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读后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o***a
发帖数: 724
1
作者:石扉客四世

这本日记不太可能是伪造的。
行文习惯、语气、身份、资料以及其他方面等,都非常符合关心政治的中国公众们在日
常政治生活里所熟知的李鹏特征。
一个行文细节是,他提及戒严令出后,鲍彤在政改室赋诗托孤时,居然把“曾为大梁客
,不负信陵恩”写成了“曾为大梁客,死报信陵君”。这首诗很出名,秘书出身的鲍彤
背错可能性很小,倒是很符合李的文化水准。
不少地方也能和其他史料印证:比如写到许家屯前来见他时的情形,和《许家屯回忆录
》下卷里谈到的情况正好吻合;写到报告里指控赵紫阳勾结索罗斯基金会的情况,也和
此前坊间传闻的情况十分吻合。
这是21年来唯一从体制内对方阵营里当事人角度爆出来的研究六四资料。从技术角度和
史料角度看,我个人是高度推崇李鹏六四日记的。但目前网络流传的PDF 扫描版,少数
页面实在太不清晰。网友合力整理的GOOGLE文档版要好一些,但两者都没有照片,这是
很可惜的地方。
愚以为,《关键时刻——李鹏六四日记》应与《改革历程——赵紫阳录音整理稿》(又
名《国家的囚徒》)对照起来读,再加上《广场上的共和国——封丛德六四日记》这本
,两个四川人和一个前四川省委书记从三重
T*****n
发帖数: 18811
t******o
发帖数: 2792
3
李鹏六四日记,前言是自己写的,后记也是自己写的。
这身前身后名真是没得说了。
版上还有说他人品好的,可以毛遂自荐为他写序,呵呵。
T*****n
发帖数: 18811
4
史记的前言后记是谁写的?
g********n
发帖数: 2314
5
史记是写别人,李鹏是写自己,给自己撇清责任。
t******o
发帖数: 2792
6
这个不知道了,我看的版本里没有前言,自序算是后记吧。
g*****g
发帖数: 6798
7
通过各种渠道,李鹏一年来已经多次病危抢救,
这个东西肯定是他自己发出来的,
为自己身后打算了,不然就没时间了,
邓小平这件事还可以说瑕不掩瑜,对中国总体上功大于过.
李鸟百年之后让人记起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这个,
不可能有别的.
c***c
发帖数: 21374
8
赵紫阳这个拿犹太人钱的东西
t******o
发帖数: 2792
9
个人意见,“瑕不掩瑜”用得有点高了,是罪不是过,功大于罪我同意。
我觉得老蒋也一样,功大于罪。
月月鸟还有一件能让人记挂的是三峡。
T*****n
发帖数: 18811
10
您的语法太民运了
T*****n
发帖数: 18811
11
马克思就是犹太人,靠。
S********8
发帖数: 4466
12
如今的中国,赵紫阳是不允许存在的。到了不再偏执的未来,也许他将进入华夏先烈之
列——他们为国效力,功勋卓著,但不见容于最高统治者。当他们腐败的政敌早已灰飞
烟灭的时候,他们的英名将久远长存,受人敬仰。
g****t
发帖数: 31659
13
赵紫阳籍贯是河南省?

