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黄河流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5
发帖数: 7467
1
你写本英文商朝历史书,把老外的歪理邪说比下去。
D*****i
发帖数: 8922
2
商朝史有张光直写的英文书,学术体的,里面没有瞎扯什么印欧人带来文明。
h*h
发帖数: 27852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sh (niday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 14:09:33 2016, 美东)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48969/answer/250095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刘海会一起学明史的时候看了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剧中说北京城破之际崇祯是非常
贫穷的,国库干涸,内宫的珍宝都被充了军费。我们都是笃信不疑。而一次在书店翻看
晁中辰写的《崇祯大传》时说崇祯时一个非常喜欢敛财的皇帝,北京被破时有内帑千万
余两。感觉2个说法差距很大,所以想查一些文章看看。先看到了这些:发现这据说李
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
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
然后其他就非常复杂。一次有...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
不久前写的几句,关于进入美洲的那些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野马其实是原产北美大草原的。后来才迁徙亚洲去的。
至于中美和南美是没有马的。
至于北美的马为什么灭绝,因为在最近的冰河时代,大半个北美洲,俄亥俄以北全部变
成了冰山,平均厚度3公里。俄亥俄以南即使不是冰山,一年又是大半年都封冻。
在冰川上没有任何生物能够生存。再往南则不是草原,也极为干旱,不适合野马生存。
野马除了去西伯利亚的,都灭绝了。
顺便补充一点,冰河时代的气候和现代极为不同。比如那时密西西比河是不存在的。解
冻初期出现了密西西比河,但是是朝北流去。五大湖出现以后才改为向南流。
再补充一点,千万不要想当然以为,在北美冰封的时候,西伯利亚肯定更冷。冰河时代
西伯利亚是大草原,没有冰山,无数大型动物来去。在阿拉斯加还有当时的遗迹,无数
巨型食草动物。有后来灭绝的猛犸象,巨型野牛,阿拉斯加大半都是草原,往东到加拿
大和美国才是大冰河。
注意,那时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是连成一片的,海平面比现在低100米。
冰河时代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西部是气候比较温和的宝地。你看那些大型动物,就可
以想象需要多了巨大的食物链支撑。
那时阿拉斯加和西伯利...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8041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九鼎
后来运的时候掉河里了吧,希望啥时候能从黄河流域河床里挖出来
R******k
发帖数: 1294
6
看到史海板的帖子,说商迁都的事情,因为年代久远,无法考据。说下个人观点。有人
觉得楼兰古国吗,这是真实存在的,因为风沙而成为历史。
在古时候,人在大自然环境下其实是很无助的,能够生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遇
到大的自然灾害什么的,只能选择迁移。
商这个很可能是遭遇水灾问题,或者风灾问题。个人这么理解。
说起古文明,之前一直说黄河流域才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好像现在反而是长江流域
的一些出土遗迹显得长江流域更早出现这种文明。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长江流域的文明会变成这样?被遗忘在历史里。这和长江流域本
身的地形有关吗?
另外还有个奇怪的是,在这些历史遗迹里,总能找到一些现在科技都觉得很惊奇的东西
。所以真有没有史前文明存在的可能呢?
g******t
发帖数: 18158
7
长江流域雨量大,更接近深山老林,有大的树木导致土地难以耕耘放牧,大型猛兽也多
。不如黄河流域好征服

发帖数: 1
8
北齐建国十七年后,高纬即位,就是北齐后主。他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美酒美人、声
色犬马,过着豪奢浪漫的生活。
当时高纬的皇后姓穆,但是那时他并不喜欢穆皇后,而是宠爱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仪
。穆皇后为了争宠,想尽了办法。穆皇后身边有一位漂亮的侍女,叫冯小怜,穆皇后知
道高纬好色,就把冯小怜送给他,结果冯小怜不但打败了曹昭仪,还顺便把穆皇后也打
败了,宠冠后宫。
除了历朝历代常见的盖豪华宫殿、铺张浪费之外,齐后主高纬就连与大臣们议事的时候
,也常常让冯小怜腻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使议事的大臣常常羞得满脸通红,话说得
语无伦次,无功而返。
北周武帝继位之后,看到高纬淫乱昏庸,于是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平阳(今临汾)和晋阳(
今太原)。北周占领平阳后,北齐高纬居然讲出这样的话来:“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
又有何妨!”
