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黄河流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l
发帖数: 2083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还是在半奴隶半封建社会
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
中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先后遭到外族入侵,中断了古代文明。而中国作为四大文
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是这四大文明唯一一个文明未
出现断层的一个文明。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我个人认为是有其内在
必然性的,因此便想通过这篇文章将我的想法谈一谈,由于学识有限,难免会有不足之
处。希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给与批评指正。罗河流域是古代四大文明古
国的发源地。其中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先后遭到外族入侵,中断了古代文明。而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是这四大文明
唯一一个文明未出现断层的一个文明。这究竟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我个人
认为是有其内在必然性的,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
系。
一、比较安全的地理位置:从历代中国的版图来看,中国周边的地理位置大体是这
样的一种布局:东部和南部濒临海洋,西部大部是戈壁和沙漠,人迹罕至,只有北部存
在着能够威胁到中原农耕文明的游牧文明...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2
为什么汉族(此处指认祖先为炎黄的人)能够最早占据中原黄河流域开始的膏腴之地,
然后扩展到长江乃至湄公河流域,将其他游牧民族排除在这片东亚最肥沃的土地外,进
而转化为能够供养庞大人口的农耕民族,创造大量的物质和灿烂文化,以至于现在那些
民族追溯自己的历史还得依靠汉人的记述?
军事上,扣除元清的400年统治汉人历史和五胡、辽金等的统治黄河流域300年历史
(反过来,女真在汉人的手下混日子的历史决不比汉人倒于女真脚下的日子少),中原
至川湖、华南这片土地被华夏人占据了至少1500年,而西域的统治历史,在汉军的控制
下至少也有700年(两汉、唐、明、民国、当代),别告诉我什么当时自成一体,难道
那些所谓国王乃至单于、可汗的地位真的能跟手握重兵、监视乃至控制废立的“都护”
、“都督”相比??
而所谓的少数民族猛将,不用说单独的民族,就是全部加起来,能在历史上留名的
,能有汉族的2/3吗?(正如元昊所说:我知道,在历史上留名的不是你........)
跟汉族作对的民族,现在有点嚣张的有几个?
沙漠虽然贫瘠,但是汉军的统治却比任何一个走马灯的民族都更长久
当然,还有一个能长期保持独立超然地位的,那就...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718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设立端午节真正的原因是?
端午节是起源是庆祝夏季丰收
古代黄河流域是一年一熟,即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我们汉族(Y染色体O3族群)的
习俗,中秋节是汉人的节日,庆祝秋季收获
古代长江流域是一年两熟,夏季收获一次稻米,秋末冬初再收获一次糯米,产量以前一
次为主,所以庆祝收获的主要节日放在夏季,也就是端午节。当时的长江流域原始部落
是不会过中秋节的,因为没有意义,秋收在南方是10月底11月初,并且产量不大,不如
夏收多
南方族群分两大块,一是苗瑶人群,Y染色体是O2,二是百越人群,Y染色体是O1
端午节习俗主要是苗瑶过,今天苗族最大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美国的苗族人照样过端午
节,他们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屈原。。。百越一部分也过
汉族O3人群(当时应该叫华夏族,或者黄帝部落)从陕西出发征服中原地区,O2和O1被
击败后四处逃散,向北逃的,形成通古斯,向东逃的,形成东夷,向南逃的,东南海洋
方向形成马来民族,西南陆地方向的形成侗台民族(壮族,泰国人)。通古斯和东夷两
个古代是一家的亲戚民族在朝鲜半岛相遇后,重新融合为朝鲜族,北方保留通古斯传统
多些,南方保留东夷习俗多些,所以韩国也过端午节,并且认为是他们正宗,这其实没
错...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54598
4
一开始非洲
非洲真好,不用种田就有各种吃的
猴面包树,直接摘下来就能吃
人类走出非洲的都是losers
winners都留在非洲了
尤其是北非埃及一带
之所以聚集在那边,因为那边有尼罗河,有水
这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至为关键
所以就催生出了伟大的古埃及文明
然后古埃及的losers就开始走出埃及
所谓出埃及记
到了今天以色列中东土耳其一带
这批人就是闪米特人
这个时候人类把欧亚大陆做了一个划分
把他们走出来的那块,叫做非洲
然后根据太阳,把太阳升起的那个方向,叫做亚洲
把太阳落下的那个方向,叫做欧洲
所以欧亚大陆整体是连接在一起
但是基本上以中东一带为界划分开来
所以亚洲大陆面积远远大过欧洲面积
就是因为当时人住那地做的划分
那很自然的,人类生存需要阳光
所以继续迁徙,一般都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迁徙
主体移民还是往亚洲走
然后继续,losers继续被赶走
一部分赶到了今天伊朗一带,两河流域,有水,所以建立了古巴比伦文明
再远一点的就被赶到了南亚次大陆一带,恒河流域,有水,就是古印度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里面,中国最年轻,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人类先到达巴比伦和印度,然后才延伸到了东亚和欧洲
然后继...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5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穿着裤子,男女皆穿,但通常穿着于袍服内,并不会把裤子露在最外面。初期裤子都是没有裤裆的,后来才出现了合裆裤。
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总会让我们形成这样的错觉:四川人一直都是吃辣椒,男人一直以来都是穿裤子。事实上呢,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吃辣椒和穿裤子的历史都不久。
8月初,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洋海古墓内发现了两条裤子,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裤子,历史可追溯到3300年前。那么,中国人是不是从三千多年前开始穿裤子?其实也不尽然,你看孙悟空,不就一直穿着一条虎皮裙吗?
