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agama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51.htm
S**U
发帖数: 7025
2
「见法般涅盘」, 「得当生涅盘」below would imply 有余涅磐, wouldn't it? Not
to mention 「有余涅磐」 is used in 杂阿含经 several times.
相应部12相应16经/说法者经
「比丘!如果对老死是为了厌、离贪、灭而教导法,『说法比丘』是适当的言说。
比丘!如果对老死是为了厌、离贪、灭的行者,『法、随法行比丘』是适当的言说。
比丘!如果对老死从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得当生涅盘比丘』是适当
的言说。
杂阿含363经
佛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说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说法比丘。
如是,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
是生厌、离欲、灭尽法,是名说法比丘。
杂阿含364经
佛告诸比丘∶
「若比丘于老、病、死生厌,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
如是,生……乃至行,生厌、离欲、灭尽向,是名法、次法向。
诸比丘!是名如来施设法、次法向。」
杂阿含365经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若有比丘于老、病、死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比丘得见法般
涅盘。」
ht...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r****n
发帖数: 8253
4

,我
?还
经藏里面也有阿。只是阿含翻译的比较模糊而已,而对应的相应部,尤其是巴利原文就
比较清楚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5.htm
注意,相应部里面说的是“比丘們!凡任何色,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遠、或近,
有煩惱的、會被執取的,這被稱為色取蘊。
“会被执取的”
无论是阿罗汉,还是佛陀本人的色身,都会被众生执取为常,引发贪爱。
我就可以肯定,如果你见到某个阿罗汉,就会将其色身执取为常。
你到目前为止,几乎无时无刻不将色蕴等执其为常。
阿罗汉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可是它的身体还是取蕴,它的色身本质因执取而生,也会成
为众生执取的对象。
阿罗汉的色身,同样也是“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所以259经说“摩訶拘絺羅!阿羅漢亦復思惟:此五受陰法為病、為癰、為刺、為殺
,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為得未得故,證未證故,見法樂住故”
对应的相应部经文则是“絺羅學友!阿羅漢比丘也應該如理作意這些五取蘊為無常的、
苦的、病的、腫瘤的、箭
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非我的。
學友!阿羅漢不再有更進一步應作的,或對...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3 11:11:35 2012, 美东)

,我
?还
经藏里面也有阿。只是阿含翻译的比较模糊而已,而对应的相应部,尤其是巴利原文就
比较清楚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5.htm
注意,相应部里面说的是“比丘们!凡任何色,不论过去、未来、现在…或远、或近,
有烦恼的、会被执取的,这被称为色取蕴。
“会被执取的”
***** 佛陀不只色身被人执取 连名号都被人执取 一堆人想成佛。
那佛陀的名号怎么算?
***** 是说 肉身不死?
还是说, 阿罗汉的肉身不会生生灭灭

这种荒谬的想法 我怎么可能会有
阿罗汉 照你这么说,我认为 不只色身被人执取吧?
阿罗汉的触 想 …… 也被人执取
阿罗汉 看着那边 人家就以为那边真有什么神奇的东西 拼命想看出什么
阿罗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名色?受、想、思、触、作意,这被称为名;四大与四大之所造色
,这被称为色,这样,这名与这色,比丘们!这被称为名色。
北传:杂阿含298经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
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为何不说五蕴就好?
This is a question for 北传; not so for 南传, as 名 != 四无色阴 for 南传.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从「束芦辗转相依」比喻,识不包含在名法之中比较合理。因为识若包含在名法之中,
则不可能与名色分开。经文「若去其一」的比喻,就不可能。经文的「展转相依而得&#
31466;立」喻也不成立。
北传:杂阿含288经
答言∶
「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
识生。」
复问∶
「彼识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非他无因作?」
答言∶
「尊者舍利弗!彼识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识[缘]
名色生。」
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摩诃拘絺罗∶
「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
今复言名色缘识,此义云何?」
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
「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竪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
,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竪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南传:相应部12相应67经
「拘絺罗学友!名色不被自己作、不被其他所作、不被自己与其他所作、也不被非自己
非其他所作;自然生,而是以识为缘而有名色。」
「怎么样,舍利弗学友!识被自己作...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8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这两经这样的说法,
虽然我也有很多不懂,但是对于”识”是前世今生的讯息传递者,
应该是可以否定的。
而”识”本身应该没有主动性,主动推力,”产生”名色。
S**U
发帖数: 7025
9
Think about what these sutta says. Does it deny 现象存在? What does it say
about 生起,灭去?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南传:相应部22相应90经
「阐陀学友!我在世尊面前曾听到这样;当面领受[世尊]对迦旃延氏比丘的教导∶『迦
旃延!这世间多数依于两者∶实有的观念,与虚无的观念。
迦旃延!以正确之慧如实见世间集者,对世间不存虚无的观念;以正确之慧如实见
世间灭者,对世间不存实...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9.htm
北传:杂阿含59经
南传:相应部22相应5经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你们要修习定。比丘们!得定的比丘如实了知,如实了知什么呢?色的
集起与灭没,受的集起与灭没,想的集起与灭没,行的集起与灭没,识的集起与灭没。
而,比丘们!什么是色的集起?什么是受的集起?什么是想的集起?什么是行的集
起?什么是识的集起?
