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识阴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极为特殊的一个宗派,是由达摩祖师自古印度东来中土所传,内
涵就是参禅,要明心见性。因为禅宗以“禅”为名,于是就有不少人误以为禅宗就是修
四禅八定,错把禅定定境—离念灵知—的证得,说为明心见性。然而在 〈禅定与静虑
之异同〉一集节目中,我们说禅宗的禅就是“静虑”,是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
精地去思惟如何是实相?也就是去寻觅自身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个万法的实相,而
不是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
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说明,首先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及智慧,
是经教中 佛陀开示菩萨们,应修习的菩萨六度、六波罗蜜多。而这六度本来就有著先
后的次第关系存在。
就是说菩萨如果能践行内财、外财等种种布施,对于自己的色身及财物,就能无所
眷顾、无所吝惜,然后就能受持清净禁戒。受戒之后许多不如法、不如理的身口意行都
应调整改善,那就必须修忍辱行,来调伏自己的贪欲、瞋恚、憍慢等烦恼性障。能修忍
辱行以后,就能发起勇猛精进的道心。有了精进向道之心,就能不攀缘外境,成办在静
心境界中,专精思虑的静虑功夫。具备了一切时、一切处寂静思虑的功夫以后,待因缘
成熟便能一念... 阅读全帖
g*2
发帖数: 993
2
在佛法中,如何评判是正法还是邪法? 这是学佛人都应该要面对、思惟、捡择的一个问
题。
世尊在经中(如《佛临涅槃记法住经卷1》、《佛说法灭尽经》、《楞严经卷第九》 等)
已预记末法时期,天魔波旬遣魔子魔孙披如来衣,住如来家,食如来食,坏如来法。在
此末法的现在,邪法充斥盈野也就不足为奇了。面对浩翰无边的佛法,到底那一个是
正法,那一个是邪法? 若无仔细的思惟与筛检,而将邪法误以为正法,并依之而薰习、
修学而不自知,其果报可能无法想像,甚至有比破戒(《大慧普觉禅师书》卷26)而下堕
三恶道还严重的可能,如是岂非冤枉至极? 学佛人应知佛法中,只有依佛的正法修学才
有正果可得、可证,若依邪法修学而欲得正果岂非痴人说梦。
在佛法里,何谓是正法与邪法呢? 依法修学而能成就亲证果位者即是正法,不能成就证
果的法皆是邪法。那又该如何评判呢? 佛法由释迦牟尼佛所开示、教导而传下,故正法
与邪法的分际,本就应以世尊的经律做为正邪的评判标准。亦即:如与世尊所说经律的
义理相契合的法即是正法,如有相悖者即是邪法。
例如:世尊在《阿含经》中授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由此当知,在弥勒尊佛下生之前,
必定无应身佛住世。...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评判是正法还是邪法 ?
在佛法中,如何评判是正法还是邪法? 这是学佛人都应该要面对、思惟、捡择的一个问
题。
世尊在经中(如《佛临涅槃记法住经卷1》、《佛说法灭尽经》、《楞严经卷第九》 等
)已预记末法时期,天魔波旬遣魔子魔孙披如来衣,住如来家,食如来食,坏如来法。
在此末法的现在,邪法充斥盈野也就不足为奇了。面对浩翰无边的佛法,到底那一个
是正法,那一个是邪法? 若无仔细的思惟与筛检,而将邪法误以为正法,并依之而薰习
、修学而不自知,其果报可能无法想像,甚至有比破戒(《大慧普觉禅师书》卷26)而下
堕三恶道还严重的可能,如是岂非冤枉至极? 学佛人应知佛法中,只有依佛的正法修学
才有正果可得、可证,若依邪法修学而欲得正果岂非痴人说梦。
在佛法里,何谓是正法与邪法呢? 依法修学而能成就亲证果位者即是正法,不能成就证
果的法皆是邪法。那又该如何评判呢? 佛法由释迦牟尼佛所开示、教导而传下,故正法
与邪法的分际,本就应以世尊的经律做为正邪的评判标准。亦即:如与世尊所说经律的
义理相契合的法即是正法,如有相悖者即是邪法。
例如:世尊在《阿含经》中授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由此当知,在弥勒尊佛下生之前,
必定无应身佛住世。...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4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的节目,跟诸位观众继续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的相关法义。上次节目中我们有探讨意识所了别的六尘境界非常广泛,而且祂也只是
摄取自心所现的内六尘。有关这方面,我们再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先来看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中的开示:“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
”大意就是说:青黄赤白、乐音、噪音……等诸色相,其实都是自心之所幻现,犹如波
浪是由海水所幻现一般,全部都没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既然是自心所现,不同的众生
各有自己的六尘内相分,可见都是虚幻生灭因缘所生之法。那我们就可以透过这样的知
见作观察、作观行,因此就能够对于我们远离种种虚幻的五欲境界之贪染与执著,产生
莫大的帮助,这就是这个知见的重要之处。因为既然是自心所现,当然是虚幻变异而非
真实不坏之法,不应该错认而执著之。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沉迷于种种似真之
六尘境界,因而造作诸业,轮转生死。所以“内六入”与“外六入”的法义,可以让我
们从道理上面来了解自己所执取的六尘境之虚妄性。而在《楞伽经》中亦开示“显示因
”的道理,如果认为只要识阴现行即有觉想分别,识阴心中就能显示六尘,那这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缘起法,法说、义说
杂阿含二九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缘起法,法说、义说。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
缘起法法说?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是名缘起法
法说。云何义说?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
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
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
、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
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等、痴闇、无明、大冥,是名无明。缘无明行者,
云何为行?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
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