骑马的穿裤子,
不骑马的穿袍子
三千多年前的新疆,是游牧民族的领地。所谓游牧,就是居无定所,人们骑着马驱赶牛羊,逐水草而生。在那时中东的两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乃至四川的金沙和三星堆,人们都是穿着宽松的长袍,但是对于骑马的游牧民族而言,长袍就太要命了,马背会时刻摩擦大腿内侧的肌肉,很容易出血,完全没法骑马。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游牧民族最早发明了裤子,而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裤子正是最好的佐证。
这两条裤子由羊毛制成,主人是两名男子,可能是放牧者或者战士。事实上,裤子的发明应该更早些,因为普遍认...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的时期。在十六国时期,史称“五胡”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在十六国
中,其中有11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的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大融合。各少
数民族统治者都主张学习汉文化,兴办教育,崇尚儒学。十六...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3422
7
印度河流域,比黄河流域更早有文明,这些也是黄帝(科技)西来假说的依据。
你现在扯淡印度河流域兴起受黄河流域影响,让我们怎么扯淡黄帝是白人,黄帝是吐火
罗人,黄帝是苏美尔人。

发帖数: 1
8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但因政权变迁、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话也在不断
变化。
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点来定,都城在哪里,那这个朝代就使用这
里的话作为官方语言。但也有例外。
一、先秦时期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
地带。
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时期标准语的前身。
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
据专家称,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
古代的雅言(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阳,
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
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洛阳话为标准
音的。
二、秦汉两朝
秦朝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
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
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三、两晋与南北朝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洛语与中古吴语
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四、隋...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9
发信人: freeguy (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Oct 25 10:07:54 2012), 站内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这是作者在1981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时本人做了一些修改。)

翁独健同志要我在这次会议期间在大会上讲一通。我说,我不是民族史专家,有什么好
说的?"他说:不要你讲别的,只要你讲一讲你们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时是怎样
划定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的;也就是说,对历史上同时存在的许多国家地区和民
族,你们是如何区别中外的?哪些算中国,哪些不算,标准是什么?"

他既然提了这样具体的要求,我作为《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主编,就不便推辞了。所以
今天下午我在此向诸位汇报一下我们在这套图集里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就把这个讲
话命名为《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吧!诸位听了如果认为我们的处理办法有不
合理、不妥当之处,欢迎在明天小组会上提出来大家展开讨论。

《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开始于1955年春。开始只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前以为主要是黄河流域,后来发现其实长江流域也是重要的发源
地,甚至时间比起黄河流域还要久,当然这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去争论的。
我们只需要知道,有水才能有文明。
而有山却能抵挡地质和自然灾害,比如埃及,就是因为后来变成沙漠才灭亡的。而中国
文明因为地方不小,有山有水,最多是不行就迁移。可以一路迁移到适合我们居住的地
方。
在古代,大家的个体能力很渺小,在大自然面前,和蚂蚁差不多。
在商朝那里,就有无数次的迁移,其实那是比较晚期的人类文明了,在此之前,我们中
华文明应该还有很多我们暂时不知道的努力和挣扎。
所以是自然选择了我们人类和人类文明,而不是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
当然现在到了我们科技发展一定程度后,我们可以创造新的文明了。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确实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米诺斯文明遗址
那么我们来看看其他文明是否已经消失了,种族是否已经灭绝了。  首先说希
腊,希腊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距今四千多年。最初见于
《荷马史诗》的记载。十九世纪末在希腊克里特等地发现了它的大量遗迹。考古依据:
早期的象形文字,以及中期的线形文字A;成熟的青铜冶炼术,及出土的大量冶炼的青
铜器;早期的城堡,中期的克诺索斯等地的王宫,尤其是后者,其优美华丽,在各早期
文明中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  (注意:中国的历史书上是把米诺斯文
明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算起的,但是国外的历史书上都是从公元前2500年算起的,谁是
谁非自己判断吧。)  紧随其后的是希腊南部的迈锡尼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600年,
距今3600年,《荷马史诗》记叙的主要就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十九世纪在希腊迈锡尼,
泰林斯等地发现了它的很多城市遗迹,大量青铜器,还有线形文字B。  然后是两百
年的荷马时代,这时候希腊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武器和工具都普遍使用铁制,而中国直
到将近一千年后的汉代才开始正式进入铁器时代(我并没有夸张,其他诸文明地区比我
们中国地区早一千年...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172
12
要打暴这个diaowai 就是分分钟。
《中国社会科学报》:
龙山时期最为壮观的石雕人面像流行于我国新疆地区和南西伯利亚的奥库涅夫文化,而
在中国东部的史前文化中非常罕见。石峁遗址发现的这些石雕人面像,是否可以让我们
重新审视黄河流域陕北地区同南西伯利亚以及欧亚草原地区的文化关系?
