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识阴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u
发帖数: 5466
1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2:14:02 2012, 美东) 提到:
☆─────────────────────────────────────☆
tmouse (猪头) 于 (Tue Sep 11 13:20:09 2012, 美东) 提到:
'第一因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之一在于善恶问题',人有了分别心,才会有善恶,而且喜欢
用人自己的大脑去定义善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3:23:00 2012, 美东) 提到:
猪头,欢迎回来继续和我们混,呵呵~~~
☆─────────────────────────────────────☆
tmouse (猪头) 于 (Tue...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
禅宗『入』无余涅槃的公案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654327.html

从三轉法輪之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 :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G**W
发帖数: 186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之体性--八不中道
龙树菩萨於此段论文中,亦如同 释迦世尊说有个「常」而「无能败坏」的「诸法实相
」,又称为「如」丶「 法性」或是「实际」,本书第三章中已有详尽的举证及说明「
诸法实相」即是如来藏心。佛陀是依此「常」而「无能败坏」的诸法根本「如」而说三
法为法印的,因为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丶一切法无我印丶涅盘寂灭印皆依此「真如法性」
而有丶而建立故。
龙树菩萨又明确地责备「恶取空者」说:若不见此真实本际的「常」法,而仅见其所生
的一切法无常丶苦丶空丶无我丶不净,则是妄见者。龙树菩萨接着又说明:所谓般若中
道智慧所依的「实相印」,是依於此真如法性而舍离世间常见的颠倒见,同时亦不执着
於世间无常相,并不是说舍离常见而执着於无常法者可以称为法印,乃至於寂灭法亦如
是。因为众生不离四颠倒,将识阴的变相当成常住不坏之实相,故执此五阴为常,故
世尊破此常颠倒者,而於诸经说蕴处界一切无常,然有一分断见外道执言取义,反着无
常以为真实,拨无因果,认为一切法空丶无常,成为此执无常见者,因此 龙树菩萨於
此论中更为说明此执。并且於论文中更明确地说:般若波罗蜜中,是破执着於无常等见
,而非破从来「不受不着」的真如法性。当实际证得了...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5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关於佛法是六识、七识或是八识,在佛教界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议题,我们今天将藉由印
顺法师所主张的「六识论」,来讨论佛法中所讲的,有情眾生的心中,到底是有六个识
、七个识还是八个识。
印顺法师在他的《佛法概论》第八章「佛法的心理观」中说:「佛教后期,发展為七识
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裡会有
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意识又向内而
执取根身。这向内而执取根身的,即等於一般所说的阿陀那识。此意识為本的意识,应
為从意而生的意识,不只是六识中的意识。」又说:「从有情為本的立埸说,有情為六
处和合的存在,意处為身心交感、认识活动的源泉。意根与身根的交感,即有情身心的
统一。佛说『依意生识』,应以与根身相依存的『意』為根源。…意与这身根相应而生
起的觉了,或触对外境,从意起身识;或执取身根,执取身心自体,从意生(细)意识
,这二者,无论如何微昧,微昧到不易理会,但是一切有情所必具的。此(细)意识為
『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有取识,即与极微细的我见、我爱、我慢相应的染识。像人
类,意根与根身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史学的儒教化与人间佛教
完整的历史主体应该是函盖十法界有情。其中,六道众生是在业道中不断轮转生死
的无明众生;四种圣人57 是已证无生的有情,是在法道中破除无明58 的贤圣有情。
历史主体应该具足贤圣有情与无明众生等十法界有情,而十法界有情所造作的所有 业
行皆是历史,史籍的记载也应该具足十法界有情所共同创造的历史。然而,一般 的史
学家皆是无明凡夫,对于如何是判断历史主体的标准尚且无知,于是基于名色 二法的
关联,而只将人类视为历史主体,遗漏了其余九法界有情作为历史主体的事实。因此,
从史学史发展的事实显示,新史学家在十法界中只将其中一法界视为历 史主体,忽视
其他九法界而有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59 的结果,并且有逐渐迈向 儒教化的情
况。
什么是“儒教化”呢?因为中国区域佛、道、儒、耶、回等五大宗教中,佛、 道
、耶、回皆信有天界、地狱存在,姑不论其中的差异与正讹,皆信行善升天,作 恶堕
地狱。五大宗教中唯独儒教漠视鬼神、天界与地狱的存在,反对有来世报偿因 果的事
实。儒教的思想是“未知生,焉知死” ,60 不管生前死后之事;后来的儒家 则是唯
见人间,极力排斥其他业道的存在及重... 阅读全帖
p******0
发帖数: 200
8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
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
床’: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
法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
佛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 普告大众’
: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
,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
悟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回小向大了,由二乘人发大乘心,‘趣大菩提’
:想得到大的觉悟,‘无上妙觉’:没有比这个再高上的妙觉。‘吾今已说’:我现在
已经讲了,‘其修行法’:真正的修行法告诉你们了。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
见。
‘ 汝犹未识’:阿
a*******g
发帖数: 86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中所说的神通与着魔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
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
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
;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
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
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
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淴-心+日],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
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
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
,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
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
S**U
发帖数: 7025
10
有没有中阴身,佛教各派见解不一。
南传、中观不主张有。
有部、俱舍、唯识、如来藏、藏传都主张有。
投胎由业力,不一定要有中阴身。
依唯识说,业力种子依阿赖耶识,即使临终昏迷(前六识不起),不影响阿赖耶识中业力种子投胎的作用。阿赖耶识不靠大脑。
你大概想问的不是这吧?
