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观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n
发帖数: 1841
1
这些方面有点走火入魔了。现在捧臭脚的人特别多。可能习总得罪的人多了,希望多多
有人支持,礼多人不怪的感觉。什么足球学校,还有这个新闻观入教材,正常情况下这
种奴才应该直接去职。
只能这么wishful地理解了,否则是在难以容忍这些人上串下跳。
r**m
发帖数: 1825
2
实际上后期的论典直到清净道论之前,这些修习细节应该还是都比较偏向《解脱道论》
的,我看了阿比达摩同期的有部论藏《大毗婆沙论 》中入出息念的部分,也是说的风
相增大,遍满全身入出息,并且说全身息是关键。
我个人认为直到清净道论前的大部分论藏,止和观都应该不是像现在这么割裂开的,都
是比较类似《解脱道论》的方法,当然现在由于看不到阿比达摩原文,所以无从知晓,
我预计阿比达摩原文也应该是《解脱道论》,《大毗婆沙论 》这种修法。
我认为阿比达摩原文很有必要去看,现在虽然大家都崇尚阿比达摩,但是估计还没人看
过阿比达摩原典。
大毗婆沙论中全身息的段落:
故入出息先短后长。问此观息风从鼻而入还从鼻出。何故乃说我觉遍身入出息耶。答息
念未成观入出息从鼻入出。息念成已观身毛孔犹如藕根息风周遍于中入出。
第二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http://www.jingshu.org/dzj-new/article-4230-1.html
h******k
发帖数: 15372
3
教育部党组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为提高党的新闻舆论
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人才支撑。会议还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教育,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G**L
发帖数: 22804
4
马犹反对普鲁士报检,要求新闻自由,这个会入么
B***o
发帖数: 133
5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师地论的四谛现观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四谛现观次第,大致与俱舍论相同,观四谛十六行相,经暖、顶、
忍、世第一法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次第配合七种作意。
我注意到瑜伽师地论这一段文主张:
* 果定,与南传相同。
* 定中修观。与南传主张出定修观,看似不同。
* 刹那生灭是用比量推论,不需要现观。这与南传的生灭随观要现观刹那生灭不同。
* 瑜伽师地论在了相作意、胜解作意的阶段以五蕴为所缘观观四谛十六行相,到远离作
意的阶段,只说以心缘心,断粗的我慢现行,而不再以五蕴为所缘。
* 南传说道心缘涅盘,瑜伽师地论说能缘所缘平等无分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
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
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
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
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
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8
☆─────────────────────────────────────☆
bdbd (kakali) 于 (Sat Feb 20 20:49:57 2010, 美东) 提到: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
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
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
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
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
;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
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9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出入息观的修法 zhuan
1.为何修出入息观?
修出入息观是将心集中一处,克服胡思乱想的心。心乱则没有定力,整天被外境所转
。佛教经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只要你能够专心地定在一点,心定
不动,心就有力量做很多事情。即观呼吸的出息与入息,很专心地看着呼吸的出、入。
因为这种观法在佛教中非常普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法。我在这里教导大家怎
样修。
2. 出入息观的修法
首先找一个环境清净、空气清新的地方静坐,光线不要太亮,在座位上最好铺一个坐
垫。盘腿可以单盘或双盘,不管怎么盘,全身肌肉要放松。就是说,你在静坐时身体的
任何肌肉都要舒服、放松,不要拉紧,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全身的肌肉不放松,你就
不可能把静坐修好。手可以放在腿上,也可以结手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或者右手
在上,左手在下,然后两个拇指相碰在一起。当你把坐姿坐好,把头摆正,眼睛朝前方
看,如此,头就不会低下来;在头没有低下的情况下,眼睛慢慢往地上看,然后盖住,
这样,你的头就摆正了。此时,精神不要集中在眼睛,专心地注意呼吸。呼吸的观法有
数呼吸、观丹田呼吸与观鼻尖呼吸。其中,中国天台宗讲的是六妙门的数息观,而缅甸
的马哈希法门则是...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11
http://bbs.foyuan.net/thread-271610-1-1.html
本帖最后由 新皮夹克 于 2015-8-25 17:32 编辑

《解脱道论》是比《清净道论》大概早两三百年的赤铜牒部(现在的上座部)论著,有
学者认为,《解脱道论》就是《清净道论》的古本,日本长井真琴认为觉音把《解脱道
论》的原本全部修改后,再增补形成《清净道论》。
此文主要比较在入出息念的修行细节中两本论的差异,比如似相是如烟如雾如珠的《清
净道论》反而在《解脱道论》中被称为异相,比如觉知身而入出息在《解脱道论》中就
是觉知身体的身而入出息,不是指呼吸本身。
如何看待这种冲突需要每个修行者自己去判断抉择。
一 什么是入出息念正确的似相
《解脱道论》卷第七专门谈到两种禅相,一种是正确的:
“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
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
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
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
一...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2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读近期文之所得,兼请教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an 17 18:34:45 2000) WWW-POST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读近期文之所得,兼请教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an 17 13:52:14 2000) WWW-POST

> 1. 渴望心: 学佛首要之事是发"渴望心". 即出离世间, 希冀解脱之心. 以明心见性
, 解
> 脱轮回为人生之唯一真实皈依处, 唯一有价值, 有意义之事. 视世间之一切欲乐名
利如
> 火宅, 急欲出离. 所有人生之思维,造作皆应为明心见性,为出离世间. 如禅宗所言"
大事
> 未了, 如丧考妣".
