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贪爱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q****n
发帖数: 4574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转载)
对世间的东西,没有任何贪爱,因为它们无常,不可得,贪爱它导致无量苦,从而厌离
,导致解脱。真的断了对世间法的任何贪爱,大概也就证了阿罗汉果了。阿罗汉果的人
,和各种地的菩萨,世间有,中国有,并且不少。
我认为,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不是要完全无欲,而是要断对世间法的贪爱,如断财、色
、名利睡的贪爱。但对智慧的追求,这样的欲望应该有,利益众生的欲望可有,或者应
有。里面的把握,比较精细,一不小心,也许就偏了点。反正众善奉行,努力到达完美
彼岸。
a*****y
发帖数: 3318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四天[转载]
如何练习内观(Vipassana)的问题~业的法则~心行的重要性~心法四蕴:识、想、
受、行~保持觉知和平等心是离苦之道
第四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你们已经开始沈潜浸入正法的恒河,探究你全身各种感受的
实相。在过去,由于无明,这些感受使你加倍增添各种烦恼,但是,感受也能做为根除
烦恼的工具。借着学习观察身体上的各种感受,并且保持平等心,你已经迈出趋向解脱
之道的第一步。
有些关于修行方法的问题,经常被提出来:
为什么要按着顺序移动注意力经过全身?为什么要按这种顺序?任何顺序都可以,但是
必须要按某种顺序移动。否则你可能会漏掉身体的某些部位,对那些部份就仍然盲目、
空白。感受是遍布全身的,而就这个修行方法而言,培养出能体验到全身感受的能力是
很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按着顺序移动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身上某个部位感觉不到感受,你可以将注意力停在那里一分钟。实际上全身各个部
位,每个次原子粒子,都有感受,只是非常微细,而你的心不够敏锐警觉,无法感觉到
,所以这部位似乎是没有感受而空白的。在这部位停留一分钟,以平稳的、安静的,平
等的心观察。不要贪求有所感受,也不要对没有感受产生瞋恨。假如你产...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
☆─────────────────────────────────────☆
styleofchina (style) 于 (Mon Nov 29 04:58:27 2010, 美东) 提到:
对这个问题很困惑.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Mon Nov 29 09:43:09 2010, 美东) 提到:
生一个小孩,用佛法改变他的命运,好好教育成圣贤,去积极地影响社会,不是很好么
?没有好坏,只有智慧和愚痴,慈悲与自私。
☆─────────────────────────────────────☆
Yisu (yisnotme) 于 (Mon Nov 29 10:40:04 2010, 美东) 提到:
要孩子有养育的苦和乐。 不要孩子也会有没有孩子的苦和乐。所以这不是要不要的问
题。佛也从来没说过人生是痛苦的。佛只说过人生是无常的。 不能接受无常就会产生
苦的感受。所以苦的不是人生, 是人心。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佛陀菩提树下开悟竟然还不究竟,后来才究竟了?
防止没有证果的人自杀。
胡扯,经中明确说阿罗汉断尽一切烦恼无明,断贪爱,是无学。佛陀经典是可以随便篡改的吗?
涅槃没有五蕴,熄灭五蕴就是处处为滞吗?这不过是愚痴凡夫对涅槃的揣测而已。凡夫
错把五蕴当成所有,以为熄灭了五蕴,就是几乎什么也没有,所有才害怕涅槃。
佛法最主要的是反对我见,准确的说就是反对有主宰性,你的妙用恰恰是主宰的一种表
现。更何况还和五蕴有为法扯上关系。
贪爱的对象只能是五蕴,因贪爱五蕴,执着五蕴为常,为乐,所以才有生灭相续的轮回。
而取涅槃,受涅槃之乐,不可以说是贪,此是智,此是解脱。所以佛陀才将其说成是寂
静,清凉,殊胜,诸法第一,最上。。。
你将贪爱无限发挥,那我也可以说你所谓的不取涅槃,真如起用为什么不是贪呢?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醒过来 (转载)

本来就是有个东西成东成西,
这个东西叫做五蕴生灭之流,当这个五蕴生灭之流处于人道之时,我们这它为人。当这
个五蕴生灭之流处于畜生道之时,我们称它为畜生
当这个五蕴生灭之流,执着五蕴为常,为我,为乐,为净,我们叫它愚痴无明凡夫。
当这个五蕴生灭之流,认识到五蕴为无常,为非我,为苦,彻底灭除贪爱,我们称呼它
为圣者,为阿罗汉,为佛陀。
当这个五蕴生灭之流,停止生灭,完全消失掉,成为另外一种无生无灭的,抽象的存在
形式,我们称它为涅槃。
这五蕴生灭之流,只存在一个刹那,生起就灭,是无常,这五蕴生灭之流当中的现起的
任何一“法”,没有任何主宰和被主宰的现象,非恒常,因缘而生,依赖于某某而存在
,非独立,所以是无我!
这五蕴生灭之流要延续的前提是一定要有无明贪爱,而阿罗汉断尽无明贪爱,所以这生
灭之流必定在此世色身灭除的最后一个刹那彻底停止掉,而要成佛,则必须要不断转生
积累波罗蜜,为最后的佛智圆满而准备,一旦成为阿罗汉包括初果,这五蕴生灭之流将
很快彻底止息掉,无法再轮回,无法再积累波罗蜜,所以想要成佛,就不能证初果,不
能取涅槃,不能彻底灭除贪爱烦恼!只有最后一世佛智圆满,才是真正的成佛解...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后的五蕴

别人说的是以前的贪欲啊。
经典里面也说了啊,说圣者的识身,也是无明贪爱所生。这个识身只要还在,当然就还
是无明贪爱的产物。
当下没有贪爱,不等于那过去的贪爱没有影响。
佛陀本人还背痛啊,这背痛就是过去的业造成的,而那业的产生,本质还是因为贪爱无
明。
有,深睡无梦的时候,是有分识。
这个以前也说过很多遍了。
c***h
发帖数: 226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取缘有

十二缘起轮回是有人限定在前世今生,不过这应该有争议。
佛法是现见,当下就能见到,无需神通也能,
毕竟神通不是佛法主要,只是可能的、附加的。
十二缘起的轮回如果只限定在前世今生,就有问题了,我认为。
什么是今生当下轮回? 断不了贪吃美食的欲望,贪好看的欲望,…
今天吃了美食的,明天念念不忘,吃不到有苦恼,于是打工赚钱也要去吃美食,
就在无明烦恼(苦)的轮回中,
这一刻贪爱没断,下一刻无明(阻止不了),动了意念(行),五受阴活动,
想起来(六入处,意根触法尘),受,又是贪爱乐受,生烦恼(苦)。
前一天前一刻残留的贪爱(业),就会影响这一天这一刻。这不是轮回吗?