郭物:雕凿、使用石雕人面像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史前文化中非常罕见,而在欧亚草原西
部则源远流长。考古发现,黑海北岸地区颜那亚文化之前的密卡洛伏喀下层文化和凯米
—奥巴文化都使用石雕人面像。这种石雕人面像在安那托利亚和意大利也有发现,而南
西伯利亚和新疆地区使用石雕人面像则是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比如阿凡纳谢沃文化比
奥库涅夫文化早一个阶段,无论是体质人类学特征和基因,还是文化特点都被认为和欧
亚草原西部的文化关系密切,但却没有发现使用石雕人面像的迹象。南西伯利亚和新疆
地区使用石雕人面像大约是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奥库涅夫文化和切木尔切克文化开始
的,石峁遗址发现的这些石雕人像,确实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黄河流域陕北地区同新疆
、南西伯利亚以及欧亚草原的文化关系。
m***n
发帖数: 12188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文明的年代与巧合
从一本英文历史年代表拷贝来的。
可以看出几点有趣处:
1)即使在所谓轴心时代之前,地球主要文明的萌发也具有轴心性,也就是似乎同时出
现,很多现象也具有同时性synchronicity。 比较偏僻的美洲文明,时间上也晚不了多
少。
2)四大文明古国,是妥妥的四大。
3)有很多巧合,比如,有人提出,为什么雅利安人攻打恒河流域和周灭商(可以说是
羌人攻打黄河流域)几乎同时发生,为什么? 之前赫剃与迈锡尼的灭亡也很接近,已
经肯定是同一批人攻打洗劫的结果,sea people 先灭赫剃,再打迈锡尼。古埃及中王
朝和商朝也几乎同时出现的。
以下时间其实都应该加上c. 多半都是近似时间。不用细抠。抠也难有定论。
c. 5000 BC - Indus Valley有陶皿
5000 BC - 长江流域开始种植水稻,黄河流域millet, 饲养dogs, pigs, sheep
,仰韶文化
4700 BC - 中美州培育玉米
4500 BC - 恒河南部开始种水稻,马在东欧草原被雅利安人驯化
4000 – 3000 BC - ...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3358
14
2011年08月26日 08:11 来源:解放日报
告诉你“我从哪里来”
——独家专访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
采写/本报记者 曹静
“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孜孜不倦追寻的一个终极问题。
将遗传学应用于人类历史研究,追根溯源,我们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答案:人类有着
共同的祖先、相同的起源、在漫长的历史中各自迁徙分化,又欣然相遇、互容。每一个
个体之间的生物差异,其实不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近。
借助遗传学研究,一个超越东西方藩篱和民族界限,描绘出整个人类大家庭生生不
息、迁徙进化过程的大“族谱”,依稀呈现于眼前。
《解放周末》独家专访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为我
们深入解读。
■像一只探照灯,向幽深的远古射出光芒
解放周末:您曾经在复旦大学作过一个演讲,题目非常有趣——《写在基因中的历
史》。基因和历史有何关系?基因是如何“写”在历史中的?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金力:“写在基因中的历史”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我想向大家表达的是,遗传
学与历史学是能够走到一起的。
我们知道,研究人类历史,最主要的窗口当然是史籍,它记载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的...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6372
15
20世纪初黄河文明在仰韶文化被人们发现以来,大多数的遗迹文物都出现在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然后随时间的推移朝长江流域等周边地区扩散变
成了主流观点。 但是,在1973-1978年浙江余姚市挖掘发现的河姆渡遗址,颠覆了这个
说法。河姆渡遗址推定是从公元前5000年到6000年左右,大量种植水稻的情形出现。
河姆渡遗址与黄河文明显然是不同的系统文明,到目前为止,“黄河文明即中国文明”
的教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推翻。
i*****g
发帖数: 11893
16
【原创】夏朝的历史和考古困境 [ 张四维 ] 于:2008-01-10 08:22:57 主题帖
随着二里头等“先商”遗址的出土,有关《史记》所载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争论
也日益热烈。尽管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就争论水平来说,这些年来并
无大的提高。除了某些技术环节之外,正方和反方仍然是各说各话,全无任何思想交流
可言,更不用说能够说服对方了。这实在是有点悲哀的。
我一直是坚定的“二里头=夏”理论的支持者。最近一段时期来,我因为工作的原因,
去了几趟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趁工作之余前往几个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有幸和当地的
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略作交流,结果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固有思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
了什么惊人的新发现,获得了什么关键证据,而是方法问题。
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证据,而在方法,在思维模式。夏朝有无争论的正反两方都不应该
为此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把夏的问题和百年前商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了。在
甲骨文尚未被学术界“发现”之前,国际上也曾经怀疑过商朝的存在。结果我们发现了
甲骨文,发现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无人可以怀疑的事实。夏朝的证明应该也是这...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257