> 2. 选择适当之修法, 依法门之要求和自身之能力而确立修法之目的. 此"目的"之
目的
> 是借之以制心一处,反观自心,得入禅定, 最终以明心见性. 修法目的之确...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3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4
藏传噶举派的恒河大手印和汉传禅宗非常类似,youtube上有噶千仁波切传授的恒河大
手印视频:
http://www.lama.com.tw/content/edu/data.aspx?id=4394
噶千仁波切是公认的恒河大手印大成就者,他的传授极为珍贵。
台湾有书籍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8833
这里还有谈噶举祖师弥勒日巴禅修: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41675
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
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因刻
苦修行而得成就。”他既不是佛的化身,也不是菩萨转世,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
这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更有说服力很强的榜样作用。他的高成就证实了众生都有佛性,
众生都可成佛这一道理。特别是他在修持实践中,不搞哲理佛法,不搞那种口头上高谈
阔论,实际上却不断我见不断烦恼的理论与实修脱节的修持。他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5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五停心观 ?
何谓五停心观 ?
对於三宝已长养了信根,也想进一步修学的佛弟子,一定要找个让自己的心可以安住止
息下来的方法;平常的心随着日常生活所需而攀缘散乱,随着烦恼妄想而起起落落,这
样的散乱心没有能力可以止息下来,如理思惟观察内法而生起解脱智慧;心若不能止息
下来,各个佛弟子其实都有别别不同的因缘,有的是因为贪欲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
瞋恚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愚痴而不能如理思惟,有的因为骄慢特重而不能如理思惟
,有的因为过度於世俗法中寻思而心散乱,不能如理思惟有这五种现象;根据个人的烦
恼因缘有这五种,可以於相称缘安住其心的方法,这五种方法就称为五停心观。哪五种
呢?第一种:若贪欲重,应於不净缘安住其心;若瞋心重,应修慈愍而安住其心;若愚
痴重,应於缘住缘起安住其心;若憍慢重,应於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寻思重,应於阿那
波那念安住其心,於这五种相称缘安住其心,就称为五停心观。
那麽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解说这五种 :
第一种是不净观,它对治贪欲,面对着有情色身毁坏以後,经过肿胀烂坏等朽秽不净为
所缘,使得男女身色以及身触所产生的淫欲相应贪,能够因为安住於不净观,而将男女
身根交合所领受细滑触乐受当...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论的时间观
又和人谈到runsun, 想到了这个---
某帖中, 曾说过时间, runsun 说是一维, 后来又说是
和空间一样是“同一”的2个侧面。。。
然后说佛教对时空的认知差地很远。。。
贴2个以前看过的, 对于“时间”, 中论是这么说的
其实中论中
觀有無
觀縛解
觀業
觀法
觀時
觀因果
觀成壞
很多现象对我们来说似乎很有逻辑, 其实是时间造成的假象, 时间本身也是假象
===========================================================================
中論
觀時品第十九
龍樹菩薩造 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問曰。應有時以因待故成。因有過去時。則有未來現在時。因現在時。有過去未來時。
因未來時。有過去現在時。上中下一異等法。亦相因待故有。答曰。
 若因過去時  有未來現在
 未來及現在  應在過去時
若因過去時。有未來現在時者。則過去時中。應有未來現在時。何以故。隨所因處有法
成。是處應有是法。如因燈有明成。隨有燈處應有明。如是因過去時。成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与观
这些年来,广论团体有计划地由“教育”系统渗入各级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
、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广开各种“广论研习班”和短期“心灵成长营”,一时好奇者蜂
从,蔚为风气,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至为深远。值此末法之际,各种邪说倾巢而出,正觉
教团为了救护深陷藏密邪法中的学人回归正教,也为了正法久住、续佛慧命,开演这次
的主题,对《广论》之内容作详实之辨正,祈愿您能因此而转易错误知见,趣入佛陀正
法,迈向浩瀚深广之佛菩提大道!
