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黄仁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e
发帖数: 428
1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历史学家黄仁宇辞世
黄仁宇
2000年1月8日,历史学家黄仁宇辞世。这位青少年时曾梦想成为拿破仑的热血青年,最
终却在人生晚年意外地成为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万历十五年》是如此耀眼,以
致他的其他作品与观点常常被忽略。黄仁宇逝世18周年之际,先知书店尝试对黄仁宇先
生的作品和观点进行简单梳理和挖掘。
在黄仁宇笔下,以明朝为代表的古代中国,如同一幕遍地丑角的荒诞剧,官府低能到无
力面对真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无法对社会进行最基本的有效管理,官府不掌握真实有效
的数据,异想天开地做决策,执行到下层更是彻底扭曲走样,这种自欺欺人的虚伪形成
了中国文化特有的阴阳之道:
在阳面,是儒家道德和帝王权威,维持着体制的稳定和体面,根据幻觉安排一个个不可
能实现的上层设计和指令;而在阴面,官僚集团靠谎言欺瞒皇帝,靠权力欺压下面,底
层受到的是粗暴不公的掠夺,一切问题都被掩盖了,直到有外人过来,对着破房子踹上
一脚,假象被戳穿,一切都崩塌了。
更为悲哀的是,击倒传统中国的,甚至不全是更先进的文明和思想,因此也有了悲哀的
结果:取代落后和野蛮的,往往是更加落后和野蛮。
传统中国,既输给文明,又输给野蛮
作为余英时的学生,《剑桥...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CG《纪念黄仁宇》
发信人: cinason (琴生 I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CG《纪念黄仁宇》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an 24 09:29:23 2000)
纪念黄仁宇
CG
黄仁宇先生辞世了。这是进入这个千年以来,最让我黯然的消息。
黄仁宇先生应算是史学界的异数。他半路出家,发愤苦攻,在大多数国
人已经子孙绕膝、准备颐养天年之时,而终能以一介白首而成为有所成就之
职业历史学者,其人之愍志学术之毅力,在这个崇尚未老先衰和不学无术之
时代,凿要让人敬佩。他从为大多数人视为学术生涯终点之时际出发,年五
十七始发表第一篇著作,到今以八二高龄谢世,中间凡二十五年,勤奋终始
,笔耕不歇,学术造诣亦日臻完善;夫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之精神
,在他身上得到完美之发扬。因此,无论其学术造诣如何,其史家地位该如
何评定,其人谨严的追求学问之治学精神,亦足垂范后人。
考察历史,不外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大处居高临下地看,大刀阔斧而不
纠缠于细枝末节,以试图厘清历史发展之大脉络为目的,尤以现代英国大史
家汤因比(ARNOL...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
☆─────────────────────────────────────☆
anchorage (fallout) 于 (Mon Jun 25 20:06:27 2012, 美东) 提到:
看黄老自传产生疑问,他这么老实的人也不会调戏女(男)学生吧,有知道真相的吗?
☆─────────────────────────────────────☆
GeorgeCobain (铁丝钢琴手) 于 (Mon Jun 25 20:37:03 2012, 美东) 提到:
他那个department被取消了吧?黄仁宇真是悲催的要死 呵呵。。。。。
☆─────────────────────────────────────☆
cccpwx (Siemens少年) 于 (Mon Jun 25 21:46:03 2012, 美东) 提到:
好端端的南开的电机工程辍学。
抗日参军,结果抗战胜利了,自己被赶出大陆了。
一生的命运就被侵华战争和内战被改变了。
最后和沈志华差不多,想不开,还去研究了清贫悲催的历史。
真是中国越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越悲哀。
☆───────────... 阅读全帖
q******s
发帖数: 7469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wlliu (小草莓),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推荐大家读黄仁宇的书,虽然有媚俗的感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4 21:35:12 2010, 美东)
在大学的时候,读了好些本黄仁宇的历史书,都是别人的藏书(书非借不能读也)。当
时的确有耳目
一新的感觉:首先他的书紧扣他自认为的中国几千年来问题的症结:由于中国特殊的人
口地理因素
(黄河治水的需要以及15英寸年降水线的存在),使中国很早就实现了大一统的国家体
制;中国的社
会结构是“潜水艇三明治”式的:上层是巨大的官僚体制,底下则是庞大的农民,中间
则缺乏有效的联
系和管理机制;中国长期以道德代替法制来统治—-这一切使中国社会难以从数字上进
行有效的管理,
特别是不能有效的征税。当问题积累,恶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发生原来社会结构的
全面崩溃,整
个社会重新洗牌,但是再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又和以前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此循环
反复。其次,由
于他抓住这个要点(且不管其正确性有多少),所以他可以从整体上理解中国的发展,
并与西方资本
...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472
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世间已无黄仁宇 (zhuan)
■ 黄仁宇简介
黄仁宇,191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天津南开大学肄业(1936-19
38),
成都中央陆军官校毕业(1940),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1947),
美国
密执根大学历史系博士(1964)。1968-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NewP
altz
分校教授。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 关于黄仁宇
