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agama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都是活鬼,不是活佛
既然不说“得上人法”,称宣化为「上人」就是违反他自己“不说得上人法”的原则。
佛得四无所畏,说自己知诸漏已尽无所畏,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就宣称自己成无上正觉,没有不讲我是佛。
原始佛教认为下一个成佛的是弥勒,在弥勒菩萨的下生之前,不会有其他菩萨或佛来此世界。
转法轮经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htm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上人法”:上人就是菩萨。他说他就是菩萨了,这就是邪知邪见。在佛教里,就算
你是菩萨,就算你是佛,在有生命的时候,就不能自己讲我是佛,我是菩萨,我是罗汉
,不能这样说,你这样讲,就是魔了。要等什么时候呢?要等到死的时候,死后不妨叫
人知道,但你没有死之前,不能叫人知道你是谁;如果你说出来你是佛,你什么意思?
你说你是菩萨,你又是什么意思?你为什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几句粗话,不好听
灭受想定 means feeling and perception doesn't arise temporarily. Abhidharma
explains it as a state where all consciousness and mental activities (
represented by 受想 here) stop. This is tacit in the Agama sutra where it
describes the sequence of 行 out of 灭受想定.
灭受想定 is a samadhi that only non-returners or arahants can achieve.

'?
S**U
发帖数: 7025
3
* Majjhima Nikāya Online study group
http://lovingkindnessinct.com/resources/sound-tracks/majjhima-nikaya-bhante-bhikkhu-bodhi/
* Abhidhamma Online Seminar by Ayya Sayalay Susila
http://lovingkindnessinct.com/ayya-arisonia-ct-dharma-talk/
* 线上巴利文课程(中文授课)
http://lovingkindnessinct.com/classes/pali-mandarin-class/
Bhikkhu Bodhi needs no introduction. I've also heard Susila's teaching and highly recommend her.
庄春江 has hosted on-line 原始佛教 classes in the past. Some materials:
http://agama.buddha
a**u
发帖数: 8107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都是活鬼,不是活佛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23 10:26:28 2010, 美东) 提到:
——宣化上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
。词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这一些魔鬼,我以前遇到的多了,西方人都还不知道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并不是中
国人信鬼信神的,才有这些,这是时间久了,天地间奇奇怪怪的事情自然多得很。“我
灭度后末法之中”:释迦牟尼佛说:我入涅槃之后,在这个末法的时候。“多此妖邪”
:这些妖邪多得不得了,到处都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就不相信。这世界我们没
有看见的事情多得很,要完全等到我们亲眼看见,一生也看不完的。因为一生看不完那
么多的事情,我们也就不知道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多此妖邪炽盛世间”:就像火似的
在这世界上把所有的人都烧死了;这一些不认识妖魔鬼怪的人,就都跟妖魔鬼怪跑了,
这就好像火那么厉害,把这些个人都烧坏了。“潜匿奸欺”:“潜”就是潜伏、潜藏起
来。“匿”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谈道,兼谈佛教。
佛与世间智者,对「有无」看法相同。
i.e. 没有常、恒、不变易的五蕴。
有无常、苦、变易的五蕴。
杂阿含37经
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
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
、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
智者言有,我亦言有。
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
。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
者言无,我亦言无。
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
见,非我咎也。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2.htm
S**U
发帖数: 7025
6
You are ignorant of Buddhist archaeology. The bones of Buddha and his chief
disciples have been found. King Asoka, 100 years after the Buddha, has left
many Buddhist artifacts and they have been discovered. The ruins of 8 major
places for Buddhist sutras are tourist attractions in India. Visit them and
see for yourself.
