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贪爱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的报偿与转变
“业”是学佛人熟悉的一个名词,像常听人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或者
遇到一个学法一直不得力,就会想著自己业障深重等等。但究竟什么是业?佛教认为一
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出生成为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哪一道的有情?拥有怎么样的色身?以及身体健康衰弱、美丽丑陋、寿命长短等的正
报;乃至于拥有的财物或者是富足,他的眷属是不是亲睦,以及生存环境是清净的还是
垢秽的这些的依报;这种种的苦乐果报都是由业所感生的。所谓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
苦报。民间也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开示:【阎
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大宝积经
》卷96)众生之所以下堕到地狱中,受到极为悲惨的苦痛,都是因为自己过去造作了极
为重大的恶业;阎王也不过就是统计这个下堕地狱的罪人一生所造恶业重轻多寡,依著
因果律则,判定他所该受的惩罚;一切都是自己行为招感的业报,没有人能故意入罪于
他,也没有人能代他受罪;这就是佛教所主张的法界必然的业报法则。
在这法则中,业不但是众生受生取得色身的因缘,而万事万物也都从业因而生。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睡梦中梦见美女
我们要继续探讨宗喀巴基本知见的错误,因为基本知见的错误,导致了三士道次第
的混乱,以及对治的无效。
佛法中的真实法是指每一个众生的如来藏,因为如来藏从无始以来就存在,而且尽
永远的未来也不会坏灭。祂不是因缘所生的法,是本来就在的法,所以 如来在《大宝
积经》卷119中开示:“如来藏者常恒不坏。”经文如此说明,然而密宗中观应成派否
定这个真实法的存在,认为一切唯依缘而生。宗喀巴在《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说:“
诸佛未说有实法。以及二谛俱无自性故。”(《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他否定有任
何真实法的存在,并且认为世间以及出世间的究竟道理当中,没有任何一法是本来存在
的,而且能够作为其他法出生的根本因。这与 如来的三乘菩提教法根本背道而驰;可
是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依于真实法而显示的道理,是修行人所追寻的。
如果告诉信众说:“没有绝对真实法的存在。”其实背后意味著,就没有绝对真理
的存在。这恐怕连宗喀巴自己都无法接受,更不可能被一般佛弟子们所接受。因此宗喀
巴必须在自己所认为一切都是虚妄之中,要创造出所谓的真实来,所以他在《广论》卷
17中说:“何者名为所应现证实性涅槃及能证得涅槃之方便...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939
3
☆─────────────────────────────────────☆
luobo (菠萝) 于 (Tue Jun 4 11:34:28 2013, 美东) 提到:
虽然没有亲自参与过24年前的反独裁、反贪腐、反暴政的天安门民主运动,但在此纪念
日沉痛悼念所有在此运动中被残暴屠杀的青年学子以及之后的清算运动中被残酷清洗处
决的中华同胞!中共在六四中和之后丢失的人心象溃堤的大水一样,永远收不回去了。
在六四中为反抗独裁、贪腐和暴政而牺牲的所有中华儿女永垂不朽!!!
☆─────────────────────────────────────☆
gddg (gddg) 于 (Tue Jun 4 11:43:34 2013, 美东) 提到:
re
☆─────────────────────────────────────☆
rsshuang (江晚正愁) 于 (Tue Jun 4 13:11:33 2013, 美东) 提到:
纪念那一辈的热血青年。
☆─────────────────────────────────────☆
iMaJia...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一、 求姻缘应随缘
第二部分
有关恋爱的问题
一、 求姻缘应随缘
多数人都希求获得一份美满幸福的姻缘。在家的学佛人也期望找到一位心灵相契的伴侣
,夫妻共修、共创未来;还有的人由于社会和家庭压力正在迷茫之中寻找姻缘……但夫
妻缘分乃是前世而定,善缘恶缘,无缘不来。我们应以何种心态如理如法地求姻缘?如
何运用许愿、念经、放生三大法宝来求得更美满的善缘?怎样化解求姻缘中的各种难题
?在本部分内容中,让我们共同学习与分享卢台长开示的精彩内容。
(一)精彩开示摘录
1.应以何种心态求姻缘
(1)求姻缘应随缘;谈恋爱要改正自身毛病(2013年8月2日《直话直说》)
台长开示,随缘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姻缘要随缘,念经学佛可以
让命里该有的加速到来,而不宜请求命中本没有的缘分。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习惯等
各方面都会影响感情运,不管男人女人都要温柔,要懂得珍惜缘分。
听众:最近我有一件事比较矛盾。我在求我的姻缘,因为到现在还是单身,我每天念准
提神咒和大吉祥天女神咒。但是又在想我是不是该求,因为就像师父以前开示的,谈恋
爱这种也是修行上的阻碍,或者也是烦恼。我有一点矛盾,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什么叫...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宗慣於狡辯的謊言!zt
1、狡辩言藏密没有男女双身修法。
藏密究竟有没有双身修法,事实胜于雄辩,有藏密诸师的著作为证!藏密著作那洛六法
云:【密宗有四大部:一、无上密宗,二、瑜伽密宗,三、行密宗,四、作密宗是也。
除无上密宗外,其余下三部密宗,皆无抱明母之修法。】显然,藏密诸师所说无上密即
是双身修法,抱明母者即是抱女人合修淫乐之“乐空不二”法门。
而且密宗诸师谓:【若不修男女双身修法,不可能成法身佛、报身佛。】有书记载为证

