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音读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c*********l
发帖数: 3438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ntinental (飞),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夏朝古音读作Ha其实就是匈奴(Hun)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19 20:17:51 2015, 美东)
DNA结果上看 匈牙利人,芬兰人就是夏人
d*****u
发帖数: 17243
2
不太一样。
日语的音读是用日语已有的发音来模拟汉语。而夹杂英语一般还是用了汉语里没有的音。
z****g
发帖数: 3509
3
中国人用中国口音读英文也是一个意思。
比如北方人称VCD为微希地,DVD为地微地,把H读成挨吃。

音。

发帖数: 1
4
日本语汉字的音读和南方汉语方言有些词很像,有着严格的对应规律,所以会吴语,闽
语,粤语的人应该觉得和他们的方言发音非常像,这是因为中古汉语的发音很多都存古
的保留在了南方方言中。
d*****u
发帖数: 17243
5
现代汉语方言各有存古之处
吴语跟日语音读有很多比较像,但也有一些还不如普通话
比如大部分吴语里天、汉、言、电这些字都没有鼻音韵尾了
但日语里有
q****n
发帖数: 4574
6
《佛教早课念诵集》十小咒
摘自:
http://www.fotuozhengfa.com/archives/17586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此如意轮陀罗尼是《佛教早课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 出自于《如意轮陀罗尼经》一
心念咒,有求必应,临终时能亲见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率众来迎,当即往生极乐世界

陀罗尼原文:
nā mó fó tuó yě。nā mó dá mó yě,nā mó sēng qié yě。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nā mó guān zì zài pú sà mó hē sà。jù dà bēi xīn zhě。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
dá zhí tuō。ōng。zhuó jié là fá dǐ。zhèn duō mò ní。
怛侄他。唵。斫羯啰伐底。震多末尼。
mó hē bō dēng mí。lǔ lǔ lǔ lǔ。dǐ sè zhà。
摩诃钵蹬谜。噜噜噜噜。底瑟吒。
shuò là ā jié lì。shā yè hōng。pō suō hē。
烁啰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诃。
ōng。bō tà mó。zhèn duō mò ...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897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有些形声字转音了?
我是看日剧时,字幕是双语的,底下日文写的汉字“臀部”,演员发音也是很清晰的“
dian4 bu4”,才想起来这个话题的。历史上日本大规模引进汉字及汉字发音(音读)
,应该是唐朝时期。下面贴一段狗来的知识:
================================
音读,是日文所用汉字的一种发音方式,系保留该等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汉语发音[1
]。相对的,若使用该等汉字之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则称为训读[2]。
音读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古汉语读音的特征,如唐代中古时期的长安音、古汉语
的入声。这些古汉语的特征,在今日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中皆已丢失。
同样有使用汉字的韩国/朝鲜、越南、部分中国方言及少数民族(如壮、瑶)语言也有
类似音读的汉字发音方式。在越南,这种汉字发音方式通常被叫做汉越音。
日语的汉字音读(音読み),又称“日本汉字音”,依其传入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分为以
下数种:
古音:早于吴音传入日本的汉字音。源于中国上古音。
吴音:早在西元5世纪、6世纪辗转而入的字音,多使用于佛教用语与律令用语。通
说吴音是从南方六朝或经由朝鲜半岛辗转而入,但缺乏史料证实。...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897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有些形声字转音了?
我是看日剧时,字幕是双语的,底下日文写的汉字“臀部”,演员发音也是很清晰的“
dian4 bu4”,才想起来这个话题的。历史上日本大规模引进汉字及汉字发音(音读)
,应该是唐朝时期。下面贴一段狗来的知识:
================================
音读,是日文所用汉字的一种发音方式,系保留该等汉字当初传入日本时的汉语发音[1
]。相对的,若使用该等汉字之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则称为训读[2]。
音读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古汉语读音的特征,如唐代中古时期的长安音、古汉语
的入声。这些古汉语的特征,在今日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中皆已丢失。
同样有使用汉字的韩国/朝鲜、越南、部分中国方言及少数民族(如壮、瑶)语言也有
类似音读的汉字发音方式。在越南,这种汉字发音方式通常被叫做汉越音。
日语的汉字音读(音読み),又称“日本汉字音”,依其传入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分为以
下数种:
古音:早于吴音传入日本的汉字音。源于中国上古音。
吴音:早在西元5世纪、6世纪辗转而入的字音,多使用于佛教用语与律令用语。通
说吴音是从南方六朝或经由朝鲜半岛辗转而入,但缺乏史料证实。...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日本这么国名怎么来的?