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来观看历史
有着充满魅力的笔调、独特的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
军人出身,36岁才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就读,从历史系从大三读起
曾在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多年,是史学家,也是自由作家
1991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出版,被评选为金石堂风云
人物
曾以笔名李尉昂发表小说《长沙白茉莉》、《汴京残梦》
■ 解读中国文明社会的黄仁宇
2000年1月8日历史学家黄仁宇在美国纽约寓所附近看电影,忽然
心脏
病发作,送医急救无效逝世,享年82岁。
黄仁宇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家中的异数,他以“大历史观”的
视野
来观看历史,再以充满魅力的笔调、独特的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写
出华
人世界中最具代表性的普及版本历史书籍,掳获了广大读者的心。
黄仁宇1918年出
c***x
发帖数: 1826
7
黄仁宇的书大约是10年前读的了,因为那时对经济史有一阵兴趣。本来是去买《资本主
义与二十一世纪》,结果发现三联出了一套黄仁宇作品系列,就买了其中的好几本,包
括这本《中国大历史》。
老实讲,刚开始读他的书,是庆幸自己没有选文科,那要多少阅读量,才能旁征博引,
去证明一个观点,而我读书又是那么的慢。更重要的是,当时对于这种定性的研究方式
略有些不屑,总觉得主观想法多余可由统计严格证实的因果关系,并且主观的以为,这
就是经济史的宿命。
最近因缘巧合,一个是看到版上在谈《中国大历史》,一个是前天听了一个经济史的讲
座,就又去翻出这本书来看了两个晚上。
那个经济史的讲座,是研究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如何影响当代的人力资本投资,或者用
阿玉的话说,“读书害死人”。作者先陈述一个特征事实,明清两代各地的每十万人中
的进士数目,和2010年各地的每万人中的大学生数,显著正相关。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有
趣的细节:比如占到2%人口的士绅阶级,占据了明清社会的24%的财富;北大清华的大
学生,如果来自那些有出进士的悠久历史的地区,一般成绩比其他同学要好,读研究生
的倾向要高。
这个里面当然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但是作...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813
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黄仁宇,吴思与房龙
黄仁宇的书我两次都没买成,于是从网络上搜,黄金书屋和亦凡的收藏还是比较全的。我
看的第一本不是他那本最负盛名的《万历十五年》,而是《中国大历史》,其它的后来也
都断断续续地看了,《黄河青山》的中文版根据作者的意思似乎是最后出的。
在看《万历十五年》之前,我正巧看过吴思的<潜规则>,也是一本有意思的书。这两本书
异曲同工,虽然它们说的不是同一个层次的话题。这两个人都有个特点,就是能讲故事,
而且讲得很好听。相比于吴思的把故事当故事讲,黄仁宇的把历史当故事讲,难度要大点
,倒不是说写作本身,而是说不大会有人把吴思的故事当历史看,但黄仁宇终究还是在说
历史,读者对他的要求肯定要高些,更何况他讲故事的方式,使他在自己所属的那个群体
里难免要受到激烈的批评。我们不妨大胆揣度一下这些批评的视角,我估摸着,这些批评
大多是冲着黄仁宇的历史观挑刺,虽然他们真正在意的(我忍不住这里要用嫉妒)是黄阐
述历史的方式,或者说黄的那把尺子(下文提及),但是他们都有足够的聪明避免提及这
一点。当然,你可以说我这是诛心之论,关于这一点,我不打算辩解。
说<万历十五年>与<潜规则>异曲同工,是因为黄仁宇和吴思写作的时
w*****s
发帖数: 7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CG《纪念黄仁宇》
发信人: cinason (琴生 I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CG《纪念黄仁宇》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an 24 09:29:23 2000)
纪念黄仁宇
CG
黄仁宇先生辞世了。这是进入这个千年以来,最让我黯然的消息。
黄仁宇先生应算是史学界的异数。他半路出家,发愤苦攻,在大多数国
人已经子孙绕膝、准备颐养天年之时,而终能以一介白首而成为有所成就之
职业历史学者,其人之愍志学术之毅力,在这个崇尚未老先衰和不学无术之
时代,凿要让人敬佩。他从为大多数人视为学术生涯终点之时际出发,年五
十七始发表第一篇著作,到今以八二高龄谢世,中间凡二十五年,勤奋终始
,笔耕不歇,学术造诣亦日臻完善;夫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之精神
,在他身上得到完美之发扬。因此,无论其学术造诣如何,其史家地位该如
何评定,其人谨严的追求学问之治学精神,亦足垂范后人。
考察历史,不外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大处居高临下地看,大刀阔斧而不
纠缠于细枝末节,以试图厘清历史发展之大脉络为目的,尤以现代英国大史
家汤因比(ARNOL
q*****g
发帖数: 156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 黄仁宇,吴思与房龙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原文由 flueflue 所发表 】
黄仁宇的书我两次都没买成,于是从网络上搜,黄金书屋和亦凡的收藏还是比较全的。我
看的第一本不是他那本最负盛名的《万历十五年》,而是《中国大历史》,其它的后来也
都断断续续地看了,《黄河青山》的中文版根据作者的意思似乎是最后出的。
在看《万历十五年》之前,我正巧看过吴思的<潜规则>,也是一本有意思的书。这两本书
异曲同工,虽然它们说的不是同一个层次的话题。这两个人都有个特点,就是能讲故事,
而且讲得很好听。相比于吴思的把故事当故事讲,黄仁宇的把历史当故事讲,难度要大点
,倒不是说写作本身,而是说不大会有人把吴思的故事当历史看,但黄仁宇终究还是在说
历史,读者对他的要求肯定要高些,更何况他讲故事的方式,使他在自己所属的那个群体
里难免要受到激烈的批评。我们不妨大胆揣度一下这些批评的视角,我估摸着,这些批评
大多是冲着黄仁宇的历史观挑刺,虽然他们真正在意的(我忍不住这里要用嫉妒)是黄阐
述历史的方式,或者说黄的那把尺子(下文提及),但是他们都有足够的聪明避免提及这
一点。当然,你可以说我这是诛心之
b****e
发帖数: 119
11
不完全同意此文观点; 转过来, 也算是一家之言.
