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发帖数: 1 | 1 有个文洗白隋炀帝,说是好皇帝被抹黑。
我来唱反调。
隋文帝隋炀帝父子都比较信佛。 隋朝亡得不冤。 满地木马病毒,没有搞出第二次五
胡乱华,已经是大幸。
无论南北汉人,只要跪舔洋男神,其实不值得基本的尊重,更不用说还想登大位。不是
洋奴笑话吗? ”率土之滨,莫非洋奴。“
隋唐交接其实很快,相对和平。 两者基本上制度类似,文化类似,连贵族班子都没变
。隋朝崇佛尊道,所以二世而亡;唐朝国教是道教,所以国祚绵长。差别很大。 洋奴
坐江山,气短。唐朝皇帝其实也不是一直气粗。李世民曾经对北方突厥蛮族称臣。但是
只要后方国教是道教,就可以能屈能伸,同心同德。 短期气短,不会永远气短。所以
有机会崛起。
隋朝自己也是继承了鲜卑贵族的北方。 但是鲜卑之所以能够稳定称霸,很大一个原因
是鲜卑善于学习,很快发现佛教对自己的军事威胁。 北魏太武帝灭佛、特别是北周
武帝灭佛,給其继承者杨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北齐胡化汉人的政权,反而灭道崇
佛而失败。 北周武帝以后,道教开始在北方贵族鲜卑和汉人中复兴,所以杨坚有了
统一的机会。 可惜杨坚还是懵懂,竟然崇佛,妄想佛道并尊,连继承人也崇佛。
最后就二世而亡。 幸运的是被信道更加坚定的唐朝給继承了。 否则五胡乱华300年
变成1000年都有可能。 唐朝相比隋朝最大的差别,就是国教和普及《道德经》。
只有《道德经》和道教,可以把敌人变成盟友,外族可以同化,盟友更加坚定,内部
铁打一片。 天子洋奴,像隋炀帝这种,只会自毁长城,自取其辱, 把大好牌玩成轮回
的垃圾。
所以信佛的隋炀帝是卢瑟。 |
G****r 发帖数: 5579 | 2 佛祖是黄种人, 和印度人没啥关系。
印度教讲究种姓制, 而佛教讲的是平等, 佛祖(在尼泊尔)是因为看不顺眼印度的种
姓等级制而去印度传播众生平等的佛教的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个文洗白隋炀帝,说是好皇帝被抹黑。 : 我来唱反调。 : 隋文帝隋炀帝父子都比较信佛。 隋朝亡得不冤。 满地木马病毒,没有搞出第二次五 : 胡乱华,已经是大幸。 : 无论南北汉人,只要跪舔洋男神,其实不值得基本的尊重,更不用说还想登大位。不是 : 洋奴笑话吗? ”率土之滨,莫非洋奴。“ : 隋唐交接其实很快,相对和平。 两者基本上制度类似,文化类似,连贵族班子都没变 : 。隋朝崇佛尊道,所以二世而亡;唐朝国教是道教,所以国祚绵长。差别很大。 洋奴 : 坐江山,气短。唐朝皇帝其实也不是一直气粗。李世民曾经对北方突厥蛮族称臣。但是 : 只要后方国教是道教,就可以能屈能伸,同心同德。 短期气短,不会永远气短。所以
|
T*******i 发帖数: 805 | 3 唐朝的制度几乎全部来自隋朝。
隋炀帝想要削弱世家,结果反被世家推翻。但是他做恶人搞土改的大部分成果为唐朝所
继承。
隋炀帝如果不是太过好大喜功加运气不好,根本轮不到李渊李世民。
历朝历代搞土改的,要么死于非命,要么臭名昭著。
历史是地主和地主的后代们写的。
嘿嘿... |
h***e 发帖数: 2823 | 4 1,抛开毛治时期的争议,1949年以前,整个华夏文明史最黑暗的时刻,就是五胡乱华
。结束分裂重回大一统的就是杨坚。最黑暗中迎来的光明才是最灿烂的。
2,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3,清朝洋人入中国,视华夏如土著,比东南亚那些土著,仅仅土地更大些,人更多些
而已(英国使者见乾隆后对女王的报告)。唯一赞赏的的,就是科举,始于隋朝的科举
制度。
4,隋朝修建的大运河,今天,依然运营有效。同类别吹破天的长城,现在只是个旅游
景点。
5,同意楼上,唐取代隋,不过是关陇集团再分赃而已,但历史盛名的唐,也不敢更改
隋朝既定的国策主线。所谓盛唐,老百姓不过是换个皇帝磕头而已,实际还是生活在隋
朝缔造的社会秩序。直到唐肃宗以后,才改变隋朝的政治思路,放弃对宗族势力,或者
说割据势力的打击(或许是不得已),随后唐朝一蹶不振。
6,lz看不上的杨广,二十几岁就带兵完成了大一统。后半辈子是昏愦不假,但前半辈
子的文韬武略不能被掩盖。如果以二十岁的成绩比较,所谓唐宗宋祖,谁赶得上?