比丘们!这里,比丘欢喜、欢迎、持续固持;欢喜、欢迎、持续固持什么呢?欢喜
、欢迎、持续固持色;当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个色时,则生起欢喜;凡在色上欢喜
者,则是取;以其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
、忧、绝望生起,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
-----------------------
Why is it that 要修习定, so that 得定的比丘如实了知色的集起? Why is it he
can't see 色的集起 w/o 定?
My take is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see that clearly w/o 定. Why i...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1
南传:相应部41相应6经
「但,大德!如何有想受灭等至?」
「屋主!当比丘入想受灭时,不这么想∶『我将入想受灭。』或『我正入想受灭中
。』或『我已入想受灭。』而是先前心已这样修习,导引他到那样的情况。」
「好!大德!」……(中略)更进一步问尊者迦摩浮问题∶
「但,大德!当比丘入想受灭时,什么法第一个被灭?身行或语行或心行?」
「屋主!当比丘入想受灭时,语行第一个被灭,然后身行,然后心行。」
「好!大德!」……(中略)更进一步问尊者迦摩浮问题∶
「大德!当这死者死时,与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他们的差异是什么呢?」
「屋主!当死者死时,他的身行已灭、已安息;语行已灭、已安息;心行已灭、已
安息,寿命已灭尽,热已平息,诸根已完全破坏。
但,屋主!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他的身行虽也已灭、已安息;语行已灭、已安息
;心行已灭、已安息,寿命未灭尽,热未平息,诸根是明净的。
屋主!当这死者死时,与这已入想受灭的比丘,这是他们的差异。」
北传:杂阿含568经
「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
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
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2
How about this one?
Does it not mean
想受灭尽定->有身灭
杂阿含456经
佛告比丘∶
「彼光界者,缘闇故可知;净界[者],缘不净故可知;无量空入处界者,缘色故可
知;无量识入处界者,缘{内}[空]故可知;无所有入处界者,缘所有[故]可知;非想非
非想入处界者,缘有第一故可知;灭界者,缘有身[故]可知。」
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彼光界……乃至灭界,以何正受而得?」
佛告比丘∶
「彼光界、净界、无量空入处界、无量识入处界、无所有入处界,此诸界于自行正
受而得;非想非非想入处界于第一有正受而得;灭界者于有身灭正受而得。」
相应部14相应11经
「比丘们!有这七界,哪七个呢?光界、净界、虚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
有处界、非想非非想处界、想受灭界。比丘们!有这七界。」
当这么说时,某位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但,大德!这光界、净界、虚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有处界、非想非非
想处界、想受灭界,这些界缘于什么而被了知呢?」
「比丘!这光界,此界缘黑暗而被了知。比丘!这净界,此界缘不净而被了知。比
丘!这虚空无边处界,此界缘色而被了知。比丘!这识无边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Jotika 禅师谈涅盘
摘录 Jotika 禅师《禅修之旅》
禅修者了解∶涅盘指生灭现象的完全止息。这是非常
难谈论的,它不是不存在的东西,如果我们说∶涅盘的意思是「一无所有」,那么,我
们也可以说涅盘不存在。
涅盘是一种经验,在证入涅盘时,观察的心和所缘境两
者都止息了,禅修者觉得一切都止息了。
《相应部56相应11经》有非常短和清楚的句子∶
Yaj kibci samudayadhammaj , sabbaj taj
nirodhadhamman ti.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Samudayadhammaj 指自然生起的法。任何自然生起的
法,都会自然消失。你清楚的观察到∶会自然生起的事物,也会自然灭去。
......