《《上乐王之修持不止一样,末而斡(马尔巴)喇嘛、秋既喇嘛、觉洛若喇嘛所传者,
各各不同,有六十二样之上乐王,皆有坛城。上乐王与喜金刚均注重丹田火之修持,修
之以供养身内无量无数之佛。但不得上师欢心者,修之仍无悉地。修者视己身如坛城,
以丹田火供养诸佛,此层甚为紧要。并修坛城中一切轮子转的道理,起分修法系严独勇
、无成佛之望。如欲成就,必修双身;正分修丹田火,即是修双身;故起分修后,必修
正分(必修双身法),始能成就。》》(那洛六法道然巴洛布仓桑布讲述,卢以照笔录
,晨曦文化公司1994.8.初版-P52)
又云:
《《那洛空行母系「上乐佛母」,上乐王系五大金刚之一;五大金刚乃:上乐王...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有人问: 那什么是五无间业呢?
师说:杀父, 害母, 出佛身上的血,破和合僧, 还有焚烧佛经佛像等, 就是这五无
间业。
问: 什么是父?
师说: 无明就是父。 你一念上没有念的起灭,好像空中的声音, 到哪里都不起分别
, 就是杀父的含义。
问: 什么是母?
师说:贪爱就是母。 你一念进入欲界中,在贪爱面前, 能认识到贪爱本空,因此能够
处处不被贪爱所牵引, 就是害母的含义。
问: 那什么是出佛身上的血呢?
师说: 你在清净法界中, 没有一个追求的念头, 处处如同黑暗, 就是出佛身上的血。
问:什么是破和合僧?
师说:你心头一念认识到了烦恼的本性是空, 并没有任何依靠, 就是破和合僧的意思。
问:哪什么又是焚烧经像?
师说:如果能认识到因缘本空, 心法也本空, 从而发一念永断一切执着, 处处无事
, 就是焚烧经像的意思。
诸位, 应该这样去修行,不要让向好向坏的心成为你的障碍。你的心念不要在像空拳
指头一样的文字上去生出各种见解,从而在根境法中玩虚做怪。自己看轻自己, 说什
么我是凡夫,他是圣人。这样的笨蛋, 有什么出息, 明明是个狮子, 却甘愿当一个
野鸣。明明是个大丈夫,却没有大丈...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7
戒除贪爱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并不是强迫自己不去贪,而是清楚了解被贪的对象根本
就是垃圾,是大便,是脓疮,根本就不值得贪。同样,让识不再生的方法,并不是行动
上不让识生起,这实际根本不能阻挡识的产生,甚至可能会加强。正确的是要如实认清
“识的对象”是无常,苦,无我的,生起厌离,“扭头不再看”(识灭)
所以佛陀教导要观察五蕴如针,如刺,如杀。所以佛陀说五蕴如大火,眼在燃烧,色在
燃烧,眼识在燃烧,一切都在燃烧。。。。
而某些人嘴上光喊着灭除贪爱,但是却又认为五蕴就是涅槃,色即是空,空色不二,认
为解脱并不是灭除五蕴,涅槃仅仅贪爱的灭,不是五蕴的灭。
如此就像抽鸦片的人嘴里大喊,我不能对鸦片上瘾,但是还一边狂抽鸦片而不舍。
五蕴是大火,贪爱是燃料,有了燃料,才有大火的产生,没有了燃料,大火就不会再产
生。
"诸比丘,一切在燃烧。诸比丘,何为一切在燃烧?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
烧,触在燃烧,从眼而生起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亦在燃烧。因何而燃烧?我说此
由贪、嗔、痴、生、老、死、忧悲、苦恼,点着而燃烧。
-
s******n
发帖数: 459
8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和面曾因受风而麻胀不适,现在已无之前的不适感。
(2)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整中的作用,增强了治...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9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集禅修心得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晨曦,云雾中的佛学院,犹如仙境般宁静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0

味是贪爱、欲贪、爱染
患是知道有这样的爱染,会有祸患,也就苦(或叫烦恼)
离是离此贪爱,离此苦。出离心。
也就是经常在佛经上看到的句子的形式 : 无常、苦(患)、厌离(离),
接着通常是喜贪尽,然后心解脱,接着自证涅盘。
可见有多重要。
当然,每个动作都还有实修时的细腻处。
因为苦,才有离。
因为离,配合 亲见缘起+正见、正思维,才有可能有正智。(初果)
培养正智后才能在”我”将起之时,于内观中自然消除。也就调伏欲贪(二果)
然后导致欲贪永不再生起。也就是断欲贪。(三果)
最终,断无明,”我”永远不再落入五蕴中,如同绳索自然断落(四果)
每一个动作前面,都有环环相扣的原因。
例如,先有欲贪,才有苦。有苦,才有离。
没体会苦,其实说离,我个人觉得是骗人的。(至少我觉得是我自己自欺而已)
依有经验的法师说(也不是我说的),实修若是老实照着佛陀的教导修行,
你自己看阿含就会明白你要干什么,要如何修。
没实修,我自己看阿含就觉得,没有深奥的名词,高深的诠释,
很浅显,挺无聊的句子。
可佛陀就是这样说的,剩下就是实际做,自己就体会到了,
也许佛陀觉得多做高深的境界上诠释没多大用处吧? 或...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南传说心、心所、色,互相关系应该没错
只是,心、心所是他们自己的分类而已,整体上三者互相关系是没错的。
且他们的心(识),似乎有点主动的角度。
如果”识”是有点主动的角度来看,我估计这主要是由”我见”谈起。
我的看法是
如果”识”是由纯净无我的角度,会比较由被动谈起,哪就会谈到六识。
例如 眼睛看到外物,生”眼识”。 “识”是被动发生。就是外物的影像而已。
这个”识”,就是很纯净”无我”的”识”。
如果识是由被”我见”所污染的角度,会比较由主动谈起,
例如 这眼睛看到的外物是,”这是一幅画,里面有人物有图形”,那就是纯净的’识”
而”识”被我见,被贪爱所污染,
“识”辨识这幅画,是认为 “这是一幅我所喜爱的画”。
因为贪爱的灌水滋润着”识”,这样带着贪爱的”识”,滋长、攀缘色。
此为 识缘名色(因为”识”是被贪爱、”我见”所污染, “识”比较主动),
名色缘识,我认为也是一样,只是反过来而已。
也就是,这里的”名色”仍然是被污染的, e.g.“这是一幅我所喜爱的画”(色),
但是,当然有这个”色”,”识”才能依附攀缘,不然变成 “这是我所喜欢的….”
没东西。
一定是具体...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2

你们讨论好多帖,就不一一回帖了。
我说的不一定对,只是自己的想法+经文而已。
生灭是五蕴的基础,
不过,生灭既然是五蕴的基础本质,基于五蕴生灭的集灭,当然跟着也一起生灭无常。
我之前有一帖提过,忘了哪一帖,五蕴自己有生灭无常现象,苦的集灭也有生灭无常现
象。
五蕴的生灭不会变成常
但是苦的集灭会变成常,也就是涅盘,苦不再升起。
这是有经文的。
这样的经文解释,当然,是我个人的看法。
(至于是否是剎那生灭? 这的确没经文,至少我没找到,
是通过实验由大到小观察,
大范围有生灭,升起又消失,又升起又消失,
当小范围的时候,时间变短,就变成人家说的 剎那生灭吧。
就看你禅修多厉害,看得到多小的时间)
由杂阿含四十九、五十九来看。
四十九经,说色是什么,受想行识是什么。
是什么? 是生灭。
五十九经,六七、六八经
第一步 知道色是什么
第二步 知道色集是什么
弟三步 知道色灭是什么
色是什么? 四十九经说的,生灭。
五十九经前面多了一句,生灭法。
这”生灭法”怎么断句解释?
1.前面说五受阴,可以看成是,五受阴本身是生灭法
,e.g.色,本身是生灭法。 与四十九经相合。

