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发帖数: 3920 | 1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
|
j*****6 发帖数: 1059 | 3 驳吴主光牧师关于关于预定论的教导
宏深
基督教改革宗神学对预定论最为简洁,完整的表述,即通常所说的加尔文五点救恩论,
包括以下五点:
1.全然败坏
2.无条件拣选
3.有限救赎
4.救恩不可抗拒
5.圣徒永蒙保守
必须指出,以上五点并非加尔文本人或者某位改革宗神学家的发明,虽然加尔文本人在
基督教要义一书中对预定论有详细的讨论,他却并未将救恩神学简单地用以上五点来表
述。所谓加尔文五点乃是1618年多特会议为了驳斥阿民念异端教义而定,阿民念派人士
在多特大会上提出与上述五点截然相反的教导,并要求荷兰教会修改已有的教义标准即
海德堡要理问答和比利时信条当中关于预定论的教导来迎合阿民念主义的自由意志论。
作为对阿民念异端的回应,大会作出以上针锋相对的五点决议。从此改革宗救恩神学通
常又被简称为加尔文五点。
加尔文五点救恩论完全是严格建立在圣经的教导之上,因此以上五点成为一套严密的逻
辑体系。后人往往遗忘教会历史,误以为加尔文主义是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事实
上,加尔文主义之所以在逻辑上如此严密,乃是因其严格遵守圣经教导,这一因果关系
绝对不可颠倒。相反,以自由意志为特征的阿民念神学才是建...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 阿赖耶识
百科名片
阿赖耶识(阿赖耶为梵语alaya之音译),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等。旧
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为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中所说的第八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关于阿赖耶识不
同的宗派又有不同的说法。
目录
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简介
能藏
所藏
执藏
我国各宗派说法[不完全列举]
地论宗
摄论宗
法相唯识宗
八识心王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八识规矩颂》中关于阿赖耶识部份略解
人在临死时的情形
地大
水大
火大
风大
第一能变识(第八阿赖耶识)
以下引《佛光大辞典》阿赖耶识条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
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
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5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6 从西方心灵哲学看佛教唯识论
作者:冀剑制 来源:拙风文化网
在西方心灵哲学陷入瓶颈的今天,西方学者渴望从东方传统思想寻找一些突破的灵
感,尤其佛教唯识论对心灵有着深刻的讨论而成为注目的焦点。但是,由于思考脉络上
的不同,唯识论目前仍旧很难在西方心灵哲学架构下定位,因此仍无法真正成为西方心
灵哲学中的一个新希望。本论文企图透过将唯识论与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主要理论与概念
的比较将唯识论定位在当今西方心灵哲学的脉络中。
1. 西方心灵哲学的概念框架
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可以算是由笛卡儿的实体二元论(substance dualism)所构成
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下来讨论的,笛卡儿主张,心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实
体,其理论中所谓的“心”指的是一个思维的主体,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各
种情感、思考、甚至意识都是属于“心”这样的东西。而所谓的“物”自然就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到这个外在世界的一切可占有空间的事物。从这样的一个概念框架来
看,有人主张心物实际上属于同一个实体,那个看起来不占有空间的心事实上是由占有
空间的大脑所产生的东西,那么,心物是同样的东西,...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7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8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
|
|
f****e 发帖数: 222 | 9 电影《归来》热播,让原著《陆犯焉识》跟着火了起来。我前几天刚看完这本书,简单
写一点。
先解释书名,男主大名叫陆焉识,被定成反革命政治犯,所以叫 陆犯焉识。
你要是在google里搜 "陆犯焉识,epub", 就能找到epub版本的下载链接。 我一般把
epub版本上载的到google book里面,然后在手机或者电脑上都可以直接看了,效果很
好。
如果要找一本类似的小说的话,余华的《活着》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说几个相似点:
(1) 都是生为富家子弟,然后历史大潮中,家道中落,颠沛流离,九死一生
(2) 解放后的悲惨遭遇,都跟天朝的红专政策,跟各次运动有关联。
(3)都有小媳妇的设定。
然后说说不同,
(1)《活着》里男主幼年时是个纨绔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阿斗,随波逐流,输了祖宅
,土改保了命。解放后吃的苦,跟其他老百姓的苦难也差不多。最后成为鳏寡孤独,也
是命运不好,即使这样,仍然陪着一头老牛慢慢地活着。
