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识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n
发帖数: 8253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不是想让念头熄灭,念头就会熄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1 10:19:49 2010, 北京)
禅宗的灭病是啥?是总想着压念头,灭念头。如此越压越灭,念头越多妄想越多。
而正确的是,通过如实观察五蕴的无常,苦(非实,不圆满),非我(不是主宰),灭
除对五蕴的贪执,如此达到五蕴灭尽的涅槃。
并不是想让念头停止,想让识灭(观察测量作用),念头就可以停止的。这种欲望已经
带有微细的嗔心。这只会适得其反。
五蕴就如炉火,世人是火中取栗,执着于五蕴带来的刹那的“乐”。由于痴迷太重,世
人已经完全觉察不到五蕴的“滚烫“。
而如果想解脱,路只有一条,就是如实认识到五蕴是滚烫的,是刺人的。杂阿含经“此
五受阴勤方便观: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当知道五蕴是滚
烫的,是刺人的,必然导致对五蕴失去兴趣(即经典当中说的厌离),于是关键性的“
行”(造作)以及识(对五蕴的观察测量作用)停止,于是五蕴名色灭尽。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
r******2
发帖数: 1021
2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生命本来就是个错误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02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生命本来就是个错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8 20:20:28 2010, 美东)
因为有我见,所以才有这种思维定势。因为不明白缘起法,所以才有这种认识错误。
识(观察),名(伴随观察的意识行为,属于心所),色(被观察对象),这三者是彼
此相依相生,犹如芦笛的枝条。并不存在哪个是主,哪个是附,或者属于某个主体。
不对,如果没有这种错误,我们所感知的现象包括生命本身就不会存在。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将现象误认为真实,并不断进行观察识知行为,是无明而引发的贪爱,这种错误行为一
旦彻底灭除,则生命将彻底终止,轮回彻底终止。观察测量行为终止,波函数不再坍塌。
生命的特征是什么?获取外界信息,识知。然而这种获取信息,这种识知的行为却造成
了波函数坍塌,造成了我们所谓的真实世界,造成了轮回。
所以,生命本身其实是个错误。只是这个错误无始以来就在继续,我们把错误当成天经
地义
2500年前,有一个叫做释迦牟尼的人看
r****n
发帖数: 8253
3
贪爱是三界轮回的根本原因,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更容易明白了。
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只有被测量被观察才具有实在意义,电子只有被测量才能是电子
,否则不能称他为电子。
刹那的观察作用制造了刹那的“实在”(识缘名色),不间断的密集的观察测量作用使
得刹那的“实在”得以密集的持续,于是无常和生灭的真相被“相续”所掩盖,犹如高
速播放的胶片形成电影,一个我们所认为的真实世界产生了。。。这个所谓的真实世界
就是佛法说的三界。
根据上面,这个世界是因为不间断密集的观察测量作用而形成,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不间
断的观察测量识知作用?正是贪爱的驱动。
如何断除贪爱?那就要将相续打破,认识到无常的真相。如何将相续打破?那就要提高
警觉力,敏锐捕捉识别当下发生的“事件”,即时时刻刻明白警觉当下发生了什么(绝
非专注方式的制心一处)。这就是四念住的核心。随着警觉力的提升,当下捕捉的“事
件”会越来越多,于是生灭和无常的真相将越来越清晰的显现,一旦瞥到生灭和无常的
真相,将明白贪爱的无有意义,贪爱作用就会降低,直到最后彻底灭除。
一旦贪爱灭除,那么不间断的观察识知作用将终止,直到彻底灭除,即识灭。而观察识
S**U
发帖数: 70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说常见, 断见(二)
锐利的阿支罗迦叶
──朝闻道,朝入涅盘
有一天早上,佛陀正走在往王舍城的路上,打算进城乞食,而阿支罗迦叶正好要办
点事,从王舍城里走出来。
阿支罗迦叶远远地看到佛陀迎面走来,赶紧拦住佛陀,请求佛陀说∶
「瞿昙!我有点问题想请教你,可以耽搁你一些时间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我正要进城乞食,回来再为你解答好了。」
「瞿昙!只耽搁你一点时间,好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回来再说吧。」
「瞿昙!为何不现在答应我?你这样不就是拒绝我吗?就只问一个小问题而已,请
为我解说吧!」
「好吧,迦叶!你就问吧。」
「瞿昙!我们的苦,是自作的吗?」
「迦叶!不是这样的,你这样问,我无从谈起。」
「那苦是他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这也无从谈起。」
「是自他共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还是无从谈起。」
「那是非自、非他的无因作吗?」
「迦叶!更不是这样的。」
「瞿昙!我问苦是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你都不作『是』或『不是』的
正面回答,而说无从谈起,那到底还有苦吗?」
「迦叶!苦确实是有的。」
「瞿昙!那你是不知苦、不见苦,所以无法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喽?」
「迦叶!我不是不知苦、不见苦,迦叶!我...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

