。人者,真也、正也,心无虚妄,
身行真正,左丿(撇)为真,右(捺)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是知,人能弘道以
润身,依道依人,...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21 多谢师兄好心提醒。这个离念灵知,却不是萧平实的理论,当年萧平实”讚歎淨土宗的
印光大師已經由念佛三昧而明心見性.後來蕭平實又看了印光大師的文章,發現印光大師
所說的真心是常寂常照的離念靈知.卻反而收回先前所說的話,說印光大師沒有明心見性
.“ 我怀疑萧平实误以为大德们说的离念灵知,甚至包括六祖,说的是意根,而不是真
心,亦名如来藏的妙用,所以他才敢断言印光大师没有见性,六祖慧能没有见性,智者
大师没有见性,古今高僧大多没有见性。。。。亦是可悲可叹。
我佛慈悲,不放弃任何一个众生,包括萧平实和他的弟子。 如今他的弟子能说出"因為
一般人所谓的离念灵知,都不脱离意识的范围. 当然,如果所述的离念灵知内容不是意识
或者是它的心所法时,自然另当别论" 我还是很为他高兴的。
佛法不是迷信,而是真理。 向真理接近,是人类的本能。莫说萧平实和他的弟子,就
是法轮功学员,过了那个糊涂关口,也有向真正佛法接近的机会。
当然,佛法重实修实证。 当了解了“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
来面目”, " 清谈对面,非佛而何" 后,还要对自己的法身严密保护,“ 内不随念转
,外不为境迁”, "尚须...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267 | 22 大徹大悟是修行的最終目地,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真我真如本性的圓滿
,沒有成佛以前都是假我,迷惑認識真理的心常被障礙障住,所以必須想法解決障礙心
性的問題,見性破無明,無明破了才能無生法忍。明心見性是開悟本性,開悟是智慧心
升起.不迷惑,大徹大悟是無所不知的人。要明心見性是當務之急,成就之最,眾生的
迷悟大徹大悟是改變心理觀念。大徹大悟的人心里沒有障礙。佛說;心生法生.心滅法
滅。
彻大悟 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不退道心,属于大菩萨
的境界。如《观无量寿经》谓:“廓然大悟,得无生忍。”清代有位著名的禅师,是临
济宗三十六世,即以“彻悟”为号。他主张禅净双修,大弘净土宗。“大彻大悟”与通
常所说的“开悟”程度不同。
“开悟”是觉悟之始,而“彻悟”是觉悟之成。按天台宗“六即”之说,“开悟”为
“名字即”,见道而已,仍是凡夫;而“彻悟”为“分证即”,已经证道,属于圣贤。
梁启超在《中国古代思潮》第六章中说:“修法华三昧,越十四日,智者大彻大悟,遂
直接佛传,创立此派。”智者即陈、隋间的高僧智顗,他在二十多岁时从慧思修行“法
华三昧”而彻悟,后来成为天 |
|
Y**u 发帖数: 5466 | 23 ☆─────────────────────────────────────☆
Yisu (一输就哭) 于 (Sun Apr 15 22:07:47 2012, 美东) 提到: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4 见性在分判上实有两种 :
第一種, 见性者,实即是「亲见有情悉皆具足成佛之智慧德性」,则是诸人所自行定义
之见性,故彼诸多祖师所言之见性者,实即明心而亲见如来藏具有能令众生成就佛道之
真实体性,即是由如来藏心体上面亲见真如法性之见性也。
第二種, 在《大般涅盘经》中 佛所说之眼见佛性者,确实可由肉眼而见,非诸已真明
心之菩萨摩诃萨所能臆想而知也,由是缘故,此经中有如是一段 迦叶菩萨与 世尊间
之问答: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
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
又如同经【 佛云:「佛性亦二:一者可见,二丶不可见。可见者:十住菩萨丶诸佛世
尊。
不可见者:一切众生。眼见者,谓十住菩萨丶诸佛如来,眼见众生所有佛性。」】如是
眼见佛性之法,必须亲从大善知识修习,亦必须具足定力丶慧力丶大福德三者,方有因
缘可得眼见.
