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贪爱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更深重的自我贪爱执著
密宗凡夫祖师所说的观想法,其实是把意识心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法尘境界,当成是
真实成就的境界,譬如观想是佛就是已经成佛了;事实上,却是经由观想增长了对于自
我的贪爱执著,堕入了我见具足存在的外道见中却不自知,所以学习密宗观想法的人,
只会增长对于自我的贪爱执著而不断地受生死轮回的大苦,不仅连我见都无法断除,更
无论究竟解脱的成佛了。
宗喀巴说菩提心的生起,另外有一种“自他互换”的方法,这是利根人才可以修习
的法门,譬如《广论》页225说:
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过患者。入行论云:“若有欲速疾,救护自及他,彼应自
他换,密胜应受行。”又云:“尽世所有乐,悉从利他生,尽世所有苦,皆从自利起。
此何须繁说,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观此二差别。若不能真换,自乐及他苦,非仅
不成佛,生死亦无乐。”谓当思惟,唯自爱执,乃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则是一
切圆满之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卷9)
宗喀巴在《广论》中说假藏传佛教的学人,应当从《入行论》的偈颂中,思惟自乐
与他苦,观想互换的殊胜利益,以及彼此不互换的过患。
《入行论》中是这么说的:如果有人想要快速救护自己及他人,就应该观想自乐与
他苦...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贪爱是什么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贪爱是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1 12:18:37 2010, 北京)
佛陀在经典当中说“众生於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
。”,又说“无明为父,贪爱为母”。四圣谛当中的集谛,即苦产生的原因,也是贪爱

去除贪爱,在佛法当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可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贪爱是什么,我们又怎
么能去除贪爱。
贪爱是我们所说的对某种东西的高度喜爱而放不下吗?远远不是这么简单。
真正的贪爱,范围要广大的多。
贪爱,实际是将刹那生灭的五蕴(物质和精神现象)执着为真实,进而产生的持续不断
的观察识知体验的意识作用。它发生在普通人的每时每刻。就在当下,贪爱已经密集的
产生。因为我们想当然的将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以及自我执着为真实,我们不知道世界和
自我是刹那生灭。是不真实的。
无始劫以来,轮回当中的有情众生都是将自我和世界执着为真实,以为有某种主宰性的
东西,以为五蕴(物质和精神)是乐,于是有一种强大的不断去观察体验自我和世界的
r****n
发帖数: 8253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贪爱是什么
佛陀在经典当中说“众生於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
。”,又说“无明为父,贪爱为母”。四圣谛当中的集谛,即苦产生的原因,也是贪爱

去除贪爱,在佛法当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可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贪爱是什么,我们又怎
么能去除贪爱。
贪爱是我们所说的对某种东西的高度喜爱而放不下吗?远远不是这么简单。
真正的贪爱,范围要广大的多。
贪爱,实际是将刹那生灭的五蕴(物质和精神现象)执着为真实,进而产生的持续不断
的观察识知体验的意识作用。它发生在普通人的每时每刻。就在当下,贪爱已经密集的
产生。因为我们想当然的将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以及自我执着为真实,我们不知道世界和
自我是刹那生灭。是不真实的。
无始劫以来,轮回当中的有情众生都是将自我和世界执着为真实,以为有某种主宰性的
东西,以为五蕴(物质和精神)是乐,于是有一种强大的不断去观察体验自我和世界的
冲动,去拼命的“获取”信息,“体验”信息,如高速奔驰的列车,停也停不下来。而
这种观察体验和获取信息的造作过程,却恰恰推动了生灭现象的不断延续。使得一个本
质是现象生灭相续不真实的虚幻世界,因为错觉的作用,变成了一个精彩的“花花
a***n
发帖数: 1993
4
《离四贪浅释》:
……
(一)“贪爱今生非教徒”
1、释义
“贪”或“爱”,在佛经里的意思,都是指贪着。“教徒”特指佛教徒,即修持大乘佛
教或小乘佛教的人。此句教言的意思是:如果只贪爱今生,不考虑后世、解脱,更不考
虑成佛,就不算是佛教徒。
不仅是没有任何信仰的人,甚至信佛的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仅仅为了现世生
活中能够得到健康、长寿、工作顺利等目的而信佛的。虽然他们也相信佛的功德,相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教言中指出:他们不算是佛教徒!
我们知道,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和《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的上士道、中士道、
下士道的修行,都不是为了今生。如果仅仅为了今生而行持任何善法,不仅不是上士道
和中士道,连下士道都不是,所以教言里面叫做非教徒。
如果要成为大乘佛教徒,需要有不造作的菩提心;要成为小乘佛教徒,必须要有出离心
。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则无论做任何善事,都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所以
就叫非教徒!
2、修行的底限——不仅为今世
很多人既没有,也不愿意修出离心、菩提心,但为了现实生活的利益——健康、长寿等
等,也愿意皈依。从皈依的角度来说,这种人也算佛教徒,但真正的皈...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
贪爱是三界轮回的根本原因,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更容易明白了。
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只有被测量被观察才具有实在意义,电子只有被测量才能是电子
,否则不能称他为电子。
刹那的观察作用制造了刹那的“实在”(识缘名色),不间断的密集的观察测量作用使
得刹那的“实在”得以密集的持续,于是无常和生灭的真相被“相续”所掩盖,犹如高
速播放的胶片形成电影,一个我们所认为的真实世界产生了。。。这个所谓的真实世界
就是佛法说的三界。
根据上面,这个世界是因为不间断密集的观察测量作用而形成,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不间
断的观察测量识知作用?正是贪爱的驱动。
如何断除贪爱?那就要将相续打破,认识到无常的真相。如何将相续打破?那就要提高
警觉力,敏锐捕捉识别当下发生的“事件”,即时时刻刻明白警觉当下发生了什么(绝
非专注方式的制心一处)。这就是四念住的核心。随着警觉力的提升,当下捕捉的“事
件”会越来越多,于是生灭和无常的真相将越来越清晰的显现,一旦瞥到生灭和无常的
真相,将明白贪爱的无有意义,贪爱作用就会降低,直到最后彻底灭除。
一旦贪爱灭除,那么不间断的观察识知作用将终止,直到彻底灭除,即识灭。而观察识
r****n
发帖数: 825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贪爱是什么
如何不一样?
心经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是不二论邪见。
毕竟空的涅槃,和五蕴缘起的空是不一样的。
如果错把五蕴缘起的空当成究竟,如果以不二论为究竟,必然导致关键性的对五蕴的识
知无法灭除,贪爱无法灭除,如此则不可能有五蕴寂灭的无为法涅槃。
不二论是大乘伪佛教的命根子。
f*******8
发帖数: 361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贪爱是什么