作者:石扉客四世

这本日记不太可能是伪造的。
行文习惯、语气、身份、资料以及其他方面等,都非常符合关心政治的中国公众们在日
常政治生活里所熟知的李鹏特征。
一个行文细节是,他提及戒严令出后,鲍彤在政改室赋诗托孤时,居然把“曾为大梁客
,不负信陵恩”写成了“曾为大梁客,死报信陵君”。这首诗很出名,秘书出身的鲍彤
背错可能性很小,倒是很符合李的文化水准。
不少地方也能和其他史料印证:比如写到许家屯前来见他时的情形,和《许家屯回忆录
》下卷里谈到的情况正好吻合;写到报告里指控赵紫阳勾结索罗斯基金会的情况,也和
此前坊间传闻的情况十分吻合。
这是21年来唯一从体制内对方阵营里当事人角度爆出来的研究六四资料。从技术角度和
史料角度看,我个人是高度推崇李鹏六四日记的。但目前网络流传的PDF 扫描版,少数
页面实在太不清晰。网友合力整理的GOOGLE文档版要好一些,但两者都没有照片,这是
很可惜的地方。
愚以为,《关键时刻——李鹏六四日记》应与《改革历程——赵紫阳录音整理稿》(又
名《国家的囚徒》)对照起来读,再加上《广场上的共和国——封丛德六四日记》这本
,两个四川人和
T****r
发帖数: 22092
14
就冲第一条理由开手两句,我就认定这个日记是伪造的。
T****r
发帖数: 22092
15
多次病危抢救啊
b*****d
发帖数: 61690
16
河南人。说的普通话里带河南腔。
G*****7
发帖数: 1759
17
死报信陵君讽刺报童不死节吧
l*w
发帖数: 3758
18
他这个是给中央的审阅稿,当然是他自己写。

在日
梁客
鲍彤
忆录
也和
T****r
发帖数: 22092
19
中央审阅稿又怎么流露出来了?
l*w
发帖数: 3758
20
看的人流出来的呗。和当年手抄本一样。
T****r
发帖数: 22092
21
这东西,中央审阅之后难道就没有一点保密规定?
看过的人允许随便往外流失?
l*w
发帖数: 3758
22
一般这种级别的回忆录都预先印几十上百本,在领导人之间征求意见。这么热门的题材
,感兴趣的秘书,子女稍微动作一下就流出来
T****r
发帖数: 22092
d***o
发帖数: 2059
24
读后40回看,
估计是看过
g****t
发帖数: 3165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汪晖啥事情都不会有
余是钱穆的学生.在美国他是杨联升的学生.他的
辈分不低了.大陆文史方面有几个牛人比他资历高?
余曾任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的professor.得过美国一个人文社科最高终身成就奖.
这些,是不是不得了的事情,不是你说了算的.
"
1950年代末,他写下《陈寅恪论再生缘书后》,陈寅恪读后曾说:“作者知我。”
钱钟书在赠给余英时的《管锥编》扉页上写道:“每得君书,感其词翰之妙,来客有解
事者,辄出而共赏焉。今晨客过,睹而叹曰:‘海外当推独步矣。’应之曰:‘即在中
原亦岂作第二人想乎!’”
"
http://www.hcpccc.com/newsinfo.asp?id=847
f*****e
发帖数: 939
26
街头漫步,在一小书摊看到一本1973年4月第1版、1973年11月第2次印刷的《两种社会
两种工资》的书,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和上海五.七干校六连
经济组等单位的同志参加编写的,定价仅0.09元。花了5元买来。
读后,感觉是本非常好的书!揭示的道理重要而深刻,读起来又是那样的通俗易懂。目
前中国的许多恶劣经济现象,都能在本书中找到本质根源与解决答案,真理的光辉穿越
了时空,使人心明眼亮。上网查询,根本查不出此书的任何内容。于是就想以文章的形
式,将其介绍给广大同志和网友,书中的一些部分,在抄录时做了一些编辑处理。
《两种社会 两种工资》
在旧社会,我们工人替资本家做工,拿工资;在新社会,我们为社会主义劳动,也拿工
资。两种社会的两种工资和分配究竟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
里,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工资和分配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又
表现在哪里?这本小册子,就是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来回答这些问题。
...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27
☆─────────────────────────────────────☆
dodoo (无人问津) 于 (Wed Jul 7 19:15:36 2010, 美东) 提到:
读后40回看,
估计是看过
☆─────────────────────────────────────☆
xiaoju (可爱的龙猫) 于 (Wed Jul 7 21:48:56 2010, 美东) 提到:
显然啊。
而且高鹗看的肯定比脂砚斋的要接近最终版。

☆─────────────────────────────────────☆
ahui (以后请叫我悉帅) 于 (Wed Jul 7 22:12:12 2010, 美东) 提到:
why?我觉得脂砚斋看到的不可能比除作者外的旁人少了
☆─────────────────────────────────────☆
xiaoju (可爱的龙猫) 于 (Wed Jul 7 22:15:17 2010, 美东) 提到:
脂砚斋看到的版本太早,那时候后面的只是设想。把红楼梦严格的安装脂评修订,会导
致前后脱节的地...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426
28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
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订;关于《
左传》与
《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
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
与世隔绝的
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单的饭菜
,夹杂着药
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
的大小便失
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以听懂的尖
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
相关的报
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
尖的学者之
一。
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424
29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5
这个题目很悖论,既然是“弱者”,该是毫无声息地被践踏,何谈兴盛呢?