十二缘起怎么观?
很多人解释不同,有人说三世,有人说当今这世。
应该都包含,
三世也太远了,观当今这世比较实用,比较能印证。
要真的有实际观察才可能比较清楚。
四念处也是观察缘起法,就是观察苦是这样形成(集)这样灭去(灭)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观察,
要禅修,让心很静,没有杂念,才能非常细微的观察十二个环节,
亲自验证缘起。
一边观察一边断去贪爱、无明。
无明,其实就是”无知”的意思,或见解错误、误会、檔不住之类。
就是贪嗔痴的”痴”。 至少是”痴”的一种。
常说贪爱、无明,其实就是 贪嗔、痴。
对甚么”无知”呢? 总的说,对四圣谛无知。档不住错误的见解。
细说,
也包含对身心运作有个误解:以为有个”恒常”的”我”(就是现在你这样一个人)。
而又以为你这样一个人是恒常不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人(通常会说灵魂之类)。
这样,让以前的贪爱,影响到现在。
例如 谈恋爱,昨天看到一个人,爱上他,
今天看到他,心跳加速。
这就是让昨天的爱,影响现在。就是”无明”、愚痴。
昨天的贪爱的残留影响,就是一般说的”业”。
这个贪爱的残留,让你现在的身心(名色)都受影响,
眼睛(色)一看到那个人(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unsun = 如觉?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8.htm
088.锐利的阿支罗迦叶 ──朝闻道,朝入涅盘
有一天早上,佛陀正走在往王舍城的路上,打算进城乞食,而阿支罗迦叶正好要办
点事,从王舍城里走出来。
阿支罗迦叶远远地看到佛陀迎面走来,赶紧拦住佛陀,请求佛陀说∶
「瞿昙!我有点问题想请教你,可以耽搁你一些时间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我正要进城乞食,回来再为你解答好了。」
「瞿昙!只耽搁你一点时间,好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回来再说吧。」
「瞿昙!为何不现在答应我?你这样不就是拒绝我吗?就只问一个小问题而已,请
为我解说吧!」
「好吧,迦叶!你就问吧。」
「瞿昙!我们的苦,是自作的吗?」
「迦叶!不是这样的,你这样问,我无从谈起。」
「那苦是他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这也无从谈起。」
「是自他共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还是无从谈起。」
「那是非自、非他的无因作吗?」
「迦叶!更不是这样的。」
「瞿昙!我问苦是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你都不作『是』或『不是』的
正面回答,而说无从谈起,那到底还有苦吗?」
「迦叶!苦确实是有的。」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SeeU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8.htm
阿含经故事选 088.锐利的阿支罗迦叶
──朝闻道,朝入涅盘
有一天早上,佛陀正走在往王舍城的路上,打算进城乞食,而阿支罗迦叶正好要办
点事,从王舍城里走出来。
阿支罗迦叶远远地看到佛陀迎面走来,赶紧拦住佛陀,请求佛陀说∶
「瞿昙!我有点问题想请教你,可以耽搁你一些时间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我正要进城乞食,回来再为你解答好了。」
「瞿昙!只耽搁你一点时间,好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回来再说吧。」
「瞿昙!为何不现在答应我?你这样不就是拒绝我吗?就只问一个小问题而已,请
为我解说吧!」
「好吧,迦叶!你就问吧。」
「瞿昙!我们的苦,是自作的吗?」
「迦叶!不是这样的,你这样问,我无从谈起。」
「那苦是他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这也无从谈起。」
「是自他共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还是无从谈起。」
「那是非自、非他的无因作吗?」
「迦叶!更不是这样的。」
「瞿昙!我问苦是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你都不作『是』或『不是』的
正面回答,而说无从谈起,那到底还有苦吗?」
「迦叶!苦确实...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8
以下经文直接指明涅槃是五蕴彻底灭尽并且不再相续,经文中的五受阴就是五蕴。
正法必备的一个特征:导向涅槃。
脱离五蕴灭尽的涅槃,就是舍下四圣谛的灭谛,非佛法。
===========================
杂阿含第61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是无常、苦
、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
、不起、不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云何受受阴?谓六受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
受阴。复次彼受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想受阴?谓六想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想,乃至意触生想,是名想受阴。复次彼
想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行受阴?谓六思身。何等为六?谓眼触生思,乃至意触生思,是名行受阴。复次彼
行受阴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
r****n
发帖数: 825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发个善心,说句公道话
根据我所了解的原始佛法和南传阿毗达摩的理论,对于物质的基本认识是这样的。
以识为依赖条件而升起的色法,是一定要有最小不可分割单位的,这个最小单位包括长
度,质量等等,而且他们一定要有分立性,是一份一份的。它对应的是物理学所说的被
测量下微观客体呈现出的粒子态。有确定的物理量。也是因为存在这个最小不可分割单
位,我们的意识才能构建出一个三维的真实空间世界,以其为真实,包括产生时间流逝
的感觉。
而没有识为依赖条件,即没有被观察测量,那么物质到底是什么样子难以被确定,佛法
不讨论这个问题,它对色法的定义,都是建立在六入处(眼耳鼻舌身意)的角度上来说
的。而根据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它是一个概率分布,用波函数来描述,但波函数本身
到底是什么,科学界现在有分歧。我倾向于认为波函数本身是数学实在,包括描述电子
的算符也是数学实在。这个才是真正的”空",这种抽象的空,必须要在识灭的基础上才
能被认识,而不是venusifres所说的“照”。那都是狗屁。其实不过是一种定境而已。
佛陀之所以在原始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要厌离五蕴,舍弃五蕴,并说五蕴如大火,其根本
目的就是为了识的熄灭而服务。在南传十六观智里面...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0

唯识的见分,是从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这个阿赖耶识,是个超级小宇宙,色法业力种
子全在里面,尽管色法业力种子本身生灭,但是阿赖耶作为整体,实际还是长存的。阿
赖耶识被唯识说成生灭,其实完全就是掩盖,用种子本身的生灭,掩盖整体上隐藏的不生
灭。而这阿赖耶识,其实是背后真正的“能”,唯识只是中间弄出个见分作为转换而已。
这也是一种变种的常见,我见。
最近学了点唯识了,知道什么是见分,相分了?
现在还说七识是行蕴?
r****n
发帖数: 8253
11