是唐朝政府给取的名字。
据说是唐玄宗亲自定的。一个诗人皇帝,取名也很有诗意。
以前叫倭(wa)。这是汉语音读。倭国wagoku。
自己原本的名字叫yamato,以前曾经写作“邪马台”也是汉字音读。后来日本自己写作
“大和”,也念yamato,这是训读。
倭这个字很难看,日本有人自己写为“和国”,这里和还是音读,念wa。和=倭。这个
“和“与“大和”不一样。前者是音读,后者是训读,也就是只用来表达意思。发音和
汉语无关了。
日本使者对唐朝政府说倭国很难听,能不能给一个好一些的名字,比如扶桑。
唐朝说扶桑是神话,给定了”日本“为名。发音是汉语音读,霓虹,或者尼邦。
在古代”日本“有时用汉语音读,有时用本土训读yamato。
后来,大和(yamato)逐渐成了民族之名,而国名则是”日本“,完全汉语读音,没有
用本土的训读yamato。
f****9
发帖数: 506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nglishChat 讨论区 】
发信人: fancy9 (rensheng qiku), 信区: EnglishChat
标 题: 李雷韩梅梅版英语中式口音转美式口音纠正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1 23:02:28 2012, 美东)
李雷韩梅梅版英语中式口音转美式口音纠正法
李雷韩梅梅版英语课本貌似用的是DJ音标,这种音标本来是标注英式英语的,而且只能
对应部分发音。很多发音这种音标并没有对应的表示。更糟糕的是大陆的英语老师往往
用中式发音来教学,导致八零后像我这样的没有口语天赋的人说一口极烂的中式口音。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在台湾教英语的Mike讲口语,发现如果方法得当这种中式口音是可以
纠正的。Mike本人精通很多语言。这里的精通是精通语言的发音,能够说出很地道的方
言,甚至比本地人都地道。台湾用的是KK音标,是用来标注美式英语的,不过在Mike看
来也不够准确,还是用国际音标IPA标示才能够准确标注所有发音。
我大概总结一下李雷韩梅梅版音标的局限性以及大陆英语老师的错误发音,同时介绍一
下正确的音标及其发音。这里说的大陆英语老... 阅读全帖
f****9
发帖数: 506
11
李雷韩梅梅版英语中式口音转美式口音纠正法
李雷韩梅梅版英语课本貌似用的是DJ音标,这种音标本来是标注英式英语的,而且只能
对应部分发音。很多发音这种音标并没有对应的表示。更糟糕的是大陆的英语老师往往
用中式发音来教学,导致八零后像我这样的没有口语天赋的人说一口极烂的中式口音。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在台湾教英语的Mike讲口语,发现如果方法得当这种中式口音是可以
纠正的。Mike本人精通很多语言。这里的精通是精通语言的发音,能够说出很地道的方
言,甚至比本地人都地道。台湾用的是KK音标,是用来标注美式英语的,不过在Mike看
来也不够准确,还是用国际音标IPA标示才能够准确标注所有发音。
我大概总结一下李雷韩梅梅版音标的局限性以及大陆英语老师的错误发音,同时介绍一
下正确的音标及其发音。这里说的大陆英语老师,当然只包含我见过的英语老师,不过
可能也有普遍性,因为好像北方人中式口音都差不多,非北方官话的南方各系应该有所
不同。这里说的中式口音,就是我的口音。这里只是总结一下我目前能想到的,肯定有
不全的地方,之后再慢慢补充。还有,一些太中式的发音我就不提纠正方法了,比如把
larry念成拉瑞,...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玛雅文字破译的方法和历程
玛雅文字破译的方法和历程 (2013-10-27 21:17:25)转载▼
作者简介:张禾,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艺术史系助理教授,得克萨斯大学艺术史
博士.