(2)《陆犯焉识》,男主年轻的时候就是胡适第二,天赋异禀,包办婚姻,24岁当大
教授。但是不善/不屑 打理人事,在外在家都是慢慢圈子越走越窄。 解放后,基本
是《夹边沟记事》类...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10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摘要
综观东西方宗教、哲学中,西方哲学、京都学派、梵我思想及道教,与佛教对存有
的定义,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佛教是以经验主义的实证精神作为定
义之核心,而东西方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体系则皆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根据《阿含经》佛陀所定义的存有,具有宇宙及生命根源的意义,并且是以人人皆
可实证生命本原而定义。佛教此种特有的存有定义,在佛教经典中不是一个孤证,是符
合佛教的缘起教义。此种实证意义的存有定义,有三个成立要件,并且引申出三个具操
作性意义的判断原则,对于想要实证生命本来面目的人,提供判断是否亲证生命本原之
依据,是极具启发性的判断原则。
对于关键论点──实证的可能性,本文对于哲学史上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理由中,归纳出三种重要的理由:
1、人类的生命、能力仅具有限性,故无法实证具无限性的宇宙根源。
2、具有无限性者必是宇宙的根源。
3、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道德公设足以作为实践理性宗教的充分理由,不必以事实
验证论证的前提。
上述三种理由错误的原因,皆是忽视实证的重要性所致。《阿含经》中提出实证主
义的存有定义,主张将一切哲学理论回归事实的检验,对于宗教...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12 From wiki
成唯识论
【唯识传承】
弥勒菩萨被看作唯识宗的鼻祖,唯识纲要由无著和世亲菩萨阐释、弘扬。为世亲《唯识
三十颂》巨著作注释的十大论师是:亲胜、火辨、德胜、安慧、难陀、净月、护法、胜
友、胜子和智月。其中护法对唯识理论的发挥最为完备,并由其弟子戒贤在当时最具影
响的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发扬光大。玄奘大师拜戒贤为师学习唯识理论,此后弘扬的主要
是这一系的理论建构,并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的得意门生窥基弘扬唯识不遗
余力,为很多经典作详细注疏,被称为“百疏之主”。经由圆测等诸多学僧的努力,唯
识理论从唐朝传入朝鲜和日本。
【宗旨】
《成唯识论》按照《唯识三十颂》的结构,围绕着成立唯识、证得唯识主题而展开,分
破执、显理、释难、行果四个方面。本书的宗旨在于:
破除常人的我法二执,使人证得人、法二空之理,从认识唯识真理继续修行直到成
就佛果。
破除大小乘学者执空执有不能冥契即有即空中道的偏见,使之切实契入心有境空的
唯识中道。
后代佛学弟子对《成唯识论》的注释很多,其中最具权威者当推玄奘弟子窥基所撰的《
成唯识论述记》。
【五位百法】
世亲菩萨将据说是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北大历史系教授尚小明最新论文:陈其美主谋杀宋谬说之流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6 08:58:57 2016, 美东)
http://t.cn/RU5Dbj5
2015年10月29日15:31阅读16294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
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
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内情者所信。袁世
凯一方构陷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刺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对政府的攻击;应夔丞
及其党徒陷害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政府,从而寻找机会脱罪;袁克文杜撰情节的
目的,则是为了证明其父并非杀宋幕后主使。由于各方动机不纯,各种所谓陈其美杀宋
的“证据”,极尽猜测、虚构之能事,完全与事实不符。
从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被刺后不久起,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称
宋教仁被...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14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3455 | 15 第六章 斗室一隙尴尬主 城门三箭狼狈敌
风慎本就在强作镇定,此时飞物掠过,险些被吓得跌跤。惶然回头去看,见
土墙上一染血尖刀已直没至柄,那还顾得上步法仪容。只索以手捏颊,将险些出
口的喊声掩住,如丧家之犬般狂奔而去。
房中折翎高卧未醒,呼吸颇为平顺,鼻息之内夹杂着几声轻鼾,似是睡得正
熟。俏婢晓月委顿在折翎床前,左手按着红肿右腕,一汪晶泪聚在眼眶内打转,
似委屈又似疼痛。巧云立在床榻正对着的博古架旁,面色不愉,状似沉思。
适才巧云自克里斯蒂娜处回转,进得房来便见折翎有一足伸在被外,本欲上
前为其整理被角,谁知榻旁转出晓月,只是张臂阻挡,使巧云不得近前。巧云心
下烦闷,又曾在谷中自克里斯蒂娜处听得晓月乃是明教暗中遣来的奸细,此时见
晓月挡在自己与折翎当中,不由得怒绕心头。恐惊醒折翎,压低声音训斥几句,
晓月竟全无了往日的温柔恭顺,只是把脚紧紧在床前钉住也似,寸步不肯相让。
晓月在谷中得闻秘辛,自回房后心中一直忐忑难定,眼见英伟折翎熟睡安详
之态,心念女主巧云活命厚待之恩,左右为难中只觉得自己整个人被扯成两半一