他那些篇,必须全看完,才能知道其不懂装懂。
基本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因为我一边说他灭,他就赶快补这边。
意识不到另一面又拆出漏洞了。
这就是所谓的捉襟见肘,拙于应付。
不过我不准备具体指了,省得人又要拆墙,还误以为懂。
本际
贪爱
又怎
不断
集的
界和
c***h
发帖数: 226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贪嗔痴到底是什么?

(我说的不一定对)
贪,对于”乐受”,喜欢,还要,还要,的一种情绪。
嗔,对于”苦受”,拒斥,不要,不要,的一种情绪。
痴,是不明白什么是贪嗔,及它们何时发生了,如何发生。基本上就是”无明”。
贪嗔,基本上就是,爱取有。
从观察上看,先有贪,贪不到才有嗔。嗔后发生。(请自行观察)
所以贪还是主要的。
从缘起法解释,贪嗔的来源(集)是”受”,
为何从缘起法解释?
因为他们原始说法本来就是从缘起法而来,
也从缘起法上修行(包含观察、去除之)。
观察自己对身体的贪爱发生,生,一种执着身体是”我”的情况发生,
然后就随身体变化(老病死),欲令如是,欲令不如是,不可得,而忧悲恼苦。
欲望(“想”中有”想要什么”)很正常,并不可怕。(请自行观察)
但是被”我”所污染的欲望,就可怕,叫贪、贪欲、贪爱。
再更深入观察,贪爱哪里来?
是先有”受”,才会开始有贪爱。
对于身体某种”乐受”,喜欢,还要,还要。爱取有。
没有”乐受”、“苦受”,不会有贪嗔。(请自行观察)
”乐受”、“苦受”从哪里来? 从”触”而来,
触是触,受是受。 “触”之后不见得有”受”(苦受乐受)
”触”从哪里来, 来自“行(身...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果了
再补充说明,再说详细一点 :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要断”我见结”,一般的印象要不就是很难,要不就是很容易
怎么说呢?
首先,一般人一开始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我”,认为初果是要断”我”,这就很难了。
尤其一开始,居然就要断”我”,真是天方夜谭,只有上帝能做到。
佛陀也要先走过缘起法,对苦的形成与消除了解了,之后才能断”我”。
一般人一开始就要做最难的事,断”我”,顺序错了,乱了套,所以此生无望,可能要
等下辈子。
不不不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我”见”,是”见”。
一步一步来,从简单的先来,要断我”见”,断”见”的迷惑,比较容易。
“见”,这样的观念、看法 : ”这个身心有个我们以为的”我”在主导运作着”
不是没有这个身心及其运作,而是”彻底了解”没有我们脑中认为的”我”在主导这个
身心及其运作
只是单纯了解有这么一回事,还没法断”我”喔
但是,这简单,太简单了吧
佛教徒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身心的运作并非有个”我”在主导呀,阿猫阿狗都有这观念,
连外道都能朗朗上口
于是,又陷入”很容易”的陷阱。
不不不
接着要把注意力放在”断”
知道归知道,理解归理解,...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是大贪