有很多修行法门,如果你修那个法门,\多人说∶那也可以证入涅盘。其实不然,证入
涅盘的唯一方法是∶观察你自己的身心的生灭过程。
有些禅修者在禅修时,偶尔心会非常清净、平静,他们
误以为这是涅盘。当禅修者证入涅盘时,他会发现∶以前的经验并非真正的涅盘,对涅
盘的误解会被厘清。
当心变得解脱的那一刻,没有生灭现象,完全寂静。这让人想起涅...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14
欢迎欢迎,这个网站是SeeU法友在这个论坛第一次介绍的
http://agama.buddhason.org/
最好自己请一套回家,可以边看边做笔记,非常的好
在网上看,总不带劲的。
如果你要看南传的阿含话,这个网站可能不是最好的地方
S**U
发帖数: 7025
15
通达四谛,证阿罗汉。
若初果断无明,本经经文当说初果的「决定不堕恶趣」,而不是说四果的「不受后有」。
杂阿含403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与汝等于四圣谛无知、无见,无随顺觉,无随顺受者,应当长夜驱驰生死,何
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我与汝等于四圣谛无知、
无见,无随顺觉,无随顺受者,应当长夜驱驰生死。
以我及汝于此苦圣谛顺知、顺入,断诸有流,尽诸生死,不受后有;于苦集圣谛、
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顺知、顺入,断诸有流,尽诸生死,不受后有。
相应部56相应21经
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因为对四圣谛的不随觉、不通达,这样,我与你们就流转过这长途的轮
回,哪四个呢?比丘们!因为对苦圣谛的不随觉、不通达,这样,我与你们就流转过这
长途的轮回;因为对苦集圣谛……(中略)因为对苦灭圣谛……(中略)因为对导向苦
灭道迹圣谛的不随觉、不通达,这样,我与你们就流转过这长途的轮回。
比丘们!这苦圣谛已随觉、已通达,苦集圣谛已随觉、已通达,苦灭圣谛已随觉、
已通达,导向苦灭道迹圣谛已随觉、已通达,有的渴爱已被切断,有之管道已尽,现在
不再有再生。」
http...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主张初果断无明的一大问题,是相应阿含没有任何经文如此说。
相应修多罗对初果的描述,有∶
远尘、离垢
得法眼净
见法、得法,
知法、入法,
于正法中得无所畏
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
见法是见四圣谛。那么为什么经文不说断无明呢?或者在「明」的定义中,包括「见法
」?主张初果断无明的,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见法这个词,也用于证阿罗汉的经文。可见见四圣谛通于证阿罗汉果。
有意思的是,大家熟悉的「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说法,我在修多罗部分看到
的北传经文,南传不是没有对应经,就是对应经属于相应部之外的三部。
杂阿含390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此苦集圣谛不如实知,此苦灭圣谛不如
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此非沙门之沙门,非婆罗门之婆罗门,彼亦不于沙门
义、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若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
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沙门之沙门,婆罗门之婆罗门,于沙门义、
婆罗门义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无明与爱,互相交缠。与此经相合。
杂阿含266经
佛告诸比丘∶
「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66.htm
S**U
发帖数: 7025
18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9.htm
杂阿含259经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
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
陀洹果证。」
又问舍利弗∶
「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
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
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
、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
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9
Another sutra to clarify the point
北传:杂阿含237经
「若有比丘眼识于色,爱、念、染著,以爱、念、染著故,常依于识,为彼缚故,若彼
取故,不得见法般涅盘。耳……鼻……舌……身……意识[于]法亦复如是。
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著,不爱乐染著者,不依于识,不触、不著、不取故
,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盘。耳……鼻……舌……身……意识[于]法亦复如是。
南传:相应部35相应124经
「大德!什么因、什么缘,这里一些众生当生不证涅盘呢?而,大德!什么因、什么缘
,这里一些众生当生证涅盘呢?」
「屋主!有能被眼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著欲、
贪染的色,如果比丘欢喜、欢迎、持续固持,对它欢喜、欢迎、持续固持,则他的识转
为依赖它、执取它。
屋主!有执取的比丘不证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37.htm
S**U
发帖数: 702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无明灭,则行灭(SA 302 等经), 是佛说缘起时反覆说的。
什么是无明?
什么是行?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行何时灭?
<杂阿含292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51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2.htm
杂阿含292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云何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众生所有众苦种种差别?此诸苦何因?
何集?何生?何触?
思量取因,取集,取生,取触,若彼取灭无余,众苦则灭。
彼所乘苦灭道迹如实知,修行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取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取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思量彼取爱因,爱集,爱生,爱触,彼爱永灭无余,取亦随灭。
彼所乘取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爱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则思量彼爱何因?何集?何生?
何触?
知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触,彼受永灭无余,则爱灭。
彼所乘爱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无明触的经文,可以与上一经对照。
杂阿含57经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
「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
『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
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
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
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
转;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彼触、受、[爱、]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
色在我而见我在色。
不见我在色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八正道中的”正思维”,也翻成”正志”,right intention,更传神。
凡夫的心,常趋向于追逐欲乐,或生气、不满,或有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正思维如
「离欲思维、无恚思维、无害思维」,是心趋向于离欲、无瞠、不害。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08.htm
正志也译为正思惟,世俗的正志,是能思惟、觉了离欲、不瞠、不害[29]的善行;出世
间正志,是与四圣谛相应,向于解脱,离于贪爱、离于我见的深刻思惟(伺)。
S**U
发帖数: 702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明是阿罗汉断的经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4.htm
北传:杂阿含29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若黠慧者,无明覆,爱缘系,得此识身。
......