s********h
发帖数: 938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取阴俱识】
识连同其所执取的诸蕴(色、受、想、行)。(相关词「譬取阴俱识」)
[阿含辞典 - 庄春江居士编]
给你个词典吧,俺要少来一段时间了:
http://fodian.goodweb.cn/fodict.asp
i********7
发帖数: 808
12

My old post:
在原始佛教的《杂阿含经》,有说 「刹那」与「刹那生灭」吗?
:对照北传汉译《杂阿含经》和南传巴利文的《相应部》,近于「刹那生灭」的说法见于
:北传的《杂阿含经》, 而不见于南传的《相应部》。所以「刹那生灭」的说法应当属于
:部派佛教,而且跟说一切有部有关。
非常同意,「刹那生灭」是部派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南传教的禅法也是按照「刹那生灭」
的线路走的,比如马哈西,而且他们的论里有进一步的探讨,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What's common between 2 诵本 is the mind changes quickly, much faster than
material body change. What's in question is the unit of time for change.
杂阿含290经
: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
:,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
: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弥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技条,放
:一取一,彼心...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9.htm
北传:杂阿含59经
南传:相应部22相应5经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你们要修习定。比丘们!得定的比丘如实了知,如实了知什么呢?色的
集起与灭没,受的集起与灭没,想的集起与灭没,行的集起与灭没,识的集起与灭没。
而,比丘们!什么是色的集起?什么是受的集起?什么是想的集起?什么是行的集
起?什么是识的集起?
比丘们!这里,比丘欢喜、欢迎、持续固持;欢喜、欢迎、持续固持什么呢?欢喜
、欢迎、持续固持色;当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个色时,则生起欢喜;凡在色上欢喜
者,则是取;以其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
、忧、绝望生起,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
-----------------------
Why is it that 要修习定, so that 得定的比丘如实了知色的集起? Why is it he
can't see 色的集起 w/o 定?
My take is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see that clearly w/o 定. Why i... 阅读全帖
h***1
发帖数: 2263
14
说慧能、马祖、洞山、永嘉、虚云、广钦等等未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只有六识,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第八识如来藏非究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大乘非佛说,法华楞严楞伽等是伪经(本版真有喇嘛教徒振振有词说法华
有问题!)
,诸如印顺老秃驴,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外别传禅宗所悟,不如某某胜妙,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双身修法(性器官的结合,淫这种最粗重的贪欲)可以即身成佛,这叫对
正法的否定
说什么科学的发展有必要让佛教改写,不能因为佛陀就全信,说如来有二语
的,这叫对
正法的否定
你如果有觉得不妥的地方 比如你觉得”只有六识,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这不是对
正法的否定“ 那就请您列举出来,OK?
不要只是搅稀泥,阴阳怪气的说话,酸死了
f*******e
发帖数: 5594
15
杂阿含经第37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粗抟食。
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时。有比丘名曰颇求那。住佛后扇佛。白佛言。世尊。谁食此识。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食识者。我若言有食识者。汝应作是问。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
。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
颇求那复问。为谁触。
佛告颇求那。我不言有触者。我若言有触者。汝应作是问。为谁触。汝应如是问。何因
缘故生触。我应如是答。六入处缘触。触缘受。
复问。为谁受。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受者。我若言有受者。汝应问。为谁受。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
受。我应如是答。触缘故有受。受缘爱。
复问。世尊。为谁爱。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爱者。我若说言有爱者。汝应作是问。为谁爱。汝应问言。何缘
故有爱。我应如是答。缘受故有爱。爱缘取。
复问。世尊。为谁取。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言有取者。我若说言有取者。汝应问言。为谁取。汝应问言。何缘
故有取。我应答言。爱缘故有取。取缘有。
复问。世尊。为谁有。
佛告颇求那。我不说有有者...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大过年的,说两句吧。
主要的问题是“观行识阴的虚妄” 说到底还是依赖于“识阴”。忙活了半天,其实是
不自觉地巩固“识阴”而已。
张拙秀才的偈子“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值得您好好参悟啊。
c***h
发帖数: 226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人: freeman08 (心树),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7 10:01:11 2017, 美东)

-你这个结论恐怕没有依据。
为何”无明”了,这个因为”无明”而有的”行”居然是清净的、出世间的呢?
