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风调雨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宋祖英(资料图)
昨天韩红辞去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虽然韩红本人进行了否认,但还是让这些明星级的国有院团领头人们再次受到大众关注。本报记者借此盘点了明星官员以及他们当官后的感悟,发现他们大多数当了官后,仍然不忘演艺本行。
宋祖英
(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团长)
当团长不忘吃饭根本
无论是唱歌,还是当团长,宋祖英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1990年,宋祖英凭借歌曲《小背篓》在央视春晚中初展头角,之后连续24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逐渐奠定了自己在民歌界的地位。
1991年,宋祖英被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原名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任独唱演员,成为一名解放军文职干部。在许多国家、地方及部队的重大演出活动中都少不了宋祖英的身影,她还经常深入基层慰问演出。2005年7月,宋祖英被任命为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副团长,主管团内歌舞以及培养新人的业务。2013年8月9日,宋祖英被宣布升任为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团长。
>>当官感悟
对从明星到当上团长,宋祖英2013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了团长,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但我不会忘记我吃饭的根本。”
韩红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
需要话语权发掘...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秭归龙舟赛。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也有多达20多个别名,比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小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端午节也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2009年,这一申遗项目由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西塞神舟会”以及湖南汨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苏州端午习俗”共同组成。
秭归孩子们洗艾叶浴。
包粽子。
湖北秭归
端午比年大
本报记者 程远州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在屈乡,所有的端午民俗都与屈原有关
“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6月18日,家住屈原故里湖北秭归茅坪镇的周琳已经被接回了娘家,“躲端阳”。秭归民间传说,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娘家人一定要把已出嫁的女儿接回来避恶。“躲端阳”的另一个版本则与秭归得名有关。“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在...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2012年,“鸟叔”朴载相的一首《江南Style》引爆全球,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要在百忙之中接见一下“鸟叔”。两年后,中国的“筷子兄弟”演唱的《小苹果》在美国获得“年度国际最佳流行音乐奖”,在国内引来一阵冷嘲热讽。中国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似乎带到外国的这首歌显得有点那么不提气,因为这首歌早已成为中国街头广场舞的伴奏。骑马舞和广场舞至少在中国人看来都是那么喜闻乐见,但同时它也很残酷地告诉我们:这就是目前中韩文化之间的差距。
上世纪90年代末,当中国人第一次听说“韩流”这个词的时候,多数人对这个邻国的情况知之甚少。当年中国人了解韩国,大多是通过一些国际时政新闻,比如从80年代初期开始,“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部分经常会出现南朝鲜大学生在街头与警察对抗的场面。或者是韩国有一支让中国球迷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痛的足球队,几十年来这支球队一直在中国足球的伤口上撒盐。即使1988年汉城举办了一次奥运会,让中国人印象最深的也不是通过奥运会了解韩国,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兵败汉城,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体操王子李宁从鞍马上掉下来。那一届奥运会还给中国人留下一点印象的,大概就是四个韩国人在开幕式上演唱的主题歌《手拉手...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
村民在琢磨股票。
股市大跌之后,南留村的“微缩股票交易大厅”门厅冷清,但仍有村民在这里琢磨股票。
白衬衣,五分裤,皮凉鞋。65岁的南兴牢刚刚出现在门口,50岁出头的刘联国赶紧从老板椅上站起来,两步并作一步,走上去把“南老师”迎进门。
一听说有记者来了,南兴牢身子向后侧,摆摆手,“别找我”。他一脸严肃地说,前段时间接受采访的村民,最近都赔了。他们一致认为,正是记者的到来,带来了“灾难”。
待坐下来,南兴牢承认,“记者带来灾难”的说法是个玩笑。不过,他一脸认真地说,要不是村民所买股票当天没有大跌,谁也不会愿意出头说话,“前几天拒了好几波记者呢”。
7月6日上午11时,出现在刘联国门前时,南兴牢已经把所买股票全部清了仓,“下午看态势再跟进”。这天,上证指数终止了连日的下跌,涨了2.41%。其中,以“中”字头股票飘红居多。不久前的6月29日,上证指数勉强守住了4000点,“中国联通”跌至6.66元,而他们很多人是花了9块多买的。
教了40多年书的南兴牢,如今是村里年龄最大的股民。他所在的陕西兴平县南留村,800多户里有100户左右村民在炒股,因而被称为“炒股村”。
在最近的股市动荡中,“炒股村...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继在黄土高原上挑战了“剥玉米”“卖馃馅”之后,五位老爸本周将在热带气息浓厚的西双版纳与当地村民们比赛传水、融冰等“冰爽”项目,刚一进寨子,老爸萌娃们就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欢迎。
夏克立父女
告别了“风”味十足的黄土高坡,《爸爸去哪儿》第二站来到了风景如画的云南省中缅边境傣族村寨勐景来,感受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泼水狂欢和神秘食物挑战欢乐来袭,老爸们不仅齐齐变身“发廊小哥”为村民盘发以此争抢优先选房权,还带着萌娃们探访了神秘的南传佛教慈善书院——贝叶书院,在书院内学习禅修,共同体验“吃斋文化”,面对孩子们的跪拜感恩,不少老爸都十分感触,林永健更是在节目中数度落泪,为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没尽到父亲的责任感到愧疚。令人捧腹的老爸任务、热情有爱的云南乡民和萌娃反哺的情感触动!