==
第一种是一般大乘弟子能够理解的, 第二种难思,难证,是闻所未闻法.
依第二种來說,確有人先眼见佛性後再明心, 至於是什麼因緣會如此,
還真不知道. |
|
s*******1 发帖数: 191 | 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wkx4.html
密宗修炼对于弟子的要求很严格,修行的人,先要选择自己追随的上师,考证他的学识,考
证上师的品德,检验上师的智慧,考证上师的教法传承,考证上师是否有资格传承秘法,从
多方面听取其他上师对于自己本尊上师的评价,感受自己从上师那里获得的传承自己是
否有接受的能力,是否能够最大程度接受上师的智慧,通过上师的能力加持,获得自性的
光明展现,直至法性光明的解脱,这个过程要持续三年时间.
而传承秘法的上师,对于弟子的检验也是三年,检验弟子的品质,检验弟子的心性,检验弟
子对于佛法的信心,检验弟子对于上师的敬仰纯洁,检验弟子的承受能力,和先天根器,是
否能够具备接受密法的承受平台,要在初期的修行中,要遍读经书,通过不同的教法,观察
弟子本性的反应,选择一种最合适这个弟子生命特质的法门,进行深入的传授,这三年的
检验,目的是为终生的修行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选择一个最能够符合个人生命特点的修
行法门,好像不同性能的车辆,要选择不同路况的道路,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车辆本身
的性能,直接有效的开启生命的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6 我们说到坦特罗佛教其实它的整个哲学基础就是以中观派----特别是中观应成派
,认定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虽然有别的主张,但是终究是离不开意识心的范围。
一般人都认为,中观应成派是由佛护所创立的,然后传到月称与寂天的时候,大肆
的弘扬。但是其实中观应成派的思想,它是发源自婆罗门教的《奥义书》里面。在婆罗
门教当中,它原本只是一种辩论的方法论,是说自己不立自宗----不立自己的主张,只
去分析别人的错误之处,然后破对方的法义。所以中观应成派它只著重在现前能思、能
量的意识心,它只承认六个识,认为佛所说的第七识跟第八识都是方便说,都不是实法
。这种思辨的方法其实原本就广泛地存在于婆罗门教的典籍当中,它用来解释无所不在
却又无所形相的大梵,是一种印度人很习惯的逻辑论证。北大的尚教授说:《奥义书》
在描述梵的性质的时候呢,常常使用一连串否定的句子,也就是指出“不是这个,不是
那个”,而不说它究竟是什么,以否定达到肯定的方法。在哲学上呢,称为“遮诠”,
也就是遮其所非之法。后代印度的哲学家以及佛教的哲学家,在描述宇宙的本源的时候
,也常常用这个方法。所以,中观应成的思想它本来只是一种...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905 | 27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如华严
全经。虽有五周四分之殊。以因果二字。该尽无余。四十一位因心。无一心而不趋向果
觉。四十一位所修种种法行。岂非皆念佛法行也。而末后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为全经一大结穴。不其然乎。又华严者。以万行因华。庄严一乘佛果。此万行非念佛行
耶。华严。具婆须密女。无厌足王。盛热婆罗门等无量门。然皆显示毗卢境界。此无量
门。非即念佛门耶。法华一经。从始至终。无非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此非始终唯一念佛
法门耶。楞严最初显示藏性。明成佛之真因也。其次拣选圆通。示成佛之妙行也。后历
六十圣位。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证佛地之极果也。背此则成七趣沉沦。向此则明五魔
扰乱。末后云。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
无间。靡不经历。若能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末学。是人罪障应念消灭。变其地
狱所受苦因。为安乐国。此则彻始彻终。唯一念佛法门也。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
。半满权实偏圆顿渐种种法门。无非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得非总一大念
佛法门耶。至如禅宗。达磨大师西来。但当曰。直指人心见性便了。而云 |
|
r****n 发帖数: 8253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leonany (Cagalli Yula Athha), 信区: Wisdom
标 题: zz greenplant的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 01:17:05 2009, 美东)
http://www.know999.com/knowcenter/Wisdom/hnbc/otherpaper/gqkk/00000000.h
tm
一直到几年前,佛教还是离我的生活很遥远的事情.我的生活很普通:单身,有个好工作,
忙碌的社会生活和各种兴趣和责任占据著我的时间. 然而,无论我是快乐还是悲伤,
在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是知道我所做的并不是我真的要做的.在我的
一生中,我曾经很严肃地花上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空闲下来,试图搞明白这
究竟是什么.我会坐在家里想,然后开始读很多书,看看一些有智慧的人对于生活是怎样
说的,然后坐下来继续想.象每一次一样,这样过一阵子,我就只好承认失败,重新开始过
忙碌的正常生活.
