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15215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nimals 讨论区 】
发信人: iForpus (coelestis), 信区: Animals
标 题: 蜘蛛侠蜥蜴多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20 19:27:26 2012, 美东)
The Mwanza Flat-headed Agama (Agama mwanzae), a lizard in the family
Agamidae, is found in Tanzania, Rwanda, and Kenya.
It can often be seen in the heat of the day basking on rocks or kopjes. The
male's head, neck and shoulders are bright red or violet, while the body is
dark blue. The female is mostly brown and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from
female agamas of other species...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5 八正道包括两种正业。
杂阿含785经
何等为正业,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离杀、盗、婬,是名正业,世俗、有
漏、有取、转向善趣。
何等为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
惟,集……灭……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贪],身三恶行,诸余身恶行数,无漏心不
乐著,固守执持不犯,不度时节,不越限防,是名正业,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
正尽苦、转向苦边。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85.htm
众生随业受生
杂阿含539经
如是,尊者阿难!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
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
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
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39.htm
不善业如火燃烧;善业清凉、无热恼
杂阿含124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烧燃法、不烧燃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6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1:34:46 2012, 美东) 提到:
很肤浅,请不吝赐教。
1)病毒细菌按照佛教教义,也算是轮回的一种生命形式吗?
2)如果是,这些此世做病毒细菌的,岂不是不可能行善?病毒细菌只能杀生。除非病
毒细菌的善恶标准不同于人世。
3)如果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就没法子行善,那么岂不是进入了恶性循环,下一辈子更
糟?
☆─────────────────────────────────────☆
heimo (黑漠) 于 (Mon Jun 18 01:49:05 2012, 美东) 提到: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Mon Jun 18 02:01:30 2012, 美东) 提到:
万一作业太多,下一辈子轮回成病毒细菌了尼?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7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8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9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1 The earliest Buddhist teaching was transmitted orally, and written down at a
much later date. The earliest written record extant of the Buddha's
teaching was in Pali, about 400 years after his passing away. The Chinese
Agama Sutras was in Sanskrit, and roughly corresponds to Theravada Pali
Nikaya.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y are similar enough
. Mahayana sutras, mostly in Sanskrit and appeared at a much later date,
differ more from Agama and Nikaya.
Since there are minor di...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2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Wed Oct 26 15:21:06 2011, 美东) 提到: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释永信:我的态度就像昔日寒山(文殊菩萨化身)问拾得(普贤菩萨化身):世间谤我、欺
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
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http://www.mitbbs.com/news_wenzhang/SportsNews/31198903.html
☆─────────────────────────────────────☆
taipingnan (泰平之南) 于 (Wed Oct 26 15:36:00 2011, 美东) 提到:
you got it.
it is even very hard to be not said.
☆─────────────────────────────────────☆
leonana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3 ☆─────────────────────────────────────☆
Psoliton (Psoliton) 于 (Wed Aug 29 05:01:26 2012, 美东) 提到:
各位佛弟子,
如果你们是抱着寻求从苦中解脱的意愿来学佛,我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另外,我
会随时加入遗漏的感悟。
(1)学佛的目的:唯有“从苦中解脱”这一个目的,唯有树立这个独一无二的目标才
能导向你接触正法;带有任何其他目的的一般都会带有各种各样的欲求,其结果就是各
种邪法,外道和魔法向你扑面而来,你却无法辨别。一定要放下其他的贪欲去学佛,切
记切记。
(2)向谁学佛:我们说学佛,自然是向佛陀学佛,所以必须对佛陀有不坏的净信。佛
法的道理必定不存在什么与时俱进的问题。一旦有某位号称他所讲佛法是与时俱进,那
是对佛陀圆满智慧的诽谤。所以必须深入最接近佛陀本怀教义的经典。现如今佛教经典
浩如烟海,唯有四部阿含经是公认的接近佛陀本怀教义的,而杂阿含又是四部阿含的母
本。所以诚心奉劝各位佛弟子从读杂阿含开始。读杂阿含的感觉就像是在亲闻佛陀讲法
,无比受益和殊胜。下面是我上传在dropbox... 阅读全帖 |
|
|
|
|
Y**u 发帖数: 5466 | 17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8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9 「善知识」与修行的关系
相应部45相应2经
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是梵行的一半,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
「不是这样,阿难!不是这样,阿难!
