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集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6
发帖数: 237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合集] 名侦探柯南分集剧情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Mon May 16 17:59:41 2011, 美东) 提到:
每楼对应一集~~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Mon May 16 18:00:30 2011, 美东) 提到:
名侦探柯南剧情第1集 云霄飞车杀人事件  酒会现场发生山崎总经理被害事件。解决
这个事件的是以福尔摩斯式的推理能力而声名大噪的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某天,
新一和自己青梅竹马的同班同学毛利兰相约到游乐场游玩时,意外的在云霄飞车上遇到
了杀人事件,在新一的推理下,很快协助警方破了这个案子。不过,这时有两个黑衣人
的身影进入了新一的视线……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Mon May 16 18:01:03 2011, 美东) 提到:
名侦探柯南...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4
张德信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 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
败的雄心,反腐倡廉的执着,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
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 养,无不使人惊服。然而,又
不得不使人产生怀疑:他的文化知识,以至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聚积、升
华?他何以对传统文化有如此的认识与理解,等 等。本文拟由此入手,予以探讨,姑
为引玉之砖。
(一)
文化如积沙,越积越 厚。它沉淀了过往的经验与智慧。书册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学习而后得,因而一般是有闲者的专利品。文化人,或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就是那 些有闲者中间的一个特殊集团。这个集团也正是封建王朝立法行政
的主要依靠力量。元朝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维护固有习俗,固有治法,歧视汉人,
歧视汉文化 和汉族知识分子,使这些文人学士中的大多数仕进无门,岐路徘徊,不得
不隐身巷陌,和光同尘。这就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卷进农民造反的大潮。大量落拓书生背
叛朝 廷,作贼作寇,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7190
5
http://chinanews.sina.com/bg/chnmedia/chnpolitics/chinanews/2018-10-19/doc-iumwtszs0753408.shtml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爲何有如此之魅力?
http://dailynews.sina.com 2018年10月19日 22:14 中國新聞網
分享至
“平易近民,民必歸之。”最近,一場思想文化盛宴引發人們廣泛熱議。“原聲微
視頻”“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訪談”“互動問答”“經典誦讀”,豐富的形
式和內容,讓《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給人
耳目一新之感。
提起典故,往往有人會覺得艱澀難懂。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爲何有如此之魅力?讓人
想聽、愛聽、願聽,讓人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用得上,忘不掉。總書記是如何引
用中國經史典籍中的華章佳句的?又是如何賦予典故以新的時代內涵,讓古籍裏的文字
活起來,成爲百姓喜聞樂見的貼心話?
10月18日,光明日報邀請參與《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專家、節
目主持人、朗誦家和相關學者、行業代表、青年學生齊聚一...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6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篇无名氏的心经注解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8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了义及不了义
学佛法不在于说听闻熏习时即能究竟了知,乃至于说就能够成就实证的智慧;得要
能于法的义理,经过思惟、筹量、观察,才能进一步受持运用。而观察义理时,要依止
于法的究竟义、真实义,而不依止于不究竟的方便善巧法说。那么了义指的就是真实义
,不了义指的就是说是方便指引,以便能够到达真实义。佛所说的经,函盖了了义以及
不了义,佛有时祂会宣说往善趣之人天善法,有时宣说往涅槃解脱生死的四圣谛。因为
当到人间来的时候,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 佛陀要先来让
这些善根缺乏、烦恼深重的众生,能够先避免入到、生于三恶道之苦;要能够远离三恶
道之苦,那么大家要先能够修学往人天的这个善趣去,所以要先宣说往善趣的人天善法
。之后呢,然后乐意于这个善因善果以后,再告诉大众们说,怎么样来往这个涅槃、解
脱生死的这些法是什么?