2...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3

您的意见 我多数在上文中说明过了。
有人要观察多世轮回,我没说不行。
但是我强调当世轮回的观察的重要性。
是的,我是假设是给多数人修,所以发文的角度是假设在多数人的立场,
但没有否认有少数人特别厉害,可以观察多世轮回。
相反的,我心里很赞美能观察到多世轮回的人,有的话更好。
这我在上文中也说明过,
是安慰,也是修行的重点。
是两方面的。
如果针对”安慰”这方面,
如您所说,我的心理的确还不够坚强。是的,我承认,是要改进。
如果针对修行的重点这方面,
则如上文所说,
还是坚持观察当世轮回比观察多世轮回,对我们的修行更重要
理由也如上文上述,
1 多数阿罗汉是没有神通的
2 佛陀没有强调修佛法须要神通
所以,上文,及上一段, 已经清楚说明了,
并非如你所说
这点,相信您已经明白了。
这点 如上文、上一段,所述
--- 还是坚持观察当世轮回比观察多世轮回,对我们的修行更重要
理由也如上文上述,
1 多数阿罗汉是没有神通的
2 佛陀没有强调修佛法须要神通。
神通不是必须的。
因此,观察当世轮回不是必须的。
这点相信您可以同意。
但在此还是强调,如果有神通能观察到多世轮...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十二因缘
几点想法:
1. “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是指后世的有与生。
这个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比如77经中说“色断已。得断知。得断知已。则根本断。如截
多罗树头。未来不复更生。如是受.想.行.识欲贪断。乃至未来世不复更生”,252经
中说“汝若长夜离我.我所.我慢系着使。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不复
起。” 而阿罗汉的“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也是针对这个
断贪爱后,断后世的有。
这里有一点,就是上述观点都基于轮回的确立,因为在佛教之前的婆罗门教也有轮回的
思想,所以佛陀在这里不需要过多的阐述。但在当前唯物论为主导的思想下,破断见则
更为重要。
2 十二因缘的关键是“爱缘取”,和“爱灭则取灭”
虽然十二因缘中任何的环节都对无明导致的“生.老.病.死怖”产生影响,但断贪爱
是关键。有人认为十二因缘为一个链条,其中有十二个环节,每个环节断裂都可导致解
脱。但佛陀反复多次强调的,则是断贪爱,离欲,才能断苦。而其他环节的断则是不可
能的,或不现实的。比如佛陀觉悟之前,也曾采用苦行的方法,苦行是试图通过对身体
的折磨与考验,来影响身心的关系。佛陀苦行6年,身体消瘦,形同...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无我的一些整理
谢谢。
你说断了五蕴是”我”的认知,不是涅槃, 又说是三果或以上的的涅槃, 这矛盾。
轮回的主体是贪爱, 而不是识, 这可以理解。因为谈识, 必是有我, 识是有主体的所为。
贪爱乃是轮回的动力, 既然无我, 自然没有主体。
而贪爱(attachment)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世界是联系的(唯物辨证法)。就五蕴(物质
和意识)是无常(世界是运动的)来说, 现象或形式之间的转变过渡, 就是联系, 就是贪
爱。只要转变存在, 联系自然存在。
贪爱是从出离的角度说的, 联系是中性的。
或说贪爱是造成事物转换(无常)的内因。
当冰变成水时, 树叶枯萎时, 有主体吗?
P******n
发帖数: 329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妙法莲华经 简介
说阿罗汉没有救助大众的菩提心的人们,看看我们的福楼那尊者是怎么做的(杂阿含
31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富楼那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
法。我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富楼那。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
。眼见可爱.可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欣悦.赞叹.系着。欣悦.赞叹.
系着已欢喜。欢喜已乐着。乐着已贪爱。贪爱已厄碍。欢喜.乐着.贪爱.厄碍故。去
涅槃远。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富楼那。若比丘。眼见可爱.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不欣悦.不赞叹
.不系着。不欣悦.不赞叹.不系着故不欢喜。不欢喜故不深乐。不深乐故不贪爱。不
贪爱故不厄碍。不欢喜.不深乐.不贪爱.不厄碍故。渐近涅槃。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
佛告富楼那。我已略说法教。汝欲何所住。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说教诫。我欲于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
佛告富楼那。西方输卢那人凶恶.轻躁.弊暴.好骂。富楼那。汝若闻彼凶恶.轻
躁.弊暴.好骂.毁辱者。当如之何。
富楼那...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很有道理, 不要被欲望所控制就可以了, 有满汉全席的时候当然会吃, 没有的时候
吃麦当劳也
无所谓。。。
欲望到底是什么,个人愚见 就是4食
4食的讲解,建议看看子肉经, 然后看看其他的解释
我看的是wiki, 对食厌想的诠释我觉得挺好
我想重复强调一下, 饮食中的食不光是说现代说的吃的食
对于四食,产生喜欢与贪爱,就会让识增长,入于名色,增长诸行,产生苦;如果灭除
对于四食的贪爱,就可以灭除苦[23]。
[23] 杂阿含经卷十五:“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
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
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
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
聚灭。”
释迦牟尼认为禁食、不食,无益于解脱,主张节制饮食、守护根门,去除对饮食的贪爱
[24][25],
[24]^ 《杂阿含经》271经:“若当比丘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觉悟精进,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见五蕴无常?