Also keep in mind that India doesn't think of history as Jews do. A strong
tradition of history keep Jews as a distinct identity even though they are
so few are frequently prosec...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mn/mn.118.than.html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search1.php?str=%E5%85%A5%E6%81
佛陀没有讲数息,可以参考安般经、念身经、大念处经等。不过南传的清净道论,北传
的瑜珈师地论都有说到数息作为辅助。心能持续注意呼吸的时候,就可以放弃数息,转
为随息。
S**U
发帖数: 7025
8
不少人体验梵我合一, 因为我见是众生熟悉的,轮回是老把戏;「无我」听起来可怕又难懂。
梵我合一的说法在佛陀之前就存在了。佛陀悟入之后,说四圣谛是「本所未闻法」,不可能是梵我合一。
你可以怀疑释迦佛悟入的是否正确,但是佛陀悟入的不可能是梵我合一。否则《转法轮经》说什么「超越梵」。
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梵...中,为解脱,为出,为离,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htm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直有个问题
你的问题很好。
未来是由过去与现在决定的,有可变性。因为人的行为有固定模式,模式没有改变时,
未来结果又是可预测的。所以使自己的行为模式向上、向解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
。佛陀说的五戒十善,是向上的行为模式;佛陀说八正道,就是解脱的行为模式。
杂阿含930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尔时、释氏摩诃男,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白佛言∶「世尊!此迦毘罗卫国,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我每出入时,众多羽从,狂象
、狂人、狂乘,常与是俱。我自恐与此诸狂,俱生、俱死,忘于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我自思惟∶命终之时,当生何处」?
佛告摩诃男∶「莫恐,莫怖!命终之后,不生恶趣,终亦无恶。
譬如大树,顺下,顺注,顺输,若截根本,当堕何处」?
===============================================
摩诃男白佛∶「随彼顺下,顺注,顺输」。
佛告摩诃男∶「汝亦如是,若命终时,不生恶趣,终亦无恶。所以者何?汝已长夜修习
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终时,此身若火烧,若弃冢间,风飘日曝,久成尘末,而心、
意、识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0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index.html
http://agama.buddhason.org/index.htm
南传《相应部》以菩提比丘英译本最理想,除非你精通巴利文可以读巴利文版。因为有版权,网上没有菩提比丘英译本,想读去买一本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translated by Bhikkhu Bodhi.
元亨寺版的南传大藏经汉译本不很理想。我宁可用英译本。庄春江对南传的汉译还可以。
S**U
发帖数: 702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SeeU和Runsun童鞋回答一下。
杂阿含1经
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1.htm
此段说阿罗汉知道结生的因(烦恼)已断,八正道圆满,修行完成了,自知不再投胎受
生。
包括了三个圣谛(断集、修道、证灭)
t********n
发帖数: 57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查南北传阿含经的好网址
南北传汉译对应,并有巴利原文,非常方便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b.htm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转法轮说法的历史演变
佛陀三次转法轮,是一个古老的说法。这个说法,随著佛教历史的演变,也有不同的解释∶
1. 原始佛教∶
佛陀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说什么是四圣谛(初转),自己已经悟入四圣谛(二转),劝五比丘当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三转)。佛陀三次转四圣谛法轮,将正法辗转传到弟子心中,得法眼净,世间也因此俱足三宝。
依据∶转法轮经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htm
2. 大乘佛教∶
初转四谛法轮,二转般若空性法轮,三转唯识法轮。
依据∶解深密经
3. 秘密大乘佛教:
初转四谛法轮,二转般若空性法轮,三转如来藏法轮。
依据∶藏传说法的来源待考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98490
http://www.dalailamaworld.com/topic.php?t=157
历史的演变,后来传出的教法要解释原有的教法,所以(2)(3) 都要包括四圣谛。(3) 要包括空性与唯识。
三转法轮这个古说的历史演变,具体而微的显示了当代佛教三大传承(南传、汉传、藏传)的思想演变。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转法轮说法的历史演变
转轮圣王出现之说盛行于释尊时代,诸经论将佛陀与之比拟之处甚多。杂阿含经卷二十七、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即以转轮圣王之七宝及其治化,与佛之七觉支等并举。转轮圣王的轮宝,能降伏一切敌人。正如佛陀的正法,能降伏一切烦恼,也没有邪说能够阻挡。
中阿含58经/七宝经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转轮王出于世时,当知便有七宝出世,云何为七?轮宝、象宝、马宝、珠宝、
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谓为七,若转轮王出于世时,当知有此七宝出世。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4%B8%83%E8%A6
S**U
发帖数: 70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现观能解脱?
从现观得到的智慧,才能破无明,断烦恼,解脱轮回,这是佛法各派共同承认的。佛教
后来发展出来的各种观,有假想观与真实观两大类。假想观不得解脱,此处不讨论。哪
些真实观的现观,能得解脱呢?