时代滚滚向前,学术思潮也因之而变。但经典的光辉很难被飘逝的时光带走。弗兰
茨梅林的这本
《中世纪以来德国史》会因着力于描写传统社会的弱者——底层人民持续不断的反抗而
被铭记吗?当
然,对居于被压迫地位的弱者的关怀,对他们的反抗的记录,该是持唯物史观的历史学
者应有之义。
梅林此书不同于传统国家史之处在于:虽也是以事件、民族国家为叙述的主角,可
是他分配给历
来的被压迫者一个主角的地位,他着力于描写自中世纪以来的德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这
些被剥夺者——
中世纪的农民、工业革命以来的无产阶级历来的反抗,如何一次次失败,屡败屡战,直
到本书结束的
时间——P239 “工人阶级在1890年2月20日获得了将近一百五十万张选票”,而这一成
绩是自1878年
10月至1890年1月25日长达11年之久的一项禁止工人阶级的政治活动的法律——“非社
会主义法”刚刚
垮台之际。诸位或许读过胡适先生在雷震因“自由中国”事件而被蒋介石投入监狱之际
,悲愤地写下扬
万里的一首诗“万山不许一...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30
我看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里面谈到德国的崛起,特别强调了德国政治权力集中和
强大对于经济的影响。以此类似的还有日本,也是中央权力的增强为经济的腾飞奠定基
础。
这个梅林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呢?写这个书评的人肯定是了。
呵呵,我用你的签名档里的链接,注册的twitter--
o*****e
发帖数: 424
31
写书评的是历史系的学生,不得不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分析 :)
o*****e
发帖数: 424
32
原文链接:http://mistory.tk/?p=7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拿破仑的铁蹄掀起了欧洲大陆的民族主义浪潮,受此激发,普鲁士
史学界群星灿烂,各类专著:罗马史、普鲁士史、法律史、强调人物的作用的史书,纷
至沓来。
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后60年,法国社会波澜壮阔,相应地19世纪法国史学界的的着
重点在力图分析它的起因、过程、何以至此?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这场人类有史以来前所
未有的宗教与政治革命,内心是悲痛或欣喜,激赏或憎恨,各派史学家都期待从这段历
史得到反思。
英国、美国,乃至于古代东方的面貌都逐渐从尘土中步出,希腊、拜占庭的过去通过历
史学家的笔来呈现。
这百年的史学主流是民族史、国别史、事件、伟大人物的历史,在对伟大人物的作用、
重要事件的影响、国家的形成的着重叙述的河流下,史学家在问“事情何以至此”,实
际上他们在追寻:亿万年来,人类社会前行的动力究竟为何?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
一推动力?马克思也提出他的思考,但他带给史学界的冲击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
呈现。而19世纪的主流史学家通过他们的关注点暗示的答案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是前人
,我们不可予以责怪,因为任何...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33
这个blog是你的吗?