涅盘贪不到
有贪,连五盖都淡不了。何况涅盘。
断欲界贪
再断色界贪 无色界贪 舍喜 舍乐
才有可能涅盘。
“贪”是针对”受”,在苦受乐受之后。
当我们还要乐受 还要 还要 就是贪
当我们排斥苦受 不要 不要 就是嗔
搞不清楚苦受乐受已发生了,不知它怎么发生,也无法阻止它 等等 都是痴。
为何会有”受”?
六根触六尘,是 无明触 (就是无明,不正思维,阻止不了”我”的介入),就会有”受”
我们随时都六根触六尘,随时都在苦受乐受,随时都在贪爱。
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痴)。
例如
我们吃了美味,有乐受,满足感
若是因为乐受,若是因为这个满足感,所以还要再吃,一口接一口,明天还要来,
就是贪。
贪爱亲情
(如果亲人没有给你乐受,你会贪爱吗? 如果亲情亲人不是我所,会有乐受吗)
贪自己的生
想到活着还有一些乐趣,希望再生
忘了这是色界贪,还是无色界贪,好像是无色界贪
受念处会基于正念,随时念住当下发生的事(触、受、贪爱),随顺观随顺觉,
触是触,”受”是”受”,”受”的升起,”受”消失,贪爱生起,贪爱消失,
升起的因缘为何,消失的因缘为何。当下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q****u
发帖数: 1421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谢安朔】造物主--大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2v4uo.html
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觉察自心,觉醒身心贪欲习气,那么,生活本身就是
修行,人间处处皆是修行者圆觉自性的庄严道场。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心,赤诚袒露身
心污垢,以无上虔诚的心地,供养如来究竟佛义,那么,我们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
善缘、恶缘,都会因心转境,世间因缘皆会成为圆满佛陀的增上缘。这即是迷时佛度
众生,悟时众生度佛,觉悟者,随顺众生诸缘,度尽自心烦恼,心空则法灭,众生与
如来,同体一性,本来性空,随顺生灭,不取一相,清净周遍,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修行者如实面对自心,观察身心,心灵深处,依旧有很多深重、细腻、很难察觉的习
气罪恶。可是,我热爱这些罪恶,因为他们是我心灵的错误,是心灵曾经迷失后历史
的见证。罪恶就是曾经的我,为何我要去回避他,否定他?
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自己身心深处的罪恶,要去爱这些罪恶,要去理解、包容、宽恕
这些罪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只有爱,可以温暖灵魂;只有
爱,能够融化恐惧;只有爱,可以善解一切冤仇。爱我们自己,原谅我们自己,接纳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2
我那是跟你开玩笑。;)
无度为贪。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我、无我的一些整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人身五蕴,赖供养以维持,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此自然之道也。生命之行,非尽贪爱。
在人,有贪爱。在树,有贪爱乎?树之生,自然之道也;人之生,本亦自然之道也,奈
何有过分之贪爱,在于识也。贪爱,乃就六道而
j*******1
发帖数: 182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是不是依靠贪执而产生?
嗔心是不是依靠贪执而产生?
若欲断除嗔恨心,必先斩断它的来源,否则,表面上断除一些所缘也徒劳无益。
《释量论》中说:嗔恨心依靠不悦意的对境产生,贪心依靠悦意的对境产生。从这个角
度上,贪心与嗔心的行相、所缘似乎是他体;但实际上它们全部来源于无明我执和萨迦
耶见,依靠这样的我执和我所执,产生了贪心,又产生了嗔恨心。倘若没有对我和我所
贪执,嗔恨心怎么会平白无故产生呢?
《妙法莲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处。”三界众生痛苦
的根本原因便是贪欲,如果灭除了贪欲,则所有的痛苦都会无所依存而止息。
一般人生嗔的原因,是自己对很多人与事物有贪执。世间的亲戚朋友、名闻利养等等,
这一切所贪执的对境,一旦受到损害,自己马上就不乐意,而引生嗔心,自己所贪执的
对境便是助缘。
萨绕哈巴尊者说:“贪执纵有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
世间家族、地区、国家之间的仇恨斗争,往往都是因人们的贪执而引起。人们所贪执的
土地、财产、亲友、名誉等等,在受到他人伤害时,开始也许只是一两个人之间的斗争
,然而由于彼此之间的贪执缠结,小小争斗便迅速蔓延扩展,给很多人带来灾难。
我们在平时,只要对某种事物...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是不是依靠贪执而产生?
嗔心是不是依靠贪执而产生?
若欲断除嗔恨心,必先斩断它的来源,否则,表面上断除一些所缘也徒劳无益。
《释量论》中说:嗔恨心依靠不悦意的对境产生,贪心依靠悦意的对境产生。从这个角
度上,贪心与嗔心的行相、所缘似乎是他体;但实际上它们全部来源于无明我执和萨迦
耶见,依靠这样的我执和我所执,产生了贪心,又产生了嗔恨心。倘若没有对我和我所
贪执,嗔恨心怎么会平白无故产生呢?
《妙法莲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处。”三界众生痛苦
的根本原因便是贪欲,如果灭除了贪欲,则所有的痛苦都会无所依存而止息。
一般人生嗔的原因,是自己对很多人与事物有贪执。世间的亲戚朋友、名闻利养等等,
这一切所贪执的对境,一旦受到损害,自己马上就不乐意,而引生嗔心,自己所贪执的
对境便是助缘。
萨绕哈巴尊者说:“贪执纵有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
世间家族、地区、国家之间的仇恨斗争,往往都是因人们的贪执而引起。人们所贪执的
土地、财产、亲友、名誉等等,在受到他人伤害时,开始也许只是一两个人之间的斗争
,然而由于彼此之间的贪执缠结,小小争斗便迅速蔓延扩展,给很多人带来灾难。
我们在平时,只要对某种事物...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5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贪嗔痴嫉慢------五毒俱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puti (xiaoputi), 信区: Wisdom