这个问题大了 其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放着 可以各说各话 先看这问题
我见识浅薄,没看过古今有道高僧,不管上座部、大乘,有人这样说
或者 你可以举一个古今有道高僧或不管上座部、大乘的经典,有人这样说的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也许没人这样说过,就当我个人观察后乱说好了,当个参考就好
如果真的内观功力很深厚(那真的要非常非常深厚),观察到”行”在推动身心的运作
那时候如果采”正观”角度 : 诸法(这里指”行”)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此为无常,
无常则无我
那一定看得到
”行”会 因缘生(因为”无明”、无知而生),
”行”一推动则四识住,并且以下开始缘起,也就是不好的身心(五取蕴、五受阴)运作
开始了。
于是”触””受”这一段产生, 直奔向苦
为什么又提”触”ɨ...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倓虚大师:中年以后的处境 (zt)
倓虚大师:中年以后的处境
(一)进了宣讲堂
光绪三十年,(一九O四年)日俄战争又起无疑的,大连也受炮火影响,而且受的很厉害!
从此我又失了业。那时候想离开大连,没有正式来往的船,为了想省钱,就坐小船到烟
台,找了几个作伴的到天桥场;由天桥场又坐船到营口。那时候,我有一个亲戚在营口
住,我到营口时就住到他家里。平常没事,出外摆卦摊,原先我学的医I\星相没白学
,到这时候有用了。每天问事的也很多,大半都是问命运如何,能不能找到一个吃饭的
事;因为战争期间,人都失业,差不多都要这样问。经我给他们一拆算,都非常的灵,
因此我的买卖不错,能够维持着当时的生计。
有一个李新甲老客,他是个商人,常到我那里去。我给他算的时候很灵,他见会算奇门
卦,想跟我学。(我是十七岁以后学的)我在平常时候,得工夫就教给他。那一年冬天,
他看我摆卦摊,只不过是到了没办法的时候,拿来维持当时生活,究竟日子长了,也不
是有出息的事。当时我们两个人相处很好,他对我说:“你总干这摆卦摊的事,将来也
没什么大发展,我看现在你不如当一个银钱经济(即贩卖洋钱)做“捣把,”每天赚得二
三十块钱,这不是很好吗?“哼”!我说:“本来我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9
☆─────────────────────────────────────☆
wuyu (wuyu) 于 (Fri Jun 15 14:49:43 2012, 美东) 提到:
还在修改中,未把参考文献加上。请大家批评
按照佛法讲,“心”“识”的定义是“能缘”,具有指向,观察“所缘”的作用。他依
附于“心所依处”位置在心脏的血液里。由“安般息念”和“慈心念”来练止禅,其目
的是培养定力,即觉察的纯净和持久的质量。包括“行禅”在内的“观禅”,其目的是
培养念力,即对当下身心现象觉察的的敏捷,精细,和全面。在十二缘起中,佛陀教诲
“识缘名色”。现代量子物理学认为:物质都有波粒二重性,因被观察,波性塌方而呈
现粒性。这与佛学的解释很相近:能观察的“识”缘生物质(色)和意识(名)现象。
这个“能觉察”的“心”的是否有生物学基础呢?这是哲学和现代神经科学面对的一个
最基础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神经生物学认为意识现象基本上是大脑的功能。意识活动相当于佛法的“名”法,即五
蕴中的“ 受,想,行,识”。 其中,“想”蕴的定位最简单,由负责记忆中枢大脑海
马体实行。“受” 蕴则包括感觉外周刺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入门看什么
以上连接很深奥,为响应现代人事事求快的精神,八识心王简介如下,
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
,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
(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
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
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
诸法思量该取该捨、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
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
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
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而不断的于三界中生了
又死,死了又生。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
个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
所以顺观十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尔时。世尊晡bu1时从禅起。出
讲堂。于堂阴中大众前。敷座而坐。尔时。世尊叹优陀那偈
法无有吾我  亦复无我所
我既非当有  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脱此  则断下分结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无吾我。亦无有
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
计色是我.异我.相在。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
.异我.相在。不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此色
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
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
。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时。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
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
无我无我所  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49
22
来自主题: Stock版 -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两点
佛说人生八大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1) 其实是说 求不得 苦
2) 其实是说 五阴炽盛苦 中的识阴苦,五阴即是五蕴,五盖: “色”、; “受”、;
“想”、;
“行”、; “识”
其实根本还是在于妄想, 分别,执著, 我身我见我利,一个我字
o******l
发帖数: 828
23
与此同时,一个百里大小的空间中,韩立静静正站在一个百丈大小的池塘边,望着前方
一座十余丈大小的玄妙法阵,面现沉思之色!仿佛对外面发生的一切,丝毫不知一般。
在这百里大小的空间中,到处生满了参天巨树,以及各类灵气盎然的灌木、灵草。当年
韩立虽催使噬金虫将此地扫荡一空,但经过近千年时间,此地面貌竟然再次恢复如初,
而最令韩立意外的是,洗灵池边,竟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座玄妙至极的法阵。
此法阵虽只有十余丈大小,但内部构造却极为玄妙,就是如今的韩立也无法参悟透其中
玄妙。而其中最为惹人注意的是法阵四周,由不知名灵玉雕砌而成的八只灵兽,以及法
阵上方悬浮的一张如灵雾般虚幻的星空图!