般。待到巧云回房直奔折翎而去,以为谷中那一声」好!我去杀他!」是巧云真...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16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7 http://t.cn/RU5Dbj5
2015年10月29日15:31阅读16294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
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
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内情者所信。袁世
凯一方构陷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刺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对政府的攻击;应夔丞
及其党徒陷害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政府,从而寻找机会脱罪;袁克文杜撰情节的
目的,则是为了证明其父并非杀宋幕后主使。由于各方动机不纯,各种所谓陈其美杀宋
的“证据”,极尽猜测、虚构之能事,完全与事实不符。
从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被刺后不久起,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称
宋教仁被刺是前沪军都督陈其美指使曾在其手下任谍报科长的应夔丞所为。随着国民党
和袁世凯之间围绕“刺宋案”发生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有关陈其美主谋杀宋的说法也越
来越多,并将黄兴牵连进来,认为宋教仁被刺乃国民党不同派系间内讧所致。即使在“
宋案”发生百年之后,仍有一些人怀疑陈其美为幕后主使,甚至言之凿凿,认为是事实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8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Sat Jul 28 22:36:01 2012, 美东) 提到:
数落你梵天的非正义,你创造了掩盖错误的世界。
——《本生经》
巴利语中,相当于其它宗教创世上帝一词的是Issara(梵文Is-vara),毗湿努或
梵天。
佛陀在好多场合中,否定了永恒灵魂的存在,只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否定了创世
上帝。但是,佛陀从来没有承认创世上帝的存在,无论它是一种力量或一有情。
虽然说,佛陀没有置超人的上帝于人类之上,有些学者则说佛陀在此特别重大的
矛盾问题上保持了特有的沉默。以下的摘录将明白无误的表明佛陀对创世上帝观念的看
法。
在《增支部》中,佛陀说出了流行于当时的三种不同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一
个人无论经历快乐、痛苦或不苦不乐,此等全是上天的造作。”(1)
根据这种观点,我们是创造者的意志所造。我们的归宿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我
们的命运由他预先制定,而他给予被创造者所谓的自由意志则是一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尼乾经》中,佛陀驳斥了这种宿命论的观点。他说:“故尔,由...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19 上虚构出来的,西方有位哲学家曾说过,“物质是感觉的组合”。有点唯识道理的意思
。普通我们认为,要产生一个认识,首先要有所认识的对象,以此为前提引发我们的认
识作用,而唯识学与我们的经验相反,正是由于有了认识作用,才产生了外在对象的感
觉,也就是说,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
“能”和“所”是唯识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能”是指动作的施动者,是事
物能动性的一面,“所”指动作的对象。以眼睛看色为例,我们的能动的认识作用——
眼识,是“能认识”,注意,不是眼球这个器官,器官只是认识作用的一个助缘,佛教
中叫做“根”;所看到的色,是“所认识”,佛教中叫做“境”。我们一般认为,认识
活动产生的前提:一个是具有功能的器官——根,一个是认识的对象——境,根和境接
触,才能发生认识作用,而佛教认为,恰恰是由于这个认识作用,才产生了有外在根和
境的感觉,根和境都只是心理作用。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这点很难理解,只有施
动者没有受动者,这个动作能完成吗?能!佛经上常以做梦为例,在梦中是铁定了没有
所认识的对象,只有能认识的意识,梦到发财,其实还是一分钱没得着,但是这是醒来
以后才知道,没醒的时候可高兴... 阅读全帖 |
|
i***i 发帖数: 1632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ceui (iceu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让子弹飞》: 原著 马识途《夜谭十记》盗官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9:32:36 2010, 美东)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 阅读全帖 |
|
i***i 发帖数: 1632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ceui (iceu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让子弹飞》: 原著 马识途《夜谭十记》盗官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9:32:36 2010, 美东)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2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