云南体验傣族风情 老爸盘发泼水秀腹肌
继在黄土高原上挑战了“剥玉米”“卖馃馅”之后,五位老爸本周将在热带气息浓厚的西双版纳与当地村民们比赛传水、融冰等“冰爽”项目,刚一进寨子,老爸萌娃们就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欢迎,盛大的傣族舞、美丽的傣族姑娘应接不暇,村民们还往爸爸和孩子们脸上涂满了防晒泥,成了“大花猫”的五位老爸随即展开了盘发大...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6
“今晚好忙啊,又要吃‘古突’,又要吃年夜饭,12点还要吃饺子。”家住拉萨市城关区日月湖小区的达珍一大早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感言。
2月7日是除夕夜,同时也是藏历新年“古突之夜”。在西藏生活的人们的年夜饭餐桌上不仅有饺子,也有“古突”。“古突”是藏族群众在每年藏历12月29日食用的一种面疙瘩粥。藏族群众喜迎“古突之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了,达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面粉倒入一个大瓷盆里,再加上水就开始和面了。
由于既要做“古突”又要做饺子,今年达珍特意准备了一个大盆和面。为了准备这顿特殊的年夜饭,全家人都动了起来,切菜的切菜,剁肉的剁肉,厨房里一下热闹了起来。
爱新奇的潮人达珍一边和面,一边琢磨今年的“古突”里除了包上传统的辣椒、黑炭、羊毛等9种材料外,还来点什么创新。“阿妈,现在流行微信发红包,要不咱们在‘古突’和饺子里包上纸条、写上红包的数目吧,谁吃到谁就要给大家发红包。”达珍将自己的创意告诉家人,赢得家人一致赞同。
说干就干,达珍找来纸笔,写上藏汉语的“100”字样,撕成几个小块包进了“古突”和饺子里。
一切准备停当,一家之主多布杰又往炉子里加了火,不一会儿水就...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7
2月12日,过了大年初三,甘肃农村就进入一个比较集中的“娶亲嫁女期”,今年打算谈婚论嫁的,基本上都在正月里完成。
记者在甘肃省靖远县农村老家过春节,也跟了几场亲事(甘肃农村将娶媳妇称为“亲事”)。交谈中记者发现,如今农村婚事已经成为村民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昂贵的彩礼,一方面是凸显的“妻荒”。
“总算可以娶进门了。”儿子的婚事定在正月初六举办,李阳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给儿子说亲快5年了,光媒人就托了4个,农村男娃找个媳妇太难了。”在靖远县的多个村庄,记者听到了和李阳一样的反映。
李阳给儿子娶媳妇,总共要花销16万元左右:给女方家彩礼8.8万元,给女孩购买“四金”(金手镯、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和衣服5万元,婚礼费用2万余元。记者参加的3家婚礼,花销都在14至16万元左右。一些村干部说,这已经是目前农村婚礼最基本的开支了,一般很难低于这个数,而且只会涨不会跌。
为了娶媳妇,一般农村家庭至少要做好一个5年的彩礼储蓄计划,老天爷还要保证风调雨顺,不能有天灾。
除了昂贵的彩礼,目前比钱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农村女孩已成为“稀缺资源。”
一些村干部告诉记者,上学和打工,使农村女孩...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8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名女子因查看丈夫手机,被法庭裁定侵犯丈夫隐私,被判处罚款和驱逐出境。
据报道,该女子怀疑丈夫与另一名女子有染,遂查看他的手机,被丈夫告上法院,法院于5月12日引用网络犯罪法,裁定她未经批准查看手机罪成。
据悉,该女子查看丈夫手机后,用手机应用软件传照片到自己的手机。
女方的律师说,这对男女已30多岁,是阿拉伯人。女子认罪,被判罚款15万迪拉姆(约合人民币26.7万元),并驱逐离开阿联酋。
相关阅读
阿联酋造山求雨与国内女星花钱蹭红毯
造一座大山,缓解降雨稀少的问题——沙漠之国阿联酋构想的这个项目,比物理学家霍金在“捷豹”广告中的开挂表演,惊艳多了。
造山求雨并非《一千零一夜》式的个人臆想,而是对自然科学原理的运用。臆想能否成行,钱是唯一决定性因素。荷兰早就有过造一座高约2000米大山的计划,因为高达2300亿美元的成本,只好作罢。沙漠里造山实现风调雨顺,不能低于“荷兰高度”,美国专家因此预言,成本对阿联酋而言可能过于昂贵了。
然而专家之言,阿联酋未必听信,一则人家不差钱,这事于阿联酋人而言,也是“司空见惯浑闲事”。二则造山计划未必就是有钱的任性,果真能改变干旱缺雨的气...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9
23日,中国气象局关注了萧敬腾掀起热议。
中国气象局写道“关注老萧有段时间了@萧敬腾-LION狮子合唱团 [害羞][害羞] 没想到在3月23日 #2017世界气象日# 的今天,被可爱的网民朋友火热讨论!没别的,就是喜欢![心] 愿风调雨顺!”