、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
为名色。缘名色六入处者,云何为六入处?谓六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
入处,身入处,意入处。缘六入处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
身,舌触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熊本体之诤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此现实的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熊本体之诤
在“对佛陀以及佛教批判”中 提出了一些观点。
容当一一辨正。
观点既然提出来, 佛教正法从来无惧一些所谓的批判。
不过,末法时期佛教正法确实面对着错综复杂局面。
佛门内外都存在着对佛法的不正确的知见。
首先要辩证的是:“佛陀不承认时空外的非五蕴的
本体的存在”。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
这里上提一篇已发帖文来论证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个问
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读不
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楚佛
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针对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1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 (ZT)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
(三)六道轮回
生命不因死亡的降临而消失,而是会受业力的牵引,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
、人、天等六种境界中继续生活。如此循环往复,有如回旋的车轮,流转不息,这就是
佛所说的“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因无明(无有智慧,不明真实)遮蔽,依妄心对尘境生出种种分别而造十恶,
又因根性善良、遵从礼教而行十善。所有的善恶业因都潜藏在心识中,即使生命完结,
不灭的心识也能带着善恶业种投入到下一期生死。
善恶的轻重,是根据造业的心力加以判断的:
以十足的勇气和力量造作业因,则为上品。
以中庸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中品。
以懈怠、被动、不甚要紧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下品。
大体上说,依据作善、作恶的心力品位,可以招感六道的苦乐果报:
上品十善感天道,中品十善感人道,下品十善感修罗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善道。
上品十恶感地狱道,中品十恶感饿鬼道,下品十恶感畜生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恶道。
1.天道:生活快乐,寿命绵长,衣食、宫殿皆是自然化成;天眼通(能见一切众生、
事物,能见自他来生境界),天耳通(能闻一切音声,能懂一切语言),他心通(能知
众生心中所想、品行善恶),神足通(随意变现,无...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1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 (ZT)
六道轮回、人生八苦
(三)六道轮回
生命不因死亡的降临而消失,而是会受业力的牵引,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
、人、天等六种境界中继续生活。如此循环往复,有如回旋的车轮,流转不息,这就是
佛所说的“六道轮回”。
世间众生因无明(无有智慧,不明真实)遮蔽,依妄心对尘境生出种种分别而造十恶,
又因根性善良、遵从礼教而行十善。所有的善恶业因都潜藏在心识中,即使生命完结,
不灭的心识也能带着善恶业种投入到下一期生死。
善恶的轻重,是根据造业的心力加以判断的:
以十足的勇气和力量造作业因,则为上品。
以中庸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中品。
以懈怠、被动、不甚要紧的心态造作业因,则为下品。
大体上说,依据作善、作恶的心力品位,可以招感六道的苦乐果报:
上品十善感天道,中品十善感人道,下品十善感修罗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善道。
上品十恶感地狱道,中品十恶感饿鬼道,下品十恶感畜生道。这三种境界合称三恶道。
1.天道:生活快乐,寿命绵长,衣食、宫殿皆是自然化成;天眼通(能见一切众生、
事物,能见自他来生境界),天耳通(能闻一切音声,能懂一切语言),他心通(能知
众生心中所想、品行善恶),神足通(随意变现,无...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阴身與灵魂的故事
中阴身與灵魂的故事
以下轉貼,
婆婆往生后数天,同修的弟弟阿清说:“妈妈昨天晚上半夜,到我的房间天花板上飞来
飞去。”
同修:“您认为那是什么?”
阿清:“人已经死了,那不是灵魂吗?”
同修:“那是民间世俗法所说的!”
阿清:“从小都听人家说,我们身体内,有个灵魂,在人死后,灵魂就会跑出来,然后
继续去投胎。不是这样吗?”
同修:“那是民间传说。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没有居住个灵魂这件事情,所以人死后,
也不会有灵魂跑出去的事情。灵魂是不存在的。”
活著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的肉体当作是身体,死后,尚未投胎到下一世前,在另外的时
空,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身体,而不是有一个灵魂一直存在不灭。”
阿清:“那我看到的,难道是假的吗?”
同修:“不是这么说。尚未投胎到下一世前,会有一个新出生的身体,在如此的另外时
空的这样身体,于佛经中,是称作‘中阴身’,有时候,有的人偶尔会看到。”
阿清:“喔!它不叫做灵魂,叫‘中阴身’,那为什么要叫是“中阴身”?”
同修:“因为是两世之间阴阳两隔,方便以阴间来作譬喻,所以又叫‘中阴身’—-两
世之间的五阴身。仔细来说,它还有个名词,称为‘中有身’”。
这是因为‘中阴身...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区别披着羊皮的狼?
区别正统佛教和外道很困难,不仅初学弟子无法分别,久学者也大部份懵懂.
佛法不外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初转法轮(二乘法)的解脱道以如来藏(阿含经中称为本际
,入胎识的识,或齐识而返的识,也就是第八识) 为本,修学者只要断我见、我所、我
执即可证得解脱果。若无不生不灭的本际存在,而观一切苦、空、无常、无我、或缘起
性空,如是而修而学,终致一切皆空,岂非成断灭空?