“兰克点燃的薪火,不但推动19世纪史学
的进步,在20世纪各项技术的佐助下,如今正熊熊燃烧。”这一句里面的如今正熊熊燃
烧,怎么解释?我怎么没有觉得兰克史学现在在熊熊燃烧?还在各项技术的佐助下,什
么技术啊?
如果是你写的,你给解释下吧。
o*****e
发帖数: 424
34
不是我写的,是一个朋友的。她没法翻墙上未名,我会把你的意见转给她,她很希望能
和同好交流。
m********y
发帖数: 21909
35
这个blog是她的吗?她可以看到吗?如果可以,倒是可以直接写comments在上面讨论。
但她读的书,我都没有读过,这能单从书评上提出我的疑问来讨教了。
o*****e
发帖数: 424
36
这个blog是她的,她可以看到的。
我感觉和她读的相比,她写的相对较少。
对于你前面的疑问,她的回答是:“所谓的技术,主要是指统计技术、考古等,运用数
据的分析、统计,
运用生物等科学知识,我相信有助更接近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的目标。”
o*****e
发帖数: 424
37
原文链接:http://mistory.tk/?p=8
“我记得在巴伊亚附近的一个夜晚,我沉浸在一次磷光萤火虫的焰火表演之中;它们苍
白的光闪亮、消失,再闪亮,但都无法用任何真正的光明刺穿黑夜。事件也是如此:在
它们光亮范围之外,黑暗统治一切”—布罗代尔
《菲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以下简称《地中海世界》)主要特点有:
一、总体史思想:地理范围上不仅以菲力普二世时代的整个地中海世界,且扩及地中海
国家涉及到的范围为描述的对象,如与远东的贸易,与英国的角逐;内容上虽然分为地
理环境、气候、事件等,主要叙及普通民众的日常活动及事件细节,力图呈现社会全貌
,这是为传统史学家所忽略的。当然,史学家多斯并不认为年鉴学派是“全面历史”
的首倡者,因为早在 18 世纪,伏尔泰在 《史学新论》 和 《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
》 中便提出了 “全面历史” 的纲领。
二、学科融合的史学方法,这部书大量使用传统上地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的资料。如
讨论美洲货币对16世纪物价上涨的影响等。(他认为不是原动力)
三、三个时间段层次的概念,作者使用“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概念,全
书分为三个大部...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424
38
许多今天的人不视之为障碍之物,对于中世
纪的人都必然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冬天在
一个下中雨的日子出行,今人是小车一骑绝
尘,古人步行或乘马车,道路泥泞。布罗代
尔在《地中海史》观察到当时欧洲国家的主
要战争都发生在夏季等气候较好的时段,漫 长和冬季是用来谈判和在想象中计划夏天的
战事的,常常雄心万丈计划好,到夏天发现
蛮不是那么回事:)打仗是菲利普二世的指
示常在战事结束很久后才到指挥官手里
o*****e
发帖数: 424
39
原文链接:http://mistory.tk/?p=9
1848-1852年的法国,各色人等乱哄哄,马克思却能拨开迷雾重重,不为表面的喧哗与
骚动所扰,在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中,抓住各集团的利益分合转化、时势的变化来分析何以路
易波拿巴这被
目为“庸人”者能成功政变。
1848年的法国,金融大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而由于工业革命,力量得以发展的工业
资产阶级要求
更多的政治权力,当权的基佐政府却认为“七月王朝”乃是最好的政府形式,拒绝对其
他阶层做出妥
协,适逢此时,周期性的经济萧条打击了法国农民与工人阶级,他们的诉求却因受选举
权的资格所
限,难以在政策的制定上得到表达。这几股力量的汇合、撞击,导致了二月革命,临时
政府成立,重
新选举制宪的国民议会,改革的时代似乎来临,然而,四年后却以第二帝国的成立结束
,法国再次倒
退回 “回到了宝剑和袈裟的极端原始的统治”的旧时代。这当中发生了什么?如何导
致这样的局面?