据了解,台湾歌手萧敬腾是人民心目中的好“雨神”,据传他各地出席活动时遇雨概率高达83.3%!
“雨神”真的这么神吗?中国气象局的官网中国天气网正儿八经统计了一次,发现“雨神”的43天出行中,共有26天遇到了降雨,占总数的60.46%。
中国天气网的编辑整理了2012年萧敬腾所有场次演唱会,加之2013年萧敬腾所有透露其行踪的微博,汇总出萧天王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共43天行程。
根据行程,查看当地当日的天气实况记录,发现“雨神”在43天出行中,共有26天遇到了降雨,占总数的60.46%,并没有83.3% 那么夸张。
据了解,萧敬腾“雨神”的称号是自2012年夏天流传开来的。那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罕见暴雨,也恰逢是萧敬腾来北京开演唱会的日子。演唱会前夕,萧敬腾在微博上热情呼唤来看自己演唱会的人准时出现:“北京的朋友,明天7点半,万事达中心...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0
艺人陈乔恩近几年在大陆发展,演艺事业相当成功,一举一动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她日前在微博上发文自封“雨神”,举出多个例子说明自己到哪里,当地就会下雨,甚至连已经10年没下雨的敦煌都因她破例。
没想到大陆气象局29日出面表示,“敦煌不可能10年没下雨,只是今年雨水特别多”直接打脸她的说法。
陈乔恩28日在微博上发文,“我去法国拍戏下雨,我去桐庐拍戏下雨,我去敦煌沙漠拍戏下雨,当地人说10年都没下过雨了”,不只如此,她到横店拍戏也是一落地就开始下雨,“他们说我没来之前都是大晴天很热哎”。
她因此自称是“雨神”,更向网友喊话“哪里缺水叫我去就对了”。
没想到,大陆气象局隔天随即转发了陈乔恩的该则发文,并澄清“小编还是想科学辟谣一下,敦煌不可能十年没下雨,只是今年雨水特别多”。并强调“雨神只是一种娱乐”,呼吁民众要以天气预报为准。
不少网友看了双方一来一往的互动后,纷纷调侃陈乔恩“你以为你是萧敬腾”、“蹭热度没蹭到,被打脸”。
但也有不少粉丝力挺,“只是开个玩笑调侃一下而已”、“她就说是当地人跟她讲的”、“她可能只是说敦煌局部地方”,引来正反两极论战,随后她也将该则发文删除,借此平息风波。
...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1
6月1日除了是各位没长大和长大了的宝宝们的节日,还有很多特殊含义。比如,60年前的今天,1957年6月1日,中央气象台(当时为“中央气象局”)正式开始每天公布天气预报。于是从这一天起,大到躲避台风,抵御寒潮,小到出门是穿多还是穿少,天气预报逐渐成了大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是,你想过吗?在1957年6月1日以前,没有宋英杰老师、杨丹姐姐细心讲解天气预报的那些年,老祖宗们到底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最神秘的“天气预报”——烧王八壳
时间追溯回3000多年以前。那时中国正处于商周时期,更准确点来说应该是商代,那时的人们对天有着强烈的敬畏之心,所以除了“观云识天”这类根据天空状态来预测天气的本事,玄而又玄的占卜,俗称烧王八壳,也成了预测天气的手段之一。此外,仔细研究《周易》中出现的卦辞、爻辞就会发现,这里也蕴含着预测天气变化的辞例。
最有才气的“天气预报”——弹琴听音
在先秦时期,人们还掌握着另一种颇有才气的预测天气的方法,那就是弹琴。古人机敏的发现,当大气湿度不同的时候物品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或者变音。所以时不时撩拨一下琴弦,如果音色变沉变重,那很可能是因为琴床潮湿导致琴弦变松,也就是风雨...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12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onews(Overseas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吃了自己的粪便还将吃人肉!他们被逼无奈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Sep 12 08:59:59 2017,GMT)
“是中央政府把我们逼到了这一步!” 据报道,为了让印中央政府对受灾农民进行救助,10名泰米尔纳德邦的农民上周日声称,吃下了自己所排的粪便,希望以此“绝望之举”获得政府的关注。
“我们早上收集了这些粪便,然后吃了它……”阿亚坎奴说道。他是印度南部河流农民组织泰米尔纳德邦分支机构的主席,也是此次抗议活动的负责人。阿亚坎奴表示,尽管“吃粪便”的方法让自己觉得恶心,但“中央政府把我们逼到了这一步”,“我们前一阶段已在简塔曼塔天文台抗议了41天,本周二是我们再次抗议的第59天,加一起是100天”。他们声称,如果还得不到政府的回应,还将通过吃人肉以及到总理府门前裸体示威的方式进行抗议。
据报道,近几个月来,泰米尔纳德邦的农民一直以各种极端的方式进行抗议,希望获得政府关注。7月,约100名泰米尔纳德邦的农民在抗议地点摆出17副骷髅头和大腿骨。他们声称,这些骨头来自当地因不堪旱灾和还贷重压而... 阅读全帖
i****1
发帖数: 84
13
出生就是艺人世家的郑欣宜从小就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父母是中国香港多栖艺人郑少秋与肥姐“沈殿霞”,虽然父母在她年幼时就离婚了!由母亲抚养长大!但她的生活却没差过!