既然一切皆空,修学佛法又有何益? 不依如来藏而言的一切皆空、缘起性空即成断见、
无因论的外道邪见。邪见非正见、非正法,行者依此修学,不仅学之无益更会有不可爱
的异熟果报。学佛人岂可不慎? 二乘法的解脱道以知有本际(即如来藏) 不坏,现观五
阴十八界的虚妄、苦、空、无常、无我,再依世尊所教的四圣谛、八正道断除五阴的执
着(唯本际如来藏独存) ,这才是修学声闻解脱道的正法。依此正法修学、观行,方有
解脱果可证、可得。若仍执持任一阴(如识阴中的离念或有念灵知的觉知心,即意识心)
为常住,此即是常见。常见、断见皆非正见,依之修学不得初果。一切邪见、邪法皆因
执六识为本故,不解阿含经中佛所说入胎识的识、非我不异我的我、如来藏、…本际等
等即是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无可害
《佛祖纲目》卷三:【世尊因灵山会上五千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
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
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
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
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
;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
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
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
有一天 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经文应
为五百比丘,疑为手民之误)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
直都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金刚心如来
藏,所以“未得法忍”。这五??比丘因为有四禅也有五神通,所以就使用宿命智通观察
往昔多劫以前的事情,想要找出自己为何有障道因缘,导致今生已得四禅及五神通了,
竟然还无法开悟实相妙法以致...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6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二)
卷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
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
。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
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
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
。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
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
强壮。世...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文殊大士手握利剑持逼如来
(下)
以上所引述之文字系《佛祖纲目》所载,整理成书时补贴原文如下):
《大宝积经》卷一○五〈神通证说品〉:【尔时会中有五百菩萨,已得四禅成就五通;
然是菩萨依禅坐起,虽未得法忍亦不诽谤。时诸菩萨宿命通故,自见往昔所行恶业,或
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或毁佛寺、破塔、坏僧。彼等明见如是余业,深生忧悔常不离
心,於甚深法不能证入,我心分別,彼罪未忘,是故不能获深法忍。
尔时世尊为欲除彼五百菩萨分別心故,即以威神觉悟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承佛神力,从
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手执利剑直趣世尊,欲行逆害;时佛遽告文殊师利言:「
汝住!汝住!不应造逆,勿得害『我』。『我』必被害,为善被害。何以故?文殊师利
!从本已来无我、无人、无有丈夫,但是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彼已害我,即名
为害。」时诸菩萨闻佛说已,咸作是念:「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是中无我、无人、无众
生、无壽命,无丈夫、无摩奴阇、无摩那婆,无父、无母、无阿罗汉,无佛、无法、无
僧,无有是逆,无作逆者,岂有堕逆?所以者何?今此文殊师利聪明圣达智慧超伦,诸
佛世尊称赞此等已得无碍甚深法忍,已曾供养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於诸佛法巧
分別知,...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9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再问waichi: 什么是"识"
哈哈!原来如此!
请看:
----------------------
【五蕴】
(术语)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为阴,又译为众,新译为蕴
。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亦蕴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
有为法自性。作有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
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蕴(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
一义也。见阴条),大别之五法:一、色蕴,总该五根五境等有形之
物质。二、受蕴,对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三、想蕴,对境而
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也。四、行蕴,其他对境关于嗔贪等善恶一切之
心之作用也。五、识蕴,对境而了别识知事物之心之本体也。以一有
情征之,则色蕴之一即身,他四蕴即心也。心之中,受想行之三者心
性上各为一种特别之作用,故名之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略
云心所),识之一者为心之自性,故名之为心王。盖五蕴为身心之二
法,如色界欲界有身之有情,从五蕴而成,如无色界无身之有情,自
四蕴(除色蕴)而成也。毗婆尸佛经上曰:‘五蕴幻身,四相迁变。
’增一阿含经二十七曰:‘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
蕉,识为幻法。’
--------------
W*********E
发帖数: 197
19
如来藏识具有真实性、常住性、金刚性、无我性、寂静性,是本来而有的不曾有生之心
,所以永不可坏而永无灭时;并且祂能藉无明及业种而不断地出生有情身心,与有情身
心不断地互动而继续收藏有情身心所造作的一切业种及无明种,於是不断地出生三世连
贯的有情身心,然后与有情身心不一亦不异地示现在三界中;恆时示现祂与三界、与有
情身心永远不一亦不异的中道自性,恆时显示祂与有情身心所熏习造作的各类种子不一
亦不异的中道自性。
中道如来藏
菩萨悟后是修正自己,不是修正如来藏。如来藏心体的自性是本来清净而不必修行的,
可是当你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时,就会使如来藏中含藏的觉知心自己种子转变清净;所
以正在修正自己时,对如来藏而言是非修非不修,正是中道。所以修行是修自己,不是
修如来藏。
真正的中道---超意识境界
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出生的五阴,住在时间、空间中,可是这个如来藏心从来不在时空中
,也从来不了知时空,这才是真正的超意识境界,这就是菩萨摩訶萨所证的实相法界的
境界。而这个金刚心与三界有情的五阴不一不异,衪永远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