佛陀的究竟说,其实指的就是众生皆有如来藏、皆能成佛,这才是这个佛法的真实
义理。那么关于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一段经文来说明,经中说:“云何了义不了义
经?谓若所说引趣于道,是不了义。引趣于果,是为了义。说世俗行,是不了义。宣说
胜义,是为了义。引趣业行,是不了义。尽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忍与波罗蜜
【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罗蜜,有非忍辱
非波罗蜜。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闻缘觉所行忍辱是波罗蜜非忍辱者,所谓
禅波罗蜜;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若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檀波罗
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优婆塞
戒经》卷七”
佛继续来跟大家讲说忍辱跟波罗蜜之间的关系,首先佛说:“有一些的这个忍辱
它并不是波罗蜜,所谓世忍。”我们如果回头去看看,什么是世忍呢?那就是世间人所
能够作的这个忍,包含说我们前面所看到,比方说饥寒、这些直接的苦乐,这些很直接
身体上面的觉受,乃至于很抽象的心理的觉受,这些都是世忍的范围。又比方说现在有
许多的佛教团体,当然也希望能够积极的对社会有所贡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许
多的佛教团体,也跟西方的像红十字会的这些团体一样,行善布施不遗余力,这个都是
我们要鼓掌赞叹的;可是在这个行善布施的当中,如果说光是行善布施,除了行善布施
之外,没有再继续去进修菩萨的其他五度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这样子的菩萨行是有所缺
憾的。
不说别的,光说佛所开示的菩萨法,不...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譚嗣同:仁學
仁學
作者:譚嗣同 清
目录
■1 自敘
■2 仁學界說二十七界說
■3 仁學一
■3.1 一
■3.2 二
■3.3 三
■3.4 四
■3.5 五
■3.6 六
■3.7 七
■3.8 八
■3.9 九
■3.10 十
■3.11 十一
■3.12 十二
■3.13 十三
■3.14 十四
■3.15 十五
■3.16 十六
■3.17 十七
■3.18 十八
■3.19 十九
■3.20 二十
■3.21 二十一
■3.22 二十二
■3.23 二十三
■3.24 二十四
■3.25 二十五
■3.26 二十六
■3.27 二十七
■3.28 二十八
■3.29 二十九
■3.30 三十
■4 仁學二
■4.1 三十一
■4.2 三十二
■4.3 三十三
■4.4 三十四
■4.5 三十五
■4.6 三十六
■4.7 三十七
■4.8 三十八
■4.9 三十九
■4.10 四十
■4.11 四十一
■4.12 四十二
■4.13 四十三
■4.14 四十四
■4.15 四十五
■4.16 四十六
■4.17 四十七
■4.18 四十八
■4.19 四十九
■4.20 五十
自...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国历代关于围棋的一些史料
一、传说中的尧时代
Δ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世本·作篇》)
Δ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晋张华《博物志》

Δ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兄弟为阋,嚣讼女曼游而朋淫。帝悲之,为
制弈棋以闲其情。(宋罗泌《路史·跋》)
Δ尧教丹朱棋,以文桑为局,犀象为子。(南朝梁元帝《金楼子》)
二、夏
Δ乌曹(传夏桀之臣)作赌博、围棋。(明陈仁锡《潜确类书》)
三、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Δ今宁子视君不知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Δ习射、习御、习琴、习弈,终无一事可以息得者。(《关尹子》)
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Δ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放收,在我者也。(《尹文子》,东汉
或魏晋人托名之作)
四、两汉、三国(前206—265)
Δ戚夫人侍高帝(刘邦),于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晋葛洪《西京杂记》)
Δ杜陵杜夫子善棋,为天下第一。(同上)
Δ广...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1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其实北方有啥美食啊?