17
DNA 研究表明汉族是血统纯正的民族 下面列举一些观点,不是为证明汉族血统有什么优
秀之处,而是陈述一个事实,汉民族不是杂种民族,而是一 个血统非常纯正的民族.目前,
DNA 血统研究正在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同志的牵头下进行,国家已经投入巨资 推进这一
研究,并已取得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前两天报了这个选题,但是大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就
在博客上 公开一下吧. 弄清全国各地人口迁徙,遗传的历史,可以弄清很多遗传性疾病
的起源,有效地进行预防和资料.血 统无关优秀与否,文化,文明才是维系民族,国家发展
的命脉.本人列举一下例子,仅仅具有生物学的意义. 请不要做其他方面曲解及过度解读
. 有一些学者散布汉族虚无论(也就是杂种论) ,仿佛汉族真的只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群
体.事实如何呢?近 来基因学研究突飞猛进,复旦,北大等学校学者的研究已经揭示汉族
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纯种民族之一,相关 成果 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正式发表.但不知什么原因,国内 这方面的宣传
很少,也许政府是出于民族团结的考虑吧.但不管怎样,科学研究已经...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给媚美的中国人上课(ZT)
我在美国与美国人民打成一片混做一团一块摸爬滚打翻跟头可是年头不短了,并且娶了
一个美国鬼子,可谓是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对美国社会的亲身体验有不算小的一把
了。所以我自认为有义务并且有责任(谁让我是中国人呢)向大家伙逐步介绍这非常宝
贵的第一手的体验感想。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介绍的目的当然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
之短,并且咱们也得知道前面的车是怎么掉到沟里去的,于是咱们就别再往里掉了。同
时顺便对那些无限热爱美国的媚美中国人士给予不收报酬的有关真实美国文明精神之精
华的指点(排除别有用心的以外,这些人看起来颇为迷惑糊涂)。
美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但也就是一个国家罢了,美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也不
比中国的扁。美国的长处很多,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美国的短处也不少,非常值得我们
借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开始的时候我对无限热爱美国的媚美中国人士们很头疼,后来经过认真观察思考分析,
头不疼了。媚美人士们或是过于天真烂漫(只是一小部分),或是真的愚蠢(可笑且可
怜),或是别有用心(可恶可憎)。
西方文明是遵循丛林法则的强者的文明,所以美国人最看...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11893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upidArrow (快而不急,忙而不乱),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 易中天: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时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8 01:23:09 2013, 美东)
易中天:中华民族到了最关键时刻
信源:新浪博客
只有中华、伊斯兰和西方现代,才代表了三代文明、三种类型、三个时代和文明三要素
,同时最具世界性。因此,这三大文明有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体现,当之无愧地可
以成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们民族必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再次为人类做出卓越贡
献。
我们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进而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关键就在核心价值观。
一、天下大势
文明是有色彩或色调的。
最先出现的是黄色,土地的黄。这就是“大陆农耕文明”,比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
河流域的苏美尔、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黄河流域的夏。
其次出现的是蓝色,大海的蓝。这就是“海洋工商文明”,比如地中海岸的犹太,地中
海岛的克里特,爱琴海岸的希腊。起先,蓝色文明是弱小的。但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西
方世界勃然兴起,现代文明席卷全球。蓝色交响...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06
20
不要从中国表面上的软弱,就认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还‘文化上惧怕打仗’呢,纯扯淡!如果真是这样,中国现在也许还只不过是黄河流域
上的一个小部落。
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候版图比现俄罗斯国土面积还要大,这怎么来的?难道是上天恩赐
的?不是,还不都是祖先不断地对外发动战争扩张领土,打来的!
如果说中国人惧怕战争,爱好和平,那估计世界上就没有哪个国家敢打仗了!
中国比俄罗斯对领土的贪欲更强烈,俄罗斯虽然国土面积庞大,但问题是他百分之八十
以上的国土都是不毛之地,根本就没有人烟,他扩张只要派兵去插杆旗子,就算自己的
了,都不用打什么仗,可中国呢,中国领土扩张的地方大多都是资源丰富,人烟密集的
地区,丫的你不通过伏尸百万的战争去征服,人家能让你去统治吗!
看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十万秦军南下百越,也就是现在的东南亚,那时候东南亚还没
有形成国家制度,都是部落形势,结果秦军把百越的部落首领都给抓回咸阳来了,吞并
了整个东南亚,再看看汉朝,汉武帝大规模和匈奴作战,那时候丝绸之路新疆什么的还
不是中国国土呢,结果灭了匈奴,把新疆全都囊括到了中国版图,光看新疆这个名字就
能知道,新疆新疆,新的疆域!