我们一起来探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对止观的错误说法。宗喀巴乃是依
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内涵来说止观,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是隐说,而在《密宗道次第
广论》中则是明说。然而,“止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止观的自性又是如何呢?藏密
宗喀巴在“别学后二波罗蜜多”中,又是如何说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宗喀巴所说奢摩他
与毘钵舍那为何严重违背诸佛菩萨经论所说呢?且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首先说明止观之意涵。所谓止观,其实是修定之法,并非般若;在般若智慧中所
说的“止”是心得决定,“观”是观察实相法界的一切内涵,和世间禅定中的止与观是
不同的。在止观修证中,“定”是...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下)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下)
萧平实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以上所述,系一般念佛人体究念佛(理持)之过程。然亦有根器猛利者,于明
心之同时一念相应,得见佛性;不待善知识诱导,自得见佛法身;此即大势至菩萨念佛
圆通章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若是来生修到这个
理一心的境界,便是「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见佛是见自性佛,见诸佛法身,见一切众
生之法身,而不是感应所见之化身佛。此时便恍然道:「原来诸佛法身竟是如此,一切
众生之本来面目亦复如此。」若此念佛人亦曾参禅,此时便道:「原来此是土城和尚立
地处,好与三十拄杖。」
此一实相念佛之修持,从起疑到见性之全部体究过程,便是「不假方便,自得
心开」。何以不假方便?实因忆佛念佛无相之故,与实相无相极为相应。无需学禅,自
然会禅;无需学参话头,自然会参话头;无需揣摩挤破脑袋,自然能进入疑团;无需善
知识,亦能自得心开。心开之过程有短至一天,有长达十余年,乃至当来之世不等,故
曰:「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谓「悟有迟疾,必定心开」也。
因为心开而见佛性之故,此后不论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无相...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1
第六品 安忍
丁二之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己一、(品名):安忍。
前一品宣说的为持戒度,现在论文进入安忍度的引导。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
、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
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
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本品中有许多
重要的修行窍诀,以此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对本品很重视,有的大德常单独传授此品,引
导弟子修习安忍。因为凡夫人都有一些不共的烦恼,有的贪心重、有的嗔心重等,各各
不同的烦恼习气要断除,必须要依靠一些方便法门去对治,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
,这一品尤为重要。性格不好,容易嗔怒发脾气的人,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
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对本品所
阐述的窍诀,我有过一定的体会:有时虽然有大圆满、大手印的对治烦恼窍诀,但在某
些情况下,运用本品中对治烦恼的窍诀却非常相应有力。你们有些人在听习前面几品的
过程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体会,...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2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3
索达吉堪布
十二、观苦品
上一品遮破了人我的所依——轮回,本品遮破人我的能依——痛苦。
外道及内道的有实宗认为痛苦实有,他们以自作等四边建立痛苦的存在。入宗派者尚且
如此,更何况世间人。世间人时常见到亲友叫苦连天,自己也不断感受身苦和意苦,对
于他们来讲还有什么比痛苦更真实呢?他们说:“你们佛教徒一再说万法皆空,其实这
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你们也空不了,学佛的人也很苦。虽然你们说出了家、学了佛后
一切都很快乐,但我们感觉并不是这样,其实你们心里也很苦,跟我们没什么差别。”
这些被实执束缚的众生很难认同空性。
当然,中观宗并未否认名言中的痛苦,大乘中观的创始人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就宣
说了六道的痛苦。比如地狱寒热的痛苦、饿鬼饥渴的痛苦、旁生被役使的痛苦、天人堕
落的痛苦、阿修罗战争的痛苦、人类生老死病的痛苦。
那龙猛菩萨承不承认痛苦有自性呢?不承认,本品就以理证抉择了痛苦的空性。痛苦本
是空性,只不过众生对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执著,《般若经》云:“苦以苦而空。”
庚三、(破人我之能依——观苦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破四边苦;二、以此理类推他...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2:25:03 2011, 美东)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心不专一做事, 或心专一做事, 也能全观. 而你却是个死
的妄乱心, 不专一做事就伪成全观, 即连全观又专一做事之
能也没.