唯识的见分,是从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这个阿赖耶识,是个超级小宇宙,色法业力种
子全在里面,尽管色法业力种子本身生灭,但是阿赖耶作为整体,实际还是长存的。阿
赖耶识被唯识说成生灭,其实完全就是掩盖,用种子本身的生灭,掩盖整体上隐藏的不生
灭。而这阿赖耶识,其实是背后真正的“能”,唯识只是中间弄出个见分作为转换而已。
这也是一种变种的常见,我见。
最近学了点唯识了,知道什么是见分,相分了?
现在还说七识是行蕴?
S**U
发帖数: 702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说常见, 断见(一)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游行沙门,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
舍拜见佛陀,问佛陀说∶
「瞿昙!有『我』吗?」
佛陀什么话也不回他,只以沈默回应。
「那么,瞿昙!没有『我』吗?」婆蹉族出家外道继续追问。
佛陀还是以沈默回应。
这样再问、三问,佛陀都是以沈默回应。
那位婆蹉族出家外道心想,他已经连续问了三次佛陀都不回答,继续留下来也没意
思,便起身离开了。
这时,站在佛陀后面担任侍者的尊者阿难,感到很不解地问佛陀∶
「世尊!为什么您都不回答他呢?这样岂不是让他误以为您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而
成为邪见吗?」
佛陀回答尊者阿难说∶
「如果我回答他『有我』,这不是和那些执于『常见』的沙门、婆罗门一样了吗?
岂能和我『一切法无我』的证知一致?
如果我回答他『无我』,这不是和那些执于『断见』的沙门、婆罗门一样了吗?徒
增那位已经习惯执于『有我』的婆蹉族出家外道的困惑,心想∶先前我所赖以理解的『
有我』都不存在了。
之前执于『有我』常见的人,听了『无我』以后,如果还在『有我』的旧思惟中,
以为有『我』可以断除,这样,又陷入了断见。如来超离了常见与断见两边的思惟范围
,站在正中而不偏的如实...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无轮回主体,业由谁承担?
「瞿昙!我们的苦,是自作的吗?」
「迦叶!不是这样的,你这样问,我无从谈起。」
「那苦是他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这也无从谈起。」
「是自他共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还是无从谈起。」
「那是非自、非他的无因作吗?」
「迦叶!更不是这样的。」
「瞿昙!我问苦是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你都不作『是』或『不是』的
正面回答,而说无从谈起,那到底还有苦吗?」
「迦叶!苦确实是有的。」
「瞿昙!那你是不知苦、不见苦,所以无法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喽?」
「迦叶!我不是不知苦、不见苦,迦叶!我知苦、见苦。」
「瞿昙!那请为我解说苦,让我也能知苦、见苦。」
「迦叶!如果之前的作者,与之后的受苦者是同一的,那就可以回答你∶『苦是自
作的』。然而,这么一来,作者与受者恒常不变,这不符合无常的事实,是错误的『常
见』。
如果之前的作者,与之后的受苦者是相异的,那就可以回答你∶『苦是他作的』。
然而,这么一来,作者与受者可以没有关联,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是错误的『断见』。
如果前面说的自作、他作能成立,那就可以回答你∶『苦是自、他共作的』。然而
,自作、他作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不说苦是自、他共作的。
如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从西方心灵哲学看佛教唯识论
从西方心灵哲学看佛教唯识论
作者:冀剑制  来源:拙风文化网
在西方心灵哲学陷入瓶颈的今天,西方学者渴望从东方传统思想寻找一些突破的灵
感,尤其佛教唯识论对心灵有着深刻的讨论而成为注目的焦点。但是,由于思考脉络上
的不同,唯识论目前仍旧很难在西方心灵哲学架构下定位,因此仍无法真正成为西方心
灵哲学中的一个新希望。本论文企图透过将唯识论与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主要理论与概念
的比较将唯识论定位在当今西方心灵哲学的脉络中。
1. 西方心灵哲学的概念框架
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可以算是由笛卡儿的实体二元论(substance dualism)所构成
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下来讨论的,笛卡儿主张,心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实
体,其理论中所谓的“心”指的是一个思维的主体,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各
种情感、思考、甚至意识都是属于“心”这样的东西。而所谓的“物”自然就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到这个外在世界的一切可占有空间的事物。从这样的一个概念框架来
看,有人主张心物实际上属于同一个实体,那个看起来不占有空间的心事实上是由占有
空间的大脑所产生的东西,那么,心物是同样的东西,...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xam (危机四伏中),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3 15:08:14 2010, 美东)
这个不知怎么的文件没间隔了。yahoo mail不行了。全是乱码,我是先转到bbs信箱通过
切换encoding的trick转成显示成中文。在发到这里。
发信人: Paramita (★波罗蜜★),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
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16 15:21: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WaiChi (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处处有道的来由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27 02:21:09 1999) >但是这样还是有强说佛法的味道.不是
所有的东东都是有意义的. >这在道德经里是有说明的,白并不是白,黑并不是黑。只
是人把 >它们叫说黑和白,因此而有两极而有两执和两忘...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xam (危机四伏中),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3 15:08:14 2010, 美东)
这个不知怎么的文件没间隔了。yahoo mail不行了。全是乱码,我是先转到bbs信箱通过
切换encoding的trick转成显示成中文。在发到这里。
发信人: Paramita (★波罗蜜★),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
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16 15:21: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WaiChi (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处处有道的来由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27 02:21:09 1999) >但是这样还是有强说佛法的味道.不是
所有的东东都是有意义的. >这在道德经里是有说明的,白并不是白,黑并不是黑。只
是人把 >它们叫说黑和白,因此而有两极而有两执和两忘...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关於佛法是六识、七识或是八识,在佛教界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议题,我们今天将藉由印
顺法师所主张的「六识论」,来讨论佛法中所讲的,有情眾生的心中,到底是有六个识
、七个识还是八个识。
印顺法师在他的《佛法概论》第八章「佛法的心理观」中说:「佛教后期,发展為七识
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裡会有
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意识又向内而
执取根身。这向内而执取根身的,即等於一般所说的阿陀那识。此意识為本的意识,应
為从意而生的意识,不只是六识中的意识。」又说:「从有情為本的立埸说,有情為六
处和合的存在,意处為身心交感、认识活动的源泉。意根与身根的交感,即有情身心的
统一。佛说『依意生识』,应以与根身相依存的『意』為根源。…意与这身根相应而生
起的觉了,或触对外境,从意起身识;或执取身根,执取身心自体,从意生(细)意识
,这二者,无论如何微昧,微昧到不易理会,但是一切有情所必具的。此(细)意识為
『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有取识,即与极微细的我见、我爱、我慢相应的染识。像人
类,意根与根身相...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21
18
九、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
㈠、十二因缘流转的顺、逆观:从“老死”追寻到“无明”,称
为逆观;从
“无明”追寻到“老死”,称为顺观。此顺、逆观又可分为流转门的
顺、逆观与
还灭门的顺、逆观。十二因缘流转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生(流转)
的原因,所
生的果报;还灭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灭(还灭)的原因,所灭的果
报。顺观就
是“无明”灭“行”就灭,“行”灭“识”就灭,“识”灭“名色”

灭,……。逆观是:如果要“老死”灭则要灭掉“生”,要灭“生”
就要灭“
有”,要灭“有”就要灭“取”,……。这就是还灭门的顺、逆观。
㈡、佛所说的十二因缘中的十二支缘生法,其共同性质是无常、
无我、没有
作者、没有受者。佛陀还告诉我们生死流转真正因果之所在,不明白
十二因缘
者,就会误会这世间与人类都是上帝所创造的;或误会人是父母生的
,以为人从
前是什么都没有--无因,突然间从母胎中出世,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知见,我们
学习十二因缘,以智慧观察而破除之。
㈢、应以智慧观察,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我们的识入胎、名色
、六入(六
根)都不能改变;我们眼睛一直感受到柔和、鲜艳、暗淡等颜色的刺
激;耳朵听
到和谐或是
r****n
发帖数: 825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经中的一段精彩对话