四年以前,我决定辞掉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我的生活.那个时候,我...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575 | 29 女身当然可以成佛!只要能遇上佛法及发心修持佛境,不论男女,一样可以成就佛境。
男身与女身的确存在着某方面的不同。一般就社会环境情况而言,男性修持往往比女性
修行较为有利,譬如说一位比丘可以独自住在无人的地方清修,对比丘尼或沙弥尼来说
,就必须考虑到更多的安全问题。但这些仅是社会风气环境的外在因素,就成佛之潜质
来说,男身与女身并无太大的分别。说女人不可能成佛,绝对并非正确的观点。在〈般
若心经〉中(注:法师乃指广本心经,见宋施护所译之〈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世音大士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
此经开示大乘的男女行者,若欲修证空性而达至佛境的话,应当如何地去修。在这经里
,观世音明确指出 '善女人'也可以透过修持而成佛;在经末的部份,佛陀对大士之开
示作出了明确的印许。佛教中有一尊广为人尊崇的佛母,称为'度母'(注:在古代中国
称为'多罗观音'及'救度观音')。度母在无量劫前,是一叫'般若月'的女子。这女子曾
发下宏愿:要以女身修行,以女身发菩提心,以女身成就佛境,最后更要以女身化现度
生。她最终果然成就了佛境,被尊为'圣救度佛母'。以 |
|
P******a 发帖数: 478 | 30 012
轻死之事实。话说虽为帝王,到此亦无能为力者。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
之所能为,可为暮鼓晨钟,晓谕天下。吾佛乃就其所问,当场剖解其见性之实
相,三岁观河,与百年视水,同此一真实。生老病死,但为形变,固有不变者在
也。奈「明足以察秋亳之末,而不见舆薪!」此一伏笔,乃石破天惊,引出以下
八还辨见一大堆文章,无怪大众皆 然似丧其耦矣。系以诗曰:
华发无知又上颠,几回揽镜奈何天,离离莫羡春风草,落尽还生年复年。
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
阿难在此又如异军突起,卒然问佛,既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性相平等,
生死涅盘,皆如梦幻,吾辈何须求悟? 何必成佛?又何以说众生皆为自性颠倒?
吾佛经此一问,乃不饶舌,直指真心,明白指出心性之体用,是弥纶天地,开
物成务,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放之则弥六合,退而收藏于密,只在目前而人不
识耳。乃有八还辨见,明示见性之真际。尘色本不迷人,人自迷于尘色。故吾佛 |
|
P******a 发帖数: 478 | 31 ☆─────────────────────────────────────☆
MetalMania (HappyHiker) 于 (Sun Aug 3 02:26:21 2008) 提到:
契入空性的关键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2
二、特殊的引导方便 4
三、对方法与环境等因素的考量 6
四、常见错误辨正 7
五、 心闻无遮出尘初步(略去)
5.1第一步引导,心闻无遮扯脱根尘
5.2明晰出尘
5.3第二步引导, 毗婆舍那
5.3契入空性前常见错误的校正
5.4伴随进展的现象
六、 广大无边菩提道――继续深入(略去)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
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菩提心,广大慈悲,利益一切众生趋向解脱;正 见
,缘起性空,无主宰,非实有。此三主要道见诸三藏十二部,前贤大德均已广说。若圆
满三主要道,则行人业已成佛。这里作为契入空性前的基础,对出离心方面 的大致要
求是对世间法知虚妄而有节制,菩提心方面要求大致是愿菩提心及少分行菩提心范围,
而对正见的要求则是闻思范围。在此基础上,行人 |
|
|
W**N 发帖数: 1037 | 33
佛教里性欲确实是被歧视的。不能说不能讲
*也是备受重视的。最难破的一个壳。
所以如果不让西方文明进入,妇产科的高手在佛教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难产死亡率高
我们给做超度就好。
*事实让人心痛呀。阿弥陀佛!