此星空图竟同当年韩立第一次进入广寒界,在神秘空间中意外灌体时发现的那张极为相
似。而八只灵气盎然的灵兽,更让韩立联想到神秘空间中的那些仙界傀儡。
韩立再次进入洗灵池,虽为神秘小瓶隐藏的秘密而来,但这新的发现却令韩立将之前的
种种计划抛之脑后,如今竟一门心思研究起这座玄妙法阵来!
不知过了多久,韩立目中突然厉色一闪,随即手掌一翻,灵光一闪后,一枚黑色玉简出
现在手中,此玉简中记载的正是当年韩立在邪龙族禁地中窃取的一种名叫...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証悟的人死后会去那裹 ?
补充一下,“见惑就是『我见』,最难的就是『识阴我见』”。
举个落入识阴六识自性中的『意识我见』明显例子,相信打禅的朋友不陌生 :
『老和尚常年不断地举办禅七,一次连续四十九天的七期精进禅七,掀起了禅法风潮,
更震撼了海内外佛教界,吸引各界人士,前来参禅问道
禅七,就是利用七天禅坐的用功,把我们平日善于攀缘的心收回来,增强我们的觉性,
返观自心,破除我执,转识成智,使人人本具的清净佛心得以现前。经常保持清楚、明
白的心存在,人在那里心在那里,处处都能作主,就成为真正的牛主人,这样不论做什
么事情都能有所成就,更能将烦恼转换成智慧,使人生更有意义,生活更能自在、安详
和快乐。』
以上老和尚所教导的「经常保持清楚、明白的心存在,人在那里心在那里,处处都能作
主」,就是很不幸的教导大家落入了意识的自性中,不明白意识是缘生的虚妄法,所以
勤练功夫保持它的觉知性,害怕它断灭。
当然,初果断我见不是要我们马上去灭悼意识自我,而是要我们去认知这个能思能觉自
我的虚妄,去确认。
r****n
发帖数: 825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非常违背了大乘佛理,但是也说得过去。唯一的遗憾就是解释不了谁是第一义的问题,
从二者皆无到二者互生,其因力何在?阿赖耶识,就是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而产生的概念


阿赖耶识根本就是错误的解决方案。

其实我完全知道那个底层的问题,那个底层,不是什么阿赖耶识,而是涅盘界!这个涅
盘界,不是识!

佛陀对涅盘界的很多特性是没有讲的,其也是业力的存储地,后世很多人,为了解决某
些问题,创造出新的概念,却忽视了佛陀没有讲的涅盘界!

涅盘界和涅盘,二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所有抽象存在的统称,后者是专门针对抽象的
意识的。

是两两互生乃至五取蕴互生,互为因果。根本是两套体系,难怪扯不清楚


涅盘界是阳,现象界是阴,无明贪爱是所谓的“冲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只有阴彻底灭,才能生阳。阴极生阳。

五蕴“灭”,涅盘“生” ,解脱是从阴(五蕴)转为阳(涅盘)的一个过程。
s********h
发帖数: 93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识住与识不住
是“认取”,分别,执着。识不存在说明色受想行不会被执着?我也不知道:)
看经文:
(三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中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水界者。譬贪喜。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于行封滞。意生触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不生长故。不作行...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478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再问waichi: 什么是"识"
我谈谈个人意见.我只从逻辑道理上谈.

是您的理解有混淆之处.您似乎认为,受蕴发生在识蕴的前面.证据:您这
最后这几行字里,把受解释为"直接"感受,识的了别定义后面加了"了的"两个字.
并紧接着说WaiChi刚好把它弄反了.
受蕴(阴)可以说是感受.但是这个感受直接也好,间接也好,并不出现在识的前面.
如果识现起后,心无妄做攀援意,更无念无想,感受又从何而生呢? 所以五蕴色受想
行识这样讲并不一定是说这样隐含了现起的顺序. 如果是的话,那么色蕴在最前面,
那意思是不是说一切山河大地的显现在识的前面呢? 如果是这样,不是和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唯识无境矛盾吗? 如果是这样,不正是您所指出的外道见解 - 有一个客观
世界真实存在在前,心识产生在后么?
我看到您有这样的概念,把五蕴诠释成后世哲学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我认为哲学
家的认识,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山河大地都幻起了以后的知见的分别了,离万
法唯识的识已经相去太远),并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先后来推断五蕴的顺序.我
认为这是错误的,这种观念不属于佛法和佛教,而是现代所谓佛学家搞"佛学现代化"
的产物.我给您提个醒儿,如果您不同意,就
G**W
发帖数: 186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阴身與灵魂的故事
“再回到您原来提的问题,您觉得妈妈的中阴身好像会有生前的顾虑,是因为中阴身成
就时,仍然具足八个识,可以相应外面的境界,其用来分别的意识是会和生前的意识相
当,一样具备以往的记忆,完全会照著生前的习气。”
“因为妈妈生前最放不下您,所以也就随著生前的顾虑,因此中阴身就会过来看您。这
就是妈妈放不下您的习气,如此的放不下就会障碍妈妈尽早利用中阴身去投胎,以后相
应的境界就会比较不好。”
阿清:“那中阴身为什么可以飞来飞去?”