图画似的古埃及文字诱惑了西方学者千百年,最终由法国学者张伯里昂(Jean -
FrancoisChampol-lion)在1822至1824年成功破译,成为世界文化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可
惜这位语言文字学天才英年早逝,没有赶上对玛雅文字的研究。就在他逝世后十多年,一
位年轻的美国律师斯蒂芬斯(John Stephens)因卷入一桩案件逃离美国,邀了一个英国画
家朋友踏上去中美洲的探险之旅。两年后,他们不仅从热带丛林中带出已经销声匿迹几
百年的玛雅文明信息,而且掀起了欧美两大陆的玛雅研究热。在他著名的探险游记中,[1
]斯蒂芬斯描绘和叙述了他所见到的玛雅纪念碑刻上的/象形文字0,认定它们像埃及文字
一样书写和记录着玛雅历史,并呼唤第二个张伯里昂的出现。
呼唤张伯里昂有情可原。当时人们对他和埃及文字的破译历史仍记忆犹新。自公元4世
纪起,一位希腊人就对已经衰亡的埃及文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把埃及文字定义为/象
形文字0,...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13
来自主题: Xiqu版 - 京剧老生的唱——以字行腔
1、开口呼。开口呼发音时气流几乎无阻力,韵母无韵头。如ge(哥)、nan(南)、
kai(开)、zhao(照)、zhang(张)等字都是开口呼字;
2、齐齿呼。发音时气流以牙齿为阻力,韵头为i或韵母为i的称齐齿呼。如zi(子)、
jiang(江)、liang(梁)、miao(苗)、xiao(晓)、jie(结)等;
3、合口呼。发音时双唇微合,韵头为u或韵母为u的称合口呼。例如bu(布)、yuan(
员)、gua(瓜)、zhua(抓)、zhuang(庄)等;
4、撮口呼。发音时双唇撮起,韵母为ü或韵母的韵头为ü的称撮口呼。例如nü(女)
、jue(脚)、jun(军)、lü(绿)等称撮口呼字(中间两个字韵母中的ü已按拼音
规则改成u)。
旧时京剧界有“明四呼,辨五音,正四声”之说,又云:“凡读字五音为经,四呼为
纬,经纬分明,音乃清真”。京剧唱、念虽有行当和流派的不同,但别四呼,审五音,
正四声,出字、归韵、收声讲究气息,却是共同的。
京剧唱、念要求分清四呼的目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达到吐字清;二是达到口形正。四
呼是以吐字时的唇形来对韵母分类的。唇形的准确与否对正确的归韵极有关系。...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16
14
所谓“吴国”,是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国对吴国的称呼。事实上,吴国自己从来不把自己
叫做“吴国”。从出土文物来看,吴国一贯自称“邛吴”。 “邛”是发语词,是当时
越族人(吴国是越族)语言的一个特有现象,在特定名字前加一个发音向亮的字来表强
调。 “吴”字的古音读ngo,是属于发音不清的字,前面加一个“邛”字,“邛”字古
音读“gong”,这样读起来就很明确。 “邛吴”后来又写作“句吴”。
同理,越国自己也从来不把自己叫做“越国”。越国一贯自称“于越”。 “于”也只
是一个发语词。至今吴,越各地还有很多地名保留有越族语言传统。比如“苏州”,古
名“姑苏”,很多人不明白,“姑”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中原汉文来看,当然不可能理
解,“姑”同“句”,“于”等一样,都是发语字。其他例子还有“余姚”,包括越王
名字“勾践”, “勾”即是“句”,同样是发语字。 “勾践”之后还有一个争霸中原
的越王,“无强”,“无”也是发语字。
吴越两字,古音读作“ngo”, “e'at”。日本早期,于中国之交流,主要是于六朝交
流,六朝官方语言均为吴越语,故日本吴音保留吴越古音较多。日本吴音中,吴越两字
,读作“go”, “
c*****c
发帖数: 16
15
所谓“吴国”,是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国对吴国的称呼。事实上,吴国自己从来不把自己
叫做“吴国”。从出土文物来看,吴国一贯自称“邛吴”。 “邛”是发语词,是当时
越族人(吴国是越族)语言的一个特有现象,在特定名字前加一个发音向亮的字来表强
调。 “吴”字的古音读ngo,是属于发音不清的字,前面加一个“邛”字,“邛”字古
音读“gong”,这样读起来就很明确。 “邛吴”后来又写作“句吴”。
同理,越国自己也从来不把自己叫做“越国”。越国一贯自称“于越”。 “于”也只
是一个发语词。至今吴,越各地还有很多地名保留有越族语言传统。比如“苏州”,古
名“姑苏”,很多人不明白,“姑”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中原汉文来看,当然不可能理
解,“姑”同“句”,“于”等一样,都是发语字。其他例子还有“余姚”,包括越王
名字“勾践”, “勾”即是“句”,同样是发语字。 “勾践”之后还有一个争霸中原
的越王,“无强”,“无”也是发语字。
吴越两字,古音读作“ngo”, “e'at”。日本早期,于中国之交流,主要是于六朝交
流,六朝官方语言均为吴越语,故日本吴音保留吴越古音较多。日本吴音中,吴越两字
,读作“go”, “...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772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google个,看来都跟我一样不懂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称“小乘”,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今学术界沿用之
,已无贬义。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
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中国最早流行的禅数学以及此
后的[田比]昙学、成实学、俱舍学等,均属小乘类。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皆