我们不是每分每秒都这样过的,都这样轮回吗?
我们现在就可以观察觉知到,只是深入细腻与粗糙的差别。
断五种欲的修行方法,应该不需神通看见前世今生吧? 我所知是不用。
只要四念处内观,
(还无须初禅、安止定,剎那定(南传的称法)就可以,突然非常清明,清醒,
观察力极敏锐),剎那定就能看到,
受念处清楚的看到,十二缘起中,触、受、爱,
心念处清楚的看到,心念活动(行识想受),
法念处清楚见到十二缘起、八正道、七觉支...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取缘有

会)
如何培养强大的反射式正见,令邪见不生起?
平常正思惟是一个方法,
有人贪爱心很强,就是贪爱肉体,挡不住肉体诱惑,
佛陀会叫他做不净观,白骨观,
这也很激烈,后来死太多人,佛陀似乎没有敎不净观。
如何培养强大的反射式正见,令邪见不生起?
佛陀说,味、患、离。 出离心。
贪爱如刺、如杀、如雝。
佛陀这么说,舍利弗也这么说,同句同味,悉同第一义。
佛陀还说很多,
例如,如火烧衣服,
例如,持满满的油过热闹的美女如云的街道,
掉一滴出来就砍你的头,你敢左右乱看吗?
都在培养我们味、患、离的强大正见,
这是内观更进一步,内观到贪爱将起未起时,调伏欲贪用。
初果向二果时用。
可,如果内观根本看不到触、受、贪爱,这极快速的发生,根本无法调伏欲贪呀
只能等欲贪发生后,压制,这不是究竟的方法,这是事后安慰的方法。
所以,非亲见不可。
Y**u
发帖数: 5466
9
☆─────────────────────────────────────☆
shaoshao1 (shaoshao) 于 (Wed May 2 08:36:23 2012, 美东) 提到:
再说一个秘密,就是在上面那个基础上,继续往下破!
(要先破上面的链接疑问)
那众生和众生界都是俺的业力化现,也就是俺的妄念化现,那那那,难道这个世界就只
有俺一个人???
难道,诸法有我????有俺这个“上帝”????
来了来了,别急:
“我”也不存在!!!!诸法无我!!
“我”也是因缘众生的无明妄念!!!!!
(注意到没!!!前面唠嗑唠的是因缘众生是业力幻化,是俺自性化现,现在倒过来说
俺是因缘众生的妄念加持出来的。因为有这样的因缘众生,才有这样一个我,这种互相
依存的关系,就是空性!!!!
所以海涛法师在许多视频里在反复的说空性就是我和众生一体我和众生互相联系,不是
独立的存在。由于海涛法师一般是在讲世间法,所以他每次都只是轻轻一语带过,几乎
注意不到噢。(海涛法师是天台宗四十七代衣钵法脉,天台宗是什么宗?天台宗是最早
的禅宗!!!海涛法师是个接衣钵的人,他怎么可能不懂这些,他那...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Mon Jun 11 12:49:47 2012, 美东) 提到:
解脱,涅槃,其实就是不存在了。大家为什么要追求“不存在”呢?
解脱,就是没有自我这个边界了,就是“全存在”了,就是全部了。
但是这个全部形式的存在,打个比方吧,孙悟空在一个房间里,他要变成“全存在”的
形式,也就是桌子里有他,他就是桌子;凳子里有他,他就是凳子;地板里有他,他就
是地板;空气中有他,他就是空气。。。
也就是说,“全存在”这个存在形式,就等于是“不存在”了。因为存在的特征性没有
了。
要知道,自杀并不能消灭自我,所以还要继续轮回。但是涅槃是彻底达到“全存在/不
存在”了,所以想找也找不到了,所以不会轮回了。所以涅槃也可以认为是最彻底的躲
猫猫,是最彻底的”自杀“。
大家确定你追求的就是这个解脱吗?
想起了一个经典的笑话:Everyone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 one wants to
die.
:)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1

这里的取蕴的定义又不是经里面定义的,是论吧。
好呗 就算这样,依你们,
可能引起贪爱的
那么会引起谁的贪爱,不就是自己的贪爱吗
阿罗汉的身体会引起阿罗汉自己的贪爱吗? 当然不会。
所以阿罗汉的身体应该不算色取蕴。
因为阿罗汉不会贪爱自己的身体了呀。
增ㄧ阿含也有舍立弗这样的相似经文,但舍立弗说到阿罗汉,与前面不一样。
不过增ㄧ阿含可性度较低,大概就非学阿含者引得很高兴而已,不到万不得已,不引用。
可增ㄧ阿含与杂阿含其它经也很合,反而是你们引的经文很独特。
举例 以下杂阿含经文不是也说,于五受阴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那不是与你及跑日贴的经文不合吗?
(七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
.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
.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退一步说,那你解释一下你们引的经文
「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
、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2
先赞叹一下法友真的很不错的,根据经文,有自己的思考
不会盲从任何人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我想当时的论师们可能很有压力,因为就是会有人问
这个轮回,主要是这一世,如何到下一世这样的问题
在佛陀的时代,佛陀从来不会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要嘛就从十二因缘来回答
(这个我还要再回去翻经文,看过的经文很多都忘记了,只留下一些印象,有可能有记
错)
佛陀入灭后一百多年来,圣弟子似乎也是这样
因为在一百多中,并没有出现论,在一百多年增新的经文中,
也就是现在在杂阿含经中,除七事相应教之外的另外两事相应教
也没有谈论这些事情,更不用说,展开的动作,变成一个系统的动作
佛陀和圣弟子这么做应该是有原因的,但是后来的佛弟子似乎并不明白
自作聪明地用凡夫俗子的见解来解答佛陀都不正面回答的问题
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整出来的内容与圣教量相违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可,似乎南传北传(唯识?)论师都这样说。
:南传论师是精通阿含,即使早期北传论师也是精通阿含,
:怎么会...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3

没错,我也觉得是这样。
可能没写清楚,我本意是说,
观生灭目标在于无常及无我,
这是苦灭与无我的基础。
是在较前期会先碰到。
既然是基础,以后的确会一直这样观察生灭下去。
观集灭的范围较大,内涵也较复杂,目标是苦,
包含观察”我见”(无明、一种常见)的产生及后续一连串反应(缘起)产生贪爱。
也包含观察”我见”消除及缘起的连环断掉,不产生贪爱。
观察是观察,那怎么断这个断那个?