http://han-culture.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2
您现在的位置: 汉文化网 >> 文章 >> 史海勾沉 >> 漢史評論、研究﹑考古、杂識
>> [专题]愚人文集 >> 正文 2004年12月10日 星期五
个人对黄仁宇先生著作的看法--谈谈历史决定论和“大历史” 热
个人对黄仁宇先生著作的看法--谈谈历史决定论和“大历史”
[ 作者:愚人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7 更新时间:2004-04-26 文
章录入:admin ]
个人对黄仁宇先生著作的看法--谈谈历史决定论和“大历史”
我觉得黄先生的书里,以《万历十五年》写得最好,见微知著,从那一个平凡的一年分析
了几个对明朝影响最巨的人物,以此理解明王朝衰败的原因。
黄先生的观点是新颖的,所使用的方法是西方的分析历史,侧重在经济和政治结构分析社
会,分析历史,这和他受教于李约瑟,受李约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方法和大陆传统
历史研究的方法不同,自然引起了刚刚打开国
t**********8
发帖数: 1683
12
黄仁宇:服从性是日本崛起与自大的根源2012年07月24日 22:36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周兴旺
字号:T|T474人参与0条主评论 13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著名历史学
家黄仁宇先生在抗日战争中担任过国民党的军官,并亲自参加了日军的投降仪式,通过
对日本人的直接考察,他断言,以日本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其再次崛起是必然的。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经验,战败国如俄德均有军队叛变产生纠纷的事情,如果
日本将领控制不住,全副武装的百万日军酿成事件是很容易的事情。而据黄仁宇教授的
回忆,这种事情竟然一件也没发生,“我自己于1945年9月初随第三方面军先遣部队抵
上海,又随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将军赴南京,此时京沪铁路全倚尚未受降之日军警卫,而
一路秩序井然。黄埔路中央军校旧址为9月9日冈村签署降书场所,所有会场布置工作,
一律由日本士兵担任,他们垂首听命毫无参差池节。据通日语之同事道及,他们下级军
官对士兵训话仍保持十足权威,毫无恐惧失控情态。凡我所目睹身受日军上至将领下至
士兵全部驯顺有礼。我与彼等相处数月曾未闻一句不逊之言,亦未见一个抱怨怀憾的表
态。不久之前尚有...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5763
13
真把黄仁宇当盘菜了
我早就发现在bbs上,越是不懂得人越容易用黄仁宇之类的充门面
t**********8
发帖数: 1683
14
从性是日本崛起与自大的根源2012年07月24日 22:36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周兴旺
字号:T|T474人参与0条主评论 13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日本人在资本主义的发
展中,搭的是末班车。但凭借其国民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整齐划一的战斗力,在后来的
战争中不仅弥补了技术上的鸿沟,还在竞争中取得了后发优势。
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军在世界战争史上首次使用了最先进的重机枪,而且俄军的兵
力、火炮和工事都优于日军,但俄军目睹日军疯狂冲锋陷阵的情况,产生了畏怯情绪,
最终要塞失守,战争失败。在这场战争中,日军为了攻占一个叫“203号”的小高地,
居然死亡了万多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惨重的伤亡记录。但日本人最终凭借野蛮的冲锋,
占领了这个高地。
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土人口不到8000万人,却动员了近1000万的总兵力,占
总人口的12%。兵役年龄从平时的18岁至25岁,扩大到17岁至45岁。在战争末期,为了
准备所谓的“本土决战”,还动员了不脱产的“国民义勇兵”2800万人。这种超限度的
畸形动员给国家的生存能力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但是,此种动员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
中,进展... 阅读全帖
o**a
发帖数: 472
1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黄仁宇著作扫描 (转)
1、《放宽历史的视界》 ISBN:750042385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软
精装 32开 458页
1998/09/01 $7.90
本书是“大历史”史观作者黄仁宇研究中国历史的又一代表作。
分为三部分,分别为:1、放宽历史的视界。2、新时代的历史观。
3、近代中国的出路。第一部分主张读者在今日中国局面逐渐打开的
情况下,将中国社会背景重新检讨;第二部分认为:中国长期革命业
已成功,研究中国历史既要“知本”,又要“知通”,先有现代化,
才能发挥精神与效能;第三部分则着重运用“大历史”史观探讨近代
中国的出路问题。该书以论文的方式叙述从明清到现今改革之前后经
过,论理深刻。
2、《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ISBN:7108004496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平装 32开 215页
1992/02/01 $2.60
本书收入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
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所包括的内容自先
秦至元末。其重点则在表彰中国历史有它的特色,经过各朝代及政治
上分裂的阶段,前后连贯。各篇虽大致以人物传记之体裁为主,所叙
事之影响,已远逾
n**n
发帖数: 23
16
来自主题: NKU版 - 黄仁宇
黄仁宇一九一八年生于湖南长沙。天津南开大学肄业(一九三六~一九三八).