“独乐不如众乐乐”,北齐后主高纬确实很傻很天真。他认为像冯小怜这样可爱的美人
只让他一个人独享有些太自私了,她的天生丽质应该让天下所有的男人知道。于是经过
一番设计与安排,他让冯小怜玉体横陈在隆基堂上,以千金一观的票价,让有钱的男人
都来一览秀色。这一个脑残的游戏,使北周武帝暗笑不已。
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3422
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plogroup_O-M122
苗族主体也是O3, 就是O3-M7相对多点。 可能与O3主体分离的时间较早, 北进后在
长江流域有所成就,兼并了部分早期到达的O2人群。
后来被黄河流域南下的华夏集团击溃。 逃走的苗族退入山区,完全断绝了后面发展的
可能。
a***u
发帖数: 433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是台湾人
波利尼西亚人来自台湾: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b/Polynesian_Migration.svg
夏威夷人极可能就是古代台湾人的后代,
搞不好中国古代南方人就长夏威夷土著那样,后来南方人被黄河流域的黄人南下灭掉了
,残余势力只能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了,先逃到台湾,然后扩散到整个南太平洋。
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技术至今是一个谜,bug级的存在。
m***n
发帖数: 12188
13
我们是由北京猿人进化而来的么?
答案可能是 NO。
我们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么?
答案可能还是NO。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
2003年4月14日,美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庄严宣布:美、英、日、法、德和中国,6个
国家联合,经过13年的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序列图》。由IBM赞助,美国
《国家地理》杂志举行的研究“人类迁徙遗传地理图谱计划”2005年4月开始在世界各
地进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承担了远东地区及其东南亚地区的DNA的取样和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答案渐渐浮出水面,一张完整的人类迁移路线图开始显现。我们
整理了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内容。
全世界人口基因来自36个女人,源于“线粒体夏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60多亿人口可能源自一个母亲。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家
经十几年的DNA研究发现,全世界的人口分别繁衍自36个不同的、被称做“宗族母亲”
的原始女人,其中非洲有13个“宗族母亲”,印度、澳大利亚、中亚有7个。而所有这
些“宗族母亲”又都是15万年前到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科学家命名为“线粒体夏娃
”(Mitochondrial Eve)的女人的后代。尽管“夏娃”不是当时...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六朝建都与军事重镇的分布(zz)
作者:郭黎安
一、守卫建康的重镇——京口和历阳
都城的选址与确立,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皇朝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因为它将影响
到政权的稳固和国祚的长短。六朝定都建康(今南京),除了一般都城所考虑的交通条
件、经济腹地以及有利于控制其所统治的地区等因素外,基于南北分裂的形势和限江自
保的基本国策,则更注重防卫。而防卫所持者重在长江。古人云:“长江千里,险过汤
池,可敌十万之师。”(注: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上《江河门》注引《江南野
史》,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但是,能否守住这一天险,确保首都安全,关键
又在京口和历阳。
京口(今镇江)位于建康以东八十公里的长江南岸,除本身山水险峻,可资设防外,在
地理位置上尚有以下特点:其一,六朝时期,建康—京口段的长江江面十分宽广(注: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八九引《舆地志》:“天景清明,登之(指北固山)望见广陵