诸比丘!彼愚痴无闻凡夫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不断,爱缘不尽,身
坏命终,还复受身;
...
若黠慧者,无明所覆,爱缘所系,得此识身。彼无明断,爱缘尽。无明断,爱缘尽故,
身坏命终,更不复受;不更受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者何
?彼先修梵行,正向尽苦,究竟苦边故,是故,彼身坏命终,更不复受;更不受故,得
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是名凡夫及黠慧者,彼于我所修诸梵行,种种差别。」
南传:相应部12相应19经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愚痴者的这个身这么生成。
......
比丘们!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
......
比丘们!愚痴者不曾修为了苦的完全灭尽之梵行,因此,以身体的崩解,愚痴者有身体
的转生
......
比丘们!凡为无明所盖,为渴爱所系,贤智者的这个身生成。贤智者的那无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4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北传杂阿含638经就提出五分法身不涅盘。有趣的是,对应的南传相应部47相应13经,
经文却是不太通顺的「阿难」的五分法身。阿难此时还不是阿罗汉,怎么会有五分法身?
北传:杂阿含638经
于是,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
「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
已涅盘,持余舍利及衣鉢来。』」
佛言∶
「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盘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
盘耶?」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南传:相应部47相应13经
「大德!这位纯陀沙弥对我这么说∶『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盘了,这是他的&#
37474;与僧衣。』大德!听到『尊者舍利弗已般涅盘了』后,我的身体就像被麻醉了一
样,我不辨方向,法对我也不清楚了。」
「为什么呢?阿难!舍利弗带走你的戒蕴后般涅盘,或带走定蕴后般涅盘,或带走
慧蕴后般涅盘,或带走解脱蕴后般涅盘,或带走解脱智见蕴后般涅盘吗?」
「大德!尊者舍利弗未带走我的戒蕴后般涅盘,或定蕴……(中略)或慧蕴……或
解脱蕴……或带走解脱智见蕴后般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6
如果你是专指凡夫识的生起,本质都是被贪爱所影响,可以接受。
阿罗汉识的生起,本质应该不是被贪爱所影响。
如下经文,心解脱的,喜贪尽。
杂阿含1经∶
「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
者说心解脱。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01.htm
S**U
发帖数: 7025
27
这段话有好几个地方不对∶
1.「《鸯掘经》云」是出自<在家律要广集>等,不是经、律本文。
大藏经的<佛说鸯掘摩经>,可没这段话。
http://www.cbeta.org/result/T02/T02n0118.htm
2. 至于大乘版本的<央掘魔罗经>,与杂阿含的版本,有相当大的差别。自己对读一
下吧。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120_004.htm
杂阿含的《鸯掘经》,顺便贴一下。完全没有这段文。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077.htm
杂阿含1077经 (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央瞿多罗国人间游行,经陀婆闍梨迦林中,见有牧牛者、牧羊者、采柴
草者、及余种种作人,见世尊行路,见已皆白佛言∶
「世尊!莫从此道去,前有央瞿利摩罗贼,脱恐怖人!」
佛告诸人∶「我不畏惧。」作此语已,从道而去。
彼再三告,世尊犹去。
遥见央瞿利摩罗手执刀楯走向,世尊以神力现身徐行,令央瞿利摩罗駃走不及。走
极疲乏已,遥语世尊∶
「住!住!勿去。」
世尊并行而答∶
「我常住耳,汝自不住。」
尔时,央瞿...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谁主张谁举证,你原来举证不足,不是嘛?
你又犯了想当然尔的错。下次能不能查对过经文再引用啊?
中阿含蜱肆王经,没有提到丝。自己读一下吧。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071.htm
大正句王经,是宋朝译出的,比中阿含晚很多。两个内容类似的经,该采取哪一个说法
,应该没争议吧。
起世经,是长阿含第30经的异译,你引用两经,其实只是ㄧ个证据。南传无对应经。这
是第一个问题。此经可能是部派的传说收入长阿含,而不是原始佛典。
这一经内容也可疑。佛陀在阿含经中,曾经拒绝谈世界起源的问题,说这类问题「非义
饶益」,怎么这一经又谈?如何解释这个疑点?
以此来证明阿含经有谈到丝,还是证据不够有力。

S**U
发帖数: 7025
29
杂阿含116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舍卫城乞食,尊者阿难从世尊后。
时,有二老男女,是其夫妇,年耆根熟,偻背如钩,{诸}[诣]里巷头烧粪扫处,俱
蹲向火。
世尊见彼二老夫妇,年耆愚老,偻背如钩,俱蹲向火,犹如老鹄,欲心相视,见已
告尊者阿难∶
「汝见彼夫妇二人,年耆愚老,偻背如钩,俱蹲向火,犹如老鹄,欲心相视不?」
阿难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
「此二老夫妇,于年少时盛壮之身勤求财物者,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一富长者;若
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精勤修习者,亦可得阿罗汉第一上果;于
第二分盛壮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二富者;若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
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阿那含果证;若于第三分中年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
城中第三富者;若剃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为斯陀含果证;[
若于第四分老年之身勤求财物,亦可得为舍卫城中第四富者;若剃须发,著袈裟衣,正
信非家出家学道者,亦可得为须陀洹果证]。
彼于今日,年耆根熟,无有钱财,无有方便,无所堪能,不复堪能若觅钱财...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法不再
佛陀初转法轮,反覆的说「生眼、智、明、觉」。
什么是「眼、智、明、觉」?