谈到观明暗你更是笑坏人, 明暗本就指全部, 明暗本就指一
切有形无形, 别人观一切就不是全观, 你观一切就就是全观.
呵呵.......无耻的runsun, 自己才著空修初禅而不自知, 稚幼
行为, 笑坏人喔. :) .......................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8
世界诸宗教的灵魂观以及对死亡问题之探讨
http://cclw.net/gospel/asking/lyzbhwj/htm/chapter11.html
环顾世界诸宗教,无论是制度性的宗教,或是在被称为原始社会中的宗教,各宗
教的灵魂观以及对死亡的观点,总是与其教义或仪式拥有密切的关系。以下分别介绍这
些不同宗教的灵魂观以及对死亡的观点。
原始宗教
(一)灵魂观点
在传统原始的社会中,灵魂的本质就是力量;在此想法之中,力量、灵魂和生命
是可彼此互换的观念。同时在原始人的想法之中,一个遍在的力量或是生命的法则,不
仅被认为存在于人类自身而已,同时这些力量也被认为存在于其它生物的生命之中。
对一个原始人而言,他认为自己的潜能是不受拘限的;因而他总是想要抓住隐藏
在他身体之内的本质,而其方法就表现在各种类型的巫术上。同时对原始人而言,灵魂
的力量是可以计数的;并且人人所拥有的力量皆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
阶段,所拥有得灵魂力量也不相同。
原始人的灵魂观,依着情境之不同,而对灵魂有不同之命名。举Fang of Gabon为
例,对灵魂有七种命名形式:(1)eba:位于脑的生命原理,...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29

我翻遍杂阿含,也没看过佛陀说空入处、识入处…是”禅”
通常是直接说四禅,
也有很少地方,在四禅之后再接空入处、识入处…,
所以”禅”并不是指空入处、识入处…
而禅分为专注禅(止禅)、观禅,是后世人分的,
杂阿含中没看过,所以不是佛陀分的,
佛陀只有说”禅”
在佛陀的语义里的”禅”,指现代人所说的”观禅”吗?
这很有可能,
因为多处说到三禅”住正念正智”
而”正念正智”是佛陀整个杂阿含修行方向及内观中,到处都看得见,非常重要
“禅”也可指现代人说的专注禅(止禅)吗?
也许可以,但看起来不是重点
但是,在专注禅中,无法控制,那要如何照杂阿含中的方法修行呢? 不知
所以认为专注禅,不是重点
出专注禅可以做深观,那么进到专注禅的初禅出来就可,为何要进二禅三禅四禅?
也许当时许多外道很熟练专注禅,入佛陀门下后,发现出专注禅时可以深观,
因此佛陀顺应每个人情况不同,没有阻止他们练习,
只要求把重点放在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对六根五蕴的内观、内观什么、正确心态、正确的修行方向(道路)上。
另外,专注禅可以发展出神通,当有宿命通、天眼通时,
可以看见自己别人如何在六道中翻滚,佛陀说这是三明的明,
a**u
发帖数: 8107
30
☆─────────────────────────────────────☆
Yisu (yisnotme) 于 (Wed Aug 11 11:49:22 2010, 美东) 提到:
为了表示对"初果解脱者"的尊敬和方便大家集中学习。 本线程为初果解脱者专用贴, 其
它人请不要跟贴。 以后所有的关于初果解脱者的言论都将被集中收集并转移到在这里。
任何自认已经证得初果的同学, 请到这里发贴。 其它地方的新贴我们将为您转到这里
来, 以方便我等末学的集中学习。
感谢开示
先听一段佛经, 中间休息我们会陆续放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不肖弟子释净胜白话译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
4缶跏雷鸾鶚劇R磺兄谏粲兴伞=裣た晌省N詈笪
这是我亲耳听佛所说的。
一天佛来到拘尸...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31
佛教空性观
——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2010年6月24日上午)
(视频: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学系作一个讲演。这次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心
于藏传佛教研究的一些同学发起的。他们的这种热情,我们一定要悉心爱护,这对我们
老师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所以同学
们的热情,鞭策老师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下面,我们师生一起来听堪布的开示,
掌声有请——
缘 起
今天,很高兴来到...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2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楞伽经》开示涅盘真实义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盘丶种种相性非性涅盘丶
自相自性非性觉涅盘丶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是名诸外道四种涅盘;非我所说法
。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盘。」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此谓第一丶「诸法有自性」之非性涅
盘;第二丶「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盘;第三丶「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盘;第四丶
「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盘;非我释迦牟尼所说正法
。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馀涅盘。》
诸外道辈,於无馀涅盘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是,
於涅盘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对谁
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盘经》四十卷中,亦