城如在青霄中,相去鸟道五十余里。”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刻本。),风高浪急,而江的
南岸正是宁镇丘陵所在,矶石绵延,“高岗逼岸,宛如长城,未易登犯”(注: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中华书局1955年版,下同。)。京口以下接近长江喇...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3438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sn2017 (萎缩男2017),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女娲造人背后惊人的真相 人类的起源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3 23:55:29 2016, 美东)
(1)引子
当我们轻轻拂拭历史的尘埃,去探寻人类历史足迹时,有一个民族是无法绕开的,她就
是“苏美尔人”。这个坐落于美索不达米亚新月地带的古老民族,开启了人类文明的第
一座灯塔,是东西方文明之源。
新月地带:希伯莱人称之为“示那国”或伊甸园之都。考古研究发现,在幼发拉底河和
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城邦文明,一直可以追述到7300年前埃利都(Eridu)时代。是人类文
明史上第一座城池。苏美尔文明比古埃及文明早了约1000年时间;比巴比伦,印度早了
3000年;比中国,希腊文明早了3500年,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之母。
当我们研究历史到一定阶段时,总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人类)从何而来?将走向何
方?我们为何和地球上其它生物有如此大的区别?我们的智力“第一因”是如何产生的
?而作为人类第一文明的苏美尔人,无疑在这些问题思考中...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048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oaibainiu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方汉人宁可忠于金国,也不愿效忠南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 16:26:51 2017, 美东)
大怂主动割让江山,导致北方汉人忠于金国,元末江南汉人读书人追随鞑子不投降明朝
,明末一堆汉人主动给满清带路,清末不愿意剪辫子。。。。天朝历史值得玩味。。。
从金史列女传看金末北方汉人是认可金国为祖国的,包括苏轼的后人。
金朝占据黄河流域定都现在北京,统治区域内汉人居多,而且从文化上金朝也全然吸纳
汉族文化,国力强大,经济发展,俨然以王朝正宗自居,金人对逃亡江南偏安一隅的南
宋王朝心存轻蔑,认为他们统治的是一群未曾开化的南蛮少数民族,他们失去了正宗王
朝的资格。于是自诩汉人,称南宋为蛮夷了。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确实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中国都是木制结构,只有夯土的地基能留下来,西方则是石头建筑,所以能留下来。
偃师二里头遗址规模之大是远古黄河流域前所未见的,也是同期考古文化中没有的[參
6]。它坐落于广大的二里头文化区域的地理中心,可以视为夏代的一座都邑或大型城市
[參 7]。已确认有一、二号两座宫殿,另在二号宫殿北墙还有第四期增修的一处同等大
小的六号基址。此二处宫殿建筑群体现出中轴线的布局[參 8][參 9]。一号宫殿略呈正
方形,缺东北一角,东西总宽96.2米、南北总长107米,占地总面积9585平方米。主殿
堂位于夯土台基北部,坐北朝南,面阔8间、进深3间。四周由墙壁相围,内有廊庑行道
,东墙有一侧房。中轴线正南面有敞开的大门,分为三个门道,北部、东部各有一侧门
。二号宫殿东西宽58米,南北长72.8米,有四面围墙和东、南、西三面回廊。主体殿堂
夯土台基有3米厚度。一、二号宫殿都拥有陶制的排水管道,而二号的设施保存的相对
完整。管道由多节圆形陶管连接构成。每节直径在16.5至22厘米间,长52至58厘米,壁
厚约2厘米,置于预先挖好的约一米深的地下土沟槽内,以防止渗水。厚达5至7厘米的
石板架于沟槽、陶管之上...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4493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姒姓算不算夏朝存在的依据?
大禹的夏部落在黄河流域,绍兴在杭州湾南岸,比长江下游还远。当时大禹的势力范围
似乎还到不了越地,大禹有必要去绍兴与别的部落会盟吗?吴越似乎没发过大水。但是
会稽这个地名确实由此而来。
绍兴这个禹穴是明朝时考证出来的,另一个禹穴据称在四川,似乎更不靠谱。
d******a