...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1
【看中国2013年12月17日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
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
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
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
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
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
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
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按照风水师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的是黄河流
域,华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的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
口处。这两个区域以后会形成中国新的大龙脉。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昆仑山的左边(西北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
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仑山的右边(西
北、西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昆仑山龙脉夹...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22
http://news.sina.com.cn/c/2014-02-02/140729391179.shtml
央视称豫菜为"八大菜系之母" 陕西老饕不服叫板
西部网讯 今天(2月1日),央视新闻发微博称“豫菜是中国各大菜系的渊源,烹饪
界的许多权威人士认为,豫菜是八大菜系的‘母亲’”。这个微博发出后引来不少争议
,陕西著名美食网友“老妖带你吃西安”(以下简称“老妖”)则直接叫板央视新闻,发
微博说“天下之菜源于陕,始于周秦盛于唐”。
“很多烹饪技法从陕西起源”
“老妖带你吃西安”是陕西著名的美食达人,一直致力于在互联网上推广陕西美食
,也曾多次为捍卫陕西美食的声誉而在网上与人论战。
“老妖”说,天下之菜起源于陕,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说河
南菜是中国各大菜系之源,既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出处。”“老妖”说,很多现代的
烹饪技法是从陕西起源的,现在陕西关中的特色小吃“石子馍”,就是上古石烹技法的
遗存。而在西安街头的小吃“甑糕”也是历史悠久,因为“甑”是最早用蒸汽加热食物
的器具,中国烹饪技法中独特的“蒸法”就由此而来。
3000多年前兴盛于镐京(西周首都,今西安长安区西... 阅读全帖
Q****4
发帖数: 82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中国人的基因研究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中国北方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那么突厥语民族(
匈奴、突厥)、蒙古语民族(鲜卑、契丹、蒙古)、满语民族(女真、满州),应该和
汉族有相同的共有Y染色体类型分布。
但我们研究R1a1、C3c、O2b三个染色体类型,却发现,汉族人中找不到这三种类型
的Y染色体。
首先说C3c,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金力院长的数据库里有560多个北方汉族样本、
1200多个南方汉族样本(2004年时),里面居然没有一个C3c,而在外蒙地区的蒙古人
中,这个比例为17%,在哈萨克族人中为12%,在图瓦人中24%,也就是在突厥语和蒙古
语民族人口中出现频率都特别高!而560多个汉族和1200多个南方汉族人群样本中,竟
然没有一个是C3c,基本排除了历史上突厥语、蒙古语民族和汉语人群的大规模融合,
至少在父系上的Y染色体中找不到证据。
其次再说R1a1,这个是中亚突厥语民族特有基因,在乌兹别克人中为20.1%,在维
吾尔族人为16%,在Hkoton人中为80%以上,而在汉族人中,没有发现R1a1,汉族人中有
将近1%的R1和P*,但不是R1a1,而是他们在1.5万年前的远亲,中亚突厥人的R...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4
http://www.mzfxw.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2&id=5128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兼评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14-02-17 08:28:01
来源:求是理论网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
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讲话
深刻揭示正在率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和分析历史,用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
怀来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接续人、传承者。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
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
凝聚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经验,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
明天。但是,近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却不时出现刺耳的... 阅读全帖
c**m
发帖数: 298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犹太人的圣经是塔木德经
中华文明的历史久远,但和犹太还是差了至少一千年,比其它更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差了
两千年。并不是说谁更伟大,其实就是哪个部落先写了第一个符号,发现了第一个种子
。西亚使用青铜器两千年后黄河流域才开始。青铜以前只能称石器时代。不过摩西五经
十戒有抄袭巴比伦的罕莫拉比法典嫌疑。那是黄河流域可能刚出现文字而已。
m********3
发帖数: 3280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唐朝皇室的血统分析
中国的唐朝,被称为盛世。那么,唐朝皇室的血统是怎样来源的?
说到血统,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男女双方对于下一代的血缘关系贡献相等,DNA各出一
半(或者用另外的方式叙述)。而中国古代,把女方对于下一代的血缘关系的贡献,完
全忽略。这是不能接受的。
欲大致明白唐朝的血缘关系,必须把话扯得远一点。
东汉末年,中国社会因为人口爆炸,整个社会彻底崩溃。最发达的黄河流域,人口大部
分都死亡了,还有许多人往四处逃散。
有人可能怀疑,扯唐朝皇室的血统,怎么扯到东汉去了?
历史有时就像一张渔网,扯一根线索,必须扯得足够远才能看清来龙去脉的。
当时,在东北兴起了一个民族——鲜卑人。他们以自己居住的山为号。今天搞清楚了,
鲜卑人最早在大兴安岭北部生活。后来慢慢南迁。在三国时,他们居住在东北及辽西一
带,还有山西北部一带。乌桓和他们是不同的部落,大概是一个种族的。袁绍和曹操都
是靠乌桓的骑兵横行天下的。后来,诸葛亮联络鲜卑人,准备联合夹击曹魏。结果,乌
桓人不想替诸葛亮当枪使,根本没有卖力作战。
东汉末年的战乱,黄河流域人口的大量死亡,给鲜卑人南下开辟了道路。西晋八王之乱
后,中原虚弱,五胡乱华,在中原互相残杀...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9279
27
傻逼你又转进。黄河两字你没看见啊。
黄河水车代表的是黄河文化。 是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水平的代表。 也是认定的世界文化
遗产。
我找最有代表性的证据,是黄河流域生产力最好的代表。
r******n
发帖数: 4522
28
看懂再回行吗?我就是说黄河流域才适合,问题已经给祸祸得不行了,现在中国经济中
心还在黄河流域吗?