经上说「眼、智、明、觉」是怎么修出来的?
杂阿含379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S**U
发帖数: 702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法不再
杂阿含979经
佛告须跋陀罗∶
「于正法、律,不得八正道者,亦不得初沙门,亦不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门。须
跋陀罗!于此法、律得八正道者,得初沙门,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门,
除此已,于外道无沙门,斯则异道之师,空沙门、婆罗门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979.htm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佛的一个问题,关于 忍辱
相应部7相应2经/恶骂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只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迦兰陀撒饵处的竹林中。
恶骂者婆罗堕若婆罗门听闻∶
「听说婆罗堕若姓之婆罗门在世尊面前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就生气、不
悦地去见世尊。抵达后,以无礼的、粗恶的言语责骂、诽谤世尊。
当这么说时,世尊对恶骂者婆罗堕若婆罗门这么说∶
「婆罗门!你怎么想∶是否[有]你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客人来[拜访你]吗
?」
「乔达摩先生!有时[有]我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客人来[拜访我]。」
「婆罗门!你怎么想∶你是否招待他们可吃的硬食或软食或美味吗?」
「乔达摩先生!有时我招待他们可吃的硬食或软食或美味。」
「婆罗门!但,如果他们不领受,那是谁的呢?」
「乔达摩先生!如果他们不领受,那还是我们的。」
「同样的,婆罗门!你恶骂、激怒、批评不恶骂、不激怒、不批评的我们,我们不
领受,婆罗门!那还是你的;婆罗门!那还是你的。
婆罗门!凡回骂恶骂者;回激激怒者;回批批评者的人,婆罗门!这被称为『一起
吃;交换。』我们既不与你一起吃,也不与你交换,婆罗门!那还是你的;婆罗门!那
还是你的。」
「包括国王的众人这...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3
北传:杂阿含263经
佛告诸比丘∶
「我以知、见故,得诸漏尽,非不知见。
云何以知、见故,得诸漏尽,非不知见?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
……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不修方便随顺成就,而用心求∶『令我诸漏尽,心得解脱。』当知彼比丘终不能得
漏尽解脱,所以者何?不修习故。不修习何等?谓∶不修习念处、正勤、如意足、根、
力、觉、道。
......
南传:相应部22相应101经
「比丘们!我说诸烦恼的灭尽是属于知者、见者的,非不知者、不见者。比丘们!知、
见什么者有诸烦恼的灭尽呢?『这样是色,这样是色的集,这样是色的灭没;这样是受
……这样是想……这样是行……这样是识,这样是识的集,这样是识的灭没。』比丘们
!这么知、这么见者有诸烦恼的灭尽。
比丘们!不住于专心一再努力修习的比丘,即使生起这样的欲求∶『喔!愿我的心
以不执取而从诸烦恼解脱。』但他的心终无法以不执取而从诸烦恼解脱,那是什么原因
呢?应该回答∶『未亲自修习。』未亲自修习什么呢?未亲自修习四念住、未亲自修习
四正勤、未亲自修习四神足、未亲自修习五根、未亲自修习五力、未亲自修习七觉支、
未亲自修习八支圣道。
比丘们!犹...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英雄的旅程 - Joseph Campbell
杂阿含109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郁鞞罗聚落尼连禅河侧,于菩提树下成佛未久。
时,魔波旬作是念∶
「今,沙门瞿昙住郁鞞罗聚落尼连禅河侧,于菩提树下成佛未久,我当往彼为作留
难。」即化作年少,往住佛前而说偈言∶
「独入一空处,禅思静思惟,已舍国财宝,于此复何求?