标 题: 贪嗔痴嫉慢------五毒俱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5 00:00:32 2010, 美东)
贪爱、嗔恨、无知、嫉妒、骄傲是人的最基本的五种情绪。头三个还好,可以接受,后
面两个若谁有之就一定得要想办法断掉。
贪爱:是本能,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可以贪的。正因为有贪心,有个企图心才会起心
去做点什么。
嗔恨:生气也是种动力,往往有时气不过,大吼一声,我一定要怎么怎么~~这不也成
了一种推动人去做事的动力么:)
无知:痴心是善男善女们最普遍也最让人疼惜的毒药。但看上去也不是那么讨厌,毕竟
花痴的人总是纯纯的,傻傻的样子,很可爱。
可是,嫉妒和骄傲就太毒了。
老是嫉妒别人的成就或美貌或钱财的人,内心极为挣扎痛苦,伤害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同样,骄傲更是特别糟糕,一个人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是最好的,而别人的东西就是次品,这个执着心与分别心根深蒂固。骄傲的人特别容易
狂躁,脾气暴戾,不听...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6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贪嗔痴嫉慢------五毒俱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oputi (xiaoputi), 信区: Wisdom
标 题: 贪嗔痴嫉慢------五毒俱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5 00:00:32 2010, 美东)
贪爱、嗔恨、无知、嫉妒、骄傲是人的最基本的五种情绪。头三个还好,可以接受,后
面两个若谁有之就一定得要想办法断掉。
贪爱:是本能,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可以贪的。正因为有贪心,有个企图心才会起心
去做点什么。
嗔恨:生气也是种动力,往往有时气不过,大吼一声,我一定要怎么怎么~~这不也成
了一种推动人去做事的动力么:)
无知:痴心是善男善女们最普遍也最让人疼惜的毒药。但看上去也不是那么讨厌,毕竟
花痴的人总是纯纯的,傻傻的样子,很可爱。
可是,嫉妒和骄傲就太毒了。
老是嫉妒别人的成就或美貌或钱财的人,内心极为挣扎痛苦,伤害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同样,骄傲更是特别糟糕,一个人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是最好的,而别人的东西就是次品,这个执着心与分别心根深蒂固。骄傲的人特别容易
狂躁,脾气暴戾,不听...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贪嗔痴嫉慢------五毒俱全
贪爱、嗔恨、无知、嫉妒、骄傲是人的最基本的五种情绪。头三个还好,可以接受,后
面两个若谁有之就一定得要想办法断掉。
贪爱:是本能,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可以贪的。正因为有贪心,有个企图心才会起心
去做点什么。
嗔恨:生气也是种动力,往往有时气不过,大吼一声,我一定要怎么怎么~~这不也成
了一种推动人去做事的动力么:)
无知:痴心是善男善女们最普遍也最让人疼惜的毒药。但看上去也不是那么讨厌,毕竟
花痴的人总是纯纯的,傻傻的样子,很可爱。
可是,嫉妒和骄傲就太毒了。
老是嫉妒别人的成就或美貌或钱财的人,内心极为挣扎痛苦,伤害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同样,骄傲更是特别糟糕,一个人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总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是最好的,而别人的东西就是次品,这个执着心与分别心根深蒂固。骄傲的人特别容易
狂躁,脾气暴戾,不听劝解。而事实就是:越骄傲的人越容易失败,不堪一击,一击即
溃。
T*****n
发帖数: 2456
18
别搞得像行为艺术一样,来几句不着头脑的话,还以为自己在照猫画虎金刚经逻辑,我
们菜场运货大爷听不懂。
看定义:
【贪欲】 (术语)引取顺情之尘境而无厌,谓之贪欲,即贪爱世间之色欲财宝等而无
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引取心无厌足为贪欲。’法华经譬喻品曰:‘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佛教大辞典
看到没,“即贪爱世间之色欲财宝等而无厌也”,根据定义,我们一边送外卖,一边唱
南无阿弥陀佛,为了死后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不算贪。你们不服不行。
H******3
发帖数: 169
19
花很多时间和金钱用于保养,如何断除对身体的贪执?---索达吉堪布
问:我的确花很多时间和金钱用于保养,不知如何断除对身体的贪执?
索达吉堪布答:一应了知我们的身体为充满一切垢物的肮脏器皿。
二应了知身体外有皮肤,中有肌肉,其间由诸多脉络来贯穿,全身有各种骨骼连成网架
,内有五脏六腑。
三应了知身体里面充满了脓液、黄水以及令人发呕的大小便溺,故又被称为粪便池。
四应了知身体是具有九种孔穴之通道,乃至一息尚存,每一孔穴中都会源源不断地流出
许多臭秽不堪之物。
五应了知在五脏六腑中密密麻麻地聚集了无数的含生,故身体又可称为含生的城市。
六应了知四大假合的身体实质上是各种疾病的来源。有些人常被疾病缠绕,诸如头痛、
腹痛、心脏痛等。
如是观察则知身体确实是充满痛苦的臭皮囊,没有什么值得贪执的。倘若我们还要固执
己见地贪爱身体,执意继续受此欺诳,无疑将会陷入更深的苦恼之中。
——《窍诀宝藏论释》
1美国菩提学会(BICW):http://www.bicw.org
2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3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爱与恨
对于人类来说,贪爱和恨的确是同样没有价值的。
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情,七情六欲,都是执着。
人的贪爱恨多少都是业力造成的,所以要消业。
对于大菩萨来说,我们当然希望有大爱,
否则我们不就惨了吗?谁来度人?
恐惧,可以用别的词替代,如果是敬畏,可以是正面的用处。
没有必要全面否定,比如对业力
的恐惧,对天意的敬畏,不能都抹杀了。
j*******7
发帖数: 6300
2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三个爱的秘诀