生灭、集灭, 看起来是有得讨论
把集灭 e.g.集 单纯的看成过程
也是一种看法 也许有些论师是这样的解释
感谢法友提供
但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一定对)
“集灭”比较限定在 与”苦”相应,这样才算”集灭”
毕竟四圣谛是 : 苦、集、灭、道
当阿含提到”集灭” 是与”苦”相关的事情(e.g.贪爱)有关
对色有贪爱,色受阴升起,于是内观: 色之集 (怎么升起的,来自何处(过程))
对受有贪爱,受受阴升起,于是内观: 受之集 (怎么升起的,来自何处:触
触来自何处: 内外六入处 (过程) )
对想有贪爱,想受阴升起,于是内观: 想之集 (怎么升起的,来自何处(过程))
对行有贪爱,行受阴升起,于是内观: 行之集 (怎么升起的,来自何处(过程))
对识有贪爱,识受阴升起,于是内观: 识之集 (怎么升起的,来自何处:触(过程))
也就是
集灭,限定在缘起法,内观五受阴的运作
若扩大解释 把所有生灭过程(e.g.”色”一栋房子的建立之前的过程)
似乎也行 但可能要特别解释这里所说的集灭是指这样
但我个人不会特别这样说
可能有些人采取我这样的看法
c***h
发帖数: 226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因果的问题
发信人: DrSp (链球菌),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关于因果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2 03:19:19 2017, 美东)
如果你的选择是因为这个业力a影响的贪爱,那就还是由业力a影响你的选择
当然,这个贪爱可能是受 业力a+业力b+ 业力c+………. 影响而生,
所以其实业力a+业力b+ 业力c+……….综合影响你的选择,业力a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的选择不是因为贪爱,那就不是业力影响你的选择
业力的因果关系在此处就失效
但如果业力a并未消失(也就是以前的贪爱还在),还继续影响你,
那还会在别处继续影响你的选择
只是这次暂时没影响你
继续问,为什么上次选择是因为贪爱,这次选择就不是因为贪爱?
这个变化也是业力影响的吗? 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
是,是因为业力
不是,是因为无常
c***h
发帖数: 226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因果的问题
发信人: kelvindun (戒忍无畏,以净心土),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关于因果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2 19:17:28 2017, 美东)
1有何理由藕益大师就正确?
只因为他有名气吗? 或他到达甚么与佛教有关的修为上境界?
佛陀也在葛拉玛经上说,不要崇拜宗教大师 包含他
可否给我们藕益大师是正确的理由?

2 藕益大师没有说出背后的道理,为何我们要相信他,奉为圭臬?
那藕益大师提倡念佛念咒背后的道理是甚么?
3因为藕益大师没有说出背后的道理,
而我把我认为的念佛念咒背后的道理说了,且也没说就因此不能念佛念咒,只是观念
上不要把它当巫术来用
所以,我也不算违背藕益大师太多,甚至也有可能是更清楚的诠释藕益大师的原意
(除非藕益大师的背后原意是把念佛念咒当巫术来用)
===========
我认为,念佛不能消业,念咒也不能,做法事也不能,念经也不能,抄经也不能
认为能,这是把佛教或佛法当巫术来用。
这种把佛法当巫术的观念已经很普遍了,也许已经不是当初设计这套方法的祖师的初衷了
(如果与其他人观念...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我的意见是这样,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如何出离,取哪个所缘,我没意见,随缘
但此文后段意思好像是说,有被叮咬的触感,但没有立”痒”这个假名,就不会有嗔
似乎不是这样,(或作者可能当时时间不够,未说清楚)
每个人可以自己实验,不管有没有”痒”这个假名,知不知道这假名,都会不适,然后嗔
有时身体不适,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不知把这种不适感叫甚么(没有立假名),
但是还是会嗔喔,还是会苦喔
这文说的有一半对,后面还有东西没有补充完,可能作者时间有限,没继续深入说
我补充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对的是,若只有”痒”的触受,不再有因为”痒”的触受+贪爱的影响而引发的各种”
想”,
是不会有嗔、苦
但有”痒”的触感,有因为”痒”的触感而引发的各种”想”,
有时也不会有嗔、苦的喔
因为这种”想”,不是因为贪爱的影响而引发的”想”
这是有微妙区别的,并不是都不能有因为”痒”的触受而引发的各种”想”,
如果是这样,那只有死人能这样,活着在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几乎不可能
每个人自己实验,没有六触哪来的”想”? 不可能的。
“想”是由”触”引发,再怎样自己坐着躺着突然”想”起某事,那也是”触”引发,
意根...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2500
对于 色是空 的含意
两人偏重的方向不同, 而有所误解
更广泛的说,说杯子本质不真实存在,这是对的
这也包含在空的涵义里,这是基本的必须的,但这不是最后的重点
重点是,这杯子对我们的影响(指造成苦的那种影响,这种影响指五取蕴的升起)
而附带的了解杯子本质的确不真实存在
当然,”本质”是甚么,有些人又觉得有得辩,
但基本上因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灭,不管甚么”本质”都不真实存在
好端端的,干嘛费数十年的神来了解杯子的本质是空的?
为了了解宇宙真相是怎么回事? 这有点犯傻了 这么有求知欲研究科学宇宙太空就好

当”了解真相”的求知欲这么旺盛,基本上就是陷于苦中,心中在害怕、担心…..
不不, 佛陀在世时从来不讨论宇宙真相,这是无记,只说苦与灭苦

因为它(杯子)会造成我们的苦,所以才需要了解
就算内观定力还不够,还没看到剎那生灭,没看到杯子的本质是不实而生,
但只要能灭苦,也ok
不管如何,重点一直是自己的苦怎么办? 如何灭苦
于是理论、修行的重点是杯子对我们的影响(指会不会造成我们的苦,五取蕴)
五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升起,只要活着就有,杯子放在那里也有,消灭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3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禅定的身心效应 (zt)
作为一种主动调摄自心而达到特殊心理状态之禅定,具有优化身心的诸多效应,这些效
应为许多禅定修习者的经验所证实,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可用心理学、超心理学和
人体科学等方法予以观察研究,解释其机理,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一
些成绩。若修习不当,禅定也可能发生有害于身心的效应。
一、禅定的生理效应
通过禅定和与之同类的瑜伽、气功修习,能够健身治病乃至延龄却老,优化、变革
生理,是古印度婆罗门教早就宣扬的,《白骡奥义书》即以‘身轻得康健’为修习瑜伽
的初步效益。道教尤以行气、守一等为祛疾健身、延命长生的要道。佛教显教重在破除
世人对肉体的普遍执着贪爱,不大讲禅定的生理效应,但说修习禅定中随心意的寂静,
会相应地发生身轻安及呼吸、脉搏、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乃至停息等生理变化,祛
疾健身,是随这些生理变化而来的附带效应。《摩诃止观》卷八云:
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设小违返,冥力护持,自当销愈
。……但一心修三昧,众病消矣【《大正藏》卷四六,110a。】。
说如果善于如法修习天台宗提倡的四种大乘禅定——常行(般舟)三昧、常坐(一行)
三昧、半行半坐(方等、法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的缘起和老歪的缘起