“我见”要怎么断? 最后又是观生灭,特别是观灭,打破”常”,打破”我”
贪爱要怎么断?
观尸体、观苦(当然又包含观生灭、无常,及我见的产生),
苦则不乐,不乐则离贪爱,离贪爱则心解脱。
不过,可能有人的方法,着重在直接观生灭,主要以观生灭为主,直到消除无明。
也许也行,不知道了。
i********7
发帖数: 808
14
那是因为你一直把苦灭圣谛当作是涅磐,都已经灭了,还修什么苦灭之道啊
佛陀初转法轮讲四圣谛的三转,不是第一转就成就三藐三菩提的
第一转是明白四圣谛,明白十二因缘的集灭,先得明
接下来才是真正地开始断苦
你对五阴的集不明也是造成有这个问题的原因
五阴如何集?因为贪爱,所以在修道的阶段就是修离贪断爱的八正道
开始四圣谛的第二转:
在第二转里面就很明显,佛陀提到苦集,苦灭,苦灭道迹已知,现在要去断苦集,证苦
灭,修苦灭道迹,而苦灭道迹就是八正道。
杂阿含749经也相应与转法轮经,提到以[明]
为前相,能起正见,次第起八正道。也就是第一转法轮得到明,
在第二转的时候,开始修八正道来离贪断爱。
这也符合五阴集的原因是因为贪爱,修离贪断爱的八正道可以断苦集,证苦灭。
先观察五阴集的原因,得明,成就四圣谛第一转,才能明白如何可以断苦以及断苦的道
路,
接着开始四圣谛的第二转,修道。
杂阿含749经:
“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起正
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
r****n
发帖数: 8253
15
两年前写的帖子
====================================================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在五蕴之内,也不在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
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
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
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
,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
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
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
runsun (runsun) 于 (Thu Nov 1 03:44:00 2012, 美东) 提到:
修者从本质上了知到,一切有为法每次重新生起后就坏灭掉。发展到行舍智后,禅修者
就能觉知到一种超越生灭现象的状态。这意味着他已经超越行法倾近了涅盘。行法和涅
盘是完全相反的,两者是不相容的。一者存在,另一者就消失。没有生起的地方,那里
就是涅盘。相反,有生起的地方,那里就没有涅盘。(这如同)在黑暗中无法看到光明
,在光明中也无法看到黑暗。
Meditators know inwardly that every conditioned thing comes up afresh every
time it dissolves. As knowledge of equanimity about formations (sankhārupek
khā ?āna) develops, the meditator becomes aware of a state that is beyond
the ph...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受阴
你说的“佛法的根本目的是断生灭法”,这个也对,这是理论上的,行动上的目的就是
断贪爱。
“任何你观察感知的名色,都可以引发贪爱”,但在没有引发贪爱之前,就不叫受阴,
只能叫阴。因为有贪爱,才会有取,才是受阴,取阴。
我说的苦不指简单的痛苦,上贴说的“苦的根源是贪爱无常”,这也是苦的定义。
r******2
发帖数: 102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受阴

=========
这个不对的,经典上说能够引发贪爱执取,就是五取蕴。
这个取,是指可以引发执取,而不是正被执取。
你看到一个苹果,无论你是否贪爱它,那都是色取蕴,因为那苹果可以引发你的执取。
而且实际上,你能看到苹果,本质也是因为你的贪爱执取才导致的。
取蕴的取,有两层含义,1,因执取而生,2,可以引发执取。
如果你说有贪爱的才是五取蕴,那经典上说阿罗汉也要正观五取蕴就不成立了,因为阿
罗汉不可能有贪爱。
f*******e
发帖数: 5594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与恶
我的想法,佛法的“无我”当然不是指无个体性,一般的理解是指无主宰性,无恒常性
。但这里还有一层隐含的含义,就是无中心性。世人常常以为万事万物都是以自我为中
心的,所有的看法与结论都是从自我为原点出发的;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宇宙的规律是
没有中心的,万事万物是指在遵循着缘起缘灭的规律,平等的生灭变化着。人的自我中
心性与宇宙的无中心性,构成了人生的一个根本矛盾。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可以看作是物质世界的,而佛法的“无我”则构成了精神世界的“日心说”。
人类的自我中心性,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这一生存原则也决定了人类贪爱的基础,贪
爱是由于人的生死所决定的,而生死反过来也是贪爱的必然后果。
人类的贪爱并不仅仅存在于人的大脑知见当中的,它是存在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之中的
。即使是一个傻子,一个植物人,只要他还活者,他就还有贪爱,他就还在抓取。
f*******e
发帖数: 5594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善与恶
我的想法,佛法的“无我”当然不是指无个体性,一般的理解是指无主宰性,无恒常性
。但这里还有一层隐含的含义,就是无中心性。世人常常以为万事万物都是以自我为中
心的,所有的看法与结论都是从自我为原点出发的;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宇宙的规律是
没有中心的,万事万物是指在遵循着缘起缘灭的规律,平等的生灭变化着。人的自我中
心性与宇宙的无中心性,构成了人生的一个根本矛盾。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可以看作是物质世界的,而佛法的“无我”则构成了精神世界的“日心说”。
人类的自我中心性,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这一生存原则也决定了人类贪爱的基础,贪
爱是由于人的生死所决定的,而生死反过来也是贪爱的必然后果。
人类的贪爱并不仅仅存在于人的大脑知见当中的,它是存在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之中的
。即使是一个傻子,一个植物人,只要他还活者,他就还有贪爱,他就还在抓取。
n********n
发帖数: 833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无我的一些整理
在有识情况下,谈无我是比较奇特的现象。如果能像冰和树叶那样依道(因缘)而行,
无牵无挂,洒脱自在,无烦恼,岂不是涅磐吗?