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Press, 1981. 278 pp. ISBN 0-300-02518-1   《万历十
五年》《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1982.5,250页;台北:食货,1985.6(食
货出版,联经总经销,1994),289 页
这是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
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国人的历史写
作,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政治宣传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历史书都是一种模式,一
种口吻,一种角度,只提供了一种画面。黄仁宇的这本书,简直是给我们开放了另一个
世界,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大陆人都会震惊,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
有趣、复杂、丰富,原来历史人物并不像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的那样单调、格式化。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就像一道匕首,撕开
k*****a
发帖数: 1518
17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转载] 黄仁宇在东北 (19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Dadai (Dada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 黄仁宇在东北 (1946)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Apr 6 04:15:03 2002),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Dadai 所发表 】
注: 以下文章摘自黄仁宇的 "黄河青山". 繁体中文版, P187-194
我的反共情绪和我的东北经验密切相关。我于一九四六年二月随著郑洞国将军
的幕僚群到东北去,在此之前,我和其他许多国民党的下级军官一样,非常期
盼马歇尔将军的调停计画可以带来和平。一月十日,周恩来和国民党代表张?
签署停战协议。双方同意冻结所有的部队行动,只有一项行动例外:国民党军
队可以进入东北,在该处移动,以恢复中国的主权。新闻旁的照片显示,亲切
的周恩来站在马歇尔旁边,在张?后方露出亲切和蔼的微笑。然而,在四月的
第一个星期,国民党的八十七师从渖阳□师长春时,林彪以四万人展开突袭,
几乎歼灭了整个师。两天后,林彪加强武装,进攻国民党的新三十八师,
w****2
发帖数: 12072
18
阮景东:历史学家黄仁宇为何要说毛泽东的好话
核心提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改革了中国底层结构,结束了在中国绵延2000余年的
士绅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高层与底层的直接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调配一
切资源使中国向工业文明迈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跟分封、郡县一样伟大的制度构建。
相同题目的文章韩毓海写过,本文是在他的基础上展开一下。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改革了中国的农村,创造了一个新的底层结构
,并将农业上的剩余用于工业,蓬勃发展的工业又吸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时至今日,人们仍无法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工业化对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
意义。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更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至今在为数不
多实现工业化国家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经历了100多年,而且进行工业化的资本
原始积累是建立在血腥掠夺之上,德日工业化资本依靠的是战争赔款,而中国49年建国
后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局面。如何进行工业化?是先积累后发展,还是走出一条迥异于
西方的发展之路,显然是后者。这就需要将农业上的剩余用于工业,中国过去2000多年
历史中,农业上的剩余一直是以田租和高利...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111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读后感
第一此听说黄仁宇的大名是1996年当我的roommate研读万历15年的时候。最近有一点业余
时间,order了他的自转黄河青山和中国大历史。读了他的自传以后,有一点个人的感想
,很想向历史板的大虾请教。
首先,说实在的之前之所以对黄河青山这本书很向往,很大的原因是喜欢这个名字。气势
宏大而深怀故土之情。但是读罢,是难以忍受的失望。个人觉得内容本身实在是有负这个