鲁菜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鲁菜——酱牛肉
鲁菜——酱牛肉
汉族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
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
的地方风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目录
鲁菜详细简介
历史与流派
鲁菜历史
流派介绍
鲁菜海鲜
鲁菜现状
鲁菜老字号
五大特点
影响
美食与文人
厨师
地域风格
各地的鲁菜餐馆
代表菜
鲁菜食谱菜单
展开
编辑本段鲁菜详细简介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
。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
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
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
州大白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 山东菜简称...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
bigfool (fool) 于 (Sat Sep 11 21:59:45 2010, 美东) 提到:
关于一些人忽悠什么 大乘经没有叙述释迦佛过去世经过十地,以及
“释迦佛即使过去世累积了波罗密,也不是经过大乘经所说十地等过程”等妄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175_0.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419_0.html
还是看看大乘经怎么说吧。
1.《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善慧比丘。于彼命终。即便上生。为四天王。以三乘法。化诸天众。尽彼天寿
。下生人间。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
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臣宝。七主兵臣宝。千子具足。皆悉勇健。能伏怨敌。以正
法治。无诸忧恼。常以十善。化诸人民。于此寿终。生忉利天。为彼天主。寿终下生。
为转轮圣王。终其寿命。乃至生于第七梵天。上为天王。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其间
或为仙人。或为外...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与科学
佛教与科学
——潘宗光教授2009年于北京龙泉寺演讲之三
第三个题目叫“佛教与科学”。因为很多人,可能认为东方的哲学思想,佛教也好,道
教也好,是几千年来比较迷信的,跟西方科学没有关系的,不科学的。很多老人家拜佛
求佛,不科学的。但是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据我的个人了解,所有的宗教当中,最
科学化的还是佛教。
今年三月份,由佛教协会、学诚大和尚他们安排,第二届佛教论坛在无锡,在台北举行
。很奇怪,本来是无锡跟香港举办的,后来因为台湾的环境改得很快,要照顾海峡两岸
的关系,那么香港就把举办权转给台湾了。国内跟台湾举办,加强海峡两岸战略交流嘛
,所以结果是无锡跟台北。香港没有关系,因为香港已经回归了嘛。所以我们也希望无
锡跟台北一起来举办。在无锡开幕,在台北结幕,是不是?
在这个论坛当中,有几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是“佛教跟科学的关系”。因为我是学科
学的,所以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首先引用那个最重要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也这样讲
的——不是我这样讲的,是他讲的,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够解答现在科学上提出
来的很多问题、疑问,这肯定是佛教。推崇佛教很厉害,爱因斯坦。那现在想想,整个
佛教的缘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打开成佛之道的大门
我们常听到有的人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意思是说进入佛法的大海,有非常多
的方便善巧法门,然而在这么多的方便善巧法门里面,是不是有一种法门,既迅速又确
实的可以帮我们打开成佛之道的大门呢?有!真的有这种法门喔!那个法门叫作大乘见
道。大乘见道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开悟明心是大乘佛法的入道之门,也是佛菩提修证
的根本。唯有明心开悟了,在找到第八识如来藏(以后),才能够次第的进修佛菩提道
!否则永远都只能在外门修学六度万行,永远也进不了佛法的大门。
达摩祖师曾经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
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达摩祖师。也就是说,开悟明心,这是诸
佛的无上妙道,怎么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来求取大乘见道呢?而是应该要难行
能行、难忍能忍,而且要历经无量无数劫的“旷劫精勤”,才能够来证得这个诸佛无上
妙道的实相心如来藏啊!但是在开悟明心之前,就必须要具备有一些条件,才能够使我
们破参的因缘早日成熟!为了帮助大家,我们就把这些条件,分成七点为各位作说明:
第一要闻法阅经,建立知见。在闻法阅经之前,就应该要先亲近善知识。...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2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1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22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23
136、李通判
广西李通判,家资百万财雄一方,家中金珠宝贝堆积如山,广厦千间良田万顷,豪富奢
华。更令人羡慕的是,他娶了七房妻妾,个个花枝招展美艳不可方物,时常左拥右抱高
楼饮宴,坐享齐人之福。可惜好景不长,李通判二十七岁就得了急病去世了。家人奴仆
四散,偌大一处宅院,只留下七个小寡妇和一个七十多岁忠诚老实的老仆,勉强过活。
老仆从小看着李通判长大的,感情很是深厚,乍逢巨变,老仆伤心欲绝,于是禀告七位
主母,请和尚来念经超度做法事。七个小寡妇没经过世面,自然应允。
超度法事还没结束,就听外面一个道士在聒噪,老仆很不耐烦地出去,见道士说要化缘
,就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你这道士好不通情理,我家主人新亡,刚请来和尚做法事
,超度主人亡灵,你化缘也不挑挑时候?赶紧走吧,我很忙,没工夫招呼你。”
道士也不介意,笑道:“做什么超度啊?我知道你思念旧主,所以特来做法施救,可令
李通判死而复生!”