我认为,原始佛法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标准∶现观的结果,必须能从经验上肯定四圣
谛。无法说明一个真实观如何肯定四圣谛,这种现观不可能导致佛陀说的解脱。
阿含经的根据如下∶
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自证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我已于四圣谛、...,生眼、智、明、觉故,......自证得成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杂阿含298经
彼云何无明?...... 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8.htm
经文对于成佛,破无明,都是因为四圣谛的现观。以大乘不共的立场,否定成佛要现观
四圣谛,是背离佛法的根本。
S**U
发帖数: 7025
16
佛说十二支缘起,「名色缘识生,识缘名色生」,南北传阿含经文略有出入,南北传论师对识与名色的解读也不同。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288.htm
对于识与名色的关系,北传杂阿含用三芦立于空地比喻,南传相应部用两把芦苇辗转相依而站立比喻。不管三芦还是两把芦苇,经文都是把识、名、色看成不同的,才说辗转相依。
北传杂阿含288经
「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
复问∶
「彼识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非他无因作?」
答言∶
「尊者舍利弗!彼识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识[缘]名色生。」
尊者舍利弗复问尊者摩诃拘絺罗∶
「先言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而今复言名色缘识,此义云何?」
尊者摩诃拘絺罗答言∶
「今当说譬,如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南传相应部12相应67经
「拘絺罗...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北传经文,名是五蕴中的四蕴;南传经文,名是心所。
杂阿含298经
缘行识者,云何为识?谓六识身∶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名色?受、想、思、触、作意,这被称为名;四大与四大之所造色,这被称为色,这样,这名与这色,比丘们!这被称为名色。
而,比丘们!什么是识?有这六类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比丘们!这被称为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298.htm
S**U
发帖数: 702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两个尖锐的问题
北传:杂阿含252经
舍利弗言∶
「如是,优波先那!汝若长夜离我、我所、我慢系著使,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
,于未来世永不复起,云何面色、诸根当有变异?」
时,舍利弗即周匝扶持优波先那身,出于窟外。
优波先那身中毒碎坏,如聚糠糟。
时,舍利弗即说偈言∶
「久殖诸梵行,善修八圣道,欢喜而舍寿,犹如弃毒鉢。
久殖诸梵行,善修八圣道,欢喜而舍寿,如人重病愈。
久殖诸梵行,善修八圣道,如出火烧宅,临死无忧悔。
久殖诸梵行,善修八圣道,以慧观世间,犹如秽草木,不复更求余,余亦不相续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8%A2%AB%E6%AF
Y**u
发帖数: 5466
S**U
发帖数: 7025
20
I read the book years ago. What he believed in is the 2nd view below, 常见.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
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是名第一师出于世间。复次、
仙尼!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见是我,如所知说。复次、仙尼!有一
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亦复不见命终之后真实是我。
仙尼!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名曰断见。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
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
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盘」。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4.htm
It was explained in DN 2, Brahma net sutra, why someone would have such a
view. Though continuity of karma is correct, the view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 中 庸 》- 道不远人
要依“修多罗相应”标准,可能找不到神变的经文。你说的有可能。
不过反向思考,圣者的神变是部派共传的,出处包括南北传四阿含、法句经与律藏,南传<清净道论>更以两章详说如何修习神变。如果神变是后来的说法,应该也是在部派分裂前就被普遍接受了。“修多罗”中没提到神变,是因为“修多罗”的内容限于四圣谛相应的经,提到神变的经文依主角而分到弟子所说或如来所说,符合杂阿含的分类。
从我个人修行经验,可以毫无疑问的肯定,某种程度的神通存在,而且不是现在科学能解释的,当然我的经验离经上的神奇程度还很远。个人经验,也就是个人的,不必多说。
SA & SN 共传的神变经文之一∶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571.htm
杂阿含571经[正闻本1647经/佛光本570经](质多罗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庵罗聚落庵罗林中,与众多上座比丘俱。
时,有质多罗长者诣诸上座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诸上座比丘言∶
「唯愿诸尊于牛牧中受我请食。」
时,诸上座默然受请。
质多罗长者知诸上座默然受请已,即自还家。...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阿含经 (一)
现代人理解阿含经的参考材料
汉传∶
* 印顺法师『杂阿含经论会编』: <杂阿含经>对照<瑜珈师地论>摄事分的逐经解释。
* 四阿含经。佛光版用现代标点,读起来比大正藏舒服,但是注解不算可靠。
* <瑜珈师地论>摄异门分∶查询两个名词是否同义词。若不是,差别在哪。
* <瑜珈师地论>声闻地∶系统的解释阿含。
* 庄春江∶汉译阿含经辞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index.htm
* <法蕴足论>
* <大毗婆沙论>
* <俱舍论>
* <成实论>
* <异部宗轮论>
南传
* 五部(Nikaya)。元亨寺的汉译本,水平不如菩提比丘等人英文的新译本 (佛学界惯例,引用南传经论使用 Pali Text Society 的版本页码,但是 PTS 的英译本多半不如新的英译本)
* 巴利文注解。觉音尊者用巴利文对四阿含写下详细的注与疏,菩提比丘的英译本有少量译出,解读经文中的歧义,相当有帮助。
* <摄阿毗达磨义论>
* <清净道论>
* 巴利文词典可以帮助解读巴利文大藏经
藏传
没有完整的四阿含,阿含单经的参考价值不明。
S**U
发帖数: 7025
23
看摩诃迦叶与比丘尼的故事。摩诃迦叶说话的口气如何?摩诃迦叶闻比丘尼恶语,问阿
难,不问比丘尼,何故?