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析辨
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至踵
随六师外道之後,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能
令闻者易於解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我们现在就来说明“入胎识不是六识”的这个道理。十因缘中出生名色的这个入胎
识、这个如来藏,祂不是六识(不摄在识阴六识中)。那我们来看一下十因缘,十因缘
的观法,当我们开始探究老、死、忧、悲、恼、苦从何而起?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当
我们(逆观)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发觉老死忧悲恼苦,就是因为有生!是因为有三
界“生”,所以会有老死忧悲恼苦。因为有生,有老死忧悲恼苦之前,就是因为有“有
”,“有”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从“取”来!取从什么地方来?就是因为有“爱”!爱
从什么地方来?就是因为有三种“受”!受从什么地方来?就是有“触”!触从什么地
方来?就是有“六入”!就是因为有六入缘于名色,所以才会有六种的入!名色又从什
么地方来呢?名色就是由“识”所出生的。十因缘法探究到这边,已经没有办法再往前
推了,这个叫作“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所以在《阿含经》里面,佛说:“何法有故
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
还,不能过彼。”——《杂阿含经》卷十二。
佛在这里说得非常的清楚,就是说:当十因缘法探究到这边(而知道“名色由识生
”)的时候,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自性非性涅槃
楞伽经云: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
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是名诸外道四种涅槃;非我所
说法。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疏︰《复次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此谓第一、“诸法有自性”之非
性涅槃;第二、“种种相有自性”之非性涅槃;第三、“觉察自相自性非性”涅槃;第
四、“五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如是名为诸外道之四种涅槃;非我释迦牟尼所说
正法。大慧!我所说者,乃是妄想识灭除,名之为无余涅槃。》
诸外道辈,于无余涅槃生种种误解,归纳为四种。佛门中之未悟三乘菩提者亦复如
是,于涅槃生种种误解。每有乡愿者语余曰:“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何必评论谁
对谁错?”然观此经佛所说法,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中
,亦一再提示外道邪见而析辨之;《解深密经……》等亦复如是,一再提举外道邪见而
析辨之。
学人当思︰以世尊贵为三界导师之尊,何必与彼粗浅外道一般见识?为难外道?乃
至踵随六师外道之后,遍至各大城一一破斥六师外道?此因无他,乃是藉破除邪见之说
,能令闻者易于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的节目,跟诸位观众继续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的相关法义。上次节目中我们有探讨意识所了别的六尘境界非常广泛,而且祂也只是
摄取自心所现的内六尘。有关这方面,我们再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先来看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中的开示:“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
”大意就是说:青黄赤白、乐音、噪音……等诸色相,其实都是自心之所幻现,犹如波
浪是由海水所幻现一般,全部都没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既然是自心所现,不同的众生
各有自己的六尘内相分,可见都是虚幻生灭因缘所生之法。那我们就可以透过这样的知
见作观察、作观行,因此就能够对于我们远离种种虚幻的五欲境界之贪染与执著,产生
莫大的帮助,这就是这个知见的重要之处。因为既然是自心所现,当然是虚幻变异而非
真实不坏之法,不应该错认而执著之。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沉迷于种种似真之
六尘境界,因而造作诸业,轮转生死。所以“内六入”与“外六入”的法义,可以让我
们从道理上面来了解自己所执取的六尘境之虚妄性。而在《楞伽经》中亦开示“显示因
”的道理,如果认为只要识阴现行即有觉想分别,识阴心中就能显示六尘,那这样...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7
宋鲁郑:台湾五都选举观选纪行(不去台湾,不知道什么叫大陆崛起
台湾, 纪行, 大陆, 启程, 选举
本帖最后由 qushichen 于 2010-11-23 16:43 编辑
http://blog.ifeng.com/article/8794989.html
台湾五都选举观选纪行之一:启程
今年又是台湾的选举年,自己也连续第三次受邀赴台观选。每次去台湾都有不同的情形
发生,今年果不例外。自己订的是11月20日的机票,但入台证19日才下来。根据台湾相
关部门的最新规定,必须持原件才能入境。在这个关键时刻,咱们华人的变通智慧再次
大放异彩。经过邀请方的协调,最终同意我们持复印件登机,到台北后再由航空公司转
交给我们原件,再办入境手续。这种事如果放到法国,哪就死定了,绝无可能通融余地
。两种文化,两种风格,很难一语分高下。但具体到个人,还是很受惠于华人的灵活性
、实用性。事实上入台证和台胞证都是中国人独特智慧的产物。由于双方互不承认,所
以不能直接在各自的护照上盖章,就发明出入台证和台胞证,各方都在自己颁发的入台
证和台胞证上加盖海关验章。
不过,每次去台湾申请入台证的过程都很头痛。代表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行论》如何抉择心念处