同修:“中阴身所以会飞,那是因为中阴身有五神通,但功能上比较微弱,所以称为小
五通,有了这个,当必须到某个遥远的地区去投胎时,就不会有任何的障碍。”
“如果中阴身生起之后,因为执著家里的亲眷,而产生贪著,舍不离开这个家,也有因
为这份的贪爱执取而相应转成饿鬼道的众生,守著阳世的亲眷,等待有一天这位饿鬼道
众生想通了,究竟已经阴阳两隔了,一切皆已无法如己生前所愿而掌握阳间的亲眷,就
会想办法去走他应该走的路了。”
阿清:“那要替这位饿鬼超度吗?我是说这样他是不是才有机会离开饿鬼道?”
同修:“要离开饿鬼道有时候是很困难的,因此当他心志还是怯懦的时候,就需要以佛
法来让...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GWZW探讨生灭这个时间现象
回复: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578727_0.html
谢谢师兄!
4)那样的说法,就是说“灵魂”是可以有的了。语言的理解角度可以很多,同一种东
西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我对于什么教如何定义东西的不是那么感兴趣的,只对于
背后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感兴趣。
2)3)谢谢师兄花费心力解释了很多心识生灭的现象。这应该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因
为对我来说,这种生灭的认识甚至可以否定修本身,我们修,什么在修呀?修的是什么
呀?
不过就这个岔开的话题,我也想讨论的。我想探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的那种说法。所以我倒是有个假设,那就是比如有那么一个凝固了的河和河床。每个横
截面就是一个时间的刹那时候的光景。我们顺着时间走,就是放下了这个刹那,走向了
下一个刹那。也就是说,我们一个截面一个截面地往下游跳。所以那种“灭”,可以是
时间“走”引起的放弃造成的,真的灭没灭,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然后我们的自主性,造成了下一个跳到的截面与“原先”已经在那里的截面有一定的变
化和差别。那样,那个河床的河,就是跟我们平常看到的河是一样的了,不是凝...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种子是怎样流注而有作用 ?
Original posted
BL Bectela,
意识觉知心也是一样,也只是从心真如中流注出「分别法尘、分别六尘细相」的分别种
子,并使这个分别性的种子流注不断,看来似乎是有一个心体存在。可是大家却不知道
这个意识的作用也是种子流注的道理,于是就认定能觉知的心是真的有一个心体; 推究
起来,意识心是无实体的。 意识其实只是真如心中的意识种子不断流注而产生了似乎
有意识心体存在著的一个现象,本质仍然是以意识种子作为意识心体的,所以意识心体
其实也只是心真如所流注出来的意识种子罢了,并没有一个实体法的意识心体存在。
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佛在四阿含诸经中常常说到:「意根,法尘相触作为因缘,意
识就出生了。」原文即是:「意,法为缘生意识。」有时佛又说 :一切粗细意识皆意
法为缘生。正是说明了这个真实理。,不论是谁,都无法在理証上推翻佛的这个说法。
所以六识心(眼,耳,鼻,舌,身和意识)和意根(第七识),其实都是依七识心的
种子而施设为心,本来无心,只是七识心种子罢了。所以,同一个心的种子,前后不能
于同时相应,同时不能于前后相应,因此说「同一心」的「前后、同时不相应」。 譬
如说耳识对前... 阅读全帖
h*********0
发帖数: 31
31
楞严经五十阴魔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C2.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分二)
D1.无问自说五阴魔境(分三)
E1.普告魔境当识 E2.会众顶礼钦承 E3.正以详陈魔事 E1.(分三)
F1.最后真慈不尽 F2.详标微细魔事 F3.敕令谛听许说
今F1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
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床
”: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法
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佛
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 “普告大众”:
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
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悟
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
i********7
发帖数: 808
32
我比较赞成runsun的想法,
涅磐的定义,应该是五阴,全部灭尽,
而识为识阴,也是五阴中的一个,也应该灭掉,才算是涅磐
i********7
发帖数: 808
33
我比较赞成runsun的想法,
涅磐的定义,应该是五阴,全部灭尽,
而识为识阴,也是五阴中的一个,也应该灭掉,才算是涅磐
G**W
发帖数: 1865
34
龙树菩萨所造《中论》内容,以离于断常二边之如来藏般若中道为根本,回归世尊所说
佛法实为一佛乘之正理,论述一切法空之真实义,破斥恶取空及邪执空,是对治外道及
小乘部派佛教诸多不信真正大乘法之小乘论师而作。
因他们不能了知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四部阿含中说的本识)为生死及因果相续
主体,亦为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之根本;因此,龙树菩萨在论中多数以五阴十八界法之
幻生幻灭、无自性等予以立破,凸显出五阴十八界本身之空相法相,显示阴界处之缘起
性空并非中道。当时为防小乘人甫闻如来藏之名即排斥、拒读,故论中并未以如来藏、
般若、实相等字句正面申论;以此缘故,后代没有般若智慧、不具择法眼之声闻乘部派
佛教论师,一旦修学大乘法的《中论》或《百论》时,即认定《中论》是依阿含而造,
说是以缘起法为最胜、为第一义谛。
S***n
发帖数: 128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GWZW探讨生灭这个时间现象
谢谢!