杂阿含1143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1143.htm
时,诸比丘尼礼尊者摩诃迦叶、阿难足已,退坐一面。
尊者摩诃迦叶为诸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时,偷
罗难陀比丘尼不喜悦,说如是恶言∶
「云何阿梨摩诃迦叶于阿梨阿难鞞提诃牟尼前为比丘尼说法?譬如∶贩针儿于针师
家卖,阿梨摩诃迦叶亦复如是,于阿梨阿难鞞提诃牟尼前为诸比丘尼说法。」
尊者摩诃迦叶闻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喜悦,口说恶言,闻已,语尊者阿难∶
「汝看是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喜悦,口说恶言,云何阿难?我是贩针儿,汝是针
师,于汝前卖耶?」
尊者阿难语尊者摩诃迦叶∶
「且止,当忍!此愚痴老妪,智慧薄少,不曾修习故。」
「阿难!汝岂[不]闻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于大众中说月譬经教诫、
教授,比丘当如月譬住,常如新学,如是广说,为说阿难如月譬住,常如新学耶?」
阿难答言∶「不也,尊者摩诃迦叶!」
「阿难!汝闻世尊、如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4
原始佛教念三宝功德,僧团有证果者才称为僧宝,为世间的无上福田。这不是明确推崇
证果者吗?
增支部6集10经
再者,摩诃男!圣弟子回忆僧团∶『世尊的弟子僧团是依善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
依正直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依真理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团是如法而行者,即∶
四双之人、八辈之士,这世尊的弟子僧团应该被奉献、应该被供奉、应该被供养、应该
被合掌,为世间的无上福田。』
杂阿含931经
复次,圣弟子念于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
、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
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
具足,所应奉迎、承事、供养,为良福田。』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931.htm
又如杂阿含110经,阿罗汉得智无上,道无上,解脱无上。推崇否?
复问瞿昙∶「复云何教诸弟子,于佛法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火种居士∶「正以此法...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相心解脱
无相心解脱是三解脱门之一。不仅是不念一切相,还要空于贪、瞠、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
杂阿含567
云何为无相三昧?谓∶圣弟子于一切相不念,无相心三昧身作证,是名无相心三昧。
......
复问长者∶「云何法一义、种种味?」
答言∶
「尊者!谓∶贪有量,若无诤者第一无量;谓∶贪者是有相,恚、痴者是有相,无诤者是无相;贪者是所有,恚、痴者是所有,无诤者是无所有。
复次,无诤者空于贪,空于恚、痴,空常住、不变易,空非我、非我所,是名法一义、种种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567.htm
杂阿含558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异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作是念∶我若诣尊者阿难所,问尊者阿难∶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踊、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说此何功\德?尊者阿难若问我言∶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实问异答,我当随逐尊者阿难,脱有余人问此义者,因而得闻。
彼比丘即随尊者阿难,经六年中,无有余人问此义者。即自问尊者阿难∶「若比丘问∶无相心三昧不踊、不没,解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都是不善法吗?
This is good.
Abhidhamma, no matter from which school, are similar in their definition
because they are mostly derived from usage in Agama/Nikaya sutras.
s********h
发帖数: 938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都是不善法吗?
没看过Agama/Nikaya sutras,但是只从逻辑上讲,定义相似不能说明都从一处来的吧。
我在中国,说饭有好吃的有不好吃的。
你在美国也这么说。
他在日本也这么说。
就算是我最早说的,也不能证明你们的都是从我这儿发展出来的吧?