因为某个缘而产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每个行为都是有具体的因或者缘。
同样还是某个因或者缘。
比如有人听闻佛法,认可四念住,于是决定修四念住,于是修行四念住这个行为就产生
了,然后觉知的正念就产生了
我说的这个只是粗略情况。
我说的没有谁在觉知,是从胜义绝对究竟的角度来说,如果从世俗相对角度,当然是我
在觉知,不过这没有任何讨论意义。因为我实际本身就是一种错觉,它的本质是五蕴的
相续生灭。
呵呵,我没他心通,当然不会知,
意识产生是因为“行”,或者叫做贪爱。贪爱彻底灭尽,意识将熄灭,那就是涅槃。它
才是真正唯一不生不灭的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r****n
发帖数: 825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这个是错误的。
现象的生灭本身就是苦,佛陀说“无常即苦”,而并不是人们因为执着的维持才有苦。
实际上是因为贪爱的原因,而产生了现象,产生了现象的生灭。而不是现象产生了,然
后人们执着。
佛陀说贪爱是燃料,五蕴是大火。有了贪爱的燃料,才有五蕴的大火,并不是有了五蕴
,然后产生贪爱,然后产生苦,这是完全错误的。
缘起法本身就描述的很清楚,因为无明这个条件,而产生了行,因为行这个条件,而产
生了识,因为识这个条件,而产生了名法和色法。。。。
你弄错了,佛正是要消除现象的生灭,这一点在经典里面讲的非常清楚。
杂阿含:
“有之灭,即涅槃”,这里的有,巴利文是bhava,意思是存在。
在经集的大品里面,佛陀说
"任何苦产生的根源是诸识,灭寂诸识,苦就不再产生"
"任何苦产生的根源是诸触,灭寂诸触,苦就不再产生”
"任何苦产生的根源是诸受,灭寂诸受,苦就不再产生”
。。。。
我希望你能够尊重这些佛陀所说的经文,而不是因为不接受这种观念,将经文强行扭曲
成符合你意思的。
阿罗汉不会有普通人的那种痛苦的感受情绪,但是这不影响阿罗汉的五蕴名色仍然是苦
,无常,无我的。
r****n
发帖数: 8253
21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的精神意识现象(名法),身体现象外加外在的物质现象(色法)
下部的红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能观,能缘,即观察者。这个观察者,是由刹那
生起的心识,伴随者升起的心所而组成。黄色小圆,表示心识,它可以是六识当中的任
何一种,六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但绝对不是什么七识,八识。这个六识
,是识蕴,而伴随升起的心所,则属于想蕴,受蕴,和行蕴,而阿毗达摩和经典当中,
都有受想行伴随心的理论,所以不要认为想蕴和行蕴是单一的,阿毗达摩理论认为,每
个刹那,都有识蕴,想蕴(想心所),受蕴(受心所),行蕴(各种心所)
一个能缘加一个所缘,构成一组。这一组是五蕴生灭的一个最基本单位,我们有时候也
可以称呼起为一个念头,一个刹那。但实际上这个最短刹那的维持的时间极为短暂,短
暂到难以想象,根据阿毗达摩注释书,由于它认为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2
waichi的根法,有下面这几个关键点。
这个是所谓无明时候的状况,此处心不断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上乱转。
在这里,他将本来是极为正常的看,听,闻不断切换的闻知过程,说成是乱转,说成是错误
的。(其实完全正常,没有问题)
此处的心,是个本体主体性的东西,在六根转,是心表现出的乱转,这种表现被称为妄
心。
既然是乱转,前提就是“心”一定要持续驻留,在六根六识间不断转目标,而心本身绝不能是刹那生灭,前后相异。
waichi此处说,既然要解脱,生生生灭灭肯定是不行的,要去找不生灭的永恒事,魔头
的面目显出来了
这个不生灭的东西,是什么呢,后文有详细的分析。
以上三句,就是它对解脱后状况的描述,所谓见性无有来去,无有生灭,六根互用,再
无生灭。
显然,这里的“见性”是独立于生生灭灭的五蕴之外的(独立)。本身没有生灭性,是
恒常。而又可以起“用”(即产生作用)而直接影响五蕴或者色法,即是主宰。
waichi的手指指到哪里去了呢?指到了和佛法完全相反,和我上面所说完全相反的邪路
上去。佛法本来是要破除这个认为存在主宰,恒常,独立的某东西,即破除我见,而这
魔头waichi,竟然全力为他的弟子指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简单的注解一下上面的图。
上部的蓝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被观察对象,这个被观察对象,可以是任何的色
法,比如苹果,房子,山河大地,也可以是任何的名法,即意识现象,比如自我的感觉
,痛苦,快乐,种种意识状态。这些都是被观察者,佛法称为所缘。这些所缘,可以是
任何的五蕴,包括自我的精神意识现象(名法),身体现象外加外在的物质现象(色法)
下部的红色的圆,代表的是每个刹那的能观,能缘,即观察者。这个观察者,是由刹那
生起的心识,伴随者升起的心所而组成。黄色小圆,表示心识,它可以是六识当中的任
何一种,六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但绝对不是什么七识,八识。这个六识
,是识蕴,而伴随升起的心所,则属于想蕴,受蕴,和行蕴,而阿毗达摩和经典当中,
都有受想行伴随心的理论,所以不要认为想蕴和行蕴是单一的,阿毗达摩理论认为,每
个刹那,都有识蕴,想蕴(想心所),受蕴(受心所),行蕴(各种心所)
一个能缘加一个所缘,构成一组。这一组是五蕴生灭的一个最基本单位,我们有时候也
可以称呼其为一个念头,一个刹那。但实际上这个最短刹那的维持的时间极为短暂,短
暂到难以想象,根据阿毗达摩注释书,由于它认为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4
根据这个图,来解释一下无常,苦,和无我。
诸行无常:诸行,即一切行法,或者叫做有为法,指的是所有的五蕴,包含所有的意
识现象以及被观察的物质现象(一定要加个被观察,因为佛法所说的色法,只是针对
被观察的)
无常,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持续存在的事物。宏观意义上,它指的是人总有生老病死,
所有事物总有一天会消失。严格意义上,它指的是非连续性,这个非连续性,即包含
了事物的非持续性,也包括了事物的分立性。这个非连续性并不太好理解,因为和我
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样。其中也涉及到时间的问题。
在图中,每组的五蕴基本单位(红黄圆+蓝圆)都是生起即灭的,仅仅有极为短暂的驻
留,甚至是难以想象的短(普朗克时间尺度范围),这是无常的一个重要所在之一。注
意,我图中故意将当下那组进行了加深,而过去未来那些做了虚化处理,这个是指南传
所说的当下有体,过未无体,非常非常重要。当下有体,过未无体意思是指当下是真实
的,而过去未来所生的法是消失的,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的“体”。或者也可以说,
诸法只在当下刹那存在,或者说这个世界和“自我”,仅仅存在一个刹那。请仔细理解
这句话!如果你没有觉得震撼,必定是没有理解。注意...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5
waichi的根法,有下面这几个关键点。
这个是所谓无明时候的状况,此处心不断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上乱转。
在这里,他将本来是极为正常的看,听,闻不断切换的闻知过程,说成是乱转,说成是错误
的。(其实完全正常,没有问题)
此处的心,是个本体主体性的东西,在六根转,是心表现出的乱转,这种表现被称为妄
心。
既然是乱转,前提就是“心”一定要持续驻留,在六根六识间不断转目标,而心本身绝不能是刹那生灭,前后相异。
waichi此处说,既然要解脱,生生生灭灭肯定是不行的,要去找不生灭的永恒事,魔头
的面目显出来了
这个不生灭的东西,是什么呢,后文有详细的分析。
以上三句,就是它对解脱后状况的描述,所谓见性无有来去,无有生灭,六根互用,再
无生灭。
显然,这里的“见性”是独立于生生灭灭的五蕴之外的(独立)。本身没有生灭性,是
恒常。而又可以起“用”(即产生作用)而直接影响五蕴或者色法,即是主宰。
waichi的手指指到哪里去了呢?指到了和佛法完全相反,和我上面所说完全相反的邪路
上去。佛法本来是要破除这个认为存在主宰,恒常,独立的某东西,即破除我见,而这
魔头waichi,竟然全力为他的弟子指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6
My old post:
在原始佛教的《杂阿含经》,有说 「刹那」与「刹那生灭」吗?
对照北传汉译《杂阿含经》和南传巴利文的《相应部》,近于「刹那生灭」的说法见于
北传的《杂阿含经》, 而不见于南传的《相应部》。所以「刹那生灭」的说法应当属于
部派佛教,而且跟说一切有部有关。
What's common between 2 诵本 is the mind changes quickly, much faster than
material body change. What's in question is the unit of time for change.
杂阿含290经
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
,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
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弥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技条,放
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
The corresponding Pali SN12.61 reads:
"It would be better for th...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贤友出示的经文并没有说涅槃后还有抽象意识的存在啊?反而是在说:由识之灭则一切
灭,即是灭尽涅盘啊!