发帖数: 32122
19
原文开头====之间的部分怀疑是贴主夹带的私货,可能不是正文附带的部分。
=============================================
各地父系汉血统排行:中原官话90,兰银官话区及秦晋方言区85,北方官话区80,羌族
(炎帝系统)80,江淮人70,北吴人65,广府人及西南官话60,闽南,闽北,藏(炎帝
)朝鲜,赣人50,湘人45,客家,内蒙,满人,韩国40,大和族30,新疆 外蒙古10
父系越人血统排行:广府,闽南,南吴40,闽北30,赣人,韩国,日本20,江淮人15,
客家,北吴,满族,朝鲜10,辽胶官话区6,北京-东北官话区4
父系苗瑶血统排行榜:湘人,客家30,赣人20,南北吴,闽北,江淮,西南各10
=============================================
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正在合力完成一项庞大的人类寻根计划,希望通过研究人
类基因的变异来绘制出一幅『人类迁移图』。
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祖先源于东非,经过南亚进入中国。这支南亚先民经
过多次迁徙及体内基因突变,逐渐分化成为各个民族。
按科学家的观点,...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0
探蜀:古羌族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吗?—北川羌族自治县考察记。
字号: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10-5-22 09:58 作者: 嘉壹书斋 来源:
本站转载 查看: 12次
《科学四川万里行》科考队队长 董仁威
2007年6月16日-17日,应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府邀请,作为“科学四川万里行”科考
队队长的笔者,与“科学四川万里行”活动秘书长张平一起,率科考队赴北川考察。同
行的有王庆跃、叶兴华、蔡鹏、郭敏一行,在绵阳市北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瞿永
安,县科技局局长陆桂琼、县科协主席王怀俊、禹里羌族乡党委书记陈国兴、四川省社
科院禹羌文化研究所所长谢兴鹏等相关领导陪同下,冒雨深入禹里乡禹穴沟、禹王庙、
大禹纪念馆、石纽山等地对大禹遗址、遗迹及相关史料进行了详细考察与考证。关于“
大禹生于北川”的考察结果在笔者的《禹迹寻踪》中已有结论。同时,笔者在北川及返
蓉后对羌族源流进行了考察,采访了历史学者及羌禹文化研究者,对羌族的源流达成了
共识。
专家们对北川独有的禹羌文化,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宜人的气候环境赞不绝口
的同时,对“营销北川”提出了建议,禹羌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实际上,这四次都差点灭绝了汉族,只是由于汉族人口基数较大,加上一旦实施灭绝,
容易引起汉族殊死抵抗,所以就没做成。
第一次,五胡乱华
很多人都知道五胡乱华,但可能对五胡乱华的惨状不太清楚。通过几个事情和大家说一
说。
乞活军,乞求活下去的军队,可见当时生存形势多么严重。两脚羊,当时五胡等将汉人
女子当成两脚羊,随军带着,想发泄就发泄,早中晚当食物吃掉。杀胡令,这是冉闵提
出来的,这不是滥杀,而是因为当时汉人生存形势岌岌可危,遭遇惨无人道的对待,于
是冉闵在这种悲愤情绪下,发出了杀胡令,这是汉族的血泪呐喊。衣冠南渡,这就是中
华文明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至长江流域,被称作“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如果不是没法
生存了,为何要南迁呢?这一次非常危险,如果不是冉闵杀胡令的抵抗,和淝水之战,
估计汉族就此灭绝了。因为当时全国汉人加起来估计也就500万左右。
第二次,安史之乱
在历史教科书上有安史之乱的介绍,当时华夏大地,遍地烽烟,外族横行,肆意杀戮。
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内乱,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胡人,叛军也主要由同罗、
契丹、突厥等胡族组成。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中原大部地区,洛阳、长安等沦...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22
这种过程,应该从5000年前黄河流域农耕开始发达就开始了
漠北人口饱和密度 5人/平方公里
中原 100人/平方公里
以 20年的周期 +-30%的幅度震荡
过剩的人口注定外逃
如果两种气候震荡的相位不同,人口就会相互补充
以规模论,一千年之后,北方基本都是炎黄子孙
Y**********g
发帖数: 4840
23
你学点文化
匈奴者黄帝之苗裔也
这句话用科学怎么解释?