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
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
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
三界存...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4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813 | 25 http://news.buaa.edu.cn/dispnews.php?type=1&nid=105634&s_table=
12月20日上午,我校2013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衣雪
青与我校校长怀进鹏一起正式发布了《北航通识教育白皮书》——这不仅是第一份理工
科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白皮书,也是国内高校第一份通识教育白皮书。
通识教育是学校2012年通过的《人才白皮书》暨“长城行动计划”确立的十项基础性工
作之一,旨在落实学校“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
方针,服务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
会上,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通识课程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全喜对
《北航通识教育白皮书》做了详细介绍。他指出,《白皮书》的起草工作历时半年,共
10章4.6万字,从何谓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与公选课的区
别、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针对理工科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我
校既往的通识教育经验,同时规划出我校未来通识教育发展蓝图,为通识教育的北航模
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何为通识教育?】
《...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813 | 26 http://news.buaa.edu.cn/dispnews.php?type=1&nid=105634&s_table=
12月20日上午,我校2013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衣雪
青与我校校长怀进鹏一起正式发布了《北航通识教育白皮书》——这不仅是第一份理工
科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白皮书,也是国内高校第一份通识教育白皮书。
通识教育是学校2012年通过的《人才白皮书》暨“长城行动计划”确立的十项基础性工
作之一,旨在落实学校“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
方针,服务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
会上,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通识课程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全喜对
《北航通识教育白皮书》做了详细介绍。他指出,《白皮书》的起草工作历时半年,共
10章4.6万字,从何谓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与公选课的区
别、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针对理工科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我
校既往的通识教育经验,同时规划出我校未来通识教育发展蓝图,为通识教育的北航模
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何为通识教育?】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7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序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8 成唯识论
百科名片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
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
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
想。
目录
成唯识论
集注
内容
注疏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āstra) 佛教论书。又名《
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
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
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
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
,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集注
玄奘糅合十家之说,又经剪裁组织,各家原说很难分辨。窥基所作疏释,以护法之
说为正义,故释文所引《唯识三十颂》颂文,可能有采用护法一系所用的本子,个别地