马克思以阶级、集团利益为分析角度、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形势、社会发展程度,对
1848-1852年
的法国社会舞台上进行剖析,他没有被各派力量的空洞口号所迷惑,通过分析...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1050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被毛泽东宠幸的高干姐妹
作者是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的女婿、前《解放军报》社编辑卢弘。卢先生是
一位老革命,一九四四年即参加新四军,一九四九年加入中共,从事部队宣传文化和新
闻工作约五十年,其中在《解放军报》社近三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卢弘已经出
版传记、报告文学和电视剧多部,包括《王稼祥的一生》、《李伯钊传》、《毛泽东亲
家张文秋之家》和《伍修权传》等,并是中国着名刊物《炎黄春秋》创办人和前主编,
目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卢弘先生与这对姐妹交往数十年,深深了解她们与毛泽东交
往的细节,也由此深谙毛的丑恶和虚伪的一面,因此希望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还原一点
历史的真相。
我的比较密切的战友中,有两位李姓姐妹。她们家共有姐弟五六人,我相熟的主要是其
二姐、三妹和一个兄弟,因为他们三个都是(或曾是)我的文艺战友,其馀几位我也认识
,只是交往相对少些。上述三位和其大姐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是一位革命烈士,这
姐、弟、妹四人都是在革命队伍中成长的,因此也与我结下了友谊,并且是不太一般的
关系。
二姐和我们军长及其家事
先说二姐,我与她相识最早,那是一九四六年苏中七战七捷之后,部队转移到苏北地区
,华中军区文工团...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9737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将军的表现太极端反共了
正常人读后会有什么感觉?
刘晓波支持三百年殖民.
刘晓波为中国将来没有当三百年殖民地的机会而惋惜.
g****t
发帖数: 31659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将军的表现太极端反共了
你要不找找毛泽东的段子比一下,看看谁的更离谱.

正常人读后会有什么感觉?
刘晓波支持三百年殖民.
刘晓波为中国将来没有当三百年殖民地的机会而惋惜.
s****i
发帖数: 11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真实的汪精卫”有感
好奇问一下,大家跟贴时都读了那篇文章吗?我读后是感动得一塌糊涂。汪的境界高,
可能不在意后人怎么看。我是俗人,忍不住为他鸣不平。若文章是不实的,请指出来。
我个人实在看不出来汪作汉奸的动机来。
s**********e
发帖数: 2888
44
而且,似有好多老大,政治的或者学术界的,国内的国外的,都支持这个观点。你除非
提出非常强而有力的证据,否则,你只有让我相信,这个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dxp、不厚一波、万里、田纪云及中外学者论1959——1961三年困难
**在1961年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曾说:“三年来……天灾不是主要的,人祸是主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史》1994年第3期第219页。)
1985年又说:“1958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
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 (见《**文选》第三卷115页)
前人大副委员长万里说: “人民公社化后发生的三年困难时期,到处浮肿病,饿死人
。据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
‘左’了那么多年,几乎把农民的积极性打击完了。”(见1998年4月30日《中国经济
时报》)
前国务院**、长期负责经济工作的**说:“据中央有关部门汇总,到1959年4月初,仅
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南、甘肃、贵州、河北等十五个省区,无饭吃的人口达
2517万”。(**《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第714页。)
“...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被毛宠幸的高干姐妹(图)
按:作者是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将军的女婿、前《解放军报》社编辑卢弘。卢先
生是一位老革命,一九四四年即参加新四军,一九四九年加入中共,从事部队宣传文化
和新闻工作约五十年,其中在《解放军报》社近三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卢弘已
经出版传记、报告文学和电视剧多部,包括《王稼祥的一生》、《李伯钊传》、《毛泽
东亲家张文秋之家》和《伍修权传》等,并是中国著名刊物《炎黄春秋》创办人和前主
编,目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卢弘先生与这对姐妹交往数十年,深深了解她们与毛泽
东交往的细节,也由此深谙毛的丑恶和虚伪的一面,因此希望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还原
一点历史的真相。
伍修权将军女婿:被毛宠幸的高干姐妹
志愿军女战士情不自禁拥抱毛泽东
我的比较密切的战友中,有两位李姓姐妹。她们家共有姐弟五六人,我相熟的主要是其
二姐、三妹和一个兄弟,因为他们三个都是(或曾是)我的文艺战友,其馀几位我也认识
,只是交往相对少些。上述三位和其大姐是一母所生,他们的母亲是一位“革命烈士”
,这姐、弟、妹四人都是在革命队伍中成长的,因此也与我结下了友谊,并且是不太一
般的关系。
二姐和我们军长及其家事
先说二姐,我与她相...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0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以何“资治”
如果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帝王的暴政愚行或是嘉言懿行、充满各派军事力量之间的战争
及至非常血腥的细节描写、充满不同种族之间联盟背弃征战朝贡事迹,请问你是否愿意
阅读?