我是想拿那不生灭来比照师兄的生灭论所做出的不存在的论断,结果引出师兄一篇不生
灭的阿赖耶识讨论,倒也让我看清了师兄的认识中那是如何排序的,知道原来还可以把
生灭与不生灭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的认识之法。
师兄是说唯有阿赖耶识是不生灭的了?
说阿赖耶识是一切的种子,我觉得为什么不能说一切其实就是阿赖耶识呢?生灭的本质
,也可以是阿赖耶识蕴涵的一个性质,为什么不可以呢?否则的话,那生灭本身又是从
哪里来的呢?
那不生灭的,我称其为道。那是沿袭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称谓。我觉得大家都发明称谓岂
不是太多了,我看老子挺老实的,说:我不知道它的称呼是什么,所以我就叫它道吧。
所以我觉得那样的称呼挺好。其实怎么称谓是无所谓的,本质上那就是一切的来源,也
就是一切。
但是我们人,因为有自我局限的存在,所以才有了自我。所以我认为的灵魂,恰恰是阿
赖耶识中有关“我”的一切特征的一个集合。也就是说,灵魂是阿赖耶识中的一部分,
是一个子集。
而师兄给灵魂加上的一个要求,也就是需要“意识到”才能是灵魂,我看倒是不必要的
。这就跟我们合眼睡觉了没有“主观意识”了,但我们并不是死去了一样的。所以灵魂
并不需要时刻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6
主文說 : 『现前一念心,即是吾人安身立命之处,时时看紧无念无生处,凛然自知,』
现前一念心, 是意识, 然意识於五位断灭 (眠熟位,昏厥位,正死位,
无想定,灭尽定). 意识又是缘生法, 阿含经中处处说有意识是因为
意根触法尘才能出生. 既为因缘所生法,又经常断灭,怎会是无念无生处 ???
又怎会是行者安身立命之处 ???
执持意识为常如主文, 说实语, 就是未断意识我贝之人,执着五阴中的识阴为我,为实,
是未断我贝的写照.
那什麽是众生的真正安身立命之处呢 ? 就如以下经中的开示 :
《大集经》:「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 。」
《维 摩 诘 经》云:「法离见闻觉知 ,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又云「不观是菩提。」
真正的"法", 真实的安身立命之处,是离见闻觉知的,是离觉观的.
那麽是要怎麽求证呢 ?
就是以我们能觉能观的六识觉知心, 去求证在我们身上那个无觉无观的实相心, 真找到
了,叫做破参, 找到了之後用我们能觉能观的六识觉知心去转依那个无觉无观的实相心,
这个就叫做"悟後起修"的一部分.
正觉同修会在宏法二十年间,一直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禅宗...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主文說 : 『现前一念心,即是吾人安身立命之处,时时看紧无念无生处,凛然自知,』
现前一念心, 是意识, 然意识於五位断灭 (眠熟位,昏厥位,正死位,
无想定,灭尽定). 意识又是缘生法, 阿含经中处处说有意识是因为
意根触法尘才能出生. 既为因缘所生法,又经常断灭,怎会是无念无生处 ???
又怎会是行者安身立命之处 ???
执持意识为常如主文, 说实语, 就是未断意识我贝之人,执着五阴中的识阴为我,为实,
是未断我贝的写照.
那什麽是众生的真正安身立命之处呢 ? 就如以下经中的开示 :
《大集经》:「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 。」
《维 摩 诘 经》云:「法离见闻觉知 ,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又云「不观是菩提。」
真正的"法", 真实的安身立命之处,是离见闻觉知的,是离觉观的.
那麽是要怎麽求证呢 ?
就是以我们能觉能观的六识觉知心, 去求证在我们身上那个无觉无观的实相心, 真找到
了,叫做破参, 找到了之後用我们能觉能观的六识觉知心去转依那个无觉无观的实相心,
这个就叫做"悟後起修"的一部分.
正觉同修会在宏法二十年间,一直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禅宗...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你搞出个“根本因”是错的。因就是因,没有什么“根本因”,如环之无端。
因缘法讲“根本因”了吗?因缘法只讲“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不生不灭就是清凉寂静之意,如树之断根,跳出因缘,无关七识八识。
据此,中阴身的说法也不合佛陀本意。
就事论事。
n********n
发帖数: 833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自然的衰老与死亡并不是自已能造作的, 也不是他人造作的, 更不是自已与他人共同
做, 也不是不是自他一起作, 更不是没有根本因, 而是这个根本因执持有情行阴业种的
势力流注而成就老死.〞】
你搞出个“根本因”是错的。因就是因,没有什么“根本因”,如环之无端。
因缘法讲“根本因”了吗?因缘法只讲“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不生不灭就是清凉寂静之意,如树之断根,跳出因缘,无关七识八识。
据此,中阴身的说法也不合佛陀本意。
就事论事。
f*******e
发帖数: 5594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我说的是“第一义空经”,不是中阿含的大空经、小空经。
【杂阿含经】第335经 (第13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
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
汝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
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
。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
说。欢喜奉行。
G**W
发帖数: 186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是否已断三缚结?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已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為判;
是故佛弟子是否已证阿罗汉果?