以小乘律本为依据。现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
亚及东南亚各国,他们自称“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中国云南上座部
佛教,也属于这个系统。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
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
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
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原为大乘佛教
(Mahayana,音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教(指
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729
17
日语中汉字分音读和训读,音读受汉语影响,和汉语发音接近,训读是你理解的日语的
native发音。“四”的音读就像你说的接近汉语发音,但是训读和汉语完全不像,而且
日本人数数的大部分时候,取“四”的训读发音。

发帖数: 1
18
“韩国汉文教育用汉字1800”中收录的大部分汉字皆有其对应的音读和训读音,比如“
水”音读“수”,训读“물”。朝鲜语汉字训读音发达,这是由于在谚文
面世以前,汉字一直用于纪录上古和中古朝鲜语,因此除了纪录音读的汉字词还必须表
记朝鲜语固有词,所以借汉字音表记这些词汇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在朝鲜世宗创制
谚文以后,朝鲜语训读汉字的趋势急速衰落,尤其是近代以来,汉字一般仅用于学术场
合或是讲解词源,所以经常有人误以为朝鲜语中汉字不存在训读。然而,少数汉字的训
读得以保留到现代,例如表示“海角”的“串”(곶),表示“生铁”的“钊”
(쇠)等,这些汉字在中文里最初并没有这些意义,而是类似于日本和训的“朝
訓”。
(维基百科)
y*h
发帖数: 25423
19
普(部)和看都是音读,年代久远和现代的汉语发音有差距,但是基本还是象的。
西武百货就是用的音读,东京-成田的京成铁路就是音读,京和成与东京成田里
的发音完全不同,但是和现代汉语普通话还是有明显区别。
t****n
发帖数: 10724
20
说过了偷,再说盗,侃侃日本人是如何起家的,“大和”两字是如何得来的。
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里的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两种。
“音读”用的引进这个汉字是中国的读法,大致是“汉音”或“唐音”。
“训读”是日本人固有的读法,就像把“女儿”硬按在“娘”子上。“娘”子在日语里
不是按汉语读的。应该读成“母四麦”,是女儿的意思。说到自己的女儿时直接用“娘”,说到别人的女
儿时用“娘san”。
大和这两个字很汉语,按音读给读成“大一挖”(感情和字在汉唐时读“wa”)。可以
这样读你就读错了,该读成“亚麻倒”。“亚麻倒”在日本土话里是“山麓”。
”亚麻“是日语里山的读音,”倒“是麓的间读。
这山麓和大和是怎么连上的?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从前日本这个地方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大大小小有土匪几百股。打打杀杀几百年。
有一伙盗贼住在日本中部(现今大阪附近)的山上。没吃没喝了就下到平原去打劫。
那伙人可不是一般的盗贼,只抢财物,那可是无恶不作。中国人对此有深刻的印象。日
本侵略者在中国的“三光”差不多就是那样。
他们抢过后,搬不动的都要烧光,成年男人老人被杀,妇女孩子则被掳上山去。 所以
人人害怕,...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在日本人面前尴尬过
minjin就是名人的日文音读
日本汉字有两读:音读和训读
音读很复杂,主体是按照六朝时代的汉字发音
训读,就是按照日文本身这个词儿发音
g**8
发帖数: 4951
22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丰田事件和日航LOGO的改变
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醒。我也同意日文里面不论平假名,片假名都是从汉字演化而来的。
估计是我上文里的这句话让你觉得有问题:
============================================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貌似现在日本人自己很喜欢用拉丁化的标注外来语的片假
名来标注本来完全可以用汉字或者日文自身平假名标示的公司名称。
============================================
我的原话是:“日文自身平假名”。。。其实严格地说,虽然来自汉字,但是假名确实
是他们自己的了。另外,我那里说到平假名本意是和片假名比较而言的,因为片假名本
来是专门用来标记外来语的。而平假名是用来写日文里面自身的词的,所以才用了自身
这个词。但是思维有些跳跃就引起误解了。
日本话里面同一个汉字往往有多个读音。读音分类分为“音读”和“训读”,所谓音读
,就是指汉音,发音来自汉字。训读是指他们自己最早没有文字时代的古训(古音)里
面的读法。举个例子来说,本田两个字发音HON-DA都是 音读。还有“本屋”(书店)
发音是 HON-YA也都是。本的音 HON或者P
b*****x
发帖数: 132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小乘(ZT)
大乘佛教和小乘传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作者:楼宇烈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
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