幻想男又开始犯病了。
我不反对裸体,不反对同性恋,不反对一夜情,不反对换妻,我甚至不反对道家双修,
印度教的双修。。。因为这都是贪爱无明众生的自我选择。
但是贪爱就是贪爱,而性行为是贪爱的集中体现,一个要解脱轮回的人,必然要远离贪
爱,而说贪道可以成佛,性交可以成佛,纯是放屁。更是违犯佛说,而打着佛陀的名义,
更是邪恶!魔头才喜欢这么干。
另外,不知道佛陀是不是你眼中的“这种人”啊。
佛陀说了,宁肯把男根放到毒蛇的嘴中,也不要放入女根中
有人问佛陀,遇到女人怎么办,佛陀说“不要看他们”
而比丘戒律中除了禁止和所有女人发生性行为之外,还严格规定不得和女人同行,不得
和女人独处,不得触碰女人身体,不得向女人说法超过五句(除非戒师在场)。
你怎么没胆量骂佛陀是冥顽不化啊。
我学的是佛法,是佛陀的法,不是密勒日巴的法,不是waichi,青海的法。
你去吃大便吧。
你的这种愚痴,就是脏!
老兄,你是不是又忘了什么?
为什么每次都忍不住出来发表点啥,然后又信誓旦旦的说,“从此不再。。。”
究竟是谁失控啊?
真TMD的可笑。
骂你不需要控制,就像闻到大便就知道是臭。
我起码还能分出香臭,而有人,明
J******s
发帖数: 753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
rainbowcc (去嗔师太cece) 于 (Fri Apr 8 23:06:43 2011, 美东) 提到:
4/1/11
没打坐/修心/观照。
4/2/11
同上。
4/3/11
同上。
4/4/11 周一
打坐:1小时
跑步:2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记录:
新工作虽然基本适应了,生活中也有不少值得开心得事情,但身心仍无法轻安,心态有
细微的压力/焦虑。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看到初升的太阳和广袤的天空,提醒自己,修
心比工作重要多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比修心更重要了。虽然我。。。。。,可仍然充满
缺乏感和不安全感,深深地感到缺乏/不饱足/不轻安,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况且,
除了修心,还有什么好玩/有意思/有兴趣的么?修心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意义的高度了。
可是一进公司,这些提醒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就沉陷进工作中去了,完全无法观照,连
观照的想法都不曾升起过。唉。
晚上回来,跑步练舞淋浴,然后,散盘,设置闹钟1小时。试图观照,很难观照,思绪
被工作粘连,很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纠着粘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7
——中山大学演讲 2011年6月12日晚上

主持人致辞:
大家好!我谨代表中山大学哲学系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同学会,欢迎各位前来参加
第三届博研论坛。
一入中大门,就是中大人。首先,是我们中大最传统的一项:唱中大校歌。请全体
起立,我来起头唱校歌: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遗泽余芳,博学审问,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为国栋梁。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好,请坐!下面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恭迎索达吉堪布入场——
我们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同学会,成立于今年元月。成立之初,得到了学校的密切
关注、系里的高度重视,以及博研同学的大力支持。
为了搭建博研同学长期学习交流、后续终生学习的平台,我们在成立之初,就确定
了每年会不定期地组织大型专家论坛。
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努力下,第一届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党校原教育长王瑞璞
教授,也就是现在胡锦涛总书记的班主任,主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风险”...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好的养生方法——心境平和
佛教消除烦恼的理论与方法——中山大学演讲
『 2011年6月12日晚上 』
视频链接: http://www.zhibeifw.com/dxyj/dxyjmv.php?fid=675&id=146294334
主持人致辞:
大家好!我谨代表中山大学哲学系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同学会,欢迎各位前来参加第三
届博研论坛。
一入中大门,就是中大人。首先,是我们中大最传统的一项:唱中大校歌。请全体起立
,我来起头唱校歌: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遗泽余芳,博学审问,慎思不罔,
明辨笃行,为国栋梁。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不息自强。发扬光大,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好,请坐!下面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恭迎索达吉堪布入场——
我们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同学会,成立于今年元月。成立之初,得到了学校的密切关注
、系里的高度重视,以及博研同学的大力支持。
为了搭建博研同学长期学习交流、后续终生学习的平台,我们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每
年会不定期地组织大型专家论坛。
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努力下,第一届论坛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党校原教育长王瑞璞教授
,也就是现在胡锦涛总书记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我教言略解 (2)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11. 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毁。
修行人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有三种:
一是“切莫自大与傲慢”,如果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见
不到自己的缺点,因此也就很难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从历来高僧大德的论著及日常言
行中,都体现出内在谦虚的美德。我们却往往会生起粗大或细微的傲慢心,比如认为这
个教言很简单、那个法我听过几次了、这件事情我肯定比别人做得要好等等,而没有时
常以法来对照、衡量自己。古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曾三十七世中修学五部大论,上师如
意宝一生中听闻过一百多次《佛子行》,这些大德大成就者都是如此的谦虚好学,像我
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傲慢自大!寂天菩萨也教我们:“愿如细柔棉,敬当彼等仆。
”《格言宝藏论》中也说:“大者无须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真宝不用语夸赞,假
宝再夸亦谁买?”所以,没有必要傲慢,慢如高山法水不注,修行人,切记!
二是“切莫暗中说他过”,即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过失,暗中说过戒律中也是遮止的。
我们现在都是修学人,不是佛,每个人都有各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由的迷思》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一般人就是这样呀
一般人无论怎么做 自以为多不贪爱或嗔恨排斥 想表现多自然都是假的 都是这样
我是一般人 当然会对”摆脱贪爱”产生贪爱
但希望不要有这样
对于贪爱 “离” 味患离的”离”
“离”不会这样 是自然的离开贪爱
功力不够时(包含心不够清净、苦不够认识),
宁可多用力,排斥,矫枉过正一些
功力够时 心清净 五盖减低(贪嗔减低) 这时会较自然一点,较不用力,较不排斥性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胎识与识阴六识