老仆半信半疑,赶紧进去禀告七位主母,七个小寡妇很激动,也不管念经的和尚了,一
起出去迎接,不料,道士已经不见踪影。老仆四处寻找,杳然无踪,不禁更加信服道士
不是凡俗之人,懊恼不已,后悔自己没有好言留住道士...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宗--百度百科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ue Aug 9 12:20:14 2011, 美东) 提到:
(一五)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
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
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家
.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
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
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
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比丘白佛。知已
。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
。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
使.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地地增上

“如果是求生极乐世界,那也很好;但是去极乐世界以前,千万得要在这里先破参
;破参了以后去,可以上品上生,生西后立刻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最少是初地,那
是多快的事!如果这边明心了再去那边,成为初地、二地、三地──最好是三地满心了
才回来──因为三地没有满心以前,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大多会瞧不起你,像我今天不
被诸方大师所认同支持,反而常遭消极和积极的抵制与诽谤;所以未到三地满心就回来
时,在这里成不了大作用!我这是说老实话。三地满心以后回来,有了意生身;众生─
─特别是四大山头的大法师们──要是不信你所说的妙法,你就每天晚上去跟他托梦,
托上一个月,他也就会信了!就不会再造作谤法及谤贤圣的大恶业了,就可以救护他们
了。因此,千万明心了再去极乐世界,否则,在短时间里一定证不到初地的证量,更不
要说三地。明心了以后去,求弥陀世尊加持,千万三地满心以后再回来住持正法, 释
迦世尊的正法就不会像今天正觉同修会有内忧外患的问题。”
整个佛菩提道之正修行,是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首,然后依所证如来藏而亲自
现前领受如来藏之体性,因而发起般若慧之根本智与后得智。行者由于亲证...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
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
陈尚君
本文研究唐人親自執筆為其妻或妾撰寫的墓誌,亡妻的提法偶亦見於托人撰寫的墓誌中
,多數情況下則是夫君指稱的專利。亡妾的說法則不見於墓誌的正式表達中,是從亡妻
的提法延伸出來的。
墓誌在东漢出現時,僅記死者姓名字里和死期享年,很簡單。西晉時墓誌文體已趨成熟
,後南朝禁止埋銘,北朝則蔚為風氣,現在能見到的唐以前的一千多方墓誌,大多是北
朝、隋代的作品:雖已有一些知名文人參與墓誌寫作,但迄今還沒有見到由配偶親自執
筆撰寫的墓誌。唐代傳世文集中,為配偶撰寫的墓誌也很少,所知亡妻墓誌,只有柳宗
元為其妻楊氏所寫的一篇,亡妾的墓誌,也僅有元稹和沈亞之的兩篇。宋以後地下稍有
出土,數量仍不多。近代以來因大規模基本建設和科學考古的實施,形成有規模有計劃
的墓羣發掘,得以有機會成批出土同屬一家族的墓誌石刻,由配偶親筆撰寫的墓誌也頗
有發現。據本文附表所作的不完全統計,今得見的亡妻墓誌已達八十七篇,亡妾墓誌也
有近二十篇,數量均很可觀。這些墓誌因出於最親近的配偶之手,對妻妾的描述和評價
都出自平日的感受,所述亡妻之慟也出於切身的情感,對了解唐人的家庭生活、夫妻關
係及情感表達方...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571
29
那時,尊者富樓那去見世尊,到了後……(中略)在一旁坐好後,尊者富樓那對世
尊這麼說:
「大德!請世尊簡要地教導我法,我聽聞世尊的法後,能住於獨處、隱退、不放逸
、熱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富樓那!有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
、貪染的色,比丘如果歡喜、歡迎、持續固持;歡喜、歡迎、持續固持後,則生起歡喜
,我說:『富樓那!歡喜集,則苦集。』
……(中略)富樓那!有舌所識知……(中略)富樓那!有能被意識知,令人滿意
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法,比丘如果歡喜、歡迎、持續
固持;歡喜、歡迎、持續固持後,則生起歡喜,我說:『富樓那!歡喜集,則苦集。』
富樓那!有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
貪染的色,比丘如果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後,
則歡喜被滅,我說:『富樓那!歡喜滅,則苦滅。』
……(中略)富樓那!有能被意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
、伴隨著欲、貪染的法,比丘如果不歡喜、不歡迎、不持續固持;不歡喜、不歡迎、不
持續固持後,則歡喜被滅,我說:『富樓...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0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孫子兵法
始計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詭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
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
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
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
,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
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
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作戰第二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
之用,膠漆之...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Similar story at 北传:杂阿含93经, 南传:增支部7集47经
北传:杂阿含, 长身婆罗门证果.