从小,郑欣宜在加拿大温哥华成长及接受教育,直至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后又转到加拿大安大略省京士顿的女王大学继续学业。一直受到高等教育与品质生活的她,因父母是艺人的原因也早早踏入了娱乐圈中!
当年的郑欣宜胖嘟嘟的外表与母亲沈殿霞十分的相似!令她在娱乐圈中,多了一份让他人记住的理由!
本因在生活事业都风调雨顺的黄金时期,母亲却离世,给郑欣宜造成的很大的打击!从那以后的郑欣宜开始暴饮暴食!不久就成为了一位大肥婆!同时还陷入了经济危机!在最落魄时甚至身上才104块钱!仅仅够吃几口饭!
有人问,她母亲是个明星,总会有遗产吧!可离世的肥姐沈殿霞想到了女儿年幼不懂理财,却没想到自己这么早离开自己的女儿!遗嘱上的协议表明女儿35岁之后才能动用她的遗产,这也导致了郑欣宜的那段落魄时光!
但是我们都知道,母亲都是为了女儿好,这段落魄的时光也成就了在“新城劲爆颁奖礼2011”中获得新城劲爆新人王女歌手!凭借歌曲《半份关心》获得新城... 阅读全帖
i****1
发帖数: 84
14
今年的春晚舞台上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舞蹈节目《亮花鞋》给许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取材于四川阆中传统春节习俗的节目,通过展示心灵手巧的少女绣出的一双双精美的绣花鞋,表达她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辅助节目完成的道具,长11米高5米,堪称是历年春晚舞台上最庞大的道具,每次上下场都需要特殊搬运,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舞蹈《亮花鞋》的台前幕后。
四川阆中的老观古镇,至今还保留着亮花鞋的传统习俗,每到正月初一,姑娘们都要穿着新衣花鞋赶场赴会,比一比谁的女红做得精细,然后大家在一起载歌载舞,期盼风调雨顺。年轻姑娘们还会以亮花鞋为媒,赢得心上人的欢心。
据2018年央视春晚舞蹈《亮花鞋》编导莫莉介绍,“实际上我们这双花鞋,你看设计感前面有牡丹,旁边也有当地特色的三角梅,旁边又有凤凰,这小珠子晃起来就特别特别好看。主要亮的就是姑娘的花鞋,晒的就是姑娘的这份幸福。”
如何在舞台上以更艺术化的方式展示亮花鞋的习俗,主创团队开始了一系列的创作探索。他们以当地的亮花台为原型,设计了一个二层楼高的房屋形态的巨型道具。在五米高的道具上,通过挡片的上下移动,100多名舞蹈演员在上下场调度中,完成展示上百种花鞋的舞...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2601
15
这个有点扯吧
就算是风调雨顺的时候,古代人平均寿命也不会比现在长
t****u
发帖数: 8614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到老袁,就说说北洋吧
老袁把大炮玩得死死的。大炮没戏,常公哪年才能出头,太祖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
头了。没准最后都进入体制内了。
时势造英雄,没有这个时势,英雄也就没有舞台。好比要是元朝末年,如果风调雨顺,
朱88可能也就当个农夫终老乡间了。
f**d
发帖数: 2494
17
农民借低利息贷款的结果会好于高利息,这个逻辑很简单。
你那三条都是针对贷款的,可是当时农民要借的贷款远远高于两分利。然后你的逻辑就
是因为没有共产主义道德,风调雨顺和现代化农业,所以农民就该借高利贷。因为两分
利会崩盘,更高的不会。
w******t
发帖数: 369
18
湖南东部县级市,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真正的鱼米之乡,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过吨粮(指改革开放后,不是放卫星的时候)的县级市,所属地级市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过吨粮的地级市.老家的那个乡地处湘江支流边的一个小平原, 地势不高不低, 水旱无忧, 改革开放以后,不管是水灾,包括98年大洪水,还是干旱,对我家乡的农业生产影响都很小.
我爷爷奶奶当时是湖南*陵县的乡村教师. 小时候常听乡民和奶奶谈起过苦
日子的时候的事情, 长大之后明白说得是三年大饥荒. 于是问奶奶,三年"自然灾害"是个什么
情况. 奶奶说, 那几年我们市风调雨顺,年景比一般年份要好. 但是之前大家都忙于上
山砍树练钢铁.导致水稻熟了没人去收割,烂在田里, 山上的油茶也是大丰收,但是熟透
了掉到地上都没人去检. 而政府依然大量征收粮食.到了冬天,饥荒来临了. 爷爷奶奶一
家住在一个村民小组. 他们临近的一个村民小组,隔几天就能看到忙活埋人.刚开始还用
棺材,后来连抬棺材的壮汉都凑不齐了,后面死的人用草席一卷就往土里埋. 这个村民
小组有很多人家绝户. 爷爷奶奶所在的村民小组却没有饿死人, 原因是整个村的粮食仓
库建在这,征收的公粮暂存
S********8
发帖数: 4466
19
中国的君权只有在风调雨顺,军事强大的时候才神圣吧
n******n
发帖数: 1208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毛就是所有人都最低工资
人口倍增是医疗进步吧。怎么成老毛皇恩浩荡的产物了。
再说超出世界平均能说明个屁问题。
和平时代风调雨顺的三年却搞出大饥荒,毛轮再巧舌如簧,洗不掉毛饿死三千万的耻辱。
q*d
发帖数: 2217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总设计师的拥护者们
一个独裁专制,和平年代,风调雨顺状况下,
饿死3000万的人就值得你们这么崇拜和神化?