,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
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原为大
乘佛教(Mahayana,音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
教(指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部派佛教
(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时期上座部、大众部各部派佛教)的贬称,而“大乘”
则为该派对自己的褒誉。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各国
,所传为小乘系统佛教,但至今他们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
现行一般佛教史著作中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称谓,则并不寓有褒贬之意。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
c*****c
发帖数: 16
24
所谓“吴国”,是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国对吴国的称呼。事实上,吴国自己从来不把自己
叫做“吴国”。从出土文物来看,吴国一贯自称“邛吴”。 “邛”是发语词,是当时
越族人(吴国是越族)语言的一个特有现象,在特定名字前加一个发音向亮的字来表强
调。 “吴”字的古音读ngo,是属于发音不清的字,前面加一个“邛”字,“邛”字古
音读“gong”,这样读起来就很明确。 “邛吴”后来又写作“句吴”。
同理,越国自己也从来不把自己叫做“越国”。越国一贯自称“于越”。 “于”
也只是一个发语词。至今吴,越各地还有很多地名保留有越族语言传统。比如“苏州”
,古名“姑苏”,很多人不明白,“姑”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中原汉文来看,当然不可
能理解,“姑”同“句”,“于”等一样,都是发语字。其他例子还有“余姚”,包括
越王名字“勾践”, “勾”即是“句”,同样是发语字。 “勾践”之后还有一个争霸
中原的越王,“无强”,“无”也是发语字。
吴越两字,古音读作“ngo”, “e'at”。日本早期,于中国之交流,主要是于六
朝交流,六朝官方语言均为吴越语,故日本吴音保留吴越古音较多。日本吴音中,吴越
两字,读作“go”, “
m*****i
发帖数: 1205
25
来自主题: _JapanView版 - 日本民俗风情 - 知识点滴1
知 识 点 滴 1
日语汉字的读音
日语中的汉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借汉字的形和意而发音按日本固有的方法念,这种
读法叫“训读”。例如“水”字念成“mizu”“山念成yama”。另外一种是模仿汉
语的发音来念,这种读法叫“音读”。例如,“水”字念成“sui”,“山”字念成
“san”。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中的汉字“训读”居多。但并不是每个汉字都有
训读和音读两种读法,有的只有一种。因为是约定俗成,只能在学习时记住它。
日语的汉字
日语的常用汉字有1945个,称为当用汉字,这是作为政府法令颁布的。一般报纸、
杂志的汉字使用应在这个范围之内。日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应学会当用汉字的书写
及音读、训读方法。在日本有一种识汉字越多越有文化教养的社会风气。
观赏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温暖潮湿的日本,每年从3月底到、5月初樱花从南向北依时
开放。樱花在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中占有独特的位置,每到春季,广播和电视台就象
报道战况一样天天报道花讯的进展情况。樱花的花期只有一周左右,在这期间,很多
公司、团体学校集体组织到公园等处赏花,有的甚至提前占据场地,连日通宵达旦地
狂欢,称为“樱花之宴”。樱花胜地
c***s
发帖数: 70028
26
布设红外感应相机。
当地老乡说,曾有不少人在洞中遇见过比猫还大的老鼠。这些老鼠见啥吃啥,在洞里的绝壁悬崖上奔跑自如,还可潜水,大家根据习性叫它“岩(当地音读ai)鼠”。
29日上午,一只岩鼠被关进笼子,经过测量,这只岩鼠长58厘米,尾巴长30厘米,重700克
四川省林科院研究员刘少英说,这是白腹巨鼠,为鼠科中较大的一种鼠类
相传有一种比猫大的老鼠,生活在溶洞里,却能在无一丝光线的洞壁间行走如飞;它们警惕性很高,不轻易靠近新事物,还从不挑食……
日前,记者来到雅安市芦山县龙门洞,一探这种巨鼠的秘密。在4月29日上午10点,记者再进洞时,惊喜出现了:一只岩鼠已被关进了笼子,正焦躁地在笼子里挣扎。
●2003年1月初闻神秘巨鼠
头天洞中摆蜡烛次日被动物吃掉
龙门洞地处雅安市芦山县境内,是中国乃至亚洲发现的白垩纪砾岩岩石层中最大的洞穴群,处在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龙门洞面积80余平方公里,洞穴长百余公里,堪称“亚洲第一,世界罕见”,目前已探明的仅20多平方公里。
2003年1月,记者采访一对在龙门洞举行溶洞婚礼的新人时,初闻神秘巨鼠。当时为迎接新人,人们提前一天在洞内摆放了999支红蜡烛,但第...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27
我来帮你整理一下吧,你说得太乱
1、汉字在日语中有音读和训读。其中训读常常导致一个汉字对应多个音节。
音读大多数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有的是两个音节。
(一些汉语南方方言其实也存在训读的情况,比如“打”在闽南语中可以训读为pa
不过还都是单音节的。)
2、日语不仅用汉字书写汉语借词,偶尔也用汉字书写本土词,这时就要用到训读。
至于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还是多个音节,跟表音属性并没多大关系。