==================

前后两个识,不一样的,前面是描述涅盘的识,后面描述的是五蕴的识。

中部49经,也是同样一段经文,觉音尊者的注释书,指出此句描述的是涅磐

其实对这段经文的解读,困扰了包括觉音尊者在内的几乎所有注解经藏的人。


中部经中的确有“不可见的识,无边的,遍满的光明”的经文,但是佛陀没有说那
就是在描述涅槃!实际上证得四空定之中的识无边处定即可亲证“不可见的识,无边的,
遍满的光明”,但是这可不是在描述涅槃啊
==================

显然这一段不是说的什么识无边处定。

pathavattena
tam
dev
brah
tam
vehapphalatte
anan
G**W
发帖数: 1865
28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如来在经典中说,「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重要的句子在玄奘法师
的翻译典籍中,就有八部经论提到,一般眾生没有办法区别如来藏和我有何不同。
《楞伽经》一再说如来藏是无我,称之为「无我如来之藏」,实叉难陀翻译为「无我如
来藏」。经典说的「阿陀那识」就是执持身根的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执藏一切种子
功能作用的识,就是如来藏,就是能够发起如来一切德能的宝藏,就是真心,每位眾生
都有的真心,祂不是现下的我,不是我目前见闻觉知的心,不是这个第六意识心。
到了《大般涅盘经》说如来的境界是「我」,让这些「凡愚」更无法理解,而《
大般涅盘经》说的如来的我,是甚深的境界,以如来的真如可以有五别境心所有法,又
有善十一的心所有法,连一般的学者都不清楚,何况是一般眾生呢?这样哪里有能力来
对此议论说「有我」,说「无我」。
而一般经典所要说的「我」,是因为佛教的观点是在宣说其根本的内涵。如来藏
本身没有世间人「瞭解的我」的特性,因此从这一个观点,就无法说祂是「我」,可是
祂是真实永恒不坏灭,这又是一般住在世界...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29