t**********t
发帖数: 12071
22
60-62年是这三百年中国最风调雨顺的三年,我自己对比数据得出的结论,你要否定自
己去鉴定去。给你数据了你不还是东拉西扯的换别的话题?
f****i
发帖数: 9419
23
你眼睛用来看什么的?我让人家对比是让他自己找崇祯大旱和丁戊奇荒的数据自己对比
。三年自然灾害的数据我都给你摆到你眼皮子底下了,还要怎么给你?还风调雨顺?你
往楼上看几层就看到从59年往后的所有自然灾害数据。你这个回复不显得自己脑子有问
题?
f****i
发帖数: 9419
24
俺满地打滚了?你找到我说的内容里面有一项不是正规史实资料里面出来的,是凭空捏
造或者说是从不靠谱儿的传记类小说里面弄出来,俺就自己歇了。不用别人说。让别人
歇是因为我让歇的这些人说话每一句靠谱儿的,每一句是有根据的话。您告诉我,三年
自然灾害是风调雨顺的?
f****i
发帖数: 9419
25
史料还记载60年末左右,也有朋友说是61年初,我记不太清楚了,说中国大量进口粮食
救灾。你说是咋回事?
还有,我多次说了,人祸肯定有,为什么要否定错误呢。当时的所有执政党干部都有错
误。但是为了给他们错误量刑加重就要说当时风调雨顺,没有自然灾害?
f****i
发帖数: 9419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说饿死人,毛轮满地滚 (转载)
我扔史料内容有人信吗?对方当没看到,我那个三年自然灾害具体到每个月的受灾数据
了都,还怎么扔?人家直接一句,我对比过了,三年是三百年来最风调雨顺的三年。
f****i
发帖数: 9419
27
到底是我的表达能力太次还是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为什么说三年自然灾害是可以
比拟历史大灾荒?因为三年叠加。而且是旱灾范围最大的。你清楚旱灾和水灾各自对人
类社会破坏的程度和具体方式吗?你到底知道丁戊奇荒和崇祯大旱到底什么个清醒不?
大部分都是同一个地方旱了,然后接着旱,而且是季节连旱,这些特征我说的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愣是你们都没看到,还是故意不看,跟我绕着圈的问小白问题?我都举例了
,你往一个地方揪羊毛下来,和均摊开揪羊毛效果能一样吗?真按照你的逻辑理解,那
就不算是大灾了。但就算不是大灾,难道不是灾难?你难道眼睛选择性失明?就算是当
时十几年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在当时是受灾高峰期,什么叫风调雨顺?
还有,工作重点在具体数据报上去难道没有救灾?没大量进口粮食的史料记载?另外了
,俺还是要告诉你,俺说有自然灾害如果说是给某个人脱罪,不是给老毛脱罪,是在给
刘少奇脱罪。都奇了怪了,说点客观事实就这么难?
f****i
发帖数: 9419
28
你就光看利于你自己观点的东西,你想要证明什么?我说过三年自然灾害是中国历史有
史以来第一大灾?我转的文章都是各个视角观点充分,各种数据相对客观的中立对比。
从来不会讳言里面具体数据的出处和其他数据对比,我还说过崇祯大旱降雨量低于三年
自然灾害呢。你光看你自己想要的东西摘抄出来。问你个问题,我转的你有没有看到这
段“ 2.1959-1961年的干旱在建国以来干旱灾害长序列里的地位
成灾统计居于首位。
受灾与成灾面积是衡量灾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干旱这一黑箱系统产出结果。长
系列来看,它是气象降水、气温-蒸发、土壤含水量、作物需水、田间持水诸多要素交
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在1949-1990年的长时期内,“全国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hm2的有23
年,成灾面积超过1000万hm2的重旱年有12年,成灾面积超过1500万hm2的大旱年有5年
,按成灾面积大小,依次为:1961年、1978年、1960年、1988年和1989年……受旱率超
过15%和成灾率超过5%的有15年,包括1972年、1976年及1959-1961年、1978年-1982年
和1985年-1989年等3个连续年段。受旱率超...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29
一,这篇文章结论综合看来不是说轻旱为主,您需要看看全篇文章,莫要也是断章取义
。里面关于轻旱和中旱的分布范围已经描述的很详尽了,如果您不愿意看全文,我也没
办法。其中部分重旱地区由于全国平均拉平而产生的效果没有出现罢了。
二,我也没有要说三年自然灾害是唯一最大的灾害,我要说的是有灾害。
三,人家选站选取的数量位置已经说的够明确,并且指出几个指数偏低严重干旱缺水的
站点和地区。同时把中旱地区集中范围给出了“其他年份,如1960、1961年情
况也大致如此,分析图就不一一罗列了,仅将分析结果列表如下。不过,与年降水距平
图相比较,这里可以看出一些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一些重要农业地区受灾轻重状况。
造成对农业生产巨大冲击的,也许正在于这些重要地区、在关键的农业生长季节发生的
持续中旱(前期降水累计距平为负20-35%)。1959-1962年,这种发生在我国中部地区
的持续中旱,主要出现在年初冬春、春夏、夏秋季节,个别年份延续到年底的冬季。分
析汇总如下”
如果这种分析还叫有问题,那么请先生给我一个没问题的来,多谢。
四,说了这么多竟然还是一般灾害,你前面说是第一次高峰,后面又来句一般灾害。那...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饥荒是人祸跑不掉
我为啥费吐沫星子?是有人说100%人祸,当时没有自然灾害,当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是
风调雨顺的三年。
L***6
发帖数: 8307
31
我觉得欧洲文明,确实比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力大。不论是语言,还是科技,发明
,工业,还有比如一些制度,像是保险,投票等等,都是古希腊传下来的。中国基本就
是传统的靠亲戚帮助,不是很看重社会的概念。社会是用来帮君主盘剥百姓的,并没有
什么服务的功能。但是大家用不着自卑。我觉得这还是和环境有关系。欧洲的自然环境