S**U
发帖数: 7025
28
中部37经/爱尽小经 (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
那时,天帝释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站在一旁。在一旁站好后,天帝释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什么情形,简要地[说],是渴爱之消灭而解脱、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人天最上的比丘呢?」
「天帝释!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天帝释!当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现观一切法;现观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凡感受任何受∶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他在那些受上住于随观无常、住于随观离贪、住于随观灭、住于随观断念。
当他在那些受上住于随观无常、住于随观离贪、住于随观灭、住于随观断念时,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不执取则不战栗,不战栗就自证涅盘,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天帝释!这个情形,简要地[说],是渴爱之消灭而解脱、毕竟究竟、究竟离轭安稳、究竟梵行、究竟终结、人天最上的比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505.htm...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面对谩骂?
相应部7相应2经/恶骂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只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迦兰陀撒饵处的竹林中。
恶骂者婆罗堕若婆罗门听闻∶
「听说婆罗堕若姓之婆罗门在世尊面前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就生气、不悦地去见世尊。抵达后,以无礼的、粗恶的言语责骂、诽谤世尊。
当这么说时,世尊对恶骂者婆罗堕若婆罗门这么说∶
「婆罗门!你怎么想∶是否[有]你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客人来[拜访你]吗?」
「乔达摩先生!有时[有]我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客人来[拜访我]。」
「婆罗门!你怎么想∶你是否招待他们可吃的硬食或软食或美味吗?」
「乔达摩先生!有时我招待他们可吃的硬食或软食或美味。」
「婆罗门!但,如果他们不领受,那是谁的呢?」
「乔达摩先生!如果他们不领受,那还是我们的。」
「同样的,婆罗门!你恶骂、激怒、批评不恶骂、不激怒、不批评的我们,我们不领受,婆罗门!那还是你的;婆罗门!那还是你的。
婆罗门!凡回骂恶骂者;回激激怒者;回批批评者的人,婆罗门!这被称为『一起吃;交换。』我们既不与你一起吃,也不与你交换,婆罗门!那还是你的;婆罗门!那还是你的。」
「包括国王的众人这么知道乔达...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面对谩骂?
杂阿含1109经[正闻本1212经/佛光本1097经](帝释相应/八众诵/只夜)(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欲战,释提桓因语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莫得各各
共相杀害,但当论议,理屈者伏。』
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言∶『设共论议,谁当证知理之通塞?』
天帝释言∶『诸天众中,自有智慧明记识者;阿修罗众,亦复自有明记识者。』
毘摩质多罗阿修罗言∶『可尔。』
释提桓因言∶『汝等可先立论,然后我当随后立论,则不为难。』
时,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即说偈立论言∶
『我若行忍者,于事则有阙,愚痴者当言,怖畏故行忍。』
释提桓因说偈答言∶
『正使愚痴者,言恐怖故忍,及其不言者,于理何所伤?
但自观其义,亦观于他义,彼我悉获安,斯忍为最上。』
毘摩质多罗阿修罗复说偈言∶
『若不制愚痴,愚痴则伤人,犹如凶恶牛,舍走逐触人。
执杖而强制,怖畏则调伏,是故坚持杖,折伏彼愚夫。』
帝释复说偈言∶
『我常观察彼,制彼愚夫者,愚者瞠恚盛,智以静默伏。
不瞠亦不害,常与贤圣俱,恶罪起瞠恚,坚住如石山。
盛瞠恚能持,如制逸马车,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1
是的。色法指指四大与四大所造色。
杂阿含6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3.htm
身念处观身,就是观自身与汽车楼房都是四大所造色组成。
《大念处经》∶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任何姿势中,以各种界思惟观察此身,即∶此身有地界、水界、
火界、风界。诸比丘!犹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之弟子,屠宰牛只,并将其肢解成
块后,坐于四衢道口。
如是,诸比丘!比丘于任何姿势中,以各种界思惟观察此身,即∶此身有地界、水界、
火界、风界。如是,比丘安住于身,观照内身;安住于身,观照外身;安住于身,观照
内外身。
《五蕴论》∶「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
依中观,三假中汽车楼房算「受假」,金刚经所说「一合相」。依瑜珈论,汽车楼房算
「假说自性」。依摄论,是阿赖耶识中色法种子所生的色所组成,三性中属「遍计所执
性」。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 SeeU法友两个问题
相应部41相应7经/苟达多经
尊者苟达多对屋主质多这么说∶
「屋主!这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这些法为不同含义、不同文辞呢?或者为一种含义,但只是文辞不同呢?」
「大德!有法门,由此法门而这些法为不同含义、不同文辞,又,大德!有法门,由此法门而这些法为一种含义,但只是文辞不同。
杂阿含567经
尊者那伽达多告质多罗长者∶「有无量心三昧,无相心三昧,无所有心三昧,空心三昧。云何长者!此法为种种义故种种名?为一义有种种名」?