But 害怕被杀 is not mentioned in either version.
杂阿含93经[正闻本1268经/佛光本1152经](婆罗门相应/八众诵/只夜)(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长身婆罗门作如是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特牸、水牛及诸羊犊,
种种小虫悉皆系缚,办诸饮食广行布施,种种外道从诸国国皆悉来集邪盛会所。
时,长身婆罗门闻沙门瞿昙从拘萨罗人间游行,至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作是念∶
「我今办邪盛大会,所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乃至小小诸虫皆悉系缚,为邪盛
大会故,种种异道从诸国国来至会所,我今当往沙门瞿昙所,问邪盛法,莫令我作邪盛
大会,分数中有所短少。」
作是念已,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前后导从,持金柄伞盖\,执金澡瓶,出舍卫
城,诣世尊所,恭敬承事。
至精舍门,下车步进,至于佛前,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我今欲作邪盛大会,以七百特牛行列系柱,……乃至小小诸虫皆悉系缚,
...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5
第三节 种子说
在隋唐佛教诸宗中,一反“众生皆有佛性”思潮而倡“五姓各别”、“一分无性”说的
,唯有法相唯识宗。传说玄奘离印回国前曾担心言“一阐提”不能成佛无人仰信,因此
“愿于所将论之内略去无佛性之语”[①]。这个想法遭到其师戒贤的斥责,玄奘于是忠
实地将其学说传播于中土。其实,戒贤的斥责是有道理的,玄奘之所以遵从其语并非仅
仅慑于师威。殆至瑜伽行派发展到护法时代,第八识之妄染性已经确立,“五种姓”说
已经成为这一学派理论体系的有机部分。在此情况下,若欲完整地、忠实地弘扬其说,
当然不能舍去“五种姓”的说法。至于慈恩宗的传宗非久,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果然,
“五种姓”说一经传入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曾充任玄奘译场证义的灵润
,其后玄奘弟子神泰主“五姓”说救慈恩义,驳斥灵润;法宝又造《一乘佛性究竟论》
批“五姓”说,主“一性”说;慧沼则撰《能显中边慧日论》救“五姓”说。争论双方
各据经论,站在各自的立场立说,很难说服对方。为弘扬、维护己说,除了大量引证利
于己说的佛教经论(即教证)之外,法相唯识宗还着力强调两方面的理据:其一,以种
子说判定种姓之别;其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6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7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智慧的意义
二、智慧的类别
三、智慧的证得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本迹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功德
五、智慧的重要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
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
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
不佩服各人善根深厚,且独具慧眼。因为今晚此刻,即八时零六分此刻,世界各地,很
多人都在举行圣诞舞会,或共进圣诞大餐;可谓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但世界
各地,同时在此一刻,即八时零七分此刻,不知多少人在饥寒交逼中,无法度此寒夜;
不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瑟缩街头,受尽寒风严雪的折磨。甚至有人在战争祸
乱中,受尽战火洗礼,备受生命威胁。香港人,非常有福气,由于积福向善所致,往往
逢凶化吉,遇祸成群。但在平安享乐中的我们,可曾想及他们的凄苦,而寄予同情,或
思以拯救?