怎么不明白,大乘把什么都解释成幻出啊,7识当然也是。
而我说的是大乘的7识根本就是因为没有看清五蕴生灭的细节,误把其中的行蕴,想蕴
等弄成是7识本身的功能(我执),此是完全弄错,因为完全弄错而创造了一个根本就
子虚乌有,丝毫不存在的7识。并且错误的赋予了这个7识一些功能性质。
你还看不懂吗?你是真看不懂还是装糊涂???
完全混乱角度。Anicca (无常)文是五蕴生灭而形成,但绝不是一个叫waichi写的。因
为不具备那缘起条件。
五蕴缘起又怎能完全等同?
呵呵,五蕴缘起都是一样???搞不搞笑?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
不能说"我"的五蕴,因为我本身就是五蕴生灭,实际不存在一个”我“的独立主体,不
能说五蕴生灭(我)的五蕴。
但是这样就意味着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这个苹果是绿色,那个苹果是红色,你能说红色的苹果就是绿色的苹果,绿色的苹果就
是红色的苹果?(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你能说苹果的苹果???(我的五蕴)
r****n
发帖数: 8253
30
唯识是错误的。唯识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识变现出来的,万法唯识。
它把阿赖耶识作为了一个制造的本体。从而违背了缘起法和诸法无我。使得佛法变成了
唯心论,后期又演变成一切唯心造的邪见,甚至认为山河大地都是心造出来的,这都是
胡扯八道。这使得佛法又被偷梁换柱成了婆罗门的梵我不二。
测量本身就是佛法说的“识”,不是观察测量制造出了粒子性,而是对“系统”的观察
测量导致系统从波函数状态变成了粒子性状态。
这里的观察测量就是一个条件,也就是佛法说的“缘”。
而观察本身也是生灭的,也是缘起的,它不是什么真心,不是什么本心本觉。也不是解
脱的终极。
灭除观察才是解脱的终极。
意识的测量行为停止后,将是无生无灭的涅槃状态,轮回界变成了涅槃界。
在涅槃状态下,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粒子性”,粒子性实际就是五蕴。它包括物质的粒
子状态(色法)以及意识的粒子状态(名法)。
同样,在轮回状态下,也不会表现出任何的“涅槃性”,什么诸法本无生灭,这都是自
欺欺人。世间和涅槃是完全不兼容的,而不是龙树胡扯的什么世间涅槃不二。
佛陀不断强调,涅槃是五蕴寂灭,佛陀不断在说,五蕴在燃烧,就是要让人明白五蕴是
没有意义的,是苦的。
a**u
发帖数: 8107
31
☆─────────────────────────────────────☆
runsun (runsun) 于 (Sun Oct 3 03:29:56 2010, 美东) 提到:
小部自说经第八品
“在彼(涅槃)处,无地、水、火、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
处;无此世、他世;无月、日。”
我很早以前曾经说过这篇经文当中的“无此世,他世”的翻译有问题,我当时根本没有
看巴利文,而是根据波粒二象性当中的抽象波的特征而判断这里的意思应该是“非此世界
,非彼世界”,意思就是说涅槃界即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另外一个世界,(其实是和这
个粒子性特征的世界完全互斥又互补的)
今天查看巴利文原文,发现经文是这样说的“ nayam loko, na paraloko”
loko,就是世界,世间的意思,paraloko就是另外的,彼方的,对面的世界
前面的na和nayam都是表示“非”的意思,和我预想的完全一样!
而原来翻译的“无此世,他世”,容易让人理解成没有这一世,也没有其他世,带来曲解。
这进一步证明了我的理解是正确的,涅槃,就是波粒二象性当中的抽象波的特征!这是一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时差摩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见世尊默然可之。前礼佛足。绕三匝
便退而去。还诣本房。时。大爱道闭讲堂门。击干椎。于露地敷坐具。腾在虚空。于虚
空中坐卧经行。或出火焰。身下出烟。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烟。举身放焰。举
身放烟。左胁出水。右胁出火。右胁出水。左胁出烟。前出火。后出水。前出水。后出
火。举身出火。举身出水。尔时。大爱道作若干变化。还在本座。结加趺坐。正身正意
。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
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
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想知灭。从想知灭起还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起入不用处。
从不用处起还入识处。从识处起还入空处。从空处起还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还入三禅
。从三禅起入二禅中。从二禅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从二禅起还入三禅。从三
禅起还入四禅。已入四禅便取灭度。尔时。天地大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四边都踊
中央没。又四面凉风起。诸天在空作倡伎乐。欲界诸天涕零悲泣。犹如春月天降甘雨。
神妙之天杂碎优钵华香。又杂碎栴檀而散其上。尔时。差摩比丘尼.优...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3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熟睡时意识灭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醒来又能记得昨天的事呢?可见记忆不是靠意
识是常。依南传或中观,过去的事(包括过去生),能成为意识的所缘,不需要一个不
变的东西来保存记忆。唯识成立阿赖耶识,虽然有持种的功能,也还是生灭的。都尊重
「诸行无常」的法印。
龙树的<中论·观有无品>,引用杂阿含的<迦旃延经>-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就是以缘起的无常又相续,离有、无两种边见。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http://agama....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35
受不了那个RUNSUN的量子力学版本识缘名色,
看看人家正牌的怎么说的....GOOOGLE的.
尊者,请问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中的识在心法中具体怎么理解?
答: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两种。这里的识的巴利叫做vi¤¤àõapaccayànà
maråpaü或者nàmaråpapaccayàvi¤¤àõaü。他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这里讲到识vi¤¤àõaü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果报识,一种是俱生识。
果报识就是因为有了结生的心,如果把这里的识当成结生的心的话,那么拥有了结生的
心和他同时生起的在结生时候的名与色,因为拥有了结生识才会有作为结生俱生相应心
所的名和结生的色法,个就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然后另外一种是在任何的心里面,
特别是果报心里面,无论是我们说到的眼识,如果是眼识的话,那么眼识这种心称为识
,然后和眼识俱生起的七个心所,称为名法。眼处门的54种色称为色法。而因为有了和
眼识俱生的7个心所,和眼依处的54种色法,才会有识。所以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它们
是俱生缘、互相缘、果报缘这样的关系。在名法当中是这样。如果一个禅修...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不是涅磐,空是苦的同义词
阿含经中数十处提到空与苦的并列,离苦、离空才是涅磐。
参考经文:
第1经 “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第104经“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
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盘。”
第335经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
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
.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
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
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第867经 “而于色.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
非我。于此等法心生厌离.怖畏.防护。厌离.防护已。于甘露法界以自饶益。此则寂
静。此则胜妙。所谓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盘”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师地论学习笔记 - 第一卷
T30n1579_p0279a02(00)║  No. 1579 [cf. Nos. 1580-1584]
T30n1579_p0279a03(00)║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T30n1579_p0279a04(00)║
T30n1579_p0279a05(00)║    彌勒菩薩說
T30n1579_p0279a06(00)║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T30n1579_p0279a07(00)║  本地分中五識身相應地第一
T30n1579_p0279a08(00)║云何瑜伽師地。謂十七地。何等十七。
T30n1579_p0279a09(00)║嗢拖南曰。
T30n1579_p0279a10(00)║ 五識相應意  有尋伺等三
T30n1579_p0279a11(00)║ 三摩地俱非  有心無心地
T30n1579_p0279a12(00)║ 聞思修所立  如是具三乘
T30n1579_p0279a13(00)║ 有依及無依  是名十七地
T30n1579_p0279a14(00)║一者五識身相應地。二者意地。
T30n1579_p0279a15(05)║三者有尋有伺地。四者無尋唯伺地...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7 10:01:11 2017, 美东)