接下来谈的是缘觉的人无我智。缘觉主要观察十二因缘,进而断尽我见、我执、我
所执成为辟支佛而入无余涅槃。所谓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
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如是集成一大苦蕴。”(《毘婆尸佛经》卷一)但是要观察十二因缘前,一定要先观
察十因缘,否则容易堕入断灭空中,有无穷的过失存在。
有关十因缘的经文开示如下:【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
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
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
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
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
,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杂阿含经》卷十二)
解释如下:【我曾听到 世尊这样的开示:一时,佛在舍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之最严重的岔路
我们所说的《广论》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半边的《广论》。其实真
正了解的人就知道:宗喀巴所说的完整性《广论》是有两个部分,如果要讨论《广论》
的内容,那就得要函盖这两个部分,才是可以看到完整性《广论》所说的核心法义内容
,不然就会不了解宗喀巴真正的意思而误用。
至于完整的《广论》是哪两个部分呢?也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
第广论》这两个部分,如果深入《广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的关联性去了解的话,那就
可以看得很清楚完整的《广论》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因此在我们这一系列的课程当中,
每一位主讲老师都是针对这个完整性的《广论》来说明,而不是用半边、半部、局部的
《广论》内涵来说明。也就是说,是以整个《菩提道次第广论》加上《密宗道次第广论
》这两部分完整的《广论》,来说明密宗喇嘛教宗喀巴的真正的完整主张。
所以透过我们这样子举证说明以后,大家其实就可以知道《密宗道次第广论》和《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不可分的;我们也可以知道密宗喇嘛教以及《广论》所说的内容,
其实并不是佛法,只是很标准的外道法,透过佛法的包装而已。这样就可以让社会上广
大良善的佛教修行人,他们不会冤枉的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佛教中只有实证真沙门法式的诸佛菩萨是真沙门,二乘人相对于佛菩萨而言皆是假
沙门;因为释迦牟尼佛与诸佛建立佛教的目标,皆要使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二乘人若不
回心于大乘,则违背佛教的宗旨,故二乘人就佛教而言非真沙门。但是,佛教对于假沙
门的二乘人并不排斥,也不会将二乘人摒除于佛教之外;相反的,真沙门的诸佛菩萨还
要以无量的悲愍心摄受二乘人于佛教之中,希望可以转变二乘人自私狭隘的心态而回心
于大乘,成为心量无私且宽广的菩萨种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建立的即是“佛”教而非“罗汉”教,但以度化的方便施设
而有前后三转法轮之次第;在初转法轮时依所设方便以声闻法度声闻比丘为主,并依声
闻戒律方便建立出家声闻僧团的表相;在第二、三转法轮时,转入大乘宣说般若诸经以
及唯识种智诸经,将出家声闻僧团回归成为依止菩萨戒之大乘菩萨僧团。然而,大乘菩
萨僧团的建立,并非将假沙门的声闻人排除在外,而是保留声闻僧团所有声闻比丘与比
丘尼的成员,将之逐渐转变回归为真沙门的菩萨僧团。声闻僧团是以急求解脱入无余涅
槃作为修行的目标,因为急求入涅槃并不能使人成佛,因此声闻僧团依“佛”教而言只
是假沙门僧团,并非真沙门...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5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达摩大师悟性论
达磨祖师著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
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
,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
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
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
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
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此人解
佛语。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不忆一切法,乃名为
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
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舍身不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
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
,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凡将心求法者... 阅读全帖
j********8
发帖数: 1339
36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自由
☆─────────────────────────────────────☆
Yisu (yisnotme) 于 (Tue Jul 13 11:13:55 2010, 美东) 提到:
一点思考
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说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听到的人就已经产生了厌恶。 是
说话的人不应该如此自由呢, 还是听的人不自由呢?自由是不是有条件的行为? 没有
条件的自由又是怎样的? 除了当皇上, 还能做些什么, 或是不做什么。
念佛, 吃斋, 杀人, 放火。 做是为了什么? 有利益? 不做又是为了什么? 不能
, 不愿, 没必要, 还是不敢?
如果解脱就是真自由, 看来思量的确不可得呀。。
☆─────────────────────────────────────☆
SeeU (See you) 于 (Tue Jul 13 12:32:49 2010, 美东) 提到:
解脱是心的自由。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自他主观愿望冲突的时候(「大声讲个痛快」vs.「不干扰别人
」)会认为自由受到限制。
阿罗汉成就无诤三昧的,心的自由不干扰别人。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39

心所
爱”
……真是太可怕了……
宣隆大师是南传公认的阿罗汉,原来是个农民经文一点都不懂,有一次种地别人作物长
势都不好就他一个人丰收了,而暴富被认为是要死亡的征兆,而且有人给他算命说是他
家有人要离开了,然后他自己还做了好几个奇怪的梦,于是他就担心的要死了……当然
正常来讲没人愿意死,他就在自己家做布施,然后有人给他介绍入出息念,他觉得很好
就非常努力的练习,然后没几个月就又有一位阿罗汉诞生了……
苦的原因是渴爱,不是说因为你渴爱五蕴而五蕴无常所以苦,此有故彼有不是这么回事
……苦也不是指情绪痛苦……根据《分别论》,苦圣谛是除了渴爱(tanha,属于贪心所)
之外的烦恼、不善法、三善根有漏法、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的果报、既非善不善和
果报的唯作法,及一切色法。苦的原因是渴爱是说以渴爱为条件升起这些有为法。此书
还说渴爱是房屋的建造者。难道情绪痛苦比作房屋是合适的吗?此书还说“心、心所与
色身等三者的生灭变化是悲惨的(woeful),它确实是苦”,这还不够明确么……
此书没有特别对生灭进行描述,不过“心、心所与色(肉体)总是处于一迁流不息的状
态( a state of flux)...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涅盘?
我看你是假不懂。这是涅磐的基本概念啊。
涅磐翻译成中文,就是圆寂,寂静等等意思。阿含经中讲何为涅磐,就是贪瞋痴的熄灭
。断贪嗔痴的方法很多,打坐、深定是其中一个方法或者一个环节。通过修戒定慧来断
贪瞋痴。
一个已经证了涅磐的人(已经彻底断了贪瞋痴的人),他做什么事,都是在涅磐中。已
经彻底断了贪嗔痴的人,不会再生起贪瞋痴,如树从树根砍断,他不会再生。
不是在涅磐中才能断除贪爱,而是通过断了贪爱瞋恨愚痴等等,从而进入涅磐状态。已
经涅磐了,就不需要断贪爱了。就如同,我们说干净,我们通过扫除污垢而进入干净状
态,而不是在干净状态中扫除污垢。已经干净了,就不要再需要扫除污垢了。
c***h
发帖数: 226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解开”身见”结?