不减、不垢不净,所以衪是不生不死的心,这才是真正的中道。五阴境界中-意...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65
20
[前言] 听说《秀丽江山》拍成电视剧了,看了片花。刘秀是老袁演的,算是勉强接受
吧,只是老袁在片花里显得有点笨拙透点傻气。阴丽华居然是紫薇林阿姨,林阿姨以40
岁高龄出演19岁的阴丽华还是需要很多勇气的。话说林阿姨是多么喜欢大汉朝啊。
《秀丽江山》是一部穿越YY小说,讲的是一位女跆拳道手穿越成了阴丽华。一部多角恋
的小言揉进了东汉开国的历史。女主是玛丽苏,一大帮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英雄为她陷入
感情的漩涡,呵呵。女主阴丽华因不满刘秀有别的女人,伤心欲绝,借酒消愁,居然找
到她的蓝颜知己冯异酒后吐真言,哈哈,我不厚道地笑,大树将军变成了供人吐槽的树
洞。可怜的刘秀,要是知道他身边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小伙伴们都暗恋他的丽华小妹该
作何感想。我突然想到,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人的感情,真是有趣。
那么历史上的阴丽华是如何让刘秀信服相爱一生的呢?被黑成渣渣的郭圣通又是如何一
个人呢?于是我心血来潮,决定写写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感悟。一边写我一边想,真实的
历史虽然没有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虐恋情深,也没有海枯石烂,天长地久的决绝誓言,
但是却有两人的相濡以沫,琴瑟和鸣的温情岁月。对阴丽华的爱就像涓涓细流...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1
转:
阿赖耶(ālayavijñ;āna),梵语alaya之音译;大乘佛教术语,意译为“藏
识”,为瑜伽行唯识学派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一。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
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1]
阿赖耶是语根 ālaya 的衍生语,意思就是“收藏”,出于《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劝
请品·第十九》中的一句话:“人不信受,亦不奉行”,此文同巴利S.vol-1p.136的:
“Alayarama kho panayam paja alayarata alayasamudita·”将此句译为中文,就是
:“又彼诸人是乐阿赖耶、喜阿赖耶、悦阿赖耶。”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
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
。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
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
,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核心是缘起”之谬
缘起法是不是佛教的核心?佛教正觉同修会已有多篇论文评述。本文仅从一位学佛
者的观点,以短文来辨正释印顺说“佛教的核心是缘起”,到底对不对?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说:
《解深密经》的以缘起因果为依他起,作为染净迷悟的所依。这些大乘经,都是以缘
起为宗要的。大乘论方面,也大抵如此。特别是龙树菩萨的开示性空的缘起,反覆的
赞扬缘起,说它是佛法的究竟心要。《中观论》的八不颂是如此,《六十如理论》
也说
:“为应以何法,能断诸生灭?敬礼释迦尊,宣说诸缘起”!
《七十空论》也说:“以诸法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
从三乘圣者的自证方面看,从佛陀的言教方面看,从大乘论典方面看,处处都足以证
实缘起是佛法的心要。所以我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缘起。1
学佛者都会去探讨:所依是什么?如儿女之所依是父母,父母之所依是祖父母,再
往上推就是曾祖、高祖、天袓、烈袓、太祖,七祖想完了只有远祖、鼻祖,再往前推,
那就是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了,这可是伤脑筋的事!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其实没
有人搞清楚人类是怎样出生而有的。从前科技不发达是如此,现在科技发达了也是如此
,千年万年后还是会如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24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同住在只树给孤独园附近的比丘们中,有一位原为渔夫儿子的比丘,名叫「嗏帝」
,他告诉其他比丘说:
「我确实听世尊说过,在生死中流转的识,是不变的。」
其他比丘们知道了,纷纷来规劝他说:
「嗏帝学友!不要这样说,不要诽谤世尊,世尊不曾这样说。世尊用各种方法,都
在教导我们『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怎麽会像你说的那样呢
!」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坚持己见,听不进其他比丘的纠正劝导。大家没办法,只好去
禀告佛陀。
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於是,佛陀便更进一步追
问嗏帝比丘:
「嗏帝!你说的识,指的是什麽?」
「世尊!就是那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而受业报者。」
「你这个愚痴人啊!究竟从谁那里听我这样说的?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明『识为因
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你这个愚痴人啊!我不曾这样说,而你自
己却作这样的曲解与诽谤,这会伤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过,会让你长远受苦的。

於是,佛陀转问在场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声回答:
「世尊!您确实用各种方法教导『...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5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都这样说。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大德!就是这讲话者、能感受、到处经验善恶业果报的识。」”
“「不,大德!因为,世尊以许多法门说识是缘起的,除了经由缘以外,没有识的生成
。」”
那……….”识”的缘是甚么?
不就是”行”吗?
人死以后,”识”要缘甚么? 不知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比丘们!凡缘于那样的缘而生起识,就被名为那样的识:缘于眼与色而生起识,就被
名为眼识;缘于耳与声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耳识;缘于鼻与气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
鼻识;缘于舌与味道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舌识;缘于身与所触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身识
;缘于意与法而生起识,就被名为意识,”
茶帝 佛陀,都已经说到前世今生,说到缘起法,
所以,”识缘名色” 的”识” 还是六识,佛陀没有说其他”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受阴

有南北传最权威的修多罗经文为证, 你不能无视经文呀 不然如何让人服气呢
不然 你来解释杂阿含 五五经 五八经
南北传我看过,五阴与五受阴的定义 几乎一样
五阴与五受阴,不管杂阿含、相应部,佛陀都是很明确的分开定义。
可见两者不一样。且佛陀也定义了,差别在”贪爱”。
我想你可能是由”涅盘”往前推论起的??