有极少数汉字在汉语里也对应两个音节,比如(瓦千)
d*****u
发帖数: 17243
28
汉字的音读在日语里也是有规律的,规律不比形声字在汉语里弱
因为那些汉语词被借入日语的时候,是连读音一起借的,
等于就是汉语有规律地变了一下音
当然,音读也并不完全统一,比如有汉音、吴音,这增加了复杂性
但是由于日语音系简单,许多汉语的后期语音变化在日语里也没有出现
所以这又造成一些情况比汉语更简单、直接
训读当然没有规律了,因为那完全是用汉字书写另外一种语言
所以形声字的表音功能完全被取消
但是说白了现在形声字在汉语里大多也没啥可用的规律了
不管怎么说,汉字在中国和日本学习过程都比较复杂
要形、音、义一起学习
要说有点不同就是汉字在汉语里肯定是一个音节
但是这点“规律”对学习的帮助微乎其微
你说的什么学习进阶到一定程度,就不是靠背了
纯粹是瞎说
另外我前面要强调的是,成人在阅读时对visual cue的依赖很大
并不是看到一个词先拼出来,再想是什么
而是同时用一个词的形状去联系语义,英语里也是这样
d*******r
发帖数: 3875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2 讨论区 】
发信人: Cicadac (Cicada), 信区: ChinaNews2
标 题: "吴越"英文名Goetland, Goetian之由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30 13:39:12 2009, 北京)
所谓“吴国”,是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国对吴国的称呼。事实上,吴国自己从来不把自己
叫做“吴国”。从出土文物来看,吴国一贯自称“邛吴”。 “邛”是发语词,是当时
越族人(吴国是越族)语言的一个特有现象,在特定名字前加一个发音向亮的字来表强
调。 “吴”字的古音读ngo,是属于发音不清的字,前面加一个“邛”字,“邛”字古
音读“gong”,这样读起来就很明确。 “邛吴”后来又写作“句吴”。
同理,越国自己也从来不把自己叫做“越国”。越国一贯自称“于越”。 “于”也只
是一个发语词。至今吴,越各地还有很多地名保留有越族语言传统。比如“苏州”,古
名“姑苏”,很多人不明白,“姑”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中原汉文来看,当然不可能理
解,“姑”同“句”,“于”等一样,都是发语字。其他例子还有“余姚”,
s****n
发帖数: 8912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震惊:成吉思汗原来是义经
此说的原型最早生于江户时代。当时有一谣传绘声绘影,声称在乾隆帝的御文中曾出现
“祖传朕之先祖本姓‘源’,讳‘义经’,世出‘清和’,故国号‘清’。”一语,并
说在《金史别本》中记载12世纪金朝盛世时有一名为“源义经”的大将。
大正年间,曾留学美国哈佛、耶鲁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牧师,人称“爱努族
救世主”的小谷部全一郎,他在北海道致力于解决原住民爱努人相关问题的同时也听闻
了爱努人所信仰的神祇“オキクルミ”即为源义经的说法,引起了他的好奇。为了调查
传说的真相,小谷部蒐集了许多资料,其中也包括了源义经西行蒙古之说。于是他前往
满洲、蒙古实地调查,在1924年出版了《成吉思汗就是源义经》(成吉思汗ハ源义经也
)一书。该书由于正符合当时帝国主义的扩张思潮而成为畅销书,成吉思汗说也迅速广
为人知。书中所提出的推论依据主要有二:
“源义经”的日式音读“ゲンギケイ”很像“成吉思汗”的日式音读“ジンギス”。
蒙古部族的徽章神似源氏家纹“笹竜胆”。
n****t
发帖数: 729
31
受外来文化影响太多的结果。还有就是单独出现的汉字,几乎都是训读,两个连续的汉
字,音读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如果更多的汉字连在一起的话,就几乎全是音读了。
s******d
发帖数: 9806
32
应该读zhai。这个字日语的音读就是sai,和zhai很像了。
日语里也有齐字,音读是sei。作为姓氏,既有斋藤,也有齐藤。为什么会混淆呢,因
为齐藤里面的齐字,在作为姓氏的时候读音也变成了sai。导致斋藤和齐藤的读音是一
样的(saitou)。这个事情日本人自己都经常搞错,你一个蒙古人会搞错,很正常。
日语的汉字怎么翻译成中文真是门学问。同样的,中文汉字怎么翻译成日语也是学问。
所以最近日本的趋势是中国人名字一律按照读音用片假名拼写,和其他外国人一样。比
如李克强,翻译成日语就成了“莉卡酱”,很萌的。
相应的,我觉得中国也可以考虑把日语名字按照读音变成汉字,而不要拘泥于kanji。
不管是斋藤,还是齐藤,一律翻译成“塞头”就好了。
d*****u
发帖数: 392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希拉蕊的希
其实也是广东话或者闽南话
希:广东话 Hey
闽南话 Hee
普通话:Hsi
Hsi和Hee根本不搭边
Hilton如果按照普通话,不应该翻译成希尔顿,应该是赫尔顿
普通话真的非常匮乏,连Hee的音都没有
除了“希”,还有很多翻译都是要借用广东话或者闽南话才能完成的
比如 Canada,为什么叫加拿大,实际上应该是 喀拿大
类似的还有马达加斯加 应该是马达卡斯卡
还有雅加达 应该是雅卡达
Malacca为什么叫马六甲,实际上应该是 马拉卡
因为马六甲 的闽南发音和Malacca几乎完全一样
莱温斯基 Lewinski 其实最后一个音,不是ji,而是ki
这时候又借用了闽南话或者广东话,因为两者的 基 字发 Kee 和 Key
柬埔寨Cambodia 柬和Cam差十万八千里,因为柬字闽南话和广东话都念Kam
金字 念 Kim,闽南话和广东分别是Kim和Kam,而普通话念chin (jin)
朝鲜当年学习汉语,他们留下的痕迹和广东话的发音规律
还有日语汉字音读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学过日语的人,特别是广东话和闽南话懂的话,都感觉到很多音读词语和广东
p*****c
发帖数: 20445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网友最常犯的语文差错
我靠,专门有篇文章讲这个的:
干嘛”能否代替“干吗”?