......
须臾思惟已,语尊者那伽达多∶「有法,种种义、种种句、种种味;有法、一义,种种味」。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567.htm
这里空、无相、无愿和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的确不完全对应。阿含诸经对三解脱门说法有出入,印顺法师在《空之探究》一书列举诸说。
S**U
发帖数: 7025
33
佛法是缘起法。缘起的原则是此有故彼有,包括业力的自业自受。超度亡魂,是要改变别人业力的结果。
《杂阿含684经》
如来以天眼净过于人眼,见众生死时、生时,妙色、恶色,下色、上色,向于恶趣、向于善趣,随业法受,悉如实知。此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意恶业成就,谤毁贤圣,受邪见业,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恶趣,生地狱中。此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业法受,彼因、彼缘,身坏命终,生善趣天上,悉如实知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684.htm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issue.asp?article=88.95.12.2
佛陀在增支部《种子经》说∶
「诸比丘!我实不见另有一法,能使未生的诸善法生起,或使已生的诸善法增长、扩大。诸比丘!这就是正见。
诸比丘!成就邪见的有情,身坏死后,生于不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
诸比丘!成就正见的有情,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这一段经文可以对照《杂阿含788经》。邪见,注释书说是《梵网经》的六十二种邪见。正见有五种,即∶自业正...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杂阿含49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举罪比丘欲举他罪者,令心安住几法,得举他罪?」
佛告舍利弗∶
「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得举他罪,云何为五?实非不实、时不非时、义饶益非非
义饶益、柔软不麁涩、慈心不瞠恚。舍利弗!举罪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被举比丘复以几法自安其心?」
佛告舍利弗∶
「被举比丘当以五法令安其心,念言∶『彼何处得?为实莫令不实、令时莫令非时
、令是义饶益莫令非义饶益、柔软莫令麁涩、慈心莫令瞠恚。』舍利弗!被举比
丘当具此五法,自安其心。」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见举他罪者,不实非实、非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为义饶益、麁
涩不柔软、瞠恚非慈心。世尊!于不实举他罪比丘,当以几法饶益,令其改悔?」
佛告舍利弗∶
「不实举罪比丘当以五法饶益,令其改悔,当语之言∶『长老!汝今举罪不实;非
是实,当改悔!不时;非是时,非义饶益;非是义饶益,麁涩;非柔软,瞠恚;
非慈心,汝当改悔!』舍利弗!不实举他罪比丘当...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经典说阿罗汉也要观察五取蕴的无常,苦,无我,原因在杂阿含254经有解释∶
若眼常识色,终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
……乃至无常。
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意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坚住故,
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
譬如∶村邑近大石山,不断、不坏、不穿,一向厚密,假使四方风吹,不能动摇,
不能穿过。彼无学者亦复如是,眼常识色,乃至意常识法,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意
坚住故,内修、无量、善解脱,观察生灭。」
尔时,二十亿耳重说偈言∶
「离欲心解脱,无恚脱亦然,远离心解脱,贪爱永无余,诸取心解脱,及意不忘念。
晓了入处生,于彼心解脱,彼心解脱者,比丘意止息,诸所作已作,更不作所作。
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入处常对,不能动其心。
心常住坚固,谛观法生灭。
增支部6集55经/输楼那经(庄春江译)
以贪的灭尽,从离贪而倾心于无痴;以瞠的灭尽,从离瞠而倾心于无痴;以痴的灭尽,
从离痴而倾心于无痴。
大德!当比丘的心这样完全地解脱时,即使能被眼识知的强大色来到眼的领域,也
不能占据他的心,他仍保有不杂染的心,稳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杂阿含298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今当说缘起法,法说、义说,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缘起法法说?
......
缘名色六入处者,云何为六入处?谓六内入处∶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
入处、身入处、意入处。
缘六入处触者,云何为触?谓六触身∶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
、意触身。
缘触受者,云何为受?谓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缘受爱者,彼云何为爱?谓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
缘爱取者,云何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
相应部12相应2经/分别经
世尊这么说∶
「而,比丘们!什么是缘起呢?