5000年前,黄河流域农业开始发展,每平方公里可以支撑100人以上
当时草原每平方公里支撑3人
人口饱和以后四处扩撒
华河流域的人来到草原,自然也就渔猎放牧为生
m***n
发帖数: 12188
24
冰河时代的阿拉斯加和东西伯利亚是雨水丰美的大草原。动物极为丰富,最适合狩猎采
集人群的游荡。
比如猛犸象,那时人类最喜欢的猎物,号称是猛犸狩猎者。
而东亚是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尤其是热带森林,其实并不适合早期人类,第一没有高级工具,没有锯子,
人口又少,砍树很不容易。 第二,一旦进了热带森林,就等于是进了保留地或者伊甸
园,交通不便,食物却又丰富,所以进了森林的人类部落往往是幸福地成为活化石了,
时间对他们不再有任何意义。 比如亚马逊森林的部落,东非的俾格米人,缅甸的长脖
子土著(而缅族,掸族,苗泰等群体都是从黄河流域和新疆迁徙来的,早期和汉族藏族
一个起源,都是古羌汉共同体,也有说缅是来自湖北的百濮后裔,和楚国一个起源,等
等说法),等等。
老亚洲人也一样,在东亚森林里面享福。后来气候变化,南下的黄种人又砍掉了森林,
这些土著就逐渐消失了。
大草原和大平原的狩猎者因为不停移动,所以往往有更丰富的经验,智力更发达,更有
前途。
好比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和农业产生在安第斯高原,而非亚马逊森林。
m***n
发帖数: 12188
25
再拷贝一点,在各个地方,最后一次冰河时代时间进展有所不同。另外,最后一次冰河
时代的十万年中,气候也不是一成不变,也有局部气温变冷变暖的变化。
在北美洲,最后一次冰河时代被称为“威斯康星冰川作用”,据专家推算,其早期历史
可追溯到11.5万年前。此后,冰冠的推进和消退起伏不定,速度最快的一次冰雪累积发
生在6万到1.7万年前。整个过程被称为“塔兹威尔大推进”,约在公元前15000年,冰
川作用扩展到最大范围。直到公元前13000年,冰原才开始消融,前8000年,“威斯康
星冰川作用”消失。随后,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出现。之后又有一次急冻和很快融解。
密西西比河本来是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此后改变流向,向南流入墨西哥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洲印第安人南下的速度如此之快,考古发现,他们似乎在一两百年
,三四代人的时间就迁徙到了南美洲。因为在加拿大冰川融解,沿着洛基山出现无冰通
道以后,在阿拉斯加游荡的黄种人南下进入美国西部。随后很快又急剧变冷,北方通道
再次断绝,在寒冷驱动下,那些人向南一路狂奔。
差不多在同时,他们留在阿拉斯加和东西伯利亚的兄弟,也在寒冷和动物迁徙狂潮的驱
动下,在西边的大陆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始皇对大一统的贡献?
秦始皇当然有巨大贡献。
但按照地理决定论, 中国的地形(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平原/农耕地区),统一是必
然的。
o****d
发帖数: 5454
27
你论据的基础是严重错误的,古代气候环境和现代不同,西伯利亚到北极一代是寒冷但
同时雨水充沛,是优质大草原,可以养活大型动物,而且他地方不行,要么狠干旱,要
么类似黄河流域大概是热带丛林,没有大型动物。
T*******x
发帖数: 8565
28
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说当时西伯利亚南边,中国的华北黄河流域是热带雨林,不适合大型动物生活,这
怎么说啊?

:那时候的可怜的人口密度能造成“大型动物已经被猎杀光或者驱赶”??
h***i
发帖数: 8903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外行扯气候真没有文化
当时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多少
D***Y
发帖数: 45
30
2007年的新闻
本报济南5月29日讯久旱之后必有大涝是自然规律,今年黄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
能性在增加,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我省已做好黄河防汛准备。
谈到山东黄河防汛形势,贾万志副省长接受采访时介绍:总体看,今年黄河防汛形势非
常严峻,防洪任务非常艰巨。这是因为:第一,山东河段地处黄河最下游,河道上宽下
窄,纵向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菏泽河段河势游荡多变,主流摆动频繁,
陶城铺以下河道狭窄弯曲,过洪能力严重不足,山东省是黄河流域内防洪压力最大的省
份。第二,山东黄河河道泥沙淤积严重,“二级悬河”在山东河段表现尤为突出。目前
我省黄河河床普遍高于两岸地面4-6米,设计防洪水位高于两岸地面8-11米,中
常洪水也可能发生高水位、大漫滩,甚至出现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的严峻局面,大洪
水时情况将更加严重。此外、防洪工程尚不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存在薄弱环节。最重
要的是,黄河已多年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去年黄河水位较往年明显偏枯,根据大洪
水发生规律,今年黄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久旱之后必有大涝是自然规
律。经历20多年的枯水期后,部分防汛专家也认为黄河已进入丰水期。总体
s*****e
发帖数: 16824
31
大旱有大涝是常事,长江流域特别明显,如果长江大水,多半都是因为梅雨期过长,锋
面一直不北移,结果黄河流域就会少雨,大旱。反之亦然。
G*********r
发帖数: 538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版上有谁是搞农业的,请教一下
这个与地区有关,国内北方小麦产区在冬季春季不是大问题,夏季秋季因为降水风蚀的
问题不大,但是雨蚀的问题很大,黄河流域尤其明显。
我去过的几个美国州,春季风蚀的问题比较大。但是估计也有地方问题不大的。这个跟地区作物的关系都很大。
d****d
发帖数: 2919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奥巴马说的有什么错?