你所说”涅盘”,不知是否指”灭尽定”?
如果是,那真的,我觉得不管什么五阴与五受阴是都要灭了。
而,不管什么样的”涅盘”定义,
阿罗汉最后的归宿,终极目标,也一定是五阴都要灭,这点毫无疑问。
此外,你也不能否认,杂阿含、相应部占绝大多数篇幅是灭贪爱、无明吧?
这点要如何解释呢?
佛陀也说过,”圣弟子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于诸世间得无所取。不取已。无所
著。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杂阿含939)。
也是五受阴呀? 这点要如何解释呢?
阿罗汉是断十结,断十结,也只是灭五受阴,也就是灭贪爱、无明吧?
这点要如何解释呢?
断十结,若是慧解脱阿罗汉,未必有你说的”涅盘”吧???? 这要如何解释呢?
这些都是我的疑问。
虽然你说,五阴五受阴两者一样,但我不觉得如此。
因为有经文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等觉与佛地
要跟大家说等觉以及佛地的境界。
首先,十地菩萨在修行要入十地满心的时候,会断两种无明:当祂断除了大的随眠
及无明,以及微细秘密的无明跟随眠的这两种状况之后,把它断了之后就入十地满心。
这个时候入十地满心,十方世界的诸佛就来遥灌其顶,这个时候这位十地满心的菩萨就
入了等觉位。为什么叫作等觉位呢?因为等觉菩萨祂的功德等法,其实跟佛地这个状况
已经非常接近了;而妙觉菩萨叫作一生补处,这个一生补处意思就是说,未来要成佛的
时候,就是在将来的下一生成佛,所以祂叫一生补处(这已是成佛前最后一次依异熟果
而受生,故又名为最后身菩萨;以后在各个小世界中的受生成佛度众生,都只是示现而
不是依异熟果来受生)。
等觉菩萨的修行,其中有三个大的修行。这三个大的修行其中一项最显著的修行,
就是在百劫之内要不断的累积福德。如何累积福德呢?等觉菩萨这个时候累积的福德是
用广大的布施,也就是祂“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在人间受生而取得
色身之目的,只是为了布施内财而修集广大福德。)别人如果要眼睛,那就随时把眼睛
布施给别人;别人如果要身上的什么东西,也都是随时把身上的东西都布施给人家。所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欲界愛
☆─────────────────────────────────────☆
GWZW (GWZW) 于 (Sat Aug 20 14:40:20 2011, 美东) 提到:
美,情悵,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PIg1r-L4&NR=1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16:10:25 2011, 美东) 提到:
☆─────────────────────────────────────☆
danalake (dana) 于 (Sat Aug 20 16:19: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你就痛了,我听了,不入我的法眼。
☆─────────────────────────────────────☆
GWZW (GWZW) 于 (Sun Oct 16 01:22:39 2011, 美东) 提到:
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9Vx...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以下轉個帖,對禪門及大乘經教有興趣的大德們先參究參究,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话说惠能大师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三更时分进入了方丈室。五祖便以袈裟遮围。不令
其他人看见, 开始为惠能大师解说金刚经。说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 惠能言下
大悟, 发现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便向五祖提出心得报告: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
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这时候知道六祖己经破参
悟了本性。便向惠能说: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以上是佛弟子耳熟能詳的六祖壇經片段,我們看到了惠能大师悟了个那个自性, 和他老
人家说返个自性的体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和唯识学有那门子
的关系 ?
末学於此来做个文字连接,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入楞伽经》︰「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
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於世同
于涅槃。…」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0
这个?
【杂阿含经】第55经 (第2卷)
原文白话文对应的南传经文庄春江译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阴及受阴。云何为阴。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
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色阴。随诸
所有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一切总说受.想.行.识阴。是名为阴。云何为受阴
。若色是有漏.是取。若彼色过去.未来.现在。生贪欲.嗔恚.愚痴及余种种上烦恼
心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受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G**W
发帖数: 186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A: 為什麼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却要叫做识 ? 这个不难理解, 识是了别的意识,
第八识的了别不同於前六识在六麈境上的了别, 而是外於六麈的了别, 最简单的
就是业种的了别,例如某有情一直积聚畜生种 (杀盗淫),在下段分段生死,此第八识
流注的就是恶道色身的种子於此有情. 又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那就是第八识依业
种所成就的,因為它无我非我,只依业种. 因能识别业种,所以叫"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1. 既然起什么名称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而通常说的六识
,以及名色等却是蕴处界内的东西,一内一外是有很大差别的,应该是远远超过名色识
之间的差别,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这个当作是“识”的一部分,而叫做第八识?如果把
这个第八识称为灵,或者神,以示与通常的名色识的差别,说这个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
,那么是否更加合理?
A: 為什麼第八识是蕴处界之外的东西却要叫做识 ? 这个不难理解, 识是了别的意识,
第八识的了别不同於前六识在六麈境上的了别, 而是外於六麈的了别, 最简单的
就是业种的了别,例如某有情一直积聚畜生种 (杀盗淫),在下段分段生死,此第八识
流注的就是恶道色身的种子於此有情. 又比如有些孩子生来有缺陷,那就是第八识依业
种所成就的,因為它无我非我,只依业种. 因能识别业种,所以叫"识".