......
而,比丘们!什么是取?有这四种取∶欲取、见取、戒禁取、[真]我论取,比丘们
!这被称为取。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03.html
依彼而转者,谓于诸谛未得现观,为得现观,依彼胜解俱行极善串习正见而转。由彼遍知者,谓依随顺现观正见,于三事我执萨迦耶见,及彼随眠,断、常两见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五蕴说的安立,由「四识住」而来。佛常说有情由四识住,四识住即是有情的情识,在
色上贪著──住,或于情绪上、认识上、意志上起贪著,执我执我所,所以系缚而流转
生死。如离此四而不再贪著,即「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盘」
(杂含卷三·六四经)。综合此四识住的能住所住,即是五蕴,这即是有情的一切。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read/database=yinshun&bo
杂阿含1175经[正闻本393经/佛光本269经](六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处坐禅,作是思惟∶
「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作是念已,诣诸比丘,语诸比丘言∶
「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令见清净?」
比丘答言∶
「尊者!于六触入处集、{集灭}[灭、味]、患、离如实正知,比丘作如是知、如是
见者,得见清净。」
是比丘闻彼比丘记说,心不欢喜,复诣余比丘所,问彼比丘言∶
「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彼比丘答言∶
「于六界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如是,比丘如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无明触”灭则”无明触所生受”灭。
”明触”之后,必会有”受”
圣人才能入的灭受想定,无触,所以没有受。出定还是有受。
杂阿含470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470.htm
圣人有三种受,经文很明确。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理做意
证初果的四要素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次法向。与八正道对应,「亲近善士,听闻正法」是建立世间正见,「如理作意」是正思维,「法次法向」是依八正道(「次法」指八正道)向于苦灭(「法」∶涅盘是无上法)。
如理作意有世间如理作意,出世间如理作意。八正道以正定为证果的条件。日常生活的如理作意,属于世间如理作意。不过不要轻视这世间的如理作意,它是完成世间八正道必须的。有世间八正道的基础,才能生起出世间八正道证果。
杂阿含785经
何等为正志有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谓∶正志出要觉,无恚觉,不害觉,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
何等为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心法,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是名正志,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中阿含189经
若见邪志是邪志者,是谓正志,若见正志是正志者,亦谓正志。
云何邪志?欲念、恚念、害念,是谓邪志。
云何正志?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是谓正志。
是为∶见邪志是邪志者,是谓正志,见正志是正志者,亦谓正志;彼如是知已,则便求学,欲断邪志成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度一切众生否?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遶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度一切众生否?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遶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处...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外道(梵文∶tirthika;巴利文∶titthiya)为一个佛教的翻译名词,与被称为内道的佛教里佛陀所说的教法相对,取名于其异于佛教的宗教组织。
有关「外道」这个名词,最原始的用法乃指称「异教」、「非婆罗门系的异教徒」;而由此字延伸而来且今日为耆那教所专用的渡津者(Tirthankara;巴利文∶titthakara),其最初用法则单纯指称「宗派祖师」,并无任何贬低的意味,我们可在佛经《沙门
果经》(DN II.2: Samannaphala-sutta)之中发现早期这样的使用。而在公元前5~6世纪时的印度,在马加驮国有六师外道之称的自由思想家。
因此,外道一用语,不论是字源上的解释或是早期经典的使用,皆没有「心外求法是为外道」这样的意思。
而附佛外道为一贬义词,指附会佛教、却假造佛教教义以迷惑信徒的新兴宗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96%E9%81%93
汉译杂阿含经中,「外道」一词出现很多次,对应的南传经文,有些使用 paribbājaka 一词。
如杂阿含965经
时有外道出家,名曰!4钴低迦,来诣佛所
对应的南传增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对外道与佛弟子都说法,但有不同。外道如下劣薄田, 佛法种子难以生长广大。又如漏器,正法听很多次也流掉,剩下不多。但外道于佛善说法中得一句法,知其义者,仍有长远利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915.htm
杂阿含91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那罗聚落好衣庵罗园中。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先是尼揵弟子,诣尼揵所,礼尼揵足,退坐一面。
尔时,尼揵语聚落主∶
「汝能共沙门瞿昙作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聚落主白尼揵∶
「阿梨!何等为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耶?」
尼揵语聚落主∶
「汝往沙门瞿昙所,作如是言∶『瞿昙!不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耶?』若言不者,应语言∶『瞿昙与凡愚夫有何等异?』若言∶『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者,复应问言∶『若欲安慰一切众生者,以何等故,或为一种人
说法,或不为一种人说法?』作如是问者,是名蒺蔾论,令彼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尔时,聚落主受尼揵劝进已,往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岂不欲常安慰一切众生,叹说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http://agama.buddhason.org/