董 锋*
“干嘛”一词在目前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字幕和报刊杂志中,使用得越来越普遍广泛
,据笔者对个人所订的几份报纸和杂志的统计,“干嘛”的使用可谓司空见惯,而“干
吗”却是凤毛麟角,极为罕见。
请看下列实例:①我说,写游记,干嘛非要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框框去写呢?(见《新
闻与写作》2001年第2期第36页的《写文章不应有框框》。)②我们习惯于说“工业战
线”、“教育战线”之类,这也是坏习惯,怪吓人的,干嘛不说“工业生产”、“教育
工作”呢?(见《大连晚报》2001年1月5日第16版的《该扔的旧习惯》。)③你都八十
岁了,又两次中风,还这么折腾干嘛?(见《文学自由谈》2000年第6期第48页。)④
在电视系列剧《一手托两家》中的于小姐说:“没诚意我坐在这儿干吗呀?”而字幕上
写的却是“没诚意我坐在这儿干嘛呀?”该剧中的高雪小姐说:“你没事儿老跟我说这
个干吗?”字幕上写的也是“干嘛”。在40集电视连续剧《绝色双娇》中,“干吗”的
使用率最高,但字幕上写的全是“干嘛”。在电视剧《凡人杨大头》、《九九归一》、
《李卫当官》、《桔子红了》...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简述中国的佛教的现状
佛教缺乏扩张性,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束缚之强,看看印度就知道了。
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关键,在于对外获取更多的资源。
=======================================
简述中国的佛教的现状
昨天看到新闻里面一则说北京开始查寺庙里面外包给别人做生意,然后那些承包的人做
黑心生意的报道。
在此借花献佛讲一下我对于国内现在佛教的理解,包括汉传佛教和臧传佛教。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
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
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乘”是梵文
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
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为大乘佛教(Mahayana,音
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纪至
四世纪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部派佛教(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
元一世纪时期上座部、大众部各部派佛教)的贬称,而“大乘... 阅读全帖
y*h
发帖数: 25423
36

日语对应相同汉字的当然能有不同发音,日本由于本身没有文字,后来从中国学了文字
,所以概念和文字的对应关系特别复杂,有从中国引进的概念对应原有的汉字的,这叫
音读,也有本地原有词语用汉字写的,这叫训读。所以日语的多音字比汉语和朝鲜语还
严重得多,想废除汉字都没法废除。
asakusa是训读,读音是日本本地语言的读音,而sensoji是音读,模仿中国古代汉字读
音的,显得有文化,寺庙和皇家等庄重场合一般都这么读。
成田是Narita,但是京成铁路却叫Keisei,因为nari这个日本本土读音太土,写出来还
是用sei的中国字模仿发音更有文化些。
p**********6
发帖数: 3408
37
寺庙大概是音读尊贵点,一个地名,就用训读了。富士山尊贵,山字音读,其他山的山
字训读。
C*****4
发帖数: 8585
38
为什么粤语会给人一种很好听的感觉
2015-10-26 李红豪 李红豪
《夏洛特烦恼》里,大傻用一口流利的孟加拉粤语唱了两句《倩女幽魂》,马冬梅一巴
掌呼了上去说,不许侮辱我偶像。从这一巴掌的力度可以看出,粤语不好学啊。
粤语虽然难学,但很多人都觉得粤语很好听,粤语歌也很好听。平时和朋友聊天,很多
人都有这种感觉。《港囧》这片子唯一的成功之处就是为广大歌迷搜集了一个经典粤语
歌歌单。我觉得粤语歌好听,绝不仅仅只是因为旋律的问题。
骑行到广东,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粤语,还没有挨过巴掌。虽然不能像本地人
一样地道,但大部分的交流都可以应对。作为一个粤语小学生,我觉得粤语好听主要有
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至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一下
用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
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和普通话一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这九个调从最高
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
就像一段旋律,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很好听。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1489
39
日文汉字发音分训读和音读, 训读是日语固有发音,音读接近汉语发音。
J*V
发帖数: 3150