阿难!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当比丘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时,这应该可以被预期∶他必将修习八支圣道、必将多修习八支圣道。
而,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如何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呢?阿难!这里,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见;依止远离……(中略)修习正志……(中略)修习正语……(中略)修习正业……(中略)修
习正命……(中略)修习正精进……(中略)修习正念;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定。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这样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
阿难!以此法门,依此应该也能被体会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由于以我为善友,生法的众生从生脱离;老法的众生从老脱离;死法的众生从死脱离;愁悲苦忧恼法的众生从愁悲苦忧恼脱...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0 <阿含经>对「成佛之道」的观点,是「成佛之道」没有离开<阿含经>所说的修行方
法。也就是现观四圣谛,或是八正道,或是四念处。
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
、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
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杂阿含498经
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
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
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
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98.htm
中阿含98经/念处... 阅读全帖 |
|
|
c***h 发帖数: 2262 | 22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都这样说。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大德!就是这讲话者、能感受、到处经验善恶业果报的识。」”
“「不,大德!因为,世尊以许多法门说识是缘起的,除了经由缘以外,没有识的生成
。」”
那……….”识”的缘是甚么?
不就是”行”吗?
人死以后,”识”要缘甚么? 不知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比丘们!凡缘于那样的缘而生起识,就被名为那样的识:缘于眼与色而生起识,就被
名为眼识;缘于耳与声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耳识;缘于鼻与气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
鼻识;缘于舌与味道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舌识;缘于身与所触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身识
;缘于意与法而生起识,就被名为意识,”
茶帝 佛陀,都已经说到前世今生,说到缘起法,
所以,”识缘名色” 的”识” 还是六识,佛陀没有说其他”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 阅读全帖 |
|
|
|
S**U 发帖数: 7025 | 25 阿含经对咒语的态度是否定的。
中阿含181经
若见谛人生极苦甚重苦,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断命,舍离此内,更从
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脱我苦
,是求苦、{习}[集]苦、趣苦、苦尽者,终无是处。
若凡夫人舍离此内,更从外求∶或有沙门、梵志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
百千句咒令脱我苦,是求苦、{习}[集]苦、趣苦、苦尽者,必有是处。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181.htm
南传:相应部7相应8经
「呢喃钗h无用的咒,非生来即是婆罗门∶
内部被污浊污染,以欺骗成为被围绕者。
凡知道前世住处;看见天界与苦界;
且已达生之灭尽者,牟尼已完成证智。
以这三种明,是三明婆罗门,
明行具足者,他能享用这乳粥。」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161.htm
南传:相应部7相应7经
「呢喃钗h无用的咒,非生来即是婆罗门∶
内部被污浊污染,仰赖欺骗者。
[不论]刹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罗,旃陀罗、清垃圾者,
活力已被发动与自我努力的,常坚固努力者,
获... 阅读全帖 |
|
|
|
S**U 发帖数: 7025 | 28 佛法否认“第一因”。
如杂阿含95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无有一处无父母、兄弟、妻子、眷属
、宗亲、师长者。
如是,比丘!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52.htm
「世间有常、无常、有常无常、非有常非无常;有边、无边、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
;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死后无、死后有无、死后非有非无」这些问题,
佛陀总是不予回答,而称为「无记」(《杂·九 0 五》、《杂·九五七》),或者直
接评为「倒见」的(《杂·九六二》)。因为穷一辈子的精力,去探讨这一类复杂的问
题,即使获得了答案,对人生烦恼的消除,也没有助益。如《杂·四0八》中说∶「如
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mn12/mn1206.htm
原始佛法的最核心思想是「苦」与「苦的解脱」,即四圣谛。 |
|
|
S**U 发帖数: 7025 | 30 佛陀的「正遍知」也翻成「等正觉」。原始佛法的意义,可参考《清净道论》与《杂阿含经》。
《清净道论》:
(等正觉者) 由于自己正觉一切法,故称「等正觉者」。即是说他是一切法的正觉者,应该通达的诸法业已通达觉悟,应该遍知的诸(苦)法业已遍知,应断的诸(集)法业已断绝,应证的诸(灭)法业已证得,应修的诸(道)法业已修习。所以说∶
应知的我已知,
应修的我已修,