2.先不管这个蕴处界之外叫什么名称,先假设叫“Y”,而蕴处界之内称为“X”。那么
你所说的对于生死的根本因的解释,其实就是说Y因,导致了X果,那么这个是不是“他
作”呢?从科学的角度有一种定义,是说我们这个宇宙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和能够影响
到我们的事物的总和。那么这个Y现...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crdd (上比广德 下比狭行), 信区: Prose
标 题: 南北朝历史小说 - 金指环 06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6 03:26:41 2012, 美东)
这两集情节进展有点慢,主要是为以后作铺垫。元树虽然是主人公,但是小说不止他一
条线,上一集出场的都是会有各自的线索比较重要的人物。所以有必要刻画一下各自的
言行性格,争取做到每个人都有特点,也为以后各自的命运打下伏笔。
元树离开洛阳后,一晃已经是三个月过去了。这段时间边境没有大的战事,国内政局也
是十分的平稳。唯一不和谐的声音就是,前不久元禧奏请按照子贵母死的旧制将冯氏赐
死。他的这一举动在朝中着实引起了一番震动。自从孝文帝改制以后,大多鲜卑旧制已
经被明令废除。但是因为元恪还未被立为太子时生母高贵妃就已经去世,所以子贵母死
这条规矩反倒这么阴差阳错的保留了下来。元禧的上奏里说当今皇上从小就受冯皇后抚
养情同母子,所以仍应按照旧制行事以免牝鸡司晨。小皇帝元恪自然是苦苦哀求,朝中
大臣尤其是支持汉化改制的人对此反对的也不少。元勰大致猜测出了其中...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62
34
这两集情节进展有点慢,主要是为以后作铺垫。元树虽然是主人公,但是小说不止他一
条线,上一集出场的都是会有各自的线索比较重要的人物。所以有必要刻画一下各自的
言行性格,争取做到每个人都有特点,也为以后各自的命运打下伏笔。
元树离开洛阳后,一晃已经是三个月过去了。这段时间边境没有大的战事,国内政局也
是十分的平稳。唯一不和谐的声音就是,前不久元禧奏请按照子贵母死的旧制将冯氏赐
死。他的这一举动在朝中着实引起了一番震动。自从孝文帝改制以后,大多鲜卑旧制已
经被明令废除。但是因为元恪还未被立为太子时生母高贵妃就已经去世,所以子贵母死
这条规矩反倒这么阴差阳错的保留了下来。元禧的上奏里说当今皇上从小就受冯皇后抚
养情同母子,所以仍应按照旧制行事以免牝鸡司晨。小皇帝元恪自然是苦苦哀求,朝中
大臣尤其是支持汉化改制的人对此反对的也不少。元勰大致猜测出了其中的原因,提出
冯氏在瑶光寺落发出家为尼这一折中的方法。但是元禧寸步不让,在朝堂上和众人争了
个脸红脖子粗。最终连元勰也拗他不过,冯氏被一杯毒酒赐死。
元树到了南阳后,便日日在郦道元的教习下读书。这天风和日丽,郦道元带着元树和玉
儿出城郊游。一路上山...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尊云何名为善逝 ?
世尊云何名为善逝?
世尊云何名为善逝? .此名悖俗,而有深义。常言道: 「活到老!学到老! 」 世人学一
辈子,都是学生, 学习如何在世间生活生存,少有愿意学死者。若言学佛之第一大要事
乃是学死者,必招人嫌怪。此不特世人如此,乃至佛门中尚在外门修六度行者亦复如是
。是故临命终时哭哭啼啼丶拉拉扯扯丶牵肠挂肚,舍不得自己死灭.,认定识阴六识灵
知心之自我是不生灭心故,虽然嘴边高挂五阴无我,虚妄, 然一听灭除自我, 便施设种
种有我之变相, 以图自我安慰, 不知此我乃因缘和合而有,於未来无知,故生恐惧。
於生死一.如之理不明,遂生种种妄想,恐惧死亡, 於我见远不能断除, 更何論解脱证
果 ?
譬如世人生儿生女,满怀欢喜,却未曾思: 此儿从何处来? 是去年邻家老奶奶过世来
投生者? 或是去年堂上老爷过世而投生者? .或是去年被我恶性倒债的老王自杀来投生?
.此诸道理都不思索,都不思想我儿我孙今日之生乃是去年之死所致,都不思想如今垂
死都因七十年前之生所致。
错悟之人每谓无妄想之识阴灵知心为真,然却从未思惟: 「若此灵知心为真,应此灵知
心乃从前世来,则应入住出胎皆悉能知,亦应能知过去世事,因...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人: cpath (秋十三),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9 09:21:08 2017, 美东)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7 10:01:11 2017, 美东)
刚好想到一些相关的,不是针对你,只是借着我自己写的这段,我自己继续发挥”异阴
相续”
还是一样,对任何看的人,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提供参考而已
上述说的也是异阴相续
当我们看到或听到甚么,触,
“触”是无常发生的, 你也不知它么怎么来的
看到或听到甚么,触,"触”之后升起的 无明 行 …受 这些不好的东西(五受阴、所
谓”世间”) 是不实而生 不实在
因为会消失 : 因缘而生 因缘而灭 不是永恒
无明行、世间行…. 也可能会变成 明行、出世间行…
但更细的观察,无明缘行是一阵一阵发生
第一个无明缘行,起来,消失。 你也不知它么怎么来的,它消失到哪里去
第二个无明缘行...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精虚迥无所
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於虚空别见狂花。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
复如是。阿难是诸狂花。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
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花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
出还从目入。即此花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花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
翳空旋当翳眼。又见花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
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於空相摩。
於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
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
出故。合则掌知离即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
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三、如何断我见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与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
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
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
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
…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於意识
心中而自以為不堕於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
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餘。如何勘验「所悟是否為意识心?