美人有白头,英雄会迟暮。仅此而已。 |
s*********t 发帖数: 1 | 5
中原有三段不堪回首的沦陷历史。 每次都是儒佛半推半就地沦陷。
然后几百年不得翻身,汉人文化几乎灭绝;受到的破坏远超文革。
汉族能够幸存三次,感谢先祖庇佑之余,应痛定思痛,吸取教训。
下一次能否幸存,绝非必然。
第一次是五胡乱华300年,吞噬中原汉人20代,几乎中原灭族,不仅北方成为
印度佛教莲花宝座下的贱民,连南朝也佛教大量渗透。
第二次是靖康1126-1368(元末) 200+年,从北方沦陷,蔓延到全国沦陷。
吞噬全国汉人,6-10代失去教育,举国文盲。
第三次是满清全国沦陷近300年。吞噬汉人20代的民族认同,为建州奴婢。
在五胡乱华之前,华夏并无中原沦陷和全面沦陷的前例。 但是一旦洋教渗透,
神州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长期地沦陷,便成了必然。
北周灭佛比较彻底,华北佛教几乎禁绝。 鲜卑人和汉人贵族宗教合流,
有尊道的大趋势,汉人只要坚持灭佛崇道尚武,就可以恢复神州。 不管是杨坚
还是李渊还是张某王某,谁能够做到,谁就能迎来光明。
北齐高家崇佛灭道,就得进垃圾场。杨坚有机会,可是他亲佛。所以隋朝
虽然统一了,依然得让位。
三省六部早就有。 隋朝只是综合了北周的制度而已。 总的来说,这种改革
差别不大,来来去去就几套。 但是唐朝确实主要沿用前朝的制度。
但是唐朝法律是道家系列的法律,相对隋朝法律有很大改进。 无论立法方针,
和执行,都远甚于隋朝。
唐朝科举是《道德经》普及,有老庄技术轨道的科举。 儒家四书五经得其形,而不得
其神。
我另外有篇文,说蜀王修路亡国的故事。 杨广跟蜀王的智力差不多。
是的。 换个皇帝家族,但是国教不同。 一家皇帝膝盖软,连洋乞丐文盲都膜拜,举国
丢脸。另一家皇帝注意推崇本土神灵,所以全国都自爱有骨气。 差别很大。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1,抛开毛治时期的争议,1949年以前,整个华夏文明史最黑暗的时刻,就是五胡乱华 : 。结束分裂重回大一统的就是杨坚。最黑暗中迎来的光明才是最灿烂的。 : 2,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 3,清朝洋人入中国,视华夏如土著,比东南亚那些土著,仅仅土地更大些,人更多些 : 而已(英国使者见乾隆后对女王的报告)。唯一赞赏的的,就是科举,始于隋朝的科举 : 制度。 : 4,隋朝修建的大运河,今天,依然运营有效。同类别吹破天的长城,现在只是个旅游 : 景点。 : 5,同意楼上,唐取代隋,不过是关陇集团再分赃而已,但历史盛名的唐,也不敢更改 : 隋朝既定的国策主线。所谓盛唐,老百姓不过是换个皇帝磕头而已,实际还是生活在隋
|
h***e 发帖数: 2823 | 6 信道教,得永生。你这个观点很新颖。
我也喜欢道教,但没到你这个程度。 |
s*********t 发帖数: 1 | 7
我不算极端。说得都是基础。 孙子兵法开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
、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
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
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
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主孰有道?“是五事之首。
自信,信自家祖先,爱自家传统,以本土为圣地。 这样的民族可以生存,
可以崛起。
瞎普世,语言不通就盲信外族,膜拜洋男人,以外国为圣地。 这样的民族
危机重重,死路一条。
所以华夏政权,要长生久治,只有信”道“,有“道”,普“道”。
杨坚杨广本来牌好,但是二世亡国不是偶然。 这些信佛的汉姓还不如北
周武帝鲜卑人汉化来的的纯正。
汉人因为儒家影响,往往觉得制度重要,而信仰不重要,普世好。