应断的我已断,
所以婆罗门呀,我是觉者。
亦即眼是苦谛,由于他的根本原因而生起的过去的爱为集谛,(苦与集)两者的不存在为灭谛,知灭的行道为道谛,如是举其四谛的每一句,亦得由自己正觉一切法。于耳、鼻、舌、身、意(内六处)也是同样的。如是对色等的(外)六处,眼识等的六识身,眼触等的六触,眼触等所生的六受,色想等的六想,色思等
的六思,色爱等的六爱身,色寻等的六寻,色伺等的六伺,色蕴等的五蕴,十遍,十随念,膨胀想等十不净想,发等三十二行相,十二处,十八界,欲有等的九有,初禅等的四禅,修慈等的四无量,四无色定,逆观老死等的缘起支,顺观无明等的缘起支,亦当以同样的方法解说。这里举一句来说∶「老死是苦谛,生为集谛,两者的出离为灭谛,知灭...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1 杂阿含19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闍尸利沙支提,与千比丘俱,皆是旧萦发婆罗门。
尔时,世尊为千比丘作三种示现教化,云何为三?神足变化示现、他心示现、教诫
示现。
神足示现者,世尊随其所应,而示现入禅定、正受∶陵虚至东方,作四威仪∶行、
住、坐、卧;入火三昧,出种种火光∶青、黄、赤白、红、玻璃色;水火俱现,或身下
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周圆四方,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作种种神变已,于众中坐,是名神足示现。
他心示现者,如彼心,如彼意,如彼识;彼应作如是念,不应作如是念;彼应作如
是舍,彼应作如是身证住,是名他心示现。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197.htm
杂阿含1074
佛复说偈叹迦叶言∶「善哉!汝迦叶,先非恶思量,次第分别求,遂至于胜处」。
「汝今迦叶!当安慰汝徒众之心」。时!4钴鞞罗迦叶,即入正受,以神足力,向于
东方,上升虚空,作四种神变──行、住、坐、卧。入火三昧,举身洞然,青、黄、赤
、白、玻璃、红色。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还烧其身,身上出水以灌其身。或身上出火
以烧其身,身下出...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2 杂阿含78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邪、有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邪?谓∶邪见、……乃至邪定。
何等为正?谓∶正见、……乃至正定。
何等为正见?谓∶说有施,有说,有斋;有善行,有恶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相应部45相应8经/解析经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八支圣道,并解析它,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而,比丘们!什么是八支圣道呢?即∶正见……(中略)正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见?比丘们!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导向苦灭道迹之智,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784.htm
南北传的对应经,为什么正见有不同的内容呢?
因为北传此经说的是世间正见,南传说的是出世间正见-四圣谛。试以阿含经来解释阿含经∶
ht... 阅读全帖 |
|
|
S**U 发帖数: 7025 | 34 对修习宿命通与天眼通成就的人,轮回毫无疑问。对见法的人来说,也没有疑问。自己修成了,就有信心。都不是,自然有疑。
在帕奥禅林修行的,能回忆前生的不少。我听过自述。
杂阿含88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无学三明,何等为三?谓∶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
云何无学宿命智证通?谓∶圣弟子知种种宿命事,从一生至百千万亿生,……乃至劫数成坏,我及众生宿命所更如是名、如是生、如是{性}[姓]、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受分齐,我及众生于此处死、余处生,于余处死、此处生,有如是行、如是因、如是信,受种种宿命事,皆悉了知,是名宿命智证明。
云何生死智证明?谓∶圣弟子天眼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于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如此众生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成就,谤圣人,邪见受邪法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中;此众生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谤毁圣人,正见成就,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人中,是名生死智证明。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5 ☆─────────────────────────────────────☆
dobby (friend) 于 (Sun Jul 17 17:06:26 2011, 美东) 提到:
请大侠指点。当有嗔念起的时候,怎么能够控制自己。
平时容易着急。meditate大概有两年。
今天因为家里人之间一点小冲突,清楚的看见自己的嗔念。
因为宝宝不肯好好吃饭,老公就板起脸。我最不喜欢看老公板起脸训宝宝的样子。能够
感觉到自己很生气。但是一开始还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我在边上用电脑,能够看到有念
起,想把电脑,扔到地上。但是克制住了。又有念起,想把瓷的菜碗扔到地上,也克制
住了。
我当时知道自己如果离开家,冷静一下就好了。但是穿着睡衣,也没吃午饭,觉得这样
就走了也不太好。心里想,既然能看到念起,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看到宝宝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咳嗽。 宝宝说,“妈妈我喉咙不舒服,喝点汤
就好了。” 我就走到大餐桌前给宝宝盛汤。
一边再犹豫了一会儿是不是离开家冷静一会儿,忽然,好像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似的,发
现自己已经把一个小的塑料碗扔在地上了。
宝宝叫了一声,我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6 ☆─────────────────────────────────────☆
cpath (秋十三) 于 (Tue Jul 26 06:16:27 2011, 美东) 提到:
任何初学者,凭什么认为某比丘或某法师说的是正确的佛法,真的佛法?