端以五上分结是否已断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於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若实
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缚结為急切之务;若断三缚结者,
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当已
断除三缚结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禪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者,
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於眾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於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令人流转生死的三种繫缚便告断除,即成声
闻初果人也。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於大乘究竟了义正法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
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
之禪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於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
脱...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与GWZW探讨生灭这个时间现象
1)關於法友的 :『这种生灭的认识甚至可以否定修本身,我们修,什么在修呀?』
所以說生灭中有不生灭的,没有不生灭的,就不会有生灭的。否则就成了无因论,坠外
道邪见。
生灭中所成就的那些种子,落于不生灭中执持,遇缘则现行。否则无因无果,善恶无报
,不符法界事實.
所以 :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何能“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呢 ?
因为那个不生灭的並沒有寿者相(时间相),它只是随缘流注,所以我们1000年前偷了
人家钱,而我们和那个被我们偷的人1000年中都不曾相遇,现在相遇了,就必须还他。
不得不还,你的意识(生灭的)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回事,但是你的不生灭的却一直埶
持著,所以因果能成偿。所做業行,並不是有某個鬼神拿個本子在記錄,而是自身的藏識
在作用.
修行或行善造惡,並不會唐捐其功,道理就在這.
2) 大乘佛法中般若系经典所说的如来藏,真心和唯识经典中所开示的阿赖耶识,就是
专讲你所提到的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实相。而『这个』,也是禅
门明心求悟的标地。但是很多南传佛法的弟子不认为有如来藏这回事,关于这个实相,
您有空不妨多方面参考,但是不...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阴身 (转载)
(转载自http://www.ybamswk.cdc.net.my/faq/quest28.htm )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谓阴和蕴,是指色、
受、想、行、识五种,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阴是唐以前的旧译,
蕴是唐以后的新译。三界众生称为二十五有,所谓有,就是有五蕴;不出
三界是被五蕴所困,解脱生死即是出离五蕴的三界。
中国民间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把佛教的五蕴改为中国
思想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实,五行的相生相克仅属于物质世
界。佛教的五蕴之色蕴就涵盖了全部的五行,其馀的四蕴则属于精神世
界。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就成为三界众生的活动现象。
根据《俱舍论》第十卷,中阴身有五个名字,分别是∶意生身、求
生、食香、中有、起,这是依据其性质分的。如∶依意求生得化身,因而
称「意生身」;又因其经常喜好寻察当生之处,而名「求生」;依各种喜
爱的气味来维持和营养他们的身体,故名「食香」;因为是处于从此生的
败坏到另一生出现之间的过渡期,所以叫「中有」;他能够产生生命过程
中的另一个身体,而他本身却是不藉父母等缘,乃自然而生,因此又称为
「起」。
有□报的中阴
W*********E
发帖数: 197
44
剛剛看到的 :
關於中陰身有無的討論, 在此就不提大乘經典中的論說了,
謹就阿含经及部派佛教說明有中陰身(中有)的经典论说才提出參考 :
===
阿含经
《中阿含经·大品·嗏帝经》:
复次三事合会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於母
胎。[22]

《中阿含经·七法品·善人往经》:
『佛言。云何为七。比丘行当如是。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已
有便断。已断得舍。有乐不染。合会不着。如是行者。无上息迹慧之所见。然未得证。
比丘行如是。往至何所。譬如烧麸。缠燃便灭。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少慢未尽。五下分
结已断。得中般涅盘[23]。是谓第一善人所往至处。世间谛如有。[24]』
《杂阿含经·九五七经》:
『婆蹉白佛。众生於此命终。乘意生身往生馀处。云何有馀。佛告婆蹉。众生於此处
命终。乘意生身生於馀处。当於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馀。[25]』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26]记述了十七中阴有。如:
『复次诸天子。云何名曰第八中阴有道相续。若欝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诸天
子。其人见於园林行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无苦恼...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45
意识心不是证悟的标的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四家语录卷一)》卷1:「唐开元中,习定于衡岳传法院,遇让
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 』师曰:『图作佛。』让乃取一砖,于
彼庵前磨。师曰:『磨砖作么?』让曰:『磨作镜。』师曰:『磨砖岂得成镜?』让曰
:『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CBETA, X69, no. 1321, p. 2, a11-15 //
Z 2:24, p. 405, c5 -9 // R119, p. 810, a5-9)
唐朝开元年间,马祖道ㄧ于衡岳传法院习定时,遇到怀让禅师,怀让禅师知道马祖道ㄧ
是个法器,因而想摄受他,于是就问:大德您坐禅是为了什么呢?马祖答:「为了作佛啊
」!于是,怀让禅师便去取一块砖,来到庵前磨此砖,马祖问:「您磨砖作什么」? 禅师
答:「我磨砖作镜」,马祖说:「磨砖岂能成镜」,禅师说:「磨砖既然不能成镜,那么
坐禅岂能成佛呢?