然后咱们来提佛法
生来就有的欲望,会饿,要吃。会horny,要性。只要不addictive,不执着沉迷于美食
,色情,何罪只有?前者让人活下去,后者让民族活下去。见性不敢提的,请问大家是
怎么来的?大家生孩子同房是不是还要念念经消消业?:)
*禁欲和戒欲中间的地带是节欲。一开始也难呐。出家人不好讲的。有为的居士大德有
说过吗?
要说欲望,我觉得正常的性欲,比起染指供佛之类的强多了。虽然后者受罪更大,但那
才是无端的执着于内心的欲望。
*修行时要节欲和戒欲吧?!是不是我们修为不到,这一世还不到可以以身喂虎,割肉
喂鹰的时候呀。释迦摩尼佛也是好多世才成佛的。他舍弃玉食美眷好像是自然的, 好
想是“到时候了”!凡夫的不凡之处就是人家成了,“菠萝蜜”了!
我最近对我自己的修炼,就是见到电视剧里面的裸露镜头,观察自己的反应。看到了,
就看到了,看到异性的私密部位,就和看到她的手和胳膊肘一样的反...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34
佛教里性欲确实是被歧视的。不能说不能讲
*也是备受重视的。最难破的一个壳。
所以如果不让西方文明进入,妇产科的高手在佛教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难产死亡率高
我们给做超度就好。
*事实让人心痛呀。阿弥陀佛!
然后咱们来提佛法
生来就有的欲望,会饿,要吃。会horny,要性。只要不addictive,不执着沉迷于美食
,色情,何罪只有?前者让人活下去,后者让民族活下去。见性不敢提的,请问大家是
怎么来的?大家生孩子同房是不是还要念念经消消业?:)
*禁欲和戒欲中间的地带是节欲。一开始也难呐。出家人不好讲的。有为的居士大德有
说过吗?
要说欲望,我觉得正常的性欲,比起染指供佛之类的强多了。虽然后者受罪更大,但那
才是无端的执着于内心的欲望。
*修行时要节欲和戒欲吧?!是不是我们修为不到,这一世还不到可以以身喂虎,割肉
喂鹰的时候呀。释迦摩尼佛也是好多世才成佛的。他舍弃玉食美眷好像是自然的, 好
想是“到时候了”!凡夫的不凡之处就是人家成了,“菠萝蜜”了!