制度需要不断改变,美国宪法都要确认可以修正。
而绝大多数人同信,最好信本土神,才是民族政权稳定崛起的要素。
儒家把制度固化,宣传普世,而放任各种洋邪教的渗透底层中层,
最后攻破上层。 结果儒家治乱怪圈特别严重。 甚至两千年汉人
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化。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信道教,得永生。你这个观点很新颖。 : 我也喜欢道教,但没到你这个程度。
|
T**********1 发帖数: 2406 | 8 道教, Libertarianism. Same thing.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信道教,得永生。你这个观点很新颖。 : 我也喜欢道教,但没到你这个程度。
|
h***e 发帖数: 2823 | 9 不同意。
或者说,我更喜欢的是道教里的封建迷信这一部分。
脱胎自道教的封建迷信,其实才是华夏文明的正统传承。无论是异族当政,异教横行,
甚至今天无神论的欧洲马教当朝,几千年了,都不能阻碍封建迷信的薪火相传,封建迷
信的火种一天都没熄灭过。朝代,民族反而时兴时灭。
这才是华夏永不断代的文明传承。
: 道教, Libertarianism. Same thing.
【在 T**********1 的大作中提到】 : 道教, Libertarianism. Same thing.
|
s*********t 发帖数: 1 | 10 《道德经》,历史,科学,中医, 诗歌文学是华夏独特的传承。
巫祝神鬼等,比较常见,印度中东蛮夷都有。 不算独特。 |
|
|
b*******8 发帖数: 37364 | 11 隋唐交接其实很快,属实,相对和平就看怎么说了,打仗也挺乱的,当然没有汉末那么
惨。 |
s*********t 发帖数: 1 | 12
嗯嗯。 一般战争拖得长,真正杀人的是饥荒瘟疫,然后惨酷底线越来越低。 隋唐交
接时间短,很多底线还没有被一次次突破。 没有留下一桩桩世代仇恨。 所以贵族平
民最后都能和解收场。
《道德经 乌鸦子翻译》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
和大怨 必有余怨(和解大仇,必然有余怨未消),
报怨以德 安可以为善(一味以德报怨, 怎么可能善后)?
是以圣人执左契(因此圣人虽然执有契约债权),
而不责于人(却不会强迫别人还债)。
故有德司契qì 无德司彻(所以有德者只控制契约, 而无德者苛刻彻底地执行契约
)。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天道无亲疏,却大概率地帮助善于和解契约的人)。
注释:这一章集中处理:“德”/“怨”,“契”约的和解/贯彻的问题。 即使有法
制健全,依然有很多积怨,矛盾夹缠不清。 何况历史上法制健全的(时间-地点)坐
标,概率上远远不如无法无天的动乱(时间-地点)坐标? 所以《道德经》作为历史
总结,也有先见之明。 “和大怨”,往往是末代战乱灰飞烟灭,新朝百废待举的第
一要务。但是“和大怨”虽为良药,也需要时间做药引,持续几十年“有余怨”是很正
常的。 “报怨以德”本来在六十三章。 但是更加符合这章的主题。 一味报怨以德
,并不符合《道德经》的思想。 《道德经》提倡实践契约精神,这一章也提出了“
囚徒困境”博弈问题的成功策略,不是报怨以德,也不是报德以怨,也不是眦睚必报;
而是善于立契,善于司契,善于和解。
唐诗: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 - 李世民
诗注: 唐朝国父们深刻总结过,隋以前三百年五胡乱华,加上隋末争雄的教训。李世
民自知需要实践七十九章。 “和大怨”“ 执契 持衡”而“无为”,方能安定人心,
修生养息。
【在 b*******8 的大作中提到】 : 隋唐交接其实很快,属实,相对和平就看怎么说了,打仗也挺乱的,当然没有汉末那么 : 惨。
|
s*********t 发帖数: 1 | 13 有个文洗白隋炀帝,说是好皇帝被抹黑。