唐崇荣
“……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
圣经提到了三个爱的秘诀:第一,你要除去一切不义的事。在你的生命中间,如果
你许可那些不义、不合理、不合神原则的事在你生命中滋长的话,你的爱心一定会减少
。第二,你要持守真正的爱心,不要让这世界进到你生命里面,因为人若贪爱世界,爱
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第三,你要继续不断保守那真正的爱,你要被圣灵充满,而圣
灵充满的真正的记号,是不能冒充,不能替代,不能虚伪的,就是圣灵的果子。
如果你谈爱心、爱心、爱心……结果你的爱是帮助更多的人随便轻慢上帝,你的爱
是正在犯罪,你懂吗?如果你的爱没有造就人,你的爱是更纵容人去抵挡上帝,你的爱
是要负责任的。无义之爱有如洪水泛滥,无爱之义其实是残忍苛刻。如果我们讲公义,
但是没有爱来配合我们公义的事奉,则我们的公义会变成很残忍、很苛刻的对人的要求
而已。相反的,如果只有慈爱,没有公义的话,好像洪水泛滥,到处成灾。所以,如果
我们的爱心,是只讲爱,只讲忍耐,而没有目的,没有原则,没有智慧,没有公义,没
有圣洁的话,即是滥爱,是制造更多的麻烦。
(摘自作者《谁肯》,略有删减,...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2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三个爱的秘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三个爱的秘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7 15:03:09 2014, 美东)