方与现存梵文、藏文本颇有出入。开头的“序颂”和末尾...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9 什麼叫做『真常唯心』? 不用去佛學院上課,以下就是 :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
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
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
,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
: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
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
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
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阅读全帖 |
|
k****s 发帖数: 1209 | 30 引自wiki、百科,虽尽量删减,还是偏长,又分出一些。
此未名空间的unicode支持尚需改进,因为经常会把一些字符变成乱码。这篇就可以看
到。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
2366;न,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也稱為一切種子識(
sarva-bījaka-vijñāna)、異熟識(vipāka-vijñāna)、阿陀那識(ā
dāna-vijñāna)(即「持身識」之義),即是第八識(aṣṭa-vij
241;āna)。
आलय Alaya house
अलय alaya non-dissolution
大概是第一个 Alaya,不敢排除第二个 alaya。
《大乘密嚴經》:
如來清淨藏(garbha),世間阿賴耶(ālaya),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庵摩罗识(梵文:Ama...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业力、烦恼种,令有情轮回生死,所以说阿赖耶识不是真实的「我」,说阿赖耶识非真
。然后在这...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2 然而,如果要归结八识心王,那就只有一个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又称爲如来藏。我
们眼耳鼻舌身还有意识,以及末那识,这七转识都是由阿赖耶识现起,因爲出生五色根
以及七转识的种子是由阿赖耶识所执持的。有情依着他的业来受报到六道中,所面对的
种种的苦乐的果报境界,也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显示的。这也就是说,三界一切众
生的正报身,以及他种种苦乐境界的依报,都是第八识所现,所以才说「三界唯心」,
都是唯识这个阿赖耶识所现。不仅凡夫众生如此,四圣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
,也都是依八识心王而显现丶而修丶而证。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
法出生」是说依於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於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
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
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常住而不变异的真如心
如来藏,才可能出生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凡是会断灭的法,会间断的法,或者
是无始以来一直常住,但是未来也可以坏灭的法,都不可能出生万法。
所以,依法而出生的一切法,这一切法是包括三乘菩提,否则不能称爲一切法。这个「
...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33 转:
阿赖耶(ālayavijñ;āna),梵语alaya之音译;大乘佛教术语,意译为“藏
识”,为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
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1]
阿赖耶是语根 ālaya 的衍生语,意思就是“收藏”,出于《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劝
请品·第十九》中的一句话:“人不信受,亦不奉行”,此文同巴利S.vol-1p.136的:
“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 alayarata alayasamudita·”将此句译为中文,就是
:“又彼诸人是乐阿赖耶、喜阿赖耶、悦阿赖耶。”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
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
。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
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
,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4 [梵天曰:][尊者!若汝
以一切之一切性为无领受者,则汝实不可有所谓空虚之[想],不可有所谓虚无之
[想]。眼识不示现无边际、具3照耀一切处,其为以地之地性,不得领受者也;以
水之水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火之火性,不得领受者也;以风之风性,不得领受