我来唱反调。
隋文帝隋炀帝父子都比较信佛。 隋朝亡得不冤。 满地木马病毒,没有搞出第二次五
胡乱华,已经是大幸。
无论南北汉人,只要跪舔洋男神,其实不值得基本的尊重,更不用说还想登大位。不是
洋奴笑话吗? ”率土之滨,莫非洋奴。“
隋唐交接其实很快,相对和平。 两者基本上制度类似,文化类似,连贵族班子都没变
。隋朝崇佛尊道,所以二世而亡;唐朝国教是道教,所以国祚绵长。差别很大。 洋奴
坐江山,气短。唐朝皇帝其实也不是一直气粗。李世民曾经对北方突厥蛮族称臣。但是
只要后方国教是道教,就可以能屈能伸,同心同德。 短期气短,不会永远气短。所以
有机会崛起。
隋朝自己也是继承了鲜卑贵族的北方。 但是鲜卑之所以能够稳定称霸,很大一个原因
是鲜卑善于学习,很快发现佛教对自己的军事威胁。 北魏太武帝灭佛、特别是北周
武帝灭佛,給其继承者杨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北齐胡化汉人的政权,反而灭道崇
佛而失败。 北周武帝以后,道教开始在北方贵族鲜卑和汉人中复兴,所以杨坚有了
统一的机会。 可惜杨坚还是懵懂,竟然崇佛,妄想佛道并尊,连继承人也崇佛。
最后就二世而亡。 幸运的是被信道更加坚定的唐朝給继承了。 否则五胡乱华300年
变成1000年都有可能。 唐朝相比隋朝最大的差别,就是国教和普及《道德经》。
只有《道德经》和道教,可以把敌人变成盟友,外族可以同化,盟友更加坚定,内部
铁打一片。 天子洋奴,像隋炀帝这种,只会自毁长城,自取其辱, 把大好牌玩成轮回
的垃圾。
所以信佛的隋炀帝是卢瑟。 |
G****r 发帖数: 5579 | 14 佛祖是黄种人, 和印度人没啥关系。
印度教讲究种姓制, 而佛教讲的是平等, 佛祖(在尼泊尔)是因为看不顺眼印度的种
姓等级制而去印度传播众生平等的佛教的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个文洗白隋炀帝,说是好皇帝被抹黑。 : 我来唱反调。 : 隋文帝隋炀帝父子都比较信佛。 隋朝亡得不冤。 满地木马病毒,没有搞出第二次五 : 胡乱华,已经是大幸。 : 无论南北汉人,只要跪舔洋男神,其实不值得基本的尊重,更不用说还想登大位。不是 : 洋奴笑话吗? ”率土之滨,莫非洋奴。“ : 隋唐交接其实很快,相对和平。 两者基本上制度类似,文化类似,连贵族班子都没变 : 。隋朝崇佛尊道,所以二世而亡;唐朝国教是道教,所以国祚绵长。差别很大。 洋奴 : 坐江山,气短。唐朝皇帝其实也不是一直气粗。李世民曾经对北方突厥蛮族称臣。但是 : 只要后方国教是道教,就可以能屈能伸,同心同德。 短期气短,不会永远气短。所以
|
T*******i 发帖数: 805 | 15 唐朝的制度几乎全部来自隋朝。
隋炀帝想要削弱世家,结果反被世家推翻。但是他做恶人搞土改的大部分成果为唐朝所
继承。
隋炀帝如果不是太过好大喜功加运气不好,根本轮不到李渊李世民。
历朝历代搞土改的,要么死于非命,要么臭名昭著。
历史是地主和地主的后代们写的。
嘿嘿... |
h***e 发帖数: 2823 | 16 1,抛开毛治时期的争议,1949年以前,整个华夏文明史最黑暗的时刻,就是五胡乱华
。结束分裂重回大一统的就是杨坚。最黑暗中迎来的光明才是最灿烂的。
2,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3,清朝洋人入中国,视华夏如土著,比东南亚那些土著,仅仅土地更大些,人更多些
而已(英国使者见乾隆后对女王的报告)。唯一赞赏的的,就是科举,始于隋朝的科举
制度。
4,隋朝修建的大运河,今天,依然运营有效。同类别吹破天的长城,现在只是个旅游
景点。
5,同意楼上,唐取代隋,不过是关陇集团再分赃而已,但历史盛名的唐,也不敢更改
隋朝既定的国策主线。所谓盛唐,老百姓不过是换个皇帝磕头而已,实际还是生活在隋
朝缔造的社会秩序。直到唐肃宗以后,才改变隋朝的政治思路,放弃对宗族势力,或者
说割据势力的打击(或许是不得已),随后唐朝一蹶不振。
6,lz看不上的杨广,二十几岁就带兵完成了大一统。后半辈子是昏愦不假,但前半辈
子的文韬武略不能被掩盖。如果以二十岁的成绩比较,所谓唐宗宋祖,谁赶得上?