一、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
颠倒。
二、大小乘不同的观修方法
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
没有人我。
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
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之后见到人、法皆无自性;
小乘主要是缘自相续的法,单单见到人无我,所以大乘更加广大。作意上,小乘是以无
常、苦等行相作意;而大乘是远离常、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的方式作意。得果
上,小乘只能得小乘涅槃,别别分开轮回应舍、涅槃应取;大乘能证到“智不住诸有、
悲不滞涅槃”的轮涅无二之无住大涅槃。这就是大乘超胜小乘的地方。
具体而言,大乘修无我法门,包括人无我、法无我;其中法无我的修法归纳为四念住,
即对于身、受、心、法都抉择为无缘的大空性。修的时候,首先选出万法中和我们关系
密切的身、受、心这三种法,在观察抉择为大空性之后,依靠正念使心安住在身、受、
心这三者的空性中,就是所谓的身念住、受念住和心念住。再展开来,对内外一切法都
抉择为无生大空性,以...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40
八、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
陀。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见到此事以后接着要观想佛。为什么要观想佛呢?因为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的时候,当下这颗心
就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真佛。自己的这颗心作意佛的时候,这颗心就成了真正
的佛,一切诸佛正遍知海都是从众生的心想而出生的,所以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
阿伽度(如来)阿罗呵(应供)三藐三佛陀(正等觉)。
此处的道理我曾讲过无数次,我本人对此有深刻的定解。其实这正是密宗“即
身成佛”的理论依据。大圆满中经常说:心性本来就是佛,认识心性就是见到了普贤王
如来。《大幻化网》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证。其实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黄檗
禅师曾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现在汉地有些人不承认密宗的即身成佛,其实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3:43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2:00:34 2010, 美东)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道与出世间八正道-zz
一、经中内观道出现的地方
” 内观道“一词出现在《长部14*大本经》中,其内容指的是十支缘起的还灭门,只是元亨版的译法
是”观道“而不是”内观道“:
诸比丘! 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此正觉之观道,由我所证悟: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
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受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
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此等全苦蕴灭。”
诸比丘! 于 “灭尽!灭尽” 之思惟,毗婆尸菩萨,于诸前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此经英译本的译者Maurice Walshe 的用词是:insight (vipassana) way ,所以译成观道或
内观道都应该是正确的,不过insight或vipassana通常都译为内观,所以译成内观道更为清楚。
二、内观道亦是八正道
和上面同样的内容,在相应部12.65经被称作八正道。过去由于没有见 到相应部12.65经的中文版,
我对此经英文版(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 ... /sn12.065.than.html )的
相关段落作了翻译,下面是这部分...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3:43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2:00:34 2010, 美东)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5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6
2010年6月24日
思考题
1、学习空性有什么必要?请引用中观五大因来说明,佛教中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对
此能生起定解吗?
2、为什么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它又有哪些不足?这
种观点与佛教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你的认识有什么帮助?
3、为什么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有不共的超胜之处?请从大悲、智慧两方面进行分
析。
4、如果说究竟实相中一切皆空,那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的功德庄严又从何而起?怎
样才能通达这种境界?
5、学习这节课后,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W说入流(一)
初于闻中
这一开始就说: 他开始是有禅定之定(禅定有分禅与定), 并定于能闻, 而安于能闻
的自性之中(此时还未入流).
他没说他的实法是以何去修, 没说他以何闻何, 而只说了他此阶段的修证.