-你这个结论恐怕没有依据。
为何”无明”了,这个因为”无明”而有的”行”居然是清净的、出世间的呢?
这个问题大了 其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放着 可以各说各话 先看这问题
我见识浅薄,没看过古今有道高僧,不管上座部、大乘,有人这样说
或者 你可以举一个古今有道高僧或不管上座部、大乘的经典,有人这样说的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也许没人这样说过,就当我个人观察后乱说好了,当个参考就好
如果真的内观功力很深厚(那真的要非常非常深厚),观察到”行”在推动身心的运作
那时候如果采”正观”角度 : 诸法(这里指”行”)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此为无常,
无常则无我
那一定看得到
”行”会 因缘生(因为”无明”、无知而生),
”行”一推动则四识住,并且以下开始缘起,也就是不好的身心(五取蕴、五受阴)运作
开始了。
于是”触””受”这一段产生, 直奔向苦
为什么又提”触”ɨ...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请教SeeU法友
名色缘识, 是说
有这个 外物、肉身、心, 是”识”作用才算有,
没有这个”识”得作用, 对自己来说就不算 有这个 外物、肉身、心
是这样解释吗?
一般情况下,我可以理解这样的解释,
但放在缘起法里这样解释,适当吗?
也就是
缘起法里 “识灭”,是说 各种内心活动都灭e.g.灭尽定吗?
我很怀疑是否是这样???
怀疑的原因是,
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有 “无明”,有污染,之基础
才能这样说的吗?
如果一个阿罗汉,明,
还需要管
没有这个”识”得作用, 自己就当作没这个 外物、肉身、心
外物、肉身、心 ,于是,没有受 没有贪爱
可以用这种说法吗?
自己有没有感觉到这外物、肉身、心, 很重要吗? 我是觉得一点也不重要。
我认为是,须基于”无明”来说,
以有污染的”识”为基础,才有这个有污染的名色
有污染的名色为基础, 才有受,才有贪爱。
当然,明,没污染
识不识,名色不名色, 一点也不重要。
反正 没有受 贪爱。
名色的出现,不知是不是基于污染而言??
G**W
发帖数: 186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第七,第八都是无始,第八是一切种子识,然因第七俱生我执(又称末那」恒与我见我慢相
应)的作用, 就有了三界. 二乘圣人修断我执,第七识没有执取了, 我们就不见了,完全
不存在, 我们的第八识是怎样也无所谓,因为它没有我性, 我们自已都完全消失了,
叫做无馀湟槃....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不错,识是一种了别。可是根据我的理解,蕴处界之内与之外的重要差别在于蕴处
界之内是可以有分别的(正是识的了别作用),而蕴处界之外是没有分别的。对于一个
没有差别的东西,如何去存储有差别的业力种子呢?
A: 了知业种而不分别, 不是三界之内的分别, 它如镜,有什麽映什麽,没有人情我见我
执.集藏什麽业种缘熟了就倒出来给我们.由于它不分别, 所以这世间才有三恶道的有情
,意识做不了主. 然蕴处界之外这个没有分别的, 为什麽又会在三界内有现行 ? 依唯
识,那是因为第七末那识 (俱生我执)的关系 :
『圣教唯说依第七者。染淨依故。同转识摄、近、相顺故。第七意识俱有所依但有一种。
谓第八识。藏识若无定不转故。如伽他说:『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
馀转识得生。』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若无定不转故。』
第七,第八都是无始,第八是一切种子识,然因第七俱生我执(又称末那」恒与我见我慢相
应)的作用, 就有了三界. 二乘圣人修断我执,第七识没有执取了, 我们就不见了,完全
不存在, 我们的第八识是怎样也无所谓,因为它没有我性, 我们自已都完全消失了,
叫做无馀湟槃....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565
42