标题。身为历史学家,对于个人之于历史的地位,个人藐小的经历之于社会潮流的作用,
应该是一种很洞明很达观的态度。但是整本自传,作者显然对于自己少年时的不得志,中
年的挣扎和老年的不顺利耿耿于怀,不能宽免。实在是有违"历史名家"应有的气度。虽然
文章反复的标榜自己的客观,但是对于故政权的眷恋和辩解,对于大陆现有政权的厌恶和
无奈频频的现于笔端。坦率的讲对于一个年长的特别是研究历史的人,姑且不论学术如何
,单是境界就远远不到"历史名家"的高度(至少是个人认为)。
其次,斗胆说一句自己的见解。黄的大历史观点其实就是1个半博士的水平。所谓一个博
士主要是黄对史料的占有和研究。所谓半个是作者的研究打破150年的界限延伸到宋明时
代的bon
c*****s
发帖数: 425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读后感
西方自黑格尔-马克思那个时代以后,就很难再有一个自创一个全面体系的人物了。
现代的历史学家,即使再博闻强记、思路精深,也只是一种学术而已。学术界的观念
也早已实现从The history 向A history转变,很少再有严肃的历史学家在历史
纵深的、抽象的问题上面自称是唯一正确、不可替代的。历史学的阅读也是一样。
一个角度的观点足以。你可以挑剔一种观念、一个判断、一个理解、一种理论
和一种方法论的学术不足,但是批判谁谁谁不够“大师”,实在批判得不在点子上面。
中国近现代,除少数人物在具体历史区段或者问题上面,有非凡造诣之外,本来也没有
自创体系,概括历史内外一切事务、从抽象方面组织历史叙述的人物,如果非要“选拔”
这样一个人,钱穆或许可以算做一个。其他诸如王国维之类的大师,都不是这个角度
去展开其学术的。原因很复杂,但是至少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史统没有西方早期那种
以哲学世界观为基础,创建整体历史的习惯。
具体对于黄仁宇,不可过于苛求。一个人作品流行,要从读者、受众的角度去看待;
作者本身很重要,但是不是决定性的。书写出来,就是社会的、读者的。流行如果是
功劳,只有作者的小一半;如果流
h******s
发帖数: 72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挖个坑: 黄仁宇的水平极差
你这话,会引起很多人攻击和不屑。对黄的观感,其实我和你差不多,不过我不敢讲,
怕谩骂。黄仁宇在国内会红,原因很简单。这个原因,我也不敢说,得罪人。
G**********n
发帖数: 973
22
他那个department被取消了吧?黄仁宇真是悲催的要死 呵呵。。。。。
a*******e
发帖数: 3897
23
以黄仁宇的学术成就,去哈佛耶鲁任教都应该有资格,怎么不去这些学校求职一下,据
说他到去世前拿了二十多年失业救济,日子过得很清苦,的确是太悲催了
h***i
发帖数: 89031
24
扯阿,美国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学术研究,50年后基本就消失了。
中国在政治上的变化,其历史上的必然性,成了一个禁忌。
费正清及其喽罗们,也就用扯淡来装一个中国研究的门面
黄仁宇基本上还是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式
失业是肯定的
b****r
发帖数: 2555
25
黄仁宇自己好像没怎么提过年鉴学派,倒是说过跟主流历史学界不太相容的话。
华人历史学家的话,张光直何炳棣余英时三个算是混出头的了。
a****a
发帖数: 5763
26
nod
真正的大牛没人吹捧,一帮伪小资隔三差五的唱黄仁宇
C*******r
发帖数: 10345
27
黄仁宇其实最主要的学术著作是"十六世纪明代的财政与税收”。不是万历十五年,这
只是一本小品书而已,因为易懂生动,所以畅销而广为人知。一般人谁去啃财税这种枯
草的学术书?
黄的最大问题是把经济史带入传统史学,比较不被传统史学接受,比如余英时之流(窃
以为余就是谈一大堆不好评论对错的狗屁,却往往如此混得上去)混得差。但是黄没有
正规经济训练,所以其作品比经济史又显得不够严谨。
黄的经历不是本版一大批wsn能比的。
C*******r
发帖数: 10345
28
学校的tenure都是有条件的,学院或系解散,所以tenured也失业。得克萨斯大学在
Galveston的医学研究所因为飓风关门以后,上百名有tenure的教授全部遣散。
黄仁宇确实娶了个比他年轻十几岁的洋妞老婆,怎么搞上的不清楚。
n*******w
发帖数: 6708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
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
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现代国家理财
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认为当时北宋经济发展水
平高,“企图作现代性的改革”,然而因为文化和政治的原因,最终没有能完成转变。
[1]
“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相当于温家宝的四万亿。
R******o
发帖数: 1572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黄仁宇是典型的既不懂历史又不懂经济
p**o
发帖数: 197
31
来自主题: Faculty版 - 黄仁宇与唐德刚
俩人都在纽约教中国历史,时间段也差不多,唐德刚为什么没提黄仁宇?
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
http://zhidao.baidu.com/share/31835bd64d2c407255e9a630ac8574f8.
c****i
发帖数: 7933
32
来自主题: Faculty版 - 黄仁宇与唐德刚
黄仁宇生活在晚清七十年吗?
M********c
发帖数: 11672
33
给个总结呗。就看你夸黄仁宇了。他书里具体说的怎么说的啊?为什么就归到财政和技
术上了?