美人有白头,英雄会迟暮。仅此而已。 |
s*********t 发帖数: 1 | 17
中原有三段不堪回首的沦陷历史。 每次都是儒佛半推半就地沦陷。
然后几百年不得翻身,汉人文化几乎灭绝;受到的破坏远超文革。
汉族能够幸存三次,感谢先祖庇佑之余,应痛定思痛,吸取教训。
下一次能否幸存,绝非必然。
第一次是五胡乱华300年,吞噬中原汉人20代,几乎中原灭族,不仅北方成为
印度佛教莲花宝座下的贱民,连南朝也佛教大量渗透。
第二次是靖康1126-1368(元末) 200+年,从北方沦陷,蔓延到全国沦陷。
吞噬全国汉人,6-10代失去教育,举国文盲。
第三次是满清全国沦陷近300年。吞噬汉人20代的民族认同,为建州奴婢。
在五胡乱华之前,华夏并无中原沦陷和全面沦陷的前例。 但是一旦洋教渗透,
神州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长期地沦陷,便成了必然。
北周灭佛比较彻底,华北佛教几乎禁绝。 鲜卑人和汉人贵族宗教合流,
有尊道的大趋势,汉人只要坚持灭佛崇道尚武,就可以恢复神州。 不管是杨坚
还是李渊还是张某王某,谁能够做到,谁就能迎来光明。
北齐高家崇佛灭道,就得进垃圾场。杨坚有机会,可是他亲佛。所以隋朝
虽然统一了,依然得让位。
三省六部早就有。 隋朝只是综合了北周的制度而已。 总的来说,这种改革
差别不大,来来去去就几套。 但是唐朝确实主要沿用前朝的制度。
但是唐朝法律是道家系列的法律,相对隋朝法律有很大改进。 无论立法方针,
和执行,都远甚于隋朝。
唐朝科举是《道德经》普及,有老庄技术轨道的科举。 儒家四书五经得其形,而不得
其神。
我另外有篇文,说蜀王修路亡国的故事。 杨广跟蜀王的智力差不多。
是的。 换个皇帝家族,但是国教不同。 一家皇帝膝盖软,连洋乞丐文盲都膜拜,举国
丢脸。另一家皇帝注意推崇本土神灵,所以全国都自爱有骨气。 差别很大。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1,抛开毛治时期的争议,1949年以前,整个华夏文明史最黑暗的时刻,就是五胡乱华 : 。结束分裂重回大一统的就是杨坚。最黑暗中迎来的光明才是最灿烂的。 : 2,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 3,清朝洋人入中国,视华夏如土著,比东南亚那些土著,仅仅土地更大些,人更多些 : 而已(英国使者见乾隆后对女王的报告)。唯一赞赏的的,就是科举,始于隋朝的科举 : 制度。 : 4,隋朝修建的大运河,今天,依然运营有效。同类别吹破天的长城,现在只是个旅游 : 景点。 : 5,同意楼上,唐取代隋,不过是关陇集团再分赃而已,但历史盛名的唐,也不敢更改 : 隋朝既定的国策主线。所谓盛唐,老百姓不过是换个皇帝磕头而已,实际还是生活在隋
|
h***e 发帖数: 2823 | 18 信道教,得永生。你这个观点很新颖。
我也喜欢道教,但没到你这个程度。 |
s*********t 发帖数: 1 | 19
我不算极端。说得都是基础。 孙子兵法开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
、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
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
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
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主孰有道?“是五事之首。
自信,信自家祖先,爱自家传统,以本土为圣地。 这样的民族可以生存,
可以崛起。
瞎普世,语言不通就盲信外族,膜拜洋男人,以外国为圣地。 这样的民族
危机重重,死路一条。
所以华夏政权,要长生久治,只有信”道“,有“道”,普“道”。
杨坚杨广本来牌好,但是二世亡国不是偶然。 这些信佛的汉姓还不如北