Go to: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55687_3.html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Anicca (Runsun)说7识子虚乌有不存在的笑话(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3 02:18:52 2009)
Anicca (Runsun)说7识子虚乌有不存在的笑话(三)
大乘:
一切乃缘起, 7识(我)眼, 耳, 鼻子等, 乃五蕴生灭, 惑者因为不见
此, 而完全弄错, 以为真有7识(我)眼耳鼻子等. 此情况即缘起幻
起即幻有.
Anicca (Runsun):
大乘是错误. 因为一切乃缘起, 乃五蕴生灭, 眼, 耳, 鼻子, 是因为
惑者不见此, 而完全弄错, 故实有眼, 耳, 鼻子.
而7识(自我), 是因为一切乃缘起, 乃五蕴生灭, 是因为惑者
不见此, 完全弄错, 因此7识(自我)是子虚乌有不存在.
不懂装懂. 严重自欺 Anicca (runsun)特色. 呵呵............
==
曾1哭2闹3上吊伪以自杀来威胁及敲诈他人
r****n
发帖数: 8253
43
微群:杂阿含学习群
时间:2019.2.19
天行:
很多宗教徒特别喜欢把逻辑理性说成只是头脑层面的,只是妄心妄想,却不懂逻辑理性
正是超越现象而洞察本质的有力工具。反而实证性的经验体悟却是一种低级的感性认识
,体悟最多包含了一种神秘直觉,但如果没有理性作为审查,直觉将是模模糊糊,混乱
不清的。实际上逻辑推理的理性思考才是真正的心灵层面(先验自我),而且必定发生
于分立的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外,而不是发生于我们常识所认为的物理时空的“头脑
”之内,逻辑推理实际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获取真理的有
效途径。反而如实禅观的经验性认知,只不过是一种发生于现象界(物理时空之内)的
低级感性认识而已,它根本不可能认识完整的真理和存在的真相,却极容易被经验表象
所遮蔽,类似于柏拉图洞穴的影子。
逻辑推理必须要有信息的联结统合,必须建立在连续性的基础上,但是在分立性的物理
时空之内,每一个时刻只有单一事件,只能有单一对象,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生
起,不可能有信息的联结统合,所以物理时空之内根本不可能发生逻辑推理,逻辑推理
必定发生在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外,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维识有共同点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11:23:52 2010, 北京)
唯识是错误的。唯识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识变现出来的,万法唯识。
它把阿赖耶识作为了一个制造的本体。从而违背了缘起法和诸法无我。使得佛法变成了
唯心论,后期又演变成一切唯心造的邪见,甚至认为山河大地都是心造出来的,这都是
胡扯八道。这使得佛法又被偷梁换柱成了婆罗门的梵我不二。
测量本身就是佛法说的“识”,不是观察测量制造出了粒子性,而是对“系统”的观察
测量导致系统从波函数状态变成了粒子性状态。
这里的观察测量就是一个条件,也就是佛法说的“缘”。
而观察本身也是生灭的,也是缘起的,它不是什么真心,不是什么本心本觉。也不是解
脱的终极。
灭除观察才是解脱的终极。
意识的测量行为停止后,将是无生无灭的涅槃状态,轮回界变成了涅槃界。
在涅槃状态下,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粒子性”,粒子性实际就是五蕴。它包括物质的粒
子状态(色法)以及意识的粒子状
r****n
发帖数: 8253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维识有共同点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11:23:52 2010, 北京)
唯识是错误的。唯识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识变现出来的,万法唯识。
它把阿赖耶识作为了一个制造的本体。从而违背了缘起法和诸法无我。使得佛法变成了
唯心论,后期又演变成一切唯心造的邪见,甚至认为山河大地都是心造出来的,这都是
胡扯八道。这使得佛法又被偷梁换柱成了婆罗门的梵我不二。
测量本身就是佛法说的“识”,不是观察测量制造出了粒子性,而是对“系统”的观察
测量导致系统从波函数状态变成了粒子性状态。
这里的观察测量就是一个条件,也就是佛法说的“缘”。
而观察本身也是生灭的,也是缘起的,它不是什么真心,不是什么本心本觉。也不是解
脱的终极。
灭除观察才是解脱的终极。
意识的测量行为停止后,将是无生无灭的涅槃状态,轮回界变成了涅槃界。
在涅槃状态下,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粒子性”,粒子性实际就是五蕴。它包括物质的粒
子状态(色法)以及意识的粒子状
f****u
发帖数: 44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密宗的 “渡亡法” 简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orayu (thinkorswim), 信区: Wisdom
标 题: 密宗的 “渡亡法” 简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9 21:15:58 2014, 美东)
一、死亡的去向——归阴
人和一切众生都因密的不同和无明不觉的感欲造成种种业障,故而入苦道轮回
不止,所以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避免的。生与死是一样的基因而形成,生与死的感
受都是相等的,只是归属两个方面,即生者为阳,死亡归阴,是一个方向的两个境地。
在进阳时,即人降生之前后的瞬间,皆是迷茫的,而死前死后也也都是在迷茫中和朦胧
中。死亡和出生这是瞬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突变,这是人从一个恶境进入另一个恶境。
这两个恶境都逃脱不掉欲界,这两个恶境都是情况不同的造业的因缘。现在我们谈谈死
亡。过去几千年,甚至几劫吧,人类有智慧以来,对生死有所探索,对生是乐观的,对
死是恐惧的,这都是中阳中有欲之故。这个欲界和色界一切众生都有留恋和热爱,舍不
得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对死亡是极以厌恶,恐惧,畏惧;但这种种的留恋,种种的恐惑
不安都摆脱不了死...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47
歪痴教大乘:一切乃缘起,缘起就是幻起,缘起就是真如,真如就是缘起,想蕴是7识
,行蕴是7识,我就是7识。
大乘自己的定义:一切乃缘起,万法依8识而缘起幻起,真如就是万法,万
法就是真如。而7识是执于8识之见分而形成之我执。我执是7识
小乘:万法遵照缘起的规律相续相生,缘起是此有彼有,此无彼无的条件因果关系。缘
起不是幻起,不是幻出,不是幻有,缘起这个规律是无始以来就有,并非因佛陀而有,
这种缘起如是呈现而如如不变的状况叫真如。但此真如不能生万法,就像苹果的颜色
是红色,红色却不能生出苹果。
waichi的错误:真如就是缘起是错误,因为苹果是红色,但不能说红色就是苹果。想蕴
,行蕴是7识错误,因为苹果就是苹果,苹果不能说成是梨。7识是错误,因为自我的感
觉是五蕴生灭形成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没有任何意义,不具有功能性,这种错觉也不
是行蕴和想蕴本身。
大乘的错误:没有7识和8识,大乘是把五蕴生灭形成的错觉误认为是我执,并赋予这个
错觉以功能性质,使其具有了类似6识的相对实在性,但其实它是弄错。误把五蕴中的
行蕴,
想蕴当成是“我执”。更捏造了一个可以幻生万法的本体概念8识和真如。另外大乘也
r****n
发帖数: 8253
48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是五蕴之内,也不是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思,五蕴不是涅槃的发生因。
导致能够解脱的原因,也正是五蕴和涅槃的这种互补性,而不是子虚乌有的所谓常住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
f****u
发帖数: 44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的 “渡亡法” 简介
一、死亡的去向——归阴
人和一切众生都因密的不同和无明不觉的感欲造成种种业障,故而入苦道轮回
不止,所以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避免的。生与死是一样的基因而形成,生与死的感
受都是相等的,只是归属两个方面,即生者为阳,死亡归阴,是一个方向的两个境地。
在进阳时,即人降生之前后的瞬间,皆是迷茫的,而死前死后也也都是在迷茫中和朦胧
中。死亡和出生这是瞬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突变,这是人从一个恶境进入另一个恶境。
这两个恶境都逃脱不掉欲界,这两个恶境都是情况不同的造业的因缘。现在我们谈谈死
亡。过去几千年,甚至几劫吧,人类有智慧以来,对生死有所探索,对生是乐观的,对
死是恐惧的,这都是中阳中有欲之故。这个欲界和色界一切众生都有留恋和热爱,舍不
得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对死亡是极以厌恶,恐惧,畏惧;但这种种的留恋,种种的恐惑
不安都摆脱不了死亡的诱惑,尤其是一些巨富更加恐惧死亡的到来。我们人类应该树立
一个正确的死亡观,死亡是归向,是归到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也是个色界,一切都是
物象。当死亡成立时,人的幽灵从躯体中腾出慢慢游荡往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一片
朦胧,有淡淡的日光,淡淡的月亮,淡...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秋兄过年发大财 !
五石兄说那个 :
“杂阿含经中说“老死非自作丶非他作丶非自他作丶亦非非自他作无因作。”,
您不觉得跟龙树中论的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有着异曲同功的指月 ?
杂阿含的老死一法, 也就是中论裏所述的诸法之一, 所以也都是指向一处.
意识也是诸法之一, 如果从阿含诸经来说, 根, 尘相触才生识, 那麽就是共生, 如果是
共生, 那麽五石兄所举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岂不都说错了 ? 但其实五石兄所举
的杂阿含及龙树菩萨的中论都没有说错, 只是覆藏而说, 小弟的白话文如下 :
〝眼识(蕴处界诸法之一) 不会自已出生, 也不是从其他的蕴处界法出生, 也不是从其
他几个蕴处界诸法共同的来出生, 但是又不是无缘无故(没有因)能出生. 所以蕴处界诸
法的出生是从非蕴处界这个根本因的作用出生的, 而这个非蕴处界的根本因没有生灭,
所以诸法依这个不生灭的而生生灭灭, 其实也是没有生灭 (是故知无生)〞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