」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為粗浅之心所有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
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復观察
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
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
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际,仍然能领受六尘,仍然能触知六尘...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我执
佛弟子中最常见到的 "我见",
就是以能知能觉的"意识我" 为常,为真实我,为恒.
例如认为 "mind是不受时空限制的", 或一般人的 "死了没关系,
20年後又是一条好汉".
一般佛弟子不会认为色身(身体)是常,是可以永恒并去到未来世的,
因为现观色身(身体)死後却会烂坏. 但是大部份的学佛人及大众民俗信仰的人却都执持
意识灵知不坏的见解 (例如身体内居住有灵魂,肉身虽死,灵魂不死,下辈子就是灵魂换
个房子住),这种见解,就是执持五阴中(色,识,受,想,行)的识阴为我,为恒.
有这种坚固认知的人,就是佛法中所谓的 "常见",执持五阴中(色,识,受,想,行)的识阴
为我,为恒,为常. 是修行人的通病.
n*****m
发帖数: 9872
40
数刻钟后,被黑色光幕笼罩区域中,传出了几声惊天动地巨响。
接着光幕剧烈颤抖起来,轰隆隆的爆裂声接连不绝的从地面下传出,随之以地上
宫殿为中心,方圆数里地面,被几道粗大光柱激冲天而起后,蓦然塌陷而下。
宫殿彻底崩溃消失,在原处最后现出一个超级大坑。
而在大坑附近的地表,更有几道粗约数丈的长长裂口,一直延伸至十余里外。
随之坑中传出几声怒吼声音,数团灵光从里面前后追逐的飞射而出。
其中一团在前百余丈,其他灵光在后,风驰电掣的闪之下,就飞至了蓝色通道入
口处,全都冲出了黑色光幕。
然后破空之声大起,再次向远处激射而去。
蓦然后面几团灵光间竟爆发了争斗。
它们一边出手互相攻击,一边紧追最前边那团光不放。
其中一个光团一顿,突然从激战中脱离而开,竟方向一变的单独离去了……
转眼间黑色光幕附近再次安静下来,四下一片寂静无声。
韩立一边用青霞卷着元瑶二女激射飞遁,一边小心的将神识内视,查看体内印记
封印情况。
还好!印记到现在还凝固如初,并没有松动意思。
韩立这... 阅读全帖
g*******k
发帖数: 172
41
几分钟后,被黑色光芒罩住的区域中,传出了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接着光幕剧烈颢抖起来,轰隆隆的爆裂 声接连不绝的从地面下传出,随之以地上
宫殿为中心,方圆数里地面,被几道粗大光柱激冲天而起后,蓦然塌陷而下。
宫殿彻底崩溃消失,在原处最后现出一个超级大坑。
而在大坑附近的地表,更有几道粗约数丈的长长裂口,一直延伸至十余里外。
随之坑中传出几声怒吼声音,数团灵光从里面前后追逐的飞射而其中一团在莽百
余丈,其他灵光在后,风驰电 的闪之下,就飞至了蓝色通道入口处,全都冲出了黑
色光幕。
然后破空之声大起,再次 向远处激射而去。
蓦然后面几个团灵光间竟爆发了争斗。
它们一边出手互相攻击,一边紧追最前边那团光不放。
其中一个光团一顿,突然从政战中脱离而开,竟方向一变的单独离去 了 一 一
一 一 一r转眼间黑色光幕附近再次安静下来,四下一片寂静无声。
韩立一边用青霞卷着元瑶二女激射飞遁,一边小心的将神识内视,查秦体内印记
封印情况。
还好 ! 印记到现在还凝固如初,并没有松动意思。
...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从杂阿含39经以及相应部12.67经
“于色中识住。。。。,于受,想,行中识住”
“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识”
来看,经中,有把名,色,识,三者分开,以不同的组别来讲,并分析它们的关系
推测名,色不应该包含识阴。
如果非要解释成这里指的识,不是识阴,那么就可能会演变出,
离开六根六境的识,佛陀批判为“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然而,事实上,后世确实就是有多个离开六根六境的识的出现,有分识,
阿赖耶识等等,那些近于离开六根六境的识的概念。
所以看部派的经文诵本,当中的有些经文是有矛盾的
而我们现在手上的诵本都是部派的诵本,所以怎么处理这些矛盾的地方,
就是看专家们的研究深度和修行功夫了。
G**W
发帖数: 186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换句话说,了知识阴虚妄无常,想要灭除识阴的人,正是识阴自己。如果没有识阴对解
脱道的正确熏习、了别及思惟诸法,就无法观行识阴的虚妄,就无法了断自己。
f*******8
发帖数: 3612
44

--------
怎么能这样解释经典?
虽然这段的细节不是很明白,但是大体上应该是明白的,
那明明就是说的堕入识阴区的修行者所犯的错误。既然是堕入识阴,那显然不是阿罗汉,
因为阿罗汉已经破了五阴,五阴当然包括识阴。
以这一段文字来当成是阿罗汉的行为,进而贬低阿罗汉,宣扬自己是菩萨道,这不是太
低级的错误了么?