是因为他德高望重?
是因为他与你感情好,熟识?
是因为他的风格你喜欢?
是因为他说的与传统上听到的一样或差不多?
是因为他说的是劝人为善….之类的人间善法,不是害人的?
是因为他说的就是你想听的,你也认为如此?
………
都是没有依凭的。
葛拉马经? 照着修果然就……就要相信他?
他有某种你所不及的修为境界,或神通,你被震摄,就相信他说的是佛法?
他说可以通灵,你照着修,真的可以通灵,于是他说的就是真的佛法?
他说,照着修可以入禅定,于是你照着修,果然可以入禅定,
于是就相信他说的是佛法?
他说照着修可以死后生极乐世界,死后就真的会生极乐世界? 他说的就是真的佛法?
他说要普渡众生,很伟大,于是他说的就是真佛法?
他说这样可以成佛,于是你就照着做,果然成佛了? 这就是真佛法?
那谁照着做成佛了?
他说照着修可以灭除贪嗔痴,你照着修果然就...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7 「无余涅盘」一词,在<杂阿含>与<相应部>出现不只一次。其意义,应当从多数的
用法来了解,以避免传诵中少数经文的错乱。
杂阿含979经[正闻本13320经/佛光本971经](外道出家相应/道品诵/如来记说)
......
尔时,世尊涅盘时至,告尊者阿难∶
「汝为世尊于双树间敷绳床,北首,如来今日中夜,于无余涅盘而般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79.htm
<转法轮经>等说佛陀成道,并不用「无余涅盘」一词指烦恼灭尽。那么此处「无余涅
盘」,应当指肉体消灭。
<杂阿含740经>的疑义,可对照南传<相应部46相应3经>解决。
杂阿含740经
......
现法智有余涅盘;
及命终时;
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盘;
相应部46相应3经
......
在当生之初期到达究竟智。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究竟智,则在死时到达究竟智。
如果在当生之初期未到达究竟智,如果在死时未到达究竟智,则以五下分结的灭尽而为
中般涅盘者。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740.htm
南...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8 如来法身,指佛陀的教法。佛入灭生身虽灭,依三十七道品(指佛陀的教法)修行,就
如同亲从佛学,能成就五分法身。
【南传长部】大般涅盘经
“我所知法,为汝等说,汝等当善理解,实践修习, 广为宣布。而于梵行,为令长续
,为令久住,是即为 饶益众生、福乐众生、慈乐众生、慈泯世间,为饶益 人天、 福
乐人天之法。曰∶四念处、四精进、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
http://www.ahan.tk/view/7/16/
杂阿含638经
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
已涅盘,持余舍利及衣鉢来。』」
佛言∶
「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盘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
盘耶?」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638.htm
中阿含184经
迦叶比丘......己身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复能教
人成此五分法身;身能教化,复能教人使行其法...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Thu Dec 8 22:50:17 2011, 美东) 提到:
我觉得这问题还挺有意思,就跟问耶稣是不是跟上帝一回事一样吧?