推荐杂阿含经二十选、中阿含经十二选。
能读英文的话,推荐
In the Buddha's Words: An Anthology of Discourses from the Pali Canon (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http://www.amazon.com/Buddhas-Words-Anthology-Discourses-Teachi
金刚经、心经属于初期大乘的般若法门。大乘是很复杂的,只读几部大乘经,了解会偏,不够全面。要大概了解大乘,还不如读印顺法师的「成佛之道」。
S**U
发帖数: 702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陀为大医王,疗众生病。此经无问自说,是不共阿罗汉的。佛陀用的方法,不外四圣谛。
杂阿含38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
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
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
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
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
,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
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外道(梵文∶tirthika;巴利文∶titthiya)为一个佛教的翻译名词,与被称为内道的佛教里佛陀所说的教法相对,取名于其异于佛教的宗教组织。
有关「外道」这个名词,最原始的用法乃指称「异教」、「非婆罗门系的异教徒」;而由此字延伸而来且今日为耆那教所专用的渡津者(Tirthankara;巴利文∶titthakara),其最初用法则单纯指称「宗派祖师」,并无任何贬低的意味,我们可在佛经《沙门
果经》(DN II.2: Samannaphala-sutta)之中发现早期这样的使用。而在公元前5~6世纪时的印度,在马加驮国有六师外道之称的自由思想家。
因此,外道一用语,不论是字源上的解释或是早期经典的使用,皆没有「心外求法是为外道」这样的意思。
而附佛外道为一贬义词,指附会佛教、却假造佛教教义以迷惑信徒的新兴宗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96%E9%81%93
汉译杂阿含经中,「外道」一词出现很多次,对应的南传经文,有些使用 paribbājaka 一词。
如杂阿含965经
时有外道出家,名曰!4钴低迦,来诣佛所
对应的南传增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对外道与佛弟子都说法,但有不同。外道如下劣薄田, 佛法种子难以生长广大。又如漏器,正法听很多次也流掉,剩下不多。但外道于佛善说法中得一句法,知其义者,仍有长远利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915.htm
杂阿含91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那罗聚落好衣庵罗园中。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先是尼揵弟子,诣尼揵所,礼尼揵足,退坐一面。
尔时,尼揵语聚落主∶
「汝能共沙门瞿昙作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聚落主白尼揵∶
「阿梨!何等为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耶?」
尼揵语聚落主∶
「汝往沙门瞿昙所,作如是言∶『瞿昙!不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耶?』若言不者,应语言∶『瞿昙与凡愚夫有何等异?』若言∶『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者,复应问言∶『若欲安慰一切众生者,以何等故,或为一种人
说法,或不为一种人说法?』作如是问者,是名蒺蔾论,令彼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尔时,聚落主受尼揵劝进已,往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岂不欲常安慰一切众生,叹说安...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http://agama.buddhason.org/
推荐杂阿含经二十选、中阿含经十二选。
能读英文的话,推荐
In the Buddha's Words: An Anthology of Discourses from the Pali Canon (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http://www.amazon.com/Buddhas-Words-Anthology-Discourses-Teachi
金刚经、心经属于初期大乘的般若法门。大乘是很复杂的,只读几部大乘经,了解会偏,不够全面。要大概了解大乘,还不如读印顺法师的「成佛之道」。
S**U
发帖数: 702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陀为大医王,疗众生病。此经无问自说,是不共阿罗汉的。佛陀用的方法,不外四圣谛。
杂阿含38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
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
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
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
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
,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
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0
杂阿含906经言∶「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对应经文也说∶相似正法出,正法没。不是佛法的,说成佛法;是佛法的,反而说成不了义、小乘。相似佛法说的热火朝天,佛陀正法则在此消失。经文说的多传神。
佛弟子若敬重于法,当善分别正法与相似正法。恭敬正法,而不支持相似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6%AD%A3%E6%B3
杂阿含90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
,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
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
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
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
。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