虽然不能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但是整个段落的含义还是清楚的吧:
这一段是说那些修行者的程度,虽然“已灭生灭”,但是,“而於寂灭,精妙未圆。”
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证到“寂灭”(解脱),并不圆满。
这一段是说,他们在这种程度下,开始追逐某些感应、预测(?)因果.
这一段是说,他们这种做法是背离了“清静道”,
“所谓”,就是他们自认为而已,
“他们所谓的”"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只是他们自认为而已。
“居灭已休,更不前进,”
这还是前面的“所谓”,就是他们自认为已经修好了他们所谓的“苦集灭道”,所以不
再努力了。
“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
生胜解,就是心里升起这种认定了,不可更改。
这种人就堕入“定性声闻”。
--------------
总之,这里应该看不出来什么地方在说阿罗...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5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1:「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
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
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
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
---------从上面经典就可以了知,五阴十八界法皆是依如来藏而起,以如来藏为一实
境界。“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所以才出生
六根六尘六识。明显可知第八识如来藏不是五阴中的识阴。佛弟子要了解 佛陀的正法
教义, 要了解 佛陀的核心教示。八識正論才是佛教的基礎立論, 一直在六
识断灭论中打转偏離了佛教的正確教導。。。
上述經文開示如来藏为一实境界, 然而什麼又是 “一实境界” ?
《金光明最胜王经 》:“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
是真实,名为涅盘。”
g**r
发帖数: 4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王心所问麻叔、WACHI先生
下面的表述对吗?
烦恼本身是心所,也是由心所引起,心王(识)本身不具烦恼,
也不造业。但是心所是心王作用产生的。
如果上面的表述对,问题就来了:
(不具烦恼,不具业的)识怎么会作用呢?
A.外境 (尘) +根
B.业力相续
C OTHER?
另外业力和法尘是什么关系?
从楞严第十卷看,识阴应该也是可以入的,而且从识阴入应该是多快好省的方法,
这个不具烦恼,不造业的识,可以本“认识”吗?似乎这个问题本身有毛病:如果
可以,是识认识了,还是在打转是不是?
另外一个问题:
平常讲“凝神”,才凝的那一刹那,凝的是什么?是识还是想?
另外一个问题:
识既然称王,自然妙用是来自识的,那么为什么还说“学道之人不求真,只为从来认识神?”
另外一点说明:
因为这里大家都叫麻叔麻兄,所以小可显的小了一辈。对其他人就不好称兄了,
称先生吧。
r****n
发帖数: 731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
.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
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
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
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
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
不是很懂啥是‘取阴俱识’?
P******n
发帖数: 329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看看佛陀说了什么法
现如今,宣传各种法门的都认为自己所接触的是正法,于是乎“大慈大悲”,要让众生
分享到这些个“正法”从而可以“离苦得乐”。我想,这是大部分在这个版面和网上其
他地方宣传自己的法门的动机所在。应该说,这些人的出发点很好,是想做个善人。但
是,很可惜,大部分这样的“善人”却不愿意去读读佛的经典,不愿意去了解当年佛陀
到底讲了些什么。于是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判断标准,而以“灵验不灵验,能不能治病,
能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标准来判断是不是佛法。既然称之为佛法,却不以佛陀所
宣讲的言论为标准去判断,不是很有意思吗?
下面我贴一篇杂阿含经108经里所讲到的,佛陀说了什么法。用白话归纳总结一下,佛
陀说的佛法就是教人断欲贪,于色,于受、想、行、识断欲贪。就这么简单。欲贪不断
,不可能离苦。佛陀讲法不是为了给众生治色身的病,不是为了众生身体好,学习好,
工作好,什么都好。如果这么想佛陀,就是真的把佛法世俗化了,或者说严重点,是毁
佛,谤佛!
诚心建议那些“大慈大悲”的“大善人”们,如果真的是想学佛,是想从轮回解脱,就
扪心自问,自己宣扬的法门是不是在讲断欲贪?自己宣传法门的目的是不是也是断欲贪
?想清楚...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9
索达吉堪布依簫平實先生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從堪布能依簫平實著作而開示断我见的勘验方法, 末學於此讚嘆堪布的智慧,
雖然堪布為了其宗派之名聞利養而不能公開贊許正覺同修會法義之正確性, 其世間法不
得不為之顧忌可以理解.
索达吉堪布:断我见的两种勘验方法
http://blog.fjnet.com/lychsh/200812/t20081208_95889.html
lianhuasheng的新浪博客
所谓我见,略述如下:一者,断续分别我见,即是声闻法中初果人所断之我见也。谓如
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
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盘心者,即是声闻法中未断我见之人;或
谓大乘法中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譬如长久安住於一念不生境界中之离念灵知
、或如前念已过後念未起中间之短暂离念灵知、或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觉知心等),
作为第八识真如、如来藏者,皆是大乘法中未断我见之人也。云何谓此为我见未断之凡
夫?
谓佛於四阿含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
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於意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名色?受、想、思、触、作意,这被称为名;四大与四大之所造色
,这被称为色,这样,这名与这色,比丘们!这被称为名色。
北传:杂阿含298经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
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为何不说五蕴就好?
This is a question for 北传; not so for 南传, as 名 != 四无色阴 for 南传.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