有识,就有名色; 有名色,就有识。以五蕴之身,谈无我可以。但无不时时刻刻识别
念及五蕴之身(自己和他人),无不时时刻刻造就因果业报。而目标却是不受因果。故
五蕴之身且依因果而行,纵身受善果、恶报,唯心不受,无烦恼足以。在世之人,以五
蕴之身,难逃因果,唯心不受,即为涅磐。
若离世脱离因果之涅磐为大涅磐,在世依道(因缘)而行之涅磐可谓小涅磐也。人非冰
与树叶,心识的作用,有主动性,可求般若,般若既得,终须弃之。
人身五蕴,赖供养以维持,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此自然之道也。生命之行,非尽贪爱。
在人,有贪爱。在树,有贪爱乎?树之生,自然之道也;人之生,本亦自然之道也,奈
何有过分之贪爱,在于识也。贪爱,乃就六道而言。
六道,为人所设也;人有识,故六道亦有识。故心识,可成之,可败之。
c***h
发帖数: 226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M 请教六道轮回的问题
轮回的,只有贪爱,只有苦。没有其它。
涅盘,就是苦的止息。

“无明缘行”上,
“行”有善业恶业,佛陀说 都会造成轮回。所以都不要受其影响。
我个人了解的是,
世间善恶,也起因于贪嗔。
做了善事,看到别人因我们的帮助而过得好,心理自大也好,心理舒服也好,
总之,”我”快乐,喜欢这么做,
“我”愤怒不爽,为了消除不爽,就可能会做恶事。
都受到”受”,苦受乐受的影响。 简单说,有”我”
没有”受” 应该就没有世间善恶。
出世间善恶(指趋于涅盘为善,不趋于涅盘为恶),到最后,也要舍。
“舍”,就是别一直想着这回事,念念不忘。 这样心里会有负担,会影响进入涅盘。
但是,还没有”到最后”, 世间的善事是要做,出世间的善也要做。
因为,我们还没到那个最后境界, 要诚实一点,别装酷。
每天快乐,比每天”非快乐”好。
所以还是要做世间善事。也还是要禅修的快乐。
也需要,出世间的善欲(也就是涅盘的欲望)驱使我们前进。
甚至,这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证果涅盘后,”舍”
也就是,不受到”我”的影响,而做世间善事恶事。
但还是会依客观需要,做对别人好的事。
例如,还是会传佛法,若别人有需要,还是会帮...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344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M 请教六道轮回的问题
过了几天来看。你是压根没进步呀。
几天前来看的时候,你告诉我轮回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业力不是推动力,你自己感觉应该
是贪爱。然后我看着你虚心好学,就告诉你,你的问题是不知道什么是业力。贪爱也是
业力的一种。给你解释了业力的定义。然后你不做声了。
现在终于知道为啥你的问题,没人能够解决了。你让别人解释,因为你认为贪爱是轮回
推动力,业力不是,为啥佛教说业力是推动力。别人告诉你因为贪爱也是属于业力范畴
的,因此还是业力是推动力。过一段时间以后,你还发帖说业力不是轮回推动力,贪爱
才是。
原来别人的解释你从来没入脑,你永远在自己的框架里,难怪别人怎么帮你都不行。别
人给出一个简短的佛教轮回业力的理论,让你挑错,你都挑不出来。然后你继续自己宣
扬有问题的轮回理论,别人告诉你没有问题的佛教理论,你就当没人告诉你。你永远在
自言自语自己想象出来一套有毛病的理论而已,而且还要声称这个是佛教理论,你自己
推论的佛教理论,但是这套轮回理论还是有问题的,需要大家解释。其他人的解释凡是
给出没毛病理论的,要么没听见,要么否定他们的不是佛说的,原来你不是想解释自己
的问题,而是要气死那些想解释给自己的其他人。LO...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讨论二元论和不二论(原创)

”的
我是这么理解,我说的不一定对
在佛陀原始教法中e.g.阿含,佛陀说的”空”,
主要讲 ”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缘生缘灭是无常。
不实在,如梦幻泡影(非有)。 但若有贪爱就会五取蕴升起(非无)
已经有上一世贪爱,因此有这一世的人身(五蕴)的情况下来看
这是一世主要是要求没有五取蕴,(也就是没被这一世”贪爱”、”我”污染的五蕴)
这样就算纯净的五蕴,
也许有人称没被这一世”贪爱”、”我”污染的情况为: 自性、本性、佛性,也不一定
,也许吧。
或称涅盘与五蕴不二,也不一定,也许吧。
佛陀与我们都是这么一种情况 :
还活着的这一世都在追求没被”贪爱”、”我”污染的情况。
我个人理解,无常是佛法基本概念,是基础
佛法中很多概念含有”无常”
“空”也不例外, ”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缘生缘灭是无常。
因为无常,所以 非有非无。
无常在缘起法则上说 (”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缘生缘灭是无常、梦幻泡影),称”
空”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讨论二元论和不二论(原创)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标 题: 讨论二元论和不二论(原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3 12:17:07 2014, 美东)
更准确说,没有”贪爱”与”我”的污染
我个人认为是否有五蕴没那么重要 (虽然南北传、大乘等都在讨论这样的名词)
主要是,因为上一世贪爱而已经有这一世的身心(五蕴),那还能怎么办,自杀也不成
这一世能做的就是 : 断除”贪爱”与”我”的污染
解开十结称为无余涅盘 (依据北传阿含)
解开十结野可称有余涅盘(依据南传论书)
不过,名词不重要,重要是什么状况。 那状况就是断除”贪爱”与”我”的污染
那么死后就自然没有五蕴,死之前还有五蕴
死之前的身心,可以断除”贪爱”与”我”的污染的 (较纯净的五蕴。但还是有五蕴,
不完美)。
也可以是受其污染的(五取蕴)
只要有五蕴,就是无常,就是苦,不管纯净的五蕴或受污染的五取蕴。
就我所知,涅盘是常。 苦的止息。
就我所知,佛陀没有说 合一、不二 ,我印象中没有这种概念。
有合而为一,也许…..可能吧…..就有”我”、”恒常”的概念
也许是后世有人依据佛...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請教SeeU什麼叫"名,色" ?