我最近对我自己的修炼,就是见到电视剧里面的裸露镜头,观察自己的反应。看到了,
就看到了,看到异性的私密部位,就和看到她的手和胳膊肘一样的反...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35 节录自《宣化上人法语开示》:
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
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
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
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
欲念,息了贪心。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
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
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
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
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
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
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36 节录自《宣化上人法语开示》:
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
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
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
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
欲念,息了贪心。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
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
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
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
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
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
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内修慈悲 常离法相——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2016-06-29
希望你们学佛内外都要修,内修慈悲,外修清净,内心的慈悲会造就你外心的清净,外
表让人家看上去是一个很清净的人,他的心一定很慈悲。师父经常说,一个看谁都看不
顺眼的人,这个人一定是内心没有修,所以你们想知道自己修得好不好,先看看你们自
己的行为,如果你看谁都不顺眼,这个人根本不在修心,因为你没有慈悲心。明心见性
是修内,慈悲的心,明白的心,看得到自己的本性和良心,那么你的内心才会修得好。
人有两个心,内心有个世界,外心也有个世界,外心是你看到的是五欲六尘的世界,很
肮脏,贪啊,求啊,为名为利,要吃好的,要穿好的,什么都要好的,这一切都是你的
外心世界。为什么文学上、佛学上都讲究一个内心世界呢?很多人表面上很快乐,住得
好、穿得好、很有钱,但是他的内心世界非常地痛苦,内心世界很痛苦是个什么概念呢
?很多女人为了虚荣,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什么都有,让小姐妹看了很羡慕,可是她
自己回到家里见到老公就吵架、打骂,天天看着这些名牌的包包、衣服、汽车等,她的
心中会痛苦,她的内心世界受到折磨,所以,修心主要修内。
师父经常说,就算你...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478 | 38
* 以下个人知见,网友请注意鉴别,勿信为真实 *
我认为只有十地菩萨才有资格称明心见性.见性就是成佛.见性者了彻一切真相.
度众,佛,菩萨,罗汉,乃至三界中人,都有在做,然佛无四相,度众生实无众生被度,
与世人以我执知见劝人信仰应绝不相同.佛本无我,哪里来的度众因缘? 当是生生
世世与众生所结,故现随缘度众相,若今生与众缘浅薄,无佛广度众生的威仪使相遇
众生获将来广度众生的大乘因地,就无佛称号,非关能力也.
* 以上个人知见,网友请注意鉴别,勿信为真实 *
我认为人人成道的次第都是一样的,没有谁可以跳级.但时间概念是依人的我执和
肉体生命的比较而生起,并没有实在的自性.三世古今都在当下. 通俗地说,一套电影
如次第,拍好后不可以更改,但人可以快进慢进,倒退,甚至把所有片格投影在一张大屏幕
上一起看. 这样说,如果你在正常地看电影,当然是阿僧祁劫后才能成就,修与
不修,人人放一样的电影 - 不修也是次第电影中的一集啊,只不过修的人是放过了
不修的电影,也不能说比不修的有善根. 但是,如果有一天,有人看电影看烦了,
就会想有没有一个办法,把这放映机或录像机快进一下,这一快不要紧,或许一下 |
|
f*******8 发帖数: 3612 | 39
1. 我是反驳SeeU的论证方式,我的反驳是逻辑的。是说他那种推理,逻辑不正确。
2. 你说的是圣人,而佛经很多是对普通人说的,圣人不需要到这里来问吃肉的事。
【坛经: 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
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
这就是说,听经的时候,应该知道自己还不是圣人,因为是普通人,所以才需要听经。
3. 你说戒禁取,我承认佛是反对戒禁取。不过你必须明确给出具体说明,
具体针对这个事,是不是因为戒禁取?你有什么根据这么说。
你不能因为戒禁取,就认定任何事情都是戒禁取了。