那个经济史讲座的定量分析,有链接没?想看看。ppt、文章都行~
c***x
发帖数: 1826
34

You made a great point:-)
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关系,自然有很多条件,但关键还是生产力,或者说,技术。
所以问题的本质就归结到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
这大概也是黄仁宇和李约瑟志同道合的原因?
g*******f
发帖数: 427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黄仁宇的黄河青山英文版哪里找
挺早以前看过黄仁宇的黄河青山。据说这个书是用英文写的,翻译成中文出版的。请问
有谁知道哪儿找到原英文版的啊?多谢
s**c
发帖数: 4
3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悼念黄仁宇先生

。。。
今天,有思想的观光者,走进这座地下宫殿的玄宫,感触最深的大约
不会是这建筑的壮丽豪奢,而是躺在石床中间、面部虽然腐烂而头发
却仍然保持完好的骷髅。它如果还有知觉,一定不能瞑目,因为他心
爱的女人,这唯一把他当成一个“人”的女人,并没能长眠于他的身
旁。同时,走近这悲剧性的骸骨,也不能不令人为这整个帝国扼腕。
由于成宪的不可更改,一个年轻皇帝没有能把自己的创造力在政治
生活中充分实用。他的个性也无从发挥,反而被半信半疑地引导进这
个乌有之乡,充当了活着的祖宗。张居正不让他习字,申时行不让他
练兵,那么他贵为天子并且在年轻时取得了祖宗的身份,对事实又有
什么补益?富有诗意的哲学家说,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
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这里的地下玄宫,加上潮湿霉烂的丝织品
和醪结的油灯所给人的感觉,却是无法冲破的凝固和窒息。他朱翎钧
生前有九五之尊,死后被成为神宗显皇帝,而几百年之后他带给人们
最强烈的印象,仍然是命运的残酷。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这段话,是整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文字。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命题
和兴叹,不可谓不深刻幽远。尤其是当
w***g
发帖数: 32
37
ㄕ浴吨泄罄贰罚迫视钪榈瓿霭妫琁SBN 7108010364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
——中文版自序
·黄仁宇·
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过,则恕我
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这名词纵是新
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与雇佣之最基本的
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较精
密之观察有如涉及物价指数与商业周期等详情称为“微视经济学”(
micro-economics)由来已久,亦从未有人出面自称为始作俑者。宏
观与微视亦不过放宽视界与计及精微之不同。改称大小,转用于历
史,显系模仿而非发明。
至于我自己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倒
确经过一段长期间的周折。
大部原因出自命运之安排。我年轻时从军10年,解甲退伍之后,负笈
于海外,可谓“学书未成先习剑,用剑无功再读书”。有了这样一段
颠簸之经验,自己尚在憧憬于近身所见闻的事迹之真意义,而一旦授
有学位,作为人师,在美国学子之前讲解中国历史,深觉得不能照教
科书朗
i*****l
发帖数: 209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buaa (m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黄仁宇 日本,Nippon,Japan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Sun Aug 8 13:40:56 2004) WWW-POST
最近几年每逢重要的抗战周年,有如1995年的战事结束五十周年和1997年的卢沟桥事变六
十周年,都有朋友邀请参加他们的集会。我都借词推托,原来电话里也难能解释,他们的
集会,都有发愤雪耻示威之含义,我如参加,势必表态。朋友们没有想到,在重要的集会
表态已不只是私人言论而近于公众之行动。我虽然不反对他们集会的动机,但是既已牵涉
上国民外交,应当瞻前顾后,将所有有关因素提出通盘考虑,我的专长在历史,本来应当
就所知提供年轻的朋友们参考,但是当中的复杂曲折不可能在群情激昂的集会当头解释得
明白。即是今日濡笔临纸,还怕写得不妥当,徒生误解。
引起中国人群情激昂的最大原因,由于几十年后还有重要的日本官员否定南京屠杀。
日军在南京的集体屠杀,有当日国际人士的报道,有日本军人自己所摄的照片,无法否
z*l
发帖数: 763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himself 所发表 】
" target="_blank" class="a2">http://www.netbig.com/bookshop/newbook/dalishi/zyh002dalishi.htm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自序
macro-history这名词刻下看来由我创用。如果有前人用
过,则恕我查访未周。其实此间之出处与是非已无关宏旨,因为
这名词纵是新颖,已乏创意。经济学家以货币之流通影响到物质
与雇佣之最基本的原则统称之为“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而以内部较精密之观察有如涉及物价指数
与商业周期等详情称为“微视经济学”(micro-economics)由
来已久,亦从未有人出面自称为始作俑者。宏观与微视亦不过放
宽视界与计及精微之不同。改称大小,转用于历史,显系模仿而
非发明。
至于我自己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
里去,倒确经过一段长期间的周折。
大部原因出自命运之安排。我年轻时从军10年,解甲退伍之
后,负笈于海
m****u
发帖数: 270
40
李约瑟给我的影响
·黄仁宇·
李约瑟博士于 3 月 24 日黄昏逝世于剑桥,享年九十四岁。
《纽约时报》 3 月27日所登载的讣文说他自认为马克思主义者,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生前不只一次对我说过:“我的宗教观
念不容许我尊奉马克思主义。”但是他确曾自认为“左派”。有
一次他在剑桥演讲,他说及听众可以视他为“毛派基督徒”,或
为“道家社会主义者”,各随尊便。这也就是说除了硬性教条主
义之外,他甚可以翱翔出入于诸子百家各种政治思想理论之间,
表示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自由主义者。
我作此文时面前堆放着李公与我来往函件,内有他近三十年
致我的缄柬约四十件。长信超过三五千字,短柬只数行,他对我
的影响无法言喻。假使不是他或者我未曾与他接触的话,我的半
生行止很可能与现状有甚大的差别。
初识与交谊
我第一次与他接触是在1967年的夏天。我刚完成哥大一年的
工作,准备秋间赴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副教授的新职,我的
孩子培乐英文名杰佛逊(Jefferson)也在当年7月诞生。有一天
我突然收到一封长信,签名人自称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即
《中国科学与文明》)的作者,他又很谦逊地问我:“不知道你
k*****a
发帖数: 1518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vons (剑走偏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转载] 黄仁宇在东北 (1946)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Apr 13 08:33:36 2002), 站内信件
是113师
38军建军就是112,113,114,哪来的111师
副军长吴国璋在朝鲜阵亡
砥平里啃骨头没啃下来,吃了大苦头,很多战士的尸体80年代才运回国
看和谁比了,38A,39A当然牛,40A,42A,50A,12A,15A,27A也各有各的牛法
四纵早期打仗靠韩先楚(当时是纵队副司令员),后来守塔山时直接指挥的是胡奇才,
也是纵队副司令员,至于战术不灵活那是胡扯
一次战役打得不错,黄草岭是经典,二次战役就差了些,就是他们穿插不到位让
第八集团军绕道跑掉的
辽沈战役中多次被野司表扬
番号没撤要感谢廖同学耀湘,另外47军在朝鲜打得不错,对手评价很高
青树坪的事情,离包饺子差的远了。
改空军了
wh
发帖数: 141625
42
某人是谁?“对对手的成就谨慎地不予承认”,对手是谁?