用",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SeeU什么叫"名,色"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2 12:31:10 2014, 美东)
用",
我不也表示过(最近一年可能只表示过这ㄧ次而已),
我不想用”识”这个字,理由是…..。 但也无所谓,大家若这样用,就用呗
有个”什么”(不管叫”识”或什么)联系前世今生或入胎, 也可以这样诠释,
ok
这么说,到此,我们的意见应该很一致, 那就是
-- 用”识” 不用”识” 无所谓
我只是理性的解释 我不喜欢用”识”的理由,到此并没有烦恼呀? 且别人用不用”识
”无所谓
怎么你会有此帖??
是你这一帖看起来很在意(有烦恼),
也引起我很在意(有烦恼), 还再想 -- 奇怪,到此,我们意见很一致呀,为什么你却
发这帖
既然我说了不想用”识”的理由
你如果要响应,不是应该响应我,为何用”识”,你诠释的东西有 被动性+觉知功能
所以用”识”
因为什么理由,有,所以用”识”这个字
因为什么理由,没有, 但因为其它理由 所以还是用”识...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之说的产生
:: 我非常明白“我” 非恒常, 无主宰。但是烦恼依然存在。有人骂我,我一样不高
兴。
:: 如果失业,我一样担心。
点)
应该是”空三昧”(住于空)了?
--能随时每一秒都在观察缘起法,每一秒0.1秒都观察到五取蕴的缘起缘灭如此无常、
不实(空)
应该是四念处中的法念处很熟练了。
贪爱
应该是”无相三昧” (住于无相) ?
断除被污染的”想”,也就不会有”受”,也就不会有贪爱与愤怒
佛陀说人们会在五蕴中找”我”
--于是要对五蕴的运作再做观察: 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在五蕴中找不到,人们又会在五蕴外找”我”
总之就是一直认定有个”我”在什么地方
质世
物质世界生灭无常,这是对”色”无常、色非我做观察
阿含中说 :
观察色无常 无常会产生苦 苦故不乐 因此有出离心 (味、患、离)
有出离心则喜贪迟早会被灭尽 喜贪灭尽(断贪爱)则心解脱
对受想行识也这样观察,断除贪爱。
所以,观察到物质世界生灭消融是初步,属于观察”色无常”,也做了”色非我”的观察
后面还有”味患离”
然后,对受想行识也这样观察,
五取蕴则是缘起缘灭无常、五蕴则生灭消融无常、
后面还有...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非大非小——阿姜查
我也曾经有过“我贪爱xx了”的感知。但当我问自己,你管什么叫贪爱呢?于是我首先
看到了一个自我的形象,但这是一个色相啊,不是贪爱啊;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胸腔绷着
劲,但这是胸腔的感觉啊,也不是贪爱啊。于是我意识到,“贪爱”只是大脑虚构的幻
想。是大脑建立的模型,去解释种种其它的感知。如果再进一步考察我管什么叫色相什
么的叫胸腔,也会有同样的结论。

发帖数: 1
29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集福德资粮
在上一集解说了十信位的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
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
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
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
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
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
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
修集的布施内容,从饶益有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财布施来护持了义正法的
团体以及善知识,用来弘扬了义正法。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
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
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
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到地定
所以修学佛法的菩萨们,在初始之前,您要真实断我见,您就要认清楚凡夫是如
何著相,而落于很浊重的人、我、众生、寿者相而生死不断;而外道又是如何错误的以
为,我只要意识能够入于定境,我的意识不要去攀缘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那么
我就解脱了、我就涅槃了。这两种都不是真实的离相,不是真实的无相;只有佛法里面
的如来藏,这个实相心才离于一切言语、离一切影像。这也是为什么正觉讲堂要施设无
相念佛来作为断我见,证得未到定来断我见—以定然后而慧—这样一个施设的一个目的。
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习
,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
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
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
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慧之外,还有努力地在修集福德。您有努力地依于定
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
种修。
“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本来就很简单,佛陀当初也没说这么多,都是很简单的观念与修行
但古人又诠释很多,又另外加了很多观念与诠释,描述很多,就会让后人看不懂了
我认为,是的
但一般佛教徒认为他们不是戴有色眼镜,
而纯粹只是看穿世界真相
善行是修行的前导工作,
有善行会先端正自己的身心,叫端正法
这样有利于以后的修行
一般在家者要先做这样的工作
后来大乘将佛法推广到在家者,也强调在家者要做善行
现在变成修行的比丘也要做善行,僧团变成专门做慈善事业的世间慈善团体
这当然不对 不能”专门” 可以”附带”
业力表现在 “行” 无明缘行的行
业力,范围只在自己,是自己包含现在与以前的贪爱的影响力
(后来的人把”业”扩大成其他人)
“行”是受以前贪爱的影响所表现的行为,也叫业行
无明缘行的行
就是你根本没察觉你居然自然而然地发出这样的指令
那样的指令? 维护“我”的指令,也就是受贪爱影响的指令