者
也;以生物之生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天之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生主之生
主
性,不得领受者也;以梵天之梵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光音天之光音天性,不
得
领受者也;以偏净天之偏净天性,不得领受者也;以广果天之广果天性,不得领
受
330 者也;以阿毗浮天之阿毗浮天性,不得领受者也;应一切之性为不得领受者也。尊
者!然!予能对汝隐形之。’
=================================
这一段是中部49经的元亨寺版翻译,翻译者,莫名其妙的加了个“眼”,不过此处翻译
者没有像长部11经一样,将pabham翻译成舍弃,而是遵照了原意,翻译成了“照耀”
实际上,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都是同一句话,即“Vinn...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36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一 缘起
(第一碟)这一讲为大家准备的题目是《唯识初阶》,副标题是《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
方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讨论》。要学习唯识,首先就应对唯识学的历史作一简单的
介绍。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一位大菩萨出世,他就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
有个同胞兄弟叫世亲菩萨。此兄弟二人在印度共同开创了瑜伽行派。瑜伽行派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1、法相学,2、唯识学,3、瑜伽学。依瑜伽行派的观点,从法相而言
,法即是相,相即是法。所以自法观之,一切诸法无不是法、无不是相,所以称为法相
。从唯识来讲,以识观之,所有的法,皆是唯识。法是识所生,相是识所变,所以从识
的角度来讲,一切法皆是识,故名唯识。要证得法相和唯识的真实相,在瑜伽行派认为
,皆要通过修行瑜伽行来实现。在瑜伽行派的内容里面,主要分成以上三个部分。而瑜
伽行派的开创者无著、世亲二菩萨,他们所依据的圣典,主要是依据慈氏菩萨所说的《
瑜伽师地论》。传统的说法认为,如《成唯识论》中说,唯识学的圣典依据为六经十一
论。{六经指:1、 |
|
G**W 发帖数: 1865 | 37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第七,第八都是无始,第八是一切种子识,然因第七俱生我执(又称末那」恒与我见我慢相
应)的作用, 就有了三界. 二乘圣人修断我执,第七识没有执取了, 我们就不见了,完全
不存在, 我们的第八识是怎样也无所谓,因为它没有我性, 我们自已都完全消失了,
叫做无馀湟槃....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8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第七,第八都是无始,第八是一切种子识,然因第七俱生我执(又称末那」恒与我见我慢相
应)的作用, 就有了三界. 二乘圣人修断我执,第七识没有执取了, 我们就不见了,完全
不存在, 我们的第八识是怎样也无所谓,因为它没有我性, 我们自已都完全消失了,
叫做无馀湟槃.... 阅读全帖 |
|
i***i 发帖数: 1632 | 39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县衙门里,我可只能回答一句:反正不是发生在我们这
个县衙门里。我们这个县即使称不得模范县,可是绅粮们给县衙门送的“清平世界”、
“朗朗乾坤”之类的金字大匾在闪闪发光,我们的县太爷即使算不得清官,也还没有因
为劣迹昭著而撤职查办。在我们这个县衙门里,哪里会发生...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40 姚南强
神泰《理门述记》曾说:“自古九十五种外道,大、小诸乘,各制因明。”其实因明就
其教义背景,主要与小乘的经部和大乘的唯识、中观相关,本文主要比较以唯识为教理
背景的陈那因明和汉传因明与主要以中观义为教旨的中观应成派和藏传因明二者在旨趣
上的区别。
一、 体系上重逻辑、知识论
汉传因明承续了陈那前期的因明著作与天主《入论》的“八门二益”框架,是以立破论
辩为内容的,知识论内容在其中只是论辩立破能否成立的一个条件而已。陈那《理门论
》将其称之为“立具”,现量与以量是构成能立的资具,这是指逻辑推理和论辩立破中
,作为前提、根据的命题有一个是否可靠的论识论前提。因此,八门中尽管真现量、真
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占其一半,但从结构上却是为前四门真似立破服务的。在篇幅上
也体现了这样的定位,如天主《入论》二千一百多字中只有不到二百字是讲现、比量的
。窥基的《大疏》的八卷本,量论只在第八卷中约1/3。唐代诸疏中,专讲量论的,迄
今只见慧沼的《二量章》,学界还质题是伪作。而在法称因明中则不同,法称《释量论
》中把陈那《集量论》中的一个归敬颂专门扩展成为一个“成量品”,把因明化归内明
,把因明定...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41 阿赖耶识的缘起理论
既然唯有识,就有了一个问题。刚才说到用电脑模拟五种识使我们产生物质实有的
幻觉,那我们的当前的现实是谁给虚拟出来的呢?如果真是唯识,为什么偏偏觉得有个
实体,眼、耳、鼻、舌、身配合的的如此一致,好像故意要骗我们似的,是谁在坑我们
呢?这儿是一个找原因的问题,要涉及到唯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阿赖耶识 。
谁在坑你呢?自己坑自己!为什么呢?我们一般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世界的