有人提起blindye以前发过黄河青山的评论帖吗?给你找了出来,突然发现blindye有点
像wzxm,也有点像texasredneck,都有点慢悠悠讲故事的味道。texasredneck比他俩更
散,主观性更强。blindye的正面分析更多。蚊子对文字的分析更多,哈哈。
发信人: blindye (瞎子),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1 19:37:51 2010, 美东)
一个寒冷的周末,我去图书馆借一本幽默故事《ALL I KNOW ABOUT ANIMAL
BEHAVIOR I LEARNED IN LOEHMANN'S DRESSING ROOM》,一本书名长得让人发笑的书。
这要归功于我在纽约的好友张建无意的推荐。他贴出的其中一段翻译立刻让我对这本借
动物调侃人类可笑行为的册子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它应该在的地方,我没有发现它,只好满图书馆乱窜,结果在三楼找到了。但同
时我发现那里有一个不大的中文书架。很快,我就翻到了索甲仁波切的《...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sh (niday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 14:09:33 2016, 美东)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48969/answer/250095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刘海会一起学明史的时候看了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剧中说北京城破之际崇祯是非常
贫穷的,国库干涸,内宫的珍宝都被充了军费。我们都是笃信不疑。而一次在书店翻看
晁中辰写的《崇祯大传》时说崇祯时一个非常喜欢敛财的皇帝,北京被破时有内帑千万
余两。感觉2个说法差距很大,所以想查一些文章看看。先看到了这些:发现这据说李
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
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
然后其他就非常复杂。一次有...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4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48969/answer/250095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刘海会一起学明史的时候看了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剧中说北京城破之际崇祯是非常
贫穷的,国库干涸,内宫的珍宝都被充了军费。我们都是笃信不疑。而一次在书店翻看
晁中辰写的《崇祯大传》时说崇祯时一个非常喜欢敛财的皇帝,北京被破时有内帑千万
余两。感觉2个说法差距很大,所以想查一些文章看看。先看到了这些:发现这据说李
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
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
然后其他就非常复杂。一次有幸搜索到了下面这篇文章,其中比较多引用的是黄仁宇的
作品,觉得非常好,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
一、前言
崇祯内帑,其实是个老问题了,很多历史论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出来大吵一番。辩论
双方都掌握了不少证据,都认为自己的证据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就是...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中正日记解密------阮大仁著
杨天石在北京大学文史大讲堂演讲评价蒋介石
(2014-05-14 07:22:20)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晚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回母校来做一个演讲。
我今天晚上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蒋介石的重要性;第二个
问题,想讲蒋介石日记的情况;第三个问题,讲蒋介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蒋介石有过好几个重要的头衔:头衔之一是国民党的“总裁”,相当于中共的总书记;
还有一个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国民政府的军事方面的最高统帅。他还是
国民政府的主席,后来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所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蒋介
石是集中了党权、军权、政权这三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的政治地位。对这一个人有两种完
全对立的看法,以前的国民党称呼蒋介石是“中国人的救星”,甚至于说是“世界的救
星”,说他是“千古完人”,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出现的一个非常完美的人物。中共
方面,中共的著名理论家、后来成为“四人帮”骨干的陈伯达,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人
民公敌蒋介石》。“中国救星”和“人民公敌”这是两个完全极为相反的非常悬殊的印
象。
即使是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在不同的时期里,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是天差地隔。比...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中正日记解密------阮大仁著
杨天石在北京大学文史大讲堂演讲评价蒋介石
(2014-05-14 07:22:20) 下一个
杨天石在北京大学文史大讲堂演讲评价蒋介石
评价蒋介石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晚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回母校来做一个演讲。
我今天晚上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蒋介石的重要性;第二个
问题,想讲蒋介石日记的情况;第三个问题,讲蒋介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蒋介石有过好几个重要的头衔:头衔之一是国民党的“总裁”,相当于中共的总书记;
还有一个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国民政府的军事方面的最高统帅。他还是
国民政府的主席,后来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所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蒋介
石是集中了党权、军权、政权这三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的政治地位。对这一个人有两种完
全对立的看法,以前的国民党称呼蒋介石是“中国人的救星”,甚至于说是“世界的救