4. 如果是圣人就不需要我们来操心了,这在达摩血脉论里也有说到。
【达摩血脉论: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
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
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
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 |
|
t*****r 发帖数: 39 | 40 我还没,坡主就不用说了。开悟自然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能执空也不能执有。坡
主总结的:为一切善,离一切相,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念佛消种子求生西。他在微博
和博客里常常提起这些。
再贴两段,里面讲了开悟的事:
67.八十归家
我们再看一个偈,是关于赵州老和尚的:赵州八十犹行脚,只因心下未悄然,及至归来
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赵州八十犹行脚,说这个赵州老和尚,一直到八十岁还在外
面行脚-----所以说参禅很苦啊(用以前那些老办法),在外面行脚跑的人,往往都是
未悟的人,当然也有少数是悟后去找人勘验或去勘验别人,多数都是未悟的;只因心下
未悄然,就是因为没有开悟嘛,没悟心里没底才到处跑,到处心外求法;及至归来无一
事,真的到家以后,归来无一事,心里面没有执著了,没事!你说我得到了什么?没有
!无所得![我有所得,我见到什么佛性,我已经见性,我已经成佛,我已经开悟,或
者我已经见到了什么“阿赖耶识心”(台湾狂禅野狐萧平实自创语),我是已开悟的圣
人,这些表达都是错的]我执一立,就是外行。所以归来肯定是无一事,你说我是什么
?我什么都不是;问我得到了什么?没有得到什么;始知空费草鞋钱,啊!才...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1111 | 41 有关轮回,不知你有没有看过《楞严经》?这部经不长,如果专心的话一天就能看完,
当然要完全看懂得花更长时间。我也是搞科学的,看了楞严经之后,才发现它把天地万
物的运行之道都讲透了,它本身就是一本涵盖了生数理化的全面理科教材,太牛了。
其实无论你信不信佛,我们每个人一天里吃喝拉撒、行住坐卧,包括在这里有问有答,
每时每刻都正在用这个佛性。不论是什么背景、什么信仰,你的佛性都一直在,都是自
己本有的取不尽用不完的宝藏,没见性时是众生,见性了就成佛,人人机会平等。
楞严经、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都是佛说的。格式虽异,义理贯通。千言万语,因
病施药,根本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要我们舍离妄想执著,明心见性。 |
|
p*******y 发帖数: 782 | 42 念佛 版主可以考虑置顶,谢谢,阿弥陀佛!
http://www.fodizi.net/qt/qita/998.html
△ 念佛心不动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见佛。得理一心生实报庄严
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二六时中,心中常有阿弥陀佛,即能
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现在念佛人多,往生人少,是打妄想的
时间多,念佛的时间少。故经云:“若能念佛心不动,则常睹见无
量佛。”
△ 念佛人讲求一心不乱,一心即是心中没有念,亦即是一真法
界;诸佛菩萨弘法利生,并未动心起念,凡夫把动念与不动念分为
两个,而佛是无住生心,所生之心统是无住,所动之念统是无念,
生心与无住不二,生心与无住同时,即无分别,能所均断,才能念
到一心不乱,即是见性。
△ 四缘:(1)亲因缘,又译为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如
眼根对色尘时,识即堕生,余根亦然,是名因缘,亦即阿赖耶识中
之种子。每一众生均有十法界之种子,各各俱足,取什么缘即得什
么果,若取成佛的缘,今生必定成佛,主宰命运的在我们自己手
中。(2)等无间缘,又名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继
而起,相续不断。(3)所缘缘,又名为缘缘,是心里攀缘之对
象,不能间 |
|
Y**u 发帖数: 144 | 43 小觉大伺网友的意见:
提供一点我个人学佛的粗浅经验
前面各位师长说了一些很专业的看法,我也谈谈自己学佛的粗浅经验。我刚开始接触佛
法时,很多修不同法门的师兄每个都给我提了一大堆的建议,交给我的书单列了长长一
页,现在想想同修们的热情与慈悲很容易熄灭初学者学佛的兴趣——刚开始接触时哪想
得那么远要解脱成佛什么的,咱又不考博士,那么多的书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看完。这
些年从一个一点不懂的外行到现在的知道一点点佛理的外行,讲一下对自己理解佛法帮
助比较大的一些书,现在我跟朋友推荐都是按这个次第的。
1.一开始就看经论我觉得不合适,普通人初次接触佛法多半是求心灵的宁静,解
决一些自认为俗人才会产生的烦恼心理困境什么的,而且中国人都不大喜欢长篇大论的
理论。所以最初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生活禅或者人生佛教之类的小书,个人推荐一行禅
师的《正念的奇迹》,这本小书有具体上手调整自己心灵的方法,而且通俗易懂。然后
推荐一些关于建立初步见地的书,个人建议宗萨仁波切的《正见》,陈兵先生的《佛陀
的智慧》,麻叔的《越尘集》,这3本书初学者要反复看,在这个善知识难逢、恶知识
如林的时代这几本书绝对可以让...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126 | 44 站在密乘的高度,尤其是不共誓言或成就的层面来看,当一个人依止了合格的上师,又
对他诽谤的话,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对这种人,一定要注意!