唐崇荣
“……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
圣经提到了三个爱的秘诀:第一,你要除去一切不义的事。在你的生命中间,如果
你许可那些不义、不合理、不合神原则的事在你生命中滋长的话,你的爱心一定会减少
。第二,你要持守真正的爱心,不要让这世界进到你生命里面,因为人若贪爱世界,爱
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第三,你要继续不断保守那真正的爱,你要被圣灵充满,而圣
灵充满的真正的记号,是不能冒充,不能替代,不能虚伪的,就是圣灵的果子。
如果你谈爱心、爱心、爱心……结果你的爱是帮助更多的人随便轻慢上帝,你的爱
是正在犯罪,你懂吗?如果你的爱没有造就人,你的爱是更纵容人去抵挡上帝,你的爱
是要负责任的。无义之爱有如洪水泛滥,无爱之义其实是残忍苛刻。如果我们讲公义,
但是没有爱来配合我们公义的事奉,则我们的公义会变...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ble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BibleStudy
标 题: 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8 20:35:33 2013, 美东)
爱神的儿女必定出于神

陶恕


“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
有时候,热心事奉主的基督徒会因自己曾有某种特殊的属灵经历而不屑与别的基督
徒为伍,而且喜欢吹毛求疵。这是极其危险的心态。更加危险的是他周遭的基督徒很可
能贪爱世界,灵里昏沉,毫不热心,因此令他越发振振有辞。他的错并不在于与事实不
符,而是在于他对这些事实作出属肉体的反应!他那独特的属灵经历反而叫他失去爱心
。我们必须格外谨慎,这种宗教经验若未能使我们更爱弟兄,就可以归为虚假了。
使徒约翰指出,我们是否爱弟兄,可以考验我们是否具有真实的信心。他强调我们
越经历神的恩典,便应该越爱所有属神的子民。“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
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壹5:1)其实这道理很简单...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2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马丁路德:苦难中爱上帝
苦难中爱上帝

马丁路德
教会必定存在于世界之上,又必须在软弱、穷苦、患难、惧怕、死亡、羞辱、责罚
中奋斗。在你们遭遇灾祸的时候,你就不再依赖自己了。你也不倚靠从人而来的力量和
帮助了。你必定要从心里倚靠基督,高举祂的名,祂的道和祂的国过于世上的一切,看
为比所有属世的事物更可爱、更宝贵。凡不如此高举基督而贪爱名誉权势、世人的称赞
、情欲、宴乐、结交酒肉朋友的人都不接受上帝的道。如同基督所说,“不爱我的人就
不遵守我的道”。

然而人不只在言语上爱上帝。他必须在日常生活上显出他爱上帝的凭据。这才是“
遵守我的道”的意思。这才是奋斗而得胜的爱。真实爱心的本性是要作一切有益的事。
没有什么难处能以阻碍有爱心的人做于人有益的事,能以使他不乐意去做。

我们心里若明白了上帝的良善和公义,我们什么为难的事都敢去做,什么痛苦也能
忍受。我们只要有他的爱什么都不惧怕。这个意思是说,不但乐意听他的道,也乐意遵
行而且得到胜利。
http://www.crca.com.cn/show.aspx?id=1708&cid=20
j*******7
发帖数: 6300
25
爱神的儿女必定出于神

陶恕


“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
有时候,热心事奉主的基督徒会因自己曾有某种特殊的属灵经历而不屑与别的基督
徒为伍,而且喜欢吹毛求疵。这是极其危险的心态。更加危险的是他周遭的基督徒很可
能贪爱世界,灵里昏沉,毫不热心,因此令他越发振振有辞。他的错并不在于与事实不
符,而是在于他对这些事实作出属肉体的反应!他那独特的属灵经历反而叫他失去爱心
。我们必须格外谨慎,这种宗教经验若未能使我们更爱弟兄,就可以归为虚假了。
使徒约翰指出,我们是否爱弟兄,可以考验我们是否具有真实的信心。他强调我们
越经历神的恩典,便应该越爱所有属神的子民。“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
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壹5:1)其实这道理很简单,我们若是爱神,
便必爱祂的儿女。所有真正的属灵经历,都应该加深我们对其他基督徒的爱!
因此,我们可以下结论,任何叫我们与弟兄姊妹不和及疏远的事,都不是出于神,
而是出于血气或魔鬼。相反地,凡叫我们更爱神儿女的经历,必是出于神!
http://www.crca.com.... 阅读全帖
l******3
发帖数: 293
26
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一位明君。他的雄才大略和
文治武功,世人早已多有评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幼年登基的万乘之君,还是一个去
奢从简、厉行节约之人。
以身作则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
(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
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此言虽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
认,他在努力为臣工做出节俭的榜样。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王公大臣,向他们展示康熙帝生前在乾清宫东、西暖
阁所用的毡毯。大臣们看后奏称:“(康熙帝)御极六十余年,时时以爱惜物力,崇尚俭
素……御前陈设之毡,历三十余年,尚洁净完整,崇俭惜物,实从古未有。”对于宫中
的陈设用品,康熙帝是以经济节俭为标准,崇尚简朴,不务虚华。
康熙年间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目睹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有如下记载:就其(康熙帝)个人有关的方面看,那种恬淡素朴简直是没有先例的。他满
足于最普通的菜肴,从未有过丝毫的过度,他的淡泊超过了人们所能想象的程度。皇宫
内部以及...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有没有题目带“爱”字的古诗词?
是,我也觉得古文贵含蓄,爱字太直白。另外发现“情”用得比“爱”多得多。
贪爱这句哪来的?
z**********i
发帖数: 69
28
来自主题: Love版 - 写给我为爱所伤的朋友
我不是基督徒, 但BIBLE 里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提摩太后书:3:1-7
3:1 你该知道,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
3:2 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渎、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
圣洁、
3:3 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
3:4 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
3:5 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
3:6 那偷进人家,牢笼无知妇女的,正是这等人。这些妇女担负罪恶,被各样的私欲引
诱.
j*****7
发帖数: 10575
2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人若爱世界
爱世界有两种
第一种,贪爱世界
第二种,怕得罪世界
T*****n
发帖数: 2456
30
你这个定义,比“即贪爱世间之色欲财宝等而无厌也”要宽,我不看,我只看丁福保的
定义。
f*****n
发帖数: 12752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有没有题目带“爱”字的古诗词?
这算飞花令么?
标题里少,诗词里可能多一点。毕竟这字白了点,放诗词里不够含蓄。
贪爱后院一片雪,忘将风云打扫。嗯,这不是古人的。。。
f*****n
发帖数: 12752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有没有题目带“爱”字的古诗词?
这是以前我上自拍时给每张照片加的题目
群鹜起处中军帐,铁马纵横无双。小楼独抱宜长啸,铅汞谨收藏。谁家弟子谁家院,松
茸且充丹饵。贪爱后院一片雪,忘将风云打扫。
r******3
发帖数: 58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私的爱