全部,可是佛说这世界除了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显现的部分,还有另一部分是隐藏的不显
现的,就是阿赖耶识。所谓的世界,咱们刚才说了,不外乎是识,如果把它比作一个时
刻川流不息的流变体的话,那就是有一个明流和一个暗流。这阿赖耶识,可以说是一个
潜层的心理活动,我们认为事情办完了就完了,可是它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痕迹——习
气,又叫“种子”,这“种子”也是佛教的一个概念,就是事物的一个缩影,等到条件
成熟了,像植物的种子一样,它还会生发,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这种子是含藏的,我
们很难认识到,可是它的作用却很巨大。种子与现行是刹那交替的,我们过去每一刹那
的活动,都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种子,这种子再显现,就...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2 霸才无主始怜君:谈周恩来
余英时
化骨扬灰散作尘,一生伴虎有余辛。
先机抱器归张楚,晚节藏钩赚大秦。
始信秀才能造反,更无宰相解安民。
万千寒士应垂泪,谁为神州护早春。
周恩来死在一九七六年一月,火化后骨灰遍撒在中国大陆,据说这是执行他的遗志。上
面引的一首律诗便是我在那个时候写的,曾以“观于海者”的笔名发表在香港的《明报
月刊》上。不久,徐复观先生来信告诉我说,《大公报》中的人曾向他探询这首诗的作
者是谁。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感觉到诗中对周恩来流露了一点同情的意思。但在那个时代
,毛泽东仍然是“神”,而中共党内的人竟对诗中“伴君如伴虎”的讥讽视若无覩,可
见他们在私底下已经非常不满于毛的专横。一九七三—一九七五年,我在香港住了两年
。听到不少大陆内部的消息,大致都是说,知识份子自所谓“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
遭到有史以来从所未有过的践踏和迫害,而周恩来则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力量保
护了其中一部份的人。所以我这首诗基本上是为大陆知识份子“代言”的,诗末“早春
”两字出于费孝通《知识份子的早春天气》一文的“今典”。我记得当时李璜先生也有
一首七律刊在《明报月刊》上,同寓有惋惜之... 阅读全帖 |
|
m****u 发帖数: 270 | 43
根据smille的引文,”你的识“这个语素就于”唯识论“相左。”识
“并非”能指“的存在而存在,你对”桌子“于”别人“的认识与感
知,实际上是不依赖感受的个体的,是先于你而存在的,你只是象信
号接收器一样,接受到了这些”识“而已。包括你感受到的理论的传
播说教,也是”识“了。但是这里就有个问题,”我“自身向外发散
讯息,是不是也可以归于”识“呢?我的主动性到哪里去了呢?是否
我感觉有必要传播信息,以及我传播信息的能动性及其执行,也完全
是被剥离了主体的”识“呢?
我对这个唯识论也存有疑义。按照smille的说法,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在佛教那里并非虚幻的,而是“无常”的,即是说不固定的。但是你
问“凭什么“知道,我猜想这估计就不是唯心或者唯识能够给出满意
答案的范围内了。虽然有那么多人论证唯心主义,但是我总感觉是不
太具有说服力的,因为实证的方法和逻辑推导并非其所擅长。唯物主
义相形之下的确来得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基督教也并不否认世界的客
观性,只不过把根本的主动权让渡给了神。
这个我猜想用”唯识论“还是可以说通的吧。无论是你把镜子打破还
是拼接起来,或者是观察曲面镜所得,实际上都是你利用 |
|
a*******g 发帖数: 867 | 44 http://www.chandao.com/fojiaoweishizong/1/21.htm
唯识学在佛法中的地位(惟贤法师)
2004年7月21日讲于重庆慈云寺
一、唯识学思想的发展历史
佛在世时说法,当时无文字记载,佛灭度以后,佛说的法,经过弟子们三四次结集,这
就形成大小乘经典。因为是佛亲口宣说,内容即是佛的自证境界,是圣言量。后世的大
小乘论师们,根据佛的经典,加以研究发挥,就成为论义,于是有小乘论、大乘论。根
据时间的推移,论的内容,是有系统的,逐步将佛所说的法发挥光大。太虚法师在《判
摄佛法》中提到:佛灭度以后,初五百年,是小行大隐时期,就是说当时流通的是小乘
佛教,大乘佛教是隐而不彰。第二个五百年,是大主小从时期,大乘佛教开始逐步发扬
。第三个五百年,是密主显从时期,由于当时印度王朝处于衰落时期,婆罗门教复兴,
佛教的弘扬不得不依靠婆罗门教,以婆罗门教的形式来发扬佛教中观思想,采取一种密
宗的方式,所以这个五百年呢,是密主显从时期,以密宗为主,显宗为辅。大概在这个
时期,印度佛教就衰落了。
(一)第一个五百年,小行大隐时期
小乘在结集的时候,分为两部,就是上座部和大众 |
|
G****t 发帖数: 1799 | 45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身和细分意识等等都是两两相对、彼此相...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97 | 46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识】
(术语)梵语,婆哩惹儞Parijñana,心之异名。了别之义
也。心对于境而了别,名为识。唯识论一曰:‘识谓了别。’同五曰
:‘识以了境为自性。’大乘义章三曰:‘识者乃是神知之别名也。
’止观二曰:‘对境觉智,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了
了别知名为识。’同四曰:‘识是一期心主。’往生礼赞曰:‘识扬
神飞,观难成就也。’ |
|
G**W 发帖数: 1865 | 47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141 | 48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9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