因为这太深入细微,一般人无法发现,除非深湛的禅修内观
当有深湛的禅修内观观察到”无明缘行” 叫”见缘起”
见缘起,则见佛陀
见缘起,就会观察到”我”的指令(行)是这样升起,
我的意识 (我识,自认为有个...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本来就很简单,佛陀当初也没说这么多,都是很简单的观念与修行
但古人又诠释很多,又另外加了很多观念与诠释,描述很多,就会让后人看不懂了
我认为,是的
但一般佛教徒认为他们不是戴有色眼镜,
而纯粹只是看穿世界真相
善行是修行的前导工作,
有善行会先端正自己的身心,叫端正法
这样有利于以后的修行
一般在家者要先做这样的工作
后来大乘将佛法推广到在家者,也强调在家者要做善行
现在变成修行的比丘也要做善行,僧团变成专门做慈善事业的世间慈善团体
这当然不对 不能”专门” 可以”附带”
业力表现在 “行” 无明缘行的行
业力,范围只在自己,是自己包含现在与以前的贪爱的影响力
(后来的人把”业”扩大成其他人)
“行”是受以前贪爱的影响所表现的行为,也叫业行
无明缘行的行
就是你根本没察觉你居然自然而然地发出这样的指令
那样的指令? 维护“我”的指令,也就是受贪爱影响的指令
因为这太深入细微,一般人无法发现,除非深湛的禅修内观
当有深湛的禅修内观观察到”无明缘行” 叫”见缘起”
见缘起,则见佛陀
见缘起,就会观察到”我”的指令(行)是这样升起,
我的意识 (我识,自认为有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识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教导比丘们说:
「比丘们!植物利用五种方式繁殖,哪五种呢?有从根部繁殖的,称为根种子;有从茎
部繁殖的,称为茎种子;有从节处繁殖的,称为节种子;有从落叶直接生根的,称为自
落种子,有从种子发芽繁殖的,称为实种子。
这五种种子如果不坏、不腐,足够成熟,一遇到有土壤与水分的环境,就能发芽成长而
繁殖开来。
比丘们!那些种子,就如同纠取诸蕴聚集的识。
土壤就如同四个识所安住处。
水分呢?就像识的贪喜攀缘。
识在哪四个地方贪喜攀缘安住呢?就在色、受、想、行等四个地方贪喜攀缘安住;在那
里经由喜贪润泽,而生长增广。
比丘们!如果说,离开色、受、想、行而有识的安住处,那是无法理解,也无法经验的
,只有徒增大家的困惑而已。
比丘们!如果能于色处断贪爱,一旦离贪爱后,色的安住处就被封锁,识与色的系缚就
断了。系缚一断,攀缘就断了,识就失去了安住处。一旦失去安住处,识就不能生长增
广。同样的道理,受、想、行等其它三个识的安住处也一样,只要断了贪爱,识与四个
安住处就失去了联系,就没有安住处。没有安住处的识,因不能生长增广而解脱了。解
脱了以后,于世间的一切都无所取着。无
a**u
发帖数: 8107
35
☆─────────────────────────────────────☆
runsun03 (runsun) 于 (Sun May 30 09:21:11 2010, 北京) 提到:
四驱摈之不净行(不邪淫戒,犯者逐出僧团)
若有比丘,具足了比丘的学处及生活规则,没有放弃学处,没有表明自己意志怯弱,而
从事不净行(性行为),即使对象是动物,也犯驱摈,不共住。
犯相:
1.对象:(1) 人﹑鬼神﹑畜生三趣中,
(2) 雌性的肛门﹑阴道﹑口
(3) 雄性﹑无男性器官者的肛门﹑口
2.动机:(1) 主动:自己生起欲心而行不净行
(2) 被动:不是出于本身欲念所构成的不净行
3.方式:置入生殖器官
4.结果:接受乐受
无犯:
1.不是故意的。
2.被动且未产生乐受。
3.比丘精神失常﹑情绪不稳定﹑受病痛所苦。
4.第一个犯的人。
==========================
以上是佛陀对于不邪淫戒的详细规定,请问所谓的密宗弟子们是不是佛弟子,是不是要
遵守以上戒律,那么男女双修是否违犯以上
另外,密宗还有非常邪恶的和畜生,...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6
—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
若能充分发展七觉支,便可止息轮回之苦,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生死,得以完全停
止;
觉支同时能完全击垮十魔军──系缚我们于苦轮与轮回的内在破坏力量。
为此,佛陀与觉悟者发展七觉支,因而能超越欲界、色界与所有的无色界。
第 1 觉支 念
第一个觉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让人误解的消极涵意。「念」必须
是充满活力与直接面对的,在密集禅修时,我教导「念」应跳到所缘上,完全地覆盖、
穿透,不错过任何部分。为了表达这积极的感觉,我常将之译成「观察力」(
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为了简化的缘故,在此我仍
会继续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读者们记住它应有的积极特质。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与现起等三方面来检视,这三者阿毗达磨──
佛教的描述──用来描写心所的传统分类。我们在此会运用它们来学习每个觉支。
念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奥的。如果我们丢个软木塞到河里,它
会在河面上下摆动漂浮,顺流而下;假如丢的是块石头,它立...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之三教,摄尽佛一代所说之经,及诸菩萨所造之论。细寻法义,便见三义全殊,一法
无别。就三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三第一性相相对,皆条然易见。唯第二第三,
破相与显性相对,讲者禅者同迷。皆谓同是一宗一教,皆以破相便为真性。故今广辨空
宗性宗有其十异:一,法义真俗异;二,心性二名异;三,性字二体异;四,真智真知
异;五,有我无我异;六,遮诠表诠异;七,认名认体异;八,二谛三谛异;九,三性
空有异;十,佛德空有异。
初,法义真俗异者。空宗缘未显真灵之性故,但以一切差别之相为法。法是俗谛。照此
诸法,无为无相,无生无灭,无增无减等为义。义是真谛,故智度论以俗谛为法无碍辩
,以真谛为义无碍辩。性宗则以一真之性为法,空有等种种差别为义。故经云,无量义
者从一法生。华严十地亦云,法者知自性,义者知生灭;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法
者知一乘,义者知诸乘。如是十番释法义二无碍义,皆以法为真谛,以义为俗谛。
二,心性二名异者。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性宗多目诸法本源为心。目为性者,诸
论多同,不必叙述。目为心者,胜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精神黑洞 (转载)
Z 一下,
打坐时妄想因何而生?