w********9
发帖数: 8613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ewill2009 (daluob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7 19:22:41 2015, 美东)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16217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美尔文字就是汉语甲骨文
二、象形文字对字母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而哈拉巴遗址发现的文字
符号有500余个,也是象形的、以及用方、圆等几何图案组成的,一般认为属于达罗毗
涂语族,至今尚未成功释读(或许是方向错误)。而古中国也使用象形文字——甲骨文
。这些都与以后由白种人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文字分属于两大类别。
黄种人主要使用表意的象形文字,今天的中国汉字还将继续使用许多许多年,为什么苏
美尔人离开中东地区以后,后来的白种人放弃了使用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要知道苏美
尔人的楔形文字最为古老,而古老文化的惯性与同化力是很强的,结果反而是由中东地
区以后出现的白种人,古老的腓尼基人创造出字母文字,并由欧洲的白种人古希腊人不
断完善,再以后由古罗马人加以推广,才形成了今天的白种人国家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
这主要是人种的更替,苏美尔人与白种人不同种,苏美尔人不是白种人,苏美尔人的语
言和思维方式与白种人区别很大,文化相对落后的白种人无法用当时先进的苏美尔人的
楔形文字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语言,所以他们借助了苏美尔人的字母另外创造一种表示语
音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和记录白种人自己的语言。
中国人的甲骨... 阅读全帖
l*******1
发帖数: 16217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美尔文字就是汉语甲骨文
四、结论
黄种人最早从非洲走出,这一时期从欧亚大陆的东半部从西亚到中亚、印度、到中国都
是黄种人部落区域。到白种人部落的入侵,黄种人的范围慢慢缩小到欧亚大陆的东部,
东亚及东南亚地区。
黄种人创立了远古时代最早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以及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
文明和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并非是由印度南部的土著人创立
,而是从苏美尔文明到华夏文明之间的一个中转文明。
在两河流域闪米特人(白种人)击败了苏美尔人(黄种人)以后,在两河流域
建立了巴比伦王国,以后的入侵连续不断:有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
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都是白种人),直到近代才稳定下来。
在印度河流域,先后遭受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马其顿人、安息人、塞
种人和大月氏人的人侵形成了今天的人种博物馆。
也许创造人类最古老文明的黄种人曾经生活在中东地区,后来被不断侵入的白
种人干扰而迁徙到了印度河流域,最后到达了安静优美的东亚地区黄河流域?
苏美尔人、其神祇数量众多,国有国神,城有城神,家有家神,人们的每项活
动,基本上都与神有关。在苏美尔人的观念中,连空气中都充满了神!除守护神外,家
有家...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2
野马其实是原产北美大草原的。后来才迁徙亚洲去的。
至于中美和南美是没有马的。
至于北美的马为什么灭绝,因为在最近的冰河时代,大半个北美洲,俄亥俄以北全部变
成了冰山,平均厚度3公里。俄亥俄以南即使不是冰山,一年又是大半年都封冻。
在冰川上没有任何生物能够生存。再往南则不是草原,也极为干旱,不适合野马生存。
野马除了去西伯利亚的,都灭绝了。
顺便补充一点,冰河时代的气候和现代极为不同。比如那时密西西比河是不存在的。解
冻初期出现了密西西比河,但是是朝北流去。五大湖出现以后才改为向南流。
再补充一点,千万不要想当然以为,在北美冰封的时候,西伯利亚肯定更冷。冰河时代
西伯利亚是大草原,没有冰山,无数大型动物来去。在阿拉斯加还有当时的遗迹,无数
巨型食草动物。有后来灭绝的猛犸象,巨型野牛,阿拉斯加大半都是草原,往东到加拿
大和美国才是大冰河。
冰河时代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西部是气候比较温和的宝地。你看那些大型动物,就可
以想象需要多了巨大的食物链支撑。
那时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是一个整体陆地,一片草原。东边是壁立千仞的冰山。整个加
拿大和北半个美国在冰川覆盖下。
同样,那时西伯利亚比黄河流域更适...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0 11:33:41 2016, 美东)
发信人: freeguy (无),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Oct 25 10:07:54 2012), 站内

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这是作者在1981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时本人做了一些修改。)

翁独健同志要我在这次会议期间在大会上讲一通。我说,我不是民族史专家,有什么好
说的?"他说:不要你讲别的,只要你讲一讲你们在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时是怎样
划定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的;也就是说,对历史上同时存在的许多国家地区和民
族,你们是如何区别中外的?哪些算中国,哪些不算,标准是什么?"

他既然提了这样具体的要求,我作为《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主编,就不便推辞了。所以
今天下午我在此向诸位汇报... 阅读全帖
h**z
发帖数: 9751
34
傻屄,纯的。黄河流域如果条件不好,怎么开始发展文明,夏商周慢慢征伐操遍东亚,
占尽膏腴之地,把文明撒播,原来的野蛮猴子都变成炎黄子孙,识了字。你个数典忘祖
的傻逼,怎么忘了当年黄河流域的y染色体草的你家。
c*********d
发帖数: 9770
35
http://hx.cnd.org/?p=143030
万历十五年到底是平凡的一年,还是历史的转折?黄仁宇在这一年见微知著,到底发现
了什么玄机?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
为什么说,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走向了历史的轮回?中国会重蹈明王朝的覆辙吗?