不然,是怎么产生贪爱的? 我就不知了。
“无我”之后,会不会有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处 触 受 爱 ?
例如 : 先看”触”之后,会不会有 “受” ?
我认为,当然不会。
仔细观察一下
“受” 是”我见”污染”想”,才会产生 “受”
当我们看到一个漂亮的画,
因为这画不只漂亮,而且满足”我”的一些缺憾、不圆满,
什么缺憾、不圆满?
就是日常生活,那个”我”,老是欲求这欲求那,老是得不到。
于是一堆烦恼(苦受)累积着无法消除。
漂亮的画,让我愉快一点,减少一点我们四周那些丑毙了的东西的不愉快感(苦受)。
让”我”有满足感(满足”我”的一些需求) (乐受)
(什么需求? 对于”不圆满(苦)的消除”的需求) 叫乐受
于是,”我”又开始欲求(贪爱: 有”我”之欲望)这样的画,想买回家,
想永远看着它,让它时时消除”我”的缺憾(苦)。
当没钱买,这”我”的欲求得不到(贪爱,却无法达到),
于是一直执着,天天想着这幅画,非要不可。 取??
这样,贪爱这幅画的 身心(五蕴) 准备要产生了。 有??
最后 终于产生这样的身心(五取蕴),生。
这身心,此后,每...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2

经文里面有贪逐渐断的经文
但是关于无明逐渐逐渐的断似乎真的就很少很少
这个概念很有可能是后来加入的,目前还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
那么有定义欲界的错误是什么吗?色界的错误在经文里面又是什么样的定义?
无色界的错误又是如何定义?可以引一些过来,大家分析一下。
如果无明永断,则成就初果,三结就是因为明而断,不然为什么能断?
因为在你的概念里面是贪断尽,才无明断尽,才会说欲界的贪没有断,无明怎么可能永断
你把无明和贪爱两者揉杂在一起,可能觉得贪爱就是无明,
却不知道贪爱是一种习惯,即使明了之后,这种习惯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断的
所以初果才会最多七有人天,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一些人很精进
7天内就可以断,有一些比较不精进,可能要多次轮回才能断
都是因为贪爱这种习惯的强弱,以及修行者本身的精进度
c***h
发帖数: 2262
43

再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男孩子昨天看到一个女孩子,非常漂亮,想和她在一起(爱取有,拥有)
那么,那个男孩子昨天看过ㄧ堆人,都没怎么想他们,
对这位女孩子,就会不断的想起她,
其实就是因为无明,而有”行”的推动,不断的去想这个女孩子。
甚至,去查这位女孩子叫什么名字,住哪里….念着女孩子的名字
身口意,
也就是,昨天的贪爱的影响,推动今天” 行”(身口意)。
然后念头波动纷恼,意根(脑袋)触法尘(昨天的记忆),生识,想,受,
生起”乐受” ,再一次 “爱取有”,
以四念处的修行来说,
受念处,会特别注意,根触尘,”受”的升起。
例如 眼睛看到那位漂亮女孩子,生”乐受”,生起”爱取有”
例如 意根(脑袋)触法尘(记忆的影像),”乐受”又升起,再生起”爱取有”
心念处,会特别注意,各种心念的升起,
不只 根触尘,”受”的升起, 这么粗造。
中间的心念 -- 识、行、想, 如何运作,最后升起”受” 也非常清楚
其实,就是
无明 行 识 …受 爱取有 … 忧悲恼苦 再一次 无明 行 识 …受 爱取有 … 忧悲恼苦
整个轮回、再次缘起的过程非常清楚,
前一次贪爱(昨天看到那位漂...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遇到小人怎么办 ?
我没有烦恼,也希望你不要因此有烦恼,讨论而已,这个讨论并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
下面来说说前面提到的矛盾之处在于哪里,这主要是两个方面:
1. 对分别心的特性描述不当,分别心不是用多少来描述的,因为分别心是一种能力,一
种能力是用强弱来描述的。比如说,我们的眼睛具有分辨物体的能力,它的分辨率的极
限大概是在0.1毫米左右,不同人的视力会有强弱的差别,有的分辨得更小一些,有的则
相对大一些。但一般不会说,谁的眼睛看的多,谁的眼睛看的少。分别心也是一样,它
是心的一种能力,心的分别能力有细微和粗糙的差别,或者说敏锐和迟钝的不同。但分
别的多、分别的少不是体现这一能力的描述。所以,让分别心只分别一些东西,而不分
别另一些东西是不现实的,就比如让你的眼睛只看见红色,而不看见绿色一样,那样其
实是对眼睛的伤害。
而如果把你的那个逻辑,用在贪嗔痴上就比较合适了。因为贪嗔痴是指的受,受是许许
多多感受的一个集合,比如对物质的贪爱,对情感的贪爱,对法理的贪爱,等等,它是
可以用多少来描述的。并且由于贪爱的生长增广的特点,你不加以控制,这个受的集合
是会越来越多的。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加以控制和戒除,它是可...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分别心
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思路,用对佛法的执着来代替对其他事物的执着,最后再把对
佛法的执着也去掉,就可以证果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这个思路还要看是用在什
么方面。
如果是用在分别心上,就可能是不对的。这里错误在于对分别心的特性描述不当,分别
心不是用多少来描述的,因为分别心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力是用强弱来描述的。比如说
,我们的眼睛具有分辨物体的能力,它 的分辨率的极限大概是在0.1毫米左右,不同人
的视力会有强弱的差别,有的分辨得更小一些,有的则相对大一些。但一般不会说,谁
的眼睛看的多,谁的眼睛看 的少。分别心也是一样,它是心的一种能力,心的分别能力
有细微和粗糙的差别,或者说敏锐和迟钝的不同。但分别的多、分别的少不是体现这一
能力的描述。所以,让分别心只分别一些东西,而不分别另一些东西是不现实的,就比
如让你的眼睛只看见红色,而不看见绿色一样,那样其实是对眼睛的伤害。
而如果把上述的那个逻辑,用在贪嗔痴上就比较合适了。因为贪嗔痴是指的受,受是许许
多多感受的一个集合,比如对物质的贪爱,对情感的贪爱,对法理的贪爱,等等,它是
可以用多少来描述的。并且由于贪爱的生长增广的特点,你不加...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分别心
不少人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思路,用对佛法的执着来代替对其他事物的执着,最后再把对
佛法的执着也去掉,就可以证果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这个思路还要看是用在什
么方面。
如果是用在分别心上,就可能是不对的。这里错误在于对分别心的特性描述不当,分别
心不是用多少来描述的,因为分别心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力是用强弱来描述的。比如说
,我们的眼睛具有分辨物体的能力,它 的分辨率的极限大概是在0.1毫米左右,不同人
的视力会有强弱的差别,有的分辨得更小一些,有的则相对大一些。但一般不会说,谁
的眼睛看的多,谁的眼睛看 的少。分别心也是一样,它是心的一种能力,心的分别能力
有细微和粗糙的差别,或者说敏锐和迟钝的不同。但分别的多、分别的少不是体现这一
能力的描述。所以,让分别心只分别一些东西,而不分别另一些东西是不现实的,就比
如让你的眼睛只看见红色,而不看见绿色一样,那样其实是对眼睛的伤害。
而如果把上述的那个逻辑,用在贪嗔痴上就比较合适了。因为贪嗔痴是指的受,受是许许
多多感受的一个集合,比如对物质的贪爱,对情感的贪爱,对法理的贪爱,等等,它是
可以用多少来描述的。并且由于贪爱的生长增广的特点,你不加...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发信人: cpath (秋十三),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轮回之说的产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 01:24:11 2016, 美东)