妄想因何而生?大家都很想知道,因为有很多人想要成就一念不生的功夫,想要入定却
入不了。修定时很想不起妄想,偏偏它一念出生、很用心去对治,才刚刚过去之后,不
知不觉之间又有一念生起,没有办法让它不再生起。有很多人学过禅--其实那些法门不
是真正的禅,那只是修定而已--他们教你数息,数息是最常看见的「禅法」。净土宗的
寺院则是教你念佛号︰用佛号来打死念头,念头很重就大声唸,念头轻的时候就小声唸
。可是不论你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始终无法把妄想断了。数息数得很好的人,他数
过半个钟头、一个钟头之后,还是会有妄想出现,没有办法将妄想断除。有好多人--如
某一很有名的寺院,他们有好多人学数息法,数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
想不起。这就是说,他不知道要从断烦恼来下手。
我记得在証悟之后,知道要修禅定,那时还不知道要修佛菩提之种智。(p94)那时起修
四禅八定,还不晓得要修今天所修的无生法忍。在修四禅八定的时候,一上座就无相念
佛,目的是希望妄念不起来,可是只能在起来之后不随它,继续保持忆佛的净念,无法
不让它不起来;所以当年在修禅定的时候,也只能不随妄念...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39
[粗暴语、恶口及缘法]
粗暴语就很容易懂了,反正就是很粗糙的设骂,这是瞋心所致,由瞋因而生起的。这时
,所有相应的心和心所都跟随着瞋,还有色法,从外在发出的声音中也表现出来了,设
骂也出口了。此刻,被骂的人就是所缘境。当然,与瞋相应而生的其它心和心所,以及
其它的缘法也全都跟着发挥各自的功能了。
[轻慢语和缘法]
轻慢语就是那些爱开玩笑的人所说的话,纯粹只是为了搞笑,管它是正确或错误,管它
是其实还是虚假,一概不管,只以能让大家爆笑为最主要的目的,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这些都是轻慢语。
[贪爱和缘法]
Abhijjha的意思是贪爱、贪求。在心里头或意念里,想要得到别人的财富。比方说,看
到别人穿戴的饰物,心里很想得到它,想要它但却不想用自己的钱去买,也不想用正当
方式去取得它,而是动着鬼主意,想用不正当的方式来取得想要的饰物。
当这份觊觎的念头生起的时候,是贪主导,先让贪因在这个饰物上扎根。接着,因贪而
缘生起的心和心所法全部跟随着这项饰物,色法也跟随着这项饰物,所以眼睛才会紧盯
着它,心生色法也跟随了。不止如此,还有【依止缘】、【相互缘】、【俱生缘】等等
,也全部都相互支助,一起来完成...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0

这个也要回到经文中去看,是否有明,再明一点,更明一点这样的经文
如实观五阴的集灭是为明的这段经文,显然就不是这样说的
相反是干脆利落地指出,如实知五阴的集灭则为明
而另外一篇经文指出初果[如实]知四圣谛,[如实]知十二因缘
而不是说初果知四圣谛一点,二果多一点,三果更多一点,
或者十二因缘,初果知一点,二果多一点,三果更多一点
相反,经文中指出贪爱的断舍是一点一点的过程,而不是无明
这个就符合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因为二转开始就在修灭苦的道路
也就是离贪断爱的八正道,贪爱就是一点点的断。
明不会一点点明,真因为初果断了无明,而贪爱要一点一点的断
所以初果还有可能多次轮回,才结束
因为五阴的集,是爱,爱不断,还会轮回。
所以断了无明,还会有爱,还会有轮回。
明就明,涅磐就涅磐
你看相应部的经文会有这样的感觉,自然
因为相应部的转法轮经有点问题,讲修八正道而见四圣谛,暗示无明最后断,
所以后来的行文也是如此,并不奇怪
但是单单从这篇经文当中就已经自相矛盾,更不用提与其他的经文不符合
四圣谛贯穿全部修行是因为,都是围绕四圣谛而开展的
第一转,如实知四圣谛
第二转,修四圣谛
第三转,证四圣谛
...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佛陀情为何物
问佛陀情为何物---索达吉堪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演讲
一、现代人面临的感情问题
在座各位都是年轻人,对世间的爱情应该说比较执著。我去过不少学校,发现许多老师
和学生都是如此,他们把爱情看作人生的根本大事。为什么如此重视呢?原因有许多,
最主要是受环境影响。各位都清楚,在如今这个时代,网络、电影、电视所播放的内容
中,许多都和爱情密切相关,在这些渲染的影响下,许多人就对爱情特别耽著。
在此,我希望大家用智慧观察:人们经常赞美、追求的所谓爱情,真的有那么美好,让
人如此沉迷吗?你们都是大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希望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非
常重要,如果没有思考清楚,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很可能遇到这方面的痛苦。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执著爱情。拿藏地来讲,许多在家人虽然对感情比
较执著,但并不像西方人和汉族人那样,把不少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感情上。按藏地的
传统,人们不认为爱情是人生的支柱;在古代的汉地,也没有将爱情视为人生的全部,
德行、才华、艺术才是人们最青睐的。
二、佛教如何看待爱情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对感情并不排斥,佛教是包容感情的。现在有些人认为:佛教是绝
情的,一旦走上出家... 阅读全帖
t*********7
发帖数: 9506
42
美国官员真的就比中国官员清廉吗?他们就不爱钱吗?答案是No!是人都爱钱,只是美
国官员及时想贪,制度也不允许他们贪,民众和制度在监督着他们,特别是政敌,他们
会在竞选是挖出候选人的所有资料;而且美国官员的账目都相当公开,少数胆子很大敢
贪敢拿的很快就会被发现然后身陷囹圄。
为什么中国官员里贪官如此猖獗呢?难道是中国极度爱财?答案依然是No! 因为制度的
漏洞给了他们贪污腐败的温床。当官不贪会被人视为异类,并且是自己的损失。中国政
府只抓贪官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甚至有人提议对贪官使用酷刑,其实也是无效的。
朱元璋时代甚至将贪官处以剥皮极刑,尽管如此,贪官依然横行霸道并未灭绝。再说,
共产党人都是“铜皮铁骨”。内战时期,国民党人对共产党员也是严刑拷打,叛逃者也
是少之又少,当时的共产党员仅靠信仰支撑都能如此“傲骨”,更不用说如今的面对“
金钱美女”的诱惑。更有人自荐自己一定会是清官,但是这个想法只是建立在自荐者还
未拥有至高权利之前的假设上,权利面前人难免沦陷。如果制度不改,即使找到圣人来
做官,一样会贪。
b*****d
发帖数: 61690
43
业内人士指有些权力就等值于人民币 中纪委官员表示将深入调查
影视剧购销、大型节目演出,有些单位设备采购多是单一来源,有些不进行招投标
程序……面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腐败问题,中纪委委员、中纪委驻国家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纪检组组长李秋芳近日点出影视业等领域的“潜规则”,表示今年将在此基础
上深入调查,并同时制定约束机制,这一表态引起了各方关注。
影视业贪腐五大潜规则
1、影视剧购销:制作交易多存猫腻
●“购剧权”为少数人敲定
●制片方为了上片尽量满足播出方的“各种要求”
●制作方为在片中“挂职”的当地领导变相发劳务费
2、大型节目演出:公款买单赚吆喝暗藏腐败
●一些地方政府患上了爱承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怪病”
●地方承办的演出活动里面“自由度”很高
●票务里存在着不小的腐败空间
3、卫星节目落地:缺乏规范定价依据
●带有半垄断性质
●议价过程很少有人知道
●全国一地一价没统一标准
●议价中搞回扣、贪腐的空间很大
4、设备采购:价格硬,但关系更硬
●订单最终给谁靠拍板者来定
●各种规章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5、广告经营:回扣开路,门道多
●内部人帮客户在外面找代理吃回扣
●变成保健品、专科...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生命本来就是个错误
☆─────────────────────────────────────☆
runsun (runsun) 于 (Fri May 7 10:42:37 2010, 北京) 提到:
如是。
☆─────────────────────────────────────☆
winter (战战兢兢勤勤恳恳) 于 (Thu May 6 23:00:26 2010, 美东) 提到:
why?