☆─────────────────────────────────────☆
nibbana (卍) 于 (Thu Dec 8 22:53:12 2011, 美东) 提到:
从未证果这个角度讲是凡人。从另一个角度讲是菩萨。
☆─────────────────────────────────────☆
SeeU (See you) 于 (Fri Dec 9 02:38:39 2011, 美东) 提到:
是的。南北传都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菩萨。
北传依大乘经,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圣位菩萨,之前结婚、六年苦行都是表演给我们
看,不是因为有淫欲,有邪见(认为苦行可以解脱)。
南传依阿含经,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凡夫菩萨。圣者不可能认为苦行可以解脱(戒禁
取-初果断的三结之一)。
这个见解不同,在部派时期就存在了...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杂阿含258经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
「所谓无明,无明者为何谓耶?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言∶「不知是无明。」
「不知何等?」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受……想……行…
…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
不如实见、不无间等、若闇、若愚,是名无明。成就此法者,名有无明。」
又问∶「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知者是明。」
「为何所知?」
舍利弗言∶
「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
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
如实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者,名为有明。」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8.htm
杂阿含39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木*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苦集圣谛不如实知,苦灭圣谛不如实知,苦
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得脱苦。
若沙门、婆... 阅读全帖 |
|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
whosewho (whosewho) 于 (Sat Jan 21 22:26:45 2012, 美东) 提到:
俺前几天读某位师兄推荐的《禅修之旅》,感觉很好。不过有一个问题一直不明,就是
南传关于‘业’的解释。不知哪位师兄可以一解俺的疑惑?
多谢!
☆─────────────────────────────────────☆
SeeU (See you) 于 (Sun Jan 22 21:02:05 2012, 美东) 提到:
摘录自南传的《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
当「思」开始对目标作业时,它也指挥其他相应法执行各自的任务。「思」是造业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所采取的行动之善恶即决定于思。
不善果报心∶第一组无因心包含了七种不...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4 南传:相应部41相应7经
大德!这里,比丘以与慈俱行之心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二方,像这样第三方,像
这样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到处,对一切如对自己,以与慈俱行之心,以广大、
以出众、以无量、以无怨恨、以无恶意之心遍满全部世间后而住。以与悲俱行之心……
(中略)以与喜悦俱行之心……(中略)以与平静俱行之心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
二方,像这样第三方,像这样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到处,对一切如对自己,以
与平静俱行之心,以广大、以出众、以无量、以无怨恨、以无恶意之心遍满全部世间后
而住。
大德!这被称为无量心解脱。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7.htm
北传:杂阿含567经
北传:中阿含219经
复次,诸贤!若比丘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
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
是,悲……喜……心与舍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
间成就游,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5 佛陀在<转法轮经>说,他是因为直接看到四圣谛而成佛。四圣谛中的八正道,是一套
完整的修行方法。八正道中的正念,就是修习四念处。四念处内观禅修,南传佛教很强
调。Google 四念处、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and you will get a lot
of info.
我有一个原始佛俱乐部,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章
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ariya_sacca.html
杂阿含498经
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
、不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
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
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如是,舍利弗!过去、未来、今现在佛,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
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6 「瞿昙!我们的苦,是自作的吗?」
「迦叶!不是这样的,你这样问,我无从谈起。」
「那苦是他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这也无从谈起。」
「是自他共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还是无从谈起。」
「那是非自、非他的无因作吗?」
「迦叶!更不是这样的。」
「瞿昙!我问苦是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你都不作『是』或『不是』的
正面回答,而说无从谈起,那到底还有苦吗?」
「迦叶!苦确实是有的。」
「瞿昙!那你是不知苦、不见苦,所以无法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喽?」
「迦叶!我不是不知苦、不见苦,迦叶!我知苦、见苦。」
「瞿昙!那请为我解说苦,让我也能知苦、见苦。」
「迦叶!如果之前的作者,与之后的受苦者是同一的,那就可以回答你∶『苦是自
作的』。然而,这么一来,作者与受者恒常不变,这不符合无常的事实,是错误的『常
见』。
如果之前的作者,与之后的受苦者是相异的,那就可以回答你∶『苦是他作的』。
然而,这么一来,作者与受者可以没有关联,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是错误的『断见』。
如果前面说的自作、他作能成立,那就可以回答你∶『苦是自、他共作的』。然而
,自作、他作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不说苦是自、他共作的。
如果...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7 「罪」与「不善」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依南传的阿毗达摩,不善果报心是(未必是过去世,也可能这一生)不善业的结果,我
们能做的是在不善果报心生起时,生起善(的速行)心,而不生起不善心。
举例说明,佛陀遭提婆答多暗算时,没有生气或恐惧等不善心,也没有后悔、担心过去
世的不善业,而是智慧的处理。提婆答多害佛,是提婆答多的不善业,不是佛陀有罪该
被害。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婆答多还能害他吗?不能吧。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
如杂阿含46经说∶「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过去所造的业,无
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当下正念正知,增长善念善行,才是正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46.htm
又如杂阿含470经所说,执著于受,不得解脱。若于受解脱,还有「不可意受是否不善
业果报」的问题吗?
