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d******a 发帖数: 32122 | 1 粵語落敗國語真相+粵語起源及粵語是夏朝官方語言? E-mail 此主題給朋友
[隱藏]
廣州話與北京話--近代國語之爭 [转贴] 其中一段:
民國初成﹐眾議員共商治國大計﹐民國國語幾被定為粵語﹐蓋因國會議員過半 粵人也
。然孫文先生顧全大局﹐力勸同鄉﹐國語終被定為京話, 不說不知道﹐知道嚇一跳──
原來當年廣州話隻差那麼一點點﹐就成了中國法定官方語言。帝制崩塌﹐天下共和﹐首
屆國會曾提議奉粵語為中國“國語”﹐當時的國會議員廣東人剛好過半﹐通過這一法案
不成問題。然孫文先生顧全大局﹐(在當時背景下﹐南方已初定﹐而北方﹐尤其是東北
地區仍然不在民國有效勢力范圍內)力勸同鄉﹐便去逐個說服﹐勸那些粵籍同鄉改變初
衷﹐放棄具有九個音階、抑揚頓挫的廣州話﹐奉北京話為國語。國語終被定為京話﹐粵
語以一票之差敗給京話而未能晉身成為國語.憑著孫中山的威望﹐總算力挽狂瀾﹐粵語
遂與“一統天下” 的至尊地位失之交臂。否則﹐全體中國人都須講粵語﹐到如今講了
快一百年了﹐自然也就成了南北同胞的“母語”。
http://bbs.ycwb.com/viewthread.php?tid=41628&extra=page%3D991
粵語不是"越人"的語言, 而是古漢語-雅言 :漢語活化石 粵語原是夏朝官方語言?(圖)
有人以為粵語來源於古代嶺南“百越”語言,這不合乎事實。粵語確實保存著某些古代
嶺南“百越”語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來源,則是古代中原一帶的普通話——“雅言”。
http://www.newsancai.com
歷史專家公佈研究新成果 - 粵語原來是普通話
前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珠江文化研究會、中山大學嶺南考古研究中心和封
開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廣東封開:嶺南文化發祥地論壇”在封開舉行。會上歷史專
家公佈了經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的新成果:粵語源自于中國古“雅言”,並進一步確認
廣信(封開)是粵語的發祥地,粵語是我國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對我國古代文化和語言
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粵語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助理巡視員、廣東省著名語言學家羅康寧經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
成果:廣東粵語源自于中國古“雅言”,並進一步確認廣信赺封開𨪜是粵語的
發祥地,是我國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鸎我國古代有一種民族共同語,先秦到兩漢時期稱
為“雅言”,宋朝以後稱為“官話”。今天漢語許多方言,都保存著雅言的一些元素,
而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是粵語。雅言的基礎是原始華夏語,原來只通行于以黃帝為首的
華夏部落聯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雅言地位也就相應提高,成為當
時的民族共同語。最早將雅言帶入嶺南的,是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後從各地徵發到
嶺南的“墾卒”。這些“墾卒”多半是原六國的逃亡者以及贅婿、賈人,他們“來自五
湖四海”,互相交際必須使用雅言。
http://wisdombox.org/Kuangton_t.pdf
粤语保留古汉语入声韵母
据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等先生考证,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即尧、舜时期,黄河流域就
发生了一场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的“夏语化”运动;
到西周时期,进而形成以夏语原生地—秦晋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见《汉藏语系
研究和中国考古学》)。
当时各部落和民族结成了同盟,共同选领袖,治理天下,联盟之后,进行商品交换
,分工合作,经济规模扩大了,部族之间的生存空间界线解决了,可以共同抗御自然灾
害的问题,例如共同开发水利,治理洪水,大规模改善生活环境,生产力快速提高,发
展出灿烂的夏文明。在共同的劳动中,就需要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黄河流域之所以成
为文明中心,跟“夏语化”运动有着极大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当今的汉语各大
方言之间尽管千差万别,却总可以发现它与黄河流域的某种渊源。
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粤语,便是如此。虽然它从古百越语言中吸收某些因素,
但总体来看与古汉语有着更密切的渊源,有些语音和词汇,在今天中原汉语已经失传,
在粤语中却保存完好。例如古汉语中的入声韵母,在今天的中原汉语中已不复存在,而
在粤语中就完整地保存着。
粤语跟古百越语没有继承关系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
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
,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
“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 ”。这些垦卒“
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
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
在秦代之前,广东被称为南蛮。这是百越族人居住的地方,“百越”乃汉语音译,
又写作“百粤”,是古代南方土著的自称。百越又通百粤,所以,广东话又叫做粤语。
百粤的构词方法是通名在前,专名在后,意为“越(粤)人”。“百”是人的意思,越是
族名,即越人,或粤人。百粤与百越都是译音,同一回事。
从这一语词可看出,那时候广东人的交际用语是与中原汉语有很大差异的“百越语
”。但“百越语”究竟是什么样子,现在已经难以考证。唯一的“化石”,是一部分地
名中所保存的非汉语因素,例如“六建”、“六贺”、“六谢”、“六吟”中的“六”
,是指“山冲”,“那务”、“那霍”、“那录”中的“那”是指“田 ”,“罗镜”
、“罗龙”、“罗沙”中的“罗”是指“山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名的构
词方法,也是通名在前,专名在后;同时,其中通名的意思,今天居住在那里的人已经
完全不晓得,也就是说,这些地名中的非汉语因素在当地今天的粤语中已经不使用,恰
好证明今天的粤语跟古百越语没有继承关系。
由此可见,粤语虽然以“粤”命名,却非由古“粤人”的语言演变而成,不是古粤
地的“土产”,而是从外地“引进”的,是中原移民带来的。(周 云)
http://alberthui.blog.163.com/blog/static/306307220091310245529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