《人民的名义》热播,让黄仁宇的代表作《万历十五年》又大火了一把。这本书其实在
历史爱好者圈子里早已传颂多年,甚至达到了“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
地步。
黄仁宇在序言中开宗明义,称这本书是“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叙及的主要人物,
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
光,以知府身分挂冠而去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
造成这些人物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
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总而言之,明朝的衰亡是由于“体制问题酿恶果”,明朝的帝王将相们再怎么贤明睿智
也都是无济于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国大厦一步步走向倾覆。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指出了导致明朝衰败的两大根源:
▲一是经济体制全面失效
明朝以中小地主及自耕农为主的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第一作者:刘学堂
作者简介:刘学堂,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乌鲁木齐 830054);李文瑛,新疆
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乌鲁木齐 830011)。
人大复印:《历史学》2014 年 06 期
原发期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2 期 第 79-88 页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
明/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
明/
摘要: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远距离迁徙。初步奠定了内陆欧亚人类及文化分布的基本
格局。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时期欧亚大陆西东向的文化交流可以用
史前“青铜之路”来概括。史前“青铜之路”主要指的是欧亚西部青铜技术东向的传播
途径、方式与过程,同时随着史前“青铜之路”的开辟,自西向东传播的还有小麦和大
麦的人工种植技术、羊和牛的驯养,它们共同构成了史前“青铜之路”研究的内容。史
前“青铜之路”的形成和繁荣时期,正是中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原文明的
起源是多种因素碰撞交融与发展的结晶。20世纪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四、中原地区的青铜革命与文明的起源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距今五千年或更早,中国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已
经迎来文明的曙光。不过,这两支局限一隅的有神权至上特质的文明很快衰落。从公元
前3 千纪中叶开始,多种文明因素向中原黄河流域汇聚的趋势明显,出现方国林立的初
期文明形式,到公元前2 千纪初期前后,随着多元文明因素的汇聚与交融, 文明因素
的碰撞与整合,中原早期文明的内涵有了质的升华,出现夏文明輪輴訛。对于中原夏文
明出现的原动力或者说机制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历史考古学界关注与争议的焦点。
(一)中原文明起源过程的技术因素问题
中原文明起源的探讨,长期以来学术界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原等地的以早期城址为
轴心的聚落考古研究輪輵訛;二是以墓葬规模、随葬品、墓葬主人的社会地位变化,以
及社会秩序的确定輪輶訛。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 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
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
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 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
,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524
38
La civilización china fija formalmente su edad en 5.800 aos tras 15 a
os de análisis
在历时15年的分析和研究后,中国文明的年龄被正式确定为5800年
La investigación que comenzó en 2001, permitió reconocer que los primeros
indicios de esta cultura se formaron en torno a los principales ríos del
país, y que no fue hasta hace 3.800 aos que maduró en llanuras
centrales.
这项研究始于2001年,它指出中国文明的源头在这个国家的主要河流边上,在距今3800
年前在这个国家中央平原(中原地区)孕育成熟。
BEIJING.- La civilización china, considerada como la que más largamente ha
pervivido desde la a...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504
39
C2是分所谓北支和南支的, 在冰期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北支主要应该是在华北,南支
是在黄河流域附近,O的主力应该是在长江以南,更北一些的地方, 东北和蒙古一带,
应该是N。
冰期结束,holocene开始,气温转暖,人群整体向北移动,C2北支进到北亚,C2南支到
长城一线,而一部分N是向乌拉尔地区迁移。 O也前进到黄河流域了。
蒙古的C2,有c2b(北支),也有C2(C2c1)南支的一个支系,M407, 但C2南支的大部分
,是早就进入了汉族, 时间上要远远早于历史记载的北族入侵。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孙中山也鼓吹西来说伪史
“讲到中国民族的来源,有人说百姓民族是由西北方搬进来的,过葱岭到天山,经新疆
以至于黄河流域。照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说,这种议论,似乎是很有理由的。如果中国文
化不是从外国传来,是由本国发生的,那末照天然的原则来说,中国文化应该发源于珠
江流域。不应该发源于黄河流域,因为珠江流域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民很容易谋生
,是应该发生文明的。但是考究历史,古时候的尧舜禹汤文武,都不是生在珠江流域,
都是生在西北。珠江流域在汉朝还是蛮夷,所以中国文化是由西北方来的,是由外国来
的。中国人说人民是百姓,外国人说西方古时有一种百姓民族,后来迁移到中国把中国
原来的苗子民族或消灭或同化,才成为中国今日的民族。”
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三講
这是哪门子的民族主义,说逆向民族主义还差不多

发帖数: 1
41
据科学网11月21日报道,最近,“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
意。
我们陆续收到了多位气象学家的意见——
中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
科学争论是正常的。当一个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科学家有责任去完善理论以更地为决
策服务。作为一项工程计划,“天河工程”应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充分讨论后再启动工程
项目。国家的投入要为纳税人负责,要研究这些钱是不是值得花。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陆汉城:
这是一个既没有科学基础也没有技术可行性的荒诞幻想项目,居然得到立项支持,是不
可思议的。人民的血汗要珍惜!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孙继明:
科学上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云降水物理过程的认识还不完善和全面,还没有人工干预晴空
大气形成云和降水的理论和技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科学家有责任向
公众和决策部门进行科普,让大家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位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院士:
在气象学界集体缺席前期论证的情况下,决策部门不顾气象学家的诸多质疑,执意迅速
推动“天河工程”。重大工程上马应征询各学科科学家的意见。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研究员杜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岳飞有着很深的河朔情节
https://baike.baidu.com/item/河朔之谋/17676396
河朔之谋即岳飞提出的内外夹攻女真的作战战略。现在一般指采取的内外夹攻之策。
[1] 连接河朔是岳飞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一项对策.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在同女真的战争
中提出了连接河朔的政策.即联合黄河流域的抗金义军共同抗击入侵.因为当时金朝刚刚
进入黄河流域,统治未稳.而民间亦存在大量的反金武装.岳飞目的就是内外夹攻,收复失
地.岳飞这种内外夹击的政策是相当成功的.当时已经切断了金军的补给线,将要收复开
封.金军亦计划撤退. 但是因为奸臣秦桧杀害了岳飞.最终造成了南宋与金朝对立局面.