若求聚落利,何不习近人?既不习近人,终竟何所得?」
尔时,世尊作是念∶「恶魔波旬欲作娆乱。」即说偈言∶
「已得大财利,志足安寂灭,摧伏诸魔军,不著于色欲。
独一而禅思,服食禅妙乐,是故不与人,周旋相习近。」
魔复说偈言∶
「瞿昙若自知,安隐涅盘道,独善无为乐,何为强化人?」
佛复说偈答言∶
「非魔所制处,来问度彼岸,我则以正答,令彼得涅盘,时得不放逸,不随魔自在
。」
魔复说偈言∶
「有石似凝膏,飞乌欲来食,竟不得其味,损觜还归空,我今亦如彼,徒劳归天宫
。」
魔说是已,内怀忧戚,心生变悔,低头伏地,以指画地。
魔有三女∶一名爱欲、二名爱念、三名爱乐,来至波旬所而说偈言∶
「父今何愁戚,士夫何足忧?我以爱欲绳,缚彼如调象,牵来至父前,令随父自在
。」
魔答女言∶
「彼已离恩爱,非欲所能招,已出于魔境,是故我忧愁。」
时,魔...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英雄的旅程 - Joseph Campbell
相应部6相应1经/梵天劝请经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优楼频螺,尼连禅河边牧羊人的榕树下,初现正觉。
那时,当世尊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
「被我证得的这个法是甚深的、难见的、难觉的、寂静的、胜妙的、超越推论的、
微妙的、被贤智者所体验的。然而,这世代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
赖耶中得喜悦;又,对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赖耶中得喜悦的世代
来说,此处是难见的,即∶特定条件性、缘起;此处也是难见的,即∶一切行的止,一
切依著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盘。如果我教导法,如果对方不了解我,那
对我是疲劳,那对我是恼害。」
于是,这以前未曾听闻,不可思议的偈颂出现在世尊心中∶
「被我困难证得的,现在没有被知道的必要,
此法不易被贪与瞠征服者现正觉。
逆流而行的、微妙的,甚深的、难见的、微细的[法],
被贪所染者、被大黑暗覆盖\\者看不见。」
当世尊像这样深虑时,心倾向于不活动,不教导法。
那时,梵王娑婆主以心思量世尊心中的深思后,这么想∶
「先生!世界[要]灭亡了,先生!世界[要]消失了,确实是因为世尊、阿罗汉、遍
正觉者的心倾向于不活动,...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英雄的旅程 - Joseph Campbell
中部36经
阿基毘舍那!我这么想∶『让我紧扣牙齿、舌抵上颚后,以心抑止、压迫、破坏心。』
阿基毘舍那!我紧扣牙齿、舌抵上颚后,以心抑止、压迫、破坏心。阿基毘舍那!当我
紧扣牙齿、舌抵上颚后,以心抑止、压迫、破坏心时,汗从腋窝释出。阿基毘舍那!犹
如有力气的男子捉住较弱男子的头或肩膀后,能抑止、压迫、破坏,同样的,阿基毘舍
那!当我紧扣牙齿、舌抵上颚后,以心抑止、压迫、破坏心时,汗从腋窝释出。而,我
的活力已被激发而不退,念已现前而不忘失,但,我的身体以那努力之苦成为激动的、
不安息的、被努力征服的。阿基毘舍那!像这样,我的已生起的苦受不持续遍取心。
阿基毘舍那!我这么想∶『让我修无呼吸禅。』阿基毘舍那!我抑止从口与鼻的呼
气与吸气。阿基毘舍那!当我抑止从口与鼻的呼气与吸气时,有风从耳孔出来的激烈声
音。阿基毘舍那!犹如铁匠吹火的咕噜咕噜激烈声音。同样的,阿基毘舍那!当我抑止
从口与鼻的呼气与吸气时,有风从耳孔出来的激烈声音。而,我的活力已被激发而不退
,念已现前而不忘失,但,我的身体以那努力之苦成为激动的、不安息的、被努力征服
的。阿基毘舍那!像这样,我的已生起的苦受不持续遍取心。
阿...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英雄的旅程 - Joseph Campbell
中部26经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们!