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
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8 杂阿含1191, 1193经 梵天王被称为「娑婆世界主」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193.htm
《长阿含经》elaborates
自以为是创造主的大梵天王
相传世间会发生大规模、毁灭性的火灾、水灾与风灾。
当毁灭性的火灾发生时,光音天以下的众生世界,都会被毁灭(水灾与风灾,更分
别往上毁灭至遍净天与果实天)。在毁灭发生前,依存于该世间的众生,都会先离开。
毁灭的顺序是从地狱开始,所以地狱会先轮空。地狱有情的轮空,一方面是由于人
间风气的转为善良,人们多行十善,圣贤、天神们也多来人间鼓吹修习禅定,所以修成
第二禅定往生第二禅天(即光音天)的人们大增,没有人会再堕落地狱。另一方面是因
为地狱有情的罪业逐渐受报完毕,也陆续往生人间,在人间修习禅定。
地狱轮空之后,接著是畜生、饿鬼,以及人间以上的诸天界,包括梵天都相继轮空
。轮空的情况是∶众天界有情在福尽命终之后,来生人间,得人身后修得第二禅以上的
定力,然后往生光音天(或以上)的世间。
最后,人间也轮空了,世间出现了第二太阳,然后陆续增加到六个太阳,引起大火
焰,光音天以下的世间,就全都被烧毁了。...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9 南传:相应部56相应11经
而当这个开示被说时,尊者憍陈如的远尘、离垢之法眼生起∶
「凡任何集法都是灭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关于初果是否体验涅盘的问题,部派基本有两种见解∶
1. 见灭谛得道
2. 见四谛得道
杂阿含351经
时,尊者那罗问尊者殊胜言∶
「有异信、……乃至异忍,得自觉知见生,所谓∶『有灭,则寂灭涅盘』者,汝今
便是漏尽阿罗汉耶?」
尊者殊胜言∶
「我说∶『有灭,则寂灭涅盘。』而非漏尽阿罗汉也。」
尊者那罗言∶
「所说不同,前后相违!如尊者所说∶『有灭,则寂灭涅盘。』而复言非漏尽阿罗
汉耶!」
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
「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
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得取其水。
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身。如
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盘。』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51.htm
此经尊者殊胜是三果,如实知见而不身触涅盘。若是阿罗汉,则以身触证涅盘。 |
|
S**U 发帖数: 7025 | 50 五取蕴的「取」,参考 SA 298
缘爱取者,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五蕴与五取蕴的区别,见 SA 58, SN 22.82
五取蕴:
「大德!这些不是五取蕴吗?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但,大德!这些五取蕴的根源是什么呢?」
「这些五取蕴,比丘!欲为其根源。」……(中略)
「大德!那执取就是这那些五取蕴呢?还是除了五取蕴外有执取呢?」
「比丘!那执取既非就是那些五取蕴,也非除了五取蕴外有执取,而是凡哪里有欲
贪者,那里就有执取。」
「而,大德!对五取蕴能有种种欲贪吗?」
「有的,比丘!」世尊说。
「比丘!这里,有一类人这么想∶『但愿我在未来世有这样的色!但愿我在未来世
有这样的受!但愿我在未来世有这样的想!但愿我在未来世有这样的行!但愿我在未来
世有这样的识!』这样,比丘!对五取蕴能有种种欲贪。」
-----------------------------------------------
五蕴:
「大德!什么情形诸蕴有『诸蕴』之称?」
「比丘!凡任何色,不论...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