和气候,是全世界最好的!! 这边没有鳄鱼,狮子这种牛逼的野生动物,没有飓风海
啸台风地震干旱,洪水都非常的少。夏天的欧洲,非常的干爽,湿度低,凉快。冬天也
不会太冷。去年去美国,感觉美国东北部的天气,非常的恶劣,冬天比如现在,非常的
冷,比欧洲冷太多,夏天又非常闷热,湿度很高,很闷,跟上海南京杭州一带很像。亚
洲大部分地区也是如此,气候和灾害都很极端,在这种环境下,文明不能很好的发展是
可以理解的。欧洲比较牛逼,是因为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气候和水土太好了,灾害
很少很少,自然对人类非常温和,所以在早于唐朝N年的时候,就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heralikon那个岛,看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据说就是亚特兰蒂斯的一部分,考古发现
了地下高度复杂的陶土制的排水系统,比巴黎近代的还牛逼!!...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924
32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
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三]。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
。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难得的妆
合[四]”。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听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囗栾 坐。抬头觑是
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
鼓筛锣[五]。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
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
直裰[六]。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
。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七]。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
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
罗[八]。
[一煞...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3742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邓子恢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
邓子恢1962年在中央党校做的报告,不过随即受到毛的批判,导致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撤
销。
(一九六二年七月九日、十一日)
准备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农业生产问题;二、关于人民公社问题;三、解答几个问题。
一、关于农业生产问题
目前农业生产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总的来说是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1959、
1960、
1961连续三年减产,不仅是粮食减产,经济作物也减产了。今年情况怎么样,现在还看
不出
来,今年夏收不是很好的,有些地方减产,也有少数地方增产。今年粮食能不能增产就
看秋
收,可能比去年好一些,因为今年气候比去年好,冬天有雪,拿粮食总产量来说可能比
去年
好。这是一个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近年来农业生产力下降了。同志们知道,农业生产
力的下
降,首先是耕地减少。1957年前后有耕地17亿亩,1958年以来少了2亿多亩,这是何道
理呢?
深翻地糟蹋了一些,现在只剩下了15亿亩。另外,农具、牲畜下降很多,有些地方下降
一半以
上。牲口少了一半这对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破坏,农具减少了,从机械化方面来说,排
灌机
械、运输机械虽然比1957年有所增加,但是这些农业机械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用,三分...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34
照现代人看起来,古人哪里的都苦啊。没有大规模廉价的贸易,绝大部分人都得在本地
刨食,即使风调雨顺,能吃上啥好东西也有限得很,有个风吹草动,管你是草民还是王
孙,都有可能玩完。
a***e
发帖数: 27968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古代人身高问题
狩猎部落营养好也就你能想象出来
狩猎部落一般连正常的食物都很难保证供应,这是为什么他们人口少
人类文明最后农耕主导就是能保证食物供应一条
但是,这种部落淘汰很残酷,能活下来的都是适合狩猎的
如果是山上的,高大可能性大,平地上的狩猎者,
可能矮小的多,因为要适合长距离奔跑和偷袭
正如你所说,营养对身高的影响,有个限度,
你不能排除古代风调雨顺的年代,人均营养和现在相当的可能性
也不能排除战争对人口的选择效果

己高大的祖宗给自己壮胆的心理,但是也别歪曲事实。
条件上来的原因。有个犹太科学家做过研究,就是在古代,聚居在城市里面的人,因为
传染病的问题,所以身高还不如住山上的人高,17,18世纪最高的族群是一个印第安狩
猎部落,男子平均身高将近1米8,因为他们住在人口稀少的山上,以野果和野兽为食,
营养没有问题,而且因为人口不密集和天气寒冷不利已病毒传播,也没有太多传染病,
所以身高比当时的美国白人要高不少(当时的美国白人平均身高1米75左右).