我这么想∶『这位阿拉勒-葛拉么是贤智者、聪明者、有智慧者、长时间少尘垢之类者
,让我第一个教导阿拉勒-葛拉么法,他将迅速地了知此法。』比丘们!那时,诸天来
见我后,这么说∶『大德!阿拉勒-葛拉么已死七天了。』而我的智与见生起∶『阿拉
勒-葛拉么已死七天了。』比丘们!我这么想∶『阿拉勒-葛拉么是大损失者,因为,如
果他听闻此法,他能迅速地了知。』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
们!我这么想∶『这位巫大葛-辣么之子是贤智者、聪明者、有智慧者、长时间少尘垢
之类者,让我第一个教导巫大葛-辣么之子法,他将迅速地了知此法。』比丘们!那时
,诸天来见我后,这么说∶『大德!巫大葛-辣么之子昨晚已死了。』而我的智与见生
起∶『巫大葛-辣么之子昨晚已死了。』比丘们!我这么想∶『巫大葛-辣么之子是大损
失者,因为,如果他听闻此法,他能迅速地了知。』
比丘们!我这么想∶『我应该第一个教导谁法呢?谁将迅速地了知此法呢?』比丘
们!我这么想∶『[那]群五比丘们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unsun = 如觉?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8.htm
088.锐利的阿支罗迦叶 ──朝闻道,朝入涅盘
有一天早上,佛陀正走在往王舍城的路上,打算进城乞食,而阿支罗迦叶正好要办
点事,从王舍城里走出来。
阿支罗迦叶远远地看到佛陀迎面走来,赶紧拦住佛陀,请求佛陀说∶
「瞿昙!我有点问题想请教你,可以耽搁你一些时间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我正要进城乞食,回来再为你解答好了。」
「瞿昙!只耽搁你一点时间,好吗?」
「迦叶!现在不是时候,回来再说吧。」
「瞿昙!为何不现在答应我?你这样不就是拒绝我吗?就只问一个小问题而已,请
为我解说吧!」
「好吧,迦叶!你就问吧。」
「瞿昙!我们的苦,是自作的吗?」
「迦叶!不是这样的,你这样问,我无从谈起。」
「那苦是他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这也无从谈起。」
「是自他共作的吗?」
「迦叶!这样问还是无从谈起。」
「那是非自、非他的无因作吗?」
「迦叶!更不是这样的。」
「瞿昙!我问苦是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你都不作『是』或『不是』的
正面回答,而说无从谈起,那到底还有苦吗?」
「迦叶!苦确实是有的。」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以七觉支而病愈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350.htm
相应部46相应16经/病经第三(觉支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当时,世尊生病、痛苦、重病。
那时,尊者摩诃纯陀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
好后,世尊对尊者摩诃纯陀这么说∶
「纯陀!请你背诵觉支。」
「大德!这七觉支为世尊所正说,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证智、正觉、涅盘
,哪七个呢?大德!念觉支为世尊所正说,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证智、正觉、
涅盘;……(中略)平静觉支为世尊所正说,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证智、正觉
、涅盘,大德!这七觉支为世尊所正说,当已修习、已多修习时,导向证智、正觉、涅
盘。」
「纯陀!确实是觉支,纯陀!确实是觉支。」
这就是尊者纯陀所说,大师认可。
世尊的病由那样的缘故而痊愈,那世尊的病这样被舍断。
北传:增壹阿含39品6经
...
是时,均头比丘白佛言∶
「弟子今日所患极笃,但有增无损也,所服药草,靡不周遍。」
世尊问曰∶「视瞻病者竟为是谁?」
均头白言∶「诸梵行来见瞻视。」
尔时,世尊告均头曰...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对久病的亲人能照顾到什么程度,要看因缘。
若不管因缘如何,预设一个标准,你能作到,很好;
如果到时候作不到呢?徒增烦恼而已。
厌烦、麻木都是不善心。
如实看到厌烦、麻木的过失,努力去断除它们,才是正精进。
Notice what the Buddha said to the king on his grandma's death.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227.htm
杂阿含122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有祖母,极所敬重,忽尔命终。
出城闍维,供养舍利毕,弊衣乱发,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
「大王!从何所来弊衣乱发?」
波斯匿王白佛∶
「世尊!我亡祖母,极所敬重,舍我命终,出于城外,闍维供养毕,来诣世尊。」
佛告大王∶「极爱重敬念祖亲耶?」
波斯匿王白佛∶
「世尊!极敬重爱恋。世尊!若国土所有象、马、七宝,乃至国位,悉持与人,能
救祖母命者,悉当与之。
既不能救,生死长辞,悲恋忧苦,不自堪胜,曾闻世尊所说∶『一切众生、一切虫
、一切神,生者皆死,无不穷尽,无有出生而不死者。』...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对久病的亲人能照顾到什么程度,要看因缘。
若不管因缘如何,预设一个标准,你能作到,很好;
如果到时候作不到呢?徒增烦恼而已。
厌烦、麻木都是不善心。
如实看到厌烦、麻木的过失,努力去断除它们,才是正精进。
Notice what the Buddha said to the king on his grandma's death.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227.htm
杂阿含122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有祖母,极所敬重,忽尔命终。
出城闍维,供养舍利毕,弊衣乱发,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
「大王!从何所来弊衣乱发?」
波斯匿王白佛∶
「世尊!我亡祖母,极所敬重,舍我命终,出于城外,闍维供养毕,来诣世尊。」
佛告大王∶「极爱重敬念祖亲耶?」
波斯匿王白佛∶
「世尊!极敬重爱恋。世尊!若国土所有象、马、七宝,乃至国位,悉持与人,能
救祖母命者,悉当与之。
既不能救,生死长辞,悲恋忧苦,不自堪胜,曾闻世尊所说∶『一切众生、一切虫
、一切神,生者皆死,无不穷尽,无有出生而不死者。』...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讨论的原则
南传:增支部3集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119.htm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
果当这个人被问应该决定性回答的问题而不作决定性地回答,应该分别回答的问题而不
作分别回答,应该反问后回答的问题而不作反问后回答,应该被搁置的问题而不搁置时
,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当这个人被问应该决定
性回答的问题而作决定性地回答;应该分别回答的问题而作分别回答;应该反问后回答
的问题而作反问后回答;应该被搁置的问题而搁置时,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
适合谈论的。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
果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他在可能或不可能上不确立,在定见上不确立,在了知说上不
确立,在道迹上不确立,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