周武帝鲜卑人汉化来的的纯正。
汉人因为儒家影响,往往觉得制度重要,而信仰不重要,普世好。
制度需要不断改变,美国宪法都要确认可以修正。
而绝大多数人同信,最好信本土神,才是民族政权稳定崛起的要素。
儒家把制度固化,宣传普世,而放任各种洋邪教的渗透底层中层,
最后攻破上层。 结果儒家治乱怪圈特别严重。 甚至两千年汉人
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化。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信道教,得永生。你这个观点很新颖。 : 我也喜欢道教,但没到你这个程度。
|
h***e 发帖数: 2823 | 20 不同意。
或者说,我更喜欢的是道教里的封建迷信这一部分。
脱胎自道教的封建迷信,其实才是华夏文明的正统传承。无论是异族当政,异教横行,
甚至今天无神论的欧洲马教当朝,几千年了,都不能阻碍封建迷信的薪火相传,封建迷
信的火种一天都没熄灭过。朝代,民族反而时兴时灭。
这才是华夏永不断代的文明传承。
: 道教, Libertarianism. Same thing.
【在 T**********1 的大作中提到】 : 道教, Libertarianism. Same thing.
|
|
|
s*********t 发帖数: 1 | 21 《道德经》,历史,科学,中医, 诗歌文学是华夏独特的传承。
巫祝神鬼等,比较常见,印度中东蛮夷都有。 不算独特。 |
b*******8 发帖数: 37364 | 22 隋唐交接其实很快,属实,相对和平就看怎么说了,打仗也挺乱的,当然没有汉末那么
惨。 |
s*********t 发帖数: 1 | 23
嗯嗯。 一般战争拖得长,真正杀人的是饥荒瘟疫,然后惨酷底线越来越低。 隋唐交
接时间短,很多底线还没有被一次次突破。 没有留下一桩桩世代仇恨。 所以贵族平
民最后都能和解收场。
《道德经 乌鸦子翻译》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
和大怨 必有余怨(和解大仇,必然有余怨未消),
报怨以德 安可以为善(一味以德报怨, 怎么可能善后)?
是以圣人执左契(因此圣人虽然执有契约债权),
而不责于人(却不会强迫别人还债)。
故有德司契qì 无德司彻(所以有德者只控制契约, 而无德者苛刻彻底地执行契约
)。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天道无亲疏,却大概率地帮助善于和解契约的人)。
注释:这一章集中处理:“德”/“怨”,“契”约的和解/贯彻的问题。 即使有法
制健全,依然有很多积怨,矛盾夹缠不清。 何况历史上法制健全的(时间-地点)坐
标,概率上远远不如无法无天的动乱(时间-地点)坐标? 所以《道德经》作为历史
总结,也有先见之明。 “和大怨”,往往是末代战乱灰飞烟灭,新朝百废待举的第
一要务。但是“和大怨”虽为良药,也需要时间做药引,持续几十年“有余怨”是很正
常的。 “报怨以德”本来在六十三章。 但是更加符合这章的主题。 一味报怨以德
,并不符合《道德经》的思想。 《道德经》提倡实践契约精神,这一章也提出了“
囚徒困境”博弈问题的成功策略,不是报怨以德,也不是报德以怨,也不是眦睚必报;
而是善于立契,善于司契,善于和解。
唐诗: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 - 李世民
诗注: 唐朝国父们深刻总结过,隋以前三百年五胡乱华,加上隋末争雄的教训。李世
民自知需要实践七十九章。 “和大怨”“ 执契 持衡”而“无为”,方能安定人心,
修生养息。
【在 b*******8 的大作中提到】 : 隋唐交接其实很快,属实,相对和平就看怎么说了,打仗也挺乱的,当然没有汉末那么 : 惨。
|
s*********t 发帖数: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