入流亡所
是说: 他上一个阶段初于闻中是需要透过 "所" 才能过度到 "能", 而现在已
断除了此, 再不需要透过 "所" 而本一直安于 "能", 因此称为 "亡所", 而
且他还不止亡所, 而是入流亡所, 何谓入流亡所呢? 因为有不少行者, 亦能
用其它种种法门方法, 达到定而不需要透过 "所" 而本一直安于 "能", 但他
们安于 "能"(自我) 之时, 却并无实际的方法去除此能(自我), 而只在虚理
上言无自性, 无我, 舍能, 不取能, 妄想反观能, 能会自除, 等等... 用名
词虚理自欺之话, 不承认他, 以此自欺之行为修, 此等 "亡所" 并不 "入流",
而 "入流" 亡所, 是说能不依所而本一直安于 "能" (自我) 之余, 还于实
法上已认识了此能之组成的结构及特性, 和诞生能之机理, 而正在实实际际
的于不受任何扰之下专一进行去除 "能" (自我)之妄, (至此才是正式开始...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48
华为工资单曝光:年入500万有千人 年薪百万超1万人
2016年06月04日 08:29
来源:21世纪网
2298人参与 192评论
华为
原标题:别瞎操心!瞧瞧华为工资单深圳高房价根本不是事儿
华为逃离深圳的讨论持续发酵,主流观点认为,正是高房价逼走了华为。这两天又有消
息称,深圳近期1.5万家企业外迁,搞得市长都不得不出面辟谣:系个别媒体误读。
所有关于此问题的讨论都似曾相识,每隔几年就会兴起一波,高房价逼走了年轻人,高
房价影响城市竞争力,高房价逼走了企业....。.
真的是高房价逼走了华为吗?还是说,大众只是通过华为事件,发泄对高房价的不满?
发泄情绪之余,有人提供过靠谱的数据分析吗?
借着这个机会,淘哥好好向大家普及下,华为人到底多有钱,深圳房价到底能否逼走华
为。
年入500万的有千人
先来看看华为某位22级员工的收入,注意,先准备好擦口水的纸巾。
1、工资情况
2014年9月-2015年6月的每月标准工资为人民币6.5万(税前)。
2015年7月-2015年8月的每月标准工资为人民币8.25万(税前)。
2、分红情况
2014年度分红金额为人民币307万1160元(税后...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9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有结构不可克服之矛盾。强悍的国民虽然会以拳头和意志带给国
家统治阶层很多课题,政治体制因此面临极大挑战,但却迫使统治阶层进化,利用人类
的一切文明成果,建立更高明的政治制度。须知:民强才能国强,只有社会多样化的健
康发展,才能给国家民族带来真正福祉和根本利益。
从某种意义而言,社会不得已生出了专制政治这个孽子。当儿子反过来教训老子的时候
,天道就沦丧了。——题记
客:韩非子认为民众愚蠢、奸猾、贪婪、鄙俗,这岂不是以偏概全了,个人难免有缺点
,但把人民这个整体都视为“群氓”,是很恶毒的观点,听起来很不舒服。
主:韩非子直截了当...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观心正脉-4
观心的第四个阶段:破俱生我执
观心的第二个阶段开始,是破有——破除对念头的执着与认同。观心的第三个阶段
,是破空——破除对无念的执着。
到第三个阶段的观心修持中,行者就己明了,“念头”不仅仅是心理方面的现象,
包括一念不生的“空”其实也是一念。乃至我人的身体状态、性格、观念、学识等等,
无不是一念。甚至所见、所闻、所感、所知(见闻觉知)的一切对象,究其实,也不过
是一念。果能有如此见地,则解脱气象,便油然而生了。“见惑”基本断除,对世间一
切道理,皆能了然,不再有疑。断见惑,在禅宗就是“见道”,也是破初关的开悟。当
然,这其中还需要有功夫的配合。
之所以说在第三阶段,“基本”断见惑,是因为,此时还有极细微的执着还没破除
——即对这一“知”的执着。而这一“知”其实也是一念,也是一种分别作用,只是它
极细微,没有很强的定力根本不能发现,还以为它一直是如如不动呢。这个知道有念,
知道无念的这一“知”,较之念头,较之无念,它确实是像一个见证者一般,如如不动
,见证着念头的生灭来去,也见证着无念的空灵。(印度的瑜伽境界也只到此为止,称
之为“灵性”)。
殊不知,它既然知道有念,知道无念,这其中就...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