向不变,因为营养和医疗条件的提高已经几乎到了极限,提高空间不大了。能够明显看
出来白人的平均身高从20岁到50变化不大,50岁到70岁的身高的递减...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6
stephenwu 2009-6-22 14:13
“日——王”象征模式的现代化
“日——王”模式的象征性叙事,产生并且运用于有王的王权主义时代,但是,随
着新时代里王的退位,王权的终结,王权主义却并未寿终正寝,在一波高似一波的革命
声浪中,它略施化妆术即可粉墨登场,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这其实也是一种“现代
性”,一种革命的“现代性”,自然,亦是一种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的20世纪,革命与日有着很深的缘分。日充满着光、热、力,革命也是。革命
就是要像日一般地照亮一切,熔化一切,破坏一切,造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五四
”文化革命中的狂飙诗人郭沫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赋予日以革命的象征,他的《女神
》几乎篇篇见日。他高声宣告:“我崇拜太阳”(《我是个偶像崇拜者》),诗人眼中
的太阳,“好像是赤的游龙,赤的狮子,/赤的鲸鱼,赤的象,赤的犀”,在此雄劲之
光的照耀下,“明与暗,刀切断了一样地分明”,而这 “正是生命和死亡的斗争”(
《日出》)。斗争即是破坏,太阳就是一种破坏性的神力:“我的心和日火同烧”,“
太阳的光威/要把这全宇宙来熔化了”(《浴海》)。破坏即是新生:“光芒万丈地,
将要...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11416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哈哈,monkeylady不淡定了啊
这个案例说明了,人傻是不以文科理科为转移的
没有科学,一个农民劳动一年,即使风调雨顺也就能指望全家吃饱,还谈不上吃好

Livy
u******b
发帖数: 483
38
如果对大跃进时三年“自然灾害”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原新华社记者杨继绳的《墓碑》
。 共产党都没有否认饿死很多人,但转移目标把那三年称作“三年自然灾害” ,然后
再归因为“苏联逼债”。实际情况是三年风调雨顺,苏联也没有逼债。
http://www.yhcw.net/famine/Reports/10032.htm
用河北老家经历过“瓜菜带”那几年的老人说的,人饿的走路得扶着墙根走。我老家饿
死的大多是老弱病残的,年轻的实在不行就去东北。黑龙江的很多人老家都是山东、河
北的,很多就是那个时候出去的。我们村里, 谁家没有几个亲戚在黑龙江呢?
也有重灾区的地方饿死了很多青壮年人。 谁逃就是给革命抹黑;有些地方有良心的人
不愿意当村干部,于是就让地痞流氓二愣子一类的当(如我们村原来的民兵连长);还
有的饥荒实在厉害的,也有地方政府派兵把守路口的。
f****i
发帖数: 9419
39
人口死亡人数统计和闭门造车方式的采用模型估算还是有区别的。事实上,那三年死多
少人,是可以从县志找出来并且核算清楚的。当然这种核算也有认为因素。而且统计年
鉴的数据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死亡的人数和比率还是要通过统计数据
进行计算的。你给的老先生的方法是直接往模型里面套。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看过所谓的风调雨顺的三年那个文章吧?里面列举水份资料,看起
来是不是很严谨?错了,为啥?因为他给的论据是用120个水文站的表格计算,可是你
知道50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有多少水文站?两千多个如果加上一些水流量站就是六千
多。你说这种采样方式做的结论你相信吗?
g*****g
发帖数: 6798
40
还没讨论清楚?
3年中,特别是1960年份全国范围内有小灾。
不属于风调雨顺的年份,但是说大灾年差远了。
比这几年严重的多的真正的几个大灾年到没有发生什么大饥荒。
g*****g
发帖数: 6798
41
这篇文章是胡扯。
网上有两种趋势,
一种是某些老将说的1960年或者那3年没有什么灾害,可以算好年景。
一种是毛轮说的是特大灾害,
这两种都是胡扯蛋。
那3年不是风调雨顺,但是也不是大灾年,
其实是正常年份,也就是中国常见的这种,普通小灾年。
就比如今年,长江流域先旱在涝,
1960年和今年的灾情相当或者还小一些。
q*d
发帖数: 22178
42
也不存在所谓三年自然灾害.
风调雨顺亩产万斤大丰收的三年,
人也许是死了三千万,不过都是吃多了撑死的.
邓时代就从来没有撑死人的事,充分证明了社会的严重倒退.
f****i
发帖数: 9419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大饥荒的学术研究
一,我说的死亡人数说事的人不是你,不必敏感,因为看多了其他人说的,这里只是告
诉你有一撮人是这么干的,你先告诉我,这么干的人是不是坑爹?
二,我帖子回复就说了,我没有觉得别人做得不够好。我只是说某些明显缺乏逻辑和坚
实依据的所谓文章不够好。至于哪里不够好,我指出了,比如说金辉的说三年自然灾害
是风调雨顺的三年,给出的水文站资料就是软性造假!因为中国50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基
本水文站2000多个,如果加上水流量站就是6000多个,这是基本的数据,不需要多么高
深的人就可以知道。
三,我本身就不是干这个的,但是不妨碍我能够辨别出很多不好的东西的基本史料数据
的缺漏。请问这种基本史料都缺漏的论据佐证的论点你信吗?同时,我也没说别人做得
不好自己就去做。打个比方,乐评影评认为什么东西不好,你说让他们做一个更好地,
你认为这个说法可行吗?