1.佛陀不吃素,经典明文记载弟子供养他吃肉,他照样吃。
2.无数佛弟子和阿罗汉不吃素,别人给什么就吃什么。
3.魔头提婆达多吃素,宣传吃素,用宣传吃素来分裂僧团,不过他下地狱了。
4.别人吃肉,不等于什么肉放不下。吃素,同样也不等于放下了肉。
5.吃肉吃素和什么慈悲心根本没什么关系。
6.最重要的是灭除贪爱,灭除愚痴,而不是什么吃素。
7.少吃肉是对的,极端素食是错的!
8宣传极端素食,是愚痴!甚至是害人!
a**u
发帖数: 8107
34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Feb 19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6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集圣谛
我们上一集有讲到,苦圣谛是由于生、老、病、死苦,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所求
不得苦,还有五阴炽盛苦,总括而来是这个八种苦,就是苦圣谛所说的内涵。生、老、
病、死苦它是属于身苦,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是属于心苦,而五阴炽盛是总括
身心二苦。这个前面的七苦是过去所感之果,后面的这一个苦总括来说是身心诸苦而说
,也就是说是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因。因跟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的,所以痛
苦就没有一个止期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必须要依止著声闻的解脱道,或是说大乘的佛
菩提道,才有办法解脱这八苦的这样子的一个烦恼。
所以,《中阿含经》里面舍梨子尊者才会这样说: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
是苦圣谛;这样子的圣谛,它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的;这个真谛审察确
实,合于这样子的谛,合于这样子的苦圣谛——这个诸谛,圣者之所有,圣者之所知,
圣者之所见,圣者之所了,圣者之所得,圣者所觉悟的;这个是说苦圣谛真正的道理。
所以,过去时的五盛阴是苦圣谛,未来、现在的五盛阴也是苦圣谛,这是真实的道
理,绝不虚妄的。这个苦圣谛并不离于如,什么是如呢?这个“如”字表示,苦谛它不
离于真实而如如不动的...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214
41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炎夏飘雪
英文链接 www.buddhanet.net/pdf_file/jotleeds.pdf
炎夏飘雪
[缅] 西亚多乌祖迪迦著
译序一:来自伊洛瓦底江畔的祝福 – 克玛叠帕比丘(Bhikkhu Khemadipa)
在世尊的教导中,最简单然而却是最深奥的便是:唯一的实在就是当下出现的任何事物
。如实地活在当下的一刻,这样你便会活在真理中。事实上,世尊把当下的一刻说作是
「唯一值得的执着」。
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满是圈套,比如想要有些不一样的体验、判别当下那一刻的素质、
抱持着期望等,即使是修行已久的禅修者,都仍会掉进这些陷阱中。「我至今已禅修二
十年了,但我仍有愤怒,我到底做错什么?」
从阅读乌祖迪迦的内心世界,我希望你们得到的是,能认识到当你沿着这条法的道路往
前走着,但却否认你自己的人性,这便是不智。爱、迷惘、绝望,与恐惧等都是现实的
,它们都是自然的,它们就在面前,而且,跟所有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从缘而生,并会
消逝。在这条道上只有一样「正确」的体验,那就是你现在正觉知到的。
只要你是一个人,你都会有人的遭遇。活在其中,从中学习,并将之放下吧!
愿你们得到解脱。
西亚多乌祖迪迦(自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3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绞尽脑汁我终于悟出来 --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2 10:29:57 2014, 美东)
应该你误会了
你说的是 我与外界的事物互相的关系
例如 你同某人”触” 你同一花一草”触”
我说的 多数是我们自己本身内在的关系 (当然也有点与他人的关系)
我的看法如下 不一定正确 仅供参考