--《前行广释》智悲佛网
我看了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他平实的语言中,透露着对人生的反思,大家
有必要看一下。他还在其中提到:“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
十分肤浅……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
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http://t.cn/zjJxQHD
索达吉堪布微博
闻是为思打基础,思是为修打基础,修则是运用思慧的正见,消除错误见解的过程。好
比与敌交战,闻是领取武器,思是操练武器,修则是与敌军进行正面交锋。领了武器,
不勤加操练,或者操练了不去参加战斗,都无法发挥武器的功用。如果有人没有武器,
赤手空拳闯入敌军,就只有被敌军打败的份了。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当我们回归到生命的本质状态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轻松、满意、幸福,才能体会到生命
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每天都至少有一段时间的回归状态。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有的人问,“我是不是已经开悟见性了?是不是已经相当有修行了?”我也无法判断...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5 秘密终于被科学家解开,鬼真的存在?最后一句惊呆了!微中子即灵魂。科学家说,人
类的灵魂就是超弦。
【震惊发现 科学家首度发现人类灵魂真实存在】人类真的有灵魂?千百年来,这是人
们一直都在争论的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由看得见的物质研究到了看不见的
原子、质子、夸克到中微子。现在又发现了比中微子更小物质——超弦。科学家说,人
类的灵魂就是超弦。
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一个死人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们对
死人通电……
死后有鬼魂的存在,鬼魂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其实,鬼魂和身体的关系就象电磁波和对
讲机的关系。鬼魂也就是一种磁场,有记忆的磁场。鬼魂和肉体是这样的关系:人分肉
体和鬼魂两部分,身体为鬼魂服务,鬼魂又依赖于身体,器官的存在是为了身体健康保
留,这样才使鬼魂不消失。
鬼魂的形成--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开始的前三个月是很弱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的
,它的来源取决于大脑活动和体液(最主要的是血液,体液都是带有电离子的)的流动
而形成的。对所有的动物死后都有鬼魂,也就是只要有电离子流动的生物个体都会形成
电流,有电流就有磁场。当胎儿三个月后,大脑逐渐的发育并且于母体的血... 阅读全帖 |
|
k**********4 发帖数: 16092 | 46 人类真的有灵魂?千百年来,这是人们一直都在争论的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已
经由看得见的物质研究到了看不见的原子、质子、夸克到中微子。现在又发现了比中微
子更小物质——超弦。科学家说,人类的灵魂就是超弦。
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一个死人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们对死
人通电……
死后有鬼魂的存在,鬼魂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其实,鬼魂和身体的关系就象电磁波和对
讲机的关系。鬼魂也就是一种磁场,有记忆的磁场。鬼魂和肉体是这样的关系:人分肉
体和鬼魂两部分,身体为鬼魂服务,鬼魂又依赖于身体,器官的存在是为了身体健康保
留,这样才使鬼魂不消失。
鬼魂的形成--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开始的前三个月是很弱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的,
它的来源取决于大脑活动和体液(最主要的是血液,体液都是带有电离子的)的流动而
形成的。对所有的动物死后都有鬼魂,也就是只要有电离子流动的生物个体都会形成电
流,有电流就有磁场。当胎儿三个月后,大脑逐渐的发育并且于母体的血液流动增多,
渐渐形成了鬼魂。初生婴儿的身体接近于原始,所以很多的小孩(6岁)以下会看到鬼
魂,他们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自己的鬼魂和鬼魂的交流(... 阅读全帖 |
|
h******e 发帖数: 9616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keystone0504 (金牛),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Breaking News: 鬼真的存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4 01:01:45 2015, 美东)
人类真的有灵魂?千百年来,这是人们一直都在争论的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已
经由看得见的物质研究到了看不见的原子、质子、夸克到中微子。现在又发现了比中微