还应该大力引进印度的恒河能源储备技术,
在长江,黄河流域,都发展这个。
不仅降低单位gdp能耗,还能储存能源。
技术问题请咨询xt。
i*****y
发帖数: 3449
34
阿斗和诸葛亮君臣相处,能够相安无事。那个年代篡位是家常便饭的事,他能够让
诸葛亮甘心为他效力,这点非常不容易。中国在古代的时候,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没
有关中地区,根本就不可能称霸,蜀国是最弱的,根本没有本钱一统中原,至于所谓的
乐不思蜀,根本就是扯淡。如果阿斗还表现得一幅国破家亡,力图振作的样子,早就被
干掉了。后人李后主就写了几首词,就被毒死了。刘阿斗能够面不改色,保全自己和家
人,情商真的不是一般人可比。
S*********4
发帖数: 5125
35
反对减排,全球变暖对中国有益无害,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中国, 好事, 减排, 全球
本帖最后由 废铁之翼 于 2009-12-8 21:48 编辑
首先,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曾爆出气候学家对最近40年来的气候数据作假,全球
变暖被指是骗局。
当然,我在这里不讨论全球变暖究竟是不是骗局。
我要指出的一点就是,全球变暖即使真的是事实,即使地球真的在变暖,那对中国来说
也是有益无害。
地球的气候一直都在呈周期性的变化,现在地球的气候是属于小冰河时期。
春秋时期、汉末三国,都比现在暖和多了。
更不用说,新石器时代的中国,黄河流域有大象、竹林,长江流域也有大象。
侏罗纪时代就更热了,但是,植被也比现在茂密得多。
所以,在历史上,比现在热多了时候多了去了,因此,即使现在开始全球变暖,也可以
认为是地球的自然现象。
好了开始谈谈全球变暖的好处,全球变暖会使得海水的蒸发量上升,从而导致大气中拥
有更多的水分,那样会使得原本干旱的地方变得雨水丰富,比如中国华北、西北地区都
会降水量大增,大片隔壁沙漠变成良田。
气温升高,使得长江流域的种植结构从现在的一年两熟变成一年三熟,华北、东北、西
北地区变成
I*******0
发帖数: 602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峡工程的影响
黄万里关于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分析和预见,从工程建成之日起便被一一验证了。三门峡
水库1960年9月建成,从第二年起潼关以上黄河渭河大淤成灾。两岸受灾农田80万亩,
一个县城被迫迁走,西安受到严重威胁。到了50年后的今天,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日益
恶化,下游河水已所剩无几。从1972年黄河开始断流,20世纪90年代已每年断流平均
100多天。水利工程逐渐变成了“水害工程”。
黄万里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对三门峡的意见不幸言中,痛心疾首,反复叨
念:“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
黄万里教授没有被邀请参加工程论证。黄万里数次给中央领导人和政治局,国务院总理
、副总理、国家监察部写信,痛述三峡工程的危害。要求中央决策层给他半个小时的时
间,陈述为什么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但没有答复。 晚年病重昏迷中喃喃呼出:
“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y*****8
发帖数: 140
37
http://bbs.576tv.com/showtopic-40598.aspx
我们已经知道的是,三峡大坝建成后,洞庭湖、鄱阳湖水面一直在下降——而今天这
种情景,早在10年前就有人断言过!2008年1月,鄱阳湖都昌水文站创下8.15米的历史
最低水位纪录,鄱阳湖湖面仅相当于1998年时的1/73,蓄水量只相当于1998年的1/215
;2009年17日14时,洞庭湖城陵矶水位跌至 21.72米,渔民歇业、航运受阻。2006年,
旱情肆虐重庆40个区县……
我突然想起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黄炎培之子、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学者黄万里老先生
去世前的惊世大预言:“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经济导报》2006年8
月23日,除此,还有多家媒体多次类似报道)
为安全起见,下面的话大都摘引自媒体的公开报道。
这篇报道指出,早在1956年5月,黄万里就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对于黄河三
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全面否定苏联专家关于三门峡水库的规划,但有关部
门听不进他的建言。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开始黄河截流。1960年6月高坝筑至
340米,开始拦洪,同年9月关
d*****u
发帖数: 392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希拉蕊的希
你看过一个文章说 现代汉族不存在吗?