虽然,站在因果定律方面说,人生的痛苦与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39
朵颜三卫 与 蒙古贞兀良哈人的来历
兀良哈①部在蒙古历史舞台上充当过重要角色,其地位也是很突出的。它做为社会历
史长河中的一股激流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这里只是简要记述兀良哈部的历史沿革和
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人(塔布囊)的来历。
一、关于兀良哈部落的源流与沿革
从历史资料看,兀良哈原是森林百姓。于9世纪徒居不而罕哈刺敦②,经过几百年
的生息演变已成为文明的部落。
说兀良哈部是森林部落,须从部落名称的本意分析,即可证明该部是森林部落。很多学
者分析认为,“乌力扬海”是蒙古语“乌瑞”、“杭盖”一词的变音形式。“乌瑞”意
为高原,“杭盖”意为山林,乌力扬海部落即高原山林部落。又据,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朵颜山兀良哈部头领脱鲁忽察尔致明太祖的信也可证明,信中道:“乌力扬罕
森林百姓,自英明圣主成吉思汗时期以来,从未离朵颜高地的荒野及山河,历代蒙古皇
帝时期,按时敬猎物俸役夫……”③;拉希德的《史集》云“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
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徒至不而罕哈刺敦”。根据这些史料记载表明,兀良哈部人原
来为巴尔古真滩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森林百姓是无疑的。
森林百姓兀良哈人徒至不而罕哈...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40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候有没有进入兀良哈的地盘?

朵颜三卫 与 蒙古贞兀良哈人的来历
兀良哈①部在蒙古历史舞台上充当过重要角色,其地位也是很突出的。它做为社会历
史长河中的一股激流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这里只是简要记述兀良哈部的历史沿革和
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人(塔布囊)的来历。
一、关于兀良哈部落的源流与沿革
从历史资料看,兀良哈原是森林百姓。于9世纪徒居不而罕哈刺敦②,经过几百年
的生息演变已成为文明的部落。
说兀良哈部是森林部落,须从部落名称的本意分析,即可证明该部是森林部落。很多学
者分析认为,“乌力扬海”是蒙古语“乌瑞”、“杭盖”一词的变音形式。“乌瑞”意
为高原,“杭盖”意为山林,乌力扬海部落即高原山林部落。又据,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朵颜山兀良哈部头领脱鲁忽察尔致明太祖的信也可证明,信中道:“乌力扬罕
森林百姓,自英明圣主成吉思汗时期以来,从未离朵颜高地的荒野及山河,历代蒙古皇
帝时期,按时敬猎物俸役夫……”③;拉希德的《史集》云“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
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徒至不而罕哈刺敦”。根据这些史料记载表明,兀良哈部人原
来为巴尔古真滩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經講義 ZT (转载)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4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5
当年看到, 觉得很神奇的说, 后来接触点佛教, 估计和唐密有点联系
转文的作者也是这么看的。。。
密宗的策略似乎是在“基础知识”具备以后, 跳过很多”层“, 从“反“方向直击中
心。
这种性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和 禅宗 有一丝丝相似, 不然就不会有禅头用
”金沙滩头马郎妇“
我猜这种”即身是佛“,当”自己“是本尊的金刚乘的方法,弄地不好, 挺危险的。
当然我知道啥那?不过记得莫仁波切说了, 不成佛即下地狱。。。。
刚才还看了几个网文, 不过browswer crash了, 找不到了。
『转』
論文稿定本
1 論文稿定本
二、論文稿定本
從鎖骨菩薩到魚籃觀音傳說之變異
胡萬川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前言
傳統中國,特別是漢族的民間佛教信仰,觀音菩薩是在所有的菩薩信仰當中流傳最為普
及的一位菩薩。印度傳來的觀音菩薩,原來大都以男性形象出現,根據學者的考證,大
概從宋代以後,觀音菩薩才漸漸的以女性的形象出現,並且有多種化身。其中之一尌是
魚籃觀音,魚籃觀音又稱做馬郎婦觀音。雖然各地供奉觀音的佛寺,很少以魚籃觀音為
主祀的菩薩,但是在民間傳說上和後來的各種觀音畫像,魚籃觀音卻出現得很頻繁。魚
籃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9
杂阿含9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闍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划),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具足]。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浅探 zt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