☆─────────────────────────────────────☆
runsun (runsun) 于 (Fri May 7 11:14:36 2010, 北京) 提到:
观察导致波函数坍塌,真实变为虚幻。
不间断的观察,是所谓的生命。
波函数不断的坍塌,形成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以其为真实。
观察感知世界,获取所谓的信息,所谓的快感,而付出的带价就是永无休止的处在虚幻
里面,并经受大量的苦。
生命的本质是观察,获取,侵占信息,犹如病毒。
不,生命本身就是病毒。
它总是试图去侵占,但实际却什么也无法拥有,而只有苦才是真实的。
愚人为了生,不择手段,拼命攫取。...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新人求解惑
☆─────────────────────────────────────☆
jimmyvic (yixi) 于 (Thu Dec 2 12:01:13 2010, 美东) 提到:
无常是苦,为什么无常是苦?
我的理解是,客观事实是任何事物是无常的。每个人都会隐约的体会到很多事情是无常
的,但是不知道
任何事物都是无常的。所以人会去追求自认为是永恒的东西,以求的安全感,追求的东
西包括金钱,地
位,身体等等。但是这种永恒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所以永远得不到,这种苦苦追求和永
远得不到的矛盾
造成了苦。这么理解正确,全面吗?
无常,苦和我,我执又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放下了我执就会离苦得乐?这个关节我一
直没想通。
到底有没有“我”?佛家说无“我”,要理解这个我想是不是应该定义什么是“我”,
因为先立了才能破。那
么平时说的“我”到底是什么?
当我因为某件事情烦恼或者快乐时,我能理解这里面其实没有“我”,因为是外面的事
物引起了这些感
情,如果没有外面的因,里面的果自动就消失了。但是,很多时候“我”是可以做一些
主动的选择的,比
如和可以决定今天吃什么,晚上看什么书等等,那么这里...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失恋以后,能马上忘掉ta 嘛?不能,因为贪爱的力量不会立刻消失。
对自我身心的贪爱,比对情人的强多了。所以阿罗汉断了对五蕴的欲贪,也不会马上死
。他虽没有新的贪爱,贪爱的力量所造成的五蕴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r****n
发帖数: 8253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意思一样。
阿罗汉和佛陀在证果之后,都是彻底灭除贪嗔痴,但是却都有过去贪爱的影响,这个影
响来自于此一世投生前那个“取缘有”的缘起支,即因为贪爱执取,而造成了“转生”。
在这缘起支的影响下,这股五蕴生灭之流必定要维持一个生死周期的生灭。哪怕中间断
除贪爱,但是这个生死周期还没有完成,所以五蕴还会生灭,直到这个生死周期中止,
色身死亡。
在这色身死亡的刹那,此时缘起支导致下一世转生的“取缘有”无法成立了,因为此时
没有了执取,那么“有”就生不起来,五蕴生灭之流于是彻底终止,涅槃。
十二缘起说的非常清楚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灭”
Y**u
发帖数: 546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最后的五蕴
☆─────────────────────────────────────☆
Yisu (大头教主) 于 (Wed Aug 24 09:22:10 2011, 美东) 提到:
嗯, 关于舍断五蕴的话题,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答疑。。:) 楼有些高了, 重开
一帖吧。。让我们继续进一步探讨。。
上面说到贪爱的灭尽后, 残流的五蕴由于先前的作用还将存在。 这个我可以接受。
下面的问题是关于这个最后的五蕴。
首先, 对方辩友说最后的五蕴可以随时因为色身的完结而彻底消失。 这个地方有疑问
。 最后的五蕴是纯粹的意识, 为什么一定要和色身帮定呢? 识缘名色, 而不是色缘
名识。 另外, 就算是在一起, 有谁见过跳楼自杀的人, 啪地摔在地上, 就一下子
不见了呢(色身灭尽)?
再其此, 最后的五蕴灭尽去哪里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辆汽车, 有油能跑, 但
是前提是必须踩油门。 踩油门就好比是贪爱, 车身车油好比是色身, 汽油燃烧好比
是五蕴流, 运动好比是行为。 如果我送开油门, 对, 车一定不会立刻停下来。一定
还要再走一段, 因为先前的作用。 可以我们知道, 汽车就算是最后挺下来...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人应该是怎么来的?
然后是生命过程中的因缘业力流转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贪爱同滋,贪不能此,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
,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
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媱三为根本。以是
因缘,业果相续。"
f********4
发帖数: 25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三种一切有为法共有本质之一的苦其实只是有情的主观感受,只是情绪上的痛苦,观五
蕴皆苦其实是受念处?没有贪爱之后诸行就不苦了,这样还跟无常无我放在一起,根本
完全不对等啊,是不是搞错了?
舍利弗说此处无所受故此处正是有乐,佛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既
然没贪爱了诸行都不苦了,那没有了一个无所谓的东西的涅槃有什么乐可言啊,什么都
没有了多没意思?
诸比丘!眼应舍弃,色应舍弃,眼识应舍弃,眼触应舍弃,凡缘此眼触所生之受或乐、
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应舍弃……耳应舍弃……鼻……舌……身……意应舍弃,法应
舍弃,意识应舍弃,意触应舍弃,凡缘此意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
应舍弃。
反正诸行没有贪爱就不苦了,干嘛要舍弃这些啊,单纯舍弃贪爱不就好了?
阿罗汉干嘛要自杀,诸佛阿罗汉干嘛要不受后有,都已经没有贪嗔痴了诸行没有什么苦
了,干嘛要入涅槃啊,像大乘那样不取涅槃继续轮回度众生多好啊……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