你连什么是汉族都不知道
什么叫土著
黄河流域那些就是土著
b*****e
发帖数: 5476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希拉蕊的希
不一定啊,黄河流域种的都是温带植物,北方还能种,就是生长期短点,南方根本种不
了么
w****2
发帖数: 12072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门峡水库是怎样上马的
对于上游的问题,苏联专家组组长科洛略夫提出了那条著名的“用淹没换取库容”的理
由:“想找一个既不迁移人口,又能保证调节洪水的水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空想,
没有必要去研究。为了调节洪水,需要足够的水库库容,但为了获得足够的库容,就免
不了淹没和迁移。”
苏联人当时对中国决策层的影响力,几乎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后人难以想象。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由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
规划,即《技经报告》。同时,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
1954年10月,黄规会全面完成了《技经报告》的编制工作,选定了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
为实施黄河规划的第一期重点工程。《技经报告》指出:“在选择第一期工程时,必须
能够解决防洪、拦沙、灌溉、发电以及航运等综合利用任务。在黄河中游,只有三门峡
是唯一能够达到这样要求的水利枢纽。”
================
从古至今,黄河无数次泛滥,治黄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和老百姓共同的愿望。
据史料记载,自周定王5年至1938年的2500年间,黄河在下游决口1590次,大规模改道
26次,洪水波及范围北抵天津、南达江淮,达2
r*****y
发帖数: 53800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乙支文德大破百万隋军
http://www.tanghistory.com/bbs/viewthread.php?tid=8743&highlight=%B8%DF%BE%E4%C0%F6%D5%BD%D5%F9%B7%D6%CE%F6
这个帖子写的非常详细了,关于杨表叔和乙支文德部分大致是这样的:
杨表叔东征高句丽比小李高明的地方,是他弄了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
这里我们先看一看唐初和隋代的水军力量的差异。
隋的统一战争里面,江南陈朝是最主要的对手,尽管陈朝的实力不算强,可依旧比较可
观。至少隋朝为了灭陈出动了一支十分庞大的水师。同时炀帝年轻时坐镇扬州,对水军
也相当重视。
反之,唐初的统一战争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江南是有两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可要说萧
铣和铺公祏比起陈朝来又弱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我们再细致地看一看唐初萧、铺二仗,
里面实际上运用到水师的机会就更少。
唐统一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压力,反击和进攻也集中在北
部草原上,拓展则是向西对付大陆中心地区的西域、中亚等国。在这些战争里,“水师
”都是不用考虑的存在。
因此,杨表叔的第一次高丽征伐中,就有着足够强大的海军,并且本已发挥出
s********e
发帖数: 13723
42
因此最初的农业生产是完全模仿野生谷物的生长过程,将采集的野生谷物撒在地上,
让它自然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这是最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民族学的资料为我们
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云南的独龙族就是将野生稻的种子撒在草地上,然后把草拔下来,
既清除了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杂草,又可利用带起来的泥土掩埋种子。农作物长大后,如
果附近的草木遮挡阳光,则把这些树枝和杂草折断,让作物在阳光下生长。(2)
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江西省万年县吊桶环遗址和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的
1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稻作遗存和水稻植硅石,可能就是属于这一阶段。玉蟾岩遗址发
现3粒稻谷,其中1粒是野生稻,其余属栽培古稻,其年代为距今14000年左右。吊桶环
遗址的植硅石鉴定结果,表明12000年前人们已采集野生稻为食物。大约在距今10000—
9000年,栽培稻已经出现。牛栏洞遗址的植硅石年代为距今11000—8000年。(3)这3处
遗址都没有发现典型的农业工具,可见当时的种植水稻的方式是与上述云南独龙族类似。
与此阶段同步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可能还有河北徐水南庄头等遗址,
以及华南地区的一些洞穴遗址
w****2
发帖数: 12072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sigh, 又要靠天吃饭了