子更小物质——超弦。科学家说,人类的灵魂就是超弦。
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一个死人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们对死
人通电……
死后有鬼魂的存在,鬼魂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其实,鬼魂和身体的关系就象电磁波和对
讲机的关系。鬼魂也就是一种磁场,有记忆的磁场。鬼魂和肉体是这样的关系:人分肉
体和鬼魂两部分,身体为鬼魂服务,鬼魂又依赖于身体,器官的存在是为了身体健康保
留,这样才使鬼魂不消失。
鬼魂的形成--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开始的前三个月是很弱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的,
它的来源取决于大脑活动和体液(最主要的是血液,体液都是带有电离子的)的流动而
形成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一般人以为我信宗教就是在修行。为什么?因为他有在做善事。做什么善事?拿钱给教
会去帮助穷人。许多人以为我有做善事,这就是修行,这是做好事,有好报,但还不是
真正的修行。行善还不是修行,一般宗教家不知道,就算佛门里也有很多大师不知道。
有人说我会念六字大明咒,这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怎么不是修行?有人说我会念佛号可
以去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是修行?这些方法或是法门,只能方便说他也是修行,佛法
中所说的修行,有其标准,有方法有目标,而不是随便抓一个方法就叫作修行。
真正的修行方法,失传四百年左右,所以许多人不知道佛教的修行在讲什么?佛当
时所讲的修行,绝对不是只有叫您去西方就好了而已。修药师佛的人认为此生可以有钱
健康富足,那死后去西好或是东方好?还真难做决定。拿钱去布施就是修行的话,也不
是佛教才有,那这样看来信教也就不一定要佛教了。布施是好事,但不一定是善事,因
为接受布施的人也有可能拿去做坏事。想要不会做坏事就要守戒,所以佛法常讲布施持
戒。能布施持戒,行十善,死后可以生天,这跟信佛教,不信佛教,无关,同样可以生
天。但是生天不是永生,因为福报享尽了,又会掉下来。
...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49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作者挪威龙王
(1)降妖柱上 (2)八卦炉内 (3)佛祖掌中 (4)佛祖掌中(2) (5)佛祖掌中(3)
(6)五行山下 (7)安天大会
(1)降妖柱上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
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这第七回一开篇,就总结、透析了孙悟空的浑球往事与因果。我知道,在以往,大部分
读者都是站在孙悟空一边的,都是对天庭和天规充满鄙视的。不,我说错了,他们都没
有站在孙悟空的一边,因为后来孙悟空改过自新了,而读者们都没有,大家都站在了孙
悟空错误的过去的一边,并且是被后来的孙悟空抛弃的那一部分。
同情自己喜爱的角色,这个嘛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嘛,有的是对的,有的就未必。爱
屋及乌,的确是人类共同的一个心理特点,喜欢一个什么到一定程度,就会把他的一切
都认为是合情合理;反之亦然。这个特点,可以说是人类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模糊地带,
人类辨别力精确度的误差区。可是往往关键的失误,就是在误差区上出现的。孙悟空本
人即是如此。
且说孙悟空被天兵押解到斩妖台...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50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673
佛教的利他性——山东大学演讲
『 2011年11月16日下午 』
陈坚教授致辞:
这次特意邀请了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讲佛学方面的道理。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人,年轻时在甘孜师范学校读书,出家以后,专业是藏传佛教
。堪布对儒学、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了解。近几年去过很多著名的大学,像北
大、人大、复旦、南大,并作过很多讲座,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索达吉堪布所作的学术工作,一方面是把藏传佛教的很多佛典,翻译成汉语——对我们
汉传佛教而言,最初翻译过西域的佛经,后来又翻译了印度的佛经,接下来的一个潮流
,可能就是翻译藏传的佛经了。这是我们了解藏传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堪布做的一个
工作。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堪布还传播儒学,讲过《弟子规》,在汉藏交流层面做了很
大贡献。
今天要讲的是“佛教的利他性”。利他性,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特征之一。下面,让我们
听听堪布是怎么诠释的。好,现在把时间交给堪布——
陈教授多年来带佛教的研究生、博士生,自己也读过佛教博士,我非常佩服!我曾在
1999年去过泰...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