四,还是那句话,我跟你说的内容是说,我比较赞同你的观点,没说什么你不对的地方
,但是你要清楚,有大把的人就是在数据上不断造假。或许我见过这些人的发言你没见
过导致你并不了解罢了。
F*****t
发帖数: 2580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饥荒不是全或无的问题
1990-2000每年消费多少吨石油?
就中国这人口,就算风调雨顺,没有石油没有良种,现在照样得饿死人
大跃进是搞砸了很多事情
但大跃进期间发现和开发的大庆油田,
使得中国有了稳定的石油供应,从那以后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
C********g
发帖数: 9656
45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19
夏韵
1971年深秋的11月,我们插队落户的山村阴雨连绵。烧柴淋得湿透了,我试着用灶前仅
存的一些松毛引火点燃它,松毛燃尽后湿柴怎么也烧不着,我低头对着灶门吹火,浓烟
熏得我鼻涕一把泪一把,我索性不吹了,坐在灶前流泪。
丈夫一大早被叫去听重要文件传达,和大队干部一起去了公社。难得一个休息日,我不
打算做饭了,懒懒的躺在床上,呆呆望着房顶上亮瓦透过来光线,想着心事。
我们来农村将近一年了,苦和累都能挺过去,就是怕生病。刚下来时,丈夫生了一场病
,高烧39度,大队赤脚医生不作皮试,一针青霉素就打了进去。上帝保佑,烧很快降下
来了,想想都后怕。班里一个吴姓战友提议道;我们大家凑点钱买个摩托车吧,这荒山
野岭的,生了病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但是我们穷得只够养家糊口,连个车轮也买不起,
说的人听的人只当是笑话。
那天,丈夫到黄昏才回到家,他神秘兮兮的地对我说;出大事了。
我问,什么大事?
他说;想想看最近个把月报纸广播有什么变化,‘十一’为什么不游行庆祝?
我猛地想起最近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434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还是明末的问题
恩,但那也得看手下的那帮兄弟如何。万历和嘉靖手下都是一帮能臣,而且风调雨顺,
蒙古也不来惹麻烦。
高祖和武帝也是卖力的主,宣帝也是日理万机,对应的都是盛世。
不过崇帧如果不卖力,或者没有那么强的责任和使命感,可能明朝还能有个几十年甚至
几百年的南明。
d****z
发帖数: 9503
47
崇祯在剿匪上还是成功了一阵子的。如果赶上风调雨顺几年,挺过来也未可知。
v*****s
发帖数: 20290
48
三饷的负担太重,风调雨顺也很难。
c***h
发帖数: 1862
49
三年大饥荒中为苦难乡亲奋起组织暴动的北大人黄立众(图)
1. 安徽省无为县的“大跃进”运动及其后果
谢贵平
1971年8月,“一打三反”运动中,黄立众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是他被压上公审
大会后在家乡土桥被枪杀时的照片。
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村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安
徽省是全国的“重灾区”,地处江淮之间的鱼米之乡无为县1]在全省率先创办了第一个
人民公社,当时全县“五风”(共产风、平调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盛
行,最后全县竟饿死20余万人,占“大跃进”发动时总人口的20%左右。笔者搜集了该
县的相关资料,辅之以对当地经历过“大跃进”的干部农民的访谈,试图将无为县“大
跃进”的始末和后果展现给读者,帮助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理解1950年代末期发生在中
国大地上的这场浩劫。

一、“人民公社”制度下无为县的“大跃进”真相

1958年9月,无为县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将无城、虹桥、新民、观音、官镇、凤河等乡镇合并办起全省第一个人民公社──无为
县红旗人民公社,10月上旬将全县...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五分钱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216
余作田
公元一九八四年八月的江南,酷热难当。
天还没亮,父亲叫醒了我。
小镇和附近的农户几乎家家都摸黑起床,人人手拿镰刀,背着草帽,为的是赶在太阳出
来前多割一片稻子。月亮仍挂在树梢,四周朦朦胧胧,池塘里的蛙声此起彼伏,几乎响
成了一片。看不清人影,只听见到处是悉悉嗦嗦的割稻声。过了个多钟头,太阳不紧不
慢地爬上了地平线,亮晃晃让人睁不开眼。一夜的热气还没散尽,它好像嫌昨天折磨人
不够,又将巨大的热量抛向地面,仿佛要把一切都烤干似的。
放眼望去,金灿灿的地里到处晃动着忙碌的人影,背后是一片片放倒的稻秆。俗语说“
(阴历)六月六,晒得鸡蛋熟”。虽说时节已过了大暑,但到处仍然像火炉一样。在这
样的时辰,再节俭的人家一般也会杀一头猪来吃,否则连最壮实的汉子也吃不消这样大
的劳动强度。汗水无声地在全身流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布满了一片片不规则
的盐斑。蹲久了的双腿̀、腰背和胳膊让人麻木得没了感觉,人们只是机械地从左
到右地割,再一步一步往前面的田垄蹭。...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