再分析清楚一点 (我说的不一定对)
“概念”是甚么?
是”想”
e.g. 当念住于”举手”时,要区分的话,
“正念”会知道有个甚么东西,
一团肉、骨甚么的(当然也不知这叫肉、骨,是我现在要写出所以称这是肉、骨),上升
上升,
用意志(行),去让他上升,筋骨运动拉他上升上升,手酸
这时是”识” ,其实还没落入”想”。
这是”身触”,生”身识”
“正知”会知道,这是”手”,这是”肉骨”,这是”左”手,这是”酸”,
这是身体(色),这是”升起”
当下,”左” “手” ”上” ”升起” “酸”
用这些手、骨肉、左、上、升起、身体 酸等概念、名词来代表一些事务。
这时就是开始”想”了。
(ㄧ般为了方便可能”正念正知”合起来也统称”正念”)
当然,再接下来,已经脱离当下,非常快速的又有下一回合
如果思考或回忆刚刚整个流程这样的动作,那么”又开始另一个流程”
-- 意根触法尘生意识
”触”(动作...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发信人: cpath (秋十三),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轮回之说的产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3 01:24:11 2016, 美东)

再分析清楚一点 (我说的不一定对)
“概念”是甚么?
是”想”
e.g. 当念住于”举手”时,要区分的话,
“正念”会知道有个甚么东西,
一团肉、骨甚么的(当然也不知这叫肉、骨,是我现在要写出所以称这是肉、骨),上升
上升,
用意志(行),去让他上升,筋骨运动拉他上升上升,手酸
这时是”识” ,其实还没落入”想”。
这是”身触”,生”身识”
“正知”会知道,这是”手”,这是”肉骨”,这是”左”手,这是”酸”,
这是身体(色),这是”升起”
当下,”左” “手” ”上” ”升起” “酸”
用这些手、骨肉、左、上、升起、身体 酸等概念、名词来代表一些事务。
这时就是开始”想”了。
(ㄧ般为了方便可能”正念正知”合起来也统称”正念”)
当然,再接下来,已经脱离当下,非常快速的又有下一回合
如果思考或回忆刚刚整个流程这样的动作,那么”又开始另一个流程”
-- 意根触法尘生意识
”触”(动作...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不了解”纯存在问题”是甚么意思?
找不到”心情”,也是ㄧ种”放下”(放掉爱取有,放掉”执取”)的方法,
”心情”存不存在, 我是认为不重要,每个自己认为怎么就怎么就好
反正有方法让心情好就可以
佛陀是说 此有故彼有 此灭故彼灭
有”受”生起 就有贪爱 有贪爱就有烦恼
“受”熄灭 贪爱就熄灭 贪爱熄灭就没烦恼
然后就是每个人自己验证 嗯….果然如此
只好相信佛陀了
“观察仔细”,这一点恐怕是因人而异 甚至因事而异
但佛陀是教导要观察仔细 再仔细 探索原因 用自己亲身来实证
中观 也是在说缘起法 也是观察缘起法 仔细 再仔细
一路往上溯源到 行 无明
那是龙树观察缘起法的心得
所以 就暂时相信的确要深入观察
但可能 也许 …也有人认为不必如此观察 由”定”入手…等等 也有同样效果
事情方面 佛陀也认为不必观察到非常非常详细深入
例如不用观察到 前世 来世
因为多数阿罗汉都没有神通 无法观察到前世(出生以前)
但他们一样没有贪爱 没有烦恼
但也可以更加仔细观察,有六神通
的确是ㄧ个问题
一般基督教 ...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50
来自主题: Talk版 - 戒贪养德 避祸得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戒贪养德 避祸得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 20:07:59 2015, 美东)
《淮南子》卷四十一中记载,“圣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则所有
者亡矣;修其所有,则所欲者至矣。”
其大意是说,圣人安守自己本具的性德,而不贪求自己未获得的。贪求自己未获得的,
反而已拥有的会丧失掉(因为贪求则无福,更有甚者会贪赃枉法,将福报折尽);如果
修养自己本具的性德,想得到的就会自然得到(因为性德具有无量的智慧,会转为福报
)。
下面我们就从古籍中摘录几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谈谈我们的先人是如何认识戒贪养德、避
祸得福的。
斗且先知
《群书治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戒贪,斗且先知的故事。
斗且在朝堂见令尹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到储蓄财物、聚集马匹之事。斗且回来后告
诉他弟弟说:“楚国将要灭亡了!否则,令尹将不免于灾祸吧!我拜见令尹,令尹问起
聚积物资情况,(其神色)宛如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一定要灭亡了。以前,斗子文三
次...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