40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简述中国的佛教的现状zz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简述中国的佛教的现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7 12:57:38 2011, 美东)
简述中国的佛教的现状
昨天看到新闻里面一则说北京开始查寺庙里面外包给别人做生意,然后那些承包的人做
黑心生意的报道。
在此借花献佛讲一下我对于国内现在佛教的理解,包括汉传佛教和臧传佛教。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
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
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乘”是梵文
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
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为大乘佛教(Mahayana,音
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纪至
四世纪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部派佛教(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
元一世纪时期上座部、大众部各部派佛教)的贬称,而“...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41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Re: Amuka
呵呵,专家算不上,不过以前看到的一本杂书上提及到苗族的文学,有些印象。
苗语的声母多韵母少,除了黔东方言外,苗语有带鼻冠音的塞音,和塞擦音的声母。只有
一个鼻音韵尾,接前元音读-n,接后元音读-n加尾巴,但是没有塞音的韵尾,也就是说塞
音在结尾的时候发得并不响亮,所以音译成汉语的时候末尾的塞音就省掉了,所以k在
苗语里是发音的(很弱的塞音)。 hx发介于x和sh之间的音。比x的舌位高,比sh的舌位低
(只是有些方言,川黔滇方言里这次词就发另外一个音了)。
只知道这么多:)
x***k
发帖数: 20754
42
稻本两字是训读,润一是音读。训读是用日语固有的发音来读汉字,音读是用汉字的字
音来读,这个可能是汉音、吴音或者唐音,跟现代普通话差别已经很大了。
B********r
发帖数: 2317
43
如果音读是用汉字的字音读的话,为什么润一两个汉字读出来三个音节?
F*********u
发帖数: 12190
44
传统习惯,寺庙名用音读
相对应的神社名用训读,例如浅草神社是asakusa-jinja
关于音读训读可以参考wiki
p**********n
发帖数: 1470
45
望: 不读 wang, 古音和吴音读若 mang.
去: 不读 qu, 吴音读若 qi.
还有几处尖团好像有问题, 可惜我的母语已经不分尖团了, 我也分不清楚.
T******h
发帖数: 2380
46
对,比如死这个字,日文读音和苏州话一样。日语中的中文字都有音读和训读,音读本
身就和中文很相似。古代日本文人用的本来就是中文汉字,至于假名是后来才演化出来的
m******n
发帖数: 5238
47
我也copy and paste 一段, 嗨嗨
“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原为大乘佛教(Mahayana,音读“摩
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
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部派佛教(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
纪时期上座部、大众部各部派佛教)的贬称,而“大乘”则为该派对自己的褒誉。
"正思惟的基础"简直就是话中有话瓦.
s********e
发帖数: 182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2 讨论区 】
发信人: Cicadac (Cicada), 信区: ChinaNews2
标 题: "吴越"英文名Goetland, Goetian之由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30 13:39:12 2009, 北京)
所谓“吴国”,是春秋时代中原诸侯国对吴国的称呼。事实上,吴国自己从来不把自己
叫做“吴国”。从出土文物来看,吴国一贯自称“邛吴”。 “邛”是发语词,是当时
越族人(吴国是越族)语言的一个特有现象,在特定名字前加一个发音向亮的字来表强
调。 “吴”字的古音读ngo,是属于发音不清的字,前面加一个“邛”字,“邛”字古
音读“gong”,这样读起来就很明确。 “邛吴”后来又写作“句吴”。
同理,越国自己也从来不把自己叫做“越国”。越国一贯自称“于越”。 “于”也只
是一个发语词。至今吴,越各地还有很多地名保留有越族语言传统。比如“苏州”,古
名“姑苏”,很多人不明白,“姑”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中原汉文来看,当然不可能理
解,“姑”同“句”,“于”等一样,都是发语字。其他例子还有“余姚”,
d*****u
发帖数: 17243
49
香港700万人难道都是用英国英语讨论这些问题?
不要高估了香港人的英语水平,也不要低估了香港人的中文水平。
我们再举内地的例子。
至今四川很多大学老师都是用四川话上课的。包括中文系、计算机系、数学系、。。。
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用方言音读书面语的传统,所以在这些地方,方言可以很自如
地用到高端场所。其实北京也是这类地区之一。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