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形成对峙.

发帖数: 1
43
河朔之谋即岳飞提出的内外夹攻女真的作战战略。现在一般指采取的内外夹攻之策。
[1] 连接河朔是岳飞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一项对策.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在同女真的战争
中提出了连接河朔的政策.即联合黄河流域的抗金义军共同抗击入侵.因为当时金朝刚刚
进入黄河流域,统治未稳.而民间亦存在大量的反金武装.岳飞目的就是内外夹攻,收复失
地.岳飞这种内外夹击的政策是相当成功的.当时已经切断了金军的补给线,将要收复开
封.金军亦计划撤退. 但是因为奸臣秦桧杀害了岳飞.最终造成了南宋与金朝对立局面.
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形成对峙.
w********2
发帖数: 632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汉将来真正的城市中心是武昌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无疑是一部学术巨著。全书正文共
525页,其中参考文献便有60页之多,包括了中英俄等多种语言的参考资料,又涵盖了
出土文献、传世文献、考古报告、民族志,以及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光看这60多页的
参考文献,便可知此书分量之重,可知此书是基础扎实的学术研究之著。
待我进一步了解作者本人后,心中久久地萦绕着张光直先生的一番话:“要研究三
代考古,就要学考古、经籍、甲骨、金文和早期王国民族学……”而且,“今天念中国
的考古不是念念中国的材料便行了。每个考古学者都至少要对世界史前史和上古史有基
本的了解,而且对中国以外至少某一个地区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张光直:《考古人类
学随笔》,三联书店,199年,页126-128)。比对一下郭静云教授曾发表的书籍与论文
,她在考古、经籍、古文字及早期民族学均有研究成果,熟悉国外多处古文明的材料,
其学术视野的深度和广度可见一斑。我觉得,决定一个学者的成就,主要在于学术视野
及研究工具。所以,我想郭静云教授所能看见的夏商周,必定是与众不同的。
不出所料,循着作者的思路,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与教科书中截然不同的夏商周
...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45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 团结一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新华社兰州8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甘
肃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
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全面做好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深化脱贫攻坚,加快高
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初秋的河西走廊,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祁连雪山和沙漠绿洲相映成辉。8月19日
至22日,习近平在甘肃省委书记林铎、省长唐仁健陪同下,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
掖、武威、兰州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
工程、文化企业等,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
调研。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
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敦煌莫高窟考察调研时,向正在参观的游客亲切招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 阅读全帖
k******1
发帖数: 2883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你包叔马不停蹄游甘薯
新华社兰州8月22日电 你包叔近日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开拓
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
稳定各项工作,深化脱贫攻坚,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初秋的河西走廊,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祁连雪山和沙漠绿洲相映成辉。8月19日
至22日,你包叔在甘肃省委书记林铎、省长唐仁健陪同下,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
掖、武威、兰州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
工程、文化企业等,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
调研。
19日上午,你包叔从北京乘机抵达酒泉市所辖敦煌市,即前往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
窟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并走进洞窟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他强调,要
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
绘、壁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4
47
新华网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这次考察有何特点?
总书记提出了哪些重要要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
文章,为您解读。
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他先后来到酒泉、嘉峪关、张掖、武
威、兰州等地,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工程、
文化企业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他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
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
抓实干,团结一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
工作,深化脱贫攻坚,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谱
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总书记这次甘肃之行路线跨度长,考察站点多,讲话内容重要而丰富,贯穿其中的
有三个重点。
“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的关注特别突出。
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来
源。
19日下午...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4
48
新华网 金佳绪
【学习进行时】深入甘肃考察调研、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
会会议、出席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开幕式……初秋八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活
动格局宏大,影响深远。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和
您一起体会。
3次会议活动,1次地方考察调研,7次致电致信……初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活动聚焦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站位高、谋划远,对全局工作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行程长范围广,甘肃考察深蕴全局意义
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这是总书记今年的第6次考察活动
。4天时间行程1000多公里,总书记先后来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考
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考察,路线跨度长,考察范围广,讲话内容重要而丰富。
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深化脱贫攻坚是习近平甘肃之行强调的
重要内容。
考察敦煌莫高窟,习近平强调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
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
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他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4
49
奋勇争先谋崛起 埋头苦干更出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回访记
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考察调研。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一路回
访,深深感受到河南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信心十足,谱写新时代中原
发展新篇豪情万丈。
这是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附近的英雄山八面红旗雕塑(2017年8
月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高举红色旗帜 传承红色基因
大别山区的信阳市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
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
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
近年来,新县不断加大红色资源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力度,对散布在全县境内的革命
遗址群进行修葺保护和开发。2017年,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
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物馆不时驻足察看革命文物,追忆峥嵘岁月,他对大别山的红
色历史非常熟悉,如数家珍。”当...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5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李干杰
[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要做到“六个坚持”。下一步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是克服“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
”、做到“五个坚定不移”、落实“六个坚持”、打好“七大标志性战役”。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
民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研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要求打赢蓝天...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