打坐到一念不生的时候清清楚楚,这仍然是意识啊!因为没有离开欲界,仍然触知欲界
五尘,所以它还是意识心。意识心是被出生的法,佛菩提道所要亲证的实相心是本来自
在的,不是与五尘境界相所相应的见闻觉知心,诚...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关于敏感、共修等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Re: 关于敏感、共修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6 21:38:05 2009,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关于敏感、共修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9 04:10:46 2007)
>可是就我观察,她不是无的放矢,“来个纯氧气你也可说是怪气
>”,但她不是对所有人都采取这种“敌视”的态度。她和一些人
>共修,就一点事儿也没有,没有张冠李戴的乱来迹象。
你哪有什么观察力呢. 你能观察业识? 与因果?
>。。。我有点了解了,一切都是心造,心看重觉受,把它作为评判修行等级的标准,那
>就拿觉受说事。有人身体干净,吃素干净,表面修行精进打坐多的,就被判归同类,遇
>此类人身体就不会有任何反应。反之为异类,遇异类人身体就出现各种不适反应,这反
>应甚至与对方身体或修行情况丝丝入扣,...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47
秀丽江山,分四卷,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卷,我看了几个晚上看完的。
作者是李歆。
虽然不了解作者身份,但是看文风、笔法和言情书里对待历史材料的认真态度,
这个作者肯定是以前写过长篇,以及发过若干故事的,不是那种写网络文的小白。
第一卷对于爱看爱情情节的姑娘们来说,稍微枯燥一些,后来的战斗情节和感情片段就
结合得很好了。
从这个小说里,我才反应过来我一直把郭女王和郭圣通搞错了,二者不是同一个人。
顺便引用一段后汉书里的话:
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
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
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录校尉,方西之洛阳,
令后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淯阳,止于奉舍。
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以后为贵人。
帝以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
建武四年,从征彭宠,生显宗于元氏。九年,有盗劫杀后母邓氏及弟,帝甚伤之,
乃诏大司空曰:“吾微贱之时,娶...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48
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
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
阴阳外,不在三界中。此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
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以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
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致闻惊则跳,闻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
何尝微微有些儿动?(问方寸不能动乎 ?) 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动时,便不
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 。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
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下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孤立,便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拟光照元宫
,如英明主有伊周佐之,日日回光,如左右臣工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邪,
无不倒戈乞命矣。
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者,为无上之宝。精水云何 ? 乃先天真一之气,神火
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凡人以意生身,身不
止七尺者为身也。盖身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识之体也。识不断
,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舍

发帖数: 1
49
金灶沐原创《九阴新真经》第十三回:五行神功
上回书说到, 楚留香面对周伯通的挑衅, 不慌不忙说出了他和全真教主王重阳
的渊源, 并念及当年救命之恩, 答应会让老顽童三招。其实楚香帅说这个也无非是想
给老顽童一个台阶下,大家和和气气收场, 齐心协力对付苹果帮。 可这老顽童此时此
刻已经急红眼了, 自己下了大本钱做手机生意, 盼望着好发财赢得数学系神算子瑛姑
的芳心,这种“誓死赢得美人归”的坚强意志连九牛都拽不回, 却哪里肯听楚留香这
一番苦口婆心的话。“咄, 楚留香, 你就此打住吧, 我老顽童也不是三岁小孩, 哪
里容易三言两语就打发了, 还是真刀真枪见真章吧”
楚留香一听此言, 只好连打哀声:“我欲将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既
然如此, 楚某只有得罪了, 适才我为了救小胡, 后背硬生生受了你一掌, 这就算第
一招了, 剩下还有两招, 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道兄你了”“好, 我周伯通原也不是
趁人之危的, 只是这次比武事关重大, 我就不客气了”说话间这老顽童就开始踅摸从
哪里下手, 才能将楚留香一招就放倒, 刚才第一招自己使了三成功力, 只能震得对
手晃了晃身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金灶沐原创《九阴新真经》第十三回:五行神功
上回书说到, 楚留香面对周伯通的挑衅, 不慌不忙说出了他和全真教主王重阳
的渊源, 并念及当年救命之恩, 答应会让老顽童三招。其实楚香帅说这个也无非是想
给老顽童一个台阶下,大家和和气气收场, 齐心协力对付苹果帮。 可这老顽童此时此
刻已经急红眼了, 自己下了大本钱做手机生意, 盼望着好发财赢得数学系神算子瑛姑
的芳心,这种“誓死赢得美人归”的坚强意志连九牛都拽不回, 却哪里肯听楚留香这
一番苦口婆心的话。“咄, 楚留香, 你就此打住吧, 我老顽童也不是三岁小孩, 哪
里容易三言两语就打发了, 还是真刀真枪见真章吧”
楚留香一听此言, 只好连打哀声:“我欲将心照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 既
然如此, 楚某只有得罪了, 适才我为了救小胡, 后背硬生生受了你一掌, 这就算第
一招了, 剩下还有两招, 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道兄你了”“好, 我周伯通原也不是
趁人之危的, 只是这次比武事关重大, 我就不客气了”说话间这老顽童就开始踅摸从
哪里下手, 才能将楚留香一招就放倒, 刚才第一招自己使了三成功力, 只能震得对
手晃了晃身形...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