这些内容充满中国的传世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但是此书是否真的有鉴于治道
,或者说为帝王者会以此书中往事为鉴?只不过隔了两代,到了神宗的孙子钦宗,就成
功地复制啦此书中唐纪二范例:通鉴唐纪二记载隋末诸雄争霸时,有次发生在翼州的战
争,有人劝城主说不用抵抗,他来做法事却匪,土匪攻城时,这人还特地警告兵士说不
用抵抗,叫一群妇女在那抖裙子,就这样大家一起送掉城池送掉命。
徽钦二宗读到这段后,是否会重演金军兵临城下他去不事防备信用妖人做法令开封城陷
落的悲剧呢?人类擅长不吸取教训。
对于《资治通鉴》,我曾长期怀有偏见,认为道德取向太浓,所以一直抗拒阅读,直到
在老师的命令下不得不读唐朝的部分。可是一读之下,为其精彩的描写所征服,竟是欲
罢不能,前言往行、精彩的战争场面描写,文字精炼,我完全将之作为小说来读啦,不
忍释卷。
目前只读到唐纪十五,读到”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驾崩...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颉刚疑古思想评价
我正好新从国内运来一批本科时候看的书.其中有一本顾的.回头来写下记忆里当年的读后
感.
z******9
发帖数: 1644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颉刚疑古思想评价
翘首期盼,先行谢过。

读后
m********y
发帖数: 21909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是个人写作
我最近读后现代历史学,真与我心有戚戚焉,深深感到,历史的魅力就是它是个人写作。
z***c
发帖数: 2959
50
也不能算很好的范本,因为自相矛盾之处甚多
日前与唐欣到沙滩美术馆看展览,大约是看到了地方想起了人,老唐提到网上闲逛时遇
到的一篇“奇文”,说是写得很有意思。过了几天,他就给我传来了画家范曾的《蝜蝂
外传——为黄永玉画像》。老唐是见多识广的人,他说此文恐怕是范曾最好的文字了。
所以收到后一口气就读完。读后的感觉也是异常的清晰:“狗咬狗,一嘴毛”。

先让我们跟着范曾的导引看黄永玉的画作。在“国画尚未入门”的标题下,
第一句话是“黄永玉的画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隔了不足一行字,他为了批判黄永玉
的画“无佛家所谓的深入法性的‘如有智慧’”,一不小心,说出了黄永玉作品的两个
好来:“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极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一个画家,一个中国的当代
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巧密有余”“极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这几个连恨他入骨的
范曾也不得不承认的长处,已经殊为不易了。不成大师,可作小师;不成小师,也可以
做看客嘛!看看最近中国美术馆名为《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
210幅展览作品号称是从2800幅参选作品中选出来的,但又有几幅能称得上是“巧密有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