星”,说他是“千古完人”,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出现的一个非常完美的人物。中共
方面,中共的著名理论家、后来成为“四人帮”骨干的陈伯达,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人
民公敌蒋介石》。“中国救星”和“人民公敌”这是两个完全极为相反的非常悬殊的印
象。
即使是中...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7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晚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回母校来做一个演讲。
我今天晚上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蒋介石的重要性;第二个
问题,想讲蒋介石日记的情况;第三个问题,讲蒋介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蒋介石有过好几个重要的头衔:头衔之一是国民党的“总裁”,相当于中共的总书记;
还有一个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国民政府的军事方面的最高统帅。他还是
国民政府的主席,后来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所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蒋介
石是集中了党权、军权、政权这三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的政治地位。对这一个人有两种完
全对立的看法,以前的国民党称呼蒋介石是“中国人的救星”,甚至于说是“世界的救
星”,说他是“千古完人”,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出现的一个非常完美的人物。中共
方面,中共的著名理论家、后来成为“四人帮”骨干的陈伯达,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人
民公敌蒋介石》。“中国救星”和“人民公敌”这是两个完全极为相反的非常悬殊的印
象。
即使是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在不同的时期里,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是天差地隔。比如说,
1938年,中共在延安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有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里毛泽东...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240
48
黄仁宇先生的回忆录《黄河青山》讲述的一个细节引起我强烈的兴趣:林彪当年如何
用“人海战术”与国民党军队作战。
“人海战术”的背后
读到书中有关林彪的“人海战术”那一段时,我发觉事情并没有太超出我的想象。
黄当时作为郑洞国将军的副官前往东北参加接收工作,恰好赶上1946年5月四平街战役
结束。他写道:“我们抵达前线时,刚好是战役结束后没几天,看到铁轨旁和田野里散
布着无数的尸体。一位新一军总部的参谋对我形容何谓‘人海战术’。他说:‘他们会
在前线摆出一千人,但空间只有几百码宽,通常只能容下一个连。你会想:这些人不傻
,他们只是疯了!但让我问你:你可以砍杀多少人呢?四百、五百或甚至六百?你把这
些人打成碎片,可是这些人的后面还有数百人在那里。相信我,他们绝对可以收拾你和
你的机关枪!’”至于为什么这些士兵能如此效命,黄相信林彪使用了“残忍”的手段
,他为此引述了战役结束后投奔到国民党一边来的林彪部队的一个作战参谋的说法:“
林彪对自行撤退的将领处以唯一死刑,有一天他就下令枪决两名连长。”
黄的这段描述,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并非亲历亲见,而是“道听途说”。这并
不是说黄听来的事情一定...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9
http://hx.cnd.org/?p=143030
万历十五年到底是平凡的一年,还是历史的转折?黄仁宇在这一年见微知著,到底发现
了什么玄机?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
为什么说,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走向了历史的轮回?中国会重蹈明王朝的覆辙吗?
《人民的名义》热播,让黄仁宇的代表作《万历十五年》又大火了一把。这本书其实在
历史爱好者圈子里早已传颂多年,甚至达到了“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
地步。
黄仁宇在序言中开宗明义,称这本书是“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叙及的主要人物,
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
光,以知府身分挂冠而去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
造成这些人物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
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总而言之,明朝的衰亡是由于“体制问题酿恶果”,明朝的帝王将相们再怎么贤明睿智
也都是无济于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国大厦一步步走向倾覆。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指出了导致明朝衰败的两大根源:
▲一是经济体制全面失效
明朝以中小地主及自耕农为主的小...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50
“难道中国在1940年即已成为四强之一?美国之击败日本,须动员其大部舰队。轰炸其
城市时出动成百上千之飞机不算,尚须制造原子弹。中国不能出产飞机一架,连空投炸
弹尚须外方供给。……至于中国认为独自对日作战四年半,已对各盟国作有具体贡献,
则甚少有人认真相信。驻美武官朱世明认为中国‘有权’取得美援武器,即受马歇尔驳
辩。”
——[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黄仁宇全
集》第六册,215页
蒋介石1942年1月3日日记“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总统特别对子文表示:欢迎中
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惶惧而已!”1942年1月31日日记“我国遂列为四强
之一……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虚名之害,能不戒
惧乎哉。”
——[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黄仁宇全
集》第六册,212页
1944年8月23日邱吉尔给外相艾登电报中说:“称中国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乃是一个绝
对的笑话。”
——[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黄仁宇全
集》第六册,217页
“...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