1990年代以来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减少、成灾率不断上升、抗旱和抗洪能力不断下降,全
国大面积的耕地重新回到靠天吃饭的历史,一旦碰到干旱,则无能为力。
======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先后建成了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包括治理淮河的
苏北灌溉总渠、佛子岭等水库,黄河流域的三门峡、刘家峡与青铜峡等水利枢纽工程,
北京市郊区的永定河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密云水库,湖北长江干流的荆江分洪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与黄龙滩等水利枢纽工程、河南被誉为“人造天河”的“红旗渠
”与鸭河口等水库。这些大型水库兼有蓄水、防洪、灌溉、抗旱、养殖、发电等综合性
功能。从此,不仅洪水泛滥的历史基本结束,而且变水害为水利,基本消灭了大面积的
干旱现象,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水利建设被忽视,一部分建好的水库和灌溉系统由于
缺乏管理与资金投入而荒废;再加上市场化改革后,水利设施承包者短期逐利行为严重
,大多将水利设施改作他途,与农业用水之间产生巨大矛盾;水利部门资本化现象严重
,本来就有限的水利资金被投入工业领域,基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甚少;同时,广大农
村曾经
t*********m
发帖数: 55
44
中华民族最开始也就是黄河流域那么一小块, 比日本大不了多少
v*****s
发帖数: 20290
45
你这话政治不正确,汉族最开始就是黄河流域那么一小块,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
创造的。
v**e
发帖数: 8422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请教毛粉一个问题
其实常凯申写的诗也很有趣:
1926年北伐时期,《江西日报》创刊,应江西省主席李烈钧之请,当时镇守南昌的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作诗道贺,发表在12月1日该报创刊号上。诗题《贺〈江西日
报〉诞生》: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潮流是什么,是什么?
不是绿的水,是红的血和黑的墨。
今天我们的血已染红庐山的面,鄱阳湖的口。
这黑的墨,正拌着那红的血,
向着长江的水流去。
这新诞生的《江西日报》,
就是挟着这墨的力和着那血的力,
一直冲向黄河流域去。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
《述志》
1909年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q*d
发帖数: 22178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最合适的首都是--洛阳
地理中心看着是在甘肃,
但是要考虑历史+文化的因素的话,
只能是黄河流域,只能是长安,洛阳
b**********n
发帖数: 2812
48
棉花价格已突破历史极值 温州游资新疆抢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01:55 经济参考报
棉花价格已突破历史极值,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可能进入高棉价时期
2010年的棉花市场注定波澜不断。早在今年5月,国内棉价就开始节节看涨;新棉
开秤之后,棉花价格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飙升,几乎每天都上涨百元左右,目前现货和期
货价格均突破了每吨25000元的历史极值。此番景象,让人不禁联想起6年前的情境,棉
价在经历了暴涨之后,随即落入谷底。那么,今年再次疯狂的棉花市场是否又会重演大
起大落的一幕?《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 赵春晖 丁建刚 乌鲁木齐报道
价格战加大收购风险
由于民营棉花经营企业高度集中,在过去几年中,阿克苏市已成为新疆南部棉花交
售的集散地,当地形成的价格成为新疆棉花收购价的风向标。随着棉价不断攀升,新疆
南部各主要棉区的棉花加工企业和棉花贩子纷纷展开价格战,竞相抬价抢收棉花。
自9月20日以来,我国棉花的市场价格和期货价格双双创下历史新纪录,其中期货
价格经过多次涨停,目前徘徊在每吨24000元左右。《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9
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流经的多是人迹罕至的高原地区,印度媒体也承认在此建坝“难
度太大”。印度政府正为一项传闻中的中国水利工程“寝食难安”。据《印度时报》23
日报道,中国将在雅鲁藏布江兴建水坝,每年将把2000亿立方米的水引到黄河流域,
“一旦这项西水东调工程计划完成,印度与孟加拉国势将面临严重的水源匮乏危机,更
重要的是,两国从此将在水源战略问题上受到中国的摆布”。

地方
x***u
发帖数: 6421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700
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
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
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按今天的区域来划分,三线地区基本上...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