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他在可能或不可能上确立,在定见上确立,在了知说上确立,在
道迹上确立,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适合谈论的。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讨论的原则
南传:增支部3集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119.htm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
果当这个人被问应该决定性回答的问题而不作决定性地回答,应该分别回答的问题而不
作分别回答,应该反问后回答的问题而不作反问后回答,应该被搁置的问题而不搁置时
,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当这个人被问应该决定
性回答的问题而作决定性地回答;应该分别回答的问题而作分别回答;应该反问后回答
的问题而作反问后回答;应该被搁置的问题而搁置时,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
适合谈论的。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
果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他在可能或不可能上不确立,在定见上不确立,在了知说上不
确立,在道迹上不确立,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不适合谈论的。比丘们!如果
当这个人被问问题时,他在可能或不可能上确立,在定见上确立,在了知说上确立,在
道迹上确立,比丘们!当存在这样,这个人是适合谈论的。
比丘们!有关谈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他是适合谈论的或不适合谈...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5
"先已作方便心,如其先心而起。"
In plain English, this is due to your mastering of mind, so that you can
enter and leave as you wish. 瑜伽师地论 use this as one of reasons to prove
that 阿赖耶识(不灭尽) should exist.
北传:杂阿含568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8.htm
......
「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
「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
「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
「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
复问∶
「尊者!云何入灭正受?」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不言∶『我入灭正受,我当入灭正受。』然先作如是渐息方便
,如先方便向入正受。」
复问∶
「尊者!入灭正受时,先灭何法?为身行?为口行?为意行耶?」
答言∶
「长者!入灭正受者,先灭口行,次身行,次意行。」
复问∶
「尊者!云何为出灭...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49.htm
这是从原文摘取的,清清楚楚显示那句话是佛陀所说的。

佛陀:

梵天!我證知地為地後,證知那所有不被地之地性經驗之所及後,我不自稱是地、不自
稱在地中、不自稱從地分離、不自稱地是「我的」,不歡迎地。梵天!這樣,在證智上
我既與你不同,何來更低劣呢?我只比你更多。梵天!我證知水……(中略)梵天!我
證知火……(中略)梵天!我證知風……(中略)梵天!我證知已生者……(中略)梵
天!我證知天神們……(中略)梵天!我證知生主神……(中略)梵天!我證知梵天…
…(中略)梵天!我證知光音天……(中略)梵天!我證知遍淨天……(中略)梵天!
我證知廣果天……(中略)梵天!我證知征服天……(中略)我證知一切為一切後,證
知那所有不被一切之一切性經驗之所及後,我不自稱是一切、不自稱在一切中、不自稱
從一切分離、不自稱一切是「我的」,不歡迎一切。梵天!這樣,在證智上我既與你不
同,何來更低劣呢?我只比你更多。』

梵天

『親愛的先生!如果證知那不被一切之一切性經驗後,你不要只成為空無者、空虛
者。』

佛陀: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因果法则本身是常还是无常?
因果法则本身是常。
佛法说的是「诸行无常」,因果法则本身并不属于「诸行」。
杂阿含296经
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S**U
发帖数: 7025
48
北传:杂阿含262经 南传:相应部22相应90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62.htm
阐陀语诸比丘言∶
「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灭。」
阐陀复言∶
「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盘,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
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
......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9
因为无明与贪爱,而有下一世的五蕴。
这是四圣谛中的集谛。
"有业报而无作者",否定了灵魂。
杂阿含335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
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
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
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
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
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
……乃至纯大苦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35.htm
S**U
发帖数: 7025
50
My old post on
三转法轮说法的历史演变
http://www.mitbbs.com/clubarticle_t/ariya_sacca/10799.html
佛陀三次转法轮,是一个古老的说法。这个说法,随著佛教历史的演变,也有不同的解
释∶
1. 原始佛教∶
佛陀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说什么是四圣谛(初转),自己已经悟入四圣谛(二转),
劝五比丘当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三转)。佛陀三次转四圣谛法轮,将正法辗转传
到弟子心中,得法眼净,世间也因此俱足三宝。
依据∶转法轮经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htm
2. 大乘佛教∶
初转四谛法轮,二转般若空性法轮,三转唯识法轮。
依据∶解深密经
3. 秘密大乘佛教:
初转四谛法轮,二转般若空性法轮,三转如来藏法轮。
依据∶藏传说法的来源待考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98490
http://www.dalailamaworld.com/topic.php?t=157
历史的演变,后来传出的教法要解释原有的教法,所...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