我们今生看到外界甚么,触到外界甚么, 与前世自己的贪爱,通常….没太多关系
当然,你前世得罪谁,或爱谁,他找你报仇或报恩,有这些缘分,这也是有的。
以我浅薄的见解,我是认为….通常不是
我们每天看几百几千人,应该多数都和我们无关。
不然可能倾向宿命之类
(今生的甚么,都决定于前世或前前世或前前前世….。今生现在当下,没法作主)
通常每天我们看见谁,我是以无常看待
也许我们前世得罪谁,或爱谁,有某些人找我们报仇或报恩。
不过,我不探究不关心这些关系
因为我观察不到,也控制不了,所以我不关心。
我之前帖子说的 : 触 可能有”我”或前世贪爱的影响
不是指”触”到谁,...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发信人: atman (奥特曼),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非大非小——阿姜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2:12:55 2016, 美东)
的感知。
没看见这帖
回复一下
Good 佩服 自己自动观察的
是的 观察到贪爱 但甚么是贪爱呢? 其实是复杂的情绪构成
就像甚么是生气呢? 我们就是知道甚么是生气
但隐隐又觉得满复杂不踏实 想再看看怎么回事 (能这样”想再看看” 已经很了不起
了)
但会因为观察力(内观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 我可以再观察贪爱,就说爱情好了
但是往身心看去,一个人在那里一直看着某人,或ㄧ直跟踪某人
就是爱他
再观察 贪爱就是一个肉身,心跳加速,脑袋浑浑的,眼中只有某人
再仔细观察, 就是脑袋一直想要 想要 想要 想要 想要 想要
所以一直看着某人 或依直跟踪某人 有人说执取,
想要甚么?
想要自己产生的一种美好的感受。例如 和他如何,真美好。他真帅或真美,看着就舒
服。
都是美好 没想过坏的
当我们采用 “贪爱只是大脑虚构的幻想” 就是认为它不实的、虚的、没甚么要执...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因果的问题
发信人: DrSp (链球菌),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关于因果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0 17:13:38 2017, 美东)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能当参考
不一定,也许是,也许不是,
人的行为、五蕴的运作是六根触六尘而来,许多都属于无常
就像一阵风吹来,把头发吹乱了,无法说这阵风是因为前世的某原因,头发乱是前世的
某原因
因素实在太多了,无法追究一定是甚么
佛陀不会说这是你前世注定,于是如何如何…
如果佛陀这么说,就不是佛陀了,连初果都没有
我所看到,佛陀不太重视前世如何,而是重视现在、当下我们该如何做
不过,从古代外道到现代很多人都一直很重视前世如何,于是现在如何
也许这比较难,又神秘,一般人难解,所以很吸引我们的好奇吧?
老实说,我们都不太探究今世的去年、上个月、昨天发生甚么会影响我们,这个影响还
更大呢。
有甚么理由特别重视起前世呢?
也许因为是今世,所以没甚么特别、神秘,没能吸引我们探究的好奇吧?
再说,如果一定要说
读到我的文章是前世的业
那为何 “读到我的文章” 不是昨天的业? 上个月的业? 去年的业? 非...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8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绞尽脑汁我终于悟出来 --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5 21:54:00 2014, 美东)
再看一次你说的,”我看到,和我执着于我所看到的东西,哪个会造成因缘和合?”
我觉得你的问题有点怪
“我看到” “我执着于我所看到的东西” 应该都属于因缘和合,而不是造成因缘和
合。
我是如下这样看待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
“我看到” 是 眼触
然后 事情是这样
“触” 当然是外界的因缘和合 可有何重要? 一会见到这 一会见到那
这时 我是认为不重要。没多介意
“触”之后呢? 会有苦受乐受,看到俊男美女心里就舒服,看到丑的有些不舒服
“受”也是因缘和合
….这有点问题了………好 再说 我也先不管他们
(有”触”也未必有”受”,还要有”缘”,缘起)
苦受乐受之后呢? 会有喜欢乐受,喜欢俊男美女。 排斥苦受,不喜欢丑的。
坚持如此,总是如此
...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